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精选11篇)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1
嘉兴在职研究生(明德学校)
一、举办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对经济金融学科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开设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三个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经济、金融、管理类人才。
二、课程理念
由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全程授课,进修班突出经济和金融理论精华,将先进的经济与金融理念与金融管理运作相结合,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经济与金融素质、开拓视野与知识面,培养有新思维、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经济金融管理者。
三、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思想政治表现好;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大专毕业学历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3、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并且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四、适合对象
1、银行、基金、保险、期货、金融证券、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士;
2、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主管投资、财务人员;
3、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从事招商引资、商务服务或经济金融行业管理的管理人员;
4、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对经济学、金融学等感兴趣的人。
五、学费与学习安排
1、学习费用:学制两年,报名费200元,教材资料费800元(代管,多退少补),进修费用19000元。正式开课一周后,学员退学一律不予退费。
2、上课时间:2012年12月下旬开课,每两周上课一次,一次占用两个双休日(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具体授课时间以开学典礼时颁发的课程表为准。
3、授课地点:嘉兴市明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嘉兴市勤俭路159号发展大厦3楼)
六、录取流程
根据免试择优录取原则,经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后,发给录取通知书。被录取者按录取通知书规定时间、地点办理缴费注册手续。流程如下:
1、来电索取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
2、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1份(原件携带来校验审),一寸和两寸彩照2张;
3、有论文、论著(包括调查报告)者交原件;
4、携带盖好章的报名表及以上资料来学校报名,同时交纳报名和教材费;
5、经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后,发放学员录取通知书;
6、持录取通知书于规定时间、地点来校缴纳学费,同时办理注册手续;
7、参加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学习。
七、颁发证书
1、修完规定课程同时修满规定学分,考试合格者,颁发《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证书加盖钢印、红印、校长印,统一编号。
2、取得《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后,具有学士学位且取得时间满三年,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通过全国五月份同等学力申硕统考后,可向浙江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辅导费用另收)通过后即可被授予硕士学位。地 址:嘉兴市勤俭路159号发展大厦3楼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2
“在职”是什么?“在职”就是不离开工作岗位的业余学习。这种进修形式本无可厚非,为了提高干部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是件好事,我们不否认有许多在职研究生学历的干部确有真才实学,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但有一种倾向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这就是:有相当多的干部“在职”目的不纯,他们是怀着个人的歪心私利,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弄虚作假,获得一张“在职研究生”的假学历,以便把这种学历当做代表身份、命运、飞黄腾达的一种手段,千方百计钻政策空子,把“在职研究生”作为漂洗自己的学术池子,在里面扎一个猛子就换了一副面孔,头上有了光环,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官帽。
按照国家教育政策规定, 凡考研者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力, 获得学士学位的才有资格。而在职研究生却门槛很低, 一般都是学校自主命题, 自主阅卷, 自行划定单科和总分数线, 自主决定录取人选, 即使是考硕、考博也是举手可得。最近, 笔者就在手机上看到这样两条短信, 一条是“北京大学管理EMBA、资本运营董事长在职研修, 直读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班3月26日北京开课, 免试入学”;另一条是“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哲学博士学位班开课, 免试入学, 国际认可, 人事部建档”。两条短信都注有联系电话。这说明如今这种所谓“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生”, 是极为容易获得的。这种缺乏监督的程序为大批不合格者打开了大门, 学校需要高昂的学费, 只要你有钱、有权, 校方有教无类, 优劣通吃。于是手中握有财政权、人事权、各类项目审批权的大员们就堂而皇之地成为“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了, 也就为后来的加官进爵谋到了筹码。
真正读研是很辛苦的,不敢说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但没有充裕的时间,没有刻苦奋发的努力,是很难拿到文凭的。但“在职”的官员,大部分都轻松得很。据有关资料披露:在职读研的官员基本上是自己不去听课,有秘书代劳;不写作业,有导师布置专人完成;不写论文,有枪手捉刀。再说官员的单位和学校不在同城,相距甚远,他既要在岗工作,又要跑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到学校上课,现实也不容许啊!中国的事情奇妙就奇妙在这里,只要你是手握大权的官员,只要你能交得起巨额学费,校方自然会妥善处理一切的。从上课、作业、论文、答辩、毕业证颁发,一条龙服务到底,根本不用你操心。这就是官学勾结、钱权交易、学界和官场的狼狈为奸,让假的真学历辱没斯文,亵渎学问。
以上这类官员报章网络曝光得多了,民间正义之士就尖锐提出,对不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不写论文、干拿文凭的官员应该进行清查,他们不仅欺世盗名,而且巨额学费掏的是公家腰包,有挪用贪污之嫌,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在职者均选择在职研究生的途径获取学位,这个比例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提升的态势,所以,在职研究生的教育问题已不容小觑,对于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确保在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一、在职研究生特点
