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2024-08-26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共8篇)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1

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思地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中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亲身参与独自探索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探索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其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不能只重视教学的作用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小鸡等待的学习态度。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只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意义,促进教育目的的时间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德育的性形势: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德育的任务: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就要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简述班主任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体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基本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有效组织复习识记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放上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块化学习车罗,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用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2即使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高及时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策略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思地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中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亲身参与独自探索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探索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其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不能只重视教学的作用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小鸡等待的学习态度。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只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意义,促进教育目的的时间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德育的性形势: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德育的任务: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就要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简述班主任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体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基本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有效组织复习识记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放上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块化学习车罗,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用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2即使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高及时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策略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2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二语习得,写作能力

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能力习得与他们在母语中的写作能力习得是有区别的。儿童是在毫无意识和目的的情况下学习母语的, 但在学校中学习二语的方法却是“从字母开始, 从读写开始, 从有意识、有目的的词语构建开始, 从词的定义开始, 从语法学习开始”[1]。外语学习者学习二语必须掌握复杂的言语特征, 这与母语习得中自然地使用言语是截然不同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二语写作与内部言语以及言语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找出学生在二语写作中的障碍, 以便于采用更有效的二语写作教学方法。

1 写作与内部言语

语言研究揭示了从外部到内部言语的多种转变是非常灵活的, 从内部言语到思想也是如此。学生可以使用对话日志写作来克服内化和外化过程中的困难, 促进内部言语的功能, 促进智力目标、自觉意识、困难和障碍的克服以及想象和思维。对自己的言语与对别人的言语之间的差别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对话日志写作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口头言语中的对话者通过语调、手势以及创造以交际意图为中心的有意义的情景来帮助达到主体间的理解, 而书面语言却可以通过对话日志的形式来习得。认识对他人的言语导致了对他人的言语与对自己的言语的区别。在有那种认识之前, 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是学生使用的唯一模式。言语功能的区别导致了“对自己的言语”的内化继而导致内部言语。在二语写作中, 纠结于措辞是二语学习者的绊脚石。对于他们来说, 从思想到产物的变迁通常是有问题的, 特别是如果他们是通过以语法为基础的方法来学习英语的话。

学生习得二语的方式影响着内部言语和言语思维的发展。对于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与那些在学校里通过传统的、以语法为基础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 内部言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正确性意识占主导地位, 情感因素, 包括不同的文化习俗引起的情感因素可能会妨碍英语的内化并干扰言语思维。对于学生来说, 这种干扰出现在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过程, 当他们在对话日志中写作的时候, 他们不用担心正确性, 他们的思想也更容易被理解并且更容易表达。

2 写作与言语思维

约翰·斯坦纳从二语写作者的角度强调了言语思维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依赖于写作者的深刻见解, 对语言多样化方面的分离和统一过程的心理描写是很肤浅的, 这些写作者已经绘制了把想法编制成文字的多种方法。”[2]。因为这是一个更有意义的行为, 写作产生了语言使用的不同意识。里弗斯把维果茨基对内部言语和语言产生的讨论与写作联系起来, 他认为“当写作者扩展其内部言语时, 他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这样, 他写出的东西就会比他意识到的东西还要多”[3]。奇布罗斯基意识到写作与内部言语的互惠特性并描述了书面言语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内部言语的重大发展。因为书面言语延误了言语连接的直接出现, 不断提高对言语行为的初步的、内化的准备要求, 从而极大地发展了内部言语[4]。

在二语写作习得中, 词义的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词义是不能再分的两个过程 (思维和言语) 的统一, 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说词义是言语现象或者思维现象, 因为没有意义的词不是一个词, 而是一个空洞的声音。意义是词本身必要的构成特征, 是从词的内部看待一个词。这证明了词义是一种言语现象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 在心理学术语中, 词义是一个概念, 任何概括、任何概念的形成, 都毫无疑问是一个具体、真实的思想行为。因此, 词义也是一种思想现象。思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意识的历史发展而出现和形成, 它们不是人的形成的前提, 而是产物。内部言语是言语思维的内部阶段, 言语思维影响着思想与文字之间的动态关系。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变不是无声言语与声音的简单的统一, 也不是内部言语简单的发声。这种转变需要完全重构言语。它需要从一种独特的句法变成另一种句法, 从内部言语的意义和声音结构转变成为外部言语的结构形式。外部言语不是内部言语加上声音, 内部言语也不是外部言语减去声音。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变是复杂的、动态的。这是从符合语言习惯的言语向他人能理解的言语句法的转变。内部言语很少在日常对话中发生, 因为简缩的、电报式的内部言语很难公开获得。然而, 我们可以依靠文学作品来解释内部言语,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吉蒂和莱文只依靠单词的首字母来相互表明爱意的描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简缩交流表明, 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以至于在他们之间存在极小的心理距离, 因此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减少到尽可能小的单位。由此可见, 在二语写作中, 对词义的习得是很重要的。

