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辅助(精选12篇)
网络辅助 篇1
传统教学延续数千年, 必然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 但其弊端也不可忽视。比如: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的大班课堂教学, 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单独的学生个体无法选择听讲内容, 因材施教的辅导难以大规模开展;线性的课堂教学流程无法使每个学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即某一个时间段内, 只能容纳一个学生发言, 展现一个学生的思考, 容易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信息来源相对封闭, 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绝大多数源于老师和教材, 视野和思路容易囿于这个局限的环境, 所学知识得不到拓展, 社会接触面过于狭窄。
网络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大潮。与之相对的则是一些老师和家长视网络为毒害学生的洪水猛兽。在这里, 我并不想讨论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是非功过, 只是认为:一味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 采取“堵”的方法并非明智之举, 不如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网络天生的自身优势, 使其成为促进传统教学的一支“奇兵”。
网络凭借其固有的强大交互能力、海量的信息存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 很容易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如果能科学地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必将开创教学的新天地。
下面是我在使用网络辅助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建立一个网络教学的平台。申请一个稳定并且速度较快、易于维护的网络空间是很有必要的。经过反复斟酌, 我选择了博客这一网络形式。它自带许多模板, 对于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讲, 可以很轻松地就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家园来。并且, 所有的后台维护工作都由博客网代劳, 大大降低了教师在网络上安家的难度, 也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中来。
建立网上家园以后, 就可以设置教学栏目了。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网络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 它是为教学服务的, 绝对不能“为网络而网络”, 不能因为盲目的求新、追风就把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生搬硬套到网络上来。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 看清网络在语文教学的哪些方面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践,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开放型的教学目标比较适合发挥网络的特点。于是, 我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设置了“有凤初鸣”这个栏目, 鼓励每个学生在这里发表习作, 并且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论。学生对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很有兴致, 反响热烈。网络强大的互动功能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 看到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论, 学生们开始由以往的老师要求多读多写, 变成了自觉自愿地多读多写。一些打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打字的学生干脆叫家长把自己的优秀习作输入电脑, 再邮寄给我发表出来。这个做法也使得一些从来不闻不问孩子学习的家长接触到了孩子优秀的习作, 了解了孩子的真情实感, 沟通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可谓意外之喜。
但是仅仅是学生习作, 远远满足不了大家提高自我的需要。于是, “他山之石”和“美文共赏”两个栏目便应运而生了。“他山之石”这个栏目是供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的, 学生在这里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 同时也可以共享其他学生科学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美文共赏”这个栏目则是本着“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目的转贴一些他人优秀作品, 供大家欣赏和提高。如其中的一篇文章《疯娘》, 是2005最感人的小小说之一, 不仅文笔优美, 同时那浓厚的无法化开的亲情让人读后无不潸然泪下。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后, 既可以了解到小小说精妙的构思, 更能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另一篇《世上最帅的自白》, 则让人在幽默的语言中轻松领会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师心语”和“海阔天高”这两个栏目则承载着我对“大语文教学”的一些探索。何为“大语文教学”?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视为工具, 而是高屋建瓴, 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 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 (语文) 这个工具” (叶圣陶语) , 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他们美好的情感、情操, 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 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我在“教师心语”栏目中下水作文, 对每天教学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毫厘之珠, 光比日月》这篇文章, 取材于我班两名女生在长跑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件事。我在文章中写道:“或许她们在学习成绩上是比一些同学差了点, 可是谁能说她们的意志没有那些学习成绩第一第二的人坚强呢?只要拥有了这样坚强的意志, 我相信:她们, 绝对可以做好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在这些感想中, 寄托了我对学生的希望:要奋发争先, 要团结合作, 要做“真”人。
总之, 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网络辅助 篇2
网络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在校园网环境下实现网上教学不仅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又能充分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更多的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传统模式的教学演变为积极交流、自主学习、充分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关于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很多,部分院校开始尝试网络辅助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所在单位前几年就引进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逐步推广应用,多数课程已开通网络资源,但总体建设力度偏小,利用不足,特别是课程群的集成开发与应用还没有形成。因此,如何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探讨
1.课程基本信息模块。该部分内容可以包括网络课程的基本介绍、课程的教学大纲、开课学期的教学日历以及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等。总体上看,该部分内容多属于静态的内容,即一次输入便可以长久使用。同时它也是教学容易忽略的部分,相关内容可能都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合理使用课程基本信息模块,也可以起到提升网络平台应用效果的目的。如与时俱进地改变课程的基本介绍的内容,结合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大纲的内容,突出个性描述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的内容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
2.课堂教学信息模块。课堂教学信息模块应该是网络辅助平台的最主体的部分。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使用、课程的相关通知、课程的答疑讨论、课程的问卷调查等内容。灵活使用课堂教学信息模块,对促进师生交流、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作用。如可在教学材料下加入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公布,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在答疑讨论模块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知识的大讨论,老师也应经常加入,适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建设献计献策,发挥其主人公意识,有利于提高平台的应用效果。
3.作业与测试模块。该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参与网络辅助平台的应用部分。可以包括课程作业应用、试题库建设、课程在线测试等内容。课程作业是学生学习反馈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网络平台上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适时适量的网络课程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通过建立网络试题库以及在线测试等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
4.课程管理模块。该部分是针对教师开放的模块,主要用于对课程相关栏目及信息的管理,如教学栏目管理、选课学生管理、学生学习信息统计等。该模块首先可以设定所有栏目的访问权限,另外可以将选课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加入到课程中来,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性统计。适时改变教学栏目、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对老师上好一门网络课程也是相当有益的。
二、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扩展应用探讨
1.基于网络平台的多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充实。笔者所在单位的课程目前已全面进入网络平台,但都相对孤立,没有形成有效整合,制约资源共享;且因少数课程网络资源不足,学生访问偏少,因此有必要对多门课程进行整合和充实。如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有十余门专业课程,《农业信息技术》、《遥感及其农业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等课程中都涉及到3S技术的内容,可以为相关内容建立共享区,让每位任课教师和所有选课学生都能共享,避免课程孤立,从而充实内容,促进应用。
2.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核心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延伸。比如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作业形式、交流方式的功能利用与开发,教师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导学与督学作用,学生如何利用平台拓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索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效应分析等。
3.构建多角度立体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平台的教学讨论区,促进教学互动,实现多角度立体教学模式。主要利用教师教学博客、网络平台的课程讨论版、教学邮箱等模块延伸与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面交流。教学不只是“教”与“学”的过程,更多的应体现在“问”上,即讨论交流。
4.多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网络集成与应用研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将多课程(如农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与渗透,在单门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对多课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集成,并首先在学科中得到应用。
三、结论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已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而不受时空等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进行文献调阅,开展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将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如何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保证教学资源的持续积累和有效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面向不同课程群的教师和学生,促进网络平台课程有效整合与建设利用,丰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多角度开发与共享、学生课程设计的网络化实现与共享,以教学讨论和互问的形式促进师生和生生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增强相关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实施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多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系统集成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网络辅助下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3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本科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地理野外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各地学相关院系均开设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之实习前学生对实习过程缺少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实习地相关资料掌握得不够充分,实习过程中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突出,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受经费、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有很多重要的地理景观和现象难以亲临现场观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网络辅助野外实践教学,以推动野外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地野外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野外实习一般采取教师定点讲解,学生记笔记,整理笔记,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教学改革背景下,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受探究性学习思潮的影响,大部分学者注重教学主体的转换,分组调查成为时下流行的教学模式。
