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的活思想

2024-05-09

官兵的活思想(共7篇)

官兵的活思想 篇1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 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针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灌输零星知识技能的弊病,活教育提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会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在智力上得到发展,还要使儿童在道德、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针对传统教育固定的、僵化的教育内容,活教育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突破了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框框,对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在师生关系上,针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活教育强调了儿童的学习应以儿童自己学、做为主,调动一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校教学的气氛。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针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活教育主张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鼓励的管理方法。五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儿童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活教育竭力主张培养儿童自动研究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儿童。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改变那种“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死气沉沉的旧教育。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是针对旧中国旧教育的传统弊病提出的。在他看来,旧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抄袭外国的,空谈理论,教学脱节,读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不求进步,学生缺乏创造性,没有“动手”的能力。他的“活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即使在21世纪、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仍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只有结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他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本意.其实,不要说在陈先生所处的那个教育极其落后几近荒芜的年代,就是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的惊人的今天,选拔性很强的考试也必然注定了很多学生是“教不好”的,即使有的教师具有超强的本领。

官兵的活思想 篇2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实践

一、实事求是论

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中, 实事求是论是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倡导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中国革命多次胜利和失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 为我们党倡导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是为了解决主观符合客观、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精通理论, 掌握方法。二是调查研究, 熟悉实际。三是创造新理论, 指导新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深刻揭示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就是关于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有四个要点:第一, 系统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二, 精辟论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把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 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第三, 概括了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第四, 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规律, 指出真理同错误是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群众路线论

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 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即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 表明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一切依靠群众, 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活动主体, 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利益要靠群众自己去争取。领导者的责任是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 启发、提高群众的觉悟, 在群众出于自愿的原则下, 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内外环境和现实条件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为了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 就是集中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 反映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了解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 将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整合为集中而系统的意见, 提出计划、方针和办法, 这是一个向群众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概括、提炼和创造的过程。到群众中去, 就是宣传群众, 使领导意见以及计划、方针和政策为群众所理解, 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其是否正确。“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一种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为了贯彻这一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还必须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采取一些具体方法, 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等。

三、独立自主论

独立自主, 是实事求是的唯物论, 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 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综合运用。从根本上来说, 所谓独立自主, 就是要有自我意识, 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就是要自我主宰、自我担当, 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就是要有工作上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主要是为了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问题, 群众路线主要是为了解决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独立自主主要是为了解决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问题。三者有机统一, 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框架。

四、结束语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则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 不仅要学习被实践证实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结论, 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与活的灵魂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1—4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选集 (第5卷) [M].人民出版社, 1977.

[3]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 1990.

官兵的活思想 篇3

一、从直接经验到主动探索

陈鹤琴先生说:“最宝贵的是孩子们自动研究的精神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这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他提倡教师要培养孩子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态度。

案例:操场上,靠边一向摆放着很多个轮胎。孩子们做完足球操,来到了这片活动场地。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欣×一个人玩了足球,突然把自己的足球放入了轮胎开始滚动,其他孩子见了,也纷纷去拿了一个轮胎。山×对欣×说:“我们来比赛,看谁滚得快!”另一边,文×对小雨说:“我和你一起来踢球吧,看谁踢得准。”原来,她们把轮胎竖起来当了球门。孩子们有的把轮胎滚起来,有的把轮胎竖起来,有的把轮胎横着放,还有的把轮胎垒起来。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收拾好场地,老师请大家来介绍自己的玩法并请孩子们说一说怎样会更好玩。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发的兴趣便是儿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并保持其好奇心,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问题、仔细思考并找出答案的能力。

二、活动前充分准备,活动时随机应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教师需有相当的准备,倘使临时发生很有趣的事情,那不妨就改变拟定的功课,以作适时的工作满足儿童的需要。”教师预设的课程如果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灵活调整教育计划,根据幼儿所处的实际环境和兴趣自然地生成新课程。

案例:小朋友们正在认真地跟着老师练习跳踩球,从一个角落里传来窃窃的笑声,原来山×把轩×正在跳踩的球踢入了不远处的小球门,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哈哈大笑。于是,老师停止了跳踩球的练习,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球是怎么进球门的,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滚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点。接下来组织小朋友开始进行射门游戏,请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把球准确地踢进球门。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欢乐的射门比赛。

教师主动停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理。孩子爱搞“破坏”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合理利用孩子的天性,从小激发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好奇中去勇敢探索,必会有所收获。

三、自己的世界,自己发现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凭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重构新的经验。

案例:整理足球时,教师发现有几个足球上面被画了乱七八糟的线条。教师拿着这些足球到孩子中问:“是谁把球画成这个样子的?”有孩子“报告”:“是涵×干的!”涵×坐在角落里偷偷地看老师,脸红红的。教师问:“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他一句话也不敢说。教师放下球后把涵×拉到身边来,并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足球画成这样呢?”他抬头看了看老师的表情,发现是关切的、温和的,就怯生生地说:“我是想让足球穿上新衣服。”多浪漫的想法啊!教师被他充满爱心的想法所感动。教师心里想:以后可以举行一个足球的形象设计大赛,让我们的足球也都能穿上新衣服。

教师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感受,忘记孩子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使孩子的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共鸣和宣泄。

四、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

陈鹤琴先生根据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实践,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要求的真实的知识一定要‘做中学,而教师也应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进步”。

案例:户外活动时,小夕的足球跑老远,于是小夕问老师:“老师,足球为什么会滚这么快呢?”幼儿最关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他们爱提问,却很少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抛回去给孩子,引导孩子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一个户外活动时引发的探索活动是随机的,教师抓住了孩子的疑问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然后引导幼儿对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观点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再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这个探索活动中,教师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我们活学和活用陈鹤琴的“活教育”,完善和创新足球特色教育,把教师的智慧与幼儿的兴趣交织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在教育的沃土上发现、探索,描绘更精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2011年官兵思想情况汇报 篇4

支队政治处:

今年以来,我大队党度重视官兵思想工作,坚持每月思想形势分析和谈心制度,加强管理教育力度,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确保了官兵思想的高度稳定。下面我就大队当前官兵思想状况做简要分析汇报。

一、大队官兵基本情况

我大队现有官兵26人,其中干部7人(大队干部4人,中队干部3人),士官12人(四级警士长2人,中士2人,下士8人),义务兵7人,党员14人,团员12人;婚姻状况:干部3人已婚,战士3人已婚,其余未婚;学历状况:干部学历4名本科,3名本科在读,战士学历有7名初中学历、10名高中或同等学历,2名大专学历;兵源来源:主要来自江西本省(14人,占总数的53.8%)、山东(3人)、福建(2人)、安徽(3人)、广西(3人)、及贵州(1人)。

