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

2024-06-09

中职数学(精选12篇)

中职数学 篇1

摘要:中职数学教材一改再改, 经多方试验, 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新教材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作为编写原则, 体现数学应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 与普高相比, 知识内容、难度上有较大的差别, 主要体现在中职数学是基础的和必需的, 为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我市所有中职学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均采用高教版教材, 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笔者就基础模块谈些认识, 仅供大家参考。

新大纲明确指出,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点明了中职数学教材的实际要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 其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原则是突出共性教育。要学习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生源现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数学课程中要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 来完成基本数学素养的教育。其编写特色主要体现如下。

一、教材体现衔接性

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大多数中职生是普高招生的落选生, 初中数学基础较差, 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又强, 在实际教学中导入数学新知识时, 适当铺垫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如在上一元二次不等式前就一定要复习一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因此为做好知识的衔接, 新教材特别精选出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数与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 作为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预备知识, 这些都是中职数学学习中的常用知识。

二、教材淡化学科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一个“生成过程”, 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选择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获得新知识,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具有系统性, 只有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才能学得最好。因此, 新教材在介绍数学新知识时, 在保证数学概念的准确性的前提下, 尽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几何直观图形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等来导入, 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力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俗化、形象化。如在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这种字眼:“像这种表示的方法叫……”、“形如……叫做……”, 只是把特征准确描述一下而已, 学生能理解就行。解析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是由【问题】直接得出: (《数学》下61页) 可以证明 (证明略) , 点P (x0, y0) 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再如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得出: (《数学》下98页) 由大量的实践与观察, 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诸如此类, 新教材中非常多。

三、教材注重低起点

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考虑中职生的现状 (基础弱) 而降低知识的起点、难度要求, 体现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理念。例题的讲解深入浅出、并尽量将“步子”迈得小一些, 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一些, 同时也方便教师教学。例题与练习可以说是“依葫芦画瓢”式的关系, 强调通法, 避免技巧性解题。如《数学》下61页:

例5:已知直线l经过点M (2, -1) , 且垂直于直线2x+y-1=0, 求直线l的方程。

练习8.3.2

2.已知直线l经过点M (-2, 2) , 且垂直于直线x-y-2=0, 求直线l的方程。

四、教材体现应用性

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关系, 他们认为学习数学的作用是为了毕业, 没有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不知道数学与专业学科、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一次我对一位旅游专业学生就其上课经常睡觉进行谈话教育, 她说了一句:冯老师, 我将来当导游算钱算得清楚, 数学我不要再学了, 您一直替我操心太累了。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教材编写充分着眼于这一点, 一方面,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另一方面,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知识应用。每一节内容都是从“【实例】、【观察】、【问题】”来导入新课, 然后到知识运用、应用。如教材中编写有: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等差数列应用举例, 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等等。这样, 学生在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的前提下, 就能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消除厌学的心理, 从而启动内在的学习动机。

五、版块符合认知性

教材用“【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版块串联起来组织教学内容, 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同时在边白中增加“【小资料】、【小知识】、【小提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附加版块, 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知识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 介绍数学科学史、知识应用案例等内容,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力求亲近、活泼、数形结合、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新教材用不同色彩体现, 使学生一目了然) , 同时也留有一定的边白, 便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六、教材体现时代性

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现代化、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新教材注意了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运用, 这在各章节都有明显体现。同时编写组还开发编制了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顺应了信息社会的需要。其实, 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常用工具与语言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不仅决定什么数学内容是重要的, 而且决定该怎么做数学。中职学生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 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 同时, 计算器及计算机的应用也使数学教育内容、方法和应用范围发生变化, 它为数学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同时淡化了常用计算, 强化了计算方法的理解。

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 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 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 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 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获得感知上的认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写是非常成功的。教材只是教学实施的载体, 只有好的教材, 没有好的教师教是徒劳的, 搞好教学才是根本。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数学教材《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职数学新大纲.

