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2024-08-09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精选11篇)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篇1

中职教育的学生, 多数存在学习兴趣差, 基础薄弱的问题, 特别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普遍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 因它高度的抽象性, 并似乎远离实际, 和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一样的特定语言演绎着事物的发展, 使得大多数基础差的学生望而生畏, 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 由此, 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读懂数学是提高中职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

(一) 规范化的逻辑语言的学习

数学阅读首先要掌握数学的语言。数学的语言更多的是一种符号语言, 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和特定的规则制约下的。这种语言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 需要阅读者通过内在的语言转换实现, 达到理解数学定义和定理的要求。阅读者对数学符号、图形符号、公式推理及演变准确地理解, 也就是运用数学语言, 阅读理解数学的过程。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就是让学习数学的学生能掌握数学的语言。

(二) 严密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数学的阅读要求阅读者要严格按照数学内在的关系, 进行思维活动。数学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记忆和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运算, 产生对抽象的符号和公式的理解和分析。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中, 一定要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准确理解符号的意义, 符号是数学语言的基础, 学生要对出现的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都必须准确地理解。二是构建严密的符号逻辑关系。数学的逻辑关系是依靠符号逻辑建立起来的。三是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 并对以往所学习的符号和公式推演到新的公式的具体过程进行深刻理解。

(三) 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锻炼

数学的阅读并不是学生天生就具备的能力, 需要学习和培养, 更是需要教师独具匠心构思才能达到目的。数学是一项高阶智力活动, 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才行。数学好的人, 智力开发程度一般都比较高, 数学的训练, 也是一项开发智力的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 能增强逻辑推理能力, 提升思维水平。

二、如何在学生中开展数学阅读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中, 笔者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 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

只有产生了兴趣, 学习才可能成为积极地参与。要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能读、会读。在材料的选择上一是要有针对性, 即围绕数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作用, 具体到目前学生正在学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既能了解当时数学家的思考脉络, 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二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著名人物或事件的读物, 如牛顿、爱因斯坦等, 了解数学在他们的科学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三是可以结合当今经济社会现实, 介绍学好数学的“投资效益”。这样,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对崇拜科学家的了解, 以及数学与今后事业和职业的联系, 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开展有关的阅读。如在进行解析几何授课的时候, 可以寻找有关解析几何学诞生的书让学生阅读。为了增加这段数学史的趣味性, 可以介绍一下费尔马大定理。这是费尔马在一本书边空白处随手写下、并声称已有证明的。但在其后的1 000多年, 人们绞尽脑汁, 也无法有完美的证明。当然, 至今也没法提出反证, 证明这条定理的不成立。更应该介绍一下笛卡尔, 其主要身份其实是哲学家, “我思故我在”就是他的名言。即使是他那伟大的数学名著《几何学》, 也仅仅是笛卡尔在1637年发表的哲学著作《科学中正确应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中的附录。

(二) 适当增加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的阅读很多是在和公式打交道,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教育的学生来说, 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要适当增加趣味性。趣味性主要就是找一些有趣的具有故事性的材料, 丰富教学内容。一是故事涉及的人物广为人知;二是故事的内容具有戏剧性;三是故事的结果具有思索性。如在介绍微积分的课程里, 笔者就利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讲述“牛顿的长项和爱因斯坦的短板”的故事把数学和物理学的实际运用联系到一起, 并让学生自由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故事, 让学生领略到数学语言的魅力以及重要性, 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 结合教学内容, 启发数学思考, 规范课堂教学模式

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 是数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是阅读策略的培养。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 对课堂要讲授的内容如何结合数学的阅读做好备课, 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材料和信息的转换按照授课的要求细化, 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 能运用数学语言, 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二是激发促进思考。根据不同的材料及阅读任务和性质, 提出阅读要求, 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 边阅读边思考, 在问题中实现思考的促进。三是要严格按照数学语言的内在逻辑结构来训练和规范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 新公式和定理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旧公式和定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 教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归纳小结, 理清脉络。

(四) 阅读和练习相结合, 提高学习效率

读数学不同于看文本, 必须严格地进行推理,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 也就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 按照阅读材料进行信息转换。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要结合课堂内容和阅读的内容来开展, 不仅要准确, 还要注意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师要把一些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养成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的良好习惯。一是建立逻辑思维的习惯, 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和内在关系。二是学会推导公式。要求学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能从简单的公式推导, 通过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 以便顺利阅读。三是养成记笔记、写注释的习惯, 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以笔记和注释的形式写在页边上, 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三、中职教育数学阅读的意义

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有意识地数学阅读培养, 学生普遍获得了改变, 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 也能正常地开展预习和复习, 能看懂教科书里的内容并进行公式的推导。虽然对中职学生的数学要求并不是很高, 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必定能深远影响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它能够教会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拓展学生的眼界, 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出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数学阅读更能塑造一种性格, 使学生做事情更严谨, 更仔细, 人也变得沉稳起来, 对将来的成长有良好的效用。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规范化的逻辑语言的学习, 是一种严密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是一种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锻炼。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阅读材料, 让学生读起来充满趣味性, 并将阅读和练习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更是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塑造他们的性格。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鲍希奎, 陈迅, 张徐建.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4]刘振山.教研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篇2

