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2024-10-02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精选7篇)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1

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5、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6、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7、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8、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9、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具有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四个基本特点。

10、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11、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全面协调发展。简答题

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特点:由恒定部分与可变部分组成;有层次性;包含多种信息;包括动态结构和静态过程.简述心理学任务。

答: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几个部分。

简述你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根据我国教师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

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大致说来,有如下作用: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P108)答: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大学生学习内容特点有: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1.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06)

答:主要有:情绪与动机、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定势、功能固着和原型启发。

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214)答: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人格因素

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P247)答: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P230)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组成。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P266)答: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和社会性。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大学生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现实性。

简述自我意识发展(P258)答:

一、自我中心期。

二、社会自我发展期。

三、心理自我发展期。

简述人际交往功能(P277)答:

一、信息交流功能。

二、促进发展功能。

三、协调整合功能。

四、自我认识功能。

五、心理保健功能。

简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P280)

答:影响因素有: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相似性、互补性、能力和个性品质。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298)答: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论述题

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论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P271)

答:

一、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要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实践证明,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于被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等要求,使之“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意识,再“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

在对大学生进行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除了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外,重点要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基础。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实现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竞争意识。最后,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恰当有效的自我调控是其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环节。完善自我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P223)

答:实质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或新东西。

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发散思维法。

二、类比思维法。

三、逆向思维法。

四、转向思维法。

五、直觉思维法。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42)答:影响学习迁移的最重要的条件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因此,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促进学习迁移:

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包括:

1、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

2、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组织。

3、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辨别。

4、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

二、根据迁移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序列性原则。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2、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恰当运用教学方法。

5、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

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P113、126)答: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和学习动机的职业性。根据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

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6、正确指导

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学生学习内容特点有: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64)答: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

1、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2、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3、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4、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必须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

要优化社会环境。包括: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完善学校管理。包括:优化学校环境;端正领导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密切人际关系;开展健康休闲。

注重自我维护。包括:树立科学观念;进行身体锻炼;学会科学用脑;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人际交往;善于调适情绪。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

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P247)

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内化。如何帮助学生自我意识完善?

一、建导向系统。

二、帮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引导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比较。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反省;引导悦纳自我。积极地评价自己,引导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鼓励活动中发挥特长。最后,教育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三 引导塑造完善自我。自我调控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64)优化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减负;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舆论导向;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完善学校管理。优环境;端领导风;激励机制;密人际;开展健康休闲。注重自我维护。树科学观念;身体锻炼;科学用脑;丰富生活;扩人际交往;善于调适情绪。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2

关键词:药理学,教考分离,试题库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考试质量也体现了课程教育水平。教考合一的传统考试模式由于任课教师在出题及批阅试卷过程中带有较大主观性,必将导致考试成绩可信任度较低,难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教考分离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模式,把课程教学与考试、命题、评分分开,使教学与考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1]。相对于教考合一,教考分离制度强化了考试命题的严肃性,保证了命题质量;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使得考试成绩真实可信,能够客观评价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确保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促进良好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开展药理学教考分离和试题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药理学课程实施教考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1.1实行教考分离,促进药理学教学大纲的全面贯彻

教学大纲是课程学习的主线,授课内容只有遵循教学大纲方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传统教考合一制度下,任课教师自主命题、批改考卷,很难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而在教考分离制度下,药理学考试命题必须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这便促使任课教师自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确保教学大纲目标的实现,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因此,为保证我校药理学教考分离和试题库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修订了教学大纲,为教改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1.2实行教考分离,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

如今,很多大学生在网络和社交活动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和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现象。在临近考试时,很多学生寄希望于任课教师划重点及考前突击复习。这些现象与教学初衷相违背,不利于大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在教考分离制度下,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药理学教师根据统一的标准命题,再由管理人员抽出试题组成试卷。试卷难易程度、重点难点、题型分布等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从而确保了命题质量[2]。考试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师进行阅卷,并基于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定学生的分数,增强了考核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可信度。因此,通过施行教考分离,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此外,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教考分离可以检测其授课质量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任课教师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索更好的授课方式,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风建设。