3 写作中的障碍

当二语写作者检查他们所写的句子的时候, 他们的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在检查语法的时候, 他们会丧失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统一性, 因此也失去了他们的构思。外部言语涉及到思想在词中的体现, 在内部言语中词消失殆尽并产生了思想, 过分专注于正确性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词没有变成思想的体现, 也没有“消失”。它们一直存在, 直到学生创造出他们认为在语法上正确的句子。同时, 思想消失了, 沟通的动机也减弱了。当学生摆脱专注于正确性的时候, 词就随着它们进入思想领域而消失。思想在意志的动机领域有其根源, 这个领域包括我们的倾向和需求、我们的兴趣和冲动以及我们的情感和情绪, 思想的背后是情感和意志的倾向。

当学生只用那些他们知道是正确的词或语法形式时, 他们感觉到不能够清楚地把思想从想法传递到写作中去。如果他们不注重正确性, 他们就有机会利用他们的母语的词义作为言语思维的刺激, 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想。在二语写作中, 学生应该先思考, 思考写作的构想而不是思考自己会犯什么语法错误。言语思维对书面语言习得的进步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它始于交流思想的意图而不是写出正确的形式——词汇、拼写和用法、句子结构、文体或修辞。对话日志中流利的写作依赖于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以及写作的同时操作, 当内部言语注重于正确性的时候, 这种操作会减弱。

在二语写作中写出来的句子会提醒写作者缺乏技巧, 这使得把头脑中编辑的句子写下来变得更加困难。在很多自发的写作中, 写作者的头脑中并没有精心构造的句子, 他们在开始写的时候不会知道句子会在哪里结束。对于把英语作为二语的学生来说, 专注于形式会使内部言语发生短路, 思想的过程和写作被简化为使用外部言语形式。如果太注重正确性, 学生会丧失他们的思想或者不能够表达他们的思想。当学生害怕犯错误的时候, 他们写出来的并不是他们脑海中的思想。在通过对话日志来练习写作的过程中, 学生减少了对表面结构的注意, 增加了思想的内外流动。随着这种流动的增加, 学生就会受益于言语思维的这种促进作用。学生在日志中把一个思想写出来, 其他的思想也会跟着涌出来,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跟着感觉来写作, 让词语自动形成和流动。在课堂上写日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 因为它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形成和流动, 使之把它们写出来, 而不是把词语留在脑海里。

在书面语言中, 主体间的理解及有意义的交流互动的缺失使得产出变得困难和受到限制。对学生的写作传统的反应是注重于错误, 这会削弱主体间的理解和沟通的动机。这不仅使产出变得困难而且也损害语言的内化。相反, 对话日志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间的理解并创造有意义的交流环境, 使他们能够克服内化和外化过程中的障碍。通过日志交流, 学生可以把注意力从形式和结构转向意义, 从而能够用英语更好地思考并更有效地使用内部言语。学生交流思想的动机促进了书面言语的产出。如果专注于意义, 学生就能够把他们的思想写在纸上然后再修改形式和结构, 而不是在把思想写在纸上之前就先构思语法。学生可以边写边思考, 而不是在脑海里形成句子。言语思维中呆板地注意正确性会使学生的构思不能进入思维中, 从而使写作无法进行。

4 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育中的写作能力培养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习得是多种过程的统一, 达到成功的二语写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内部言语、言语思维、文化、话语和情感在学生学习二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造成这些过程中的干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以前的写作教学中过分强调正确性, 学生本来想把他们的想法写出来, 但却因为过于追求表达的正确性而无法实现。因此, 外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由表达, 而不是拘泥于语法结构, 让学生通过对话日志等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接近写作, 而不是对他们进行专项的训练, 这样才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二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 S.The collected works of L.S.Vygotsky:Vol.1.Problems of general psychology (R.W.Rieber&A.S.Carton, Eds.) [M].New York:Plenum, 1987.