一般而言,在职研究生和在校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便是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区别,其特点主要包括:(1)在职研究生的招生指标较低,且学习形式多样,利用自学或进修班的形式学习相关课程,或是入校不离岗,实现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2)在职研究生均是为了未来工作发展考虑,得以谋求更高的学位和学历,所以其目的和动机与学习背离,导致其学习态度并不如在校研究生,部分人是为了职称,部分人是为了学位证书;(3)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均不充裕,若是学习与工作存在矛盾,普遍选择让位于工作。在职研究生普遍为科研骨干、经营骨干、主要管理骨干,所以在读期间还要完成工作赋予的诸多任务,对学习教育造成影响;(4)就目前在职研究生的现状而言,他们已经适应了不断在实践中学习,而且很多在职研究生离开学校很多年,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对于遗忘的学习时期的知识结构,依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弥补,方可跟上学习进度。
二、在职研究生的主要问题
1.学习年限长
如果难以将工作量和学习知识集中于某一时间,那么将会对在职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精力造成浪费,对导师而言也是一种痛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研究生通常5-6年方可毕业,甚至有的更久,部分博士由于难以满足学术要求不得不放弃学业。
2.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和背景均不同,年龄差异也很大,参差不齐的基础使其学习质量也有显著差异,从而暴露了诸多非专业基础的在职研究生弊端所在,从而为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带来诸多问题。
3.专业基础和目的性不匹配
一般而言,在职研究生均为半脱产学习,因此将会丧失大量的科研和学校时间,同时没有深化自身知识,主要是由于学校、单位两头跑导致的。其次,诸多在职研究生学习动机并不单纯,仅仅为了更快的拿到学位和学历,功利性极强。目前在职研究生的年龄跨度在35-50岁之间,巨大的年龄差异导致其理解和学习能力也有显著差异[1],与此同时,受限于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水平,如何正确应用教育管理模式已是当前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学习监督
由于大学中普遍为全日制研究生或是本科生,并非全部的在职研究生或大部分的在职研究生,因此,学校日常工作中并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在职研究生的身上,为此,将会忽略在职研究生的准入标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正在以20%的速度增长[2],导师的精力将会大大分散,导师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在职研究生身上,而且为了满足科研需求,更愿意和在校研究生探讨交流,严重忽视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最后导致其仅仅能够获得个文凭而已。
5.学业论文质量不能保证
(1)受限于在职研究生的上学时间安排,缺少时间研究和撰写论文,其次,由于工作等问题的原因,导致毕业论文的撰写断断续续,及其容易被打断思路,论文整体质量难以保证;(2)随着学术研究领域扩展及研究生扩招,让研究生导师分身乏术,一人需要面对多位学生,其次,在职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时间较少,很难对学业论文提供有建树意义的指导;(3)由于在职研究生受教育水平和学科背景差异较大,而且当前诸多人选择的专业也和自身工作无关,所以容易滋生懈怠心理,难以保证论文质量[3]。
三、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1.控制生源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是学校为了经济效益,不断的盲目扩大招生人数,从而对学校声誉、培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应当对在职研究生的生源予以控制,提高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试成绩比重,便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尽管在职研究生学费较高,但是学校并不能以此作为收入,防止社会功利性蔓延,影响在职研究生质量。假如不满足在职研究生标准的人今后在单位担任权重,也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重视生源的管理与培养
利用课程考试、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盲审、预答辩、答辩等,对在职研究生予以质量控制,与此同时,结合在职研究生的专业以及背景,定期进行学术报告,促使在职研究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了解项目结果能够产生得到人文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在职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其次,在职研究生可以在与专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收获到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具体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需要严格审查和监督在职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做好公开审核与公示,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设定教学课程,在职研究生经过审查入学后,要有特色的予以教学,而绝非系统教学,当然,思想教育也不得疏忽,需要落到实处。
3.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根据师生比例,国内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外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导师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科研项目中,对于在职研究生的关心不够,因此,应当尽快优化考核标准和政策引导,为导师减负,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价值,培养青年导师队伍,确保导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4.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比如专业讲座、学术论坛等,鼓励在职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此同时,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提升学术交流机会,不定期的要求相关领域的学术精英开展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学生学术内容。
5.重视学生基础课程自主选择权
目前普遍存在单位交叉换岗现象,学生入学前必定有其目标,因此可以提高课程开放性,多开设满足个人需求的选修课程,尽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依,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在职和非定向研究生培养与联合教学
通过在职和非定向研究生联合教学,可以将其二者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提高教学实效性。因为非定向学生主要在校学习,所以学习态度和思路均有一定的优势,在职研究生可以以其为榜样,深入分析所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汲取有用的学习经验,当然,非定向研究生还可以学习在职研究生的社会经验,了解就业形势,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7.学校与委培单位共同构建奖励制度
设定专门的奖学金对成就优秀的在职研究生予以嘉奖,在遇到薪酬待遇、技术岗位顶级、职称评定等问题时,基于优秀在职研究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职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教育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在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确保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注释:
[1]张志宏.浅析在职研究生教育及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14:328-329.