芜湖工商信息学校 庞四焘

一. 学科特点以及学科要求 1.1数学的特点

由于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导致了从教学手段上看,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教学辅助手段缺乏。由于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脱离实际的感觉。但是数学还具有的广泛应用性是不可忽视的,并且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这两个特点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

1.2学科的要求

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另外,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以学科要求确立“够用”“实用”原则 2.1坚持“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中职中专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授课内容必须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即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需过量。

2.2突出“实用性”

中职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是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是“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数学在内容编码上应突出其的“实用性”的原则,即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要降低理论要求,而不该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

2.3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中职中专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应用。即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编码教材时,要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为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充分遵循“专业实践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专业问题”的思路,改善数学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三.以学科特点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3.1数学概念。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概念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既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如果只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而不告诉学生这些概念从哪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概念是函数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从简单的“幂”和“对数”例题开始讲起,再配合几何图形直观理解,最后归纳概括出概念,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接受。其次,新概念与学过的概念存在内在的联系,从以学过的知识推演出新知识,归纳出新概念。例如讲数列的概念时,联系一元一次函数概念逐步引出数列的新概念,使学生感到新概念的接受自然顺畅,不仅使学生对使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把握知识的深度。

对于中职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和高中学生那样,在知识的深度上必须把握适当的度。在不放松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于性质、定理较难的证明做取舍,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题太多,本身又难学会,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情绪。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讲。首先,要注重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即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建立实质的联系,抓好知识的“结合点”、“转折点”和“起止点”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犹如水到其成。例如互为反函数的性质的证明。其次,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讲解,如尽量加以几何的说明,学生容易接受。例如讲到函数求最值。

3.3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即使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即主讲3/4的时间,1/4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因为教学中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看懂了例题,不一定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指导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从学生的课堂作业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3

关键词:人文教育;中职数学教学;渗透

一、前言

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数学教育漠视人文教育,不仅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且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如何凸现人文关怀?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从“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实质出发,阐明数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生命力。本文就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它肩负着双重的责任,因为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学,可见中职数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教育呼唤人文关怀,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唤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数学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求真、求善、求美是数学精神的科学成分与人文成分的融合和升华。美国著名学者博伊指出:“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

作为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充分挖掘数学自身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价值,努力寻求数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把数学当作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精神、一种自然观和科学观来教,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但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足,非但没有看到,甚至表现为教学中的“目中无人”,即以“死”的教案去教“活”的学生,师生交流仅仅局限于师生问答,严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数学教学对人文的漠视不仅反映了目标导向的偏离,而且导致学生生命的畸形发展;过多地强调数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就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要研究的问题。

三、如何让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

(一)通过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来渗透人文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很多理论内容,在讲授过程中,如果只介绍理论知识的内容及证明,这对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不但起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对数学教学非常不利。如果通过该知识点的来源及人文精神来阐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首先介绍微积分的早期历史——古希腊时代,使学生对微积分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接着通过求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曲线的长度、交流电功率的有效值、天体运动运动等来说明微积分的作用及微积分理论的发展;然后引用名人的话来说明数学家的人文精神。如杰出的数学家莱布尼茨评价牛顿时说:“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年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一半。”拉格朗日称:“牛顿是历史上最有才能的人,也是最幸运的人,因为宇宙体系只能被发现一次。”英国著名诗人波普(Pope)是这样描述牛顿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沉浸在一片混沌之中,上帝说,生出牛顿,一切都变得明朗。”恩格斯是这样评价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纯粹的和唯一的功绩,那正是在这里。”牛顿本人却很谦虚地说:“我不知道世间把我看作什么人,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就像一个海边玩耍的小孩,有时找到一块比较平滑的卵石或格外漂亮的贝壳,都会感到高兴,而在我前面是未被发现的真理的大海。”最后再来阐述微积分的理论及其如何应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原有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是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变教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探索、学习、创造,并激发起高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除上述之外,我认为数学教材编写时也可以将人文教育的素材编写在某一章、节之余,这样做既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现行教材已做到这一点,教师便可结合讲授,这样既进行了数学教学,又进行了人文教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总之,我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东海.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科技资讯,2006,(27).

[2]原媛.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

[3]庞雪群.加强高师理科人文教育探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4]于正权.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4

那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有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品味阅读, 培养学生美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 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 学生感觉迟钝, 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 必须充分调动听、视、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 才能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袅娜的荷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隐约的远山, 是不能感受到作者创设的朦胧柔和、冰清玉洁的世界的。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使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之存在。阅读文本时学生通过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触觉表象综合成自己独特的情感感知, 进入到文本创设的意境氛围之中, 充分感受意境中美之存在, 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审美感知素养, 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随着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不断提高, 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积累,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不断激发自己的审美情感需要, 又进一步进入新的审美阅读之中去丰富、积累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进入到一个感受美、接受美的良性循环过程中。

另外, 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不仅是引导学生阅读、品评文本材料,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拓展开去, 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学形象与文学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 以此来丰富学生美的素养, 进一步促进在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感知。脱离了生活的语文阅读中的美育, 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是语文阅读中的美育要注意的东西。

二、感悟阅读, 丰富学生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 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心灵态度体验。

