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2024-09-16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共9篇)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1

【原文出处】时代财会

【原刊地名】长沙

【原刊期号】200201

【分 类 号】F101

【分 类 名】财务与会计导刊

【复印期号】200204

【 标 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 作 者】陈蓓蕾

【作者简介】陈蓓蕾 永州市财政局

【 正 文】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恶意造假,已经成为了我国会计工作中的致命伤。从上市公司来看,我国股市从创立到今,先后有十余起造假大案,如“原野”案件、“琼民源”案件、“PT郑百文”案件、“银广夏”案件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人悚目惊心。因此,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会计改革方案不断涌现,其中会计委派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改革模式。

一、当前会计委派制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现时的会计委派制是指由财政部门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会计到各单位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从1998年起在全国逐步试点推行,其中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从试点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是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好处

从全国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总的来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有效地克服了一般会计人员“身份不明”或“双重身份”的现象。

其次,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委派会计常驻所派单位,因而可以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尤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更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

(二)不足之处

虽然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亦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略了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因为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现在把这一部分人为地分离出去,很显然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但其管理体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痕迹。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尚可,而对非国有(含国有控股)企业则不合适,这是当前会计委派制的严重不足之处。

3、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长远目标不一致。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现时的会计委派制在很大程度上掺杂了行政监督的色彩,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缺乏法律依据,一方面,新《会计法》没有涉及到会计委派制;另一方面,它与《公司法》中某些条款,特别是单位用人自由的某些条款相抵触。

综上所述,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会计委派制的长处,克服其不足,必须要对该制度加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笔者认为,应将财务与会计相分离的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会计改革的新路子。

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为实现会计最终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当前我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将财务会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而会计管理侧重于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记录和反映。

2、两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会计管理的目标是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会计核算资料。

3、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当局,因而财务管理者由企业总经理负责任命;会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有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而会计人员不必由企业任命,可以由其外在服务对象来任命。

正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所以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为最终实现会计目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会计市场,包括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二是要建立起委派会计人员的经费管理机制一一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三是要加强会计委派方面立法建设;四是要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五是必须加快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改革。

通过以上举措,一个健康有序的会计市场必将出现在国人面前,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各项经济建设。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2

一、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 财务监督职能缺失

当前企业对其下属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或者会计人员并非将有效的管理真正的予以实行, 会计人员的福利、工资以及人事等等, 均是由其所属企业所掌控的, 进而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中, 其职责权限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二)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核算不规范

正是因为下属企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利益, 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章程规定, 下属单位无法较好的贯彻, 这使得会计报表与会计核算无法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反映出来。

(三) 资金浪费、分散和沉淀严重

下属公司随意开设银行账户, 资金大量的闲置或者分散, 对企业的统筹调配是极为不利的, 对资金使用效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原因, 如何使用及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 促使会计人员为企业管理经营更好的服务, 并且将会计监督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企业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依法推行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非常重视及强调会计监督。不仅规定要求各个单位应当构建完善的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而且还强调实施外部监督检查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 进而将内外部互相配合且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建立起来。《会计法》的依法执行, 需要大力的鼓励企业对财务主管委派制加以推行及落实。

首先, 企业委派财务主管向分公司和子公司, 主要是针对当前企业的改革情况,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资产流失, 保证最大化的企业整体效益, 实行强而有力的会计监督制度。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目的是从会计专业的角度, 来控制与监督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行为。就当前的具体情况而言, 财务主管对于资产流失的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改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完善、资产增值保值的保证等, 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 实质上财务主管委派制对分公司及子公司是外部的一种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明确的规定, 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着双重职能作用, 也就是会计监督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但是, 在许多的企业当中, 却没有真正的充分的发挥出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 其原因就在于财务主管决定着会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的质量水平。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领导着财务主管, 因而此时的会计监督便属于一种内部监督。而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如果是由母公司予以委派便有着较大的不同, 经委派财务主管进入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监事会亦或是理事会, 属于外部的人员, 有效的防止了会计监督中的尴尬局面。所以, 财务主管委派制使得企业加强了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外部监督。

再次, 财务主管委派制监督的是整个会计过程, 不但有助于会计监督效果的提高, 有助于实时控制会计监督效果, 而且还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约束及监督经营管理者的作用。

《会计法》指出, 单位负责人要负责本单位会计资料及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公司法》规定, 经理要负责董事会, 同时还在职权行使中指出, 经理有权力提请解聘或者聘任财务负责人、公司副经理。由此可知, 要求单位负责人要切实的对法律负责, 而其他人员则对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会计人员、总会计师和财务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任用, 均为企业内部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 会计人员以财务信息提供的形式参与且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其在经济与组织方面依赖于经营管理者。所以, 会计人员并非具有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作用。

