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精选11篇)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1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 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 它强调内在品德的修养, 追求的是高尚的人格, 崇高的境界, 它更偏向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我国传统道德中, “诚信”是最重要的规范之一, 会计作为社会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应遵循诚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自身的效用, 促进会计的发展。
一、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 诚信建设的根基在于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 在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 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毕业后将进入会计队伍, 从事会计工作。在高等院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 所以会计专业类高等院校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高等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诚信是会计的立业之本
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 生命之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 “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而对于一个单位、一项社会事业而言, “诚信”又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 “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作为一名会计更应该以诚立身, 守法、受约、取信于人, 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污, 讲究信用, 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遵纪守法, 不做假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当前, 我国正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 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 它的确立和发展内在地需要讲究诚信的道德力量。会计必须自觉按照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按“游戏规则”办事,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则,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做到自律、自重, 坚决杜绝假账行为发生, 从源头上根治会计信息失真,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稚序健康发展。
二、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 大多院校对会计专业知识课程的设计都相对丰富, 分类详细, 课时也比较充分, 而开设专业诚信教育课却相对少了许多, 甚至没有, 有的也只是在专业知识课堂上一带而过, 院校对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和配套的措施。
(一) 教学体制存在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 有的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 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 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 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因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 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无所适从, 因而导致部分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 但却缺乏会计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 极个别老师自身职业道德不够端正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教研的态度上。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 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内化。个别教师公然在大学生课堂“传授”了自己多年的“做假”经验, 将自己在社会做“兼职会计”的假账手法“传授”给学生, 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
三、学校会计专业提高诚信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 开设会计诚信课程, 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在校学习, 与社会接触比较少, 很难体会到由于不诚信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学生所接受, 与对诚信的宣传和教育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开设诚信教育课程, 如“会计诚信学”、“会计监控学”等, 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讲述, 帮助学生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要让学生认识到, 诚信是重要并且有益的, 要把道理讲清楚, 要让学生知道不诚信的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是饮鸩止渴, 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二) 端正学风, 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因此, 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 还要有实现职业道德的职业能力, 这样才能抵御各种诱惑, 严格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 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真实。如果没有职业能力, 就无法履行会计职责, 也就谈不上会计职业道德, 单凭“一颗红心”是做不好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主要在大学时期, 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 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水平的自觉性,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避免出现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而后悔莫及的情况。学生应端正学风, 努力学习, 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 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理解会计职业能力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充分认识会计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四) 采用案例教学法, 提高会计诚信教育的效果
会计诚信案例教学法, 能解决当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向社会化的转变, 从而实现会计教育良性发展。因此, 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来弥补教材的不足, 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 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 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 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 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 自己独立完成, 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另外, 也可尝试把案例模拟化, 编成舞台情景短剧, 自行摄制、自行编导、自行组织师生演员。这一特殊教学形式的应用, 不仅促进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把娱乐和教学融为一身,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和会计职业精神, 实现了会计诚信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辩论赛, 使学生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 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 通过查找资料, 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 还可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 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
(五)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所教学生, 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不仅指业务素质, 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应重视会计教师的师德建设, 言传身教效果最佳。当前, 各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 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以身立教, 德识统一,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 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训练, 把他们送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代职工作, 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再次, 有计划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 支持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结合会计教学进行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教学能力。