中职数学 篇2

中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精神指导和具体要求,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以规范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加强基础训练、积极主动审题、认真重视错误为突破口,加强数学计算能力、思考能力和答题速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树立“智育为重、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学生管理全程监控,强化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有效教学,认真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低负、高质” 的数学教学新路。加强以活动促发展,使教育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数学综合素养,为一一教育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整体措施

(一)小学数学主要就是打好学习基础和养成学生学习习惯,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二)初中数学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渗透终生数学教育思想;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课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自强成才的精神。因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分层教学,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这三类学生。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准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初中数学教学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开展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选择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内容记牢,还可以辅助学生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三、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学习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三)认真审题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四)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五)检验改错的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

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因此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好习惯。

4.验算的好习惯。

中职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了建30班数学教学工作,按照我校《学校工作计划要点》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为特色,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结合我校外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就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生会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积极构建质量兴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平台,树立新的人生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解决问题的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对二次曲线、复数及其应用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做到记忆的准确、持久。

2、通过概念、公式的教学,解释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问题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复数的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换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逻辑性,通过例题的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三)知识目标

1、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并会应用他们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3、了解算法与程序框图。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3、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4、虚心向同行学习,听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尽快适应职业教育

中职数学教学计划

近年来,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难,学生基础差,一些教学观念的落后陈旧,内容的不灵活,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使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重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进而遗忘很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只会模仿,不会举一反三,有点变化的题目就会变得束手无策。

教学目的: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数学理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对数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分式、数的乘方和开方的概念;中我他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能灵活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3.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的概念:了解区间的概念,能够利用区间的形式表示简单的数集。

教学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能体现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培养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号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有效教学;传递式教学;建构型教学;生本教育

数学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基础薄弱,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呆板低效,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因此,有必要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以发挥中职数学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益。

一、中职数学教学低效的归因

中职生源差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客观原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知识技能、数学兴趣、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我们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差,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大,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厌学现象。由于初中数学学习的不如意,严重地挫伤了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畏惧心理、逃避心理、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数学课程脱离学生实际是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中职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和基本要求决定了教学的计划、时间、方法和目标,特别是数学教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数学教材有多种版本,我省大多数学校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提高版两种)或省编数学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对原来教材有所改进,但仍和学生学习实际和专业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开展数学有效教学必须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构建适合中职数学教学实际的课程体系。

传递式教学使教学主体错位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根本原因。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基本上是传统的,如钟启泉教授所指出的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精通知识的教师向未成熟的学生传递知识的作业。认为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传递式的教学方式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堂导致学习主体错位,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被教师的抽象讲授所代替,数学的多重教育功能被简单的工具性应用所代替是课堂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

二、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要彻底改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就要开展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背景—过程—结果分析教学范式、表层分析教学范式和教学的知识基础分析范式。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崔允郭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做了清晰的论述,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策略。

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教学直接指向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及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什么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呢?学生,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也提出教育应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而不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挖掘出来,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整合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可以有很多方式,诸如上网、看报、交流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是师生对话、学生自学、同学交流的基本话题,开展有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恰当地整合教材、科学地确定学习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注重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学习,没必要把所有的高中数学内容作为学习任务。要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其次要构建适合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的数学体系。要适度降低数学教学内容难度,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转为学,采取知识建构型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知识建构型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有效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满足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设计出教者与学者均能安心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二是学习的课题、内容、方法和评价均适于学生的学习;三是在活动性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师在备课、讲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习效益。上学期广州教研室组织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到广州四中听课,他们构建的“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教学方法,就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范例。

三、探究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它是一个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学生发展变化影响的动态概念。但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效益,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是我们开展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所必须思考的。课堂教学的根本是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自由发挥,自觉创造,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感受教材,了解教材,感悟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教学模式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

案例:《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

低入:利用y = x2– 2x 的图象解不等式x2– 2x<0

多做:解不等式 x2 – 4x <0 x2 – 4x >0

x2 – 5x + 6 <0x2 – 5x + 6 >0

x2 + 5x + 6 <0 x2 + 5x + 6 >0

深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

(1)对上面的不等式解法作总结,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

(2)解不等式 x2– 2x + 1 <0x2– 2x + 1 >0

x2– 2x + 2 <0x2– 2x + 2 >0

(3)总结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

高出:解不等式,小组内进行评价:

2x2– 7x + 3 <08x2– 2x - 3 >0

x2– 6x + 9 <0 x2– 4x + 5 >0

这是方法首先,从画y = x2– 2x 的图象入手,通过观察图象,写出解集,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基本能解决完成。其次多练环节重点解决相应方程有两个根的情况,学生在做中掌握解题技能。再次通过对三种类型的探讨,经过深思获得一般规律。很容易看出,这一设计易于学生主动学习,与传统设计以讲解为主不同,它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活动。用传统讲授法和生本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区别也是比较大的。从课堂教学状态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学习气氛热烈;而传统讲授法学生学习比较被动,问而不答,启而不发,气氛沉闷。如郭思乐教授所说:“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高质、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2] 陈汉文.开拓进取,创建职业教育生本学校[L].广州:现代教育论丛,2007.10

