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2024-10-15

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通用12篇)

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篇1

摘要:小学阶段, 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他们本该以旺盛的求知欲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但却有部分学生不爱学习, 甚至厌学、逃学。厌学现象成为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 它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迫在眉睫, 它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矫正策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没兴趣, 颇有厌倦情绪或持冷漠态度等不良心理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良表现。按厌学特征和形成原因可分三类:第一类, 品德不良型, 即因贪玩或沾染社会不良习俗而造成厌学;第二类, 学习不适应型, 因学习有困难而不愿上学, 或因学习生活单调乏味、惧怕考试竞争而厌学;第三类, 有意拒绝型, 指受拜金心理影响而有意识地拒绝上学。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 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校园因素

1.学校的不良环境

学校环境脏、乱、差, 紧靠马路或闹市, 班内人数多等都易导致学生疲劳、紧张、压抑, 从而产生厌学行为。教师不能很好地顾及每个学生, 久而久之, 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 失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信心, 逐渐产生厌学行为。坐后排的学生因距离教师远, 不能与教师互动, 对课堂活动退缩旁观, 反应冷漠, 从而影响成绩, 最终出现厌学。

2.来自教师的压力

师生关系不良, 也会使学生厌学。有些学生由于成绩平平或没有家庭背景等受到忽视, 他们没有明显的问题不易引起关注, 因而成为被忽视群体。这些被忽视的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失去兴趣, 随之产生厌烦情绪。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紧张, 他们害怕或反感教师, 这种情绪蔓延到学习上, 产生厌学行为。

教师教法不当导致厌学。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感情色彩。他们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认真学习一门课。有些教师的教法简单, 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再加上考试排名次, 作业量大、难度高, 一些学生很难完成, 因为学习不能带来快乐自信, 于是厌学心理逐渐产生。

3.同伴关系

有些学生内向或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 遭到同学较多的消极对待, 故较少参与班级活动, 产生孤单感并渐变厌学。另有同伴欺辱关系让学生形成恐惧心理。当恐惧扩大到对学习活动, 对实践活动对学校的集体活动时, 就产生厌学心理。

(二) 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 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有的父母教养方式极端, 要求过于严厉, 反之过度溺爱或放任不管, 使学生误认为给父母学习, 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以致成绩下降, 而学习成绩下降后来自父母的压力更大, 更不愿学, 成绩更差, 造成了恶性循环。父母的不良榜样, 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 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因素

1.自我归因不当

厌学学生在成败归因上存在障碍, 他们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 如智力低、能力差;而把偶尔的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不稳定外部因素。这种错误归因不利于发展, 助长了在成功面前不知进取和失败面前的惰性心理, 无法激起学习兴趣。

2.归属感缺失

小学生都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 但由于厌学者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爱护, 便形成了焦躁、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等各种心理问题。厌学学生长期生活在缺乏温暖、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环境中, 易产生消极认知, 进而影响学习。

3.替代性动机过强

替代性学习动机, 往往是由外部奖励激发的, 当其控制性越明显就会越侵害到个体的自主性动机。一旦学生的自主性动机降低, 学习兴趣就会下降, 可以将部分小学生厌学归为“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的过分使用。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在教育实践中, 成人常无视或轻视这些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 非要通过奖励、评比等各种外部刺激来激发兴趣, 反而扼杀了学生本来的学习兴趣。

4.自我监控能力不完善

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他们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时容易分心。看一集海绵宝宝与教师布置的作业相比, 前者更具有吸引力。这种自我监控能力的不完善, 还表现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被无关刺激所吸引而放弃枯燥的学习任务。

(四) 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社会因素

小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中, 无法自拔。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谋生手段多样化使学生产生了这样的心理, 读完初中就去打工。学生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读书苦, 读书累, 不如参加黑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小学生厌学的矫正策略

(一) 营造小学生喜欢的校园环境

1.学校环境要整洁幽雅。各种教学设施齐全, 教室、操场等标准化;校园美化, 空气清新, 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产生愉悦感、安全感。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心理环境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使小学生感到心理平衡。这就需要校长和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 帮助学生理解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厌学心理严重的学生还要给予及时、科学的行为矫治。各科教师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努力挖掘其学习潜能,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真正变“厌学”为“乐学”。

(二)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力提倡“快乐教育”“成功教育”,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注重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三) 帮助厌学者正确认知

第一步, 帮学生学会收集证据, 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以前学过, 只是一时没想起来, 若多想想, 说不定就会做出来。帮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 但也都有长处。要让学生明白比较是相对的, 不要将问题绝对化, 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二步, 帮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将成败归为学习方法不当、不够努力等可控的内部因素, 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帮学生将成功归为自我的努力和能力, 体会到成功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一, 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其二, 增加学生的替代性成功经验, 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也取得了成功, 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其三, 言语说服, 凭借) 学生所信任和尊敬的人的说服, 能较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4) :15-20.

[2]高亚兵.从师源性心理障碍看学生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 2003, (2) :73-75.

[3]吴白泉.对学生“厌学”的调查和思考[J].初等教育研究, 2004, (9) :34-35.

[4]张连云.校园压力与小学生的厌学心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 (9) :46-48.

[5]王娟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矫正[J].基础教育参考, 2007, (2) :54-57.

