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网络

2024-05-25

辅助网络(精选12篇)

辅助网络 篇1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协议和算法多,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抽象难懂。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学按照层次体系结构组织内容,对各层次相关协议的解释和描述主要采用文字和图表方式,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准确地理解网络协议的动态运行过程。很多学生反映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我们尝试将网络仿真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以动画演示网络协议的动态运行过程,了解各种环境或因素对网络的影响,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形象化,把难懂的网络原理具体化[1]。

1 仿真软件简介

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仿真软件有NS、OPNET、Matlab和GloMoSim等。

1.1 NS

NS是位于美国加州的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开发的软件。NS总体结构主要包括TCL/TK、OTCL、NS、CLCL等组件。NS使用C++和OTcl程序设计语言,分别完成具体协议的模拟,实现和网络仿真环境的配置和建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方便地设计新协议或扩展新的功能模块。NS作为一款开源软件,所有源代码公开,这对于利用NS来构建特殊的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环境非常方便和迅速。仿真结束后,NS将会产生跟踪文件,这些文件包含有详细的跟踪信息,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Nam将整个仿真过程动态展示出来,可以通过绘图工具Xgraph或Gnuplot对跟踪文件进行处理,得到满意的网络性能分析图形结果[2,3]。

1.2 OPNET

OPNET是在MIT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MIL3公司开发的网络仿真软件产品。OPNET采用基于包的建模机制和离散事件驱动的模拟机理。OPNET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无论是节点、连接或协议都被创建成类的形式,这使得它的模型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和可重用性。OPNET主要由仿真管理类、进程类、排队类、统计类和拓扑类组成。

OPNET仿真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由若干个节点和链路组成的网络拓扑图。节点表示网络业务的源点、终点和中间交换点。链路是连接两个以上节点的传输设施,由一条或多条链路组成链路组。

(2)描述节点与链路特性。节点与链路特性由参数表示。以无线网络节点为例,其节点特性参数有分组大小、链路带宽、RTSICTS设置等。

(3)描述网络业务。包括业务类型、属性、业务量、流向及其概率分布的。业务类型有Ftp、流媒体、声音等。各类参数的概率分布可根据需要在以下范围内选择:指数分布、常数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

(4)设置网络运行参数。包括路由算法、流控方法、链路费用等。对于路由方法可以是RIP或OSPF等,流控方式可以是逐节点控制、滑动窗口、固定窗口等。

2 网络实验教学应用

2.1 动态路由工作原理

动态路由是根据路由协议或算法来动态维护路由表中的内容,路径的建立是通过与邻近的路由器交换信息所得到的。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动态地新增、删除或修改路由表中内容。

(1)网络拓扑。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节点1将FTP数据传送给节点5,传送时间为0.1~3.0s,在1.0s时,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出现故障,数据无法从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传送。在2.0s时,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恢复正常,数据又可以从此链路传送。

(2)仿真结果。开始时,节点间相互交换信息,以建立路由表,如图2所示;路由表建立后,传送数据从节点1到节点5路径为1->2->4->5,如图3所示;在1.0s时,节点2到节点4之间链路出现故障,节点又互换信息,节点1到节点5路径为1->2->3->4->5,如图4所示;在2.0s时,节点2到节点4之间链路问题解决,节点又互换信息,节点1到节点5路径再变回为1->2->4->5。

2.2 802.11b协议性能分析

建立基于802.11b的无线局域网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下面以带接入点的方案来进行说明。

(1)建模。建立新的project,定义工程名称为network_wlan,环境为802_11_b,在initial topology选项中依然选择建立create empty scenario,在choose network scale中选择Office,在specify size中选择200×200 meters;在object palette中点击configure palette,添加搭建所需要的节点模型和链路模型。

在地图上放置三个子网,分别命名为layer1,layer2和layer3。放置switch和server,用100BaseT和各子网相连,检查链路,完成网络和服务器的互联,再放置Application Config和Profile Config配置模型。layer1作为一个无干扰的无线局域网包含一个AP和若干个无线工作站。layer2作为一个有线网络部份,包含一台Cisco以太网交换机和20台PC,利用快速建立模型建立star模型的有线网络。layer3中放置两个AP,在AP周围放置若干个无线工作站,在两个AP之间放置一个无线工作站,再放置两个移动的无线工作站,并通过Topology选择define trajectory定义它们的移动轨迹。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定义应用、设定业务主询、配置服务器支持的应用和设定客户端业务主询。在layer1中配置wlan_wkstn和ap。按照802.11b的参数规格配置,服务全部设为database;在layer2中配置ethernet_wkstn的profile为database;在layer3中分别配置两个无线网络,参数和layer1类似,配置server的service属性,添加database为supported。

(2)仿真参数设置。在所有的模型搭建完成之后,我们就要收集需要仿真的参数,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的延迟、吞吐率和在模拟实际应用的数据库访问包收发速率,以及和有线网络相关性能的对比。

(3)仿真结果。仿真结束后,得到如图3、图4所示无线局域网延迟、吞吐率。

3结束语

利用仿真软件可实现网络课程中大部分实验,使学生对原理、协议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计算机网络不再感到枯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编程的能力,对网络协议进行改进,实现更深层次的网络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慧,吴晓平,李丽华.用NS2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80-82.

[2]何建新.NS2在网络实验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4-66.

[3]姜恩华.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2):25-27.

