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原因

2024-08-31

厌学原因(精选11篇)

厌学原因 篇1

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对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 由于不爱学、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 初中达到58.6%, 高中达到72.4%。导致厌学有三个非体制原因:

一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 迫使孩子“就范”, 造成消极抵抗心理。二是教育者过于执著用大脑教育学生, 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一颗心灵, 导致老师、家长说的都是好话, 就是说不到学生心里去。三是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 不是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 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

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及原因 篇2

【关键词】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对策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最终流失辍学。学生“厌学”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也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只不过近几年来厌学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感慨颇深。我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厌学”的状况及原因,分析总结改善学生“厌学”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兴趣不浓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睡觉,讲小话或搞小动作的人比较多,人在教室心在外,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难以静下心来听课。以八年级三个班共145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50人,占34.5%,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政治无兴趣有60人,占统计人数的41.3%。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50人,占34.5%。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过瘾”,无法深入。

2.学习目标要求较低,是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原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要求不高,因而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学的知识和理论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人说“台上一年功,不如台下一分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

二、学生厌学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漠不关心。学生送到学校仅仅为了识些字,将来不要成为“睁眼瞎”。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和鼓励。平时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很少,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

2.溺爱心理严重。家庭比较富裕的,有些家长恐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便提前为孩子们安排了今后的路子。他们的孩子常常自豪地说:“我爸说了,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我读自费去。”“我爸说,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去学开车跟他跑运输。”“我爸的文化还不如现在我的呢,还不照样挣大钱。”这样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担忧。

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一方面,学生到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再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中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无法宣泄,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压抑、单调、无活力。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5.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网络游戏也如一个魔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网络的无限迷恋和依赖使得很多学生频频逃学,甚至走上一条邪恶的道路,他对学校的印象可能都已经模糊了,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了

6.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7.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学生厌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变

自身方面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3.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家庭方面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家长要与学校紧密联系,配合学校共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感到有压力,从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学校方面

1.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5.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相信:学生“厌学”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及原因 篇3

一、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兴趣不浓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睡觉,讲小话或搞小动作的人比较多,人在教室心在外,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难以静下心来听课。以八年级三个班共145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50人,占34.5%,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政治无兴趣有60人,占统计人数的41.3%。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50人,占34.5%。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过瘾”,无法深入。

2.学习目标要求较低,是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原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要求不高,因而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学的知识和理论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人说“台上一年功,不如台下一分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

二、学生厌学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漠不关心。学生送到学校仅仅为了识些字,将来不要成为“睁眼瞎”。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和鼓励。平时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很少,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

2.溺爱心理严重。家庭比较富裕的,有些家长恐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便提前为孩子们安排了今后的路子。他们的孩子常常自豪地说:“我爸说了,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我读自费去。“”我爸说,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去学开车跟他跑运输。“”我爸的文化还不如现在我的呢,还不照样挣大钱。”这样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担忧。

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一方面,学生到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再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中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无法宣泄,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压抑、单调、无活力。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5.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网络游戏也如一个魔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网络的无限迷恋和依赖使得很多学生频频逃学,甚至走上一条邪恶的道路,他对学校的印象可能都已经模糊了,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了

6. 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7.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学生厌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变

自身方面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3.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家庭方面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家长要与学校紧密联系,配合学校共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感到有压力,从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学校方面

1.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5.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相信:学生“厌学”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摘要:我国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教育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习积极性差,其他各方面表现也不尽人意。目前,厌学已是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就越严重目前,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学生厌学状况及表现,分析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初中教学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 篇4

张朝鹏

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要振兴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就要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

关键词:农村辍学升级制度农村文化

试看我们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吧!一个年级的学生120人以上,单文化课门门及格的学生不超过6人,全科几格率不超过5%。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诸君想一下,有多少学生跟不上,有多少学生只是在“熬”日子,调查学生,无非两个原因:“跟不上!”“没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农村教育出现什么问题?是谁抛弃我们的原本可爱的学生呢?

是谁?是我们的应付性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小学升级制度。当今的中小学校中,一年级入学后,不论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一律大推大拥升入高一年级,直到初中毕业。我想这是有违班级授课创立的本意的。没有基本的合格升级制度,学生没有合格意识,没有合理的留级制度,部分学生就没有“补牢”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种种情况没能完成学习任务,却被形式的推入高一年级,而这些学生越学越吃力,再升级就更跟不上,越跟上越没有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使“上学”成为“熬学”。同时,农村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培养孩子 1的意识淡薄,且又忙于生计,不能够辅导这部分学生,以至于他们无能力也无兴趣深入学习,最终辍学。即使有部分留下也是迫于家长压力熬至毕业。一批批本可造就的学生就这样被我们实施的“义务教育”挤出校门。古语有云“不以无过而为贵,贵为有错而改之”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补过的机会,这是谁的过错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执行的某些制度所造成的恶果吗?

