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教师(精选10篇)
农村中职教师 篇1
一、农村职业学校校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基本技能疏浅,综合能力偏低。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能力,往往无法进行专业课题研究。农村职业中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挖掘、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持续。
传统的校本研究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和能动作用,不符合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没有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与创造者。因此,在农村职业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合校本研究,促进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工作过程与学习研究过程的整合以及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与专业性,尤其是对中职课程改革的关注,使得促进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职专业课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农村职业学校要送教师外出学习,在时间、人力、财力上都有困难,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凸显出来。教师的真正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会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才能逐步确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立足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实际及资源优势,把每一位教师视为创新之才,给予充分的信任。通过搭建校本教研活动的舞台,挖掘其潜能,实现学校发展的自我构建,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促使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的方式主要有:
1. 教研组教研方式。
由教研组组织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学校开展说课、研讨等合作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本身的素质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大幅提高,完成教师全员培训过程。
2. 师徒结对方式。
师徒结对的方式在农村职校已广泛存在,各教研组在进行教研活动的同时,组织优秀教师示范课与专题报告,使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具体实践方式在新教师中形成反响。示范性就在身边,更具有真实性、可信度与可行性、是进行新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途径。
3. 专家指导方式。
各职业学校可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和学校的发展规划,邀请工厂或培训部门的有关人员定期来学校开展咨询、研讨活动,如“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先进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科研的开展方式与方法等。学校也可向工厂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信息,传达学校的需要,由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亲自到学校进行实地培训,专家与学校直接挂钩为该校教师提供咨询,也可与该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和培训教师。这样既实现了校本培训,又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与教师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注重实效性,以实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目的。
4. 中职与高职合作方式。
中职与高职共建一个培训基地,这个基地是教师的“信息交流场”,也是“设计所”和“输送站,”可以设计出最佳方式,使教师在活动中接受专家或工厂师傅的课题指导,从做中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将专业课教师培训成“双师型”教师。
5. 信息技术辅助方式。
信息技术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校通”使各学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对教师的培训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领导要把“教师发展第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尽快在农村职业学校普及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建设好图书阅览室,发挥图书资料与网络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使培训像看参考书一样方便直接,教师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实行自学式培训,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研究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问题是科学探索的“源头”,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水”
1. 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舞台,通过开展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实现从“高耗型”向“有效型”的课堂教学转变,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历练中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
2.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包括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环节。学校可以教师在教育中所面临挑战和问题为出发点,采取课堂观摩、案例分析、个别交流、座谈会等方法,帮助教师在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是问题,都可以研究,做到了这一点,农村职业学校也能出现“人人有课题, 各个会研究”的可喜局面。
促使教师体验成功要促使教师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更新自己, 可以通过展示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如每周固定一个小时作为论坛时间, 每月举办一次全校性地大讨论。由教师轮流讲述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做法、实验体会和感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也可以讲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对素质教育的解读、对教育手段的改进、对教案及作业的改革设计、班主任工作心得教学心得等可以从各专业教研组中挑选几名骨干教师, 每个学期举办1~2次专题讲座或报告会, 展示农村中职教师的教改成果, 使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教师发展这个意义上讲, 校本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 是教师参与其中真情投入, 是教师对自己深刻反省与体验, 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中职教师 篇2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要在“加大投入”和“加快产出”上做文章。
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近年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足、办学条件差、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想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迫切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应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加强监管,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在政府统筹下,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共同办学的机制,以此来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形成合力,加快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师资投入。国家要加强中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增加教师福利,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金待遇吸引各类人才加盟中职院校,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加大资助贫困学生力度。国家要不断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学生补助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半工半读制度,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这样,既可以帮助在校贫困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最终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
农村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方向”为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加快其成才速度,加速培养其回馈社会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实践的职业素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的领军人才,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农村的两亿劳动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培养。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中职教育的产出,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化战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
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把重点放在第二、第三类产业的专业建设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一是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向城市转移。如果我国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从有限的耕地上转移出来,全面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将大打折扣。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把教学与培训的重点放在第二、第三类产业的专业建设上,社会对这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
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有政府的资金投入。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运用法律手段,要求各级政府按时按数将投入资金到位,以保障中职教育的正常发展。另外,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还不够理解,所以国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行业、各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并严格执法,对非法雇佣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的企业实行严厉制裁。要将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标准相挂钩,“迫使”从业人员走进课堂,毕业获得双证(毕业证、职业技能鉴定证)后再上岗,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当前,党和国家强调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出发考虑的。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我国尽早地普及高中教育;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科学素养和各种技能;三是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四是有利于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过渡准备条件;五是有利于为改变我国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总之,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但是,现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困难,甚至有的学校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尽快编制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发展计划,并把这一计划纳入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去。