监督主体为会计人员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具体是监督内部经办人员的行为。即便是《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权力纠正或拒绝不合法及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有权力根据职权或者拒绝办理违反制度、法律的经济事项;有权力根据国家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事务加以独立处置。这便为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的履行提供了法律保护, 并且有利于约束经营管理者。然而, 政治地位却是由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如果是由内部会计人员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 则并非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这会导致会计监督陷入尴尬局面。由企业委派财务主管, 这样财务主管便属于外部人员, 直接由企业领导, 由企业来决定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 并且由企业负责评价与考核财务主管的业绩, 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并非有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存在, 具备着较强的独立性。所以, 财务主管不会处在受胁迫的地位, 不存在与经理人“合谋”的动机且不受经理人控制。

三、完善财务主管委派制的有效措施

(一) 强化财务主管的约束激励机制

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实行, 使得新的代理委托关系产生, 并且还导致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出现。企业不可以简单的假设财务主管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者, 能够及时的反馈及掌握信息。其关键就是要像其他代理委托问题的解决一样, 也设计出约束激励的一套完整机制。对于财务主管的报酬而言, 应当实施固定工资加奖金的模式, 而不应当采取与分公司、子公司经营管理成果挂钩的模式, 由企业来承担财务主管的福利待遇和劳动报酬等。在制度章程中, 应当明确的指出, 不允许财务主管收受任何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济利益, 还要承担相应的失职责任。除此之外, 要将财务主管诚信信息库建立起来, 以此提高财务主管的竞争意识和声誉, 并且有利于避免“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的发生。

(二) 明确财务主管的职能

财务主管不仅代表的是企业派驻分公司、子公司, 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会计监督, 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因此而会受到影响呢?详细的来讲, 财务主管所具备的职能不应当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正常的实行自主权带来阻碍。所以, 应当将财务主管的职能合理的加以界定, 将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财务主管二者间的合作关系正确的处理。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为:及时制止、纠正可能导致资产损失以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活动, 必要时要报告给委派机构;督促企业对相关财经法规、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领导会计人员对职权依法加以行使;审核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承担企业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监督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的责任;参与重大的经营方案、预算、计划, 并且监督相应的执行情况;向委派机构定期报告财务状况和资产运作情况。所以, 加强对分公司和子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是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一大核心内容, 并且避免违规操作, 弄虚作假, 不会引发新矛盾, 也并非会干预企业的经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财务主管委派制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均是十分重要,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还影响着企业投资决策是否正确。所以, 企业应当真正的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通过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来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并且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而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近些年来以来, 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各类企业集团相继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广泛的涉及到了各种经济类型与各个行业, 企业集团所具备的规模效益、整合效应和资源优势等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然而, 在企业集团扩张的过程中, 却普遍存在着轻管理、重投资的不良现象, 对所属公司管理失控, 尤其是财务管理失控, 既降低了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 又导致了资产流失。所以, 企业应当尽快的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并且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对下属公司的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及发展, 详细的论述了财务主管委派制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希望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主管委派制,会计监督,企业

参考文献

[1]李晓青.论企业集团的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利与弊[J].中国经贸, 2008 (15) .

[2]刘培.浅析集团公司财务主管委派制度[J].交通财会, 2009 (06) .

[3]刘宇红.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11) .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3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协调发展;措施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的意义

1.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务会计模式

目前国际上的税务模式主要有三种:法德税务模式、英美税务模式和混合税务模式。我国税务会计模式还是趋向于英美税务模式,由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建立比较晚,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一些小企业还没有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我国将两者进行分离后将有利于会计制度的完善,减少会计制度上的漏洞,利于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通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例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负担一定的企业所得税,如果将其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有效的节约企业的资金,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有利于税收法规的落实与实施

我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仅在经济上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且也为税务会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通过1994年我国的税制改革可以看出税法的独立性,企业所得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流转税制改革都奠定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基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有助于我国税制体系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建立,是税收政策得以落实和实施的保证。两者的适度分离可以有效的对税收体系进行规范,提高了涉外税收的征管力度,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税款的流失,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4.有助于降低税收机关的征收成本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合一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无法获取纳税人的全面涉税信息,因此也就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征收和稽查的成本。然而将两者适度分离后,提高了涉税人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企业可以保证自身在申报过程中的准确率,同时也降低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同时,两者的适度分离逐渐完善了税务会计核算体系,稅务机关就可以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企业信息,这有利于税务机关更好的实施监管,大大降低了税收风险。

