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会计教育

2024-10-03

立信会计教育(共6篇)

立信会计教育 篇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舞台上,有不少私立学校办学,立信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民国私学史的多位学者均认为,立信是继南开大学之后一所最为著名的私立专科学校,在20世纪30、40年代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民国时期的立信会计教育包括补校、夜校、函授、职校、专科学校等多种层次,归纳研究其办学经验与特色对当代中国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均有诸多借鉴意义。

一、“三位一体”模式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先河

立信会计教育的创始人是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潘序伦曾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预见到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对于现代会计人才的需求会逐年增加,于是尽量选学有关会计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学基础。1924年,潘序伦怀揣“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愿望学成归国,回到上海,先后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担任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和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引进并讲授西方新式会计。1927年1月,鉴于当时工商界通用的旧式簿记亟待改革,企业亟需会计人才,潘序伦辞去各大学教职,在上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借《论语》“民无信不立”之意,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师业务,为工商企业建账查账。

因为当时委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代为设计西式簿记会计制度的单位不断增多,而这些单位原有的会计人员,绝大多数不懂西式簿记会计,所以很多单位要求代为训练旧式会计人员学会西式簿记。潘序伦觉得对这些人员加以个别训练,费时费力很多,不如把他们集成一班同时训练,所以事务所开创不久就附设了一个簿记训练班,以私营工商企业的青年小职员和练习生为对象,利用事务所晚上空闲时间上课。训练班很受欢迎,第二期开班时,有很多人自动报名要求入学,于是潘序伦与事务所的同仁们决定于1928年正式创办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教育事业即发端于此。补校从1927年簿记训练班算起至1947年20年间共举办40届,前10年学员人数累计达4783人,后10年入学学生则发展到30476人,立信补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信誉日隆。鉴于立信补校学生虽多,但学时短,学习课程较少且浅,学生难以成为高级会计人才,潘序伦于是决心在继续保留办好补校的基础上,筹设专科学校。经过多方努力,1937年经国民政府批准,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成立。

立信教学所用讲义都是由事务所同仁自编自写的,经过试讲修正后付印出版。当时为立信出版教材的是商务印书馆,然而在日寇侵略期间,商务印书馆损失惨重无法继续为立信出书,为了解决学校教材及工商企业所需帐簿表单的印刷问题,潘序伦又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出版机构,与生活书店合作于1941年建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当时,正值抗战期间,立信也与很多沪上高校一样正着手于内迁事宜,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在战时陪都重庆挂牌。用品社设有经销处、造纸厂、印刷厂等。抗战胜利前后,生活书店方面因资金周转困难,将所有股权作价让与立信,用品社的全部股份,就为立信会计学校和一部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所有。

从事务所到学校再到图书用品社,潘序伦和立信创业者们一同开创了“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链。事务所为学校提供师资和编研力量,图书用品社为学校提供教材,事务所和用品社的收入也补助部分办校经费,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参加工作后,又不断在各自岗位扩大立信的影响,协助事务所和图书用品社发展业务。这样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带来了事务所、学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良性发展。潘序伦晚年在回忆录中曾说:“我在办学方式上,采取事务所、学校、图书社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协同办学,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当时,立信不是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事务所基础上创办学校,继而创办图书用品社的,充分展现了立信先辈的超前意识。2008年,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潘序伦文集》序言中,称潘序伦为培育会计人才的播种者、现代会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拓荒者。时至今日,“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仍在延续壮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立信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并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立信会计出版社作为学校的直属单位仍以出版会计、财经类图书,印制会计用品为特色,始终保持良好业绩。

二、面向时代、面向社会的多样化教育方式

立信会计教育是适应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经济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当时教育不普及,人们获得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的机会较少,立信应时而为,结合自己的条件办学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潘序伦一直强调:“社会需要什么样会计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会计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内容,立信就教什么内容”。立信生源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在职人员业余学习、失业青年就业学习、家庭妇女谋业学习,年龄有少有长,甚至有50多岁的老学生,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可支配的学习时间多寡也参差不等。为了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使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当班级学到会计专业一技之长,立信建立各种学制。1928年春创办的补习夜校是为了适应业余人员的需要,学生都是各企业或机关的在职人员。1930年设函授学校是为了适应外地无法来沪就读者之需,学生曾遍及全国各省市,乃至港、澳和南洋群岛。1934年设晨校、1935年设星期日校均是为不能读夜校的在职职工,利用早晨和星期日的休息时间,研习会计而开办。1936年添设日校,主要对失学失业青年和外埠专程来沪求学的学生而设,一般经济比较困难,年龄比较大,要求短期速成,因此又称“速成科”,开办时规定三学期毕业。1937年创办的专科学校则是正规的高等学校,入学程度为高中毕业,经过入学考试,择优录取;高级职业学校,也是正规学校,报考学生需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三年毕业。另外,立信还有暑期班,适应在校学生利用暑假学习会计技术知识;抗战时期,为适应后方急需技术人才,立信还曾办高级会计职业训练班、中级会计职业训练班、会计职业训练班。由此可见,立信的多样化教育方式体现在:职教和普教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育相结合,面授与函授相结合。

广设分校也是立信会计教育满足各地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色举措。为了方便上海各区学生就近入学,立信仅在上海一地就曾设有11所分校,每学期招生都在2000人以上。1937年春,立信教育事业开始向外地省市进军,率先在重庆开办分校,之后的10余年间先后在桂林、兰州、柳州、衡阳、梧州、北京、广州、南京、天津、香港等地办起各级分校。立信会计教育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三、坚持“学验并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突出

上世纪20、30年代,一些教育界人士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认为钻研高深学理的纯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学校更应特别重视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其中,黄炎培以首倡职业教育而闻名,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潘序伦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时,黄炎培为该校校长,后来潘序伦也曾聘请黄炎培到立信任教,两人既有师生之谊,也有同道之好。潘序伦的办学思想也深受黄炎培的影响,特别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明确提出学生“学验并重”的办学方针,即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经验两者并重。

