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2024-05-27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通用11篇)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1

一、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发展趋势

1、工作目标的确定性

知识经济的出现表明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 素质教育观念强调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教育单纯重视学生智力结构, 把学生作为智能训练的机器这一教育观念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抛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由“为教育服务”向“为培养人才服务”转变, 这种转变是符合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的。高校团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 发挥正面效应, 寻找出最佳的结合点, 加快自身发展, 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共青团的工作进行改革, 这样才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2、工作内容的系统性

建立服务体系是团组织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 当好党的助手和行政帮手,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需要建立服务体系, 就要服务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生理等方方面面上的需求。团结和教育青年、聚集人才是共青团事业开创未来创造生机的关键所在。过去高校共青团的工作, 主要靠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把团员青年凝聚到党的旗帜下, 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在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的同时还必须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青年成长、自立、发展服务来赢得青年的信任, 从而拓宽共青团的工作领域。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团组织要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的特点, 发挥团的优势, 利用社会资源, 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 建立起有效的青年服务体系, 确定系统化的工作内容, 在服务中构造起以共同理想为核心、以切身利益为基础、以团的组织为网络、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纽带的服务体系, 塑造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新形象。

3、工作方式的多样性

高校团组织的工作手段必须由“行政化”转变为“群众化”, 上级团组织要向基层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典型指导帮助他们去开展工作而不只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甚至是在发号施令。学生能办的事应当放手让学生去办, 学生不能办的事, 高校基层团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 要一改过去工作方法单一、活动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枯燥的模式, 向“实际、实用、实效”的方向转变, 充分发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4、工作人才的复合性

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协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没有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就不可能赢得青年学生的信赖和拥护, 就不可能有高水平、高效益的团建工作。团干部要努力成为既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又要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知识, 不但政治思想要好, 而且要懂经济、会管理, 能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 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团员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相关资料现实, 大部分高校本科生团员数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 更有甚者达到了100%。正常来说, 团员比例高是件好事, 它表明高校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整体素质比较高, 但实际上, 团员发展工作存在突击发展的现象, 导致高校录取的新生中有不少学生团员没有认真接受过团的基本知识教育, 根本无法达到团员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进入大学后, 由于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 加上基层团支部很少开展活动, 不少学生认为团员就是那么回事, 没有认真对待过自己的政治身份, 从而渐渐地淡化了团员意识, 只在交团费时才想起自己还是个团员。部分团员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没有认真履行过团员义务, 也没有严肃地行使过团员权利, 不文明行为和违纪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些团员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政治上进心不强, 组织观念淡薄, 没有发挥团员应有的先锋作用, 最终使团组织的先进性丧失。

2、基层团组织缺乏对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基层团组织组织的活动中, 一提及文化活动, 参加者蜂拥而上, 而一提及教育活动, 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基层团组织在对团员开展的思想教育上, 只注重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这样虽然使广大团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教育, 但往往忽视了在自身层面上的内涵充实和特色塑造。有些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广大团员提高精神觉悟, 但实际开展起来就使活动自身变得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对于团内文件的学习、党和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专家的专题讲座等, 多数团员都处于被动接受、学习和参与的状态, 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效果。

3、基层团组织缺乏对工作方式的多样性

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参与者, 高校基层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同时, 创新工作方式的能力不强, 没有很好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载体和资源, 没有真正的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拓展基层团组织思想阵地。

4、基层团组织对团建工作投入的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学生团员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团建工作量的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使团员再教育工作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基层团组织的教育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开展团员活动所需经费得不到有效地支持和保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基层团建工作合理、有效地开展。

三、开展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 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 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 也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创新工作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开动脑筋, 坚决冲破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思想禁锢, 加强青年精神建设, 使广大青年在学理论的指导下和优秀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 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 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多年来, 基层团组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式, 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 受到了欢迎。但在社会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 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主要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 注意整合资源和力量, 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要更多地依靠现代科技技术手段, 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 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创新, 使基层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 针对社会和青年学生的需要开展工作, 努力扩大工作外延, 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 工作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活, 更加适应青年学生的需求。

2、完善基层团建工作的格局, 着力提高基层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优势来巩固基层团组织的群众基础。学生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 发挥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也正以其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迎合学生的“重个性张扬, 求个人发展”的群体取向, 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重视借助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优势来弥补单一依托班级团支部为组织单位的不足, 有利于巩固团的群众基础。一方面, 支持学生会独立自主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建立备受学生关注的品牌活动。另一方面, 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 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 建立相关制度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引导和服务, 以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完善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辅助的工作格局, 才能做到“哪里有团员, 哪里就有团组织, 哪里就有团的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 避免团员青年游离在团组织之外, 出现工作盲点。

3、倡导和注重党建带团建工作

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团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党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 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 是新的形势下抓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其一, 要着力加强党、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夯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基础;如果基层党组织本身不过硬对团组织没有示范带动作用, 就无力带动团的建设;因此, 党建带团建必须抓住自身建设这个根本, 特别要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二, 着力“五带一优化”, 深入推进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五带”是指要突出带思想建设, 把握团组织的政治方向;要突出带组织建设, 夯实团组织建设的基础;要突出带班子建设, 注重把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培养党的干部的摇篮;要突出带队伍建设, 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突出带工作发展, 发挥青年学生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一优化”是指要优化工作环境。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 把党的要求内化为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 才能有力推动高校团组织的建设, 高校共青团工作才会呈现生机和活力, 进而促进高校党的建设。

4、开展行之有效的基层团组织活动

每个团支部不仅是要带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坚持收好团费, 学习团章等活动, 更重要是支部还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 组织各种内容健康, 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 而且在各种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突出中心和主题。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学活动,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活动平台。基层团组织开展团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还要能培养青年团员的政治、文化修养,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开展团学活动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基层团组织活动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 注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每次开展团学活动时, 必须明确团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合理设计活动主题、明确活动要求、详细拟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方式、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

5、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要求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需要, 着力提高广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是共青团组织实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也是坚持对党负责和对青年负责思想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加快改革的今天, 高校基层团建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在坚守团建方针与《团章》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敢于提出问题、勤于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研究与创新基层团建工作, 这样才能使基层团建工作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 充分发挥和体现共青团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大成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创新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 (20) 1