第二,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第三,要设置灵活、多样、适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第四,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设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在有条件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立即启动免费教育的试点工作,并争取两年之内在全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遍实施免费教育工程。
第五,要加快农村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一是从现有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大学生到农村中职学校担任教师,二是要抓紧培训现有农村中职教师;三是从相关部门或企业中选拔、引进有一定文化素养又有专门技能的农业技师、工程师、建筑师到学校任教。
农村中职教师 篇3
一、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1) 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中职教育性质决定了中职教师必须为双师型的教师, 即讲师和技师, 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训操作中, 成为知识技能型的人才。但是中职教师队伍存在学历低、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师少等问题, 导致很多中职教师认为自己无法胜任中职教育这份工作, 职业认同感较低, 对专业化发展失去信心。尤其是农村中职教师, 在资金相对缺乏、经济条件差、信息不通畅、教育理念偏差及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影响下, 教育专业化发展热情慢慢减退了。
(2) 职业倦怠感现象严重。中职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但是农村中职教师本身的专业化能力, 难以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就业, 导致社会上对农村地区中职教师职业认可度较低。中职教师在中职教育中担当着多重角色, 如知识传播者、心理咨询者、教育管理者、行为模范者等。当教师长期处于这种角色转换中时, 教师往往无法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自我发展意识较为模糊。再者,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深入, 很多家长竭力全力让自己孩子上高中, 考大学, 导致农村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困境。除此之外,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导致各种不良学习行为的产生, 大大增加了中职教师的教学压力, 使教师职业倦怠感日益衍生。
(3) 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和发展, 需要中职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 农村大部分中职教师未能对中职教育社会价值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 将中职教育作为自己谋生的一种方式, 对中职教育缺乏热情, 也未对自我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业化发展意识较为薄弱, 无心向着中职专业化方向发展, 导致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较为滞后。
二、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1) 提高专业化发展意识, 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素质。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漫长且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所以必须以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作为指引, 才能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素质, 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 要求农村中职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树立正确的专业化发展理念, 并在这种发展理念指导下, 建立一个全面性、系统化且门类齐全的专业化中职教师培训体系, 以有效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其次, 在健全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后, 必须对中职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教育内容进行明确, 对每个中职教师教育培训组织职责范围进行合理划分, 同时合理设置独立性或者对应性的教育课程, 防止重复学习现象的产生。再者, 在对中职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时, 必须处理好技术、能力及理论三方面的关系, 并合理设置教育课程比例和时间, 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以保证农村中职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通过提升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 可以使中职教师明确自身定位和自我价值, 对自己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大促进了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发展。首先, 积极引导社会对农村中职教师的关注, 使农村中职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有效提高, 并切实改善中职教师的工作待遇, 让中职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我价值, 并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使得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 业务素质、工作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其次, 积极引导农村中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以提高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面向的是中职教师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并贯穿在中职教师整个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以明确中职教师自身发展目标, 并努力追求和实现它, 使得中职教师职业的人体职业生涯得到有效发展, 职业认同感得以形成。
(3) 重视教师的职业压力, 保证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农村中职教师在中职教育活动中, 不仅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挑战和考验, 同时要承受来自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压力, 常常使中职教师感受疲惫和倦怠。因此, 在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中职院校必须重视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才能保证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其一, 中职院校必须为中职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并赋予中职教师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让中职教师自主参与一些专业或者非专业组织开展的活动, 以有利于中职教师身心发展。其二, 定期对中职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在中职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开设各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让中职教师能够掌握实质性的心理健康知识, 学会心理调节方式, 使中职教师能够对自我心理进行适当调节, 职业压力和倦怠感得到有效缓解, 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
(4) 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 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健全农村中职教师评价机制, 可以及时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 并督促教师进行及时修正, 使中职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 避免采用量化式的评价模式。中职教师教育对象较为复杂且多变, 导致中职教师教育工作难以用量化方式进行评价。而且中职教师教育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若采用量化评价模式对中职教师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将导致中职教师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不利于中职教学模式的创新。其次, 将评价内容作为中职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化发展重要动力。评价内容除了教师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出勤率及学生成绩等基础性内容, 还必须包括教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再者, 评价形式多样性。农村中职院校应采用等级评价、计分评估或者展示评估法对中职教师进行评估, 如科研报告、教学创新、教学成果开展等, 以激励中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使得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5) 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提高中职教师综合素质。教学反思活动作为农村中职教师提升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中职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农村中职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日记等形式, 进行教学反思, 并及时对中职教师教学活动进行跟踪调查, 并作出积极反馈, 以有利于农村中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 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注重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问题, 并针对现阶段中职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使中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 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再者, 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化基础理论知识后, 还需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一方面可以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和及时更新, 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不断改善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 有效提高中职教学水平。除此之外, 中职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职业道德, 并通过自主学习, 掌握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知识, 以对中职学生进行良好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使得社会对中职教师认同感得到提升。
结语: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建设项目, 要求中职院校立足人才培养的目标, 依据农村中职教师本身具有的特点, 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 并积极采取各种路径和渠道, 努力提高中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缓解农村中职教师教学压力, 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 以实现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红英.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8) .