在“学”的方面,立信坚持“管教务期严格”,对师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对教师要求注意教学方法和效果,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从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到课后作业,都有明确纪律规定:上课一律点名,一学期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终考试;迟到早退三次者,以旷课一次计算。每科都有配套的大量习题,学生要天天做,限时交,如漏交,必追补。各门课程的考核要求很严格,考试成绩以7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准毕业,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每一个环节老师们都尽心尽力,严抓严管,毫不松懈,不容许学生有半点含糊,严格的要求为同学们打下了坚实而规范的会计理论知识基础。

在“验”的方面,潘序伦认为:会计这门科学,如同医师一样,必须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手。因而,立信特别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大部分从事务所的会计师和历届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他们从实际出发,将日常工作中的案例融入,自编讲义,经过二、三个学期的试讲,不断补充完善才正式出版发行,非常切合实用。学校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备有相关习题,实行助教改卷制度,配备一位辅导助教专职批改学生作业和解答问题,一些特别疑难和比较集中的问题,助教摘出交给教授在上课时认真解答,务使学生弄懂为止。学校要求学生苦练珠算、书法和应用文等基本功,并经常举办簿记、珠算、会计等学习竞赛。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同学们重要实习研修基地,学校以事务所为平台,利用会计师事务所与工商企业接触较多的有利条件,经常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和商店参观实习,并参加到一些机关公司的具体查账工作。求学期间的大量实务训练,使得立信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即能从事实际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当时失业严重的旧社会,立信的毕业生却一枝独秀,供不应求。据立信校友端木和回忆,1942年他所在的班级毕业时,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会计处就曾招收15名同学,占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同学也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四、最早倡导会计诚信教育

潘序伦认为:“诚信两字,实为会计师职业成功失败之所系”。“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固无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性。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利诱威胁,无处不极。会计师苟无强固之道德观念,则在执行职务之际,存在可以代人舞弊,存在可以为己舞弊。然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业保障信用为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则此项职业,即失去根本存在之理由,违背国家社会期望之意愿,可不慎哉。”潘序伦将这种职业道德观转化为教育观,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办学中特别强调要在诚信上下功夫,以建立信用为要件,营造诚信文化氛围,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立信可谓近代中国最早倡导会计诚信教育的学校。

诚信是立信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学校从校名、校训到校歌,无不深深打下诚信的烙印。校名“立信”乃借《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而取。学校也曾多年以“立信”两字为校训,此后潘老对“立信”校训又不断加以阐释、丰富扩展其内涵,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二十四字校训。立志、守身、处事、待人,已经不仅将诚信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要求来看待,而是将诚信上升为为人处事的人格素养来提出。立信校歌也紧扣“诚信”理念,创作于1938年,歌词由潘序伦的胞兄潘伯彦所作,他充分尊重潘序伦彰显诚信精神的意愿,歌词写得言简意赅,强调“学万千,此则一‘会计当而已’”。不仅把“会计当而已”入歌词,还以“今古应无异”来充分肯定了孔子之言在当今的价值;最后用“昭其信,正其名”,表达在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以诚信昭示天下,以诚信来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

专业教学中,立信要求学生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没有丝毫差错,绝不能弄虚作假,尤其在考试中更要讲诚信。据一些立信老校友回忆,潘序伦曾在立信推行“荣誉考试”制度,令学生所受教益最大。荣誉考试其实就是一种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机制。当时,所有的考试,都由教务处主持,除有人收发试卷之外,通常没有权威人士监场。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言在先:如舞弊,必开除。潘序伦常在师生大会上讲:学知识不易,学做人尤难。倡导“荣誉考试”,旨在通过不监场的考试,昭示尊敬考生人格,亦培养人自觉自重,以期学生品学兼优。

五、魅力型校长凝聚办学力量

大学校长的学识才能与人格魅力在治校办学过程中往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立信校长潘序伦是旧中国少数几位在美取得经济学博士的人物之一,学识渊博,见地业深,是中国会计改革的推动者,也是会计教学方法的提倡人,对中国的会计事业建树颇多。潘序伦著作等身、见解精辟,一生著作逾千万字、专著(含译作)3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不仅在会计学、审计学方面造诣甚高,兼对财政学、金融学、税务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也有很深研究。立信会计教育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潘序伦将自己的职业收入、出书稿费版税等数万元全部捐给学校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从重庆返沪办学没有校舍,潘序伦就把自家在上海长乐路的五开间三层楼的一所住宅,捐赠与学校作为校舍。潘序伦把钱财都用在了会计事业上,自己的日常生活却十分简单朴素。他曾说:“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取之于会计,用之于会计。这就是我一生聚财、用财的目的和归宿。”

潘序伦从事会计师工作绝不弄虚作假,坚守独立不倚的精神和诚信求实的职业道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银行总行被迫迁往香港发行法币钞票,邀请潘序伦查核发行准备基金,潘序伦发现该行金银数额不足,而是以其他银行的本票来抵补,有悖规定。于是不顾情面,不予签字证明。中国银行以“破坏抗战”的帽子相挟,潘先生顶住压力,辞去了中国银行发行准备基金会会计师检查业务,终不为谋私利而失信于民。在抗战救国之际,潘序伦不畏强权,以维护民族大义为重,多次伸出援手保护爱国进步人士。辟如,1932年淞沪抗战之际,《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号召社会捐款以资前线战士,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然而这一爱国义举却遭居心叵测之人造谣,诬陷邹韬奋等人徇私舞弊,贪污巨款,发国难财,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就在事态发展到一筹莫展的危急时刻,潘序伦挺身而出,公正仔细核查捐款账目,出具证明,还邹韬奋等人清白,维护了经募善款单位的声誉,捍卫了正义。1940年,马寅初因发文斥责“四大家族”发国难财危害国家民族命运的无耻行径,惨遭国民政府逮捕,潘序伦积极参与营救活动,不顾自身安危,不惧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的威胁,聘请马寅初到立信任教,解决了马寅初生活难题。

