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2024-08-31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精选5篇)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篇1

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 是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 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是否能良好地发展。教师教育是师范生教育、教师岗前培训与教师在职教育三者的结合, 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 体现了教师连续性、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教师在职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是保证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在职教育,教师教育

一、教师在职教育的必要性

1. 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是指人的一生, 在空间上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 还有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等。它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经掌握了的文化, 而且还要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爆炸的时代, 教师更应该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在他的一生中必须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 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在职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

2.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 也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 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升, 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专业水平, 使其尽快从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在教师的一生中, 刚参加工作时遇到问题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猛增, 指导教师对很多问题也是爱莫能助, 因此, 教师在在职过程中应该接受继续教育, 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

3.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1]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 教师仅靠在校时所接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而且一个成熟的教师的绝大部分教学技能来自工作经历。社会、科技发展如此迅速, 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 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如知识的剧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增多等, 迫使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 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手段,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

1. 忽视教师的主体性

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和高等学校组织的研修班、辅导班等;从时间上分, 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可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从空间上分, 可以分为校本培训和“走出去”。绝大部分都是以讲习班的形式进行培训, 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重视系统性, 灵活性不够, 学习方式以培训教师主讲为主, 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

2.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包括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和接受培训意识淡薄。有研究表明, 受训教师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49.3%的教师的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自身兴趣或发展需要使然”, 50.7%的教师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外在的诱因———“晋升职称的需要”“迫于社会或学校的要求”“获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或同行的认可”。[2]接受在职培训意识淡薄包括不主动找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扩大知识面, 而是被动地接受培训, 将进修认为是学校提供的福利, 甚至有的在职培训仅仅只是走过场, 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出去旅游。

3. 经费不足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教育经费包括了用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的经费, 也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种用于教育上的费用。有资料显示:江西省修水县2005年财政总支出为55360万元, 其中用于教育支出为15182万元, 其中用于培训的费用仅为28万元, 仅占公用经费的0.84%。[3]由此可见,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教师在职培训最大的问题之一。

4. 轻视操作性知识的讲授

当前, 针对教师在职教育所办的培训班、讲座等, 普遍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 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这是无毋庸置疑的,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重视系统理论知识而轻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职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教师在岗前就已经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知识, 随着社会发展, 在职培训时应重点讲授增进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 应帮助教师扩宽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的更新, 应重点教授教师如何将学习到的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 培训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教育事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教师培训的效果问题更是教育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一直以来都不是很理想, 培训内容陈旧、脱离实践需求, 培训方式单一、枯燥, 这是教师在职培训效果深受影响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职培训是成人教育, 讲授型不能是唯一的模式, 应提倡案例教学、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培训内容应是当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需要的或者是感兴趣的, 受训教师是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

三、教师在职教育的对策

1. 根据需要选择培训内容

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4]在职培训的目的是扩充知识、增长技能、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教师积极信念, 应教给教师在他们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问题的应该有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技巧, 应该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应该加强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了解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从而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 具有针对性。此外, 还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时应不断地优化培训内容, 应该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以问题、案例的形式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 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走向校本培训

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走向校本培训即是培训活动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所进行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的各种进修等, 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 走出学校的特色。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有听课、评课、专家指导, 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个人自学。由于校本培训的质量普遍不高, 培训形式单一, 主要采取的是听专家作报告的形式, 培训之间缺乏沟通, 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有时候甚至存在培训时听专家讲课, 感觉自己懂了、会了, 但是回到教学中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因此,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应根据存在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改进, 校本培训必须体现本校的特色, 根据教师的要求、需要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并给予实施。

3. 转变观念

广大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在职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应明白教师在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意识, 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充分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对培训有正确的认识, 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升职、加薪等之类的好处而参加培训, 要明白在当前社会, 我们必须有终身教育的观念, 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因为培训机会有限, 我们必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 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是解决问题, 还应是怎么样才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广大教师只有转变旧的观念、树立先进的在职教育观念, 用先进的在职教育观念来指导行动, 教师才会对在职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那就是为了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参加培训。

