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2024-08-12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共12篇)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1

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应注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用能够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技能、层度的教学内容来保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社会输送既能胜任职业岗位又能适应社会变化的现代化人才[1]。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属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分支。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具有中学化学教学的共性, 但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 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又具特殊性, 即职教特色。笔者结合中职学校化学教学的实践, 将中职学校化学教学的特殊性————职教特色概述为4个方面:教学方向突出专业实用、教学原则落实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坚持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1 教学方向突出专业实用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以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为依据, 切合社会需要。为了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既具有某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技艺和运作能力, 又具有相近岗位的职业能力, 达到一毕业就基本能顶岗工作, 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就必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

就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来说, 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普遍存在, 在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中, 与中学教学目标不加区别, 常以考核知识点为教学方向, 并未突出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实用性。部分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这样便形成了“教知识、学知识、考知识”的基本模式, 而学生则出现了“学完—考完—忘完”的普遍现象。例如, 化学课程期末考试往往只有笔试而没有设置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考试。为了适应期末考试笔试的需要, 一些教师忽视了化学实验训练, 课程教学方向全部围绕着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等理论知识。此种教学过程会造成纸上谈兵的后果, 易使学生产生只需要学习理论知识, 不需要掌握相应实验技能的错误认知。这种应试教育是难以担当起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

中职化学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的特点, 让学生走出学校以后, 仍然能够应用在校学习与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广泛性特点。根据专业需求, 按照培养某一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将原有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重组, 删去与培养岗位技能关系不大的或重复的内容, 保留与技能相关的内容, 增加必需的新知识、新技术, 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统筹考虑, 融为一体。这样做的优点是:可压缩理论教学课时,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针对性强,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 教学原则落实因材施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 并体现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对于受教育者的各种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材施教, 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 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 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2]。“因材”不仅表现出对“材”的客观差异性要充分了解和认识, 而且充分体现了对“材”的尊重和以“材”为“施教”依据的正确态度, 即为扬长避短, 把他们培养成能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用和杰出人才。因材施教原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自觉、有效、创造性地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在进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 因材施教原则更应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着力研究、落实的教学定律。因材施教原则应体现出3个特点。一是动态性。“材”即“人”, 因材施教即因人施教。人是活动的、变化的。所以因材施教要因人因时因地施教。二是整体性。在课内, 因材施教要落实到每一分钟;在课外, 学生素质也要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课内课外应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 以课内为主阵地。三是阶段性。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师就应在新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贯彻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将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争论、合作、竞争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处于其中, 学习成绩必然得到提高, 并对其日后的学习、职业发展也大有裨益[3]。

3 教学过程坚持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中职课程教学中往往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忽视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易使学生缺乏职业的适应能力。而对学生坚持实践教学, 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去掌握知识, 提高素质, 发掘自我潜力, 尊重并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倡导民主教学, 切实尊重每位学生, 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 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中。

在实践教学中, 还需要注意学导结合, 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 把好师生合作关。在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应当认真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以指导学习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把握好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功能, 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要做到学导结合, 既不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认为课程进度过快, 也不让成绩领先的学生感到知识重复,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互赢的意识。如果将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际操作,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操作中容易产生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 这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结论的怀疑。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或启发性引导, 然后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分组操作、提问、讨论以及演示竞赛。再请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演示, 要求他们边做边讲, 全体学生认真倾听, 注意观察。一般来说, 学生代表在好奇心及自尊心的双重作用下, 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过程会非常认真仔细, 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实验完成之后, 教师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 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 指正或弥补其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使学生通过对比, 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 逐步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一言堂”的现象。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化学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有的教师照本宣科, 并未考虑实践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就演变成了讲课本、记笔记、背笔记和考笔记。这易造成相当多的学生虽然记住了课本上的知识, 但面对灵活的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 最终产生了厌学现象。例如, 教师在讲授乙烯性质时, 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此时教师可以多提几个问题, 可以反问学生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教师无需直接给出结果, 而只需补充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实验, 引导学生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 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 激发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知识的能力。

4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作为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化学教学必须跟上时代节拍, 适应中职教育的特点,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中职化学教学不能走纵向深入的路子, 不能盲目模仿大学本科、专科的课程教学, 必须注意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要以丰富的知识内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中职卫校药学专业为例, 化学课程是中职药剂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学好该课程对其后续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习兴趣不大, 再加上在初中阶段接触化学学科的时间不多, 对化学学习存在着畏难心理, 从而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特征, 并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了解自己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管理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让师生在教学目标上形成共识, 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合作性、互动性、高效性。同时, 在化学教学上本着“必需、够用”为标准的思路, 突出“新、实、活”特色, 即知识内容要新、技术要实用, 学习形式要灵活多变,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要求, 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底, 为其今后专业方向和就业后知识更新奠定基础, 才能应对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学生有了较高层次的基础, 具备今后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即具备了终身学习的素质[4]。终身学习的兴趣、素质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也为学生就业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药学岗位为例, 教师授课时只有紧扣药学岗位对药学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取舍上才能恰到好处。在讲到每一个知识点时均突出“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一中职教育的三要素。在深奥的理论知识方面删繁就简, 在实际操作应用方面画龙点睛。让学生学习之后觉得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并在今后工作中能加以应用。例如, 在有机化学课程的讲授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进教学, 使所学的知识贴近生活、贴近药剂专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烷烃的性质时, 可以联系医药上常用的几种烃, 液体石蜡、凡士林、石蜡, 石油醚等在医药上的应用, 又如液体石蜡可以用作配制滴鼻剂或喷雾剂的基质, 还可用作缓泻剂等, 再如讲到醇酚醚章节的时候, 可以联系医院里常用的消毒剂、麻醉剂的主要成分和配方, 引导学生贴近职业岗位、参与职业岗位、感悟职业岗位, 在化学教学中扩大视野, 增进积累, 激励思考, 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 中职化学教学不同于中学化学教学, 也不同于职业教育中其他层次的教学。教师可以围绕着教学方向上突出专业实用、教学原则上落实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这4方面, 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激发中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使其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琳.关于分层次教学的哲学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2) :22-23.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9.