[2]林兴初,徐利芳.优化创新在职研究生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13(1):123-125.
[3]刘永生.浅析新形势下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J].统计与管理,2014(9):174-175.
参考文献:
[1]支建华.规范在职研究生教育提高培养质量[J].教育与职业.2010(07)
[2]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4
在职硕士: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如何更好的选择?
北京人事考试网:
在职硕士:
在职研究生的报考志愿填写,终将落到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于考生来说,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报考环节,如何才能更好的选择?
1、是否热门
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考虑这个问题,这里的热门并不是指当下火热的专业,而是指适合考生学习,同时发展前景不错的行业,没有必要“随波逐流”,单拿管理这个专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管理素质,关于这点,考生要明智选择。
2、工作情况
跻身现代职场的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为此很多人选择在忙碌的工作闲暇时间进修,这是很辛苦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人还是不甘工作现状,想谋求更好的发展,在职研究生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紧密与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结合。
3、专业前景
这个时代有很多“黄金专业”,但是依旧也有一些是蕴含巨大发展前途的专业,在未来会是很具价值的专业,考生不一定要瞄准那些现在火热的专业,毕竟对自己未来职场和生活等有帮助的专业的才是考生最应该选择的专业。
4、专业要求
大多数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是不限制考生所学的专业的,但是总有一些专业是有这个要求的,为此考生需要提前将这些信息了解清楚。
5、教育方向
现在依据专业的性质和社会具体的用人要求,将这种在职专业进行了划分,与之相对的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它们具体教育方向存在着差别,考生要考虑到这点。
更多在职硕士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2015年1月MBA MPA MPAcc课程简章
MBA MPA MPAc备考交流群:245631407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英语在职研究生 篇5
专业名称:英语 在职研究生
开设院校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培养目标
英语在职研究生旨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全面熟悉本学科科研动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知识,能胜任国际商务实践和语言翻译、信息收集及 处理等工作,并能从事商务英语教学,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外语、商务复合型人才。
就业前景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 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 临近,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 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 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 校、咨询、报名电话:64493785、64494282 刘老师、杨老师
外事部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 良好的就业前景。
除了就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不仅如此,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有了新的兴趣点,也凭借英语专业的基础,轻松地转到别的专业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就业优势
1、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在从事外贸、翻译、外交、对外导游等方面的工作时语言问题不会构成任何障碍。
2、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与写作上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过英汉语言的文学对比,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说辞达意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误解。
3、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准确轻松地运用英语这一国际性语言的基础上,一般都会了解一到两门其他的外语。由于现在的外企不仅仅与一两个说英语的国家打交道,多会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多了一门就业机会。
4、更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这一优势在外企能够更好地体现。在外企工作,由于了解外国独特的风 俗文化,英语专业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他们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与上级交流,也能更迅速地接到订单并处理好相关事宜。虽说工作能力很重要,但是人际关系在 工作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熟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容易与公司前辈产生共鸣,也更容易上手工作。
5、具有更强的可塑性。虽说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缺乏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在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一 种优势。因为没有了理论框架的舒服,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工作中发挥咨询、报名电话:64493785、64494282 刘老师、杨老师
一些创造性,有时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没有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理论的桎梏,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知识,并经课本上的内容与实践操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 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 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研究方向
经贸翻译方向
商务英语方向
跨文化交流方向
英语语言文化方向
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学士符合条件可申请硕士学位证书。
方报名式
1、《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咨询、报名电话:64493785、64494282 刘老师、杨老师
3、交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交报名费200元;
5、经资格审查通过后,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6、学费24000左右元(两年)。
培养与授课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授课;
2、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
证书授予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2、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申请硕士学位。
英语在职研究生相关问题
英语专业申请硕士学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或者有学士学位以上的学位(如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
2、修完所有课程并考试成绩符合要求(学位课不低于70分,必修课不低于60分);
3、通过校内综合考试;
4、通过全国二外统考(获学士学位三年以上方可报考);
5、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至少一篇;
6、通过研究生部资格审查方可取得撰写学位论文资格;
咨询、报名电话:64493785、64494282 刘老师、杨老师
7、完成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取得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通过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英语在职研二外可以考哪几门?
