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共4篇)
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 篇1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有的中考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浓,基础不牢,同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的以上这些特点,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在中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尤其重大。
一、中职教师要关注自我素质的培养
中职教师的素质,要从几方面来提高。一是自身素质。学历是一方面要求,进修和不断给自己充电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修课。二是教师的责任心。有的中职生在初中学校里受到的关注没有成绩好的学生多,有的甚至被遗忘。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关心这部分学生,促进他们成才。中职教师的素质培养不仅局限于教学,技术专业课的动手能力也是重要内容。
二、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就是师爱
作为父母,我们都望子成龙,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相信学生能成才,爱自己的学生。其实,每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一颗渴望关爱的心。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去培养, 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一定能以一颗赤诚之心,担起这一份托付。用包容自己亲人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我们职校的学生,有一部分站在以前常常被忽视的群体中,这使他们的内心燃起了更加强烈的被关注的渴望。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夸奖,就会换来一个巨大的进步;也许,我们对他们殷切的关爱,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师爱,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有的中职生自尊心较强,性格逆反,如果对学生管教方法不当,也许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然后再用我们十二分的真诚打动学生。师爱,更应当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任,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办到,奖惩分明而及时。
三、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良莠不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那些家庭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只可诱导不可压制。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父母一直在外地,对孩子疏于教育。他平时桀骜不驯,见老师从来不打招呼,上课也不听讲,学习一塌糊涂。在我的课上,他几次交头接耳说话。我已经提醒过他几次,实在忍无可忍,气头上说了几句比较严厉的话。立刻他就回了一句:“老师,你说谁呢?”这时候课堂鸦雀无声,学生都盯着我看。当时我避其锋芒,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说:“我并不是对某个同学有意见。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我是真心希望咱们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你们的未来打好基础。”经这样一说,那个同学一下子把头低下去了。后来他见了我主动问好,而且在我的数学课上再也没有捣乱过。我们的情绪千万不要被学生左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善于把控情绪,扭转局面。
四、教师要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关注一些学生们关心的话题,举例子的时候多举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上课之前,也可以适当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近期要闻,让学生首先对教师产生兴趣,相应地也就对课程产生兴趣。语言的幽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多听听学生在关注什么,他们的流行语或者网络上一些时髦话我们也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中职生的特点,选取灵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要不断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成果一定会得到提高,真正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要求。让我们用最美的心灵和最真诚的行动,去撑起职业教育的一片蓝天,为每个职教学生铺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同一片蓝天下,相信职业教育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灿烂。
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 篇2
(一)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目标的层次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2.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指定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执行课程标准的计划,及其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替数学目标,而只能是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设计工作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
1、期待性目标
期待性目标是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反映的是整体的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
2.达成性目标
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
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
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表现水平或标准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
(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
(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为90%。(3)成功的特征。例如∶
①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②“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需要注意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有效教学”之教师篇 篇3
一、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1. 有效教学讲究策略。
所谓策略, 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的典型策略有: (1) 主体参与策略。主体参与策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取向的教学过程与结构安排。主体参与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成就性体验。主体参与的目标是: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 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 同时在学生参与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对教师创设的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和在这一方式指导下对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等的总体策划, 是主体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合作交往中发展学生主体性。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之间学会共处, 学会在共处之中求知, 学会在共同探究问题时优势互补, 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3) 差异发展策略。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 提出统一要求, 在德、智、体诸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 体验成功策略。体验成功策略是指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 使主体获得成功体验, 强化主体的探索精神, 发展主体的自我参与意识, 从而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5) 评价促进策略。创设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评价,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获得激励、激发和支持性评价, 使主体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状态下, 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 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要有“对象”意识, 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有“全面”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偏面发展。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