以卢松和吕宜平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教学过程的野外教学模式。卢松提出的新模式为:教师介绍实习地基本情况和调查方法一分成小组制定调查方案一答辩解疑一实习日程相关事宜一实地调查搜集材料一整理资料一完成论文初稿一教师提出修改意见一论文格式标准化一提交论文组织答辩一实习总结。吕宜平提出的新模式首先是分组,然后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小组内部进行互动交流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并由教师把关,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和教师评价总结。
从教学主体的活动范围对野外实习进行整合也是野外教学模式的一个改革亮点。它强调开展以实习基地为中心的区域实习,点、线、面逐步推进式的实习。许建国对点、线、面的实习进行了不同的分工:点上实习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定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线上实习在点上实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点扩展到线,整体了解实习线路上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面上(区域)实习由教师解剖一个典型区域,然后由学生自己找一个区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归纳、总结所测区域的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特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找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野外实习的大综合模式也为不少学者所倡导,这是针对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分割现象严重而提出的,自然地理实习与人文地理的实习内容有重叠部分,两者结合互补进行区域实习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是有意义的。
二、网络辅助下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野外实践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同时也引入网络教学。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地理教学领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课程正推动着我国各科高等教育改革。
地学类的网络课程一般包括“实践教学”栏目,该栏目通常会呈现给浏览者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地实习的实景照片,但是并不具有完整的学习功能。近两年来,以野外实践教学为课程进行设计的野外实习网也出现在精品课程网中,如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及地质大学等院校均建立专门的野外实习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院和地理学院很早就注重野外实践教学的网络建设,地理学院希望通过网络重组野外教学内容,而非单纯地将野外实习的流程呈现在网络上。笔者主张将野外实习辅之以多媒体网络,促进实地实践教学的高效展开。
网络辅助下的野外实践教学通过网络能够多角度地展示实地图片,可以显示非图片数据,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动态地展示实习过程。它将整合好的信息展示给学生,减少了学生接受不完全、不准确的信息,帮助学生建构更全面的信息。其最大的优点是呈现不同尺度和实时的图片,如航空图片、横截面图、动态图表等。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野外实习的多方面信息和基本过程,扩展和整合实习内容,延展野外实习的时空域限,从而提高野外实习的实际效果。
三、网络辅助下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该教学模式的实习过程是一个多方配合,以实习网紧密连接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非直线式过程(图1)。参加实习的有指导教师、本科学生、实习地配合者以及实习地居民,每个角色在实习过程中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同时各个角色通过直接交流或网上间接交流进行配合,而每一次实习又都为下一次实习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资源。
实习前,学生利用实习网提供的实习方法、实习地背景资料进行网上学习,对实习任务和实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动员,进一步明确实习时间和行程,并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习,小组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小组成员需要在实习前明确各自的任务,如文字记录、录音、照相、仪器使用等需要落实到组员上,组员间还要就项目调查给出意见。同时,通过网络向当地人了解项目背景,当地人通过网络对学生所要了解的情况提供自己的认识,并组织人员力量协助调查。
实习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以点为单位的线路调查,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项目。事先联系好的当地人帮助小组与当地居民进行语言和情感沟通,深入获取资料。
实习后,在网上提交实习报告,并把实习的问题和感想共享在实习网上,教师在网上评阅学生实习报告,并对实习过程中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想法进行网上答疑。
四、野外实践教学网站建设探索
野外实践教学网站的定位是辅助实地野外实习,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对大学本科所有课程的野外实习进行统一整合,按课程体系展示,将实习过程展现给学生的同时,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网站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第一,应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站。开放式意味着网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开放式还意味着可进行网上交流,交流的主题围绕野外实习,交流的人群涉及参加实习的学生、教师和实习地居民,以及其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第二,网站的导航体系应清晰、灵活,以实习线路图作为主要导航手段。这样便于浏览者在各类实习间进行跳转,并清楚当前处于实习过程的哪一阶段。由于专业性较强,需要考虑浏览者的水平,应该在有专业术语处添加超链接。由于实习过程一般都有特定的实习线路,以实习线路图作为整个实习过程的导航既能让浏览者整体把握实习内容,又能让浏览者灵活选择实习过程。
第三,网站所呈现的内容应有较强的引导性。大量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源需要有序结合,引导浏览者从整体了解到内容细化,从浏览内容到思考内容,这才具有野外实习的意义。
第四,网站应注重图像配合使用。在图的细节方面尤其应注意实景照片与遥感图像的配合使用,并提供图片放大链接以供浏览者细致观察,同时应注明图片的标签以便导航。值得一提的是,网站应提供浏览者自测的空间,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
线性代数网络辅助教学的探讨 篇4
一、线性代数网络辅助教学的背景
线性代数是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课程, 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 线性代数的实用性越来越突出。同时, 线性代数又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进而达到学生自己能够分析、应用代数知识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但一般的线性代数教材由于受到学时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限制, 不可能包含一切问题的答案。更多有关线性代数繁琐的计算、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背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需要通过其他途经展示给学生, 网络辅助教学是最好的选择。线性代数网络学习系统主要是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而设计, 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优异的特点和性能来探索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网络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
网络辅助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在不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的条件下, 有效结合网络,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 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内涵来看, 可以认为网络辅助教学引入“网络辅助”一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入新的教与学观念和教与学理论, 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 转变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学生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二是引入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把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
三、线性代数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 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 交流形式比较简单, 而且受时间限制也不够充分, 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即便有提问, 也主要是对一些知识的回忆, 往往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 这很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持续深入的沟通和讨论,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数学公共课的教学中, 我们一直在进行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 从教学思想的更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 到网络课件的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等, 虽然网络教学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教学模式, 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学习是必要的。
1.《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线性代数》课程一般只安排32-40学时,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既要准确、严格地讲授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介绍线性代数的实际应用背景,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显然是很难办到的。一般传统课堂教学中均采用重视线性代数理论体系的建立, 注重课程上的完备性与理论上的严密性, 轻视各领域应用的思路, 而抽象的理论、繁琐的运算使学生对线性代数知识不感兴趣, 感觉不到代数体系存在的实际意义, 遇到实际问题时感到手足无措。因此,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学时少与需求信息量大的矛盾。另外,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多数采用大班型授课,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成为被灌输知识的对象, 通常情况每位老师面对上百名学生, 每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尽相同, 而师生交流机会少, 课外辅导答疑时间有限,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可以方便建立师生联系, 不受时空限制, 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测试成绩给学生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2. 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1) 指导思想上, 弥补线性代数课堂教学的缺失, 将线性代数的抽象性与其应用性有机地结合, 加大信息量,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建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减轻教师的授课难度, 满足后继课程的需求。内容选择上, 在分析《线性代数》课程内容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基础上, 注重由浅入深,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枝节问题补充完全;突出线性代数的实用性, 补充应用实例;渗透科研成果和学科研究动态, 使基础理论同实用技术相结合, 教学与学科发展及科研动态结合。
(2) 表现形式上, 网络工具多种多样, 针对《线性代数》课程特点应该有选择的引入网络辅助教学工具, 建立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 例如, 教学资源网络化 (提供课程讲稿、电子教案、参考书、网上测试、练习、成功的应用实例展示等) , 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扩展课堂讲授的内容;网上答疑可以实现师生互动, 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按教学进度设计网络教学的论题, 建立论坛, 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总之, 要实现网络辅助教学, 仅仅依靠能上网的微机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些相应软件的支持, 给学生创造一个网络学习环境, 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建立线性代数网络学习系统, 实现以下功能:学生可以随时的进行在线浏览课件视频及电子教案。系统能提供学生智能在线组卷和在线测试功能, 即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进行在线组卷, 从而进行单元测试或综合测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 它将逐渐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 它以其展示的集成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快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优势, 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线性代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和网络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线性代数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学习的必要性, 线性代数网上学习系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关键词:网络学习,辅助教学,线性代数
参考文献
[1]方文波, 马俊, 欧贵兵, 刘杰, 唐强, 张俊杰.基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考试改革及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2) .
