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论文

2024-12-11

中职数学论文(通用11篇)

中职数学论文 篇1

1.1教学目标脱节

高中数学、高职数学与中职数学这三者之间的教学目标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并注重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成绩的上升,并为日后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们对于解题方式的把握以及对题型的归纳。而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教学目的则是充分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职业院校中的数学教学则主要侧重于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的内容相对脱节

高职数学的教学一般比较侧重于研究变量的数学内容,比如说函数或者微积分等;其难度相对较大;高中的数学教学则将重点放在了定量运算上面;而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则注重一些数学基础计算知识的教学。就教学内容来讲,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所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且数学的理论性也相对较强,其实用性强。高中的数学教学相对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其掌握程度也较为简单。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内容最为简单,且只是一些比较常見的数学基础,其教学目的也是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能够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

1.3教学手段严重脱节

高职数学、高中数学与中职数学这三者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其所需要的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高职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的是其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但是高职院校的数学内容相对较多,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时有限,因此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大大降低整个高职教学环节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而中职数学的教学手段与高职数学大体相当,但由于其需要掌握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使中职院校在数学课时的安排上面甚至还要低于高职院校。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其课时也多。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注重的也都是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相关解题方式的掌握,而教师们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与解题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就可以充分掌握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

1.4学习方式的脱节

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高职的数学教学进度较快,这就需要高职学生们能够在上课之前就进行充分的预习,并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讲,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够迅速掌握所讲数学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也应当利用时间去进行复习。而在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不需要做过多的习题,但是需要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点有着充分的了解,因此具有强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学生才能够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方式。而中职院校因为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通常采用机械化讲述方式,且在整个中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对于学生也只是单纯地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且不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样就会使得中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欠缺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后的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分数。而教师与学生为了这一目的,往往会使得学生们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述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够强。而在高中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负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借助于大量的习题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解题方法,但这样势必会使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够,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只是生硬地照搬相关知识点,也就缺乏了面对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

中职数学论文 篇2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我市所有中职学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均采用高教版教材, 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笔者就基础模块谈些认识, 仅供大家参考。

新大纲明确指出,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点明了中职数学教材的实际要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 其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原则是突出共性教育。要学习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生源现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数学课程中要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 来完成基本数学素养的教育。其编写特色主要体现如下。

一、教材体现衔接性

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大多数中职生是普高招生的落选生, 初中数学基础较差, 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又强, 在实际教学中导入数学新知识时, 适当铺垫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如在上一元二次不等式前就一定要复习一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因此为做好知识的衔接, 新教材特别精选出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数与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 作为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预备知识, 这些都是中职数学学习中的常用知识。

二、教材淡化学科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一个“生成过程”, 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选择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获得新知识,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具有系统性, 只有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才能学得最好。因此, 新教材在介绍数学新知识时, 在保证数学概念的准确性的前提下, 尽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几何直观图形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等来导入, 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力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俗化、形象化。如在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这种字眼:“像这种表示的方法叫……”、“形如……叫做……”, 只是把特征准确描述一下而已, 学生能理解就行。解析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是由【问题】直接得出: (《数学》下61页) 可以证明 (证明略) , 点P (x0, y0) 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再如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得出: (《数学》下98页) 由大量的实践与观察, 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诸如此类, 新教材中非常多。

三、教材注重低起点

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考虑中职生的现状 (基础弱) 而降低知识的起点、难度要求, 体现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理念。例题的讲解深入浅出、并尽量将“步子”迈得小一些, 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一些, 同时也方便教师教学。例题与练习可以说是“依葫芦画瓢”式的关系, 强调通法, 避免技巧性解题。如《数学》下61页:

例5:已知直线l经过点M (2, -1) , 且垂直于直线2x+y-1=0, 求直线l的方程。

练习8.3.2

2.已知直线l经过点M (-2, 2) , 且垂直于直线x-y-2=0, 求直线l的方程。

四、教材体现应用性

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关系, 他们认为学习数学的作用是为了毕业, 没有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不知道数学与专业学科、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一次我对一位旅游专业学生就其上课经常睡觉进行谈话教育, 她说了一句:冯老师, 我将来当导游算钱算得清楚, 数学我不要再学了, 您一直替我操心太累了。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教材编写充分着眼于这一点, 一方面,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另一方面,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知识应用。每一节内容都是从“【实例】、【观察】、【问题】”来导入新课, 然后到知识运用、应用。如教材中编写有: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等差数列应用举例, 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等等。这样, 学生在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的前提下, 就能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消除厌学的心理, 从而启动内在的学习动机。