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 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 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 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 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例如学生阅读《炉中煤》可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 阅读《荷花淀》可品味身系家国的崇高情感, 阅读《风景谈》可感受对“风景”独特的审美理解, 阅读《致橡树》可品悟女性的独立爱情观等等。这样的阅读引导自然就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发现美、选择美的能力, 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提高。

另外,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 能在感受美的同时, 领悟文字的价值及其精神追求, 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的形象,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享受自然, 体验人生, 经历苦难曲折, 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领略无限的意境风光。那种美的享受, 那种美的情感阅历, 就如小草沐浴在细雨如丝的春风中一样。学生在享受文本塑造出的美的同时,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享受向深处发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些严肃的深层次的问题:生活道路如何选择?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然等等, 把学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学生灵魂的更高层次,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更高目标。

三、审美阅读, 培养学生的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 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 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 构成的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之后,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 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 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心灵得到净化, 灵魂得到熏陶。怎样形成这种效果呢?教师不过是个引子, 主要的还是学生心领神会的感悟。但教师的引子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文学文本中包含着美 (凡是在生活中最能体现出人的本性为人所宝贵的, 富有社会意义与人生价值, 从而易于唤起审美情感的, 就是文学文本要塑造的美) , 但又不是唾手可得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打开思维大门, 感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美、环境氛围美、社会风尚美、情节曲折美等等。例如沈从文在《边城》中对湘西生活情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像对边城端午习俗的描述:“端午日, 当地妇女、小孩, 莫不穿了新衣……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又如对龙舟及竞赛方式的介绍:“船只的形式……形体一律又长又狭, 两头高高翘起, 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鼓声如雷鸣, 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再如对捉鸭子风俗的介绍:“赛船过后, 为了与民同乐, 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 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水面各处是鸭子, 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 能品味出作品塑造的中国边远山村原始、朴素的浓郁气息, 可以看到湘西的奇山秀水, 看到翘首迎客的吊脚楼, 看到边城人民的勇敢、真诚、善良和淳朴。

审美想象力也是一种认知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审美想象力是根据文本语言的表达或描绘,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文本塑造形象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借助于想象来感知文本塑造的美的意境, 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拓展阅读, 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

拓展阅读, 一是从内容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针对课本文本的阅读, 更是针对广阔的文学文本的阅读。从内容上拓展的原因是, 能选入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毕竟是少数, 还有大量的优美的文学作品散落于课外。因此不能把学生的审美眼光仅仅局限于课内的文本阅读之中, 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也由此延伸到课外。首先,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如是否喜欢购书, 是否喜欢阅读, 喜欢阅读什么书, 了解的目的是加强针对性引导。其次, 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 提供美育的精神粮食, 使学生不断丰富美育阅历, 积累审美素质。第三, 开展课外活动, 把学生的审美眼光从书本引向社会生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文本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均源于生活。学生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养成发现美的习惯, 更应把这种习惯引向社会生活,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美的激情。

二是从理解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更主要的是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就要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此拓展开去, 要展开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学生想象意境与文本塑造意境对话, 学生想象意境与作者心中意境对话。这些对话无论是联想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含有丰富的创造因素。例如, 在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 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开发性预习作业:“走进李白”———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经历?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与作者展开对话, 就会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个人思想, 了解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吾辈岂是蓬蒿人”自负的心理以及洒脱的性格。具体到文本阅读中, 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 歌颂洞天仙境的美好以鞭挞现实的丑恶, 抒发踌躇满志但壮志难酬之情。但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之中, 还会体会到诗歌更深层次的意境, 从而体会到诗人不妥协、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并由此引导学生遨游历史长河, 联想到与李白有相同遭遇的文人———屈原、陶渊明、苏轼……感受他们超然物外的高洁品质。这也是拓展阅读的目的所在。

总之, 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素质培养是时代的需要, 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美育也是可行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他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 把握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 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 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要充分运用文本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蕴含的高尚而优美的情感, 从学生心灵深处打动学生, 在情感上陶冶学生灵魂, 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 对假丑恶的恨。通过不断积累的美的素质, 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为创造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时代交付给语文教学的历史责任。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应承担起这份责任, 使语文阅读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阅读, 这个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是认知活动, 同时也是审美活动。将审美活动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 通过品味、感悟、想象、拓展,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阅历、引发学生的美的想象力以及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 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使阅读教学绽放出异彩。

关键词:审美,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梅.职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6.