[4]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 2011 (3) :4-15.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2

中职语文,不是培养语言学家和文字家,也不是培养文艺批评家和艺术鉴赏家;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掌握了一定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职业劳动者。为达到这个目的,语文课必须坚持实用性语文的教学。

实用性语文知识是与概念性语文知识相对而言的知识形态。概念性语文知识,其特点是重视对知识概念的界说例如:从概念上区分什么是词、什么是名词、形容词、什么是短语语;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借贷;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说明文等等。这些概念性知识不论怎样系统化,也难成为学生内在的、对其语文能力形成切实起到指导作用的知识结构。“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 篇章”这一整套概念性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也不等于形成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实用性语文知识强调对语文能力形成的先导作用,强调教给学生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进而掌握其操作规律,形成实用语文能力,例如,在词语知识上,重视理解词义,怎样正确择用词语,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组合词语等。

用实用性语文知识取代概念性语文知识,是优化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说来话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教学一谈到知识教学,就谈虎色变。固然,传统上对教学的认识,是把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是新的语文理念并不排除,也不可能排除“传授知识和技能”。传统认识与新的理念的差别不在于教学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传授知识所采用的方法。因此。只要树立正确的语文的观,从语文能力 的特点出发,将概念性语文知识转化为实用性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可喜的变化。

要让语文知识实用化,道德要意识到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为。比如学习句子,不是着重于怎样划分主谓宾等句法的学习,而是指导学生在句子上如何做到通顺、表意准确,能理解各类句型的表达作用,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或组织语句,以及怎样把语句连缀成文;再如阅读文章,不必停留在让这生知道 什么是层次结构,什么是中心思想之类,而是教给学生怎样理清文章思路、怎样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等等。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3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领会和贯彻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和《决定》的实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把握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管理转变的深度,探明信息化、工业化相融合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密度,谋划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学转型的蓝图。

第一,确定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问题,更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把握“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近年来,建始职校积极推行“专业产业化、实训集约化、技能社会化”的工学模式,分别与江苏盛宏、武汉天马等十多家500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本地清江旅游、恩施炜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签订技能人才培养合同,正在建设工厂化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年底投入使用,从而达到学校专业建设围绕地方产业转,实训实习围绕生产、教学转,技术技能围绕市场需求转的目的,坚持“拉长专业链、交叉专业际、拓展专业面”的专业建设方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担当时代重任。古代只是“师徒制”的分散性社会自由教育,属一贯性生存技能,时代性较弱;现代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征途中,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把惯称的“九佬十八匠”变成技术技能人才,把农民工变成产业人。这就说明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做厚德精技的职业技术导师,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建始职校以“铸中国魂,做产业人”为德育工作主题,常态化开展“三双”活动,即“双爱”(学校关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双访”(访家长、访学生)、“双比”(比教学、比技能),常年有5名以上教师轮换驻厂、驻企业,每年有近20名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学校把握“传道、授业”这个本份,给学生铺就一条成长成才成功、就业创业创新的发展之路。

第三,明确发展方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彻底解决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断头教育、次品教育”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搭建教育各层级间的“立交桥”,畅通“横直都行、左右可转”的中等职业教育通道。推行中职高职上下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首先,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的上升通道,解除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模糊认识。其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消除老百姓对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顾虑。最后,推行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高考。技能型高考是技能加文化知识的考试,学术型高考就是现在的普通高考。技能型高考是以技能成绩为主、文化成绩为辅的高考录取形式,给中职学校的学生们一条通往高等院校更加便捷畅通的大道。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后,建始职校印制了一万多份宣传材料,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师“双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150多名教师、1500多名学生进村入户,宣讲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内容,接受了县电视台、县茨泉杂志的记者采访,在十个乡镇悬挂了宣传横幅50多条,印制了300张宣传喷绘粘贴到村,广泛地开展群众性宣传,让百姓接受职业教育。

第四,突出支持重点。注重发展面向农村、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发育先天不足。国家将在这些地区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建始职校根据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自我突破,新生入学时就实行学生自我规划,班主任引导完善,学生室建档立卡,教务室、就业培训中心组织实施,校委会监察评估,促进学生突出个性,差异发展.如2014届毕业生814人,其中265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800元以上;28人踏入军营,报效祖国;521人参加高考,131人上本科线、30人高校单招录取、352人达到高职高专分数线。这8名缺考和未上分数线的学生都被学生室送往武汉天马就业,落实了应届毕业生“人人有去处、个个有着落”的工作任务,让更多的农家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五,理清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责。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革除多部门办职教、多行业举办培训班的职业教育弊端。今年在县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关于统筹县职校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建议和提案,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办公室牵头,财政、人社、教育等局为成员单位的办理专班,提出了县职校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建议,目前,省人社厅已核准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预备制培训资质,已经举办了两期高中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

中职语文教学体现职教特色之初探 篇4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此强调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基础”,而不必像普通高中一样对课文作深入的阅读赏析。况且对于初中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中职生而言,打牢基础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如果还是对每篇课文作深入浅出的分析,那无疑是让他们“雾里看花”。

那这些“基础”是什么?首先应该对课文作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如字词方面,应使其掌握一些常见的、或易错的,偏僻、艰涩的就不能拿来为难学生。课文内容方面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荷塘月色》的重点应该就是第四、第五、第六段,而这三段的重心应集中在第四段上,先让学生掌握几个字词的读音,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理清脉络(叶—花—香—波—韵),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背诵,接着再简单分析其描写方法及情感等内容;而对文言文,重心应是朗读,学生能较流畅地朗读下来,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二、教学形式上突出多样性