2加强教考分离下的药理学试题库建设

建立科学实用的试题库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前提与基础,有利于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推动现代教育发展。试题库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标准的命题,我校药理学试题库建设过程如下。

2.1准备阶段:制定药理学考试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文件,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因此,应根据新修订的药理学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不同专业考生应有所区别,试题库命题的范围及重、难点应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

2.2实施阶段:试题库初步建设

在药理学试题库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试题的难度、可信度、区分度和有效度,题意应该清楚、明确,并有配套的评分标准和正确答案等,保证命题的严谨性。试题库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系统运行模式,并能够按预定要求自动生成试卷。我们采用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和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等主观题。客观题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主观题考核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合理判断试题的难易程度,测试内容要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3],占试题内容的60%,综合性题目占试题内容的25%,较高难度和深度题目占试题内容的15%,以保证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药理学试题库,整理出各型选择题850道、填空题173道、判断题135道和问答题140道,共计1 298道题。试题库题量较大,保证了考试题源的充足。教考分离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可较好地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2.3试题库维护: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药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因此,对药理学试题库应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在题库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了解试题库存在的问题,建立畅通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试题库内容。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试题库改进教学方法。

3药理学试题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试题库管理系统功能仍需不断完善

随着药理学试题库建设的深入,对试题库录入、编辑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题量补充、知识更新等问题。试题库管理系统“组卷”功能设置参数条件太少,半自动半人工方式组卷,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影响了教师使用试题库组卷的积极性。

3.2试题库内容和题型设置与考试脱节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影响到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的继续深造或就业。但现有试题库中的试题内容和题型与这些考试脱节,无法体现考试的特点与要求。

3.3试题库开放与教考分离矛盾

建立药理学试题库的主要目的在于面向学生开放试题库及实施教考分离。开放试题库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试、查漏补缺和巩固,对学生平时自学和考前复习均能起到促进及引导作用。然而,实施教考分离要求考试题从试题库抽取,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平时背诵、记忆试题库的题目,而不认真听课,对药理学教学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4药理学试题库建设改进策略探讨

4.1提高试题库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试题库是广大教师和专家智慧与辛勤劳动的结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题库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随着药理学知识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水平不断变化,试题库结构和内容也应进行相应变化。对于建设完成的试题库,应定期、定量更新补充,删除部分陈旧、老化的试题,修正试题首次入库时的预估参数值,更正部分试题内容数据[4]。另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实施先进、科学的现代化考试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考试理论与命题技巧,提高命题科学化水平。

4.2建立试题库科学有效使用机制

高质量的试题库不仅是考试的工具,更是促进教学、辅助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开放试题库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开放试题库与教考分离的矛盾,应制定试题库开放制度,对开放时间、范围、题量和相关权限做出明确规定,使其真正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命题教师应了解试题库内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会应用试题库软件命题组卷的技巧,增强试题库系统自动组卷功能,提高组卷的便捷程度;促进试题库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接轨,增设配伍题、B型题等,满足不同类型考试需求,最大程度发挥试题库组卷考核的优势[5]。

4.3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考分离制度

建立药理学试题库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条件,应对教学计划制订、集体备课、教学督导、试卷审核等环节加强监控,确保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组卷,为应用试题库组卷、实施教考分离创造条件。

总之,教考分离从表面上看是一种针对考试形式的改革,但实际上涉及教学管理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考分离制度下的药理学试题库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性与探索精神,为培养新时代医药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述银,严发萍,周建军,等.医学院校教师对实施教考分离态度的调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24-1126.

[2]韩晓云,张振涛,季晓君,等.完善试题库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4):397-399.

[3]袁玉萍,代冬岩,汪洪艳.高校试题库理论及题库系统的建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2-43.

[4]宋丽,廖洪利,蒋庆琳.高校题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507-509.

