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2024-05-17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精选12篇)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1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 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 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 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 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 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军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 不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 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 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个人战斗力和部队内部的安定团结, 从而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

1 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现状

基层部队官兵由于日常管理严格, 条件艰苦, 工作与生活节奏快, 军事训练、施工等任务重、强度大,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加之官兵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相对较少, 还有婚恋或夫妻关系、照顾父母、个人发展前途及上下级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部分官兵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张荣杰等[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生活事件量表 (LES)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 和特质焦虑问卷 (T-IA) 对基层部队官兵共606例进行测评, 并与中国青年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显示, 基层部队官兵SCL-90总分值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 (P<0.05) ;T-IA为 (46.04±8.70) 分;LES测评显示, “受惩罚因子”位居影响军人心理因素的首位;TCSQ积极应对为41.9%, 消极应对为16.0%。说明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很值得关注。有调查显示[2], 基层部队官兵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生率均较高, 症状明显, 偏僻、艰苦地域及压力大的兵种尤为明显。因此军人心理卫生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在基层部队, 应引起高度重视, 及时予以心理干预及治疗,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2 引起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 生活环境对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基层部队的条件艰苦, 驻扎在比较偏僻的地区, 交通不便, 部队基本处于封闭的环境, 与外界的接触较少, 日常管理严格, 军事训练多、强度大, 使官兵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 感觉生活枯燥、单调, 容易使官兵产生焦躁、抑郁的情绪。刘建斌[3]等对某作战部队5个团旅1500名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验结果显示, 不同地域团旅官兵之间有显著差异。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 主要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 对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环境越差, 越是偏僻、落后的地域, 越易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中、重度的抑郁、焦虑情绪, 应引起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否则就可能造成自杀、自伤及伤人毁物等严重后果。

2.2 特殊的工作环境及训练对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部队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 肩负着不同的任务, 因此训练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环境及特殊的训练会使官兵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郗敏等[4]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为某军区340名特种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状态进行评估, 并与中国军人常模的比较。结果显示, 特种兵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和精神病症状这四个心理健康因子的得分与军人常模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特种兵这一兵种与其他兵种相比, 自身作战性质的特点会对特种兵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另外, 多项调查显示[5~6], 舰艇人员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焦虑自评量表 (SAS) 国内常模,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和军人常模。主要由于舰艇工作环境相对密闭、狭小, 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等诸多因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特殊工作环境及特殊的训练任务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已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家庭及婚恋因素对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青年官兵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几年, 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逐年增多。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的特殊性, 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个别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 养成了孤僻性格, 因此在部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青年官兵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恋爱受挫比一般社会青年更多, 往往是一旦挫折降临, 他们就感到突然和难以承受, 甚至会产生失望、自卑和仇恨等强烈的过激行为。夫妻两地分居、家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等一系列问题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困扰使已婚军人, 降低了工作效率, 影响了工作效果, 应引起高度重视。

2.4 基层官兵自身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部分青年官兵正处在开始独立生活和工作, 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遇到的困扰最多, 面临着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 如择业、择友等。在这一时期, 青年官兵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受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 观察视野窄、接受信息量少, 对自我认识参照点少的影响, 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自我, 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有着较大的偏差, 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因此在面对现实时, 会感觉和理想的差距太大, 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

3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策略

3.1 培养基层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

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 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 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在训练中, 危险、紧张、复杂、恐惧和突发因素对军人的心理会产生强烈的刺激, 通过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训练, 可以使受训人员自主地降低紧张、疲劳程度,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更好地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加强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是减少军人心理疾病和消除心理不适的主要手段[7]。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使官兵真正掌握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 在基层工作中,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3.3 做好基层官兵的心理疏导工作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保障正常的训练、学习、生活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现官兵中有不正常心理表现的, 应该教育、引导、鼓励及时就医, 及时消除不利因素, 逆转不正常的表现。积极建立针对基层官兵的心理门诊, 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广大官兵在工作、生活、家庭、恋爱等多方面问题上进行心理疏导, 解决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 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 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被广泛关注, 保证军人的心理健康,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不仅是军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 是适应日新月异的当今军事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

参考文献

[1]张荣杰, 吴锦辉, 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人民军医, 2009, 8 (52) :489-490.

[2]刘素珍, 龚殿祥, 等.军人焦虑、抑郁情绪研究[J].心理科学, 1999, 22 (1) :30-33.

[3]刘建斌, 叶兰仙, 等.作战部队基层官兵焦虑、抑郁情绪测查分析与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6) :11-13.

[4]郗敏, 付华, 等.某部特种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外医疗, 2009, 1:119-120.

[5]敬德玲.守岛某部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5, 13 (4) :307.

[6]陈孔斌, 杨海霞, 等.全封闭舰艇人员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1997, 4 (3) :158.

[7]党永进, 张瑜花, 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亚健康的思考[J].当代医学, 2009, 15 (7) :159-160.

[8]沈昌明, 党永进.基层部队官兵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J].当代医学 (学术版) , 2008, 3:117.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消防队136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28岁,平均(23.51±2.32)岁,均为男性,婚姻状况:已婚57名,未婚79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45名,专科43名,本科48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名,其中观察组年龄19~27岁,平均(23.16±2.18)岁,已婚28名,未婚40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22名,专科22名,本科24名。对照组年龄20~28岁,平均(23.87±2.23)岁,已婚29名,未婚39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23名,专科21名,本科24名。两组官兵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①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状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一对一交流、讨论式及鼓励式谈心活动,充分全面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并突破常规性思想工作方式,寻求新思路,做好思想工作,帮助消防官兵克服思想障碍,端正思想态度。②组织多样的文化及体育活动,缓解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压力,利用业余时间,合理组织文体活动,如篮球、乒乓球、桌球、趣味游戏、组织郊游等,使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③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加强多种环境的适应性模拟训练,包括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增强官兵各种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④根据每名官兵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充分挖掘、发挥每名官兵的.潜能,促进官兵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位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该量表涉及情感、行为、思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从中分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9个症状因子,用来表示消防官兵是否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以及严重程度。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评估1次。②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缺陷感变化比较,参考缺陷感量表(TheFeel-ingInadequacyScale,FIS)进行分析,包括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外貌5个方面,为五级评分,评分越低,表明缺陷感强,自尊心越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评估一次。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消防官兵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缺陷感变化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消防官兵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外貌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防工作要面临各种火灾、交通事故、建筑坍塌、自然灾害等情境,其复杂性、艰苦性及危险性考验者基层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素质,基层消防官兵是否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境,有效展开救助工作,不仅仅取决者其身体素质,其心理素质也极其重要。相关研究发现[3],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负荷要超出普通人许多,极易出现痛苦、紧张、自责、丧失信心等负面心理状态。因此对基层消防官兵实施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工作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4],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防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消防员的社交能力与自尊自信。该研究结果显示,经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以及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基层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基层消防官兵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缺陷感,提高其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壁砖,萧波,孔倩.论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8(6):568-570.

[2]宋丙芳,丁建光,何敬和.消防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8(7):632-633.

[3]欧薇,张海,杨映萍,等.遵义市两城区消防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7(18):2726-2728.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

一、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自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的第九部分指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始终把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当成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增强部队的凝聚力?良好的政治工作和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凝聚军心,确保团结,促进战斗力生成的有力武器。放眼全军,“老山精神”,“老西藏精神”,“川藏线精神”,“两不怕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样的传统与精神数不胜数,并且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承载着每一只部队的历史与荣誉,这些独特的财富正是我军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但如今在军官或是战士的生活和工作中,看到的更多是一些实用主义或是功利主义影子。因此,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基层部队的人员组倾向于年轻化,“80”末,“90”初的干部骨干带“90”初,“90”中的战士。这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即有他们独特的时代优势,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青年军官不懂得如何处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的矛盾,不知该如何下手做教育;青年战士思想意识薄弱不理解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政治教育课不感冒,不上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负担。因此,在日常的政治工作中,政治教育课作为政治工作基础内容怎样去实施,如何做到行之有效,这是值得每个基层官兵去思考的问题。

二、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是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青年军官面临的问题