是人文环境差,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校园。

学校是育人之所,万紫千红才是她的真模样,它本应是集文化、道德、梦想于一身,却有着各自特色品味的人文家园。农村本来有着有不错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某些为政者的漠视乃至无知,学校只有水泥楼房、黄土路,花园式的校园只是师生的空中楼阁;学校是书香校园,然而这只是某些领导的口头禅,偌大的一个学校没有图书室、图书馆,甚至一个阅报栏都没有,即便有两三个书架子,摆了一些教辅书和教师学生上交的过期刊,也只是应付检查人员的摆设,打扫卫生时学生和老师才会去转转。实验室形同虚设,学生进入的次数极少,去自由做实验更是不可能的。大黑板确实不少,但大都是政策的传声筒,文化快餐式的只会加快了学校的浮躁气氛。电教室是有,但干了什么呢?满满的课堂哪有“时间”呢?去食堂看又如何呢?老师一般是不愿去的,能回家吃饭的学生跑四五里路也要回去,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是喜欢的。商店往往有好几个,课间也会挤满了人,麻辣食品搞坏不少学生的肚子,学校很少供应茶水,“非典”时期除外,因此商店的利润往往很高。寝室更是住不的人的,臭气熏天,这是没有

水的供应,因此怨不得学生。夏热冬冷,学生很是受罪,也许比以前好多了,但这是21世纪的大多是独生子的孩子呀!休育设施有篮球场和乒乓台,但学生一天十一节课,大量的作业,楼上楼下的跑,已使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了。况且还有考试和老师的眼睛呢。

学校又有什么文体活动呢?不知道,只知道没有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没有什么校庆国庆活动,更不用说什么朗诵和演讲比赛,歌唱和运动会早已销声匿迹,一周的升旗活**乱的,不知玷污了多少人心中的神圣情感,这是个可悲的场面。考试总结会倒是主任讲教师讲学生讲,然后散场,留给一部分学生依然是心灵空白。与大自然接触的春游秋游早已因安全原因消失了。学校的生活乐趣在哪儿呢?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喜欢文化课的学生是找不到自己的。

我们的课堂又是如何呢。音乐美术在农村学校是不正常上的课,文化课才是主体,考试是当家作主者,绩效考核和聘任更强化它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况且在农村学校,没有什么活动,这些能力更少了用武之地,跟着流行歌曲倒可打发无聊。不种庄稼的土地就是野草的乐园。但有谁愿意关注这里的这些呢?文化课是学校的中心,自然很受重视,只是考试评比使教师和学生成了奴隶。新课程改革似乎吹进一阵春风。只是很快便成为了急功近利者的牺牲品。归其根源,这是一场没有根的改革

教师是一副穷酸相,没有个性,常谈的是重复的陈知旧闻:封闭的校园,经济的穷困使他们很少有可能深造或到远方游历,没有源头活水,哪有池塘清如许?教师辛苦工作,只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考试

之后很快就遗忘的知识,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换取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而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看重的考试成绩。由于教育工具化的压迫,由于社会的评价机制和考试机制的制约,我们的教师对这种教育的弊病无能为力的遵照,并且自觉的维护。没有灵魂,缺少品格,缺少人文关怀,只是可能会丢掉的饭碗、差事。教师自己就被生活庸俗化,何谈培养高尚的人呢?有人说,教育应该是一项伟大事业,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因此,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教育需要抗争种种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弊端,如此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激活其野性思维和原始生命力量。然而,在物质至上的今天,这只是一个梦!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近年来,教师的工资有所提高,但这并未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政治地位低下的境况。在多数教师走处在人群中,与人交往,多多少少是有些自渐形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教育仍是行政附庸的体制下,教师缺少社会应当给予的尊重。教师不是学校的主人翁,几乎没有什么决策权利,却要承担众多神圣的责任。实际上,教师很多时候,也是工具,甚至在有些,教师需牺牲个人人格尊严去做有违诚信之事。(个中滋味,非足为外人体会得了)因此有相当部分教师厌教情绪严重,留在教育岗位,只是笼内圈久了,出不了罢了,但实际已成了衣食的奴隶,工作的机械设备了。当然,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和道德的代表,是社会的良心,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低下,更导致了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漠视,对知识的漠视,对道德的漠视。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中处处用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和道德。一部分学生就更忍受不住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就看不到更远的未来,就远离了梦想,厌学辍学就是自然之事了。

对比之下,学校之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

当前农村未上满初中的大有人在,(某些官方统计数字假的太多)与上满初中者的生活没多大区别。男人往往在外打工,女人农活之余,搓麻将说闲话。青年人一部分靠金钱、关系上了岗、当了兵,还有一部分在家混生活,这部分人父母没办法,社会管不着,是所谓的二流子。在部分农民和学生的心目中,有没有文都吃饭,有没有知识都挣钱。在大部分农村,几人读书看报,触目可见的是麻将场!这里没有什么文化场所,成人文化教育几乎是空白,当然检查时数据是详尽的。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造假,大家参与大家喜!