二、官兵思想状况形势分析

从总体来看,我大队官兵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各项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今年我队三月下旬分了三名新同志,下队后大队高度重视新兵的思想情况,干部及时与新同志交心谈心,建立了战士思想档案和心理档案,大、中队主官也与新兵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及时掌握新兵的思想

情况,从表现来看,三名新兵思想比较稳定,能够安心股役。其中有两名同志有打算考校的愿望,另一名想在部队发展。为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大队制作了官兵生日卡,凡是到了官兵生日要做一碗长寿面,每季度为官兵过一次集体生日,特别是上半年新兵下队后组织了为新兵过生日,使新兵真正感受到部队的温暖,使他们安心服役。为加强与官兵的交心谈心,大队还设置了留言薄,官兵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在留言薄上,以便为细致的掌握官兵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如今年二月我队中士尹帅兵从妻子生下孩子,一直未能回家探望,家中矛盾到了闹离婚的程度,大队及时与家属做工作,一方面为其请假探亲,及时消除了矛盾和隔阂;三月份,我队有两名战士考学,一名战士蒋韵章落榜,情绪比较低落,大队及时做通他的工作,现在表现较好,另一名保送生蔡志敏已被昆明指挥学校录取。七月初,战士刘佳伟家中父母闹离婚,影响了其工作,大队也及时与家中取得联系,并让其回家调解,归队后又及时找其沟通,目前表现也十分好。

与此同时,今年我队面临的形势也比较严竣。一是人员参训率不够高。目前,大队有两名战士在支队打造铁军集训,一名第一年新兵学习驾驶,人员在位不够高。除站岗、值班和大队勤务外,平时站队、到课率和参训率不够高。

二是今年退伍对象比较多,共有8人,其中上等兵4人,第五年的下士共有3人,第八年的中士1人,想退伍、复员的有三人,主要是两名义务兵(蒋韵章、黄志坤)和一名下士(罗星辰),想继续留在部队的有五人,其中表现最好的有两人,一个是丁振学,是士官学校毕业,军人素养比较好,带新兵责任心比较强,班长骨干作用明显;另一个是第二年的义务兵廖志林,目前在支队打铁集训,训练成绩比较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官兵的思想工作,主要是要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在哪里,知道在干什么,知道在想什么,知道需要什么),“一个跟上”即经常性思想工作要跟上。

1.大队继续做好官兵的思想教育,打牢思想基础;2.坚持广泛与官兵交心谈心,掌握思想动态;3.针对当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生活,丰富官兵的业余生活,缓解执勤训练工作压力,确保部队高度安全稳定。

官兵的活思想 篇5

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存在着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情况,对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挑战。新的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如何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与部队建设相适应,与官兵的思想观念、人格变化相适应,值得研究和探讨。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的要求,最近,本人通过对本中队近30名官兵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就当前部队官兵思想状况变化的特点和如何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谈一点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队官兵基本情况

天生港中队官兵编制30人,实有28人,在队23人,其中干部3人,中级士官2人,初级士官3人,上等兵8人,列兵7人,兵员主体以义务兵为主。据统计,其中农村兵15人,城镇兵6人,分别占71.4%和28.6%,独生子女7人,占23.8%。中队官兵整体年龄结构较年轻,平均年龄22.7周岁,未满20周岁为6人。中队5名士官中,有两名成家,有两名士官达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一直未确定对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部队官兵成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抽样调查中从文化素质看,在士兵中过去以小学、初中为主体,现在是以高中、中专为主体,中队战士中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有14人,占76.2%,;在干部队伍中,过去以初、高中为主体,现在则是大专、本科为主体,中队3名干部,两名取得了本科文凭,1名大专在读。从知识结构看,专业性、特长性人才增多,懂文艺、电脑、绘画和驾驶技术的占44%左右,电气、建筑、装潢等专业人才占38%;从出身看,过去主要是工农子弟,现在则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各阶层都有。从经济状况看,过去官兵本人及家庭收入差距不大,现在都有较大差距,有富裕户、温饱户和贫困户之别。调查还表明:目前每兵中,出现“五多现象”,即独生子女增多,高学历的增多,爱好特长增多,年龄(18岁以下)偏低的增多,打过工、经过商的增多。这些情况表明,当前部队官兵思想活跃,视野宽阔,自律意识差,自我意识强,这些特点就是官兵思想问题呈现多样化的根源。

二、官兵思想状况分析

(一)第一兵的思想分析。入伍第一年的战士,从地方到部队,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一个军人,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于人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其思想特点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入伍动机与部队实际发生冲突,心理发展呈多样性。战士入伍动机多种多样,部队的客观实际很难令其完全满足,导致少数战士不能正确对待分工。二是依赖心理强,生活自理能力弱,情感比较脆弱。大部分新战士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而且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许多战士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他们依赖心理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弱,遇到困难和挫折情绪容易波动;喜欢找老乡闲聊,搞老乡观念;缺乏系统训练,遇事易产生惊慌、恐惧心理。三是自尊心强,民主意识强。他们希望受到领导的关注和表扬,希望别人尊重和采纳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特别喜欢暗暗与同年入伍的战士争高低、比进步。但是他们的有一定的虚荣心理,爱面子;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挨了批评垂头丧气。

(二)第二兵的思想分析。同第一兵相比,二年兵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思想作风变得老练了,内心世界充分外露,先进与后进分化明显,有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有的则出现消极情绪。一是对理想、前途的考虑更具有现实性。他们一跨入第二年就要面对下一步走留的考验,入伍初期那种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更为具体,是按期退伍,还是改转士官,退役后干什么等,成为他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二是个人需求更具迫切感。由于年底就面临着退伍,他们面前摆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个人问题。如有的希望能加入党组织,有的希望能连续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者立个功,有的希望能转为士官,有的希望能学到回地方有用的技术等等。三是性格、气质表露较为明显。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老兵了,脾气、性情和行为能在无顾虑的条件下自由表现出来,集体荣誉感较强,关心自己的集体,能积极提出建议,能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同志和自己。

(三)士官的思想分析。他们由于已经明确继续留队,思想情绪比较稳定。尤其是士官制度的改革,有的人已把其当成自己的终身职业,以部队为家的思想逐渐明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士官要建立自己的家庭,而士官不准在驻地找对象,家庭问题对他们影响较大,牵扯不少精力。有的士官一旦端上“铁饭碗”,认为目的已经达到,再往前进步又十分困难,往往容易产生松劲情绪,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