(六) 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使诚信教育得到考核和延续
高等院校应抓紧建立在校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 记录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情况, 从而促进诚信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高等院校应把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档案的建立应能全面、真实、系统、连续地反映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情况, 既可用来对学生的约束和激励, 也可作为学生就业及招聘单位对其考察和安排工作的依据, 从而减少或避免今后会计工作违规、违纪行为的出现。
(七)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使学生从接受教育上升到自我教育层次
接受教育即外在教育, 是指通过学校或培训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以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正面灌输, 以规范其职业行为, 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教育。接受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组织者而言, 是主动开展正面教育和灌输;而对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则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教育。
自我教育是相对于接受教育而言的, 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为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 也就是实现由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过程;接受教育是教育的外在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内在教育。把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 逐步转变成为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学生内在的职业道德认识、会计职业道德情感、会计职业道德意志和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要通过内在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从而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
总之, 现在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 他们必须有德有才, 德才兼备。因此, 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会计专业知识, 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与此同时还必须向他们传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和品质, 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并渗透到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培养出既有道德专长又有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2
2.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掌握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应拒绝人账,对内容不全、手续不完备、数字差错、书写不清楚的凭证,应予退回补填、更正或重写。遇有伪造单据,涂改凭证,虚报冒领款项等行为,应及时向领导报告。
3.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和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各种会计账册。并按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账时,要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书写整齐,登账及时,日清月结,账目清楚,按期报账。
4.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教学及其他主要设备。及时处理添置、调入、调出、报废等事项,做到账账相符,账册相符,账实相符。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对银行支票要严格控制。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如因签发空头支票而受到银行罚款时,其罚款应全部由会计员负担。
5.根据主管和有关部门规定,定期编报各种会计报表。编制报表时,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不得弄虚作假。
6.会计员有权监督、检査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财产保管、收发、计量等工作。
7.上级机关、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来校了解情况或检査工作时,要负责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8.要掌握学校各项收支数据和情况,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分类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有利于教育事业出发,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当好领导参谋。
9.会计凭证、账簿表册、工资关系、文件资料、会计报表等都要建立档案,定期装订,妥善保管,非经批准,不得销毁。
10.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要将经管的会计凭证、账册、文件资料和未了事项向接办人员点交清楚,并由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3
一、社会需要大量的中等职业会计人才
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由于会计专业教育仍然采用传统模式,造成刚毕业的学生上岗后面临两大困难即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很多大学生不会开支票、发票,学生一毕业就发现知识过时了,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会计专业教育不但停留在“填鴨式”阶段,在教育目标上也是模糊不清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制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掌握的财会知识和方法随之不断地改变. 随着我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也将面临挑战 ,一是会计人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挑战。科技进步使得会计信息采集成本降低,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中;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能与不同国家的企业领导和雇员打交道。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使会计职业门槛将不断提高。如何适应人力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初、中等会计专业人力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二是国内高等学校竞争对中等会计专业教育的冲击。近年来高校扩招,从而造成普通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处于越来越难以生存的境地。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强化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加快财会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的会计事业将面临一个大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将显得尤为重要,而会计人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会计专业教育水平。作为中职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我常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会计模拟及案例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计模拟教学,符合会计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会计专业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会计模拟教学可分为份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一学期开始《基础会计学》时,在各有关章节根据教学内容,可要求学生进行制证、记账,做一套简单而完整的账。因为这个阶段学的是会计基础知识,只要求他们了解和基本掌握整个会计基本核算程序以及简单的技能就可以了。第二阶段,单项模拟实验阶段,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最佳实施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结合《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在讲授完一定的章节内容后,运用按会计岗位分工设计的实验资料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先后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报表等业务的实验,这样既重点突出了每个会计岗位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仿真操作,又为下一阶段综合实验奠定基础。同时案例教学又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补救对策。
