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在职研究生

2024-08-10

(2001-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在职研究生(共4篇)

(2001-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在职研究生 篇1

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

试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B杜威)提出的。A凯洛夫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D.广义课程)A学习内容

B教学内容

C狭义课程

D.广义课程

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A替代强化作用)A替代强化作用B示范作用C暗示作用D.激励作用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提出的。

A一次工业革命B.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

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1.B 2.D 3.A 4.C 5.A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

2.“学科中心论”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3.近20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并具体运用其中的螺旋循环说研制出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或纲要。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历程。

5.有别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教学实践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7.根据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等4个阶段。

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o 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称为——。参考答案:

1.《学记》2.学科教学3.螺旋循环说4.制度化5.简约化6.继承性7.方法8.课的结构9.精神文化lO.微型教学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 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

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

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二)教育与文化的改造

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

(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如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丛本文化要素;第三,选择有利于利,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较高的文化要素。

(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浩繁的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才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

(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2.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

(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

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教学都会伴随有是非感、荣辱感、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障碍的态度等情感和意志的活动。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情感和意志的因素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科知识时,要激发与该知识有关的情、意活动,教师本人也应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志的交流。在

教屈原的《离骚》时,在教抗日战争史时,在教中国地理时,都要既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甚至教自然科学时,都会涉及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学与宗教迷信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情感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信念,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3.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

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格塞尔 C威尔逊 D.华生 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布鲁纳 D.亚当·斯密 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个体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A知识 B技能 C概念 D.态度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A.职业 B专业 C事业 D.以上三者都是

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B 7.B 8.B 9.D 10.C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___。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____年。

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___。

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___三要素组成。参考答案:

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1985年3.杜威4.儿童5.意志自由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3.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育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和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5.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美育即艺术教育

答:错。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

答: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人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 8

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因此,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

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答: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答:(1)内涵;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现实意义:

①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

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3.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2)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些,不过老师还没有来。

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兰提跳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正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 没有人回答。

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 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地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____” “坐下吧。”老师说,“欺侮他的人,站起来。”四个人耷拉脑袋站了起来。“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 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是懦夫!” 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加伦附在老 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就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这次原谅你们。”

③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答:(1)进行如下方面道德教育:①集体主义教育;②自觉纪律教育;③民主与 法制教育。

(2)使用如下道德教育方法;①陶冶教育法;②品德修养指导法;③品德评价法(3)该案例反映了如下师生关系:①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注:考生可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

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A.1911年

B.1905年

C.1898年

D.1902年

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6.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学参考书

8.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

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

B.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9.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以上三者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B. 7.D 8.A 9.A 10.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____和互补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____。

3.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____;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4.教学工作以____为中心环节。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维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____原则。

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性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活动性作业4.上课5.无歧视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对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

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口头提问、书面测验等,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

5.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等影响原则”,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一条集体教育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答:正确。(2分)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双轨制,两种教育相互隔离。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等影响下,这种相互隔离的状况被逐渐改变,出现了在普通教育中增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的趋势,并出现了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中学。(2分)

2.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1分)当前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以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2分)

3.教学过程就是认识过程。

答:错误。(2分)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特殊认识过程;(1分)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2分)(指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酌情给分)

4.师生平等。

答:错误。(2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这个意义上,师生平等的论断是正确的。(1分)总体而言,教师在知识上多于学生,在智力上比学生发达,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以消除这种心智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自己,以保持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地位。(1分)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均等。教师必须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却没有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负责的义务。(1分)

5.班级集体是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生活的集体。

答:正确。(2分)班级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2分)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班集体的成员。(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答:(1)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5分)

(2)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等。(5分)

(3)教育国际化对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难得的机遇、不同的经验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有独到见解者可酌情加分)

2.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答:(1)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原则之一。根据这条原则,德育目标的设立,应该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1分)。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

(3)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

层次的道德目标;(1分)就是要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1分)就是要鼓励先进,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1分)

(4)对学校德育的指导意义:设定德育目标时,第一,要区分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对大多数人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性的要求,同对作为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就有所区别。(2分)第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多数学生,从基础文明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人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2分)第三,要鼓励学生,倡导学生中的党员,团员和先进分子学习和践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2分)

(5)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便是在努力实现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辩证统一。(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一项意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开出了一节名为“找圆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老师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那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品在纸上画圆,并让每个学生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圆纸片。怎样找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心。”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了圆心。

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与实验的意图想一致的;(5分)

(2)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肯定的;(5分)

(3)但是,老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假如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找圆心的办法,则更有得于学生的主动发展。(5分)

2004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

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____。

A.人类社会的出现

B.交往的出现

C.学校的出现

D.语言的出现

2.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____。

A.自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世俗性

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____.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本

5.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____。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的终身化

6.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____。

A.唐代

B.民初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

7.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____。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8.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____。

A.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B.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C.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以上三个文件

9.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____。

A.“行为习得”

B.“模仿学习”

C.“道德学习”

D.“强化学习”

10.涂尔干认为,德性的要素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___。

A.合作精神

B.正义感

C.同情心

D.意志自由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C. 7.A 8.D 9.B 10.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____以及课程活动文化。

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关键因素是____。

3.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倡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____。

4.教师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是一种____评价。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教师被列在“____”这一大类。

参考答案:

1.精神文化2.生产力水平,3.合作学习4.诊断性 5.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人员)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全民教育:近10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另IJ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2.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1920年在美国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其显著特点是,教师不系统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3.学科中心论: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4.螺旋循环说:是我国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探索中提出的一种观点或模式。其基本精神是,把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组织在受教育者邻近发展阶段进行教育。

要求德育内容的层次既不能过高,又不能低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只能适当超前,通过教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运用螺旋循环说,研制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展。

5.道德:是通过善恶评价、社会舆论、人们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就是传授这类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新科技革命为培养目标个性化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答:正确(2分)。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多

样化,这为实现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3分)

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答:错误(2分)。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3分)

3.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分)。探究式和接受式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一种替代另一种。(3分)

4.班集体一定要有共同奋斗的目标。

答:正确(2分)。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3分)

5.德育规律要求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答:错误(2分),这是一种机械的而且不合乎品德形成规律的论断。品德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说.道德教育应该同时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由于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发展不平衡,在实际操作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教育作为切入口,进而带动品德其它方面的发展。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这只是对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的概括。而实际的德育开端不止一种,教师也可能从陶冶道德情感

开始,或者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或者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进而实现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分)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答:(1)教育使人发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人格尊严。(3分)

(2)教育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掘。(3分)

(3)教育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力量得以发挥。(3分)

(4)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3分)

(5)阐述全面、系统具有独到见解。(3分)

2.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答:(1)例举和分析学校自然与物质环境、人文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5分)

(2)例举和分析学校教育及学校自发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5分)

(3)例举和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5分)

(4)其他分析维度,酌情加分,但全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5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彭老师正在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阅读课。忽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的一只鸟啊!”学生们一下子都把目光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已转到了教室外面那只大鸟上。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呢?”“在那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扰,飞走了。学生们快快地回到座位,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孩子们,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只乌啊?”“因为很少见。”“它长得很大。”“它长着银灰色的羽毛,很美丽„„”孩子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了。下课铃声响了,彭老师笑咪咪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以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

参考答案:

(1)这本来是一堂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彭老师见机行事,顺势改变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却收到了另一种教学效果。学生围绕大鸟饶有兴趣地开展活动,在观察、听说、写作等

方面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训炼,而这此.晗恰指向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5分)

考生进一步作出类似下述评论的,酌情加分,但关于教学目标评论的总得分不得超过5分:尽管如此,彭老师应该适可而止。学生查找资料后的交流活动,宜在科学之类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延伸,不应再占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她和学生要完成语文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

(2)彭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大鸟飞经教室窗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消极因素,彭老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适时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不但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巧妙地将它转化成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5分)

(3)这堂课体现出现代教学的一些新理念:首先,彭老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限制学生观鸟的行为;其次,彭老师对学生观鸟活动进行了引导,并且组织成了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恰当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争先恐后,说个不停”,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5分)来

200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

学试卷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一律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笔者不给分。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 A.1898年 B.1902年 C.1912年 D.1905年

2.卢梭的作品《爱弥尔—教育论》阐述了 教育学说。A.自然主义B.国家注意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 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D.政治经济制度 4.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乐观主义是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B.外铄论C.内发论D.一般发展论

5.19世纪中叶,提出“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问题,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的英国教育学家是

A.洛克B.赫胥黎C.斯宾塞D.达尔文

6.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 7.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

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C.模仿学习和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8.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

A.《道德教育论》B.《教育中的道德原理》C.《学校与社会》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

A.杜威B.柯尔伯格C.班杜拉D.卢梭

10.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权威的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2.道德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道德内容和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 班级活动两大类。4.现代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是 的转变。

5.关于潜伏在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在杜威所讲的“ ”、克伯屈的“附学习”中就已有所涉及。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苏格拉底问答法 2.综合课程 3.道德情感 4.教学模式 5.道德内化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2.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3.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4.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学生单纯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强行往这个口袋里填装、灌输道德概念。

5.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心在班集体层次上。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2.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某地有一所实验小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的办学理念。在生活方面,学校为每个班级的学生设立了生活导师,生活导师与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饮食起居等一切事务,包括督促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帮助学生整理床铺、熨烫校服,甚至定期、不定期代学生上超市购物。在学习方面,学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求老师认真上课,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如果有三位学生或三位学生的家长给某位老师提意见,该老师将立即被辞退。在师生交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不管在什么情景下都要像空姐那样“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业评价方面,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许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未经学生同意,不许把学生的分数告诉初学生本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请您就该实验中学的“教育观”与“教育目的观”进行分析和评价。2005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 2.A 3.D 4.A 5.C 6.B 7.B 8.B 9.C 10.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 2. 德育方法 3. 阶段性 4. 学生学习方式 5. 附带学习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3. 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4. 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5. 道德内化指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错(2分)。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3分)。

2. 错(2分)。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而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分)。

3. 对(2分)。相对性评价区别于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进行的评价。(3分)

4. 错(2分)。这是柯尔伯格的观点,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3分)5. 对(2分)。原因在于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只有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3分)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3分)功能:一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分)实施要求:首先,任务有一定难度;二是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三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四是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五是小组研讨的民主性和超越性(每一要点1分,共5分)。联系实际(酌情加1—3分)。

2. 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一类是学生参加的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第二类是勤工俭学活动;第三类是社会政治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动、拥军拥属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6分)

功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9分)。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

1. 该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与提出的一些理念,如“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等都是正确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4分)

2. 该校所秉持的教育观----“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教育即服务”意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当成“上帝”。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为这种服务所要求、所制约与改造的对象(4分)。

3. 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该校的上述做法有所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4分)。

4. 该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该校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上述现代化教育观念。(3分)论述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者,酌情加1—2分,总分不超过15分。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加分。

2006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

试真题 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________。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世界各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时间是________。A.19世纪末 B.一战以后 C.二战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解放前倡导并积极投身于农村新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有________。A.蔡元培、梁漱溟、陶行知 B.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 C.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 D.陶行知、梁漱溟、陈鹤琴 从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________。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赞可夫 D.卢梭

5合作学习是一种________。A.情境性学习B.社会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研究性学习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主要的是要树立________。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自1983年以来,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多种观点和模式,研制了大、中、小学德育大纲,并具体运用________进行了实验。A.阶段连续说 B.结构迁移说 C.层次递进说 D.螺旋循环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在________。A.1966年 B.1976年

C.1986年 D.1990年 提出维护青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是___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 D.《儿童权利公约》 10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

A.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B.形成和发展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 C.促进儿童道德生长 D.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基础学力: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首要关注点,指青少年儿童在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和信 息素养(2分)基础学力是青少年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的基础(3分)

2.潜能:指人的发展潜力(1分),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和前提基础(1分)充分意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尽可能使学生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3.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儿童(1分),它主张从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现有经验出发设计课程,提倡经验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和经验。儿童中心论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4.探究式学习:指借助提供的结构化的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或思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1分)特点: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的飞主导性,对研究过程的关注.5.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布道施教和受道修行的统一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的统一过程.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正确)

2.教育的多元化指办学主体层次的多元化。(错误.指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

3.我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杜威所主张的活动课程。(错.我国的实践课程是补充,杜威的活动是主题)

4.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对,简述班级教学优点)5.在纪律教育过程中,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对。但要注意原则)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简述:(1).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的要求(3).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要求(4)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5)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6)结合实际

2.谈谈你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与意义的理解。

简答:教育的对象是活的,教育内容是不断更新的;教育是个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与肯定,因为树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的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淡然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指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1)“唯教材”的教学观

(2)没有处理好生成的课程和预设课程的关系

(3)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

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

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

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是——。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

6.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有远大的教育理想

B.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C.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

D.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8.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9.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0.体现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统一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

B.参与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合作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近代教育史上,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课程理论上的分歧之一是经验论或。

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

的趋势。

4.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说明了

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5.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具有

、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体育

2.校园文化

3.陶冶教育法

4.读书指导法

5.教学策略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2,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3.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情感。

4.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5.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实质是强调学生活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 进对策。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请阅读下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

关于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音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发展思路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孳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蓟,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亨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于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 “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 %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

——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制订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各地区城市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民族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水平。

——以输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

依据该文件:1.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

教育学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A

3.B

4.D

5.C 6.B

7.C

8.D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唯理论 2.学—思—行

3.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

4.成熟 5.科学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1分)o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仇的体力,增强他们体魄和体质(1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1分)。

2.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2分).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1分)。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1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1分),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1分).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2分).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1分)

5.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2分)。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而不是按照一定操作规程机械套用的“傻瓜相机”(1分)。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错(2分)教育民主化不仅指教育机会均等,还包括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选择的民主化(3分).3.错(2分)o苏霍姆林斯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3分)。

4.对(2分)。道德内化的过程就转化的过程。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规范变成日常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是道德内化不可或缺的环节(3分)o

5.错(2分)o杜威这一主张强调的是在问题中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通过活动实现个体自己经验的改造或改组(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4分)。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4分)。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4分)o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3分)o

2.不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3分);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3分);未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3分);只关注探究性学习的结果,没有关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3分);

提出改进对策(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基本要点:(1)不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之间享有同等教育权利,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倾斜;

(4)建立统一的教育条件和质量标准,改造薄弱校等等(每一点2分,共8分)o

2.建议部分由学生开放做答。只要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具有可行性就可以考虑给出剩下的分数(7分)。