(四)退伍战士的思想分析。面临退伍的战士在最近一段时期思想比较活跃,不论是思想、情感,或者是行为表现,都比以往反映得更为明显,并且带有一种目的指向性。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满足个人需要的迫切感。有的迫切要求入党,有的想尽早退役,有的则想继续留队,病残的想领取残废证,有的还迫切想学习专业技术等等。然而他们最为强烈、最为根本的需要还是退伍后的个人就业问题。二是情绪体验的矛盾性。一方面是即将奔赴新的岗位,同家人团聚的喜悦、兴奋情绪与马上离别部队所产生的惜别、留恋情绪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他们的情绪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情绪消极、低沉,这种情绪矛盾如不及时疏导,极易发展成冲动,干出错误的事情。

三、解决官兵思想包袱的对策

(一)第一兵的对策。首先要注重教育引导。要在新战士中扎实开展部队光荣历史、光荣传统和革命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新战士进行以“奉献与索取”、“军人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迈好军旅第一步”等为主题的读书演讲,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新战士,引导新战士把个人前途出路与部队建设需要统一起来,切实端正入伍动机,自觉把“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其次要注重以情带兵。要求干部、班长和骨干以慈母心、兄长情去关心、爱护和尊重新战士,时刻关心他们的冷暖,真诚地为新战士排忧解难,使他们亲身感受到部队大家庭“春天般的温暖”,体验到干部、班长和骨干那种像父母、兄长一样的亲情,让他们能真正安心部队服役。在平时工作中要多鼓励,少训斥,批评要委婉,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其进取心强的特点,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注重依法管兵。要求干部、班长和骨干必须依法管理新兵,使新战士了解掌握部队的纪律法规和条令条例,牢固树立条令是“法”的观念;要持之以恒地抓养成,从集合、内务、操课、点名、开饭等细小事情抓起,严格要求,让新战士从入伍第一天起就学会守“规矩”,从而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对个别带有自由散漫习气的新战士,坚持以批评教育和疏导讲理为主,不简单粗暴,不能搞体罚。

(二)第二兵的对策。扎实有效地思想教育,是夯实老兵思想基础的关键。针对部分第二兵存在进入第二年“就可以松口气”,有意无意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学习中出现比别人“慢半拍”的现象,要组织他们进行法纪知识和条令条例的再学习,增强法纪观念、守纪意识及自控能力。在做好普遍教育的同时,要与他们逐个谈心交心,对确属个别难以转化的战士,要善于借助上级和亲属的力量,共同做好帮教工作,防止发生事故案件。

(三)士官的对策。一是要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士官职能意识。要区分层次确定教育目标,针对初级士官把选取当“跳板”的倾向,引导他们实现从“尽义务”到“尽职责”的转变;针对中级士官对前途顾虑较大的倾向,引导他们实现从“谋出路”到“干事业”的转变。同时,积极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广大士官,以点带面,引导他们认清责任和使命,打牢敬业奉献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搞好婚恋教育,强化士官的正确择偶意识。要着重抓好士官的婚恋观教育,帮助士官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正确处理自由恋爱与遵守部队规定的关系,以良好的心态处理好婚恋问题,用过硬的素质和突出的业绩赢得幸福的人生。要从生活上予以关心,对大龄士官在探亲休假方面优先安排,为其在家乡择偶创造条件。三是要搞好成才教育,强化士官的积极进取意识。教育士官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有建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掌握使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技术和本领。四是要搞好法规纪律教育,强化士官“兵”的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对士官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教育的力度,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另一方面,要把对士官的管理纳入“兵”的管理轨道,按“兵”的要求来管理和要求士官,强化士官“兵”的意识。

(四)退伍战士的对策。首先要提前做好老兵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老兵的骨干作用。要通过个别谈心和开老兵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及时掌握思想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要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入党、婚姻、就业等问题,坚持重视和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尤其是要重点集中力量做好重点人员(如孤儿或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同志、受过处分不能正确对待的同志、同领导有较深隔阂和矛盾的人员)的思想工作。其次要加强退伍期间的部队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做到全员额、全时制、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退伍老兵在组织之中、管理之中、控制之中、规范之中。要求退伍老兵必须按规定参加集体活动,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外出请销假的规定。

总之,当今战士思想尤为丰富,要想真正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最重要的是与战士们融为一体,用心去感受他们生活,另外还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要进一步去摸索,去研究,及时去“诊断”官兵思想上存在的“症结”和解决“处方”,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基层战士的思想状况,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青年官兵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所承受的身心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此,心理问题经常困扰着部队的青年官兵,焦虑、苦闷、困惑、抑郁等心理压力问题日渐凸显。研究缓解官兵心理压力的对策,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青年官兵;心理状况;调查;对策

心理压力是造成心理疾患的潜在诱因,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危害性,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青年人的第一“精神杀手”。近年来,受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影响,部队青年官兵产生焦虑、苦闷、困惑、抑郁等心理压力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严重威胁着部队的安全稳定和战斗力提高。研究缓解官兵心理压力的对策,保持官兵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青年官兵肩负特殊职能任务,时刻面临各种严峻考验,容易产生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必须努力规范科学抓建的良好秩序

青年官兵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随时会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承受的身心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担负看押任务的官兵,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囚犯逃狱,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重大隐患,我们曾对1000余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有51%的战士都有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单独执勤和勘察施工任务的官兵,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没有公路、没有水电,成年累月忍受吃水难、洗澡难、看病难、通信难的困苦;日常工作中,一项任务未完成,新的任务又来了,层层严要求,级级高标准,战士经常身心疲惫,甚至连洗衣服、写家信的时间都有限,有的战士一听到第二天要组织五公里越野,晚上连觉都睡不着;还有部分官兵提高自我素质的愿望强烈,但因工作学习矛盾大,多数无暇“充电”,这种急欲提高而无望满足的窘境时时煎熬着官兵。长期高度紧张的心理对抗,容易引发官兵思想行为失控。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 1.点滴培养,提高心理素质

要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和心理测试等方法,体察官兵情绪变化,掌握心理活动规律,适时搞好教育疏导,注意在平时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注重加强官兵的心理训练,科学设置官兵心理训练内容,如登高梯、钻火圈,甚至把官兵投放到条件特别艰苦的断粮缺水、酷暑火热的环境里摔打磨练;战术训练时,也可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制造酷似实战的影像,提高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近年来我们在西部高原等艰苦地区探矿、执行任务中,抓住天候、环境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加强心理训练,既强化了官兵适应各种境况的心理素质,又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2.正规秩序减轻工作压力 “五多问题”、一竿子插到底、以行政命令代替法规等,是导致基层工作忙乱、官兵身心疲惫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确立用法规约束行政行为的思想观念,切实按照条令条例、《基层建设纲要》、训练大纲等法规抓工作、搞建设。坚持按级负责,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安排部署工作,交待原则但不限定方法,提出要求、明确标准,但不能统得过死,切实把基层的权力还给基层,让基层官兵有充分的时间抓工作落实、处理个人事情,适时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3.创造条件满足求知需求

