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心理学教育

2024-06-29

会计心理学教育(精选12篇)

会计心理学教育 篇1

在远古时代的我国和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中, 人类对心理学的探讨就有不少论述。它是研究人和人类心理、意识现象的科学。如今, 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 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 并且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的性质, 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 这就从心理学中分离出一门新学科——会计心理学。

一、会计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所要探索的领域,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会计心理学也有它所研究的对象、任务、基本原则、方法等等。笔者主要就会计心理学的内涵、基础加以简要介绍。

(一) 会计心理学的内涵

会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关于会计人员由于财会及其他活动引起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表现为会计人对会计生活中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绪、兴趣、愿望等。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其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不利条件时不屈服, 设法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即那些表现在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会计人员心理现象的两个部分, 即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要了解会计人员的心理, 必须对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分别进行研究, 把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考察。

(二) 会计心理的基础

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会计心理作为会计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 是社会客观会计环境与会计人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 会计心理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基础。

会计心理的客观基础是指外在于会计人的、促成其会计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 即一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部。会计心理就是会计人在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 在对这些客观因素和条件的长期和全面感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

会计心理的主观基础就是会计人自身的条件, 主要包括会计人的生物特性结构 (气质、年龄等) 、会计人的心态定势或心理背景、会计人的社会经验结构 (知识、技能等) 、会计人的个性倾向结构 (欲望、意愿等) ,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已经形成的心态定势或心理背景, 即会计人进入会计生活时已经于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和操作学习等方式形成的, 常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认同倾向、认知倾向、情感倾向的心态或心理模式。

二、会计心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目标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为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与制度, 如《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与之相适应, 财政部又于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所以笔者认为,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从根本上说是解决人的问题, 从会计人员心理活动的角度考虑, 即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原始凭证失真。即有意识地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甚至于制造、购买假发票等。由于原始凭证是不真实的, 即使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会计核算, 其会计信息一定也是虚假的。二是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造假。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

(二) 会计心理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呈报者, 一个心理健康的会计人员会严格遵守会计规章制度, 而有心理障碍的会计人员则明知故犯, 玩忽职守。我们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违章违规行为, 应当将造假人的行为与其心理活动结合起来。会计行为偏颇的常见心理如下表所示。

除此之外, 还有诸如从众心理、惰性心理、攀比心理、无关心理、侥幸心理、消退心理、后怕心理、抗争心理、吃亏心理、自我表现心理、打击报复心理、情感至上心理等等, 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心理特征使得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轨道, 出现违规、违法行为。

三、会计心理学教育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会计心理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素质的优劣导致了工作成效的殊异。要使会计行为趋于规范,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必须加强会计心理学教育。下面, 笔者从会计心理学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关对策探讨。

(一) 会计心理学教育目标及指导思想

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为, 任何事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 才能够体现在行为之中。进行会计心理学教育, 首先要提高对会计心理学的思想认识, 树立健康会计心理理念, 才能够进一步实施教学计划, 以达到优化整体会计队伍的目标。

1. 注重培养健康的会计心理。

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心理学教育, 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在会计工作中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适应会计社会环境, 增强对会计心理学理念的认同和心理承受能力, 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健康的会计心理, 进一步调适人际关系, 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2.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 我们倡导素质教育, 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实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 培养和树立健康的会计心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二) 会计心理学教育实施初探

在明确会计心理学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更为重要的是具体的教学将如何进行。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 会计心理学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

1. 创造良好的会计心理学育人环境。

在会计心理学教育体系中, 要注意到环境对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努力创造良好的会计心理学育人环境,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并结合会计学科特点进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 从学生进校起, 就开始为他们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理论, 学会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 从而贯彻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使综合素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尤其对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 要加强对他们的会计心理学教育, 以诚信的姿态步入社会。总之,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 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心理学育人环境。

2. 开设会计心理学教育的相关课程。

在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 开展会计心理学教育, 笔者认为应该开设一系列的辅助课程。如“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等。通过会计心理学教育, 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理论, 并学会科学调适心理的方法, 掌握会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并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相结合, 联系实际运用到实践中, 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综上所述, 目前无论在我国还是国际上,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比较严重, 并且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行为及会计人的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是不良会计行为所致, 而不良会计行为又都是在一定的会计心理的作用下产生的, 会计心理导致了相应的会计行为, 会计行为也反映了某种会计心理, 两者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和掌握会计心理学理论, 可以从根本上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方法和对策, 可以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心理学教育 篇2

学习疲劳期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人,不是电脑,不可能一直情绪高涨的保持学习。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厌学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天,就是静不下心来,刚打开一本书,没看几页,就合上了,想听课件,没一会就思想溜号了,想做题,看着哪道题目都没有印象,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大脑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你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干什么都感觉没劲,是不是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疲劳期”,进入疲劳期,说明你该休息了,那么我们如何缩短学习疲劳期,尽快从低谷中走出来,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复习中去?

1、保持乐观的心态,时刻有好的心情。

学习的效率与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是有关系的。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会很乐意学习,学习的效率也非常高。当你不想学习的时候,也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调整 情绪,缩短厌学的时间,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可以听听音乐,外出散散步,缓解一下,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在“学习疲劳期”学习,那样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同时也是非常累心的。

2、建议采取不同科目交替学习。

一 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要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如果你对一本书毫无兴趣,那么快换另一本你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在单位时间里延长你学习时间,而且能够帮助你平衡各 门课程,缩短 “学习疲劳期”。交替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计算性科目和记忆性科目交叉学习,比如学习一个小时的《中级财务管理》,然后再背诵半个小时的《经济法》,然后再学习《中级会计实务》——这样交替学习,不但可以帮助你在处理每一件事的时候,大脑都会保持高度集中,效率达到最高点。而且,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3、要树立打持久战的心态,利用好零散时间。

以伦理学角度浅析会计诚信 篇3

关键词:会计诚信;伦理;和谐独立性

会计诚信是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公允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表达向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它具有社会属性的性质,我国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一、会计诚信伦理道德

(一)会计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的一部分

首先会计伦理道德规范包含会计诚信原则,同时会计诚信原则在会计经济伦理中也处于核心位置。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认为:“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早在先秦时期“诚”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它描述的是人的基本精神状态和德行,是诚心、诚言、诚行的统一,诚意指表里如一。诚与信,包含于会计职业本身之中,没有诚信,便没有会计,会计因诚信而存在。中国现代会计先辈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论语》是做人的灵魂、准则,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备社会良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并将 恭、宽、信、敏、惠五种重要道德品行集中体现在“仁”,而且西汉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在继承并扬弃孔孟思想的基础上,把仁义和信二者齐名,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大众的道德范畴之一,可见“信”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诚信的“信”是对某种原则、语言和信念发自肺腑的忠诚,是一种“内在”品质的要求,应当有一种恭敬的情感、尊重的态度、忠诚信奉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内诚于心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从它的外化与人的意义讲,要求“内在的”要外化为对人的实践行为。诚实守信,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道德能力。忠实诚信道义,诚心诚意负责,这是诚信伦理道德的最终目的。会计的最本质属性是会计诚信,作为会计伦理道德规范之一的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为活动的主体及企业的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社会承诺和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雄胜说,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现实经济活动公允的反映的一种社会承诺,并诚信诚意服务于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们。