[2]戴明辉.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新课程, 2010 (9) .
农村中职教育“消亡论”值得警惕 篇4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23-02
2015年11月16日,河南科技学院教科所所长申家龙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中职教育》(以下简称“申文”),在职教圈内引发广泛讨论,县级中等职业教育有没有必要存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是大众热议的焦点。文中指出,对不少农村地区来讲,县域财政支撑义务教育都是非常吃力的。在20世纪90年代,为完成“普九”和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不少县欠下了大量的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既没有很好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又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作者由此质疑:“这样的现状怎么能够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并进一步推论:“在一个区域来讲,城市职业学校只要能满足供给,对县域来说有没有职业学校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专心致志地把义务教育做好。
通读“申文”不难发现,其主要的逻辑在于,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已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停办农村中职学校,只要办好城市职业学校就行。由此我们可以生出两个讨论命题,第一,发展农村中职教育是否影响了义务教育的质量,或者说发展农村中职教育是否必然会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第二,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是否只需后者而不需前者?
围绕第一个问题,“申文”认为,在办学经费支出以县为主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县,特别是因“普九”而欠下了大量债务的财政比较困难的县,既要搞好义务教育,又要发展中职教育,困难很大,必然会造成顾此失彼,或“撒胡椒面”现象,导致中职教育与义务教育都办不好。因此,只能含泪弃中职,一心一意办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同时,作者还特别提醒,“因为没有义务教育这个基础,无论是发展普高还是职业教育都是困难的。没有一个良好的义务教育基础,就难以提供有效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言下之意,因为中职教育抢占了义务教育的资源,所以不能保留;即使要办职业学校,也是在办好普教的基础上,才能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申文”认为,“应该让县级政府去选择(是否要举办中职教育),有能力的就办,没有能力的就专心致志地办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这倒是给政府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不管政府举办与否都会引发争议,直至承担相关责任。显而易见,无论哪级政府,除了教育以外,其所要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还有很多,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钱不够花”的窘迫。因为荷包吃紧就随意放弃应尽的责任,不仅于心不忍,也不合情理。而且,许多地方政府之所以“囊中羞涩”,盖因地方工农业发展遇到“瓶颈”,是与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出了问题,进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从“治本”的角度看,大力支持地方中职发展才是上策。
关于第二个问题,暂且撇开“申文”妄自将职业教育人为地分成“农村”与“城市”是否科学不论,只说该不该全部撤了县以下的农村中职学校,而只保留城市职业学校。“申文”的观点显然是建立在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与质量状况之上。作者首先引用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的数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在校生却只有1755.28万人,平均规模仅1475人,以此说明中职学校普遍“吃不饱”。进而又引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王蓉教授等人的课题研究成果,“2005—2007年的中职学校流失率逐年攀升,特别是西部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流失率从2005年的13.3%攀升到2007年的28%”。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2+1”模式致使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数更少。一方面是“僧多粥少”,生源流失严重,各个学校都面临生源危机,另一方面,许多县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城市职业学校生源枯竭。作者由此呼吁农村中职学校应当让位于城市职业学校。表面上看,这一观点似乎合情合理——农村职校办学条件差,学生又留不住;城市职校办学条件好,却招不到学生,资源浪费严重。关掉农村职校,不仅能够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市职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还解决了城市学校的生源危机问题,同时“顺便”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然而,“申文”作者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发展职业教育。对此,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已经强调得非常详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若干重要讲话,在此笔者不再赘述。若要跳出文件论实质,国家大力倡导举办职业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无疑应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根据我国国情,在“省管县”改革渐成大势的今天,“区域”的概念显然绕不过“县”这个最基本的区域单位。如果形不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就很难对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给予多大的重视。前些年,许多中西部地区,甚至包括沿海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市县,没有足够重视本地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投入和内涵质量建设,对职教办学缺乏指导和引导,培养的学生只满足于外出打工,而不注重本地就业,“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到了外地打工却不能久留。本地企业求贤若渴却招不到、留不住本地毕业生,进而对本地职业学校感到失望,致使“校企合作”难以开展。学校闭门办学举步维艰,企业发展受制于人才瓶颈,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才是很多县级财政捉襟见肘的根本原因。
行文至此,该是我们统一认识的时候。钱袋不丰的政府如何进行教育投入?要不要举办职业教育?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问题,政府没钱投入办不好职业教育,而办不好职业教育必然很难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无解,倘若真要细想,却也并非找不到答案。首先,纵使地方政府再穷,也不至于“身无分文”,而只要“略有一点”,便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来向职教办学倾斜,着眼长远,举全县之力办好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将之办成本地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只要同心同德熬过困难期,勒紧裤带挺过三五年,良性循环就会逐步显现。其次,即便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倾斜于职业学校,企业的潜能也不可低估。一方面,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经营的分内之事,只要企业能够生存,就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另一方面,从主观愿望看,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都有投资职教换取人才回报的内在需求,只要妥善理顺了这一关系,很多企业都将成为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主体和资助职教办学的主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发展职业教育这一问题上,地方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两手共抓,既要统一思想认识,对职教办学给予投入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又要调研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促进职业学校与本地企业双赢发展,进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税收,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