[2]编委会.最新基层团组织 (委、总支、支部) 工作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3]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2003-7-25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2

开展广大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团学活动,拓展青年团员的综合素质,是团总支的中心工作。长期以来,经济管理系团总支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努力打造具有系部特色、活动形式新颖的团学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认可。一年来,我系团总支充分以素质拓展为目标,开展各类团学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批青年团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

1、积极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成绩显著。一年来,我系团总支带领广大学生干部,以发展成才为目标,以锻炼成长为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主要有:(1)首届“经管杯”校园班歌大赛,以“飞扬青春、唱响校园”为主题,班歌唱响校园,促进了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2)“炫动青春,飞扬梦想”文艺晚会,通过本台晚会展现了经管学子青春蓬勃的精神面貌,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使11级新生很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之中。(3)第四届新生辩论赛。作为经管系的传统活动,本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专门针对新生开展,主要目的一方面在锻炼能力,增强班级荣誉感。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发现表现优秀学生,并加以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印象校园,青春你我——经管系“印象校园”海报大赛。以支部为参赛单位,画出心中的校园,培养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热爱。(5)强凌经管“校企合作—共谱人才培养新篇章”新年联欢文艺晚会。通过这场晚会,不仅加深了校企间的友谊,而且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让企业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今后校企合作共赢未来创造了美好的前景。

与此同时,我系团总支还积极配合学院组织的各项其他文艺活动,以更大限度的发挥我系学生特长。在院团委主办的各项文艺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红歌合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魅力新秀”主持人大赛、相声小品大赛,新生才艺大赛中,我系推荐的选手均取得优异成绩。

在体育方面,由系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各项篮球、足球、排球对抗赛,2010年冬天还组织了经管系首届拔河比赛。同时,认真组织冬季阳光长跑,积极参加学院各项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节活动,通过比赛和交流,达到了凝结系部文化,展现系部活力,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2、依托专业特色,大力推进学术科技活动发展。为了让广大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了解相关专业前沿理论、学术科研知识,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系团总支充分依托经管类的专业特色,组织相关的理论、学术讲座,推介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就业知识讲座。面向2011级新生开设的“大学生失业与就业”讲座,为同学们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需要面临和注意的若干问题,让同学们对今后的就业有了明晰的认识。(2)开展沙盘模拟训练、举办沙盘模拟对抗赛。我系团总支在系部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并展开比赛,使同学们对沙盘训练课程的内涵和价值有更深刻的了解,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为全省沙盘大赛选拔选手。(3)推荐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上和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2010年我系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江苏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书大赛中,我系“美植一线”团队获一等奖;2010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中我系团队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赛区比赛中,我系两只参赛队伍分获二、三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总决赛中,我系学生获三等奖。这些都展示了我系团总支在学术科技活动中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力。我系团总支按照学院要求和部署,结合我系实际,在院团委和系党总支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1)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暑期,我系团总支响应学院号召,组织四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赴扬州、南京、苏州开展“非遗”项目调研;赴扬州苏宁电器开展岗位实习;走访数个物流企业开展扬州物流行业调研活动;赴泰州开展城乡经济发展调研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近文化,探寻人文遗迹,提高人文修养;走进企业进行亲身操作,与公司领导进行交流沟通;走上社会,了解社会动态,关注国家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充分提高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学生们将来走进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志愿服务活动:我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如以“地球一小时,低碳新生活”为口号,开展低碳生活,节电节水倡议签名活动。全系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扬州市“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活动,以特殊团费的方式集体资助邗江区实验小学的2名贫困学生。并将邗江区实验小学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定期到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社团建设稳步前进,活动开展特色多样。在我系团总支的指导下社团各项工作开展有序,社团类型逐渐增多,社团成员逐步增加,规模越来越大,活动特色明显:(1)音乐爱好者协会在学院系部的文艺活动和各种晚会上,表现活跃,发挥巨大作用。(2)在团总支的指导下,新建了我系第一个专业类社团——JG沙盘社,举办首届ERP沙盘模拟对抗赛。(3)FLY羽毛球社主办第一届“挑战杯”乒羽争霸赛活动。

5、指导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系团总支的引导下,在团总支老师的指导下,我系学生积极投身创业活动,申报创业项目,目前有申通/中通速递,“知音”音响租赁,“花落谁家”花卉园艺,“七斗之恋”礼品,等四个创业园项目。

我系团总支除了开展各类日常和特色活动之外,还积极承办和配合团委及其他职能部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以更全面的为我院团学工作贡献力量,同时也为学院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保障。

1、积极承办院团委的重要活动。2010年5月承办了由院团委主办的“秀美新扬州,文明扬工院”书画摄影大赛,本次活动在学院引起了积极反响,抒发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气质,以书画、图像的形式抒发同学们的爱国爱校之情,也表达了同学们在扬州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人翁意识,洋溢出青春的朝气。

2、积极配合团委和其他职能部门开展活动。我系团总支能及时的完成团委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配合团委和其他各职能部门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干部参加每学期的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新生才艺大赛,“魅力新秀”主持人大赛,合唱比赛等活动。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院运动会,院体育文化节等体育比赛。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3、树立团员青年典型,形成“赶、学、比、超”的团学工作局面。通过召开学生先进表彰大会,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进行宣传,进一步的让广大学生向优秀靠拢,极大地推动了我系的学风建设,也让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团学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3

关键词:共青团;团日活动;基层团建

主题团日活动是基层团支部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互动性强,团员参与程度高等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团员的主体性,调动团员积极性,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基层团组织抓好主题团日活动,用好载体,把握方向,不断扩大团日活动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一、主题团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基层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方向,以青年团员喜爱的方式和载体针对现实问题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引导主题活动,以培养青年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意识,开发团员潜力,提升团员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加强团的基层建设、不断强化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的目的。组织好主题团日活动,是提升基层团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路径。就当前基层团建工作的形势来看,团的工作如何吸引和凝聚青年,是一项重大课题。在当前国际形势和多元价值的影响下,青年团员中出现价值多样化的特点,基层团组织凝聚共识、价值引领的作用,需要靠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来实现。而主题团日活动则是一个具有灵活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良好载体。

