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024-10-23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精选12篇)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1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高教界普遍关注和重视。会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如何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会计英语教学中的一道难题。会计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用英语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英语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而且会计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专业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会计双语教学,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专业。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的会计英语教学方法却难以与学生的兴趣有效契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应用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一本教材、一套标准答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低、涉及内容窄,应用层次低,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感觉会认为会计英语的教学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或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

本文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应用型本科会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综合的会计双语教学体系,对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矛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对于其他专业的专业英语建设也可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在会计双语教学体系上设计如何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一个既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化实践需求,又满足会计专业相关岗位之间、相关课程之间相互衔接教学的需求,尽可能达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培养目标需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维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可以将会计英语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以及引入有四大外资会计事务所和外企财务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经验分享交流会。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选取社会中一些真实企业案例进行学习和交流,仿效美国哈佛大学的case-based teaching,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公司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而且让学生通过制作视频Video的过程,把案例分析后想要表达的结论和观点,通过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在制作Video的过程中,要对情景进行模拟,练习口语;第二,在Video的制作过程中,要进行后期制作,字幕的完善是对专业英语写作最好的练习。

引入职场人士的交流会,特别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外企财务工作人士经验分享,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会计英语教学紧跟社会工作实际需要,从而增强对会计英语学习的兴趣。交流会结合双语教学的要求,会尽量使用全英的演讲。所以,在分享会进行前,要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力有一定的培训。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公开课(MOOC)的加快发展,互联网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了一个无国界教育的一个桥梁。TED演讲视频在中国的教育界于2009年开始受到大范围的重视。将TED演讲视频融入传统课堂中,通过在会计英语课堂上观看TED演讲视频,不单纯为了18分钟的英文演说,而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灵感、开拓思路、培养多元思考能力的好办法,同时训练他们的听力和演讲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模式下掌握更多的词汇,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学院的教学来说是相得益彰。

(一)TED演讲视频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令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

TED演讲视频根据演讲者的话题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为其组织翻译多种语言字幕共享、演讲词原文和多国语言的原文翻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在《会计英语》课堂上课前10分钟有所选择的为学生播放TED演讲视频,并要求学生在看视频过程中对高级词汇的关注作笔记。通过课堂上的第一次观看,对所涉及的话题有所了解后,在课后的时间对同一个talk show的内容进行无字幕多次观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一些刚认识的高级词汇和语法组织该话题的主要内容,下一节课程中在同学们面前进行复述演讲。这种方法在今天互联网信息时代中,是一个很好的立体化教学示范。利用TED演讲视频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作为资源的引导者,学生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联系起来,师生间的互动不再局限在课堂。而且学生通过无字幕的观看TED演讲视频,在训练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还能训练笔录的技巧。这样的词汇记忆,配合有情景的真实故事,能够大大提升同学们使用词汇的频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对TED talk show的复述演讲,能够有效地训练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演讲的技巧。

(二)TED演讲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TED演讲视频规定演讲者必须在18分钟以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机会来到TED现场的演讲者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要么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某一新兴领域的开创人,要么是做出了某些足以给社会带来改观的创举。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并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思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把TED演讲视频应用于《会计英语》的课堂中,是为了在学生中推进“群体加速创新”。通过让学生观看、思考、概括、复述这些演讲,激发学生了解、开发陌生领域的兴趣和创造灵感,赋予他们全球化、多远化的视角。看TED演讲不是单纯为了18分钟的英文演说,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灵感、开拓思路、培养多元思考能力的好办法。比起语言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拥有比现实生活高一个层次看问题的视角,这正是能够从TED演讲视频中学到的东西。同时,一个TED演讲,相当于阅读一本人物传记。人格形塑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心理学家马丁·赛林格曼所说的,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使用你的长处,投身于超出个人的事业。”

(三)TED社团增加不同高校之间学术交流的机会

高等学校的教学定位是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需要的人才。TED演讲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课程实施课内外教学结合、师生多维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根据《会计英语》的内容从TED演讲视频中衍生开发其他相关的课程,例如《创业管理》、《理财分析》等,补充学生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可以在课外组织TED演讲俱乐部,定期观看讨论并模仿TED大会组织模式组织专业演讲俱乐部,使专业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意识。而且不同高校之间的TED社团可以设定主题进行交流切磋,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拥有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二、建立会计英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体系

会计英语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就是要解决如何将会计英语实践过程融入整体的会计教学体系中,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把各个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把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看作对教学的重点投入一样重视并设定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指标;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因此,对实践教学的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设备、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实践教学涉及的全部内容、要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体系化的方案和研究报告。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培养学生质量的优劣,对于会计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教师的比例。随着专任实践教学教师数量的递增,其教学任务就会有所减轻,教学质量就有保证。第二,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专任教师内部结构。双语教师队伍都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国外当代较为流行的教材讲授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让学生在掌握国内会计学理论的同时了解国外会计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三,加大对专任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给专业英语老师提供更多外国培训或出国进修的机会,并鼓励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利用寒暑假进入外企、涉外机构等进行实践和学习,获取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思路,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务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好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支持,使他们安于从教、乐于从研。

摘要:“十三五”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为题,用“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作为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是实施该目标的主体之一,为完成新目标和新任务必须创新工作举措。会计教育理念创新与发展,结合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推进落实,能够促进目前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会计英语,TED演讲视频,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仁璞,皱海林,吕海航,张海舰.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0:26-27.

[2]Daly James.The art of the TED talk.http://www.project-ebenezer.com/index.2011.

[3]吴薇.会计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经济视角.2013,4:45-46.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2

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21世纪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

(一)管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水平方向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纵深方向以对内部控制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二)国内管理会计停滞的根源在于内外环境需求的脱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点一直都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独立面对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产权不明晰的后果只能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代理人完全可以不把心思放在管理上,而独自追求特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就会一直居于次要地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市场环境又迫切要求企业凭借经济效益立足于市场,尤其是要注重企业的长期生命力。很明显,后者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决策行为,而长期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在于信息的有效性,建立和改进管理会计系统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最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效益是今天许多企业的共识,而发展管理会计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管理者一直利用私有信息,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必须突破企业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限,统一两者的需求,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

(三)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方面的联系

目前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注欧美管理会计的发展,追踪欧美学者的足迹,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系统的评价,进而解释我国的实践活动,解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推崇深入实践,总结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经验,从理论上挖掘共性,总结可推广的东西。

教育界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地,又是实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中心。笔者认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既包括专业会计教育,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在职教育。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应当形成系统的课程体制,其中必须包括专门的实践介绍性的课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做起。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后续教育将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追随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

(四)我国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的线索

1.建立管理会计决策系统的不同主线索:企业经营战术管理会计——企业经营战略会计线索;企业总厂/分厂管理会计——公司/集团公司管理会计线索;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综合成本管理会计线索。