五、版块符合认知性

教材用“【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版块串联起来组织教学内容, 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同时在边白中增加“【小资料】、【小知识】、【小提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附加版块, 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知识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 介绍数学科学史、知识应用案例等内容,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力求亲近、活泼、数形结合、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新教材用不同色彩体现, 使学生一目了然) , 同时也留有一定的边白, 便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六、教材体现时代性

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现代化、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新教材注意了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运用, 这在各章节都有明显体现。同时编写组还开发编制了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顺应了信息社会的需要。其实, 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常用工具与语言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不仅决定什么数学内容是重要的, 而且决定该怎么做数学。中职学生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 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 同时, 计算器及计算机的应用也使数学教育内容、方法和应用范围发生变化, 它为数学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同时淡化了常用计算, 强化了计算方法的理解。

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 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 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 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 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获得感知上的认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写是非常成功的。教材只是教学实施的载体, 只有好的教材, 没有好的教师教是徒劳的, 搞好教学才是根本。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数学教材《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

让数学美走进中职学校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数学美学 数学素质 品德美 课堂美 情景美

数学美是关于数学审美活动的科学,数学审美既存在于数学家数学创造之中,又存在于数学教育之中。尤其是数学教育,其中充满数学美的体验、学习和创造过程,凡接受数学教育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要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我们知道,数学不仅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将数学美育提到了数学教学的议事日程。数学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呈现的,它以抽象的形式反映和谐的自然图象。我们对数学美的追求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数学审美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从数学美学学科探讨上来谈

数学美与其他科学美一样,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的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演绎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例如,在组合概念及组合数公式教学时,这节内容似乎毫无美感而言,但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把高低不等的7个花瓶排成一排,要求正中间的最高,从中间向两边看,一个比一个矮,这样的排法种数有几种?②7个相同的乒乓球放入编号为A、B、C、D的4个盒子中,问每个盒子中至少有一个乒乓球的不同放法有几种?当学生发现都可以利用组合概念及组合数公式归结为答案 =20时,就会体会到一种数学的力量,体会到抽象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

可见,美是教材中所固有的,但教材是按知识体系展开的,数学美只是蕴涵在其中,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用美的眼光审视数学教学内容,这不仅是数学美学研究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双重课题,也正是数学教师让数学美走进数学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教学课堂上要做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二、从数学素质教育研究上谈

1.教师需要对教材作审美分析

因为数学美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但它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也即,数学美的信息是隐藏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语言之中的,是隐形的。数学教师的责任就是从教材内容、解题方法、例题选择等方面,提炼美的因素,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思维品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审美示范作用,特别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美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发展逻辑思维的同时,培养形象思维和审美直觉,让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去求得对问题的更深入的理解,以美启真,由真化美,使真与美在交融中得到统一。

2.教师需要探求让数学美走进数学课堂的新途径

(1)利用明显的形式美展示隐含的美。数学美往往表现为一种含蓄的美,所以有时即使把美的数学材料放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很难领悟其中所蕴涵的美。教师应该把这种美充分展示出来。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的概念时,学生很容易求得黄金分割点C分线段AB的AC= ,但不会知道AC=叫做黄金比值。这个样子多少有点难看的无理数AC=叫做黄金比值会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教师对此应作深入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涵的美。“黄金分割”除了自身直觉美感外,它的许多美妙性质还有一种奇异美:不仅与其它的数有密切联系,在社会、生活、人体、艺术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2)挖掘潜在的美的因素。数学美除丰富多彩的外显形式外,还有许多潜在的美的因素。数学教学中,要留心观察、充分挖掘、合理运用。

例如,诱导公式应用定义证明的前5组:k360°+(k∈Z),180°+,180°-,360°-,-,这五组诱导公式中除第一组之外,其余四组的证明都是根据定义和角的终边关于原点或坐标轴的对称性推导出来的。对此合情推理,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获得数学公式内隐的简洁美、对称美的享受。

(3)以美启真,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美的原则,“发现”数学原理、公式、即以美启真。