1.专业不对口

由于部队体制编制上的特点,青年军官从全国各大院校毕业以后,势必会有一部分毕业从事的岗位与自身所学专业不一致。由于制度的规定,新干部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基层经验才能正式进入机关工作。由于专业的不一致性,对基层连队的很多工作不清楚,不了解,只能向连队主官学习,这就需要一个适应期,但是作为基层单位,日常的琐碎事务很多,无形中加长了这段适应期。另一方面,作为军队院校,本身分为指挥类和非指挥类院校,为了防止军官上岗后不能胜任岗位,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加入了很多的军事共同科目,理想上是培养出指挥、政工、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还是以专业为主,军事共同科目一般集中安排在大一学习,因此效果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专业的对口问题不解决,基层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势必进行缓慢。

2.工作阅历不够,方式方法单一

基层部队的主要政治工作一般是由政治指导员来承担,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级干部担任,因此新干部只承担一些简单的授课,每周的政治教育一般由政治指导员来授课,但有时因为任务需要,新干部就要承接这一职责,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加之知识相对匮乏,因此政治教育课一般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边课刚上完,问问战士这节课的内容,可能战士只能说出个题目或者是其中的几个重点,实质性的内容并不清楚,这样的现象是常有发生的。而青年军官尤其是新干部,之前在院校的学习中并未接触过教学实践,因此,大都只能依葫芦画瓢,学着院校教员的样子给战士们授课,但往往都不得其法,不是用词不标准就是讲不到点子上,有时碰上突发任务,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只能半途而废,这样久而久之多数干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照本宣科,读教案,虽没有其他的扩充知识,至少内容不会错。

(二)基層青年战士面临的问题

1.个性突出,思想追求多样

就战士而言,如今的义务兵几乎绝大部分是“90”末出生的人。在我国这个发展迅速的国家,人们的思想也在飞速发展,很多战士有较强的个性,思想追求也越来越倾向于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少有对革命事业抱有纯正热心的同志。许多战士认为政治教育就是给他们强迫灌输和洗脑,正是这些狭隘并带有偏见的思想阻碍了正常教育的进行。我国是个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自身在前进中的一些错误摸索还是他国别有用心的诽谤或者是重伤,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客观并且辩证的对待。因此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由此也凸显出基层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前方存在着何种困难与不便,我们作为基层军官要励志改变部队这一现状,充实教育内容,使战士们全面、历史的来看待我们的祖国,引导他们的思想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2.学历参差不齐,使命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入伍的青年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致,贫富程度有差别,入伍战士的学历差别很大,初中毕业和没有毕业的,高中毕业或是没有毕业的,甚至有的战士仅有小学学历。因此同一批战士中,学历层次相当不均匀,这给政治教育授课带来很大的困扰,内容选择上虽有计划为准,但是实际授课中内容难易程度很难掌握。另外,由于战士的学历普遍不高,导致他们思想意识上的幼稚和使命意识的薄弱,普遍在思想上认为军营生活就是受苦受累,没有看到军营生活的真谛,且不说保家卫国做贡献,仅仅每日的体能锻炼就能使战士们免于一些疾病,同时还能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敏捷的身手。在各项任务面前,练就能处变不惊的气魄,胆大心细的作风,这些都是在外面无法学到的。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在这里完成两年或者多年的兵役,这就是完成了军队赋予我们军人的使命,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才能用在军营里学到的东西去保家卫国,相信我们的国家,支持我们的党,保护我们的人民。而这些恰恰都是现在战士们所缺乏的。

三、对于解决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

(一)军队院校加强针对性,提高基层军官政治素质

军队院校作为军队干部力量的主要来源,要加强军校学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要贯穿学业始终。其原因有,其一,人民军队是党的军队,作为军官,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党的忠诚是首要的,院校的政治教育就要成分的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其二,只在大一学习军事共同科目效果不强,一次性学习后,经过考核就结束了,之后就不再涉及,大多数学员到毕业后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几乎忘记的所剩无几了;其三,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青年军官的投身革命的热情和自信心的树立,很多青年军官在刚下到部队的时候对所在岗位不熟悉或是了解不深,这就难免使人产生悲观的情绪,感觉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懂,在领导面前不能真实的展现自身的价值;其四,除了专门培养政工干部的院校外,军队的政治工作在其他的军队院校里作为共同科目中的一项,有其必要性。军队中每个单位都有相应的政治部门,小到基层的连队,大到机关部处,政治工作是部队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军队编制改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条内容“支部建在连上”,而在连队建立党支部这也是我党永葆政治本色,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的原因。所以搞好政治教育对于一个军队干部来说是最最基础的一项技能,院校需要将其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并作为与毕业挂钩的考核课程放在大四进行。

(二)部队加强职能控制,切实提高基层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作为部队,对于本部人员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部队日常工作的重点,日常的计划安排十分密集,内容也很多,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机关相应部门要合理计划教育安排,提高教育计划的执行力度,宣传部门要根据一年的整体计划安排相应的教育,力求计划上和时间上减少冲突,并且在主题教育的同时,安排与主题教育内容相应的课程作为辅课内容,但要避免内容重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组织部门则要跟宣传部门加强沟通,把各项会议安排提前通知到各个单位,这样就不会出现忙手忙脚的现象了。

其次,机关应当定期安排青年军官进行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计划,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政公干部进行讲课,讲授关于实际工作中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让青年军官有机会集中学习,掌握符合基层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技巧和专业知识。这样的帮带学习不仅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培养,使青年军官少走弯路,且增强实践理论,同时能将好的方法和经验在新老交替中传承下去,利于部队长久的发展。

再次,对于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学习上级指示精神或者日常的理论学习,还应引入道德教育,心理辅导这类有利于官兵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对于青年军官来说主要加强对党史军史的教育,并作为基础内容,因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光荣传统和历史,都是一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对于青年战士来说,最主要的是加强战士的使命意识,大多数战士缺乏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政治教育课上加入一些能体现军人气质和战斗精神的内容,最好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单位的实际例子来做教育,用表现突出的人给战士们做榜样,无论是抗战时期涌现的革命先烈还是在08年抗雨雪冰冻灾害中的英勇个人亦或是抗震救灾中无畏的铁骨战士,这些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是最好的教材。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脱离低级趣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另外还要加强他们的德育教育,当兵少则两年,多则十几年,这期间大都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只能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联系家人,因此基层政治教育针对战士的教育内容一定要突出德育重要性。

最后,无论是机关对下属基层单位的教育还是基层单位针对战士的日常政治教育,教育对象要实行分层教育。以体现群体优势并且更有針对性的进行教育,机关可以按军龄或是军衔为分层标准,对军官进行分层授课,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难度,提高授课的效果,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基层可以以战斗班为单位,在教育内容的基本方向上给予每个战斗班适合自身的教育内容,根据实际授课的效果来判断内容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另外,利用现有的“三互”小组(互帮,互教,互学)的体系,组长在原有的职能上增加对其组员进行课后的检验监督工作,了解组员的学习吸收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连队主官,方便让连队主官掌握战士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和身体状况等资料。

总之,对于基层青年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不只是基层部队自身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院校和单位,机关和基层等各个职能部门加强对话和通力合作,以此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突破关键,共同分析,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切实提高我军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尽可能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帅.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3

[2]本报评论员.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N].解放军报,2014-01-08(001)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印发《2014年全军思想政治教育意见》[N].解放军报,2014-01-08(001)

[4]王海军.当前解放军连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4

心理素质训练就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官兵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包括对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两个方面。心理素质训练与体能、队列、战术训练一样, 应该在日常训练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其目的是使官兵的心理能够适应军事训练和完成执勤、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反恐斗争任务的需求。

在以往的军事训练中只强调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 并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对基层官兵影响的重要性, 从而没能有效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随着科学的发展, 许多学科开始应用于军事训练领域, 心理学也开始崭露头角。人们认识到, 官兵知识、技能的掌握都受到了心理的调节和支配, 同时, 武警部队的任务具有突发性、紧张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 对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实践证明, 在执勤、“处突”的过程中, 只有勇敢沉着的人,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技能的效能;而胆小懦弱的人, 即使军事技能再出色, 到了关键时刻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 要使官兵掌握过硬的军事本领, 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不仅要搞好“看得见”的训练, 更要搞好“看不见”的训练, 在提高官兵身体素质、军事素质的同时, 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和当时的条件而定, 有时可采用某一种方法, 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简单归纳可分为以下几种:

1、思想教育法

思想教育法是根据官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疏导。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军特有的优势和传家宝, 是心理素质训练的基础。勇敢精神、顽强意志和积极的战斗情绪来源于政治觉悟。通过理想、信念、世界观的教育, 使官兵树立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信念;通过部队性质、任务、宗旨的教育, 使官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危急情况教育, 使官兵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随时做好心理准备等。