国家教育部规定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第二外语考试可以选择的语言有四种:法语、日语、德语、俄语;
法语和日语考试时间在5月份最后一个周末举行,教育部学位委员会考试中心每一年都会组织;
德语和俄语考试时间不确定,并且不是每一年都会组织考试。相关考试时间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通知为准。
英语在职研第二外语的考试合格分数线?
法语考试要求掌握5000个词汇,对其中的2600个左右常用词汇要求熟练掌握,其余词汇则要求能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要求掌握法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和常用句型;
日语考试要求掌握7000个词汇,对其中的5200个左右常用词汇要求熟练掌握,其余词汇则要求能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要求掌握日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和常用句型。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6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7
当前关于研究生教育与地方服务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从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提出研究生教育理念改革和培养课程优化等观点和措施[1];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 提出我国需加强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观点[2],或者剖析国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地方服务的工作特点, 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供经验[3],诸如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4]等。但这些多数是指研究生教育的知识输出体现, 而从已掌握的研究生相关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且能反映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数据挖掘技术现在已发展为成熟的信息科学技术,并已应用到高校管理研究中,如教务管理系统[5]、图书馆管理系统[6]、科研管理系统[7]和财务管理系统[8],而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研究生报考信息系统中的研究尚为空缺。
因此, 本研究对过去五年宁波考点所有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报考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不仅可以掌握所在地区在职研究生报考的总体规模、变化趋势、生源分布等信息,还可以掌握未曾觉察到的内在联系与社会动态, 预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为高校的招生培养和政府人才建设的统筹投入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意见。
1.考生现状分析
(1)年龄段分析
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数据为例, 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总报考数为3056人, 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考生最多,人数为1389人,其次是年龄在30岁至35岁的考生,人数为1044人。由此可知,25~35岁年龄区间的考生本科毕业后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基本是单位的骨干人才,在事业上充满干劲,有进修学习目标和动力,因此,他们是报考在职联考的主要人群。
(2)考生的工作单位性质分析
根据常用的工作单位性质分类, 将考生工作单位性质分为10大类,A行政单位,B科研设计单位,C高等学校,D其他教学单位(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职院校、培训学校),E医疗卫生,F其他事业单位,G国有企业,H私营企业,I部队,J其他。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 , 来自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的考生人数最多,依次为679人、670和581人。这可能与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地区的经济特色息息相关,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型临港工业及重工业为支撑的经济体。此外,来自行政单位的公务员由于考核和晋升对学历要求比较严格,从而产生最直接的进修学习需要。
(3)报考专业分析
以2012年数据为例,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考共有15个学位类别,分别为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职业教师、风景园林硕士和中医师承。其中报考工程硕士的人数最多为1621人,其次是公共管理硕士364人。导致报考工程硕士的人数远高于其他学位类别的报考数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一,工程硕士涉及领域繁多,有40个方向,其中电子与通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这四个领域的考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其二,如前所述,由于浙东地区的经济特色,来自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考生人数很多, 这类考生主要为提高实际工作技能而进修学习, 所以他们中会有很大比例的人数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的工程硕士。此外,公共管理硕士报考人数排名第二, 主要原因可能是有相当多的考生来自行政单位,由于工作单位性质的缘故,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考生会选择报考公共管理硕士。
(4)考生地域分布
本研究生源的地域分布分为3大类,即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宁波周边地区(慈溪、余姚、宁海、舟山、象山、奉化、绍兴),浙江省内其他地区和省外地区。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宁波考点来自宁波市的考生最多1926人, 其次来自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662人。很显然,考生会坚持“就近考试”的原则,因此,宁波市及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会选择来宁波考点报名考试。
(5)报考院校分析
主要分为5大类,即宁波大学、浙江省内高校、上海高校、江苏省高校和其他。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 在宁波考点报考宁波大学的考生数最多908人,其次是报考上海高校782人,然后是报考浙江省内除宁波大学外的其他高校691人。相对来说,4个主要报考院校分类的人数比例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首先,由于宁波考点的考生大部分居住在宁波市或宁波周边地区,选择就近进修,比较方便;其次,报考上海高校比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的考生还多, 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地区的名校比浙江省内的名校多,考生可选择性较多,且社会对名校的认可度更大;二是宁波市政府对宁波诸多单位和上海高校的校企合作有财政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宁波及周边地区考生的报考热情。
2.相关分析
(1)考生地域分布与报考院校的相关分析
表1为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地域分布与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布列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考生地域分布对于院校的选择有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在宁波市的考生报考宁波大学的实际统计人数为667人,比预计572人多,说明宁波市考生倾向于选择宁波大学;另外,在宁波市的考生报考上海高校的统计人数617人,比预计492人多,说明上海高校对宁波市考生的吸引也比较大。在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的统计人数217人,远高于预计149.7人,说明宁波周边有很大一部分生源选择省内其他高校。