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答出主要内容即可。提出独特见解的可以适当考虑加分,总分不超过15分

2008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

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的功能占中心地位。27 A政治服务 B社会物质生产 C科学文化 D人口因素 2.到了 时期:官学衰微 私学大兴28 A商代 B春秋战国 C秦代 D汉代

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提出者是:33 A《爱弥尔》作者 B《大教学论》作者 C《理想国》作者 D《普通教育学》作者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第2发展阶段是:51 A前运算水平B感知运算水平C具体运算水平D形式运算水平5.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需要掌握 的艺术。64 A管理 B组织 C 对话 D教学

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划分基于 角度。73 A修习B管理 C形态 D学科 7.以常模为参照点的评价是:106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8.巩固新教材是 的基本结构103 A课 B上课 C备课 D综合课 9.《道德教育论》的作者是:117 A涂尔干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10.斯宾塞主张学习:71 A百科全书式课程 B实用的科学知识 C进行感官训练 D学科课程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等观点。32 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人事上具有()的取向。47 3.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的影响。51 36

4.()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66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资本储量44 2.白板说34 3.小队教学 100 4.潜在课程72 5.合作教育学117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27 2.教育世俗化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30 3.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72 4.德育的开放性是指向国际社会开放。115 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是是正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124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53-54页 要点与分值: 学校教育3 学校教育特殊性4 学校教育特殊功能8 2.分析“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什么德育过程规律?为什么?举例说明。111页 要点与分值: 符合知情意行培养过程规律1 知情意行概念8分 德育过程一般顺序1 德育过程多端性2 举例3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一所质量很好的高中的研究性课程由学生主讲古文。语文老师坐在最后。下面这节课学生所讲课题为:《察传》、《隆中对》,由四人准备和完成。8.00.上课。龙和玉合作主讲。

打出屏幕:《吕氏春秋》,别名《吕览》。战国末年编撰,成书约于公元前239年。作者是吕不韦的门客。有12纪,每纪5篇。有8览,每览8篇共64篇。叙做人为君之法。吕不韦简介。

师插话:很详细,记下来。吕不韦是一个杂家,把他的代表作回放一下。8.08.传话游戏。说明不能轻信传话的道理。龙说:先做一个游戏:轻声耳语地传话,只说一遍。师插话:没传到的可以先看看书,别笑,可能会一塌糊涂。

底下的学生显然没有看书的,都在窃窃私语,脸红红的,悄悄地兴奋,笑声时起。

8.10.传完。结果是“你不知道猪的饭量”。但第一个人说的原话却是“外面有人传言学生不上课”。大笑。痛快地,结实地。玉:让大家明白传言的厉害。师插话:这才31人呢。

8.12.开始阅读和分析课文。四人朗读完毕。回头分析和翻译第一段。8.16.屏幕上出现“人之与狗则远类”,出现狗、猴和人的一组图片。翻译第二段。

学生回答:这一段里有三个传错了: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者一而足矣-乐王,一足得一人之使-丁氏穿井得一人,晋师已亥涉河-晋师涿涉河。玉:翻译第三段。

8.27.练习。重新打开屏幕复习总结。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就讲完了。笑。8.30.师插话:有什么启发呀。什么都不能轻信,包括练习册和课本,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请洁和溪讲《隆中对》。

8.30.新的合作开始。

打出图片8张:陈寿像,诸葛亮像,万卷楼图片。两个人无丝毫惧色,忙得不亦乐乎。有双簧的感觉。

师插话:陈寿这人的资料不好找,记下来。南充市风景区的万卷楼是陈寿年少读书的地方。大家知道四史吗?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洁:这是诸葛亮。他有三兄弟,知道是谁吧。蜀得龙,魏得狗,吴得虎。

溪:补充一下。陈寿对诸葛亮有成见,多数比较客观。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处死,亮罢过陈寿的官,有点意见可以理解的。8.44.大家都看完一遍了吧,征读。8.45-9.00.下课。课间休息。

9.00.上课。屏幕打出

(一)重点字词:屏 岂 屈 师插话:把这几个“遂”勾出来。并归纳一下“怠”的用法。9.15.讨论,4人一组。翻译。

9.25.讲解课文。第一段。溪问:你不认识诸葛亮的话,对他有什么印象? 学生答:有才华,隐晦。又有点自高自大。9.28.洁问:诸葛亮怎样回答刘备的问题的?

生:没有直接回答。分析孙权情况,地形挺有利的;刘表无能;不强夺荆益之地;兴汉室之大业。鼓励刘备统一天下。

9.35.刘备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只说一个“善”字,何意?刘备这人怎么样? 生:刘备无能,但择善而从可贵。他挺能拉拢人的,诸葛亮、张飞、关羽都对他那么好。“善”非善良之意,是对国家有利的做法吧。生:“善”就是好的意思,刘备不知道说什么了,应答一下。师:我觉得刘备没有动脑子,是不知道问什么了,就说了个“善”字。9.43.学完《隆中对》的体会。(略)

9.44.师总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四个同学准备的都很充分、丰富,但思考欠缺。建议同学联一下初中的《出师表》。另一个是解释词的意义要熟练。学会本事,不查字典就推敲出来。下周准备《世说新语》。下课。1. 从现代教学策略是学习方式转变角度分析案例。91-92页 要点与分值: 教学策略2 参与性学习3 自主性学习3 合作学习3 2. 从师生关系人格角度分析案例。66-68页 要点与分值: 师生关系1 三个关系3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B 3.B 4.A 5.C 6.B 7.C 8.A 9.A 10.B

二、填空题

1.其必由学

教学为先 2.重功名 3.个人实践活动 4.《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从测定教育资本储量入手。

2.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4.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潜在课程”中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其本质在于不可控制性。

5.“合作教育学”是前苏联80年代普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育理论。它是一批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的教师和学者提出的。其思想早在50年代即已存在。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之上。

四、判断题

1.错。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2.错。教育世俗化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

3.错。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4.错。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国际社会开放。

5.正确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古代教育提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劳与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

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17世纪,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念而提出设置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卢梭

D.夸美纽斯

5.既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的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案

6.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了的教学规律。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统一

C.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7.当前,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 B.合作教学C.分组教学D.自主学习

8.在道德教育理论上,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的是

。A.杜威

B.班杜拉 C.柯尔伯格 D.涂尔干

9.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 B.案例法 C.观察法D.调查法

10.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是

。A.单通道授受的关系

B.朋友式友好帮助的关系 C.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系

D.放任自由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

3.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4.目前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阶段性班级活动,可以分为

和竞赛型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

2.美育

3.核心课程

4.教学评价

5.学校德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未来”是少年期最重要的概念。3.潜在课程也是真正的课程。

4.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价值观的核心是个性化的价值观。5.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实现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2.试结合实际论述德育过程的结构与主要矛盾。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给“母亲”一个答复。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走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作者:张晓风

转引自《现代语文(高中版)2004年第5期)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A

4、D

5、C

6、D

7、A

8、C9、A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教育问题 2.个别差异性 3.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4.实践能力 5.工作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3.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种课程。4.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对。(1分)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

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2分)教育方向的明确、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质量的评估等都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分)2.错。(1分)“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2分)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因此,“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2分)3.错。(1分)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这里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索。(2分)它们是以潜移