三、运用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来提高财会人才素质
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问题刍议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各高校普遍设置了会计专业, 数量庞大的会计专业人才涌入社会, 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便凸显出来, 这便是会计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问题。潘序伦先生曾言:“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然而, 近年来各种上市公司丑闻及经济贪腐案件之类社会负面事件往往会伴随着会计造假、舞弊, 会计事务所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等报道, 可以说, 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非常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
二、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分析现状
1.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专业是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基础, 高校就专业而进行的“专业培养”则是未来社会人才的构成。而大学期间, 正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与未来反映在各类单位或部门的报表信息可信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1) 普遍开设相关课程
一方面, 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常设课程,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会计法规》等都是常见的开设课程;另一方面, 从保证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 各高校一般都建议或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则是必考科目。此外, 有些学校也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
(2) 形式重于实质
高校中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程的设置是一方面, 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学习引导。虽然各高校会计专业平普遍开设的关于诚信教育普遍开设相关课程, 但其主要教学方法依然是照本宣科, 而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的死记硬背, 完全违背的诚信教育的初衷, 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诚信的缺失, 无论对于何种专业, 什么性质的工作, 其形成原因必然有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其中外因只有作用于内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 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关键要看内因是什么, 又是以何种路径影响于学生的。
(1) 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得不说,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大幅度进步发展的同时, 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很多时候, 个人能否得利, 能否得到发展成为判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诚信道德, 这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体现。
(2) 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投入上, 大多集中在财务理论与会计技能实践等两个方面, 而对于会计诚信教育, 相关考核很难进行, 无法进行量化, 同时相关工作成效很难有实质性的体现。
(3) 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不足,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明确
高校教师队伍中, 大多具备较高的学历, 在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基础, 在专业教学方面完全可以胜任, 但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丰富、阅历丰富的教师更是不多。四是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是和我国经济变革时期基本重叠, 受社会当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学习和工作时功利目的性较强, 过于关注自身的发展, 追求经济现实利益。
三、促进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建议
1.构建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
一种文化的构建, 需要的整体外部支撑到位。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 从法律制度角度来说, 应该严格追究违反经济法规, 存在会计舞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加大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 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从政府引导角度来说, 应该建立健全财务违法举报渠道, 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妥当的保护, 不能使举报人因举报而失业;从行业自律角度来说, 应该积极引导市场的正当竞争, 特别对于资本市场与审计市场, 充分的竞争才能不断暴露缺陷, 才能引导和挖掘实际需求, 才能凸显客观公正的会计与审计信息的重要性, 才能让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诚信对于其职业与行业的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性。
2.改进高校诚信考核体系
大学生诚信考核体系的建立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就目前来看, 其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在大多数高校中诚信档案变成了一种形式, 一种感觉多余的任务。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与社会接轨的问题。必须关注高校诚信档案体系与社会诚信体系的链接问题可以提供一个网络平台, 将其纳入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公安部门的“联网核查系统”, 使其严肃性和以获取性得以提高。
3.完善多维诚信教育模式
良好的会计诚信教育模式, 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充足的、合格的师资;科学的、完善的教学内容;系统的、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对于师资而言, 各高校可以在引进专业教师队伍时考虑实际工作经验的因素, 招聘一批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才, 或者将是否具有从业经验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另外, 与社会合作, 从社会引进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这在提供较为生动实际的教学的同时节省师资成本。当然, 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经验培训, 如提供一些工作体验机会, 或者聘请专门人员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等都可以作为补充措施来强化师资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 在保留基本的课堂书本教学的同时, 提供较为生动的案例教学, 以及诸如到企业、法院、监狱的实际观察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也是合理的补充。此外, 如会计案例情景剧, 模拟法庭等更具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诚信教育内容很好的融入其中, 发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 教学相长, 多维度的诚信教学模式的构建则不再只是空谈。
4.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意识的养成, 应以恰当的引导, 群体性氛围的影响和外部因素的带动为主要措施, 决不能以强制性手段进行外部影响。在自律意识的引导上, 自我修养的提升是关键, 其具体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供优秀的传统读物, 现代影像制品供学生借阅或观看等方面着手。在群体性氛围的影响上, 氛围的营造和建立是关键, 其具体可以从举办主题班会, 主题宣传日, 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校园活动,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等诸多方面着手。在外部因素的带动上, 本文上述分析的相关因素均为关键, 自律以他律之果为范, 当外部因素如社会普遍重视诚信道德 (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银行授信参考、企业合作重视等) , 存在一个良好的外部约束机制时, 自律便会更加自省自觉。
摘要:从诚信教育在高校会计专业的作用与现状谈起, 在以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角度分析了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后, 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改进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尹彦.高校诚信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 2012, (4) :21-23.
[2]汪燕芳, 伍春姑.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再思考[J].财会通讯, 2011, (12) :136-137.