[2]胡君.基于新课程的语文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4.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中职艺术教育数学探索论文 篇5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老师在意识到学生间有不同的基础上,拟制出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努力令他们取得最佳成绩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分层教学法用于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数学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其合理地满足了中职艺术教育的需求。我们都知道,在中职艺术学校里更多的是为了培育专业技术性人才,而实现这一标准的主要条件便是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均能掌握好知识,此时运用分层教学法便能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实现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进而强化了本校的综合实力。

第二,其更好地吻合了学生差别性的需求。因着各种因素使得中职艺术学校招收的学生在数学常识上差别性极大,该校老师在实际授课时合理采取分层教学法,运用适合所有层次学生的方式,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的兴致以及增强学习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基于分层教学理论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数学教学质量方法

1.分层次备课。老师是不是会取得良好的授课成效,其在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占到极大的位置。由于每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掌握的数学常识也是不同的,如此老师在准备课件时,就不可仅仅使用一种流程,而是要将班级内每个等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通准备得当,比方说,层次最高的需把握所有知识点,次之的把握住重点知识等等。

2.授课标准的拟定需层次化。在老师大体知晓了全班学生的层次等级根基上,可遵循以全班中间层次的学生为主,同时联系到高低层次学生,拟定班级授课的标准,可将其依着层层推进的方式分为:a知晓;b理解;c把握;d实际运用。针对层次不一的学生要求其满足的授课标准也有差别。处在较低层次的学生只要学会了标准a、b即可;中间层次的学生需学会标准a、b、c即可;而较高层次的学生就需学会所有的标准,只要满足这一层次便是实现了授课标准。

3.课前预习的标准拟定需层次化。遵循拟制出的层次性授课标准,再综合考虑班级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及行为,中职艺术学校的老师一定要深度研读书本,拟定出具有层次性的学生课前预习标准,可设置些必要的题目适当带领他们完成课前的预习,努力令学生们在上课之前的预习上收获丰硕的成效。

4.作业的安排需层次化。对于中职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根基的掌握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故其在完成作业所需的精力与时间上也会不一样,若是对于全部的学生均安排相同的作业,违背了因材施教准则,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与学成效。故参照不一样层级学生本身的研习实力,安排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变成了检验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运用层次性的安排作业法不但符合学生练习最适合自身的数学作业的状况,而且令他们均保持在最优的逻辑思绪里,同时也大力激起了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致。

5.课堂的考验需层次化。基于班级内三种层级的学生,中职艺术学校的老师在实施课堂考查检验时,可于一张考试卷子之中编制出适合三种层级学生来做的题目,发给他们,使他们可遵循规则自主决定要解答的题目。或者是直接在卷子上标注出哪些是层次稍高的学生做的,哪些是中等学生做的等。如此,那些根基不好的学生就会有希望,根基稍好的学生也不会松懈。

6.课外辅导需层次化。由于中职艺术学校招收的学生总体而言数学根基不好的偏多,仅仅凭借着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授课,就算是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得极合理,也很难令班级内全部学生均对于数学授课标准把握透彻,还需老师适时安排层次性的课外辅助。比如,对于数学根基不好的.学生,可对其定期补充授课,增强课外辅助的作用;对于已有良好数学根基的学生,课后也不可不问,适时为他们组织一场更高一层的培训必不可少。如此,令学习稍困难的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盼望,就不会失去学习的兴致;学习优异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7.教学评估需层次化。层次教学法用于评估班级所有的学生也很适宜。针对那些在学习数学时层次差些的学生,中职艺术学校的老师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对于其在日常学习中获取的小小成绩及时投以赞赏,令他们知道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以此感受到学习的盼望;对于数学层次中间的学生,老师评估时要以鼓舞为主,含蓄对其缺点进行提出,对其日后需前进的方位给予提点,尽量令其充满努力前进的力量;对于数学层次高的学生而言,老师需用充满竞争意义的话来督促其不要骄傲,要不断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

综上所述,使用分层教学法不失为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数学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其可使得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良好的进展与提升。中职艺术学校的老师需在备课、拟定授课标准、拟定课前预习标准、安排作业、课堂检验、课外辅导与教学评估等方面均体现出层次化准则,更加高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徐婷 单位: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 学生 ; 阅读 ; 习惯 ;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14-02

1.绪论

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化教育,课程设置多以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容易忽视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充分发挥阅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身心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中职教育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社会缺乏了解、对人生没有目标的不良局面,使中职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一代新人。

2.中职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都是厌学情绪较重,未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不爱学习、思想品行及行为习惯不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目光短浅,没有人生规划。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周围事物冷漠,对社会无知。

2.1中职学生阅读现状

中职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消极阅读甚至无阅读,或者阅读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消遣性阅读,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职校求学的学生比较重视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专业技能对于以后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就导致了长时间的不去阅读有益的文章和报刊。如果看书也只会选择娱乐性很强的书刊以及杂志等,阅读的内容很肤浅,不能理解到内容的真谛。职校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书目,一般可以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但是阅读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不考虑自己所阅读的书籍是否有实用性和指导性,这样的阅读对于提升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多大帮助。

2.2中职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经过在多所中职学校调查,中职学生阅读普遍存在阅读条件有限、阅读渠道单一、阅读氛围不浓、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内容不明、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时间不足等诸多问题。

中职生阅读渠道比较单一,主要借助网络阅读。通过在互联网站浏览多媒体信息,通过手机下载电子小说,手机徽信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不明,鱼龙混杂,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不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在阅读注意力的调查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严重影响其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阅读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不放弃解决问题,这说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阅读意识十分薄弱。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应该看文思义,边看边想。在调查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心读或者指读,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很少回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采用精读或者浏览等阅读方法。

3.中职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对发展其想象力、陶冶审美情趣、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其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终生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读书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人格;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

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天天读书的好习惯一定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每天在繁忙的學习之余,拿起一本好书,去阅读、去感悟、去吸取精神营养,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充实,人生得到升华。