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都有一定的差距,延伸到学习上,自然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就更不用说了。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高老师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外,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老师是“导演”。中职语文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演”。面对这样的“观众”,如何激发起他们的“观影”热情,是“导演”必须认真思考的。学生是主体,突出主体,就是多让他们参与,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方式。比如《雷雨》的阅读,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排课本剧,如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自己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他们有了获得感,才会有学习的激情。另外,由于中职语文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对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边城》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鸿门宴》可以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视频;《雨霖铃》可以听王菲的同名歌曲。多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课堂形式,也是一种好方式。

三、教材处理上体现专业性

编制校本教材来体现语文课与专业的衔接,使语文课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这是体现专业性的好方式。但作为县级中职校,由于条件限制,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语文教材才是最佳的选择。在语文教材处理中如何去体现专业性并为专业服务呢?

1. 应充分挖掘课文资源中的专业因素

课文在创作和编辑过程中,作者和编辑不一定有这方面的考虑,作为教者就不能只是“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任教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让中职语文同专业知识衔接起来。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建筑专业的同学可以画出贾府平面结构示意图,这是手工制图的一个好机会;旅游专业的同学则可以编制解说词,制订导游路线。

这种把课文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语文和专业学习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对自己的专业的确大有裨益。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发生改变,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条希望之路。

2. 应利用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准”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此,中职语文需要提升学生在职业岗位中需要的语文基础能力。职业岗位化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精髓。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职业岗位化训练”的极佳方式。结合各个单元的实践活动要求设计出符合所任教专业的岗位化训练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掌握未来就业时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是语文教学中所能提供的最为显著而有效的平台,也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地方之一。

例如,口语交际中的“介绍事物”这个实践活动,就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本专业有关联的活动。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模拟房屋销售情境,让学生对提供的一个房屋模型向顾客作房屋结构设计介绍。

再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宣传展”,可以让建筑专业的学生收集建筑工地现场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东西的图片,然后让他们罗列出来,再对他们的收获进行展示,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污染能不能消除、如何消除或减少等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也在未来工作中能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东西。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找出相应的环保话题。如果一所学校各专业的学生同时把本专业整理出的环保内容进行展示,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绿色伴我行,你我都有责”的活动意义。

四、凸显应用文写作的就业因素

写作对中职生而言是头痛的大难题。他们的写作能力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布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他们往往抓耳挠腮费半天劲也无法完整地写出来。为此,在写作训练中,笔者会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完整的训练,抓住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在今后学生实际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应用文作为训练重点,相对集中地进行强化训练,对文体写作则相对弱化。

例如,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求职信、合同、单据、应聘书、说明书等应用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项训练,让他们不仅明白相应写作要点,更要能比较完整规范地写出来。如模拟向当地公司写求职信、模拟写年终总结等。

五、小结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中职语文教学体现职教特色应当秉承的一条原则。中职语文教学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职教特色,这更多的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中职语文教师们提升自己在语文学科知识与任教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以此实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对学生的求职、谋生能力负责。

参考文献

[1]郭海英.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J].河南教育(下旬),2010,(6).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5

“职教高考”制度出台,有力促进了中职学生升学途径和方式的规范化发展。升学制度的转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并提供帮助,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笔者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职教高考”制度提出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升学背景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特点

“职教高考”制度推行之前,学前教育专业升学有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简称“单招”)、推荐免试(简称“推免”)三种主要途径。2017年之前,以上三种途径招生人数稳步推进且相对持平。

2018年“单招”“推免”招生人数骤然增加,报名参加考试并且被录取的概率达到90%左右。这种状况对在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让学生有“升学非常容易”的错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导致学业退步,这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职教高考”制度落实的积极意义

“职教高考”制度借鉴普通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特点,取消“单招”和“推免”,明确将中职升学纳入高考序列。“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对中职学生更加公平合理,对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在把握“职教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校方针政策的制订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教师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调研结果的心理辅导,能精准、到位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概况

(一)研究对象

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调研其升学及就业意向、专业认同等。二是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由学习目标的清晰程度、抗干扰水平、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效果四个维度组成。三是心理状态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躯体状态、无助感、自信心、焦虑悲观、内在价值感五个维度展开。

(三)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对三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与答题要求,测试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2份。采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和专业认同状况。

由表1可知,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毕业后想升学占总人数的86.4%,说明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知识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毕业后有立即就业意向的学生比前些年减少,仅占13.6%经调查发现,有想挣钱、不喜欢读书等原因,其中想挣钱的学生约占一半。

专业认同的人数占81.2%,专业不认同的占比18.8%,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深入学习,将该专业和自身特点做进一步的匹配之后形成全面、清晰的定位。在临近毕业的关键点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非常必要。

2.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多潜在影响。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晰程度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即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的目标越清晰,反之亦然。

3.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水平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也会有较大差异。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显示:学前教育学生焦虑悲观情绪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专业认同水平越低,焦虑悲观情绪越突出。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依据本次收集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毕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各因子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皮尔逊相关),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升学与就业趋向与自评学习状态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专业认同与自评学习状态、抗干扰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躯体化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习策略、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与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与价值感、自信心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自信心与价值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

可见,升学与就业趋向与心理状态的关系不大,只有升学取向与自评学习状态良好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高的学生自评学习状态较好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会感觉身体较疲倦和不舒服。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好的学生自信心、价值感均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躯体化、无助感则比较低;反之亦然。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选择较被动,认同感不强

1.原因分析。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绩低,未被高中录取,为了能继续接受教育,从而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职业学校。入学时面临专业的选择对15-16岁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家长则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迷茫与简单,对专业的特点与自身发展不能很好关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专业认同感不强。