二、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

不知什么时候网吧布满了学校的周围,尽管有法律重重封锁,尽管有教师的谆谆教诲,尽管有家长的围追堵截,但网吧的依然生意兴隆灯火不息。网上世界自由自在,可以聊天,可以游戏,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里不必一本正经的读那些书了,看电影哟,听音乐,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要可以不做。而我们的校园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做。于是不少的学生有了QQ号,不少学生翻墙钻窗户也要进网吧,不少的学生看到了《坏蛋是怎样练成的》!

是走出校园,还是留在校园呢?

在农村,一所学校好比冬天的一炉火,它所散播的光和热可使整个村庄充满喜气和生气,使整村的群众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多办一所教堂,就是少办几所监狱。那么现在当今的中国,多办好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处在变革中的城市和农村,旧道德死灰复燃,新道德尚在萌芽,学校作为传播文明,传播道德的根据地,其作用岂容忽视!

鲁迅先生以为,欲拯救国民,必先拯救其灵魂。但如今的教育又如何能拯救学生的灵魂呢?然而谁来救救我们的农村教育呢?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5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热情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5

初中生正是渴望学习新知识、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年龄,但却有少数初中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种种表现

1.缺乏学习动机,兴趣不高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参加工作,缺乏有作为、有理想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消极对待学习

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地学习,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

3.胸无大志,只顾眼前利益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只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过强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一旦失去教师的辅导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他们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知识的过早入侵使学生没上学就已厌学

现在很多幼儿园办成了小学,不少幼儿园迎合家长的心理,喊出一个口号:“别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进行强化教育了,他们从小就认字,学英语、心算,学其他兴趣特长,非常忙碌。结果很多小朋友,还没上学就已厌学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曾说过:“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可能造成孩子智力发育的偏瘫。”其实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过早地让知识教育入侵,一味地重视孩子知识教育的灌输,而忽略了情感、想象力等因素,就会导致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其他方面的潜能也随之消失。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忘掉,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工作、任务和形势。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经常更新自我,内在的喜悦和快乐,就会像泉水一样从心里涌现出来。

要让学生热爱学习,除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外,更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因为渴望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动力。只要学生对知识有一种饥饿感,就会主动、积极地探索,而让学生对知识有饥饿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其对某种东西感到好奇。

2.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唤醒其心中的沉睡巨人——自信,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是潜力无限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心理还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如果能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就会往积极方面想,斗志激昂,全力以赴,走向成功。如果处处受人打击、否定,他们就会往消极方面想,丧失信心,斗志全无,从而走向失败。有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只老鹰下的蛋被大风刮进了鸡窝,老母鸡将这只蛋和其他的鸡蛋一起孵化了出来,从此小鹰在鸡群中开始了生活。由于生长在鸡群中,小鹰不仅走路像鸡,连叫声也像鸡,但众小鸡还是嘲笑它:“你看你长得多么难看,脖子细细的,腿长长的。”小鹰也觉得很自卑。有一天它独自外出,不小心迷了路。这时飞来了一只老鹰。小鹰惶恐地问:“你是谁?”“我是老鹰”老鹰问:“你是谁?”小鹰回答:“我是鸡。”老鹰说:“不,你不是鸡,你是一只鹰。”小鹰说:“我真的是只鸡,我在鸡群里长大的。”老鹰说:“你看你和我长得多像,我们有同样的长腿,同样的细脖子。你是一只鹰,你应该像我一样飞翔。”从此小鹰开始向老鹰学习飞翔,终于有一天小鹰飞上了蓝天。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只掉落在鸡群里的鹰,只要教师善于指点迷津,激发其自信,他们就会振翅飞向蓝天。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潜能,对于这巨大的生命潜能,一方面要开发,另一方面要保护。教育要唤起自信,自信是开发生命潜能的金钥匙,只有在宽松的环境和个性化的评价中,人的自信心才能得以确立和滋养。

大学生厌学原因的探析 篇6

大学生厌学会导致什么后果呢?从学生个人来说, 专业功底不扎实, 综合素质提不高, 实际上等于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任务, 属于不合格“产品”;从学校来讲, 学生厌学, 学风下降, 必然导致教学质量滑坡;从社会角度来说, 这些学生长期无所事事, 闲游浪荡, 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违法犯罪青年人中, 中途辍学者,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犯罪学的研究发现, 逃学是学生违法犯罪的雏形。1950年, 美国犯罪学家谢尔登·格卢克进行的调查证实, 逃学的青少年中有94.8%的人后来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 而让这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呢?在此, 笔者通过谈话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主观因素, 所以我认为, 自身原因绝对是产生厌学情绪的最重要方面。

1. 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兴趣是个人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所以, 当学生真正的进入大学后, 整天只想着如何玩, 而没有任何学习的兴趣爱好。据调查, 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的学生只占被调查者的13.8%。