[2]John-Steiner V.Notebooks of the mind:Explorations in thinking[M].New York:Harper&Row.1985a.

[3]Rivers W J.Problems in composition:A Vygotskian perspec tive[D].Newark, DE:University of Delaware, 1987.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3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概念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动物实验。它是指动物(包括人)在连续经历失败和挫折等消极事件后表现出绝望和放弃的态度。当个体在某个具体事件和目标上反复努力却反复失败时,形成了努力与积极结果无关的消极信念,并可能泛华到其他情境中,包括那些可控的情境。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教育实践中,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有“习得性无助”行为者非常多,当他们无论做什么、无论付出何种程度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时,会觉得失去了控制感和自信心,颠覆自我认知,瓦解精神力量,逐渐丧失斗志和行动力,最终放弃任何努力,即便面对原本能够胜任的任务时也变得麻木、退缩、自我怀疑与否定,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具体来说,体现在动机减弱、认知障碍、情绪失调等方面。

动机减弱:对任何活动、安排失去兴趣,消极、倦怠;

认知障碍:认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即便对能力范围内的任务也没有把握,自我评价降低,自尊心受损;

情绪失调:由最初的烦闷、忧虑,转变为失落、沮丧、焦虑,产生无意义感,严重者会引发抑郁症。

值得一提的是,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常常不能够被正确认识,习得性无助行为者不能够被准备识别,反而被社会、家长及教师们误以为懒惰、懈怠、不求上进而横加批评与指责,长期以来的负强化使“习得性无助”行为愈加巩固。

三、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原因

1、外因

(1)不良的家庭环境系统

家庭环境对个人塑造性格、培养气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压抑、父母性格强势、要求完美,对待子女苛刻,那么在此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将更注意消极因素、更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同样,过度溺爱也不利于个体勇敢面对挫折和困境。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有的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略他们的努力程度,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大学生在外求学,父母无法知晓他们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情绪状态,是否挂科、旷课、成绩排名等成为他们判断子女是否踏实、勤奋的标准。由此传递给子女一个信号,即便自己再努力,也有可能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努力是完全被遗忘的。只要结果不好,就不会受到父母的认可。

(2)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

社会支持系统,也称社会关系网,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实际的、客观的支持,如物质保障,另一类是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情感支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我们有获得温暖、爱与归属,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需要,而这正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除家庭环境之外,学校教师、同伴群体、朋友同学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有时教师、同学可能未能及时观察到个体的不良情绪,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怀,大学生内心逐渐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3)失败经验

消极事件是最直接的打击,频繁体验失败会动摇曾经坚定的内心。例如,有些大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动机想要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但是由于个人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早起晚睡、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甚至一次比一次的分数低,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四级考试的习得性无助。

2、内因

(1)不恰当的归因方式

韦纳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维六因素,三维度即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六因素即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态和其他因素。归因方式受个体的个性差异及成败经验的影响,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以此影响成就行为。习得性无助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坏的结果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这种归因方式的一个典型情境是学业困难。成绩落后的大学生更容易把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失败经验归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并认为这种能力不足是无法改变的,进而影响对自己今后学业的预期,从而放弃努力,放弃努力后产生的不良结果可能导致预期成真,印证先前对自己的认知,这种不良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产生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业进步,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消极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挫折、冲突造成的威胁,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使个体的心理压力减缓,还能够激发主观能动性,“升华”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是积极意义的最直接体现;消极意义在于可能使个体出现退缩、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学生在遇到挫折之后,为避免失落、痛苦、焦虑的情绪,采用自我保护的机制,运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方法,如投射、否认、逃避等。

(3)上行社会比较

人们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意义,背景因素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偏差。大学生中不乏诸多成绩优异、能力较强、多才多艺者,当个体与周围比自身优异的人相比时,容易产生敌意、嫉妒的消极情感体验,降低自我评价、自尊心受损。

(4)负面评价恐惧

这种负面评价恐惧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时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中开放性与禁闭性相矛盾的特点,既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又希望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及经验,在社交过程中自信心不足,担心他人给予消极评价,为此苦恼、焦虑,原本的社交期待受到打击,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质疑,认为自己即使付出真心也无法交到知心朋友,从而避免社交,独来独往,严重者封闭自我。