(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伦理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会计的最本质属性的会计诚信是一种交往关系和交往方式,是由会计行为主体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主要表现在契约形式上,并且对承诺共同合理期望为核心的契约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况且,广大利益相关者与会计行为活动主体利益的置换和获得是不具有现实性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共同合理期望,所以为了保护二者的利益的实现,遵循诚实守信的道德伦理规范原则,而且以真心诚意态度来合作执行合同成为一种必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关系变得极其复杂,中国的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对人们观念及行为的约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包括契约与法律条款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恶意的签订契约们,会想千方百计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损坏契约诚信守信原则。此时的会计行为活动主体的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现阶段会计目标的主流观念是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然而会计目标的实现前提是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会计一旦失去了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也就尚失它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是会计安身立命的灵魂。如果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客观公允,那么所谓的决策有用性也就无从谈起。深入认识利益和诚信伦理道德精神的关系问题,对我们提高会计诚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制原因的伦理考虑

从伦理学分析原因看,造成会计失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信息制造者因为害怕承担风险,从而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规避风险。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不够完善,因为会计历来在处理各项业务,尤其外报告事务都不是独立的。会计在现实中往往在某种力量比如来自公司的领导,政府官员等的支配下处理公司的业务活动事,伴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审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对会计行为的规范的一切努力,主要是为规范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某种力量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来就迫使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支配力量理解和尊重会计人员的工作,如此一来会计人员既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那种支配力量的需要同时也维护自身的诚信守信的伦理精神原则。中国包括世界范围内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绝对不能轻率地归咎于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精神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人士根本就不愿意做有失客观公允的账。因为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中往往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①之中。会计诚信的实现,有待于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一旦不独立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没办法避免,相融相生的和谐关系必将被打破。不同会计制度体系中比如会计回归制,会计委派制等的伦理精神的要求都应当含有会计独立性原则。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人们通常会忽视独立性,如此一来将直接影响到现行会计机制改革。假设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那么会计人员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呢。黑格尔曾说过,奴隶依附于奴隶主没有自由,所以奴隶仅仅服从自己主人的义务而毫无自身权利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丧失了独立性,它就变成了惟命是从的奴隶。

三、提高我国会计诚信的伦理道德途径

一定的伦理关系有助于会计诚信的实现,完善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会计人士独立性,保证其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提高他们的伦理敏感性,让我们的会计从业人员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客观公正的去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提高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的监督,同时提高会计作假的代价成本,一旦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严重的,当然应当首先追究第一责任人即管理人员的责任,因为他们受股东的委托实际掌控公司,所以应该首先惩罚他们,并且惩罚的力度要加大,會计人员应当得到相应的处罚,但受到的惩罚应该小于那些支配人员的惩罚。会计诚信与法律也存在密切联系,不断完善《会计法》将有助于会计人员的合法权利的维护。会计诚信不仅一个行业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呼吁我们中国的会计诚信的回归,历史证明,会计诚信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人类会计行为活动弥足珍贵道德基石。(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注解:

① 中国会计实务确实已陷于“囚徒困境”之中。从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个体犯规,犯规的会计个体可能获益;两个会计个体都犯规,共同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个体都不犯规,什么益处都没有。结果,会计个体往往选择都犯规。在同一会计个体中,不同的会计人员也面临着三种选择:1.一个不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另一个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执行的那个会计人员获益;2.都拒绝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一起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3.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大家都得不到益处。会计人员在实务中更多地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这证明,中国会计确实已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凯鳞.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05期.

[2] 杨胜雄.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03期.

教育心理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一、兴趣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同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平时对某种学科的兴趣, 往往与任课老师的态度有关。他喜欢你, 就会喜欢你教的课程, 反之, 他就会对你教的课程产生厌倦。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老师应重视感情投资, 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信心百倍地迎接学习任务。

1. 情感酝酿。

情感酝酿, 精心准备, 这是运用发挥教学情感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中, 不仅要对教材加工提炼, 达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程度, 而且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情感色彩与表达方式, 考虑课堂的感情气氛, 分析自己和学生的准备状况, 预料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备课除备教材和学生外还要准备情感。教学情感的准备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的忠诚热爱, 对所授学科、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和对教材感情色彩的内化提炼糅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感情激流, 从而荡起教学相长的朵朵涟漪。

雪莱曾经说过: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今天播下挚爱的种子, 明天将会出现一片热爱人类的情感之花。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 注重爱心教育。作为非班主任的任课老师, 应经常利用课间、集体活动之余去班级活动, 这样既可以和学生交知心朋友, 进行情感交流, 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识辅助答疑, 寓教于乐。师生有了情感作为背景,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一节课刚开始时, 我说:“今天是月初, 你们是不是又收到了家长寄来的生活费?那么, 你们上个月的生活费是如何花的呢?”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话, 就会感到教师不但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学生的学习, 也关注着他们的生活, 这时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和自己更加贴近了, 师生也达到了情感交流的目的。其实我这段话是有意识地引出日记账的学习, 这样使新知识的学习很自然地从亲切的问候中开始, 又结合了班上同学的实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友好情感。学生是充满活力、富有生机、有着极其丰富情感的人, 而不是一个仅仅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要确立服务意识, 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指导者、帮助者或服务者, 而不是领导者。教师再也不能使用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情感是一座能量之山, 学生的情感力量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都具有巨大的能量。要调动学生的能量,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关爱, 充满热情, 以心换心, 以情激情。学生在老师情感的感召下, 就会焕发巨大的学习热情, 这样教学活动就会成为师生间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2. 进入角色。

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 就需要教师像艺术家一样善于“进入角色”, 拉开课堂教学情感的序幕。首先, 走进课堂要面带笑容, 亲切自然, 满怀信心, 给学生留下“暖色”的印象, 这样会使学生心情开朗, 满心喜悦地准备学好新课。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教师的情绪是良好的, 情感是积极的, 基调是暖色的, 课堂气氛就容易和谐, 师生关系就容易融洽, 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拉开了课堂教学情感的序幕。其次, 一开课就要启动真情实感。根据教学的内容的喜怒哀乐表现出相应的情感, 把课讲得形象逼真、声情并茂。例如:《会计学基础》的第一课, 我用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主题曲《好汉歌》做开场音乐, 放映水浒传中的相关人物影像, 利用同学们对水浒传人物的了解, 提出水泊梁山是否有会计, 并以此为引子, 提出学习会计的必要性。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没有什么不自然的感觉, 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去看、去听、去说。学生在看、说中得到很大的乐趣, 增加了学会计的兴趣。

3. 情感表达。

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必须富有情感性和感染力。具体来说, 教学语言表达情感就是要做到亲切和蔼、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节奏。亲切和蔼的教学语言, 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亲, 达到心理相容;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可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使讲解具有直观性;幽默风趣和富有节奏的教学语言, 学生听起来愉快轻松, 津津有味。与此同时, 教师要运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配合语言表达感情。

4. 情感调控。

作为一个教师, 不仅要学会酝酿情感、进入角色、情感表达, 还要学会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重要的因素, 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和学生情绪的好坏。教师的情绪随时都会影响学生, 如果教师的情绪不佳,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使学生惴惴不安, 无法专心听课。为此教师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力求做到:高兴时不得意忘形, 悲伤时不垂头丧气;控制无益的激动, 调节消极的情绪, 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进行教学。