2.教育措施。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优化校园心理与精神环境,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1)学校需紧扣高考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突出专业教学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方向性和积极性,搭建“高考——学校——教师——学生”桥梁,促使教师对“职教高考”有深入、明确认识与理解,并融入道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2)教师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专业认同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与具体行动脱节,情绪波动大

1.原因分析。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提升,明确较为明晰的学习目标。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速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目标会出现波动与摇摆,在学习行动上表现得浮躁、散漫,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够理想。

在学生面临高考时,将自己现有知识水平与考试水平相比较后,明显的差距让学生有明显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学习效果欠佳,焦虑愈加明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教育措施。紧扣职教高考特点,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巩固目标的稳定性。

(1)学校对高考动向精准把握,根据职教高考评分特点——职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两大部分制定教育教学总目标与学期目标,即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相结合,指导相关教师在三年的教学中有计划、分层次朝目标稳步推进。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在掌握高考政策与学校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在把教学目标融入日常教学的同时,随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动向,协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长、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例如,一年级以扎实学习各种基本课程为主,了解和尝试参加技能大赛;

二年级在全面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参加技能大赛和1+*证书的考试(职教20条第6条:启动1+*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不仅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也能获取中职高考技能部分的必备分数;三年级在技能提升的同时重点且全面展开文化素质部分的学习、复习。三年不同的阶段目标,不仅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也为高考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3)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润物无声。校园中的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与教师在各类活动中紧扣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向上为着力点,与学习目标巧妙结合,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产生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作用。

(三)自信心不足,自我价值感偏低

1.原因分析。中职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较多,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比如“我啥也干不好”、“我就不是学习这块料”“我数学方面是弱智”等较低的自我认知,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表现出明显的怯场与退缩心理;对曾经让自己失利的学科更是避之不及,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偏低。

2.教育措施。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看待挫折,利用专业优势,取长补短。挫折意味着个体在处理问题时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当个体遭受到错误的累积或他人持续的否定与打击,在内心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与否定。如果能把学生遇到的打击限定在“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上,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被伤害。科学面对挫折,首先应该去反思并且调整方法,即修正错误;其次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避免再次犯错;再次,客观评估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中职学生遭遇挫折较多,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有畏难心理。中职的教育要求是专业课与文化课并举,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弥补文化基础课的不足。

(2)智慧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待学生,协助学生打破心理壁垒,重拾自信。一味贬低与纠错会变相告诉学生自己很差,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自卑心理,阻止学生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不论在何时,家长和老师都坚信学生是优秀的并且潜能无限。这种立场促使师生、亲子之间形成尊重与宽容的交往氛围。具体来说,在学生做事犯错的时候,可以提供不同做事方法供学生对比与选择。这种足够的尊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而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有闪光点时的时候,及时、具体到细节的表扬与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3)鼓励学生打破对自己的成见与定义,让其看到自身的成长。例如,可以拿出学生初中理解不了的数学题,几年后的今天再次讲解,学生会发现此时理解起来不是难事。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看到自己理解能力的提升,曾经给自己“不行”的定义不攻自破。当健康自信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学习倦怠突出

1.原因分析。学习倦怠是学生对长时间的繁重学习产生的身体与心理上的疲倦与懈怠。这种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感到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内容繁多、难度较大;出现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疏解,最终导致学习倦怠现象产生。

2.教育措施。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多渠道舒缓学习产生的负面情绪。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教师、家长和同伴组成。

(1)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状态比较敏感,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某位同学情绪格外低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学习中频频出错教师在深入了解原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居于权威地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科学解读、正向积极引导,能对学生的倦怠状态起到缓冲作用。如备考中,出现“学不进去,脑子都木了”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明显的恐慌感。教师要及时把这种现象解读为:“学不进去”类似长跑中的“极点”现象,过了疲倦顶峰感的“极点”,会感觉力量回归,可以继续冲刺。学生在得到这种解读后恐慌感会消失。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撒一些“善意的谎言”,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的学习中。

(2)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是最深厚的,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的倦怠现象会有所好转。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家长或学生本人过高的期望、害怕出错和失败等心理,都让学生备感压力,倦怠、焦虑情绪突出,与之而来脾气变差、作息不规律、食欲变差等反应出现,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持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深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与孩子商量出应对策略。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支持与陪伴,内心会把父母的关爱转化为自身的勇气,并积极地去面对困难。但家长自身存在的焦虑状况需要做自我觉知,即监测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及行为。如,出现坐立不安、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易怒、小题大做、喋喋不休等现象,必须及时调整。如转移注意力、寻求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调整对子女高考的预期等,严重者需求助专业心理机构。当家长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看待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状态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3)相比较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职生更愿意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同伴间的交流与支持远多于与父母、老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同伴的建议与鼓励。因此,构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同学之间的监督、鼓励、理解、支持能迅速转化为个体前进的动力。同学之间面临共同的学习任务,情绪反应比较一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由状态较好的学生去鼓动、带动群体,班级内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动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升。

(五)对自身心理波动敏感、无助

1.原因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波动很在意与敏感:一是当自我评价学习状态不好,会产生紧张与焦虑情绪。二是当觉知到自己的紧张、焦虑时,又会进一步对该情绪产生恐慌,认为这种情绪阻碍自己的学习,想从中脱身但又束手无策,从而陷入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烦躁状态中。即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

2.教育措施不论学习状态还是心理波动,都有规律可循。学生身处其中往往会感觉迷茫和无助,要打破这种迷惘。

一是做为自我的觉知者,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波动很好觉察。

如感觉自己紧张、心慌、烦躁、难过、易怒、思维停滞、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对自身情绪反应格外敏感等,就要知道自己状态不佳,此时则需要做简单的区分,判断是学习效果不佳导致的心理波动,还是害怕失败、同伴高效学习给自己造成压力、期望太高、抑或对“紧张”的紧张等带来的心理恐慌。很多时候各种因素都有,缠绕不清。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出现波动的信号,需要提醒学生个体及时调整状态。

