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分析

2024-10-13

辅助分析(精选12篇)

辅助分析 篇1

1 影响无功服务的技术和经济因素

无功需求是多层次的, 包括:容量需求, 包括使用容量和备用容量、感性容量和容性容量、无功容量的位置;备用需求, 主要由发电机、调相机和SVC提供;使用需求;响应需求。

无功市场构成:

买方:电网公司或其下属部门。买方对无功市场的要求:一个真正竞争的市场机制;无功供应应有可靠的保障;没有任何一个无功供应者可垄断市场。

卖方:无功市场潜在的卖主。如:发电厂;电网公司 (作为线路、变压器、SVC、电容电抗器的所有者) ;同步调相机的所有者;安装自动切负荷或功率因数校正设备的用户。

无功市场的特点:电网公司作为单一的无功购买者, 既购买无功容量又购买无功功率;无功生产的费用与无功的价值有很大不同;无功设备投资较大;发电厂的无功费用必须从无功容量收费和使用收费中得到完全补偿;有功的收入与无功的收入关系不大;地区内的无功供应是有限度的竞争。

2 目前的无功定价方法

2.1 基于功率因数的定价方法

负荷的无功需求往往与其有功使用相关联。该方法为无功负荷和发电厂建立一种无功标准, 对所有供应者与消费者明确其无功责任和限制。当无功发电和负荷在允许范围[一般为0.9 (滞后) ~0.95 (超前) ]内时, 无须对实际的无功生产和消费付款。当该标准被违反时, 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当提供额外无功容量时, 应给予鼓励。

2.2 依据区域无功市场的无功定价

由于无功传输是不现实的, 应该鼓励区域无功市场。发电厂、负荷和其他第三方都可参加。如果用户的无功需求由自己满足, 也必须与输电公司很好地协调。在这种方法中, 费用责任归于用户。无功需求用RPAF (无功调整因子) 算出, 而且只要不危及系统的可靠性, 不同区域间可交换无功容量。

RPAF的定义为:

式中QLoss代表系统无功网损;∆Pi、∆Qi代表节点i的无功、无功变化量;α、β为用微增网损计算系统总无功网损造成的偏差;εi、σi为以调整∆Pi、∆Qi, 使之满足指定的功率因数的系数。

可以用RPAF来评价各区域中无功容量的价值。对整个无功市场来讲, 依据RPAF算出的区域乘子可被视为无功的当地价值。

为防止由于区域无功市场产生地区性垄断, 可使用相当长期的无功容量作力无功定价的依据, 而不是根据实时的无功生产。这将导致无功价格对短期无功变化不敏感。

2.3 边际节点无功价格 (实时无功电价)

实时电价可以被视为节点注入对总生产费用的微增:

式中ρip, ρiq为节点的有功、无功价格;F为目标函数;iP, iQ为节点的有功、无功功率。

其求解可以被定义成如下形式的优化问题:

式中z为牛顿法OPF中所有变量;g (z) 为等式约束向量;h (z) 为不等式约束向量;lh、uh为不等式约束的下限、上限向量。

现有的无功定价方法多是基于实时电价概念, 使用最优潮流法进行计算。有功电价表达式如下:

式中λP (t) 、λQ (t) 分别为对应于有功、无功功率平衡方程的Lagrange乘子;Ploss、Qloss为系统的有功、无功损耗;Pdg、Qdg为有功无功负荷;µ为对应于网络约束的Lagrange乘子矢量;Z为网络约束, 其中包括线路的安全约束、无功电压约束、稳定约束、网络的维护费用等。

与此类似, 无功电价模型可以定义为:

上式中, 每个节点的实时电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边际发电费用即系统微增率 (式右端第一项) 。此部分费用对系统中的任一节点均相同。第二部分为网络运行费用。该部分费用又可分为有功、无功网损边际费用 (式右端第二、三项) 和网络约束费用 (式右端第三项) , 网络运行费用随着节点的不同而不同。

其有功、无功最优潮流的目标函数均为:

式中∆C为总成本变化量;∆Psg、∆Qsgc为有功、无功出力变化矢量;βp、γP为有功成本特性系数;βQ、γQ为无功成本特性系数。

分析了同步发电机的容量曲线, 给出了一个无功投标价格模型:

上图的投标曲线可以分为三段:QMin≤Q=Q1≤QBase:当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在这段范围内, 其无功成本可以忽略, 因此用户无须付费;QBase≤Q=Q2≤QA:当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在这段范围内, 无功出力的改变不影响有功出力, 其无功成本可以看作不变;QA≤Q=Q3≤QB:当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在这段范围内, 无功出力的增加导致有功出力减少, 减少的有功出力所造成的损失应在无功价格上得到补偿。

第一步, 计算各无功服务的边际利润。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发电机最小无功出力限制:

通过最优潮流计算得出以下几个指标:

无功平衡约束的对偶乘子:λ单位无功需求变化所引起的网损变化量。ISO计算无功需求变化所引起的边际利润为:

发电机的无功容量限制的对偶乘子:γ单位无功容量变化所引起的网损变化量。ISO计算无功容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利润为:

发电机最小无功出力限制的对偶乘子:µ单位最小无功出力容量变化所引起的网损变化量。同样有, MBi=µiCL其中CL为成本系数 (单位:$/MW) 。

第二步, ISO的社会效益函数 (SAF) 。

目标函数:

其中Q2gen、Q3gen分别代表无功出力在上图的第二段和第三段范围内。最后, ISO以SAF最大化为目标计算无功出力。

3 电压控制

无功服务包括无功传输和电压控制, 因此, 应该对发电商的无功电压控制服务有所补偿。

下面介绍两种无功电压控制的补偿方法。

考虑稳定运行点的线性化潮流方程:

假设∆P=0, 可以推出下式:∆Q=[JQV-JQθJPθ-1JPV]∆V

整理得:∆V=[JQV-JQθJPθ-1JPV]-1∆Q=JR-1∆Q

定义JR-1的对角元素为各母线的电压灵敏度因子 (VSF) :

则分配到每个节点的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费用为:

其中R为系统总的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费用。

3.1 无功传输费用

利用无功部分的快速解耦方程, 可以推导出节点无功注入增量对节点电压增量的灵敏度系数:

假设∆GV=0, 则有:

则发电机对应于负荷母线i单位无功需求增量的无功出力增量

其中, ie=[0, …, 0, 1←ith, 0, …, 0]T, aij为无功灵敏度因子。

从发电机I传送到负荷母线j的无功功率为:

则负荷j应付给发电商i的无功功率费用为:QGi, Dj×ρQ, GiρQ, Gi为节点无功电价。

3.2电压控制费用

4 结语

总之, 目前电力市场下的无功管理和定价对电网公司的运行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到目前为止无功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提出有必要建立无功单独收费的市场, 并且对无功收费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对无功市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开, 于尔铿, 刘广一, 等.电力市场中的输电服务 (三) ——无功管理与定价[J].电网技术, 1997:21 (5) .

[2]戴彦, 文福拴.电力市场下的无功电价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3) .

[3]常宝波.新的实时有功无功电价模型及算法[J].电网技术, 1997, 21 (10) .

辅助分析 篇2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的高空性能分析

传统地形辅助导航主要针对飞行器在中低空的`导航,在高空的导航性能并无明确结论.文中对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典型地形辅助导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系统导航定位性能的主要误差来源,并建立该误差与飞行高度之间的联系.仿真后得到详细的高空导航定位性能指标.