趣味心理测试题 篇3

肚子饿是一件使人难受的事情!今天下课,不但不幸地碰上了大塞车,午饭又没吃,回到家时的你,已是饥肠辘辘:更可悲的是,爸妈今天要请客人到家吃饭,而客人又还没到家。一向家教严谨的你,当然不敢先开动。

怎么办呢?到底是肚子问题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A、即使会饿死,也执意等下去。

B、先找些零食、泡面什么的。垫垫肚子。

C、婉转地告诉爸妈。

D、死人不偿命,管他三七二十一,赶快去吃点好的!

答案:

选1的人:酷,你真是酷!倔强得可以,标准的死要面子!告诉你喔,若是你这狠、劲的能力,发挥到工作上,哇!真会是前途不可限量之人。

选2的人:由于人的竞争心,不愿服人的心很强,做事常常会因为太过冲动而失控!

选3的人:真是羡慕你啊,心事都不经过大脑思考,就敢勇于去做!而且做事也从来不问他的感受,只要你想做,世上是没有人能阻挡得了你任何计划的!

选4的人:你这个人啊,真是可爱到家了,做坏事也要拖人下水!然而由于你的能言善道,的确也有好些人无法拒绝你。更由于你有绝佳的细密心思,做事不会瞻前不顾后的,所以你的人缘通常都是不错的。

题目2:

在你吃苹果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或喜好呢?

A、一定要把皮削干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并装在盘子里,美美地吃。

B、把皮削一削不切就吃。

C、把皮擦一擦或洗一洗就直接啃。

D、懒得吃,喜欢打成汁。

答案:

选A:你不会轻易妥协于现实,无论在什么状况下,你都希望能够维持自己的标准,并且极力和环境对抗,所以你会有点辛苦。其实,没有人十全十美,所以你也没必要把每个人都塑造成你所要求的样子。

选B:你对自己有一定的标准,当两者有冲突时,你会努力为自己而战,但当事实胜过理想时,你也不会太过坚持。凡事应好好权衡一下有些事是否值得去做,然后再去规划去实行。

选C:你对自己很有爱心,当现实的力量大过内心的标准时,你会很快屈服,避免自己受煎熬。

选D:你对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反正就是一味地让自己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题目3:

你在别人心目中是哪一种人?

狗、熊、猴子、狮子、马、松鼠、羊、兔子、企鹅、猫。以上10种动物中,请依序选出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三种。

答案:

最喜欢的动物,代表你希望自己给别人的印象。排名第二的动物,代表别人对你的看法。排名第三的动物,代表你真正的样子。

狗:个性温和,善解人意,为朋友竭尽心力,不怕麻烦,是忠诚度极高且富有同情心的人。为人正直,不会做出背叛朋友的事,是可以信赖的人。

熊:温和亲切,是可以依赖的人。心地善良,个性单纯、率直,给人平稳、宜家的印象。另外,行事谨慎。

猴子:幽默、容易亲近,在一起不会让人感到厌倦的人。喜欢照顾别人,头脑灵活,好奇心强。

狮子:有威严,在人群中特别受瞩目,最具有领袖气质的人。重荣誉及社会地位,有时难免偏于虚荣,因此,自尊心也很强。

马:带点稚气,为人爽快。即使是女性也要求特别的待遇,是个性活泼、干脆,在穿着上也很讲究的人。

松鼠:有一点孩子气,外表给人软弱的印象,实际上却是个能干且牢靠的人,不过有些三心二意。另外,崇尚自由,脑筋也很灵活。

羊:外表柔弱,实际上却很顽固。是个勤奋不懈的努力派,以及重秩序、讲义气的人,朋友的事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兔子:是个可爱、颇具魅力的人。由于这个特质,常让周遭的人兴起想保护你的欲望。另外,个性温和优雅,很讨人喜爱。

企鹅:谨慎、保守、朴素型的人。有时会给人一种沉静中带点危险的感觉,对很多事都无动于衷。

猫:神秘、捉摸不定的人。忠于自己的步调,崇尚自由,不喜欢受束缚,而且非常自我,对很多事都抱持着既定的想法。

题目4:

剪刀石头布,你习惯先出哪一个?