中职数学 篇4

中职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 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 现代的职业教育具有适应性、中介性、产业性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职教育。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 中职数学课堂上, 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 合作学习开展较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说数学”教学活动, 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空间, 将学生的思维外化和具体化, 使课堂气氛活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能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得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说数学”教学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多,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说数学”教学模式能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3. 有利于课堂信息反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 使得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掌握不全面, 进而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相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相互交流, 理解对方的想法。“说数学”教学是实现师生探究交流的主要途径, 教师通过学生“说数学”,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解上的偏差,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教学。

4.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中, 大多数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听课和作业练习, 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够重视。“说数学”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说”, 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在课堂上的角色, 转变学生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说”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 促使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并对所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三、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1. 活动内容

一般来说, “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⑴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说发现的过程, 说性质, 说规律。在学习新的内容时, 学生应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教师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⑵在解题的教学过程中, 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根据习题的特征提供信息, 指导学生总结数学解题的一般规律。⑶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说疑问, 说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分析困难, 然后针对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 理清解题思路。⑷在课堂小结时, 说体会, 说收获。教师应在每堂课后指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 并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课堂组织形式

“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主要采取小组讨论、主讲辩论、实践探索等组织形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并予以积极评价;在辩论方式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问、辩论, 让学生通过证实自己的观点, 掌握数学知识并与同学开展辩论, 向对方提出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在实践探索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针对问题进行探索,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避免思维依赖, 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a, b, c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的对边, 且B=2A, 求的取值范围。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这个隐含条件, 让同学先进行小组讨论, 找出多种求解方法, 并互相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可坚持自己的观点, 进行辩论, 通过实践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对其进行总结和点评, 指导学生纠正错误观点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语

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 因此,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说数学”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摘要: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专业课程上, 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高;同时, 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在专业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 导致了中职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高,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数学,说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朱荣.浅析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3, 18 (3) :76.

[2]龚建林.关于中职数学课的几点思考[J].成功 (教育版) , 2009, 24 (6) :233-234.

中职数学说课稿 篇5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复教授主编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平面向量》具有数形双重性,不仅能方便地解决一些平面几何问题,而且能帮助我们找到解析几何中一些点的坐标之间的代数关系;平面向量的运算巧妙地把量的大小与方向结合到一起,为几何图形的角度计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数工具;平面向量是《电工基础》中交流电电路分析和《工程力学》中力的分析、计算的主要工具、

《平面向量》安排在第七章,前承三角函数,后启直线与圆的方程、第1节通过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有关概念,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介绍了是平面向量的三种运算,为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是中职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运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意识;但他们动手能力不够强,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相关运算,并理解其代数、几何意义,掌握各类运算的代数式运算的特点、

(2)通过动手作图,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向量加法两个运算法则,用代数式、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用运算律进行向量的数乘运算、

难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节主要借助情境激趣、启发引导等形式组织教学,并借助探究、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节目标,将本节内容分解成4个课时,五个任务、

安排了新课导入、任务落实、思考交流等七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复习向量的有关概念,温故而知新、再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位移的变化引出向量的加法,初步体会向量相加的概念、】

2、第2个环节是任务落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任务1是“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和向量”

板书向量加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向量加法的定义,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板书能突出重点;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试试看引出向量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迁移出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结合图形讲解、

【让学生初步体验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借助图形,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能力、】

接着通过2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首尾相接,自始至终”,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部分学生平移时没有注意“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作反向向量的和向量时出现了“搞不清和向量是哪一个”的现象,我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向量,强调“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任务2是“会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

通过拉伸弹簧的实验,迁移到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动手作图并让学生模仿,强调“加向量共起点,和向量是以它们作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共起点的对角线所在向量”,初步体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接着让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启发引导,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得出用代数式求两个和向量的特点、

任务3是“会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差向量”

通过相反向量和向量的加法运算引出向量的减法运算;板书向量减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学生观察作业评讲中的图形和向量减法的几何图形,并类比实数的加减运算,迁移出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这里,我要求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

【借助图形直观感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理清向量加减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和迁移能力、】

例4是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差向量,并让学生用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提高了动手能力;借助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一方面检查作图正确性,另一方面深化对向量加减法的理解、】