4.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在职教师培训时可以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例如专家教授、优秀教师的经验示范、问题的讨论与交流等。培训对象可以分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等。不同的培训对象有各自的特征, 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作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时应记住:教师是培训的主体, 一切活动应以教师为中心。在培训时不一定必须是专家作为培训者, 可以聘请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讲授经验, 受训教师可以从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工作案例中得到启发, 当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会想到优秀教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优秀教师的成功会激励受训教师去反思。

5. 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 而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方面。信息技术 (I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功能一类技术;它主要包括用于信息采集的感测技术、用于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用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和用于信息使用的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同样给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促进教师在职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 可以帮助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专家、学者、同行, 而不需要等待有限的培训机会。

因此, 我们不但应该从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教师在职培训, 而且还应该立足于教师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等选择培训内容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此外, 转变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是促成培训有效的关键因素,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董静.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8) .

[3]马佳宏, 匡永忠.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费问题分析[J].新课程研究 (教育管理版) , 2007 (5) .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5/88484.html2012.3.20>2012.3.12

[5]师书恩, 王慧芳, 武法提.信息技术教学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篇2

(一) 专业教育能力相对较差

近年来, 有关体育教师辱骂、体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 与学生有着强烈冲突情绪的授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在少数, 教师教学质量差、素质低的反映, 屡屡被提起。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专业素质不够”是造成这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出现的真正原因。不可否认, 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 几乎个个都是佼佼者, 但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 教育学科知识不足或不适应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反应:①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当, 如不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内容难度的把握、年龄的适应性;②教育策略、方法没有针对性, 如不知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来引导, 教育时机的把握, 管和放的度,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③不知怎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人生态度, 促进学生学习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如将以上三个方面作一概括就是我们的教师缺乏“教学的艺术”, 而这种艺术是仅仅具有专项学科知识远远所达不到的。

(二) 科研能力不足

教学研究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 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现实教学中, 师范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 原因是不少教师认为, 只要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 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是否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则无关紧要。就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程度来讲, 其专业性要强于其他学科的教师, 如果寓教寓学、寓教寓研将会使自己的教学、训练水平得到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 没有反思的教学, 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教师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 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 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 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 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强化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高校教师也应不断地改变和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而目前教师的在职教育显得十分被动。据调查了解, 有的高校体育教师10多年没有外出学习过, 青年教师平均7年才可能轮流进修一次。也有的教师在脱离实践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思想, 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只是集中到知识、技能上, 教师的视野被窄化了, 活动领域也被窄化了, 教育与教学被割裂了, 学校与丰富的社会生活被割裂了。因此, 无论是在岗前培训, 还是在职学习, 都应当是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与学校日常生活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 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 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二、在职培训是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教育

体育教师政治理论基础薄弱, 学习不够, 往往出现只顾专业不及其余的偏向。即便是体育专业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 学习的深度也是有限的, 特别是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更是缺乏, 这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原理有很大局限, 往往会出现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和断章取义的不良倾向。没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功底, 就很难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高校教师为人师表, 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识上的影响伴随其一生, 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这一方面在职培训十分重要。

2.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知识教育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高校教师应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 掌握现代体育健康理论知识, 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积蓄创新能量, 厚积而薄发, 为以后大显身手奠定身体的基础。为此, 高校教师要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 才能胜任历史赋予的重任。在知识经济替代传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特别是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 高校应注意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能够拿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人才;一类是能够把已有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 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创业型人才,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 并能迅速持久地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高校已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 高校教师特别是体育专业教育的教师, 应自觉加强对市场学、经济学、营销学、法学等学科的学习, 接受在职培训, 使自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接受、理解、运用信息的前景更为广阔, 知识传播的方法也发生巨大变化。高校体育传统的教学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虽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已显得不堪一击和陈旧落后, 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学法的继续教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接受的体育以及健康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纷杂, 与他们的年龄和经历难成合理比例, 增加了他们接受、分辨与理解上的难度, 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认识不清、办法不多,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学的继续教育, 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4.加强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培养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 具有专业发展优势和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理论知识创新型的高校教师, 因此,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在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二) 加强在职培训,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多种层次、多种规模的学历教育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河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还不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因此应鼓励学历未达标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基于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特点和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 学校应从各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给予其更多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各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脱产与不脱产结合, 短期班与长期班结合的学历教育形式。