二、精心组织团日活动,广泛凝聚青年团员

护理学院团委结合当前形势和青年特点以及专业特点,以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

1.明确思路,精选主题

学院团日活动以引领青年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按照“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立足基层、面向团员,重在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组织。以团支部为单位,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和青年团员中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设置议题,以提高团员参加团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团支部组织生活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从而达到凝聚青年的效果。

2.立足基层,注重实效

基层主题团日活动要真正发挥实效,关键是要落实到青年中。学院基层团日活动,突出基层性,立足基层团支部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是在内容上,由学院团委根据当前形势和要求定期发布指导意见,再由基层团支部自主选题,自主策划,自主实施。二是在组织上,注重发挥基层团支部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团支部对主题团日活动负总责,除此之外,每期主题团日活动,都注重从支部全体团员中征集意见,凝聚大家的力量,创新形式,提升针对性。

3.凝练特色,打造精品

学院主题团日活动,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坚持每年开展“5·12国际护士节”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组织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南丁格尔精神学习研讨活动等,有效扩大了5·12国际护士节在青年团员中的影响力,有效传播了护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通过5·12国际护士节系列团日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团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了团员的职业精神教育,同时还有力地在青年团员中传播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实效。经过近几年的打造,该项活动已成为学院主题团日活动中的一个品牌,受到了广大青年团员的欢迎。

三、对进一步做好基层团组织主题团日活动的思考

主题团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凝聚青年,从而在青年团员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两个关键。一是要选准主题,确保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同时又要接地气,体现与青年团员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二是要创新形式,主题活动要想实现凝聚青年的作用,必须要在青年中落地生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时必须强调青年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创新载体和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团日活动。

参考文献:

[1]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党史文苑,2010(12):63-65.

[2]张昱.以团日活动为载体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4):56-57.

[3]王永友,王晓亮,于新宇.以团日活动为载体 加强团的思想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49-50.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4

高校基层团建工作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战线, 在进行高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建设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 高校基层团建组织也成了促进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基层组织。

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连同各个单位和部门,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各种和团建有关的知识集合起来, 并结合本校园的环境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此为基础向学生宣传团建知识。而高校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在校大学生,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动态,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课堂上直观的提问要更加有效, 而且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自身的思想动态, 还能通过引导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笔者所在高校展开的高校团建活动来看, 团建活动涵盖了科普、人文、法律等多方面内容, 开展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高校团建基层管理单位作为管理学生的校园工作管理部门, 从工作属性上来说属于学校的服务部门,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察学生思想动态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进行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时不能以一劳永逸的态度去对待, 要以随时变化、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对团建工作部门及有关工作的管理。团建工作部门的管理工作的内容不仅只于对学生的管理, 更是要做好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对大学校园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 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对很多纷繁复杂的事物尚未形成正确的辨识和分析能力。因此在进行高校团建工作时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中可能会发生偏颇的思想动态, 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其他不良心理动态要进行及时的教育,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教育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有关教育, 推动内容积极健康的文化成为高校基层团建的基本工作内容和行动守则。

二、高校基层团建的有效工作方法

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工作理念。在过去团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方面, 教学管理者只偏重对学生入党方面的管理, 在工作内容上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党支部下达的工作内容, 没能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活动进行有意义的丰富。高校基层团建工作要在加强自身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有效作用。而高校基层团建组织的工作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个方面, 从大学生生活中的切实需要入手, 促进学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共同增长。

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有益的创新, 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高校基层团建要制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并可以直接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相对于其他单位更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动态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基层团建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从而辅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对目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影响, 高校基层团建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学校和社会环境, 特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 通过读书会、模拟招聘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同时还可以聘请学者以专家座谈会、主题内容展览、学术讨论会等学习型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坚定政治方向, 能够有效地明辨是非, 增强社会主义爱国情感。除此之外, 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联合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团体, 采用联合活动的方式配合学校的活动, 如企业宣讲会、联合求职招聘等活动双向互动交流活动, 在活动中做好学生流量的统计, 及时对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并从分析结果中尽快了解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团建部门要在这些环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控制, 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只有找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才能做到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没有工作重点的盲目工作, 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应对高校在团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和问题, 基层团建工作小组也需要提高警惕, 从团建工作的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入手, 积极拓展工作对象, 加强团建工作在各方面的加强和改进, 确保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基层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5

2011年5月份,团市委结合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紧紧抓住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随机调查等方式,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初步整理分析出以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市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1、团员青年分布情况:目前,我市有青年120199人,其中14—28周岁青年73423人,分布在农村的青年67584人,街道社区青年12745人,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3762人,学校22832人;全市现有共青团员24489人,其中分布在农村的团员6740人,街道社区团员3845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244人,学校团员11330人。

2、团组织设置情况:团市委下辖直属团委69个,其中乡镇、街道团委20个,市直战线团委18个,市教育局团委1个;设学校团委28个和公、检、法团委2个,基本上以行政区划、行业部门为依据设置。

3、团干部配备情况:据统计,在全市基层团委的20名专兼职团干部中,平均年龄2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0名,占总数100%。从任职情况看,在现任的20名团干部中,16人是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占80%,其余20%是一般干部。

二、我市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1、巩固和健全团的基层组织,完善党建带团建的领导机制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与市委组织部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加强全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团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乡镇(街)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X团联发【2011】3号)等文件。成立了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由党组织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团干部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机制

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重视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机关年轻公务员人数锐减,使基层团干队伍、团员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单位配备团干随意性大,团干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已严重影响了团的工作健康发展。为彻底改变基层团组织“软”、“弱”的问题,我们从关键处着手,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配硬配强基层团干。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就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职责、教育培训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要按本单位中层干部标准选拔配备

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市委组织部会同团市委专门研究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就团干部的选配标准和程序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在市直局级单位选配35岁以下的股级干部兼任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条件成熟的单位配备专职团干,专职团干必须按中层干部标准配备;在各乡镇(街道),深入推行了“1+4+N”模式(即1名团委书记,4名兼职副书记,N名委员),从党政干部或选调生中选配1名35岁以下青年干部担任团委书记,副书记从乡镇农村信用社副主任、民警、大学生村官、教师、致富带头人等有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全市乡镇(街道)选配团委书记20名,团委副书记80名,委员222名,平均年龄34岁,使共青团干部向着年轻化发展。