[3]崔国富, 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 :25-30.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5
关键词: 会计专业教育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这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年,通过政府、学校与企业的大量努力,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知道,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理工类专业领域运用的比较多,在会计专业教育方面很少涉足。在市场经济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经济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实现会计专业教育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证
企业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基地,让学生贴近现实的工作岗位,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为专业师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教师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前沿信息,能够大大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践的指导能力。企业里会计行业的资源能够很好的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学校不足的教学资源。
(二)校企合作可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的不足
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给企业人力资源的补充和选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通过对一些企业案例的解说和学生校内的实训,能够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也认识到企业良好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科研团体与研发基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校企合作可以促使学校和企业服务意识的提高
会计专业教学校企合作这种合作的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和企业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学校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解决困境,让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真正面对经济活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学校和企业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二、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投入的资金不足,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不深入
对于会计专业教育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实习实训,会计学校加大了校内实训的建设,建立了会计专业实训室,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校对校外实训的建设所投入的资金不足,与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原因在于,会计学校本身的收费有限,国家在这方面没有下发专门的经费,致使学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经费紧张。正是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很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流于形式,只看重该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数量,不重视校企合作的质量。
(二)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培训作用发挥不够
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的大都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都要在结束自己工作之后才有时间指导学生,缺乏教学经验的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把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教给学生。再者,会计人员还要对实习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由于本身任务的繁重,因此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评价也都流于形式。
(三)会计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运行
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学校要求教师既要上好课,还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正确处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提高,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很困难。
三、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完善会计专业建设
会计专业教育不仅要广泛吸收行业内的专业人才来参与专业建设,而且要针对职业素养、社会岗位及人才需求展开调查,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例如,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可以组织企业、公司等财务专家来进行论证,且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实施研讨,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推动课程建设
会计专业课程是专业知识的载体,要重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会计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聘任企业的财务专家直接肩负授课任务,并且在学生企业实习过程中给予大力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如果没有企业的支持,课程建设的进程会异常艰难。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积累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引企入校,实现高质量的校企合作
会计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实习的协议,并支付学生到企业顶岗的实习费用,通过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实习的指导,逐步熟悉专业流程与岗位职责。引企入校,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使学校和企业能够进行双向选择,从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会计学校可以积极建立校中厂,让实习基地里学生的专业课堂更近,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营造会计特色的文化氛围
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宣传企业作为突破口,使企业文化很好的融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彰显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制定出以诚信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等为基本内容的会计文化建设思路,努力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供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陈磊.论高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J].消费导刊.2011,(21)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6
在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中会计专业可谓是传统专业, 多数高职院校均设有该专业。但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 会计专业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 还是在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却始终未能突破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方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形成了部分高职专业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会计行业就业的特殊性,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基本上找不到某一家企业需要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因此,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在会计专业成功实践。而且会计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和会计职业标准。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从事会计管理、财务分析工作, 具备会计管理能力和财务分析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显然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和会计职业标准, 同时由于受到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有限、生源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会计岗位任职需求。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虽然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但仍然还没跳出学科体系的课程模框, 再加上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致使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 不能满足会计岗位任职需求。
3.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都来源于学科体系下的高等院校, 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教学上, 对会计职业标准和职业胜任能力了解胜少, 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4. 实验室实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很难在校外建设实质性的校外实践基地, 同时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模拟和软件模拟, 这种模拟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由于ERP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校内实训室就会出现相对滞后的局面,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弱。
由于缺乏校外实践基地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 致使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再加上校内实训室出现相对滞后的局面, 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不能与“市场”同步, 致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 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反思我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历程, 我们意识到加快会计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必须首先改造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只有寻找出适合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才能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会计专业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从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入手, 在充分分析就业市场的前提下, 改造传统专业, 形成专业特色。
因此, 我认为改造后会计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为就业市场的宽泛性、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校企合作的持久性, 以及高职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应性。专业的改造不仅要能满足学生现行就业的需求, 而且要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特色专业”的建设应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入手, 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后, 根据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加强, 设置会计专业人员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应该满足各类企业基本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 而且应该适应会计行业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力。
为此, 我认为可以按照“摸准人才培养目标, 落实校企合作, 匹配学生能力, 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提供适合教育”的思路, 与企业合作共建改造会计专业, 从适应不同行业企业对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需求出发, 以提高学生就业技能水平为目标, 设立了具有前瞻性的会计新专业方向。改造后的会计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为就业市场的宽泛性、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校企合作的持久性, 以及高职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应性。专业的改造不仅要能满足学生现行就业的需求, 而且要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措施
我认为创建特色会计专业不应是某一位教师的工作, 而应该从整个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
1. 修订会计专业 (ERP软件实施与服务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设置课程,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从学生现行知识水平出发, 结合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点, 循序渐进式地打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在强调了兼顾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 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多角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 整合教学内容, 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 参照会计职业标准, 按照基于会计的工作过程, 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适应岗位任职能力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3. 坚持教材系统性建设, 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体系。
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提升专业技能训练水平, 加大专业技能训练内容, 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体系。
4. 建设了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化的实训环境。同时, 采用“生产型”实训基地方式, 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状况下,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践基地, 提高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后勤保障能力。
5. 改善师资结构, 加强团队建设,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多渠道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带动企业一线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建立了一支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形成了部分高职专业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会计行业就业的特殊性, 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势必不成功。只有改造传统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特色的专业, 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入手,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力, 才能真正适应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本文对如何建设有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进行了阐述。
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 篇7
1 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际状况
我国有关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讨始于1980年左右, 经过了30几年的不断摸索, 已经初步构建了框架, 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接受, 然而模式和方法上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 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高职教育高效衔接的方法, 而且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质性启动比较晚, 相关部门没有对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指导, 更谈不上创新与完善, 中高职教育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改进完善。