3.教师需要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之美

如果说数学之美是抽象的,较难为人们所理解,那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美,就是比较形象的,较易为学生所理解,学生也较易为之感染。数学美是全人类的“艺术作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美,从狭义上讲,是数学教师个人的“艺术作品”,学生对数学或喜爱或厌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我的体会是,让数学美走进数学课堂,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之美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个人行为的品德的美。数学教师端庄而不呆板,秀美而不浮躁的外表首先会引起学生视觉上的美感;数学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影响学生;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执着的追求和丰富的学识(不仅仅表现在数学上的),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某个解法的那种“喜形于色”的神态会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2)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美。我们知道,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美,突出体现在“有序”及“和谐”上。数学本来就是有序而和谐的,但是数学内容、现象又是纷繁杂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数学的有序及和谐。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表现一个或几个数学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序及和谐,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层次分明(有序)、重点突出(和谐)。教学层次的设计,或为递进关系、步步深入;或为并列关系、各个展开讨论。但无论如何,应突出重点,围绕某个主题展开。

(3)课堂活动中的情景美。我们知道,要达到课堂活动的情景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教师对教材及教法非常熟悉,同时教师自身应当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教师与教学内容相融;

第二,教师的兴趣、爱好、心理指向等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指向发生情感交流、转移乃至共鸣,同时,教师与学生关系良好,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相融;

第三,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极大的兴趣——学生与教学内容相融。

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数学与艺术交融、教师与学生共鸣的优美情境:要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要善于掌握一个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要创设师生思维同步的教学节奏,要充分利用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总之,纵观数学史,数学家们都极为重视美学在数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另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美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这对学生德育的发展又有现实的意义。

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美展现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们真正热爱数学,主动地去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徐本顺,殷启正.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中职数学教育论文 篇4

芜湖工商信息学校 庞四焘

一. 学科特点以及学科要求 1.1数学的特点

由于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导致了从教学手段上看,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教学辅助手段缺乏。由于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脱离实际的感觉。但是数学还具有的广泛应用性是不可忽视的,并且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这两个特点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

1.2学科的要求

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另外,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以学科要求确立“够用”“实用”原则 2.1坚持“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中职中专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授课内容必须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即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需过量。

2.2突出“实用性”

中职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是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是“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数学在内容编码上应突出其的“实用性”的原则,即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要降低理论要求,而不该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

2.3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中职中专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应用。即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编码教材时,要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为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充分遵循“专业实践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专业问题”的思路,改善数学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三.以学科特点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3.1数学概念。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概念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既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如果只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而不告诉学生这些概念从哪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概念是函数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从简单的“幂”和“对数”例题开始讲起,再配合几何图形直观理解,最后归纳概括出概念,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接受。其次,新概念与学过的概念存在内在的联系,从以学过的知识推演出新知识,归纳出新概念。例如讲数列的概念时,联系一元一次函数概念逐步引出数列的新概念,使学生感到新概念的接受自然顺畅,不仅使学生对使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把握知识的深度。

对于中职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和高中学生那样,在知识的深度上必须把握适当的度。在不放松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于性质、定理较难的证明做取舍,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题太多,本身又难学会,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情绪。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讲。首先,要注重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即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建立实质的联系,抓好知识的“结合点”、“转折点”和“起止点”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犹如水到其成。例如互为反函数的性质的证明。其次,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讲解,如尽量加以几何的说明,学生容易接受。例如讲到函数求最值。

3.3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即使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即主讲3/4的时间,1/4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因为教学中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看懂了例题,不一定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指导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从学生的课堂作业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中职数学教学总结 篇5

如今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数学这门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学科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建立中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新思想、新策略、新模式。

一、转变观念

数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运算工具和基础,更应把它看做人文教育的一个平台,随着比率、误差、机会、图像、逻辑、程序等数学概念的生活化,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数字化、数学化,用到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数学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而理性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需的必要组成部分。应把数学认识提高到艺术,文学的层次,数学是带数字的音乐,是现代人主要的素养之一,数学是衡量一个民族成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不应该把简单的学会了数学公式,概念,做为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应把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学习数学的新理念。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理念而展开。

二、改变模式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6

1.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数学教材的难度并不高,以中职学生的水平是能够完全理解的,之所以会出现理解困难,主要就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控水平较差,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动机,而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要有学习动机的支持.要想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的结合,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动机,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式学习,不断的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开展数学教学,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列举一些与学生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拥有兴趣,数学教学成果才能够得以提升[3].