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局级单位的团干部都已调整配备到位,市直各局级单位团委书记也大都由股级干部担任。全市团的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良好局面,基层团干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做好我市今后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建设统一评估机制

几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创造性地将市委对基层的党建考核与基层团建考核结合起来,一并考核,一起评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团市委专门制定了《基层团建工作考核评分细则》,考核项目分思想建设、团的活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学校工作、青工工作、青农工作、综合工作八大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基层党建带团建考核分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两次,由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联合组成专班进行,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按得分排名次,作为基层评先、奖励的重要依据。

4、找准切入点,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的创建机制

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吸纳了数量众多的青年。近年来,在党组织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市团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凡是已经建立党组织并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力争在今年内完成建团工作;对尚未建立党组织但符合建团条件的,帮助尽快建立团组织,积极开展团的活动,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截止到目前,我市在两新团组织中建团119家,其中新经济组织建团108家,新社会组织中建团11家,为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直机关团员“断层”。近年来,基于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严格控制进人的原因,许多市直机关已出现了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断层”的现象,团员队伍萎缩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选调生已经成为机关青年干部的唯一来源。在为数不多的现有团员中整体年龄偏大,多数团员将在1—2年内达到离团年龄,许多机

关28岁以下的青年已全部发展为党员。

2、农村团员青年“断线”。从统计数据看,我市农村青年和团员的比例占到了全市青年和团员总数的56%以上,应该是青年团员最集中的地方。但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已离开农村流向外地,留守在农村的青年已寥寥无几。农村青年大都是在学校入团,选择继续升学和参军的团员还能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大量外出打工的青年由于流动性大,基本不会主动接转组织关系,因而长期与组织“断线”。

3、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不强。由于团员队伍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青团系统内的很多工作部署到团县市委一级后,再就难以继续分解落实到基层团委,只能依靠团市委来具体推动,造成很多工作热在上面,冷在基层,上级抓得很紧,基层反响不大。许多面向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无法充分地深入和落实到青年当中去,仅在团干部之间封闭式的循环,产生“团内转圈”现象。

四、下一步的打算

当前我市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发展,也是全团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认为,只有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抓住关键环节,强化责任,勇于创新,才能推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1、要灵活设置基层团的组织。团组织自身要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青年从业流向的新变化,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积极探索社区建团、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协会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要最大限度地网络农村青年,扩大团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在两新组织中建团,重点抓好青年较集中的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凝聚和引导青年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大量农村青年外出转移就业的新特点,努力探索在集中培训地和外出务工地组建团组织,为务工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权服务,要做好“团员安家”工程,让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也能重新归团。

2、要大力加强基层团的能力建设。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加强新时期团的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增强服务能力。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青年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我市实际,要充分发挥“市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和“市青年创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切实抓好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坚持自主筹资和争取社会援助相结合,通过“希望工程”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就学。深化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依托“市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二是要增强凝聚能力。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青年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快发展阶段,更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多发时期,为深化“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研究,重点了解各地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经验和办法,近期社会发展司牵头、宏观院体改所、社会所有关同志赴成都市温江区就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温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直面群众的诉求,给百姓一个阳光化的渠道,基本消除了通过“上访”等方式反映矛盾的现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温江民情信息中心的机制和工作经验,对未来社会发展有较大借鉴和推广意义。

一、温江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温江区近年来开始探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温江区将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作为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创新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方式。

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中,温江区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发挥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其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建立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建立起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到2020年,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试点改革的推进,温江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已位于成都市前5位,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也位于前5位,反映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环境等方面状况的公共服务水平指数处于领先位置。温江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加强了均等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在四川省率先铺开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搭建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政务大厅为基础、村(社区)代理站为网点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二、温江区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一)明确划分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级政府责任,并匹配相应的财力保障

根据供给主体不同,成都市将基本公共服务划分为政府为主、市场为主和村自行组织三类,实行分类供给。政府主要做好基本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自治组织切实做好自治组织内部的服务和管理,依托市场主体开展以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村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时,成都市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由市、县两级政府在本级财政年初预算中提取村级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投入的最低经费标准,现阶段每个村(社区)每年的村级专项资金安排最低不少于20万元,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

成都市把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划分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和社会管理7大类59小类,每一小类都明确供给主体,其中,由政府主导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占全部项目总数的62.71%。在此基础上,各大类的主管政府部门和各地正在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分范围,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要实施标准。温江区在成都市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119项,并分别明确了相关实施主体,其中,由政府供给的54项,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主要涉及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支持等内容;市场供给的32项;委托村(社区)供给的21项;由村(社区)组织自行供给的12项。卫生部门建立了ABC三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c类包:即当前要达到标准,2009-2011年完成,B类和A类包分别在c类包的基础上,增加服务项目、服务频率和服务覆盖面。B类包2011-2013年完成,A类包2013-2015年完成。

(三)建立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农民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主要创新体现在:

一是建立需求调查制度。温江区6个试点村(社区)在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内容时,坚持议事民为主,确保群众参与公共服务项目论证与选择,探索建立了人户需求调查制度。

二是加强群众民主决策。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对公共服务项目依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提出初步方案并公诸于众征集意见,经过多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酝酿后,提交村民大会投票表决。

三是以民情信息中心为载体,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永宁镇隆兴场社区建立了“民情信息中心”,在镇政府政务大厅设立窗口接件,设置值班电话,确保全天候服务。民情信息中心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根据信息内容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由镇党委以督办件形式交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站所限时办结。最终办理结果由民情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民情信息员告知群众,并将群众是否满意处理结果的意见反馈给民情信息中心。截至2009年5月,已接收并处理民情民意信息72件,办理投诉性质事项12件,以上事项全部通过电话或民情信息员回复当事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

为保证村级专项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由村民决定,温江构建了村(社区)民自治组织新体系,实行村(社区)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的三分立,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及罢免制度,基本形成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民意调查一民主议事一讨论表决一公示确认等“四个程序”。如寿安东岳社区将通过入户调查等多渠道收集的1000余条意见一一进行汇总梳理后,村上先后召开议事会8次、组上会议20多次进行讨论,最终选择和确定了今年要实施的项目,并经公示后,依据这些项目确定公共服务的经费使用。

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较多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通过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融资,统筹集中使用专项公共服务资金。成都市制定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融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专项资金偿还投资本息。村(社区)按年利率2%承担资金利息。同时,支持相邻的村(社

