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2024-06-02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共12篇)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1

一、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客观性的需求, 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具体的会计工作, 做出了相应的最规范的改善。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 整个中国的会计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殷规范, 与财会制度相关的公共财政逐步深化, 新的会计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以及适应, 从而推动市场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前, 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制度, 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环境以及管理的需要, 因此顺应趋势地发展, 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现, 做出了相关的比较大的调整。此次会计制度的改革, 主要是借鉴了前几次的改革的经验以及实际的情况, 并且借鉴了全球比较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方面, 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 有了比较大以及相对可信的改善。总而言之,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 在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带了不同以及有力的影响。事业单位财会制度需要做出相关的改革, 努力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财政体制改革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影响

1. 加强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捐赠的资产, 对于资产捐赠并不登记入账, 新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出了相关明确的规定, 对于没有任何凭证以及价格不能够经过正常渠道进行资产的清理, 对于捐赠所来的资产名义上的金额进行登记以及入账, 并要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对此行为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这点新的规定来看, 可以了解到新的财政制度改革, 使得资产的计量原则更加透明以及科学化, 使得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 准确性增强。从而相应地推动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取得的快速入账。此种方法, 其实质便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账实核对方法, 有利于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 并且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2. 引入了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

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之中,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的影响也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比较高以及完善的要求, 严格按照新出的会计制度规定, 对于在资产之中的是否计提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在最新的财政制度的实践改革之中, 改革以及确立在资产的处理之中”虚提’折|日和摊销的先进处理方法, 充分地满足以及确立了事业单位对于相关的资金预算管理以及全面改善的途径。此种程度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制度的完善以及科学化。此种制度的出台, 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在资产使用以及消耗的整个改善过程, 对于资产运营之中的实际价值的消耗和相关的产业的调整做出了对应的比较好的反映。整个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能够推动会计制度的价值管理和食物管理相关的资产管理原则和最新的科学化管理理念的落实以及实施。

3. 加强了财政投入资金的核算

改革后的会计制度, 对于财政相关的资金的投入以及会计核算进行了比较深刻以及完整的调整。对于财政补助的收入的口径进行了相应的新规定以及界定, 并对于会计制度的相关的支出项目为最基本的基础, 对于财政的补助殷收支相关的核算进行了较为细致与合理的确立。改革后的新的财政制度, 对于财政的补助以及结余的类似的形成过程, 其中有着比较重点的补助。改革后的财政改革之中, 对于非财政补助的分配、结转、结余相关的会计核算的结算以及余额的改善。从而对于非财政的补助结余以及结转与财政补助的结余和结转进行了严格的确认以及划分, 并对经营结余、事业结余以及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进行了重新设置。新的财政制度严格规定了部门预算管理行为的规定一一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参与预算管理单位的结余分配、财政拨款结余转账不转入事业单位的基金, 并大大推动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1. 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

在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改革的之中, 首先, 需要注意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 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避免事业单位之中具体的部门的会计结算的功能与正当的会计财管的功能重合,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情况需要及时改善, 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之中, 需要制定相关的比较合理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 对于财务管理之中的财务的支出结构, 关键的部分需要优化以及设计的重新改善;其次, 对于事业单位之中的监督以及失衡的现象, 继续拧单位的资金以及费用相关的核算流程的管理, 防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收支平衡不平衡的现象, 最后, 对于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的人员的评比, 管理的创新以及改善, 需要不断的巩固以及完善, 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财政制度的改革。

2. 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新的财政制度对于其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相关的资产的确定了有了明确以及严格的规定。在其中, 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以及与体系相关的财政体制的改革, 需要做出微妙的改善以及平衡。在会计核算体系的最终形成的过程之中, 需要将相关的收付的实际发生的过程, 改变为权责发生的制, 最终确立以及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清查制度。在新的制度下并不会做为与收入相配比相关的支出处理;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处理的过程之中, 财务会计制度的处理需要通过计提折旧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流转过程中的实际价值, 在具体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相关的支出的方面的规定, 可以按照确立的权责发生的制度进行确定的核算以及登记管理。在具体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之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会计单位的账面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实现, 不能够及时并且科学合理地发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实际的价值, 以及相关的价值的确立。为了能够适应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革新, 对于相关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革, 和相关的会计核算的体系的构建, 在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买以及安置的时候, 需要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的收支进行相关的列表的实际确定。在实际进行的改革过程之中, 针对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不能够全部来源于国家拨款,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其中很多来自于自身募捐、盈利收入, 甚至还有捐款等多种方式。所以, 事业单位在适应财政改革的过程之中, 可以对于自身的资金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分类, 对于资产的折旧, 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直线法计提折旧, 在资产的折旧以及报废的处 (下转第133页) 理, 需要不用超期折|日, 对于资产之中需要超期使用的资产不用再计提折旧, 需要根据资产项目之中, 比较固定以及明显的资产项目的固定的项目进行固定的折旧。

3.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建立相关监督检查制度, 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重新构建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管理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的特点, 从而进行检查以及监督的管理的提升。并接受监督检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 将审批的手续进行相应改革, 将传统审批手续, 从一人决定变为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的审批实践模式的改善以及管理, 对于手续的经办人的管理以及审查, 预算的财政预算的管理之中范围的确立, 以及相关的审批手续的控制。

综上所述, 在这新的财政制度的发展的情况下,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改革息息相关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全面建立与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 使其走向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更加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的调整, 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无法与现有的经济环境相匹配。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跟年终报表之间相互矛盾、预算分开管理制度与预算内外划分的取消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会计核算中票据的出具与行政事业性质的收费主体之间也彼此矛盾, 可以说, 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 面临着诸多的矛盾支出, 其财会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与保障,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清书, 丁世贵.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12) :132.

[2]马小芳.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8) :161-162.