2、讲解法

讲解法是通过必要的知识和有关问题的讲解与陈述来调节和改善官兵心理的训练方法。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实际锻炼, 主要靠亲自体验, 但是它不是一种盲目的训练, 必须使官兵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并充分调动官兵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可以用讲解法组织官兵学习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交给他们心理分析的方法, 启发和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能够发现自身心理的弱点, 并加以调节和克服。

3、生理调控法

生理调控法就是通过调节和控制生理变化的手段来解除疲劳、改变肌肉紧张程度、消除紧张情绪、控制心理稳定的训练方法。在官兵的心理训练中, 运用生理调控法对于恢复体力、脑力和保持情绪的稳定性有良好效果。常用的生理调控法有呼吸调整法和自我放松法。

4、模拟适应训练法

利用近似实战形势的环境条件, 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如紧急指令、警报演习, 战场景象模拟、战斗过程模拟等, 组织武警官兵快速动员, 快速集结, 快速机动等训练, 增强官兵对“战争”气氛的心理适应性。平时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执行抢险救灾等任务时, 快速动员、快速机动、快速投入战斗的能力是对官兵心理素质训练效果的实战检验。

5、思维训练法

加强思维训练, 就是提高官兵的创造力。要纠正和克服官兵的习惯性思维定式, 引导培养官兵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角度, 全方位的多思多想, 训练官兵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官兵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训练中, 要注重官兵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组合思维的培养, 引导官兵多捕捉信息, 不断扩大知识面。培养官兵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不断进行求同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提高官兵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6、失败训练法

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中, 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竞技活动, 有意识地使官兵成为失败的一方, 以此来增强官兵承受失败的能力, 磨练官兵逆境奋进的意志。

7、涉险、极限训练法

合理的冒险和极限训练, 可以使官兵逐渐“习惯”于危险、紧张的环境, 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野战生存训练中, 要改变那种摆样子, 走过场的花架子训练方法, 设置难度要求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对抗强度较强的课题, 培养官兵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拼劲。如登高、攀越、泅渡、通过火区、夜间找点等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官兵在特定条件下身体和心理的承受力和耐力, 还能不断提高官兵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心理稳定性, 保证官兵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三、心理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心理素质训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训练, 为了顺利开展这种训练, 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心理素质训练要以启发谈话为先导, 让官兵认识到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乐意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在讲道理时, 可介绍一些心理素质训练已收到良好效果的实例, 或让已“尝到甜头”的官兵现身说法, 从而提高官兵参加心理素质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心理素质训练的组织者, 应当是官兵信得过的人。这样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训练的效果。

3、心理素质训练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4、摆正心理素质训练与体能、战术训练的关系。心理素质训练不能代替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 但如果没有心理素质训练, 则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武警官兵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光荣任务, 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提高武警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和部队全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武警部队的职责特点, 重点论述了武警部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官兵,心理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刘红松:《军人心理学》,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5

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问题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过度、持续的压力将会导致人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消防官兵是承担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工作的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常人常有的情绪困扰,还经常承受着常人所没有的职业压力。近年来消防部队出现的一些事故案件都与官兵的心理因素有关,因而了解一些基层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是不无裨益的。关键词

消防部队 心理问题 疏导方法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前线,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消防部队担负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的特殊使命,要完成这些特殊任务,平时还必须进行各种执勤备战和业务训练。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广大消防官兵,特别是基层一线官兵经常处于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公安消防部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也在日益增大,这种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官兵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消防是一个充满巨大压力,同时也需要特定技术和才能的职业。在今天,很少有别的职业像它那样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官兵的心理素质是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减轻和缓解基层官兵的心理压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的直接有效措施。因此在繁重的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任务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凝 力,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成为当务之急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层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艰巨程度越来越突出。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消防一线的官兵又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下,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官兵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一线的官兵不仅担任灭火和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还要完成名目繁多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而且有时间、有指标、有考核,使基层官兵疲于奔命,不堪重负。

近年来队伍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基层中队在承担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之外还要进行各种业务理论学习,部队的特殊性还要求官兵不断重复学习政治理论以及部队的条令条例。繁重的学习培训任务,以及各种教育活动,使许多一线官兵疲于应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论叙。1.1新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新兵刚刚从比较宽松的地方生活环境走进警营,具有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浅、思想比较单纯,、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适应力都较差的特点。部队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悉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往往不能马上在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以至对部队生活感到迷茫、彷徨和困惑。

近年来部队新入伍的战士当中,有70%是独生子女。入伍之前在家中娇生惯养,没吃过苦,他们离开家庭和父母来到警营,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还不太强,加上新兵训练生活紧张而又艰苦,入伍前的松散社会环境养成的散慢习惯,与入伍后封闭、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相比,心理反差特别大,部分战士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畏惧、不知所措、情绪低落和思家心切等心理变化,一旦不能很好调整,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给部队建 设带来危害。再则部队生活紧张,强调服从命令,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每个官兵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及规章制度。对大多数军人来说,通过培养锻炼,都会较快适应这种紧张的军事生活,但对一些年龄小、家庭条件优越、自理能力差、个性脆弱的战士来说,他们适应起来比较困难,表现为紧张畏缩、过度自我束缚,造成食欲下降、恋家等。经过总结了一下新兵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入伍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新战士入伍,从家乡到部队,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思想准备,就会使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地感到惶惶不安。有的不太适应警营生活,而家乡的父老乡亲又给予自己重望,于是压力很大,产生高度焦虑,这种状况又导致在学习训练上疲于应付,进而严重影响其自信心,最终可能导致新兵服役期间的心理挫折,带来苦恼及自我否认等心理问题。

部队每年招的新兵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在饮食习惯上会有很大差异,刚到部队,面对生活习惯与入伍前反差如此之大,这种因不适应军队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而出现的不安、失落、苦闷、想家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较差的新兵身上表现更为明显,有的甚至私自逃离部队。1.1.2军事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军事训练对新入伍的战士来说又是一项必修课,它具有针对性强、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复杂、目标要求严格等特点。新入伍的战士(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兵),常常为紧张而艰苦的警营生活而苦恼,不能适应这种训练环境,不少人存有害怕训练受伤等紧张心理导致训练跟不上进度,同时一些中队因为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采取的训练方法不科学,训练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目标太高以及训练中损伤的发生,不但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伴随 着情绪的改变。如被动、紧张、消沉、焦虑或抑郁。长此以久,势必引起严重的心理负担。

1.1.3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

由于公安消防官兵长期处于严峻的火灾形势下,其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紧张性和复杂性。新兵初到部队,对火场的情况不甚了解,进入火场后往往出现紧张、害怕、惊慌的现象,面对高温,浓烟和火焰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在火场上如果各种外部环境的刺激大大超过个人所能做出的心理调整,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持续的紧张就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如果持续作用于人体,交感神经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上传到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引起垂体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进血液之后通过收缩血管引起许多交感神经活动亢奋的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加深、汗腺分泌,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四肢震颤、坐卧不宁、畏惧等。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精神紧张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有益于对环境的适应。但是时间过久的话,在心理调适不当或外在支持无法配合时,就极易陷入情绪跌荡的恶性循环中。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代偿性地适应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就会大量减少,从而引起情绪抑制,表现为精神抑郁、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反应迟钝、易受刺激等,我们称为心理疲劳。这种消极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从而很容易在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1.1.4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新战士刚来部队时怀着满腔的热情,但到部队后一看,心就凉了大半,坚苦的生活环境,每天 繁忙紧张的训练和学习,与心中想象的部队根本是两回事。当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有些新战士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和困难,只会一味地抱怨、烦恼、焦虑,由于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身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只好选择逃避与现实矛盾的冲突,出现消沉、苦闷、抑郁等心态,或沉迷于烟酒,无度地放纵自己,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战士入伍后,容易为自己设立较高不切实际的理想。有理想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在警营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自己也没想象的那么出色,当自己的理想受挫,不能成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思想矛盾,由此可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1.1.5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和入伍前比较,对青年公安消防官兵而言,警营中的人际交往更为新鲜,独立性更强。青年官兵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当前官兵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认知、情绪、人格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某一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并由此产生沟通不良、社交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缺乏社交基本技能等不利于心理健全的因素。1.1.6其他