写作此文,无意于跟“申文”作者做无谓的争辩,实在是因为有许多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还需要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争论才能达成和强化。譬如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服务区域,依靠企业、服务企业,这是常识。
农村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技巧刍议 篇5
一、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树立班主任的崇高威信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班主任自身要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要弘扬正气, 是非分明, 立场坚定, 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给学生以可信任感和可钦佩感, 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 左右着班级的气氛, 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果。凡事要注意坚持原则, 对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如学生做错了事, 违反了校规校纪, 该批评的就要批评,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 该处理的就要处理, 否则, 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有奉献精神, 对班主任工作有热心, 把班主任工作当作自己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用心投入, 用心学习, 用心探索, 用心工作;对班级管理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班主任工作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积累经验;对学生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常言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班主任更要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 以博大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来吸引学生, 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殿堂,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除了专业知识外, 还要注意加强班主任素质修养, 以高尚的品行增强“身教”的功能。
二、严慈相济, 一视同仁, 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班主任要把真情送给学生, 要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 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宝贝。学生生病, 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 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学习有困难, 悉心指导;放学回家, 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天气变化, 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取得成绩, 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 委婉提出, 及时改正……这些虽是小事, 但对融洽师生关系, 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贯穿教师教育工作的全部。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包含着“爱”的灵魂和内容, 只有高尚纯洁的师爱, 才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亲其师, 方可信其道, 继而乐其道, 进而导其行。
三、选贤任能, 树立正气, 建立一支团结向上的班级骨干队伍
要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 一支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在选班干部之前, 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确定出部分学习较好、守纪律、责任心强、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使这些学生率先接受班级管理的要求, 成为班级建设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及时发现他们中出现的好人好事, 抓住机会进行表扬, 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而这种威信又能督促他们更进一步自觉自愿为同学为班级服务, 进而使这种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长此以往, 一支团结向上的班级骨干队伍就会逐步建立起来, 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就会逐渐形成。
四、按章办事, 奖罚分明, 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 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 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 该奖则奖, 该罚则罚, 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 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出勤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 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但在教育、引导的同时, 一定要讲究方法, 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促膝谈心, 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 用诚恳、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 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
五、立足就业, 面向未来, 及早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大部分的中职生毕业以后就要面向就业, 为了我们的学生不被社会、企业所淘汰, 班主任应从学生在校期间就培养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比如有些企业人事主管反映很多学生喜欢频繁跳槽或不辞而别,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企业反映学生一拿到企业年终红包后当即辞工, 企业相当反感。所以学生在校期间, 班主任就要努力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引导学生平时能讲信用, 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去做,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自律自爱, 完善自我,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文明学生。再如有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打电话给班主任反映“一天站八个小时”, “晚上还要加班”等等对于企业来说是正常现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让学生以后接受职业教育乃至就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农村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篇6
一、控制学生流失的意义
学校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招生成本越来越高;生源质量逐渐下滑, 且选择学校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和家长掌握, 学校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虽然目前中职学校已基本形成“出口俏”的趋势, 但入口不旺和培养质量不高, 再加上高流失势必使这一优势难以保持, 使中职的路子走起来更为艰难。生源就是规模, 生源就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源发展越来越被认同, 因此既然已经把学生招进来了, 尽管学生基础较差、素质不算高, 但这说明学校希望很大, 我们应该在暂时的困境中克服种种困难, 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 学校上下同抓共管, 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方能冲破重重阻力, 走出困境、走出低谷, 迎来真正的职教春天。
