术前新辅助治疗

2024-10-23

术前新辅助治疗(共7篇)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1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压力越来越大, 吸烟人数增加, 加之环境污染等, 造成肺癌的发生率上升, 其中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85%[1]。主要治疗手段以外科手术为主, 但是癌细胞易扩散或转移, 使得手术不能彻底消除癌细胞。因此, 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以缓解病情, 对癌细胞转移或扩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院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经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对脱落细胞等方法行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59.8岁。其中鳞癌32例, 腺癌18例, 大细胞癌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1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 (175mg/m2) +顺铂 (30mg m2) , 按说明使用, 21d为1周期, 每例均完成2~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病灶缩小、病情稳定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1.3 评价标准

化疗疗效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化疗疗效评定标准 (缓解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稳定、进展;疗效评定和毒性反应按WHO分度标准评价。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采用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 两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手术切除率比较, P<0.05。

注: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P<0.01。

2.2 生存情况

治疗组1年生存率87.10% (27例) , 3年生存率61.29% (19例) , 5年生存率22.58% (7例) ;对照组1年生存率67.74% (21例) , 3年生存率38.71% (12例) , 5年生存率19.35% (6例) 。治疗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近四十年来, 肺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主要因素是吸烟, 从事石棉、烟尘和沥青等职业, 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大剂量的电离辐射, 饮食中维生素A缺乏或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 肺部疾病等都对肺癌产生起到一定促使作用。其中, 超过八成患者属于非小细胞肺癌, 由于肺癌前期症状不明显, 因此就诊时大部分是肺癌晚期, 40%以上的患者已经是Ⅲ期或Ⅳ期。单纯的手术治疗治愈率低, 且病毒细胞不能切除完整, 易复发, 术后生存率低。因此, 必须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治疗的综合方法。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化疗缩小肿瘤体积, 减轻肿瘤负荷, 使病期改善, 从而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是: (1) 对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延迟的患者起到控制肿瘤、治疗肿瘤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 减少术中肿瘤转移的几率; (2) 可以控制并缩小微病灶, 改变病期; (3) 根据肿瘤术前化疗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病理学上的变化判断肺癌对术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有利于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修订; (4) 新辅助化疗后,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残留的肺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 一方面可以消除肺癌多药耐药, 另一方面可消除肺癌复发转移的根源; (5) 有效的术前化疗在减轻肺癌伴随症状的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的不利因素等[3]。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的扩散程度不同, 它的化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所以, 在选择晚期肺癌化疗方案时, 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 病理类型; (2) 病人的体质状态; (3) 基础疾病, 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对于需要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的紫杉类, 应该评估是否能很好控制血糖; (4) 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能的耐受情况, 比如不能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 使用长春瑞滨则有一定的困难; (5) 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

晚期NSCLC患者失去了手术和放疗的机会, 化疗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希望, 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4]。铂类是治疗晚期NSCLC的基础药物, 培美曲塞和多西紫杉醇等应用于临床, 对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缓解率和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仍然是标准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诊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一组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 记为治疗组;另一组单纯手术治疗, 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除程度及后期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切除率为90.32%, 对照组为80.65%, 两组间手术切除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7.10%, 3年生存率为61.29%, 5年生存率为22.58%, 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38.71%、19.35%,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 。结论 通过对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 可使手术比较完全切除病变组织, 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率

参考文献

[1]鲍军, 蔡高翔.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7 (3) :191-192.

[2]支修益, 张毅, 许庆生, 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 :60.

[3]罗丹, 陈正堂.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 2007, 36 (22) :2341.

[4]张毅, 支修益, 许庆生, 等.新辅助化疗对术中和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23) :1647-1648.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2

【关键词】宫颈癌;化学疗法;辅助;紫杉醇;顺铂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24-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2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共45例患者。将其中2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术前化疗组。

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1.3±2.56)岁,鳞癌21例,腺癌3例,鳞腺癌2例。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2期7例,Ⅱa期9例,Ⅱb期10例。宫颈局部肿瘤直径4~8cm。同期直接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9例,平均年龄31~58岁,平均(42.5±2.89)岁,Ⅰb2期6例,Ⅱa期7例,Ⅱb期8例。鳞癌17例,腺癌2例。