5.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实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度分离后,企业内部的税务制度和财务制度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也有了专门法律规定来解决,使企业内部的税务问题的解决变得清晰明了,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涉税风险,而且也提高了企业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博得政府、投资者的信赖,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发展的措施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两者相分离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降低税收部门的征管成本、节约企业的财务成本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下面将就如何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改进会计制度,实现与税收法规的相互呼应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资本市场也处在逐步的成熟当中,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舞弊行为时常发生。由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是分别建立在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其与税收法规相互呼应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2)明确造成企业贿赂支出、罚金和滞纳金的原因,追究责任到个人,并对造成的相关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3)会计制度要兼顾税收监管信息的需求,使两者在协作过程中会计制度对税收信息的支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4)在税收征管过程中要将会计制度对其的影响考虑在内,尽量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2.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发展史了,会计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对企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税务会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通过会计理论体系的指导,要进一步加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就要在两者分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要将宏观的税收学的概念和理论转化成税法学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也要根据会计学的相关原理真实的反应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进一步促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

3.适当的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引入税务会计

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税务会计可以降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还体现了税收征管的合理性。长期以来我国在税收方面存在着重收入轻成本的问题,导致了征收成本高居不下,实施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后,在确保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一些与税收无关或者相对次要的会计事项,这样也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4.做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我国财政部负责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税收制度则是由国家税收总局制定的,由于国家机关的不同,其管理目标也有所差异,客观的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只有保证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更好的沟通,才能保证两者相分离时得到更好的协调,使会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制,才能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有所降低,从而降低宏观经济成本在总体上的最小化。

5.加强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的财务人员是按照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而进行分离的,许多会计人员并不能同时精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也就是说不能兼任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记账工作。首先,我国企业要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同时胜任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两项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两者的协调工作;其次,企业内部的税务人员也要转变思想,通过学习电算化知识,提高对财务处理的核算效率。再次,国家税务部门也要加大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税收知识普及力度,使他们及时的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为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的适度分离提供条件。

除此之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借助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企业采用电算化可以提升会计信息采集的速度和真实性,电算化可以在不增设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开运行,可以说电算化可以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适度分离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要加快企业内部的电算化进程,为两者更好的实现分离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对会计理论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两者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协调,更好的发挥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立.新市场体制下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3期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4

2006-11-27 9:39 马新勇

摘 要:文章系统介绍了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阐述了实施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总结并肯定了近几年推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会计公司 委派考核 离任审计

一、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1.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我国各地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1)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可概括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二是“财会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区、县、乡(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2)对国有企业委派。各地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二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三是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3)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委派。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委派会计主管人员;二是实行账目集中核算管理。

2.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明显成效。会计委派制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的理财环境大大改善,会计监督得到加强;二是稳定了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三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四是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五是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六是强化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七是会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得到增强。

3.会计委派制的不足之处。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在制止或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一是缺乏有力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二是会计委派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三是会计委派制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四是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明确;五是委派会计的后顾之忧没有真正解决。

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保证会计委派制顺利建立和实施。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会计委派制的目的和意义,采取座谈、咨询、培训等方式,介绍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操作步骤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提高委派各方的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会计委派制是保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措施,是适应激烈竞争、堵塞漏洞、化解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需要,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

2.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搞好协调配合工作。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全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仅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改革,而且还涉及到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会计人员利益的调整,因此领导重视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得力组织,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关心。

3.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制度、法规。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会计委派制试行条例》,全面规范会计委派的法律操作及监管、保全事宜。另一方面要尽快修改和完善与会计委派制不相协调的法规条款。具体地讲,首先完善《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可以统管委派会计的工作中,应突出享有对企业会计人员行使人事调聘委派权等。在规定各企业负责人享有财务自主权的同时,还应突出企业必须无条件接受会计委派机构所派遣的会计人员;其次完善《公司法》、《企业法》的有关款项。主要是修改这些法规中有关会计人事任免权的规定,对相关的会计职责、权限重新界定与划分;第三应在其他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会计委派机构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统管与统派的关系,并强调指出,实行政企分开,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与监管,相反政府更应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统管统派,以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遏制由会计行为所滋生的各种奢侈浪费及腐败行为,使会计改革及会计操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明确会计委派制的实施范围和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应区别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企业与非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尤其是山东章丘市、湖北沙市、宜昌等地对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委托代理”或“零户统管”等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论证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的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各地可以借鉴。对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做法也具有推广的价值。

5.成立独立的会计公司,担任会计委派工作。一是会计角色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是组建行业自律组织;三是出台服务收费制度。