想方设法为官兵成才创造条件,满足官兵紧跟人才工程建设步伐而急于提高素质的需求。通过举办函授教育、战士中专函授、鼓励在职自学、有计划地送学深造,依托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集中培训,对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习教育的官兵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双休日”相对固定时间用于官兵自学,等等手段,不断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提高官兵文化素质。调查中,官兵普遍感到,这几年部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时间上有保障、经济上有补偿,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减轻了大家渴望学习进步的心理压力。

二、青年官兵面对实际困难困扰,损害身心健康因素增多,容易产生孤独无援的心理压力,必须重视做好帮困解难工作

近年来,部队单亲、孤儿战士比例增大,因亲情缺陷造成孤独忧郁、性格怪僻、心灵闭锁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有的长期受家庭变故、婚恋受挫、身患疾病、亲人涉法等问题困扰,身心疲惫不堪,脾气暴躁、行为极端;有的面对亲人下岗、子女入学、个人进步、经济拮据等实际困难,失去生活信心和热情,悲观无望。心理测试显示,这些人群中78%的心理指数偏高。如何进行有效矫治? 1.健全机制,及时疏导

从思想深处解开心理疙瘩,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活动,做到经常教育安排内容、敏感时期重点研究、特殊情况认真对待、个别人员单个帮教,不断丰富官兵心理卫生知识,强化官兵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在各大单位和基层部队要配备心理健康医生,建立官兵个人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健康普查治疗。邀请地方专家学者定期为官兵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开展系列咨询服务活动,解答官兵心中疑虑,减少心理矛盾和冲突。近几年,我们结合部队实际,部队医院建起了心理卫生服务站、检测室、治疗室,基层卫生队开设了心理卫生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卫生咨询员,形成了完善的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每年接待官兵咨询近千人次,收到良好效果。

2.真心解困,减轻负担

本着难事想办法、急事不拖延、烦事耐心办的原则,为官兵排忧解难。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主动与单亲、孤儿战士结对子,知兵难、献爱心、送温暖,让他们倾诉忧愁、宣泄烦恼、感受亲情。要全方位做好身体疾病、亲人涉法和面临现实困难官兵的思想稳定工作。在涉法问题上,组织主动出面与地方协调解决,保证官兵利益不受侵害,减少顾虑家庭的烦恼。主动安排身患疾病的官兵进行求治,需要救济的给予医疗补助,切实减轻因病痛和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积极与驻地双拥单位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对特困官兵要给予适当救济,也可请求地方政府给予经济补助,最大限度减轻由经济负担带来的心理压力。3.营造氛围,树立信心

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官兵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心灵自我净化、心胸自我扩容、心理自我解脱、心情自我调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经受各种挫折考验能力;深入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对有心理压力的官兵工作上多帮助、生活上多照顾、进步上多关心、情感上多交流、思想上多沟通,努力营造互帮、互爱、互让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依靠,切实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青年官兵思想日趋活跃,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容易产生自卑报复的心理压力,必须大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

随着全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和个人权益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调查中,个别干部不按章办事,搞亲疏有别、厚此薄彼,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官兵之间的感情;有的基层干部私扣战士信件、汇款,随意占用战士休息时间,搞“有偿休假”,官兵矛盾激化;有的单位在考学、学技术、转改士官、入党、立功等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实惠不讲实绩,失去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 1.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坚持以情带兵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士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人,如何夯实部队建设根基,最大限度调动官兵积极性,依靠官兵建设基层,关键要坚持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准则。实践证明,如果身在兵中不知兵、心离兵,士兵就会产生冷漠、愤懑与隔阂,领导形象就会严重受损;管理方法简单粗暴,不依法科学带兵,官兵关系就会日益紧张,迟早会酿出恶果;处处搞特权、不考虑官兵疾苦,只要下级拼命工作而漠不关心其生活,就会失去群众拥护;只讲小团体,不讲大团结,会导致青年战士出现人格危机。因此,要坚决纠正人际关系中的特殊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关心战士疾苦冷暖,帮助战士排忧解难,尊重战士人格尊严,努力调整其心理偏差和情感落差。

2.强化以人为本观念,畅通民主渠道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送礼风、说情风在部队内部也有一定市场。座谈中,有钱能办事、没人难办事、没人没钱办不成事的错误观念在一些青年官兵头脑中还有一定空间,影响至深,特别是期望值很高的官兵落差很大,心理负担骤增。因此,各级决策要切实地反映群众的意志和意愿,不以关系代替原则,不以好恶确定优劣,特别在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上,要坚持“看政绩、看表现、看评议”,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使用人、处理事情,创造一个公正和谐、平等竞争、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维护官兵权益,防止官兵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实行三级“队务公开”制度,把官兵该知道的情况事先公开,把“难办”的事情交给群众,接受官兵监督,歪风邪气被堵住了,官兵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和称道。

四、青年官兵生活环境单一封闭,渴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容易产生厌烦压抑的心理压力,必须积极营创造身心愉悦的工作生活环境

人民军队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和履行职能任务的特殊性、工作生活的规律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决定了官兵生活环境几乎封闭、人际交往相对单

一、社会视角比较狭窄、生活内容单调枯燥。有的战士当兵两年,站岗两年,找矿两年,工作生活简单乏味,心理上产生烦躁和郁闷,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大多数官兵从入伍到退役,训练内容相对固定,部分课目反复施训,工作环境基本在野外,风餐露宿非常艰苦,很容易诱发消极怠训和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有的在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特区,长期经受驻地人文观念和生活环境影响,面对霓虹闪烁的城市风景和同龄人潇洒浪漫的轻松生活,思想上易形成很大落差。70%的官兵反映,现代人追求的是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而我们仍然在直线加方块、言行受约束、游荡在野外的“公式化”生活之中,早已被时代淘汰,时常会暴露出抑郁、苦闷、烦躁、埋怨等心理,给训练、执勤、“处突”、施工、探矿和部队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如何消除这一心理隐患? 1.经常教育引导,不断强化使命意识

在大力优化官兵生活环境、改善官兵生活条件、提高官兵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要加强教育引导,紧扣“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职能使命、人生观、价值观、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官兵适应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追求,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端正服役态度。广泛开展“当兵为什么、训练干什么”为主题的群众性大讨论,从自我审视中重新认识军人价值,准确确立自己的地位作用,不盲目攀比、不自暴自弃,消除不良心态。