作 者:谢建春 赵荣椿 田光见 夏勇 XIE Jian-chun ZHAO Rong-chun TIAN Guang-jian XIA Yong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72 刊 名:弹箭与制导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年,卷(期): 27(4) 分类号:V249.3 关键词:地形辅助导航   扩展Kalman滤波   地形线性化   高空  

利用VB辅助回归分析的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VB;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0-005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非常枯燥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更易于让学生理解接受。比如在高中人教A版数学选修1-2中有一节内容是《回归分析》。本节内容较难理解,学生自学时会感觉无处下手,很多内容搞不明白;很多教师也认为本节内容向学生讲解起来比较困难。

尽管在必修3中对本部分内容有所接触,但真正在选修1-2中对本部分内容进一步学习时,大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很困难。这时,我们就会考虑到多媒体的应用,由于教学本节内容需要导入数据、作图、预报结果并进行残差分析,所以最终选择了利用VB编制程序来实现。VB是Visual Basic的简称,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

对于本课件有以下运行环境的要求:

硬件要求:电脑配置应当在奔腾Ⅲ以上CPU、256MB内存、20MB硬盘空间,网络。

软件要求:WIN2000、WINXP及其更高版本,本课件属exe类型文件,可直接打开使用,没装vb6.0需要下载vb运行库。

使用环境:

该课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设计的,该软件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部分较多,所以最好在多媒体机房使用这个课件,力争每个学生有一台电脑,并且连入局域网。教师机能够向每台学生机分发该课件,并能够向学生广播教师机的屏幕。

下面介绍程序的运行情况:

程序的最终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左侧是绘制散点图、回归直线、残差分析区域,右侧是数据输入区域(例题、习题数据可以自动导入数据),下面是操作按钮,每一个按钮代表回归分析的每一步。最下方从左到右依次是:导入(可导入数据)、画散点图(会在左侧区域绘制出导入数据所对应的散点图)、回归类型(可选择:直线、指数、二次函数、是否转化成直线)、计算(计算回归方程及a^,b^值)、画线(可画出回归方程对应曲线图像)、残差分析(会在右侧区域计算出残差平方和、相关指数,左侧区域会出现相应的图像)、预报(输入一个x值,会预报y的值)、例题(出现例题对应的数据)。

比如点击例题按钮,会出现如图2所示界面,点击例1的解答,例1的数据会出现在图1右侧区域,点击“导入”按钮,会讲例题数据导入,点击“画散点图”,会在左侧区域画出散点图。回归类型可选择“直线”,点击“计算”,会在图1右下方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及a^,b^。点击“画线”会出现图3所示的界面。点击“残差分析”,会出现图4所示界面。点击“预报”, 可输入x值,比如输入“175”,点击“确定”,会输出“预报值y=62.773”。

在这一程序中,例题、练习题数据均可导入,也可手动输入。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运行此程序,给他们以更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在必修3中学习的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然后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先让学生手动求解,而后演示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后边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回归分析的步骤,更直观地感受课件的魅力,经过实践,学生普遍反映,有了这一课件作为辅助,本节内容不再是难点。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制作课件比较善用PowerPoint,有少数教师会用Flash、Authorware ,但是用VB编程制作课件的教师是非常少的,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对VB不了解,下面展示本课件主要部分“坐标系的建立”的源码。

Dim k, R, s As Single

Dim LineRgb As MY_RGB

' Call MaxMin_Data(a(), b()) ' 取得 y x 的最大 最小值

Call MaxMin_ZuoBiao2(a(), b())

LineRgb.R = 0: LineRgb.G = 0: LineRgb.b = 0

With Form1

.Picture1.Cls

.Picture1.DrawWidth = 2 ' 坐标轴粗细

.Picture1.Scale (h_Min - h_Step, z_Max)-(h_Max, z_Min - z_Step) ' 坐标系 左上角 和 右下角 坐标P_DuiJiao = Sqr((h_Min - h_Step - h_Max) ^ 2 + (z_Max - z_Min + z_Step) ^ 2) '对角线长度

If h_Max * h_Min <= 0 And z_Max * z_Min <= 0 Then

YuanDian_X = 0

YuanDian_Y = 0

ElseIf h_Max * h_Min >= 0 And z_Max * z_Min <= 0 Then

YuanDian_X = h_Min

YuanDian_Y = 0

ElseIf h_Max * h_Min <= 0 And z_Max * z_Min >= 0 Then

YuanDian_X = 0

YuanDian_Y = z_Min

Else

YuanDian_X = h_Min

YuanDian_Y = z_Min

End If

以上是本课件中的主要部分源码。利用VB编制程序制作课件较为麻烦,但是程序运行的结果是非常生动的,较之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好一些,交互性更强一些。

本节课通过运行这一个程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的结果是事半功倍的。

辅助分析 篇4

Workbench是ANSYS公司提出的协同仿真环境, 作为一个集成框架, 整合现有的各种应用, 将数值分析与仿真结合在一起。软件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仿真分析包括CAD集成、几何修改和网格划分。

利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可以分析工程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热问题。热分析包括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热辐射等。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 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 (热通量) 等。本文中对实例的模拟计算采用稳态传热方法对部件进行温度分布分析。热分析在许多工程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内燃机、预热器、换热器、管路系统等。

2 热分析基本理论

Workbench进行热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所处理的对象划分成有限个单元 (包括若干个节点) , 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求解一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每一个节点处的热平衡方程, 由此解出各节点温度, 进而求解出其他相关量。

热分析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1], 即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 (没有质量的流入或流出) , 则E=U+Ek+Ep, E=Q-W

E为系统总能;U为系统内能;EK为系统动能;EP为系统位能;Q为系统热量;W系统做功。

对于大多数工程传热问题:系统动能EK和系统位能EP为0;

通常考虑没有做功:W=0, 则:Q=U;

对于稳态热分析[1]:Q=U=0, 即流入系统的热量等于流出的热量;

对于瞬态热分析[1]:q=d U/dt, 即流入或流出的热传递速率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

1) 导热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热传导, 简称导热[2]。例如, 固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以及温度较高的固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固体都是导热现象。

导热遵循傅立叶定律[2]: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正比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即

式中:φ为热流量, 单位为W;A为截面面积

λ为导热系, 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2]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 即是一种热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不同, 即使是同一种材料, 导热系数值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地说, 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最高, 良导电体 (如银和铜) , 也是良导热体;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2) 对流换热

热对流[2]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 而且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在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 因而热对流必然伴随有热传导现象。工程上特别感兴趣的是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并称之为对流传热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热对流。

就引起流动的原因而论, 对流传热可区分为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两大类[2]。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如果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的, 则称为强制对流。另外, 工程上还常遇到液体在热表面上沸腾及蒸气在冷表面上凝结的对流传热问题, 分别简称为沸腾传热及凝结传热, 它们是伴随有相变的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 热流密度[2]q可以表示为:

流体被加热时:q=h (tw-tf)

流体被冷却时:q=h (tf-tw)

tw为壁面温度:tf为流体温度

h称为表面传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以前又常称为对流换热系数) , 单位是W/m2·K。表面传热系数[2]的大小与对流传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 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就介质而言, 水的对流传热比空气强烈;就对流传热方式而言, 有相变的优于无相变的, 强制对流高于自然对流。