辅助网络 篇2

又到年末,这学年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网络管理员和电教辅助工作小结。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也会认真思考、尽力解决。取得的小小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归功于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与支持。现将这学年的工作生活总结简单回顾如下:

在师德方面,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订阅《解放日报》、《电脑报》等多份报刊杂志。积极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工作总结《网络管理员和电教辅助工作小结》。服从领导,听从学校的安排,团结同事,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注重言谈举止,树立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

我在提高自己思想觉悟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知识框架的稳固和完善。已经在XX年的12月份参加了msce培训,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现于5月获得工程师认证证书。

我现所从事的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和电教辅助,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和繁锁。今年,图文信息中心的建成,使我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但随之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期初的网络布线和调整工作经常使我废寝忘食,甚至加班加点。看着校园网的逐步完善,我打心眼里高兴。现在我校的校园网初具规模,包括图文、文件共享、学分制管理、学籍管理等均可在网络上实现。同时内网和外网可互通。对于学校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损坏,我均可利用我所学的知识进行修理和调整,并做好工作日志,以便下次参考。电教辅助工作是繁琐的。幸好有新来同志帮忙,尽可能的利用好资源,为教师的教育做好后盾。

构建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探索 篇3

1、分享式教学

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建构主义理论重在“学”,而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并重”。教师、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地位上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教师有其接受知识先于学生的先导性,而学生有其观察视角异于教师的独特性,二者形成互补,通过网络得以分享。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与学生分享各种教学信息,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经济信息、网络书籍、论文资料、经典营销策划案等。网络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在不受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传递给学生,使得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连续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营销资源,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学生提供的资源既能成为资源库的有效补充,又可以调动学生挖掘学习资源的兴趣,一举两得。在分享模式中,分享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再现,这有助于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第二类是与营销课程相关知识的辅助教学内容,比如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要了解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知识,这些都是营销教学的必要内容;第三类是拓展教学内容,即教师和学生在分享营销基础知识及必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对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营销学分析,比如奥运营销、团购、直销、小米手机、微博等等,使其成为检验营销学习的试验田。

总体来说,分享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共同呈现,共同学习的过程。分享教学优势在于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呈现的内容,而是通过参与分享,使自己提供的资源能够成为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交互协作式教学

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是网络环境下具有突出优势的教学模式。市场营销网络交互协作式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源自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营销案例,具有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点,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具体案例活动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可以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市场营销教学中开展大量案例教学是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营销技能延伸的重要环节,而利用网络开展的案例教学活动正是交互协作式教学优越性的最好体现。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利用网络将教学案例、案例分析的要求发布给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进入教师资料库,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把自己放到案例的情景中去,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通过答疑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学习论坛或学习讨论区进行在线交流、讨论。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划分成若干小组,进入网上的小组讨论区对案例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通过共同的协作与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达成对问题的共识,形成小组意见并共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交给教师。最后,教师在完成审阅后,将各组的分析报告发布在网络上,并集中组织大家进行一次归纳总结。

(2)情境设置

情境设置,就是将营销活动模拟展现在课堂上或网络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市场营销实践的情景。也就是说,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变成现实中的“营销经理”、“营销顾问”,在多感观信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感受体验,使他们真正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除了在下面介绍的模拟实战中可以进行网络模拟情境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或者购买关于市场营销的教学录像光盘,运用各种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视听手段将学生引入情景。比如,在讲到“公共关系”这一促销策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公关活动的场景片段,然后要求学生为某产品策划公关活动,通过对公关活动的模拟实施,来深入理解公共关系策略等相关理论。再如,在营销渠道策略中,可以由学生分别扮演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角色,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到分销渠道各成员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及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通过亲身体验,在活泼自然的模拟环境中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交互协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培养相互尊重、良好沟通及对差异的包容能力。

3、模拟实战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市场营销学科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智能型市场营销教学系列软件(包括授课软件、综合自测软件、实战模拟操作软件、考试与评卷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颖、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甚至是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可以大大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对理论策略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保持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与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解释说明的营销理论和实务。天津天狮学院商务学院引进的KJ营销管理模拟实训沙盘,就是这样一款模拟实战的操作软件。学生在模拟实战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构成一个公司,每个学生都会扮演相应的角色,他们可以在营销策划中承担相应的工作,包括营销总监、直销部经理、调研部经理、中介部经理、促销部经理和客服部经理。模拟实战中,各公司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宏观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及竞争者情况,制订营销战略,然后由各部门经理制订计划并实施。直销部进行销售人员的招聘,促销部进行广告媒体的选择并策划广告内容,投放广告费,渠道管理部开始挑选中间商,与中间商签订代理合同,各部门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每个公司对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促销及渠道管理各要素的策略均不同,从而导致各公司产品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出现很大差距。有的公司严重亏损,甚至会倒闭,失败的体验会使学生永生不忘。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避免在现实中犯同类错误。

营销模拟实战通过对特定产业空间下企业的营销决策进行在线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进行营销决策的整个流程及具体运作,着重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学会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审视营销决策。营销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之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掌握营销技巧,达到对市场营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最终培训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如何使用网络辅助语文教学 篇4

网络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大潮。与之相对的则是一些老师和家长视网络为毒害学生的洪水猛兽。在这里, 我并不想讨论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是非功过, 只是认为:一味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 采取“堵”的方法并非明智之举, 不如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网络天生的自身优势, 使其成为促进传统教学的一支“奇兵”。

网络凭借其固有的强大交互能力、海量的信息存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 很容易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如果能科学地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必将开创教学的新天地。

下面是我在使用网络辅助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建立一个网络教学的平台。申请一个稳定并且速度较快、易于维护的网络空间是很有必要的。经过反复斟酌, 我选择了博客这一网络形式。它自带许多模板, 对于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讲, 可以很轻松地就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家园来。并且, 所有的后台维护工作都由博客网代劳, 大大降低了教师在网络上安家的难度, 也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中来。

建立网上家园以后, 就可以设置教学栏目了。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网络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 它是为教学服务的, 绝对不能“为网络而网络”, 不能因为盲目的求新、追风就把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生搬硬套到网络上来。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 看清网络在语文教学的哪些方面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践,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开放型的教学目标比较适合发挥网络的特点。于是, 我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设置了“有凤初鸣”这个栏目, 鼓励每个学生在这里发表习作, 并且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论。学生对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很有兴致, 反响热烈。网络强大的互动功能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 看到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论, 学生们开始由以往的老师要求多读多写, 变成了自觉自愿地多读多写。一些打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打字的学生干脆叫家长把自己的优秀习作输入电脑, 再邮寄给我发表出来。这个做法也使得一些从来不闻不问孩子学习的家长接触到了孩子优秀的习作, 了解了孩子的真情实感, 沟通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可谓意外之喜。