二是对于学习方面,利用前摄抑制、倒摄抑制、遗忘规律等大脑节律规律,把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科学的学习规律相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一天中学习的内容很多,这些信息在头脑中相互干扰、抑制,记忆与思考的效果大打折扣。清晨醒来,大脑刚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先摄入的信息对此刻信息的干扰,因此学习效果最佳。反之,夜晚睡眠时,此刻信息不会有后摄入的信息干扰,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仔细体会并捕捉自己学习高效时间段,安排学习任务,事半功倍。遗忘规律显示,记忆后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因此,及时有序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的记忆。杜绝大脑疲劳工作,废寝忘食的学习并非高效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在学习间隙积极合理的休息,做好大脑的保健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三是科学看待情绪波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认识情绪存在的积极作用,如面对呼啸而至的汽车,产生的紧张会让人迅速采取行动,躲避危险,此时的紧张可救人性命。学习中出现中等程度的焦虑,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与敏捷度,呈现出最佳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对于过高的焦虑与特别放松的状态,则需要进行调整。如,呼吸放松法、冥想、肌肉放松法缓解高焦虑,改善特别放松则需调整学习目标,达到认真对待学习与考试的目的。当学生自己没办法缓解心理波动、改善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教师,甚至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6

关键词:CBE模式;DACUM方法;学习包开发与实施;比较与创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按大类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开展课程指导方案(或实施计划)的研究和制定。……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这与现代四大职教模式之一的北美CBE职教模式极为相似。2010年5月教育部新颁布了中职专业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将中职专业分为19个大类,而每个大类中又设定若干个专业,每一个专业设定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等。充分体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促进中职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国计民生。而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信息技术类中18个专业中之一,笔者曾经围绕该专业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架构、项目课程的开发入手做过一些研究,现通过借鉴北美CBE职教模式和新颁专业目录体系做一些探讨。

一、北美CBE职教模式概述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以能力为基础的(CBE)模式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CBE职教模式针对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其原理是:①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②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那么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动力等方面都会很相似。③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二、运用DACUM方法确立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

CBE职教模式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DACUM方法(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来完成的。其具体做法是:聘请一些在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设备营销等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和学校专业负责人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称DACUM委员会),将这些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附有具体详尽的说明。其最终成果是一张DACUM表(罗列出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及说明。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教师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模块,并附有明确的教学内涵。然后将教学单元按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若干个相关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可确定出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预备课程,再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所以,DACUM是一种较规范较细致的方法,整个过程都力图保证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实现。由“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分析确定的本专业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表”和“最终绩效目标”、“能力目标”,以及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要求,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通过DACUM分析课程开发过程使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培养合格学生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能为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充分利用优秀企业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所长,使用人单位清楚了解毕业生的能力分布与水平,因而具有经济、快速、高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

三、依据DACUM表进行计算机专业学习包的开发

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应用DACUM确定后,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取能力,CBE模式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习包是根据DACUM图表上所列的各种技能分别开发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材料,学习包的内容一般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实习实验指导书、期刊摘录的文章、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料及其他学习参考资料等。

学习包的开发人员应有学习包开发专家、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组成。开发过程分为工作程序分析、技能组合分析、学习计划开发与技能指导书开发四个阶段。教师是最终负责技能教学的实施者,必须与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开发出合格的技能学习指导书、学习资源等各种学习条件,他们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行业专家应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所对应的打字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装配工、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岗位群进行技能组合分析,列出学习包栏目(学习模块)、必备资源和技能环境要求。而学习包开发专家是开发的组织者和开发方法的指导者,负责制订开发计划、组织和协调,负责学习包开发质量的监督。

四、CBE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管理与评价

由于CBE教学体系与传统的教学环境区别较大,首先要让学生熟悉CBE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然后根据用人现场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DACUM图表和已具备的能力及水平,并与指导老师一起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计划安排好时间表,提供各类学习资源,监督与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并建立档案。向学生介绍CBE基本理论、方法及考核系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咨询服务老师。为学生提供便于观察、监督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所。

在教学手段上,CBE模式综合运用了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体现了个体化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教学评价上,CBE模式采用了“自我培训评估系统”,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学生反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五、北美CBE职教模式的创新之处

CBE职教模式是建立在能力本位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与知识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有诸多不同。下面对CBE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

表1CBE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之一

表2CBE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之二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CBE职教模式的创新之处:①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②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学生原有能力,经考核给予承认,可缩短学习时间。③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自学自评进行考核评定。④教学上灵活多样,管理上严格科学。CBE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课程可以长短不一,学生程度可以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半日、业余等由学生决定。毕业时间也不要求一致。但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以满足教学需要,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3]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4]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5]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教育发展研究[J],2005(8):68

[6]江苏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05]32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P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0]4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P1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7

德国的社会教育教师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力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除了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外,还会重点加强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将社会教育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根据现实情况安排课堂教学。德国的私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为学生安排社会教师,实现了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培养了技术和思想全方位都优秀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德国的社会教师类似于我国的中职班主任,在工作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而中国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是中职中专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管理、教育、服务学生的重要责任。因此,可以借鉴德国私立职教的相关经验,开拓我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本文将从德国职业院校采取的具体方式、经验和我国中职班主任应该借鉴采取的措施这两个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德国职业院校的先进经验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除了闻名世界的“双元”教育模式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做法值得学习,下面将简单介绍可以在我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里借鉴的三个方面。

(一)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的职教教师大都具有优秀的品质,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且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教课25小时左右,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才会被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由此可见,德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不具备优秀的教师职业素养、达不到考核标准都是不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其难度与德国大学任教的教师等同,并不会因为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就聘用不合格的教师,滥竽充数。