A、剪刀 B、石头 C、布

答案:

选A:你独立性与忍耐力很强。你可以正确区分对与错,是与非,做事很少轻率,大多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再行动。你决不会轻易抛弃本人的想法与意见,又因你很有主见,忍耐力强,因此无论多么艰辛的事情也会坚持完成,做任何事情都很有可能大获成功。

选B:你的适应能力与协作能力很强。表面看起来,你有一股不输给别人的性格,但实际上,你无论做任何事,都在发挥本身卓越的适应能力,努力地与周围的人保持着圆满而友善的关系,对于超过力所能及或已被別人放弃的事情,会竭尽全力到促成为止。

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4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 )

A、初创时期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

D、停顿时期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

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3、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 )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 ( )

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聚合

5、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 ( )

A、2-7岁

B、7-12岁

C、11-15岁

D、15岁以后

6、在经典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 )

A、评价

B、强化

C、反应

D、刺激

二、多项选择题

16、具体而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应该包含的基本支柱有(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沟通

D、学会生存

E、善于表达

17、儿童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综合的分化

B、平衡化

C、概念化

D、社会化

E、个性化

18、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 ( )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前道德阶段

E、良心阶段

19、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是 ( )

A、可利用性

B、稳定性

C、清晰性

D、可辨别性

E、反馈性

答案:

BABDCB

2016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程序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学。A.构造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实用主义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题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

第3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4题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参考答案】D 第5题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这种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依存型;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独立型。

第6题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D.恐怖症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

第7题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第8题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B.驾驶C.运算D.写作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如日常生活方面的写字、行走、骑自行车;体育运动方面的游泳、体操、打球;生产劳动方面的锯、刨、挖等活动方式,都属于动作技能。阅读、写作、运算、解题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第9题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东西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参考答案】D 第10题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第11题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1)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3)伦理性的道德感:指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

第12题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知B.情C.意D.行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的具体实施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13题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第14题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为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

第15题知识直观的类型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与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比,它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第16题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并列的B.递进的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互补的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7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参考答案A,B,C,D 试题解析: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其中,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第18题尝试-错误学说的学习定律包括()。A.效果B.学习律C.练习律D.准备律 【参考答案】A,C,D 试题解析:桑代克的联结学说又称尝试-错误学说,有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第19题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 【参考答案】A,B,C 试题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第20题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A.对话反思法B.观摩反思法C.理论反思法D.课题反思法 【参考答案】A,B,C,D 第21题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的指导 【参考答案】A,B,C,D 第22题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参考答案】A,B,C 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前意识”就像一个门卫,起检查作用。当潜意识想变成意识的时候,前意识就会以文明为尺度,检查它是否合乎文明的要求,并决定它是否外化为意识。

三、填空题(每空1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第23题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特朗普制

第24题 _________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参考答案】冯特

第25题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_______在_____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外部环境 个体活动

第26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参考答案】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第27题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的关系。【参考答案】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第28题所保持的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是_________。【参考答案】逻辑记忆

第29题反射的概念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________提出的。【参考答案】笛卡儿

第30题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凯洛夫

第31题下位学习又称_________,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参考答案】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第32题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第33题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参考答案】性格的特征 性格的类型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34题 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提出的。

第35题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第36题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第37题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第38题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第39题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

第40题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抑郁症属于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应是心理健康状况。第41题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参考答案】错 试题解析: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第42题 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答案】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题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第43题遗忘

【参考答案】遗忘是指当知识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重现的现象。第44题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第45题群体规范

【参考答案】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

第46题 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参考答案】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第47题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48题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适应”。【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例如: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感觉对温度的适应。第49题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参考答案】

菲茨和波斯纳把一般动作技能获得的心理过程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也叫动作定向阶段。学生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有了动作定向,学生就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2)联结阶段。这是由动作定向阶段向动作协调阶段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学生尝试把分解动作联结成程序动作,通过不断练习,逐渐熟练,动作定向阶段的表象的调节和有意识控制也减少了。(3)自动化阶段。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作用。第50题简述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

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功能。人际交往有利于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2)心理保健功能。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交往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3)心理发展动力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为个体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性刺激,从而保证了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第51题