但是仅仅是学生习作, 远远满足不了大家提高自我的需要。于是, “他山之石”和“美文共赏”两个栏目便应运而生了。“他山之石”这个栏目是供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的, 学生在这里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 同时也可以共享其他学生科学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美文共赏”这个栏目则是本着“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目的转贴一些他人优秀作品, 供大家欣赏和提高。如其中的一篇文章《疯娘》, 是2005最感人的小小说之一, 不仅文笔优美, 同时那浓厚的无法化开的亲情让人读后无不潸然泪下。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后, 既可以了解到小小说精妙的构思, 更能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另一篇《世上最帅的自白》, 则让人在幽默的语言中轻松领会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师心语”和“海阔天高”这两个栏目则承载着我对“大语文教学”的一些探索。何为“大语文教学”?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视为工具, 而是高屋建瓴, 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 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 (语文) 这个工具” (叶圣陶语) , 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他们美好的情感、情操, 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 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我在“教师心语”栏目中下水作文, 对每天教学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毫厘之珠, 光比日月》这篇文章, 取材于我班两名女生在长跑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件事。我在文章中写道:“或许她们在学习成绩上是比一些同学差了点, 可是谁能说她们的意志没有那些学习成绩第一第二的人坚强呢?只要拥有了这样坚强的意志, 我相信:她们, 绝对可以做好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在这些感想中, 寄托了我对学生的希望:要奋发争先, 要团结合作, 要做“真”人。

辅助网络 篇5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足够的实践来支撑。但现实中,多数学校能够给学生创造比较好的软件方面的实践环境(譬如:在电脑中装上 Windows、Linux,让学生实践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装上IIS、SER-U FTP、Cterm、FOX-Mail等软件实践常用网络服务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却不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网络设备方面的实践条件(譬如:教师在课堂上大讲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使用如何重要,但往往学生根本接触不到,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让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学习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呢?

造成上面这种现象,主要并不是因为学校主观上存在“重软件,轻硬件”的思想,而是客观上组建一个由实际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产品构建的网络实验室的投资太大——拿目前在国内比较热门的“锐捷网络实验室方案”为例,组建一个供50人同时实验的实验室(还仅是基础实验),光设备投资就要上百万,要是以CISCO的设备组建一个同样规模的实验室,投资更是惊人。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培训机构可以接受,但对于普通的学校却较难接受。更关键的问题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的新旧更替也很快,因此,学校纵使投大量资金建设了网络实验室,很可能在不久就又会满足不了实际教学的需求。

2 “虚拟网络实验室”方案的提出

组建一个“物理的网络实验室”有困难,那么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呢?——有,“虚拟网络实验室”。

“虚拟网络实验室”即通过软件模拟现实的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向实验者提供配置使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实验条件。它只需在普通PC机上安装一个仿真软件即可(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只要是“奔腾”以上都可运行),无需其他设备的投资,方便又经济。

除了方便经济外,“虚拟网络实验室”还有很多“物理的网络实验室”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无场所限制:因为只是一个软件,而且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所以几乎可以被灵活地安装在任何地方的PC机上(包括:机房的学生机、教师机、笔记本电脑等等)——不需要专门的房间,不需要布线,使用时也就没必要到固定的实验室。只要愿意,完全可以让所有机房都成为“虚拟网络实验室”,从而方便机房调度,灵活安排实验课。

(2)设备选择多:组建“物理的网络实验室”时,由于经费的原因,不可能把各种型号的设备统统包括。这样,实验者能够接触到的设备就相对有限。而象NetSim这样的仿真软件,通常包括了CISCO所有的主流设备,这对实验者来讲是很幸福的。

(3)升级方便: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的新旧更替也很快,为了不与现实脱节,网络实验室也需要及时升级。对于 “物理的网络实验室”,升级就意味着更新设备,意味着又一笔巨大的`开销,更新下来的旧设备又会成为一堆“鸡肋”。而“虚拟网络实验室”的升级,只需安装升级包,或重新安装新版本的仿真软件即可。而BOSON NetSim这些年来始终积极关注CISCO产品的发展,并及时响应市场,保证了自己的软件仿真产品与真实世界迅速同步。

关于手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探索 篇6

【关键词】手机网络 辅助 英语教学

我们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化的时代,面对这一背景,英语教学随即迎来了机遇也受到了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抓住机遇,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已经开始将电子设备应用于英语的教学之中。其不仅使用电子教案辅助授课,还会在课后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目前,手机普遍应用于学生之中,其具有上网功能且便于携带,为了更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在英语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

一、手机辅助英语教学的优点

1.硬件支持。按照手机的性能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种:高端型智能手机、中端型非智能但具有一定运算能力的手机、低端型非智能且无法上网的手机。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皆为智能手机。其具有上网功能,只需要教室内拥有WI-FI,教师就可以将手机与投影仪连接。例如,使用苹果手机进行无线传输,其可以通过苹果手机特有的功能模块,将手机屏幕上出现的内容传输到投影仪之上。其操作便利、节省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手机进行内容的切换,使学生可以阅览更加丰富的内容。

2.功能支持。目前学生所持有的智能手机通常都具备上网的功能,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在课后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的查询。并且其具有电子语音朗读功能,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提升都有所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网络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例如,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时候,学生遇到知识难点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与教师联络,教师可以通过发送语音的方式为学生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或者运用手机上的网络通讯功能进行视频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也能够及时的解答。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运用网络通讯工具与国外的朋友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英文知识,以便其交流顺畅。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学生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英语所存在的不足和语法知识使用不恰当的地方,对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3.方便携带。虽然手机正在不断的进步,其正从原来的小屏幕非智能机,进化为超大屏幕的触屏智能机,但是手机依旧具备着方便携带的优点。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如同学生的个人电脑,并且比起笔记本电脑,其更加小巧并且其功能性并不比电脑差。面对目前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广泛使用的现象,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只能手机,将其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工具,使英语课程不仅仅能够在教室中进行,教师还可以利用其方便携带的优点,在任何地方进行手机网络辅助教学。

二、手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运用手机网络延伸教学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为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不仅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手机网络的辅助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内容的丰富。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的时候,学生觉得内容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手机网络,下载一些与其内容相关的有趣图片或者简单的英文短片,并且通过投影仪为学生播放。通过声音和影像的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内容,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进行单词、语法的查询,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知识进行查询,进一步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

2.利用手机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目前大多数学生拥有微信、QQ等聊天软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软件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行引导,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错误的纠正。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英文写作的课后作业,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新单词或者新句式,为了加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英语的使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聊天软件为学生发送一些可供学习参考的资料、音频、视频等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3.利用手机网络培养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网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加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在学生学习新一章的英语课文时,其一定会遇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单词或词组。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手机网络进行词汇的在线查询,通过动手查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进而教师再对这些词汇进行讲解,采用开发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英文词汇进行理解记忆。

三、结语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也逐渐的发生了转变,这就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课堂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时,栾栋.网络辅助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2]项睿.社交网络应用于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9).