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例5是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同时复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模仿练习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任务4是“形成向量数乘的概念,会作数乘向量”

通过质点运动问题,从加法的特例(即几个相同的向量相加)入手,师生共同归纳出向量数乘的概念,结合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用试试看进一步辨析数乘向量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在方格纸中作数乘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数乘的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提高了动手能力;对“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课堂上不少学生在作“”时无处下手,小组交流时有学生提出,其实就是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我当即肯定了他们,并提醒学生“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任务5是“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借助填空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出数乘向量满足的运算律、

【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接着,通过一组例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课堂上不少学生出现了“解:=”和向量的书写错误,我用实物投影反应在屏幕上,让学生纠错,进一步树立解题规范的思想、

3、思考交流:目的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深化对向量共线以及向量数乘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问题解决:【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培养学生识图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检测:目的是【检测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通过师生共同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7、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检测与反馈、】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用口诀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任务1中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向量加法满足的运算律,与课堂检测前后呼应;任务3中设计巧妙,突破了“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重点和难点、

存在问题:对合作探究的能力上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导入环节所花时间与预设有所出入、

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在学情把握上多下功夫、

中职数学教学浅析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思维培养;因材施教

教学的关键就是因材施教,无论教什么学生对象,无论教哪一科目,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可行的,优秀的教学方式一定是以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为依据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是有一定区别的,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数学的感觉没有那么灵敏,理解得也比较慢,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较浅。中职教师必须要具有十分的耐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程计划。中职数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低,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如何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职数学的讲解主要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运用,教学内容并不需要太过复杂,越容易被学生理解越好。枯燥的课程学生容易感到乏味,精神不能很好的集中,有的学生甚至将上课当做是一项任务,人在心却不在,课堂学习效率极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教程,是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保证高效的课堂效率,通过有趣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数学的好奇会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也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各种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一段历史渊源,也可以是一个直观的现象。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我们从小时候就爱听故事,因为有趣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思考,故事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对其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教师不妨利用故事的讲叙引入教学内容,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例如:集合是一个比较复杂和枯燥的概念,单单去学习这个概念的意义及其性质,完全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妨换一种方式对其概念进行展示。例如:集合就是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 元素或简称元。这个概念看起来非常广泛,学生很容易对它有误解并且混淆,那么,不如就用现实中的事例来对它进行畅叙,一个班级中,所有的男生是一个集合,所有身高在165以下的是一个集合,所有长发的学生是一个集合…每一位个体都是集合中的元素,这些拥有某一项共同特性的元素的总和就是集合。

中职数学教学还必须遵循的循序渐进的准则,教学进程不可过快,教学要保持在确定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的程度。教学内容要从难到易,从简单到复杂,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及时反馈出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拒绝单一性的循环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的时候,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还要注意纵向比较,只要有了一定的进步,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成绩差的学生要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源泉,学生有动力,教学才可以进行得更顺畅。

中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要充分考虑中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中职数学的功能。中职数学除了要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形成能力以外,还要为专业课服务,实现“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由于中职教育涉及的专业繁多,而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重心。模具、数控专业队平面、空间、点、线、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思维的要求较高,教学内容应该侧重于:向量、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而机电、电工类专业对电流、电路图等处理比较多,教学重心应该侧重于向量、三角函数、复数等。计算机专业涉及数据类型以及算法等知识,对数学要求最高,教学重心应该侧重于:集合、数理逻辑、数列、矩阵、方程、计算方法等。财会专业主要涉及统计分析和电算化等等,教学重心应该在:集合、函数、数列、矩阵、方程、计算方法、统计初步等等。中职数学的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重心要随着专业的不同而相应进行调整和改动。中职数学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扩充。加深专业教学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拓宽和加深相应的数学知识。根据数学教学的实况,结合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一套适应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是高效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惠芝.薛宜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2]马建富.《职业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周明中.《中职数学改革的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1

中职数学创新教育探析 篇7

一、中职数学创新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一 ) 教师缺乏创新观念或创新能力不够

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创新观念, 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能掌握知识就够了. 他们对数学的本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数学观, 意识不到创新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同时, 他们对当今社会对人们数学素质的要求也不甚清楚. 另一种情况是, 教师也知道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受传统的影响, 教师往往接受的是纯理论性的数学教育, 对于创新在教学中如何体现, 感到无从下手.