区)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跨村联合建设公共服务项目。

(五)建立群众参与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社会事业投资建设项目在实行过程中坚持“三公开”:即公开项目方案和工程预算、公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项目综合测评结果。组织村民代表对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每笔经费由承建方提出申请,经村(居)民议事会审议同意后,村(居)民委员会方可支付。由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经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检查验收,农民群众满意后,政府方能给予资金支持。对所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建立质量跟踪测评制度。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建设效率。

三、对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一)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中,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在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要素积聚、形成合理的城乡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必要进一步审视社会事业对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制度平台,引导资源要素向公共服务领域和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十二五”时期将会对社会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未来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通过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包),使政府主导和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现阶段,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依然明显,政府有职责有义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立法、规划、直接举办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和监管等手段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后一个时期,有必要建立体系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包,为全体人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并制定一整套具体的、与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范围和标准,成为指导和评价各地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市场机制提供高效、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应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适应公民参与意识提升需要,大力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和方式,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

温江区在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方面,以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积极推行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组治理机制。对经民主决策确定的拟实施项目,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并监督、指导社会组织提供好服务。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管理,鼓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公共管理和社会援助。

(四)促进公共服务决策由政府做主向政府与群众上下结合策略转变,加快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及时反映群众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容易造成有效供给不足和资源浪费。以需求调查为重点的成都村级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效率和满意度。通过需求调查,提供什么,由民说了算。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群众的创造精神,创新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变过去政府自上而下为民安排公共服务,转到按群众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7

高校基层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支部建设是学校党建、团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完善学校校园二级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 团支部建设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并关系着团员的素质高低, 进而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的“入口质量”。因此, 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工作, 不断夯实团支部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 事关团员素质高低, 事关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事关党组织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 事关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年初,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2015]4号) , 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是新时期指导和推动党的群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提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共青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突出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提出“以提升活力为关键, 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进一步明确基层团支部工作职能, 规范基础团务工作”。因此, 明确团支部工作职能, 巩固和加强基层团支部阵地建设, 是当前高校团建工作中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二、高校团支部工作弱化的表现和原因

班团一体化体制是中国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通用架构, 它是连接院系级团组织和青年团员的传统机制。然而近年来,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及互联网发展的深入影响, 以班团一体化体制为核心的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挑战, 团支部的活力和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呈现出日趋下降的态势, 个别团支部功能仅局限于收缴团费, 还有些团支部与行政班的界限模糊, 存在功能缺位、越位的现象, 直接削弱了团的组织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职能不明晰, 公信力不足。

传统的班团一体化体制中, 班委会干部与团支部支委存在角色、职能重叠现象, 部分工作职责不明确, 没有进行细分。高校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多通过辅导员来开展, 辅导员在分配奖学金评定、困难等级认定、综合测评计算等工作时往往以班长为工作节点, 甚至团组织推优、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原本应由团支部、团干部主导的工作, 也因为日常工作的“惯性”安排由班长主要负责实施, 客观上削弱了团支部和团干部在学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些同学、包括部分团干部甚至认为, 团支书是班长的助手和“副班长”, 把团的工作看作是班级工作的补充。其次, “班长”“班干部”的概念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建立的, 而“团支书”“团干部”则是中学时代的产物, 大多数学生心中对其的认可度要弱于“班长”“班干部”。

2. 组织不健全, 班子不得力。

团章规定, 各基层单位中凡是有团员3人以上的, 都应当建立团支部。调研显示, 部分高校和院系没有按照团章等的规定建立健全团的基层组织, 有的团支部在支委会构成人员上未采取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模式, 个别团支部甚至只有支部书记一人;有的支部没有配齐基本的支委职数, 有的支部不能按期进行换届选举, 有的支部支委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团支部班子的作用发挥。此外, 不少学校和二级院系缺乏对团支部干部的日常教育和培训, 导致很多团干部不清楚自己的职责, 不知道团支部的职能, 因此, 相当数量的团干部在班级工作中守不住阵地, 找不到抓手, 发挥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3. 制度不落实, 作用不明显。

调研显示, 团支部落实工作制度不严格的情况较为普遍, 部分团支部不能很好地执行“三会两制一课”, 特别是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和团籍年度注册制度等执行不到位, 召开团支部大会仅为推优入党和换届选举, 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团小组会更是难以落实, 团课和组织生活形式单一, 吸引力和有效性差。同时, 上级团组织对支部工作缺乏明确要求和必要考核, 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到位, 使得团支部的工作自由度过大, “干好干坏一个样”, 导致一些团支部作用全面弱化, 引领不了思想, 凝聚不了青年, 服务不了需求, 维护不了权益。

三、开展标准化团支部建设工作的措施

围绕“主题活动好、制度建设好、活动阵地好、组织建设好”的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标准化团支部建设, 明确党、团支部和行政班的职责范围, 规范团支部、团干部和团员的工作任务和日常行为, 进而实现在各项规章制度下, 基层团支部工作职能的明确化、具体化和固定化, 可以较好地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团支部的标准化建设, 主要通过团支部在工作职能、干部配备、工作制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化来实现。

1. 工作职能标准化。

新时期, 高校团支部的职能, 应紧扣共青团组织的属性和任务, 并注意与党组织、行政班、学生社团等的区别。标准化团支部的主要职能应包括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组织发展和推优入党、团籍管理和收缴团费、“三会两制一课”、团的组织生活、主题团日活动 (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等, 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行政班的工作职责主要在日常事务 (班级和宿舍日常管理、困难等级认定等) 、学风建设 (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等) 、心理健康教育, 重在保障班级运行, 提升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党支部则主要发挥领导作用, 在班团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学生成长的思想引领、日常活动的正确方向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2. 干部配备标准化。

坚持严格按照规定, 定期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支委会;坚持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作为团支部最基本支委的“标准配备”, 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身份定位;可探索根据工作需要增设科技委员、实践委员等新措施。要依托校院两级团校, 加强对支委会成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 通过提升基层团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实现提升团支部工作水平和实效的目的。

3. 工作制度标准化。

健全团支部的制度建设, 重点在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 开好支部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 严格执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 开展好本支部的团课。要做好团支部工作手册的填写、检查和跟进工作, 督促团支部做好基础性工作。要健全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 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不断统一团支部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规范推优入党工作程序和标准, 加强育优环节与推优环节的衔接, 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4. 考核评价标准化。

要结合团支部工作职责、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等的落实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基层团支部工作考核办法, 以及建立在全面考核基础上的团支部评优表彰制度, 以调动团支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通过工作考评狠抓制度落实, 切实解决有制度不规范、有制度不落实、有制度不考核、有考核不运用的现象, 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不断提高基层团支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 (2015-07-13) [2015-08-06].http://www.zgmklt.com/news/201507/13/64409.html.

