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2024-10-10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共9篇)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1

1、深入疏导,转化角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结语:将心理学引进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当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同时还是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完善。这一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形成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2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入发展, 对于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的招生来源主要是一些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一般来说, 能跨入高职校门的学生, 在许多方面比社会上同龄人具有优势。然而调查表明, 心理健康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63.67%, 存在某些心理问题者, 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24.63%, 存在心理障碍倾向者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11.70%。可见, 高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般高职学生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 在这个年龄时期, 学生的思想比较灵活, 个性比较开放, 有着很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 同时情绪波动大, 容易出现大喜和大悲极端的情绪特点, 这个时期的学生心里渴望独立, 心理正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度时期, 这个时期的高职学生遇到问题, 一般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缺乏学习兴趣, 独立性差、自卑感强等心理特点。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行辅导, 尽量地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度过内心波动的危险期, 使学生的身心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上, 保证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心理教育提升自信, 扫除自卑的心理

由于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在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 社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高职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由于来源于社会的各种信息对高校的冲击和影响, 使高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 内心缺乏稳定性, 面对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 在计划经济下可以保持安静的校园,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 很难让学生保持住自己内心的安静, 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 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 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形成, 缺乏良好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这些心理落差极容易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矛盾, 带给学生新的困苦和迷惑, 没有办法以自己的方式适应校园和社会的发展, 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学生失去了找寻自我的方向。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在很大的程度上, 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更多地还存在偏见和歧视的心理, 对职业教育表示轻视, 在学校里, 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受到社会的普遍影响表现得都不高, 学校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承认自身所存在的价值。面对这些高职学生所产生的心里偏差, 必须要让高职教育的管理者进行思考, 思索出一条如何让学生在校园跟社会接轨的思想观念上, 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观念来正确看待社会变革,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弥补自我认识的不足, 加强自身的思想和道德教育, 从更高的人生层次上来看待社会的发展, 纠正自己的内心不正确的观念。

针对高职学生所存在的社会性问题, 需要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想观念, 要让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 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不能让社会这个大环境来适应学校这个小环境, 只能从内心里改变自己, 让自己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各不相同的思想道德观念, 在心里教育的基础之上, 不断地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不要被外在的过多的社会压力所打垮, 从人性心里需求的角度上, 要学会建立起自我赏识的能力, 以自我认可的方式, 缓解和减轻来至社会上各种压力, 将自己从高考的失利, 或是成绩差、分数偏低等不良状态下解脱出来, 不能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 就表现得情绪非常低落, 对于高职学校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 感到人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产生了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一般来说高职学生, 对于自己的评价都比较低, 对自己存在一种轻视心理, 认为自己没有考取本科院校, 就感觉到低人一等, 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 其实可以从心理教育上改变学生所存在这些负面心理, 让学生重新认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从心灵的深处改变学生的这种自卑心理。

2、应用心理教育中提炼价值, 消除失落的心理

高职学生跟普通高专的学生的主要区别, 就是专业性比较强, 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的空间比较大, 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考上高校本科, 才报读高职学校, 因此面对本科生有很强的失落感, 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发展的前景, 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比较渺茫, 缺乏自信的心理, 学习的目标性不强, 因此对于学习兴趣不浓。还有部分高职学生, 在填报高职高专志愿时, 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不中意, 不过因为在没能办法的情况下, 这种没有办法是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来源于家庭, 一方面来源于社会。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所学校, 就需要面对这种无奈的选择。有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情况不了解, 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 在被录取到校就读之后, 才认识到实际情况跟自己当初的选择相去甚远, 因此在对待学习上也不感兴趣。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 产生了厌烦和抵触不良情绪, 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压力, 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心理问题, 严重地阻碍了这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这种失落的心理, 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 否则会严重地制约学生的自我发展。针对高职学生内心里普遍存在的失落心里, 需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重新拾起失落的自我。让学生明白失去的已经失去, 再怎样追悔也无济于事, 同时也要认清高职教育, 也同样是一块发展自我的良好的园地, 只要肯于努力, 敢于在社会的竞争中拼出自己的风采, 同样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教育学生做人一定要树立起长远的发展目标, 不能以一时的得失, 来谈论一生的成败。在对待专业的选择上, 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所选择的专业, 并非每一个人天生就都会喜欢自己的专业, 有很多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 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专业兴趣, 既然无法再重新选择, 就要努力学会喜欢这个专业, 从这个专业里去看自己人生发展的前景, 让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 最终消除自己的失落感。