潘序伦的学识涵养、无私奉献、勤俭淡泊、独立不倚、忠于正义、爱国进步精神构成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凝聚感召了一批社会名望之士和学界俊贤为立信办学出资献力。在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筹建之际,国民政府委员兼主计长陈其采、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等欣然担任立信校董;1942年学校迁往重庆北碚办学十分艰辛,四处筹措资金,在川企业巨子卢作孚、康心如、刘航琛、苏汰馀、潘仰山、杜梅和、庞怀陵查济民、黄凉尘、吴羹梅等等也纷纷受聘出任校董,为学校提供资助。在教学方面,潘序伦更是聘请到章乃器、黄炎培、马寅初、徐永祚、黄逸峰、黎照寰、冯契、钱亚新、朱大可、余肇池等众多学术硕彦来校任教,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证了优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银胜:《潘序伦先生教育观刍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潘序伦:《潘序伦回忆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

[3]朱坚强、何佩莉:《立信往事》,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年版。

立信会计教育 篇2

立信会计金融人〔2018〕7号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试行)

各单位(部门):

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和融合创新发展战略,聚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

打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良、素质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类特色鲜明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到“十三五”末,学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规模显著增加,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组织形态显著优化,形成若干“跨学院、跨学科、跨业态”具有重要影响力

—1— 的“双师双能型”学术共同体。

二、认定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高校教师资格证,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能胜任本专业教学工作,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颁发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含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目录见当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计划);

(二)在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等单位有2年及以上(可累计计算)的实践工作经历;

(三)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省部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行业产学研实践项目或技能培训且取得合格证书;

(四)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五)在学校签约合作共建的基地进行“产学研践习”累计1年及以上并通过学校考核(具体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办法》(立信会计金融人〔2016〕31号)中产学研践习计划实施细则);

(六)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获得行业转化应用。

三、主要举措

(一)聘用行业专家,完善专业教师队伍。依托协同创新、—2—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平台,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承担紧缺实验课程或新开设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讲座,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参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完善工作,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咨询意见,积极推进校企协作,在师生的实验、实习方面提供方便的条件。

对于“双师双能型”师资紧缺的二级学院,经学校审批同意,可以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承担列入教学计划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二级学院按照教学任务做好预算,学校根据预算进行另行核拨,不纳入二级学院绩效工资核拨总额。对于超出拨付总额部分,二级学院可使用应用型本科建设专项经费。二级学院支付给受聘教师讲座费不得超过上级文件规定的额度。

(二)强化实地锻炼,实施实践锻炼计划。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自主建设强化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作用。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和校院实践基地,实地锻炼、挂职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三)加强交流学习,实施研修项目。依托上海市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及教师海外企业研修项目,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学校、行业、企业、协会的联系和交流,资助骨干教师进行行业研究,实行双方人员互派互聘。

(四)组织培训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高校教师系列以外的职(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3— 书。

(五)依托激励计划,支持“跨学院、跨学科、跨业态”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四、行业专家聘任程序和待遇

(一)行业专家标准

具有从事相关行业专业领域高年资经历,熟悉相关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或省部级以上荣誉或在行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二)聘任程序

1.二级学院是行业专家聘任工作的主体,应结合本单位“双师双能型”师资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需求,开展具体兼职聘用和日常管理工作。

2.学校厚植行业人才优势,行业专家聘任执行项目任务制、讲座制等多种形式,对于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级行业专家学校给予“一事一议”政策。

3.学校每年5月、10月开展行业专家聘任工作,各二级学院根据下一学期拟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填写《行业专家聘任审批表》,初步面试工作后向人事处和教务处提交聘任人员名单、薪酬待遇方案和聘任材料。

4.学校人事处负责行业专家的基本标准审核,教务处负责行业专家教学工作标准、内容审核和教学质量把握。行业专家的薪酬待遇由人事处和教务处共同确定。学校鼓励行业专家开设实务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应用型课程,具体指南由教务处—4—

每年按需发布。

(三)行业专家薪酬待遇

1.参照《上海市市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上级文件,行业专家的薪酬(税前)一般为副高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100-5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150-1000元。讲课费按照实际发生的学时计算,每半天最多按4学时计算。

2.具体薪酬由各二级学院在聘任审批时拟定,不超过限定标准按实发放。凡入选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的二级学院行业专家薪酬由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专项经费列支,其他二级学院由人事处审批划拨。

3.对于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院士、全国知名专家等高级专家,学校可以根据行业高级专家的柔性任务目标,“一人一策”确定岗位薪酬。

五、组织保障

(一)工作组织。学校结合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每年9月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认定和统计工作,各二级教研单位将符合认定条件个人的材料报送人事处。学校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绩效列入二级单位目标任务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二)制度保障。落实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学科专业评估中,将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实绩、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贡献纳入教师考核和聘期考核中;要求教师在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

—5— 术职务时须具有一定的践习经历或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访学进修和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

(三)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产学研践习、教师产学研基地建设及业绩突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奖励等,加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经费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鼓励二级学院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通过主动服务社会,争取政府和社会的经费支持,入选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学院、专业应给予“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六、其他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行业专家聘任审批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18年3月5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8年3月5日印发

立信会计实业贡献者:钱素君 篇3

一、个人生平简介

钱素君, 1894年 (光绪二十年) 前后出生于江苏省上海市 (现上海市) 。1914年 (民国三年) , 考入蔡元培先生在上海举办的爱国女子中学, 1917年与张蕙生教授同期毕业。后于1920年与张氏一道留学美国, 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学习, 度过了7年的海外生活, 获B.S.商学学士, 1927年夏学成后回到自己的祖国。

归国后, 先在一些私营企业和机关担任会计工作, 后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会计师证书, 1933年开始执行会计师业务。次年9月, 经留美同学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董修甲 (1891~?年, 江苏六和人, 经济学家, 曾任汪伪江苏省、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介绍, 到该院担任讲师。两年后的1936年升任暨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翌年升任教授兼会计银行系主任。1937年担任国立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1940年9月担任暨南大学商学院代理院长。1941年12月, 太平洋日美交战, 暨南大学迁至福建时, 辞去教职离开该校。此外, 还曾担任国立复旦大学会计系教授, 讲授簿记学 (甲) 、审计学和销售术等课程。