2.优化组训方式,把枯燥的训练趣味化

针对官兵素质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组训方法,坚持寓训于乐。将个别强度较大的课目,以军事体育的形式进行,让其在激烈的拼搏中淡化畏难心理;将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的课目,编排成体育游戏组织进行,让其在欢快的气氛中找到其中乐趣;将难度和危险性较大的课目,以军事体育的形式组织进行,让其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消除恐惧心理。同时,积极开展训练间隙文化娱乐活动,让官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疲劳,振奋精神。3.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坚持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积极举行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书评影评和体育竞技等营区内的活动,充实官兵精神生活;有计划地组织外出郊游、共建联谊、参观见学等,让官兵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官兵特别是有心理障碍官兵的兴趣爱好,组织群体性娱乐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思想自动解压;成立文艺创作、美术、摄影、音乐、集邮等兴趣小组,聘请军内外知名艺术家定期为官兵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官兵生活品位,三

某消防中队思想动态形势分析汇报

根据支队安排,要求中队在6月10前召开一次官兵思想动态形势分析会。我中队结合当前开展的“百日安全无事故”和近期开展的“防违纪、防事故”教育整顿活动,于2005年6月7日组织召开wenmi.net由干部、各班正副班长、士官等思想骨干小组参加一次官兵思想动态形势分析会,对中队人员近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人员的具体思想情况和防事故的开展情况,着力查找薄弱环节和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努力保持和保证部队的安全与稳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情况:近段时间,中队军政主官切实把队伍管理和防违纪、防事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尤其是在近期进行的“防违纪、防事故”整顿教育活动,全体官兵通过认真细致的查摆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官兵普遍进行了思想教育,加深了思想认识。中队据此也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对事故苗头及时采取了果断的预防,重点抓好人员和车辆的管理,目前中队的安全形势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官兵的思想较为稳定。

二、存在不稳定的思想状况:

1、个别老兵特别是第二战士中有的认为“船到桥头车到站”,面临走与留的时候,有得过且过思想,在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个别老兵想留在部队继续发展,但由于个人业务技能不精、威信不高等原因,又担心不能留队,思想压力过重;

3、预提班长、技术兵学兵名单确定后,给其它在队的新兵造成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个别新兵的工作劲头明显不足;

4、虽然经常强调安全,但是个别驾驶员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在外出行车时思想依然麻痹大意;

三、思想不稳定产生的原因:

1、新时期战士的主观世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如人员变动、岗位调整、评功评奖等,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反应和情绪变化;

2、中队干部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战士的思想脉搏;

3、长期以来一些不良风气普遍存在,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老传统”思想,制约着部队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队伍管理和教育,严格控制外出,对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及时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2、加强谈心制度,对个别性的思想情绪要单独进行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对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动手防范;

3、预测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力争做到平安无事;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娱乐活动,鼓励官兵踊跃参与,少让战士们分心去想别的事情。武警南宁市消防支队某中队 2005年6月9日

根据总队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我支队当前官兵思想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开展经常性思想分析的基础上,接总队通知后,支队政治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下发了通知,提出具体要求,以传真形式收集了解基层调查分析情况。基层中队普遍采取座谈、谈心和心理测查等方法,分析当前官兵思想情况。总的感到,当前基层普遍重视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定期分析制度落实到位,能把主课教育同随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效果比较明显。通过抓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支队广大官兵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政治信念坚定,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奉献意识增强,内部和谐、遵纪守法的思想稳定,在严峻形势任务面前,实现了“两个确保”。

二、需要关注的思想热点难点

(一)政治责任感强但对形势理解不够透。当前,官兵关注国际国内热点时事敏感问题:地震、奥运、藏区维稳及人民币升值、物价通涨、越南金融危机等国计民生,广大官兵都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能自觉站在国家的大局、人民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能正确看待这些热点的出现,对产生现象的原因有一定了解,能做到不散布传播谣言,不发表影响部队、社会稳定的消极言论,表现出较强的政治素质。但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少数官兵存在对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困难性估计不足的现象,存有盲目乐观思想,没有看到藏区维稳、奥运安保、抗震救灾工作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还需要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有的因为国际国内各种破坏势力兴风作浪,对国家民族的前途能不能挺过难关忧虑过重;少数官兵对震后物价通胀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等现实问题囿于一时,显得信心不足;还有的对国家强盛与个人的关系认识模糊,没认清二者休戚相关,从而对当前国家社会形势关心不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各种社会、自然现实因素交织的客观存在;二是教育引导还不够;三是认识事物规律本身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四是多数官兵没有亲身经历如此集中频发大事件的阅历,从而影响正确判断。

(二)战斗精神强但少数战士“震灾心理”问题突出。此阶段,支队共出动××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广大官兵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党员干部骨干危险时刻站出来、关键时候豁出来的先锋模范形象展示无遗。在执勤哨位2包

一、3包一的艰巨形势面前,不讲价钱,克服生理身心双重困难,确保了监狱人犯的大转移和执勤目标的绝对安全。但在救灾中、震后前后方官兵的心理测查的情况看,少数官兵“震灾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救灾中:受地理、天气等条件限制,救援难度大,产生急躁情绪和心理压力;灾区余震不断、险情较多,连续抢救伤员、处置遇难者遗体,产生害怕和恐惧心理;部队长途奔波、转换频繁,连续奋战、极度疲劳,出现身心疲惫、产生厌倦情绪等等。归建后:少数战士出现恶心呕吐,梦回灾区突然惊醒,发神发呆,食欲不振等等,家庭受灾严重和失去亲人的个别官兵,心理创伤较重,受前方救灾官兵言谈影响和电视报纸图片感染,后方人员或多或少产生心理干扰,出现或重或轻,情况不一的心理问题,如不想看救灾场景的新闻、余震时惊慌不安、什么都看透而消极作为的出世心态等等。主要缘于这次地震强度大,对官兵心理冲击强烈,死伤人员多,灾区损毁严重,因为手中工具简陋等诸多原因,能救活的生命而不幸逝去,因而自责,导致有时情绪低落。

(三)思想稳定但季节性特点诱发经常性思想不稳定因素增多。5.12之前,支队召开了经常性思想工作骨干培训会,通过培训,基层更加重视发挥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从目前看,部队内部关系和谐,官兵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工作关系,思想统一,部队稳定。但据大多数基层中队调查分析反映,进入三季度,气候炎热、任务繁重、官兵思想更趋活跃,影响官兵经常性的各种诱发因素增多,考学提干落榜、骨干集训没份、学技术不成、入党落空等季节性思想特点鲜明,家庭困难带来的服役态度、天气带来的坏脾气、个人家庭涉法问题带来的纪律意识、训练受伤疾病带来的身体烦劳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不同程度存在,不同时候爆发,不同方式显现。