辅助网络 篇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谓网络文化安全,概况起来是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安全、文化行为方式安全以及网络信息机密安全。网络文化安全即在“互联网海量数据”、“传播程序和规则自由化”、“网络成员身份数字化”为特征的环境下,“保护文化和资源的安全,维护信息时代的社会秩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知晓网络舆情——网络社会的民众合议,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网络社会秩序的依法规范和网络思潮的科学引领。维护网络文化安全从人海作业方法必须转向智能化系统辅助的作业模式,即“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模式。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对策,先得思考和研究智能化辅助系统的架构及其应用关系模型、技术实现模型,以及应用绩效评价模型。

智能辅助系统的类型和性质

要设计、建设智能化辅助系统,首先要建立符合需求的系统应用模型。比如,对“获取网络数据、甄别网络舆情、规范网站服务、扩展网评影响”等涉及网络文化安全应用的结构、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和输出等每个应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力求能对应用业务做出翔实的描述和较为科学的定义。因为仿真系统有效性的基础是对应用目标以及关系做出严密和清晰的描述和定义。需求调研、应用定义、应用规划、用户评估、功效预测、调整设计都是系统建模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然,在建立系统应用模型前还须明确系统的性质或类型,是封闭的小系统,还是开放的复杂大系统。钱学森先生1990年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论文就此作了精辟论述:“如果子系统种类很多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又很复杂,这就是复杂巨系统。”“开放性指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信息或物质的交换。”因此作为辅助分析的智能化系统必然是众多层次、错综关系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开放是因为辅助系统的数据源自互联网。设想,网络数据在交换中聚合,在由量变演化到质变过程中形成有意思、有价值的信息,这将极大提升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效率。当然,要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必然经过“专家群体+数据+各种信息+计算机技术+各种科学理论+人的经验知识”体系的合成加工,其中包含了“系统与系统中的子系统分别与外界有各种信息交换;系统中的各子系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高仿真的人一机结合体系无疑是网络文化安全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最理想的参照模型。(详见示图1)

在确立系统的类型和性质之后,应聚焦于各具体应用模块自身内部应用流程或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并形成各个应用模块的逻辑关系模型。“不管是小系统还是大系统,研究这类简单系统都可从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作用出发,直接综合成全系统的运动功能”。“系统是各个部件按一定关系结合的整体。”系统应用关系模型的科学性事关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的有效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其中70%归功于基于对需求或业务深度理解的应用关系模型。

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关系及技术模型

近年,围绕网络数据的获取处理、智能分析和统计报告等应用建构,即“从数据一模型—知识—界面”的应用。从当前投入使用的以“甄别网络舆情、规范网站服务、扩展网评影响”为目标的网络文化安全辅助系统的开发建设的架构看,其原理基本是沿用美国普渡(PURDUE)大学管理学副教授ROBERT H.BONCZEK在1981年提出的“智能决策辅助系统”(IDSS)模型和理论的。BONCZEK的“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SS)”基础增加了“人工智能(AI)”和“专家系统(ES)”,使其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决策和求解问题中的描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辅助处理复杂的定量问题和定性问题。“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的底层由模型库、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与推理机组成,之上是问题处理系统(PSS)、自然语言处理系统(NLS)和人机对话子系统。(详见示图2)

从IDSS模型的应用趋势分析,各个方面也走向综合集成,即在IDSS模型架构下可以根据需求衍生出许多新的应用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IDSS是网络文化安全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功效的扩展或延伸,即辅助“网络舆情、规范管理、科学引导”(详见示图3)的理论依据。

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模型

除了系统性能检测方法和指标外,要设计好、建设和应用好网络文化安全智能辅助系统,还须建立一个应用和技术绩效指标和评价模型。绩效指标和评价模型的意义在于较为准确地认识当前系统的技术水平与应用现状,调整和优化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过程,技术实现,为系统的应用升级提供佐证。

绩效评价过程离不开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不少,如定性评价方法;多属性决策方法;运筹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等等。针对智能辅助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我比较赞同选用“综合评价方法”、Baker的“三圈理论分析模型”和Kano的“客户满意度模型”,从不同视角来观察和检测系统的绩效。

综合评价法(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2009年,上海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绩效评价的研究曾采用了综合评价方法。其多个指标主要有三:一级指标是对系统指标进行分类,建立分类绩效指标;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分别反映一级指标的不同侧面;三级指标用可度量的指标来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并由此推导和证明系统的绩效。

三圈理论分析模型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学教授Herman B.“Dutch”Leonard Baker所提出。三圈理论分析模型主要用于领导决策优先考虑的三个主要因素,即价值、能力、支持,分别构成各自的圆圈,决策者可根据三个圆圈的空间结构来做出选择。三个圆圈的重叠部分是可变化的,最高形态是三圈完全重合,此时决策收益最高,成本最低。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的“技术性能,应用效能,社会效益”三个指标也可代表三个圆圈,三个圆圈重叠或交集比例大小即可得出系统的实际绩效(详见示图4)。

KANO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所创立。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详见示图5)。

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充其量是满意。期望型需求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顾客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顾客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智能辅助系统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在于用户对系统的易用性、实用性、稳定性方面的满意程度,尤其是用户对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在时间维度上是否满足于“时效性、新颖性、连续性”;在形式维度是否满足于“呈现性、详尽性”;在内容维度上是否满足“准确性、相关性、完整性”。好的信息化系统在于用户的倚重程度。倚重度就是用户对基本需求满意度的表达。在系统规划和技术设计时,一般多会把当前最先进的理念和最新设计作为第一选择,其结果往往是先进的理念不被理解,先进的技术无法发挥效能,用户满意度很低。通过KANO模型分析,其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同样,只有智能辅助系统基本功能满足需求了,才会产生满意度。只有满意度高了,智能辅助系统才能从步入技术——应用——意识——技术的良性循环,真正成为业务的支撑和驱动力。