2.关注少数专业化水平较低的教师群体

河北省高校的体育教师中有少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令人担忧, 他们的专业意识、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创新精神, 都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各校应从政策上引导, 工作中要求, 生活上关注, 尽快调动起他们参与在职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3.转变教师对在职培训目标的偏颇认识

以学历达标为参与在职培训的主要目标, 与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在职教育提高各项业务能力上的低认同率, 反映了教师在职教育目标认知上的偏颇。教育管理部门应及时加以引导, 这对于提高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建章立制, 保证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健康和发展

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尤其在职培训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 对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民族体质的强壮, 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 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来保证高校体育教师在职的顺利实施。各级主管部门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结合我国经济、体育事业的发展实际和本校的特点, 认真研讨着手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用以监督、检查、管理和评估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做到既重形式更重内容, 既重过程更重结果, 确实保证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 使之沿着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 2001-08-23 (7) .

[2]李宏志.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刻不容缓[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7) :66-67.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篇3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分层抽样法。以云南省全体农村幼儿英语教师为本研究的调查总体。首先,按照经济发展基础及教育发展水平,将农村分为两类: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差、教育水平较低的地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87.5%,接近理想的样本数。

(二)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

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幼儿英语教师队伍表现出以下特征。

1.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在受调查的175位幼儿英语教师中,男性教师仅有6名,而且其中有2名均是管理者,不担任教学工作,其余均为女性。仅有的4名教师访谈中发现,他们对幼儿教学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与热情,并希望在幼儿教育领域男教师缺乏的情况下能尽全力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

2.教师队伍年龄普遍偏大

从调查的175位幼儿英语教师来看,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2名,20~30岁的有58名,占总人数的33%,而在30岁以上的有115名,占总人数的66%。一般可以认为,教龄越短的教师年龄会越小,所以年龄偏大的特征同时从教龄方面也可以得到间接的反映:5年以下教龄的占10%,6~10年阶段教龄的占11%,11年以上教龄的占79%。

3.教师职称评定不规范

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归属小教系列,但是在调查、访谈中发现,36%的无职称的教师几乎都是村办幼儿园教师,他们大多无规范的职称评定,有职称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县、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一部分教师及其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或学前班。

4.学历达标率高,专业对口率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在此,幼儿教师学历达标是指幼儿教师获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及其以上学历。据调查,目前取得本科学历者、大专学历者及中专学历者分别共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37%、22%,而被调查的90名公办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9%的本科学历者均来自公立幼儿园的教师,被调查的85名私立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20%。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相应教师专业化程度应该高,但深入访谈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学历达标者教育背景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师范院校幼教专业毕业生;当地职高幼师生;经过县级教师进修校或者其他师范院校培训领取学历证书的教师。

二、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一)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在职培训的形式划分为业余、半脱产、全脱产三种形式,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在培训形式的选择方面比较偏好半脱产。

(二)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关于最喜欢的培训方式,45%的教师选择示范观摩,另外,25%的教师选择经验交流,这种培训方式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因为通过经验交流可以解决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可以看出,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很少关注教育教学研讨,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英语教师教学科研氛围的培养。

(三)对培训考核方式的需求

在培训考核方式的选择上,73%的教师选择综合考评,7%的教师选择卷面评价,20%的教师选择其他。

(四)对培训者的需求

对于培训教师,相比较而言,教师更喜欢具有教学经验的幼儿英语教师,有114人,占总数的65%;25%的教师选择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关的学科教师。因此在农村各种培训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幼儿英语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教龄偏长,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应的培训机构应充分地利用各种有益的培训资源,改进对农村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