(二)以学生为本,重视课外实践操作

德国职业教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亦或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管理方面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程内容、实训项目的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密切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基本上都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强调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即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进行相互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并不会过多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不会长篇大论地讲解知识点、也不会对学生的研究探讨指手画脚,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还有,教学多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过程一般是: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工合作,自我检查,教师评价,记录归档,实践应用。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不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运用知识技能;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师生双向互动;不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而是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做;学习动力不是靠外在,靠校方和教师的压力,而是靠学生自己的内在激情。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充分地尊重了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精细优质的教学效果

德国对于教学质量十分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制订了严谨的教学大纲。在什么阶段学习什么内容,每一阶段的内容怎么学习都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而且,根据社会最新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二是强调学用结合,特别注重学员实际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会根据学员在工厂工作时遇到的问题随时指点,也会就现今各大企业拥有的最新技能来教授学生,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不脱离实际,学完就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岗位,减少企业的培训时间,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就业时,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得起企业和社会的考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让学员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以外,还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工作,并且拥有责任心,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会出现拖延懈怠的情况。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的中职学校中可以很好地借鉴应用,同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也可以从中学习有关理念,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来,以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学院学生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定期参加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如此优秀,培养模式如此先进,原因是有很多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德国的职业院校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师资人员,而且具备完善和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我国的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日常教师选用上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更遑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了。许多班主任并非中职相关专业毕业,学历不达标且没有相关的工作技能和经验,无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给予清晰明了的专业指点和就业帮助。教师和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质量较低、水平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不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因此,就可以参考德国私立职教的经验,加强对班主任的全面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我国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培训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一是相关基本知识的培训。其中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品德、心理学、班级管理、教学理念、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内容,组织班主任参加相应的系列培训,以提高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教人理念。二是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知识培训。班主任通过参与专业教师授课、企业参观调研、自主研究学习等方式,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探索不断尝试。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社会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都可以认真学习、积极尝试,以此不断开拓与创新班主任的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二)因材、因需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班级建设,管理好班级。而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刚离开父母外出求学,所以性格相对自由,纪律性较差,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自我管理。这时班主任就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性格和自我情况做相关安排,如,可以将学生群体里有威信的学生选作班委来帮助管理班级;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可以为其安排较多的课下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将部分课外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如,组织班级活动、企业参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与校内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增加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增加经验使自己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

中职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阶段,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所以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身上的责任就格外巨大,不但要管好学生的学习,还要着重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时间最多的人,因此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如,要想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班主任就要从自身做起,在每次课前比学生提前到教室,为学生起带头作用;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同样班主任也要在学生面前保证做到;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就要学会在学生面前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质,在一点一滴中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另外,现在班主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多数从其成绩着手,而忽略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很多中职学生懂专业知识、会操作,但是却没有相匹配的职业素养,阻碍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班主任应借鉴德国的相关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计划性。德国人做事很严谨,凡事必须周密计划,才会进行。这在德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很多体现,如乘车,无论是无轨、有轨公交线路,都有严格的运行图。又如,责任心。德国人将自发、自主、诚信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不论是哪一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都在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今后更好的工作,这一方面应引起班主任的重视。

总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积极学习他国职业院校的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为学生更好地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摘要:德国是欧洲有名的发达国家之一,其工业化水平世界闻名,像大众、西门子、奔驰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出自德国。众所周知,德国在工业技术这方面的水平十分高超,拥有先进的职业教育培养经验和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优秀的教师培养出高技术的优秀人才。所以,国内的中职学校在师资和学生培养方面可以参考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完善自身。在借鉴德国私立职教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适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新方式、新理念,以求提高中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德国,私立职教,经验,中职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张瑛.浅谈新时期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文信息,2013(5):55.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8

1 彭水职教中心旅游专业课堂纪律的现状

1) 上课看似在听课, 但注意力不集中,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内敛型一)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职教现象”。

2) 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 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内敛型二) ;此类型的学生上课表面上不会影响其他人上课, 而实际上会对他人造成隐形的影响

3) 上课不遵守纪律, 大声喧哗或顶撞老师的 (开放型) ;此类型的学生在旅游班级中占少数, 但影响力却极大。

2 彭水职教中心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1 纪律问题的原因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对于内敛型一的学生, 他们有学习的欲望, 他们很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但由于基础太差对更深的学习内容无法理解;一部分同学对所学知识兴趣不大, 再加上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僵化,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无法进行, 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2) 对于内敛型二的学生, 上课时受他人影响极大。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 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大都因为班级氛围造成的, 并且与老师的关系也极大, 如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者认为老师重视课堂纪律的结果显示:有13.0%的老师非常不重视课堂纪律。这也是纪律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3) 对于开放型的学生, 这类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出现这类课堂问题的孩子一部分是大多数从小在家娇生惯养, 家长对其溺爱有加和管教不严, 所以造就了他们性格上的缺陷, 不懂最基本做人的道理, 更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还有部分孩子是因为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 父母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力, 对他们放任自流, 使这类孩子进入校园后成为了问题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这类孩子有种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缺乏应有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技能, 讲课单调、枯燥乏味, 教法选择不当, 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的积极性, 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从彭水职教中心旅游专业师资来看, 师资大多是年轻教师, 在教学方面及课堂管理方面等都存在一定问题。

(2)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缺乏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或不能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违背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实施课堂管理, 处理不当, 造成管理失控。

(3) 教师的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将个人的烦恼、忧虑等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板着面孔都可能影响学生课堂中的不良反应。

(4)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外的因素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比如衣着、化妆不当, 手势等体态语言不当, 如手势过频、幅度过大等。