[2]杨俊峰, 霍琨.高校基层团支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北京教育, 2011 (6) :32-34.

[3]张冲, 王松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探析[J].学理论, 2014 (10) :97-98.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8

一、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基层党组织的一些同志对党建带团建工作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对团组织建设不够重视, 没有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 没有坚持长抓不懈, 使党建带团建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而基层团组织的一些团干部同样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团建过程中没有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支持, 没有把团的工作与党的工作结合起来考虑、没有起到助手作用和桥梁作用。

2、团组织的凝聚力不强, 职责和职能被弱化, 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存在不足

共青团员的普遍化造成青年大学生作为共青团员的荣誉感不强, 一些传统的团活动对青年团员没有吸引力。部分团干部和团员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 学生会和团总支, 班委会和团支部的职责有时相互混淆, 职责不明, 往往是学生会代替了团总支的部分职能, 班委会代替了团支部的部分职能, 影响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3、基层党组织和和团组织的联系不够紧密, 对团学活动的指导和参与存在不足

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足造成党组织活动范围有限, 对党员的要求和监督还需加强。党组织与团组织联系也不够紧密, 对团学活动的参与和指导还存在不足, 学生党员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还十分有限, 不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机制

1、加强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认识, 带好思想建设

基层党组织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到做好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指导团组织搞好思想政治建设, 以党的思想建设促进团组织的思想建设, 要以党校带团校, 通过主题团日、团会等多种途径, 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充实团员青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 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进一步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带好组织建设

党建带团建必须抓住自身建设这个根本, 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 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号召力, 才能去带动团的建设。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 才能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才能促进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切实成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完善团的各项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 健全组织制度, 严肃组织纪律, 强化组织观念, 以良好的姿态来接受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要不断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 不断领导和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帮助团组织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要把团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把团建纳入到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 要定期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 把团建纳入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 把团建质量作为考核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党团两个组织一起建, 党员、团员两支队伍一起抓, 既重视党的核心作用又发挥团的助手作用, 既发挥党员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又不忘发挥团员队伍的生力军作用。

3、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带好队伍建设

团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此在团建工作中, 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要求, 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需要, 更是共青团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团组织班子建设, 要通过竞聘考核等途径力争把最优秀的青年学生选拔到团干部岗位上。要定期对团干部进行培训, 组织他们进行经验交流,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让团干队伍始终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党组织要根据工作实绩和综合表现优先考虑学生团干部的组织发展问题, 让团干部感到“有为就有位”, 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让团干部岗位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要进一步明确团总支和团支部的职能和职责,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生力军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4、加强对团员青年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带好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关系到人心向背, 同样, 团的作风问题也关系团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 以带动团组织的作风建设。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 培养他们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使他们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精神风貌, 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崇尚科学、勤于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尤其要倡导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要在学生党、团员中建立和健全民主评议制度, 大力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和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努力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层党建带团建是来自基层的创造, 创新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因此, 必须以基层团组织建设为重点, 在巩固的基础上推进团建创新。

1、勇于实践, 率先垂范, 探索推进党团示范作用的创新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团学活动参与和指导, 鼓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并在活动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为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 党员除了开展一帮一进行帮扶外, 还组织了秋雁学堂, 党员象老师一样走上讲台, 为学生补课辅导答疑, 进一步树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 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 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

2、大胆尝试, 积极发展, 探索推进社团团建工作的创新

高校基层团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体制, 注重发挥学生社联和学生社团的自身优势。要开拓思路, 推动红色社团的发展。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积极鼓励倡导下, 成立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研究会”这一社团组织, 聘请了顾问和指导教师, 吸纳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社团成员。社团在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指导下,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和研讨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真正达到了活学活用, 同时也带动了其它社团活动的开展。

摘要: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研究当前党建带团建存在的问题, 健全工作机制, 探索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是本文要研究和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高校,党建带团建,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毛时玉, 于天放.试论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J].广西青年干部学报, 2004, (2) .

[2]高振平.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理论与现实[J].青年探索, 2004, (3) .

[3]李雪红, 徐才千.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9) .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9

立足“保基本”, 扩大医保覆盖面, 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

在去年着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提高公平性、可及性的基础上, 今年医疗保险制度“保基本”的重点是提高保障水平和经办服务水平, 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切实感受到医改的实惠。我理解“保基本”有三层意思:

一是从国情出发, 量力而行, 低水平起步。医疗保障水平, 无论是项目范围还是相关标准的确定, 都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各级财力相适应。当前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大病医疗负担问题。

二是要做到制度的可持续。要汲取一些福利国家政府包揽过多、负担沉重、效率低下的教训, 坚持医疗保险费用分担等基本原则, 避免泛福利化倾向。

三是尽力而为, 有所行动。当前, 随着财政收入增长, 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平稳, 有一定结余;技术支撑条件大大改善, 经办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因此, 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适当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 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的态度和作为, 增强对改革的信心。

围绕“保基本”, 今年国务院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主要有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1亿人。这个目标已于5月底实现, 但要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 特别是利用好9月份学生开学这段时间, 做好工作, 将尽可能多的群众纳入医保范围。

二是提高待遇水平。要充分利用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至120元的契机, 在60%的统筹地区建立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 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 封顶线提高到相应群体当地年收入的6倍以上。

三是推行直接结算。今年80%的统筹地区要实现直接结算, 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垫支”和“跑腿”问题, 要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预付金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探索区域协作机制等办法推进, 确保完成这一目标。

四是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7月1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启动, 各地要按照要求, 抓紧时间做好准备, 明确登记管理和转移接续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流程, 协调好部门间关系, 保证平稳实施。