5. 以情引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 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么教师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以情引趣”的方法。即用自己积极的教学情趣、精湛的教学技艺去诱发、强化、稳定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趣。为此要做到: (1) 教师要善于以鼓励赞扬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有位教育学家曾说:没有爱好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用鼓励、赞扬的态度对待学生比一味地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2)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漫漫的教学过程中, 有时很单调、枯燥。比如练习课学生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等。这时应该尽力让学生打起精神, 可以临时插入一个笑话以活跃气氛。这些活动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 其实学生精力马上又可以集中起来,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 所以首先要热爱这一学科、这门语言, 认识到它的美、它的趣味, 并化为学习的动力。兴趣和爱好会调动一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并发挥其潜能, 使学生越学越有劲, 越有劲就越出色, 越出色就越学得有劲,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科学指导分析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育中, 许多教学方法和行为都是传统的沿袭。教育心理学常常对这些方法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指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传统常识认为, 教师应该随机点, 这样做使每个学生认真地跟着思考。如果教师每次都以同样的顺序提问, 学生就会预先知道什么时间该轮到自己, 因此只注意自己要思考的那一部分, 而不关心其他部分。但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一定情境下, 按顺序轮流回答问题确实存在弊病, 但是不能以偏概全, 这样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循环轮流提问能给每个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 可造就一个良好的整体成就感和优越感。并且,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问题, 每一次实践都能得到教师的反馈, 这比集中听取别人的回答更重要。此外, 轮回循环意味着教师并不偏心。

三、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

一个教师怎么看自己的学生,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教育情绪,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 他便生活在天堂里, 把学生看作魔鬼, 他便生活在地狱里。”教师如果把学生当成了烦恼, 那一定是自己的“学生观”出了问题。对学生的错误和坏毛病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节课45分钟, 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去听课, 对于老师来讲也是很累的, 何况是青少年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 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 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多多提醒学生, 尽力减少跟学生的“损耗”, 无论是听课, 还是讨论, 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 能够配合得起来。这种配合越默契, 效果越好, 效率也会越高。

四、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 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 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 对每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 还要博览群书, 这样在讲台上方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教师应不断学习、思索、更新, 只有这样, 才会在教学中胸有成竹, 才会有敏捷的职业思维, 才能使课堂活泼轻松、语言妙趣横生。当然, 教师应及时掌握课堂节奏和课堂气氛的配合, 不能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地乱吹一气。“磨盘千转, 不离轴心”, 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主题, 趣味性教学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 更不是街头巷尾的野台戏, 那种漫无边际、离题万里的讲课对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害无益的。

总之, 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和谐合作的教育过程。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以会计学的教学为例, 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分析教学方法、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及教师需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去, 就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 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就能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 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兴趣培养,教学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梅香.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 2004, (2) .

[2]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J].求是, 2004, (10) .

会计心理学教育 篇5

院/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10-1班 日期:2010年11月13日

会计10-1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计划

一、活动背景

当前,由于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这一形势所需,以及心态具有很强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时刻都存在。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大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以更好地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知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好的彰显大学生的风采。

二、活动宗旨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共同发展

三、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畅游爱的海洋

四、活动目的

1、同学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2、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充盈地度过大学的生活。

五、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具体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

经管楼(具体教室待定)

七、活动对象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10-1班全体同学

八、活动内容与程序

1、介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的内容。

2、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是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学生要做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锻造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心理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理论性,但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思维方式单一,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评价往往偏高,在受挫折后,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对冗长、刻板、枯燥的脱离现实的说教难以产生认同感;大学生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因此,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熟,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

*对于个人而言:心理健康很重要,一个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你在不断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这样才是导致事情悲剧发生的最根本,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3、同学们讨论主题话题(由同学自由发言)

导序:九月份的我们喜迎地走进大学,如今,不少的同学存在十分明显的(内心冲突),一些明显的名词也让懵懂我们耳熟能详:空虚、寂寞、无聊、迷茫、恋爱、上网游戏以及无畏的忙碌等。导致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对一切事情慢慢的变的漠然,无所谓!怎么办?未来的几年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

话题一: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时间是有分秒集成的,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话题二: 爱情与友情。友谊是蔚蓝色的,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再也没有哪个年龄段像青春期那样渴望与理解。青年时代的友谊,因为它的真挚纯洁而格外动人,也因为它的真挚纯洁而格外禁不起触碰,如同一面玻璃晶莹而易碎,当它破碎时,就不

免割伤彼此。

话题三: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友情是和谐的,来不得冲突——同

朋友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但产生了冲突该怎么办?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

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4、心理游戏,通过做心理游戏来提高同学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人生挑战打下一定的基础。(游戏之前,先进行暖身活动,增强活动气氛。)

*串名字游戏:

1、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名字,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的学员的名字复述一遍。(游戏目的:活跃氛围,打破僵局,加速班里同学的了解。)

*口传悄悄话:我早上已经走到寝室楼下了,发现天有点阴,但是不下雨。我不放心,怕下雨,就回去拿了把伞,没想到后来又是个大晴天)。从第一个人开始以耳语方式传到小组中最后一个人,再请同学们谈感受。(游戏目的 :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越大。所以与人交往是,如果想知道真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准确。)

*钱找零:男生代表5角钱,女生代表1元钱。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有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先完成的即为获胜,落单或组合错误者即为失败。(游戏目的:让大家了解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

5、歌曲对接

九、经费预算

奖品10元

十、人员安排

活动策划及总结:班长和心理委员 活动主持人:团支部书记 活动记录:组织委员 活动摄影:宣传委员

十一、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班会 :

1、提高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2、了解我校的心理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即时的解决学生心理困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充盈度过自己的大学生生活。

3、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仅使我们班级更加默契、团结与和谐,而且对我们班级今后的管理与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班级更好的发

展。

十二、活动总结

1、每个人对此次活动小结一下。

2、心理委员总结分析。

十三、可能性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10-1班

试论创新教育与心理学 篇6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自我意识 态度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小学教育中更应该提倡创新,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这些都是对教育的更新、创新。把以前重分数、重成绩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成现在的素质教育。即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放在首位,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的心理品质。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等,这都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观察、思考,在续编故事的时候,让学生们想象故事的发展思路,大胆想象,借助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创造。并鼓励突出创造的奇、新、妙。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让我为之“震惊”,原来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的关键是思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多操作,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学生们对于数的概念很模糊,如在教学十几减九的教学中,我把抽象的数字宝宝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水果课件,变成了他们身边摸得到看得着的事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这样的转变,抽象的数学知识立时变得丰富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别具匠心,因势利导地转变教法、学法。

三、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即人们依据自己的社会环境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体现自我的机会,教育不同于农民种地,不同于工人做工,教育培养的人不是千篇一律的版本,而是充满鲜活个性的个体,我们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适度的个性,体现在个体的差异上,既要重视集体的横向发展,又要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就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个无数个个性鲜活的个体组成的班集体,一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集体,在班级管理中,我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自的自身素质不同,在参与各项活动中都给他们一定的分工,取其之长,让他们在活动中脱颖而出,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四、了解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鼓励上进心。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培养良好的上进心是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教师之授业解惑,进一步讲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解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孩,学习基础较差,可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遵守纪律,又乐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于是,我就主动找他谈话,鼓励他只要下功夫、肯学习、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够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注意对他进行个别辅导,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解决困惑心。教育是深奥的一门学问,有些家长存在教育的困惑,不懂得如何对孩子实行正面有力的教育。在我们班级,有一个男孩经常不完成作业,当我问他原因时,他痛哭流涕。通过家访,知道其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要成绩不好就是一顿打。了解情况会,我和家长做了沟通,使家长明白打骂的方法不可取。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引导,让他懂得为什么学习,要怎么学习。而不是强迫他去学习,我耐心的告诉家长,孩子的厌学比学习差更可怕,那是一种难以矫治的厌学心理。我们要让孩子爱学习,而不是畏惧学习,家长听后很支持我的说法。同时,我分析了该生在学习上的困惑,主要是因为他太懒惰。于是,我告诉他:勤能补拙,只要勤奋学习,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还给他举了很多勤能补拙的故事。后来,这个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愉快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只是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毛病,在班级中成绩也逐步上升。

奉献爱心。爱心有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心理补失。教师一定要有一颗仁爱的心,有大爱,并且也要把这种爱心传播。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家庭经济困难,上课时常心不在焉。了解情况后,她父母离异,是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有经济来源,我向教导处说明了此事,动员全校师生向该生捐款捐物,让她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从此,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更专心了。

五、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构成的要素有: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这些要素的平衡发展,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格健全的学生也一定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过,他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人生中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件给小伙伴们……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这实际上是说对他走上科学道路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从小受到了全面的人格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健全魅力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要从细节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六、要让学生有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给人们一种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心理学.