2.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基础水平一直较差,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与冷落,在这种因素下,很多学生都开始质疑自己,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与自卑感.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其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4].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讲解,尊重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收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展示自我,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构建出新型课堂,排除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中职数学教学浅见 篇7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以下状况。

1.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中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且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才被迫选择了职业学校。

2. 从学生的心理情况来看:

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虽然有小部分学生学习努力,但还是无法取得较大进步,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加减乘除外,其余知识毫无用处,不学影响也不大,学习它就是为了考试,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

3. 从学生的认识情况来看:

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面临的是就业,所以对专业课的学习比较重视。而学校教学的重点也放在专业教学上。因而,学生也就轻视数学学习。学生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即使做了也是错误连篇。

4. 从教师角度来看:

首先,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低落,削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学生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教学相长的期望总感觉无法实现。其次,专业课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得数学课所传授的知识与专业课所需的数学知识不能紧密联系。

就以上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

1. 注重初中与中职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是一门前后知识连贯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知识的遗漏,都会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好查缺补漏,以缩小初中与中职的差距,顺利进入中职数学学习。初中与中职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其中有的是新内容,有的是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要注意讲清新旧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方法。开始时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内在联系,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中职数学教学的节奏。如“函数”的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中职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初中教材中函数的定义为:如果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义域,和x的值对应的y的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函数的值域。它的优点是自然、形象和直观,通俗地描述了变化。而中职关于函数的定义是: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实数集,对A内任意实数x,按照某个确定的法则f,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y与它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为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y=f (x) 。上式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集合叫函数的定义域,对应的因变量值y的集合叫函数的值域。这样,学生便能掌握前者重在“变量关系”,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

2. 加强数形结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中职所研究的函数主要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对每一类函数都是利用其图像来研究其性质的,因此作图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心中有形,只要心中有形,函数性质就比较直观,处理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如判定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该方程实根个数就是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交点个数便一目了然。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能记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图像,就能学好中职基础模块的内容。

3. 结合课本教学,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用数学知识去直接或间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我都积极地、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加以延伸,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时,可选编一些用料最省、造价(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问题。当学习完《不等式的应用》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结合不等式的理论,联系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解决一道以上的实际应用问题。几天来,很多同学走访了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工厂、公司、出租屋的经营管理情况,并提出了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有一个同学结合自己家的出租屋的管理,应用不等式知识,制定了合理的提价方案,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收入,而且降低了管理难度。并使家里人明白并不是租价越低,入住率越高,租金总收入就越高,也不是租价越高,租金总收入就越高,而是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区间,在此区间定价,入住率不高,管理难度不大,但租金总收入却最高,即最优解的问题。通过这一道课外作业的完成,同学们认识到,看似枯燥乏味的不等式知识却能帮助自己带来经济效益,有的学生不无感慨地说“果真书中有黄金”,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

4.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学习方法而言,有些同学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三种学习方法: (1) 蝴蝶“采花”,蜻蜓点水,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是浅尝辄止的,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 (2) 似蚂蚁“搬食”和猴子搬棒子,这样的学习是边学边丢,缺乏效益观念和逻辑性。 (3) 好像蜘蛛“抽丝”式的学习,犹如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以偏概全,失之全面,缺乏辩证观点和联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地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自己终于会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5.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就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和兴趣爱好,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不同爱好的成员,可拓宽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地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为宜。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分层次递进式教学,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6. 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也才能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讲解中不要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只是“因为……所以……”,学生只听“懂”这个“因为……所以……”是不会解题的,模仿这个“因为……所以……”只能做一些“练习”层次的题,反思这个“因为……所以……”才会有所“悟”。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7. 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偏爱个别少数学生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学。一个学者调查了世界上400名杰出人物,其中60%在校学习时为“差生”,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毕加索、达尔文、瓦特、居里、拜伦、拿破仑、丘吉尔、巴尔扎克、雨果,以及被恩格斯称为“所有时代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的黑格尔等,他们都是在学校时的“差生”。“差生”智商都不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只不过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而是转移到了其他方面,形成了知识上的断层,沦为“差生”。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关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我教过这样一个女生,她的数学基础很不好,上了中职以后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现在想把数学学好,但对自己没有信心。我知道她的想法后,不断地鼓励她,在她一点点的进步中适时鼓励、肯定,给她信心。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她突破了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分数。由此可见,只要公正地评价学生,那么班集体中的学生都将是优秀的。

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采取各种方法,增强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2]林少杰.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中职高考数学复习攻略 篇8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 高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36-02