无论是评价方法还是分析模型,只在思辨方法和定性描述给予演绎,还尚不能证明他们的可行性。因此这些方法和模型必须经过“数据演示、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的过程来验证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鉴定辅助系统成效的很重要一条标准是好而非新,是满意度下的倚重度。不是理念新、技术新为先,而是好为先,因为真正的好,必然包含着新。

结语

校园网络管理辅助平台设计与实现 篇8

本文以校园网IP地址管理、网络设备管理、通信链路管理和人员权限管理的功能模块设计为例介绍了校园网络管理辅助平台的解决方案。采用B/S模式实现, 服务器端架构使用tomcat的web服务器、oracle数据库, 平台开发设计采用JSP技术实现。

IP地址管理模块

IP地址是网络运行中重要的无形资源, 目前校园网分两个校区, 分别采用电信教育网的双出口, IP地址的分配和使用现状是IP地址规模较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本模块需实现的管理功能可以细化为:管理各类IP地址段情况;记录IP地址的使用情况和IP地址的分配方式, 区别作为静态地址使用还是自动获取方式分配;已分配IP地址的基本信息和状态;以及地址分配、地址属性改变的历史记录等。

本模块分类分级对IP地址资源进行管理。首先是对来源不同的地址进行分类管理, 包括CERNET地址、西安电信地址、咸阳电信地址、校内私网地址。再针对具体地址分级管理, 以CERNET地址为例, 第一级是地址池, 即从CERNET分得的原始IP地址块;第二级是VLAN管理;第三级是单个IP地址的管理。这些信息以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之间的连接通过外键来实现。另外, 系统为这三个表分别维护一张更改历史记录表, 记录每次的更改类型、更改时间、操作人员和备注。系统以窗口操作实现各级各类对应元素的增、删、改、查;以及系统为每个历史记录表提供的浏览、查询功能。

网络设备管理模块

网络设备管理也是本平台的主要模块之一, 我校经过校园网一、二期建设, 地跨西安、咸阳两个校区, 网络设备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产权关系复杂, 种类状态也各不相同。目前的设备就包括了思科、华为、锐捷等多家厂商的路由、交换设备;SUN、IBM、DELL、HP、EMC等品牌的多种型号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防火墙、杀毒软件、邮件网关等各类软硬件设备;以及精密空调、机柜电源管理设备、新风机等大量辅助设备。

在本模块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国资处的固定资产管理数据, 保证基本数据的兼容性, 将设备的状态分为:初始、库存、运行、故障、维修、报废几种, 并根据设备的当前状态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对初始状态的设备与国资处数据保持一致并可进行原始信息的维护管理和入库操作, 对库存状态的设备则可以进行上线、故障、维修三种操作。对在线设备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安装地址、相信配置情况、更改记录、责任人等动态属性的管理。最终对设备档案的修改记录将保存在系统中, 以供查询。

通信链路管理模块

通信链路管理对象为:光缆、纤芯、跳线、配线架、配线架端口、设备端口。其拓扑功能如图1所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配线架包含多个配线架端口;光缆包含多股纤芯;一根跳线连接一个配线架端口和一个设备端口或者一个设备端口和另一个设备端口。本模块为这六类对象分别设计一张表, 上述关系利用了oracle数据库表示复杂关系的强大功能, 使得通信链路的复杂拓扑关系得到了良好的管理。

本模块用访问权限表来标志网络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访问权限。LDAP目录服务器管理着每个人员的访问权限。权限验证模块从目录服务器上获得职工的访问权限并解析其权限, 然后根据这个权限为用户生成特定的视图。超级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所有权限, 并可建立用户和为其他用户定制权限。主要可分为网络管理员权限和一般查询管理权限。网络管理员权限拥有除人员权限管理模块外的可订制权限, 一个系统中允许多个, 起维护操作均在系统记录中备案。一般查询管理权限拥有相关子模块的可订制只读权限, 一个系统中允许多个, 一般为需要查询网络信息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等。

小结

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篇9

新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 既加快了各类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应用, 又促进了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给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传统高职课堂教学必然要与时俱进, 借助网络课堂的东风, 通过其壮大和强化传统教学的效果。如果发挥好了, 既能提高传统教学的效率, 又能发扬和壮大网络教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一、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受制于课时要求, 无法在课堂上放太多视频资源;在线网络课程多媒体资源丰富, 但由于预先设计好了, 无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同兴趣点的学生, 来及时做出改进。因此, 课堂教学可以用网络课程来做辅助。

2.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导致跟不上进度, 学习兴趣下降。而网络课堂有其趣味性、网络实时性的优点, 从而辅助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3.课堂教学中, 知识点的设置、难点的设置针对的是大部分主流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跟不上进度, 导致学习愈发困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感觉学不够, 知识传授太落后。这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多样性优势来解决。

4.课堂教学中, 受制于课时限制, 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握, 靠提问, 靠简单测试。无法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而网络课堂则可以在线自动完成测试, 简单高效。

5.纯在线课程, 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 缺乏监督与激励, 有些学生通过在线自学, 成绩可能更低, 因此不能替代课堂教学。

二、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操作方法

1.传统课堂教学可借助网络课堂的实时性与多样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 虽然我校已改进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领的新型教学模式, 但是, 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要求还是比较依赖, 从而导致部分学习能力不够且惰性较重的学生学习效果仍然不容乐观。他们仍然会上课懒散犯困, 或者学习积极性不够。但是, 我们配合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网络课程后, 可以让积极性不高或者学习能力较不理想的学生提高积极性。通过网络把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的知识点,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形式, 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站自动统计访问量和播放时长等综合参数, 自动生成学生在线学习成绩, 加权到课程的平时成绩中。既能增加后进学生的分数, 又能辅助传授知识, 一举两得。