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篇2

从几个方面来看,孩子产生厌学的缘由,有以下一些原因:

认知上出现了偏差,

从根本上对学习产生了厌烦。

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也就是从根本上对学习就是产生了厌烦。

被家长过早的逼着去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对学习的兴趣极大降低。

还有的孩子会把有一些问题归结为其他原因,比如说是老师的原因,自己没考好是同学的原因等等。

还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现比较弱项的部分,比如说抗挫折能力差,由于家庭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不同;

有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的一个表现。

有的孩子是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较难以处理好,比如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老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会相对弱一些。

孩子情商不高

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现比较弱项的部分,比如说抗挫折能力差,由于家庭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不同;

在学习的时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的一个表现。

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较难以处理好,比如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老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会相对弱一些。

学校的原因

学校老师可能会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或者是某些标准来评判好的学生,坏的学生。

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就会害怕把自己归结为坏孩子的行列,所以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如果在学校中没有很好的伙伴,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种事就是人际关系上对孩子造成的这种压力。

学习技能问题导致的厌学

比如说有的孩子,注意力缺失、缺乏,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在书写的时候或者是阅读的时候,出现困难。

有的孩子出现理解上的困难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害怕去学校,厌烦去学校的一个原因之一。

该如何预防小学生厌学?

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孩子发展到严重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尽量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的氛围要是愉快的,轻松的家庭环境,面对孩子要更好地避免过多的争吵,对孩子的陪伴也要尽量保持较高的效率,而不是孩子玩儿自己的家长忙自己的。

改善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和孩子尽量多的保持沟通交流,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是比较剧烈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不要只看到学习,写作业本身的活动。

对孩子在同伴中,或者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事情等等,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要进行,交流青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多用语言表达,它也会疏导一部分抵触学习,抵触学校的这部分情绪。

注重孩子同伴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孩子这个同伴关系方面的能力培养,是要多给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现在每个孩子都很忙,家长最大的反馈是到了周末很难帮孩子约到小朋友,因为每个孩子到周末的时候都上各种班。所以孩子和孩子之间共同交往的机会,业余交往的机会非常少,但我们也要尽量想办法帮孩子去营造这种机会。

同时,孩子在和同伴玩耍的时候遇到的一些矛盾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抗压能力

提高自信,多鼓励认可孩子,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即使遇到失败,也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对自己的状态,行为进行更好的调整,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自信心。

一例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多月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不满,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上学。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等诊断为儿童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是由于青春早期的独立意识的增强,加之父母亲的过高期望、不当教育以及老师的偏向,最终出现“厌学行为”等问题,咨询过程中,运用阳性强化法、代币法等技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厌学行为”的问题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了不良情绪和行为,咨询取得了预期的疗效。

求助者陈某,男,13岁,身高1.5米,汕头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父母从事小商品批发生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求助者近期体检显示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主诉: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不满,不愿意看到老师,与同学关系紧张,持续近一个月。

个人陈述:父母从小就控制我,妈妈约束我的行为,爸爸总是对我黑着脸,老是骂我,我在学校话不多,老师也不喜欢我,同学们不愿意理我,不跟我玩。他们不跟我玩我就自己玩,老师同学又说我捣乱,看见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好开心。其实我也想做个好孩子,让别人表扬我,可我就是静不下来,成绩也不好,我就更没有信心学习了,老师偏心,当众欺负我,我不要去上学,不要看见那些不好的人。妈妈说咨询师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就来了。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体态正常,衣着整洁,感知觉尚可,逻辑思维正常,情感表达言行一致。不说起学习问题,整个人蛮精神的。求助者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无幻觉和妄想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在谈到师生关系和与父亲的关系时,言语中充满对老师、同学以及爸爸的不满和怨恨。

母亲反映:从小奶奶溺爱他,父母望子成龙,对其期望很高。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教育,处处盯紧孩子,而父亲则采用高压政策,有行为错误或成绩不好,便大打出手,以致于孩子一看到父亲就有点怕怕的感觉。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四年级起,由于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觉得可能是原来的学校教育水平不好,五年级时强行为孩子转学,孩子与新同学关系不好,老师也不大喜欢他,不认真听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后不做作业,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家长问起就说谎说没有作业,有一次还偷家里的钱去玩游戏,父亲发现后,打得很厉害。一个月前,老师上报学生报考本校初中加分时,没有发表格给他填写,他去找老师时,老师当众奚落他说成绩差就不要浪费表格,同学们在旁边偷笑他,他当时涨得脸色通红,恨不得有条缝可以钻进地里。第二天就不愿去学校上课,被父亲强行送去学校,后来倒是能自己去上学,但总说不愿上学,老师也反映听课不认真,也不做作业,母亲无奈,征得他的同意前来咨询。

同学反映:他平时话不多,上课喜欢搞小动作,偷偷玩小玩具,在班上好朋友也不多。

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结果显示,总分175分,阳性项目49项,其中出现异常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2、敌对3.2,偏执2.1,其他因子分低于2分。

2、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早期的“心理动荡时期”。

(2)社会因素:父母望子成龙,家教严厉,对其一味加压,发现成绩不够理想,又擅自把他调到所谓的好学校,致使他与新环境适应不良,更加影响学习状态,而父母一味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老师又不能公平对待,致使孩子长期压抑的心情一下爆发,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早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你们越逼我,我就越不认真学习,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根据求助者主诉,咨询师观察及求助者母亲反映、同学反映相互印证,可以证明本案例材料真实可靠。

根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评估诊断结果,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短期和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的厌学行为,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

2、长期和终极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培养学习兴趣,完善个人人格,发展健康心态。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次);

第1次咨询

目的:

(1)介绍心理咨询方式和相关情况。

(2)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3)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4)明确主要问题,做心理测验;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始末;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

探寻他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做心理测验SCL-90;

(4)反馈测验结果,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2、心理帮助阶段(第2-4次);

第2次咨询

目的:

(1)继续深化与求助者之间的咨访关系;

(2)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3)实施阳性强化法;

方法:会谈法、阳性强化法。

过程:

(1)与求助者协商咨询目标;

(2)通过谈话,改善来访者的不良认知,让他明白老师的态度是对事不对人的,老师之所以不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他个人。

(3)明确阳性强化法要矫正的目标行为:厌学;

(4)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一起,监控目标行为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弄清楚孩子一般什么情况下不愿意上学,持续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影响他的决定。