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社会、家庭、学生、家长自身的原因
社会。市场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大, 贫富差距大, 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意识行为。
家庭。家庭生活困难, 收入无保障, 失去学习机会, 造成学生流失。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读书无用论”影响。一些学生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学习, 是老师要我学习的。因此学习动力不足, 上课无精打采, 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 作业不想做或抄袭或不做, 对学习没有兴趣。
家长。家长观念错误, 认知水平局限。不少家长把在初中时期行为习惯差、管不住的孩子送到职校, 让学校承担保姆的角色。“孩子年龄小, 到社会上容易学坏, 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管, 混张毕业证”是这部分家长的目的。这种指导思想的存在, 使家长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 学生“混日子”思想严重, 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 学习上、纪律上难达到学校要求, 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 只能让子女自动退学打工。
2. 学校方面因素
(1) 教学方法传统无创新。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
(2) 教师爱心不够, 班级管理欠佳。只有具有爱心、爱学生的教师, 才会从内心深处萌发教育好学生的责任心, 并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 成为学生信赖的人。
(3) 学习生活单调。多是中考落榜者, 文化基础薄弱, 对中学的课程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 虽有一定的新鲜感, 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 其新鲜感慢慢淡化。
(4) 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学校无法推荐工作, 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 这也是学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流失的关键时期。调查发现学生流失最集中的时间是在一年级, 特别是第一学期最为严重,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把这一时间段叫做抓学生流失工作最佳黄金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 对一切都那么陌生, 思想波动较大。对学校、对专业、对班主任、对学科教师、对同学等周围的一切均是采取挑剔的眼光对待, 都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关爱, 稍有不顺心、不如意就采取过激行为, 因此这一时期学生事情特多, 流失也特别严重。
三、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
1. 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制定专业特色管理制度。一流的学校, 源于一流的管理。
2. 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
农村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素质影响, 管理难度大, 往往造成校风、学风诸多问题, 给社会、家长以不良印象, 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为学生流失创造了条件。应把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作为提高巩固率的突破口, 做到校纪严, 校风正, 学风纯, 环境美。班级培育良好班风, 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 从而减少学生流失。
3. 加强班部集体建设, 形成整体教育合力。
4. 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学生的稳定, 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校风正、管理优秀;教风严、师资水平高;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就会慕名而来, 稳定率就好。反之学校管理不到位, 教师教学有问题, 教育质量下降,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信心, 学生流失现象就会随之出现。
5. 教师模范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6.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念。
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 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 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可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 使不同水平学生有获胜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文体娱乐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 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7. 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 把注意力转移到一年级。
学生流失的关键时期是一年级, 这一期间学生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 对一切均不熟悉, 思想波动大, 对事物均采取挑剔的眼光对待, 稍有不顺心、不如意就采取过激行为。
农村学校中职生英语教学 篇7
一、在转变教学方法中体现学生主体
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知识,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与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条件。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 还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筹划和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本领, 对学生要有敏锐的感觉并能保持必要的分寸, 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运用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只有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要求。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 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切实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景,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 真正参与学习过程,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二、在培养学习兴趣中建立融洽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关键的是上好第一堂课。
英国有句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或者说“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想办法让学生先“爱”上你, 然后才能爱上英语。因此对学生, 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 教师应该加大“感情投资”, 重视情感教学。用你的爱心与耐心感化每一位学生。学生一旦喜欢了你, 也就喜欢了英语。人们很重视第一印象。因此第一堂课显得十分重要。中心任务:情感交流, 让他们喜欢你。我在给每一个班级上第一堂课时必须先自我介绍, 然后让每一位学生站起来自我介绍。因此第一节课就是认识课, 交流课。学生是否喜欢你, 喜欢英语, 这节课很关键。我告诉他们, 我上课喜欢提问。并且一节课轮流提问几遍, 绝不会有漏网的“鱼”。我的词典里没有“不会”, 只有“不想”。任何人起来都得说话, 哪怕说不成句子, 用一个单词表达出意思也可以。用英语无法表达的, 用汉语也可以。我们大家没有笨的。各有各的长处。即使有别人拿我们当垃圾, 我们也不能拿自己当垃圾!人家敬咱们一尺, 咱敬他一丈, 做人要有原则:善待他人!更要自尊自爱!能做到吗?学生齐喊:能!结果没一个学生站起来不说话的, 也没有人说“不会”的!一节课笑声不断, 掌声连连。下课的铃声响了, 我们大家都没听到!我有点不舍!忍不住说:“怎么下课了呢?!”学生也跟着说:“是啊, 怎么下课了呢?!”有个别同学悄悄告诉我:以前上英语课, 一节课感觉时间长得跟过了一年似的, 而上你的一节课, 感觉时间才过了一分钟。我知道这叫夸张, 但我心里那个美呀!第一节课就把师生关系拉得很近很近, 学生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
一张微笑的脸, 一道鼓励的目光, 一句赞扬的话语。外加热情洋溢、幽默风趣的性格。让学生不喜欢你, 难!