2. 学生自身基础较差, 学习上存在很大压力。

自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起, 各学校纷纷降低了录取分数线, 尤其是一般性院校的生源质量较以往大有下滑。而我们的很多教师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上,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仍旧象以前那样, 没有丝毫改变。由于学生本身文化素质低、基础差, 很多情况下可能听不道, 越听不懂就越没有兴趣和信心, 越没有兴趣就越不想听课, 也就越听不懂,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 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缺失。

在中学时期, 许多学生被家长逼着, 学校盯着, 唯一的目标就是上大学, 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十分明确的。而一旦迈进了大学的门槛, 就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于是, 支撑他们奋斗进取的动力消失了。许多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以为万事大吉, 吃喝玩乐, 上网吧、泡酒吧, 得过且过, 混日子、混文凭, 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

4. 心理不够成熟, 心态容易失衡。

很多大学生不能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生活、学习状态的改变, 不会与其他同学交流, 变得孤僻自闭;有些在恋爱、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另外, 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中学, 大学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 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导致厌学。

5. 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 锻炼能力是最重要的。

有的醉心于当干部, 整天忙忙碌碌, 东跑西跑, 出风头、交朋友、拉关系;有的进社联、学跳舞、忙比赛、作兼职, 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把干“工作”当主业、学专业当副业, 在学习上不思进取, 不肯钻研。

二、学校因素

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 除了主观因素以外就属环境因素最为重要了, 一个好的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的。所以目前大学校园和教育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1. 教学条件方面。

据调查, 1/3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一般或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容易助长厌学情绪的弥漫;学校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善, 有43.29%的大学生觉得专业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 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有近35%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还不严格, 久而久之, 败坏了学风。

2.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师讲授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陈旧、刻板、脱离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出现厌学的现象。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 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只占教学的33.6%。这种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三段论”教学方式, 磨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 使学生觉得呆板、枯燥、毫无趣味, 学习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

3. 教师素质因素。

有38.41%和36.59%的大学生认为部分授课教师道德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考评机制不健全,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不能客观评价, 严重挫伤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信心, 教师的“权威”不断受到“质疑”, 学生找不到敬佩的为人榜样。学生对老师“威信”的质疑, 特别是人格魅力方面的不敬佩,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也是导致厌学的原因之一。

4. 教学管理方面。

大班教学时, 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疏远、漠然、不认识、不了解, 而缺少教师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的同学, 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及相应的反常表现:如自卑自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有的甚至走向精神分裂。所以, 学生厌学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大概与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无关系。

5. 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

大部分考试课程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这样的考试形式, 导致学生普遍存在临考前抱佛脚, 死记硬背的现象, 不能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灵活应用。在考试内容上多数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 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 轻视能力的考查、素质的培养和检测。

6. 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中, 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一名学生优劣的最主要依据。它决定着奖学金发放、三好学生评比、学位的获得、组织的发展以及毕业后的择业等一系列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 一方面尽管大学生们在中小学就已经厌倦了各种考试, 但为了应付, 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练习, 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行为。

三、社会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读书也是如此, 常说大学是校园和社会的过渡期, 所以社会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厌学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是校园和社会的过渡时期, 大学生并非生活在社会的真空里, 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吃喝风、高消费、攀比风、走后门等各种不良风气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人生观时刻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有的学生认为, “书读得再好又怎么样, 有钱就会有一切, 可以买官, 还可以买文凭”。这种情绪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 大学生人人都有一份工作的分配模式已不复存在。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人才市场, 通过双向选择就业, 使大学生产生了危机感。“毕业就相当于失业”的现象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大三或大四学生, 少则半年, 多则将近一年, 为找工作而南下北上, 四处闯荡, 心急火燎, 根本静不下心来钻研学业, 许多学生既无心思也无时间去听课。在毕业时, 那些有门路、有靠山的大学生, 尽管成绩平平, 却能找到好工作;而成绩优异无门路的学生却难以如愿。在校大学生对此极为不满, 对就业忧心忡忡, 形成了有门路的感到学无压力, 无门路的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心态。

四、家庭原因

俗话都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然而, 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把“只要学习好”的思想深入地贯彻给自己的孩子, 让子女从小就背负上学习的压力, 有81.6%的同学直言不讳地说父母会给自己一定的学习压力。有的家庭不和, 父母离异, 有的忙于工作, 对孩子疏于管理, 特别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不闻不问, 认为只要有地方安顿就行, 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统统推给学校和老师;有的学生家庭贫困, 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学, 学校目前的收费就是以普通家庭能负担为前提的, 因此产生了能够入学而无法承担学费的特困生。经济上的拮据, 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思想负担, 由于不安心学习, 造成成绩下降, 最终导致厌学。

总而言之, 大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最终会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那么, 如何来应对这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 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以2003年对兰州大学的调查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学生厌学体育的原因及对策 篇7