(5)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一起,确定阳性强化法干预方案:首先,运用消退法,家长和老师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改变,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以口头表扬。其次,取得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使用代币法,与求助者签订契约:当孩子主动上学时,奖励1个塑料币/次;求助者在学校学习,每节课20分钟不做小动作不与周围同学说话,由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如果45分钟内不发生上述行为,则奖励一个塑料币;在家里,45分钟内能安静的完成作业,奖励观看动画片30分钟;如果集满3个塑料币,可以得到30元奖励。

第3次咨询

目的:进一步强化良性认知,进行行为矫正,强化适应性行为。

方法:会谈法、代币法。

过程:

(1)小结前2次咨询感受,讨论家庭作业的情况,反馈家庭作业,认识到自己以前对老师、同学、家长的逆反行为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并有所感悟。其母亲表示孩子基本能主动上学,并能主动邀请同学到家里一起写作业,有好的发展趋势。

(2)在前次咨询的基础上,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并与来访者探讨签订相应的行为契约,使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生,以改善周围的人际关系,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布置家庭作业:在咨询结束后,在未来一周除执行上次的协议外,另增加下面的协议:

1、每节课45分钟内,课堂上不出现违纪的行为,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课堂作业,老师在当天的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放学之前与老师一起总结,表现好的,给予口头表扬。

2、在家由母亲监督,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坚持读书30分钟,同样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并给予口头表扬。

3、每节课下课后与同学一起活动或游戏,不出现争执行为,在老师调查核实后,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

4、每天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一周之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或者帮妈妈做家务活两次,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

5、周末,回忆一周情况,记录下心理感受,以便强化良好行为,如果累计印5朵红花,母亲奖励30元,如果累计8朵红花,母亲给予奖励60元,如果累计15朵红花,可由本人提出奖励100元以内的任意奖品。

第4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改善来访者与母亲、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对照行为契约记录表,顺利完成对良好行为的强化

与求助者讨论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与母亲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有哪些改变,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自己内心有哪些感受。求助者的行为改变有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可,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对家长和老师也不再怨恨,并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

(2)针对行为的改变,咨询师给予口头鼓励,并监督母亲兑现诺言【3】。

(3)布置家庭作业:继续执行行为契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记录自身感受。

第5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

(3)实施心理测验:SCL-90;

(4)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建立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来访者学习和交际的信心,母亲对来访者的一系列改变非常满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已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但就提出假期的时候带他去旅游。经过这次事件,家长想通了许多,父亲也不再对他采取暴力行为,母亲也不多方约束他,她相信孩子渐渐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娱乐问题。

(3)再次施测SCL-90,结果:SCL-90:总分125分,阳性项目35项,人际关系敏感2.1,其他因子分低于2分。

(4)基本结束咨询。同来访者共同讨论,详细制定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计划。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求助者自述现在觉得上学很开心,因为老师指派班长与他结成帮学对子,探讨学习问题,还交到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毕业考试能够考出理想成绩。

2、求助者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情况:现在比较喜欢上学,没有厌学情绪,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父母对他也比较理解,不再整天责骂他,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3、他人评价:老师反映,求助者学习开始用功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不再做小动作,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没有与同学发生冲突行为。

母亲反映,现在家里的情况好多了,他爸爸也不再黑着脸,有时还主动带他出去兜风,他回家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偶尔玩电脑的时间长了,经提醒也能停止下来。

4、90症状清单(SCL-90)减分率疗效评估:咨询前175分,咨询后125分,人际关系敏感2.1、其余因子分低于2分,减分率为28%,此咨询有效。

5、咨询师评价:

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篇3

一、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有些孩子的厌学现象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1.父母的期望过高及要求过严。“过高”的期望值,指的是超过孩子实际能力范围的期望。比如: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很刻苦,但由于先天原因成绩就是很低,本来在班里处于中等的位置,可是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当上班级的“领头羊”。只要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不满意,对他严厉批评,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不当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陪读,就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陪在身边监督并管理。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得知每年都有大部分的家长新加入的陪读的队伍中。但陪读也是既有利又有弊的。

不当的陪读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大大降低其学习的自觉性。

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许多家长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以为既然减负了,那么课余时间就该由孩子自己孩子支配。但是这些家长忽略了小孩子的自制力差,禁不住游戏厅、网吧等外界事物的诱惑,长期的放松就会导致学生无心恋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度。认为对孩子的特长培养“多多益善”,与前一种家长的思想恰恰相反,许多家长盲目从众,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舞蹈,也急忙送自己家的孩子学,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书法,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特长班报了一大堆,就想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很多情况下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致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偏差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果学校教育出现偏差,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在大力推行,但一级级考试仍未取消,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分数、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除了一门门课程外,还有与之相应的练习册、自测题等额外的负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剥夺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复的训练、频繁的考试,学生极易形成焦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必然会选择逃避学习。

2.教学内容难度大。65%的教师提出我国所使用的教材比国外同年级的教材要难出两个年级,若按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会有很多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大部分学生也反映教学内容难、有的地方听不懂,学起来没意思。

3.教学趣味性不高。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课堂讲解多引导少,死记硬背多形象教学少,作业考试多动手操作少。学校普遍存在着不分学习对象,学生特点和兴趣,上课满堂灌,学习好坏成绩看的倾向,枯燥乏味的课堂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索。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厌学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外,学生自身的诸多因素也会引起厌学情绪。学生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是每一个人进行学习的内动力,是前进的航标。目标愈明确,学习劲头愈浓,前进愈快。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而厌学情绪突出的学生,普遍缺乏生存的危机感,根本不了解当今时代是只有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有一条“生活出路”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学生认识不到学习与个人前途、个人命运的密切联系,由此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兴趣情绪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与乐是不分的。然而有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心情好了我就学,心情不好我就不学,视“兴趣”而学,视“教师”而学,这类学生在上喜欢的老师上课时就表现得积极主动;在他们不喜欢的老师给他们上课时,他们便怨天尤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以随便应付的方式来做消极抵抗。