数学一直是很多中职学生头疼的学科,也是众多学科中最紧张、压力最大的学科。一方面是理性思维的不擅长,另一方面数学在高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很多学生对数学是又爱又恨。那么如何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重视“三基四能五思想”,抓住基础知识

1.高三数学复习的起点要“低”,速度要慢,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入手。一方面,以课本例题为起点;另一方面,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高考的内容是以课本为“源”。只有将课本中的“源”充分弄懂、弄明白,才有可能在高考题海中举一反三,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也可以以中(低)档题的练习为起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从选择、填空、较简单解答题的训练入手,让学生在要求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题目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分。

2.知识点的复习和基础过关题的命制要细。“细”即指以基本知识点为单位复习,命制“小体系”练习题,坚持每个小知识点后都进行有效的小考,时间40分钟。阶段测试: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位选题,第二阶段几个章节下来后,可以滚球地选题,时间一个半小时。

3.课堂中参与积极,课后反思要勤快。高三复习课容量大、节奏快,但再紧也不能过多贪图量而不顾质量。不求甚解地做很多题不如彻底弄懂一道题。衡量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活动量和有效训练量有多少。衡量复习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不仅要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实了多少。课后反思要勤,要准备积累,及时总结,不能让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二、抓好各阶段的复习重点,循序渐进有效复习

1.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再现。一轮复习的关键是立足三基,夯实基础。而复习一开始,由于学生对高一高二学习过的内容遗忘较多,公式、定理、基本的思想方法琐碎、凌乱,不成体系。因此,知识、方法的再现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每一节我都会先带领学生看教材,理解相关概念,回顾相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结束,带领学生构建本章知识框架结构,根据结构图,建立知识体系,系统梳理知识脉络。

2.二轮复习中要重视通过热点、重点材料的剖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轮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以通性通法为主线,解决一类乃至一系列问题。

3.最后冲刺阶段要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具体做法是:选择难度适中的套题,不做难题、偏题、怪题;翻看笔记本,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常翻常看错题本,时刻提醒自己哪个知识点需要补缺漏,在哪里常犯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做好“再”纠错工作。

三、要因层施教,注重分层教学、恰当训练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水平比较差,而且差距也较大,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如果按学生层次把他们分为A、B两类,针对A类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探索为主,教学起点要适中,题目设计难度要控制;针对B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现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起点要低,多引導、小步子、多激励、多交流。教学中对作业也实行两种管理制度:对较好的学生:要求有笔记,作业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要完成布置的“思考题”;对对学困生:作业选做,自己独立完成,每天“抽讲”解题思路,反复抽记公式及概念等。

四、要关注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应试技巧的指导

要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要让学生逐渐做到: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哪些思想方法被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数学考试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当一个考生进入考场之后,他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可以看成是一个常数,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转化成应考得分点,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还取决于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应试技巧的运用和临场发挥。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应试技巧:选择题重“巧”:巧把结论当已知;巧把一般条件特殊化;巧用数形结合法;巧用选项差异取值反代法。注意认真审题、先易后难、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填空题重“慢”:慢审题;细运算。务必坚持“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的迅速性”和“解法的合理性”。解答题重“稳”:稳拿前三题的“对”和“全”;稳做后三题的第一问。做不全的要尽量把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都认真地写上去,要有放弃的勇气。不要在不会做的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中职数学区别化教学初探 篇9

中职数学区别化教学初探

区别化教学是针对中职学生生源素质较低,但同时又有很大的差异性所推出的教学方式.区别化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低层次到高层次进成长.

作 者:周荣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专,湖南衡阳,421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 关键词:中职数学   区别化教学   探索  

中职数学教学初探的论文 篇10

近几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数学教育也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很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想学却跟不上,以至于有的学生放弃了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教的十分幸苦,学生学得也是十分疲惫,如此反复,导致了中职数学教学困难重重。但是中职教育是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基的教育,在当下中高职立交桥逐步搭建完善的形势下,数学做为中职的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教好数学?做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从深圳地区而言,因为中职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全国各地也都有,所以会造成学生基础的不同,差异比较大,这样就致使教师不能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更多是为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所以,我认为应该在讲课过程可以多举一些工作、生活中的例子,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比如说,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在讲集合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以班级的老师、同学、桌椅等等举例子;讲概率的时候,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彩票的中奖概率;讲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以学校举行的球赛的场次来让学生加深理解。这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用到,学生会对这些比较有兴趣,也会更加愿意接受,他不会像定义定理那样枯燥乏味,并且无论学生的基础在哪,都能听得懂,也听得明白。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长期以往,就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的顺利。