3) 辐射换热

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2]。

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不停地向空问发出热辐射,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物体发出的热辐射。通常把由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造成的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称为辐射传热, 也称为辐射换热[2]。当物体与周围环境处于热平衡时, 辐射传热量等于零, 但这是动态平衡, 辐射与吸收过程仍在不停地进行。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而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而且实际上在真空中辐射能的传递最有效。这是热辐射区别于导热、对流传热的基本特点。当两个物体被真空隔开时, 例如地球与太阳之间, 导热与对流都不会发生, 只能进行辐射传热。辐射传热区别于导热、对流传热的另一个特点是, 它不仅产生能量的转移,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即发射时从热能转换为辐射能, 而被吸收时又从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实验表明,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有关, 同一温度下不同物体的辐射与吸收本领也大不一样。在探索热辐射规律的过程中, 一种称做绝对黑体[2] (简称黑体) 的理想物体的概念具有重大意义。所谓黑体, 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黑体的吸收本领和辐射本领在同温度的物体中是最大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辐射热量[2]由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示为:

式中:T—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K;

σ—斯蒂芬波尔兹曼常量, 即通常说的黑体辐射常数, 它是个自然常数, 其值为5.68×10-8W/m2·K4;

A—辐射表面积, m2;

一切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都小于同温度下的黑体。实际物体辐射热流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的经验修正形式:

式中:称为物体的发射率 (习惯上又称黑度) , 其值总小于1, 它与物体的种类及表面状态有关。

4) 稳态传热

如果系统的净热流率为0, 即流入系统的热量加上系统自身产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的热量, 则系统处于热稳态。在稳态热分析中任一节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稳态热分析的能量平衡方程[2]为:[K]+{T}={Q}

式中:[K]—传导矩阵, 包含导热系数、对流系数及辐射率和形状系数;

{T}—节点温度向量;

{Q}—节点热流率向量, 包含热生成 (内热源) 。

Workbench利用模型几何参数、材料热性能参数以及所施加的边界条件, 生成以上各参数。

5) 瞬态传热

瞬态传热过程是指一个系统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温度、热流率、热边界条件以及系统内能随时间都有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瞬态热平衡[2]可以表达为:

式中:[K]—传导矩阵, 包含导热系数、对流系数及辐射率和形状系数;

[C]—比热矩阵, 考虑系统内能的增加;

{T}—节点温度向量;

{T}—温度对时间的导数;

{Q}—节点热流率向量, 包含内热源。

如果有下列情况产生, 则为非线性热分析:

(1) 材料热性能随温度变化, 如K (T) 、C (T) 等;

(2) 边界条件随温度变化, 如h (T) 等;

(3) 含有非线性单元。

非线性热分析的热平衡方程为:

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状况在Workbench里设置相匹配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进行对应的模拟分析。

3 Workbench热分析误差

热分析误差估计仅用于评估由于网格密度不够带来的误差;仅适用于固体或壳球的热单元 (只有温度一个自由度) ;基于单元边界的热流密度的不连续, 仅对一种材料、线性、稳态热分析有效;使用自适应网格划分可以对误差进行控制。

4 实例分析

运用Inventor软件建某级预热器规则筒体部分, 钢板、浇注料和隔热板几何模型[5]。

利用Inventor中Workbench插件跳转到Ansys设置模拟装配好筒体传热过程。首先在工程图解中建立稳态传热分析系统[3] (Steady-State Thermal) , 将本实例近似为稳态传热来模拟分析。

开始编辑工程数据模型, 以二级预热器基础数据做稳态导热测试。筒体内壁温度近似取520℃ (内部气体温度) , 环境温度取20℃, 钢板外壁与空气发生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系数h12.5[w/ (m2·k) ]。

分别建立相应的工程材料, 按照原始数据逐项填入导热系数及厚度等。

因为传热计算第三类边界条件[2]为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及周围流体的温度。由已知条件可断定此工况近似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建立工程实体模型, 由于已在Inventor中建立, 此时可以直接导入。

绘制模型网格[4], 此实例只是做传热的近似分析得到直观的结果, 因此只采用了自动划分。

设置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温度分布的云图。根据软件设置, 模拟过程为以内壁为热源, 发生热传导, 经过隔热层与钢板后与空气接触, 此时发生热对流。与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来说省略了内部气体与内壁的对流传热 (接触热阻[2]问题忽略) 。满足对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的要求, 可以得到直观的结果。根据此初步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调整诸如改变导热材料 (达到更改导热系数) 、调整导热材料厚度等措施, 以便达到满意的热效果提升设备热效率。

5 结语

通过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分析, 可以看出:利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程序[3]可以对各种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 尤其是比较常见的工程实际问题, 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量和计算中的误差, 并节约了开支。但是如果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不当, 边界条件设定的不够准确, 也会造成错误的结果。因此运用此软件进行分析之前应先进行传热过程的分析和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查表得各种材料热性能。

摘要:利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结合Inventor三维建模分析传热过程, 并对实际的传热实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

关键词:Inventor三维绘图,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传热分析

参考文献

[1]沈维道, 蒋智敏, 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杨世铭, 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洪庆章, 刘洁吉, 郭嘉源.ANSYS教学范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4]雷晓燕.有限元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辅助分析 篇5

陈娜0965147233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09-3班)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处理中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但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主要是会计核算,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评价,以便更准确、快捷、实时、完整地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是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的优越性进行了总结,并为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财务分析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辅助;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of financial analysis problem researchChenNa 0965147233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09 class 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i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are mainly the accounting, how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to the existing data are financial analysis evaluation, so that more accurate and fast, in real-time, and fully for policy makers to provide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is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ff of facing a pressing task.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financi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auxiliary financial analysis superiority are summarized, and for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analysis were simply discussed.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Financial analysis;auxiliary;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输逐步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取信息。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财务分析系统是今后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ld 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分析工具众多,具体应用应根据分析者的目的而定。最经常用到的还是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再加上借用一些参照值(如预算、目标等),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比率、趋势、结构、因素等)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直观、人性化的格式(报表、图文报告等)展现给用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分析的优越性

温希光在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四期,103-104页中分析:财务分析的最大难点就是及时、全面获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电算化会计的发展给这一痼疾带来了希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重

要的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环节上显示了其强大功能。

(一)会计信息集成化

首先,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同时,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电算化会计的技术性使得会计处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其次,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二)辅助核算功能使会计信息及时全面

财务软件引进后,财务软件自身添加了一些辅助核算功能,包括供应商、职工、客户、项目、部门辅助功能,财务软件在账务初始时就将这些辅助核算对象的基础数据录进系统,在以后每发生一笔与这些辅助核算对象相关的业务,软件会将其数据自动计入这些账户。财务软件同时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大量信息分类计入数据库,在进行查询时根据信息某一属性轻而易举就可找到许多信息,非常方便进行资料查询及分析。

(三)会计信息准确度提高

首先,使用财务软件使得会计原始数据一次录入即可,避免了多次录入的误差。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的录入可以进入到所有相关系统,在后续的计量和核算中,每个环节和每个部门产生的数据作为共享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其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软件自身附带的稽核功能和人员进入限制功能,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软件随时保证会计账目借贷双方的余额相等,并且根据期末数据进行自动结账,避免了人工抄录下的差错。

(四)数据处理灵活性增强

电算化环境下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除从财务软件中取数,自动生成一些财务分析指标外,多数都是利用手工计算财务指标,其计算工作量较大,往往难以充分满足企业各种不同的及时需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在电脑普及条件下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财务公式分析,其优点是分析方法不限、分析指标不限、分析内容不限、自动取数和自动计算操作简便。

三、会计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实践运用

外部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形式,目前较受重视,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在电算化会计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内部财务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是企业强化自身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应用财务分析系统进行会计管理和分析