2.企业经营管理前线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计划线索;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管理——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成本管理线索;ABC/ABM管理——活动标准管理线索;综合质量管理会计——质量成本计算线索。

3.流通领域企业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面向商品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面向产品、市场、顾客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线索;批发交易业管理会计——小型零售业管理会计线索。

4.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和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线索;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管理会计——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系统线索。

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创新;挑战

1 当代经济管理环境变化对管理会计的挑战

当人类步入21 世纪,经济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西方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使得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呈现出诸多缺陷,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众多目标要求。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等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准则上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过程控制的“过程信息质量要求”和战略管理的“长期战略信息质量要求”。

(2)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企业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3)现行管理会计具有“好量疏质”、“容忍缺陷”、“忽视顾客”等缺陷,与现代管理理念相抵触。标准成本制度和定额成本制度是建立在允许有一定缺陷和差异基础上的,这无疑与“无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此外,现行管理会计信息忽视了对质量管理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的反映。

(4)现行管理会计视野狭窄,仅考虑财务系统的局部最优,而忽略了企业整体目标。由于市场国际化和消费主导化,使企业必须考虑产品上市速度、服务、质量、成本等多个指标的综合,现行管理会计仅注重成本单项指标,容易使管理人员行为短期化。

2 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2.1 成本管理方面

(1)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

(2)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降低企业总体成本;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

2.2 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

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很不全面。新时期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

2.3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要做到:(1)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2)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

2.4 风险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考虑风险因素。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大,风险也越大。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3 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大多数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其生存和发展将会变得十分艰难,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加强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工具。

我国管理会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有待深入,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性质和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至今仍未界定清楚;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较低,成果推行尚不普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少专职管理会计师职业人员。另一方面,当前会计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转变观念,不积极地吸取西方管理会计的先进成果,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仍将处于落后状况。

4 推进管理会计发展和创新的途径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从属物,它与管理环境密切联系。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和本企业的特点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要深入研究在现行社会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3)大力开展案例研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开展管理会计案例研究对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成功的经验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也有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4)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结合。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创新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得到规范,这些都需要进行探讨和实践。

(5)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他们就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中的作用,即便会计人员有水平也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已成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明显偏低,迫切需要尽快予以提高,以便促进管理会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6)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即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它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5 语结

在新的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可以预见,管理会计的发展既前程远大,风光无限,又任重道远。开拓创新将更加艰巨。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管理会计定能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完善且具有指导性、实用性的科学,定能在世界经济、国家经济、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洪杰.管理会计的危机及其出路[J].财务与会计,2000,(3).

[2]郭道扬.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变.财务与会计[J].1999,(6).

[3]余绪缨.展望21世纪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财会月刊,1999,(1).

[4]施进.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展望[J].商业文化,2007,(12).

[5]莫甲.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6]孙立新.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2).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篇4

1 税务会计的含义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

1.1 税务会计的含义

税务会计的本质是处理两类问题:一是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甩:二是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我们认为, 广义的税务会计应该包括上述两类问题。因为税务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核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对收入和费用不做出确定显然是不行的。但是从狭义上讲, 由于在何时确认收入或费用涉及许多复杂的会计方法问题, 暂时将税务会计局限在研究分析第二类问题亦是合理的。

1.2 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1.

2.1英美税务会计模式。以股东投资人为导向, 税法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收益的确定发生直接的影响, 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等都遵循财务会计准则, 期末将会计利润 (亏损) 依照税法的规定调整为纳税利润 (亏损) 。1.2.2法德税务会计模式。以税收为导向, 税法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发生直接的影响, 会计准则与税法 (还有商法、公司法等) 一致, 对会计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1.2.3 日荷税务会计模式。

以企业为导向, 但各具其特色, 日本会计深受《商法9、《证券交易法》和《公司所得税法》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亦称混合模式。而荷兰, 税法对财务会计没有影响。因此, 荷兰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截然分开的。

由此可见,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在英、美、荷等国家, 税务会计早就独立于财务会计, 而在法、德、日等国家, 税务会计则融于财务会计, 实际上是财务屈从于税法。在我国, 由于七、八十年代尚未形成现代税制的框架, 不具备税务会计成长的沃土。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已为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创建了客观条件并提出了内在要求。

1.3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

1.3.1 改革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长期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非国有企业比重很小, 生产资料基本上都是国家所有, 国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 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企业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因此税收目标及会计目标都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 执行的是由国家制定的和统一管理的会计制度。虽然会计核算必须受国家财务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的制约, 但由于税收法规与会计法规基本一致, 因而这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统一的模式就适应了当时我国经济各项管理的需要, 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3.2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1月1日我国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是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分离的一个标志性文件, 但于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尚不完整, 当时采用了纳税调整模式, 即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规定的按税法的规定执行, 税法没有规定的, 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税法规定与财务会计规定不一致的, 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税法规定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1994年的税制改革, 则体现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使之不再依附于财务会计制度。此后几年里, 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 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税收规定不一致的, 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这样, 企业按照有关财务会计规定计算的利润, 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后, 才能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克服了以往税法过多地依赖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病, 初步实现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1.3.3 21世纪

2000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开始执行, 意味着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趋势已经确立企业所得税由纳税调整体系过渡到独立纳税体系。2001年, 《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会计制度应与税收法规尽量保持一致, 不能一致的就适当分离, 可采取纳税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差异越来越多所得税前调整的项目日趋复杂, 现有的某些项目存在过度分离, 为了加强所得税的征管, 确保国家财税收入, 同时减轻纳税人的核算成本和双方的遵从成本, 财政部就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协调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3年4月, 税务总局下发的45号文件《关于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 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明确了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所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时能统一的尽可能统一, 以协调两者的关系。同时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而税法的目的主要是取得财政收入,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 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2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创新

2.1 加快进行税收规范的改革, 建立合理的税务会计体系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职责, 也是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必须要收取的管理成本。虽然在以前的税制改革基础上, 我国税收规范的法制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公平税负”等方面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特别是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方面更是寸步难行, 决断不下。除此以外, 随着新会计规范的逐步实施, 应充分借助我国会计规范和税收规范均出财政的优势, 在各自阐释目标差异的同时, 系统地建立类似于会计规范的税收规范体系。从税收体制上来说, 我国属于复合税制。在我国的税收收入中, 流转税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同时, 随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 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与此相适应, 我国应该建立以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重的税务会计体系。

2.2 制定增值税会计准则

我国引进增值税已有二十多年, 增值税法规日益完善, 会计处理也日趋规范, 增值税会计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独立的一套体系。正确认识增值税会计并制定一套规范的增值税会计行为理论、方法已经成为必要。由于我国在建立增值税时就把企业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使得我国的增值税及其会计处理具有独特性, 在制定增值税会计准则时, 这一情况必须加以考虑。