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

态传递方式。(1分)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1分)4.错。(1分)教师的价值观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2分)他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2分)5.错。(1分)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4分)

五、论述题(刨、题15分,共30分)

1.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2分)基本特点:(1)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2分)(2)以解决问题为主题;(2分)(3)学生自主选择;(2分)(4)关注探究性认识过程;(2分)根据论述酌情给分。(1—5分)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o(4分)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智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1分)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同时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主体。(1分)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曼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1分)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实施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分)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分)根据联系教育实际的论述酌情给分。(1—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的气息。(3分)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分)3.根据论述酌情给分。(1—8分)

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的科举制度兴起于。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第一部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编是。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赞科夫 D.凯洛夫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 4.一般说来,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5.经验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 B.卢梭 C.赞科夫 D.杜威

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是。A.领导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7.教师向学生解释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教学方法称为。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

8.“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9.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是。A.道德规范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意志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B.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D.与课堂教学整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一是,二是再生产科学技术。

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4.美国学者 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等级。

5.道德教育过程一般顺序的终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教育 2.劳动技术教育 3.教科书 4.教学规律 5.课外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25分)1.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一直具有阶级性。2.近墨者未必黑。

3.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一回事。

4.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5.学生品德是在其自身与他人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现代教育的特征。

2.试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班长轮换制”的意义,并为班主任实施和推进“班长轮换制” 提供具体建议。

我很推崇我的母校的一个做法——“班长轮换制”。虽然这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对于一部分班级骨干来说没有什么两样,但对大部分从未参与过班级管理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值日班长不仅要约束好自己,还要负责好当天班级的各类事情。每个同学都有一天展示自我,还要写工作总结,哪怕是一句话也行,但必须是真实感受。班主任定期组织大家评比“最佳值日班长”,以此激发同学的积极性。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做班长,很难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轮流班长也总是不屑,但每次看到同学站在讲台上难以抑制的兴奋、自豪和

那份令人惊讶的负责,也就尝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才慢慢明白,这简单做法的背后其实体现了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级需要对人的发展起着波浪式推动作用。为此,我尝试在班级建设中持续推行“班长轮换制”,并总结出“班长”这一职位有多种存在形式。

(1)班长:期初在小干部选聘中确定人选,由1人任职。

(2)小班长:期初在小干部选聘中确定人选,每天2人,共 10人,每周循环。(3)值日小班长:全班同学轮流担任,每天1—2人,每周五确定下周值日小班长人选。

(4)班长+小班长:班长是固定人选,小班长 2 人 1 天,每周循环,3 人共同负责班级日常生活与活动。

(5)班长+值日小班长:班长是固定人选,值日小班长每天轮换。

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C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孔子2.再生产劳动力3.教学4.布卢姆5.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

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 D.联想 2.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A。情绪B.兴趣 C能力 D.思维

3.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称为()知觉。A。深度B.大小 C形状D.面积

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盲从B任性C顽固 D.优柔寡断

5·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驭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集中

6.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

()A。信度

B.常模C效度 D.标准 7.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A。认识 B理智感 C道德感 D.美感 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C机体觉 D.外受感觉

9.长时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

()A。1分钟 B.10分钟 C.1小时D.1天

lO.强一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于()气质类型。A。抑郁质 B.多血质C胆汁质D.粘液质 参考答案 BDAAC BBD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1.由出乎意料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________。

2.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在职研究生 篇2

1 现状分析

现从教学组织 (课程总体设置、教材、招生等)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 和教学接受 (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性等) 3方面对目前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1 教学组织

1.1.1 缺乏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材

现有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学历层次而不是按照专业来分类, 无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还是护理专业, 只要学历层次一样, 教材就一样;本科生用本科教材, 专科生用专科教材, 专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缩减版。但是从护理专业在职学历教育培养的目标来看, 《病理生理学》教材内容应更倾向于临床, 倾向于对临床症状及处理的解释, 要不同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 更侧重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整体性临床思维的培养。这就使得现有的通用教材无法从内容上体现出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 也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带来方向性问题和掣肘, 最终使得教学效果欠佳。

1.1.2 教学时数少且集中

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时数约20学时, 且无实验课。由于采取不脱产在职学习形式, 所有课程都集中在几个半天完成。从总学时数来看, 参照全日制本科70学时、专科40学时的标准, 20学时明显不足, 授课教师要么只讲重点章节, 要么各章节一带而过, 无法深入。由于集中在几个半天或2~3天内完成教学任务, 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及时复习和消化授课内容, 从而影响其对后续内容的理解。教学时数少且集中的现实, 对教师备课和授课带来了较大挑战。

1.2 教学实施

1.2.1 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及护理工作实际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重点论述疾病发生的机制, 解释临床现象, 提出相关处理措施。由于缺乏合适的《病理生理学》教材, 且教师普遍缺乏临床经验, 导致教学内容还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内容, 忽视了对临床症状及处理的解释, 脱离了临床和护理工作实际[2]。教学内容偏重概念及发病机制, 不但对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实质性帮助, 而且使学生感到内容无用, 学习积极性下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 制定教学大纲并整理教学内容, 在讲授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临床和护理工作实际。

1.2.2 教学形式单一, 缺乏互动

基于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病理生理学课程安排只有理论课且教学时数少的现实, 授课教师只能采取传统单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 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交流互动, 学生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吸收程度都受到影响。

1.3 教学接受

1.3.1“混”文凭、应付考试的学习动机普遍存在

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来讲, 参加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的目的还是以提高学历为主。由于历史原因, 之前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普遍不高, 以中专和大专为主。而现在医疗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理人员对提高学历层次自然有着迫切的需求, 参加不脱产在职学历教育成为首选途径。可见, “混”文凭应付考试的学习心理普遍存在。

1.3.2 对教学内容兴趣不大, 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适合护理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材, 同时教师也缺乏临床经验, 这使得教学内容脱离了临床和护理工作实际, 学生要么觉得内容无用、要么听不懂, 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降低。

1.3.3 不脱产在职学习, 缺勤率高

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一般采用休息日或晚上集中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讲, 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学习和工作, 但是在繁重的护理工作压力下, 很难保证上课出勤率和学习质量。

2 围绕紧密联系临床和护理工作实际的几点创新尝试

2.1 编写适合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特点的教学大纲

2.1.1 删减内容, 突出重点

基于学时少的实际情况, 删减本科《病理生理学》教材的部分章节, 突出重点。根据护理专业实际, 删除应激、缺血-再灌注、肿瘤、细胞凋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消化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等章节, 保留水钠代谢、钾代谢、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凝血-抗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等章节。

2.1.2 章节重组, 便于理解

基于在职学历教育课程学时集中的特点, 将章节重新组合、分配学时, 便于学生对内容的吸收。可根据各章节特点, 将有一定联系的章节放在一起。将2 0学时分为5部分, 每部分约4学时在半天内完成, 如第一部分讲授水钠代谢、钾代谢、酸碱平衡紊乱, 第二部分讲授缺氧、呼吸功能衰竭, 第三部分讲授休克、心衰, 第四部分讲授发热、凝血-抗凝血功能障碍, 第五部分讲授肝、肾功能障碍。

2.1.3 增加临床相关内容

各章节增加“对机体代谢和功能影响”及“防治原则”部分, 尽可能多地联系临床和护理工作实际。同时, 适当减少发病机制 (特别是细胞分子机制) 的内容和学时, 做到提纲挈领、条理清晰。