[2]小学德育.

[3]教育学.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

会计人员心理优化分析 篇7

一、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情况解析

笔者以福建省各类单位为调研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会计人员的压力现状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在问卷调查中, 共调查了300名会计从业人员, 回收有效问卷268份, 问卷回收率为89.3%, 样本的基本情况参见图1。

(一) 会计人员压力状况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 个体对某一不能很好应对的、不确定而又重要情境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其受环境、组织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在所调查的会计人员中, 从事会计工作承受的压力很大和比较大的占近70%, 心理压力一般的占21%, 不大的只占11%, 可见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如图2) 。

(二) 会计人员的压力来源

普遍认为会计人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 (1) 技术上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 具体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难度。 (2) 领导方面的压力。不少领导既希望少交税, 又想虚报盈利, 还希望有自己的小金库, 而这些想法不是违法就是违反财务制度规定, 这使会计人员难以适从。 (3) 单位职工方面的压力。职工出于个人的私利心理, 使得会计人员难于行事。 (4) 来自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压力。由于既不能常得罪领导, 又不能常得罪群众, 于是在操作时便不免出现违反规定的做法。这些方面压力的存在, 使得会计工作压力大。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 技术难掌握、制度难遵守和领导难对付已成为会计人员心中工作难点的主要方面, 给会计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压力。

(三)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意愿

兴趣是指主体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情感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生活实践表明, 人们在从事其感兴趣的活动时, 总会处在愉快、满意的状态之中。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 实际工作中只有60%的会计人员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从事会计工作;而另外40%的会计人员则不情愿从事会计工作, 他们或是因为工作需要, 或是因为所学专业, 或是因为别的工作难找, 而不得不被迫从事会计工作, 工作热情可想而知。当然对工作的兴趣是逐渐形成的, 是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培养的。

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会计人员身处重压之下会导致其评判能力下降、价值判断运用不当, 使会计系统业已失灵对企业运行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会计人员工作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 不仅给会计人员自身及企业带来危害, 也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

(一) 给会计人员自身带来的危害

20世纪90年代,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性。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果压力超过最大限度还会使其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信心大幅度降低。此外, 其可能引起的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拖延工作、兴趣和热情减少以及旷工次数增加。

(二) 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会计人员身处重压之下会导致其评判能力下降、价值判断运用不当, 并最终导致报出有问题的会计报表。更严重的是, 会计人员不堪重压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 可能导致正常的会计工作无法开展, 而会计系统失灵对企业运行影响十分深远。

(三) 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会计工作不仅对企业至关重要, 也涉及到外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会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极为关注:股东可能据此来决定是否继续持股;债权人可能以此来判断借出款项的安全性;供应商也会通过报表来考虑是否继续供货。过大的工作压力不管是影响到会计人员的判断力还是注意力, 哪怕只是在会计报表上弄错一个小数点, 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会计人员心理优化的标准

会计人员心理优化是指会计人员在优化思想的总体指导下, 遵照会计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采取必要可行的优化方法和措施, 塑造会计人员健康完善的个性特征和科学正确的心理活动方式, 以便保持身心健康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心理的优化, 从动态的角度看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状态和结果。

(一) 能力的优化

能力的优化要求有综合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会计人员应具有综合的心理素质, 包括正常的智力和思维素质。正常的智力是乐于从事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会计工作, 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会计主体服务。思维素质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水平, 会计人员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非逻辑思维, 创新思想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从事会计工作而言更加重要。此外, 丰富的知识对会计人员尤为重要, 当前会计人员需要有大量的会计专业和专业相关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甚至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 更好地从事会计工作。

(二) 品格的优化

品格优化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品质是会计行为主体依据会计行为道德规范, 在会计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健全的意志品质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会计标准需要会计人员自觉遵循;会计管理中面临着大量的经济决策, 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

(三) 倾向性的优化

倾向性的优化包括健康的情绪及良好的兴趣。健康的情绪表现为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会计人员处在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杂的核算工作事务中, 需要始终保持大脑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才能完成工作。愉快的心情能够调动人潜能的发挥,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兴趣表现在爱好积极、正义和健康。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和信息, 决定了会计人员接触钱、财、物的机会很多, 低级、庸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容易促成会计人员的堕落腐化, 走向经济犯罪的道路。

(四) 心理活动方式的优化

心理活动方式的优化包含正常的认识、适度的反应和特有的气质。具有正常认识的人就是要有一定的感觉、知觉、记忆、思考、联想能力的生理基础。会计核算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如何进行业务处理, 这需要会计人员通过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对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以构思, 进而找出解决办法。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 其本身也反映了对经济业务的主观认识。适度的反应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客观环境, 能够做到审时度势, 及时、准确、快速的反应。市场经济风云突变, 各个机遇稍纵即逝, 会计人员需要向有关各方提供相关、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人员没有适度的反应速度, 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的需要。

四、会计人员心理优化的途径

会计人员的心理主要受会计环境和会计人员自身两方面的影响。有时人们往往注重会计人员自身这一方面, 而忽视了环境对会计心理的影响。会计环境可以分为外部会计环境和内部会计环境。因此, 会计人员心理的优化也就离不开外部会计环境的优化、内部会计环境的优化和会计人员自身的优化。

(一) 外部会计环境的优化

包括完善会计行为规范、提高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地位、全社会树立诚信的良好风气。

首先, 应完善会计行为规范。会计行为规范是各项会计规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层次上看, 它包括会计法规、会计惯例和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工作: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制定和推行, 采取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方法, 把会计主体内在的价值目标和外在导向目标相融合形成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做好其他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协调工作。

其次, 应提高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地位。世界上最大的会计职业团体, 如英国的ACCA和美国的AICPA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职业影响力。在政治界, 他们能够参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 抵制政府和外界的管制压力, 建立行业自律的管理模式, 同时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转型国家会计准则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在实务界, 其会员为许多跨国公司所青睐, 或获得高额收入和许多优惠便利。相比之下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起步较晚, 力量薄弱。一个职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认可程度, 那么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不能得到满足, 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受挫。我国会计职业团体与国外相比, 产生巨大的差距会造成会计人员心理的失衡, 不利于会计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 应大力发展会计职业团体事业, 给予会计团体会员更多的关注和职业尊重。

最后, 全社会应树立诚信的良好风气。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外大量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 使得会计诚信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引发了全世界对会计诚信的思考。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不健全、会计造假公司和中介机构违规成本低、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和审计委托制度存在缺陷等。当务之急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场会计诚信的风暴, 让会计诚信深入人心, 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和侥幸心理。

(二) 内部会计环境的优化

包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育健康的组织内部会计文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 优美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会计工作环境包括会计自然环境和会计人文环境。心理学理论认为, 会计人员的办公室空气清新、宽敞明净、和谐安静、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会计工作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 每个会计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缩短其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强信任感。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团结合作, 形成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 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会计人文环境。