1.2手术治疗

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束后,于化疗后2周左右行手术治疗。患者均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患者则保留一侧卵巢,并行单侧卵巢移位术。术后病理如有淋巴结或宫旁转移补充放疗。

1.3疗效判定

结合妇检、盆腔彩超、盆腔增强CT检查,综合判断肿瘤消退情况及临床分期改变。评价疗效、评估标准参照WHO实体癌治疗标准。临床有效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完全缓解(CR):肿瘤体积肉眼消失且无新病灶发生;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且无新病灶发生;病灶稳定(SD):肿瘤体积有缩小但<50%;疾病进展(PD):肿瘤体积无缩小甚或有新病灶发生。

1.4化疗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受损、神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观察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及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判定

新辅助化疗的26例病例中,7例Ⅰb2期患者中有6例局部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肿瘤直径<4cm;9例Ⅱa期患者中有7例下降为Ib期,且所有患者局部肿瘤直径均缩小为4 cm以下;10例IIb期患者中有7例患者临床级别下降达手术要求;26例患者中肿块完全消退的共4(15.3%)例,部分缓解的14(53.8%)例,病灶稳定的5(19.2%)例,疾病进展的3(11.5%)例。临床总有效率(CR+PR)为69.2%。

2.2术前化疗组化疗副反应情况

本研究中应用的药物具有副作用。2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17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为主;骨髓抑制,其中红细胞下降患者4例,白细胞下降患者7例,血小板下降患者5例,经针对治疗后所有患者三系细胞均能升到正常程度;11例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经护肝治疗均有好转;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轻度受损,经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迟钝等。

2.3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的比较

2.3.1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术前化疗组于化疗后2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年轻患者保留单侧卵巢,并行卵巢移位术。直接手术组中1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仅1例保留单侧卵巢。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中术前化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低于直接手术组,其中直接手术组有2例因术中出血过多行输血治疗,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术前化疗组直接手术组

手术时间3.31±0.523.41±0.42△

术中出血量380±45580±35▲

注:△代表组内比较P>0.05,▲代表组内比较P<0.05。

2.3.2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比较

两组病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提示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中分别有3例、8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5%,4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手术宫旁切缘及阴道断端均未见癌细胞,其中IIb期患者病理提示宫旁组织中见大量炎细胞及坏死组织,未见癌细胞浸润。

3讨论

半个世纪以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然而,近10多年来,宫颈癌化疗日益收到关注。新辅助化疗其优点体现在:①可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术后因血凝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②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低,不易播散入血。③早期消灭肿瘤可避免抗药性。本研究用到的新辅助化疗PT方案中,顺铂是目前治疗宫颈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紫杉醇是一种细胞生长抑制剂,能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解聚从而使游离小管的数量显著减少,可以破坏微管网状结构,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本文的治疗是术前新辅助化疗,它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宫旁浸润,有利于手术切除,清除亚临床转移,改善肿瘤缺氧状态。但能否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预后,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 均经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 年龄40~66 (51.3±6.9) 岁, 局部肿瘤直径超过4cm;临床分期为Ⅰb2~Ⅱb期, 其中Ⅰb2期34例, Ⅱa期39例, Ⅱb1期37例;病理:鳞癌82例, 腺癌28例;均为首次治疗, 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血常规、电解质异常患者, 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以及具有手术、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将其中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列为观察组, 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 2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 以铂类为基础, 其中PVB方案 (长春新碱+顺铂+博莱霉素) 30例, TP方案 (紫杉醇+顺铂) 21例, BIP方案 (顺铂+博莱霉素+异环磷酰胺) 9例, 2个疗程结束后的2~4周内进行手术治疗, 即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 <45岁患者根据其要求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 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实施放疗、化疗等相应措施。对照组未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而直接行手术切除治疗, 手术方案选择及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 以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肿瘤直径为 (4.5±0.3) cm, 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为 (2.9±0.1) cm, 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实施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 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 均完成治疗, 无延迟手术时间者。

3 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瘤体较大, 不易控制, 单纯行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淋巴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 故术后复发率高;放射治疗效果尚佳, 但放射剂量稍大时可能发生卵巢永久性损伤和阴道上皮纤维化[2]。术前新辅助化疗为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 通过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 降低临床分期, 增加患者手术机会;降低手术难度, 提高肿瘤组织清除率;抑制宫旁淋巴转移, 消灭微转移, 从而降低盆腔及远处转移率, 降低复发率;提高放疗敏感性, 减少放疗副损失,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总之, 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手术条件, 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术后放疗的实施, 增加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 尤其对于局部巨块型及晚期宫颈癌为最佳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 将其中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 以及观察组肿瘤直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 提高手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 晚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 吴为群, 茅红艳, 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 (5) :397-399.