2.3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分, 这与我国过去的所有制状况和宏观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是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下, 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国家服务, 便于国家对资源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而税务部门代表国家, 二者无根本差别, 即使企业虚增盈利, 多交了所得税, 导致财政虚列等问题, 但毕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还是一家人, 国家可以追加投资的形式将其返还给企业,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不是国家的附属物, 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通过税务关系来体现, 应当通过公司法、税法等调节。由于税法不允许考虑物价上涨对收益计量的影响等,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分的情况下, 会计信息很可能不真实不客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准则控制"的会计运行机制是必须的。会计准则的制定, 应从会计工作本身的规律入手, 从服务企业的立场出发, 兼顾各方面利益, 而不能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只从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出发。财政部在制定准则时首先要吸收会计职业界的意见, 体现会计职业界的要求, 其次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今后的修订必须充分接近国际惯例, 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客观、公允和真实”的要求, 这不意味着会计制度的制定完全抛开了税法, 而是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前提下, 尽量协调两者关系。总之,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效用, 就必须解决坏帐准备提取, 加速折旧的范围, 销售实现时间的确认等问题, 考虑通货膨胀对企业资本保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走税务会计独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后, 税务会计尤其是所得税会计逐步完善。目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税务会计都是独立的会计学科。税务会计受到普遍重视, 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分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 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 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之后。一切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 为了符合税收国际惯例, 改善投资环境, 防止国际避税, 扩大国际经济交往, 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合作和配合

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制订和日常监管分属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 由于二者的目标不同, 所以主管部门应加强协作,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协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博弈。此外,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日益突出, 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和计算应纳税额所得额所需得确定性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需要做出税收规定加以协调。同时, 在国家财力许可的情况下, 税法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 尽可能尊重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做出的合理制度选择, 避免超额赋税, 以保护投资,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 通过20多年的发展, 经过会计和税制改革后, 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只有让加快进行税收规范的改革, 建立合理的税务会计体系, 制定增值税会计准则, 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合作和配合, 才能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 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国际接轨,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税务会计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税务会计产生于纳税事项在会计处理基础上协调是会计准则和税法的需要, 它的目标应该是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纳税状况。本文试图对我国的税务会计发展的过程作一简要述评, 同时着重分析创新我国税务会计模式发展的四点要求。

关键词:税务会计,会计准则,税法,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赵顺娣.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差异的研究[J].财政与税务.2005 (1) .[1]赵顺娣.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差异的研究[J].财政与税务.2005 (1) .

[2]邓力平.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J].财政与税务.2005 (2) .[2]邓力平.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J].财政与税务.2005 (2) .

[3]蒋兰芝.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管理科学文摘.2005 (4) .[3]蒋兰芝.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管理科学文摘.2005 (4) .

[4]邓力平: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J].涉外税务, 2004 (12) , 5-6.[4]邓力平: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J].涉外税务, 2004 (12) , 5-6.

[5]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基于税会关系模式与二者差异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05 (1) , 50-54.[5]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基于税会关系模式与二者差异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05 (1) , 50-54.

本科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 篇5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的加快,传统的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不论哪个行业都必须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模式来适应信息时代下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到来更给传统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会计行业受到的影响十分的严重,因此在本科会计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加快改革创新的进程,不断的进行探索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优秀的会计人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大智移云”的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不断的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大智移云;会计教育;教育现状;原因分析;优化策略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不断的促使各个行业的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不断的促使各个行业的知识进行革新,因此要想使自己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改革创新的步伐,加快技术革新和知识革命。尤其是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更要加大重视程度,结合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培养会计人才。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变革

(一)大智移云简述以及特点分析

“大智移云”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指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这几个方面。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财务会计已经步入了全新的时代,即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相互交互的时代。“大智移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许许多多需要人大量计算的工作被计算机所代替。其次就是,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技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在不断的加大,对于其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最后就是,“大智移云”背景下,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变革内容分析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说本科会计教育要想能能够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适应新时代下会计工作的内容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发生的变化,并且还要能够适应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1.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信息技术能够把财务工作之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及信息自动的收集,存储,计算,分类,而且还能够自动的把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连接与共享,这极大的方便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另外就是,“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一些流程通过计算机能够自动的生成,对于一些财务数据的生成与分析是十分的迅速的,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所需要进行的重复性和标准化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2.移动化办公方式的转变。“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办公模式的转变,会计工作办公更加的方便快捷,已经由传统的固定地点办公转变为移动办公方式。传统的会计办公模式之下,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到自己的办公地点或者是依据特定的.办公工具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在“大智移云”时代下,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把财务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转接到移动终端上,这就极大的方便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改变了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受到空间限制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让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财务工作的处理,对于财务信息的计算以及共享传播更加迅速,摆脱了传统的依赖电脑系统办公的模式。3.云端计算以及信息储存方式的改变。“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已经由以前的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计算管理转变成为了通过云端计算,而且信息的储存方式以及储存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通过移动互联网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许多财务管理信息也能够及时的共享。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较其电子信息将会越来越多,而纸质凭证等会逐渐消失。会计办公越来越趋于无纸化,这对于节约地球上的森林资源,实现无碳化办公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大智移云”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对于会计教育模式与方法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会计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是越来越好,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完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目标模糊

在高校会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大学本科会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许许多多的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依赖于自己在黑板,ppt上进行,不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更加的落后,不会采用先进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另外还有就是,大学老师在进行会记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特别的模糊。在对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中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划分,对于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会计相关知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讲解与分析,对于涌现出来的新软件也不能够及时的向同学们讲解,这就导致会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能够达到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会计实践教学缺乏,教学效果欠佳

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之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忽视和缺乏,致使会计教学效果欠佳,学生难以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由于财务管理工作自身所具有的机密的特点因此在大学会计课程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就比较缺乏,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是自己所了解和学习到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很少有机会真正的进行实践,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只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另外,还有就是即使学校组织学生去实践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仿真会计财务工作,与实际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因此这也是“大智移云”背景下,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工作的一个不足之处。

(三)教学理念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工作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的方法,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工作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是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越来越激烈,有许许多多的国外企业走进了国门,我国也有许许多多的企业走向了世界,因此在大学会计课程安排设置上应当具备国际准则、国际惯例、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公共关系、计算机、金融数学、外贸英语等方面知识,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之中还是比较缺乏,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所能够选择的就业氛范围比较狭小,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工作。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途径

“大智移云”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同时还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的繁荣昌盛。

(一)转变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潮流

“大智移云”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就是要转变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就是,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十分的迅猛,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和充电,才能够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够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潮流。

(二)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

“大智移云”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教学模式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更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首先呀做的就是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时代发展下的新知识要加强讲解,做到精细化,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学习到最新的会计工作的知识。其次,对于那些已经落后时代发展需要的会计知识,只需要简单的讲解就可以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新知识。另外还有就是要加强对于教学方法的更新,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知识的教学,利用智能化的软件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避免由于会计知识的枯燥乏味,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的发生。另外还有就是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由学校联系相关单位,提前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对以后的实习生活有所准备,也能积累一些实战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标

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安排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会计课程的教学,并且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学习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大学本科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对于会计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培养相关的一些技能的时期,因此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学科跨度,注重各学科知识在会计专业领域上的交叉和融合,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其次就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要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点,例如大数据分析、云会计、财务共享、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内容。

四、小结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范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高校会计教育工作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玮.“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平台案例分析及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

[2]刘慧凤,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综述——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会计研究,.