(2)考生单位性质与考硕士类别的相关分析
表2为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单位性质与报考硕士类别的交叉分布列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考生单位性质对于考生专业选择有显著影响(p<0.01)。其中,来自行政单位的考生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的实际统计人数分别为173人和237人,远高于预计的44人和69人多 ,说明行政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报考教育硕士的统计人数为250人, 比预计的205人多,说明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教育硕士;同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工程硕士。
3.变化趋势分析
主要对2008年至2012年宁波考点的六大考生单位性质的报考数进行分析,除来自“高等学校”的考生逐年递减和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有反复波动外,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基本呈上涨趋势。其中,来自“高等学校”的考生逐年递减的主要原因与国家教育部对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相关招生政策改变有关,首先是教育部于2009年对在职攻读“高校学校教师”的硕士类别停止招生,其次与高校教职工追求学历的意愿有关,他们不再仅满足于只有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更多的高校教职工选择报考有双证(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主要对2008年至2012年5年宁波考点的六大热门的硕士类别的报考数(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进行分析,除工商管理硕士的报考人数有较为明显的反复波动外,其余几个热门专业均呈上涨趋势。
4.总结和建议
(1)总结
本研究对全国在职联考浙东地区宁波考点的报考数据(2008年~2012年 )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2012年宁波考点联考报考情况为例, 发现年龄在25~35岁区间的考生人数占绝大部分为79.6%。有63.2%的考生来自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关于报考专业硕士学位类别,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 : 工程硕士 (53% ), 公共管理 硕士 (11.9% ), 教育硕士(8.9%),法律硕士 (7.7% ), 农业推广硕士 (6.0% ) 和工商管理硕士 (5.3%)。关于生源地的分布情况,63%的考生来自宁波市,21.7%的考生来自宁波周边地区,14.6%的考生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地区,仅0.7%的考生来自省外地区。另外,还对考生报考的院校所在地进行了分析, 发现30%的考生报考当地的大学即宁波大学,25.6%的考生报考上海高校,22.6%的考生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还有22%的考生报考其他地区的高校。
进一步通过“考生地域分布-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 发现生源地与报考院校地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如在宁波市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宁波大学,宁波周边(离宁波市稍远)地区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浙江省其他高校。同时,还发现报考上海高校的宁波市考生的实际统计值高于预计值,结合实际情况,发现由于社会对名牌大学的追求和宁波市政府对宁波诸多单位和上海高校的校企合作有财政支持, 促使相当大比例的宁波及周边地区的考生选择报考上海高校。同样,通过“考生单位性质-报考硕士类别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发现来自行政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教育硕士,来自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工程硕士。
最后,对2008年~2012年五年的宁波考点的报考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来自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外,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基本呈上涨趋势;除了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余几个热门专业均呈上涨趋势。
(2)建议
1关于招生宣传方面的建议
根据年龄情况分析的结果, 建议招生宣传方式应多选择年轻人更喜欢且习惯的媒体形式, 可以尝试从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转向互联网和“微媒体”的形式;根据考生单位性质、生源地、报考学校、专业类别及考生地域分布-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析的结果,建议就考生的单位性质和所在地更针对性地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和招生宣传。
2关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议
基于创新思维的在职培训优化研究 篇8
关键词:在职培训;效应;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王朝凤(1974-),男,福建福清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讲师,高级技师。(福建 福州 35000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06-01
企业在职职工培训中,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无异会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实践历练是成人学员的重要优势和资源。成人学员是带着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的,学习目的相当明确,学习行为比较主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在职人员培训教学的经验,现就如何通过五大效应以提高培训成效问题进行探讨。
一、“首善”效应
所谓“首善”效应,是指学员与教师见面时产生的较为深刻和鲜明的第一印象,它将转化为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思维和态度定势,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之后双方交往的效应。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研究并设计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讲好培训的第一节课,力求在第一堂课登台亮相时就能让学员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在学员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这样学员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和态度定势,从而乐于接近教师,并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诲与要求。“首善”效应十分重要,如果学员第一印象就对教师产生反感,之后教师即使付出再大艰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员改变思维和态度定势来亲近教师、聆听教诲。
二、“乐从”效应