[2] 吴良芝, 李春梅, 刘雯雯, 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分子疗效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 (5) :738-741.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手术及化疗禁忌证等患者。年龄46~72 (46.8±1.5) 岁;平均体重60.1±10.2kg;其中Ia2期47例, Ib1期2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直接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常规操作, 根据术中病理切片情况确定是否行宫颈癌根治术。当切缘经过肿瘤时则开展宫颈癌根治术, 保持切缘与病灶的距离5mm以下, 然后再切除宫颈3~5mm, 宫颈切除后将阴道与子宫颈缝合, 碘仿纱条填塞1w左右。观察组患者则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术前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奥沙利铂化疗方案, 150mg/m2紫杉醇+6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 时间至少3h;130mg/m2奥沙利铂+500ml葡萄糖溶液静滴2h。紫杉醇使用前12、6h行10mg地塞米松口服, 滴注前30min 10mg地塞米松注射+300mg西米替丁+50ml盐酸阿扎司琼静滴, 4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奥沙利铂使用前用葡萄糖注射液 (5%) 冲管。同时化疗期间给予补液、心电监护等干预, 共化疗10~28d, 化疗结束后评价效果, 并于化疗后2~3w行手术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1) 记录化疗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 其中化疗效果分为CR (完全缓解) 、PR (部分缓解) 、SD (稳定) 及PD (进展) 四个等级。有效率=CR、PR概率之和。 (2)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 。 (3) 术后病理情况。包括子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子宫颈浸润1/2以上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35例术前化疗患者中, CR10例 (28.57%) , PR19例 (54.29%) , SD6例 (17.14%) , 有效率82.86%。35例患者中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明显不良反应, 均出现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脱发等反应, 其中血小板减少2例 (5.71%) , III~IV度骨髓抑制4例 (11.43%) 。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以35~40岁女性为主要发病对象, 近年来在宫颈癌筛查大力开展下其检出率不断增多且呈现年轻化特点[2]。为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宫颈癌、保留女性生育功能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 能增加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成功率, 降低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率, 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过去临床上采取顺铂化疗方案, 其疗效不是很理想[3]。近年来紫杉醇+奥沙利铂化疗方案逐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得到较多的应用, 其中紫杉醇具有广谱高效抗肿瘤性, 主要是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及稳定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4];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 其抗癌作用机制同顺铂, 但奥沙利铂和DNA结合速率相比顺铂提高10倍, 抗癌作用更强, 且对子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 同时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少[5]。吕净上等[6]认为新辅助化疗2~3疗程后2~3w开展手术适宜, 这与化疗后肿瘤缩小后也可能再增殖, 且短疗程大剂量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再增殖干扰有关。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 化疗10~28d, 化疗后2~3w手术治疗, 表1中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 表2中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 这与术前新辅助化疗具有强杀伤肿瘤细胞、缩小病灶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淋巴转移率, 安全可靠, 可作为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子宫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直接子宫癌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子宫癌根治术治疗, 记录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82.86%。观察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放疗率分别为5.71%、51.43%, 与对照组的22.86%、7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两组手术时间182.35±5.78 VS205.67±7.95min、术中出血量215.22±27.95vs285.31±12.8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子宫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明确, 能明显降低淋巴转移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子宫癌根治术,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参考文献

[1]鲁琦, 张云鹤, 王淑珍, 等.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初步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 (4) :321-323, 346.

[2]曾靖, 张蓉, 黄曼妮, 等.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 (9) :644-648.

[3]牛诤.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宫颈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 2011.

[4]余辉, 吴楠, 王树鹤, 等.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价[J].河北医学, 2014, 12 (4) :611-614.