6.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委派会计人员作为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派出的产权代表,其主要职责为: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情况,对未能发现和制止其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派驻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对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派驻单位资产的营运情况,对造成的资产流失承担相应责任。与其承担的职责相对应,委派会计应拥有的权限是:有权对每项会计业务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有权参与拟订派驻单位的预算方案和分配方案;有权参与派驻单位的重大财务收支、投资和其它经营决策活动;有权审核派驻单位的财务报告,并与有关的行政领导人共同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等。

7.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性质。实行会计委派后,会计人员将脱离原所在单位成为会计管理机构的人员,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各项福利理应由其统一管理。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确定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

8.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确保委派会计人员始终保持敬业精神,提高业务素质,逐步完善委派会计人员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9.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聘用制度。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要求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重条件。在业务素质上,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以外,更要强调其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为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除了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外,更多地要帮助被委派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使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准确的判断力去应对。

10.完善利益脱钩与定期轮换制度。

1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在某一单位任职期满进行交流时,务必进行离任审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5

摘要: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委派制就是指其隶属的信用社把会计主管向下级分支机构进行委派,监督下级信用社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状况,在会计核算工作上直接对隶属信用社负责的制度。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委派制从试点到推行已经历近15年,效果明显,同时也为后期的实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这一制度试点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其在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

由于产权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在机制改革时期,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督出现漏洞,一些国有资产逐渐流失。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利用自己的管理职能委派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一种制度。其表现出的特点是下级信用社的会计主管由所属的直接上级进行委派,并且经营者不得随意干涉被委派会计。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实,提高基层信用社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升信用社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对基层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监督作用。因此,在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1、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会计委派制的规定是会计人员由所属信用联社统一委派,人员编制也由隶属机关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向联社负责,是完全独立的监督个体,对所在单位的会计行为按照法规制度进行监督,各方面费用使用情况得到落实。

2、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会计队伍的建设。委派会计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选取优秀人才进行录取,可使一些业务能力较高、责任性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以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人员在队伍中突出,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信用社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防止渎职现象的出现,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水平较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行业竞争力,缩短与现代金融机构的差距。近年来会计委派制也逐渐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用。应用证明,会计委派制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质量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处在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更新传统观念,引用现代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行会计委派制,对经营行为加以规范,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农村信用社在各方面的竞争中能够可持续发展。

4、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加强会计事前、事中管理,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地对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委派会计可以有效地地实现对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的管理,落实每个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化会计监督力度,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出现;可以现场指导业务的进行,降低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

二、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完善,部分操作流程不够具体和细化,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实行。会计委派制还处在改革时期,相关制度还处在逐步健全阶段,新的制度还没有建成,过时的制度仍在沿用;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会计操作流程规范,还存在不统一,有些地方比较模糊的现象。

2、对委派会计的考核工作有一定难度。科学的委派会计考核制度可以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的虽然建立了许多针对强化信用社监督机制和会计的考核标准,涉及的内容繁杂,需要对委派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逐一进行监控,考核工作难度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很多机构都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考核制度。

3、委派会计的综合素质不高。一是考核标准的未落实,对委派会计的综合素质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二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制度落后,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很少,很多会计的专业并不对口。

4、对实行会计委派制认识上不统一。这项推行制度在不少农村信用社领导中得到认可,但还有一些领导存在消极情绪。有的认为信用社领导拥有对本单位人员和财务管理状况的领导和指挥权利,当然对会计人员的任免也包括在内。推行会计委派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用社领导的职权,甚至还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的建立

农村信用社所在的县信用联社制定的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办法应按照所管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委派会计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职责明确定位,让委派会计既能在制度的规范下履行职责,又能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身行为。对委派会计的职责进行详细部署规范。保证委派会计在固定工作日内需完成的工作,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等。

2、对委派会计实行有效管理

(1)完善的考核标准。对委派会计考核是评价其监督成效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制度保证。县信用联社对委派会计的工作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考核,将其工作业绩与薪资待遇挂钩,实行奖励与处罚措施,充分调动委派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建立淘汰机制,对于不能胜任或者很好履行委派会计工作以及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替换,让其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3)对委派会计的失误追究责任,对于会计主管的严重失职行为要从严惩处。(4)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培训。信用社的业务处于不断更新阶段,需要会计主管及时了解和熟悉新业务知识,因此,应该定期对会计主管进行培训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并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提高会计主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加强委派会计的协调能力

(1)首先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员对会计委派制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领导和部门充分认识到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促进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2)委派会计应该正确处理与本社员工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互相监督,尽快融入到被委派的集体中。