(二 ) 认为中职生数学基础差不能创新

一般而言, 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差, 学习兴趣也不浓, 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 认为要求他们能够创新是一种奢望一般认为, 学业成绩越好, 越能进行创造, 如果成绩不好则不能进行创造. 实际上, 创新与很多因素有关, 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才能. 心理学家认为, 人格因素与创新密切相关, 而不是学业成绩,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勤于思考, 能抓住本质的东西, 同样也能够创新. 对于中职生, 他们在创新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他们思维活跃, 善于联想和想象, 动手能力强, 学习专业课时对数学有强烈的需求, 这些都是创新的动力.

(三 ) 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不能够创新

实际上, 学习离不开创新, 学习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课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 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前所未闻的. 凡是学生能产生自我的理解, 产生新的想法, 新的看法, 都属于创新. 创新关键在于出新, 没有大小之分. 数学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二、对中职数学创新教育的探索

(一 ) 培育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产物.” (恩格斯语 ) 数学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 如果思维受到压抑就不可能创新. 在课堂上, 课堂气氛要宽松活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自由活动, 讨论、发表见解, 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大力实行学分制, 让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 实际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刚开始可能对数学不感兴趣, 可是学生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 由于专业课学习的需要, 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一定的需求, 这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如果我们让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 学生数学学好了, 反过来就可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点 , 培 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首先, 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教与学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 要完成从单纯解题到知识探索的转变, 解决学生学了知识不知道去运用, 不知道怎么用的问题. 第三, 在教学中要有新的追求和开拓, 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进取、严谨、简练的数学精神和数学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 构建创新教育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1. 要有情境意识 . 德国的一个学 者说过 : “知识之 与情境, 犹如盐之与汤. ”中职生一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不感兴趣, 因此在上课开始的时候, 要设置出好的教学情境, 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 把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这些材料要新颖活泼, 喜闻乐见, 易于使学生产生兴趣

2. 要讲究教学策略.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 学习方式必须适合学生, 教学手段要既能体现教学内容,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田里搞科研的图片, 然后动态地展示袁隆平怎样用一粒种子培育水稻种子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分析这种超级稻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大面积推广. 由于这个事例很贴近实际, 具有一定的 挑战性, 又能恰当地体现教学内容,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 要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 , 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数学观.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文主义精神, 同时, 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的价值在于实用和它的精神追求, 应用意味着创新要关注现实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数学存在于现实”的意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积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在设计时, 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起点要低, 要分层次逐步推进. 在内容方面, 要注意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 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向“源”的方向展开, 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也可以向“流”的方向深入, 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 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总之, 实行中职数学创新教育,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数学的学科特点,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创新教育当中去.

摘要:从现代社会对人们数学素质的要求出发, 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分析了中职数学创新教育缺失的原因, 并就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数学,创新教育,缺失原因,探索

参考文献

[1]林俊友.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 2010 (7) .

中职数学的教学心态 篇8

一、欲速则不达

古人说过: 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 循序渐进, 稳打稳扎的心态同样适合于我们中职数学教学. 笔者认为, 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认清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 那就是所学知识相对于学生以前接触的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学生的基础大多较为薄弱, 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 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些教学实际而开展中职数学教学, 要从实际出发, 尊重事实, 认清现状, 更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加快教学速度, 忽视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 有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 因为各种原因而落下了教学进度, 为了与其他班级同步, 就“猛踩油门”, 一堂课讲几个知识点, 对于学生那种似懂非懂的表情视若无睹. 学生对于这种忽然提高速度的方法肯定不适应, 还来不及好好思考、好好消化就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到下一个环节. 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态, 不仅是不可取的, 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宁可在教学进度上稍稍落后, 通过其他的方式补起来, 也不能在教学时急功近利, 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质量. 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像狗熊掰棒子那样, 最终一无所获, 那么作为成年人, 作为学生的老师, 更要做好这方面的示范, 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

二、走近学生, 更要走进学生

要想中职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首先需要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实践证明,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同教该科目的教师, 那么这门学科基本上是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个中职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超, 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那么在课堂上也终究是没有用武之地. 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自己觉得都要累死在讲台, 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让人倍感失落, 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笔者认为, 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 我们就要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即师生教学地位平等. 不少的中职数学教师在不自觉中, 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 认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都无法同自己相提并论, 因此, 多多少少在心态上认为学生的智慧是远不及教师本人的.只要细心,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学生尽管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不如重点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强, 解题速度快, 但是他们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视的. 这是因为学生是一个集体, 而教师尽管有优势, 但是看问题也难以保证完整、全面、深刻而透彻. 所以, 我们在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不能动不动就给脸色看, 让学生感觉我们难以亲近, 难以沟通, 让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变成了畏惧和漠视.