[2]方文波, 马俊, 李相朋, 郝志峰, 刘杰, 欧贵兵.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9) .
网络辅助 篇5
网络爬虫概述网络爬虫(Web Crawler),又称网络蜘蛛(Web Spider)或网络机器人(Web Robot),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抓取万维网资源的程序或者脚本,已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搜索引擎使用网络爬虫抓取Web网页、文档甚至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通过相应的索引技术组织这些信息,提供给搜索用户进行查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万维网成为大量信息的载体,如何有效地提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断优化的网络爬虫技术正在有效地应对这种挑战,为高效搜索用户关注的特定领域与主题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爬虫也为中小站点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网站针对搜索引擎爬虫的优化曾风靡一时。
传统网络爬虫从一个或若干个初始网页的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条件停止抓取。现阶段网络爬虫已发展为涵盖网页数据抽取、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语义理解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智能工具。
网络爬虫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网络爬虫的策略是尽可能多的“爬过”网站中的高价值信息,会根据特定策略尽可能多的访问页面,占用网络带宽并增加Web服务器的处理开销,不少小型站点的站长发现当网络爬虫光顾的时候,访问流量将会有明显的增长。恶意用户可以利用爬虫程序对Web站点发动DoS攻击,使Web服务在大量爬虫程序的暴力访问下,资源耗尽而不能提供正常服务。恶意用户还可能通过网络爬虫抓取各种敏感资料用于不正当用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搜索目录列表
互联网中的许多Web服务器在客户端请求该站点中某个没有默认页面的目录时,会返回一个目录列表。该目录列表通常包括可供用户点击的目录和文件链接,通过这些链接可以访问下一层目录及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因而通过抓取目录列表,恶意用户往往可获取大量有用的资料,包括站点的目录结构、敏感文件以及Web服务器设计架构及配置信息等等,比如程序使用的配置文件、日志文件、密码文件、数据库文件等,都有可能被网络爬虫抓取。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挑选攻击目标或者直接入侵站点的重要资料。
2)搜索测试页面、手册文档、样本程序及可能存在的缺陷程序
大多数Web服务器软件附带了测试页面、帮助文档、样本程序及调试用后门程序等。这些文件往往会泄漏大量的系统信息甚至提供绕过认证直接访问Web服务数据的方法,成为恶意用户分析攻击Web服务器的有效情报来源。而且这些文件的存在本身也暗示网站中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
3)搜索管理员登录页面
许多网络产品提供了基于Web的管理接口,允许管理员在互联网中对其进行远程管理与控制。如果管理员疏于防范,没有修改网络产品默认的管理员名及密码,一旦其管理员登录页面被恶意用户搜索到,网络安全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4)搜索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资料
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Email地址、QQ号、通信地址等个人信息,恶意用户获取后容易利用社会工程学实施攻击或诈骗。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网络爬虫的访问权限,向网络爬虫开放网站希望推广的页面,屏蔽比较敏感的页面,对于保持网站的安全运行、保护用户的隐私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Web漏洞扫描
前面提到的网络爬虫对网站的间接安全威胁,是通过对网络站点的信息收集为不法份子的非法访问、攻击或诈骗作准备。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Web漏洞的直接探测已经出现,这会直接影响到Web服务器的安全。Web服务器漏洞中,跨站脚本(Cross Site Script)漏洞与SQL注入(SQL Injection)漏洞所占比例很高,这两种漏洞均可以通过对网络爬虫的改进来进行探测。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相当多的程序员在编写Web应用程序时对网页的请求内容缺乏足够的检查,使得不少Web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用户可以通过提交一段精心构造的包含SQL语句或脚本的URL请求,根据程序的返回结果获得有关的敏感信息甚至直接修改后台数据。基于目前的安全现状,网络爬虫技术在Web漏洞扫描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发现漏洞的效率。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Web漏洞扫描大至分为如下过程:
1)页面过滤:通过自动化的程序抓取网站页面,对包含
等标签的Web页面进行URL提取处理,这些HTML标签中包含URL信息,便于恶意用户进行更深入的Web访问或提交操作。
2)URL匹配:对Web页面中的URL进行自动匹配,提取由参数组合而成的动态查询URL或提交URL,进行下一步的漏洞探测。如动态查询URL“baike.xxxx.com/searchword/?word=frameset&pic=1”,其中 frameset为URL中动态的参数部分,可以进行参数变换。提交URL用于把Web用户的输入提交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其参数多为用户输入,同样可以进行参数变换。
3)漏洞试探:根据动态查询URL或提交URL,自动在参数部分进行参数变换,插入引号、分号(SQL注入对其敏感)及script标签(XSS对 其敏感)等操作进行试探,并根据Web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自动判断是否存在漏洞。如“URL匹配”中的动态查询URL可以变换成baike.xxxx.com/searchword/?word= &pic=1进行跨站脚本漏洞探测。
如何应对爬虫的安全威胁
由于网络爬虫带来的安全威胁,不少网站的管理人员都在考虑对爬虫访问进行限制甚至拒绝爬虫访问。实际上,根据网站内容的安全性及敏感性,区别对待爬 虫是比较理想的措施。网站的URL组织应该根据是否为适合大范围公开,设置不同的URL路径,在同一Web页面中既有需要完全公开信息也有敏感信息时,应 通过链接、标签嵌入网页等方式显示敏感内容,另外尽可能把静态页面等经评估安全性较高的页面与安全性较差的动态页面从URL上分开。当限制爬虫时可以针对URL路径的安全性与敏感性对不同种类的爬虫与代理进行限制。
限制爬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 设置robots.txt文件
限制爬虫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robots.txt文件。robots.txt文件是搜索引擎爬虫访问网站的时候要查看的第一个文件,它告诉爬虫程序在服务器上什么文件是可以被查看的,如设置Disallow: /,则表示所有的路径均不能查看。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搜索引擎爬虫会遵守这个规则,因此仅仅设置robots文件是不够的。
2) User Agent识别与限制
要对不理会robots.txt文件的爬虫访问进行限制,首先要把爬虫流量与普通用户的访问流量进行区分,即对其进行识别。一般的爬虫程序都可以通过其HTTP请求中的User Agent字段进行识别,该字段使服务器能够识别客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及版本、CPU类型、浏览器及版本、浏览器渲染引擎、浏览器语言、浏览器插件等。爬虫的User Agent字段一般与浏览器的有所不同,如Google搜索引擎爬虫User Agent字段中会有类似Googlebot的字符串,如User-Agent: Googlebot/2.1 ( www.google.com/bot.html),百度搜索引擎爬虫则会有类似Baiduspider的字符串。不少Web服务器软件如Apache,可以设置通过User Agent字段进行访问过滤,可以比较有效的限制大部分爬虫的访问。
3) 通过访问行为特征识别与限制
对于在HTTP请求的User Agent字段刻意伪装成浏览器的爬虫,可以通过其访问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爬虫程序的访问一般是有规律性的频率比较高,区别于真实用户浏览时的随意性与低 频率。对这类爬虫的限制原理与DDoS攻击的防御原理很相似,都基于统计数据。对于这类爬虫的限制只能通过应用识别设备、IPS等能够做深度识别的网络设 备来实现。用网络设备限制网络爬虫,不仅比较全面,而且非常适合在多服务器情况下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多服务器单独管理有可能造成的疏漏。
结束语
网络爬虫及其对应的技术为网站带来了可观访问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与间接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关注对网络爬虫的限制问题。随着互联网的 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爬虫与搜索引擎技术的互联网应用将会越来越多,网站管理员及安全人员,有必要了解爬虫的原理及限制方法,准备好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爬虫
网络辅助 篇6