2.通过网络课程, 动画式链接展示课堂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网, 供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选择性学习, 以此辅助课堂教学。我们高职课堂教学中, 部分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学生, 根本不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部分学生经常走神, 容易漏过重点, 跟不上节奏, 造成后续学习劲头愈发不足。在此种情况下, 辅助以网络课程,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每次课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什么知识点尚未明了, 什么知识点还需要巩固与加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课程归纳总结知识, 更形象与便利地系统化所学知识网, 还可以选择拓展部分的内容, 进行提高性学习。

3.通过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 可以延伸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重点、有目的地学, 事半功倍。在线课程随时可以开放, 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 课上辅助提点、课后复习。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 学生的机动性加大, 时间得到拓展。

4.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 使教学互动途径增加。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兴趣, 使学生对网络课程接受的程度加大。课堂教学中, 有时来不及回答学生的问题, 检测学生掌握程度所花费的时间有限。而辅助以网络课程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实时性, 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对于普及性问题的解答, 学生也能直接看到。学生也可以帮助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给出合理解答, 增加网络辅助教学的便利性。

5.网络辅助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在线智能测试系统, 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把控全局。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 如果测试消耗过多课时, 则影响教学进度。而网络辅助课堂教学, 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完成在线测试, 自动统计成绩, 帮助学生的查漏补缺。教师通过学生在线自动测试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后续课堂教学中作现场解答。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动测试, 了解每次课程的掌握度, 复习时有重点。在线筛选错题复习就行, 减少了做笔记消耗的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 网络教学高速发展的大形势下, 传统课堂教学必然要做出改进。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 单纯的网络教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还不够完善。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更多的师生从中获益, 从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勇.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培训, 2016 (14) :44-46.

[2]司农, 窦慧晶, 刘榿.美国开展在线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20) :55-57.

[3]王小梅, 李林.台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 2014 (6) :68-70.

[4]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5) :41-46.

[5]刘琬.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重庆电大为例[J].软件导刊, 2011 (10) :175-176.

关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探讨 篇10

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困境的选择

(一)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进入21世纪,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宏观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能继续采用传统的集体讲授式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监控作用, 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在当今高校课堂教学中, 尽管有95.2%的教师采用Power 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 却由于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的固有局限, 其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教材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极为有限;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师生很少交流与互动;考试方式单一, 主要在期末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却忽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满意, 在“突出启发式教学、增加教学互动环节”方面明显不足, 课堂单调, 教师“一言堂”, 学生活动少, 鲜有激情和想象力, 学生不愿听, 甚至逃课。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且该手段在保留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在此时, 网络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及E-Learning (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出现, 为高等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也给传统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 E-Learning的优势与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E-learning迅速在全世界流行。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 E-Learning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优势, 它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和关系, 对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第一, 突破时空限制, 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所能提供的海量知识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依据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学科相关信息与前沿知识,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 教师在课后可以将课件、参考资料、相关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网站链接等上传, 供学生在线浏览或下载, 并在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 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使得教与学实现了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 突破了传统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

第二, 开放的网络环境, 融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网络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 使教学组织形式十分灵活。可以采取课堂教学, 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实时、动态地引入课堂, 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功能进行异步学习, 将一些在传统教学中不易实现的教学活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在课外以个人学习、小组交流等形式进行。这将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授课方式, 形成“集体授课、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 便捷的交流互动, 激发学习热情。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互动模块, 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论坛、网上答疑、在线提问等多种形式, 使互动变得及时而有效。学生登陆学习论坛, 可选择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栏, 或申请创建主题专栏。在此, 学生可以提问、答疑、发表评论, 畅所欲言。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实时交互活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 多元化评价, 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除传统的期末成绩评定外, 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采取多种评价形式, 如通过学生浏览网页、讨论问题的次数等评价其参与程度;通过学生上传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其自主学习状况;通过学生的网上测验成绩反映其学习效果。

总之, 网络学习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能够实现多向教学交互。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网络学习有效结合, 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笔者提出的网络辅助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 它是在混合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 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 同时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课堂教学服务, 弥补课堂教学时空、资源、评价方式等不足, 两者优势互补,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理论依据:混合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 (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 , 即各种学习方式结合, 如运用视听媒体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 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进入21世纪,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 混合式学习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网络辅助教学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它将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引入传统课堂教学主阵地, 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 在不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的条件下, 有效整合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 互相渗透,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其含义主要包括: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 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交互的结果;它要求教学设计应当考虑情境创设、随机进入学习、讨论交流、成果检测等环节。网络辅助教学恰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满足了建构主义的基本要求, 满足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因为现代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 已经由最初的资源整合平台向构建完整的网络教学环境发展, 不仅支持课程内容的共享, 还为使用者提供认知工具、交流协作工具和评价工具等。它可以满足学生随机进入, 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测试评价等, 并可在与教师、学习同伴和学习资源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进行意义构建。

现实条件: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如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 网络辅助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它的支持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指计算设备、网络设备以及互联网接入的普及;软件环境则主要指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有调查表明, 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 多数高校的教室和学生宿舍也已接入校园网, 这为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主要是软件环境的建设, 重点则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现代通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具有教学资源制作与发布、教学过程全面支持、师生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不再是单向传播的学习资源库, 也不是简单的学习管理平台或纯粹的远程教学网站, 它集成了网络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 至少具有三大功能模块:一是教学资源模块, 提供与课程内容、课程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源, 以拓展和延伸知识传授的时空;二是教学互动模块, 如发布通知、发起讨论、开展调查、布置作业、在线测验等, 以弥补课堂交流的不足;三是考核管理模块, 包括建立题库, 在线批改评分、管理和统计成绩, 还可对整个教学活动如实跟踪, 并可对学生的登录情况、在线时长等进行记录, 为教学考核、质量评估、信息反馈等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

目前, 国内外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 比如国外的Black Board、Moodle、Sakai, 国内自主开发的“课程中心”、“天空教室”、“清华教育在线”等。它们都是通用型网络教学平台, 从对教学过程 (课件的制作与发布、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 的全面支持, 到教学的管理 (用户与课程的管理) , 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 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我校2006年就引进了“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系统”。“天空教室”主要功能模块有资源模块、交流模块、任务模块和答疑模块等, 它集资源整合、自主学习、在线测验、协作学习、自我评价、辅助教学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它可以满足教师从多媒体备课、授课到支持一门课程上网, 再到构建一所学校全部课程上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笔者结合所授课程开发建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与开发”课程网站。教师通过该平台设定学习目标, 管理学习内容、资源, 布置学习任务, 实施形成性评价等, 学生通过该平台了解学习目标, 获得学习资源, 完成学习任务, 记录学习反思, 展示学习成果, 与教师在线交流等, 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期末调查表明, 对选项“与单一课堂教学相比, 我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下学习收获更大”表示同意的学生占94.4%;期待下学期继续采取网络辅助教学方式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95.2%。