[3]赵艳丽,杨光.高校财务会计管理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4]王娟.信息化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6

【关键词】环境  会计  研究 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环境会应运而成,成为会计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西方国家已积极研究这一领域,并形成有特色、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目前,我国会计界也聚焦于此,侧重于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本文评述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我国未来的研究环境会计的想法,揭示环境治理污染情况和利用环境资源情况,提出披露环境信息的社会责任。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会计

一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可持续发展强调我们必须要有效合理地利用当前的资源,做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目地,我们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运用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须在会计研究课题中加以研究,故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下衍生出我们的环境会计。

二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除了生产或消费以价格影响以外的外部影响理论外,还有属于内部性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服务,环境问题在得到高效的解决,就必须消除此类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的运用环境会计来消除此等的不经济影响,环境会计是对企业社会成本内部化,合理结合企业经济活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重要手段。

三、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

一是环境会计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产物,综合地体现出社会与物质的价值。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环境会计的两种存在形式;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或人工改造过的环境;人文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的体现。我们结合环境会计中的计量、确认和记录与会计学综合起来保护环境,合理的预防和治理环境,这开发和利用环境作出详细而有力的会计报表,从而体现出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

二是联结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是会计理论逻辑研究的方向,并且也是环境会计奋斗的目标。研究环境会计的目标是环境会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方向,在查持续发展理论下产生的环境会计能更好的为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依据和选择方向。

三是环境会计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提供信息,从而体现环境会计的核算职能,进而反映了环境会计是有控制职能的,因此反映和控制是环境会计的最基本两个职能。

四是会计确认、计量和环境报告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依据原则。社会性与公平性原则:环境会计要求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不能单纯地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考虑经济与环境长期协调的发展。充分披露原则:在环境会计对外公布信息时公正、全面反映经济信息的详细资料与数据,从而保护环境,达成其环境会计充分披露的原则。推定性原则:环境会计不一定非要遵从法律的强制性,由于此环境会计要求环境核算与报告对法律的规定做出反映,只要存在推定性义务,就右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权责发生原则:要求企业当下发生的收入或费用进行核算的原则。

四、环境会计披露的目的

一是受托责任,是指资源受托者负有对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委托关系的建立来源两个方面:环境方面,资源的委托人将环境资源交付受托人使用,并要求受托人承担起管理、合理利用,并记录详细报告的责任。经济方面,环境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的所有者提供资源经营的实际情况。

二是为资源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是会计决策有用论的目标。环境会计为使用者正确地判断和决策提供全面的的环境方面的信息,该信息既是满足受托责任学的观点,又要适应决策有用学的理论。

五、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需求

一是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因为投资者要关注企业资本的安全与收益,必会关心环境保护义务,所以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主动的承担环境道德责任。

二是银行发放贷款给债权人必会全面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各种风险,特别是对社会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会高度重视的,基本上优先考虑问题的关键性支点。

三是作为社会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拥有者。政府的有关部门会通过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了解环境的整体情况,并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整体素质。

四是社会人民公众是环境保护行为好坏的直接对象,环境信息好坏的依据是公众利益受害或受益。企业的形象取决于对环境的使用和保护情况,只有社会公众的认可,才会为企业的发展打个坚实的基础。公众格外的重视环境的保护,社会团体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征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进而会促使企业努力改进环境,实现环境信息得以披露的目的。

六、披露质量特征在环境会计信息中的作用

一是相关性:企业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经济决策是相关联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首要特性。

二是可靠性:确保信息无偏差、无错误,并真实反映质量状况,此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固有质量特征。信息使用者通过环境报告得到环境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而做出客观的决策。

三是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四是可读懂性: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本身的清晰度是信息被理解与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五是可比性:使用者通过环境会计的这一特性对行业、区域做出比较,了解其真实的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七、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模式

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环境会计审计信息的披露这两个体现出环境会计信息是具有多样化的。循序渐进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我们在披露环境消信的时候必须做内容完整、信息真实、表述清晰。

一是现有报表的拓展模式:增加合适项目到会计报表中,对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做到单独有效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环境支出,保护生态环境所得收益。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成本都必须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得到揭示,反映出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环境的治理做长治久远。

二是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和经营成果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中得以反映,但其并不能十分明确地反映出哪此属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则务影响,而且有此环境信息并不能从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主表的附表一并对外披露。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因为既包括则务信息又包括非则务信息,可以采取多种表述形式。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具体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治理和污染利用情况。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包括对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指标;其他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项,如企业制定的环保规定、职工的环保培训、本企业取得的环保技术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2]耿建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审计研究》2003年第3期.

[3]孟凡利.《环境会计的概念与本质》.《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7

(一)会计学专业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既不可依据精英教育的模式为大型或者特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培养专业研究人才或者高层次管理者,也不能只抓学习者的具体操作技能。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相当活跃,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组成部分。鉴于此,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当将主要培养目标确定为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咨询行业等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全面展现出当地高校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之原则。这些会计人才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之后,应当逐步成长为财务主管、财务部门经理、财务总监甚至企业家,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时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

(二)会计学专业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

会计学专业具备自身的特色,毕业生应当依靠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此外,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传统的会计学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工作早已脱离了财务会计核算的陈旧范围,财务分析、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创新等诸多内容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职能,同时也是一名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一定要具备的管理能力。鉴于此,现代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在保持目前特色的前提下,把会计学置身于管理学的背景之下,把会计学相关业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要从会计技能教学抓起,不断提升学习者们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的能力,全面发挥现代财务人才在企业管理过程之中的预测、决策、纳税筹划和筹资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要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我国中小型企业较为活跃,其中家族型企业占据了一定比例。因为成本效益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的分工不应过于细微化。会计学专业人才不但需具备胜任与会计学有关的岗位的各项技能,而且还需具备更高的适应于多个岗位的综合素质。同时,会计学专业人才应对会计核算体系相当熟悉,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以及对信息实施加工、整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能够运用资本预算、业绩考核以及投资决策等多种方法,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以及对风险的规避。当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经营方式上相当灵活,其所经营的各项业务往往会发生持续的变化,各类新业务将持续发生。所以,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要求学习者不但具备会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需具有相当强的专业辨别和判断能力。为实现这一宽口径和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应当积极适应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合理地增加与调整有关的课程设置。例如,可以增加设置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课程,开展会计学专业知识竞赛、会计学社会调研以及会计学学术研讨等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工作,以科研带动教学。