1、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 在封建社会人民独尊孔孟儒术, 认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认为体育就是“玩”, 搞体育就是不务正业, 因此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重文轻武”的偏见。这种偏见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致使学生轻视体育, 厌学体育。

2、现行高考政策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合格 人才。但目前除了准备报考体育院系的学生高考时测试体育技能外, 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 高考均不考体育, 国家未把体育课考试纳入普通学生考试科目。这就使得本来就学习负担相当重、时间紧的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这门副科。许多学生自升入初三到高三毕业这段 时间从不参加体育活动, 甚至逃避上体育课, 整日只知埋头苦读书, 认为上体育课是浪费时间, 参加体育锻炼用不上, 久而久之形成厌学体育。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城市体育场、馆设施太少, 供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学生想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 但根本没有去处, 也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 使得学生的体育兴趣未得到充分培养, 造成厌学。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的影响下, 家庭对体育的观念很淡薄, 许多父母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迫使子女把精力、时间全用在文化课学习上, 甚至许多家长阻止子女参加体育活动, 认为那是白白浪费时间, 从而导致学生厌学体育。

5、学校对体育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校领导对体育存有偏见, 不够重视。领导只注重文化课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对体育课重视不够, 体育活动开展不多, 甚至多年不举办全校性体育比赛或运动会, 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第二, 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下, 待遇不好, 使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工作应付, 不钻研教学活动, 教学死板,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第三, 教学设备陈旧, 简陋。有些破损的体育器材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 教学设备残缺不全。第四,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放羊式教学。给五、六十个学生抛一颗篮球, 玩一节课, 几年体育课上下来, 学生没有学到一点体育知识和锻炼的方法, 从而厌学体育课; 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上课板着一副面孔,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学 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是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神经系统稳定性暂时下降, 兴奋性占优势, 运动时动作易出现不协调, 而思想追求新异, 开始注意异性, 喜爱干净、整洁, 运动时怕在同学面前丢丑, 怕弄脏衣服、弄乱头发, 致使厌学体育。客观方面如服装不和要求, 运动量过大、过小, 自由活动太少, 身体不适, 准备活动乏味, 考试安排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 要改变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改变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 , 使领导、家长、学生均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无论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精湛的技术都无济于事, 身体是一切工作的本钱。近年来, 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 就是在一味追求成绩、升学率影响下, 学生忽视体育锻炼而出现的结果。

体育管理者应在观念上有所更新, 彻底抛弃应试教育,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终身教育的理念, 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 提高他们的待遇, 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实行早操、课间操制, 迫使学生走出教室, 参加体育活动。

(2) 彻底认识体育锻炼对文化课学习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 肺通气量增大, 分解代谢增强, 这就使供应大脑的血流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许多倍, 同时也为脑神经元提供了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现象就象是给大脑“充电”。 “充电”结束后 , 使人思维更加活跃 , 反应更加敏捷 , 记忆力增强, 使学习效率大增, 非常有助于文化课的学习, 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且体育锻炼还能使脑部与记忆以及记忆功能丧失相关的功能区域产生新的细胞, 从而增强脑功能。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克服因紧张学习导致的头痛、失眠等脑神经衰弱症状。

(3) 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自然他也就喜欢运动、锻炼。因此, 学校老师在教给学生一些传统体育知识时,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课外能自由练习的体育项目, 比如篮球, 足球, 健美操, 乒乓球, 羽毛球等等。让学生在娱乐的时候, 既锻炼了身体, 也学会了一些技巧。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日常中练习, 这样教学效果也会产生更大的提高。

(4) 改进体育教学设施 , 增设群众性体育运动场、馆。

学校应购置一些与学生身体、年龄相符的体育设施, 更换、维修那些破损、陈旧的体育器材。同时还应增设一些群众性的体育场、馆, 定期开发, 供学生使用。

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观念、现行高考政策、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分析了学生厌学体育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改变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 使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体育锻炼对文化课学习的促进作用, 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改进体育教学设施, 增设群众性体育运动场、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生,厌学体育,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潘青海.对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6.

[2]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3]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浅析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8

一、职校生厌学的表现

到职校学习的学生有的对学习、前途丧失自信心,认为上职校没出息,缺乏压力,贪玩、懒惰、好高骛远,自认为有关系就可以有好工作,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课堂上听者寥寥,课堂气氛沉闷,组织纪律散漫,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同时受网络的影响,到网吧上网,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综合素质差。

二、职校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基础差,无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教学。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初中数学不认真学,到职校后,谈到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都听不懂,对学习无兴趣,导致厌学。

(二)教师原因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是与学生的直接对话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些职校学生的厌学有部分原因是由教师造成的。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低下,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有些教师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科学理论和职业修养方面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干出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我们从曝光的媒体中看到许多令人心寒的事件:教师采取罚站、罚抄、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待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暴露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种粗暴态度和不和谐做法。

职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需要,导致许多老师没有正规的教师资格,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缺乏规范的职业道德,存在不合格的素质修养,容易引起学生的畏学情绪。