“立信”成立不久, 与张蕙生、李鸿寿、蔡经济、王澹如等人一起加盟其中。自此, 和“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实业结下不解之缘, 与之终生为伴。1943年1月, 同张蕙生一并取道西北公路, 经西安、宝鸡、成都到达重庆, 与先期从香港绕道抵渝的潘序伦先生一起重振立信会计实业。同年8月至1949年8月, 经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 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其间, 1944年3月与张蕙生一道, 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审查教员资格合格, 被定为教授。11月, 与潘序伦、张蕙生3人组成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员升等委员会委员。1945年2月, 与潘序伦、张蕙生一并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为“专科以上学校久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 与潘氏夫妇和立信同仁钱乃澄、李文杰、李鸿寿、顾询、陈文麟、夏高波等先生多次参加徐永祚先生在上海以“聚餐会”形式组织的开展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革命活动。1948年, 与潘序伦、顾询、陈文麟等7人组成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董事会。

1949年12月, 与李鸿寿、陈文麟、张蕙生、余性元等人被推选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委员会成员。1950年10月, 与潘序伦、顾询、陈文麟、张蕙生、王澹如一道被聘为新成立的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成员。1980年10月, 与潘序伦、郭森麒、李鸿寿、李文杰、张蕙生、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务委员。

1980年代初期, 中国会计的一代女杰, 走完了她平凡而光辉的会计人生, 离开了人世。

1988年, 被《中国会计史稿》 (郭道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628) 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 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 (郭道扬, 《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 , 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37。

二、理论主要贡献

钱师一生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发表会计论文近20篇, 独撰和与他人合作撰述、翻译会计著 (译) 作近10部。其中, 会计著 (译) 作主要有《查账法》 (实用商业丛书, 商务印书馆1935年) , 《会计学》 (与夏治濬合编, 立信会计丛书,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41年) , 《会计学教程》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1年) 等。翻译的会计著作主要有巴提萨J.R. (J.R.Bartizal) 著《营业预算》 (立信会计译丛,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49年) , [美]郝克脱 (Josiah Brooks Heckert) 著《会计制度设计及设置》 (《Accounting Systems.Design&Installation》, 立信会计丛书, 与孙庆元合译,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0年) 和《审计学原理》 (与张蕙生合译, 生活书店1934年) 等。

会计论文主要有《对于合伙责任问题之商榷》 (《银行周报》1933年第17卷第39期) , 《现金之审查》 (《立信会计季刊》1934年第2卷第3期) , 《查账员责任问题举例》 (以下简称《责任》) (《会计杂志》1936年第7卷第6期) , 《会计学术进展之鸟瞰》 (同前1936年第8卷第2期) , 《最近40年来会计学术之进展》 (《暨南学报》1936年第1卷第2期) , 《会计与企业管理》 (《管理 (二月刊) 》1936年9月第1卷第2期) , 《经营比率》 (同前1937年4月第2卷第1期) , 《所得税之会计方法》 (《商学季刊》1937年第1卷第3期) , 《查账员对于被查机关之服务》 (同前1937年第1卷第2期) , 《设计会计之意义及其内容述要》 (《立信月报》1939年第9、10期) , 《企业之会计年度应以自然年度为之决定论》 (《计学杂志》1941年第1卷第1期) , 《论修正所得税法中之资产涨价补偿准备》 (《立信月刊》1948年第5期) 和《会计三寓言》 (《立信会计季刊》1949年第17期) 。

此外, 1915年在《妇女杂志》第1卷发表《游莫愁湖记》 (第3期) 和《释任性》 (第5期) , 以及《关于女子以会计为职业答客问》 (《立信月报》1941年第4期) 和《从修正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谈到工业建设》 (同前1946年第6期) 等文章。翻译科西契夫.А撰《友谊和团结———我们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文汇报》1957第15期) 及[苏]比留科夫 (Д.А.Бирюков) 著《灵魂存在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年) 等。

在钱教授的众多会计论著中, 能较好地体现其会计思想, 尤其是审计思想的当首推《责任》一文。1930年代, 我国会计师业务似雨后春笋, 发展迅猛。有关资料表明, 全国注册会计师登记人数, 从1918年谢霖成为第1个会计师后, 到1935年已有1162人, 这在当时, 可以算得上一支数量可观的查账队伍。查账人员的职责如何明确界定, 直接关系到查账员的权益保护、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声誉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 先生在《责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有关查账员责任的思想。

其认为, 查账员的责任主要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按所负责任性质分为法律上责任与道德上责任;二是按所负责任对象分为对于委托人应负责任和对第三者 (如委托人之债权银行, 其他债权人以及一般社会) 应负责任。接着, 她以英美各国的判例为主要依据, 着重探讨了对委托人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和对第三者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责任》指出, 查账员对于委托人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包括:查账员应将被查机关财政状况的真相直接报告委托人;查账员在可能范围内, 必须亲自审查存货;查账员必须注意审查委托人应收账款;查账员对于职务疏忽的过失一般只负违背契约责任。查账员对于第三者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必须区别两种情况:如查账员错误属于过失, 对第三者一般毋须负责;如其错误属于欺诈, 则必须负法律责任。《责任》最后指出, 英美各国判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 因此, 主要学习其原理原则, 然后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 灵活加以应用。可见, 钱师的上述分析十分明白, 特别是对于查账员所负责任的界限划分, 理论上十分清楚, 实践上便于操作。同时, 先生在引进他国判例讨论问题时, 不忘结合自己的国情。

《查账法》一书的出版与发行是钱氏对审计理论的又一贡献。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为第1章绪论, 讨论查账的一般概念, 包括查账目的与种类、内部牵制组织、查账委托磋商和查账开始。第2部分即第2章, 介绍查账程序, 包括目的及功用、顺查法与逆查法、查账程序拟订、查账开始与进行程序及资产负债表审计、查账程序结束和查账工作底稿。第3部分即第3、4两章, 专述详细审计实务, 其中, 第3章包括原始凭证单据查核及其与原始记录核对、现金簿收方查核和现金簿付方核对, 第4章包括进货与销货核对、其他原始记录和进货与销货总账核对。第4部分是第5至8章, 按照资产及负债构成项目研讨资产负债表审计实务, 其中, 第5章包括现金、应收期票及承兑和应收账款检查, 第6章包括存货、有价证券和迟延资产及预付费用检查, 第7章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检查, 第8章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未付各项费用、应付公司、应付抵押借款、或有负债和资本检查。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查账报告书, 包括查账报告书材料搜集、查账报告书性质、内容和举例。