2 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重申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发展现象,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在稳定增长, 中、高职教育衔接己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报考高职后想要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然而, 在现实中,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和中等职业学校几乎没有差别, 升到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不高, 使中职学生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2.1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 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 为高职院校的学习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作进一步的训练。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共性, 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中高职院校必须理清各自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争取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衔接顺畅, 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2.2 课程体系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 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 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职和高职的教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 文化基础课则依照“够用”的观点来进行教学;而高职大多都是普高学生, 一般都实行精简式本科教学的模式, 从而导致中职的学生升学至高职后文化基础课程无法跟上。所以, 中高职课程设置衔接如果不完善, 将会成为中高职教育高效稳定发展的重大阻碍[2]。
2.3 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 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 省级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 指导毕业生就业, 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
中职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 反观高职会计教育, 虽然一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 现如今, 很多中高职还是按照会计基础课到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专业课到会计实践课的教学方式, 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进行课程的开发创新, 它们的教学模式仍以理论为主, 实践教学方面甚至还不如中职。
3 会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路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结合院校的具体情况, 总结高职和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质量标准的相同和不同点;第二, 中职院校应坚持“双目标性”, 考虑中职教育自身的“就业”课程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需要用到的一些必要课程;第三, 高职院校要结合中等职业课程, 了解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构造, 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这些基础上制定出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相应课程, 真正意义上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3.2 整合课程体系
中高职院校要相互配合制定课程标准, 并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中职业阶段我们要更加注重视基础素质的教育, 高职阶段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培养, 同时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 中高等职业院校对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 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入手, 不断创新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加强中高职教的有效统衔接, 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3 优化教学模式
我们要结合会计专业的相关因素, 创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增大实践教学的强度, 用新颖的教学实践方式, 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并重视中职到高职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相关衔接[4]。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特殊教学方法, 不能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去照搬高中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刻苦学习、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新方法去适用中等职业教育,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内部结构, 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和高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3.4 创新招生制度
高职院校在招生上可以施行“宽进严出”的政策, 高职院校在招收中职学生的时候, 可以根据其在中职院校的各科成绩来评定是否录取, 当学生中职毕业时, 不用再参加高职招生的考试。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于成绩较优的中职非应届毕业生破格录取, 使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 打破中职升学的限制, 为中高职衔接从侧重学历向侧重内涵的转变提供有利的平台[5]。
4 结语
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招生制度, 促使会计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0) :5-7.
[2]欧亦兰.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2+3”模式下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7) :117-118.
[3]王静维, 陈向红, 王巧云.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模式研究[J].才智, 2012 (10) :323-324.
[4]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13 (3) :3-11.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8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有益的尝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 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的创业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 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 1974年, 全美只有75所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而20世纪90年代,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 目前已经超过1 100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 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例如, 斯坦福大学坚持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 成为美国硅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 为美国经济创造了新的优势,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1990年, 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 国家教委以北京、四川、辽宁等省市为单位, 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 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创业教育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专门开发了“KAB”教育项目,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目前我国有近千所大学实施了KAB项目。2010年参与创新项目的高校达到850所, 开设《创业学》等基础课程的高校达到600多所, 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100所, 累计有20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开始,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总体看来, 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创业者少, 成功率不高。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在创业教育上, 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 (GEM) 统计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 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 其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5.13%。二是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高校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 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层面, 只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指导, 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亦不大。例如2009年, 教育部的调查显示, 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 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而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创业研究机构的调研中, 受访者对于“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的评分更是打出了2.96分 (满分10分) 的低分, 有专家称之为“不及格中的不及格”。三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不紧密, 尤其是专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比较少。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深陷“就创业教育谈创业教育”的老套路, 没有跳出传统、单一的创业教育思路。研究的焦点仍然是创业教育自身, 即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向融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极少。事实上, 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了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 需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 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办法, 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 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 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 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 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 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 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 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 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 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 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 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 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 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 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 使学生学有所用, 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 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 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 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 达到699万人, 如果加上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员, 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 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 而是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 用创业带动就业, 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 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 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
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 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不得不去创业, 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 从本质来说, 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 有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 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 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 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 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 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 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 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 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 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 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例如, 依据财会专业的专业优势, 会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科目:《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融资》、《创业投资项目调查与可行性分析》、《公司注册与登记》、《新创企业经营策略》、《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等。同时, 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 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 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 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 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如百森商学院创业学分部主席史提芬博士, 曾经是美国石油交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虽然做全职教学工作, 但他继续担任凯斯通汽车公司、奥克设备公司的董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 一方面, 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 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 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 只有这样的群体, 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 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
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 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 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 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 职业技能无见增长, 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 在对学生考评方面, 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 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 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炳章, 朱燕空, 张红保.创业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 .胡晓玲, 胡雪松, 杜渊.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结合研究[J].致富时代, 2010, (2) :16.