3.人际关系差。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及原因 篇4

一、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兴趣不浓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睡觉,讲小话或搞小动作的人比较多,人在教室心在外,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难以静下心来听课。以八年级三个班共145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50人,占34.5%,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政治无兴趣有60人,占统计人数的41.3%。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50人,占34.5%。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过瘾”,无法深入。

2.学习目标要求较低,是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原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要求不高,因而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学的知识和理论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人说“台上一年功,不如台下一分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

二、学生厌学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漠不关心。学生送到学校仅仅为了识些字,将来不要成为“睁眼瞎”。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和鼓励。平时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很少,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

2.溺爱心理严重。家庭比较富裕的,有些家长恐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便提前为孩子们安排了今后的路子。他们的孩子常常自豪地说:“我爸说了,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我读自费去。“”我爸说,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去学开车跟他跑运输。“”我爸的文化还不如现在我的呢,还不照样挣大钱。”这样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担忧。

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一方面,学生到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再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中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无法宣泄,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压抑、单调、无活力。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5.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网络游戏也如一个魔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网络的无限迷恋和依赖使得很多学生频频逃学,甚至走上一条邪恶的道路,他对学校的印象可能都已经模糊了,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了

6. 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7.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学生厌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变

自身方面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3.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家庭方面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家长要与学校紧密联系,配合学校共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感到有压力,从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学校方面

1.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5.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相信:学生“厌学”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摘要:我国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教育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习积极性差,其他各方面表现也不尽人意。目前,厌学已是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就越严重目前,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学生厌学状况及表现,分析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初中教学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 篇5

张朝鹏

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要振兴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就要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

关键词:农村辍学升级制度农村文化

试看我们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吧!一个年级的学生120人以上,单文化课门门及格的学生不超过6人,全科几格率不超过5%。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诸君想一下,有多少学生跟不上,有多少学生只是在“熬”日子,调查学生,无非两个原因:“跟不上!”“没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农村教育出现什么问题?是谁抛弃我们的原本可爱的学生呢?

是谁?是我们的应付性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小学升级制度。当今的中小学校中,一年级入学后,不论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一律大推大拥升入高一年级,直到初中毕业。我想这是有违班级授课创立的本意的。没有基本的合格升级制度,学生没有合格意识,没有合理的留级制度,部分学生就没有“补牢”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种种情况没能完成学习任务,却被形式的推入高一年级,而这些学生越学越吃力,再升级就更跟不上,越跟上越没有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使“上学”成为“熬学”。同时,农村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培养孩子 1的意识淡薄,且又忙于生计,不能够辅导这部分学生,以至于他们无能力也无兴趣深入学习,最终辍学。即使有部分留下也是迫于家长压力熬至毕业。一批批本可造就的学生就这样被我们实施的“义务教育”挤出校门。古语有云“不以无过而为贵,贵为有错而改之”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补过的机会,这是谁的过错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执行的某些制度所造成的恶果吗?

是人文环境差,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校园。

学校是育人之所,万紫千红才是她的真模样,它本应是集文化、道德、梦想于一身,却有着各自特色品味的人文家园。农村本来有着有不错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某些为政者的漠视乃至无知,学校只有水泥楼房、黄土路,花园式的校园只是师生的空中楼阁;学校是书香校园,然而这只是某些领导的口头禅,偌大的一个学校没有图书室、图书馆,甚至一个阅报栏都没有,即便有两三个书架子,摆了一些教辅书和教师学生上交的过期刊,也只是应付检查人员的摆设,打扫卫生时学生和老师才会去转转。实验室形同虚设,学生进入的次数极少,去自由做实验更是不可能的。大黑板确实不少,但大都是政策的传声筒,文化快餐式的只会加快了学校的浮躁气氛。电教室是有,但干了什么呢?满满的课堂哪有“时间”呢?去食堂看又如何呢?老师一般是不愿去的,能回家吃饭的学生跑四五里路也要回去,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是喜欢的。商店往往有好几个,课间也会挤满了人,麻辣食品搞坏不少学生的肚子,学校很少供应茶水,“非典”时期除外,因此商店的利润往往很高。寝室更是住不的人的,臭气熏天,这是没有

水的供应,因此怨不得学生。夏热冬冷,学生很是受罪,也许比以前好多了,但这是21世纪的大多是独生子的孩子呀!休育设施有篮球场和乒乓台,但学生一天十一节课,大量的作业,楼上楼下的跑,已使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了。况且还有考试和老师的眼睛呢。

学校又有什么文体活动呢?不知道,只知道没有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没有什么校庆国庆活动,更不用说什么朗诵和演讲比赛,歌唱和运动会早已销声匿迹,一周的升旗活**乱的,不知玷污了多少人心中的神圣情感,这是个可悲的场面。考试总结会倒是主任讲教师讲学生讲,然后散场,留给一部分学生依然是心灵空白。与大自然接触的春游秋游早已因安全原因消失了。学校的生活乐趣在哪儿呢?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喜欢文化课的学生是找不到自己的。

我们的课堂又是如何呢。音乐美术在农村学校是不正常上的课,文化课才是主体,考试是当家作主者,绩效考核和聘任更强化它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况且在农村学校,没有什么活动,这些能力更少了用武之地,跟着流行歌曲倒可打发无聊。不种庄稼的土地就是野草的乐园。但有谁愿意关注这里的这些呢?文化课是学校的中心,自然很受重视,只是考试评比使教师和学生成了奴隶。新课程改革似乎吹进一阵春风。只是很快便成为了急功近利者的牺牲品。归其根源,这是一场没有根的改革