我们要走近学生. 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之外, 很少有中职数学教师主动找学生谈谈心, 相互沟通交流. 而这些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上, 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后活动中, 比如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等, 通过体育活动, 不仅放松了我们的身心, 还培养了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的默契.这种默契也是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所急需和必备的. 走近学生, 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学生的生活上、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 找到他们学习上产生困难和畏惧情绪的原因, 帮助他们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缓慢的时候, 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多多鼓励, 往往比一些严厉的批评效果要来得好.

我们要走进学生. 就是要同学生做朋友, 真正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 听他们倾诉,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 纠正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 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同样是走到学生中去, 一个是行动上, 一个是心理上, 二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 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中职数学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 可以从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纪律和气氛那里找到答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习态度端正, 思维活跃性显著提高, 这些都是师生之间获得良性互动的直接体现.

欲速则不达, 循序渐进的教学心态, 走近学生, 更要走进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师生之间呈现良性互动, 激发和挖掘师生对于数学教学、学习的积极性, 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陈永安.论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J].中学时代, 2012 (6) .

小议中职数学有效教学 篇9

在中职数学的新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拥有必需的技能,为学习该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终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中职数学的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去领悟并且贯彻这一精神,目前是大多数中职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中职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的普遍现象都是教师作为主角,以讲授为主;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是配角;大多数中等生相当于跑龙套;而少数困难生则是目瞪口呆观看教师和其他学生表演的旁观者.面对此种现象,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把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式的参与,将学生由配角色提升为主角.但是每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并且认真地实施.教师面对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想要实现这样的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该如何增加数学课堂的魅力,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有效教学的途径

1.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数学的教学是数学的动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这样的课堂气氛较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新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该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目标,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把课堂变为师生的共同合作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殿堂.

2. 课前进行充分备课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低,而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为在初中的时候比较贪玩,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运用的方法不恰当,从而导致学习的成绩差,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在进入高中之后,数学的知识远比初中的更加复杂,逻辑性也更强,再加上中职数学在编写排版上和普通高中的也相差不了多少,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大难题.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地教学.如,在一年级的时候可以先复习初中的知识要点,再讲授新的内容,巩固基础;二年级的时候应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对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抓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围绕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去研究该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此外,除了要制订准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之外,还要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提出方式以及问题的情境设置.通常情况下,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都已经完全掌握了,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会忽视对于问题情景的设置,讲课时就直接奔向主题,讲解解题的思路方法、解题的步骤等,这种做法无疑是忽略了学生们的已有经验,而没有将数学与生活、生产结合联系起来,导致数学的教学很乏味、空洞,不仅教师教着累,而且学生也学不进去,教学的效果不佳.

3. 设置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本来的数学基础就相对较差,理解力也不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创造美的教学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学到新的内容.以下我们列举两种方法:(1)实验操作导入法.使用实验操作导入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操作试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这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等可能性事件”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游戏,在游戏中寻找规律,进行探索.(2)故事导入法.一般情况下,数学的故事、史料或者逸闻的引入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令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只由单纯的数字及运算组成,其实也是一门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日常琐事的有趣学科.

4. 让学生体验成功,稳固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及保持有赖于成功.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创造令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信心.在教学的活动中,当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状态时,作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即便是很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5. 课后反思,优化创新

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课后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灵活地运用了教材,是否强调了沟通与合作,是否针对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等.教师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严肃和理性的反思,才能在反思的过程中挖掘出新的潜能,从而优化中职数学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中职数学定义教学探讨 篇10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寻找新概念的生长点和学生心理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定义时, 往往是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 去认识、理解新的定义。教学实践表明, 数学定义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教师在对学情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通过积极的情感投入, 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 创设学习定义的直观感性材料, 比如通过实物、图形、符号、模型、实例等所进行的直观活动, 借助学生已有的直观经验,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以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新定义。在为数学定义学习创设感性材料时应注意:一方面, 提供的材料必须能反映数学定义的本质, 具备典型性, 换句话说就是有“数学味”, 不能太花哨, 不然会因为无关因素干扰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因此, 在教学中,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 应提供适切的感性材料, 促使学生用眼观察、动脑分析、动手做, 在充分调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定义的同化过程, 形成认知体验。例如, 在中职建筑专业中, 学生最起码应当对立体几何的相关定义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因为建筑基本上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构成的, 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数学定义, 才能处理好专业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建筑模型、构件模型, 来配合定义讲解,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与触摸, 来形成对相关定义知识的感性、直观认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加强学生对数学定义的表达