【关键词】网络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04-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扩展运用语言文字的途径,学会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响应《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网络辅助来进行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到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线搜索,了解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著作者的情况和与文本有关的文化背景。笔者在教学中也采取了相关的实践探索,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在线搜索,让网络辅助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文本背景。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和文章有关的各种背景资料,然后再进行课文学习,在网络辅助下,阅读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搜索有关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的诗歌内容和诗歌分析,进行阅读,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中了解刘邦和项羽在战争后的际遇,提出问题:“同样都是交战双方,为何两人的胜败会如此不同呢?”此后笔者又让学生基于网络搜索一些关于楚汉之争的背景内容来进行阅读,主要了解内容如下:“楚汉之争的大致情况,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着重阅读关于‘鸿门宴的内容,了解鸿门宴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以及结果。”第三步,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网络辅助搜索一些关于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情况,阅读历代学者对于司马迁本人和《史记》这部作品的评论,了解司马迁创作的风格,了解《史记》和先秦文学在人物描写的时候最大的区别在于司马迁注重描写人物的个性。在引入正课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又让学生着重分析文章是如何描写人物的,从“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对话中能够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在线搜索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阅读文本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这种实践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网络讨论,解决难点
刘珍芳提出在基于网络辅助阅读的教学模式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成对话兴奋点,增加生成性因素。笔者在基于网络的实践和探索中常常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进行网络讨论,让他们生成对话兴奋点,在网络讨论中解决难点。
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基于网络工具来进行问题讨论,网络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在线聊天、离线留言、视频聊天等方法,他们可以在课堂和课后都进行讨论。《记念刘和珍君》的难点在于要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笔者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立刻回答,而是让他们基于网络进行自主阅读讨论,在互动讨论中促进阅读,得出更加完整的答案。如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进行网络阅读讨论,如:“给文章分层次,并归纳其大意。找出文章刘和珍的三件事情,论述这些事情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在第二课时之后,笔者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提问,让学生基于网络阅读讨论:“‘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第一、二节都有,分别有什么意思?惨淡的人生、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三课时更是循序渐进,直接深入到文本阅读的内部,强化对情感的感悟,让学生基于网络讨论:“第五节为什么要描写惨案的经过?作者对徒手请愿有着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围绕课文的难点展开,让学生可以在网络辅助之下更好地进行阅读实践。
互联网和各种聊天工具给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其讨论难点,在实践探索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思路,促进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三、扩展阅读,深入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对经典单篇课文可以进行深入精读,对多篇同类课文可以进行专题研读。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实践和探索就是让学生基于网络的辅助来进行专题研读,在网上搜索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扩展信息量。
在学习《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的时候,笔者便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一下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诗,寻找相关的阅读资料,阅读新诗及其评论类文章,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诗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中国在当时为什么会兴起白话诗的试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网络上下载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等诗朗诵作品,让学生注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4页)其中蕴含的情感。在引入正课后,又将《再别康桥》等诗歌和李白《赠汪伦》等诗歌进行对比,揣摩他们送别的对象、送别的意境上有什么不同,让他们领会新诗和古典诗词在创作手法上的区别。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基于网络辅助下载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等诗歌作品,并且阅读《读新诗》等相关文章,分析《鸽子》、《相隔一层纸》和《再别康桥》等在诗歌创作手法、表现意境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领会现代诗“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的艺术手法和古典诗词的不同。基于网络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更多相同题材的文章来进行专题阅读,通过这次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运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实践探索中这种模式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网络调查,探究学习
基于网络辅助的教学可以避免教学的枯燥,增添学生的主动性,笔者经常提供一些和文本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搜索,通过在网络上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获取更多专业知识。这种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索和理解的能力。
在学习《小狗包弟》的时候,学习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十年动力的社会现实,对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探究和拷问,然而学生对于这段历史往往缺乏了解,这种时候就需要基于网络辅助来进行阅读教学了。在引入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上网搜索冯骥才的《100个人的10年》阅读其中的片段,让学生对文革这个历史时期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正式引入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快速默读并复述课文,尝试找到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在此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探究,让学生自行在网络进行调查,搜索和文革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且讨论一个问题,“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曾经的历史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忏悔意识”来进行网络调查,搜索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分析为什么“伤痕文学”和《小狗包弟》一样,都经常写到“狗”这个问题,问学生是如何考虑这个文学现象的。利用网络进行调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课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基于网络辅助让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在调查中扩展阅读,这样的实践和策略正好可以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
在网络辅助之下进行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手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探索 篇7
然而, 在一些学校, 由于硬件设备、网络状况或规章制度的限制, 学生拥有和使用电脑并不方便, 或缺乏网络等硬件相关配套设施, 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教师分发的电子教学材料, 以至于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将这些语言教学相关的电子资料及时、高效、完整地传递给学生, 成为一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 与电脑和网络在学生中的有限普及相比, 手机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 就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的一些数据统计, 2006年入学的同批388名本科生中, 入学时拥有手机的人数为279人, 没有手机的为109人, 手机持有率已达71.9%, 进入2年级后更攀升至94.8%, 进入3年级后手机拥有率也保持稳定, 达到97.9%, 几乎实现了人手一部手机, 而其中大部分手机都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处理能力, 那么, 可否利用手机这种通讯媒介进行电子教案的分发传递呢?