课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

课问题:请分析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她使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小杨在自己的努力下,同样可以取得不菲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子中的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例子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52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销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名词解释 第32题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第33题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良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第34题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第35题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从一个人出生的瞬间一直到生命终结的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

第36题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37题 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表现。

对中学生来说,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2)辨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3)对问题情境思维的质的飞跃。

(4)想象力迅速发展。(5)思维品质矛盾交错地发展。

第38题上好一节课应围绕哪些标准来进行? 一节好课的标准:(1)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合适、明确、具体。

(2)教学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没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错误。

(4)教学方法好,时间安排恰当。

(5)教学过程组织有条有理,课堂气氛融洽,有纪律。第39题简述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的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教师通过向个体传授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知识,使个体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教师招聘网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教师创造精神财富的表现。

第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六、论述题第40题 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1)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指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第41题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必须有意识地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论述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什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会了解。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2)面对现实。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某些过激行为是正常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3)爱心感化。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方面,爱心比讲道理更为重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以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迈进。

(4)平等对待。教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端正与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5)倾听。倾听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在倾诉后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理解,精神上就会得到支持和鼓励。

(6)态度和蔼。教师的态度投射在学生心灵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善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第42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被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组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课问题: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湖北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学习是为了不做后进生或留级生,免受教师批评指责;或为了取得好评,给班级或团组织争荣誉而努力学习。这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A.学习动机不明确B.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C.学习为了个人前途D.学习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题干是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的表现,抱着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上有内在力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这种学习动机仅服从于眼前利益和教师、家长的要求,而缺乏远大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2题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第3题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第4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参考答案】D 第5题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演示法和实验法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6题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

A.早期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第7题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第8题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第9题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课程设置B.课程开设顺序C.教学时数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设置。

第10题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第11题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第12题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班集体建设B.搞好教学工作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书育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第13题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第14题()又称为工作记忆。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B 试题解析: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第15题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是从众的定义。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实施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认同表示赞同,彼此观点一致。

第16题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二、填空题(每空1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17题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著述的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著作。【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新教育大纲》

第18题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环境等要素。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第19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_____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杜威 儿童中心主义

第20题《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_______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8 第21题通常认为技能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第22题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________的学说。【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23题态度由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意向成分

第24题 ________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知觉

第25题专家型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练习反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26题 下位学习【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下位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第27题教师人格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与特征,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范式(格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格位),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

第28题群体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人们的共同体。

第29题绝对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30题 简述中学生意志的培养方法。【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中学生意志的培养方法有:

(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确立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

(3)激发实现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强烈欲望和责任感。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

(5)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励自己的行为,提高情绪和情感对意志的支持作用。

(6)加强意志的自我培养。

第31题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五、辨析题(每小题5分)第32题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参考答案】 本题分数5,您的得分 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第33题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参考答案】 本题分数5,您的得分 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第34题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参考答案】 本题分数5,您的得分 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六、论述题

第35题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具备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拥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学生的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36题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地了解学生,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①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既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又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①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②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七、教育写作题(每题16分)第37题

“5•12”大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带来了巨大的反响,由此引发的“道德底线”、教师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也成了争论的热点。轰动一时的“范跑跑事件”源于教师范××博客中的文章,范××提及在地震时甩下学生自己逃生,因而被网友称为“范跑跑”。

请你就对该事件的看法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论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同时也被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公认的教师形象,有园丁,有蜡烛,将教师推上了一个很高的甚至于超人的地位,也交给了他们非比寻常的重任。当然可以说,这些形象主要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主观期待,缺少客观思考。但教师的形象究竟如何呢?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给社会的整体印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及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理论上来讲,教师职业形象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教师旨在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功能高于其教书功能,对于育人来讲,主要是道德层面的。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道德教化的作用,而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非常明显和直接的。前面提到的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即是对教师道德形象的期待。