3、应用心里教育提高修养, 和谐人际关系

进入高职之后, 每天在学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还有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的同学, 他们的背景各异, 各种生活和行为习惯, 都存在很多的不同。因为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差异, 要与同学之间做到协调相处并不容易。要是处理得不好, 不能使彼此相互融入和谐相处, 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心理压力。这种高职生之间因为人际关系的紧张所造成的不协调, 是高职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困扰。

人际关系, 是人生永远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有社会, 都需要我去适应生活中不同的人和事。高职学生在学校所遇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心理问题, 是一种在社会上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个心理问题解决需要从自身入手, 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 以自己的修养在为人处世中显现自己的魅力, 以自己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欣赏的目光。人与人之间, 往往因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同, 有很多时候是无法相互融合, 这个时候只有求同存异, 多看同学的长处, 少看同学的缺点, 这样在人际关系上才会拥有更多的和谐。

总之, 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十分广泛, 这里只是简单地进行阐述, 很多具体的内容, 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地深化和挖掘, 仅就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来看, 以上论述的几点, 是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 希望能够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打开心结, 在健康的心态下拥抱每一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教社政[2005]l号.

[2]刘民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胡三.论实施班级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11) .

[4]石磊, 钟国芳.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06.

[5]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高职英语 教学应用

学习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与心理活动有密切联系。探讨英语教学的过程及规律,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是职业院校的老师应该思索和探讨的事情。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拓展及今后的就业都有重要作用。但在英语学习中,高职学生以高考失败者居多,不少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明确目标,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厚,有的学生高中时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有畏难情绪,主观上就认为自己底子薄:语法差、词汇量匮乏、学不好英语。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利用教育心理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全面缜密的审视和反思,分析和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心理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传统型教师在心理上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目标是就是以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原则。部分教师教学心态相对松弛,而学生本就缺乏动力和压力,教师若不创造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不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则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不可低估的遏制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把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意味着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工作,可以更快获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教育心理学的几项重要理论谈谈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1.“意义学习”与单词记忆

所谓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或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意义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材料的有意义性,即可理解性(学习者对其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学习而使新旧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内在的且稳定的,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词汇量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很多学生花不少时间记单词,但是效果不理想。我们在记忆单词时,应尽量提供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可以理解的背景材料,如一个短故事,或一句有意义的话,这样将其作为一个可理解力的整体记忆效果更好。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单词时,我会先讲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让学生想想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个单词,并造一个句子运用,以后一旦出现这个场合的时候就能够快速想到这个单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场景对话,重视让学习者经常在近似实践中或模拟实践中学习以巩固知识。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量先大后小。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根据实验结果绘成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大脑是人类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这些都可成为记忆内容,英文单词、短语、句子和文章内容等亦是如此。很多人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当时的记忆,而忽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识,这牵涉心理学中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教师应当按照此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知识,否则,再复习就要花费较多时间。当然,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单词复习,可以用一词联想多词、情境重现,续写的方法口语练习、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更好地调动,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感官(听说读写)可以强化记忆效果。教师要通过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3.学习的迁移

在认知学中,“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先行学习影响后续学习。认知学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所以我们如果能认识到它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组织教学,就可以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人首先学习的当然是汉语,之后才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总是习惯性将汉语作为中介语言,因此如何运用好汉语这个中介心理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习英语是使英语材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才能建立新的联系系统,如不纠正,这类学生学到的就是中国式英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了解迁移是有条件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可以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另外,在学习新语言材料之前,介绍一些与之有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引导性材料,就能使新旧知识更加连贯,由此也就使得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辅助理解作用,有助于帮助新知识被有效地内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

4.刺激(S)与反映(R)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得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

根据S-R学说,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是塑造行为的关键,强化在语言学习中起着核心作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形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表扬、微笑、拥抱、认可等),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的成功得到鼓舞和表扬,出现错误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自行调整与改正自己的行为。教师对于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让学生从中产生愉快和满足,从而调动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5.发现学习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建构新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Brunner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情境,强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强调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对于单词还是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语言的魅力之处,或者是创设情境,赋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学到新的知识,通过发现法获取的知识,一般来说,是与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结构结合得最紧密的,这样的知识比较容易牢记于心。同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捕获所需知识,如何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

总之,英语不只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利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和方法探究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设计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调整英语教学,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效果有了,学生的成就感就相应产生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业便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发展,这是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应着眼于此,努力探究心理学在本学科中的渗透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第1版).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生,1990.