2.2 采用突出导入和总结的病例教学法

病理生理学一方面要以众多的前期课程为学习基础, 另一方面要为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进行病例讨论,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3]。病例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可分为课前预习、开始时导入、中间插入、最后讨论几种。

针对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特点, 实践中更多地采取了开始时导入结合最后讨论的形式。即教师在备课时对每一章节准备一个相关的典型病例, 按照基本情况、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疗过程几部分进行梳理。所选病例主要来源于附属医院和教研室教师以往收集的病例。在病例选择上, 应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典型病例,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必需的信息。然后, 教师在章节开始时导入病例, 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对疾病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和病因进行思考, 使其建立感性认识并提高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时, 应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形成一个有序且递进的导向过程。最后, 在章节结束时再次回顾该病例, 对应病例将章节内容的病因、发病机制、对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防治要点等进行总结, 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知识应用网络, 能收到对知识的系统整理、综合应用的良好效果[4]。

2.3 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护理查房分析和模拟

接受护理在职学历教育的学生都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为了更好地复习、巩固理论课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课后主动收集整理相关护理查房记录, 并根据病理生理学理论进行评述。

课程开始前, 教师先统计每名学生工作的科室, 每章节结束后安排相关科室或专业的学生在临床收集和整理护理查房记录, 并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利用病理生理学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范围、深度及形式不限 (但至少涉及病理生理学8个知识点) , 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并计分。再从每章节护理查房分析中挑选出最佳记录, 在下次课上模拟护理查房现场, 并对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点加以阐述。教师最后对护理查房内容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进行点评。

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护理查房分析方式, 不仅起到了较好的复习巩固作用, 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分方法

以单一的课程结业考试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判方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不能体现学生平时上课的参与度。为提高学生出勤率和对所学知识的利用率, 在结业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出勤率和护理查房分析两项考核指标。结业考试权重为6 0%, 出勤率为2 0%, 护理查房分析为2 0%。这种加入出勤率和护理查房分析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增强了教学效果。

2.5 在课外教学中应用基于网络的新通信工具

针对学时集中、有限的特点, 尝试使用一些能在课外教学交流的新通信工具。 (1) Q Q群。便于学生与教师进行群体或个人课外在线交流和沟通, 可实现小组讨论、教师答疑、教学资料共享、作业上交、教学通知发布等课外教学功能, 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但Q Q群需要连接网络, 这使得信息的即时性受到影响。 (2) 飞信。由于其具备手机的一对多免费短信发布功能, 可有效弥补Q Q群在即时发布教学信息上的缺陷。将Q Q群与飞信应用在课外教学中, 可有效弥补课堂学时集中、有限的不足, 拓展教学空间, 增加师生的交流互动, 及时发布教学信息。

2.6 应用多媒体课件

病理生理学的很多内容较难理解, 不仅同一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且同一部位发生的病变也不同, 这对教师授课、学生理解带来了较大因难。在教学中多尝试应用多媒体课件, 加入图片和动画, 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展示和讲解病理生理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图片可以形象地展示枯燥的理论, 动画则可动态地展现病理生理过程。图片和动画的获取主要通过教科书 (含光盘) 和互联网等。

参考文献

[1]范文霞, 文光, 张景珍.我院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 1998, 12 (6) :247-248.

[2]戴雍月, 汪洋, 王万铁, 等.成人教育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25 (11) :2284.

[3]刘友生, 柳君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16 (2) :49-50.

2011在职硕士英语试题及答案 篇3

PartⅡ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20 minutes, 1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section.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11.This crime fiction was _______very popular but nobody reads it today.A.once B.ever C.never D.always

12.American woman were ________the right to vote until 1920.A.ignored B.refused C.deprived D.denied

13.Experts have _____ with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ease from spreading.A.caught up B.put up C.come up D.kept up

14.We cannot trust Steve any more because he often ____his duty.A.cancels B.abandons C.deserts D.neglects

15.In the early 1980s, though Coke was the leading soft drink, it was losing market _______to Pepsi.A.part B.share C.place D.ratio

16.There is no cure for the disease yet, but these drugs can ______its development.A.break down B.take down C.slow down D.track down

17.In the desert, even a small cup of water may be a ______of life or death.A.business B.matter C.fact D.thing

18.S he had yet become accustomed ______ the fact that she was a rich woman.A.for B.with C.about D.to

19.The organization has published a ________ digest of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for five years.A.regular B.frequent C.random D.fixed

20.I want to see the old part of the town where the essence of Beijing is best _____.A.observed B.reserved C.preserved D.conserved

21.Reporters rushed to the airport after the CNN reported that nine passengers ______by a ―terrorist‖ on the plane.A.were holding B.hold C.had held D.were being held

22.Not long ______she registered a new number, she received five calls in one day.A.afterwards B.after C.ago D.since

23.Nice words may win friends, but only one’s good personality can hold ______.A.it B.those C.that D.them

24.It was _______ the chief engineer came _______we began the experiment.A.not until;that B.not until;then

C.until;that D.until;when

25.About fifty million Americans are active in ________ is called fitness walking.A.that B.which C.what D.something

26.We waited for the decision for the whole afternoon, only _______ to return the next day.A.to be told B.were told C.being told D.having been told

27.As a result of the work, he found less time than he ______ for his hobbies.A.must have hoped B.had hoped

C.should have hoped D.has hoped

28.Some of them were well behaved, ________ were insulting.A.and they B.but they C.while others D.as others

29.The journalist feels he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________ the customers are not misled.A.whether B.so that C.as if D.that

30.The matter ______, we decided to proceed to the next program on the agenda.A.was settled B.settled C.had been settled D.had settled Par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40 minutes, 4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Each of the passages is followed by 5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best on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Passage One

It happens to us all, however hard we may try to delay the process---we grow old.Surgery may remove wrinkles(皱纹), skin which has become less firm may be tightened by a surgical operation on the face, and hair dressers may dye grey hair a more youthful color.But we cannot remain young forever.Advances in medicine have made it possible for more people to stay alive longer.However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eople age differently.Some people remain quite well and able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when they get old.But others of the same age are not so lucky.They have to go into a nursing home in order to receive adequate care.The worst aspect of ageing is that often the mind becomes less alert.As people grow older, they often experience loss of short-term memory, although they may well be able to recall quite easily events that happened long ago.Later they may suffer from dementia(痴呆), a disease which gets gradually worse.By no means all elderly people are in this category.Many senior citizens are in possession of all their faculties and see retirement as a time of freedom.Not only that, if they have a generous retirement pension, they are likely to be quite well off, with money to spend on holidays and other luxuries.Because of this, both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have a new respect for what is known as grey power.By no means, however, does everyone treat OAPs with respect.There are some cultures which are noted for the great respect with which they treat their old people, but many people in other cultures regard the old as having a very low status in society and treat them accordingly.They often consider old people as having one foot in the grave.Someone should remind them that they, too, will be old one day.31.Elderly people who cannot look after themselves go to ______.A.nursing homes B.residences close to hospitals

C.community centers D.homes of their children

32.The worst aspect of ageing is ________.A.inability to look after oneself B.low retirement pension

C.getting more and more forgetful D.inadequate medical care

33.What is the reason that businesses respect the elderly?