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 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 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 拿着新教材, 重复着过去的教学。二是惰性强, 常用“拿来主义”, 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 教学时只关注教, 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鉴于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 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 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 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 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 那么教学就会肤浅, 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 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 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 课堂就能深入浅出, 左右逢源。 (3) 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教学反思, 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 实现专业成长。
2. 有效的教学准备。
(1) “备课”有效。“备课”要做到“四有”、“四备”:脑中有“标”, 备课标;胸中有“本”, 备教材;目中有“人”, 备学生;手中有“法”, 备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结构要重新进行组织、对教材的脉络要重新把握, 要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 (2) 吃透教材, 感悟文本。备课首先吃透教材, 了解编者思路与编写意图, 把握重点、难点。 (3)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 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新者;选好教学切入点 (问题) ———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4) 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 有效预留教学空间。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 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 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钻研整套教材, 理清学生知识结构, 掌握学生的思维起点, 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 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
3. 有效的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的有效。这一环节, 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 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组织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 浪费的时间越少, 课的密度越大, 教学质量就越高。 (2)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 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3)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 “教”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 扬长避短。教法贴切, 教学方有效。 (4) “讲授”的有效。精心设计导言、把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 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教师要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 让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科学、清晰、简洁, 要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 (5) “提问”与“倾听”的有效。“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 可以使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有明显的教学价值。有效提问应有一定的开放性, “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 (6) “预设”与“生成”的有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 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 (7) 教学手段的有效。教学手段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 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8) “练习”与“反馈”的有效。“练习”能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情景变化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 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三、有效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1. 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如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 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 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
2. 教师的提问。
要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性与有效性。 (1) 问在当问之时。教师的提问应当是引起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2) 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以巧妙的发问来适当点拨是很必要的。
3. 教师对课堂的调控。
(1) 教师要用精巧的教学设计与和蔼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在这种环境中的学习, 最能体现学习的有效性。 (2) 善于引导, 让学生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 善于激发, 让学生感觉自己要加油。 (4) 善于表扬, 让学生感觉自己很棒, 自己能行。
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 篇4
第二节教学应变技能的方法及策略
一、教学应变的方法
教师学习应变技能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应变的方法。
(一)因势利导法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转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课堂教学向前进行。教师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提问,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
“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案例如下∶
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键入文字] .com
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些偶发事件虽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教师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移花接木法,也称话题转移法