财务分析系统是指将各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设置在程序中,并以菜单的形式将各分析功能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以便财会人员应用财务分析系统,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财务分析系统直接从会计核算系统各辅助功能中获取数据,生成分析结果。

目前的会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系统,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1、比率分析,具体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市价比率等。

2、结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分析、损益结构分析、各项收人与各项费用结构分析、任意非明细会计科目结构分析等。

3、对比分析,包括本年数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分析

4、趋势分析,主要分析任意会计科目各期变动情况等,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情况。

5、综合分析,主要有财务比率综合分析和杜邦分析。

6、图解分析,用户根据需要可以方便地绘制出饼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各种分析图。

(二)利用报表系统进行会计管理和分析

除了财务分析系统,会计核算软件中一般还提供报表系统。在报表系统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简单分析模型,并能根据用户定义从会计核算系统及其他

系统中获取数据,生成用户期望的分析结果。

报表系统的财务分析数据源有两类: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其中会计核算数据主要是帐务子系统提供的会计核算数据。辅助数据主要有:人事数据、生产经营数据、同行业主要经营比率等。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分析项目、定义分析的功能,根据各自需求对项目名称、计算公式进行定义,报表系统能够从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提取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自动生成所需的分析结果。这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务分析系统的缺陷。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普及应用,电算化会计在辅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效果十分显着,但鉴于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软件财务分析功能不是很完善,我国企业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合理运用电算化财务分析,通过与手工财务处理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企业的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宏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会计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2]张芳;;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3]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刘华忠,现代农业科技XIANDAI NONGYE KEJI 2009年 第14期

[4]会计信息系统薛祖云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5]《会计信息系统》杨周南 东北财经大学,2003

[6]尹媛媛.会计信息化诠释[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2)

[7]李丹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组织与实施2005 第九期46-47页

[8]郝蓉,陈可喜,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评价财务数据方法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年2 月中旬刊。

[9]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分析 王慧2009F275

辅助分析 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 中学地理 教学模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辅助性的工具来辅助中学地理的教学,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而且也能够推动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很有效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素质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当前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模式当中的影响,所以中学地理教师要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促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能够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中学生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效率较低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呈现的一种状态是:即使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但是也不会轻易的使用,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影响,而且很多教师在年龄上也比较大,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比较生疏,导致教师自身就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另外,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备课,在当前教学任务繁重的影响下,中学地理教师更加没有时间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导致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效率普遍较低。

1.2传统地理教学理念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

传统地理教学的理念对当前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学生的成绩则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在这样的长期教学行为影响下,中学地理教师很难在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很难接受,所以传统的地理教学理念是当前需要加大整改力度的重要问题之一[1]。

1.3中学地理教学机制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也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评价机制,比如在对教案进行检查的时候,大多数是手写教案,导致教师根本没有其他时间去研究信息技术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导致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少。

2.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建立信息资源网站

地理是一门涵盖面比较广的学科,对资料的收集、整理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在教师进行中学地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建立专门的信息资源网站,利用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相互讨论,对学生的思维、每一个人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按照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给学生相对应的习题,这些内容都可以直接应用在信息资源网站上,不仅能够促使网站上地理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而且能够方便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2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中学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更是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能够将地理知识和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春夏秋冬四季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及每一个季节自身的特点都展示出来,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投入进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意识认识到四季的整个过程变化,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的调动起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2.3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当前信息时代到来并且逐渐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教师要从根本思想上转变地理教学理念,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没有将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很多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当中的教学内容一字不差的进行展示,这和传统教学中“看书学习”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是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地理教学内容充分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地理课堂对地理知识、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推动中学地理教学的整体发展。

2.4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率

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地理教学能力水平,而且要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的掌握能力,学校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能够在接触信息技术之后对其产生印象改观,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到中学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进行地图讲解的时候,对不同区域的划分,只有教师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才能够将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为学生充分的展示出不同区域、地方的划分以及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结束语: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地理信息资源,从而有效的提高中学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成绩。

【参考文献】

[1]孙志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2)

数字眼底图像分析辅助诊断研究 篇7

本项目 (数字眼底[1]荧光造影分析软件) 是新乡学院、新乡市中心医院两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乡学院负责数字影像分析软件编制工作, 中心医院负责提供医学素材和测试环境。该课题以眼底图像为研究对象, 主要集中在对眼底图像的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 对这些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并将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分析[2]和诊断。

在分析和比较现有眼底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眼底图像处理与分析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从4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① 图像预处理;② 区域识别;③ 轮廓提取;④ 参数获取及诊断。

本课题将信息学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3], 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分析与处理, 为临床诊断与科学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的参考依据。由眼底照相机拍摄得到图像, 将其作为处理对象。下面介绍关键技术。

1动态阈值

通过动态阈值法获得适合当前图像的阈值 (包括黄斑阈值、亮点阈值、血管芽阈值) , 根据获得的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便于后续处理) , 进而得到“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亮点”图、“血管芽”图。动态阈值参数的获得方法:在分析诊断主界面中, 选择【诊断处理】单选按钮, 单击【选择要处理的图片】按钮, 选择一张异常的眼底图片, 取消“动态阈值法”复选框, 单击【处理图片】按钮。人工判断:根据这一次设置的“黄斑阈值、亮点阈值、血管芽阈值”, 进行分析, 并且记录下这三个阈值出现比率 (即百分比) 。多次重复上述步骤, 对多幅正常、异常眼底图片进行处理、分析, 得出了动态阈值法的相关参数, 见表1。

动态阈值的获得方法, 使用代码来说明, 相关代码如下 (在CHistogramDlg::Refresh () 中) , 还有一部分相关代码在Sobel::process (IplImage *image) 。

2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

通过动态阈值法 (或手工设置法) 获得一个适合当前图像的阈值, 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便于后续处理) , 得到“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该步采用的方法称为二值SOBEL法。

2.1SOBEL算子

在边沿检测中, 常用的一种模板是Sobel算子。Sobel算子有两个, 一个是检测水平边沿的;另一个是检测垂直边沿的。与和相比, Sobel算子对于象素的位置的影响做了加权, 因此效果更好。

Sobel算子另一种形式是各向同性Sobel (Isotropic Sobel) 算子, 也有两个, 一个是检测水平边沿的, 另一个是检测垂直边沿的。各向同性Sobel算子和普通Sobel算子相比, 它的位置加权系数更为准确, 在检测不同方向的边沿时梯度的幅度一致。由于建筑物图像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发现, 处理该类型图像轮廓时, 并不需要对梯度方向进行运算, 所以程序并没有给出各向同性Sobel算子的处理方法。

索贝尔算子 (Sobel operator) 是图像处理中的算子之一, 主要用作边缘检测。在技术上, 它是一离散性差分算子, 用来运算图像亮度函数的梯度之近似值。在图像的任何一点使用此算子, 将会产生对应的梯度矢量或是其法矢量。

2.2二值SOBEL法

该模块使用的Sobel算子如图1所示。该算子其实对图像的每个像素没有影响。因此, 在代码中, 直接对每个像素值进行处理。如果 像素值 < 黄斑阈值, 则, 该像素值改为 0;否则, 改为255。即, 进行二值化处理。将上述过程称为二值SOBEL法。

3亮点

该模块使用修改后的Sobel算子, 如图1所示。如果 像素值 > 亮点阈值, 则, 该像素值改为 255;否则, 改为0, 即, 进行二值化处理。

4血管芽

通过弱化SOBEL算子 (如图2所示) 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 同时进行二值化处理 (便于后续处理) , 得到“血管芽”图。之所以选用图2所示的弱化SOBEL算子, 是因为做了一系列试验和比对。大概过程如下, 原始图像如图3所示, 经过图2所示的弱化SOBEL算子处理后的结果如图4所示;依次经过图5、图6所示的SOBEL算子处理后的结果如图7、图8所示。