4.中职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

4.1整合各方资源,提供阅读条件

养成阅读的习惯从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开始。图书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须对图书馆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软硬件建设。针对学生实际订阅刊物、更新专业技术资料、不断补充馆藏资源。新生入学季争取在第一时间为每位学生主动和免费办理借阅证或读书卡。招纳部分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认识和利用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信息已不再局限报纸、杂志等文献,网络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建立电子阅览室,向学生们打开更大的一扇窗,使学生们能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图书资源。

4.2营造浓厚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为阅读活动造势,具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来营造出一个勤奋读书、努力学习的校园环境。当读书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风气时,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接受阅读的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成立校内学生读书会所,建立班级读书角,开展“爱党爱校爱读书”班级板报比赛,组织开展了“快乐读书·中国梦”演讲比赛,开展班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开展“中职校园生活中我最难忘的……”为题的征文活动,举办图书馆知识、专业知识及5S管理知识竞赛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也得到了个人才华的展示,甚至实现了自我超越。

4.3推荐优秀读物,指导阅读方法

中职学生的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且受学校内群体文化圈的影响,表现出从众倾向,大多数人习惯通过互联网利用手机阅读接受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甚至不健康的信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献,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面要广,如同人体需要吸收各种营养,五谷杂粮各取所需。通过阅读,心可以静下来,远离了浮躁,拥有了豁达的心境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其内心笃定却又不过于固执,它能让处在校园象牙塔的学子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也让其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职学生阅读知识贫乏,阅读技巧严重缺失。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讲授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推荐经典图书;学校学生会或相关社团可以请社会知名学者及专家开展读书专题讲座辅导,举办《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知識》等讲座。

为了促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专业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专业期刊和专业网站;为了促进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德育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传记体小说,通过阅读别人来看到自己,通过分享主人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得到人生体验,通过感悟命运来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

4.4保证阅读时间,注重阅读实效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学校可以每天安排晨读,要求每晚临睡前看一篇文章,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活动,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杂志期刊定期阅读等。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读的书越来越多,在分享活动中再将读书的感悟表达出来,将好的书介绍给别的同学,这样就保证了阅读的时间,巩固了阅读的效果。

5.结论

阅读是增加知识、拓展思维、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开拓视野,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

阅读是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活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让书香常伴,让阅读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军规.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10(6),14

[2]乔好勤.玩转阅读——中等职业学校阅读现状以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8(8),57

[3]张玉兰.中等职业学校不良阅读心理及其矫正[J].学科教育,2012(2),31

[4]林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艺术[J].教育艺术,2010(3),35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篇7

C.R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强调人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 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 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完善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辅导人本法, 其基本前提是:相信每一个人天生都具有克服自我的问题, 发展自我的能力, 而且一个人的潜力也是可以无限挖掘的。成功主要由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决定, 而成功与否的80%的因素来自于非智力因素。

二、赏识教育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是什么呢?就是赞叹、表扬和承认。根据中职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赏识态度去激发学生的自信, 从而使他们有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人类的所有本性中, 渴望被赏识是最热切的, 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期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体系, 对于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爱, 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 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评价结果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当老师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体验学生的处境, 谅解学生的幼稚, 呵护他们的童心, 肯定他们的判断, 使他们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对学习成绩差, 自信心缺乏的学生, 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 使其获得更加多的成功机会, 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三、赏识教育在英语阅读能力教育中运用

1.为中职生提供能激励他们的阅读材料。在教师为中职生选择阅读材料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能够激励他们的阅读材料。在讲解时可以将材料中的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联系起来, 让他们受到启发和激励。例如阅读材料:Three Days to See, 作者是一位坚强努力的盲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该文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同时受到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健全人更加应该自信, 努力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为中职生创造一个赏识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和思想的形成。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一向是过于苛责, 特别是在自己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时, 说出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语。为此, 应该与中职学生的家长们加强联系、沟通, 尽量少批评, 让他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 用赏识的方法帮助孩子进步, 给予他们的孩子尊重、信任、鼓励和理解。并且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 树立他们的自信, 创造一个赏识的家庭环境。

3.提高教师赏识意识, 营造一个赏识的教学环境。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 多看学生的长处。一句得体的赞扬会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 甚至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赏识为主, 批评为辅”。对于后进生不使用讽刺的言语, 或是由于无意地流露出小看他们而伤害这些敏感的, 渴望得到赏识的心灵。每次考试后, 不公开学生的分数或是把他们的成绩贴于墙壁上以保护后进生的自尊。也不要让这个群体自我反省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进一步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尽量用赏识的言语去浇灌这些学生的心智之苗,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 最终让他们达到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可以经常用:“you are reallyexcellent.”, “I am truly proud of you.”, “You have abeautiful smile.”, “I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done forus.”。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不仅仅建立了学生的自信而且激励他们去主动学习。让后进生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当想让中职生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注意用礼貌语言, 例如: “Please sitdown”, “Would you 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 “Would you please keep silent”。