钱教授在书中不仅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查账的理论与方法, 而且较超前的介绍了一些新的审计观点。

一是较详细地介绍了内部牵制组织。本书是我国较早介绍内部牵制的著作之一。此书出版时间为1935年, 比美国会计师协会首先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公告中提出“审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 应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的要求提前了1年。这表明钱氏从国际视野的角度, 充分意识到“制度基础审计”的重要性, 超前地将这一理论用于指导审计实务, 为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 节省查账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作好理论引导与知识储备。这在当时我国审计实务并不十分发达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系统介绍“审计循环”。本书在讲述审计方法之前, 专门阐述“查账程序”, 即西方人所讲的“审计循环”。这对于将审计业务流程从理论予以概括, 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审计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是重点介绍“项目审计”。即按照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构成详细说明查账方法的运用。这种结合实务讲解理论知识, 寓查账方法介绍于查账内容讲解之中, 既使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又能使学生在内容的学习中对方法起温故知新的作用。

总之, 全书围绕“基本知识———查账程序 (审计循环) ———查账方法———项目审计———审计报告”, 向读者详细展示了一幅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方法与内容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查账路径图。

另外, 先生与张蕙生教授合译的《审计学原理》, 是我国继吴应图先生编撰《审计学》之后, 较早出版的审计学专书。为民国时期传播西方审计知识, 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 探索我国审计学科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39年, 作为当时的会计界名流, 受潘序伦推举, 与黄组方、顾准、张蕙生、袁际唐、薛迪符、徐永祚、李鸿寿、杨汝梅 (予戒) 和闻亦有等人一道, 成为国立编译馆会计名词初步审查人员, 为民国时期会计名词的规范化作出了不少贡献。

三、“三位一体”立信会计实业主要贡献

钱教授一生积极投身立信会计实业, 参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查账、企业顾问工作, 承担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教学与教务主任等管理职责, 支持和参与立信会计出版事业, 使立信会计实业一步一个脚印,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由一个单纯的会计师事务所, 发展成为集事务所、学校与出版社“三位一体”的会计实体, 开创了中国近代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钱师是“立信”会计实业的终生支持者。据潘序伦 (1984) 回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成立之初, 只用了一个计核员作为助理, 这时不得不扩充人员, 钱乃澄、顾询、许敦楷、郭驹、张蕙生、钱素君、李鸿寿、蔡经济、王澹如、陈文麟、王逢辛、唐文瑞、施仁夫、管锦康等会计师……先后来我所工作。”自此, 未曾离开过“立信”。起先, 她还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与复旦大学教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辞去暨南大学等高校教职, 全身心地投入到“立信”会计实业之中。1943年便同张蕙生一并取道西北公路, 经西安、宝鸡、成都到达重庆, 与潘氏一起重振立信会计实业。在渝期间, 与潘氏夫妇一道, 兴办会计师事务所, 复办立信会计教育, 出版“立信会计丛书”, 使“立信”会计在兵荒马乱之年得以延续。抗日战争胜利后, 又与潘氏夫妇复员上海, 继续担任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负责管理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1940年代后期, 担任新组建的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董事, 对学校建设擘画经营。新中国成立后, 被推选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委员会成员, 并被聘为新成立的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成员, 继续服务于“立信”。1980年, 一生心系“立信”的钱师, 在耄耋之时与潘序伦、郭森麒、李鸿寿、李文杰、张蕙生、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务委员, 为“立信”续写辉煌, 奉献余热。

钱师是立信会计教育的组织者和施教者。在立信会计专科学校, 先后担任教务主任6年, 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的该校“专科以上学校久任教员”, 即终生教授。作为教师, 长期讲授簿记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课程, 为“立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辛勤劳作。身为教务主任, 协助潘序伦先生严谨治教, 从“认真”二字做起, 在办学人员少的情况下,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教课、批改作业。对学生, 坚持严格要求和培养实用的教育方针。教学时间上, 保证每学期授课20周, 上课时一律点名, 并对学生规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学业考核上, 各类课程实行考试, 70分及格, 不及格者不准毕业;课程设置上, 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既开设会计实习课程, 又对有的专业课程, 如高级商业簿记等, 在平时加强练习题的基础上, 最后设置综合实习题, 让学生对整个簿记过程进行一次模拟实践。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 坚持每周开设体育, 每天早晨出早操。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 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和政府机关见习和实习, 委派成绩优良的学生参加查账,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附设“会计职业咨询所”工作。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增强职业实践能力, 并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从而增强了立信会计学校的办学吸引力, 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钱师是“立信会计丛书”的主要编著者。“立信”办学过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教材都是由他们的教师自行编写, 钱素君先生是其中的主要作者之一。正如潘氏 (1993, 1994) 所言:“在立信最初建校的十二三年间, 所用教本, 都是由我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仁顾询、钱乃澄、顾准、李鸿寿、陈文麟、钱素君、张蕙生、王澹如、施仁夫、唐文瑞、王成杰等编著的。”“截至1936年底, 我们编译的各类簿记、会计和审计书籍共有50余种。”其中, 由钱师独著和与他人合著了会计、审计教材近10种, 既满足了立会计会计学子的求知需要, 也为发展壮大立信会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钱师在立信会计实业中的贡献, 可引用会计学者葛文菊 (1983) 在回忆张蕙生先生时所讲的一段话予以概括:“张蕙生同志生前, 同潘序伦、钱素君同志一道, 为培养我国的财会人才、推进会计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则仍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为人们所怀念。”

钱素君, 会计女师之豪杰, 留美加州商学士;“立信”复旦与暨大, 培育桃李不停息;与潘共张兴“立信”, 民国会计之名师;会审学术颇建树, 著书立说启后世。

参考文献

[1]张蕙生、潘序伦:《忆钱素君女士》, 载于《暨南校史资料选辑1906~1949 (第1辑) 》, 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1983年。