[3]林纳.基层事业单位适应财政制度改革和自身发展对策[J].时代经贸, 2012, (12) :80-81.

[4]洪淑君.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4, (8) :158.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2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认识的误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为绝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所采用,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推进人才培养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但从工学结合模式开展上看,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其一,过于强调实践,忽视了会计专业特点。很多院校认为,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有不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之势。没有对专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一哄而上,势必对技术要求较高,岗位实操相对容易的会计专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些专业还需要在学校多保留更多的时间,由教师进行授课,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其二,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内涵。很多院校认为,只要把企业引进学校来,与企业共同培养,就是工学结合,这其实是对工学结合的一种肤浅认识。与企业合作只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能不能产生作用,关键还在于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否有效,比如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我们也会知道,现有订单企业不可能永远为学校提供订单。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通过订单明确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毕业生,这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包括“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这也只是人才培养的手段,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校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其三,还停留在学校是人才培养唯一主体这一认识。所以,很多院校认为,就学生培养来说,学校仍然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大规模的建设校内实训室,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本网网 )而教职成(2011) 12号文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还需要行业和企业。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专业服务产业意识有待加强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专业服务产业,尤其要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如果不把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很难真正服务产业,但目前很多学校服务产业意识淡薄,与企业的合作都只停留在表层,包括签订一些合作协议,派遣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和课程建设改革等方面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

2.开展工学结合途径缺乏创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各个院校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同,有些学校认为工学结合就是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大规模的进行实训室建设,大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甚至把教室全部改为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专业课程课内实践环节。应该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本身没有错误,但一味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规划,不注重工学结合途径的创新就有问题了,毕竟从会计专业来讲,对业务处理的技术要求较高,人才培养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展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上,首先考虑的是利润,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尤其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成本、人身安全等方面,更使企业有所顾虑,而国家又缺乏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支持,所以参与的愿望并不强烈。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异,对于会计专业,想让企业顺利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4.院校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还存在不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是工学结合人才模式落到实处,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就走进工作单位从教,缺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很多院校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锻炼,但如何进行考核尚存在很多不足。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和院校两种不同的、互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两大主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以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就会使教师真正的在教学中研究和实践这种模式,产生让教师自发的在教学中加以实施的原动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是主动的、快乐的、积极的。这样,才能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与会计专业教学完全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探索符合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新模式

依据认知一实践一再认知一再实践的成长规律,对于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德技兼修“同时,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依据会计专业现状和社会需求,应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方面是对学生个人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树立行业风气,维系社会公德的有效手段。采用“工学交替”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第一步,在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学校财务部门和“校中厂”参观实际的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步,学期中,学习专业课程时采用一体化教学,在每个学期结束前集中利用一周或两周进行集中实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实践处理进行系统训练。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使学生完全达到实际工作需要。

(三)制定全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强调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当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会计专业采用“德技兼修、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和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

(四)完善政策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来协调和支持。政府可以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这样,对于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大辅助作用,比如有利于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与学校建立订单培养,鼓励企业走进学校,建立校中厂。还应加强在工学结合中涉及的学生安全、成果分配和学生待遇等方面的立法,以保障学生和学校的权益。

(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重点,为了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必须创新或改进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体制,这是有效推行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第一,应建立有效地运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职责,各负其责,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或其看重的广告效应,以及技术支持。而学校看中的是人才的培养,次之才是可能带来的利润。第二,应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对于可能带来的获利,双方要事先明确分配方法,还要对可能带来的收益建立预期分配模式,这样能保证双方不会因为利润分配产生摩擦,影响合作的有效进行。第三,应建立有效地的评价机制,能够准确的分析校企合作的成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幅度有多大。

(六)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评体系

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开设与传统教学计划完全不同,“工学交替”会使课程分阶段进行,还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考试内容有所衔接,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也有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应建立由学校、社会、企业多方组成的突出实践能力、过程评价、多元性考核的开放性考评体系,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客观评价会起到积极作用。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财务会计专业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认真分析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互联网+”为背景,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中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现今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还是选取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运用机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教学过程过于单一、无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点,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财务会计专业水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能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却完全忽视,甚至有些教师欠缺实践教学的能力,也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实施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只会书面知识,欠缺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这样会影响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提升。现今社会需要的财务会计人才是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优秀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完全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符,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为教学基础,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财务会计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并且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方式

1.将教学内容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根据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内容,制作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财务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财务会计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学习财务会计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2.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财务会计专业水平。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实际财务会计工作标准进行教学,并且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增强自身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财务会计问题,从而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运用实际财务会计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高职财务会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教学资料或财务会计案例,在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相关资料和案例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和探究案例的内容,这不仅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总之,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要根据“互联网+”的时代环境改革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雪琴.“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财务学习,2016(4):247-248.

[2]黄燕芬.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的新理念[J].文化视野,2016(7):395.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4

(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体制,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如今,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事业单位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财务创新等活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加快会计核算与经济发展环境两者的适应性,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流程,是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满足改革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会计处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快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会计核算是对单位日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反应,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控制等内容。新形势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参与到财务会计处理中来,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任务。另外,创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配合复式预算

想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要建立一个针对于复式预算的会计体系。按照资金的来源去向,应分别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公共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细化会计数据,做到会计数据从多口径进行对比分析,扩大会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实际,做到事业单位会计与国库、财政预算的统一,完善口径合一。明确资金来源去向,对资金流动进行追踪管理,严格控制资金的申报与划拨制度。确立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标准、编制期间。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应适当引人权责发生制,可根据本单位实际保留收付实现制。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制度,两者并行。有利于单位及时了解本单位债权、债务分配,合理分配资源,节省开支。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也能完整的体现经营信息、及时了解经营成果。使会计数据更具合理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把风险关。要合理制定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防范负债风险。对固定资产做到卡物账相符,规定盘点期间。规范固定资产收入、折旧、报废、盘盈、盘亏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价标准。对债权要及时进行评级、做好坏账准备和呆账处理。