实施关键:网络辅助教学的设计模式

网络辅助教学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后网络服务体系有机结合,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过程如何设计, 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网络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从前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四个环节展开。

(一) 前期分析

指在课程开设之前, 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备环境等进行周密分析, 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对象分析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背景知识、学习习惯、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等进行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是根据课程目标, 分析知识点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的哪些内容适合通过E-Learning方式学习、哪些适合面授、哪些适合小组学习或实践操作。设备环境分析是对网络辅助教学中将要使用到的设备环境进行调查, 了解学校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

(二) 教学设计

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其中, 教学资源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的结果, 将适合网络学习的内容制作为网络学习资源, 如教学素材、教学软件和教学录像。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参考书目、作业和外部链接等。教学活动设计是指为了教学的深入展开而设计的一些探究性问题、小组协作问题、常见问题解答和作业方案等。教学活动要参照已经设计好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并按照教学的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 即与具体的章节知识点相关联。

(三) 教学实施

网络辅助教学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为辅助工具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网络辅助教学需要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非面对面的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

面对面的课堂讲授 课堂教学是网络辅助教学的主阵地, 研究与实施以下环节是确保网络辅助教学效果的关键。 (1) 激发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在网络辅助教学的课堂学习中, 不仅要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动机, 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网络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积极听取和尊重学生的意见、适时地给学生鼓励;还要注意在课堂上讨论网络上的热门议题, 表扬积极的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2) 精讲课程内容。网络辅助教学中的课堂学习, 由于时间有限和缺乏丰富的资源支持, 更加注重重点与难点的讲授, 要求精讲课程内容, 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学科的知识结构。对于每一堂课而言, 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突出重点、难点;授课思路要清晰, 做到逻辑清楚、层次分明, 对讲授的知识点要内容丰富、言之有物。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 或适时、恰当地设疑与解疑, 活跃课堂气氛。 (3) 课堂讨论与交流。交流互动是深化理解、建构意义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也为了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论空间、有意义、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在课堂上发起讨论, 然后借助网络平台的在线讨论功能, 课后不断延续和深化。此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也可以在网络和课堂上配合开展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网络上主要是进行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过程信息记录和评价;在课堂上则主要是组织小组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深入交流和讨论, 从而得到适当的点拨。 (4) 教学反思。反思, 意味着对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折射出来的教学理念的升华;更蕴含着对未来教学乃至发展远景的规划。对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教师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目标是否实现, 方法是否恰当, 重点、难点是否突破。学生要反思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是否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非面对面的网络化学习 课堂教学是基于班级常模进行的, 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只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 对于那些课堂教学无法解决或没有时间解决的问题, 只有靠课后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1) 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模块承载着系统而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它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如在课程实施前, 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及课程说明, 知道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条件、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可以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资源, 形成整体印象。在课后浏览和下载教学课件及各类学习资源, 温故而知新。 (2) 在线讨论交流。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提供讨论交流模块, 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设定主题, 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发表各自观点。教师要关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讨论情况, 对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而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则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与讲解。此外, 还可以在网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作品, 教师或小组成员对该作品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发现问题,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3) 反馈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的反馈较慢, 不利于及时补救。而非面对面的网络化学习, 师生可以快捷地获得关于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如通过在线测试,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状况;通过在线作业和提交, 教师在线批阅,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评价

网络辅助教学评价是指在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依据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 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网络或在课堂上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与意见征集, 获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信息以及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主要包括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知识考核的总结性评价。其中,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表现、网络平台表现和作业评定。课堂表现主要参考到课情况和问题回答等;小组表现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的参与度与贡献力, 一般在小组成果汇报、全班等级评定与分数奖励后, 由小组长分别给组员打分;网络平台表现主要包括常规性表现 (登录情况、在线时长等) 和生成性表现 (利用资源、参与讨论、记录日志、作业质量等) 。形成性评价必须与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 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笔者所授“培训与开发”课程的学习评价, 确立了多方面的考核因素和成绩计算公式:总评成绩=课堂表现 (10%) +网络平台表现 (15%) +小组表现 (15%) +作业完成情况 (20%) +期末考试成绩 (40%) 。这种多维度、重过程的成绩评定方法, 强调了学习的积累与建构过程, 有助于消除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考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弊病。

思考与建议

(一)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组织形式, 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维护、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课后辅导答疑、课后跟踪评价等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因此, 授课教师除应具备很高的责任心与较强的专业能力外, 还应对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熟练掌握, 并具备创新精神与思维。此外, 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学生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观念以及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不断提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加强宣传与培训, 不断完善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体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教师观念的转变, 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学校要充分认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便利, 加大网络辅助教学的硬件投入与软件购买, 并倡导所有教师必须思考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革, 同时针对教师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的误区加强培训力度。

(三) 注重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结合

网络辅助教学, 顾名思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和依靠。网络教学平台无法取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工作更具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课堂教学是网络平台的基础和根本, 网络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路秋丽, 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0) :56.

[2]李晓锋, 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2) :69.

[3]鲍威, 等.强化教学适切性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 :54.

[4]Lupo D, Erlich Z.Computer literacy and applications via distance E-learning[J].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001 (4) :333-345.

[5]Conole G, Dyke M, Oliver M, Seale J.Mapping pedagogy and tools for effective learning design[J].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004 (1/2) :17-33.

[6]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9) :37.

[7]王洪江, 李娟, 耿忠德, 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以包装材料学为例[J].包装学报, 2012, 4 (2) :89-92.

[8]焦科.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N].中国教育报, 2005-06-16.