图5、图6所示的SOBEL算子称为强化SOBEL算子。

通过比对, 发现使用弱化SOBEL算子 (如图2所示) 效果更佳。

5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相关参数

5.1黄斑区参数

对“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进行处理, 得到的黄斑区参数有:测量面积、差值、黄斑区个数、半径直方图、长半轴、短半轴、圆度。测量面积:在此使用百万分比表示面积, 因为, 本系统在实际处理图像前, 都会将其转换为1024*768的灰度图像, 1024*768=786432。假设“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中的黑点数是B, 那么, 测量面积=B/786432*1000000。基准面积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基准面积的得来是通过对多幅正常眼底图像的处理。差值=测量面积-基准面积。差值越小, 说明越接近正常 (该参数的此功能不是太准确, 仅供眼科医生参考) 。圆度=短半轴/长半轴。越接近1, 表示越圆。短半轴、长半轴是对椭圆而言的, 当识别出黄斑后, 由于黄斑区不是完全的圆形或椭圆形, 因此用到了一个能够覆盖黄斑区多数区域椭圆形 (圆形是短半轴=长半轴) 。因此, 光从圆度值也不能完全确定黄斑区的真正圆度, 还要使用另外一个参数, 即半径直方图。

半径直方图:图省略, 黄斑区的轮廓是一个不规则形, 因此用到了椭圆 (如上介绍) , 半径 = 黄斑区的轮廓每一点到椭圆圆心的距离, 假设L= (短半轴+长半轴) /2, Ai=|半径- L|, i表示黄斑区轮廓上的一点, 假设轮廓上共有N个点, Ai < 10的个数为M, 则J=M/N就是要求的“半径直方图值”。 此图是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供开发者看的, 系统真正运行时, 不显示此图, 只获得“半径直方图值”。在此图中, 红色线条越集中, 表示黄斑区越接近椭圆。

黄斑区个数:对“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近似椭圆的区域个数,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如果个数不为1, 那么, 基本上表明黄斑区出了问题。

5.2无灌注区参数

对“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进行处理, 得到的无灌注区参数有:测量密度、无灌注区个数。

测量密度:在此使用百万分比, 本系统在实际处理图像前, 都会将其转换为1024*768的灰度图像, 1024*768=786432。假设“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中的黑点数是B, 那么, 测量密度=B/786432*1000000。

无灌注区个数:对“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区域个数,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如果个数>1, 那么, 基本上表明出现了无灌注区。

注:黄斑区和无灌注区区别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周长界限来区分的, 因为, 黄斑区和无灌注区都有一个轮廓, 轮廓上的点数表示轮廓周长, 而黄斑区和无灌注区的轮廓大小是不一样的。

对“拱环 (黄斑区) 、无灌注区”图、“亮点”图、“血管芽”图分别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诊断参数如图9所示。

6亮点相关参数

对“亮点”图进行处理, 得到的亮点参数有:测量密度、亮点个数。

测量密度:在此使用百万分比, 本系统在实际处理图像前, 都会将其转换为1024*768的灰度图像, 1024*768=786432。假设“亮点”图中的白点数是B, 那么, 测量密度=B/786432*1000000。

亮点个数:对“亮点”图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区域个数,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如果个数>45, 那么, 基本上表明出现了亮点。

亮点区周长界限:short_ZC=20、long_Z=1 000。

另外, 判断亮点, 还有一个限制条件, 即圆度, 若圆度>0.35, 近似为亮点。通过上面的参数, 可以初步判断渗出灶处是否有渗漏或出血。

对“亮点”图进行黄斑区的识别, 结果如图10所示。

7血管芽相关参数

对“血管芽”图进行处理, 得到的参数有:测量密度、芽点个数。

测量密度:在此使用百万分比, 本系统在实际处理图像前, 都会将其转换为1024*768的灰度图像, 1024*768=786 432。假设“血管芽”图中的白点数是B, 那么, 测量密度=B/786432*1000000。

芽点个数:对“芽点”图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区域个数,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如果个数>100, 那么, 基本上表明出现了血管芽。

芽点区周长界限:short_ZC=8、long_Z=40。另外, 判断芽点, 还有一个限制条件, 即圆度, 若圆度>0.6, 近似为芽点。

通过上述参数, 可初步判断渗出灶处是否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对“血管芽”图进行黄斑区的识别, 结果如图11所示。

8初步诊断

汇总前面的处理结果, 帮助眼科医生做出初步诊断。诊断步骤如下:

如果黄斑区个数为1, 无灌注区个数为0, 并且圆度>0.75, 且直方图参数>0.8, 则为“正常黄斑结构”。如果黄斑区个数为1, 无灌注区个数为0, 并且圆度<0.75或者直方图参数<0.8, 则“黄斑结构异常”。如果黄斑区个数≥2, 无灌注区个数为0, 则“双眼黄斑区高荧光, 侵犯黄斑区”。如果黄斑区个数为0, 无灌注区个数为1, 则“黄斑区拱环改变”。如果无灌注区个数≥, 则“出现无灌注区”。如果亮点个数≥45, 则“分支静脉栓塞多处出血”。如果芽点个数≥100, 则为“大面积新生血管芽网”。

摘要:以彩色眼底图像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眼底图像进行分析与处理, 从中获得拱环 (黄斑) 、灌注区、亮点、血管芽及它们的属性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帮助眼科医生做出初步诊断。

关键词:眼底图像,黄斑,灌注区,亮点,血管芽,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晓幸, 王勤美, 包含飞.眼科信息学的发展概述[J].中华眼科杂志, 2006, 42 (5) :476-480.

[2]王宏, 潘红.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拱环改变[J].眼科新进展, 1998, 18 (4) :201-202.

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方案分析 篇8

1 病历简述

患者, 女, 50岁, 身高164cm, 体重50kg。主因“卵巢癌术后6月, 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患者2014年7月无意间发现右侧下腹部触及一肿块, 于2014年8月入院行盆腔CT:右侧盆腔实性占位性病变, 多考虑肿瘤, 子宫体积增大, 形态欠规整。腹部B超:宫腔积液少量, 右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 性质待查。宫颈刮片:细胞轻-中度核异质, HPV16阳性, 肿瘤标志物:CEA371.6ng/m L, CA12589U/m L, 明显偏高, 于2014年8月2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 术中见右侧附件有10cm×10cm的包块, 表面光滑, 壁薄, 透亮, 与子宫后壁粘连, 基底部为输卵管, 输卵管增粗变硬, 少量血性腹水。遂行右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右侧附件切除术。冰冻回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并向盆腔灌注卡铂400mg, 病理回报:卵巢浆液性腺癌, 中低分化。输卵管浆液性腺癌, 低分化, 宫颈癌, 双侧淋巴结均有转移。于2014年9月21日-2014年12月14日其间给予紫杉醇240mg+卡铂500mg化疗5次。现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近1月来, 精神、饮食、睡眠尚可, 大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1) 卵巢癌ⅢC期;2) 宫颈癌ⅢA期。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 一般状况较好 (KPS评分80) , 2015年1月4日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白细胞:3.67×109/L;中性粒细胞:1.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5g/L;血小板:102×109/L。尿、便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复查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于2015年1月8日继续用原方案化疗, 即“紫杉醇240mg, d1+卡铂500mg, d1, Q21d”。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3mg, ivgttqd (1.8) 止吐, 化疗前12h及化疗前6h各给予地塞米松片10mgpo、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 ivgtt Qd (1.8) 、西咪替丁注射液0.4g ivgtt Qd (1.8~1.11) 预防用药。化疗期间患者诉偶感感恶心, 未呕吐。化疗后4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1.4×109/L;红细胞:3.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71×109/L。肝肾功能正常。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ug皮下注射, qd。三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92×109/L。患者病情好转, 出院。