教师是一副穷酸相,没有个性,常谈的是重复的陈知旧闻:封闭的校园,经济的穷困使他们很少有可能深造或到远方游历,没有源头活水,哪有池塘清如许?教师辛苦工作,只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考试

之后很快就遗忘的知识,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换取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而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看重的考试成绩。由于教育工具化的压迫,由于社会的评价机制和考试机制的制约,我们的教师对这种教育的弊病无能为力的遵照,并且自觉的维护。没有灵魂,缺少品格,缺少人文关怀,只是可能会丢掉的饭碗、差事。教师自己就被生活庸俗化,何谈培养高尚的人呢?有人说,教育应该是一项伟大事业,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因此,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教育需要抗争种种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弊端,如此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激活其野性思维和原始生命力量。然而,在物质至上的今天,这只是一个梦!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近年来,教师的工资有所提高,但这并未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政治地位低下的境况。在多数教师走处在人群中,与人交往,多多少少是有些自渐形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教育仍是行政附庸的体制下,教师缺少社会应当给予的尊重。教师不是学校的主人翁,几乎没有什么决策权利,却要承担众多神圣的责任。实际上,教师很多时候,也是工具,甚至在有些,教师需牺牲个人人格尊严去做有违诚信之事。(个中滋味,非足为外人体会得了)因此有相当部分教师厌教情绪严重,留在教育岗位,只是笼内圈久了,出不了罢了,但实际已成了衣食的奴隶,工作的机械设备了。当然,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和道德的代表,是社会的良心,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低下,更导致了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漠视,对知识的漠视,对道德的漠视。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中处处用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和道德。一部分学生就更忍受不住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就看不到更远的未来,就远离了梦想,厌学辍学就是自然之事了。

对比之下,学校之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

当前农村未上满初中的大有人在,(某些官方统计数字假的太多)与上满初中者的生活没多大区别。男人往往在外打工,女人农活之余,搓麻将说闲话。青年人一部分靠金钱、关系上了岗、当了兵,还有一部分在家混生活,这部分人父母没办法,社会管不着,是所谓的二流子。在部分农民和学生的心目中,有没有文都吃饭,有没有知识都挣钱。在大部分农村,几人读书看报,触目可见的是麻将场!这里没有什么文化场所,成人文化教育几乎是空白,当然检查时数据是详尽的。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造假,大家参与大家喜!

二、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

不知什么时候网吧布满了学校的周围,尽管有法律重重封锁,尽管有教师的谆谆教诲,尽管有家长的围追堵截,但网吧的依然生意兴隆灯火不息。网上世界自由自在,可以聊天,可以游戏,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里不必一本正经的读那些书了,看电影哟,听音乐,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要可以不做。而我们的校园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做。于是不少的学生有了QQ号,不少学生翻墙钻窗户也要进网吧,不少的学生看到了《坏蛋是怎样练成的》!

是走出校园,还是留在校园呢?

在农村,一所学校好比冬天的一炉火,它所散播的光和热可使整个村庄充满喜气和生气,使整村的群众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多办一所教堂,就是少办几所监狱。那么现在当今的中国,多办好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处在变革中的城市和农村,旧道德死灰复燃,新道德尚在萌芽,学校作为传播文明,传播道德的根据地,其作用岂容忽视!

鲁迅先生以为,欲拯救国民,必先拯救其灵魂。但如今的教育又如何能拯救学生的灵魂呢?然而谁来救救我们的农村教育呢?

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及原因 篇6

【关键词】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对策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最终流失辍学。学生“厌学”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也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只不过近几年来厌学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感慨颇深。我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厌学”的状况及原因,分析总结改善学生“厌学”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兴趣不浓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睡觉,讲小话或搞小动作的人比较多,人在教室心在外,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难以静下心来听课。以八年级三个班共145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50人,占34.5%,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政治无兴趣有60人,占统计人数的41.3%。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50人,占34.5%。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过瘾”,无法深入。

2.学习目标要求较低,是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原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要求不高,因而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学的知识和理论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人说“台上一年功,不如台下一分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

二、学生厌学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漠不关心。学生送到学校仅仅为了识些字,将来不要成为“睁眼瞎”。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和鼓励。平时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很少,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

2.溺爱心理严重。家庭比较富裕的,有些家长恐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便提前为孩子们安排了今后的路子。他们的孩子常常自豪地说:“我爸说了,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我读自费去。”“我爸说,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去学开车跟他跑运输。”“我爸的文化还不如现在我的呢,还不照样挣大钱。”这样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担忧。

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一方面,学生到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再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中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无法宣泄,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压抑、单调、无活力。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5.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网络游戏也如一个魔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网络的无限迷恋和依赖使得很多学生频频逃学,甚至走上一条邪恶的道路,他对学校的印象可能都已经模糊了,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了

6.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7.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学生厌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变

自身方面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3.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家庭方面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家长要与学校紧密联系,配合学校共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感到有压力,从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学校方面

1.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5.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相信:学生“厌学”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篇7

厌学心理产生因素多种多样, 有外部和内在因素, 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

1外部因素

1.1 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 教师在学生德、智、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他不但给学生传授了理论知识, 也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传授了人生观、世界观, 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及学习目标。因此, 教师既要对专业知识深入掌握, 彻底了解;还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具备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否则, 一名教师缺乏了这些基本素质, 就很难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

1.2 教师的正确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注重先进合理的教育方法。一名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 只知枯燥无味的单向理论灌输,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培养不了学生爱学好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产生不了好的教育效果,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厌恶。

1.3 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存教育制度存有不合理现象。现行应试性教育体制侧重于理论灌输, 与实践脱节, 与社会脱节, 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呆板, 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和题海式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1.4 学习时间的漫长性和学习任务的繁重性

在我国,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花费时间长达十几年, 学习任务枯燥又繁重。长时间的学校教育, 繁重的学习任务, 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1.5 学校和班级学习环境的影响