辅助网络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学教学教学效率

中国分类号:G43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近些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把声、光、电融为一体,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传递信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引起我们的关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职能也有相应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更好的是互联网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就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询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一个化学教学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创新展示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针对我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其优越性、及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具体谈谈网络在教学实践过程,尤其在复习课中的优势。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越性:

一、丰富的表现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和创设情景,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大大加强了中学化学教学的表现力。下面我谈谈在这节课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情况:

1、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学反应历程都比较抽象、难懂,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就可易学、易懂、易记。像初中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复分解反应的过程等等都可以利用DMAX、3DS或DIRECTOR制成动画,动画一播放,无须你多言,就一目了然,很清楚、也很生动,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如在复习化学反应实质时,若只是照本宣读,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动画仿真,模拟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极大地增强了感官效果。这些原理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这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生动、形象的了解到这些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化静态为动态

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利用3DMAX或3DS制成三维的图画,模拟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也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模拟分子的结构和形成。再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时,重点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通过模拟分子随温度升高运动加快,随温度降低运动减慢,制作出动画效果,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能更清晰的掌握。

二、巨大的容量

运用网络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播,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利用CAI来上复习课将一反过去的单调复习方式,不再是板书的迁移与移动、课本的再现与组合、旧知识的重复与罗列,而是通过软件的高密度大信息量,使学生由模拟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容量,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化学课上结合教学内容,可用电脑多媒体来即时地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三、良好的交互性

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在知识的教学上、学习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性,而且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成功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这个环境中一人一机操作可进行教学、练习、检测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全部学生答案迅速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地及时反馈,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又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件还能随意调出,需要重新讲解或答疑解难的问题,重点解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极大的共享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播,已使教育资源在全世界的交换和共享成为现实。今天教师不仅可以在internet网上自由地发布自己的课件,自由地选择那些对本学科和本班有针对性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也可以到网上查看教师的“教案”和各种学习资料。我制作的相关课件就是借鉴别人的长处及自己修改加工而成的。因此,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体现了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又一优势。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地模拟习题情景,透析解题规律;能有助于学生增加感知,加深理解,促进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努力开拓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

通信网络辅助管理系统及应用 篇12

一、设备管理部分

设备管理部分是TNAS系统的主要部分, 该部分形象比较直观, 且操作简单, 大部分功能通过点击设备按钮就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 (Geo-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技术是该部分的主要支撑, 他可以支持图数、数图的双向信息合成, 通过该设备可以实现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该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工具等都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特点包括:

1.1综合通信网络模型

TNAS系统支持通信网络模型的建立, 可以为通信网络提供方便快捷的图形编辑工具, 可以建立多方面的信息, 实现信息的统一综合化管理, 同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维护, 掌握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1]。

1.2查询资料和分析信源

TNAS系统可以进行地图资料检索查询, 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查询, 并通过路由器进行分析, 再利用电子地图找到信源、信宿进行定位, 根据这些信息得到相关的技术资料。

1.3多层次图形管理

TNAS系统可以利用图形缩放、鹰眼灯功能显示出通信网络的连接图, 以各种不同的图符显示各个不同的物体, 通过点击图形就可以获取线路的基本资料, 同时对于复杂的现场可以通过视频方式显示, 以更好地实现提供资料的服务[2]。

1.4工作流管理

TNAS系统可以对故障、检修、巡视等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实现角色正确定位、管理流程日志等功能, 并且可以与其他模板进行集合。统一规划管理的业务可以自动进入后台系统, 并按照统一流程实现高效率的工作管理。

1.5分析统计

分析统计是指TNAS系统可以对各项设备资料和故障、检修、巡视等业务资料进行编辑、统计处理, 并按照一定组合生成适当的表格[3]。

通过TNAS系统, 操作人员可以对复杂的现场进行播映图像分析, 实现对整个网络情况的一目了然。通过TNAS系统也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熟练, 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网络智能操作, 使日常工作更具规范化、条理化。当出现网络故障时, TNAS系统可以自动响应,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而导致的无法处理故障情况的出现。

目前TNAS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网上查询, 达到了更加开放式的数据库平台, 充分实现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设备管理部分与光纤检测部分进行连接时可以更准确快速的处理故障, 并同时从设备的运行中获取信息, 对故障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所以这种可以将故障及时、自动进入处理流程的系统, 很好地体现了网络通信动态化管理的思路。

二、光纤检测部分

目前在通信系统中, 光纤通信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光纤故障造成的系统故障已经达到90%以上, 并且一旦发生光纤故障就会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定性、定位, 如果还要利用人工检测光纤就更加增添了工作量, 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光纤检测主要包括监测站和区域监测中心两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在线检测和备纤检测方式对光纤进行检测和分析, 从而掌握光纤的动态信息。通过以上环节实现了通信设备的动态化管理, 可以极大地改善通信工作的效率。

光纤的接口方式主要是由区域检测中心提供控件, 嵌入TNAS系统中, 如果发生了意外, 会通过控件发出报警信息, 并输出一定的数据。该接口可以提供各种故障提示、故障定位、提供资料等服务, 可以将检测的故障与故障的处理二者进行结合, 消除不必要的环节, 极大地减少开支, 提高处理故障的效率, 充分体现了TNAS系统动态化的作业思想, 发挥了TNAS系统的优势。

三、现场作业部分

现场作业可以实现TNAS系统加强对通信网络管理的目的, 但是目前现场作业者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获取TNAS系统中的信息, 导致TNAS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以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 使TNAS的外延得以延伸, 实现很好的内外沟通, 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环境, 提升网络管理水平。

为了TNAS系统的扩展性, 该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模式, 包括数据服务器、移动服务器端和移动客户端。其中移动客户端主要是为了图数、数图的双向查询、上传故障信息等;移动服务器端主要是为了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验证, 对客户端的请求作出一定的回应等。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TNAS系统缓解了通信网运行的压力, 降低了网络运行成本,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使电力通信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但是根据目前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 TNAS系统还无法提出满足所有要求的单一性解决手段, 要综合考虑当地网络的环境。所以要想在电力通信中全面实现TNAS系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

参考文献

[1]袁鹤飞, 龚慧卉.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现状[J]河南测绘, 2005, 02 (21) :39-40.

[2]王海龙, 郭清宇.GIS的墓本技术和发展趋势[J].计算机时代, 2005, 03 (10) :30-31.

上一篇:新东方的管理升级下一篇:防腐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