把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枝节,巧妙地嫁接在教学的主干上,这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应变艺术。教学案例如下∶
一教师在讲《三衢道中》这首诗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时,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着黄鹂叫了两声,引起课堂一阵骚动。这位教师见了,坦然一笑说∶“某同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鸟叫。这是因为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啊!可见黄鹂的呜叫,对渲染环境、表达诗人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大家想想,在这黄鹂的叫声中,在左右绿荫相映的山道上,诗人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由于嫁接自然巧妙,不仅气氛很快缓和下来,而且同时让学生领会到∶在此情此景之中,诗人行走在三衢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问题转移法,也称“踢皮球”法
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当今科技文化迅猛发展,中小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喜欢分析、善于思考,因而会提出一些很特别的问题,完全在意料之外,有的甚至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这时就可以利用问题转移法,把学生踢过来的球再踢给学生,也即把所提问题转移给全班同学或[键入文字] .com
其他同学,这样既可以给教师提供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采用讨论法或其他方法,师生共同合作拿出正确的答案。教学案例如下∶有位老师上小语三册《朱德的扁担》一课,当教师讲到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下“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更加爱戴总司令,都不好意思再夺他的扁担时,全班同学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被这位满怀激情的讲述推向了高潮。这时,一只胖乎乎的小手高举起,一个有趣的问题立刻蹦了出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起书,怎么记得‘朱德记,三个字呢”?教师没有思想准备,不能立即作答,却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是呀,谁能答出这个问题呢?”好一个“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赏、有对全体儿童思维的激发。全班学生乃至听课的人都随着教师的反问陷入了深思。在儿重的心目中,解放前穷人不能上学,这是肯定的;不上学又怎么能识字呢?怎么能认识朱德的扁担呢?对一般小学生来说,这一连串的推理是很自然的。然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现实生活终于给孩子们打开了智慧之门,回答问题的小手一个接一个的举起来,_‘他们读过函授学校。”一个孩子用现代生活中的语句解释。“方向想对了,但说法不对”。精明的教师既作了肯定,又作了否定。“办扫盲学校。”另一个孩子的答案与故事发生的年代靠近了些,老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解放区办农民夜校”,“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孩子们终于得出最满意的答案。
[键入文字] .com
(四)堵导变通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点拨诱导,讲究导的艺术,又要注重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效益。堵即控制,控制学生的思维,使其纳入正常的轨道。要知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问题的出现,使的课堂教学散乱芜杂,如不及时堵住这种流向,课堂教学就不能正常展开。教学案例如下∶有位年轻的女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的时候,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关男蛇?”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看同学们,引起了哄堂大笑。女教师沉思片刻,说∶“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这位女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的提问对自己不尊重而反感,而是因势利导,[键入文字] .com
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五)巧妙暗示法
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有时候是难免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暗示法便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案例如下∶在讲述政治课中的“正确认识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时,课堂上有个学生在抽烟,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有抽烟的自由,而有的人却会因抽烟而受到处分,这是为什么呢?”不仅成功地警告了抽烟的学生,而且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了,使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讨论这个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幽默调侃法
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教学、教育的意图,学生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发生分心的有效方法。教学案例如下∶对个别上课分心的学生,以一句“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唯有一心不可二用”、“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春眠不觉晓,教室有睡鸟”的话,提醒他们注意。有几个学生在政治课上打瞌睡,周围还有几个学生看着发笑。老师这样问到∶“同学们,有谁知道?‘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吗”?学生[键入文字] .com
回答完之后,老师接着说∶“是不是闭着眼睛听政治课也叫‘垂帘听政”,?引得全班轰堂大笑,瞌睡的学生完全清醒了。有位教师给少年犯上课,上讲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蹿,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位教师慢条斯理站起身,笑嘻嘻地说∶“同学们看到了,这就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个人可能摔倒,而仍然可以再站起来。”他这急中生智的一句自我解嘲,当即使“倒彩”变成了满堂喝彩声。
(七)冷静处理法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与教师顶撞的现象。在老师活动中,也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教师的应变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的激动、冷静地审时度势,胸有成竹地寻求妥当适度的解决方法。教学案例如下∶一位年轻教师接班的第二天,他上课,未走进教室,只听见里边乱哄哄的。他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了他的漫画,并在旁边加注∶“不准擦掉”。老师明明知道是学生侮辱自己,但他仍然冷静说∶画画的同学很有想象力,画也切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教师的一靠嘴,传授知识;二靠耳朵倾听同学的真知灼见;三靠眼睛,观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所以画的作者,把这三种器官画得都挺大的。我建议课余时间,这位同学多向美术老师请教,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现在是语文课,是不是先擦掉上课?至此,同学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老师这样做,不仅教育了学生,也平息了一场**,胸有成竹地把突发事情转入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反之,如果不能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对学生训斥一番,效果一定不理想。
[键入文字] .com
(八)巧补失误法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某些失误不足为怪,关键在出现失误后能巧补,不致造成课堂损失。教学案例如下∶有位教师在以《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参赛时,因课前思想包袱重,板书课题时漏掉了“爱”字。当分析完第一段回扣课题时,才发现缺了“题眼”,此时,他反而镇静下来,用红笔在一旁写了一个格外大的“爱”添到题目中,巧妙地补救收到了出乎预料的“歪打正着”效应。巧补失误是坦诚相见,拙中见巧,真错实补,以真实的手段和扎实的知识迅速弥补疏漏、匡正谬误。