最后、完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分工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通过录用、培训两方面入手。首先、应改进会计人员录用渠道,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通过专门的财务会计考试,确保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严格遵守会计职业规范。其次、应加强日常培训,组织人员参与培训,教授最新会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应加强日常考核,对从事单位会计工作的人员,应统一组织业务考试,考核其对最新会计技术的掌握情况,并形成淘汰机制,剥离不合格人员。通过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会计队伍人员平均高素质。

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聘用制来录取,在社会上录用专业高等的会计管理人员,这对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准确性都是一个良好的保证。对聘用的会计从业人员也要严格遵循回避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在行政上不从属与任何一个部门,直接面向单位党组。聘用制的会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也远远地高于单位内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行政成本。

(四)强化债务和资产管理的处理

债务、资产管理是财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资金的收支、分配和使用等相关内容,关于债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交易活动和事项中形成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资产、负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够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比如说对于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的体系,将资产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折旧方法。又比如说对于负债管理,为了降低负债对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避免负债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制约,可以对单位负债、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计划相应的偿还制度等等。

(五)落实财务报告公开、加强公众参与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到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公示。必须保证向不同对象报送的会计数据的统一性,严禁内外两套账的现象。在公布会计报告之后可召开听证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与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部门人员参与讨论,听取与会人员对单位近期工作情况的建议,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广泛借国内外经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与深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单位,其业务职能与业务范畴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如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再适应多样化的需求,因而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新的创新内容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高效的开展,所以事业单位对于新会计制度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掌握,基于此,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利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19.

税费改革与农村财务管理创新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开展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至今已有20多个省和直辖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7月1日广东省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据统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之后,广东农民年负担由税改前的55亿多元减为目前的9亿元,年减负总额达46亿多

元;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06.93元降为17.4元,减负率达83.73,居全国最高。

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乡(镇)、村、农民的财务关系。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也由过去的村或乡镇经管站转变为基层财政和农村会计核算中心,村级财务收支范围逐渐减少,财务管理的重心也由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监督和收支并重。强调农村财务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作为农村税费整体配套改革的生理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节约财务管理成本,而且是“建国以来人民公社时期沿袭下来的财务管理体制的突破,保证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高度集中,缺乏相互监督制约的弊端”。同时,以民主理财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如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上访增加、财务收支矛盾突出、村级债务难以消化甚至反弹、相关部门及财务部门的职能转换和性质不明确、集体经济薄弱等。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要求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甚至将财务纳入乡管理和全面实行财务公开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对资本运营相关指标的考核与评价,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财务透明度不够,贪污腐败现象逐渐增多,村级集体资产流严重,负债过高,出现了农民收入停滞,甚至因负债过高,又重新步入贫困,严重地抑制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广东省来看,2001年广东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达4661亿元,占全国的18.5,居第一位,其中85.6的资产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18.7亿元,集体有收入的行政村占了92.9,无收入的行政村总数的84.6。财务管理作为农村经营与服务的核心,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所以,建立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外,农村财务管理都体现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调整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农村集体财产、集体资金的按理,而是重点考虑资金的投放与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风险管理。国外现有文献有的从农业合作社的资本形式探讨农村财务管理,以及从合作社的税务负担与融资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有的从某一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费用与收益进行分析,以及从合作社合并时的合并报表各因素进行分析。与我国不同,发达国家的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没有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财务管理低层次、混乱、目的性不强的缺点,它们的财务管理目的明确,管理具体,且多以融资与投资为管理对象。因此,运用当前最流行的金融工具,尽量提高合作社的融资、投资效率,是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实践特点,也是发展中国家农村财务管理的方向,它对建立我国创新性管理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的特征

1、社会性。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单纯是农民减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三者利益分配协调问题、土地问题、税制体系的构建问题、财政体制问题、农村债务化解问题、农村义务教育投向问题等等。

2、民主性。税费改革与财务管理的创新必然体现民主性,因为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就是要理顺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如目前实行的村民诈治和民主理财,就是民主性的具体体现。

3、复杂性。由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社区性、封闭性、合作性、股份性、多样性、民主性的特征,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更具复杂性,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原有的分配格局被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财务关系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需要将农村税费改革与财务管理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4、长效性。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国策,要巩固改革的成果就必须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的长效机制,其中有效监控、债务化解、科学理财、理顺关系等都是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的内容

1、观念的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改革与的源泉,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的内外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农产品销售额增加或减少给农民带来收益的增减,农村各业因扩大生产规模而增加资金筹集或因销售额下降、产品卖不出去

而占用更多资金,资金周转不灵。又如资源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土地作为主要劳动资料,其地理位置、肥活程度、土壤结构等都直接影响到对农业的投入,以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使得农产品交易更加便捷等等。因此农村财务管理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树立新型理财观念,如财务资源观念、人本化理财观念,信息化理财观念、知识

化理财观念等。如目前农村资产经营中出现的资本、土地、人力、智力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实行民主理财、电子政务、财务信息网络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都是创新性财务管理的具体表现。

2、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体制改革是创新的基础,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各地区纷纷从体制上入手,彻底理顺关系,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一个新的运行体制,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为农村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奠定稳固的、规范的财务制度基础。如目前各省推行的“村账镇管”、财务双代管、会计电算化、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人员选聘制等,都是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

3、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现阶段农村财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计划管理制度、开支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其中收益分配制度是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点,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随着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经营收入、管理收入、资产收入和权益收入等等;在财务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财务管理的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以妥善解决。