三、在更新教学观念中进行创新教育
活用教材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育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 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弃旧更新呢?,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 发展的。内容的选择上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 着眼于“基础”, 着眼于“主动”;强化“交际性”、增强趣味性。内容过难, 学生厌学!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感觉乏味!因此难易要适中, 最好控制在“跳一跳, 摘到桃”的程度内。人教版的省编教材第一册很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际, 但三个学期学完, 内容少了些!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删。如教材中没出现的贴近生活的:手机、空调、网友、美容、美女等词汇可以适当的加进去。离生活远一些的, 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可以删掉。还可以增添一部分口语内容:《专业英语100句》《08奥运英语》《李阳疯狂英语》等。
如:我在教学Food and Drink这一单元时, 有一课时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New words: (1) flour面粉 (2) pancake煎饼 (3) pie包子, 馅饼 (4) cookie甜饼 (5) steamed-bread馒头 (6) deepfried dough sticks油条 (7) deep-fried dough cake油饼
Read and Write:I have had enough.
A: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rice?
B:No, thanks.I have had enough.
A:How about a little more chicken-soup?
B:I′m really full, thanks!
A:I hope you enjoyed the food.
B: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学法:Work in pairs!
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 效果很好。大多数同学能够利用所学单词进行会话, 编写对话并进行表演。
四、话题式教学
英语专家秦秀白说过, 好学生都不是由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由老师“导”出来的。“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了疑问, 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进一步思考。依据一定的语言材料, 设计灵活性较大的问题, 或者提出某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利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或者提出某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利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
如:在教学生学习描述人物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可以围饶他或她长得什么样啊, 什么是美啊?展开讨论交流。话题涉及的人可以是同学, 班主任, 任课教师, 影视明星。我是这样引出话题的:
Do you know“范冰冰”?学生大多数回答:Yes!我接着问:Do you think she is pretty?学生答案不统一:Yes! (No!) 给回答肯定的同学设计这样的话题:Which part?Face, eyes or hair?…然后给回答否定的同学设计这样的话题:What is beauty?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组内一名代表记录并发言, 然后把生词板书并写出音标由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对话, 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一定学得快。当学生提出精辟、独特的见解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对回答好的学生, 别忘了用“Very good!”对表现一般的, 也可用“Good!”“Well done”来表扬,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与喜悦。
五、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1. 游戏法
训练一两句话的对话可以用“开火车”的游戏进行。比赛记忆单词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游戏法:A分类法:人物类:boss secretary actor TV star运动类:volleyball baseball soccer B结构法:help→helpful good→goodness possible→impossible like→dislike C实用记忆法:把单词放在句子中。Never troubles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D接龙游戏:这个单词的“尾”是下一个单词的是“头”。book→kiss→soccer→right
2. 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电视机、VCD、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多听英语歌曲、新闻、课文;
多看英文电影等。这种声形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难点和重点, 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活泼。
3. 参加室外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在农村, 我们学生大都来自农村, 多参加社会劳动, 通过劳动来学习英语, 印象最深, 兴趣最浓, 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摘苹果, 卖西瓜, 让他们边劳动边对话。还可以在劳动中比赛说农业生产方面的词汇与谚语等。
总之,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 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合理地使用教材;寓教于乐、多渠道、多途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自主的学习。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很强的学科, 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爱学、肯学。
关键词: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习兴趣,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农村中职教师 篇8
在我们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日常交流的话题中, 最多的是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 但更多的不是喜, 而是忧、是愁。不久前, 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 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 有近三成的同学憎恨老师, 认为老师有意挑自己毛病。在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中, 面对部分师生之间的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的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 (的确有些学生做了) 、校园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 教师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不安、无奈与担忧。不少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学生层次低、学生自身素质低、社会上认为职业教育无前途是校园问题存在的主因。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教师缺少寻找自身原因的主动性,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教育缺乏信心, 常以“被动、消极”的工作状态面对学生, 使原本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进一步扩大, 最终影响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中职国家级培训班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教师, 在两个月的学习、交流中, 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针对中职学校存在的校园问题, 我们重新审视“观念转变”这一话题, 提出以“学习观、学生观、工作观、成就观、健康观”为主导的快乐人生观, 消除悲观情绪, 转变落后观念,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情趣的中职教师。
二、中职教师观念转变是时代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
1. 师资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教育。没有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目前,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生师比编制标准是16:1, 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是23:1, 远远超出标准。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 不只是在课堂上讲, 有些要手把手、一对一地实施教学, 但根据我们中职教师国培班调查, 教师课堂教学的周课时普遍在15节甚至20节之上, 加上批改作业, 仅课堂教学就几乎占据了八小时全部工作时间, 显然教师严重短缺。二是整体素质不高。因历史发展原因, 中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方面因忙于应付上课, 很难抽调教师外出学习与进修;教师方面因常年满负荷工作状态, 使不少教师以时间及精力不足为由, 很少主动研究如何“教”与“学”。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受到影响, 师资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2. 中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转变观念是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是主宰、是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师生关系严格遵守着“师道尊严”。进入现代社会,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 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科学化, 使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正逐渐被学生所占领。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基层的大众化教育, 更是强调突出专项技能、彰显学生个性的人才培养主题。时代的前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必然冲击教师原有的陈旧观念, 若不能紧跟形势, 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水平上, 最终势必被历史所淘汰。