四、启示

1、教学启示

加强归因训练,提升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一词,它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力的预期,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某一任务。增加成功经验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但要注意归因方式的影响。

(1)增加学生成功经验,引导积极归因

在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中,“习得性”三个字值得注意,个体的习得性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常常夸大困难,给自己设置较多的心理障碍,自信心较弱。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解决困难、增强内部动机,体验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减少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重拾信心。具体做法有:让学生关注学习任务,而不是害怕失败;引导学生将失败的经历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而非能力与智力。

(2)善于发现闪光点

成绩不是学生的全部,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平时那些可能并不突出的学生身上所独有的优点,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找准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会他们学会善于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悦纳自己。

(3)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教师通过眼神、微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进步。

2、优化家庭环境系统

家庭环境对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社会功能的养成尤为重要。和谐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信、乐观、勇敢等积极品质的培养,这体现在父母自身首先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不焦躁、不情绪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有思路有方法;父母之间互相尊重、爱护,夫妻沟通顺畅;父母对待子女能够做到关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提供物质保障和情感支持,在这个普遍注重结果的社会中,父母能够学会转换角度,关注孩子为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用爱去温暖孩子受挫的心,用言语的力量去激励孩子勇敢前行,父母的支持成为子女前进的不竭动力。家庭成员间形成的良性沟通模式、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这无疑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完善个人特质系统

(1)准许为人,接受失败

Permission to be human被译为“准许为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挫折,都会体验到失望、焦虑的消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是人天生的一部分。准许自己为人,意味着准许自己失败,准许自己痛苦,给自己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面对自己时准许自己为人,不压抑本性,不后悔自责,接受现实,接受困境。情绪ABC理论指出,嫉妒、焦虑是人天性的一部分,但不意味着要屈从那种情绪,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对它的诠释。主动接受而不屈从,它意味着有些事情无法改变,而有些事情能够而且应该去改变。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应该首要学会的便是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失败,从失败中分析原因,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发现那隐藏在失败经历后的点滴进步。将困境解释为成长的契机,发掘出失败中的闪光点、失败中的机会,指导下一步的行为。

(2)增强心理弹性,提高耐挫力

心理弹性是个体遭遇压力、挫折等危险性因素时具备的能力和特质,它是由逆境激发而出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帮助个体面对重大生活压力时,调动积极的心理资源,有效调控情绪和行为,钝化不良应激反应,实现良好适应。家庭环境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个人特质系统构成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个人特质系统中多元问题解决策略、成熟的防御机制、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大学生个体应该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学习的。

习得性无助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不良心理现象,家人、教师及同学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育科研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科学管理,情感渗透。

在班级管理上,我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我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将“管”变“导”,将“绑”化“疏”,化„被动‟为„主动‟,实现班级管理的“软着陆”。在班干部的选择上,实行伯乐式的相马和赛场式的选马。在班干部的培养上我一直这样做:第一步,把管理方法教给学生,即“班主任当教练”;第二步,当班干部及组长初步掌握了管理方法后,班主任当“参谋”;第三步,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信任并赏识他们的工作,班主任当“顾问”。

我班的班长是一个有热情、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刚担任班长的时候,我总是看见她分配下去而别人没有完成的任务,总是她独自一人默默完成。我知道她现在欠缺的是管理同学的协调和组织能力,我就积极地扶着她管理班级,避开学生帮她出谋划策,经过我的辅导培训,她现在已经能****的开展工作,现在已俨然是我不可缺少的一个得力助手,把班级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有我班的宣传委员李玉同学,原本是一个十分胆小机灵的女孩,刚开始让她担任宣传委员的时候,她最怕的是开展班队会活动,特别怕当班会、主题队会的主持人,我就多次给她打气、甚至亲自帮她撰写台词、陪她演练,经过几场活动的锤炼,李玉同学进步异常的快,能够****的把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有我班的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都是这样在我前面提到的„三步曲‟的指导下,成长为老师的助手,同学们的公仆。现在,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

二、强调实践,教书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材料 篇5

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人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中小学生仅仅强迫症这一种精神病的患病率就竟然高达3.5%。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终身患病率为2.5%,全国目前约有3750万患者,强迫症可致精神残疾。专家说,强迫症首次发作多在青少年时期,不少学生自杀事件就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

由于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对于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他们的成长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专家们多次呼吁,社会、学校和家庭应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作为学校方面应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呢?