3 分析与讨论

3.1 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选择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CINV) 是肿瘤病人化疗时最常见的副作用, 也是部分病人推迟或放弃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化疗前不进行有效预防, 90%以上应用高度致吐化疗药物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1]。医生化疗前制定的止吐方案为:格拉司琼3mg, ivgtt qd bid (1.8~1.10) , 于化疗前后分别给予。结合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虽为低致吐性化疗药物, 但卡铂为中致吐性化疗药物, 应按照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预防性给予止吐药。询问患者既往化疗后反应, 得知患者化疗后2~3d仍有恶心、呕吐反应。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 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 (5-HT) 、P物质和大麻素, 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 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 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 能够结合神经激肽 (Neurokinin, NK) 受体, 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据多篇文献报道[2,3,4]5-HT3受体拮抗剂在化疗所致急性CINV的治疗中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同时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 (2014版) 推荐[5]: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推荐第1天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 第2和第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因患者紫杉醇预处理已使用地塞米松, 故建议化疗当天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化疗第2d及第3d仅给予地塞米松即可。医生接受建议将格拉司琼更换为地塞米松。

3.2 紫杉醇预处理的规范用药

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 须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配制成注射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为变应原, 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 E, 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引起细胞稳定性下降, 渗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 其中组胺为主要介质, 可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和外分泌腺, 使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小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6]。紫杉醇临床应用中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39%,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为2%[7]。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 人们对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紫杉醇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用药前给予特定的药物预处理方案, 即:在使用紫杉醇前12h及6h各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治疗前30~6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 静脉滴注西咪替丁300mg。但是在临床实际中, 我们发现存在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同。此患者最初医生开具地塞米松的给药方法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ivgttqd (1.8~1.9) , 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口服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但口服地塞米松组预防紫杉醇严重过敏的发生率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低0.68, 具有统计学意义[8]。经与医生沟通后将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改为口服。

3.3 化疗后升白药的选择

化疗后患者出现II度骨髓抑制,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相关[9]。预防性使用rh G-CSF可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的发生风险、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但rh G-CSF不能常规预防性应用于所有肿瘤化疗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价FN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高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均建议其预防性使用rh G-CSF。对于接受中等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需进一步评估患者其他FN发生的因素。高龄患者 (尤其是年龄>65岁) 、既往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已发生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分期晚、肿瘤侵及骨髓、营养和体力状态差、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感染和开放性伤口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等都被认为是患者发生FN的危险因素[10,11,12]。查阅患者既往病例, 患者第五周期化疗后出现了III度骨髓抑制, 结合患者化疗方案, 考虑化疗后应预防性使用rh G-CSF。rh G-CSF对中性粒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作用, 过高则使粒细胞过度增殖, 进而对机体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就白细胞小于4.0×109个/L的患者而言,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13]。因此连续两天给予患者rh G-CSF300ug皮下注射qd。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 遂停药。

4总结

本例患者为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患者实际情况,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 从预防性给予止吐药、化疗药的预处理及升白细胞药的预防性使用适应证三方面, 分析化疗辅助药的合理使用,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意见。

摘要: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对临床药师查房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用药进行阐述及分析。临床药师对化疗方案中辅助药物的使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并得到医生的采纳, 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可根据化疗辅助药物的作用特点, 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给药意见。

配网运行监测辅助分析系统研究 篇9

随着智能配网技术升级改造步伐的加快和配网节能经济调度自动化水平要求的提高,相应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信息数据实时交互共享的配网管理系统(DMS)。它是一个多子系统相互集成共享的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由一个开放式的基础技术平台及在此平台上的若干相对独立但数据信息相互交互的应用子系统集成整合而成。基础平台中除包含硬件功能单元和软件操作支持系统外,还具备数据库系统、信息交换服务器、人机可视化操控界面等高级应用功能单元。基础平台上的主要应用子系统包括SCA-DA配电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配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TCM配电故障管理系统等。其中,SCADA系统是实现配网实时在线监视与控制功能的重要数据系统;GIS系统则为电力经济调控策略制定和检维管理提供必要的地理数据信息和可视化图形支持。通过GIS建立配电电气设备的空间信息和相应属性数据,并结合SCADA系统、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压无功指标监测分析系统等,在DMS管理系统主控计算机上监控配网实时运行工况数据信息及DMS系统运算分析结果,可为电力经济调度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化、多元化、可视化的决策辅助依据;再经GPRS短信平台系统将相关故障信息及时发送到检修维护人员终端,实现对配网运行工况的实时在线监测、监控,从而有效提高配网故障检修维护管理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提升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1 GIS与用电采集系统集成模式

DMS系统中,SCADA系统向GIS系统提供配电电气设备运行工况的实时状态、故障、事故以及停役等数据信息,并在GIS地图上通过视听等技术手段将相关信息实时动态地突显出来,实现对配电电气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静态物理属性以及动态运行工况属性的有机集成,增强了DMS系统对数据信息的多元化表现方式,用户操控界面友好。SCADA系统、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压无功指标监测分析系统等应用子系统的集成整合获取的配网实时运行工况数据,结合地理信息及配电设备特征参数信息,为配电调度人员更好掌握配网实时运行工况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依据及快速故障抢修保障。在建设功能集成整合的DMS自动化系统过程中,为实现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应充分考虑目前DMS系统中已建立的独立SCADA和GIS功能子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因此研究这两个独立子系统应用功能间的集成整合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在不影响两个子系统操控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技术实现两个子系统应用功能的整合统一。

GIS与SCADA系统虽都具有独立的绘图和显示功能,但系统间存在图形格式不统一、网络拓扑描述不一致的问题,需要通过集成技术进行整合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而ActiveX面向对象程序技术和工具的控件是一种可编程、可重用的基于引入COM组件对象模型的控件技术,它通过属性、事件、方法等信息接口与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实时交互共享,支持过程内(外)服务器、过程内(外)远程服务器等4种类型的通信方式。为此,可通过ActiveX控件支持的面向对象模型的过程内服务器通信方式,将GIS功能作为一个ActiveX控件对象嵌入到配电SCADA系统中,来实现配网SCADA与GIS系统间功能的整合集成。为提高DMS系统整体性能,考虑到无需将GIS全部功能嵌入到SCADA系统的要求,决定只将GIS系统中的地理背景信息及相关操作作为一个独立的ActiveX控件嵌入到SCADA系统,以完成两者信息间的交互共享。

基于COM组件的集成模式既可满足GIS与SCADA系统间数据信息交互共享的功能整合集成,同时又有选择的在SCADA系统中嵌入GIS地理背景信息相关的COM功能组件,避免了SCADA系统过于庞大的问题,可大大提高SCADA系统的性能和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基于COM组件的ActiveX控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配网现有的SCADA和GIS系统功能进行集成整合开发,最终实现DSM系统的统一绘图及实时监控、显示与控制等功能的集成。DSM集成管理系统主要由SCADA、GIS、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故障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其它子系统组成,其具体的逻辑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SCADA、GIS、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子系统功能集成的电力监控系统中,在统一的图形界面和数据描述模式下,可选择GIS地理图形作为背景,并结合空间拓扑分析功能来动态标识和显示配电网中的线路、变配电变压器、控制开关、变电站、杆塔节点等电气实物属性信息;同时,结合ActiveX控件技术中的COM组件模型和数据库技术,能在地理图上准确反映SCADA系统中的实时数据信息,并能在地图上直接选中并查询、修改、提取设备运行工况信息,还能在集成远程操控装置的基础上通过发送远方控制命令完成遥控等操作;此外,还可利用ActiveX控件的COM组件模型技术,根据特定需求来自定义加载不同的功能组件,以确保系统具有较高性能和操控灵活性。