(五)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目前主要有文化知识课(幼儿百科、文学、政治等)、幼教专业课(幼儿英语、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教科研、幼儿游戏等)、艺术课(音乐、舞蹈、美工)、信息技术课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的教师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差别。

(注: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需求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百分比)

由上表可知,20岁以下的教师中有50%的人选择艺术课和信息技术课;20~30岁的教师中有34%的人选择幼教专业课;30~40岁的教师中有54%的人选择幼教专业课;4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54%的人选择幼教专业课。可见,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教师对文化知识课、幼教专业知识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而对艺术课、信息技术课的需求逐渐减少。

(注: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需求人数占该学历段总人数的百分比)

表6中,本科学历的教师中有33%的人选择艺术课、67%的人选信息技术课;大专学历的教师中有40%的人选择艺术课;中专学历的教师中有44%的人选择幼教专业课;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中有46%的人选择幼教专业课。由此表明,随着学历的升高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减少。

(注: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需求人数占该职称段总人数的百分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对艺术课的需求降低,因为职称越高的教师,教龄越长,年龄普遍偏大,其中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对艺术课的学习没有兴趣,而想更多地了解当前幼教领域新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多数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偏好幼教专业课的培训。因为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幼教知识学习,这与农村绝大多数幼儿英语教师不是毕业于正规幼儿师范院校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的教师在培训内容的需求上又有所区别,因此,培训机构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应尽可能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的效果。

三、改进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措施

围绕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对在职培训的需求现状,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以教师发展为根本,规划培训目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应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目标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该适应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职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长的时期,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适应、提高和加深的过程。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心理发展研究框架、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关注”研究框架以及综合研究框架等五种类型。[2]这些研究都普遍认为教师在入职初期的3~5年是一个在挫折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成长的过程。日前教育部就“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答问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并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等举措,并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3]在此,本文将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分为合格教师的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两个阶段。

合格教师培训:合格教师培训的时间一般在任职三年后,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培训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普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

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农村地区,骨干教师培训是缓解培训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从一般意义讲,骨干教师是从“经验型”发展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均要超出一般教师。为此,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应是引导教师更好地将自己所具有的广博知识、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培养他们高效率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他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创新。

(二)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关于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虽然有相关文件的规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培训体现出灵活性,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往往造成培训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是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在职培训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培训机构及授课教师仅在简单了解或不甚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确定培训内容并实施培训,而培训对象看似为同一群体,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需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此情况下,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有时甚至会出现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结果必然导致培训失去应有的价值,不能满足幼儿英语教师的发展要求。因此,合理选择、设置培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内容是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的载体,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有助于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真正提高。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类型、层次的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的需求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前提,也是使培训有效进行的前提。这里所指的教师的需求不仅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应当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分析,可以从问题出发,了解教师在实践和思考中的疑惑,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培训的有效内化和迁移,提高培训实效性。

(三)以教师参与为主线,创新培训模式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成长的各阶段,教师的需求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式就要随之变化。培训机构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以教师参与为主线,以“学习理论、研讨问题、指导实践”为特征的新模式。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激活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农村地区,教师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培训的机会较少,因为传统的培训方式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教师更多时候是被动的听讲者,培训者是忠实的知识传授者。

在农村地区开展以教师参与为主线,以“学习理论、研讨问题、指导实践”为特征的新的培训模式对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让教师亲自参与并组织培训不仅给予教师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而且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讨论相互启发,使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地开展下去,变被动的培训为主动培训,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人”。例如,关于培训内容,教师可以自主选择适合他们一切条件的对象化材料;在培训进度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情况,要求培训者作出适当的调整。另外,以教师参与为主线的培训可以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广泛,教师之间广泛的思想交流能使彼此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通过调查和总结,在实践中充分体现教师参与且适合农村幼儿英语教师的主要培训模式有如下几种。