不少新战士因家庭出现危机、个人愿望受挫等原因继而产生心理失衡、自我封闭、思想萎靡、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寂寞、恐慌和孤独的情绪,进而出现烦躁不安、担心忧虑或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抑郁情绪并伴有相应的行为改变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管理上的漏洞,使得新老兵的关系不太谐调,老 兵欺负新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新兵心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1.2老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老兵由于服役时间比较长,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因此他们的心理变化又有别于新兵。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每年部队复退期间,老兵又面临着退伍、改选士官、士官晋级、期满士官复员、转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此期间是老兵心理波动最激烈的一段时期,也是部队事故案件和违纪问题容易发生的时候。1.2.1执勤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部分老兵认为自己服役时间长资格比较老,多年辛辛苦苦有了些成绩,现在应该享享清福了,大部分老兵都有放松对自身要求的现象,工作标准降低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甚至消极怠工,对训练有强烈的抵制情绪,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混日子;在抢险救援的时候,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抱着“第一年干,第二年看”的思想,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新兵去做。1.2.2复退期间的心理问题

一些老兵认为自己快退伍了,可以放松自己;少数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灰意冷。退伍期间,一些战士由于对自己的走与留没有良好的心理定位,加上对组织上的决定心中没底,忧心忡忡,工作中精力不集中;一些没转士官的,想留下转士官,但又担心转入初级士官后不能按期晋升为中级士官,服役达不到十年,退伍后不能安置;一些大龄士官,个人婚姻问题没有解决,对象驻地不能找,回家不好找,忧虑较重;一些即将回地方的战士忙于找关系,托朋友,找后路,无心工作;出现警容不整、作风散漫、工作消极、思想懒惰、不服从命令等不良倾向。退伍前夕,士兵考虑问题较多,情绪容易波动,一些违纪苗头也随之而现。一些受过处分的、官兵关系不协调、战友之间有积怨的,产生报复心理;退伍期间,战士的心理最复杂,往往会因为家庭原因和个人愿 望没达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脾气暴燥,不假外出的现象时有发生。1.3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

干部是部队基层管理的关键。但是近年来,随着部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干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1.3.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官兵承受来自工作,训练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忧愁和烦恼,失落与挫折,使部分官兵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近年来,军人在个人进步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困惑越来越多,尤其是部队精简调整改革后,干部职位减少,提拔使用的机会相对减少进退去留问题成了一些干部的心病。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压力无法排解时,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甚至导致行为失控,酿成事故。平时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心情压抑,多疑。个别干部因愿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造成心理失衡,如果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的方式,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控,就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导致精神分裂。1.3.2家庭责任的无力履行形成巨大生活压力也是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防官兵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成家或未成家的干部都面对着养家糊口、改善家庭关系、婚姻、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3.3其他

基层干部还要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如果工作做得好,人们以为那是消防部队应该做的,如果灭火或抢险救援工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那就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责难,还有上级的批评和自我良心的谴责。另外随着经济的迅 猛发展,我国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调整、观念碰撞和竞争加剧,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也给警营中的官兵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诸如心理不平衡、厌倦和逆反心理等各种心理问题。

2.疏导方法

2.1对于新兵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搞好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及时从环境、生活、教育训练、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尽快适应部队生活,为军旅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兵应付复杂情况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新兵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心全面发展,保证新兵在服役期间学习、生活、训练、作战、执勤等的正常进行。对新兵进行心理常识教育,增加心理保健意识,使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宣泄缓解心理压力。2.1.1强化角色认知,使之做好心理准备

及时向新兵介绍部队生活和工作的特点以及对战士的要求,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对军人角色的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新兵了解部队生活的规范性,紧张性和艰苦性,帮助新兵了解一日生活制度和掌握军营生活常识,使他们增强工作生活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尽快适应军营的生活节奏,有效地防止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公安消防官兵的主要任务是执勤、学习、训练,但是在紧张枯燥的训练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有教室里琅琅的书声,还有篮球场上的龙腾虎跃的身影,更有文艺舞台上健美的舞步、嘹亮的歌声。这样既可调节紧张的学习训练,又可以开阔视野,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同时转移了对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应的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感受下,就可减轻 对陌生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从而提高对部队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2.1.2合理安排训练,减轻新战士的心理压力

新战士初入警营,由于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等因素,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安排训练,防止安排过满、强度过大,还要明确训练目标,科学安排,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达到最佳训练目的。其次防止新兵班长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努力为新兵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利于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后要了解新战士的生理健康状况、身体承受能力、个人疾病史等对训练产生影响的因素,对确有生理障碍的新战士要单独对待,做到不歧视、不挖苦、不体罚;对因身体原因而惧怕训练的新战士,要及时耐心地给其讲解卫生知识,减轻思想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2.1.3改善新兵的知识和智力结构

当代火灾和其他特种灾害事故,具有危险性大、破坏力强,抢救难度高的特点。在灾害现场还要担负救人抢救物资以及自我保护等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新兵要具备比入伍前更高和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更好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使之能胜任各种智能性很强的工作和作战任务。因此,优化新兵智力结构,加强对新兵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大训练难度,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各种战术、技术情况,那么就有利于增强新兵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不断提高智力活动的能力,使思维敏捷、快速、准确从而提高在事故现场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从容面对现场复杂的情况,对自己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充满信心,就能够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精神紧张引起的心理疲劳。

2.1.4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但客观地讲,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于实践,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个体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育新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对自己过分苛求,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与此相反,如果自不量力,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制定宏伟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产生挫折体验,不仅白费精力,也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2.1.5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年官兵大多是同龄人,共同特点多,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比如,我们在新战士失意的时候,给他安慰、鼓励、帮助、表示理解等等,使他能尽快振作起来,增加归属感。战友之间的友谊往往是最深刻而又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官兵感情的寄托。一个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生活在群体之外的人,是不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2.1.6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在寂寞孤独、烦闷忧郁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心境的压抑;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做到积极的放松和休整,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身保健,并使自己能更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和训练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不稳,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而自己又不会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保持健 康的情绪,首先应学会合理宣泄,找到充分放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的总队对这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中队建立心理宣泄室,或者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成立网上心理咨询栏目等。对于新老问题要从磨合关系入手,消除新战士对老战士的畏惧心理。为此,干部及时教育新战士要端正态度,用正确的心态接受老战士的批评,教育他们“以老带新”是部队的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带兵方法,战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对新战士既要有耐心,又要有爱心,还要因人施教和换位思考。让新战士逐渐消除畏惧心理,使新老战士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

2.2对于老兵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2.2.1主要是加强思想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老兵发扬优良传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新兵做好榜样,做到纪律不松、干劲不减。在摸清战士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从强化官兵军人意识、作风意识、奉献意识入手,及时消除和摒弃老兵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2.2.2对于临退伍老兵广泛开展交谈心活动,做好复退战士的心理沟通疏导工作

首先干部、骨干要积极同拟定退伍战士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掌握拟退伍老兵的真实思想、家庭情况等,力争不出现思想“盲区”。教育老兵端正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得与失”“走与留”的问题。其次在中队组织官兵深入开展敬岗爱业教育活动,把对部队的留恋和热爱化做无私的奉献。号召老兵继续发扬革命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为新兵们做最后的传、帮、带,把好的经验,好的作风,好的精神风貌留给中队,留给在队的战友们。再次要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力所能及地为战士排扰。对于退伍老兵家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干部应帮战士出主意、想办法,做到心想到、话说到、事办到,自己办不了的事,也要积极向上级反映,请示协调解决。针对部分战士对退伍后就业的顾虑,要教育退伍战士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增强战士走入社会的积极心态。针对情绪低落、思想受挫、自我感觉在部队没有多大前途的战士,首先通过谈心活动,让他们学习那些在部队自学成才的典型,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心,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关心和体贴,让他们在最无助的时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最后 还要加大部队的日常管理力度。严格按照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严格落实请销假、晚点名、查铺查哨制度,认真贯彻“五条禁令”,切实抓好了人、车、酒等关键环节和八小时以外的管理。2.3对于干部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此类问题时,必须端正对心理问题的态度,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心理疏导的和自我调适的方法。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与人沟通,学会自我放松,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做到张驰有度,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沉溺于不良情绪中,而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调节心情,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支队或大队可以建立健康咨询站,培训心理咨询员,为官兵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6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秦皇岛市消防支队消防官兵为研究对象,发放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34份,有效回收12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时,采用团体调查的方式,现场统一发放,大多数现场收回,少数隔天收回。测试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保密原则。所有数据整理录入SPSS17.0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2.结果