一、认识到位, 高度重视

学校的领导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改变那种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的态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是学生心理塑造者、维护者。要密切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要充分的尊重、关爱、呵护每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为此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家长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培训,适时渗透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任。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我校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例如教师会、业务学习、评课等,结合校内外一些具体的案例,加强对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理论、心理辅导技巧等的培训。另外,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了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各科教学中已经形成特色,广大教师们能够适时地运用各种技巧、方法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

三、突出主导,激发主体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 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各项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上,分管领导都要反复强调、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去。因为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比一般学生的压力大,时常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社交困难、嫉妒孤独等。这就要求班主任第一要改变以往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内心的困惑与烦恼,促进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思想沟通。第二要求班主任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学生。第三要求班主任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因为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课上、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目前,我校班主任基本上人人具备较好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沟通技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测试,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为我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分级设标,凸现特点

我们应当针对中学生各个阶段年龄特征和中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青春心理以及升学压力等各方面的异同,在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同时,又根据初一到初三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目标。例如,针对初一新生刚入校,新环境还不够适应,人际关系还比较陌生等问题,目标着重在如何帮助新生进行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上;针对初二已经适应了环 境,熟悉了老师和同学,而距中考还有一段时间,思想上存有松懈想法,目标着重在如何帮助学生面对新的挑战这方面,把握好初二这一过渡时期;针对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等问题,目标着重在如何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克服考前心理恐惧与焦虑,以便更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五、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6

霍邱县彭塔乡初级中学

针对现代中学生、尤其是现代农村中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学校做出了一定的应对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学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我们要求各授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三)、开通心理咨询与调节通道,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像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我们就会组织一些教师专门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知道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在做法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7

一、相关概念

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 其形式为“学而时习之”, 其意思是应该经常复习所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所需的能力的总和, 它能用于衡量产品、过程、人员、活动组织乃至他们的结合。学习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学习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研究学生的学习质量,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1]

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它不仅是判断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而且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促进客体自身发展。体系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 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或指为了协调与联系必须的组织机构[2]。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就是指具有两个以上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 依据一定标准对学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价,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调节, 以改进决策、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组织、行为、决策系统。

二、研究设计、对象、方法

本文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访谈法为辅, 调查对象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和紫琅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本次发放调查问卷650份, 回收有效问卷631份, 有效回收率为97.1%, 经筛选有效问卷为600份。问卷在事先实地访谈调查的基础上, 查阅和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设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学习态度的分析。

调查问卷1至3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 第1题是您在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有64.34%的学生选择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 有5.33%的学生选择了为了获得文凭, 有26.5%的学生选择了掌握一技之长, 为就业打好基础, 还有3.83%的学生没想过;第2题是您觉得您是哪一类大学生?有5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 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大学生, 有28.83%的学生认为知道未来形势严峻, 但现在很茫然, 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有6.3%学生选择无追求, 随遇而安, 过一天算一天, 不为将来担忧;还有7.83%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 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第3题是大学期间您的学习态度如何?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积极主动, 有20%的学生认为能完成学业但学习比较被动, 有5%的学生是对学业采取应付态度。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可以的, 有96.17%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 有的为了全面发展, 有的为了取得文凭和学习技术, 但是总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要好, 所以有57%的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并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同时有95%的学生能完成学业, 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有学习的积极性的, 学习态度是端正的。

(二) 对学习风气的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4、5题涉及学生的学习风气, 第4题是您对考试作弊现象如何评价?有60%的学生认为应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有12.5%的学生认为我不作弊, 但不管别人, 有10%的学生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现象, 有11.33%的学生承认自己偶尔也作弊, 还有6.17%的学生认为数不清。第5题是您对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如何评价?有28.83%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 大学学习应灵活, 有63.83%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建议他们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有5%的学生表示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的将来感到担忧, 认为这类同学没进取心, 还扰乱了正常课堂秩序, 有2.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高职院校的学习风气不是很好, 对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不能正确对待, 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现象, “随波逐流”, 在这种环境下,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 对学习质量的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6、8、9、10题涉及到学生学习质量, 在问及学生学习质量如何时, 有36.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好, 有31.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较好, 有32.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一般。在问及学生对教师评价其学习质量情况时, 有32.50%的学生是很满意的, 有35%的学生是满意的, 31.17%的学生是基本满意, 1.33%的学生不满意教师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在问及教师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学生哪些方面时, 其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认为教师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学习能力, 占26.88%, 其次是实践能力, 占25.25%, 学习成绩排在第四位, 占17.52%。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如表2所示, 从调查的结果看, 学习风气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很大, 占15.46%, 而成绩评价排在第五位, 占11.51%。从调查结果来看,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是太理想, 只有6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好, 67.5%的学生对教师评价其学习质量感到满意, 同时学生认为, 教师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 应该注重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不应该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 而且, 学生认为学习风气对学习质量影响很大, 尤其是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