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人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等,都是强调教师应具有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如教师以校为家,公而忘私,往往立为榜样,传为佳话;而若在行为上有辱教师使命,没有起到模范作用,则为人所不齿。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高于普通从业人员,一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应当承担起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要时时处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二是因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视教师为自己的行事标准。比起其他人,学生更加认可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比其他人更直接、更高效。因此,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其实折射出的是对未来一代的期待,教师有高尚的品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实际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教师能交出令社会满意的答卷吗?我们看到,一些教师敬业乐群,德高望重,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都有良好的口碑和崇高的道德形象,在关键时刻总是做出让人称道的表率;而另外一些教师的所作所为则没有那么体面。不可否认,教师也有着与常人同样的需求,面对生死存亡也会心有所动,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修养之渊与薄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西南联大时期,梅贻奇校长在敌机来袭时依然从容不迫,保持绅士风度,而有一些教授则完全失掉了平素的优雅,危难时刻,人的修养与素质可见分晓。也许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严苛,不能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教师。但是,既为人民教师,便应明了自己肩上那份责任,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加强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教师,是一种职业,有着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责,担当着下一代人的教育重任;也是一种高修养的象征,是一个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伟大使命的群体。如果一个教师失掉了这样一种足以为人叹服的道德形象甚至为人所鄙弃,那就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还能不能称得上是一名教师?

湖北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第2题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为自然形态的教育。第3题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理想国》是体现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第4题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力求成功者会(),避免失败者会()。

A.可能选择,回避任务 B.回避任务,犹豫不决 C.坚决选择,可能选择 D.可能选择,犹豫不决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的能力最富挑战性。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而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从而减少失败感。

第5题《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略。第6题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 B.加涅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者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者道德发展的水平。

第7题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 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 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是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

第8题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A.促进全面发展 B.保持协调发展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行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B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C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D项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9题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1)准备律。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2)练习律。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3)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第10题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气质没有社会评价的意义。第11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第12题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3题()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A,C 试题解析:

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其他学科一样,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4题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参考答案】 A,B,C 试题解析:

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一般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20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潜意识理论、梦的解释和泛性论。

第15题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A.文化地位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第16题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的影响。A.禀赋 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育环境 【参考答案】 B,C,D 试题解析: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第17题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包括对()的评价。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参考答案】 A,B,C 试题解析:

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其他所有的教学材料。

第18题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包括()。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参考答案】 A,B,D 试题解析:

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创立心理学、建立实验心理学、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第19题以下各项活动中,属于教学的宏观设计的是()。A.确定教学目标 B.选择教学模式 C.编选教材 D.制订教学计划 【参考答案】 C,D 试题解析:

教学设计的类型分为:(1)宏观设计,包括制订教学(课程)计划、制订课程标准、编选教材、制订考核方案。(2)微观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状态、设计教学程序、执行教学程序、确定检查方案。

三、填空题(每空1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20题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________、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目标

第21题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周岁。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六 七

第22题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和真谛。【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本质

第23题知识学习的类型有______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符号学习

第24题当我们十分悲伤的时候,痛快地哭一场,把心里的悲痛宣泄出来,这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释放法

第25题 _________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自己去发现或转换复杂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

第26题根据记忆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第27题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_________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__________的识记。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预定 意志努力

第28题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________。【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维果斯基

第29题情绪中既包含有____________成分,也包含有___________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认知 生理

第30题 ____________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时间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31题 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第32题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第33题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第34题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第35题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调控是关键。()【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36题 观察力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第37题性格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38题注意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第39题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第40题个体身心发展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第41题顺化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42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②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第43题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的是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规律。其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奥苏伯尔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的内容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学校中的学习最主要的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44题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观察法的优点有:第一,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方面优于其他的方法;第二,观察法的伸缩性较大,有较充裕的时间与被观察对象接触;第三,如果观察是在非人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那么被观察者不易因访问者的出现而在行为上失常;第四,观察者还有利于进行纵向研究,发现一些社会现象的倾向性。它的局限性包括:第一,大多数观察、研究者对于环境因素难以控制;第二,只有较少指标可用数量表示,而大量的观察资料难以数量化;第三,观察研究的样本比较小;第四,观察者难以进入观察环境,接近观察对象。

第45题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第46题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七、论述题