2.1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消防官兵与全国常模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通过单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外,消防官兵在SCL-90其他因子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2不同年龄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进行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消防官兵在强迫(F=3.32,P=0.040)、抑郁(F=3.75,P=0.026)、敌对(F=3.62,P=0.030)、恐怖(F=4.49,P=0.013)、精神病性(F=4.11,P=0.019)和心理健康总分上(F=3.49,P=0.03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在强迫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11。在抑郁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6。在敌对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3。在恐怖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1。在精神病性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4。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8。

2.3 不同军衔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军衔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进行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军衔的消防官兵在躯体化(F=5.17,P=0.007)、强迫(F=6.50,P=0.002)、人际关系敏感(F=3.90,P=0.023)、抑郁(F=5.92,P=0.004)、焦虑(F=3.28,P=0.041)、敌对(F=6.65,P=0.002)、偏执(F=6.37,P=0.002)、精神病性(F=4.20,P=0.017)和心理健康总分上(F=6.11,P=0.003)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在躯体化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3。在强迫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人际关系敏感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7。在抑郁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和军官(P=0.050)。在焦虑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14。在敌对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偏执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精神病性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6。在心理健康总分上,义务兵显著高于士官,P=0.001。

3讨论

通过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揭示出除人际关系敏感外,消防官兵在SCL-90其他因子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表明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消防官兵自身特点导致的。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l)工作量严重超负荷。改革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消防部队人员的增幅却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他们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执勤战备、应急救援、防火监督任务。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八小时工作制,基层中队官兵必须24小时待命,随时接警出动。(2)工作场景条件恶劣。消防部队是一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部队,这就决定了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即越是危难的时刻他们越会挺身而出。从平日训练到执勤战备、应急救援,消防官兵大都在高危环境下作业。以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为例,救援过程中随处可见的余震、塌方等地质灾害,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须品短缺,长期作战所带来的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救援所引发的巨大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是消防官兵所必须面对的高危环境。(3)生活环境较为单调。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队的特殊性要求基层中队的官兵必须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局限性较强。

本研究调查发现相比21-25岁的消防官兵,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在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刚入伍和入伍时间不长,而部队紧张的军营生活、严明的军事纪律以及艰苦的军事训练环境给士兵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又缺乏经验,心理素质稍差,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揭示出相对于士官和军官,义务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我们认为这可能由于义务兵入伍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心理素质较差。另外,义务兵两年服役期满需要面临考学、转士官、复员等问题,前途未卜,心理压力过大。当义务兵长期处于这些压力应激下,而他们又无法进行有效应对时肯定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4.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普通人群;(2)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义务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刘玲.武警士兵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但浩.消防官兵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特点研究.西南大学高校教师硕士论文,2010

[3] 张旭东.大学生应对方式解析.教育研究,2008,(1):101-105

[4] 黄希庭,余华,郑涌.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1-5

[5]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31-34

[6] 蒋一平,沈澄.潜艇艇员SCL-90调查结果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4,32(3):128

[7] 范勇.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健康教育,1998,14(9):23-24

[8] 张喜梅,韩军辉.现役防空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75-476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7

1 抓好执勤岗位练兵工作, 强化实战合成训练

岗位练兵工作是全面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提升官兵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把岗位练兵放在基层中队战训工作的首位, 在保证官兵健康的基础上, 要全面加强训练, 不断提升部队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干部必须先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加强自身体能和业务技术训练, 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 通晓灭火的基本战法, 熟知社情, 不断提高灭火和抢险救援的综合素质, 用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和模范行动, 带动和促进岗位练兵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合成训练需要从装备训练着手, 注重打牢基础, 使官兵对器材装备知性能、懂原理、会操作、能排除一般故障, 只有打牢这个基础, 在开展技、战术训练和实地演练时才能得心应手, 水到渠成。三是训练中要注重单兵、单车的训练, 提高单兵、单车的作战能力, 在装备、单兵、单车训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班组间、中队间的合成训练, 促进队伍整体协同和战斗力的提高。

2 抓好灭火救援随机拉动演练工作, 提升部队灭火救援能力

开展对辖区消防安全重点保卫单位灭火救援随机拉动演练工作, 对提高部队实施计划指挥和临机指挥的能力, 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机演练实战性强, 为了保证安全, 在前期组织演练时, 要先选择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开展, 积累经验, 由小单位到大单位、由简单场所到复杂场所, 逐步增加随机演练的内容、提高随机演练的难度。一是按照演练计划完成演练任务, 要对辖区内重点单位演练不少于一次, 并且从最复杂的情况入手, 达到演练目的。二是演练前做好该单位的灭火救援预案, 分为计划演练和随机演练两种形式开展, 以此促进演练的针对性。三是演练要做好记录, 认真查找不足。演练过程中, 要认真记录存在的问题, 演练后, 要适时开展战评, 通过查找演练中存在的得失, 为以后的灭火救援战斗做好基础。

3 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救援力量水平

新《消防法》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定职责。国办59号文件提出了“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 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安消防部队的充分信任, 又赋予了公安消防队伍新的职责任务。一是加强应急救援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处理事故的技战术水平, 适时组织经验交流,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训练中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熟练掌握各类灾害事故的特性, 对症下药, 准确、迅速地处理灾害事故。二是搞好训练, 一方面, 在不断加强体能训练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救助训练、现场急救、心理训练、装备操作技术训练、基础应用训练等特殊业务训练。另一方面, 搞好救援演练工作, 做到理论融于实践, 增强实战能力。三是做好资料的收集, 做好应急救援基本工作, 建立救援业务资料库, 明确组织指挥制度。分类别做好各类灾害事故的救援预案, 针对不同的事故明确不同的处置方案;建立影像资料库, 收集国内外处置事故的成功案例和做好本单位处置事故的影像资料的收集。

4 抓好开展铁军中队建设, 全部执勤中队达到星级中队标准

2011年6月份, 部消防局在江西召开“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创建铁军中队试点工作现场会”, 全面部署了“创建铁军中队”工作。7月19日, 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同志莅临部局视察工作时, 又做出了要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重要指示。9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慰问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时, 又指出了要建设保护人民的钢铁部队。朱力平副局长在9月份的全国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会上要求各级主官要牢固树立“消与防”的主业意识, 要切实把战训工作摆上中心位置。各单位要严格遵循“编员合理化、装备实用化、训练全员化、考评标准化、攻坚常态化”的原则, 坚持“两达标、两提升”, 全面提高部队攻坚打赢能力。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实战练兵上, 根据不同岗位、层次, 深化理论、体能、业务训练。实行体能、技能、智能和战术训练等级达标考核制度, 把训练场由操场转移到重点单位, 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训练,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器材装备的功效, 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努力增强单兵作战、攻坚作战、协同作战和特殊作战能力。年内100%的执勤中队达到星级铁军中队标准。

5 突出抓好特殊灾害事故技战术研究、战例研讨和六熟悉工作

一是根据辖区内特殊灾害事故发生类型, 要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战术研究和战例研讨, 结合实际分析总结本单位的不足,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以此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二是进一步强化六熟悉工作, 要实实在在的走遍辖区每一家重点单位, 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消防设施情况, 特别是中队干部要全部熟悉了解消防设施的原理和操作使用。三是做好六熟悉卡的制作, 所有六熟悉卡内容都要详实准确, 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情况。

6 突出抓好火场组织指挥, 确保火场秩序正规

一是组织指挥员系统学习火场组织指挥理论, 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正确地分析、判断火灾发展的方向、速度, 在灭火作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二是要求指挥员参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通过参与技术训练可以了解所属战斗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反应能力、业务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掌握各类消防车辆和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性能等。三是通过研究战例提高指挥员的火场指挥能力, 实施想定作业, 将处置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可供利用兵力及装备提供给指挥员, 让指挥员在纸上布阵。

参考文献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8

关键词:基层官兵,家庭,涉法

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研究工作是部队经常性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 它也是部队法制工作的一项大内容, 对这一问题的再次分析思考对于部队官兵以及家庭稳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深入研究思考。