三、解决当前官兵思想的对策

一是持续深入搞好时事政策教育,不断贯注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政治信念。对形势任务认识理解不到位,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时事政策教育来引导、来强化。广泛运用“三个半小时”帮助官兵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让官兵经常看到听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及上级的指示精神,潜移默化中铸牢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信念。通过请地方专家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大讨论,帮助澄清少数官兵不能正确看待一些社会现象的模糊认识,使之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心不动摇。

二是加强心理干预,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问题不同于一般思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关注和帮助。支队将进一步健全心理工作组织,逐步建立完善心理应急机制,近期邀请地方军内心理专家到各大队作专题辅导,培训提高基层心理工作骨干技能。日常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包括地震在内重大自然灾害紧急避险常识教育和执行任务中的心理辅导,广泛组织心理咨询服务,运用心理工作手段缓解官兵心理压力,把心理疏导和调控工作做到任务现场,救灾一线。适时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通过适当转移注意力,充实官兵生活,帮助官兵宜泄情绪,稳定心理。注意把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保证官兵必要的睡眠和休息,促进官兵思想和心理的稳定。

官兵的活思想 篇6

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我们在最开始的部分就提到过。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发 展,而且深刻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呢? 我们之所以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因此,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它们是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的各方面的独创性理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3)它们是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根本的方法,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克服来自“左”或者右的错误干扰,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它们是我们党所以具有强大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总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不懂得它们,就不能说懂得了毛泽东思想.背离于它们,也就背离了毛泽东思想,所以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十六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处处都有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导自己实践的有利思想武器。在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最主要的就是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不变的真理。现在就让我们具体地学习一下它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借用了“实事求是”一词,并赋予它新的含义。1941 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新的解释,制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是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道路。

二、共产党人就是靠实事求是吃饭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条条”出发。中国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受到一些挫折,主要就是从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出发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而不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这种错误几乎 让中国的革命陷入了绝境。所以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就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特别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着重强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中国革命的 大敌,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②、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不能断章取义、肢解歪曲,任意地附加与演 绎;要努力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环境,懂得他们是如何从时代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构建理论体系,并根据时代地发展不断修正自己 的观点和丰富理论的体系;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的原理、原则,更要把握贯穿于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更 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闭门造车;不仅要了解中国社会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前天和昨 天;不仅要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般情况,更要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和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并对实际问题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这两个方面 必须有机地加以结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探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这种理论与实际 的关系,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称之为“有的放矢”。

③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解放思想是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敢于超越已有的结论,敢于追随时代的鼓点和历史的步伐,确定符合实 际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完全 一致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的体现,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条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研究是获得真实情况的基础性环节。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一环,是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早在1927 年春,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内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在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一开头,毛泽东便深刻 地指出了“注重调查!反对瞎说!”大声疾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此后多次重要会议和文章中,毛泽东都反复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延 安整风运动时期,全党接受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指出了 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要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二是开展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新 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在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中都进行了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毛泽东和党中央也反复强调继续保持和 发扬党的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指出,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坚持用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反对本本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教条主义危害的明证,教条主义者往往口头上高呼着马克 思主义,但又对中国的实际不了解,只好依靠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教条地来指导中国革命。他们不懂得也不会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结论当作行动的指南,运 用到现实的具体实际问题上去;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恰当地统一起来,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绝不能主观地公式化应用 它。教条主义的结果使得中国革命在一系列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这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唯书”、“唯上”错误倾向,曾把中国的革命陷于绝境。而经验主义者则只会把实践总结出来的具体经验当作普遍的经验来运用,他们不会根据实践情况的变化来修改自己的经验,只会简单地用 已有的经验来套用于新的情况之上,这也会给新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它也是教条主义的另类表现,不是唯书,而是唯经验是从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多次重大挫折的教训,十分注意于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在1942 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全党系统地清算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统一全党的思想。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报告中,对这两种错误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特征的主观主义态度是全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尤其是教条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最危险的敌人。要克服 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就是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幼稚、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中 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它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实施,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 东倡导的我党以一以贯之,须臾不可背离的马列主义思想路线。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同样如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失去了实事求是这一主干,毛泽 东思想也就称不上是毛泽东思想了。我们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我们党一以贯之、须臾不可背离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革命年代如 此,建设年代如此,新时期的今天更是如此。当代大学努力学习和掌握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 风是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

(2)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断章取义、肢解歪曲、任意地附加与 演绎;要努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历史环境,懂得他们是如何从时代特点出发,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的;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的、具体的原理、原则,更要把握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 和了解。有了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还必须使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探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或建设的道路。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括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敢于超越自己的结论,敢于追随时代的特点和历史的步伐,确定符合实 际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完 全一致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的体现,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条件。

总 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 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 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不断以新的内容丰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节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马 列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要办成一切事都必须依靠群众。中共自成立那时起,就把这一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总结出了这一条群众路线,这是 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群众路线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人 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方法,是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必须运用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才能彻底的 克服它们。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反复强调,党组织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 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 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提倡群众化的工作方式。这是毛泽东结合党的思想路线,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做出的初步总结。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系统论述了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使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趋于完备成熟。1943年毛泽东在为中央 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泛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 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做出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的统一起来。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角度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 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同志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 端重要性,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并概括了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这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中共七大以后,群众路线正式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为全党所熟悉和掌 握,并自觉地在各项工作中加以运用。建国以后,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认识到要想做到实事求是,要想解决中国 面临的问题,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共八大上刘少奇和邓小平都曾指出,一方面,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 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 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直是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指针,是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党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 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引用鲁迅的名句——“俯首甘为 儒子牛”,要求每一个党员和干部要诚实老实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具有的高尚品质。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做到正确处理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负责的关系,对人 民全心服务还是三心二意服务的关系。党实行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所规定的,但不能把对上级的负责同对人民的负责对立起来,不能把上 级利益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更不能只照顾上级利益而损害人民的利益。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全党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是否为最广大的人民群 众谋取最大的利益,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①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②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

③一切依靠群众,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注意群众的议论,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特别要善于听取群众中的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议论,不怕来自群众中的批评,甚至是过火的、很不恰当的批评。

④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 正确的领导群众的方法。它同“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认识过程完成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 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才是检验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的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 程,从认识论上来说,它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 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要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首先要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作调查,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并总结其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做他们自觉地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否使群众真正获得了实际利益。

四、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成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②群众路线作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方法,是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在创立初期就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中国革命将来的命运,要看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③1945 年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并概括了群众 路线的基本内容,这主要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 点。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在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又提高到一 个新的高度。中共七大之后,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更为全党所熟悉和掌握,在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加自觉和更加普遍的运用。

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对党的群众路线又作了一些新的阐释。1956 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指出了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 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地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认为党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刘少奇又进一步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点:第一,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