第47题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48题谈谈教学过程的含义及其本质。【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遵循这样的过程,通过传授、接受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同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水平,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认识宏观世界,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学过程是一条认识的便捷通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6

一、高校教师素质的概述与内涵

(一) 高校教师素质的概述

高校教师素质主要体现教育活动中, 是与教育情境密切相关的教学技能、道德观念、情操品质等方面。教师的素养有着不固定的界限, 其中具有继承性的特征,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融合。综合以往研究可知, 教师职业素质通常体现在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 是教师能力与道德的综合体现。

(二) 高校教师素质的内涵

根据以往研究可知, 高校教师素质内涵包含多元方面,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忠诚教育。在当前发展过程中, 需要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其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与风险精神, 其中包括治学认真, 积极进取。 (2) 扎实基础。在高校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教授, 促进知识传播的最大化。 (3) 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学生进行培养, 提高当前教书育人的理念, 同时尊重学生,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 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而且在教育过程中, 通过严格要求自己, 在家庭美德育育与社会公德方面做典型, 提升当亲爱你教师素质。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教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只有灵活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才能较好地提升其职业素养。由于心理学具有共通性, 因此可以再教学与管理过程中, 对心理学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学生则是教育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组织体现在能够较好的觉察学生的感情, 并及时对其进行分析。高校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善于帮助它们分析、认识情感经验, 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喜悦的目光, 亲切的微笑, 耐心的倾听, 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生动形象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语调, 细致的关心以及主动的沟通等,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怀自己的自己, 自己是有价值的。因此, 教师的素质还体现在通过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元方面,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而且,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修炼自己的师德, 才能充分展现教师的独特魅力。

三、高校教师素质的养成路径

当前社会处在全面转型时期, 各种教育思想蜂拥而至,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教师的职业素养育当前社会各个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也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其中包括社会思潮的抵制, 还包括提升当前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 根据上述对教师素质内涵的探究, 只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自身价值, 强化责任意识, 是当前时代对教师职业素要的重要要求。因此, 在当前搞笑教师发展过程中, 通过多元塑造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 增强高等教育心理学理念, 提升高校职业素养

教师在进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包括两个方面的才能, 一是品德, 另一方面是才华。其中品德方面主要包括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三观, 陶冶情操;其中才华主要指知识的传授, 而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通过提升职业技能, 提高学识, 真正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 其中也是当前老师必备的道德。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当前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 全面立足学生的基础,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深入探究, 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教师在当前自我素质提升过程中, 只有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当前的职业素养。

(二) 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形象,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教师的综合职业形象也是其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教导的内容得到反复的确认, 尤其是内心的话语, 而且在当前行为过程中, 通过潜在行为的提升才能够做到折射他人的本质, 其中包括积极人生态度的端正, 在为实现中国的民族复兴梦想而努力, 提升当前中国教育的价值与使命。

(三)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榜样力量, 积极关怀学生成长

教师情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机与要求, 其中包括对当前行为的否定与认定, 这种情感能够推进当前教师的深入发展, 其中包括种种行为, 还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价值感, 在当前教师情感过程中, 不断提升关爱社会的能力。其中关心学生还指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合理对待学生, 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 才能够最大新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树立教师的权威。

摘要: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探究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规律与机制的一门科学, 高校教师的素质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通过探究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素养的作用机制, 探究高校教师素养的养成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素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继兵, 时伟.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23-25.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7

【关键词】心理学 高职院校 教学策略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无疑也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心理学对课程的观察着眼于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而心理学要求课程设计必须切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在课程的目标设计、模式设计、内容设计上要遵循心理发展规律。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给课程心理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心理学对高职课程的观照也更为广阔和丰富[1]。

一、教学设计中的心理问题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

首先是“教什么”——即课程决策。它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安排教学内容的问题。课程决策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课程决策和微观课程决策。所谓宏观课程决策是指按照既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它包括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与安排[2]。宏观课程决策要充分体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的质量规格。比如一个小学生或一个中学生,他们究竟应当掌握哪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应该获得哪些技能和能力,这些都应通过宏观课程决策加以体现。宏观课程决策通常是由教学主管部门和有关教学专家承担。所谓微观教学决策是指在教学目的已经确立,教材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主次安排等。显然微观课程决策是由第一线的教师承担。