四、总结

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虽然已实行多年,其对我国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作出改善,委派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试点省级联社管理部门对重点机构直接委派,促进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高效、高质运转。(作者单位:嘉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标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篇6

2006-9-26 9:40 薛楠

[摘要]从会计委派制的特点、委派形式和会计管理亟待探索的问题入手分析,完善和加强会计管理的相应对策与举措应包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科学设置财政部门内部机构并明确其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我国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改革,成效显著。会计委派制作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新兴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来源于基层实践,它的推行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当前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在实践中,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地方和部门选择了多种多样的委派形式。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委派,一般由地方政府领导统领,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以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为目的。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即在财政部门设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实行集中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不再设立会计机构,不再配备会计人员,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号,由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融会计服务与监督为一体。三是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四是向中小型国有企业委派财务主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五是乡镇企业和村级单位实行财务统管。六是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配备会计或委托代理记账的,统一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中介机构承办。七是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这些管理模式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会计委派制改革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会计委派制改革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废除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加强了会计监督,把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促进了党风、行业风气的好转;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促进了深化财政改革、调整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会计行业推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现代化,有力地促进了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对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会计委派制改革仍存在着几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舆论导向滞后,认识不到位。一是对会计人员的身份认识不统一。会计人员应对谁负责、由所有者还是经营者委派、实行集中统管与实行政企分开的矛盾如何统一等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解释。二是对会计人员地位的认识不一致。会计人员是依附于所有者还是从属于经营者,是坚持会计人员委派论还是坚持会计人员独立论,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三是会计主管部门的领导缺少经营管理的理念,对整顿会计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缺乏责任心与使命感。四是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存在分歧。如会计监督是属于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是对单位部门的监督还是对经营者的监督等问题,仍众说纷纭。认识上不统一,会计管理的力度必将受到影响。

会计管理工作不到位。某些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会计核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人员对会计管理的内涵存在片面理解。如有的认为会计管理就是办理《会计证》、组织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的考试、组织

会计参加培训等事务性活动,而忽视了会计管理所肩负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监督管理职能。一些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忽视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认识和管理上的“缺位”问题。

会计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这突出表现为,实行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渠道不甚畅通。核算中心缺少一个直接管理机构,在机制上造成了业务管理的混乱,给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虚报财政性资金、坐收坐支、浪费财政资源提供了可乘之机。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备。一是部分单位已制定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由于监管部门的工作没跟上,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过程中漏洞很多,发挥作用不大,效果不够明显。三是少数单位至今仍然没有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随意性较强,但由于缺少监管部门的日常过问,此种情况目前仍未得到纠正。这说明,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力度太小,重检查轻管理、重处罚轻帮助的问题相当突出。

以人为本的会计思想未树立起来。表现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重形式而不重实效,使一部分会计人员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这进一步导致外界降低了对会计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要发挥会计委派制度下会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扎实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选择如下对策与举措。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统一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至关重要。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实践,把会计委派制改革同加快实现会计管理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宏观调控理论,充分认识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解决好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存在的“缺位”问题,在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成果,总结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经验,把实现会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推向新阶段。四是把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理念落实到会计管理实践中,力争在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有新的进展。

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其一,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由会计管理部门管理。由会计管理部门在工作上给会计核算中心以指导和帮助,既实现了对口管理,又可以将会计管理部门的职能有机地体现于会计活动之中。其二,完善会计管理机制。即在明确委派会计地位、职责与权限的基础上,完善与会计委派制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会计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会计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激励会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对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应制定具体明确的考核目标,实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三是建立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其三,建立健全与委派制相配套的会计管理制度。要正确处理委派单位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使委派会计人员既能维护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又能成为被委派单位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的得力助手。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委派会计人事管理与档案管理制度、委派会计的任期和考核制度、委派会计的定期培训制度、委派会计回避制度和定期转岗制度、委派会计离任审计制度等,以防止和杜绝委派会计人员滋生腐败,确保会计委派制改革和会计管理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要与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实施会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建立了防护性控制系统,变传统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管理和及时反映,运用动态会计管理方式减少和消除经济违纪、违法行为,协助管理当局改进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应把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和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保障。

科学设置财政部门内部机构并明确其管理职能。必须将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与财政部门内设机构改革结合起来。根据管理、监督、检查之间的关系,对内设机构予以调整、简化或合并。一是将财政监督职能并入会计管理机构,将管理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中体现监督,在监督中促进管理。二是设置综合性的会计信息检查办公室,对会计行为实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和处理结果共享。