总 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样,就由党是工人阶段 的一部分、党除了阶级和人民利益以外没有特殊利益的观点,上升到只有革命的阶级、革命的群众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 者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水平,上升到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的检验,才是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水平。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直是党对待人民群众的 方针,是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在—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党 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结出的一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客观世界不断变化,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实践也在不断变化,要使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发展了的实践去加以发展与丰富,用适合新情况的新知识、新意见去替代已经过时的旧认识、旧意见,提出新任 务、新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向前进。第三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一、独立自主的基本涵义

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说,一个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 力,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

二、争取外援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①、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内在要求,就是把我们的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有自己奋斗到底的大无畏的决心和气概,充分相信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发展革命和 建设事业。中国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明白自身的需求,才能正确的估量自身的实力和“消化”能力,盲目地照搬而 不顾中国自己的实际,只会犯更多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初,某些国家领导人大搞“洋冒进”,想以大规模举借外债的手段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其结果造成了进 口的大量先进设备由于我国没有自主消化的能力,造成了闲置和浪费;大量举借外债不顾我国还债能力的结果,造成了八十年代我国财政经济的困难,巨额的债息白 白地消耗掉宝贵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是随处可见的,各地的重复建设纷纷上马,造成了现今我国部分商品的供过于求的局面。(如彩电、空 调、汽车等行业;仅彩电业全国就有上百家工厂,遍布全国二十余个省市)

②、自力更生为基础。争取外援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他们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尽可能地争取外援的方针。同样,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都告诉我们,完全依靠外部援助是不现实的,建国初,苏联给我们的建设以巨大的帮助,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援助便断绝了,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美帝国主义对华的封锁,也使党更深地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点

要 做到把一切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立足于本国实际,制定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路线、方针、政 策;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立足于自己的力量,充分信任和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确信只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就能争取最后的胜 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前提,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只 有坚持把我们的一切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敢同任何外来压力作坚决而不妥协的斗争,才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 路(如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以撤援来威胁;美国以武力相威胁)。在当今的世界中,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整个世界已经达 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程度。要想脱离国际社会,而独立地存在,在当今这个世界中是无法生存的。

我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我们需要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那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否就过时了呢?这 种观点是错误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否认的,但做好一切事情不能仅仅依靠外界的援助,越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时,越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越要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国家之间的援助都不可能是无条件的,盲目地、不计成本地利用外来的资金和技术来搞建设,是不科学的。九七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2002年的经济衰退等都是由于有关国家过度地依赖外来的资金,而自身的力量薄弱,无力 承担外资撤出后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真空,给自己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整整后退了20年。由此可见,就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 天,我们也不能忘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更要警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援助为外衣来干涉我国的内政,控制我国的经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 确地指出在政治上,要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尊重国际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 良好地周边环境;又要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坚决的斗争。在经济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 放的水平。坚持以我为主,引进外援为辅的原则。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实 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共同拥有毛泽东思 想的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了中共党人的特殊品质。这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精髓和法宝。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 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实现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在实事求是的指导下进行的,要做到独立自主,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立足于本国实际,制定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做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经 过对中国实际的调查和分析,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 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路线是实现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实现途径和根本方法,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地是要 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去群众中去了解中 国的实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实际情况;要做到独立自主,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才能增强自力更生的 决心和能力;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 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的要求。

(3)独立自主是基本点。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实际,正确的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才能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做到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 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两个凡是”论与全盘否定论尘渣泛起,就是在改革开发的今天,反对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言论不时出现。所以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1)、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成就的问题。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主义建设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否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等于否认了中国几十的社会主义历程,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 本,否定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维护党的团结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正确处理各种矛 盾的方法和原则,是我党不可多得的瑰宝。否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等于否定了许多原本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使全体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苏共对斯大林的全 盘否定,造成了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当今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继续,现今中国的情况虽不同于昨天的中国,但指导现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指 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继承。如果否定了毛泽东思想,那么,由它 发展而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法令人信服的。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国是否能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前进的 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性质的问题。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普通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 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在党的十六大上,党在修改了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再次明确表明了毛泽东思想仍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实际上肯定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的价值,即使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毛泽东思想依然对于我党和我国人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尽管他的许多具体理论业已不适合变化了的环境,但他的理论精髓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毛 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其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乃至现今的改革开放都有相当大的 指导意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建设的探索并未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科学的界定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并接过了 毛泽东同志未完成的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 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阶段的产物,是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人为的割裂他们之间的联系,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毛泽东思 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毛泽东思想就其与过去斗争情况紧紧相联的一些具体论点、论述而言,已经属于历史(土地改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等理论);但是,就是理论原则、经验总结,就其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关于农业 基础地位的论述)。

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的,又是方法的,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方针。

毛 泽东思想既是有体系的,又是发展的。说他是有体系的,是因为他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和概括,是一个整体;说他是发展的是说其事业是不断前进的,新情况、新问 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灵活地运用基本的原理去解决,并要有所创新。毛泽东思想同任何体系一样,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 科学理论体系,任何所谓的“终极”和“顶峰”是不存在的,邓小平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真谛,决不可断章取义以代替毛泽东思想,要反对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教条主义。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己被实践证明了是错误的,是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

B、这些错误观点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原则,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因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C、要区别开来就必须反对无用论和教条化两种倾向。无用论是指因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而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的论调,教条化如宣扬“两个凡是”等。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A、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的真理,科学的理论,其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方法必须坚持。B、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一样,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只能为认识、发展真理开辟道路。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一层不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刘少奇:《论党》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官兵的活思想 篇7

1. 个性独立, 突显“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青年期社会化的主要问题, 当进入青年期之后, 一方面, 青年人生理上趋于早熟, 心理上趋于晚熟, 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 社会文化变迁速度加快, 父辈的成长经验很难移用于晚辈 (1) 。“80后”的官兵在自我判断和抉择上, 普遍个性独立, 喜欢自己作出判断和抉择, 而不受任何经验因素的影响和外在环境的牵绊。他们自我意识很强, 愿意独来独往, 独立行事, 追求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这些都会导致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遭遇“自我认同危机”, 即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 所作所为与社会的角色期待不相符合。 (2) 他们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许, 在作出判断和抉择时, 只注意自我的意识而忽略他人的感受。

2. 自信张扬, 思想前卫

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造就了“80后”的思想心境, 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喜欢个人表现, 是充满个性的新一代军人。他们意识超前, 行为开放, 个性张扬, 自信坚定。进入新世纪以来, 他们逐渐成长, 逐渐修正自己,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日臻完善, 形成了具有适合自身行为特点的体系与处事风格。加之军队特殊大熔炉的淬炼, 他们各方面都日趋成熟, 处处都可以体现出青年人的那种自信气盛与轻狂不羁。同时, 由于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途径十分广泛和快捷便利, 所以接受的思想总是不断更新与变化, 因此, “80后”的官兵想法十分前卫, 理解接受新鲜事物有先天的敏锐性, 在部队的新装备训练、新战 (训) 法研究、技术革新上有一定的新思路。可以看到, 只要是社会上流行的东西, 哪怕是一些刚出现的新事物, 用不了多久都能在军营中找到痕迹。