1 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可行性
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 目前学生群体持有的手机按照性能, 可以大致分为3类。
1.1 高端型
其特点为:智能手机, 高频处理器和大容量存储卡, 大尺寸高分辨率彩屏, 采用Sybian或Windowd Mobile操作系统, 全面支持JAVA程序, 具有较为强大的多媒体性能, 可以直接支持微软office文档的识别阅读。
1.2 中端型
其特点为:非智能手机, 处理器具有一定运算能力, 具有一定存储空间, 中高分辨率彩屏, 基本支持JAVA程序, 具有一定的多媒体性能, 但不直接支持微软office文档的识别阅读。
1.3 低端型
其特点为:非智能手机, 低频处理器, 存储空间有限, 低分辨率彩屏或黑白屏, 不支持JAVA程序, 只具有基本的多媒体性能, 也不支持微软office文档的识别阅读。
而在上述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拥有高端和低端手机的比例都不高, 高端手机所占比例为21%, 低端手机所占比例为24%, 大多数学生所持手机为上文所定义的中端手机, 比例达到了53%。
2 根据手机性能划分的不同文档分发方法
根据手机性能划分, 可以按照以下3种方式分别提供相应的电子媒体文档。
2.1 高端型手机分发办法
直接将讲义电子文档以微软Office文档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学生只需在手机中安装Quick Office这个软件即可方便的浏览阅读文档, Quick Office用于在智能手机上打开Microsoft Office文档, 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编辑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及PowerPoint幻灯。教师只需用蓝牙传输、手机电子邮件附件、彩信附件、存储卡交换或者数据线传输的方法即可方便的将文档发送给学生。由于是直接在手机上阅读Office文档, 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文档的风貌, 便于学生理解领会。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手机在出售时, 都附送安装Quick Office的简化版本, 和全功能版本相比, 不支持编辑功能 (只支持查看功能) , 但这点对于学生来说, 并无大碍。
高端型手机分发的优点是可直接发送教师讲义或文档的原件, 最大程度保持了文档的原貌, 图文并茂, 便于学生阅读理解。缺点是对学生手机性能有一定要求。
2.2 中端型手机分发办法
将讲义电子文档制作成JAVA电子书形式发送。中端手机受处理器、软件系统和存储空间限制, 有时不能顺利读取Office文档, 但一般都自带有JAVA模拟器, 可以使用JAVA技术编写的软件, 如果要在这类手机上阅读电子文档, 一般需要把文档转化成手机容易识别的JAVA电子书格式。较为流行的JAVA格式电子书制作工具是JBookMaker。该软件为只有一个EXE可执行文件的绿色软件, 无需安装便可使用, 文件大小只有1兆多, 使用时不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几十兆的Java运行库, 这在同类的Java书制作软件里面是很少有的。制作流程较为简单, 按照提示一路点击操作后得到后缀名为JAR的文件, 只需用蓝牙传输、手机电子邮件附件、彩信附件、存储卡交换或者数据线传输的方法即可方便的将文档发送给学生, 拷贝入手机进行安装。
中端型手机分发的优点是基本保持了文档的主要内容, 图文并茂, 便于学生阅读理解, 适应手机型号范围广泛, 制作方便, 便于大批量制作推广。缺点是对学生手机性能有一定要求, 需要手机支持JAVA, 制作出的电子书需要安装。
2.3 低端型手机分发办法
将讲义电子文档转化成TXT文件, 直接利用移动飞信业务采用短信方式发送。
由于低档手机既不支持Office文档, 也不支持JAVA程序安装, 因此, 只有采取纯文本短信方式进行发送, 这里利用移动提供的飞信业务进行,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 即融合语音 (IVR) 、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 而且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 教师在电脑上将讲义电子文档精简成纯文本的格式后, 从PC端群发到学生手机, 学生可免费接收。但是由于采取短信文字方式发送, 导致学生无法接收图片及其他多媒体素材, 且若文本长度超过70字会被分割为多条短信发送, 阅读较为不便。
低端型手机分发的优点是发送容易, 费用低廉, 适应手机广泛。缺点是只能发送文字内容, 不能发送图片和多媒体材料, 且对单次发送材料字数有限制。
3 教学应用范例
以本校2007级研究生为例, 在使用手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前, 该班次学生每学期英语阅读课程课时数为20学时 (每学时40min, 共计800min) , 每周授课时数为2学时 (80min) 。
原有授课流程为:①学生阅读文章 (2篇, 每篇10min, 共计20min) ;②完成文章后练习 (共计5min) ;③校对答案 (5min) ;④邀请学生就文章内容发表理解意见和讨论 (2篇, 每篇10min, 共计20min) ;⑤教师讲解文章单词短语段落涵义结构 (2篇, 每篇15min, 共计30min) 。
按照如上流程, 则每周完成阅读的文章为2篇左右, 每学期可以完成的文章数量为20篇, 其中花费在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校对答案和讲解文章含义上的时间高达60min, 授课效率较为低下, 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词汇量所起的作用极其有限。
在采用手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时, 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手机分发4篇阅读材料, 并要求所有人在上课前的一周时间内选择其方便的时间完成, 阅读完毕后将答案由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教师进行反馈, 使教师能更准确的了解到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 正式上课时, 流程为:①校对答案 (共计5min) ;②邀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发表意见 (4篇, 每篇5min, 共计20min) ;③安排学生就有异议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和观点阐述 (4篇, 每篇10min, 共计40min) ;④教师结合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 讲解文章结构重点难点和背景知识 (4篇共计15min) 。
在不增加学时数的情况下, 将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提高1倍, 增加学生发表意见、分组讨论的机会, 由于加入答案反馈环节, 使教师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 以便于在课堂上有选择地进行讲解讨论, 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从反馈环节中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水平, 从而在后续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练习, 这是传统大班课堂教学难以覆盖的盲点。
4 结束语
利用在高校学生中广泛普及的手机和手机网络进行英语辅助教学, 具有硬件基础广泛, 使用简单, 容易推广的特点, 对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不足的学校和个人, 可供参考使用, 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对硬件设施有要求, 依赖网络信号等限制, 有待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Demi.智能手机QuickOffice安装和使用简述[EB/OL].http://mo-bile.yesky.com/mobileskill/396/2396396.shtml, 2006-05-12.
[2]Bigwater.JbookMaker使用简介[EB/OL].http://www.bigwater.org/jbookmaker/jbookmaker.htm, 2004-11-12.
[3]Enableq.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与过程[EB/OL].http://www.itena-ble.com.cn/c/cn/news/2007-11/20/news_112.html, 2007-11-20.
网络辅助技术与高校教育管理 篇8
1 网络技术的影响
1.1 教育管理形式多元化
人力管理是高校传统管理的主要模式, 但是人力毕竟有限, 面对高校复杂、庞大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内容, 人力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漏洞。例如在收录整理学生个人信息时, 仅依靠人力不但工作量大, 工作周期长, 效率低下, 还会出现遗漏、出错等问题。而网络技术则可以充分弥补人力管理的缺陷, 通过网络技术, 教育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失误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开放式的网络环境相较于现实环境更加自由, 因而有利于教育管理形式的创新, 在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思维更加活跃。网络管理模式也更加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令管理形式更加富有活力。但是需要注意, 网络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因而在使用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若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相关技术, 那么网络技术的应用会适得其反。例如, 在学生个人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中, 若工作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管理软件, 不但无法发挥网络技术对管理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 还会增加信息录入的难度, 延长信息整理周期, 甚至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降低了管理效率。
1.2 教育模式开放化
教师是传统教学工作的主体, 课堂讲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 也只有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因为信息获取量相对较少, 这种限制对于学生能力的拓展以及个人的多元化发展造成了阻碍。而网络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 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其想要的信息, 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同学生建立线上联系, 令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利用网络多媒体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内容,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开拓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办学形式多样化
教室、学生、教师是传统办学形式必备元素, 只有满足这些才能进行知识传授。但是一些渴望高校教育但是却因某些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学习的人, 传统的办学形式就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高墙。而网络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校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放到网络上, 或者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 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 令高校办学形式不再只局限于校园。
1.4 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高效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人员组织体系相对复杂, 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高校人员冗杂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冗杂的人员在工作中不但不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由于互相推诿, 还会成为开展管理工作的阻碍。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令高校办公实现了自动化, 在管理事务的安排上能够责任到人, 明确了管理权责, 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学生考试安排工作中, 需要进行考场布置,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占用教师问题进行协调, 传统的管理工作中, 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沟通、编制, 如此一来不但工作量大, 效率也相对低下。而应用网络技术则可以大大缩短决策时间, 并且教师的占用安排更加精准便捷。学校利用网络办公环境也可以准确掌握教师的工作量, 从而完善考核制度, 增加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 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使用网络技术
2.1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对于教育管理的观念不能体现出封闭性, 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应转变为开放的管理观念。当前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表现为多样化, 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多样, 高校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以及相关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学习其他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拓展知识, 使自己向全面化发展。所以, 高校的教育管理应树立开放式的理念,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网络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拓宽自身视野。高校还应组织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方法培训,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索方式, 以便于实现知识检索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比如,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图书馆数据库使用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对于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电子期刊等数据库的查找和运用在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指引下进行查询。
2.2 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的支持是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设施基础, 技术平台不完善, 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查找体验, 进而阻碍学生知识获取的有效性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因此, 高校网络技术平台的建设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对于校园网的建设要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 不要盲目限制学生网络使用的时间。比如, 有的高校在晚上实行断网制度, 虽然看似是在为学生的休息考虑, 但是也还是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有些学生由于参加比赛需要等种种情况需要在断网时间段进行资料查找, 断网这一制度就妨碍了学生知识的查找, 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网络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开放时间应符合学生的相关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网络技术平台的作用。
2.3 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网络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始至终对于学生, 网络都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被这种观点包围着, 久而久之就会麻木、不以为意, 不会深入思考这一观点的意义, 更多的只是记住而已。而高校学生的自主思想较强, 口号以及宣传已经无法对其造成影响, 因而想要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 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必须让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主查询过度使用网络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实例进行展示, 这种自主性的认知活动对于学生的冲击、影响更加显著。并且事例场景令学生对于合理使用网络这一问题会深入思考, 更容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只有从观念上摆正方向,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 促进高校网络环境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样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教学模式、办公形式以及办学形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简化的管理体系, 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减少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网络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办公也同样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高校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状态, 制定出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令网络技术成为自身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庄.网络技术对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5) :187-188.