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实例的共同属性是掌握定义的前提和基础, 是定义形成和同化的关键环节。从感性材料的不断加工、抽象和概括, 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 转化为数学语言, 这需要一个过程, 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也是数学定义教学的一个核心点。在已经感知具体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后, 学生通常能“意会”材料所蕴含的数学定义, 但不能恰当又全面地表达。这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怕说错, 即使说错也是一种学习的体验, 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在师生交流中不断捕捉学生已经能够表达的信息, 及时肯定与辨析, 同时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 适时的启发、引导, 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恰当地“说”出所“意会”的数学知识, 逐步形成理性概括, 完成对定义的初步建构。教学实践表明, 如果学生能够与教师共同经历定义的感知、抽象并完善过程, 他就能不断使新的数学定义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生根”, 在同化的过程中形成体系, 在后续的定义理解和应用上就更自如。

例如, 对于机械专业或汽修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首先列举出生活中存在的等比数列, 如汽车的档位传动比, 但不直接告诉他们等比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而是引导他们一一列出汽车档位的传动比, 然后再从第二个数开始, 依次计算与前一个数的比值, 最后分析、总结其规律, 自己概括并表达等比数列的定义, 当然学生的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 但是在教师给出准确定义后, 学生结合自己最开始的理解, 就能够形成非常深刻的等比数列印象, 在应用方面也会更加的自如。

四、不断完善学生对数学定义的认知

在学生经历感性材料到理性思维后, 形成标准化的数学语言, 此时需要通过正例的强化来丰富定义, 通过反例的辨析来“精确”定义。正例主要是反映定义的本质属性, 分为原型和变式。反例是指不具有定义的本质属性或者是具有定义的部分属性的实例, 是容易与定义发生混淆的例子。教学实践表明,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和鉴别才能确立[3]。在定义形成的初期阶段, 正例可以强化对定义本质属性的认识与理解, 直至概念定义的形成。而能否举出符合定义本质属性的实例, 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定义的方法之一。反例则在定义形成的后期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反例的辨析, 不断地对其本质属性进行精确化, 能够强化正确的理解。

五、内化数学定义

数学定义的教学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需要通过课上、课后、下一次课上, 不断的循环复认过程。在课上, 经历定义的形成与巩固, 在课后, 通过练习的优化设置, 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 从定义中来, 回归到定义中去。在习题的设置上, 应多设置一些定义形成过程题, 比如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定义, 定义是怎样形成的,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定义, 写出由定义产生了哪些可用的结论, 在定义应用中需注意什么, 公式是如何推导并证明的。通过这样开放性习题的设置, 学生才会去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在不断的思考中,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从而在解题中, 根据一个条件联想到一系列的相关知识, 进而筛选对题目有用的结论, 达到对定义的反复认知, 形成系统的认识。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并不能完全记住数学定义的标准化语言, 而是通过内省的、自我组织的语言。如果学生能用转化后的自我语言再现数学定义, 才能真正理解该数学定义。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给学生提供不断回归定义的时间和空间, 不断强化。

六、形成全面的定义体系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学生在学习了一个定义之后, 具体应用这个定义时往往不能准确选择和应用, 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定义,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新的定义在学生个人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形成定义系或定义域, 即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定义体系, 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多背景下去表征定义。因此, 在教学中, 应围绕某一个核心定义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对于同一个定义的多元表征、准确识别和应用的能力。例如, 三角函数对于很多中职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说都非常重要, 尤其是机械、数控这些专业, 都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 这样才能准确计算有关尺寸, 还有在电子电器专业中, 交变电流电压的图像表达也与三角函数紧紧相关, 交变电流就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 如果学生不能全面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体系, 就难以学好这些专业学科。为此, 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体系全面的三角函数定义教学, 要在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基础定义的前提下, 进一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是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二是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三是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四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五是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的掌握三角函数定义体系, 在与其专业有关的三角函数实践应用中, 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的雄厚坚实, 这对于学生专业学科的学习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中职课程教育体系当中, 数学同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学科的基础, 机械、汽修等专业, 都对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数学教学, 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能力, 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促进他们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而要确保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定义有深入、明确的掌握与理解, 因为数学定义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 主要对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数学定义教学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中职,数学定义,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云显.关于数学定义和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09:16.