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差异,协调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度,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连续、系统和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对已经发生或对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编制相应财务会计报告,并由此产生企业财务信息,并对外部各个利益方提供财务报告的经济活动。税务会计是在会计基础上以现行颁布的税收法规为准绳,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的方法,系统、连续、全面地对税收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对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流通进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分支。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原因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具有必然性,其主要理由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以及中国财政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的变革,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出现了分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 并最终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各自的目的。其次,分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税务会计,可以使财务会计不受税法的部分限制,实现国际趋同。再次,分离有助于完善中国税制及税收征管,能促进税收,另外企业配置专门的税务会计人员,能更有效地履行纳税职责。最后,分离有助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后,企业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税务会计以税法为导向,税务会计的原则和核算等内容大多隐含在税法中,因此税务会计实质上就是税法在会计中的体现。而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为导向,其原则和核算的规定远比税务会计明确且公认。因此,差异总结为以下七点。

(一)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各种有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为国家足额足量的收纳税款以实现国家宏观调控。

(二)对象不同

前者的对象是以货币衡量企业的所有经济事项,而后者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财务会计中与计税相关的经济事项。

(三)会计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利润和费用是利润表要素;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完全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

(四)依据准则不同

在编写会计报告时,财务会计依据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而税务会计依据国家强制执行的税法。在财务会计核算当中,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会有不同的核算结果,而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和一致性,在税务会计核算中同一种经济业务只能形成唯一的核算结果。

(五)会计计量原则不同

1.历史成本原则的差异。当会计界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求权责备,而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放弃历史成本原则而采用公允价值时,只有税法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并且坚决恪守这一原则,原因在于纳税是法律行为,其合法性必须有可靠的证据做支持。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原则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等要素的价值,但是它的可靠性强,在涉税诉讼中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而财务会计则不然, 会计准则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真实,这就必然带来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

2.计量原则的差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税法以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或者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3.风险态度不同。财务会计比较侧重收入的实质性实现。近年来从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看出会计处理越来越注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并且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而税法在收入确认上会尽量减少不确定性、选择性和主观判断的运用,因为税法对任何涉税事项的确认、计量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据可依,不能估计,因此税法一般是不承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同时国家税收不会去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如果税法上认可谨慎性原则,必将减少或滞后企业应缴税款,这无异于让税务部门替企业承担风险。

(六)核算的不同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核算方面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资产及其入账价值、折旧及摊销、资产减值、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成本核算方法。

(七)受税法约束程度不同

财务会计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而税法的刚性及硬度又要强于财务会计,由于纳税是法律行为,纳税人一旦违反了税法的规定,就会受到处罚。

四、财务和税务的关系模式

目前,国际上通常将财务和税务的关系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投资者为导向的模式。财务会计完全不受税收法律法规的束缚,税法也丝毫不作用于财务会计的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真实公允财务信息和满足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需求。由此及彼,税务会计的操作也不受财务会计标准的束缚,从确定税基到缴纳税款都以税法为依据,独立地进行操作,不需要通过调整财务会计数据以适应税法要求来实现。第二,以政府为导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会计处理服从税法规定,会计事项的处理也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执行, 税法的任何改变都将会影响财务会计计量和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无论是计量还是操作处理都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以保障财政收入为根本宗旨,可以看成是政府宏观管理的工具和手段。第三,以企业为导向的模式。该税制模式是介于投资者为导向的模式和以政府为导向的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既不是独立发展, 也不完全一样,既允许合理差异存在的一种模式。通常看来,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开处理。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等会计规定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财务报告,提供财务信息。税务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差异按照税收征管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既保障企业财务处理的需要,又满足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五、财务与税务的协调

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会计的分支,但又有方方面面的联系,如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过度拆分,将产生如下负面影响:

(一)税收征管成本的增加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容易造成人为漏税、逃税、偷税行为,导致中国税收工作秩序的混乱,造成征税上的困难。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加强监管,制定更为详细的税收制度, 以免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这就无形中增高了税收征管的成本。

(二)人员培训成本的增加

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间差异的理解和具体操作是一项复杂烦琐的业务。需要对财会人员和税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以实现两者的目标,从而增加了人员培训成本。

(三)财务核算成本的增加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后,纳税人既要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规定,又要不折不扣依法纳税,两者差异的扩大正日益增加纳税人财务核算成本。

因此二者应该协调、适度分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适度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一)构建并完善税务会计的理论体系

构建并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对税务会计进行协调,将宏观的税收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转化成为税法学的相关原理与概念,并且利用会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系统对企业应该缴纳税款进行真实反映,以此推荐中国的税务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

(二)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按照税务会计要素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并进行全面的、逐一的核算,也就是对一套原始的凭证要做两套账目。其次,是仅仅核算纳税调整事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使得建立新的核算体系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注重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在管理上的配合与合作