会计学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是指教师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具体的实务教学,还能开展一定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型高等院校更为关注会计学专业的科研工作,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是,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所开展的会计学科研工作之目的在于健全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鉴于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应更加注重怎样把新知识转化成为学生们能够实实在在掌握与应用的知识,而且把自身的学习研究所得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管理内容之中,进而实现学术研究反哺于实际教学的目的。高校要积极鼓励应用性比较强的财务管理教学,通过学术讲座或者学术研讨等形式介绍给广大学习者,从而让学生更加及时地了解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最新动态。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是切实实现会计学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实际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切实制定出合理的教师人才培养规划,致力于推荐各位会计学骨干教师到其他高校甚至国外进行访问交流,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修硕士与博士学位,注重引入具备高学历与高职称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当然,还应当积极指导会计学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开展挂职锻炼以求拓展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是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力度。高等院校会计学教师要依据执教课程的主要特征,分别采用不同的讲课方法,大力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强度。在教学中应运用自主授课、案例讲授、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习者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直接回答,多为学生讲授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正确答案,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嵌入式实训。具体做法是把企业的具体经营环境融入到实训教学之中,学习者能够切实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状况、企业的法务环境、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性质以及内控政策等,并在此前提下实施财会业务的办理,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思考与规划实训的具体步骤,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这一模式的实训课不仅能够培养学习者的会计学业务处置能力,还能提升其岗位适应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且实现本校课堂教学和具体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以求实现培育实用型人才之目标。三是改进实训方式。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要尽可能地采取互动化和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方法。比如,财务手工实训材料尽可能地和财务电算化资料之间进行对接。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真实的会计资料,从而让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有更加明确、直观的认识,进而提升实训教学的成效。

(三)建立柔性评价体系以验证教学效果。

为保障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成效,要形成学生、教师等两方面的教学质量内控机制。例如,在检验实践教学成效上,应结合具体实践方式之差异,分别采用不一样的评价体系。会计模拟实验的具体成绩评定要将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所考察的主要是课堂出勤率、平时学习表现和自学状况;实训成绩重在考核实验的成效,校外实训主要考核实训日记、调研报告的质量。对会计学专业教师所实施的考核则涵盖了教学过程控制、实践教学质量考评等内容。此外,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所进行的考核是根据学生对教师所作出的客观评价、学习者实训教学之后所取得的成果等来进行的。

三、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实效分析

通过实施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能够在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会计学课程体系建设、会计学教材建设、会计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会计学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可以对外推广应用的新型体系,并且获得足够有效的经验,以对我国同类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来说,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的实效包括:一是提供一整套科学规范、运转有效的现代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依据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为社会培养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较高的新型高素质实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二是通过会计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一整套能够供同类型高等院校加以借鉴的现代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三是立足于会计学专业管理机制改革以及会计学管理机制建设实际,形成能够体现会计学专业教育特点的现代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交一系列有关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总结材料。会计学特色化专业应当具备以下鲜明特点:服务能够体现当地性,强调为本市、本省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应当显示出多样化、实用型的特征,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规范化以及职业化等特征的现代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出实践性,也就是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习者的具体实践能力;在师资队伍的打造上要展现双师型的特点,致力于建设精通会计学理论并且擅长于会计学实务的新型会计学专业教师团队;在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上,应当展现出自主化的特点,也就是强化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不断引领与培养学习者们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之能力;在会计学专业的辐射作用上要展现出示范性,也就是要努力在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当中发挥出积极的辐射以及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会计学专门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责。立足于开展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能够使会计学专业教育质量得到新的提升,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规模、质量以及效益发展机制基本建立,会计学人才培养体系得到新的突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有新的提升,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总体素质得到持续提升,专业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从而推动会计学专业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谦,孙金洲,孙建,敬震海.论地方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软实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

[2]盛巧玲.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2,(15).

[3]朱月友,赵磊.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8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 人们已经基本接受了经济学和数学作为会计学两大理论支柱的观点, 尤其是认为经济学对会计学起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并得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的结论。由于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 现代会计理论有了更多地的创新和发展, 两学科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事实上, 经济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是基于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稀缺资源。经济学要解决的是由于使用稀缺资源而发生的利益冲突问题, 以实现最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在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 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而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经济信息系统。资源的稀缺性也是推动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如果没有资源稀缺性限制, 各种交易耗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将会变得无关紧要, 会计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将大打折扣, 甚至可能没有存在的必要。面对资源稀缺的事实, 会计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所以, 从最终研究对象来看, 经济学和会计学都是围绕稀缺资源配置展开研究的, 只是具体研究范围和方法不同而已。

二、产权经济学与会计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一) 产权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理论渊源

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 产权经济学已成为非常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结构, 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 提高运行的效率, 改善资源配置, 加快技术进步, 增加经济福利, 促进经济增长。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产权及其配置的学科, 那么会计学就是确认、计量和报告产权关系及其变化的学科。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产权及其配置的学科, 那么会计学就是确认、计量和报告产权关系及其变化的学科。所以说产权经济学理论跟会计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 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就曾指出, 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 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资源配置的计量与信息的利用的角度看, 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需求———计量投入的效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而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产权主体提供计量经济组织绩效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效率和评价企业受托经营责任。因此, 将产权理论引入会计研究领域, 不仅能增强会计理论的分析深度, 更重要的是在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时更具现实的说服力, 能够揭示出会计现象背后的经济实质, 使会计学成为本来应该的那种会计学, 即会计理论应该能客观反映和监督现实的产权关系, 并能够解释和预测会计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

(二) 产权经济学与会计理论的融合

现代产权理论是研究企业本质、产权结构及其变迁的有力分析工具, 这些理论已经渗透到了包括会计理论在内的有关企业问题研究的各领域。犹如美国会计学家马蒂斯奇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内部动力和其他学科 (主要指经济学) 向本学科的渗透, 现代会计研究就不可能出现大量的思想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也曾经明确指出, “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会计数据有利于分析企业行为、会计理论的改进, 例如, 促进会计处理一致性的理论, 就有助于经济学的研究, 即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成本不能忽视对会计系统效率的研究。同时, 会计理论的形成依赖于经济学尤其是对企业认识的进展”。会计发展史也表明, 会计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产权有关, 产权保值与增值思想是会计思想发展的原动力, 任何时期的会计都建立在一定产权关系上, 会计的产生是伴随特定产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 它是为特定的产权主体服务, 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 并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可见, 会计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从产权保值观念出发的, 并始终围绕产权观念发展。