[5]宋红林, 黄清华, 李力, 等.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2010, 37 (24) :1471-1475.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5

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术式为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年轻患者可保留一侧卵巢, 适用于Ⅱa~Ⅰb宫颈浸润癌。近年来由于手术麻醉技术的进步, 部分Ⅱb宫颈癌亦可适合于手术治疗[1]。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等手术并发症, 使手术顺利进行, 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后进行手术, 共收治2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宫颈癌患者为2005年11月-2006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住院患者, 其中Ⅱa期14例, Ⅱb期10例。年龄在29岁~64岁之间, 平均年龄47.8岁。术前宫颈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24例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好, 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指征: (1) 宫颈局部病灶直径大于4 cm, 俗称“大菜花”; (2) 宫颈局部桶状质硬, 以内生型溃疡为主, 出血明显者; (3) 盆腔检查宫旁增厚, 但弹性好, 适合手术者; (4) 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型者。

1.2 方法化疗方案采用PVB方案, 即VCR (长春新碱)

1 mg/m2, d1iv, DDP (顺铂) 30 mg/d, d1~3静点, PYM (平阳霉素) 16 mg/d, d1~3肌注。并进行DDP水化治疗, 保证每天入液

2 500~3 000 ml[1],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2~3疗程。

2 术前准备和手术情况

经过术前化疗2~3疗程后, 盆腔检查有以下临床特点: (1) 宫颈局部呈大菜花样及溃疡型, 出血减少或停止; (2) Ⅱa期宫颈癌宫旁组织变软; (3) 白细胞减少等化疗副反应较轻, 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

24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后进行常规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5例小于35岁患者可保留一侧卵巢) 。经粗略统计,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其他手术施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情况基本相同, 平均手术时间为2 h 45 min, 出血量平均为280 ml。术后管理与其他手术患者相同, 均无泌尿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发生。术后根据病理诊断等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放疗。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 (包括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早期宫颈癌 (临床分期小于Ⅱb期) 业已成为常规的规范治疗手段。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某些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化疗, 称为新辅助化疗 (neoadjunant chemotkerapy, NACT) [2], 可使局部肿瘤缩小, 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 可以减少切除范围, 缩小因手术造成的伤残, 有利于改善预后, 符合目前宫颈癌手术治疗趋向, 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等[3]。

我们采用PVB方案使2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以下改变: (1) 宫颈局部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6例患者宫颈局部呈溃疡状, 化疗前每次盆腔检查均发生出血不止, 需阴道填塞纱布处理, 后经化疗后出血基本停止; (2) 宫旁变软。10例Ⅱb期患者经2~3疗程后化疗后进行术前准备及检查, 宫旁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软, 其中6例患者未扪及宫旁增厚, 起到了“降低肿瘤分期”的临床效果, 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3) 我们在行游离输尿管、分离膀胱与宫颈、阴道间隙及清扫盆腔淋巴结等关键部位手术操作时, 化疗后组织与未分化组织的手术体会无明显不同, 从而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拖延手术时间。

术前化疗以及放疗配合手术已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前化疗的意义在于: (1) 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 降低肿瘤分期, 使原来无法手术的患者有可能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降分期手术; (2) 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降低盆腔及远处复发率。

我们通过对上述24例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综合治疗, 体会到综合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应当适当推广。但目前尚无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等改善预后的确切报道, 有待于继续进行临床观察和规范治疗措施, 提高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占卫国, 石一复.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2001, 27 (1) :37

[2]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432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间我院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3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 设为观察组, 以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间直接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37例患者, 年龄23~58岁, 平均 (33.98±3.06) 岁;宫颈肿瘤直径4.2~6.6cm, 平均 (5.02±1.45) cm;病理类型:鳞癌21例, 腺癌16例, 病理分级:高分化10例, 中分化18例, 低分化9例;对照组42例患者, 年龄22~57岁, 平均 (32.78±2.98) 岁;宫颈肿瘤直径4.4~6.5cm, 平均 (4.98±1.03) cm;病理类型:鳞癌19例, 腺癌23例, 病理分级:高分化9例, 中分化21例, 低分化1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均无任何化疗及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和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纠正患者贫血、各项常规检查和控制感染后介入放射化疗。化疗方法为局部麻醉状态下行动脉插管, 灌注的药物包括:顺铂 (DDP) 60~70mg/m2、丝裂霉素 (MMC) 15~20mg/m2、5-氟脉嘧啶 (5-FU) 500mg, 阿霉素30~40mg/m2。化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1~2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3周左右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于有任何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给予放疗或者化疗。