4.创造和睦的课堂气氛, 发挥学生之间互赏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中职生不但从教师那里, 而且从自己的同学那里得到赏识。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赏识, 并且给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最好的赏识是发自心底的和真诚的。中国是一个倡导谦虚的国家。谦虚被看成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当人们受到表扬时总会谦虚地说:“Oh, I am not sogood….”,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there….”, “I thinkit is just so so….”。向中职生建议要坦然地接受赏识。这也是他们肯定自身价值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它使中职生感觉达到良好的状态。教师可以给他们举些赏识的句子:“I thinkyou are very good at…”, “Something I really like……”, “Something I like about you is……”。让同桌之间彼此写下赏识对方的地方。然后大声地以第一人称朗读出来。让他们的同桌知道这些赞扬的话是发自真心。读的时候为同桌充满自豪感。例如:“You are very intelligent and unique”。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赞扬的话语, 有时候可以给予他们具体的例子。这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相信当学生听到别人的美好评价时, 必定会唤起他们从未有过的思考并兴致高昂地去追求更大的进步和成功。起先他们对他们的同学的赞扬的话语可能会感到有一点害羞和犹豫, 但是他们通常会认真地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学生们的反应是强烈的:“At first, I feel so surprised when I hear the positiveremarks written by my classmates, which my classmates wroteabout me.Then I was very happy.”。“I felt very happy when Iknow what my classmates wrote about me. I really thank themfor telling me that.”“When I hear the comments my classmatessay about me, it makes me feel that I can have more friends in thefuture.”。能够感觉到我们的中职生是多么地渴望被赏识和承认, 他们尤其需要被教师和同学赏识和承认。同学间的相互欣赏, 互相感染, 使同学之间逐渐形成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5.培养自我赏识意识, 有效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除了从教师和同学那里得到赏识以外, 最后一个赏识渠道实际上是最重要的:自我赏识。在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当学生们听到别人的赞扬时, 我们作为教师是否做些什么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自信?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英文写作关于自己的小作文, 或是列出一张关于自己优点的单子, 大声地自豪地在班级里朗读。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当学生们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感觉良好时, 他们通常会有超常的表现。

四、赏识教育的原则

1.适度的期待。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期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体系, 对于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爱, 学生自然地就会产生自信, 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必须是恰当的, 也就是说期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相符合。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待。

2.及时的肯定。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本质:希望自己所作的努力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充满真诚的肯定绝对会使学生充满自信。作为一种教育方式, 肯定不仅仅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也是一个消除不良因素影响的过程, 可以避免批评和谴责带来的负面效应。把自信归还给学生, 让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几句赞扬和肯定的话语比暴风雨般的谴责更有效。所以肯定的越及时, 肯定的效果就越好。

五、小结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找回中职生的自信, 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 从自我感觉良好起步走向成功。让他们拥有希望, 树立目标。为他们创造机会, 追求成功, 感受成功, 进而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 在阅读理解中得到提高。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中, 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听力和口语容易忽视。如何培养中职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根据中职生自信心缺乏并具有厌学心理这一实际情况, 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多渠道的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中职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赏识教育,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章继宁.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职业教育, 2012.

[2]龚琳.如何培养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J].外语教育教学, 2013.

中职数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公共学科教育, 在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技能思维的提高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 现在的中专在校生, 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不学习, 这种状况, 给中专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视“熟能生巧”为宝贵经验, 让学生反复单调模仿解答大量的封闭性的习题. 这样的数学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单调乏味, 学生的学习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使得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了中职数学中的一大难题.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 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 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 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 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要创设条件, 因材施教, 使每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每名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 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各学科都有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 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 我们在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时, 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 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据此, 我认为, 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处理好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概念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 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 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得以认识.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会背公式的学生,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 我国的学生基础知识与国外同龄学生相比好比是大学生, 但对实际问题的处理方面, 我国的学生却如同小学生. 这样现象的根源在于我们老师在讲授数学课程内容的时候, 囿于数学概念的框框, 让学生只是学习数学的形式而没能体会到数学的本质. 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讲解时, 我是按如下的设计讲解: 某住宅楼一楼的高度是4米, 楼层间的高度差为3米, 假设该住宅楼共有50层, 那么第28楼的高度是多少呢? 二楼的高度为4 +3 =7米;

四楼的高度为4 + 3×3 = 13米;

七楼的高度为4 + 6×3 = 22米;

十楼的高度为4 + 9×3 = 31米;

第28楼的高度4 + ( 28 - 1) ×3 = 85米.

在上述例子中, 楼层的高度成等差数列, 从计算楼房的高度引申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概念. 在以后碰到类似的实际问题也能活学活用.

( 二) 改善教学模式, 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客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才能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善教学模式, 多采用启发以及探究式教学. 在每个数学知识环节都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老师迫于教学任务, 采取了“满堂灌”“填鸭式”, 老师辛苦是付出了但收效甚微. 启发、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 去发现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 更锻炼了自身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了素质. 在讲解二项式展开式过程中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模式, 大致过程如下:

给出学生熟悉的两个公式:

( a + b) 2= a2+ 2ab + b2,

( a + b) 3= a3+ 3 a2b + 3a b2+ b3.

通过观察上面两个公式, 那么 ( a + b) 4→a?+ a?b?+a?b?+ a?b?+ b?的指数如何安排?