所谓“乐从”效应,是指教师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员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一个人自身大脑活动与肌肉活动不无关系,人为的紧张是抑制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障碍,这已经有专家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作出了科学论证。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员掌握知识、乐于接受教诲,教师不能老是用说教的方式,严肃、刻板地让学员来受教,而应创建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去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员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只有让学员轻轻松松上课、愉愉快快聆听教师教诲,才能在此基础上使学员产生学习的刻苦精神,去博览群书、勤奋进取,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通过实施“乐从”效应对学员进行诱导式的“暗示”教学,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尽可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才能使学员乐于学习,以促进培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把学员的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思维活动过程。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采用现实案例作为引子将学员引入“课题”,然后再结合培训知识联系实际,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员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创造力,以便更好地学习掌握需要培训的相关知识。
三、“对接”效应
所谓“对接”效应,是指教师如何使受训学员接受培训教育内容,增强学员想听、要学求知欲望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从教师本身来讲,每位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员能够接受教育,总想把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员。但从学员角度来讲,有的学员可能会认真听取、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有的学员则不乐意汲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果学员没有学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就相当于没能很好地完成培训教学任务,即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员自觉接受教育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由于受训学员自身基本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掌握好受训学员的心理特点。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意地期待全体学员接受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学员某些积极的信息,促使学员产生积极的反应,来驱动内在动力,集中精力接受教育。针对某些差生,教师应该以正面的言行客观地评价他们,甚至可以善意地美化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多与他们打交道以强化感情联系。在整个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批评说教,对他们的长处要多加表扬,以增强他们接受教育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受训学员的知识接受能力也要加以认真分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四、“成功”效应
所谓“成功”效应,是指教师应当着眼于让每位学员通过培训普遍都能获得成功,也就是要努力帮助受训学员确立学业有成的信念,促使受训学员为最终获得事业成功而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事业有成是每一个人普遍拥有的内在欲望,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业有成同事业有成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充分激发受训学员爱学习、爱知识、爱事业的激情。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没有过硬的知识与技术,想要在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启发学员开阔视野,充分认识社会、珍惜自己,并树立学业有成的信心,驱动事业有成的欲望。只有这样,受训学员才能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掌握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和实践知识、技能,然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去不懈努力、不断奋斗,最后获得成功。
五、“共振”效应
所谓“共振”效应,是指教师应当选择教育时机同受训学员学习情感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教学,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在共鸣中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得到学员的认同、消化以至升华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心灵共振是有条件的,师生之间要“相知”。如果教师能以巧妙的方式打开通向受训学员心灵的渠道,了解并充分掌握受训学员的内心世界,那么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就能达成心灵默契,做到相互理解,找到共同语言。教学是教师与学员双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首先要靠教师对学员的珍爱,只有教师真诚地热爱学员,才能处处感染影响学员,使学员在心灵上与教师产生沟通和共鸣。同时,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相机而教。但是最佳教育时机并不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可以确定的,而是教师在学员心理需求上碰撞出某种火花时才能捕捉到的。如果教师能结合学员情感的特定环境和情境,适时抓住叩响学员心灵的最佳时机,适情、适境、适时地去激发学员的道德情感和认知,就会使学员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受训学员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时,才会顺利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此时,受训者、教育者双方都是最为轻松的,培训教学的效果也肯定是最为有效的。
正确把握共振的条件,适时地建立起师生情感,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才能使学员与教师之间产生共振,有了共振就必然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也就必然使受训学员更加牢固地掌握应会的知识与技术。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受教育者也必然会终身受益。
六、结束语
在职职工培训工作是各类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在职职工的培训业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其中隐含着许多非常值得探究的艺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常年耕耘在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战线的教师们来说,开展高质量的在职职工岗位培训任重而道远。培训工作的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是提升员工学习水平、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是不断提升培训成效的有效途径。只有放下教师架子,拓宽教学路子,俯下身子与学员交朋友,才能在职工培训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只有不断精心探究,不断改善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能硕果累累,企业的品牌和效率才能与日彰显。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9
是否就没有说服力