2.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学科知识单一。职业学校教师接受高一级的学科教育是单调的、唯一的,他们的知识体系也是没有整合过的,所以在教学生时,无法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专业性强,技能性强,实践性强,很难与所学的基础学科联系起来,学科知识严重脱节,如英语、化学和物理是学生的难题,加上所学专业与之不对口,学生感到学习无实用价值,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近几年虽然提出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教师们都是采用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灌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时代在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在变,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这样的学生又怎会自主学习呢。

三、解决职校生厌学的办法

(一)严格招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应该严格把关,一定招收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这样才较容易接受职业教育。同时,教学中要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看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在自信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具体耐心的讲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培养与建设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他们看成是“教育对象”,把学生作为朋友或亲人来对待,要理解他们的要求与苦衷。对学习好的学生要想办法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高效率的状态,对学习成绩中等,有学习愿望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对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绝不能歧视,要关心、帮助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交朋友、交心。

(三)精心安排课程,认真备课,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

课程安排,应根据学生日后就业需要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要重视操作,理论上够用就行,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教学计划要开足必要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明确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和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就是为了专业课服务,不能只顾自己的学科体系,在内容上要进行取舍。语文课要能听、会说、会写,而听、说、写都要与专业结合起来。

教师授课时,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一些学科知识点、深奥的理论分析、空间图形,采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漫画来表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中职校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此,我们要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准则,大力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真诚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真挚的情怀,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焕发出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学生厌学与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9

一、厌学与流失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厌学、流失并非某一单方面因素引起的, 这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其中, 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所受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 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社会上的各种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的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流失的重要原因。如面对当今工人下岗、干部分流、大学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等社会现实而产生的新的“读书无用论”, 学生因认识不清而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其次是家庭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不一致, 或过分苛刻, 高压暴力;或过分娇惯, 一味袒护;或家长双方意见不一致;或家庭关系紧张, 家庭结构受到破坏, 家庭环境突变, 甚至家庭经济困难等都是引发学生厌学与流失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 但学校和教师教育观点的错误, 教育方法的不当, 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弊端, 教师重智轻德, 学生视分数为命根;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对后进生歧视, 搞惩罚主义等都可能会使学生厌学与流失。

事实上, 学生的厌学与流失并非外界的不良影响所直接决定, 而是通过学生的主观认识形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由于对学习的认识较为模糊, 不能把学习与成长、成才联系在一起, 更不能把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往往受到一些不良诱因的干扰而不知为什么要学习, 缺乏学习的内动力。

2.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方法不当。

不良的学习习惯起初带有偶然性, 若缺少正确引导, 慢慢地就发展成为一种坏习惯, 直接影响学习。同时, 学法不当使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 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

3. 意志薄弱, 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有些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 态度端正, 但由于意志薄弱, 常常不能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无力承受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因而失去自信心, 缺乏前进的勇气。

4. 人际关系不正常。

有些学生因缺乏家庭的温暖或与教师关系紧张, 在集体中没有地位, 常常孤立苦闷, 消极自卑, 这就容易产生摆脱集体、逃避现实的想法, 结果厌学辍学, 脱离学校集体教育, 耽误了学业。

二、防止学生厌学与流失的对策

客观地说, 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 可塑性很强, 只要弄清情况, 找准原因, 采取符合其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 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厌学与流失现象的产生。

1. 消除消极心理, 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针对厌学与流失学生自卑、失落等消极心理, 教师应设法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解除顾虑, 摆脱消极态度的束缚。一是教师应尊重、关爱这些学生, 使他们从切身感受中相信教师的诚意, 把教师当作知心人, 乐意接受教育;二是教师要教育其他学生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 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感化他们, 使其感受到集体的宽容和温暖, 认识自身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价值。

2. 给予正确引导, 使他们会学乐学。

针对他们学习差的特点, 教师应根据实际, 从明确目的和端正态度入手, 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使其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 增强信心, 热爱学习。同时, 还要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 迎头赶上或超过别人。

3. 善于发现积极因素, 促其转化。

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积极因素, 既使是厌学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是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往往占了优势, 积极因素被掩盖了。所以, 防止学生厌学和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 消除消极因素。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闪光点, 点燃他们自尊、自信的火种, 使他们获得克服不良心理的勇气和信心。

4. 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自觉磨炼意志, 增强自信, 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 形成健全人格。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变不良习惯。

浅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等等。的确,学生“厌学”已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 长时期学习成绩不好,加之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的“厌学”.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父母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溺爱;父母不用心,放任自流;父母不良生活习惯,只注重物质,缺乏全面教育等等,都会引起孩子厌学。

3.学校和教师教育的滞后。

(1)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2)教学内容过时陈旧,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3)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4)教师的理念还没完全转变。

教师的厌教情绪,必然影响或波及到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5)分层教学、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在中职学校还没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大于实训课,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因而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