一、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现象分析

俗话说, 无事一身轻。这里讲的更多的是无烦心事、麻烦事、难解决的事。生活在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纠葛、摩擦, 甚至矛盾、仇恨, 久而久之, 也就出现了违法犯罪现象。基层官兵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基础, 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但是, 他们同样面临着官兵及其家庭涉法的问题。一是经济涉法问题。有的战士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喜欢摆阔气、讲排场, 不注意生活节俭, 结果入不敷出, 债台高筑, 负债累累, 最终与其他战友发生财产纠纷, 涉及法律纠葛。二是行为涉法问题。有的战士平时喜欢嬉戏打闹, 说话大大咧咧, 不注意言辞方式, 和战士开过激玩笑, 结果有意无意间言语伤人, 损害了战友情谊, 甚至偶尔一句玩笑惹怒对方, 产生肢体接触, 导致打架斗殴, 最后出现身体受伤。三是家庭亲属涉法。有战士家里亲戚朋友出了意外, 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 涉及民事、经济、商事, 等等, 最终影响了部队服役的战士。四是家庭亲属涉及刑事犯罪。有的战士涉及刑事犯罪被捕入狱, 急需法律援助;有的家里亲人牵涉案件接受审查, 等待处理等。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社会原因, 但是, 基层部队官兵以及家庭人员亲属涉法为什么依然存在, 得不到有效解决呢?这值得各级各部门认真思考研究。

二、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原因剖析

凡事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这是唯物辩证理论的规律所在。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成员出现的涉法问题, 背后肯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诱发原因, 案例是个别的, 规律是相同的, 原因是可以梳理的。一是部分战士自身法律知识掌握较少, 法制意识淡薄。大多数战士参军入伍前文化程度不高, 接受法律知识教育不多, 同时在社会上受不良风气习气熏陶传染, 形成不知法、不畏法的冒失大胆法盲, 入伍后又不爱学习法制常识, 法制意识十分淡薄, 法制观念极其模糊, 分不清是非曲直, 看不出好坏优劣, 最终不知不觉涉了法。二是部分领导教育管理不到位, 官兵疏于约束。大部分基层干部是尽心尽责抓教育抓管理的,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 考虑自己的事情多, 关心教育战士少, 管理松懈不严格, 结果给有的不自觉的战士以触碰法律的机会, 导致涉法违法, 酿成大错。三是部分家庭出现涉法问题, 波及官兵安心服役。个别战士家里亲人出了事, 违了法, 本想依靠部队集体组织力量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可是, 却得不到有关领导的重视, 得不到集体组织的温暖关怀, 有的领导干部出于一己私利的考虑, 担心自己的乌纱帽多, 敢于承担风险责任的勇气少, 最终以教育说服或找借口搪塞推诿, 这极大挫伤了战士对集体的信任和支持, 极个别战士因此堕落、失望、消极、不信任, 最终走向极端, 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三、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久治不绝的原因

事物现象的出现和存在自有原因。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长期存在并且不能根治的根本原因值得关注。一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尤其是近阶段, 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 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交织并存, 多元化现象不断出现, 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单元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出现新的涉法现象问题发生,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二是部队对待和解决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上存有不科学甚至歪曲的偏见。个别单位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出现涉法问题的战士, 认为战士出现问题就是战士道德品质问题, 不注重从案件本身分析原因,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往往以道德标准来衡量战士的法律事件, 这就犯了不懂装懂、以德代法的怪病。三是部队缺乏敢于解决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的勇气和本领。说到底, 涉法问题的解决靠的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说服管理, 更主要的是要依靠法律武器来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 关键还是人才的问题, 基层甚至机关缺乏专业的懂法律的干部, 这就造成了人才短板和缺位, 当基层官兵遇到涉法问题时无法求助于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职业化的案例分析, 更不可能寻求专业化的解决办法, 最多象征性发个协助函了事, 最终, 以不了了之结束战士及其家人对法律正义的期盼。

四、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的思考

问题是存在的, 解决也不容忽视。有了疑难杂症, 才需要医生的存在。基层官兵及其家庭出现了涉法问题该怎么办, 是困扰笔者许久的事情,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对涉法基层官兵及其家庭的根本看法。要彻底摒弃以前的偏见无知, 要运用法治思维正视涉法人员和问题, 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考虑问题, 要祛除掉封建时代陈规陋习, 要以战士根本合法利益为己任, 充分尊重士兵及其家人的权益和尊严, 以法律武器解决官兵及其家人涉法问题。二是要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法律人才, 充实基层一线。一线是官兵涉法问题的多发高发地带, 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和大力选拔懂法律、会解难题的干部骨干深入一线, 调查研究案件情况, 深入分析案件原因, 让法制人才充分发挥为基层解难题、破疑难的作用, 真正做到有问必答, 有难必解。同时做好法律常识教育传播工作, 使基层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掌握法律知识, 为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打下知识基础。三是要广泛开展警地互动活动, 充分利用驻地法制资源, 实现警地协作。部队转业法律人才毕竟有限, 难以满足官兵解决法律问题的需求, 为此, 与驻地公检法司各部门搞好互动联合, 定期进警营宣讲法律知识, 答疑解惑, 为官兵实际问题寻求实在法律援助, 同时也要发挥驻地律师的实际作用, 通过律师定期解答问题, 传授法律知识, 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 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法问题的研究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它的解决牵涉许多领域和方面。因此, 我们唯有立足实际, 转变观念, 多措并举, 敢于亮剑,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努力解决基层官兵及其家庭涉及的法律问题, 问题才会根本解决, 正义和谐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军民.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M].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8.

[2]裘克人等.新世纪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M].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2.

[3]吕家书.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特点规律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9

运动营养学本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 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任务主要是两方面:

(1) 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营养需要量;

(2) 如何利用食物提高运动能力, 促进体力恢复, 预防运动性疾病。

基层消防部队的大量训练与繁重的执勤任务有很多需求与之不谋而合, 因此研究运动营养学对于增强基层消防官兵训练效果, 保证执勤任务圆满安全地完成是很重要的。

2、长期重复性训练间的体能恢复

基层消防官兵作为一线战士, 更是常常冲锋一线, 战斗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为了保证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情, 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日常体能训练便尤为重要。体能训练是对消防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更是官兵对自身生理机能的挑战。面对长期重复性的体能训练, 快速地恢复体能是每一位基层消防官兵的迫切需求。

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由负荷后的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到并超过负荷前水平的过程称之为体能恢复过程。合理的营养是基层消防官兵保持强健地体魄, 圆满完成任务的的保证, 营养与基层消防官兵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层消防官兵的训练有一人两带水带操、两人五带水带操、400米初战控火操、百米障碍操、百米梯次进攻操、原地穿消防战斗服、原地佩戴空气呼吸器等基本的消防业务训练。训练过程中, 消防员体能量消耗剧增, 因此, 能源物质的补充是保证机体能量平衡所必需的。在静止或日常活动中,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脂肪, 而运动时, 葡萄糖参与供能, 且依运动强度的不同, 葡萄糖和脂肪参与供能的比例不同, 强度越大, 葡萄糖供能的比例越大。因此训练过后首先需要补充的就是能源物质, 主要是糖和脂肪。

2.1、碳水化合物

人体组织中的糖含量约占人体重量的2%, 但是人体所需要能量的60%左右由膳食中的糖供给, 大强度耐力训练后的官兵摄人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热能比为60%-70%。在进行60-90分钟的超负荷训练之后, 糖原储备几乎耗光, 在一般的混合饮食下, 约72小时后方能予以弥补。如果及时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那么糖原储备在负荷结束后的24小时即能恢复原有水平。运动过程中补糖, 可有效地维持血糖平衡、减少肝糖原的分解, 提高运动能力, 延缓疲劳发生。训练后及时补糖, 有利于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再合成及填充。

2.2、脂肪

脂肪是高热能物质, 单位重量的脂肪产热量为糖和蛋白质的二倍以上。长时间耐力运动的后期主要依靠脂肪供能, 但脂肪不易消化, 代谢时耗氧量高, 故膳食中的脂肪比例过高会影响氧的供应, 而且脂肪代谢产物多为酸性物质, 对基层消防官兵的耐力以及训练后的体力恢复不利。一般认为, 脂肪供能占总热能供给量的25%-30%, 每日膳食中含50克脂肪可满足人体需要, 耐力训练较多时可适当增加, 但需注意的是膳食中的鱼、肉等种类不同, 含脂肪量不同, 调理方法也应不同, 否则容易引起脂肪摄人量过高。

2.3、蛋白质

人体的肌肉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从事大运动量, 特别是从事肌肉力量训练后需要多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8克/公斤体重, 而训练量较大期间则需要1.5克/公斤体重。但是蛋白质的补充过多会产生过量的氨、尿酸和硫化物, 致使血液的p H值下降, 促使疲劳产生。另外过量的蛋白质代谢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多余的蛋白质参与能量代谢或转化为脂肪, 因此, 训练后补充蛋白质也无需使用补充剂, 适量则宜。