2 系统功能实现及应用实例分析

为提高配网运行监测辅助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实现SCADA系统与GIS系统功能的整合集成外,还设置了配网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信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配网故障诊断及智能告警、运行工况信息存储查询搜索、监测任务管理、图形展示、辅助决策制定、打印等功能,以满足DSM系统对配网在线状态运维技术的需求。

2.1 配网实时运行负载分析

基于GIS与SCADA系统集成的DSM系统主要设置了区域负荷密度分析、线路载分析以及变压器负载分析等功能。在进行运行负载分析时,集成系统首先通过SCA-DA系统提取所需监测对象的负载信息,经GIS地理图形对所需监测对象进行定位,并按照系统功能需求完成相关监测数据的运算分析、数据交换和显示。例如线路负荷分析功能模块先通过配网SCADA调度系统获取需要监测线路的实时运行工况数据,并基于GIS地理图形实时显示该线路上运行负载的实时特征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特征数据信息。

2.2 线损异常台区分布分析

DSM集成系统通过SCADA系统、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相关配网运行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线损存在异常的变配电台区分布情况,并通过运算分析在集成系统中以柱状图和折线图等方式展示“线损>20%”的公变台数和线路条数。

通过点击某月就可提取该月中存在线损异常的台区及线路的相关特征信息,包括供电单位、电压等级、线路名称、台区名称、客户类型、额定容量、线损率(>50%或<0%)等,并在营销业务增值服务平台中结合GIS地理图形用“红色”凸显线损存在问题的台区和线路具体位置。

目前,供电电压质量普遍不高是农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新一轮农网技术升级改造研究的重点。DSM集成系统利用电网无功与电压实时监测生产管理系统(MIS)中的电压在线监测数据,每月(日)按设置要求对各监测点的电压水平、运行时间、电压合格率、闪变、电压幅值等特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经MIS系统统计分析汇总后,结合GIS系统以可视化图形模式突显电压质量存在问题的部位,并动态跟踪改进情况,以确保系统供电质量。

2.3 配网三相不平衡分析

DSM集成系统可从SCADA系统、MIS系统等获得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等的实时运行工况数据,经内部高级应用子系统对配电变压器实时负荷、电流、功率因数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三相不平衡率超过30%(可设置)的公配变、专变台区数量分布情况,并用柱状图和折线图等方式进行展示。点击现状图就可以列表方式展现存在三相严重不平衡台区的所属供电单位、台区名称、不平衡发生时间、三相不平衡率、各相电流、额定电流等特征数据信息。同时,结合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安全在线分析系统、TCM配电故障管理系统等的在线分析结果,对配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体汇总,形成配网隐患分布图,并结合设置要求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当超过预警设置等级时发出相应的预警,提示管理、运行、检修维护等人员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从而确保供电系统运行具有较高的节能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

3 结束语

基于用电采集系统与GIS系统集成整合的DSM系统,具有完整的配电运行工况数据采集、GIS地理图形展示、运算分析、显示打印以及多系统间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共享等功能,并配有强大高级应用软件智能分析决策支撑,为自动化运维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配网实时运行工况及科学制定调度、故障抢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还具备配网安全隐患的智能预测预判功能,确保配网高效稳定运行。该系统已在原平县供电公司得到成功投运,且在多年的实践工程应用中加强了供电公司配网在线监测监控功能,其运行性能较稳定、运行效果良好,确保了供电的较高安全可靠性,为原平县供电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较为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为满足智能配网运行工况在线实时监测、线损在线分析、安全隐患智能诊断等功能需求,研制了一套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GIS系统集成整合为核心的配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ActiveX/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按照分布式集散控制结构,实现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GIS系统间数据信息的交互共享和集成整合。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在线监测、显示和分析配网的运行工况,同时能对配网负荷分布、线损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评估。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分析 篇10

1 多媒体现状

1.1何谓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把电视式的视听信息传播能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功能结合起来,创造出集文、图、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模型,使计算机具有数字化全动态、全视频的播放、编辑和创作多媒体信息功能,具有控制和传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视频传输功能,将使计算机的标准化和实用化则是这场新技术革命的重大课题。数字声、像数据的使用与高速传输已成为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1.2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能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优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局限,应该科学的分析多媒体教学利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教学。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利用计算机、投影仪、课件等,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集成在计算机平台上,用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现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思想。多媒体教学是对教学手段更新和优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先进性、大容量性、可重用性、动态性、网络高效性。

1) 科学性:多媒体教学代表了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机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充分展示科技手段在教学方面应用,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

2) 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能接收更多的知识,教学视野得到拓展。

3) 趣味性增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进,将枯燥的语言讲解变得更为生动,更为直观: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创设逼真的情境,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4) 增强直观性: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功能,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和动画展示,增强学习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5)动态性增强

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及仿真技术,将企业现场的情景引入教学,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够逼真的看到生产情景,贴近生产。通过动态效果的循环展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记忆。

6) 教学内容更新快:借助网络上庞大及不断更新的功能,借助计算机可以将将先进、高端的技术文献传授给学生,让课堂教学跟上生产发展,打破了时空距离界限,使学生获得信息更高效和便捷。

7) 可重复性增强,节约后续备课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重复利用课件。增删容易,更新容易,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消耗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

3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存在许多弊端,总结如下:

1) 信息量庞大,做笔记困难。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课堂内容十分丰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笔记,给课后复习带来困难;

2) 图文分离,不便于整体记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课件将授课内容展示给学生,由于单页课件信息量有限,无法将图片的信息结合文字展示,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

3) 抗干扰能力差。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遇到停电或机器故障,容易影响教学,导致教学无法照常进行;

4) 学生容易疲劳,产生厌倦情绪。结合多媒体教学环境,光线较差,连续的教学会让学生容易疲倦,教学不集中,严重的容易进入睡眠,教学效果变差;

5) 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当堂消化知识及限制学生想象力发挥。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专注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进度,容易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及想象力发挥,通过大信息量的传授,学生很难有时间在课堂内消化吸收,特别是中小学学生,反应能力缓慢,难对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吸收。

6) 多媒体教学缺乏沟通环节,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光线较暗,部分教师“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导致教师授课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甚至呼呼大睡,整个课堂缺少沟通,教师不能通过学生的表情来判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教学分离,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4 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优势,势必必须研究各种教学手段的缺陷,通过多种手段交替运用,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1) 传统授课方式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板书,便于记忆,便于沟通和课堂交流,信息量有限;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量大,缺少互动;鉴于以上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交替使用多媒体和合传统教学方式课,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2) 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宜采用传统方式,通过教师魅力来展现课堂风采,从而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变得更吸引学生,便于学生学习;

3) 科学巧妙设计多媒体教学,加强互动和课堂气氛调节,让课堂变得气氛活跃,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4) 注意教师主导作用,不要让多媒体教学遮掩教师的课堂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课堂艺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专注学习。

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分析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点 缺点