4.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网络等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活学习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文化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只有学生认识到了这些,才会产生学习文化的需要,进而产生努力学习知识的兴趣。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艺术

教师要构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拓宽课程资源。中职教师应该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如学生的学习场所可以不仅限于教室,可以是学校的花园、操场,也可以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学生的信息来源可以不仅局限于教师,也可以去图书馆自己查找资料,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如因特网等。

(2)拓展课外活动内容。中职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有着较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安排有益的课余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有趣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得方法,课外得益处”。

(3)、改变教学方式, 实行自主合作。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沉浸其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得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学校之外的情况。

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坚决清退,在学业成绩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留级和劝退的有关规定,决不手软;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第四与执法部门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关心中职学生,用爱感染学生

中职学生比其他学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特别是对于初中时文化成绩不算优秀的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更害怕文化课教师的“歧视”,这时中职教师应该更关心他们,让他们消除文化学习的畏惧心理。心中有爱是为人师表的第一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应把一颗挚爱之心,倾注给自己的学生,细心地教导他们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摆脱思想上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爱心,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巨大的震撼,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温暖与厚爱。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现状,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现状就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4 年

[2]许耕.《打开职教语文教学的窗一一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04年,第33期

[3]范学银《中职学生厌学现状成因及对策》望谟教育在线 职业教育论文网 2008-1-7

当代大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11

一、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厌学”的看法, 笔者以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的已学习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为对象, 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1100份问卷, 收回808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746份。参与调查的同学以高年级学生为主, 其中大一同学填写53份, 占总数的7.1%, 大二同学填写232份, 占31.1%, 大三同学填写316份, 占42.4%, 大四填写145份, 占总数的19.4%。74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共填写402份, 占54%, 女生填写344份, 占46%。本次问卷调查共22个问题, 涉及学习动力、厌学情况、厌学原因等多个方面。现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学生厌学的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1. 学习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学习情况题有第1、2、6、8、11、16、20等题。

第1题为“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参与此题调查的同学中47%选择了D选项“自己想学习, 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 21%的同学选择了A“成绩不好会影响毕业和就业”, 16%的同学选择了“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剩余7%和9%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压力所迫”和“说不清楚”。

第16题为“你对大学生活关心什么”, 72%的同学选择了B选项“综合素质、个人能力”, 17%的同学选择了B“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6%的同学选择了A“成绩”。

从与同学的交谈中我们感觉到大部分同学愿意主动学习, 但是所看重的并非只是“成绩”, 同学们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力。应试教育间接导致部分同学形成“高分即高能”的观点, 步入大学后, 随着各种课余活动的展开以及学习课程内容性质的极大转变, 很多同学发现高分并不意味着较强的个人能力。

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对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终极性价值中排列前5位的是:有所作为、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自由;工具性价值排列前5位的是:能力、有抱负、胸怀宽广、诚实、聪明。价值观的多元化在调查结果也得到体现, 同时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

2. 厌学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厌学的问题有第3、9、13、17、22等题。

第3题为“你比较认同的学习态度是什么”, 64%的人选择了B“偶尔逃课, 大部分时间能去上课并听讲”, 20%的人选择了A“平时刻苦努力考前认真复习, 一心扑在学习上”, 剩余10%和6%的人分别选择了C“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和D“学习很无趣, 上课很无聊”。

第9题为“你认为翘课对成绩的影响有多大?”, 4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 32%的同学认为“较小”, 10%的同学认为“较大”, 剩余13%的同学认为“基本没有”。

第17题是“对自己厌学程度的评价”, 76%的同学认为自己“偶尔有厌学情绪”, 10%的同学觉得“完全不喜欢上学”, 剩余14%的同学“从未有过厌学情绪”。

这些相关问题的调查反映出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大部分偶尔有厌学的现象, 认同偶尔翘课这一学习态度, 同时认为翘课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仍有10%的同学选择了“完全不喜欢上学”。在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进一步交流后, 笔者发现大部分偶尔逃课的同学通常不喜欢人数多、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课程, 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些课程的效率是不高的, 无法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值得关注的是, 网络上较为流行的“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这一观点支持者较少, 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能够正确看待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有1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厌学而放弃学业”, 这值得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重视。

3. 厌学原因。

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厌学原因的有4、5、7、12、14、19等题。

第4题为“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导致不学习?”, 25%的同学选择了“电脑游戏”, 22%的同学选择了“社团、学生会工作”, 15%的同学选择了“陪男/女朋友”, 剩余的同学选择了“说不清楚”。

第7题是“你翘课的原因是什么?”, 49%的同学选择了“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 22%的同学表示“要参加学校的活动”, 9%的同学表示“需要兼职”, 剩余20%的同学选择了“就是不想上课, 想玩”。

第14题为“你认为学习成绩与你将来的成就是否有必然联系?”, 54%的同学认为“有一点”, 剩余的参与调查者中一半认为“有很大关系”, 一半认为“没有必然联系”。