[2]苏君阳, 石国亮.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决策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47-49.
网络辅助 篇9
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协议和算法多,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抽象难懂。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学按照层次体系结构组织内容,对各层次相关协议的解释和描述主要采用文字和图表方式,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准确地理解网络协议的动态运行过程。很多学生反映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我们尝试将网络仿真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以动画演示网络协议的动态运行过程,了解各种环境或因素对网络的影响,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形象化,把难懂的网络原理具体化[1]。
1 仿真软件简介
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仿真软件有NS、OPNET、Matlab和GloMoSim等。
1.1 NS
NS是位于美国加州的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开发的软件。NS总体结构主要包括TCL/TK、OTCL、NS、CLCL等组件。NS使用C++和OTcl程序设计语言,分别完成具体协议的模拟,实现和网络仿真环境的配置和建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方便地设计新协议或扩展新的功能模块。NS作为一款开源软件,所有源代码公开,这对于利用NS来构建特殊的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环境非常方便和迅速。仿真结束后,NS将会产生跟踪文件,这些文件包含有详细的跟踪信息,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Nam将整个仿真过程动态展示出来,可以通过绘图工具Xgraph或Gnuplot对跟踪文件进行处理,得到满意的网络性能分析图形结果[2,3]。
1.2 OPNET
OPNET是在MIT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MIL3公司开发的网络仿真软件产品。OPNET采用基于包的建模机制和离散事件驱动的模拟机理。OPNET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无论是节点、连接或协议都被创建成类的形式,这使得它的模型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和可重用性。OPNET主要由仿真管理类、进程类、排队类、统计类和拓扑类组成。
OPNET仿真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由若干个节点和链路组成的网络拓扑图。节点表示网络业务的源点、终点和中间交换点。链路是连接两个以上节点的传输设施,由一条或多条链路组成链路组。
(2)描述节点与链路特性。节点与链路特性由参数表示。以无线网络节点为例,其节点特性参数有分组大小、链路带宽、RTSICTS设置等。
(3)描述网络业务。包括业务类型、属性、业务量、流向及其概率分布的。业务类型有Ftp、流媒体、声音等。各类参数的概率分布可根据需要在以下范围内选择:指数分布、常数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
(4)设置网络运行参数。包括路由算法、流控方法、链路费用等。对于路由方法可以是RIP或OSPF等,流控方式可以是逐节点控制、滑动窗口、固定窗口等。
2 网络实验教学应用
2.1 动态路由工作原理
动态路由是根据路由协议或算法来动态维护路由表中的内容,路径的建立是通过与邻近的路由器交换信息所得到的。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动态地新增、删除或修改路由表中内容。
(1)网络拓扑。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节点1将FTP数据传送给节点5,传送时间为0.1~3.0s,在1.0s时,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出现故障,数据无法从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传送。在2.0s时,节点2至节点4之间链路恢复正常,数据又可以从此链路传送。
(2)仿真结果。开始时,节点间相互交换信息,以建立路由表,如图2所示;路由表建立后,传送数据从节点1到节点5路径为1->2->4->5,如图3所示;在1.0s时,节点2到节点4之间链路出现故障,节点又互换信息,节点1到节点5路径为1->2->3->4->5,如图4所示;在2.0s时,节点2到节点4之间链路问题解决,节点又互换信息,节点1到节点5路径再变回为1->2->4->5。
2.2 802.11b协议性能分析
建立基于802.11b的无线局域网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下面以带接入点的方案来进行说明。
(1)建模。建立新的project,定义工程名称为network_wlan,环境为802_11_b,在initial topology选项中依然选择建立create empty scenario,在choose network scale中选择Office,在specify size中选择200×200 meters;在object palette中点击configure palette,添加搭建所需要的节点模型和链路模型。
在地图上放置三个子网,分别命名为layer1,layer2和layer3。放置switch和server,用100BaseT和各子网相连,检查链路,完成网络和服务器的互联,再放置Application Config和Profile Config配置模型。layer1作为一个无干扰的无线局域网包含一个AP和若干个无线工作站。layer2作为一个有线网络部份,包含一台Cisco以太网交换机和20台PC,利用快速建立模型建立star模型的有线网络。layer3中放置两个AP,在AP周围放置若干个无线工作站,在两个AP之间放置一个无线工作站,再放置两个移动的无线工作站,并通过Topology选择define trajectory定义它们的移动轨迹。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定义应用、设定业务主询、配置服务器支持的应用和设定客户端业务主询。在layer1中配置wlan_wkstn和ap。按照802.11b的参数规格配置,服务全部设为database;在layer2中配置ethernet_wkstn的profile为database;在layer3中分别配置两个无线网络,参数和layer1类似,配置server的service属性,添加database为supported。
(2)仿真参数设置。在所有的模型搭建完成之后,我们就要收集需要仿真的参数,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的延迟、吞吐率和在模拟实际应用的数据库访问包收发速率,以及和有线网络相关性能的对比。
(3)仿真结果。仿真结束后,得到如图3、图4所示无线局域网延迟、吞吐率。
3结束语
利用仿真软件可实现网络课程中大部分实验,使学生对原理、协议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计算机网络不再感到枯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编程的能力,对网络协议进行改进,实现更深层次的网络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慧,吴晓平,李丽华.用NS2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80-82.
[2]何建新.NS2在网络实验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4-66.