五是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做好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实施工作, 目标是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着力“强基层”, 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是这次医改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将深刻影响卫生资源配置, 引导群众的就医习惯, 也将对医疗保险产生重大影响。从今年工作部署看,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三方面与医疗保险密切相关:

一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群众在社区就医, 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成本。同时也改变了医疗保险的外部环境, 要求医保与之形成互动, 促进资源配置结构调整, 这主要是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引导患者更多地到社区就医, 而不是大医院, 有利于降低费用, 方便群众。

二是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基层机构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 主要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这也就是说, 不能把基层医疗机构都办成大医院, 而是要与医院功能有所区别。这种稳定服务关系的建立, 将对医疗保险门诊统筹付费方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有利于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的推行。因此, 我们也要顺势而为。

三是发展全科医生制度, 将其作为群众就医的第一把关人。探索建立全科医生 (个人或团队) 与居民建立契约关系, 将使医疗保险定点管理产生重大变革, 将从某个单位的定点管理变为对自然人的管理, 对医疗保险管理有重大影响。

人社部门是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管理的部门, 除了医疗保险之外, 也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资和人事管理等工作:

一是落实绩效工资。各省 (除西藏外) 要尽快将本省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报相关部门备案, 确保年底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和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到位。

二是配合做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开展全科方向、专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医疗卫生人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

突出“建机制”, 推动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机制转换, 今年医改工作将机制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 四项改革重点都与医疗保险密切相关。

一是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中央将这一机制作为药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如何完善招标采购操作和管理办法, 将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谈判机制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 保障运行所必须的收支缺口由财政加大投入来解决, 也可以探索医保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充。各地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但一定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推动实现机制转换, 不得用医保基金直接补助或变相补助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后减少的收入。医疗保险购买服务要与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相结合, 注意切断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费用与经济收入的直接联系。

三是形成医院协作、运行和竞争机制。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 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 激励医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自觉规范医疗行为。在医疗保险定点上, 要做到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 将符合条件、管理规范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定点, 促进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有序竞争。

四是完善医改资金筹措机制。近年来, 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逐步加大, 涉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居民参保补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逐步把筹资方式固定下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高校基层团建论文 篇10

企业基层工会与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是全面落实贯彻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坚持党中央的领导, 始终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基层工会组织的团结, 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基层工会开展企业建家活动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的表现形式之一, 也是强化基层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 具有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的独有优势, 在构建我国现代化和谐社会和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企业基层工会必须不断的完善工会的日常工作内容, 健全基层工会的组织结构, 把企业建家活动当作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 使工会整体工作水平提高。

2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的意义

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 是实践工会运动的第一线,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 对有效建设职工之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促进企业职工民主管理

为确保企业更好的改革和发展, 就必须加强基层工会民主建设, 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基层工会作为企业职工群众代表的工作机构, 对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监督民主管理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加强基层工会组织民主管理, 建立基层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制度, 不断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更好地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民主管理。

2.2 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基层工会为工会开展活动和工作创造了一个有力的场所, 工会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需要靠基层工会组织反映, 工会的各项基本任务也要靠基层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去完成, 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目前, 我国有60多万个基层工会, 直接联系着一亿的职工群众, 因此只有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 才能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2.3 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企业生产劳动过程中, 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大部分的具体利益都体现在基层,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 及时地了解职工生活生产情况, 发现和处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2.4 更好的发挥工会的作用

工会的生命力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中, 只有做好了职工群众的工作, 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才能保证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积极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 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帮助, 全心全意的为他们服务, 这样才能增强工会工作的活力, 提高工会自身的基础建设。我国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是工人, 只有充分的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 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是其他企业组织机构无法代替的作用。同时, 应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基层工会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协助政府和党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处理好职工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同时动员职工支持、参加工会改革。

3 基层工会开展企业建家活动的创新策略

在新世纪、新阶段, 基层工会在开展企业职工建家活动过程中, 应该不断创新建家的内容, 积极的思考。

3.1 建立学习之家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企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 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 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指导思想, 调动广大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和谐企业建设的能力。因此, 基层工会要引导职工确立学习方向, 创新学习方法, 共享学习经验, 定期的组织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网上学习、管理论坛等方式, 给职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同时, 基层工会应该“因地制宜”, 加强职工教育寻找学习载体, 使职工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潜移默化的自我学习和文化渗透。基层工会可以定期组织职工参观企业文化教育建设基地, 开展演讲比赛、文化知识现场会、座谈会、表彰会等, 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敬业意识,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营造一个“重学习求发展、深学习求创新、精学习求超越”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职工中树立自学成才、技术能手的榜样, 全面建成“学习之家”。

3.2 建立文化之家

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的需求,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的权益, 是基层工会开展建设文化之家的重点内容。和谐精神文化的支撑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 为企业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基层工会应该积极的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不断促进“文化之家”的建成。首先, 基层工会可以积极的开展文体活动, 丰富基层的文化生活, 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 加强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 为职工配备相应的文化活动器材, 在特定的节日和公司的文化活动上, 组织职工进行文艺表演, 创新设立“企业文化节”、“技术节”等, 进一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满足其文化需求。同时, 基层工会可以通过广告栏、黑板报、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提升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培育职工文化道德风尚, 激发职工队伍的发展创造性, 以实际行动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当然, 基层工会的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倡导情感文化, 把党和企业的关怀送到每一个职工的家庭中, 关注职工子女上学问题, 更好的服务职工, 使其感受到“第二个家”的温暖。

3.3 建设效益之家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要想和谐, 就必须注重发展。基层工会应密切围绕企业发展工作开展建家活动, 发挥自身的优势,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工作, 把建设“效益之家”作为建家活动的首要任务。企业发展需要广大职工在工作上的配合, 基层工会应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准确的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不断地探求生产的新方向和新途径, 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基层工会应该定期开展符合广大职工的技能比赛和知识竞赛, 比赛的结果可以与加薪、升职直接挂钩, 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 从而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当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基层工会应该动员广大职工进行技术的革命和创新, 鼓励职工群众大胆的提出生产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改造的措施, 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4 建立维权之家

在2001年10月27日颁布的新《工会法》明确提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利益的同时, 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责任和权利, 基层工会是工会实践的第一线, 因此基层工会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管理体系, 建立小型的律师队伍, 及时的调节职工中的劳务纠纷, 实实在在的帮助广大职工解决权益问题。同时, 建立职工信访制度, 引导职工签订劳动保障合同, 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法律的知识培训, 提高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 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基层工会开展企业建家活动中, 应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 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发挥出基层工会在国家、企业和经济中的作用。以基层工会为重要载体, 深入开展企业建家活动, 务必建成学习之家、文化之家、效益之家和维权之家, 不断地强化基层工会自身的建设工作, 全心全意的为职工办事, 把基层工会建成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摘要: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对搞好组织建设和民主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的细胞, 是党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国企业工会应该按照上级要求, 积极开展“企业建家”的活动, 提高企业和谐发展质量, 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局面, 增强企业和谐发展力量, 使企业基层工会的活力得到提高, 促进我国工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会,基层工会,企业建家,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佟丽霞.建设职工之家增强基层工会活力[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2:18-19.