[2]葛文菊:《中国第一个女会计师——张蕙生》, 《上海会计》1983年第2期。

[3]方宝璋:《民国审计思想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4]钱素君:《查账法》,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5]潘序伦:《立信会计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创业散记》, 载于《龙一圆〈立信史话〉》,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6]邵瑞庆:《潘序伦纪念选集》,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7]本书编纂委员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80周年校志》,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 篇4

南京立信永华下辖五个审计部、国际业务部、江苏立信永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公司、南京立信永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南京信华税务咨询公司、南京道成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南京永华财会培训中心、南通分所、连云港分所。服务范围涵盖审计、评估、工程造价咨询、税务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培训等各专业领域。董事会成员为:孙晓爽、诸旭敏、肖厚祥(董事、副主任会计师)。

2企业发展

近年来,南京立信永华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状况、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定位,制定出切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对内强化内部治理,着力于人才培养;对外积极开拓业务,整合优化客户资源,业务和收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客户数量为770家,收入4000余万元;客户数量932家,会计所业务收入5016万元,全所总收入(含基建、评估)超过7000万元。

3企业服务

南京立信永华将始终秉承“和谐、高效、严谨、执着、诚信、务实”的基本理念,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准则,以悠久的历史打造经验丰富的执业团队,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各行业客户的信赖,以卓越的信誉构建互信共赢的合作平台,以专业化、国际化水准服务于社会。

立信会计教育 篇5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一) 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

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主要指审计地域的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财务及运营状况的可变性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1) 审计地域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公司的管理层, 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股东、债权人提供合理、准确的审计信息。因此, 注册会计师因遵循被审计单位当地的法律, 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执行全面性审计。

(2) 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如居民消费状况、货品进出口状况、利率、汇率等等都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产生影响。间接融资市场利率处于不断变更中, 导致负债融资比率较高的企业的融资机会成本发生持续性变动。多数企业会改变自身的权益倍数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而由于间接融资市场是非完全市场, 公司的负债融资额度与公司的信用情况呈现正向关系, 而负债融资利率与公司的信用状况呈现反向关系。公司融资结构变化往往是非合理性的, 即通过财务理论和财务模型推算出的公司最优化资本结构不再试用。因此, 注册会计师对于资本机构所提出的审计意见虽然符合财务理论科学, 但无法被被审计单位实际运用。

(3)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运营状况。会计报表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 此为财务报表的正向形成过程。然而, 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会计报表的合理性, 从而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干预。财务报表不仅仅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 同时也对公司本身的运营状况产生影响, 此过程可以理解为财务报表的逆向形成过程。从以上推论可以得出, 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与财务报表信息形成了“镜面反射效应” (Mirror Reflection) 。

用x表示公司运营状况, y表示财务报表数据;

函数为f (x) =y, f (y) =x;

因公司一直处于持续经营中, 所以x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 导致y处于持续变化状态, x与y一直处于非恒定状态中。因此, 财务报表是无法完全反应某一时点和期间无误差的公司状况的。这与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极为类似。

如公司税务筹划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会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此情况下, 审计工作已经超越了原有财务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表发表财务审计意见, 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也是2006年始, 五部委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执行全年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所在。被审计单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 导致审计风险大幅度增加。

(4) 会计信息非对称性。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参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运营, 只能通过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数据执行审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注册会计师很难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从而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同时, 财务报表的使用频率越高, 财务虚假数据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间接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 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

指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审计程序与方法的不完整性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性。

(1) 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因审计报告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观认知, 且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认知存在差异。信息在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被所有财务报告的阅读者认可, 加大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审计风险。

(2) 审计流程与方法的不健全性。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工作的委托方, 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工作的受托方。因此, 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通过降低抽凭数量节约审计成本, 这便增大了审计风险。因被审计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审计费用较为敏感, 被审计单位对成本效益原则较为重视。注册会计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往往通过降低审计凭证抽取数量的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 增大审计风险。

(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感缺乏。由于审计职业界存在“有独立性则无市场, 有市场则难求独立性”的现实情况事务所淡化独立性争取市场在所难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考虑成本因素, 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缺失, 缺乏对审计项目的风险和质量控制, 造成审计风险增大。

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立信”) 是国内持有全牌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始, 该事务所签发中国A股上市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居第一。立信现有CPA执业人员1500人左右, 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及多个专业部门。

(一) 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立信采取的是“总体把握审计风险, 各环节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立信始终坚持“审计风险总体把握, 审计风险各环节控制”的宗旨, 严格把控审计风险。

立信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共包括6个方面, 如图1。

接受委托阶段, 风险评估阶段, 审计策略设置阶段, 审计程序实施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 立信内设风险管理部 (以下简称“风控部”) , 由资深风险管理专家组成。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全方位审计风险评价体系并建立内部数据库。

(1) 初始阶段。在审计初始阶段, 风控部对初次被审计单位和连续被审计单位独立设置两套风险评判标准:对于初次被审计单位, 风控部组成专家组, 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环境、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专家组成员通过讨论, 决定是否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申请。对于连续审计委托单位, 专家组更多关注被审计单位综合环境变化, 以确定是否与该单位保持业务关系, 如图2。

(2) 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 主要由立信审计业务部各项目小组执行具体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组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综合情况, 如行业环境、负债情况、股东情况等等, 初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项目经理结合经分析得出的具体信息, 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 具体落实到项目组个人, 并制定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审计执行阶段, 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工作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须定时向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汇报项目整体进度及主要问题 (汇报频率由合伙人和风控部根据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审计项目组人员配备商定) 。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即时给予项目经理答复如图3。

(3) 完成阶段。当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 项目组对审计项目进行总结, 项目负责人编制书面审计总结。审计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被审计单位主要财务及内部控制缺陷;被审计单位风险现象;被审计单位风险分析;风险所对应的改进建议。

审计项目组同时将审计底稿交由风控部审核, 风控部出具审核意见并交由合伙人复核, 合伙人出具质量复核意见并由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如图4。