(三) 产权会计理论的内涵及其思想演进

美国会计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已经指出, “会计和审计都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 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会计的发展与产权经济问题的发展关系既密切而又历时久远, 可以讲无论是产权经济对于会计的影响, 还是会计对产权经济的贡献都是与生俱来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企业产权制度及其变迁密不可分,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直接影响着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产权理论可用于解释会计理论并解决具体的会计问题, 从而极大推动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随着产权交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现代会计发展中的产权会计思想必将日趋成熟。研究产权会计的重要意义在于:产权会计思想统一了对企业财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认识, 统一了对企业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处理;产权会计思想支配着企业管理组织制度的改革;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影响到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将其推动到深层次研究阶段;产权会计思想深刻地影响到财务会计报表的披露及其审计;产权会计思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竞争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等等。田昆儒教授也认为, 会计与产权的关系可作如下简单的概括: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任何一种类型的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很多会计问题都可以运用产权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诸多产权理论中蕴涵着会计思想;会计与产权的影响是相互而直接的。这些产权会计思想的演进为产权理论与会计理论之间搭建起了联系的桥梁, 将传统会计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自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并赋予了产权会计理论新的内涵, 开辟了利用产权理论研究企业会计问题的新领域。

三、产权理论对传统会计信息理论的影响

(一) 产权界定和保护是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之一

会计的产生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其自身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的需求。基耶戈杰里·卡斯基洛就认为,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契约, 核算的目的就是反映契约双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如同度量不统一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一样,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披露机制不统一也将因交易费用太高而制约契约缔结和履行, 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作用,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所以, 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规范的、符合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作为公共契约来界定和维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利益, 这也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逻辑结果。

(二) 界定和保护产权利益是会计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职能

根据产权理论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会计不仅仅是对人们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专门技术, 更是对人们所享有的拥有或处置这些资产的若干财产权利予以界定和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产权角度讲, 界定和保护产权主体的产权利益是会计工作的根本目标。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就是界定产权, 会计监督就是保护产权。但两者又不是独立、分离的, 而是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界定之中有保护, 界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保护是为了维护界定的结果。

(三) 产权博弈关系决定会计信息的价值取向

由于企业契约关系的本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权关系, 因此, 企业会计信息具有产权特性。按照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由于交易成本为正, 产权就不可能完全界定清楚, 从而, 在产权交易中必然留下一个未界定产权的公共领域。产权主体将在各自约束条件下进入公共领域攫取未界定的价值, 直到产权博弈达到均衡状态。由于会计信息在反映和控制产权上特殊的界定作用, 这种产权博弈关系必会集中反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权利。

(四) 产权制度是选择会计信息处理规则的出发点与归宿

从产权角度来看, 一切经济活动的本质并非是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产权交易关系。那么, 作为反映和监督这些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系统———会计信息系统, 也就是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以及产权价值运动的反映和监督。如果这样来看会计信息的性质, 那么, 会计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工具, 也并非价值中立, 它的供给和需求必然反映和体现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所以, 尽管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主要是会计政策选择和信息披露规则) 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 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

(五) 提高产权效率是提高会计准则质量的基本要求

郭道扬教授认为, 维护与保护市场经济下的所有者权益问题是会计法律制度建立的出发点, 也是作为它的基本体系最终得以构建起来的落脚点。因为, 在资源稀缺的世界里, 产权不仅需要界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诸多权利, 而且还要衡量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效率, 从而界定每个人做出贡献的份额。所以, 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 要求利益相关者权益必须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只有具有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 才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因此, 产权效率应是评价会计准则这一公共会计信息产权契约质量和效率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 产权会计理论是会计学与产权经济学理论融合创新的产物, 它主要是以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和会计学理论为支撑, 利用会计特有的研究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产权界定、计量和报告的经济信息系统。产权会计的主体是企业合约, 产权会计的对象可以简单描述成, 企业合约中的产权及其运动, 即产权及其运动过程中能够运用会计方法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方面。以产权为视角研究会计理论, 有利于体现会计界定产权关系、保护产权利益和维护产权意志的经济社会功能。

摘要: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 产权会计理论是会计学与产权经济学理论融合创新的产物。从产权角度来看, 会计是企业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 其根本任务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利益, 产权博弈关系决定会计信息的价值取向, 产权制度是选择会计信息处理规则的出发点与归宿。

关键词:产权经济学,产权会计,会计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试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J].东南学术, 1998, (3) .

[2]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M].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

[3]田昆儒.论现代产权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与挑战[J].现代财经, 2000, (8) .

[4]苏强.会计信息产权论纲[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

[5]郭道扬.20世纪会计大事评说 (十) :二十世纪会计思想演进概说[J].财会通讯, 1999, (10) .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9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近60年,在高等院校都已设置相关课程,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我国最早是以“创造教育”的概念启蒙,真正发展是近30年的时间,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最早提出创业概念的柯林 · 博尔先生的理论及广义的定义范畴,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包括独创的创新创业意识、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技能、以及将创新创业想法向实践进行转化的能力培养。作为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需要思考如何在培养传统的会计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服务社会。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 一)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教育途径, 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1)。创新创业课程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考察、创业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整合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会计专业教育对学生做人做事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弥补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偏重专业教育的不足,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 二) 启发会计专业学生自行创业

会计客观严谨的职业性格容易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误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误区(2),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对学生个性思维进行充分地挖掘,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时,会计人员在创业团队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问题有了预判,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有利于创业的成功。

( 三) 是会计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技工院校从之前以理科专业为主,转为增设或发展文科类会计专业,致使学生人数增长,规模扩大,增大了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因此会计专业如需要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树立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缓解就业竞争压力,使专业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笔者认为,目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从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实践提升三个方面改革。

( 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教学内容的融合

1. 浅层次的融合:知识点的穿插融合。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中穿插创业知识, 如在《财经法规》中穿插讲解创业企业注册、企业法律形态的案例,《成本会计》 中加入产品成本的定价原理,《税务会计》 添加创业企业纳税的实际操作流程,《财务管理》中添加融资渠道与技巧等,通过 《ERP》或者《沙盘》课程了解市场和企业物流管理,此种方式结合现有课程开展创业学习,能将知识进行对比和补充,可以生动课堂,加深学生的理解。

2. 深层次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会计课程体系。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鼓励创业实践等系列活动,实现完整创业教学。教学中还需及时向学生传达国家对学生的创业帮助政策,使学生对国内的创业环境有一定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创业实践打下基础。

( 二)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首先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根据老师们的优势分成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团队和帮扶小组;其次鼓励老师们进行创业或进行创业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如老师参与企业的创业咨询、企业管理等,提高老师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经验;最后可引入有创业及管理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创业讲授、讲座等,带入企业管理、财务分析、投资理财、工商等方面的知识。