引导学生做大胆的猜测. 通过观察上面两个例题中的系数不少同学能够得出 ( a + b) 4→a4+ a3b + a2b2+ a b3+b4, 每一项前面的系数如何写呢? 有了上面猜测的成功学生会更积极敢于对系数进行猜测.

( 三) 重视数学模型化案例教育

数学结论一般都经过漫长的时间, 由前人应用数学模型得以论证. 建立数学模型其实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验, 而建立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例如: 会计中的银行复利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指数函数的模型. 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其实就是数学的正态分布的模型. 模型化案例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再一味地把数学当成是书本知识.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 因而, 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 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心理素质的教育教学

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它不仅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 学习兴趣, 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 二) 在教学中, 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如注意力的培养、积极思考精神的培养等等.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 当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职数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 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实施素质教育, 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 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素金.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中等教育, 2009, 7.

[2]叶开进.论中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 2008, 9.

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篇9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中职数学课堂中如是巧妙的利用在数学研究方面我国那些已有卓越成就, 这样就能相应的激励我们中职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就是让学生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外面学习椭圆这章节时, 就可以讲到, 从西汉、东汉、三国, 直到南北朝祖冲之为首的多位伟大的数学家, 为了计算圆周率, 不知在数学领域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的汗水, 最后才得出了世界最为准确的圆周率, 又如在我们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章节时, 我们老师就可以讲讲到在周朝时就发现的勾股定理。之后我们人类利这一成果, 解决了数学领域上的很多问题。再如在我们学习二项式定理这章节时时, 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给学生分享南宋时杨辉分析的杨辉三角相关历史事迹, 平时也可介绍世界上的其他的一些数学成就。

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 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主要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美育的渗透

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研究数学教材, 多挖掘教材的数学趣味性。引导我们学生的去发现和感受数学美, 从而激励学生爱上我们的中职数学, 喜欢上我们数学的对称美、严谨美、抽象概括美、和谐美、神奇美、数形美……。数学教学活动有很多美的因素。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课堂中, 不断的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从而在数学课堂中调动我们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学习热情。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在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觉得数学课有趣丰富, 数学知识非常有用, 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 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数学学习领域插上快乐的翅膀, 真真切切的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质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真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到我们的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和创造美, 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学好数学。

三、规范意识渗透

在我们的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来, 我们数学领域中上午每个数学结论, 都是相关定理和定义规范下来的逻辑结果, 这些相关结论不可能因我们个人的主观情绪的释放, 在每个数学知识的解答中, 我们学生必须依照数学规则、定义、逻辑来解答。从此看来, 在数学命题时我们应该尊从中职生的人文高度, 个性特点。无形的把相关上午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和人文哲理的巧妙地相融合。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潜移默化的给予潜力的呼唤。这样就给枯燥无味的纯数学课堂, 带来了阵阵舒心的暖意和灵气。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经常需要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严密分析和思考, 在我们的思考和分析中能无声的培养我们中职生的忍耐力、坚毅性和相应的执着追求精神。在我们学习时遇到的数学问题分析中, 体现出相应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文化精神。也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缜密, 有条不紊的思维方式有相应的培养和养成, 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对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规范意识。我们现在中职学生, 毕业后绝大多数要从事的工作都和数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中职数学也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一题多解法也能培养学生, 思考解决问题的灵性度, 这些品质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 学生在一一的体验了数学的严谨性、规律性。通过在数学课堂中严谨的训练, 潜移默化增强了我们中职生的规范意识其实。

以上只是在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点滴方面。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还可以适时的培养学生的感恩, 合作, 自学, 转化等等方面的素养。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文精神, 使数学教学更趋于人性化, 更应该关注我们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由此, 我们中职数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学生还通过数学鉴赏的体验活动,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能力, 领悟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所蕴涵着的深厚的人文内涵。从而有效的提升我们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清萍.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J].教育园地, 2010, (12) .

[2]何永刚, 吴爱武.中职数学课堂学生健康情感生成点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5) .

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0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人文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开展教育事业,尤其是中职教育事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其方方面面都是无法离开数学,因此可以看出,重视数学教学不仅仅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一些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同时也能够为中职学生在日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其中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对于数学的知识以及内容来说,主要是现代文明的一个关键组成内容。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传授以及培养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人文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努力把数学知识以及人文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也需要将数学知识当成一种精神和方法来对其进行讲解,从而培养以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离,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较为过分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渗透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实用主义的态度。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专业知识是有着比较强的实用性,例如对于机械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说,学生学习之后便可以直接进行应用,然而对于数学知识来说,通常情况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并无法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之中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移,同时学生也认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存在着实质上的意义。

(二)较为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性。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并且课时也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对数学进行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将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学生进行介绍,教学的目标也仅仅只是为教学任务的完成,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意义便失去了。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强。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多数的教师依然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学内容也是较为枯燥,导致很多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不断降低,同时教师人员自身的教学热情也逐渐下降。因为很多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是较为薄弱的,并没有能够深入去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其学生出现了抵触的心理。

(四)教学的考评较为功利化。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因为很多的教师人员都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作为其主要的目标,然而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方法进行结合,导致很多的学生难以更加科学全面地受到评价以及指导。