以上内容说明, 合理的营养对体能的恢复过程非常重要。

3、不规律作息和高强度训练下的免疫力调节

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 了解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营养建议, 将有效地帮助消防官兵运用营养手段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力状况, 增强运动能力, 维持身体健康。

消防部队是扑灭火灾、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部队实行昼夜执勤, 常备不懈, 接到报警需要迅速出动。而夜间人们多已休息, 对火灾不能及时感知并扑灭, 导致夜间成为火灾多发时段。因此常有消防官兵夜间出警的情况发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生物钟紊乱, 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比正常人高, 新陈代谢压力大, 患慢性病的机率也会增打, 时间长了会有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产生。

同时有研究表明骨骼肌运动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适度规律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而大强度运动量使机体免疫力受损。抢救人民的生命和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是消防部队的宗旨, 那么了解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 通过运动营养学调节官兵身体免疫力就很有必要。

人体内的营养状况如蛋白质、氨基酸、锌、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等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T、B细胞以及吞噬细胞数量与功能低下, 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减少, 感染性疾病发生几率上升。体重减少4%就可出现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

正常情况下, 机体组织中都会产生自由基, 当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时, 会导致细胞结和功能的广泛性损害。人体清除自由基靠的是由几种酶组成的抗氧化系统。这些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它们通过各自的作用途径, 维持着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而高强度的训练会破坏这种平衡, 导致自由基堆积。一些维生素和无机盐作为非酶类抗氧化剂, 比如VE、VC、β-胡萝卜素、硒、锌和牛磺酸等便成为调节免疫力的首选。

在日常训练期间要有意识地对以上物质进行补充, 通过营养成分调节基层消防官兵的免疫力。

4、高强度训练期间的水分补充

消防官兵在大强度训练或者完成执勤任务后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出现。过度脱水可加重心脏负担, 导致体温升高, 肌肉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机体排泄废物受阻, 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对基层消防官兵的日常训练效果, 个人身体健康甚至救火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水分的补充也十分重要。

人体感到口渴时机体已损失水1-2%, 不能在感到口渴时才开始补液, 所以要提前补液。实际上, 训练前、中、后都有补液的需要。但补液不仅是补水, 既不能补白水也不能补高浓度的饮料, 而应补运动型饮料。饮料的成分需求: (1) 训练过程中最需要补充的是水, 饮用的含糖饮料中糖的浓度必须符合低渗原则, 糖的浓度控制在6%以内; (2) 长时间的耐力训练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丢失较多, 最好添加些碱性电解质, 如柠檬酸钠、碳酸氢钠等; (3) 饮料中添加维生素C有利于消除训练过程中自由基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另外, 添加维生素B1、B2和牛磺酸对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有一定帮助。

补水量较好的指标是出汗量, 饮水达出汗量的80%为宜。日常训练中即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适当加饮。

日常训练前后以及出勤任务后, 基层消防官兵都需要有计划地补水, 以保证机体正常工作, 保持神经系统兴奋性达成训练效果、圆满完成任务。

5、小结

对于基层消防官兵而言,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完成各种训练和执勤任务的根本。总的来讲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对于基层消防官兵训练间的体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提高免疫力问题上一些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是相当必要的, 训练前后补液有助于保持基层消防官兵生理机能平衡和神经系统兴奋性。这些都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日常的训练以及任务执勤当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对于基层消防官兵的训练和执勤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与营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王伟, 李向阳.运动和运动饮料[J].湖北体育科学, 2004.

[3]林玉惠, 张芬芬.陈洁运动食品营养对于运动员体能快速回复的影响[J].汕头科技, 2012.

青年官兵心理适应问题解读 篇10

一、心理适应的含义及过程

心理适应是由于外在的变化导致环境改变, 主体对环境做出积极反应, 并与环境建立平衡关系的过程。青年官兵入伍前如果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等习惯, 面对部队艰苦的环境、单调的生活, 艰苦的训练, 容易引发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 产生心理适应问题, 此时可以借助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调整心理及行为方式达到新的平衡。比如, 新战士抱着各种需要和动机来到部队, 但是他旧有的习惯:动作拖沓、自由散漫、贪图安逸等, 不适应部队新环境的要求, 致使他的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 面对阻挠状况, 他的心理平衡被打破, 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反应, 但他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模仿带兵班长的行为规范, 主动向班长讨教, 从班长那里学到很多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生活窍门, 很快就跟上部队的快节奏。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一般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面对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行为效果的多重可能性, 主体的判断与选择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以适应过程必然会表现为一个反复循环的动态过程。青年官兵心理适应是青年官兵在与部队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

二、青年官兵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新兵入伍、岗位变换、角色转换、老兵退伍、军官转业等, 青年官兵随时都将面对工作环境、人际圈子、职责要求、任务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军人的军旅生涯是在不断适应中完成的。第一, 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 青年官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 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 心理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明显。第二, 职务改变的心理适应。从老百姓到军人, 从普通战士到副班长、班长, 从义务兵到士官, 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 从士兵到军校学员、到军官, 对不同的角色, 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职务改变, 也就意味着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肩负责任的改变, 对新角色的适应是在角色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 青年官兵极易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第三, 退伍转业的心理适应。退役, 是军人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角色变换。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 告别熟悉的军营和手中的武器, 告别听惯了的军歌、军号, 面对人生职业转变、环境变化, 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茫然, 踏上新的人生之旅, 未来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如何顺利度过转业阶段, 因而心情十分复杂。无论退伍还是转业, 都是要离开部队开始第二次创业, 情况有些不同, 但此时的心理反应总体上是差不多的。

三、青年官兵心理适应问题的调适

通过教育引导、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等方式, 激励青年官兵同自身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作斗争, 促进改造其个性缺陷, 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第一, 强化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有团体的, 有个体的, 利用不同的科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可以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团队凝聚力、发挥个人潜能等。心理训练已受到许多国家军队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介绍, 每年心理训练时间和内容占整个军事、政治训练的比例:美军为14%, 英军为13%, 前苏军为12.8%, 法军为9%, 日军为7.8%。许多国家还有专门的心理训练基地。第二, 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心理教育和引导, 帮助青年官兵认清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科学地引导青年官兵调整认知, 改变不合理或消极的观念。调整认知的常用方法有:角色适应教育、角色扮演 (空椅子技术) 、心理剧扮演、强化辩论、合理情绪想象等。青年官兵常见不合理信念大部分来源于对现实的不合理认知方式。例如, 对自己、对别人绝对化、以偏概全, 对自己行为“糟糕之极”的悲观预期等。因此, 青年官兵要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方式, 改变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恰当的认知。第三, 塑造积极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 战友之间相处, 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有的伤了自己的面子, 有的让自己下不了台, 有的当众给自己难堪, 有的对自己抱有成见等。遇到这样的事.应该宽宏大度, 冷静处理。同样一件事, 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要想积极对待生活, 改变自己的观念, 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第四, 争取社会支持。大量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压力情境下, 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等较多支持的人, 比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大, 身心也更为健康。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 这时候, 就需要别人的帮助, 平时多与战友交往,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交流思想感情, 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能迅速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人对环境的适应, 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才有了支持的力量, 感情的寄托, 可以增加归属感, 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心情才能愉快。从而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 实现心理平衡。

摘要:青年官兵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 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军事环境, 心理适应问题经常困扰着部队的青年官兵。基于此, 从心理适应的含义和过程入手, 探讨青年官兵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和调适方法, 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提高军队战斗力。

关键词:青年官兵,心理适应,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

[2]李权超.军事训练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11

心理认同是就是个体对目标的认同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就在军队中对青年官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效心理认同机制的形成,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机制是指青年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体悟、心理认同和自觉践行,其内容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实践强化机制。

理性认同机制是指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来说服、引导广大官兵达成理性共识,从而使其在理性上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将之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机制。情感认同机制是指青年官兵主体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无数次接触感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集信任、感激、热情、激情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于一体的心理机制。实践强化机制是指青年官兵主体主动去寻找并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来解决疑惑、应对问题、调节认知行为等机制。

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机制的特点

(一)理性认同机制具有层次低、功利性强的特点

尽管青年官兵主体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作为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青年一代,由于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容易对很多重大问题认识不到位,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很容易糟到落后思想的侵蚀。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性,对能带来直接好处的工作学习是加倍努力,对陶冶情操或见效不是很直接的就习惯敷衍了事。