二、根据专业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无论什么专业,数学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的专业需求,整合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按照每个专业需要的不同,进行必要的增减。这样不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减少了学生学习的任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例如,财经专业数学内容和数控技术专业的数学教学不同应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密切配合,深入专业课堂,了解专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知识能在学生那里运用自如。这样的教学,不光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们教的也会轻松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善于提出一些结合专业需要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学会建立数学思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每堂课之后,尽量给学生留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才是真正懂得了这个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自己的。比如在实际教授角的`时候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角的度数。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遇到问题,其实可以完全不必从头讲到尾,教师也应该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说教学生如何做辅助线,在哪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解答。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本就是枯燥乏味的,所以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马虎不得,例如小数点点错位置,看似问题不大,其实则与原有的答案相差甚远;解题过程当中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去解决所面临的困难,不能一时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让学生觉得时刻有老师在。教师不光要教授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方法,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自己有效的解决问题,养成他们发散性的思维。这些习惯的养成要在实际学习中完成,表现出来就是多做习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练习,使他们能熟悉的掌握解题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还应培养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不但利于他们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五、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目前中职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分小组学习,把几个学生分成一个互帮互助小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因为学生之间的解题思路非常相似,互相讲解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被彼此理解。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合作学习的结果就是两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会提高,也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与此同时,有些小的问题同学之间也都能解决,无形之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减轻了不少。

六、结语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篇11

[关键词]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实践

分层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和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手段。目前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整体较差且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成了职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我在本校的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学生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就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在接手新班级时,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按照测验成绩划分层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秀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为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约占25%。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次测验后都会根据成绩重新分层(A层的最后三名学生降为B层,B层的前三名学生升为A层;B层的最后三名学生降为C层,C层的前三名学生升为B层),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

(二)备课分层

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要求;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效率、课堂容量有不同要求;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后作业也有不同的质的要求。总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学生。每一节课,既要突出基础知识,让C层次的学生“吃得下”,B层次的学生“吃得好”,又要有开放型题目以拓展知识,让A层次的学生“吃得饱”。

(三)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课堂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要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讲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需全班同学掌握;第二时段主要讲基础知识间的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由函数图象的上升或下降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函数的图象从而归纳出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然后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要求全班同学都能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要求B层学生能运用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求A层学生要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包括图象法、定义法,两个增(减)函数的和仍为增(减)函数,一个增(减)函数与一个减(增)函数的差是增(减)函数。

设计练习题时一般也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要求A层学生做中、高档题,B层学生做中档题,努力做高档题;C层学生做低档题,争取做中档题。如果低层次的学生做对高层次的题目,证明他进步了,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高层次的学生只能做低一层次的题目,说明他退步了,要指出不足,并帮助他找出原因。

此外,课堂提问对分层教学来说也是一门艺术。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可检查不同层次的同学对本层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对课堂效率的最好检验。C层次的学生作业以基础题为主;B层次的学生除完成C层次学生的作业外,增加有点梯度、多一点设问的题目;A层次的学生可不做C层次学生的作业,但要完成B层次学生的作业,同时增加一道有拓展性、需融会贯通的题。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一做高层次的题目。还要对学生进行跟踪且分类指导,特别是个别指导。批改作业时,多关注低层次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五)测验分层

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测验,测验题的设计分三个层次,C卷为基础题,B卷有三道稍难的题目,A卷含两道开放型题目。测验的满分都是100分:C层次的学生完成C卷为满分;B层次的学生完成C卷为70分,再完成B卷为满分;A层次的学生完成B、C两卷为80分,再完成A卷为满分。测试后要及时分析试卷,分层讲评,查漏补缺,及时给学生“升降级”。我要求A层学生尽可能尽善尽美,B、C层学生努力向高层递进。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作悬在不同高度的桃子,让各层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

通过一年的分层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分层教学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习心理,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别”做到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分层教学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这样,教师的“导”适应了学生的“学”,也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我所任教的2005级两个实验班在期终联考中,合格率分别为75%和78.6%,优秀率(80分以上)都为42.8%,在本校同年级12个班中名列前茅。两个实验班共112人,基础题基本上过关。

上一篇:祖国在我心中评课下一篇:仰望大树开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