1.在岗分层培训模式。各地依托县级示范园、乡中心园,形成县、乡、村幼儿园和非正规教育点的三级网络培训,首先培训骨干教师,然后由骨干教师分层、分片负责指导培训村级教师。

2.开展区域性联园教研。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依托,成立以片为单位的教研组,开展联园教研活动。联园教研要实现“三结合”:(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平时以各幼儿园为单位开展活动,周末或节假日以联园为单位共同活动。(2)小目标与大目标相结合。小目标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步骤完成活动,并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大目标指的是在较长时间内,以较多的步骤完成活动,并能解决长远的问题为目标。(3)虚拟与现实相结合。虚拟是针对云南农村交通不便,特殊的地理条件而言,采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实是指面对在虚拟环境下培训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教师通过商量在合适的时间集中解决问题的一种培训。区域性联园教研活动既让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又为每位教师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使教师真正参与到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L].1993—10—3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89,243,292.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篇4

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时代的发展使得知识不断在更新。作为英语教师,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水平, 使自己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指出, “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 是一种‘学习的职业’,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1]一次性的师资培训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 接受在职培训的情况怎样?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目前的在职培训体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在河南省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河南省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需求与供给差异调查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为了了解小学英语教师职后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如教师对在职培训的看法、目前在职培训方式及存在问题等, 以期探讨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方法。

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新乡市、驻马店市的小学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以及访谈结果, 编制了河南省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关于小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 设计了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六个方面的调查项目。第二部分包括小学英语教师对在职培训的看法及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等的调查, 共设计了17个调查项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5份, 有效率是92.5%, 同时对三个地市的英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来看, 小学英语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多数, 其中尤以20-29岁年龄段的教师最多, 占43.61%, 这说明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从学历上看, 大专比例占41.35%, 本科学历占57.89%, 这一方面说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绝大多数已达标, 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还有待于提高。从职称来看, 初级和中级占的比重大, 分别占33.83%和42.86%, 而高级的比例相对较低,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从专业出身上看, 有30.83%的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 这表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差, 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于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发展意识的调查显示,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学校和家长的望子成才使54.89%的教师强烈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对此, 78.2%的教师强烈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54.14%的教师表示会自觉参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 还有24.31%的教师会选择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学习。这些都表明绝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有学习发展的愿望。

从在职培训方式需求的调查结果来看, 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 (占52.63%) 、经常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占66.17%) 是教师们最喜欢的学习发展途径。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辅导型培训 (占62.41%) , 其次依次是集中讲座型培训 (占33.08%) 、同伴互助型培训 (占33.08%) 、个人反思型培训 (占30.83%) 和校本研修型培训 (占23.31%) 。从培训内容看, 教师最喜欢的是技能培训 (80.45%) 、观课培训 (70.68%) 和考察培训 (39.10%) 。教师最喜欢的三个培训模块分别是课例观摩点评 (84, 21%) , 参观考察 (60.90%) 和分组讨论 (42.11%) 。这些数字表明了教师对培训方式需求的多样化。在访谈中, 教师们也表达了他们希望与同行、专家交往的愿望。

教师接受在职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62.41%的教师最近三年参加过计算机培训, 33.08%的教师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 31.58%的教师参加了学历提高培训, 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曾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在职培训。这也反映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学习的积极性, 对自己不断发展提高的重要性有一个肯定的态度。观摩教学、短期进修和网络培训是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三种主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 观摩教学作为英语教师经常性的自我提高的方式, 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培训形式。

涉及到参加培训的原因, 67.67%的教师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评职称、提高学历、追求学校发展以及完成任务也是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原因, 所占比例差别不大。这反映出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的多样化, 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有不断学习发展的意识和愿望。虽然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在职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并且通过在职培训他们确实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增强了教学能力, 但他们也指出目前的在职培训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所学与实际教学脱节, 对教学帮助不大, 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占了42.11%;41.35%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而在职培训周期过长 (占40.60%) , 名额有限 (50.38%) 、工作压力大, 没有时间和精力 (48.47%) 、经费过高而收获不大 (35.34%) 、领导不重视 (25.57%) 等原因也使得教师无法经常性地参加培训。而对于在职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调查上, 大部分教师肯定了它们的培训效果, 但仍有28.58%的教师表示不满意, 这些都说明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在职培训教育机构、教师所在学校等方面进行改进。