(二)情感认同机制具有不稳定、不理性的特点

情感认同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青年官兵对党对人民的热爱。对军人身份的荣誉感和道德感,但少部分青年官兵却对这些精神的认同表现出随着个人情感波动带来的不稳定性。

(三)实践强化机制面临行动力不足的问题

青年官兵的主体意识强,参与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等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这固然有利于主体性、能动性,但也要警惕可能的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危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公义与私利的取舍中不少青年官兵往往会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进而在自觉践行上大打折扣。

三、心理认同机制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些启示

(一)遵循青年官兵认知规律,充分发挥理性认同机制作用

心理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植入过程,是一种对事物态度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人们接受某一理论的过程先是被动地从表面上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再慢慢地过渡到自觉接受。并据此来不断修正自己的信念与行为,最后才能达到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这一内容。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正确的理性认知会形成人们对事物科学的判断,而这种建立在理论的彻底性上的认知才具有吸引力。青年官兵主体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决定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彻底性。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机制是指实现理论上的说服,引导官兵达成理性上的共识,从而使其首先在思想上认同。进而将之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机制。

理论教育越彻底性,就越能吸引广大青年官兵。就越能引导他们的理性认同,进而内化为价值认同。所以,我们需要从青年官兵的认知规律出发,努力研究官兵认知的心理过程,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导向,解答官兵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官兵的困惑和迷惘,纠正官兵认识上的偏差,进而帮助官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把握青年官兵情感特点,充分发挥情感认同机制作用

情感认同机制是指建立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基础上,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官兵的信任、热情与激情等积极情感。当代青年的情感非常丰富,但波动非常大。控制也很困难。对于青年官兵来讲,往往遇到的不是什么认知上的障碍,而是情感上无法接受。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青年同志的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进行通情达理、和风细雨的教育,才可能真正使他们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这就要求在培育过程中要以伟大、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理解、激发和培养青年官兵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充分发挥情感认同机制的作用,通过青年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体验。来使其认知符合要求,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

(三)依据青年官兵的行为特点,充分发挥实践强化机制的作用

实践强化机制是指青年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态势和行为习惯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的机制。当代青年官兵不仅敏于思,敏于言,而且敏于行。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青年官兵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原有的认知。实践强化机制的作用在于使广大青年官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体悟自己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否合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推动青年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同,使其行为和价值准则向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上面靠。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入手。充分调动青年官兵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培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的、自觉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基层官兵心理教育论文 篇12

一、消防官兵的自我干预

消防官兵的自我干预是指,在参与扑灭火灾和应急救援时,消防官兵通过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简单的心理干预技术对自己进行干预,以获取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消防官兵的自我心理干预要求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进行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干预技术的训练。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消防官兵正确认识在扑灭火灾和应急救援中发生的心理问题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应对知识。有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消防官兵一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负面心理表现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任何一个消防官兵都可能产生负面的生理、心理反应,自己不必要感到自责或羞愧;另一方面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理危机,通过和其他人员积极交流而不是消极躲避,来正确地应对心理危机。

简单实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如情绪稳定技术和生理放松技术也将有利于消防官兵的自我心理干预。情绪稳定技术是指消防官兵通过倾诉自己的情感,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而达到心理放松的效果。如同战友交流各自的应对心理危机的经验;向家人诉说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慰藉;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合适的释放情绪的方法等。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采取减少接触或者回避的方法来宣泄情绪,以避免情绪失控和心理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放松技术则是指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的方法来达到生理舒畅的效果。呼吸放松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通过深吸气和逐次缓慢呼气的方法来缓解情绪。肌肉放松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身体锻炼动作,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肌肉的锻炼上面来,以减轻思想上的压力。想象放松是在休息的时候,通过自由联想一些积极的事情,来营造一种乐观的思想氛围,利用这种乐观的氛围为自己的心理减压。

通过这种自助式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一些程度较轻的心理危机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化解,从而有利于恢复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

二、消防部队内部的干预

消防部队内部的干预是指,消防部队内部的各级成员根据自己在部队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自己的资源能力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进行干预。消防部队内部的干预一般分为上级部门的干预、现场指挥员的干预和身边战友的干预。

上级部门的干预是指,作为出现心理危机消防官兵的上级领导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为出现心理危机人员的心理干预治疗和最终康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首先,建立平时心理预防制度,在大学生入警培训、干部晋升培训和战士骨干轮训时开设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在消防官兵中普及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知识,使基层官兵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并采取初步干预措施。其次,做好各种后勤保障。在某些大规模的抢险救灾如抗震救灾中,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合理的休息制度不但能预防各种生理传染病,而且有利于战士的自我心理调节。再次,安排好对消防官兵的关怀慰问。作为基层官兵情感归属的上级领导,其一句体贴话语,一个真心拥抱,都是对官兵最大的人文关怀,都能给与基层消防官兵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安慰,有利于其心理压力的缓解。最后,建立合理的轮换与探亲制度。任何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有极限的,长时间的疲劳工作将导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引发心理危机。轮换和探亲将有利于消防官兵远离压力,放松心情,恢复心理健康。

现场指挥员的干预是指,指挥员根据任务和实际情况,亲自或者安排其他条件对自己的下属官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现场指挥员在处置过程中不但是任务的受领着,而且也是自己下属官兵的直接保护者,应当照顾好下属的身心健康。首先,指挥员应当充分关心自己下属官兵的安全和生活。对于属于“80后”和独生子女的一代战士,指挥员的关心和爱护能给予其类似于家的温馨感,帮助其走出心理适应的雷区。其次,指挥员应当分析下属官兵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下属官兵恢复心理健康。如果原因是恐惧害怕,可以告诉下属恐惧不是懦弱,任何人都有恐惧害怕的时候,并鼓励其克服恐惧;如果原因是羞愧内疚,可以告诉下属人力有时而穷,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无愧于心。再次,指挥员应当安排一切可能的场所和时间等条件,为战士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便利条件。

身边战友的干预是指,作为朝夕相处的战友,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应当悉心照料,体贴理解,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战友的干预一般体现在,当战友因为心理压力而变得脾气暴躁甚至不可理喻时,理解这不是他的本意,迁就一下他;当战友想找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时,耐心听他倾诉,明白倾听比劝说重要;当战友想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尊重他的选择,只要让他知道你默默关心他就行。

三、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干预

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干预是指,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的干预知识和干预技术,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消防部队内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队伍,二是社会上的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人员。

消防部队内部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队伍,是指消防总队、支队卫生队引进的心理疏导方面的专业人才。消防部队内部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一般要求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是向领导机关提出心理危机预警报告和相应心理干预建议,负责心理干预预案的制定和落实。二是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负责对普通战士进行相关的心理卫生专业知识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三是定期开展巡诊,扩大对心理危机的监测工作,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掌握部队心理危机的整体情况。四是在扑灭火灾和应急救援的现场,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进行紧急诊治和干预。

四、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

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是指,借助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利用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亲人的干预和媒体的干预。

家永远是个人情感的首要归属地,从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恢复上来讲,亲人的抚慰往往胜过其他很多的努力。作为亲人,一是要在生活上诸多关心,父母体贴入微的的关爱将有利于子女心底坚冰的融化。二是要去理解子女的难处,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耐心听子女讲诉他的恐惧或者委屈,将有利于其心情的松弛。三是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组织一些家庭的集体活动如家庭出游等,让子女在欢乐的气氛中舒缓心情。

媒体也是参与某些应急救援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媒体在选择报道的时候,应该考虑对消防官兵进行人性化的关怀,防止对官兵造成心理压力。在报道先进事迹时,要防止一味强调消防官兵们的英雄主义情结,因为这样将强化“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观念,不利于官兵情绪的释放。在报道官兵个人时,如果涉及感受方面,则应该避免一些特写镜头,或进行虚化处理,以弱化外界的接触压力。只有这样,才是对消防官兵最大的尊重。另外,媒体还应该多宣传一些心理危机的防范和干预方法,让更多的消防官兵能够对心理危机干预多一份了解,从而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摘要:在完成扑灭火灾和应急救援任务的过程中,消防官兵由于受到恐惧、内疚等各种压力而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为了能及时对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构建一个由消防官兵的自我干预、消防部队内部的干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干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择青.对军人心理素质及心理干预系统的新认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7).

[2]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地震灾后心理预防与干预手册[K].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林汉,李逸鸿.心理危机干预在应对军事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05,(2).

上一篇:临床路径的设计与应用下一篇:变更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