网络辅助 篇10
第5 代移动通信系统( 5G) 已经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2013 年初欧盟在第7 框架计划启动了面向5G研发的METIS项目,由包括华为公司等29 个参加方共同承担; 韩国和中国分别成立了5G技术论坛和IMT - 2020 ( 5G) 推进组,“863”计划也分别于2013 年6 月和2014 年3 月启动了5G重大项目一期和二期研发课题[1]。目前,世界各国正就5G的发展愿景、应用需求、候选频段、关键技术指标及使能技术进行广泛的研讨,力求在2015 年世界无线电大会前后达成共识,并于2016 年后启动有关标准化进程[2]。
目前传统的移动通信和5G的研究中很少有人考虑到卫星的应用。然而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覆盖波束大、组网灵活和通信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可以在陆地蜂窝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山区、河海、空中和空间实现移动通信[3]。因此在研究5G时,在地面网络中融入卫星网络来弥补地面网络的不足将十分必要。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借鉴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思想,将星地网络从核心网角度融合,利用卫星网络的优点解决了地面网络不易解决的问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5G技术过于新颖,学术界和产业界还没有对其进行定义,相关诸如国际电信联盟( ITU) 等国际通信标准机构及全球3GPP、Wi MAX等移动通信论坛也没有给出正式的技术定义,使得5G技术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国际上,欧洲针对新一代接入网提出了CRAN架构,采用软件定义网络( SDN) 和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 技术,希望将接入网实现基站池化。国内IMT - 2020( 5G) 推进组提出了号称“三朵云”的5G网络架构,将整个网络分为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实现多网融合与核心网的控制与转发分离。以上二者在研究5G时都没有相关卫星移动网络描述。
2 网络架构
文献[4 - 6]中指出5G在峰值速率、用户容量和数据流量等方面的需求指标,本文认为5G还应有全球无死角覆盖、永远在线、融合网络和开放架构易扩展、易配置等特征,为解决这些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在地面网络架构中融入卫星网络,不同于以往简单地使用网关互联,本文所提出的架构考虑从核心网的角度来实现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即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共用一个核心网。
软件定义网络恰恰体现了网络中的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思想,将核心网使用SDN和NFV技术把各个网元的功能实体实现软件化,可以解决2 张网络在核心网融合方面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最热成果,利用SDN和NFV技术将卫星移动网络融合到5G网络架构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案,如图1 所示。
新架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 双模模式,有卫星模式和地面模式。分别相应地接入卫星基站和地面基站,接入基站时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基站: 有卫星基站( S-e Node B) 和地面基站( Ge Node B) 。基站的主要功能与LTE类似,主要有:
① 无线资源管理: 包括所有与无线承载相关的功能,如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无线接口的移动性管理、终端上下文调度以及动态资源分配等[7,8]。
② IP包头压缩: 通过对IP数据包头的压缩有助于无线接口的有效利用,否则这将是一个不小的开销,特别对于像Vo IP这样的小数据包来说。
③ 安全性: 所有通过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包都需要加密。
核心网: 由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组成。处理云是控制面,负责处理所有控制信息。包含软件实现的移动性管理实体( MME) 、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 PCRF) 、归属签约服务器( HSS) 、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Tt T交换控制功能( Tt TSCC) 、鉴别、授权、计费单元( AAA/QOS) 、SGW和PGW的控制功能SGW-C和PGW-C。转发云在处理云的控制下负责所有的业务数据的转发。
本架构中的核心网借鉴软件定义网络的思想和云计算的思想,将核心网分为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实现转发与控制的分离。构造一个新的核心网架构,使其能够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编程能力。
软件定义网络思想的应用使封闭的架构变得开放,为集中化、精准化地扩展和配置核心网提供了方便[9]。控制处理面功能对计算资源需求较大,可以逻辑地集中部署并使用虚拟化技术。转发面功能不集中部署,单纯做转发,具有简单、稳定和高性能等特性。控制处理面功能集中化,转发面功能设备通用化,从而具有更灵活的资源调整及网络控制能力。云计算是一种运用于中央控制服务器上的技术,主要是在中央服务器上储存数据和执行应用。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核心网运行效率,也可有效地融合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
本架构中地面基站采用光纤拉远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分布式布局,所有基站互相联通同时又统一连接到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此架构中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在核心网的角度实现融合,打破了传统2 张网络独立运行或利用网关互联的架构基础,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5G网络中,卫星网络是地面移动网络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在地面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可以由卫星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同时覆盖的区域,由于考虑到卫星网络的资源有限和延时较大等特点,还是优先选择地面网络。
3 新网络架构的主要信令流程
3. 1 终端注册
终端开机获取本机信息后需要向网络进行注册。
终端先判断出自己所处的环境,继而判断出是使用卫星网络模式还是地面网络模式,然后选择正确的模式向网络注册。5G网络架构注册流程如图2所示。
流程说明如下:
① 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需要基站和终端的协作下共同完成,基站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来自不同终端的前导信息和接入信息,终端的主要工作就是发送前导信息和随机接入信息。
② 基站收到注册请求信令,信令中携带主机信息( 包含主机号、主机MAC地址和使用模式等) ,基站将其打包处理成ip协议信令转发至核心网处理网元。
③ 核心网处理网元发起对终端的认证、鉴权和安全密钥分发等过程。
④ 核心网返回注册响应信令,为终端分配ip地址。5G网络中终端永远在线,除非终端主动退网,否则不会丢失ip地址。
3. 2 终端呼叫
终端呼叫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卫星网络终端呼叫卫星网络终端; ② 卫星网络终端呼叫地面网络终端; ③ 地面网络终端呼叫卫星网络终端; ④ 地面网络终端呼叫地面网络终端。
5G网络架构终端呼叫信令流程如图3 所示。
流程说明如下:
① 呼叫发起信令。在呼叫开始时终端1 只知道终端2 的主机号,所以呼叫发起信令携带的是终端2 的主机号、终端1 的主机号和ip地址等信息。
② 信令到达核心网,核心根据用户注册表查出终端2 的IMSI号和ip地址等信息,再根据终端2 的最后一次位置更新来对终端2 进行呼叫。
③ 寻呼到达终端2,终端2 上报自己的当前状态。
④ 连接建立成功信令向终端1 通知终端2 的主机号和ip地址。
⑤ 核心网处理网元为2 个终端建立业务链路。
⑥ 呼叫结束后,终端1 上发呼叫结束信令,上报核心网处理网元通话结束,核心网处理网元拆除业务链路,释放信道资源。
4 仿真实现
在本架构中由于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双重覆盖,所以会有3 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是卫星网络与卫星网络通信、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通信以及地面网络与地面网络通信。在仿真测试时,主要测试了终端注册能力以及网络融合后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通信能力。
核心网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运行在虚拟机上。基站与终端采用思博伦的Landslide测试工具模拟[10,11,12]。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链路,时延采用260 ms。
4. 1 终端注册
注册测试框图如图4 所示。
测试结果如下:
① 在既有卫星信号又有地面基站信号时,4 个终端通过地面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② 切断终端与地面基站的链路,只有卫星信号时,4 个终端通过卫星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③ 切断终端1 和终端2 与地面基站的链路,切断终端3 和终端4 与信道模拟器的链路。终端1 和终端2 通过卫星基站注册到核心网,终端3 和终端4 通过地面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4.2卫星网络终端与地面网络终端通信
通信测试框图如图5所示。
2 个终端分别以卫星模式和地面模式注册到核心网。入网后分别得到的ip地址为: 终端1: 183.12. 16. 33; 终端3: 183. 12. 16. 34,终端1 可与终端3正常通信。ping包示意图如图6 所示。
本实验主要证明了: ① 在融合架构中,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同时覆盖的区域,系统优先选择地面网络; ② 融合架构中,处于卫星网络的终端1 可以与处于地面网络的终端2 正常通信。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将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融合设计,充分利用了卫星网络的优势来弥补地面移动网络不足。而在核心网方面的扁平化处理,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网的性能,而且简化了各种信令处理流程。
摘要:为解决5G的全球无死角覆盖、永远在线和融合网络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并设计了在此架构下的终端接入和呼叫的信令流程。在新架构中地面网与卫星网共用一套核心网,以核心网的角度来实现融合,打破了传统2张网络独立运行或利用网关互联的架构基础,提高了用户体验。实验结果表明,星地网络在核心网角度融合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用户可无差别地使用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
关键词:5G,网络架构,核心网,信令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志勤,罗振东,魏克军.5G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标准进程[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2):2-4.
[2]李远东.5G实现移动通信与电视广播的无缝融合[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4(4):21-25.
[3]张军.面向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J].国际航空杂志,2008(9):34-37.
[4]ZHANG Jun,CHEN Run-hua,ANDREWS J G,et al.Coordinated Multi-cell MIMO Systems with Cellular Block Diagon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41st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Systems and Computers,2007:1 669-1 673.
[5]董爱先,王学军.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47(3):235-240.
[6]姜大洁,何丽峰,刘宇超,等.5G:趋势、挑战和愿景[J].电信网技术,2013(9):20-26.
[7]王立静,汪中,孙晨华,等.TDMA卫星系统与IMS融合体系及资源分配[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38(4):18-20.