A.The elderly are wise.B.The elderly have knowledge.C.The elderly are mentally alert.D.The elderly have spending power.34.―OAP‖(Para.5)most likely means ―_________‖.A.old age program B.old age power

C.old age party D.old age pensioner

35.According to the author, how people treat the elderly relates to _______.A.their occupations B.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C.their education levels D.the amount of their free time Passage Two

The swan is mostly silent through its life, unable to sing sweet songs like most other birds, In Ancient times, however, people believed a swan sings the most beautiful song just before it dies.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talked of this 2, 300 years ago.Socrates explained that the swan was singing because it was happy.T he

bird was happy because it was going to serve the Greek God Apollo.Swans were holy to Apollo, the god of poetry and song.The story of the swan’s last song found a place in the works of other writers, including the early English writers Chaucer and Shakespeare.And the expression ―swan song ‖ has long been a par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At first, ―swan song ‖ meant the last work of a poet, musician or writer.Now, it means the final effort of any person.Someone’s swan song usually is also considered that person’s finest work.A political expression with a similar meaning is ―the last hurrah‖.The expression may be used to describe a politician’s last campaign, his final attempt to win cheers and votes.The last hurrah also can mean the last acts of a politician, before his term in office ends.Writer Edwin O’Connor made the expression popular in 1956.He wrote a book about the final years in the political life of a long time mayor of Boston.He called his book The Last Hurrah.Some language experts say the expression came from a name given to noisy supporters of Andrew Jackson, America’s seventh president.They cheered hurrah so loudly for Andy Jackson during his presidential campaign that they became known as the hurrah boys.Jackson’s hurrah boys also played a part in the election to choose the next president.Jackson’s choice was his vice president, Martin Van Buren.A newspaper of the time reported that Van Buren was elected president: ―…by the hurrah boys, and those who knew just enough to shout hurrah for Jackson.‖ President Jackson really heard his last hurrahs in the campaign of the man who would replace him in the White House.36.In ancient times, people believed that a swan sings most beautifully _______.A.before death B.when is happy

C.for Apollo D.in front of other birds

37.According to Socrates, swans were __________.A.holy birds B.happy birds

C.pets of a Greek God D.in front of other birds

38.The English expression ―swan song‖_________.A.was first used by Chaucer

B.changed its meaning through time

C.means the best song ever created

D.refers to a work of Shakespeare

39.Martin Van Buren _______.A.was the U.S.president before Jackson

B.served as the eighth U.S.president

C.is the author of The Last Hurrah

D.was a political rival of O’Connor

40.President Jackson’s last hurrah was to ________.A.express his gratitude to his supporters

B.win the final cheers from his supporters

C.defeat another candidate in the election

D.help his vice president get elected Passage Three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academic enterpris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global, particularly in the sciences.Nearly three million students now study outside their home countries——a 57% increase in the last decade.Foreign students now dominate many U.S.doctoral programs, accounting for 64% of Ph.Ds in computer science, for example.Faculty members are on the move, too.Half of the world’s top physicists no longer work in their native countries.And major institutions such as New York University are creating branch campus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sia.There are now 162satellite campuses worldwide, an increase of 43% in just the past three years.At the same time, growing numbers of traditional source countries for students, from South Korea t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 are trying to improve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ir own degrees, engaging in a fierce and expensive race to recruit students and create worldclass research universities of their own.Such competition has led to considerable hand-writing in the West.During a 2008 campaign stop, for instance, then-candidate Barack Obama expressed alarm about the threat that such academic competition poses to U.S.competitiveness.Such concerns are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In some countries worries about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and brain drains have led to academic protectionism.India, for instance, places legal and bureaucratic in front of Western universities that want to set up satellite campuses to enroll local students.Perhaps some of the anxiety over the new global academic enterprise is understandable.Particularly in a period of massive economic uncertainty.But educational protectionism is as big a mistake as trade protectionism is.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embraced.not feared——inclu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wide competition for human talent, the race to produce innovative research, the push to extend university campuses to multiple countries, and the rush to train talented graduates who can strengthen economics increasingly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s will be goo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41.A feature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enterprise is that more students _____.A.study in foreign countries

B.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C.take joint doctoral programs

D.return home after studying abroad

42.A satellite campus is probably a branch campus that a university sets up _________.A.in developed countries B.in another country

C inside another university D.on the Internet

43.The word ―hand-wringing ‖(Para.4)probably means ―________‖.A.anger B.in another country

C.interests D.delight

44.Academic protectionism is characterized by _____.A.enlarging enrollment of local students

B.limiting the growth of Ph.D.programs

C.creating more satellite campuses abroad

D.restricting satellite campuses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45.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author tries to emphasize that _____.A.the academic enterprise has become global

B.academic competition has led to protectionism

C.worries over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are understandable

D.educational protectionism cannot be justified Passage Four

Who says your job leaves you no time to hit the gym? A detailed new study of U.S.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shows that men who work full-time whether their jobs are active or sedentary end up getting more exercise than healthy working –age men without a job.The new study comes from researcher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in 2003, some, 1, 800 working-age adults were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lifestyle and work habit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y then agreed to wear an accelerometer—a device to measure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 over the course of several days.Those data from the accelerometers provide a rare opportunity to nail down how much activity the typical American actually does.They show that men or women who work in active jobs do more physical activity on weekdays than men or

women working in sedentary jobs.That’s perhaps not surprising, but the NIH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it still matters because of an ongoing shift in the economy toward sedentary work.The more surprising finding is the one that compares full-time workers to people who don’t work.The study shows that men with full-time jobs do more physical activity than healthy men without jobs.(―Healthy man, ‖ in this case, were those men who said their primary reason for being out of work was something other than health or disability.)In fact, even sedentary fulltime workers performed more weekday physical activity overall than the healthy non-workers

The results looked very different for women.Women in sedentary jobs did less physical activity on weekdays than their healthy non-working peers.So what drives the gender(性别)difference? The study looks at the patterns, and unfortunately can’t provide too much detail about their causes.There could be many possible answers, including, perhaps, different abilities to pay for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or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work and physical activity.It could also be that more non-working women than men are choosing to be at home running around full-time after the kids.But the NIH researchers do find evidence, they write, to suggest that, whatever causes the difference, healthy non-working women ―are replacing work with active pursuits whereas ‖ for some reason —―[non-working ]men generally are not.‖

46.A sedentary job(Para.1)is one that involves ________.A.staying seated a lot B.intensive concentration

C.moving about a lot D.superb skills

47.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accelerometers in the study?