[5]张怡琼.试论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一点启示[J].井冈山医专学报,Vol.11,No1.2004.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4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注重发挥学生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心理社团建设,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多个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仅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单一途径显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和效果,也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为此,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大学生心理社团,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社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由心理学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群体。心理社团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同时,还为他人提供心理援助。心理社团团结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共同学习、研究心理学,举行各类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活动,营造一个真诚友爱的群体,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同学心理素质,展现青春人生。心理社团组织成员学习研究心理学知识,对会员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提高同学们掌握心理知识的深度及运用心理技巧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在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广泛通过心理讲座、校园网心理论坛、成长训练、朋辈辅导、宣传专栏、心理征文、心理剧创作和演出、心理拓展训练、心理电影赏析等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和谐进步。积极解决社团成员面对的各类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协助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心理调研等服务,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

心理社团以其群众性为基础,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有效地弥补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时空局限以及专业人员少、缺乏学科支撑等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在大学生个人成长、朋辈互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社团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有助于高职学生关注自我心理状态

中国人普遍具有“内敛”的性格特征,而且高职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大多有自卑心理。常常不能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向老师咨询心理问题认为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无法认识到更不能及时排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心理社团关注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况,在活动的组织中营造互相尊重、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人际环境宽松,引导同学们重视自我心理状况。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人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完善。有调查表明,高职院校中有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咨询,但只有48.6%的学生愿意面对面咨询;86%的学生有咨询愿望,其中64.2%的学生对走进心理咨询室存在种种顾虑。心理社团为每一个成员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成员间人际交往的愿望和能力,每个人都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轻松的活动和真诚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了解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社团的活动让成员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自我评价偏低。普遍缺乏自信心。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而相信自己是人的一种自爱能力,同样是开发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的动力。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会丧失成功的机会。有了自信,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幸福的人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团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优点让他们更加自信,也能够正视本身的缺点和不足。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让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了解并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人接纳和支持的,在真实的体验中改变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认知偏差。社团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新的经验,培养积极、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科学的确立人生目标,即使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也能够充满自信的理智地对待,保持心理的平衡。心理社团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客观对待自我,适应环境等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三)心理社团能够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5

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条件的小学表现出诸多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年龄大大落后于实际年龄;脱离了家庭呵护的学生无法立即自立起来,面对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学生无法快速自强起来。于是,不少小学生逐渐走向心理低潮期,看问题悲观情绪严重,想问题、做事情明显偏激。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渐消极,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带来一定的严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此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修正,也是新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提出新的教育学理念,对延续了近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教育提出的一种质疑和挑战。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关注每一个人的.积极品质,强调每一个人的人文价值并进行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思维去研究、解释心理学问题。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文理念,纠正传统心理学教育认识的误区,对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批判继承的态度。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做出自己的成绩,更好地获得一种满足,更加积极地工作、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注重树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

二、增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理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应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会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小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情感体验。立足每一个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断放大和增强这种积极力量,从而使消极的因素和力量得到抑制。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必须适应社会角色的要求,树立更加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氛围、感官愉悦心理享受,其中首倡就是主观幸福感。进行主观幸福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促使自我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特质。这既是积极心理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三、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种种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克服自卑、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对各种不理想问题及时做好消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做好宏观的统筹与把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积极心理学组织系统,充分利用种种正面社会关系对学生进行文化规范,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借助于家庭的影响给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帮扶和疏导,构建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心理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发挥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适应各种突发或不利环境,在不断地调试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坚定的意志,培养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质,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综合人才。