(二)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控制主要分为外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措施。审计风险外部控制措施指从客户质量、事务所规模、外聘顾问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 严格选择被审计单位, 把控签约环节。立信设有专门的风控部, 针对签约环节的审计风险执行计量和评估。风控部需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 对拟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 出具低风险的评估意见后, 立信方可与拟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否则拒不接受该拟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2) 扩大事务所整体规模。立信自1986年复办以来, 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家分支机构, 其业务覆盖财务审计、税务、工程造价、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并且不断拓展其海外业务。2001年始, 立信在中国大陆A股市场签发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第一位。现有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上市公司约300家, IPO公司300约300家, 外资企业约2000家。

(3)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立信自成立起, 就成立了由资深专家组成的会计政策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 对一些争议较大的审计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在有审计诉讼发生时, 立信所便可做到有备而战, 大大减少了审计风险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控水平。

(4) 提取风险准备金、购买职业保险。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采用的较为重要的保护措施, 责任保险主要在诉讼失败时, 减少事务所的经济损失。责任保险虽然无法规避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诉讼, 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财产安全还是非常有益的。立信所自成立以来, 累计提取的风险准备金达到3900万元, 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已达到2亿元, 极大增强了其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指从内部治理、执业人员选聘与培训、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 内部治理严格。立信所实行审计项目集中管理制度, 全国各地的审计项目均须发回上海总部接受集中质量审核。立信所审核部为审计项目质量的对口管理部门。执行与审核的不相容职责相分离, 有效地控制了各个合伙人分管项目组的自主权, 降低了审计项目风险。

(2) 重视执业人员的选聘与培训。立信所人员招聘由人力资源部和各合伙人分管的审计业务部共同管理, 事务所每年底根据现有人员结构决定下一年度的人员招聘计划。招聘人员从审计助理到合伙人, 涵盖公司各个方向和级别。招聘人员除合伙人外都采用试用期机制。试用期内员工作为实习生参与审计项目。试用期满后, 人力资源部和审计业务部根据该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决定是否录用为正式员工。各个级别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可以晋升。职级晋升在个人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长。这对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好处, 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3) 审计风险环节控制。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即在审计工作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把关。立信所董事会每年会制定和更新质量控制程序。每个审计项目无特殊情况, 均须按照该流程执行质量控制, 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风控部员工对审计工作负有复核、指导以及监督的责任如图5。

一是项目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主要复核审计整体策略和具体计划、审计底稿规范和比较数据、审计报告、重大缺陷、风险分析及改建建议的可行性、会计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总结及信息披露等重大内容。项目负责人还需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改进建议 (一般列于审计报告中) 执行情况, 审核工作底稿对审计报告进行支持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审计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针对特别风险审计部分是否执行了专项性审计程序且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二是风险控制部审核。风控部主要针对技术方面执行质量控制, 风控部所执行的技术复核也是最重要的控制程序。技术复核主要针对审计报告和重要审计程序符合, 包括是否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识别、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评估等工作;是否对重大会计事项执行了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否对银行存款、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等敏感会计科目实施了重点审计, 并对不符的情况进行说明;是否对关联交易真实性、价格的公允性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进行关注。

三是合伙人审核。合伙人复核是在前两级质量复核的基础上执行总体监督与控制, 即对前两级复核质量的再次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的合理性、完整性是否得到复核;对重大事项及概要是否已执行复核;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审计判断和改进建议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复核;经审计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得到有效复核。合伙人完成审核程序后, 须由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专业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具审计报告。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以立信风险控制体系的控制流程及具体控制措施为例, 对风险控制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 可以为其它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笔者认为, 立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立信拥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合理、有效, 且能够得到有效“落地”, 是立信审计项目质量即高又稳的重要保障。 (2) 人员招聘模式合理、有效。立信的招聘从面试开始, 即履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招聘人员的级别、定位都需要经过测试和审核, 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责。 (3) 严格控制签约环节审计风险。立信严格控制签约环节风险, 从项目初始即审计项目承接阶段开始控制审计风险。不论是初次承接项目还是连续审计项目, 风控部都会执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 在出具低风险评估报告后, 事务所方可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4) 风控部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审核程序。风控部和合伙人对审计项目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现场负责人需要定期上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进度, 以便从项目整体上把控风险。只有当风控部签发完整审计意见后, 注册会计师方可出具最终审计报告。 (5) 提取风险基金、购买执业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提备风险基金, 或购买职业保险的方式分散寄存审计风险。

(二) 建议

立信虽然在上市公司审计领域, 长期占据业绩第一, 但在大型企业及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相比于国际“四大”所仍有不小的差距。经如上论证,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供各位参考: (1) 审计客户选择。立信的审计客户从地域及资产规模来看, 分部极广, 大中小型企业占比较为平均。相对于国际“四大”追求大型、高端企业的定位, 立信在客户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客户质量的差距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因此, 挖掘规模大且风险低的客户对审计风险控制极为重要。 (2)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立信采用项目集中复合制, 立信在全国的27个分支机构的审计底稿均需发回上海接受风控部的统一质量审核。各分支机构自主性较小, 能够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但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必须随着法律、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立信需要不断更新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才能够保持其在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 (3) 提高人事稳定性。立信所执业人员中, 执业CPA人数长期位居第一位且绝对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立信人才流失率仍然偏高。在离职人员中, 中高级审计人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事务所向国际“四大”发出挑战的一大原因。因为薪酬、个人发展等原因, 较多中、高级审计人员选择在从事一定年限的审计工作后, 跳槽至企业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或其它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强度较大, 中高级审计人员在到一定年龄后, 偏向于安定的生活, 这促成了其跳槽的动机。因此, 立信须继续加强员工薪酬与培训管理, 这对审计项目风险控制有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 (4) 提高审计信息化、自动化。增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及提高自动测试程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避免审计项目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审计风险, 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5) 内部控制标准缺失。立信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相关认定。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 较多凭借自身的职业判断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及相应缺陷进行认定、风险分析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程序应该规范化、标准化。立信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构建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流程并对相关执业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根文、黄志斌:《审计风险的形成及其控制》, 《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立信会计教育 篇6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掌握审计的方法与技巧, 因此, 实践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高校审计专业的开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到目前为止, 已在10余所高校先后开设。其中,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一所较早开办审计专业的院校, 自1982年开设审计专科发展到2005年开设审计本科, 共培养了数千名审计专业毕业生,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并且学院历来以实践教学为特色,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本文拟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 介绍学院系统的审计实践教学形式及其有效的管理模式, 供其他高校审计实践教学参考。