二是培育健康的组织内部会计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主动拿起会计文化管理这一重要工具, 积极采取行动, 主动地培育和塑造健康的会计文化,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健康的会计环境。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并非一劳永逸的事。即使已经开展了有成效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但由于企业会计文化一旦生成后会相对稳定, 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环境与形势变化。在新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中, 根据过去情况所塑造的会计文化规则常常会限制会计人员潜力发挥, 这要求管理者不断反思和评估会计文化, 与时俱进地及时调整和更新企业会计文化,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软环境, 使会计文化在企业发展、核心能力营造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是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当会计人员受到不良动机的驱使, 就不能自我约束, 不会形成健康的心理, 会计行为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 应建立科学的会计系统内部分工协作制度, 健全的审批手续、会计核算程序和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尤其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督, 避免内部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不足的缺点。同时, 良好的会计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应创新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会计人员自身的优化

一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化。就会计人员而言,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因此, 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已成为会计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政治素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会计信仰,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恪守职业道德,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 如实反映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 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原则。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和实践, 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增强职业道德正义感和荣誉感。 (2) 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必须系统学习会计、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学、管理、统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同时, 知识还须转换为现实的技能, 会计人员要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为管理当局提供最优方案。 (3) 心理素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意志心理素质让会计人员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 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努力。良好的意志心理素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控性等。会计人员能力心理素质是要具有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基本能力, 可以保障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 (4) 人际关系素质的优化。会计服务接触的人流量大, 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 为了更好地工作, 就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二是调节心理压力, 预防心理疾病, 保证心理健康。通过调查得知, 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质量。会计人员经常受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刺激, 道德良心和法律两难选择的困惑, 再加上工作内容单调, 如果精神压力长期不能有效释放, 容易形成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积存, 最后导致心理失衡, 形成心理疾病。会计是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的职业, 要优化会计人员的心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心理压力, 预防心理疾病。因此会计人员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 时常自我反省, 认识自我;加强锻炼, 挖掘潜能, 自我调控, 进行必要的自我暗示, 转移注意力;保持自我个性, 避免挫折, 经常疏导积压的压力等。

参考文献

[1]胡从宝:《我国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的现状及调适对策》, 《中华会计学习》2006年第8期。

[2]韩传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谢晓非:《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

[4]孔庆林、李孝林、向代蔷:《新中国会计对象理论创新史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

会计心理学教育 篇8

1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1.1应试教育的考试让学生缺乏自信

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讲座中讲到浙江大学很多学生存在自信受挫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考上清华北大就来到了浙江大学,学生心理便出现了问题。通过中考、高考的严酷选拔,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被考试所淘汰的,他们的心理收到了重创,而这个问题又是家长和老师不容易发现的,学生的自卑心理悄然而生。

1.2单一思维、唯一答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不敢想

传统的学科学习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但是从心理学研究的“学习金字塔”看来,学生学习的各种方法中,听讲的学习效率是5%,阅读10%,观察30%,观察讨论50%,手耳眼脑并用70%,动手实践80%,教别人90%,很明显,讨论、动手实践等的学习效率远远高于听讲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可以保留其观点。另外,应告诉学生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3具体知识的学习对今后发展作用不大,学习内容枯燥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并不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这个专业需要学生么,因此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苦不堪言,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导致“混完”成了众多学生通病。

2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

2.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作为教师,由于学生自信受挫,学生进校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如果学校层面没有这么做的话,那么就应该有专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树立自信。赵志群教授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中讲到,德国专业人才结构的发展是体力劳动者和较低技能人才各占10%左右,技术工人、技术员、技师占70左右,高层次人才占10%左右,因此,承担经济建设的专门型人才有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职业教育,高技能职业人才是建设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2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对每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方向都会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唯教师至上的错误观点,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产婆术”一样,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知识。

2.3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知识背景,有选择地主动构建知识。例如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的这部分内容,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年纯所得,有学生便认为在基础会计里面已经学过利润表,年度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就是企业的纯所得,企业所得税就等于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税率。这就是学生过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导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不说明世界的真理。这个例子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经验主义错误,就得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让他们验证利润总额是否等于应纳税所得额,给他们的资料是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学生经过主动探究就会发现,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的内容跟税法规定大部分内容相同,但是有一些不一样的部分,比如国家的拨款,国债利息收入等,这些都是会计上收入的内容,但是税法不属于收入,不用交税。学生找到了会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计算的额连接点并且能很好的理解运用为什么企业所得税可以利用会计核算已有的资料来计算了!教师随后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何将会计利润总额调整成为应纳税所得额,一系列调整项目的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部信息通过自己的经验背景在具体情境中构建知识。因此,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2.4及时让学生学习学科内最新的发展

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总结:“在美国的种种发明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关于知识和学习的概念。”学生有对新知识的渴望,但是缺乏对新知识探索的能力。例如在营改增时期,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会有学生关注到出现了新税率是11%,很显然,这是学生在课下自己学到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方式获取的知识,说明学生课下还是在关注税法的内容和变化的。借此良机,便可让学生自己去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最新进展,让他们随时关注,就像关注自己的朋友圈一样。后来学习的反馈结果是,网上的内容多而杂,很难从各地方颁布的一些政策当中提炼出精华来,因此,最后在学习了营业税之后,给学生做一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专题,将最新内容进行梳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为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成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为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以税法为例,税法是一门法律,很枯燥,但是税法来源于生活,以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企业的真实数据为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教学项目教学(最初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税法中所学到的五大主体税种其实可以在一个企业集团的具体数据中学习,因为一个纳税主体可能既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还涉及营业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年度终了之后,还会涉及企业所得税,因此,深入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提炼仿真的企业数据,核算一个企业一年的税务数据,将是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每一个税种的学习都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这就是面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有学生在校就已经创办企业,那么学生在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的时候就会碰到实际问题,于是,在这样问题的驱使下,使他主动的去了解这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马上能应用到实践中,有了学习的目的,并根据实际经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3在学习中寻找成就感和幸福感

心理学家哈维格斯(Havighurst,R.J)发现,随着生命的发展进程,个体必须在不同阶段完成特定的任务,即“发展性任务”;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受到来自生物内部(如身体成熟)、心理(如生活的愿望)和社会文化(如文化期望)的影响;完成发展性任务后,将会获得幸福和成功,并为完成今后的任务奠定基础;若不能完成发展任务,人就不会感到幸福,在完成将来的任务中也会遇到困难,且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如果学生是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得出的结论,不管是正确的经验学习还是有失偏颇的观点,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远远大于通过课堂学习学到知识的成就感的。

摘要: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是具有代表性的。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职业教育工作经验,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学习效果的观测与评估,探讨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中学主动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心理学,经验,学习情境,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娟新.情境学习: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的取向[J].职教论坛,2013,(27).

[3]Johanna Lasonen.Jean Gordon,李玉静,陈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欧洲的政策、理念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

[4]查静.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因素调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5]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34).