(四)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分析。

第12、13题涉及到学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调研。第12题是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进行调研, 其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学生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单一, 占18.19%, 其次, 16.90%的学生认为过分强调专业性, 16.81%的学生还认为培养方案不合理。第13题是调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其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在这项调查中, 学生认为首要的是加强社交技能培养, 占24.76%, 其次才是实践动手能力, 占23.71%。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同时也认为过分强调专业性, 让学生的认知领域变得狭隘, 同时对培养方案也不太认同, 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社交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两个一级指标, 又将职业能力分为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 知识结构分为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等两个二级指标, 然后又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成三级指标。根据学生调查后取其平均值, 赋予各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最终得到学生心目中教师对其学习质量评价时各项指标的权重, 具体见表1。

注:一级指标权重合计为1;每个一级指标的所有二级指标权重合计为1, 每一个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权重合计为1。

四、结语

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比较端正的, 是有理想和抱负的, 有96.17%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 并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高职院校的学习风气不是很好, 存在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 有15.46%的学生认为学习风气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首要因素, 这就提醒高职院校必须狠抓学生建设, 净化学习氛围。有67.5%的学生对教师评价其学习质量感到满意和认为自己的成绩好, 但是还有32.5%的学生不太满意评价结果, 同时提出了教师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应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不应该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 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学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社区教育中学习资源信息化探究 篇8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26-0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迅速老化、又迅速更新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的落实、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都有赖于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和全新的发展空间,我们理应把握开展社区教育的关键环节,探寻实践途径,创建信息化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要求,对开展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研究价值。

一、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内涵

在AECT19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具体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祝智庭教授将“与技术过程相关的应用服务”引入到学习资源的概念范畴中并提出:学习资源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广义上也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1]根据以上对学习资源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进行并可能应用于整个社区教育活动中的所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总称。

物质资源是指与社区教育有关的实体,如学习场所、设备、媒体、图书等。这是社区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前提。由于社区教育的形式、途径的多样性,对物质资源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

人力资源是社区范围内可以开展社区教育的各类人员的总和,这里的人力是从社区教育开展主体的角度来说的。从整体来看,社区内成员都是社区教育的受益者和开展主体。但是,从一般意义上讲,高层次人才,既包括文化程度高深人员也包括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是社区教育开展的主要力量,利用好这类人力资源是社区教育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人力和智力支持。

信息资源作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一种类型,它在具备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作为教育活动的一般要素,其中重要的要素便是教育内容、社区内关于人文知识、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都是社区教育的信息资源。

根据学习资源的概念本文认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社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并将社区内原有的学习资源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之满足信息时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二、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可行性分析

理论研究日渐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我们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探讨一下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可行性。

1.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

终身教育理念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潮流。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终身教育,同时社区教育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为学校、家庭、社会搭建起了桥梁,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就离不开学习资源,终身教育理念倡导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找到学习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终身教育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策略、方法,并进行自我评价,这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的学习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2.网络学习的兴起

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2008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网络教育的使用率为18.5%,用户量达到4669万人。[2] 网络中存在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空间进行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些学习模式非常方便社区成员在生活、工作之余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学习与社区学习还存在一定的价值联系——以人为本,能够对学习者个体需求给予关注与满足。

3.硬件设施的支持

城市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日渐完善,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实施平台。现阶段许多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53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9.1%。从2002年CNNIC开始宽带上网的统计以来,宽带网民数发展迅猛,时至今日,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2] 社区宽带网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视频点播、可视电话、视频会议以及电子商务、网上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服务。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社区宽带网接入到居民家里,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有条件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开展信息化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具备。

三、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对社区教育中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根据其内涵,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社区教育设备配套

物质资源的建设是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基础环节。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如社区中先进、可靠的网络系统(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富有潜力的社区学习物质资源。