4、组织的创新。财务管理组织创新,包括组织体系创新、组织机构创新。创新性农村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应是在乡镇一级建立两个中心,即农村财务管理中心或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会计结算中心。前者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其执行情况,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监督财务公开的落实情况,协调县、乡、村的财务关系等;后者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助乡(镇)、村做好财会人员的选聘和代理会计核算。两者职责明确,互相配合。

5、技术与服务的创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财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手段的创新,这就要求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研发财务动态管理软件,建立网络运行系统,实现财务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

6、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创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指导思想必须通过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创新的农村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应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与检查、财务分析与评价、财务预警、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尤其是发达地区农村更要建立财务监督与评价体系,并通过其规范运行,降低管理成本,从制度上防止管理混乱、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

7、财务监督体系的创新。通过建立多层监管体系,对农村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具体包括:第一,加强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坚持财务公开,确保财务管理规范运行;第二,强化会计监督,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通过多种形式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第三,发挥下令监督的职能作用,具体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代表政府对农村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的轮审;第四,对重大事项的审计评估可以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来进行。

三、建立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新的财务管理必须围绕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来开展。创新的目的是要通过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财务管理的创新必须围绕着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必须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为出发点,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资产管理观念,注重价值形态的管理,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等方面入手,在保值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增值,不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二)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而农村财力管理直接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尤其是在收益分配方面。所以,必须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约束下农村中的各项事务。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保证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依法理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三)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长期以来,经济发的不平衡性与西部地区,城市近郊与山区贫困地区,同一省份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之间等,其资源优势差距较大。因此,农村财务管理的创新必须因地制宜,在统一政策、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模式,也可以几种模式相结合,灵活运用,不能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

(四)创新性财务管理的相关支持和保证。任何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创新性财力管理的相关支持和保证,包括政策到位、法律保证、财政支持和人员配备等。所有这些都是创新性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税费局长地、减免税以及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全部得到落实,各种法律法规配套,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到位,人员配备齐全,才能使为此而采用的各种财务管理方法得到有效发挥。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途径 创新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一)加强单位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人才,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手段、载体和模式的创新,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构建区域性财政信息网络平台

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既是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的重要工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构建与完善以各级财政部门为核心的区域性财政信息网络平台。作为事业单位财政的主管机构,各地区财政部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管理水平和质量,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与审核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在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风险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还有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在具体运行和生存发展中面对的市场经波动和政策机制变化带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必须树立风险理念,增强单位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必须改变只注重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机制,对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做好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管力度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下,事业单位不仅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会计核算等相关监管制度的不完备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包括会计核算在内的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运行和经济活动的审核和监督,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建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同时,必须重视司法、行政等外部监管机制的运用。

三、科学精细化管理

科学精细化管理是对常规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改善,对各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分解与分化,将每一个财务活動环节都纳入到科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在管理实践中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精细化程度,还会引入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的各项管理环节进行更加科学的、精细化的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事业单位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精细化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是沿用常规的财务管理方法或者是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随着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也愈加复杂,对财务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需要事业单位以及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意识上树立科学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明确科学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管理流程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详细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分解与分化,每一项财务管理内容都设立相应的管理要求,从细节出发,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细节之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转风险,巩固与加强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科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确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确方向。

(二)制定与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财务预算编制制度缺乏科学性,财务预算管理内容粗糙模糊,具体财务管理事项在实践工作中难以施行,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混乱,缺乏真实客观性。例如,在某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中经常会有单位工作人员超额支出资金,审计工作中人员的经费经常会挤占单位的公用经费或者是单位项目活动的经费。在事业单位施行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制定出详细的支出定额制度规范单位的资金支出,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制定科学的、精细的执行流程与执行标准。为了完善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加强调研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财务活动经费、单位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等都通过调研工作掌握清楚,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精细化。

(三)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展开具体工作时财务人员可以严格依照流程与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实践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将各项财务管理内容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并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分化与分解,具体财务工作落实到细节之处,提高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例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管理需要分别确立精细化管理方案,为资产的管理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体系,让财务部的会计人员将单位的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与分类管理。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会计人员在资产核算过程中要详细分析与统计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的现有情况,盘查资产状况,检查出有问题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让维护人员进行维护,经过维护或者维修后仍然不能使用的需要进行登记记录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中,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在收入上施行科学精细化管理,财务人员可以对单位的创收项目以及相关的创收途径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单位的收入到要一一纳入会计账簿中,单位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审计与监督。成本的管理上,需要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与记录,对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成本支出都要进行有效记录。为了有效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成本进行成本分析,这样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可以实现资金预算的准确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体制

内部监控在财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要施行科学精细化管理需要在内部体制上构建起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单位的运转成本,促进事业单位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财务部在管理上施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将内部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与科学化,促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要对事业单位的审计项目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巩固措施,将薄弱环境进行分化与分解,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精细的管理方案,加强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效果。为了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转风险,降低事业单位的风险损失,在内部控制机制构建中需要重点构建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很多潜在的风险都是隐藏在细节、微小处,财务管理工作施行科学精细化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或者是隐性的风险,管理人员及时针对这些潜在的或者是显性的风险进行控制,识别风险类型,制定有效措施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对于事业单位的损害程度。例如,细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财务人员权责分明,加强单位财务的稽查与监督,及时发现不良财务活动,对于单位人员的考核施行量化考核的模式进行考核与评估。另外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报表等也需要构建科学精细化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实现内部控制的流程更加精细、合理。

试论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篇7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创新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制度等逐渐联合成一体,使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医院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如何才能将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实现医院改革,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就要控制好医疗成本与支出,将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对医疗服务进行改善,将医疗质量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 医院会计支出科目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医院的科室多达50多个,下设众多细部科目类项,设立的目的是使预算管理与改革要求得以满足,并确保核算统一。但是,鉴于医院开始走向独立经营,财政预算会给医院一定补贴,但是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平均分配给各个科室,地区间差异也大,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较多,不能使医院成本核算、内部管理需求满足,影响到会计报表制定的通用性与准确性。由此,当前的医院会计支出与核算较为单一,并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1]。