2.2 改善彭水职教中心课堂纪律的对策

1) 讲究技巧, 吸引学生。教学力求技巧, 要能吸引学生。特别是针对内敛型一和内敛型二的学生, 更应该集中他们的精力。学生之所以想睡觉、做小动作、看小说、玩手机, 是因为这些课外书、手机比上课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所以, 一堂好的课,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老师的导演, 让学生在参与角色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2) 恩威并施, 树立教师威信。做一个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要敢于嬉笑怒骂, 恩威并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课时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 教师要扮演硬朗的角色, 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 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除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惧的一面, 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 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向往感, 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时教师扮演的是亲善的使者。如平时面带笑容, 认真聆听学生的诉说, 为学生着想, 课余多与学生沟通和接触, 了解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 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鼓舞和关爱, 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树立教师威信, 有利于管好课堂纪律。

3) 运用多种方法, 灵活处理课堂。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 要控制好课堂纪律, 轻松驾驭课堂, 掌握方法很重要。在课程中, 针对内敛型一的学生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违纪学生以制止其行为。假如只用眼神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还可适当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违纪学生身旁, 轻敲其桌面, 或在板书时用手指向说话的方向, 加以提醒, 使学生感到老师善意的制止, 从而约束自己的违纪行为。除此之外也可采取临时改变语调, 加大声音或中途停顿等方法提醒违纪学生。另外, 有时对违法乱纪学生采取审时度势的提问也比直接批评来得有效果, 因为, 对爱分神的学生, 提问是提醒, 对爱讲话的学生, 提问是警告, 对爱睡觉的学生, 提问是惩罚。对于开放型的学生不宜和其正面交锋, 应下课后单独谈判,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能有效巩固课堂纪律。

4) 及时、细致地做好课后教育工作。对于开放性的学生, 其实他们的自尊心极强, 对于此类学生应耐心细致地谈心, 不能流于形式。可选择适宜的地方单独与学生交谈, 采取先柔后刚的方法, 让其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然后正视错误并改正错误。课后对学生加紧教育, 使学生知道老师仍然关怀他, 没有放弃他。使学生心理得到慰藉, 从而鼓起学习的勇气, 配合老师做好教学工作,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5) 建立学生、班主任、家长、老师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运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对反复违纪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记录学生的每一次的进步,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并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 与班主任、家长建立“联盟关系”并从班主任和家长那里了解违纪学生的另一面, 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形成三者的“互动”关系。这样对学生减少课堂违纪, 上好自己的课有较大的帮助。

彭水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要适应彭水职业教育旅游教学, 就要更新教学理念, 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求真务实, 步步为营, 扎实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素养, 使彭水职教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马家安, 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

[3]傅敏.中职德育课“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究[C]//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9

一、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学生的学习认识程度不够。中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 年龄大概在16-19岁之间, 还处于青少年时期, 思想大多不是很成熟, 有的学生是对某一专业有兴趣, 专门学习一技之长的, 有的学生是由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去读高中的, 还有的就是想早点走入社会, 早点赚钱的, 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 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 这些都不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 不喜欢学习, 特别是对德育课的学习, 认为无关紧要, 这些错误的学习态度也给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所在的学校, 很多学生中考文化成绩很不理想;有的是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送到我们这所职业中学来, 并不指望他们学到什么, 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不高。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德育课已成为了专业学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程。但是, 还有很多因素导致教师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就是由于学校生源的增多, 德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 有的德育老师教学任务过重, 以致课堂效果不高;其次是在教材的选择上, 专业院校使用的仍是国家的统编教材, 这并不能很好地针对专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 因此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再次, 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是照本宣科, 毫无创新之处,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不到德育教学的作用。

二、改善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对策

尊重学生, 构建民主课堂。在德育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教学工作, 教师首先应该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而并不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来进行知识的灌输, 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 以朋友的身份去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表达意见, 在一个宽容民主的学习氛围里让学生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真正实现德育课堂的德育功能。

改革方法, 构建灵活课堂。在德育课的课堂上, 教师应该做到不照搬书本内容,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充分备课, 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取出教材中的精华, 除去教材中的糟粕, 补充其他丰富新鲜的内容, 比如一些心理学知识、一些名人故事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等, 从而填补和完善课本中的不足, 掌握一些教材上没有编写但是却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其他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以活跃课堂气氛,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丰富形式, 构建互动课堂。随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丰富德育课堂的教学形式, 将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兴趣充分结合起来, 而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拓宽教学手段。比如安排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或者是开展一些德育知识竞赛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比如拜访敬老院等, 让教育走出课堂, 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接受德育教育, 完成教学任务, 真正达到德育课以德育人的目的。

激励学生, 构建快乐课堂。为了真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不能用过于苛责或者是严厉的语气批评学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 多加鼓励和表扬,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让学生真正爱上德育课, 让德育课不再是压抑的, 而是快乐的。

总之,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应该有所突破和有所创新,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不一样的新式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德育课堂真正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担负起育人心灵的作用, 让德育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参考文献

[1]方武.让德育课焕发时代活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2 (02) .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 篇10

1 研究对象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九年义务教育后在校的职高学生、送教下乡大龄学生、短期培训的学生、部分教师以及相关企业。

2 研究内容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方向、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需要的条件以及专业评估、监控与反馈;通过专业建设的实施, 明确专业课程建设、运行的基本要素和调控的措施、手段。

3 研究过程

结合行业、企业、师生的调查, 运用特定分析法, 评价可用教学资源的优劣势因素、外界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利用优势避开劣势;结合学科发展规划, 确立以专业的前瞻性、技术性、示范性、操作性为特征, 以科学、合理、渐进、实效为原则, 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 以学科优势、教改和市场潜在需求为依托的动态建设思路;确立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考核评价、社会服务等的实施方案, 实施动态的专业建设;结合进程, 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跟踪与反馈、优化与调整, 整合教育资源, 监控专业建设的实施。

4 研究结论

4.1 形成了“三个面向”的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4.1.1 面向义务教育后的学生, 为高职输送高素质人才