( 三) 在校内建立创业创新的平台, 让学生有实践创业的机会,实现考核评价的改革

我们可以在校内创立平台,如依托课程的实践周,或者建立校园创业活动室, 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创业实践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团队创业或者个人创业,以网络创业,如依托淘宝网店等网络平台, 也可以以实体店的方式,通过自己创业来了解创业的流程和相关知识,如创业想法的确定、市场的评估、是否需要和如何组建团队、启动资金的预测和利润计划的制定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业效果进行期末的评价,通过分享创业体验等方式深化创业创新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基于会计职业能力的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契机。通过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评价的改革,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从而有效促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相融合,可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的相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同时也为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融合

参考文献

[1]陈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10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演进与发展

自上世纪70年代, 余绪缨教授就开始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和拓展, 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坚持“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 自成一家”的方针, 立足中国国情, 构建一整套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为我国30多年来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文观和广义管理会计理论为当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更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其“解析过去, 控制现在, 筹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思想为管理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基石。

余绪缨教授编著的教材《管理会计》 (1983年出版) 一书是我国管理会计领域公认的最具开拓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著作。早期的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 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 有了许多丰富的成果。陈国钢博士通过对中石化实践的总结, 认为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类似大脑的神经传输系统, 能够快速吸收企业内外各类信息, 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作出迅速反应。

根据Shields (1997) 以及Scapens和Bromwich (2001) 的分类可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方面, 其中, 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潘飞等学者通过文献统计研究发现当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以企业组织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 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比例较低, 近几年, 非盈利组织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有所突破, 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管理控制系统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从研究理论来看, 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 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 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 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 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 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并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走向世界需做好以下方面: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 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实务相结合;通过创办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期刊来推动该学科的进步与繁荣等。

从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看, 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成果开始的, 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性的规范研究, 而西方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我国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 即使是经验研究, 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 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且案例研究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 实验研究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相当陌生。于增彪等学者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已经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 所欠缺的只是在界定问题、获取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没有严格遵循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分析规则;并根据西方文献的相关论述, 分别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行为会计的角度构建了管理会计经验研究的一般性框架, 并着重论述了研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二、预算管理的发展

我国企业预算在1953年即已产生, 但与杜邦或通用相近意义上的企业预算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贡华章等学者总结我国过去30年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状况, 认为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融和国外经验与思想, 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并将我国预算管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78年以前的生产技术财务综合计划;1978~1994年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1994年以后的全面预算管理。其在一般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 并提出我国未来预算管理的方向:做精做细传统预算;引进战略思想;建立以预算为主导的管理控制系统。

然而,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更多的要考虑预算执行中人的行为问题。这是因为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工具, 而是一个置身于人文环境中的管理工具, 其合理运用并不能避开组织与组织,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预算管理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协调、解决。而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冲突协调和解决的过程。组织冲突的形成动因主要有利益、沟通、文化和个体特征。为此企业必须通过文化建设, 改善沟通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三、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 也是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长期研究的核心内容。学者傅元略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 公司治理的不同管理层级需要不同的适时管理控制及相应的实时财务信息, 而且公司治理中的不同管理层的适时管理控制内容和重点不同, 从而导致不同的需求。而现代企业管控模式基本是两权 (股东和代理人控制权) 、四层级管理 (股东层级、董事会与监事会层级、高层经理层、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 。这种传统基层 (班组) 管理控制模式简单地与公司治理结合, 不可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解决我国公司治理实务的薄弱环节, 关键是将适时基层管理控制系统与实时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并融合到公司治理的不同层级的监控中。论文作者提出了适应网络化环境的两层级适时管理控制模式:高层适时监控和基层适时管理控制。该模式将企业治理所需的财务控制、业绩评价和薪酬激励相融合, 以支持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的决策和监控, 将我国传统优势“班组核算”拓展为网络化的基层级适时集成管理控制系统。

四、业绩评价理论的扩展与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量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业绩评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业绩评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饱含计划经济色彩的评价指标;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产监管与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推广;中央企业改革与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演进有很大特殊性。中国企业业绩考核评价的产生并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和提高资源配置的需要, 而是国家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与控制, 保障企业实现政府目的而采取的计划管理措施。王斌教授提出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演变的主要制度诱因:从产权模糊、到产权界定、再到产权管理。整个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状态, 业绩评价制度由单一性向财务性再到战略性的演变。从业绩评价体系建设来看, 西方国家先进的业绩评价方法正逐步被我国企业接受, 如平衡计分卡、业绩金字塔等, 在业绩评价中不再仅仅考虑传统的财务指标。同时, 企业的业绩评价逐渐融入到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 并将战略目标作为业绩评价的起点和管理的起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由于业绩评价机制具有事先预期性, 因而其又作为评价公司战略合理性、战略执行力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 业绩评价制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与被评价主体奖惩挂钩的制度安排, 而是构成组织管控体系的核心机制。

政府绩效评价是另一独特的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推进,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成为政府现代化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制度。王开田等学者就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问题, 在充分分析“三E”理论 (经济、效率与效果) 、“三D”理论 (诊断、设计与发展) 和“CS”理论 (顾客满意度) 适用性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问责、绩效和能力”全方位评估的政府绩效APC评估理论, 并建立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

业绩评价体系管理模式从理论上来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机制, 但理论界通过实证研究却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和阐述。吕长江等学者针对管理者激励的两种假说——“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 结合制度背景对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补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管理者权力并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绩效, 却成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创造虚假业绩的重要来源, 管理者利用权力改变其薪酬组合, 萃取租金, 权力收益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论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中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的关系与制衡力度的分析, 揭示了管理者权力的泛滥与侵占效应。张思磊等学者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效果两方面入手,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和效果, 认为我国企业在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上能较科学地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将因果联系及战略指标相结合。通过业绩评价得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当然,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如评价体系内部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企业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 其学习、创新性激励不足;在增进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避免关键员工流失、激励创新和避免短期行为方面, 业绩评价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业绩评价中, 不太注重客户和市场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等问题。

五、成本管理理论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创新

傅元略教授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 在理论分析中突破交易成本理论的约束, 应用企业网络理论阐明了企业集群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及其相应关系, 研究发现改善企业集群的成本协同管理效率, 可增加和分享企业集群协同效应价值。同时在理论上突破了区域经济学研究集群效应的局限性, 从企业微观和创造价值的视角研究了如何利用集群的协同管理来创造企业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集群成员企业对协同管理的认同度越高, 集群成本协同管理的财务效应价值就越大;核心企业发挥的影响力越大, 财务协同效应的效果越好。

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来看, 成本管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应特别关注成本与产品和经营决策的相关性。学者张明明认为成本信息相关性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需求而改变了基于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模式, 使管理会计丧失了独立性。其根源在于成本信息的处理成本太高。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信息处理成本大幅下降。通过集成技术, 使得追踪记录每一条生产线上的资源消耗成为可能, 因而能直接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数据。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技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MES) 可以实时收集生产过程数据, 实现了成本与产品的一一对应关系, 能够在底层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实现双向数据流通, 为实现基于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环境管理实质是对环境行为的控制过程。在环境管理的计划和控制循环中, 会计信息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环境管理的许多重要手段, 如全面质量环境管理、寿命周期评价、环境评审 (审计) 、环境业绩评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环境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通过环境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控制手段, 可以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郭晓梅教授认为在制定环境目标的过程中, 企业要展开初始环境评审, 以辨别环境因素;而且要对企业的活动和过程进行寿命周期分析, 考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而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 要求通过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进行检查, 以发现偏离目标的行为并及时纠正。