[8]LI Q C,NIU H N,PAPATHANASSIOU A T,et al.5G Network Capacity:Key Elements and Technologies[J].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2014,9(1):71-78.
[9]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1-563.
[10]CHANNEGOWDA M,NEJABATI R,SIMEONIDOU D.Software-defined Optical Networks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Enabling Software-defined Optical Network Operations[J].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3,5(10):A274-A282.
[11]王国仲,李小文.TD-LTE UE开机附着信令过程的详细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2(9):19-22.
网络辅助 篇11
关键词 网络辅助教学 内科学 应用意义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辅助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将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网络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因此,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在开展内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内科学教学的内容繁多,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任课教师都会觉得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此时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对内科学教学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就成为了弥补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1网络辅助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解决内科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由于内科学教学按照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进行临床学习的时间。因此,很多任课教师在开展内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则是解决这一矛盾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分散学习,并进行集中答疑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放到网上,让学生进行了解,并进行集中讨论,以实现丰富学习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网络具有一定的交互特性,同样的,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也带有一定的交互特性。通过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方便的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随时的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方便的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能够确保畅通有效沟通。学生也能够在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中,使得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挖掘和提升,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网络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视学生的平等与合作,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在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活动时,自身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能动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升自学的能力。而且除此之外,这种新型的教学关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的进行质疑、假设和实践,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2.1重视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时,是有明确的教学对象和课程目标的。因此,在网络辅助教学的内容安排上,也要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目标来进行安排,不但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由于網络辅助教学是为了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还一定要注意突出延伸性的特点,要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安排学科的前沿知识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确保网络辅助教学在内容安排方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注意体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课堂教学中容纳不下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到网上,而是要注意发挥网络所独有的特点,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更为优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的进行自我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针对网络来说,其最为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开放性和交互性,因此,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时,同样应注意突出这两个特点,在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的设置上注意突出开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其中开放性要求网络辅助教学的平台要有强有力的网络后台技术来做支持,以确保网络辅助教学内容的稳定、流畅运行,确保学生和相关人员的顺利浏览。而交互性,则是要求网络辅助课程要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以激发其积极性,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将网络辅助教学应用于内科学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设置网上内科论坛的方式,来方便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充分体现其交互性的特点。
2.3注意网络内容更新的及时性
网络内容的更新是否及时,是影响网络辅助教学质量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内科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时,内容的更新不够及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造成内容过于单一、滞后、乏味的印象,影响学生进行网络自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网络辅助教学时,不但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内科诊疗技术、内科诊疗方法等与新版内科学教学相关的内容,还要注意及时的更新,以确保网络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贾元华,邬万江,邢恩辉,邹乃威,常胜. 在网络教学的辅助下实施专业模块式教学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2] 盛红专. 谈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效率[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0).
[3] 滕晶. 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式《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山西中医,2010(02).
网络辅助 篇12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发展迅速,数字校园正逐渐兴起,基于校园网的各项应用系统正逐渐完善。在教学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面对面、“黑板+粉笔”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后,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网络辅助学习平台,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网络辅助学习平台以校园网为载体,基于流行的AJAX技术,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完成课程学习、实验练习、作业提交和模拟考试等学习步骤。
2 AJAX技术和ASP.NET AJAX框架
AJAX这个名词由美国知名用户经验顾问公司Adaptive Path的Jesse James Garrett于2005年2月在《AJAX: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一文中首先提出的。AJAX技术即异步JavaScript与XML,是JavaScript、CSS、DOM、DHTML与XML等几种已有技术的综合强化体。AJAX技术解决了传统B/S结构响应速度慢,页面频繁刷新的弊端,减轻服务器负担,以RIA(富Internet应用)方式工作,能给予用户较好的操作体验,目前逐渐在一些大型网站(如Google)中得到成功应用。
AJAX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添加AJAX中间层,允许浏览器异步发送请求,同时允许动态加载服务器响应。用户的请求不再直接向服务器提交,从而避免丢弃当前页面,而是使用XMLHttpRequest异步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ASP.NET AJAX是Microsoft推出的AJAX应用框架,并提供免费的服务。ASP.NET AJAX将全新的客户端脚本函数库与ASP NET 2.0既有的服务器端架构整合在一起,所提供的客户端页面开发平台与ASP.NET 2.0服务器端页面开发平台是完全相同的。事实上,ASP.NET AJAX是ASP.NET 2.0的扩展,因此完全集成了服务器端开发工具、功能与服务。
3网络辅助学习平台设计
网络辅助学习平台按照模块化思想设计,包含平台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等,每个大模块又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图1)。
3.1平台管理模块
平台管理模块子系统是系统的核心管理系统,属于应用的基础数据维护,维护的主要对象是与应用相关的配置和基础数据。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个应用的数据维护系统控制台,处理对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和教学资源等的注册认证、查询、统计等事务。
平台管理是OA系统的维护窗口,主要模块为教师设置、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系统日志维护等。
3.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子系统主要完成对教师工作的事务处理,包括学习安排、练习安排、作业安排、作业批阅、网上答疑、在线交流等子模块。
教师模块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在平台中对课程的学习内容,辅助练习和作业等做出布置,并能够对学生作业及时批阅,和学生能够通过网上答疑或在线直接交互的方式相互沟通,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知识。
3.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子系统主要完成学生响应事务的处理,包括在线课堂、在线练习、完成作业、留言、在线交流等子模块。
学生模块是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随堂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进行提交,并且将学习的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或实时的在线交流,与教师进行沟通,获得教师对问题的解答,丰富了个性化学习环境。
4系统实现
本学习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 2005开发,基于B/S结构和ASP.NET AJAX应用框架来实现。
学习平台系统的用户多,处理操作较为频繁,集中访问的数据流量较大,采用AJAX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服务器和网络负担。此外,AJAX的无刷新界面对于用户来说更加友好,WEB表单提交后不刷新的优点,使得用户以浏览器访问系统便可获得原来C/S结构系统界面的体验。
本系统主要采用Microsoft ASP.NET AJAX应用框架,以两种方式实现AJAX页面。一是采用ScriptManager+UpdatePanel,实现较为容易,构建页面也较为快捷,缺点是仅实现了客户端无刷新,没有在实质上减少服务器和网络流量。另一种是采用Javascript+Web Services程序,这种方法既可获得无刷新界面,又可有效减轻服务器和网络负责,缺点是要编写大量的Javascript客户端脚本,开发、调试不易。本平台系统根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应用。
5结束语
网络辅助学习平台设计的本质就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目的,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能启发学生对先进科技的向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系统基于ASP.NET AJAX应用框架、类模块技术,采用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2005开发,实现了在线课堂、网上实验、模拟考试、实时交互等功能,有效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工作和管理效率。
摘要:在高校校园网迅速发展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需要,网络辅助学习平台成为丰富教学手段、弥补教学缺失的必要补充。网络辅助学习平台基于网络的RIA方式,采用ASP.NET AJAX应用框架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实现了管理、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功能应用。网络辅助学习平台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了个性化需求,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ASP.NET,AJAX,网络辅助学习平台,校园网应用,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Steven Holzner.Ajax宝典[M].陈秋萍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陈冠军.征服ASP.NET 2.0 Ajax[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Joshua Eichorn.深入理解Ajax[M].陈宗恒,徐锋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网络辅助】推荐阅读:
辅助网络05-25
网络辅助教学06-05
网络多媒体辅助学习07-31
网络辅助同步课堂教学11-16
网络辅助教学管理平台11-28
通信网络辅助管理系统06-12
网络辅助教学几点建议08-19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论文07-06
网络管理员和电教辅助工作小结08-23
网络游戏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