(九)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偶然出现的骚动混乱,教师切忌怒发冲冠、暴跳如雷,而应头脑冷静,以静制动。教学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去上课时,刚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闹哄哄的教室里飞出一球,打在教师身上,正在同学们伸舌缩颈等待着一块暴风雨的时候,这位教师却走上讲台幽默风趣地说∶“好球!”停了片刻,他又改变语气,严肃地对大家说∶“不过,要想练射门的基本功,还得上操场去。以后谁要是在教室里踢球,我可要出示黄牌警告了。”几句话,不仅教室里的气氛很快缓和下来,那位肇事者也羞涩地低下了头。
(十)将错就错法
[键入文字] .com
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变成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教师既弥补了自身的失误,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案例如下∶一位数学老师讲例题时,因为板书有误,导致答案不合理,他已经意识到出了差错,但是不慌不忙地问学生们∶“同学们,这个答案合理吗?”有一学生回答∶“不合理。”教师追问∶“那么错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接下来教师在黑板的另一侧写下“正解”两字,学生还以为老师在进行错解分析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面对失误要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实现错中悟、悟中得的教学效果。
(十一)讨论共答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课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如下∶在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时,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留学生出国后不愿归国呢”?或者会问“中国周边的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经济发展比中国更快,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教师不回答是不行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弓l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十二)联系迁移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外在的相似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处理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学案例如下∶某[键入文字] .com
老师一走上讲台,同学们突然大笑起来。一位女生告诉他,他衣服上的扣子扣错了。学生们在哄笑。教师瞪大眼睛看着大家,打量自己,发现自己扣错了扣子,重扣。“同学们,你们别笑,我是有理由的!第一,我起床时想心事,一直在琢磨这堂课怎么上。第二,我们班有位同学运用数学公式总是张冠李戴,他不是比我更好笑吗?你们只笑我一个,不公平。”同学们又笑开了。“尽管我很委屈,但我还是要向大家承认错误。通过这事儿,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心无二用。做事专心致志才不会出错。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决不扣错扣子!你们呢?那位爱张冠李戴的同学呢?”大家不再做声,课堂气氛变得严肃起来。教师巧妙地将自己扣错了钮扣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张冠李戴联系起来,在自我批评中同时教育了学生,学生由先前的嬉笑变得神情严肃,做好了专心致志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了。
(十三)顺水推舟法
顺水推舟法是指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不是依照自己的原先设计,而是顺着学生的情况,以新的教学思路展开或推进教学的方法。教学案例如下∶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page]
二、提高应变技能的策略
[键入文字] .com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师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变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理性思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直觉思维、顿悟、灵感、激情等非理性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呢?
(一)满腔热情地工作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效果,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态度是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学生出现意外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就有可能以极其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就很难体现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跃,就有可能产生机智,就能够妥善、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二)提高知识素养、丰富经验积累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是教师应变的保障。教师的应变能力是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置等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教学专业知识,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研究学生的认[键入文字] .com
知规律,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生活经验。只有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干变万化J的情况,杌敏地联系教育教学目的,富有成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三)培养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就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
(四)钻研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教师在进行提高应变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势利导,争取主动。当事件突然发生,课堂陷入被动,要扭转被动局面,要因势利导,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2)把握机遇,灵活调整。现行教材,多为名家名篇,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造诣高深。编人教材,都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在一篇课文中以谁为主,以谁为次,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这便给予了教师在调整教[键入文字] .com
学内容方面的自由和主动。作为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节奏、调整教学顺序„„
(3)启发诱导,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要启发诱导,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症结,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4)制造氛围,创设情境。当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或过于喧哗时,要及时调控,制造氛围。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的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的问题,选择情感性的教学语言,使用幽默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非常规的思维路径等。
(5)适应需要,调节难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实现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还须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时机要恰当、分寸要适度,要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让学生心服口服。
【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推荐阅读:
中职数学之概念教学09-30
中职高二数学教学之我见09-09
中职数学教师09-17
中职英语之教学12-18
中职数学06-09
中职数学教学10-20
中职数学课程06-24
中职英语教学之浅见论文07-13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10-21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