六、结语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49-2

0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在教育发展事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承担着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任务。在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使得会计技能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在会计技能教学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职业院校必须认识到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1 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偏低,不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主要进行基础人文课程,缺乏技能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资队伍,仅仅将重点放到了理论教育方面,而难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这样就背离了职业院校会计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为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必须进行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能更好地胜任会计相关岗位,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会计技能教学的设置存在严重问题。会计专业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难以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会计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训练,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实践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的教学发展,学校必须对会计技能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2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选取教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和条例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变化,例如“营改增”财务政策的提出,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采用旧版的教材来教育学生,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新的会计技能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没有收录新知识的教材,根据时代发展趋势,选用全新的会计技能教学参考教材,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和新技能。

2.2 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会计技能教学效率,因此更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措施。

首先,会计专业教师要认识到会计教学方法进行现代化和多样化改革的重要性,将实践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

其次,在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模拟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加生动、直观地将会计技能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会计技能及财务管理的认识。

2.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会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会计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增强自身对会计电算化转变为会计信息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并总结使用技巧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态以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不定期到会计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会计业务流程以及教学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总之,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会计技能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2.4 增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增强校企合作是会计技能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措施,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实践学习,真正了解和认识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流程。同时,校企合作还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可谓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职业教育对会计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的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选用教材,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加强校企合作,从而推动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建立专属会计实训室,配置最新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积极设计开展一些与会计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专项、综合实训项目;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参 考 文 献

[1] 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94.

[2] 陆坚.基于职业教育下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85.

[3] 方向阳,魏力,王竝.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05:6.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12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资源衰减、环境恶化、外贸市场下滑和科技及竞争环境的急速变化, 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精细挖潜和以创新突破传统束缚的方式来实现。管理会计为企业迎接挑战提供了较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客观上要求将管理会计引入中国企业的实践当中,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

2 管理会计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2.1 国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萌芽时期, 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 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 使得企业强烈地意识到,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以降低成本、费用, 获取利润最大化。为适应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此同时, 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科学管理直接相关的技术方法也被引入到管理会计中来。如:1921年, 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 推动了“预算控制”被引入管理会计。

192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创了“管理会计”讲座, 麦金西作为主持人, 被誉为管理会计的创始人。1922年, 奎因坦斯在其《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1952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 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 自此,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也从以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为中心转向以管理控制与决策为中心, 逐步形成了包括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在内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在西方得到广泛应用, 一些国家也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 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全世界范围推广。

2.2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 在我国实践中早已有之。如, 新中国成立之初, 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 包括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和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90年代后的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 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当时, 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 成本否决”可谓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如今, 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记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 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陆续在我国企业中运用。

遗憾的是, 由于历史条件等种种原因, 至今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介绍国外理论方法较多, 结合我国实务需要的创新不够;企业领导重视经营业绩较多, 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够;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事业发展较多, 重视预算绩效不够;会计人员重视算账报账工作较多, 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不够。以至管理会计在我国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对单位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 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 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性

3.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的不断深入与渗透,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 虽然企业管理的创新已有了初步的发展, 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却显得相对薄弱,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对管理会计进行发展与创新。

3.2 中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和全社会对转型升级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共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 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也要看到, 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因此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 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消减成本费用, 促进管理会计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3.3 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

在工业社会涌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 管理在变革, 管理科学随之发展, 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将持续不断地出现, 管理会计为作为企业管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必须将管理会计引入中国企业的社会实践当中,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

3.4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冲击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主题的同时, 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转变, 作为提供管理活动信息支持的管理会计, 也要随之做出发展与创新。

4 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冲击导致我国必须对管理会计做出发展与创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的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为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应培养一批管理会计师;力争在今年内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使我国管理会计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此, 企业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4.1 理论建设为基础

为改善我国理论体系建设滞后、相关理论与单位内部管理实际脱节的现状, 推动形成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以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导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我们要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中, 不仅要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 更要结合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发展, 超越单纯“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 融合多重主题、多重背景、多重理论, 开展跨学科的管理会计研究, 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同时, 强化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和机制完善, 鼓励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 发挥综合示范作用, 积极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 促进管理会计实践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作用。

4.2 标准建设为保障

为切实推动单位强化管理会计应用, 加强内部管理, 提升经济效益, 我们将在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务, 系统地梳理和总结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引导单位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工具。“集众思、广忠益”, 为了凝聚业界力量, 共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要通过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 充分利用优势智力资源, 为我国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4.3 人才培养为关键

我国虽然有1600万会计人员, 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 但还不是强国, 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 其中能够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人才力量比较薄弱。据了解, 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中, 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 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因此,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需要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我们将以提高单位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为导向, 以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实务能力为重点, 推动研究发布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积极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多种培养模式;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 打造更多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 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深入应用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4.4 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当前的大数据、互联网对管理会计既是挑战, 更带来了机遇。一方面, 管理会计的应用小同大异, 不大可能存在同一的类似财务会计软件的软件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 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 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 是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支撑, 有助于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 最终实现单位价值创造目标。我们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单位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并将其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鼓励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拓展;同时, 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5 结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管理会计必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怎样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是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21世纪的管理会计将围绕单位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培植与提升, 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超越传统财务会计的全新综合体系。对于管理会计的未来, 我们有着美好的憧憬和规划,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做好今天, 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实施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合作, 共同推动。财政部作为中国会计的主管部门, 将责无旁贷地和大家一起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事业大发展。为此, 我们要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中, 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集中智慧, 共同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 各级财政部门、各相关单位、科研院校和会计团体, 一方面要发挥各自所长, 承担角色, 各司其责;另一方面要建立协作机制, 加强配合, 凝聚各方力量, 共同推动管理会计发展。二是加强交流, 互学互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管理会计的发展, 需要在理论研究、标准建设和实践应用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 互学互鉴, 取长补短, 共同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三是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管理会计涉及经济主体的各个领域, 因此, 要深入开展管理会计宣传活动, 引导各部门、各相关单位共同关心管理会计建设发展, 积极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管理会计理念、工具和应用实践方法等内容, 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管理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之一, 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益, 强化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管理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推进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得出了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需要集中智慧, 共同创新;加强交流, 互学互鉴;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郭伟琴.浅谈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J].财会通讯, 2007.

[2]赵惠芳.新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会通讯, 2005.

[3]周琳, 潘飞等.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 2012, (3) .

上一篇:术前新辅助治疗下一篇:类型转换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