2.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存在不足

鉴于固定资产是从购置报废开始一直到计提修够基金直接将专用基金增加的过程,但是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一直都是以原值形式存在的,会使资产与净资产的总量虚增;另外,专用基金增加与净资产会增加,不能短时间内有所减少,不能更好的对医院财务状态充分反映[2]。医院会计制度每年对会对医疗设备、药品购置的折旧进行限制,却缺少对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减值等的规定,非常容易造成修购基金计提比例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常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不能对医院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充分反映,直接影响到医院会计信息真实性与质量。

3. 医院成本核算缺少规范性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收支、药品购置等进行了规定,实施分支管理与分布核算的方式,以内部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现行制度中的支出科目设计不能与医院成本核算要求相适应,实行众多核算方法与成本支出方法,造成核算标准不统一,还使支出的范围缺少规范性,大部分实行人为管控与收支调节,造成成本核算真实性不够,行业可行性降低。

4. 现行制度中没有对投资核算做成规定,使成本核算方法单一

鉴于《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规定接受投资核算,使核算方法单一,并缺少统一性,还会在医院接受了外部投资时,经常记入到长期的应付款中,还有的记入到事业基金或者其他应付款中;设备固定资产甚至不记入账内。这种情况的出现将容易造成医院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降低,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对策

1. 制度创新

鉴于医院业务活动存在特殊性,需要结合我国医院产权制度、分类管理等进行改革,医院的经营就显得至关重要。医院不像企业那样将营利作为唯一目标,也不像事业单位行政职能较强,支付所补贴的资金并不能保障其持续发展。由此,《医院会计制度》需要不断融合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构建出真正符合国情的医院会计制度。

2. 对医院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平衡公式表示为:净资产+资产=负债,资产-负债后的差额剩余部分就是净资产。所有权益实质上就是指所有者在医院资产中应享有的利益。对所有者权益核算,能够将医院资产来源充分反映出来,将医院实际成本、支出反映出来,对投资者与债权人获取资本来源非常有益,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减增变化情况,对决策非常有利。对医院会计平衡公式进行改革有利于国际间会计充分交流,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对医院开拓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3. 对医院会计科目设置进行调整

医院所属科目众多,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调整与管理将出现混乱,不利于医院的有序、规范开展义务。为此,医院资产类科室应设置基本现金科室、预付款科室、库存物资科室、药品进销差价科室、库存物资科室、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科室;短期负债科室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应付工资以及福利费用等科室;收入类科目应设置: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以及正常补助收入等科室;支出类:医药成本、药品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4. 对医院会计报表体系进行完善

《医院会计制度》不能充分将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反映到报表内,造成投资与筹资情况不明。为了使医院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支出活动中财务变动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就要做好对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能够进一步明确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化情况[3]。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结合医院业务开展情况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几大类。

5. 对医院会计分析范围进行拓展

《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财务会计分析范围与标准,对制度中分析内容改革具体如下:对偿债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结构、短期借款等,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包括医院资产占总资产的分布与构成、资产权益比率等;分析医院综合状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增长点分析以及购置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等。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对策进行了分析,表现了加强医院会计制度创新与完善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吴世飞,于润吉.《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2):79-81.

[2]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8):90-92.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篇8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会计理论界在进行理论研究时, 都将会计假设视为建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将一般原则视为规范会计行为、控制会计实务的信条。在西方会计理论中, 假设通常被认为是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 人们探求的会计理论正是要确定假设与原则的联系, 以及假设、原则与会计法之间的关系。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 明确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这些会计假设的基础性地位。会计假设是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础。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会计假设的松动, 人们对背离会计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产生了高级财务会计。

(一) 会计假设及其松动

会计假设的松动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会计主体假设松动。随着经济发展, 企业规模扩大, 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企业的概念。因此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是会计主体假设松动的结果。 (2) 持续经营假设松动。持续经营是对会计工作时间上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旦企业因某种原因而面临破产或被兼并、收购, 持续经营假设就丧失了前提, 以此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方法将无法采用。因此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会计是持续经营假设松动的结果。 (3) 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持续经营假设的松动必然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 如企业破产时, 就没有分期核算的必要, 而是将破产清算期作为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因此破产清算又可视为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的产物。 (4) 货币计量假设松动。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的基础, 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财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为前提, 以此保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财务报表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否则财务报表必然会严重失真, 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是货币计量假设松动的结果。

(二) 会计原则的加强

为弥补会计假设变动后出现的理论空缺, 会计原则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进而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会计原则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如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经营成果的影响, 必须按照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予以会计处理并及时报出, 这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 重要性原则。当某种会计资料的省略或发生差错, 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经济决策, 这种会计资料即具重要性。如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业务信息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时, 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如融资租赁承租人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 而经营租赁承租人则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该资产进行确认;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售价高于或低于账面价时, 不论高出还是低于的部分都作为折旧费用进行调整, 这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一项内容。

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综合目前相关教材看, 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复杂, 目前国内教材内容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变化很快, 各种版本的教材对变化内容在匹配上有不同程度滞后现象;二是因为国内学者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定位观点不一。据上海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统计, 现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有伦理、序论、合并会计、合伙与分支会计、公司会计、跨国公司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增值表与分部会计、养老金会计、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破产清算重组、全面损益表、衍生金融工具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其他共17项。笔者选取了厦门大学出版社 (杜兴强) ,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张文贤)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阎达五、耿建新) , 清华大学出版社 (梁莱歆) , 上海三联出版社 (汤云为)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永泽)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王奇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戴德明) 等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 对教材内容作了对照分析, 发现学者们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构成看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企业清算五章内容一致率高达100%, 所得税会计一致率75%, 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物价变动会计一致率达62.5%, 衍生金融工具一致率达50%。上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 较强的关联性