四、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增进小学生的幸福感。今天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存得更幸福。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得更远,它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这里的幸福感,包括了五个方面: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生活的意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成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而是从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入手让小学生获得更深意义上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6

一、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

(一)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部分。前者关系着学生在校的正常生活, 后者不仅与学生的在校生活有关, 甚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学会融入环境、改善和强化与人交往的能力, 增强自己的信心等, 这一系列的心理素质教育将会使高职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认知思维, 为他们应对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是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 但大多数学校还以任课教师和年级、班级辅导员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这样的素质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教育不成体系, 散碎, 没有针对性, 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小。很多教育基本上只能做到“解决问题”, 而不能真正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

(三) 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首先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效率和效果上较之以往的素质教育具有优势;另外, 团体心理辅导拥有从理论到实际实践再到反馈的一系列标准化步骤, 这些标准化步骤将使心理辅导体系化、具象化、可视化, 方便学校对学生素质发展进行客观评估。因此, 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这将直接弥补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一)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的内涵、相互帮助的重要以及班集体建设的好坏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这对学生刚入校时适应学校生活十分重要。我使用了“背心摔”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即几个学生将一名同学围在中间, 请这名学生以失重的状态向任何一方倒下, 围住他的其他同学将给他支撑, 不让他摔倒。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们不但获得了乐趣, 还体会到新的集体能够给予他们的支持、关心和保护, 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们同增进了友谊、增加了团结、融洽了关系, 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二)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自信

团体心理辅导将人格特点各异的人组合在一起, 通过团体成员的相互作用, 促进成员自我认识, 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达到自我发展。比如, 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 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 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 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 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 学会准确定位自己, 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 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 达到共情, 增强自信心。

(三)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促进高职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增长

团体心理辅导使同学们的交流进一步深入, 彼此之间相互接纳, 信任感进一步增强, 建立起坦诚互信的团队氛围, 能够极大地增强团队凝聚力。我在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 设计了一个“集体玩河内塔”的活动, 以20个人为一组, 每个人走河内塔的一步, 直到将整个问题解决为止。其中一组没能解决问题, 而另一组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就其原因, 能够很快解决问题的那一组学生, 请一名同学专门解决河内塔问题, 其余同学只需记住步骤即可。这说明,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一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形成共同目标、合作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长期的合作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促进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增长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的人际交互作用达到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 团体活动对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交往主动性及掌握运用交往技巧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变。我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设计“我想有个家”、“小厨师”、“心理短剧表演”、“脑力激荡”等内容, 使成员在团体活动中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他人的关怀以及助人的快乐, 通过心理剧表演再现人际冲突与和谐, 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不严重流失

团体辅导能够起作用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形成团体, 因此, 在实施团体辅导时, 应注意在一个周期的团体辅导过程中, 找到一个辅导目标并进行辅导的同时, 要保证参与团体辅导的学生不严重流失。研究表明, 在一周期的团体辅导过程中, 如果参与辅导的人数减少到三分之二, 团体辅导的效果就会降低。因此, 维持学生参与团体辅导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二) 积极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育, 则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改变上, 而这些成长和改变是不容易被辨识的。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注意积极对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使评估的效果具体化, 可视化, 被学生了解并且被学校领导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帮助, 而这些能力正是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使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实际上就是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但是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始终保证参与团体辅导的学生不流失, 以使团体辅导能够进行并发挥作用;同时, 团体辅导教师还应该积极对团体辅导进行评估, 以保证团体辅导活动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徐晓云.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7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国家招生政策的逐步完善,很多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而要从思想高度上考虑问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教育工作,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客观的把握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教育的概述

(一)心理教学的内涵

心理教育不但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思想,也会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因而从教育的视角可以了解,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彰显人的情感,能够体现出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行等相关方面。因而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的发展性教育,对人的积极向上、自主意识、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性。开设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发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素质的深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关系密切,心理素质夹杂在两者之间,和生理素质相互配合,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也将构成人的世界“生理—心理—社会”统一的整体。因而心理教育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意义重大。