4. 调查结论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 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广大教师虽然具有学习发展的意识和动力, 但是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必须加以改革和解决, 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建议和措施

为了满足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 促进其专业发展, 本人认为应当构建一个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在职培训机构、学校以及教师四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 发挥教育主管部门职能作用, 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要积极倡导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在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 不学习就意味着丧失了竞争力, 也就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因此, 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也好, 还是学校领导部门也好, 都要积极创设一个团结向上、自信、努力的文化氛围, 使学习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器。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 应当充分认识到在职培训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的的重要性,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从制度措施上鼓励和支持教师为促进专业发展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如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教学指导、观摩学习等, 定期组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议等, 给教师发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另外, 积极协调高校和小学英语教师间的关系, 鼓励跨学校的课题研究等。

作为学校要为教师的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氛围,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 建立起一种合作校园文化,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激发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比如:经常组织教师座谈, 了解教师的在职培训需求;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请专家到学校讲授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协调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调整好教师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给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经费;帮助教师化解家庭矛盾等以解决教师学习发展的后顾之忧。学校文化只有在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情况下, 教师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学校开展的在职教师培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发挥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作用, 满足小学英语教师发展需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统一的过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的师范院校, 在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范院校必须改变传统师范教育单一的培养模式,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创建具有终身学习思想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把培养反思型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师范院校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反思, 如:培养学生写反思日记;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 记录反思历程;通过微格教学以及观摩优质课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作为教师继续发展培训机构的高等院校, 应加强与小学英语教师的联系, 及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以及课题研究等形式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拓展其专业知识, 锤炼其教学技能。

其次, 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应为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深入学校、深入教师群体中, 了解教师对在职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既要能满足大多数学员的需求, 也要注意到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员都有所收获, 使在职培训既有统一要求, 又体现个性化, 实现人本化的目标。培训机构还应加强对学员的跟踪指导, 通过网上交流、电话、通信等多种方式为学员提供后续支持。

3. 发挥校本培训优势, 合理组建教师团体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的需求, 由学校发起组织, 以学校为基地, 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 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2]这种培训贴近学校实际,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 缓解工学矛盾, 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 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要保证校本培训的有序进行, 首先应当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化组织”。其次, 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检测、评估、激励制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 结合教师实际, 作出中期、长期和近期师资建设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最后, 学校要努力增加经费投入, 加强培训学习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教师在职在岗的自学自练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

此外, 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 促进英语教师学习团体的组建。教师学习团体, 是由教师自发组织的,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 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形式。[3]教师本着自愿、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原则自动组织起来, 共同学习。在这个团体中, 学习是基于教学工作, 为了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如何改进教学工作的学习。教师不论教龄长短, 经验多少, 见识多寡, 都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个案摆出来, 交流探讨, 分享成果, 共享经验。要使教师学习团体充分发挥作用, 也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合, 同时协调教师间的关系。

4. 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教师主体性的一种重要表现, 也是教师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首先应该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在实际中, 许多教师满足于经验性教学, 缺乏反思的精神和动力, 因而也就缺乏学习和进取的动力。所以, 培养教师积极进取、勇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学校除了组织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之外, 还要想方设法调动起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如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不再以升学率的高低, 学生成绩的排名对教师进行奖惩, 而是从教师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否来进行评价。这样, 才能激起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主动反思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科研能力和自主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使教师不受外界干扰, 自觉主动地汲取专业学科知识, 并促进与他人的经验交流与共享。科研能力和自主反思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其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借鉴Malcolm Knowles的成人学习理论中所倡导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它强调“学习者自行诊断学习需要, 确立个人目标, 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4]这个过程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如果教师能够自觉积极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自我导向型学习, 会有利于构建个性化的知识和理论, 提高学习和发展的效率。当然,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群体间的思想碰撞、交流和共享, 离不开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在丰富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以及教师个体都应该积极协作, 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关键性的因素是教师。作为教师个体, 必须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经验共享以及个人的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莉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2]林红.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3+3+3模式的研究.现代教育论丛, 2000 (6) .