课程各章节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如合并报表会涉及到收入费用的确认, 所得税会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存货、固定资产等账面价值的确认及金融资产等内容。企业合并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内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如, 为了使多次交易的成本是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要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冲回权益法下因投资收益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作为重点难点已作充分讲解,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 严密的逻辑性

高级财务会计部分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反映合并报表中部分调整分录、抵销分录的编制不易理解, 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在年末和以后会计年度连续编制抵销分录, 所有会计科目都应抵销年初和本年发生数, 是过程的抵销, 然而仅未分配利润科目抵的是年末数, 原因在于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因素较为复杂, 对只抵年末数的解释由第二类抵销分录———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投资收益的抵销来阐述。在这类抵销分录中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是未分配利润的减少, 这两者进行抵销即未分配利润的本年数。这两类抵销分录进行合并会发现未分配利润也是过程抵销, 而非部分学生认为的仅抵年末数。

(三) 内容的前沿性

环境会计被部分教材纳入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是一门融会计学、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为一体的学科, 与传统会计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传统会计在经济核算时未考虑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容易导致高估利润, 低估成本费用,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降级、污染严重, 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 随着负外部性的增加, 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差异也在增加,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社会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确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会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的重视, 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会计, 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标准及排放量, 要求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及绿色经济效益分析。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本着对社会负责及与国际接轨的长远目标, 在环境会计的建立及环境问题的披露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 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性

多数高校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都有财务软件模拟实习安排, 从目前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发现, 这些软件涉及的会计业务事项大多为财务会计的基础内容, 从账套的建立, 到日常账务处理 (主要是现金的提取、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存货的管理、往来业务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末汇率调整、期末结账等) , 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 但这些财务应用软件未能包涵特殊业务会计及特殊时期会计。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内容,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相关理论, 却很难有机会得到实践。即使到校外实习, 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涉及此类业务,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是学生难以对理论透彻理解的重要原因。

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从诸多教材所涵盖内容看, 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实务为导向、理论为拓展、补充前沿知识, 对实务问题做重点讲解。结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 引导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特殊会计业务具体处理方法, 更要在讲授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问题引导。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形成感性认识, 然后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 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再导入每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技能分析问题的兴趣, 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其次是过程引导。方法的掌握重于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 要善于发现它们的关系, 力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储备的知识, 尽可能解决更多问题。如在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3———企业合并》、《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联营中的投资》及《IAS3l———合营中的权益》, 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 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对个别问题加以引导, 在全章内容讲解结束后辅之习题、案例进行巩固和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是实践引导。其一, 有稳定实习基地的学校, 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把课堂理论运用于实践,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其二, 强调课程论文教学法的运用, 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鼓励学生以课程所学知识为契入点围绕感兴趣的课题, 开展文献查阅, 以了解这类课题已有的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而非墨守陈规被动学习。其三, 选择性地对某一章节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重点提问, 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加牢固。

(二)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的会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工作量大, 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步骤如下: (1) 案例准备。教师提供案例, 同时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 认真研读, 充分准备。 (2) 讨论及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利用课后时间, 每个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 然后通过梳理, 形成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 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 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某一问题的研讨结束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 其任务主要是对讨论的情况做归纳, 并做出适当评价。教师要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 适时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讨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 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 (3) 评价总结。对案例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后, 阐明本次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评定案例分析成绩, 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 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近年来, 笔者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 深感其教学要求高, 首先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前续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其次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的知识储备, 前沿动态, 逻辑思维, 语言表达等能力要求高, 教学组织难度大。通过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构成、特点分析, 结合实际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方法, 以期达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9

►►一、深入探究国内各大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当前, 针对国内各大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模式, 相关高校财务政策已给予明确规定:统一性领导管理财务体系是各大高校必须执行的, 而针对较大规模的高校, 可实行统一性、分级分层次领导财务管理体系。然而, 针对这两种具有一定优劣互补性的财务管理方式, 主要表现在:不尽相同的财权的分权程度, 却凭借各自方式特点, 适用于办学规模、综合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的高校。由此, 针对大规模、高水平管理的高校, 可适当采用统一性、分级分层次领导管理体系。相应的, 较小规模、相对管理不规范的高校, 可利用统一性管理体系。

第一、统一性的财务管理体系

仅仅内部设置单独等级的财务管理部门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校内的各项财务事项及高校全部经费管理均有此部门进行统一性领导管理。同时, 校内的全部财务收支条款均经由此财务部门管理, 校内其他各院系均无财权可言, 相关的财务政策规定及具体执行全力也未详细制定。此财务管理体系可集中财务全力的同时, 方便直接管理、控制资金, 切实保障相关财务工作有序的进展, 增强财务管理力度, 进而指明高校的发展方向, 促进再次升级发展。

第二、统一性、分级分层次财务管理体系

针对较大规模的高校, 进行统一化、分级管理, 也即是财务分级管理的要义。对此, 基于财务政策相对健全、各级部门权责分明及统一化领导管理的前提下, 校内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需有效开展, 周全考虑恰当划分财权、事权与财权全面统一结合的原则, 由高校及内部对应低等级部门进行相关的分级分层次管理。此财务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现有:校内财务各级层次间关系合理理顺的同时, 各任其职, 各负其责, 增强责任制, 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各部门独立处理财务收支问题的处理能力, 并充分调动了理财的积极性。不可忽视的是, 在实际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 也由于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 两种管理模式在共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说:财务管理权过于集中, 校内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 未合理结合权责, 进而造成财务指标的考核与目标的实现未真正落实到位。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 加之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动, 在新形势的要求下, 我们必须要创新出不仅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还要能遵循教育规律的改革的高等教育体制。因此, 在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做出一些创新的思考。