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 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以厚基础、强技能、宽专业、多方向为改革思路,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实习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 坚持为高职高专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不动摇。

4.1.2 面向“三农”, 培养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人才

把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 坚持服务“三农”主体方向。结合当地产业设置课程, 解决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与新型农民 (送教下乡大龄学生) 生产之间的矛盾;建立镇村两级实习基地, 完善办学设施,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提升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不动摇。

4.1.3 面向市场, 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路线, 增添学农基地, 购置仪器设备, 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 引进技能型师资人才, 缓解实践教学压力, 落实并完善校企合作, 狠抓实习实训制度的建立与管理, 致力于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动摇。

4.2 紧紧围绕“五个环节”,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应经过以下环节:专业建设目标与方向———专业建设规划与布局———专业建设运行与管理———专业建设评价与监控———专业建设反馈与调整[1]五个环节。这五个过程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制约与平衡, 是一个有机整体。

4.2.1 确定特色目标, 打造特色专业方向

通过校企的调研, 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风险与机会, 在传统优势科目的基础上, 整合学校、企业、实习基地资源, 优化专业结构,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遴选出布局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及方向;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 制定符合课程风格的课程标准。

4.2.2 以市场导向,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结合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 立足于市场需求, 更新教学内容, 把专业内涵建设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需求岗位相结合, 制定建设规划, 培育各种制度。

坚持以培植创设特色专业为主导, 以岗位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 把握和创设专业规划环境;加大传统专业内涵改造的力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定位特色专业。

4.2.3 多举措并举, 强化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过程

坚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 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坚持“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2]原则,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过程, 拟定合理的督导、检查措施, 加大教改力度, 理性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文化基础素质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注重养成素质教育, 强化爱岗敬业精神, 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形成专业素养的有机结合, 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4.2.3. 1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素质培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4.2.3. 2 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整体优化原则, 精心设计课程结构, 强调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夯实理论基础、突出特色专业方向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 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增强课程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优化课程体系, 设置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

4.2.3. 3 注意分层分类施教

根据专业方向和生源特点, 将基础课设置为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 因材施教, 实施课内分层教学, 课外手把手实践教学,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4.2.3. 4 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推行“双证书”制度, 强化学生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4.2.3. 5 突出实践教学

统筹安排校内外和课程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实践能力、职业综合实践能力[3]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开设特色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4.2.3. 6 职业化师资培养理念

设置独立的教师教育模块, 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促进师生间的优势互补、渗透与融合, 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

4.2.4 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合专业规划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考评成绩、出勤率、企业实践成绩、岗位完成情况等, 对专业建设的过程进行评估, 一方面确保专业建设正常有序地推进,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与调整专业办学定位以及专业目标, 确保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无缝隙对接”, 以评促建, 以建促改, 强调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

4.2.5 优化调整, 循环指导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跟踪与反馈是整个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优化与调整是专业建设的催化剂与防腐剂。将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渗透到各个职能环节, 及时警示与调整, 确保方案与措施不失真, 优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效果。

摘要:通过四年多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 从理念、现象形态、具体形式、建设标准等方面界定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 理清行业、专业、特色专业以及特色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 培育并实施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结果表明:中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其强调走内涵发展特色道路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 加速了以特色为核心的品牌专业的形成。

关键词:中职,畜禽专业,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郝小礼, 王海桥, 邹声华, 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特色定位原则与过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7) :82-84.

[2]祝成林.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着力点:知识、技能、素质[J].职教论坛, 2014 (3) :69-71.

职教视唱练耳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职教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迈进音乐殿堂大门的一种手段。在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职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本人在长期从事职高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索中体会到:探索教学的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强化乐感训练等,是职教视唱练耳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现总结如下,敬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学习,共同提高。

一、刻苦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探索教学新手段。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量和度,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消化能力,依据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教学应该立足基础听觉训练,许多学生往往在视唱时耳朵、头脑没有积极参与, 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辩音的高低。所以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单音听起,让学生模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音准是否与琴声一致,让其头脑中形成一种音高概念的意识,使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形成,规范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切实做到四准,即听准、记准、想准、唱准。

在学生基本音高概念树立之后,学习的过程也可逐步增加难度, 比如说,运用分解音程的形式让学生听辩, 要求听出唱名,例如,1-3,3-5,5-7,或者是采用打乱音阶排练的顺序,如1-5,3-7,2-6,4-ī,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单音听准确,那么就说明其心中已有一定的固定音高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构唱就容易多了。

二、高屋建瓴,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

音乐骨架,即为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旋律的骨干和基础,它是音乐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要想把视唱唱准、唱好,能独立视唱简单乐谱,必须要有较强的节奏感。

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可分为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及三连音等分别训练。 训练单纯音符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全音符;训练附点音符的顺序: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训练切分音时我们可以先训练时值较长的(如×××),再训练时值较短的(如×××),训练三连音时,应在练熟3/8拍节奏基础上进行,三个音应均匀出现,不要打成“前十六”或“后十六”。训练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节奏型的联系,如在练“×××”节奏时,可先练 “××××”节奏,再练“××⌒××”节奏,最后再练“×××”节奏。在练习中要时刻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让学生养成打拍子(单拍子)视唱的习惯,养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习惯,做到眼在看、口轻读、手打拍。

三、强化乐感训练,丰富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强化音乐情感,就是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人们普遍认为,大调式具有明亮、强健等特性,小调式具有平静柔和等特性,这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用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动引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想象力。并且,通过学习和不断积累音乐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在培养乐感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经典曲目或者当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化蝶》《彩云追月》《欢乐颂》《费加罗的婚礼》《菊花台》《天路》等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这对于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职校的音乐教师,应立足于职校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提高职校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陈玉香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3.赵易山著,《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根据职教特点搞好职教语文教学 篇12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 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 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 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

上一篇:审计事件下一篇:内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