[3]林旭东.教师学习团体的功效与机制初探---一个教师学习团体的个案剖析.西南师范大学, 2002.

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 篇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定岗实习,置换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飞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于教育领域,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专业化水平问题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开展教师职后教育即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教师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及工学矛盾等,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探索教师培训实践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解读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烟台市教育局和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5年合作创立的。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5年开始,在每年的9-10月大学生教育实习期间,采用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法,即以两个校内试讲优秀的学生充顶实习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利用学生实习这段时间,“腾”出来的这些教师到鲁东大学进行2个月脱产专业学习。参训学员培训费由烟台市教育局和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住宿费 (住学生公寓) 由教师所在学校承担,伙食费由教师个人负担。日常生活用品自备。

1.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五个模块:第一,初中英语教材教法模块。此模块由两个环节组成:A.聘请市级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作示范课 (4-6次) 。B.学员选取初中教材不同内容分组讲课,指导教师点评。第二,语言技能提高模块。此模块由以下四部分组成:A.听力训练,每周一次,每次两节。B.口语训练,每周两次,每次两节,由外教授课。C.阅读训练,每周二次,每次两节。D.语音训练,每周两次,每次两节。E.基础英语写作,每周一次,每次一节。第三,教学理论与新课标模块。此模块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涉及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语言教学流派、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等。讲座共开设6次。第四,西方文化模块。此模块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共安排六次讲座,每次一小时左右,由外教完成。第五,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块。此模块在学员的业余时间完成,在计算机房由专人辅导,主要培训课件制作、网上信息获取等。外国语学院在每期学习班期间都安排10次专题讲座,由鲁东大学教授专题讲授中学各科教学法,围绕中学教学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在学习期间,鲁东大学的任课教师根据情况给学员布置一些学习讨论的题目,由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结束前,每位学员要完成两篇与教学有关的论文和感想。另外,培训班学员除了参加必听课程的专业学习,还可以任意选修全校各年级课程。

2. 教师顶岗培训的学习方式及管理考核

被“顶替”到鲁东大学培训的中学教师,其学习采用跟班听课、集中讲座、分散自学、小组活动的方式。跟班听课,即到鲁东大学脱产学习的教师单独组成一个班,班长由市教育局指定,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负责配备班主任。除分组固定跟随大学普通专业班听主干课外,其他活动包括讲座、观看英文电影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外国语学院根据培训内容的要求征订了学员培训的公共课程教材和专业课程教材,并制定了《学员培训登记表》、《学员管理规定》、《时间作息表》和《学员考勤表》,要求培训教师必须遵守鲁东大学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班主任请假。

培训结束后,由外国语学院负责进行考核。考核采取平时测试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内容为综合测试 (所听课程及讲座) 、口试和讲座作业。其中,综合测试占40%,口试占30%,讲座作业占30%。考核合格者由烟台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记继续教育40学分,装入个人档案。对于考核不合格 (含表现、成绩、旷课2天以上) 的学员,不发培训合格证书,并通报到教师所在县市区和学校进行批评。

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鲁东大学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受训教师和高校两大方面。

1. 受训教师方面

(1) 可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关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新理念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开发,让主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培训中,鲁东大学注重受训教师开创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教育、人才观教育、学生观教育渗入课程与教学之中,大大开拓了培训教师的挑战精神和探究精神。