首先, 我们可以运用统一性领导管理, 进行全方位财务预算管理方法。由于财务领导管理, 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集权问题可有效解决的同时, 确保了新兴财务管理方式的运用, 也是顺利发展高校的根本性保证。同时, 分级财务管理, 一般情况下, 需在统一性领导管理下实施。且分级管理的实质, 只是理财权的放开, 其领导财务事项及分配财务资源的权利均由高校来重点掌控。唯一由高校设定的一级财务管理部门, 是统一领导管理高校财务事项的主要实施部门, 进而全面管理财务预算的实行。

其次, 我们可以在高校建立明确的责任中心,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以各个学院为核心的高校, 并设立相应的职责重心部门, 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权管理, 进而确保院系各职责的透切划分。诚然, 全新的财务管理办法还需灌输于高校财务管理中, 恰当结合经济责任制的财务预算管理, 可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的同时, 运用一定的综合责任会计策略, 构建院系为责任核心的会计核算责任管理模式, 借此明确划分院系的责、权。此外, 还要构建较为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 全面考核完成校内各项指标与职责的具体情况, 并以此考核成绩进行合理地奖惩鼓励, 进而使院系等责任中心真正落实名副其实的权、责、利相结合的目的。

根据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便可得知, 处于市场初级经济发展阶段的财务分级管理, 是国内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管理策略之一。目前, 由于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它在逐步从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化, 而处于萌芽成长中策此局面, 需高校建立统一财务管理政策、财务收支策划、财务资源配置以及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体系的同时, 还需适应于变化中高校发展走向, 保持平衡的统一领导管理与权责分配关系。事实上, 建立于财权划分、合理结合事财权的原则遵循基础上, 由学校及校内各部门进行相关的分级管理, 之后, 在二级部门适当分配一定的财权, 并在基层部门分配相应的财权, 包括管理财务权、核算经费权以及分配奖惩权等, 进而增强事、权的执行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财务管理已逐步成为高效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而且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却暴露出一些弊端, 它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因此, 面临当前的形势, 高校应该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不断地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最终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本文尝试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究方面展开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程志.浅议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11

[2]李琳, 薛金侠.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创新[J].硅谷, 2009;14

[3]张永明.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轻工教育, 2010;03

[4]高洁.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5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10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在现今经济环境下, 企业若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 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以及研究力度, 破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所面临的困境, 成为了问题的关键。现如今, 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 比如税收抑或是资金链的风险。对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一些企业来说, 其面临的税务以及退税风险也相应增加, 拿退税风险来说, 企业财务人员如果不积极的向国家退税部门精确的汇报, 其必将遭遇很大的财产损失。拿资金链风险来说, 世界金融经济环境正处动荡时期, 企业所有业务的货币供给、支付能力或是资金成本等都面临着很大风险。

第二, 管理人员缺乏前沿的认知。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沿用旧的工作思路, 尚为认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当今被赋予的新要求, 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够前沿, 对企业发展不好。现在很多中小型的企业依旧沿用旧思路管理财务, 这就使得我国整体的企业财务管理都处在落后局面, 在与国家推行新的财务管理措施的碰撞中出现很多难解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变革的思考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想要力求生存以及更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来进一步地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不管是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还是收益分配, 都需要通过管理制作的完善与创新来实现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1. 加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

企业财务工作要创新, 首先要学会规避风险, 用科学的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解决财务问题。第一, 企业工作人员要具备规避风险的积极心态。以企业的税务为例, 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依照国家的财务会计法的规范要求来做帐;规避风险不是指偷税漏税来逃避责任, 而是尽量在规范纳税方式上, 努力推动投资企业的转型, 规避高风险投资业务, 以推动企业各项新业务的税务管理。再以退税风险为例, 企业财务人员要做到:出口货物报账单上货真价实、单货相符、票货相符, 特别是购进出口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信息与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相符, 且供货人与开票人一致, 不能有丝毫差错。以避免沦为不法分子实施骗税的平台。第二, 企业要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应对资金链所带来的风险。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以获得更多投资资金。企业还要加强对于预收和收款项的管理工作, 将库存货物及时处理以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2. 规范与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

现阶段, 企业要顺利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务必要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 创新企业财务的分析方法。第一是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企业要聘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且充分信任财务人员, 他们定期将所遇到的一些大的小的财务问题都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 已获得他们的支持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此同时, 企业还要为财务管理的工作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 让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管理人才的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而及时的缓解。第二, 企业要创新财务分析的方法, 通过开展横向对比和行业间的对比, 来应对推动财务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于此同时, 企业更要学会对现阶段的经营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工作都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根系, 并且要尽快完善高科技的信息软件在企业中的重点的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第三, 企业要及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统计及分析机制, 以财务会计原则的转变为依据而对企业财务的各项工作都进行调整, 再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为依据, 及时跟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让财务管理满足先进的财务会计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对公司原有业务和新建业务的完美服务。

3. 完善财务管理团队建设

团队素质,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企业如果想要做好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团队建设, 务必要组建一支精英团队。第一, 企业要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 一是现在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复杂, 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复杂而非单一的财务系统需要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精诚合作, 所以, 定期的业务培训可以使年轻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让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接触企业所涉及到的各种财务信息,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互相协调, 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第二, 企业的老员工要对年轻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就像传统的师傅与徒弟的“传帮带”, 企业要及时组织年轻员工和老员工的针对新财务政策的交流, 根据企业财务发展的各种情况, 鼓励年老员工以老资历来带新员工, 使年轻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并独立接手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第四,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务必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往往是提升内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人才进行价值管理, 通过奖励、考核、惩罚等手段调动人才对现代化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鼓励年轻财务人员以基层工作为基础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再将其转变为管理人员, 让他们用踏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三、结语