[6]张俐.刘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7]赵志群等.Ass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ise:Apprenticeship in the Modern Econom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会计心理学教育 篇9

(一) 从众行为下的心理压力从众行为可使会计人员获得一种安全感。

“从众行为”的“众”指的是群体, 群体会对个体产生或强或弱的心理促进效应, 这种促进效应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力量, 它是个体把群体看作强大的后盾, 并能鼓舞个体的信心和勇气, 唤醒了个体的内在潜力, 使个体单独不敢做的事情, 在群体内就敢作敢为, 敢于表现。就会计这个群体来讲, 由于会计人员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 加上群体心理促进效应的影响, 对会计造假这类违规事情, 每个人大都会服从群体造假行为并感到心安理得, 因为大家都在做这类事情, 况且这时法不责众。此外, 会计人员在群体中工作生活, 必然会同群体发生着各方面的互动, 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 希望被群体接纳、承认、信任和尊重, 同时还希望从群体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与感情的满足, 而选择从众是会计人员被群体所认同的最容易的方法。反之, 如果会计人员不从众将会付出极高的成本。不从众不仅可能会影响或威胁到从众群体内现有的各种利益关系, 损害各种既得利益, 引发既得利益者对不从众者的仇恨和报复, 导致不从众者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或承担风险。而且不从众者由于坚持原则, 还会失去选择从众所带来的各种利益, 这加剧或驱动着人们去采取从众的行动, 而不是去制止不良的从众行为。对会计造假这类违法违规事件, 会计人员采取不从众行为, 大都只会带来成本, 不能取得利益, 因此, 会计人员面对违规行为时, 为避免僵持和浪费时间, 采取最轻松的方式就是不予抵制而是从众。

(二) 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博弈的心理压力对会计违规行为影响。

在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心理, 即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之中。假设有两名会计人员A和B分别接受到领导的会计违规指令, 在这两名会计人员之间有三种策略选择: (1) 一个不执行领导的会计违规指令, 另一个执行领导的会计违规指令, 执行的那个会计人员将获取利益或不招致打击报复, 不执行的那个将面临打击报复并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2) 两个会计人员都拒绝领导的会计违规指令, 一起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 但拒绝违规指令有助于维护会计人员的声誉并能提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 两个会计人员一起执行领导的会计违规指令, 大家都得不到好处同时也不会招致打击报复, 但要承担职业地位下降、声誉受损等成本。

会计人员面临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 我们逐一分析这四种策略组合: (1) A抵制B也抵制, 此时两人所获支付相等, 但这一策略组合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为A若选择“抵制”, B就有了转换策略的诱惑, 当B转换策略至“违规”时, 他所获支付值将上升; (2) A抵制B违规, 此时B所获支付值大于A所获支付值, 这一策略组合也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为A转换策略至“违规”, 其所获支付值也将上升; (3) A违规B抵制, 原理同 (2) ; (4) A与B均违规, 此时二人所获支付值相同, A与B都没有转换策略的动机, 这种策略组合处于稳定状态, 即形成了“纳什均衡”。由此分析我们发现, 会计人员面对领导的违规指令时, 常常背负“别人违规而自己不执行违规指令可能会招致打击报复”的心理压力, 会计职业道德及会计诚信在“打击报复”的威慑下, 常常被会计人员所舍弃。

因此, 现实中, 会计人员会更多地表现为一起执行会计违规行为。

(三) 忠诚下的心理压力。

任何人都要与他相联系的个人、上司、下属和组织机构等发生业务或工作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提倡和强调团队精神及人际关系重要性的今天, 表现为一种亲密的忠诚关系。但这种忠诚关系极易演变成为抵制会计违规行为的消极力量, 其原因是:忠诚关系意味着对被忠诚者有一种保护的义务, 具体体现为当会计人员发现与自己有忠诚关系的同事、上司、下属和组织机构等出现会计违规行为时, 他感到自己有责任使他们不要因为会计违规行为而感到太难堪;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有责任保护他们不被解雇。同时, 心理学研究发现, 当人们在抵制同事或朋友的不良行动时, 他们感到自己好像在给别人带来痛苦, 这种心理上的反射作用使他们在自己的心理上产生痛苦感、罪过感。因此, 由这种忠诚关系所产生的责任感、痛苦感和罪过感减弱了会计人员抵制会计违规行为的正义感。这给会计违规行为提供了肆意发展的空间, 给违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 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 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 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事实, 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等。作为会计人员违规和犯罪行为同样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关。社会环境是一个多质、多维的有机结合, 其对会计人员犯罪心理的影响, 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起着作用。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对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发展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客观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 其对会计人员犯罪心理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 是私有观念的存在, 以及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助长, 诱发了部分会计人员的贪婪心理。一些会计人员把正常的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内化为贪婪的自私自利心理, 在这种不良心理支配下, 外化各种职务犯罪行为。

(五) 社会矛盾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影响。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与计划经济的弊端同时存在, 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 使职务犯罪的诱发力增大。经济权力化和权力经济化, 为“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打开方便之门。当前, 在经济生活中, 经济权力化, 权力经济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地存在。如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 便会为某些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可能。当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萌发后, 职务或工作上的有利条件就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企图利用这一条件牟取私利便成为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 造成缺陷叠加这一社会矛盾, 为某些会计人员提供了犯罪的土壤。在两种体制并存的情况下, 旧的计划体制和新的市场体制在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的同时, 将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叠加在一起, 给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同时也为一些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二、改善会计工作的心理环境

改善会计工作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采取以下几个途径来改善心理环境:

(一) 要加强全

民道德、公德、美德教育, 树立大公无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讲原则, 讲风格,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二) 加强民主建设, 强化民主意识。

健全民主制度, 如民主理财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 加强会计人员与会计服务对象的心理沟通, 使得领导干部讲民主, 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有民主意识, 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力, 这样就能给财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心理氛围。

建立独立的会计队伍, 减少企业领导对财会工作的不适当干预, 这一点可借鉴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制度, 加快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尽快建立企业会计委派制度, 或会计服务中心代记账制度, 使财会人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从而为客观公正提供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个体心理基础。

(三)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使单位中的所有人之间有良好的正常的人际关系, 相互之间能团结一致, 相互理解。

1. 要尽力塑造财会部门的良好群体形象。建立健全各项财会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组织严密, 纪律严明;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奖罚合理;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应注意克服群体中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勾心斗角、歪风邪气盛行、正不压邪的不良倾向。只有在良好的群体中, 才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心理, 有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要注意提高每个成员的全面素质, 在处理同事关系中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对同事极端热忱。从心理学角度考察, 要建立和维持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循交互对应原则。相互重视, 相互支持, 注意克服妄自尊大、看不起人的心理。同事承认你的价值、支持你的工作, 你也应报以友好的回答, 尊重他人劳动, 承认他人价值, 支持他人工作。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2) 遵循功利倾向原则。互助互利, 注意克服斤斤计较、总怕个人吃亏的心理。同事交往中, 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人们在交往中得大于失, 则心理倾向发展维持这种关系;如果失大于得, 则心理倾向疏远并逃避这种关系。同在一个财会部门工作, 人际交往中总是有得有失的, 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得失价值观。除了物质的得失, 还有精神的、情感的、信息的、心理的、自我价值实现等各方面的追求和得失。古人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工作中人人都应该主动承担困难, 不要拈轻怕重, 把困难推给别人, 把方便留给自己, 而应该互助互利, 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注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即人在交往活动中的心理活动, 普遍存在防止自我价值被人否定的保护倾向。在财会工作中, 比如某一笔支出有人说可以报销, 有人说不能报销, 发生意见分歧。此时, 不可轻易武断指责某人错了, 而应查文件, 找依据, 心平气和, 以理服人, 同时要维护对方的人格尊严。无故否定或伤害他人的价值, 必然引发他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造成对你的强烈不满和对你的价值的否定, 这样一来, 良好人际关系将遭到破坏, 并给工作带来损失。 (4) 遵循情境控制原则。交往双方应坦诚相待, 互相明确行为的意图, 实现对情境的自觉控制。注意克服工作交往中强迫命令, 或转弯抹角让人猜不准你的心思, 这样就会发生情境控制困难, 使得交往停留于表层的服从, 缺乏深层的情感联系, 人际关系表面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则缺乏基础。