[3] .张瑶样, 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0) :46-47.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9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分析
(一)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目前,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入学的学生中有的是在中专类财会学校毕业后继续选择开发教育学习, 有着一定的会计基础。有些学生从事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工作, 有着较高的会计基础及实践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既没有在中专类财会学校学习过又无相关会计工作经验, 这类学生的会计基础几乎为零。由于学生基础层次不同, 如果还采用相同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 课程设置没考虑分层 (层次性较差) , 教学效果不显著
目前,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按教学计划所列示的课程中有的课程理论性较强, 比如:哲学引论、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纳税基础与实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有些课程实践性较强, 比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但是, 目前我们没有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得教学效果不显著。
(三) 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众所周知, 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 它实践性很强, 需要把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有部分教师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偏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使得学员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导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会计专业的教师虽然也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学员也能够使用网上的资料, 但缺乏互动性, 实际教学效果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 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的。
二、介绍新的“分层+互动式”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是先进行分层:学生分层、课程分层和教学目标层, 在分层的基础上利用互动式教学, 把分层和互动结合在一起, 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一) 分层
1. 学生分层是指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分层。
由于我们招收的学生比较广泛, 有的学生曾经学习过会计或者参加与会计相关的工作, 所以他们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或者会计基础较高。也有部分学生来电大学习之前既没有会计基础又无相关会计工作经验, 这类学生的会计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样的情况, 可以把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出无会计基础、有一定会计基础、有较高基础等三类, 对每类学生因材施教。
2. 课程分层。
课程分层是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层, 我们可以分层为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两大类。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程我们选择一次集中面授+考前重难点辅导的办法;而对专业实践课程, 我们采取多次面授+考前重难点辅导的办法,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时间紧无法参加面授, 使他们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会计专业性强的课程上。
3.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在学生分层和课程分层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进行分层。针对无会计基础的学生, 我们选择以重基础理论课程为主专业实践课程为辅的教学目标, 使之达到“学会”。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我们采取偏专业实践课程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之达到“学巧”。对于有着较高会计基础的学生我们采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二者并重的教学目标, 达到“学精”。
分层后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在客观上得到改善, 再加上互动式教学法就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在分层的基础上运用互动教学法, 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包括: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来进行互动, 包括课堂互动、网上互动、个别辅导互动。具体实施如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选择电大的目的是想学习会计知识, 顺利毕业。在课堂上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填鸭式 (满堂灌) 教学方式, 让学生参与互动,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通过互动教师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如遇到问题可以选择网上互动或者采用个别辅导互动等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生生互动。
在参加面授课程前, 学生可以运用教学平台对教师上传的课程重难点予以学习讨论, 在教学课堂上, 学生之间可以针对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教师进行集中辅导后, 由学生利用教学平台互动、BBS网上讨论、QQ群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课下学生们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遇到问题除了和教师互动, 学生之间可以采取小组学习互动, 以及采取网上互动等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三、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层+互动式”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分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课程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问题, 比如:
(一) 分层的标准不好界定
在新模式的应用中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层的标准要很好地解决。目前, 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和入学成绩及各个阶段的考核, 但测试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全面、有没有参考价值, 有待进一步验证。一旦分层的标准确定的不准确或不科学将直接导致分层教学的失败。因此, 分层教学的大范围的推广还需要在进一步探讨各学科分层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 分层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分层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可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负担。因此在分层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宣传,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明确分层教学的意义,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不同要求的指导,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最终目标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三) 互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互动式教学是在分层基础上展开的, 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离不开互动, 但目前互动的效果较差 (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到课率不高, 课堂互动效果不高;二是学生参与网上互动比率不高, 流于形式。因此, 要改善学生到课率不高的问题就需要学校出台最低到课率的相关政策, 使到课率和考试成绩挂钩;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来上课的重要性。还要对积极参加面授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激励, 比如:期末作业成绩适当给高些, 鼓励学生参加面授。
在解决参与网上互动不积极方面我们采用“任务教学引导法”。所谓“任务教学引导法”, 就是让学生把参与互动当作一种任务, 这种任务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式教学, 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真正体会到互动的益处, 最终使互动变为主动的、自发性的活动。
总之,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课程设置没考虑分层、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等缺陷, 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笔者通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现代互联网技术, 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现代教学模式即“分层+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开放教育会计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切实有效的学习环境,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开放教育健康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帼婵.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2]张文华, 赵建功.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
[3]张庆文.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9) .