由社会心理学可知, 集体与个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学校、班级在学校领导和班级老师的管理下, 在学生长期的努力下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风气, 那么,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反之, 如果学校或班级的学习风气懒散、消极, 那么,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 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懒散、消极的学习习惯, 从而为厌学心理的产生提供滋生的土壤。

1.6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父母对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起着言传身教和指导纠正的作用。如果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繁忙、生活辛苦等对学生疏于关心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不管不问、敷衍了事, 而学生由于贪玩、自制力薄弱等原因, 又没有得到指导和纠正, 从而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1.7 不良朋友的影响

学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相互影响。学生交友不慎, 会在朋友的影响和带动下, 产生贪玩、旷课、逃学、吃喝玩乐等不良习惯。

2内在因素

事物的产生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 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如下:

2.1 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使得学生没有产生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又没有得到及时指导和纠正, 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2.2 学生的心理挫折

对于学生而言, 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 总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坎坷, 当学生对一些挫折不能及时处理时, 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 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

2.3 个人不良的思想、习惯

由于各种因素如外部环境、不良朋友的影响, 学生产生了贪玩、吃喝、享乐、逃学等不良习惯和行为, 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观、道德观、认识观, 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厌学心理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以上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分析, 我们可以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

3.1 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

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教育素质, 对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够透彻地掌握, 对教育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经验及技巧,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直觉性思维, 能够寓教于乐, 把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通常学生对于实验性、实践性课程兴趣很高, 通过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自己动手, 使得学生能够容易地掌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 其效果远胜于单纯的理论灌输。其次, 实验性、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体合作能力。因此,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3 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的培养

对学校领导和班级老师而言, 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 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

3.4 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改革

对社会和学校来说, 应对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进行改革, 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3.5 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 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及学习进展, 当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心理上产生困扰时,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发现, 及时沟通, 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 从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内外要素出发, 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摘要: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它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妨碍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且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尝试分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外因素, 并据此分析有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厌学,兴趣,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大学生厌学分析与对策 篇8

1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外部表现

厌学主要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生活表现出的厌倦, 甚至抵触情绪。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主动性, 缺乏兴趣和求知欲,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纪律松弛等。这所揭露的正是当今学生心理的厌学反映, 学生一旦开始厌学, 就会明显反映在日常学习生活上来。

1.1 放纵

重点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业方面。很多学生在刚考进大学的时候, 就有种松懈的想法, 总以为大学里边可以很随便, 慢慢的没有了认真学习知识的动力。另外, 我国现在存在“专业好, 学业精, 不如家里靠山硬”的坏影响, 也是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仅是这些, 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业上的放纵。

1.2 对抗

大学生多为心理叛逆期, 有些学生会因老师的的某一个动作或者表情而对老师产生厌恶心理。这也对学生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若是此类学生在班内的影响力比较大, 那问题就有些严重了。他们会与老师对抗, 越是上课, 他们越是逃课。此类学生的心理多为不成熟或者是内向、焦虑。

1.3 学风不正

现在的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学习姿态。学的都是一些不应该学习的, 不让学的知识。整天的看小说, 看杂志, 和其他同学闲聊, 上网, 玩游戏。更有甚者经常出入不适合学生出入的舞厅, 游戏厅等。他们对于学习知识很“挑剔”, 觉得现在在生活中, 在社会上可以用到的就学, 那种基础知识就不学。

2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原因———内因, 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因, 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而导致当前大学生厌学的种种问题。

2.1 内因和主观因素是造成厌学的主要原因, 对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2.1.1 学习没有目标。

做任何一件事情得有自己的目标才能有动力, 促使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也是这样, 有些学生之所以没有动力, 学习无味, 就是因为缺乏自己的目标。老是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将来的生活毫无关系。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懒惰的心理, 不愿意去学习, 甚至是厌恶学习。

2.1.2 缺乏自信, 缺少竞争意识, 抗干扰与抵抗挫折的能力不高。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 跟不上其他学生的步伐, 进而会产生倦怠心理, 对未来失去希望, 有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绪, 不想学习, 不求上进。这种表现是极其不健康的思想。部分学生都有比较厉害的自卑心理, 缺少毅力以及追逐别人的勇气。如果心理遭受打击, 便从此萎靡不振, 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自暴自弃。

2.1.3 注重实务, 社会的现实让学生产生厌学。

部分学生之看到了社会的表象, 羡慕那些在社会上经商挣钱的人, 相比起来, 有些差距, 觉得他们的生活很好, 都比自己有本事, 有出息, 所以产生了不平衡的心态, 慢慢的有了想出去闯一闯, 想挣钱的想法, 从而对在他们心里没有了之前对知识的概念。

2.2 外因和客观因素是影响产生厌学的重要条件, 它们对厌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2.2.1 学校在教育模式以及管理方向有很多的差异与缺陷。

我国现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以及课程安排多数是顺延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 为顺应当时的时代所指定的。学科授课时注重理论性, 忽视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其缺少趣味性, 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知不完整, 只是关注知识的培养, 却对技能、品质、素质的提高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教学。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是很高, 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甚至看不起部分差生, 使得这些学生在本身对教育模式产生倦怠心理的同时, 产生叛逆心理, 讨厌学校和学习。

2.2.2 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根基和补充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错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 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者教师的角色, 其一言一行都会使孩子下意识的去模仿。有些家长的指导思想与教育方法欠佳, 言教而不身传, 家长在行为上的错误会导致子女偏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家庭富裕的, 家长往往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使之产生较强的优越感, 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学习进程中, 这些孩子又常陷于失败的心里体验下, 进而致使不良的自我意识, 丧失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3 消除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3.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各种原因致使大学生不良心理与人格特征与厌学行为相关甚重, 所以,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其心理素质, 尤其是抗挫能力十分重要。要尊重和关爱学生,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为学生量身调整自身的期望和目标, 尽量少遇挫折。一视同仁的对待那些心理不良的学生, 杜绝所有伤害自尊心的行为和事情发生,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在遭遇挫折时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减缓压力。