浅谈管理学视阈中的会计功能 篇10

从管理学视阈来探讨会计功能发挥的策略和措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误区。在管理学的视阈中, 管理者并不是企业的核心, 但是, 管理者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 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虽然不至于独断专行, 但是最终做判断和决策的人, 都是管理者, 因此, 管理者自身必须要能够将自己对会计功能的认识逐步提升和完善, 要真正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 去规划和完善会计功能发挥的相关运作程序和制度。作为管理者, 需要多看书看报, 不断了解市场经济发展态势, 并关注市场中的竞争者, 明确竞争者在会计方面所作出的改进, 多参与各种专题论坛或者是聚会, 多与会计功能管理方面的专家或者从业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必要时也可以参与进修, 到国外学习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 但是, 会计功能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 因此, 管理者在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衔接, 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措施。

第二, 要不断完善会计功能发挥的相关制度。从管理学视阈来进行分析, 会计功能发挥的相关制度, 不仅仅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还包括企业的考核核算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的完善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让企业的会计功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反作用于企业, 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 则需要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 将目标进行分解, 将每一个月、每一季度以及每一年的经营目标都进行有效的分解, 分解的程序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 将目标逐步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每个人的身上, 以这个目标为基础, 企业则要用数字的表现形式, 制定岗位职责考核指数, 以这个考核指数为标准, 形成每个岗位的日常行为工作职责, 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 随后, 考虑到会计的考核职能, 要完善会计考核的基本程序和考核指标, 针对会计考核的程序, 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 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进行总结和分析, 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可完成的考核指标, 在考核过程中, 要对考核的周期进行规定, 要求会计考核人员必须要在这个周期内, 将考核的结果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逐级汇报, 让整个管理层都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中来。

第三, 要借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用。信息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会计运作的重要工作, 在会计运作中, 计算机能够提供电算化等现代智能化核算方式, 减少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大大提高了会计的运作效率, 而会计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这些信息将会是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因此, 从管理视阈的角度来说, 企业有必要针对会计进行信息化建设, 例如, 为会计的统计和核算建立自动电算化系统, 为会计的分析和监督等职能建立现代化自由交流平台, 为会计的数据统计建立程序化统计系统, 为会计的风险预警建立自动警报系统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完善, 企业的会计运作效率将会不断提升, 不管是对过去的总结分析, 还是对现在的控制和管理, 甚至对未来的猜想和预测, 其精确度、专业化、精细化等都会得到质的飞跃。

最后, 必须要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工作。企业是作为一个团队而存在的, 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素质都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总体运营, 因此, 企业要充分发挥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必须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工作;强调高素质人才, 而非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是因为对于一个团队来说, 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虽然十分重要, 但是, 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为重要, 而这两种能力与成员自身的人品素质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 企业要发挥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需要具备高品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获取这样的人才, 企业必须在管理当中, 做好人情和文化管理工作, 为团队创造文化, 用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 用凝聚力培养归属感和责任心, 吸引并留住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探究

中国分类号:G6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依然属于一种新型学科,其研究也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中也存在一系列的争议性问题,也有一些难题。基于这一背景,全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热点问题既是这门学科的发展需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渠道。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体系不完备

科学体系对于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兼具思想政治与心理学两个学科的特征,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了相关学界的认可。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依然处在一个探索性的阶段,不同的学者都有其各自的间接,论证也不够权威。

1.2 缺乏实证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诞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上产生的学科,该门学科有着极强的实践性,需要面向教育实践、面向社会大众,同时,要注意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研究上,对于实践活动并无较大的指导作用。

1.3 理论整合不充分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展的现实与理论基础就是人的思想与心理的一种相通性,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尚未实现科学的融合,就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的研究依然是将心理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分开研究,两者的整合严重的不足,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不科学,此外,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将心理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1.4 缺乏人员支持

在现阶段下,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数学者都处在一个个体研究阶段中,整合协作困难重重,在讨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问题与前景时,也都是各自为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策略

2.1 进行理论整合,完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兼具思想政治学科与心理学学科的特点,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涵盖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行为学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心理学则具有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德育心理学以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些学科共同有机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其学科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这门学科的复杂性,学科体系的构建也较为庞杂,要想构建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就需要将思想政治学、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进行有机整合,将心理学的理论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中,从人的思想意识着手来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心理因素。

此外,要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就需要在借鉴以上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内容体系与理论体系。

2.2 扩展研究领域,加强动态研究

社会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须要扩展研究领域,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动态性研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

2.3 注重操作性研究,突出实践的指导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于社会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在未来阶段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操作性研究,研究生活中的课题,做好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工作,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样即可有效消除教育对象的逆反情绪,让他们可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4 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质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对于社会舆论、政治规范、思想规范、道德规范的自身整合,这种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工作时,必须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与个性倾向。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考虑到这一因素,在下一阶段下,必须要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规律的分析,从心理矛盾来着手,深入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

3.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吸收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空间,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相信在相关学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这一学科定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辰.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存争议和问题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李小宁.浅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伦理学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12

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本身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或是一种管理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也需要伦理学的指引。在会计学的发展过程中,伦理学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交融,共同影响。

一、伦理与伦理学

(一)伦理

伦理(ethics)一词源于希腊语ethikos、拉丁语ethice,以及中世纪英语ethik。所谓伦理,按其字面理解,是指事物的次序和条理。《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曰:“伦,犹类也;理,分也。”后来,伦理专指有关人伦的道理。所谓人伦,一指人类,见于《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二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等级关系,见于《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即人伦是指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伦常、辈份关系。《辞海》定义伦理为“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伦理学研究者罗国杰指出:“伦理指的是社会道德现象,并较多地是指人们之间的实际道德关系的道理。”显然,凡是在参与者达到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中,伦理就不可避免。

(二)伦理学

伦理学又称为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属于哲学分支,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何为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研究任务则是探讨善、正确、义务、责任、美德、自由、合理、选择等实践性问题。根据研究方式可将伦理学分为四种类型:描述伦理学(Description Ethics)、元伦理学(Metaethics)、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和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其中,描述伦理学是对道德行为和道德信仰如实加以描述;元伦理学是运用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分析道德概念、判断道德性质和意义的道德哲学理论;规范伦理学的目的是找到和明确表述一种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以指导人类的生活实践;而应用伦理学则是要把规范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道德问题。

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广泛地认识到应用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原理研究实际问题的价值。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伦理学研究有了迅速发展,生物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医学伦理学、职业伦理学、教育伦理学、性伦理学、计算机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人口伦理学等应运而生。目前,应用伦理学已成为中国伦理学乃至整个哲学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而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科学的发展。

二、会计学的伦理特性

人类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有伦理道德,会计领域亦不例外;同时,会计有多种属性和前提,其中就包含伦理属性和道德前提。因此,会计的伦理特性实质上是从伦理角度对会计本性进行分析和把握。任何社会都存在各领域共同适用的伦理要求和各领域相对独立的具体伦理要求;不同领域既应遵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伦理规范,又应体现本行业特色的行业伦理准则;作为特殊社会活动的会计领域也必然存在自己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前提。

会计职业实质上是诚实人的职业。会计学创始人巴其阿勒(Luca Pacioli)的名著《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是世界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近代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体现了作者的高度道德信念,即希望给商人以应有的方式进行记账和建立簿记提供充分的指导,“以便让尊敬的国民获得所需要的有关他们商业事务全过程的清晰概念”,其中的道德原则也成为会计伦理学的基础。伦理规范要求会计师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加工者,也是信息的第一位解释者,同时是不断探索和挖掘企业经营效益潜力的分析者。