其次是“怎么教”——即教学决策问题。它是指在教学目的已经确立,教学内容已经固定的条件下,如何对内容进行组织,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和传媒,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怎么教”——即教学决策是完全由第一线的教师承担,别人无法代替[3]。

二、心理学视野下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具体说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同于具体的方法和技能。有学者将教学策略细分为形成认知的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课堂教学指导性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七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细分的教学策略往往不容易把握。有学者把教学策略分成组织策略、陈述策略和管理策略三种类型,一个好的教学策略还应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富有反思意识。自我效能系个体面对具挑战性的任务时,有自信在付出必要努力后能够成功;希望系个体对目标具有努力不懈、坚持到底,并想方设法达成目标的决心;乐观系个体对现在与未来所发生的成败事件有正向归因;韧性则是当遇见挫败时,个体能够适时恢复甚至超越平时的心情与能力之水准,进而获取成功。自我效能是以自身为参照对象,对自身在不同情境下能做什么的认知判断与评估,并由此形成个体关于自身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因此它并非稳定而不变的,在客体上可以说是领域特定性的(根据领域而决定其自我效能程度),在主体上则可能是一般性的(根据个体的个别差异而决定其自我效能程度),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索自我效能的一般性与领域特定性的性质[4]。此外,在认知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产生自我帮助或自我阻碍的作用,进而影响目标设立与行为归因等;在动机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改变(主动或被动)、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与行为成就等;在情感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则会影响个体是产生正向情绪。乐观虽然有其较为一般的乐观倾向的意义,但在正向心理学的运用上,则以乐观解释形态为乐观意义之主流,此外,乐观不能流于盲目的乐观,必须思考以防御性悲观、功能性乐观、弹性的乐观为主轴去进行积极性的行动,从而鼓舞自身去达成所欲目标。在乐观意义与性质的厘清上,有助本研究能够更为正确且深入的进行。

三、心理学视野下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策略

(一)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然发现知识、理解概念的原理的教学方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有指导地发现学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即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9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其具体操作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为掌握而学习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为掌握而定向、进行群体教学、实施形成性测验、为学生提供矫正教学或拓宽活动、实施终结性测验,并告诉学生获得的等级[5]。程序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卢仲衡研究员的自学辅导教学是在程序教学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启发、阅读、练习、反馈、小结五个环节。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上课能否注意听讲,受讲课的内容的影响。如果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能注意听讲,否则就不注意听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中会看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基本上有两类:一是觉得课程内容太难,无法听懂;另一类是觉得课程内容太容易,不需要听。前面实验已证明,太难和太简单的对象都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所以教师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内容难易适中。

(三)教学法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那种平铺直叙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难以保持注意的。所以要采取讲、演结合,讲、练结合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把行为陈述的目标与认知目标结合起来,兼顾课程的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

2.在课程模式设计上,更关注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的同化原理、整合协调原则对高职教育课程都很有借鉴意义。

3.问题解决理论应成为高职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心理学理论基础。

4.情境学习理论和活动学习理论共同支持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模式,因为课程的活动总是在情境中进行的,而情境中的课程学习必然是一种活动。高职教育课程要关注人,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认识风格的发现与培养都应成为现代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5.动机理论认知风格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高职课程理念的基础。

(四)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具有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注意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这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6]。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间接兴趣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对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除了培养学生直接兴趣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间接兴趣与强烈欲望。具体怎样培养前面已经讲述。

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特别是要具有自制力。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界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

四、结论

高等职业学院教与育的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角度,为高等职业学院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和教育的技能、技巧,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使高等职业学院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艺术化和高效化,以适应我国现代高等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生思,汪杰敏,何啸轩,张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241-242.

[2]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3:109-110.

[3]冯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课改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06-208.

[4]孙叶青,王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提升幸福感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8-20.

[5]徐晓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72-75.

[6]徐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116-119.

上一篇:设备管理交流材料下一篇:广州,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