三、转变观念, 做一个健康、快乐、有情趣的中职教师
1. 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努力达到“乐学“境界
(1) 终身学习是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培养人才。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很爱学习的学生。教师给予学生一碗水, 自己就要储存一桶水, 并且需要储存活性水。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 在学习中寻求乐趣、汲取营养, 努力达到“乐学”境界, 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 终身学习是教师身心健康的要求。一个乐学的教师一定是个充满活力、身心健康的教师。失去学习的兴趣, 往往是退步、失落, 甚至是失败的开始。通过本次在海大国培班学习, 我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 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坚信, 只要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学习的路上就不怕山有多高、路有多远。
(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丰富自身能力结构, 沉着应对专业变化。中职学生普遍好动, 思想活跃, 求知欲旺盛, 视野开阔,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中职教师工作量大, 有时需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因此要教好学生, 必须掌握足够的业务知识。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社会学, 不断更新知识, 丰富自身能力结构, 学生知道的教师要知道, 学生不知道的教师也应当知道, 以自身的知识魅力感动学生、影响学生, 才能教好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悦纳学生, 爱心包容学生
(1) 唱响“和谐”旋律
要达到“和谐”的境界, 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学中, 真诚对待学生, 热情帮助学生, 给学生博大、无私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但给他知识, 更是一个能够关心、理解、帮助他 (她) 的人。学生只有亲近教师, 师生成为朋友, 教师才能进一步地深入学生内心。大量实践表明, 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缩短了距离, 间接地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由此产生光环效应, 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该科目的学习, 学习成绩也会大幅提高, 学习效果显著,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2) 爱心包容, 正确引导
要允许学生犯错, 帮助学生进行行为矫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应当以爱心包容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 不出一点差错的学生并不存在, 关键在于差错出现之后, 不是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 而是帮助学生不再犯类似错误。在真诚、友爱、尊重、无条件关注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构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 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健康快乐、有情趣的、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劳动者。
3. 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健康观
和普高教师相比, 中职教师很少有工作成就感, 关键在于缺少对中职教育工作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成就观, 可以尝试着从“感动的积累、成就的汇总、成功的分享”做起。比如, 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 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分享成功案例中的喜悦;将优秀毕业生编书成册, 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到校演讲;开展教师互帮互学活动, 增强工作认同感等, 使成就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浅议农村中职学校的改革创新 篇9
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更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笔者以郏县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谈谈农村中职学校如何进行改革创新。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郏县职业高级中学近两年来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依托郏县产业集聚区,精心打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把校外一个机械加工企业搬进学校,成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使该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参与实习实践,这种 “前校后厂”模式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机械加工实习实训耗材费用,对企业来说,则免去了支付昂贵的人工费用,学校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二、改革课程体系
我校变单一课程体系为多元化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全面,个性发展特色鲜明,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学校完成教学课程计划的同时增开普通话口语、礼仪、演讲与口才、音乐、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并保证课程的教育质量。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把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增加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数,注重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技术岗位相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除开设公共文化课外,在专业课的开设上,注重学生的实际和行业的需求,变单一方向的课程为多方向的课程,比如,对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开设“对口升学”考纲规定的四门专业课,对以“淘宝美工”为就业岗位的学生开设以“动漫”“PRA设计”为主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岗位的需求。
三、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体系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要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新旧教育体制的转型时期,中职教育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和磨合期,中职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坚持“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把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变原来的单一、烦琐的教学管理为多元化、规范化教学管理。
郏县职业高级中学不断探索学校、企业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制订了《学校公共课考核评价标准》《学校专业实践课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在企业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学校对住厂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等,狠抓落实,加强对学校、企业教师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体现规范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形成个性化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模式。