A.They record people’s physical activities.B.They measure people’s workload.C.They distinguish gender differences.D.They push people to be more active.48.What is a possible reason for non-working women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A.They are well-educated.B.Their kids keep them busy.C.They are open-minded.D.Their husbands influence them.49.The study tries to identify________.A.the ongoing economy trend

B.evidence for gender differences

C.the American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D.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 and leisure

50.Who are the least physically activ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A.Men with sedentary jobs.B.Men with active jobs.C.Healthy women with no jobs.D.Healthy men with no jobs.Part IV Cloze Test(15 minutes, 1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For each numbered blank,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best on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Ants first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s in the early 1990s.A single ant cannot do much on its own.But a group of ants 51 can solve complex problems.That inspired people like Marco Dorigo, who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a 52 known as group intelligence.Ants are good at choosing the shortest possible route between a food 53 and their nest.This reminds us of a classic computational travelling-salesman problem.Given a list of cities and their 54 apart, the salesman must find

the shortest route needed to visit each city once.As the number of cities 55 , the problem gets more complicated.Ants solve their own problem using chemical signals called pheromones(信息素).When an ant finds food, she takes it back to the nest, 56 a pheromone trail that will attract others.The more ants that 57 the trail, the stronger it becomes.58 the pheromones evaporate(挥发)quickly, so once all the food has been collected, the trail soon goes cold.This rapid evaporation means long trails are less 59 than short ones, all else being equal.Pheromones thus turn the 60 intelligence of the individual ants into something more powerful.51.A.by the way B.as a whole

C.for some time D.on the average

52.A.field B.profession C.company D.fund

53.A.range B.source C.chain D.origin

54.A.locations B.positions C.spaces D.distances

55.A.changes B.holds C.grows D.decreases

56.A.putting aside B.working on

C.waiting for D.leaving behind

57.A.follow B.lead C.surround D.avoid

58.A.Therefore B.Furthermore C.Then D.However

59.A.interesting B.important C.attractive D.visible

60.A.interrupted B.limited C.considerable D.unreliable Part V Translation(30 minutes, 1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and put your translation on the ANSWER SHEET.One of the keys to speaking English like a native is the ability to use and understand casual expressions, or idioms, American English is full of idioms.You won’t learn these expressions in a standard textbook.But you will hear them all the time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s.You’ll also meet them in book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TV shows.Idioms add color to the language.Master idioms and your speech will be less awkward, less foreign.You’ll also understand more of that you read and hear.Often a student of English tries to translate idioms word-for-word, or literally.If you do this, you can end up asking, ‖what could this possibly mean?‖ This is why idioms are difficult: they work as groups of words, not as individual words.If you translate each word on its own, you’ll miss the meaning and in many cases end up with nonsense.Part VI Writing(30 minutes, 15 points)

Directions: You are to write in no less than 120 words on the topic of ―What Do I Do to Stay Healthy? ‖.You may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Chinese clues given below and put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ANSWER SHEET.健康的标志是……

为了健康,最重要的是要……

我个人保持健康的做法是……

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试题答案

1.CADDB BCDBA

11.ADCDB CBDAC

21.DBDAC ABCDB

31.ACDDB AABBB

41.ABBDD AABCD

51.DABDC DADCB

英译汉参考译文

要把英语说得像本族人那么地道,关键之一是能够理解和使用通俗用语或习语。美式英语中有大量习语。这些惯用语在一般教材中学不到,在日常对话里却可以经常听到,在图书、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里也会碰到。

习语可为语言增色。熟练掌握习语可减少口语表达的拗口、生涩,也有助于提高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英语学习者常常逐字翻译或按字面意思直译习语,这么做最终可能会抓不住其确切含义,因为习语以词组形式出现,而非一单词形式出现,这正是习语难以掌握的症结所在。孤立译出没一个单词,会丢失习语的本义,在很多情况下,还会使其毫无意义。

写作范文

(2001-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在职研究生 篇4

一、概念

1、法律监督。P235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主要内容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职务上的犯罪及利用职权违法行为的监督,对普通公民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监督,对各种管理机构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监督等。承担此任务的主要是立法、司法、执法机构等。

2、风险型决策。P169任何决策都会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观不能掌控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条件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对决策结果做出估计,这种决策就叫风险决策。

3、管理。P005一般来讲,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4、管理的经济方法。P254。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的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6、管理的循环规律。即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7、管理的共有规律。P11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 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8、管理计划。P188现代管理学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由谁做的一种程序。

9、管理技巧性规律。P12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

10、管理客体。P005主要指由管理主体具有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能力所能达到的各种领域或系统。

11、管理派生规律。P11主要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

12、管理艺术。P305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3、管理主体。P22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14、广义的管理决策。P168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5、行政监督。P231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16、计划的效率性。P189计划不仅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的做事。指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

17、经济监督。P233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 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查、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

18、评价。P237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束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9、确定性决策。P169,见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就叫。

20、现代管理技术。P277从广义上说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综合。狭义上讲,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

21、指导性计划。P195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和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制订的经济计划,一般是这个。

22、指令性计划。P195由上级计划单位按照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行政性和间接市场性。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24 对。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这种艺术很难用数学 方法来描述,简单的条文和书本难以综合归纳。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具体,采取的解决办法也很具体。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P23 对。一般管理者是在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业务,把领导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者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有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来组织指挥和控制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现既定目标。参加管理的人员都是管理者,但不都是管理者中的领导者。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

对。各类管理者中可以分的非常的具体,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3 错。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的最大特点。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错。不管是高级管理者还是一般管理者,想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高级管理者在应对非常规管理活动中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一般管理者也需要管理艺术。

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P7 错。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和社会属 性(特殊属性)。

7、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P7 错。上述说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一般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

8、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P7 错。同7。

9、管理决策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不能设计既定的决策程序。

10、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P9 对。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的关系是: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

11、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P218 对。从管理学角度讲,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比如在实施决策或计划中,管理者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肯定职工成绩。

12、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戒没有激励作用。P220 错。奖励是激励一种有效方式,同样惩戒也是激励的一种方式。对某种行为的奖与罚,若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都有积极的作用。

1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P172 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由决策和行为两部分组成,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

14、人也是管理客体的组成部分。P48 对。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对管理客体进行研究时,必须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作特殊的研究。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所处地位和担负的职能上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有明显差别,而且在性质和作用上与作为客体的其他组成部分也有根本的不同。

15、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1 错。这是职能制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直线制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部门。

16、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P234 错。审计监督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

17、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5 错。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1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集中经营。错。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分散经营。

19、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P211 错。协调是指协商问题和调节关系,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而不是指挥和命令。

20、预测是管理的核心。P168 错。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1、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P149 对。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组织和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一致性就是以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基础的。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环境。

22、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P149 对。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发展。

23、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P149 对。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就是 要高度重视环境,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监理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

三、简答

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P225 答:按照监督的主体划分,监督可分为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2、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 答:所谓管理的权变观念,就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生变,采取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其核心内容就在于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

3、管理的人本观念。P93 答:所谓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些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4、管理的系统观念。P103 答: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5、管理的择优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119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很多内容,可从不同角度来归纳。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可以归纳为:质量第一的观念、时间第一的观念、效益第一的观念、人才第一的观念。

6、管理的战略观念。P126 答:所谓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7、管理决策应坚持的原则。P177 答:一般来讲,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情况明了、系统思考、科学可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P45 答:管理客体有以下特征: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9、管理信息的特征。P75 答:管理信息有以下特征:有用性、综合性、经济型、共享性。

10、管理者素质。P29 答:一般来讲,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

11、管理中的行政方法。P258 答:行政方法是指管理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层次,通过下达各种行政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指令性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主要特点是:权威性、直接性、垂直型。

12、管理中的控制类型。P298 答:管理中的控制主要是反馈控制或闭环控制。反馈控制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定制、程序、超前、过程、优化、自组织控制等。

13、激励的方式有哪些?P219 答: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尊重、磋商、沟通、赞扬、奖罚、榜样、表率、目标激励。