对照组经常规检查和控制感染等充分准备后直接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对于有任何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给予放疗或者化疗。

1.3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4年, 各项资料完整。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及病死率等。其中, 无瘤生存期以手术日期开始到有证据表明的肿瘤复发之日或者末次的随访日为止;术后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开始到死亡之日或者末次的随访日为止;病死率为随访结束时小组死亡例数与小组病例总数之比。

1.4 数理统计

运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显著性水平α设定为0.05。

2 结果

研究表明,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在进行手术, 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有P<0.01;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病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其局部肿瘤的体积较大, 淋巴转移率较高, 单纯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往往无法得到满意的手术切除率, 复发率也较高, 其治疗更倾向于术前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2]。

所谓的新辅助化疗, 就是指在临床表现为局部局限性恶性肿瘤的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即进行化疗, 属于一种辅助性化疗手段, 也可称为早期化疗[3]。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一定程度上缩小局部肿瘤的体积、减少宫旁浸润、降低肿瘤的播散活力、降低淋巴结的转移率, 为手术切除癌瘤创造了条件, 延长病患者的生存期。目前, 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常见的给药途径为动脉插管方法, 该方法局部的血药浓度较高, 比全身静脉给药的方法见效更快, 药效更好, 也更简单安全[4];常用的辅助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丝裂霉素、氟脉嘧啶以及阿霉素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一般新辅助化疗疗程结束后3周左右可进行手术, 术后化疗方案应参考新辅助化疗的结果制定。

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直接进行手术的对照组, 均有P<0.01;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病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由此可见, 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摘要:目的 宫颈癌术前运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的37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 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根据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 ;病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术前运用新辅助化疗对该病治疗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

参考文献

[1]许元腾, 周宁力, 周小红.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1 (1) :80-81.

[2]张轶英, 王启文, 孙倩希.术前新辅助化疗辅助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2 (4) :480-481.

[3]孙倩, 唐耀秋, 杨红秀.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分析[J].现代肿瘤临床治疗, 2010, 19 (29) :37-40.

术前新辅助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6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鳞癌,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52岁;Ib2期49例,IIa期27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证,根据是否接受NACT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39例患者术前均给予NACT治疗2周期,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具体方案为:顺铂80 mg/m2d1;丝裂霉素4 mg/m2,d1~5;5-氟尿嘧啶mg/m2,d1~5,化疗方案3周为1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子宫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部分有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影响预后因素者给予局部放疗或术后化疗等。

1.3 疗效的评价方法

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化疗疗效分为CR、PR、SD、PD,其中以CR+PR计算有效率;毒副反应评价参考WHO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分为I~IV度[3]。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以便用于疗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

观察组39例患者经过化疗后,CR 9例、PR 21例、SD 7例、PD 2例,有效率为76.9%。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轻度(I~II度)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未见III~IV度等严重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毒副反应。

2.2 术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情况

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方式多为手术切除,对于无法切除者则仅给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NACT出现以来,其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上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用于术前或放疗前缩小肿瘤体积,消灭潜在微小转移灶,从而使手术或放疗得以顺利进行,疗效也明显提高,而且术前进行的化疗也是一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人体试验,有利于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术前NACT应用较多。陈敏等[4]对36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给予CBP方案的NACT治疗,然后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6.1%,也未见严重的毒副反应,且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为后续的根治性切除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研究报道,术前NACT还能够延长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5]。作者采用术前NACT治疗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9例患者,并与37例单纯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9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6.9%,毒副反应也多为轻度,均未影响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6],与文献报道一致。总之,NACT有利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完全切除,能够降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可能,但是由于本组病例的观察时间较短,未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尚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nbsp;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NACT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给予NACT后再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37例患者直接接受单纯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评价NACT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两组术后情况。结果&nbsp;观察组NACT的有效率为76.9%,主要毒副反应为轻度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bsp;NACT有利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完全切除,能够降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可能。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切除术,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

参考文献

[1]靳丽杰,方美丽,叶国柳.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25例近期疗效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10-912.

[2]姚霁航,郭科军.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近期疗效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9):834-837.

[3]李蕊,刘斌,梅耀宇,等.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2):1289-1291.

[4]陈敏,李玉萍,粱月华.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9):718-719.

[5]刘会玲,杨毓琴,糜若然,等.不同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6):350-352.

上一篇:项目工作下一篇: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