浅析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案例教学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强调,追求质量的发展永无止境,建设强国任重道远。同时提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实守信是立足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源泉。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许多来自社会的基层,有的已经在会计岗位上工作,有的将来可能要从事会计工作。由此,对他们进行会计诚信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作为成人高校教师,有责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树立会计诚信的理念,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一、成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内涵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信”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孟子也曾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作为人道的根基,他认为诚应渗透一切方面,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曾子也曾杀猪教子,告诫父母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对诚实守信的要求不断提高。诚实守信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维持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石。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传统的“诚实守信”的延伸;会计诚信是会计学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项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它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从业人员要以诚相待,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会计数据要真实可靠,计算要有根有据;会计人员要严密保守会计信息。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可见,会计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是作为各种信息的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等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笔者认为,诚实守信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成人会计诚信教育应从在校教育开始。所以,对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屏障。
二、加强成人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由当今社会的会计诚信现状决定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加重。它如同瘟疫一般由经济领域蔓延到国内外的会计领域。如今,会计师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会计领域的诚信危机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面对金钱的诱惑,许多企业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来谋求非法利益;通过隐瞒收入,谎报数字,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来篡改账目,以达到转移国家财产、偷税漏税等非法目的。例如,由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再到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蓝田事件”,无一不说明了当今社会的会计诚信现状岌岌可危。如何在成人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是成人高校会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由成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决定
目前,我们主要实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所设置的课程主要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但是缺乏会计诚信教育课程的设置。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速成教育,课堂上只是轻描淡写地为学生灌输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忽略了对学生诚实守信的教育,造成学生会计诚信的缺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抵御不正当利益的诱惑。
3.由成人受教育的特殊性决定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于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成分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人员。一方面,他们比一般的全日制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因此他们对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求更高,不仅要求讲授会计专业课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在实践中对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相比全日制的大学生,成人高校的学生除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肩负着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对成人学生来说,职称评定、工资增长等现实问题会迫使他们急功近利,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会计失信行为。
三、加强成人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措施
1.完善课程体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课堂中
目前,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会计专业课和会计实践环节。因而,其主干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但缺乏对于个人品德培养方面的诚信教育课程的设置,使得一些成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丧失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操守和诚信意识,导致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和影响,陷入会计造假的泥潭。因此,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诚信教育,做到“教”与“育”相同步,将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中。例如,在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等课堂中,我们要给学生明确各门课程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需要遵守的准则、制度与规范,让这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学生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一部分。在财务管理这门课中,则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理财”的职业道德素质。再比如,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增设“会计职业道德”主题,在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高他们诚实守信的意识。
2.把丰富的有关会计诚信的案例运用到课堂中
会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操性的课程,它有着十分普遍的实践特征。然而,目前我校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别说如何运用诚信原则了。我们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可以通过小组研究、课堂模拟等方式把丰富的有关会计诚信的案例运用到课堂中,以强有力的实例引起学生对会计诚信教育的认同,促使他们加强自身诚信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蓝格公司应收款项审计”案例中,蓝格公司取得货款后与对方协商,先暂不开发票,或以其他非法票据顶替在会计凭证上,利用企业之间出租出借账户,将货款转移到公司账外,造成该公司资产的滥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道德准则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案例中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学生模拟演练、角色转化,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失信的严重后果,以便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在班级中召开与会计诚信相关的主题班会
在会计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有关诚信教育的辩论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会计造假案例。学生们为了能够驳倒对方,会积极地查找并筛选与这些案例相关的资料,力争获取充足的论据来表达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蓝田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作为一家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企业,蓝田公司自1996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征。从1996年到2000年,该公司总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8.38亿元,创造了中国农业领域中罕见的“蓝田神话”。然而,在2001年,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揭露了蓝田股份公司造假的丑闻,该文写道:“蓝田股份已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其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该公司内部员工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致纵容了蓝田公司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蓝田公司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诚信原则造假?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自由辩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4.强化考试管理制度,提高诚信自律意识