3. 理想忠贞, 信念坚定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信念是坚信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 这两者缺一不可。虽然, “80后”这样特殊的群体没有经历过战争中炮火硝烟的洗礼与历练, 也没有接触过现代战争的滚滚浓烟, 但通过近几次的非战争行动中“80后”官兵的完美演绎, 我们可以看出, 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确立上, 以爱党、报国、奉献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仍然是“80后”官兵理想信念的主旋律, 在爱国奉献、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等一些核心理念上, “80后”官兵个性化的表达也占据看相当的比例。以建国60年国庆阅兵来看, 参阅的近千名官兵中, “80后”官兵占到了三分之二多, 他们自信饱满,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表达了“80后”群体的共同心声:我们可以, 我们行。

4. 多元化文化影响着多样化价值观的形成

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文化程度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 决定了“80后”官兵的个体差异性。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 不论是思想文化的多元包容, 还是入伍动机的复杂多样, 无论是对社会主流思想的理性认同, 还是个人诉求的明确表达, 都可以流露出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痕迹。这也说明“80后”官兵和其他“80后”社会青年一样, 都开始让个人从大社会中脱离出来, 追求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主流思想文化和其他思想文化在他们身上并行不悖, 只要符合自己的兴趣, 都不会产生厌恶与忌讳, 相反,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要求, 从一种思想迅速转变到另一种思想。

5. 心理承受能力弱化, 易冲动

大多数“80后”官兵有自己的价值观, 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但是,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 经常选择回避或者躲离, 不能做到迎难而上;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 情绪波折性较大, 容易大发雷霆, 或者借题发挥, 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面对上级的批评与指责, 不能正确对待, 有的自暴自弃, 有的焦虑不安, 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 心里承受能力脆弱;有的对自己缺乏合理定位, 好高骛远, 嫉强妒弱, 做事往往易走极端, 爱钻牛角尖,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与“80后”群体中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阅历的相对不足及具体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有着密切关系。

二、“80后”官兵思想行为特点形成的原因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认知, “80后”官兵独特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 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容易凸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群体中来自城镇的官兵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 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更是万千宠爱与一身, 因此, 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感强;来自农村的则属于“隔代亲”, 特别是南方籍的官兵, 父母大都外出打工, 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对父辈的感情远不如祖辈。

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分析, 全球化的多维度进程是“80后”独特思想行为特点的另一诱因。从社会过程的角度来界定全球化, 可以发现,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多种学科、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程 (3) 。既是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过程, 也是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过程。80后”处在全球化发展初期,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推进的历史新阶段, 因此, 他们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与众不同, 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接受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他们丰富的知识体系与突出的处事风格。

从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判断, 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也是形成“80后”官兵思想行为特点主要因素。在社会活动中, 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4) 。现在的军队内部是“60后”、“70后”中层领导, “80后”基层主官, “90后”战士, 这些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独特的环境, 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习惯与特点。受教育程度、年龄的差异、社会地位的不同、心理因素的区别都会使“80后”官兵在开展工作时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

三、做好“80后”官兵教育管理的对策

1.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 引导“80后”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是积极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立身做人的根基与思想基础。对于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80后”官兵, 必须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 切实增强“80后”官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与忘我工作联系在一起, 把坚实履行职责与建设和谐家园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集体荣辱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标准联系在一起。 (2) 是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使其成为“80后”官兵真正的思想指导。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指导理论, 引导“80后”官兵认真学习, 可以把握正确方向, 使自身的思维紧跟主流, 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新的升华, 不至于受外界思潮影响而偏离方向, 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以认识上的科学性保证工作指导上的高效性 (5) 。

2. 以培养强烈团队意识为基础, 引导“80后”官兵即“敢为人先”, 又“甘做配角”

军队是特殊的团队, 是具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武装集团, 战时它肩负有保家卫国, 抵抗侵略的使命, 处于和平时期, 它肩负着建设和谐国家, 创造安宁环境的责任, 作为这支武装力量生力军的“80后”官兵, 应该勇于肩负起这样的责任, 更应该锻造这样的能力。

(1) 积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军队之所以能够打胜仗, 是因为各个环节各个参战力量的密切协同, 军队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 是因为各级都有统一的指挥与步调。作为“80后”官兵, 应该将自己投入其中, 时刻保持协作意识, 协同头脑, 工作时即要兼顾上下, 还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处在团队之中, 要按照团队的意图开展工作, 需要冲锋陷阵, 就要“敢为人先”, 需要退守防御, 就能“甘做配角”。

(2) 锤炼严谨的作风与钢铁般的纪律。军队之所以能够步调一致, 协调统一, 就是有严谨的作风与钢铁般的纪律做保障。虽然生长环境造就了“80后”独特的处事风格与行事特色, 但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引导他们必须服从命令, 服从纪律, 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约束自己的行为, 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做事原则。

3. 以心理疏导为纽带, 为“80后”官兵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1) 加大心理教育与引导的力度, 为“80后”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应引入心理咨询, 加强心理疏导, 配备心理骨干, 对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应有的帮助与解答。当遇到挫折时, 引导他们勇敢的面对, 让他们建立起对挫折的信心;当自信满满的时候, 引导他们认清自我, 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与面对荣誉与赞扬。在提高他们抗压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辅以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 帮助他们在内心极度空虚和压抑情况下, 合理的发泄和科学的排解。

(2) 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环境。积极改善文化生活条件, 塑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要使我们的教育引导融合在社会生活中、融合在共建和谐军营里, 融合在“80后”生活、工作、学习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要积极致力于好的军营文化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3) 构建快乐向上的工作氛围。“80后”官兵是富有朝气的一代, 更是怀揣梦想的一代, 快乐是“80后”所追求的生存方式, 也是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与源泉。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工作, “80后”官兵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潜能, 施展自身才华, 充分展现自己, 以最大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之中。

摘要:我军是以青年为主体组成的武装集团, 与西方的某些职业化军队相比, 我军人员结构的年轻化更为突出。随着军队的不断发展, 军队的人员结构组成也经历着自身的新老交替。这就使得“80后”青年官兵逐渐成为了军队的主体, 这一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十分鲜明, 对其的研究与探讨, 直接关系到军队基层建设的强弱, 关系到军队自身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80后”,思想行为,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 (修正版)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伟星案例下一篇:写蚕宝宝的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