会计制度的制定与日常的监管始于财政部,而税收法规的制定与日常的监督管理属于国家税务总局,两者的监管部门是不同的,因此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管理与监督上要加强配合与合作,促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

六、结束语

试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 篇8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适度分离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各个国家的税法、税务制度日益完整,并逐步向着成熟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税务计算和核算越来越不能满足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税务会计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税务会计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税收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专门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以确保税款正确、及时地缴入国库的一门专门的会计管理活动。现在,税务会计已经构成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税务会计知识对企业会计专业人员来说也成为必备的专业知识。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税务会计是植根于财务会计而产生的

财务会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会计主要解决如何正确计算期间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问题,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计算税金。所以,税务会计计算应交税款时采用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2.在计算利润时,税收法规和会计实务处理具有差异性,财务会计致力于将两者的矛盾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矛盾最终产生了税务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

(二)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1.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规进行处理,具有刚性。这促进了财务会计发展得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国会计的发展依赖于国家颁布的各项会计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

2.税务会计确立了全新的收益实现原则,即以销售时间为收入实现的标准。这也被财务会计所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下,财务会计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比如在托收承付销售方式下,销售方是在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承付手续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税收体现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务会计遵循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修正的目的在于保全税收收入,便于征收管理。税务会计以税法为判断标准,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进行纳税事项的调整和纳税申报。体现了税法的强制性,税法优先于会计法规等其他普通法规。当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产生冲突的时候,企业的会计处理往往遵循税务会计。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程序、政策、方法的选择,即限制了会计规范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方法缺乏弹性。所以财务会计要想保持独立性,必须要有一个周全之策。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遵循的原则具有差异性,同时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两点共同决定了税务会计必然与财务会计分离。从各国税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传统财务会计无法适应现代税务制度的要求,企业经常出现“合理不合法”的事项,给企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税务会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政府和企业作为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

过去,企业的管理体制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企业的税收和利润不分。企业的理财行为和会计核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兼顾财务核算和税务核算,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时有出现差错,不能满足政府作为征管方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離,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人员进行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提高了效率。政府征收管理税收,可以检查企业的税务计算过程、税务核算分录、纳税申报过程,更方便和有针对性。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明确企业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经济实体。分立出来的税务会计,能更好地反映国家税务制度的规定,正确地反映企业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分立出来的财务会计,由于不被强制接受税法的约束,更能体现会计管理的职能。这样,通过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合理分工,体现了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有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分别对应“财税分离模式”、“财税合一模式”、“财税协调模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本文认为应在“财税分离模式”与“财税协调模式”中选择其一。为了满足这一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必须分离,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境外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维护我国经济权益。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具有必然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一个分离程度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参考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或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分离模式,其具体操作是企业设置会计信息和税务信息两套账务处理系统,企业分别设置专门的岗位由专人进行核算,分别依据会计准则和税务制度编制信息。这种模式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其财务会计处理不受税务制度约束。原因在于英美属于普通法系国家,它们的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

日本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协调模式,其具体操作是允许会计规范和税收规范存在差异,但在纳税申报时要依据税务制度对财务会计进行调整。这种模式属于企业导向的会计模式,强调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会计准则只是税法的补充。

在确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时,应考虑我国的基本情况。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国有企业,证券经济和金融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相差甚远。我国的法律环境更接近于大陆法系的国家,税法具有强制性和刚性,要求企业在税法与会计准则冲突时以税法为准,计算应纳税额。综合考虑,本文认为不能在经历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统一的弊端、明确两者应该分离后、盲目地夸大两者的差异,这种绝对分离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相反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向着财税协调的模式发展。即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应该适度分离,两者在大方向上应保持一致,但允许微观差异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6,(2).

[2]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

[3]王华明.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J].税务研究,2004,(11).

试论会计委派制 篇9

请欣赏:《试论会计委派制》

陈丽霞

会计委派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和完善。会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它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或专门机构对会计人员实行直接管理,进行统管统派,从而实现调控的会计管理制度。

一、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处于会计领域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忽视,传统认为会计这个岗位是比校轻松且无足轻重,所以在任用人员上也没有严格要求,财会队伍比较薄弱;二是对有些敏感性账务有意无意造成财目混乱;三是财经纪律松懈,没有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违反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提高开支标准,致使业务开支过多过杂;四是账外设账,截留、转移收入,逃避预算外资金集中统管,私设“小金库”等等。

以上存在的种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管理体制落后等现象说明,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在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财务管理、财政监督还比较软弱,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当前应当重点是抓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要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和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从初起在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委派会计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经验证明,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是将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负责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委派,对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净化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党风廉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