(二)心理教育的推行作用

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开展的目的,有益于教师学生双方的心理健康,并且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发展的逐步推动中,现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到位,所以高职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可能产生自卑和焦灼的心理。所以高职院校中心理教育的发挥意义重大。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高职课堂,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的纳入高度职业院校的范畴内,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提升,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就业形势的动荡,加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环境让毕业上在求职方面产生一定的阴影,国家为缓解就业生的压力,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面对成百上千的就业大军,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前些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毕业之际通过打和砸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压力。可以证明高职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心理承受方面,还有待加强。因而为改变这一状况,需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更要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所以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出来。

二、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一)家庭教育

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偏差。目前很多在校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比重较大,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关注点比较高,很多都长期受到父母或者长辈的溺爱。因而在性格方面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意志力较弱,抗挫折能力弱。另外,家庭教育没有高效的指导学生,引发学生性格方面的自卑、自负和从众心理。

(二)学习上存在矛盾和侥幸的学习心理

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存在着科学文化薄弱的情况,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害怕挂科不得不去上课,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能够适应社会的专业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学习心态能够真正学习到的内容少之又少。对于公共课的学习高职学生有“不在乎”的态度,感觉公共课程很容易过,对将来的就业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不听也就性。学生很多都是“混日子”的心态,所以学习上很被动。

(三)学生的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趋于18-22岁之间,心理发展状况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整体适应能力差,当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看到各类现象,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压抑学生的心情。

三、心理教育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有较大的触动,让学生有着赏心悦目的心情。因而,在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中,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需要重视和校园关系密切的文化建设、给学生创设浓厚的学院兴趣、要求学生理解学校优良的校风,锻炼和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建立完善心理普查和危机干预

高职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是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敏感的阶段,尤其是对周边的环境、学习、生活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学生进入校园结束军训后,教师可以找机会和全部同学详谈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协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疏导转变学生心理的想法也是开展心理疏导的有效方略之一,疏导法可以分为深入疏导,主要是运用说理的方式转变学生不良情绪,人处于烦躁情绪的时候,多数不能轻易听取别人的话语,所以运用心理疏导法疏导学生心理可以先让学生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再对学生做出理性指导。高职学生不同的心理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预,出现心理低潮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应聘工作时,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学生就会出现烦躁、伤心、否定自我的情况。

如若遇到这一情况,高职院校的教师最好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化的状态,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部分,特别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取回报。让学生先回味自己努力的艰辛,以及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推助学生改变消极情绪,通过主观的方式做事,学生的自信心在打击中也会逐步恢复。合理疏导法的运用,不但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另外教师在语言运用,疏导方法上也要多下功夫,沟通过程中注意态度、情感方面的因素,如果学生喜欢和教师沟通,那么能敢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做出适度疏导,如果学生拒绝和教师沟通,教师不但不能马上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学生长期不去倾诉也会引发心理极端变化,做出一些偏激行为,所以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学生把教师看成朋友,才能将自己的各项心理变化情况都倾诉给教师。

(三)究其原因,解决问题

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外界的环境刺激。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闭塞。所以学生在校园范围内吃、住、学等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孩子。因而高职院校在饮食卫生、公寓条件、学习效果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项事物的处理原则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事求是,努力解决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帮助学生减弱各类心理障碍,根源上避免各类问题,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心理教学在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以目前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出发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院校心理档案,。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档案涉及的因素包含学生的人格、情绪等方面,档案的存放需要灵活,动态化的记录方式让教师能够全方面的掌握学生的各项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防范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干预个别心理危机的出现。

(二)心理网络平台的建立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家长还有学生都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学校也会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在平台上面定期的分享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小知识,通过平台以匿名的方式与专职的心理教师沟通,这样可以避免当面沟通的尴尬,让学生的心情放松,放下心中负担,通过和教师轻松愉快的沟通,解决当前需要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并且能够保障心理心理异常学生的自尊。

(三)心理教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在未来稳步的高校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也要有比较专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律做出了解,善于引入心理教育干预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心理教育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所以不能满足高职教职工的心理发展和职业需求,因而本文的主要介绍调和这些矛盾的原因,通过加强高校院校的管理,解决师生之间的内部问题,让学生和教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将来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多种多样,价值观的多样化树立,让学生有着坚韧的心理,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将有乐观的心态,不是怨天尤人。

参考文献:

[1]刘世杰.浅议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M].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0-15.