多媒体手段在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也不无担忧,它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为了让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的经验,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便快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它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多种感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动画,多姿多彩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多媒体计算机在预习、和课堂教学时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教学内容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三)计算机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比如学习古代诗歌,年代遥远,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我在教学中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四)老师自己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收集资料,是学生收集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前让学生收集课文中的某个人物的资料,班上只有寥寥几人能找到一点资料,并且还是相同的,自从有了计算机多媒体之后,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速度和容量,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应看到它的不足:

(一)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语言是语文的媒介,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特殊教学活动,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一堂好课就是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渴望。而多媒体在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时甚至是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利用课件快速地通过形、声传递给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学生高效率地接受了老师的信息,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但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了吗?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是在探究语言的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是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形成的,学生咀嚼着老师咀嚼过的馍馍,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是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的精妙在于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好的课堂教学能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反映,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课前老师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便于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老师和学生就只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老师的眼睛盯着电脑,脑子里想着教学内容和课件的播放顺序,哪里还顾得了学生的反映,致使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不但无法进行。所以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老师精心钻研教材,费尽心思将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形、声将课文内容、课文的中心、作者的思想、课文重点、难点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利少弊多,多媒体录音代替学生朗读,有悖语文教学的宗旨。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朗读代替老师范读,代替学生朗读,会适得其反,因为“读”是感悟语言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168例患者接受ART治疗且进行了胚胎移植,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共完成598个移植周期 (不含供卵周期) , 获得妊娠 (含生化妊娠) 的周期227个, 其中宫外孕22周期, 余下的205个周期中IVF-ET 176个周期 (IVF组) , IVF-ET的指征为女方输卵管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性及不明原因不孕, 以及男方轻度弱精症;ICSI 29个周期 (ICSI组) , ICSI的指征为男方严重少弱精症、无精症以及受精失败、ICSI精子来源于射精、附睾抽吸、睾丸活检等。

1.2 研究方法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采取IVF-ET超排卵方案及IVF-ET、ICSI的实验室操作[1,2];取卵后第2天或第3天选择较好的胚胎移植, 以黄体酮进行黄体期支持。检验尿HCG在胚胎移植2周后进行, 如果为阳性, 5周后行阴道超声检查, 如监测发现妊娠囊及胎心搏动, 即为临床妊娠。统计指标有:生化妊娠、早期及晚期流产等。

1.3 流产的判定

(1) 生化妊娠:胚胎移植2周后, 检测血β-HCG大于实验室参考值, 且患者未使用HCG类药物进行黄体支持;2周后B超未能检测到宫内孕囊。 (2) 临床妊娠:胚胎移植2周后血β-HCG检测大于实验室参考值, 且移植后4~6周阴道B超可见宫内孕囊。 (3) 自然流产:妊娠小于28周, 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脱离母体而排出者, 胎儿体质量低于1kg, 包括B超仅见宫内空孕囊而无胚芽或有胚芽而无胎心搏动的情况。 (1) 早期流产:ART术后确认临床妊娠, 且妊娠于12周前终止者。 (2) 晚期流产:ART术后确认临床妊娠, 且于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情况

5 9 8个助孕周期中获得妊娠 (含生化妊娠) 的周期2 2 7个 (38.1%) , 未妊娠周期371个。227个妊娠周期中, 宫外孕22周期, 余下的205个周期中有23个 (11.2%) 周期发生自然流产, 早期流产 (含生化妊娠) 1和晚期流产分别为9个周期 (9.3%) 和4周期 (1.9%) 。早期流产的周期数占流产总周期数的82.6% (19/23) 。

2.2 不同受精方式获得助孕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I V F组与I C S I组早期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2 8 6, P=0.5 4 4) ;I V F组与I C S I组晚期流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071, P=0.789) ;IVF组与ICSI组总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159, P=0.690) , 见表1。

3 讨论

常规的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IVF-ET和ICSI, 而他们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不育的主要方法。但随着ART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了解, ART越来越多被患者关注, 特别是ICSI技术。因此, 本文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IVF-ET及ICSI之后流产率了对比研究, 初步了解两种助孕方式之间在流产率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ART治疗后流产率为11.2%, 与文献报道的ART术后自然流产率在10%~20%左右[3,4]的结果相似, 表明ART治疗后流产率与IVF-ET和ICSI技术本身并无相关性, 认为ART没有增加自然流产率[5]。

ART的常见并发症为自然流产, 且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早期。本资料显示ART治疗后早期流产为82.6% (19/23) , 晚期流产为17.4% (4/23) 。关于早期流产的病因, 大家一致认为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存在一定的联系[6]。国外有关文献报道[7]IVF-ET/ICSI治疗后有54%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 这与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 (56.7%) 基本一致。可见,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ART治疗后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与自然妊娠者相比, 接受ART治疗患者的年龄较大, 而年龄很大程度上影响ART的疗效。有研究报道>35岁的孕妇更易流产, 说明ART妊娠流产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高龄。此外, 有研究发现在行ART时有流产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早期流产。

本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流产率9.3%, 晚期流产率1.9%, 这可能与IVF-ET后加强了黄体支持, 进而改善子宫内膜组织学[8], 降低因垂体抑制及取卵后导致的黄体功能相对不足所致的流产有关。IVF-ET和ICSI的流产率分别为10.8%和13.8%, IVF-ET组与ICSI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9.1%和10.3%, IVF-ET组与ICSI组晚期流产率分别为1.7%和3.4%;IVF-ET组与ICSI组总流产率分别为10.8%和13.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以我们认为ART助孕方式不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但对于有多次宫腔侵入性操作, 或有宫颈管机械损伤的患者, 应谨慎行ART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不孕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 (ART) 治疗后自然流产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实施ART治疗获得妊娠的168例病案资料, 所有不孕患者均采用ART术, 并分析ART术后自然流产与助孕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ART治疗获得妊娠的168例病案的自然流产率为11.2%, 其中早、晚期流产率分别为9.3%和1.9%。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 的流产率分别为13.8%和10.8%I, VF组与ICSI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0.286, P=0.544) ;IVF-ET组与ICSI组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1, P=0.789) ;IVF组与ICSI组总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9, P=0.690) 。结论 ART助孕方式不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但对于有多次宫腔侵入性操作, 或有宫颈管机械损伤的患者, 应谨慎行ART治疗。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自然流产,ICSI

参考文献

[1]魏兆莲, 曹云霞, 丛林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6 (4) :299-300.

[2]张文香, 曹云霞, 周平等.不同来源的精子显微受精治疗男性不育[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9 (6) :468-470.

[3]Andersen AN, Gianamli L.Assistedre Produetive technology inEuropean 2002 Result Generated from European registers byESHRE[J].Hum Res Prod, 2006, 21 (7) :1680-1697.

[4]Hamy AS, Mayenga JM.A study comparing previous inducedabortion rates in populations of newly delivered women andinfertile women[J].Gynecol Obstet Fertil, 2008, 36 (4) :395-399.

[5]Klipstein S, Regan M, Ryley DA, et al.One last chance for pregn-ancy:a review of 2705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ycles initiated inwomen age40 years and above[J].Fertil Steril, 2005, 84 (2) :435-445.

[6]Carp H, Guetta E, Doff H, et al.Embryonic karyotype in recurrentmiscarriage with parental karyotypic aberrations[J].Fertil Steril, 2006, 85 (2) :446-450.

[7]刘冬娥, 李艳萍, 邬玲仟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自然流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2) :924-925.

上一篇:4-葡聚糖酶下一篇:数学教学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