3.2 创造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 激发厌学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素养,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学校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启发学生主体精神, 主张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开展个性化教育, 做到使学生悦纳学校, 悦纳自己。

3.3 改善教学方式, 实行教材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投影、灯光、录像、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积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全面实行改革,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3.4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理想、意志、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在他们心中建立宏大理想, 培育顽强意志, 不客气由于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在学生学习环境里, 要持续注入新鲜活力, 始终拥有激昂的情绪与积极的学习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是极为重要的, 应该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倾向有所了解, 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5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发挥各自的教育特长, 形成合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些有利条件, 多开展一些活动,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 大学生厌学问题查之有因, 治之有法。只有我们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研究教育规律, 措施得力, 就一定能够缓解甚至消除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

参考文献

[1]白波, 吉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田鹏.让你受益一生的心理学[M].朝华出版社, 2009.

农村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 篇9

一、厌学心态的形成因素

中学生厌学的心态令教育工作者头痛不已,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病症”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的厌学心态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上, 特别是在农村, 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 笔者近来对成绩分别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作过调查, 结果发现不但是成绩差的学生有厌学的情绪, 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也无所谓, 甚至是讨厌, 有些学生对读书感到很茫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脑、游戏机已融进我们的生活, 电视节目日趋丰富, 网络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游戏的种类越来越多, 而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多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 完成一道习题。走出校园, 学生身边的诱惑太多。

2、家庭因素。

(1)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厌学都跟他们的家庭有关系。有些学生的父母学历不高, 基本是初、高中文化, 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还有的甚至父母双方都只有识字水平, 他们不清楚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大部分学生是隔代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 因此对他们的孩子要求也不高。这些学生只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因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只是在学校打发日子而已, 根本无心学习。 (2) 学生的厌学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有些学生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要求完美, 往往运用严厉、武断和过分控制的高压方法去要求孩子, 从而学生形成被动的学习状态, 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或陷入家庭纠纷或自己玩乐, 对孩子的学习毫不关心。家庭问题使孩子心情不愉快, 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由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更谈不上争取获得成功。

3、学校因素。

来自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失误或缺点也可造成学生厌学。如教学内容过深, 教学方法单调, 课业负担过重, 教学实验设备、技术手段匮乏, 教育观念陈旧, 教师素质差, 师生关系紧张等均可能造成学生厌学。

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 教师上课“一本书一支粉笔”,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 有部分教师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 不正确的人才观使教师无法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认为学习差的孩子样样都不好, 对他们存有偏见。这样学生无法从老师这儿吸取前进的力量, 易造成学生“烂船把烂船拖”, 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4、学生自身因素。

就厌学学生自身因素来看, 学生的智力障碍对他们影响很大, 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低、理解能力弱, 学习比较困难, 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 学习成绩也跟其他同学相差很大。另外一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 学习目的不明确, 既不考虑个人的前途命运, 也没有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害怕困难, 缺乏毅力, 很难获取成功。有些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欠主动,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被动按别人意见行动, 自信心不够, 自我评价总是偏低, 在挫折面前往往一蹶不振。

二、改善厌学状况的教育策略

一个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查找厌学形成的原因, 对症下药, 才能治好这一“病症”。

1、加强学习动机教育, 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良好的学习动机, 能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 有发奋进取的欲望。要启发诱导学生明白: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 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 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代, 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享受现代文明, 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电子游戏对他们身心的危害, 教会学生抵制社会不良的影响。

2、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 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 多与家长接触, 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 教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 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 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其次, 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并积极主动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 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 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 运用多种形式, 进行启发式引导, 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更不能不闻不问, 弃之不管。

同时学校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 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以增强学习信心。

3、坚定学习意志, 树立远大理想。

中学生处在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理想不够明确的年龄, 他们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因此, 教师应引导他们坚定学习意志、树立远大理想。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 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自暴自弃, 自我否定。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树立远大理想, 在挫折中取得经验, 不断成熟起来, 迈向成功。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竞争压力的增大, 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态。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态, 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篇10

(一 ) 来 自 小 学生 自 身 的 因 素

小学生因心理不够稳定, 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师批评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批评往往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 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必然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这类学生比例很少。

(二 ) 来 自 家 庭的 因 素

1.家庭教育过严。有的家庭 , 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 琴棋书画样样学, 英语电脑门门通, 考试名列前茅……却忘记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在父母与孩子的愿望、要求发生冲突时, 孩子往往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不断的冲突中, 孩子在达不到自己目标的同时, 对父母的目标也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

2.家庭教育过于溺爱。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 生活上百般呵护, 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经历一点风雨, 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 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 子女自然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时, 感到学习不是轻松的事, 不能轻易就有收获感, 所以从心理上排斥学习, 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 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约束, 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 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有恐惧感。加上父母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孩子对世界认识的片面性, 学习动力不足, 诱发厌学心理。

(三 ) 来 自 学 校 的 因 素

1.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 重智轻德, 重分数轻能力, 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使小学生疲于应付题海战术, 心理极度紧张, 导致他们用脑过度机能降低, 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 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时期 , 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 知识更新加快, 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 成绩一直下滑。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 则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 学生则会感到失望, 产生消极情绪, 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学生学习信心与动力消失, 产生厌学情绪。

二、解决策略

(一 ) 改变 厌 学学生 内 部 环境

1.唤醒心灵 , 激发动力。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鼓励。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 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 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2.培养兴趣 , 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 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 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彻底消除厌学的心理障碍。