一、系统的审计实践教学形式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实践教学总体设计思想是:“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习+校外实习”。通过这3个环节的实践教学, 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掌握审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 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它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富有代表性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占审计课程教学的比例也逐渐提高, 平均占到30%左右。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 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 例如, 重新把讨论集中到某些尚未深入讨论就被忽略的关键问题上, 或指出某些更加敏感的事件, 或鼓励大家认识某个学生分析的前提假设, 或在大家都不以为然的时候赞同某个人的意见引起讨论。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 他们处在审计人员的位置, 模拟其处境, 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 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 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会决断, 并作出决定。

(二) 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模拟综合。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 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 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 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 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 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我们使用的指导教材是校内教师编写的《新编审计模拟实习》, 本书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实务, 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 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直至撰写审计报告, 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 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 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

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上海博科软件公司开发的审计之星教育版审计软件, 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 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三) 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 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 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 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 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 (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 安排学生实习, 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目前, 学院已与经隆会计师事务所、潘陈张会计师事务所、中财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川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 成立了审计实习基地, 提供规范的实践场所, 并配备专职注册会计师作为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其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争取在实习期内, 使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 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二、有效的审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加强审计实践教学, 我们一方面需要从源头抓起, 重视案例教学和审计模拟实习, 为完成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基础;同时, 还应加强审计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审计校外实践的重要场所, 实现产、学、研紧密合作, 为审计实习质量提供保证。但是, 在实践教学实施中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克服。因此,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针对3种不同的审计实践教学形式, 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 建立高质量审计案例库, 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目标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 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 因此学院非常重视审计案例库的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促使其重视收集整理、科学设计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即案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与一个或数个审计理论点对应; (2)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数据丰富真实, 行业背景齐全,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从内容上看, 我们的审计案例可以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 前者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 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 搜集媒体报道, 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 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 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写, 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 使之符合教学要求。

(二) 加强审计实验室建设, 为审计模拟实习提供基础

传统会计都是手工基础的会计, 相应审计也是手工操作的, 目前较多的被审计单位仍是手工会计, 因此学院审计实验室主要是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室。

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审计实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电算化审计、无纸化审计将是审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因此, 学院重视手工审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两条线平行运作, 从场地、设备及师资条件等方面满足电算化审计实验室建设的要求。 (1) 场地。我院于2006年完成了60座 (满足60人标准教学班的要求) 审计实验室的建设, 2008年年初又将60座扩大到120座 (满足120人大综合教学班的要求) , 这在其他兄弟院校中都是比较超前的, 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化审计的平台。 (2) 设备。在手工审计实验室基础上, 配置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实验设备, 包括至少62台 (针对标准教学班) 或122台 (针对大的综合教学班) 计算机、1台打印机、1部投影机、1个电子屏幕和相应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装订工具等, 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系统 (即“审计之星”教学版软件) ; (3) 师资, 审计实验室至少需要设置3个岗位——2名审计专职教师和1名计算机审计教师。审计专职教师主要完成审计实验操作各相关内容的设计和学生指导、审计流程的讲授及辅导, 计算机审计教师负责完成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介绍和指导。

其次, 还需要加强对审计实验室的维护, 包括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定期进行的软件、硬件更新两个方面。实验室维护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教学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实验教学成功率。安排专业人员、设置专门岗位对实验室进行维护, 他们应懂得教学设备保养与维护的一般知识, 掌握保养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 加强审计实习基地建设, 为审计实习质量提供保证

首先, 我们需要明确审计实习基地的功能。这里关键的措施是制定功能规范, 只有在明确的规范下运作, 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制定了规范后要确保规范的执行、组织和监督, 使制定的各项规范付诸实施, 提高规范执行质量, 使规范体系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 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维护。实习基地确定之后, 具体的维护包括学校与实习基地的领导进行必要的交流、实习经费的投入、邀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办讲座、促进实习基地吸纳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

(四) 围绕审计理论教学, 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展开, 针对性、灵活性要强。具体来说, 应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及其测试、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财务报表审计 (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编制、项目组内部复核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并且要求在审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贯穿其中, 同时应记录好审计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做好审计总结。

(五) 通过多种途径, 提高教师审计实践水平

审计实践教学由审计教师设计和组织, 因此学院非常重视配置精良的实践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 (1) 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 有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实践经历, 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且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 (2) 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 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目前, 我院15位审计专业教师中, “双师素质”教师约10人, 占专任教师的2/3, 总体看来, 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因此,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发展。

同时, 学院还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审计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主要有:一方面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联系, 成立教师实践基地, 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为审计实践教学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 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教学的不足, 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 改变考评制度, 提高学生审计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 在案例教学方面, 我们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 平时成绩形同虚设, 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 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 注重考核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因此应强化平时考核, 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采取的做法是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 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 对统一考试内容力争实现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效能,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 做好审计模拟实习的评价机制。在手工审计实习中, 模拟实习的效果由教师进行检验;在电算化审计实验室, 我们安装带有自动评分系统的审计软件对学生的实习自动打分, 如学院安装的“审计之星”软件就带有自动评分系统, 这为审计模拟实习效果评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最后, 建立一套审计实习基地的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 是否有计划地实习。计划是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规范的实践工作建立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 学校与基地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协议和实施方案, 对实习内容、时间和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 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富有成效。 (2) 是否有组织地实习。组织领导是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校与基地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中心,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3) 是否有称职的指导。实习的质量取决于指导的质量, 没有高质量的指导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实习。 (4) 实习效果是否得以考核。实习考核是手段, 没有考核就难以实现计划目标。

参考文献

[1]卜华, 曹创, 李秀枝.试论审计学课程实习基地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3) :46-47.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下)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7.

[5]卢胜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林业教育, 2004 (3) :17-18.

[6]肖瑞利.关于审计实验课程建设的设想[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8) :57-58.

[7]叶雪芳.关于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 2001 (3) :49-51.

上一篇:电子分诊下一篇:开放式机房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