[2]覃瑞勒.例谈数学定义的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17:24-25.

中职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篇11

一、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1.创新的需要

在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或者课本编写者的观点,几乎没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尤其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阻碍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恢复学生自信心的需要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觉得课本知识枯燥乏味,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他们经常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于是逃避数学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要求师生双方都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投入或付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恢复学习的自信心。

二、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1.转变角色意识,为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提供保证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而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明确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2.优化教学程序,拓展有效互动的空间

(1)设计有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首先,有效的提问应该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数学本质;其次,教师的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如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形式,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和对比处,适时地提出问题;最后,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发散性,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设计合作学习,增加互动途径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组,组内每位成员都具有一定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制订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并为每个小组成员设计个人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掌握倾听艺术,进一步引导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倾听,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真正实现有效互动。

3.联系生活,增强互动的实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再联系课本知识,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实际化。例如在学习了银行利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家长的购房贷款出谋划策;在学习解三角形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测角仪等工具分组测量校园旗杆和教学楼的高度等。由于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能形成真实、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总之,教师应该坚持以师生互动带动课堂教学的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个性化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谭金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J].大学数学,2007,(6).

数学游戏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12

近几年,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门槛降低, 学生生源文化基础素质不断下降, 尤其是学习数学困难的人数日益增多。数学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普遍较差的数学基础加上低效率的课堂学习,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大都不理想。笔者基于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 认为要想有效地改变中职数学课堂存在的种种不良现状, 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根据教学实践, 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 让数学变得好玩、充满乐趣, 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边玩边学, 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数学游戏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中职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数学学习现状, 究其原因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他们眼中,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并且没有用途的学科。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较强的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改变对数学的厌倦心理, 消除“学数学没用”的偏见, 从而愿意主动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说:“数学好玩。”数学游戏教学法正是以游戏为基本载体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数学游戏主要来源于生活, 题目通俗易懂、新颖有趣, 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程度与个人喜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游戏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游戏活动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1. 在游戏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导入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运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 在指数函数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 为了引入指数函数这一概念, 并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指数函数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的游戏:请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白纸进行折纸游戏, 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1, 问学生折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之后的厚度分别是多少?纸张的厚度y与折纸的次数x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折纸, 最终得出纸张的厚度结论:y=2x, 从而引出指数函数这一课题。再如集合的运算这一节的教学, 教师设计了一个全员参与的游戏。游戏规则:班上所有学生构成一个集合U, 班上座位在前两排的学生构成集合A, 班级所有戴眼镜的学生构成集合B。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要求, 如果在所要求的集合当中的学生马上起立, 如果不在的就坐着别动。问题设计如下: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 并集;集合A的补集, 集合B的补集。学生在游戏中初步理解了集合运算的概念, 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游戏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讲三角函数这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并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点, 在课堂练习部分设计了打擂台式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组综合难度相当的三角函数值题目, 然后把全班学生按列分成几组, 每组学生做其中一组题, 每组第一位学生做第一道题, 第二位学生做第二道题, 以此类推。最后评选出全班做题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来, 并对做题最慢、出错最多的小组进行处罚, 罚其成员表演节目。学生通过参与游戏, 不仅能轻松掌握知识, 而且从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在游戏活动中, 增加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减少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 甚至个别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现象, 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运用击鼓传花等游戏活动调节课堂气氛。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可能鼓声一停花落手中, 接着回答问题, 所以都不敢掉以轻心。即使拿到花的学生也允许他如果回答不上问题, 可以请教班级的一位同学。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紧张感, 让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1. 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游戏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本意是借助直观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游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 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 要围绕这一宗旨,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 找寻游戏灵感, 结合中职学生特点,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 将游戏有机融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2. 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游戏

在课堂游戏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同时又是裁判, 必须能够随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游戏活动, 并能够控制游戏的进展, 同时教师要做到公平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总之, 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引入数学游戏, 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学习现状, 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学生通过参与游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仅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而且在游戏中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 心理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来说, 游戏并不能代替一切, 但却不失为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厚黪.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2]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3]招林.让数学游戏走进中职数学课堂[J].广东教育, 2012 (10)

上一篇:水位自动控制下一篇:企业评价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