[2]符晓; 卢毅.心理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人才资源开发.2015(14):05-06.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8

【摘要】教育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心理现象,心理学应用的恰当与否对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诸多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解决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心理学问题涉及教育目标的设定、实施和调整的整个过程,对于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都有促进作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心理学在不同阶段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对于改善班主任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班主任;管理心理学;运用

引言

班主任是在班集体中担任管理、教育、监督的核心人物,其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成效。随着社会变革,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简单的政治思想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必须在进行学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门槛效应、木桶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心理学理论等,然后由理论部分转为具体应用,分析了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和中职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运用,强调在教育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必要性,最后从心理学角度为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职能提供建议:班主任加强自我学习、时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

一、心理学作用于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心理学现象,结合普遍心理学状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成激励的目的。能够应用于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门槛效应、木桶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心理学理论等。

1.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分为进门槛效应和反门槛效应两类。前者是指一旦一个要求被人接受,那么相比之下更大的要求也会得到接受。对于接受的人而言,在心理上认同小要求之后,就会形成接受更大要求的预期,换言之,不会对更大的要求形成强烈的排斥。反门槛与之相反,是指当接受了一个大要求之后,相对更小的要求就能够被接受。门槛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目标的设定上。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潤物细无声”的管理方式,结合班级体内部的实际情况,为整个集体和每位同学制定小目标,在小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再提出更大的目标,一步步实现高水平的进步。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断为学生提供激励,避免动力不足或者望而生畏的消极态度。当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惰性,在提出实际目标前,先公布更大的目标,当学生感觉为难时,适当降低要求,此时学生将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要求,而原本的目标也能够达成。

2.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指,一个木桶存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加长才能提高整体效能。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上主要体现在,要提高班集体的整体水平,班主任应致力于提高落后学生的辅导,只有促使落后学生进步才能改观整体。具体到学生,每个人的优势不同,学科成绩也参差不齐,需要班主任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督促其加强对弱势学科的学习,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罗森塔尔效应

该效应源自古希腊神话,寓意是爱和期望能够极大影响人的行为和最后结果。在教学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管理者的姿态进行硬性安排往往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在保证管理权威的基础上,应该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让学生接受管理,不敢逾越,也能激发其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迎合班主任或者老师的要求。该理论要求班主任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保持亲和力,时刻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趋势,当学生出现极端想法时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而班主任也能及时遏制不正确的做法。

4.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的潜力、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目标,致力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该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积极的言论、行为去塑造积极的人生,改变生命中的灰暗状态,帮助大众实现所有可能达到的梦想。通过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可以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充满希望的为梦想而奋斗。随着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中小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甚至心理疾病,班主任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出幸福、快乐的未来接班人。积极心理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自身要对教育工作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工作,发现工作的乐趣,享受教育工作而不是被迫去接受工作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心理学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能够应用于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门槛效应、木桶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心理学理论等。下面,本文将结合以上分析谈谈心理学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本文认为,心理学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中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大学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中职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1.中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校教育重心不能仅仅放在成绩的提升上,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变成幸福快乐的人。班主任会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工作,能够体会到教育管理带来的职业幸福感,能够感受到积极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不是迫于压力被动地去接受任务,应付形式地为完成绩效考核而工作。一个带有积极情感的班主任会通过职业幸福感传达给学生,进而调动学习氛围。

除班主任的自身培养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或者个别辅导时,应致力于维护学生的幸福感。随着课程压力的加大,部分学生在相对较小的年龄承担了不合适的重任,可能产生消极的学习习惯乃至生活态度。班主任不是任课教师,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平时多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必要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避免因疏忽导致了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中小学生尚不成熟,在遇到难题或者解决矛盾时不能形成足够的判断力,班主任就应该担任起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重任,教导学生在遇到苦难与挫折时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应怎样积极面对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并鼓励学生如果超出自身能力,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2.大学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大学生从高中阶段走来,社会上纷杂的现象还不能完全辨别,既独立又有依赖,既渴望自由又对自身持怀疑态度,如果大学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仍旧进行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例行谈话,那么就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双方心理距离的加大将会导致班主任作用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班主任作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就应该指引其向积极的方向前进,一味地批评或者布置任务式的指导,不但形不成帮助,还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而一旦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式的关系,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很难去转变,因此,首先班主任要明确定位,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培养自己的长者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任依赖的对象。另一方面,和学生们交朋友,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情绪控制一般会强于中小学生,而作为朋友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就可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安慰,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例如,高校特困生一般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不希望别人轻易触碰,而自己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班主任应尤其注意关心的方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心理委员掌握的信息,加上自己对学生家庭背景或者生活方式的了解,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也可以间接鼓励学生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3.中职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在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中职学生的可塑性較高,情绪掌控能力可能不大强,面对社会竞争,班主任应该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必要时,可以为学生主办心理讲座,以柔和的方式劝诫学生提高自信心,确定生活目标。