以上相关问题调查反映了目前导致厌学的因素有电脑游戏、学生会工作等, 将近一半的同学“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翘课, 有20%的同学认为“就是不想去上课”, 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更深的研究。很多喜欢电脑游戏的同学说, 虽然明白长时间玩游戏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但是就是无法克制自己,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意志比较薄弱。

社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以及对残酷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社会责任的恐惧和逃避使得缺乏竞争动力的个体选择虚拟世界来求得暂时的安宁和超脱。网络成瘾问题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 这也是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缺陷的反映。电脑游戏只是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方面。沉迷游戏导致大学生过于注重人机对话, 忽视人际关系以及正常的学习, 电脑游戏中的打斗场面使得部分大学生将生活、学习的压力发泄出去, 但是当他们再次面对学习和竞争的时候仍旧不知所措, 这又进一步导致其心理焦虑。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对大学生心理的极大危害。

二、建议部分

从以上的调查以及与同学的交流中, 我们感受到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 但是由于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对于电脑游戏无法克制、忙于学生会和社团工作等原因导致了对学习的厌倦、忽视等。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交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以下特征:构成群体多样, 整体素质下降, 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功利思想较重, 心理问题增多等特征。传统的大学管理严重背离知识的构建性本质, 学生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 这样的学生占有知识, 却没有智慧, 缺乏在复杂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管理者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正确性而忽视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和氛围的建设。总的来说, 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对话仍然存在认识不够, 学生参与内容少、方式简单, 倾向于形式化, 无制度保障等特点。

传统的教育通常强调“统一性”,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导致学生感觉学习没有新意、吸引力不够大;老师囿于评分体制和教学要求, 难以开展特色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例如以恳谈会、意见箱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 应针对学生、老师的意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首先, 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对话中应该让更多学生参与, 而不是仅让成绩好、表现出众的个别学生群体参与。其次, 交流方式多样化, 除了利用一些常规的沟通方式外,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据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 在大学生的信息结构中,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占56.4%;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利用好这一交流方式是具有较大的意义并且能够提高交流信息传达的速度。再次, 学校应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的专业性增强、学院之间区别较大, 增进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认识自身学习的缺陷、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

2. 对同学们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 增强其适应能力、抗压能力。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区别, 以至于不能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 产生了厌倦、消极等情绪。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独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要进行及时的引导, 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给予关心及帮助。值得注意的是, 厌学情绪在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高年级同学中并不少见, 这从侧面说明了学风建设的工作应该做到全面彻底, 不能只重视个别群体。

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习观念是价值观的一种, 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物质存在的反映, 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反抗、对人生理想的失落,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趋向多元化并有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 对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就显得更重要、更紧迫。

相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在校适应总体表现良好, 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学习动力、学习压力、人际适应、身心适应严重适应不良的比例依次为6.6%、13.8%、4.3%、9.9%。对此, 学校应该建起对大学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的矫正机制, 让更多同学, 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避免日后厌学情绪的产生和加剧。

根据樊富珉和李伟 (2000) 在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71.3%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 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过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在生理方面出现各种不适, 如身体疲乏、睡眠障碍、肠胃不适等。对此, 学校等组织在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时要加强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 让同学们对学习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通过交流和锻炼加强自己在压力下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缓解压力的能力。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 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 为学习、生活上产生厌倦情绪或者需要心理咨询的同学提供专业的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对于学习的障碍。

3. 精简学生机构以及活动。

适当参加学生活动对于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通过此次问卷调查, 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活动存在效率低下、组织不合理等问题, 参与这些活动的同学并未从中得到相应锻炼, 反而因参加活动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参加某些活动而放弃正常的上课、学习,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机构的庞杂、部分学生活动的低效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

同学们对学校活动总体评价基本满意, 但满意度并不高, 学生参与态度和热情较差。李雪梅 (2007) 的调查表明, 学生对高校社团活动选择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同学占参与调查同学总数的42%, 认为效果一般的占到总数的51%;在社团活动参与态度上, 其调查结果表明, 积极参与的占45.6%, 因内容而异的占37.7%, 很少参加的是15.%。另一项调查显示学生活动的吸引力有限, 48.53%的同学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吸引力一般, 很小的占7.49%。故学生活动应提高吸引力, 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创新, 增强吸引力;同时加强管理, 提高效率, 杜绝重复活动和形式化。

此外, 学生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 学院机构和学校机构活动重复也是导致学生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 应该以规章制度等形式将各个学生机构的职责明确下来, 确定其举办活动的内容;建立强有力的机构核心, 保证学生机构运作的效率和凝聚力;按岗设需, 加强分工与合作, 加大学院组织和学校组织的联系, 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 厌学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出现。笔者针对这一现象, 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部分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探究当代大学生厌学原因, 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建议

参考文献

[1]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2]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4]樊富珉, 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 2000, (6) .

上一篇:中职教师在职研究生下一篇:属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