三、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渗透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兴趣而言,主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动力,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对于人文教育的渗透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不仅仅是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同时也是缺少着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数学的教学活动很难进行。所以教师人员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去学习。例如:使用形象模型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对实验活动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对多媒体进行利用,把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引导学生对数学历史进行了解。

在数学之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理论方面的内容讲解,要是仅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是无法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也很难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合人文教育,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出现的背景,从而来激发学生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保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构建人文数学的课堂环境。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人员必须要能够集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从而能够建立起一个民主以及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可以在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之中自由自在进行学习以及交流。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多为学生提供出观察以及交流等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主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欲望进行充分的发掘,建立起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然而因为每一位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仅仅是表现在了知识水平以及基础内容学习等方面,与此同时也体现在了兴趣爱好等,所以教师人员必须要能够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进行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样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平时下课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观察学生,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一些不爱学习数学的同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课堂上多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关心和照顾,让他们重新树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对数学教育考评的机制进行创新。在中职学校中,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并不可以将其作为唯一的一个评估标准,必须要充分去考虑到创新的思维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在目前社会中,主要是需求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构建出一个让学生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特点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全面促进我国中职数学教育水平的增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人文和教育进行渗透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因此教师人员需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不断去探索出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发,同时也需要对目前中职教学的不良问题作出转变,使其传授学生更加新颖以及丰富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带动我国中职数学的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

摘要:针对于人文教育而言,主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人员都忽视了人文教育,不仅仅导致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培养受到了阻碍,也导致教育本质出现了偏离。在本文中,主要是对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人文教育,中职数学,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李强.探析数学思想及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2(24):105~108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篇11

1.数学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培养思维能力是教学大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教育抓起, 我国教育界对数学科目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 我国小学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性知识, 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模式[3]。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接受一定的数学知识熏陶, 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 就会给儿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和成长道路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国教育界在小学阶段就如此重视数学科目的培养,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职教育过程中就更应该将数学学科的建设提上日程。

1.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贯穿数学学科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对于中职教育, 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掌握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这两者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包括一般的类比、抽象、分析、比较等方法[4]。另一方面, 数学知识的获取为运用思维方式创造了相关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辅助性作用。 只有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授, 才能实现培养实用型数学人才的目标。

1.3计算和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育应该贯穿中职教育的始终, 培养学生正确、熟练的运用计算能力, 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这种计算锻炼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具有独特作用。另外,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计算方式、掌握解决方法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因此, 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 更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进行教学习题的设计,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2.数学在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应用价值

2.1数学在计算机科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科学是在数学和电子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和技术互为依托的发展过程中, 理论和实践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理论发展的趋势逐渐落后于实践应用,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理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而恰恰是这些有待研究的理论问题关系着科学进步的进程。 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和某些数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的解决对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5]。

2.2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基础

数学科目建设过程中会分多种数学研究领域, 其中有关于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便是离散数学理论。离散数学是计算机技术改造过程中重要的一项理论。 同时, 由于计算机模型的离散化和不连续性, 导致以精确和严谨著称的离散数学理论首选被推选成为描述学科的工具[6]。

2.3数学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器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高科技归根结底是数学技术。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 它有时由于其他学科的促进而得到发展, 有时也先于其他学科发展。近年来, 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为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也促进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3.数学在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的价值体现

数学理论的发展是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导向, 作为一门要求高精确度和严谨性的科学, 数学在会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会计数学化使得会计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同时数学在会计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1数学在会计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科目在会计研究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这也使得原有的会计理论受到冲击, 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一般采用逻辑推理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形成一系列规范会计活动的指导性结论, 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可检验性和可实施性[7]。但是由于数学方法的引入, 使用模拟数据的方法代替了原有的推理方式, 通过严格的数学模式和方法推理得出量化模型, 并应用详尽的数据进行分析, 运用相关数据作为基底, 引入相关变量, 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领域的专业化和精确化。同时, 数学知识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也是数学体系丰富的一项重要内容。

3.2数学方法在会计中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必要性

数学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度的精确性, 二是严密的逻辑性。由于数学本身就具有精确的特点, 采用数学方法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和描述出会计相关要素之间内部的数量关系, 是对会计运算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时, 由于采用数学方法, 有助于赋予会计学中的相关定义以精确的定义[8]。在会计学科中引入数学方法, 一方面便于从现有的理论中演绎出新的理论,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暴露出会计研究中出现的错误, 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加以改正。

3.3数学课程的教育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对于财会人员来说, 基本的数学运算和统计学知识是财会人员工作的基本技能。电子计算机在应用一方面将财会人员从大量的运算和统计总结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给予财会人员更大的压力, 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学学科在我国教育中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 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数学具有极强的教育性, 其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主要任务, 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过程中也有独特的功效。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数学学科教育出现瓶颈,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傅翔英.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0 (11) :12-14.

[2]方俊.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4) :09-11.

[3]徐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7) :12-15.

[4]宋玉萍,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教研版) , 2011 (03) :12-15.

[5]杨青.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01) :09-14.

[6]马百年.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J].考试周刊, 2010 (44) :18-20.

[7]陈豫生.日本会计学现状——日本早稻田大学青木茂男教授演讲内容简介[J].上海会计, 2010 (09) :12-14.

上一篇:全国普查下一篇:金融市场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