在中职教育中,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对集体学习产生厌恶心态,班主任应制定恰当的班级管理准则,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热情。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尚不健全,文化课学习也可能存在接受程度低的情况,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法就应该区别于普通中学生或大学生。一方面,鼓励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乐趣,着重提高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应想办法弥补,尽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一般经历了考试的失利,面对家长的失望和自责,一些学生容易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心理,而后极易演变为放弃努力的消极行为。班主任作为负责人不应该采取歧视的态度,在入学时就应该强调每位个体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平日工作中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不能无视学生的不足,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改进。

三、强化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管理不再是简单的学习指导,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协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包括:班主任加强自我学习、时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本文认为,班主任强化教育管理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学生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便于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第一,班主任加强自我学习。班主任是在班集体中担任管理、教育、监督的核心人物,其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成效。班主任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素质、加强自我学习和管理,班主任辅导学生的前提是本身心理素质不存在问题。热爱学生工作,具有工作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够以自己的积极态度感染学生。

第二,时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时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分阶段、分类型地展开心理辅导,通过人性化管理为学生创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幸福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较好的主观幸福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保证,因此,班主任应积极配合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最后,班主任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生各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天性和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做到心理学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燕燕,李奕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3)

[2]黄盈,浅谈几种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启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3]董江华,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4).

[4]王小华,心理学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9).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9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 彭利媛

指导老师罗先德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沟心理学是与教育学关系密切的知识体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人类精神资源开发者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人类“灵魂”的科学心理学,掌握学生的心里活动规律,从而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人格培养,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活动。心理学是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心理学,理应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有了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去,就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就能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以利促进教学改革。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心灵的职业,这

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水平。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者.组织者.指导者,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发生危急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排解。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不是要求教师成为心理咨询师或者治疗者,而是要求教师应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教师要宽容和理解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予以情感支持。因此,教师不仅应掌握有关教育技能,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交接点,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关系比较好,教育过程中常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愿意主动配合,即使是开展有益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学生也会有抵触情绪。所以说,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全面、全局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而统之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励制度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3. 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教学方法和行为都是传统的沿袭或者传统的自想。教育心理学常常对这些方法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指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传统常识认为,教师应该随机点,这样做使每个学生认真地跟着思考。如果教师每次都以同样的顺序提问,学生就会预先知道什么时间该轮到自己,因此只注意自己要思考的那一部分,而不关心其他部分。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境下,按顺序轮流回答确实存在弊病,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正确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虽不能直接告诉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但可采用多种方法来了解困难的原因。例如,一名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测验的结果中找出困难的症结。如果智力测验成绩较低,而且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很差,那么就表明他在阅读和其他科目方面的困难与智力有关。如果发现他的智力水平较高,而除阅读外,其他各科成绩并不差,那么,我们就知道他在阅读方面的困难与其智力及学习能力无关。总之,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思维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的有效运用体现在:

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就要通过心理沟通改变学生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教学非常必要;但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使之摆脱直接引起问题行为的各种不良情绪,是心理沟通所要达到的效果。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师生间的认知距离和情感距离,教师要多从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改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偏执认知和情绪反应,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克服不良行为。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一个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心理沟通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密切关系,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 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按一定的教学方法施教,但又不能机械照搬和只用一种方法施教,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综合、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调适、增进和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来适时调整我们的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也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而且在自己的教育工作过程中也不去丰富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那么,是肯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

作的。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并与自己从事的实际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冉苒,张长英.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云潭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下一篇: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