对在职研究生报考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职研究生六种报考方式中初单独考试、一月MBA/">MBAMPA和一月法律硕士毕业后有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外,其他报考方式毕业后则只能获取单证,即硕士学位证书。那么报考在职研究生没有毕业证是否就说明其没有说服力呢?下面就由在职研究生教育网来为您答疑。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学历教育一直在我国处于主流地位。人们对学历学历教育似乎一直存在着盲目的注重和崇拜?在9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数量很少,因此社会在衡量人才能力的时候,往往把是否拥有大学学历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其实这从事实上来说完全颠倒了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二者的重要性。
现今,随着拥有高等教育经历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已经不用担心人才学历水平的差异,不少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也开始扭转观念,不去过多的关注求职者的学历,而更看重的则是其能力。
据在职研究生教育网编辑了解,硕士以上的教育和本科存在着很大区别,其教育形式更加自由和注重实际,因此在国外的硕士都是只有学位而没有毕业证书的。有能力完成硕士教育的人,说明他的个人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他的学术研究能力如何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学位证明就变得更加重要。
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篇10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下,职场人士也越来越希望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在职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职场人士的肯定和推崇。在职研究生最大的好处就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边工作边学习,既可以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也能接触实践性的知识,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报读在职研究生最能吸引职场人士的是可以拓展人脉,能够接触到同行业不同的人士,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造一张结实的人际关系网络。
为帮助更多的在职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就读报考在职研究生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外经贸大学特别举办了大型在职研究生招生说明会,同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蒋先玲副院长还将结合当前实事热点为大家做“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理财规划”的金融专题讲座。
此次说明会于5月27日上午十点半在对外经贸大学诚信楼312室如期举行。
首先,负责在职研究生招生的魏老师向大家系统介绍了在职研究生的相关情况。魏老师介绍说,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按照考试的时间分为三种:一月份考试的工商管理和法律在职研究生、五月份考试的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十月份考试的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其中一月份和十月份考试的在职研究生因专业数量有限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五月份考试的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专业,所以这一形式的在职研究生最为广大职场人士欢迎。
魏老师告诉大家,对外经贸大学就是五月份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方式。这一形式的在职研究生为学员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国际贸易、英语、企业管理、会计学、法律、经济学、行政管理、保险学九大专业几十个研究方向,最大程度让学员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
Tel:010-***3
关于在职研究生没有学历证书这一问题,魏老师向大家做出了解释:正常的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学生会得到学历证和学位证。学历证是大学本科四年全日制学习的经历,学位证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证明。而由于在职研究生是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学员并没有全日制脱产学习的经历,因此只能获得学位证书。但是从价值上来看,学位证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如何通过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方式取得硕士学位问题,魏老师强调必须满足五个条件:第一,具有学士学位证书;第二,通过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取得结业证;第三,参加并通过国家每年五月份举行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考试;第四,在正规刊物上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五,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魏老师对在职研究生介绍之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蒋先玲教授为大家带了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理财规划”金融专题讲座。
蒋先玲教授从大处着笔,小处落实。从宏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起,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告诉大家理财也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于个人理财,蒋先玲教授提出“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并列举了三点原则:第一,必须密切关注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宏观的经济走向;第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注重投资多元化;第三,理财也需要持之以恒。蒋先玲教授还告诫大家,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财富,以牺牲健康换取财富是不可取的。
在演讲的最后,蒋先玲与与会人员就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说明会之后与会人员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魏老师表示欢迎大家于下周六来学校博学楼1322在职研究生办公室继续了解。
对外经贸大学从1998年开始进行在职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形成了完善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其一:根据社会当前需求,开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研究方向下培养出来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外经贸大学在保留传统的优势研究方向的同时,不断开辟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研究方向:比如金融学专业的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本运营与国际融投资方向,更有贸大外语特色的中英文双语授课班等。
其二:强大的师资阵营,高实操性的课程设置
为了保证在职研究生学员享受到高水平的教学体验,对外经贸大学为在职研究生学员配备了与统招研究生一模一样的师资;不但如此,学员所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由师资团队通过研讨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并且会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出前沿实用课程。