诚信校园的创造,不仅要靠道德观念的约束,也要依靠规章制度的完善。考试是成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成人高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考试纪律,制订考试管理条例,突出诚实守信的考试纪律,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对于严重违背考试纪律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树立诚信观念,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广播、海报标语、校园网等多种宣传媒介,大力倡导诚信观念。此外,作为教职员工也要秉承“诚实、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监考和阅卷,不能因为特殊关系为某位学生开绿灯,杜绝一切破坏考试纪律的干扰因素的发生,使学生通过考试来内化诚信自律的意识。
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人员最基本的道德基准和职业素质。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诚信观念的树立将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道德判断和专业的胜任能力。因此,对成人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我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IAESB(会计教育准则)也指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其早期会计教育中就该形成和发展,并且应该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被重申。”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对成人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应单单放在学习生涯的某个学期,应该贯穿于会计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谭雁.道德诚信问题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方法——以玉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治博览,2016(4).
[2]杜纯梓.保障开放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
[3]郑如斌.浅谈成人会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4]王新陆.诚信教育应从在校大学生开始[J].教育与职业,2011(31):6.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 篇11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事件,有很多案件都看到了会计人员的身影。在整体道德形成体系相对弱化的现实社会状态下,在上司的压力下,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会计人员将职业道德放到了耳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中,社会对会计人员熟悉法规和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会计人员培养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会计人员就业之后监督不强,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泊,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中问题与形成的原因
每年的会计年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改与提高,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强化与提高,在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无保障,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会计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因为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会计证的一门课程,因而受到学生的重视。但学生学习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只是为了考证之用,考完之后就将会计道德放脑后了。在校期间没有对学生职业道德考核的整体体系,会使学生放弃了对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视,也就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弱化。
第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会计专业的老师从个人心理形成了一种模式,学生到学校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只要是教会他们怎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就够了,他们并没有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就连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老师教授学生知识也只是认为它是学生考证必须的知识。
第三,国家或财政部门每年都会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这是对获得会计证的所有能参加所有有关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提高的一种培训,它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培训,主要是一年来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及税收方面的改变以及改变后的要求等,几乎不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学习提高或者强化方面的问题。在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会计岗位后,国家、财政部门等只是通过审计来约束会计人员,而并没有一种方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考核,是造成会计人员道德沦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形成和强化的策略与措施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国家、财政部门、企业、职业学校、教师、学生,首先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在学习、工作的时时刻刻都要重视道德修养的形成。
第一,职业院校及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开设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而且应该建立专门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指定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考核方案,形成一整套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与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激发教师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程中,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去。除了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师提高自己对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外,其他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结合学生学习会计核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意识;结合学习税法培养学生熟悉法规、依法办事的意识。
第二,增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自觉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职业道德知识。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的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自觉获得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会计法规与规范知识,拓宽学生获得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途径。
会计专业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实用实践,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与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努力让自己的会计信息真实,不做假账,帮助企业熟悉经济活动中获取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方法,做到每笔经济业务都有原始凭证,有原始凭证才能入账的要求,努力使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正规、合法。
第三,国家、财政部门应建立会计人员终身考核体系。会计证年审制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及时接受会计法规修改与会计核算方法改变的好制度,合理利用会计证年检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培养,对会计人员进行违法乱纪警示,预防会计人员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拓展审计企业范围,督促所有企业都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要求进行经济核算,规范所有企业会计行为。国家、财政部门应制定一整套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体系,对在会计岗位上就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考查考核,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档案。确立会计从业人员踢出制度,对那些不按会计要求规范个人行为者,清除会计队伍。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推荐阅读:
英语本科专业开放教育论文10-17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05-21
会计专业职业教育05-11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08-2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管理类各专业人力资源管...06-2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思考10-16
网络教育学院《会计学》专业实习题目09-2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10-23
开放式会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