各种腐败和贪污犯罪等经济案件往往都与单位的财会工作密切相关,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环节,就能控制住源头。在经济领域,很多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都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干预具体的经济行为造成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存在的漏洞为腐败的滋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土壤。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而出现运用资金方面的杂乱,学了一些不正之风,滥用资金、私拿回扣、弄虚作假、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所以近几来,在事业单位的公款私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财务秩序陷入紊乱。

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使财务活动处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财政部门统一资金核算,对违反财经制度的单位进行曝光,以加强财政监督力度。这就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有效地防治某些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深化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了擅自改变用途、乱支滥用等现象,促使其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

2、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力度,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被赋予了财务监督的使命,可是在执行中却没有相应的地位。这其中当然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原因,但会计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

会计人员是单位中的一分子,自然要受制和服务于单位,这样就缺乏进行会计监督、制约的基础和权力保证,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性。而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又必须遵守财经法规、法律制度,这是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职责。“独立性”和“服务性”是会计人员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所服务的单位脱钩,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会计人员,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其管理机构负责,解决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确定了会计的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避免了行政干预,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委派会计正确处理好“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通过搞好对被委派单位的服务,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管理和监督的目的,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3、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多,还存在着少数无证上岗的现象,有些单位甚至把不能胜任其它工作的职工作为财务人员。这些人员大多对财经法规、法律制度淡薄,专业技术知识不够,基本不能适应所从事的财会工作。近几年来,逐步对会计队伍做了调整和扩充,但新分配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单位中还须兼职其它工作,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较少,在财务工作中没有得到一定的支持,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就不能做到规范化,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与传统会计相比,委派会计的权限要大一些,相应的对委派会计的.要求也应高一些,因此,会计管理部门应十分注重提高委派会计的素质。委派机构要通过考核、选拔,把优秀会计人员作为委派会计,相应地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可以消除那些无证上岗及兼职现象。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如业务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轮岗交流制度等,促使每一位财务人员有一种紧迫感。对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激发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作的责任心。让委派会计人员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兢兢业业履行岗位职责。每一名委派会计都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办事,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为基层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这样,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的提高就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4、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收支两条线”。

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党中央、国院作出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19开始全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实行了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进行了比较彻底地整顿。规定只设一个支出账户,注销原有的收入户、存折户,同时清理了收费票据,规范票据管理及收费行为。所有的收入一律都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按规定只准开设预算外资金支出户,实行了票款分离。所有的收入都及时地纳入财政专户,通过申请拨款,经过财政审核批准再行使用。实行两年多来,对于财务工作管理起了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经费支出没有深入了解,因而没有得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只是在财经纪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表面规范化。

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

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单位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按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财政部门对单位的经费收支进一步实行监督和控制。如湖北省荆州市区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与“收支两条线”和加强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会计委派形式,进一步实现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确保“收支两条线”措施得到真正地贯彻执行。

5、实行会计委派制,推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

会计集中核算属于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纳入会计中心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中心集中办理各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和监督服务。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于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上有很大的好处。

(1)财政部门抽调高素质的会计担任委派会计,由委派会计对会计业务集中处理。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促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做假账和虚假报表的现象,也较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而且还可以为以后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

(2)委派会计是会计队伍中的优秀财务人员,精通会计业务,懂得会计法规,能及时向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报送各个单位真实、准确的会计报表,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了准确资料。

(3)集中核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预期目标。各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出纳(银行在中心设立专柜代替出纳职能),由委派会计负责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从而减少了人员编制,节约了人员经费。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会计委派制在实行过程中,还须委派单位及主管部门和被委派单位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委派会计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只有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委派会计才能坚持原则,依法公正办事,才能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监督作用。

2、实行委派制,并不是把会计人员简单地从原有单位中脱离。实施会计委派制仅仅改变了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委派会计不仅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钦差大臣”,高人一等,而且应当尊重单位领导,做好单位领导的参谋,搞好财务工作。委派会计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更新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熟悉国家经济法规和通晓财务会计知识,具备较好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真正称职的委派会计。

3、会计委派制并不是解决会监督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应放到构建新型的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上来,使会计队伍逐步趋向年轻化、知识化,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会计委派制是建立制衡机制,防止资产流失,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新尝试,体现了对委派单位会计业务进行事前监督的特点,对强化会计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县的会计委派制即将出台,相信通过会计委派制的试行,可以改变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促使会计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会计研究》(增刊)

2、《中国财政》(月)

上一篇:重医医学心理学考试下一篇:白河二中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