四、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实践优质高效课堂,结合本校实际,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结构程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不断探索在学校实践课和企业活动课中推行项目教学,实行“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教室”,采用“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一对一”“面对面”式的教学模式。学校理论课则推行案例教学,技能课实行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方面进行创新。近两年来,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本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普通话口语》《礼仪》《心理健康》《电脑应用文写作》《电工基础与技能》《感恩教育》等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创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机制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潜能、爱好与特长,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分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到校后除选择专业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其分为三个类:一类为“实验班”,以“对口升学”为载体,以冲刺“本科”为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类为企业冠名班,以“活动课”“技能课”为载体,以“就业”为培养目标。三类为“普通班”,兼顾对口升学和学习技能,在培养目标上按照学生意愿进行分别教育。总之,在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组织教学,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志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技能。
关于农村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教学手段,课程设置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熟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一定的会计职业技术能力, 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目前农村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对象学习基础差、不良行为习惯多, 不能适应概念抽象、谨慎严密的会计专业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然而在农村, 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偏见依然存在, 许多家庭不愿送孩子到职业中学就读, 学校的招生难度很大。因而招生的不成文规则就成了“剜到篮里都是菜”。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不良行为多。会计专业教学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技巧上,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求真务实、认真仔细的职业道德。当前的招生原则给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教学体制不健全, 教学计划不系统, 授课内容随意性强
农村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没有长远的培养规划和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师资结构制定。特别是应试教育依然为农村学生家长所看重, 学校则顺应这一愿望, 针对高考开设课程, 删减了会计学科的基础课、技能课和相关的配套学科, 严重脱离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实际, 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单招落榜, 同时, 由于所学专业不系统,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生就业无望而怨声载道, 从而失去了中职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3. 教学经费投入不均衡, 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的中职学校都在积极建设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这些专业的开设会得到相应的政策性经费拨款。因而学校把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都投放到这些专业上, 忽略了其他专业建设。例如, 会计专业教学设备陈旧, 教学手段滞后, 依然是教师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着账务处理演示, 学生一支笔在作业本上练技能操作。学生没见过支票、汇票及相关的结算凭证;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写没有系统操作过;手工记账模拟室、操作台,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这些现代教学设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基本的教学硬件得不到改善, 严重制约了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4. 理论教学、技能实践与专业就业脱节
农村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课徒有虚名, 实现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找不到愿意接手的单位或企业, 甚至连一套完整的会计实务资料都无法索取。学生没有动手机会, 实际操作技能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动手操作能力差,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去向。
二针对农村中职学会计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实现目标
1. 走近学生, 正确引导, 培养兴趣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学生心理健康, 贵在疏导。”给学生灌输既来之则安之, 既安之则学之, 既学之则精之的会计专业学习理念, 用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事迹去鼓励学生, 使学生真正看到希望, 自觉主动地学习所选择的会计专业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基本概念上下工夫, 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分解, 逐步教会学生。教学中可采取传帮带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 组内成员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同时, 将会计职业道德课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多渠道收集经济犯罪案例, 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因及后果, 通过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从最初接触会计专业的学习开始就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有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及效果监测, 克服盲目性、随意性, 要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 具体设置内容包括: (1)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准绳, 明确会计人员哪些该做, 哪些不该做, 甚至要自觉抵制不良习惯及诱惑, 也是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2) 会计原理:亦称会计基础, 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的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4) 统计原理:主要讲述统计及其分析方法, 是人们认识社会和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5) 税务基础:是与会计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 (6)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7) 会计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交由社会去检验。 (8) 就业指南:科学地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就业方向。
3. 均衡教学资源, 改进会计专业教学手段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农村中职学校肩负的就是培养操作性强的初中级实用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兼顾各个专业生存, 改造或引进实用的教学资源, 因此,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必然。同时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的培养,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及时了解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财经法规的修订, 始终坚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实用性最强的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实际操作水平的训练, 开展专业模拟、见习、实习等活动, 对账务处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全面辅导、个别指导下最终完成独立操作, 教师再对其操作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分析总结, 使学生真正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 让学生学到立足生存的本领。
4. 建立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就业指导一条龙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有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 在会计专业教学上要重基础强技能并使其有机结合, 可以采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 让企业定期提供会计核算资料, 及时运用到教学环节之中;可以带学生走进企业开展实际见习的实习活动;可以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操作、多参与, 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此外, 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注重就业信息的搜集, 建立信息资料库,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真正做到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祁晓双.论个性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 (01) [1]祁晓双.论个性就业指导的意义[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