(二 ) 建 构 帮 扶 的 外 部 环境

1.让学生感受关爱。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 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 进行分析归类, 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 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经常鼓励他们进步,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2.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 变苦学为乐学。要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目标, 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低目标学生易达到, 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愿意接近、了解未知事物, 解决新闻题。

3.学校、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 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并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 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 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

中学生厌学原因简析 篇11

一、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不合理评价体制

1.现阶段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现阶段,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两个内容:(1)在学校前勤和后勤中,各种荣誉利益向前勤教学人员倾斜。(2)在教学人员中,各种荣誉利益向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倾斜。

2.现阶段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都是一张学习成绩评价表。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得奖学金,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甚至成绩好的学生有资格得社会救助金,一好百好。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重教学,轻教育。对学生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的沟通。

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地方政府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你的高考升学率是多少,你考上了多少一本,多少二本。

学生家长看一个学校的好坏也是看这个指标。

(2)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高考就是看分数。考上名校有前途。

4.这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影响

(1)多数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

在学校内部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毕竟在一个学校中成绩好的学生少,中等生和稍差生多。即使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分数上也会有差异,也有一二三名的区别。

(2)长期的自卑压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稍差点,但品质非常好,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不爱参加集体劳动,不注意环境卫生,不爱帮助别人。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但对老师很有礼貌,自己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很好。有的人身体健壮,学习不肯吃苦,有时还欺负体弱的同学。有的人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爱搞恶作剧。有的人组织能力极强,极具领导素质。可见人与人的差距是有的。但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校园中,许多美好的品质都被忽略了。得到鼓励的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就是高分数。成绩稍差学生的优点多数场合始终得不到承认。久而久之,厌恶自己的学习成绩,厌恶学习。

5.反思与改进

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每个人,每个学生智力不同,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差异。虽然说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通常是以学生成绩好坏作为最主要指标。但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也是人,人与人之间有差别。

承认差别,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想想现今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了吗?做到有教无类了吗?症结就在我们忽略了差异性。学生在校学习是短暂的,分数不是唯一的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才是一生的追求。在学校这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应该为学生做点什么?不单单是教他们一点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教他们一些受用一生的东西,比如,乐观向上的心态,认真做事的习惯,遵纪守法的行为,助人为乐的思想,灵活机智的处事等等。在学校教育中,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不足得到弥补,让每个学生的不良习惯或错误得到纠正,让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地尊重,让每个学生美好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

二、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不再喜欢人云亦云,不再喜欢被动地去完成某一项任务。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评价体制本来就厌学,再加上这种僵化的方式,如山的试题,如海的作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学生更加厌学。

新的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课堂改革也在许多学校实施,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原本应该是个小社会,社会是所大学校。学校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由于前面所提的评价体制问题。只抓学习,忽略其他,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时间长了,谁都会感觉枯燥。难怪有的学生说最爱上的是体育课。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会得到锻炼。通过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

四、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即失业的一些现实情况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动力。加之独生子女学生自身的一些弱点,使他们认为前途渺茫,感觉未来很无助。自身对困难的畏惧,再加之对社会的失望,使许多中学生厌学情绪很重。

事实上,只要你放低要求,工作并不难找,只是许多人,尤其是大学生,对工作的条件要求较高,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上,从低处做起,持之以恒,也会成就一番事业。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来了一个呼啸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接着南风徐徐吹动,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春暖上身,于是时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让教育成为和煦的南风,愿每个孩子都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感恩社会,关心集体。

浅析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12

一、职校生厌学的表现

到职校学习的学生有的对学习、前途丧失自信心,认为上职校没出息,缺乏压力,贪玩、懒惰、好高骛远,自认为有关系就可以有好工作,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课堂上听者寥寥,课堂气氛沉闷,组织纪律散漫,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同时受网络的影响,到网吧上网,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综合素质差。

二、职校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基础差,无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教学。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初中数学不认真学,到职校后,谈到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都听不懂,对学习无兴趣,导致厌学。

(二)教师原因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是与学生的直接对话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些职校学生的厌学有部分原因是由教师造成的。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低下,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有些教师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科学理论和职业修养方面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干出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我们从曝光的媒体中看到许多令人心寒的事件:教师采取罚站、罚抄、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待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暴露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种粗暴态度和不和谐做法。

职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需要,导致许多老师没有正规的教师资格,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缺乏规范的职业道德,存在不合格的素质修养,容易引起学生的畏学情绪。

2.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学科知识单一。职业学校教师接受高一级的学科教育是单调的、唯一的,他们的知识体系也是没有整合过的,所以在教学生时,无法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专业性强,技能性强,实践性强,很难与所学的基础学科联系起来,学科知识严重脱节,如英语、化学和物理是学生的难题,加上所学专业与之不对口,学生感到学习无实用价值,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近几年虽然提出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教师们都是采用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灌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时代在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在变,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这样的学生又怎会自主学习呢。

三、解决职校生厌学的办法

(一)严格招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应该严格把关,一定招收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这样才较容易接受职业教育。同时,教学中要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看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在自信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具体耐心的讲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培养与建设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他们看成是“教育对象”,把学生作为朋友或亲人来对待,要理解他们的要求与苦衷。对学习好的学生要想办法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高效率的状态,对学习成绩中等,有学习愿望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对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绝不能歧视,要关心、帮助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交朋友、交心。

(三)精心安排课程,认真备课,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

课程安排,应根据学生日后就业需要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要重视操作,理论上够用就行,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教学计划要开足必要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明确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和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就是为了专业课服务,不能只顾自己的学科体系,在内容上要进行取舍。语文课要能听、会说、会写,而听、说、写都要与专业结合起来。

教师授课时,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一些学科知识点、深奥的理论分析、空间图形,采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漫画来表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中职校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此,我们要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准则,大力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真诚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真挚的情怀,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焕发出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培养和塑造下一篇:审计监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