其三: 完善的学员管理体制
通过十四年的摸索,对外经贸大学对于在职研究生学员的管理也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最人性化的优势是为每个班都配备了专门的班主任老师,这在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班委会、公共邮箱、公共论坛、公共的网上交流群、发行的班刊等。同时,学校也会不定期组织拓展活动、主题班会、在职研究生体育节等。学校会为在职研究生举办隆重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让大家真正融入到久违的校园中去,感受浓浓的校园文化。商学院学生参观现代汽车、物流管理学生参观天津港,这些参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金融学院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不仅吸引了金融学院的学员,也吸引了其他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员,真正做到了为在职研究生搭建人脉沟通平台。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篇11
关键词 在职教师 网络学习团队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来自各地域的在职教师聚集在网络空间,组建网络学习团队,打破传统教育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旨在对网络学习团队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
1在职教师的定义及其专业发展
(1)在职教师的界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从业者需要专门的情感、知识和能力等素养。本文所指的在职教师指全国各地教职工中的中小学教师于1986年由所在地人事部门建立人事档案的执教人员。
(2)在职教师个体相对封闭,不利于其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长期以来,与社会上的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是一个相对封闭、缺乏社会交往的群体,与社会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鉴于此,笔者认为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构建团队学习的教师文化,倡导在职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团队学习有利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是指通过合作、发挥整体作用而达到某一结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同专业的在职教师组建学习团队,不仅可以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而且更能方便、高效的进行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2网络学习团队可以支持在职教师快速的专业发展
基于网络的团队学习是指,将互联网作为交流和评价性工具,为团队成员提供网上学习的虚拟空间,在这种环境下团队成员通过开放型的交流,发现问题、取长补短达到共同目标。它与传统团队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共事。
2.1传统学习团队的劣势
(1)知识的获取局限于一定范围,不利于在职教师思维的开阔。在传统的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在职教师知识的获取受限于一定的物理范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容易打破已接受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局限性。
(2)在职教师团队成员的搭配和合作问题的设计相对难度较大。目前传统团队学习大多数是采用小组合作。但实际执行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分组的问题。成员搭配不均,不利于学习。其次是问题的设计。由于组内同学的水平、能力等的不同,不能积极地调动团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问题有时不能及时解决,降低在职教师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职教师会遇见诸多教学上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时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会打击在职教师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2网络学习团队的优势
(1)跨越空间距离,探讨学科专题,扩展了知识的深度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提供丰富的资源满足在职教师教学的需要,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现教学过程的即时反馈。同时,还能发布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在职教师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提高教育水平。
(2)自主选择团队,使教与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
网络学习团队是基于网络的,在职教师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所担任的科目去选择合适的团队。在这样一个网络共同体环境中会积极的开展讨论,促进交流。
(3)解决问题的即时性,激发在职教师主动探索求知欲
在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而恰恰周边的老师无法解决时,网络学习团队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在职教师可以将遇到的问题提列出来,共同探讨,并结合别人的想法反思,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激发在职教师的积极性。
3网络学习团队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
(1)依托网络,自主组建学习团队,培养共享意识
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分散性的特点,老师之间互相的机会比较有限,因为教师局限在教室之中,习惯于在工作中建立的关系网、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不愿意拿出来与人们共享。因此,在网络的环境下,要改变传统学习团队的这种意识,依托网络,将有共同兴趣的在职教师组建成一个个团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交流的平台,让知识在学校里流动起来。
(2)创设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教师专业理念
在学习团队形成的初始阶段,应先创设共同的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氛围会激发在职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群体的合力,通过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增加在职教师的专业精神,强化其教师理念,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交流平台
建立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为诸多的在职教师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利用网络来延伸知识的深度,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4结论
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团队,并在此团队中展开社会互动对于消除在职教师间的陌生感、孤立感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网络学习团队对于促进在职教师的教学有积极作用,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能更有效地巩固和发展其教师专业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 薛文平.教师职业怠倦心理探究[J].职教通讯,2004(10).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