14、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P218 答:积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15、计划编制应坚持的原则。P199 答:计划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统筹兼顾,重点,弹性,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群众性,计划修正原则。、决策的“令人满意”准则。P180 答: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观念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在现实中很难达到最优化,或者达到最优化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或令人满意的决策,这种决策接近于最佳条件就可以了。比如在企业决策中,只要追求社当的市场份额,而不是最大的市场份额就可以。

17、决策的依据和条件。P175-176 答:决策的依据是事实,价值,环境、条件,条件是健全的决策组织体系、素质优良的决策工作人员。

18、目标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P72 答:1.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

2.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既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3.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因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心理上的满足,并由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目标,是确定,是已经下了决定的。计划,只是预计这样做。基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确定了不变的管理,另一个只是在预计这样管理。目标管理是先由企业制定一定时期的大目标,然后个部门和企业职工制定各自的分目标,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完成企业目标。计划管理是一般的计划工作,是总体性,全局性的。

1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P146 答:由于权变观念强调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对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生变,因而对管理者组织有效的管理活动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20、实施在管理中的作用。P207 答: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

21、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什么程序。P66 答:主要程序是:一是提出问题,二是收集信息,三是制定方案,四是确定方案,五是目标修正。

四、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管理择优观念的主要内容。P119-123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很多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时间第一的观念。三是效益第一的观念。四是人才第一的观念。

2、管理中的监督有哪些功能?P222 答: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活动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监督的涵义出发,监督具有制约、参与、预防和反馈4项功能。制约功能是指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的检查、牵制活动,确定了监督范围。参与功能是指为保证监督活动的有效性,使监督者参与每项管理活动,并在参与中实施监督,指出了监督的过程。预防功能是指监督除了检查、发现并纠正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还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各种对未来各种产生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以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管理最佳效益的获得,突出了监督的重点。反馈功能为监督提供依据,监督的首要工作是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偏差,为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偏差、改进管理等提供迅速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四个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监督的功能体系。

3、论述管理中的决策应遵循的程序。

答: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程序包括决策每项工作所应进行的顺序和步骤,也包括在每个步骤上所应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要求。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决策中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是摆明问题。摆明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一切决策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必须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等。要先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可能的详细、全面地掌握问题。问题找的准,就为合理确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这方案的拟定,为此,决策的目标必须精准、具体,否则执行的人会茫然不知所措。

三是拟定方案。决策目标确定后就要围绕实现目标研究办法,这就是拟定方案了。比如开展一个活动,在充分调研,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后,要实现目标就要采取具体措施,制定实施方案。

四是方案评估。多种方案出来了,就要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等。

五是方案优化。六是跟踪决策。

4、激励的方式有哪些?P219 答:激励的方式方法很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尊重激励,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非常信任,给被管理者一定的自主权(决策,工作程序、方法等由被管理者自己决定),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建议,有困难及时帮助,有问题主动帮其找出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帮助指明改正方向等。

二是磋商激励。管理者不能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横加干涉、指手画脚,而是要采取磋商的方式,用商量的口气和被管理者对话,可提高其内在激励力,发挥其最大潜能。

三是沟通激励。管理者同群众打成一片,彼此感情融洽,信息沟通,相互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式。

四是赞扬激励。对下属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使下属感到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认可,自己的价值能够经常得以实现、展现,会更加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五是奖罚激励,对根据被管理者的表现或者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运用得当,都能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榜样激励,按照一定标准,树立榜样,充分总结榜样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奖励,告诉其他人这就是学习看齐的对象。

表率激励,管理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中国共产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为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全国人民受到极大激励,于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现在有些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很多时候是因为部分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群众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

目标激励。任何组织,都必须制定目标,让人有工作目标,人们才能有努力奋斗的方向,才能让人们更明确地为实现目标努力。比如企业年初开会,定出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然后按照时间、人员等分解,这样更容易让人们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科学实施发展战略?(P139—140)答:正确地实施发展战略,就必须以战略观念为指导,从全局考虑战略的转化、战略实施的选择和战略的及时调整。实施发展战 略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拟定战略措施,并转化为政策、法令、计划。拟定战略措 施的目的在于,将战略方案这一概括性很强的纲领,转化为可具 体操作的政策、法令、计划,这是一个由概括到具体、有粗到细、由远及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略方案被加工提炼,从而更科学周密更符合实际。

(2)正确利用战略发展机制。战略发展机制是潜藏于经济社会 发展过程深层次的发展规律,发展机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速度个重点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确利用了战略发展机制,就等于把握了战略的本质特征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能够自觉 地不失时机地选择实施战略的手段和途径。

(3)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在一个战略期内,战略总 体目标虽已确定,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也必须随之调整,这就是战略调整。战略转变则是战 略在质上的转变,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管理者战略指导思想上的 根本转变;二是管理者的战略指导思想总体上虽未根本,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由于战略发展机制的内在作用,战略的类型、发展模式随之发生了转变。

6、论述协调的方式有哪些?P216 答:一是召开会议协调。这是最常见的协调方式,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定期例会、合署办公会、现场会等方式。

二是个别谈心通气。很多情况下,矛盾的发生是由于沟通不到位、理解有偏差、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选择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进行沟通协调,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达到化解矛盾、沟通感情的目的。

三是调整机构。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纠纷矛盾也是常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调整,或增加或减少或合并,以此达到协调的目的。

四是调整人员。在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由于某些人员的不适应导致运转不灵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人能力不足、影响工作运转,只好调走,有些是关键部门的俩人严重不协调,只好调走矛盾的主要一方,还有的是部门之间的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而进行的调 整。

协调还有很多方式,比如目标协调,制度协调,资金协调,物质协调等,都是不错的协调方式。

7、论述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好用人艺术?P308 答:一是用人先要选好人。(什么是好人)毛泽东为我们指出了路线,即任人唯贤,只要有才,不管亲不亲都要用。还要重视人的品德,必须德才兼备。(怎么选好人)选好人还要注重途径,最根本的是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发扬民主,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调查研究,采取必要的考核考试,再综合决定是否选用。

二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选好了人才,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人才的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为此管理者必须擅长用人之道。要清除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对不影响任务完成的短处,不比苛求,对影响人长处发挥的短处,要采取措施方式发生副作用,对严重影响工作的必须采取措施杜绝危害。

三是充分信任,尊重关心。要使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必须充分的信任人才,尊重和关心人才。古语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解释信任、尊重和关心分别会怎样激励人才。

四是善于激励,赏罚分明。要根据成绩、赏罚分明,对成绩突出的,要突出奖励,对成绩不突出、玩忽职守的,要进行惩罚。

五是合理搭配,整体效能。要人尽其用,尽量让合适的人在一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8、论述制定管理目标应坚持什么原则。P66 答: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一是科学预测的原则。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科学预测为前提。必须要进行定性和定量、技术预测和实地调研,这样才能全面又准确,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保证管理目标的制定科学性、可行性。

二是民主参与的原则。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管理者、领导者的事情,更是被管理者的事情,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群众的智慧,从而增强目标的科学性、民主性,而且更利于目标的执行。

三是方案优选的原则。制定目标,必须坚持方案优选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首先要制定多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众多的选择方案中选择出最满意的方案。这个方案要具有效益型、先进性和可行性。

上一篇:土豆的小学生观察日记下一篇:李商隐 《蝉》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