(2)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中学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很多,难以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无法承担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为让培训达到预期效果,鲁东大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训方案和具体课程安排。例如,外国语学院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为改变受培训教师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培训安排了教学理论与新课标模块,主要涉及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等,以帮助他们走出“开着拖拉机上高速”的困境。培训班学员除了参加必听课程的专业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任意选修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课程。这样,教师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具有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拥有了为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的能力。

(3) 发展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鲁东大学在每期学习班都安排十余次学术报告,就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做深刻的阐述。而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导师的科研科题。顶岗培训使学员耳目一新,使他们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富有新意,在课堂运行体系上更加充满活力。同时,还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往的一些培训之所以被参训教师认为毫无意义,是因为这些培训不能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鲁东大学针对培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对培训需求不一的情况,由教师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申报,然后在培训内容及编班时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2. 高校方面

一方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解决了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难的问题。鲁东大学是一所由师范院校发展起来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一直是该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但如何让全体师范类学生都能走上中学讲台实习,真正地当回教师,成为学校颇为头痛的难题。另一方面,中小学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为大学开展中小学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提供了素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

三、“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自“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一模式实施以来,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这一形式为烟台市初中、高中置换培训英语教师,每批达几十人。在磨合与探索的长期实践中,这一个新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业已进入到规范操作阶段,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等培训模式已经在鲁东大学初步形成,从而提供了一条高校与基础教育直接对话、对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在职培训的一条新途径。到2011年,参加秋季顶岗实习学院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等11个学院的共1435名学生,实习学校分布在烟台市14个县市区的156所中小学,置换教师264名。目前,鲁东大学已经把外国语学院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各师范专业,成为烟台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

1. 存在的不足

一是时间短,既不利于受训教师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利于实习大学生对所顶岗学校学生的管理。二是大学生缺乏经验。实习大学生虽然在大学期间积累了较深厚的知识,鲁东大学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但由于缺乏教学一线的经验,他们在顶岗期间无法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对中小学的实际状况往往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不太清楚。四是创造性思维相对缺乏。顶岗培训仍然主要定位于“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也许是永远不错的,但是所“教”、所“学”的大都是知识性的结论,缺少发展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意知识量的积累,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重视不够。五是顶岗培训模式容易引发中小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在与晋升、工资等挂钩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教师都希望去培训,但学校为顺利安排工作,名额必定有限。在竞争名额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教师之间的矛盾。

2. 完善建议

第一,加强培训评估,增强培训效果。烟台市教育局与鲁东大学必须做好对培训需求的调查,通过一线的实地调查,确定教师的需求。进行完一次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后续跟踪。否则,容易出现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而理论高高在上的情况。第二,对照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师范类的学生,必须按教育部的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到实习学校真正能“顶”起来,使“置换”出的教师能够安心学习,防止出现因为中学教师外出学习而影响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同时,对顶岗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包括授课内容的深浅、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班主任工作等,保证各顶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链。第三,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适应与提高予以高度重视。地方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在保护广大教师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 (如纳入教师的考核、工资的晋级,与教师的评职晋升衔接) ,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规定教师每隔3-5年必须参加轮训,保证教师观念、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第四,做好教师培训基地的资质考查论证工作。驻烟高校,除鲁东大学外,还有烟台大学、烟台工商学院等几所省属高校,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本科院校。烟台市教育局必须对这些高校的软、硬件进行考查,从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范教育的成绩等方面把关,从而确定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高校。第五,建立合理的教师继续教育成本负担机制。加大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在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门划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为“顶岗培训”教师提供适当的生活费补贴,以减轻参训教师的生活负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继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大严重障碍。而对高校师范专业来说,学生实习也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难题。中小学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实施,达到了双赢,即中小学教师可以有机会回到高校进行“回炉”深造、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发挥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作用;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由此可以有机会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学现场磨炼授课技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有广泛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顶岗培训”模式带来多赢效应[N].中国教育报, 2007-11-15.

[2]鲁东大学创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大学生顶岗教学教师回高校学习[N].科学时报, 2007-10-16.

上一篇: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下一篇:厌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