[2]段世民, 张弛, 王金凤, 沈娅.关于企业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央企业工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02:21-26.

[3]邓敏.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之我见[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0:91-92.

[4]张浩, 陈凌.加强企业建家工作提高员工幸福感[J].南方论刊, 2012, 02:73-76.

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 篇11

[摘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是高校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党建带团建核心是“建”,关键是“带”。

[关键词]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22-02

[Abstract]Sticking to the Party building bringing along the Youth League building is a long and strategic task. In the meanwhi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Party building in which the core is “to build” and the key is “to improve”.

[Key words]New historical periodThe party building bringing along the youth league buildingWork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了的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高校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通过抓好党建,不断带动和促进团建,巩固党在广大青年中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从而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1]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高校在注重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党建和团建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新时期高校党建、团建工作还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各司其责,相互间很少互动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当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团组织在党建工作中作用发挥不明显

团组织在党建工作中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党建工作未能充分做到以团组织为有力依托,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过程中不注重与团组织加强联系,只进行单线跟踪调查,团组织的推优入党往往程序化,征求团组织意见象征化;二是团组织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尚未建立完善的学生入党考察培养机制,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考察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甚至认为团员推优入党程序后,其发展和培养主要是党支部的任务,产生培养对象考察环节的脱节,对团建工作的完善提高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2.基层党团干部人员少、任务重,自身素质和能力亟待提升。

高校基层党团干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相互交叉重叠现象,加上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处理应急事务多、精力有限之故,导致基层党团干部对党建带团建工作认识不清,对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内容掌握不明,对党组织和党员在团建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带什么”和“如何带”缺乏明确答案。与此同时,基层党团干部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人心不稳现象,特别是党团干部从事的是在国际国内环境急剧变化、大学生思想观念呈多元化倾向的背景下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尽管目前高校党团干部总体上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但在知识层次、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大局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上亟待加强和提升,才能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集体活动和学习生活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学生团员基数大,申请入党的学生急剧增多,党团组织对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难以做到及时、全面的培养教育和正确引导,缺乏有效的展示舞台和鼓励措施,难以调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主动性,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与、主流带动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二是党组织往往游离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之外,使得党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突出,对团组织指导和带动作用更是甚微,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团组织的执行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受严重影响。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完善高校党建带团建良性机制。

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2]做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1.注重党团组织自身建设,巩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根基。

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在“建”,就是党团组织首先要抓好自身建设,如果基层党组织本身不强,没有战斗力和号召力,就无力带动团的建设;如果团组织不练内功,完全依赖于带,也只能停留在良好愿望上,即使带起来,最终还会掉下去,所以党建带团建必须抓住自身建设这个根本。[3]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这是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提升党员思想素养,增强党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以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在加强基层党委(总支)自身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注重支部委员尤其是支部书记的人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保证党支部组织建设质量。三是以党的组织制度为保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领导班子团结统一,促进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

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突出高校团组织思想阵地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团员意识,正确引导、教育团员青年自觉提高思想素质,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健全团组织生活,完善团组织基础工作,健全团组织关系接转、缴纳团费、团员创先争优等制度,开好推优会、民主生活会和团员大会,营造公平、民主、平等氛围;三是针对团员青年特点、难点、热点,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在活动内容选择、形式设计上下功夫,搭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开展国情、省情、校情教育,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认识、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2.提高党团组织带动意识,增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效。

党建带团建,关键在“带”,就是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四突出”即突出带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指导,帮助团组织搞好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和凝聚作用。

(1)突出带思想建设,强化党组织对团组织的思想政治领导。党组织加强对团组织的思想领导,一是为团组织把握好政治方向,指导团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高校党委要创设好带动团组织思想建设的环境,每年定期召开研究党团组织思想建设专题会议,分期分批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书记、团学骨干等培训班,邀请党组织负责人授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政治方向;三是党团组织共同利用思想教育阵地,联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四是团组织要深入了解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为党组织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谋划策,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

(2)突出带组织建设,巩固和健全团组织全面建设。团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生力军,高校党组织要不断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团组织运行机制,鼓励支持团组织采取联合建团、挂靠建团、依托建团、网上建团等多种形式,实行党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区、进社团等“三进”活动,建立广泛联系、贴近青年的团组织,不断拓展高校团工作的覆盖面,帮助团组织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

(3)突出带作风建设,引导团员青年形成良好作风。党风、团风关系到党团组织在人心目中的形象。党组织要带头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带动团组织作风建设。一是党组织要指导团组织多渠道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青年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增强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二是要在广大学生党员、团员中建立和健全民主评议、创先争优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公平的良好风气;三是党组织要努力实现“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为团员青年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为团员青年树立榜样。

(4)突出带队伍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党组织要把团的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党的后备干部的重要岗位,将思想素质高、德才兼备、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岗位上来;二是党组织要坚持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党团组织共同努力,统一推优标准,规范推优程序,认真考察,严把质量关,使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主要来源。三是建章立制,加大推优入党力度,完善入党申请人培养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制度、申请人定期汇报思想制度。[4]

坚持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做好新时期团员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当前高校党团组织认真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本着“思想上重视、政治上把关、工作上支持”的原则,狠抓工作落实,逐步形成党建带团建的良性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更好地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注 释]

1 张大林、李 政.高举团旗跟党走、谋求发展谱新篇——对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求实,2004(11)

2 吴 菲.新时期党建带团建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3 毛时玉、于天放.试论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2)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课研究下一篇: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