社区内物质资源的信息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以社区学校、俱乐部、图书馆、文化馆等部门为站点,在其原有的设施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信息化的设备,如电脑、网线、多媒体等硬件,借助专家优化升级软件配置提高软件性能,形成社区学习资源中心。另外依据社区的规模、教育资源和其他相关条件,建立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文化俱乐部等学习中心。以这些中心基地为站点,辐射社区各学校、居委、企事业单位家庭及社团,形成社区教育物质方面的学习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固定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资料。

第二方面,家庭作为社区的基本组成单位,其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即代表了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调研社区内家庭的物质资源配置现状,对拥有电脑、多媒体、有线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家庭,整合其原有资源配置、优化有互联网接入方式及其软件配置。对于缺乏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的家庭社区可就其状况鼓励其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并适当的予以资助或是减免。而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社区可实行普及政策,为社区的每家每户安置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例如电脑、网线、有线电视等等,从而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2.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服务于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信息化

人力资源作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实施者。社区教育是一项群众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仅仅靠有限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教育活动的需求。发动和依靠社区有识之士尽其所能参与其中,对于搞好社区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教育的人力资源包括专职、兼职的教师,教育活动的策划者,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员,以及社区中愿意为教育活动作贡献的居民。社区居民各司其职,各有所长,他们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发展的源动力。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教育的学习资源,他们在社区教育中扮演着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是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基础要素。当然其中部分人已经掌握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这部分人将在培训中作为模范积极带动其他成员的发展。只有社区工作者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得到加强,他们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及硬件设施开展学习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建设社区学习资源网,实现信息网络化

社区学习资源网的建立是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必然,也是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信息化的最重要步骤。社区学习资源网的建立不仅能够实现社区内原有的学习资源数字化,使其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发行、传播,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区外部的各种资源,有助于学习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社区学习资源网的建设需要社区工作者综合社区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状况,网络上的学习内容都是应社区成员的呼声而设立的,与社区成员的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相连,涉及面广,浅显易懂,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服务。

为建立社区学习资源网,实现信息网络化,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建设学习资源网

从学术的角度考虑,社区学习资源网的内容可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大类,这些资源来自社区机构或网络本身,社区机构可提供的学习资源已在前面论述,这里将简单叙述。社区学校和社区专业人员拥有大量的学术性资源,尤其是社区高校、社区图书馆、社区内的研究机构。社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俱乐部、活动中心、博物馆等部门拥有大量的非学术性资源,例如保健知识、历史趣味知识、旅游外出常识等等。这些部门中有部分学习资源是已经信息化的,可直接放到学习资源网上供社区居民学习,对于未经信息化的学习资源,社区工作者可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经过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使其成为社区学习资源网的一部分。

(2)利用网络化支持工具

在网络化环境下将用到很多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支持工具可分为:搜索工具、通讯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搜索工具,网络中的各种学习资源通常经由搜索获得,因此搜索工具非常重要。搜索工具包括,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主题目录。通讯工具如聊天室、BBS(电子布告牌)、B1og(博客) 、Wiki等。知识建构工具如网络课件。

(3)信息化方式及注意问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学习资源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学习资源的设计应体现个性化的特征。[3]在建设社区学习资源网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网络中的学习材料从媒体表现形式可分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在使用这些学习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合理搭配,人性化处理。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面向老年人的页面设计应简洁,字体大一些,多用图形图像类直观易懂的学习材料;针对自制力和理解力较强的成年人学习资源可多用部分文本类的学习材料;面向未成年人的页面设计就要采取多样的学习资料类型,视频和动画类的学习资料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易于他们的理解学习。另外对于不同的学习资源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性资源在设计的时候就应注意语言要严谨,页面要简洁;呈现非学术性资源的页面要丰富多彩,体现休闲特色,例如在页面背景加入音乐,使人们一边享受音乐一边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建设社区学习资源网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合理设计外,还需要有效的导航策略,不然学习者容易迷失方向。在多媒体资源库中,可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尽快获取信息的导航设置。设置导航的方法通常有:检索表单、目录索引表、帮助页面、线索、导航条、书签、通过框架结构设置动态导游图等。另外,资源库还要有上传功能,这样用户手中的好素材就可以随时加入到库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8,7.

[3]齐丹,王洪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资源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4,(2):62.

上一篇:医院药学部工作要点下一篇: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