我国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影响, 现阶段, 我国各大企业务必要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改革及创新已有的财务管理工作, 努力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顺利进行。

摘要:市场经济在新时期得到新的发展,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现有的财务管理的体系日益出现多种问题, 严重影响了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我国企业纷纷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 希望能够探索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路, 使财务管理的工作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笔者从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出发,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现今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有的创新, 希望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特点,风险意识,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技能 教学改革 创新

一、转变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技能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水平和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上,它必须要整合会计专业知识理论以及会计综合技能两个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会计技能教学能够克服传统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务能力不足,对会计工作目标认识不清等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理论知识教学向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转变,有效提升技能教学质量,教学要以职业性为根基,构建完整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导向法、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独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明确会计工作的方向。

二、明确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转变了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应该认清技能教育的目标,积极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并且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当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队伍,成立专门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邀请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来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教师与这些人员组成研讨小组,互相交流,互相研究,听取专家建议,最终确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

三、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会计技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职会计改革的总目标下,制定技能教学改革计划,坚持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学校应该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每门专业课程都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相匹配,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课程,都需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岗位技能是技能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创业技能以及就业技能的手段,因此在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应该增加点钞、珠算等实践技能课程,并经常开展技能竞赛、点钞、辨钞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工作技能,使其成为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

比如,珠算在中职一年级期末请珠算协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珠算等级鉴定,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珠算普通四级证书;点钞在中职三年级时学习点钞课程,要求学生毕业时采用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5分钟,最少点对6把及格;传票翻打在中职三年级时学习小键盘技术,要求学生毕业时传票翻打10分钟20个每组,达到120分及格。重点考核的这三项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技能选手,也为我们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奠定基础。

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在技能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投入会计技能学习中,并充分认识到会计技能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情景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等提升教学有效性以及趣味性。

比如,进行“会计凭证”这个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会计教学软件演示填制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工作内容,了解其种类,学生应该了解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方法以及签名盖章、审核纠错等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以及丰富性,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提升学生会计技能的目的。

六、采用分阶段的考核制度

合理的考核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便于查缺补漏,在会计技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考核也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训两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课程也必须要进行深入改革,弄清当前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的内容,客观分析当前的教学需求,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明确技能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职业会计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华.以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

[2]刘俊.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教学设计——以《运输作业实训》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33).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 篇1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创新

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高校的科研、教学、后勤等多个环节, 主要包括高校财务预算、收费、核算等内容, 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资金流通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 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保障高校各环节日常管理和运行的基础条件。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公开程度低, 管理欠透明, 当前我国高校基本已经实现了校务公开, 但是, 对于学校日常运行管理中的财务问题, 却大多不在校务公开的范围之内, 即使是一些学校将日常花费列入校务公开名单之中, 但也基本以总金额概况为主, 没有分条列出, 导致粗略不详。这一做法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大打折扣, 也使得一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2) 当前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尚待完善。预算管理是高校有计划地落实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有效依据, 一般来说, 高校各部门的日常收支都应当按照部门预算严格实施,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财务预算管理仍不容乐观, 有些高校的预算下达时间滞后, 由此造成年初财务管理混乱, 有些高校虽制定了详细的部门预算, 但在执行中却仍旧时常出现挪用、占用、串用经费的现象。此外, 当前多数高校并未建立有效地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机制, 对于预算的执行缺少有力的跟踪、分析和评价, 这使得预算经费被随意追加, 预算的严肃性难以保证。 (3)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资金流失时有发生。目前, 我国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已经基本脱离了单独依靠国家财政拨款, 筹资渠道开始日益多样化, 这使得流入高校的资金数量不断增多, 方式多种多样, 部分高校在此情况下, 没有能够建立一个涵盖范围广、执行力度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造成账目混乱。例如有些高校重复建设情况严重, 造成资产浪费, 还有些高校违规建立“小金库”, 出现公款私存、贪污腐败等现象, 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高校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一) 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理念, 树立成本效益意识

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应当从思想上摒弃以往那种成本意识淡薄、效益理念淡化的错误观念, 切实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因此,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部门, 应当切实认识到优化、深化、细化自身财务管理流程, 实现资源、资金有效配置的重要意义, 严格资产管理, 重视高校财务预算工作。具体来讲, 应当认识到高等教育资金的盲目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必须提高决策意识, 提升高等教育资金利用率, 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从根本上优化自身的成本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本效益制度。通过这一方式, 使今后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不断上升。

(二) 加强高校预算控制,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是自身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开支, 优化经费的使用、支出结构。因此, 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 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可以适当的吸收社会企业所实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在预算制定之初便兼顾到整个高校的运行过程, 并对学校中各部门各单位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法则, 最大限度的强化预算编制单位。同时, 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经费指标, 对预算经费进行定员定额配比, 在执行中, 也应当严格进行管理, 建立详细的项目花费明细, 坚决杜绝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现象的发生。此外, 还应建立严格的预算跟踪分析以及评价机制, 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和支出情况、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有效跟踪和评估, 及时发现当年预算指标和实际执行情况之间的偏差, 并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 改进之后的预算管理, 以此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 加强内部控制,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 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差错和经济舞弊行为, 防止高校的国有资产流失。对此, 文章认为, 应当首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 以此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对于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同时, 针对当前高校中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同步存在的情况, 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进行妥善的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经营性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对于以往出现的内部控制不力造成的重复建设、重负购置等情况, 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派专人负责, 以此减少高校资金的浪费, 降低高校运行的成本。

三、小结

总而言之, 在日趋复杂的办学环境下,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 应当不断地调整思路, 更新观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重视成本效益, 加强对于资金、资源的控制, 以保障国家教育经费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这也是今后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费用控制下一篇:污水厂二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