会计行为是人的社会活动,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所有会计活动都是行为主体价值取向的一种表达方式,会计信息包含着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其次,会计行为是群体行为,其行为方式和特性受制于人的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原则与效益;再次,会计成果也不同程度地渗透了人的价值观或人生观等。因而,会计学客观需要伦理支持,需要伦理规范,需要伦理约束行为主体的行为过程,需要用伦理规范明确道德责任,也需要将伦理精神深入渗透到会计核算的理论和实践中。

此外,伦理还具有发展性和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具体会计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并不一致,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会计的共性价值观,如诚实守信、合法、敬业等,即会计伦理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永恒性,其原因是会计的某些基本规定性与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伴随。会计的伦理特性从本质上说是历史性与永恒性的辩证统一。会计伦理特性的共同性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一成不变,而恰恰表现为包括对立、分歧和富有个性的伦理要求的多样性,表现为伦理要求的变化与发展。变化、对立、分歧中的共同性又包含和表现为变化、对立和分歧,即会计伦理特性的辩证法。

三、伦理学对会计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伦理学与会计职业道德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反映了伦理道德和文化体制,而且都蕴含着某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来看,利益驱动是市场体制的必然表现。尽管利益驱动本身不一定带来道德生活的负面影响,但在缺乏约束时容易诱发不道德和反道德行为,会计假账就是这种负面效应的综合体现。为此,伦理学对会计职业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约束的要求,也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准则,主要包括客观、合法、勤俭、敬业和独立等原则。

(二)伦理学与会计监督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可被视为一种契约关系;但在经济契约外,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还存在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由于管理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不一致,以及二者之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如下风险:首先,所有者只能观察到经营成果,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存在隐性行为的道德风险;其次,管理者可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故意报告虚假信息,出现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

所有者希望管理者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选择行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他并不能直接观察到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和决策过程,因此,所有者应根据所观察到的信息来监督和奖惩管理者,以激励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此时,会计监督就是一种重要的他律手段。要真正实现会计监督作为他律手段的功能,必须符合两方面的要求:即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形式合理性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监督岗位的设置及职责运行过程与管理者之间相对独立,否则会使监督起点本身缺乏公正性并导致监督异化;二是会计监督的伦理规范必须符合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价值期待;三是会计监督伦理应符合一国的道德国情的现实。

会计监督的实质合理性则主要是指监督内容的和谐完整。一是要求监督部门的监督口径统一协调:二是要求监督内容全面完整,防止忽视各数据之间提供的佐证、价值判断条件或推理依据。

(三)伦理学与会计立场

立场即观察事物或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态度;会计立场则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中所持的主张和处理态度,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代表谁的利益,客观上为谁服务,这个问题随着现代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变化。

在传统的企业理论中,企业被视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经营者只对股东负责;随着企业目标从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向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公众承担全面社会责任演进,委托方必然要求受托方向其提供相应的信息。在企业社会责任观下,企业是一种社会公众机构,经理层是这种社会公共机构的受托人而不是股东的代理人。因此,经营者就其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报告的对象就不仅仅是股东,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公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考虑股东的利益,还应考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伦理学对会计提出了独立性的要求。会计诚信的实现,独立性原则是保障。如果会计人格不独立,会计的诚信就无法实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无法避免,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将被打破。

独立性原则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原则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但在广大普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独立性原则。而事实上,独立性原则对会计来说尤为重要;若会计丧失独立性,就无法客观公正地顾及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保持会计的独立性,才能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维护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伦理学与环境会计

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人类陷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境之中。面对严峻的生存困境,人们开始关注对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危及全人类或某个国家、地区的生存环境的治理。环境会计这一会计分支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也被称为绿色会计,伴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而出现并日益发展成熟。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二、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前者仅以人类自身的价值作为惟一尺度来衡量自然的价值,不考虑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即以人类经济发展为惟一目标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后者则认为人应尊重自然的价值,并让自然按其自身的规律和存在方式成长与发展;强调应赋予自然以权利,把人际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而提出了革命性的“生态伦理观”。

环境会计是基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对被破坏生态进行恢复而发展起来的会计新学科。它是人类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对传统会计的修正和革命。同时,它也是具体进行环境资产核算、环境消耗补偿,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在各国环保法日趋严格以及绿色消费主义理念日益盛行的情形下,会计信息系统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必然演变和变革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遵循环保法规的情况以及企业环保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要求企业向其报告环境信息,而其中必然包含企业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也必须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环境信息,这也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出的环境会计信息,并由此产生了环境管理会计。

(五)伦理学与社会责任会计

从本质上讲,商业伦理起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1924年,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1953年,博文(Howard 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大大推动了有关社会责任的讨论,他也因此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者因时代的变化经常遇到需要考虑社会责任的各种决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有密切的联系。从内容上看,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道德责任,要求企业讲求伦理道德,实质即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之亦然;从对象上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与企业伦理涉及领域基本一致,而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提出为企业伦理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企业伦理学的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

为了使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企业必须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进行披露并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企业除了需要披露诸如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等有关社会责任的定性内容外,更多应当是相关定量性指标的披露。而其基础性定量指标的核算与提供,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重要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社会学、会计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从社会利益角度来计量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计量和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与结果,必须建立并不断创新社会责任会计系统以充分发挥会计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建立并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既是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也是近年来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关注的重要领域,我国会计界也在努力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

四、伦理学与会计学的融合

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会计学离不开伦理的人文支持,而伦理学若离开对会计现象的研究也是不完整的。会计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而,加强会计伦理与伦理会计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在会计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会计伦理学与伦理会计学两大学科。

(一)会计伦理学

会计伦理学是会计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同时它还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大的综合性。会计伦理学把长期以来会计活动中的现象理论化、系统化,它既是会计人员衡量自身道德价值的尺度,又是调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科学。

会计伦理学是一门职业伦理学,并不等同于人们常说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一般是指以通俗、具体的职业守则、章程、职权条例、岗位责任制等表示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而会计伦理学不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它是一系列概念定义、规范体系、互动体系等对会计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表述,使之成为论述会计道德问题的理论和学说。简言之,会计伦理学是研究会计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伦理会计学

伦理会计学属于会计学的一部分,是发展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伦理会计学主要是从伦理角度对财务活动进行价值规范,它包含大量价值判断和隐含会计价值的事实判断。它主要是指伦理价值规范在财务活动中的运用,或运用伦理道德方法介入对财务现象的分析研究,其出发点是伦理学,而落脚点则是会计学。伦理学的内容将充分“溶解”到会计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比如,对会计原理中的会计一般性原则的论述将更加伦理化,包含更多的价值规范。可以认为,伦理会计学是对会计学在道德哲学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同时伦理会计学也是会计哲学的应用和延伸。

(三)会计伦理学与伦理会计学的共融性

从本质上看,会计伦理学与伦理会计学具有共通性。因为二者涉及到会计与伦理的关系,均是会计与伦理这两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具有统一性。

首先,就研究角度而言,无论是从伦理角度来研究会计问题,还是从会计角度来研究伦理问题,尽管有着不相同的侧重点,但所论及的范围都是在会计学和伦理学交叉地带,彼此相互依存。其次,从研究的宗旨和目的来看,会计伦理旨在解决财务会计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维护财务会计的秩序;伦理会计则旨在用社会伦理准则来指导和评价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会计的正常运行,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效。再次,就研究方法来说,无论是解决财务会计中的伦理问题,抑或是用伦理准则来指导和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都必定要关注现实的财务会计和社会道德现状,并从中引申出会计与伦理交互作用的规律性。任何脱离现实和社会道德状况的研究,必定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上一篇:增强聚丙烯下一篇:发输电系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