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2024-05-10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精选12篇)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1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技术为基础, 融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于一体, 通过多种媒体及其优化和有机组合传授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与传统学校的课堂教育形式不同, 远程教育是一种运用传播媒体在远距离开展教与学过程的教育形式.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学的组织受到教师在材料、计划的准备和学生在支持、服务的准备两方面的影响;技术媒体 (如文字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 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提供双向通信, 使学生可以主动与教师交谈、对话并从中受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般不设学习集体, 学生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从远程教育的发展来看, 它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历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 使得远程教育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发展成了在高新技术条件支持下的远程教育.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观念,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课堂中, 教师实施同一教学, 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 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 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这种教育观念的渐变, 同样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远距离教育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广播、电视 (包括卫星电视) 、文字印刷, 不可否认, 它们曾在远距离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它们的局限性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 一些新兴媒体技术必须在远距离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新兴媒体技术不是以置换传统技术的方式进入远距离教育领域的, 而是以一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方式, 在传统技术局限性所在领域, 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视频VCD技术, 它可以解决传统电视教育同步性要求的局限性;双向实时视频会议系统, 它可以扩展课堂授课的范围, 解决实时反馈的问题, Internet技术:Internet技术是传统的远距离教育最佳的、综合的补充, 像电子邮件可以解决快速反馈的问题, Web与广播电视结合, 可发挥各自的优势, 产生综合效应, 广播电视的优势在于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 并在某一主题产生兴趣, 形象直观;Web的优势在于可以使个体能在较深层次上双向地对主题研讨, 学习可满足个别需求;讨论组可加强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消除学习的孤独感.

三、学生的个别学习

远程教育具有灵活学习或开发学习、以及传统大学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的个人化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的特征, 远程教育把个体学生从学生群体中分离, 把他放在一个更为个人化的情景中.但正是这种具有个人化学习的学生群体, 我们却不得不施以群体教学模式:以一个能力水平为基础授课、同步教学过程、同步测试与评价过程等等,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远程学习应该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 远程教学应该是一种适应个别学习需求的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育应该打破传统学习群体的结构, 把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 它应配备一名个别辅导教师, 而不是以群体为基础的教师.学者们宣称, 在对学习带来很大益处的最佳远距离教学系统中, 通常建立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一对一的师生关系.建立一对一的师生关系, 需要庞大人员开支, 在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随着智能技术及计算技术的日普及和发展, 建立智能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的师生关系, 并不是不可能的.建立在智能基础上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 是远程教育在21世纪终身学习的具体需求, 也是远程教育的最高理想.此外, 对于一些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现场操作、专题演讲等实践活动, 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实际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应充分考虑把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四、开放教育中的终身教育

在信息时代, 知识量增多, 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 陈旧率加大, 有效期缩短.另外, 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 出现更多的新兴科学知识、交叉学科知识, 由此带来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波和影响力.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 终身教育的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 逐步深入人心, 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传统社会把个人的一生分成两半, 前半生受教育, 后半生工作, 这不仅是毫无根据的, 而且已不适应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知识陈旧率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劳动市场结构、劳动的性质和社会生活等的一系列急剧变化和波动.仅靠年轻时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一个人要学会生存“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 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 对教育的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近20多年来, 终身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终身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终身教育理论对很多国家, 尤其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愈来愈深刻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客观要求远程教育在入学生源、学习场所、教学手段、教学观念等全方位的开放.

总之, 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对它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并积极地运用新的教学资源、学习技术和学习手段、学习方法, 无疑将为学习成功插上腾飞的翅膀, 也是开放教育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2

11月22日,丽水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11年年会在景宁召开。丽水电大党委书记、现代远程教育学会会长雷火土,景宁县人大副主任罗德伟,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燕,丽水电大副校长陈寺海、李易飞,以及各县(市)电大校长和2011年学会远研论文评比获奖会员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景宁县人大副主任罗德伟首先致辞,在表达对大家欢迎之意的同时,他着重介绍了景宁县的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尔后,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燕讲话。她在介绍丽水市“十一五”教育发展情况和“十二五”教育工作思路后,对丽水电大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三方面希望: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定位。如果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办学功能和服务功能,才能适应?二是进一步提高学会的科研能力。大家要充分利用学会这个平台,立足于教育现实开展理论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为构建丽水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骨干作用。

丽水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秘书长卢显文作学会工作总结。2011年,丽水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学会会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仅市电大本级会员就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28篇,其中有7篇论文在国家二级期刊发表;共获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浙江电大和丽水市社科联等机构立项课题8项,有9项课题通过中央电大、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电大和丽水市社科联等结题验收;有5项成果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洪耀辉的专著《沈从文小说创作论》和论文《客观铺叙,诗性观照——论沈从文小说的杀人叙事策略》分获浙江电大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和优秀论文一等奖。

会上,丽水电大党委书记、现代远程教育学会会长雷火土作了题为《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电大事业更好发展》的学术讲座。雷书记的讲座从四方面展开:一是从现实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方面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解读;二是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三是论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四是从理想文化、开放文化、诚信文化、服务文化、进取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电大六方面校园文化内容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雷书记的讲座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为全市电大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3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电大;国家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24—07

一、引言

创建于30多年前的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一远程教育机构,根据《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的统计数字,截止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除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还有省级广播电视大学44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103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指电大分校管理的工作站)1,853所。开放教育在校生279.61万人(包括27个本科层次专业、55个专科层次专业和18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此外,还有非学历教育(进修及培训)结业生252.72万人次,注册学生(尚未结业的在册学生)89.94万人次。全国电大教职工总数为9.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1万人),聘请校外教师3.7万人。仅“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累计达286.36万人,占同期全国高等学历网络教育毕业生的62.17%。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充分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斐然的办学成绩!换句话说,电大不辱使命,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做出有目共睹的贡献,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经验。

但是,诚如《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下同)所指出的,“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这个系统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下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乘着这股东风,经教育部批准,决定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规划纲要》发布两年来,全国电大系统10万员工为之振奋,把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看成是电大事业的新起点,寄望于实现开放大学“大于电大、高于电大、新于电大、强于电大”这个目标。与此同时,电大系统内外的专家学者也纷纷针对电大的“转型升级”开展专题研究,就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内涵和理念、功能和定位、发展模式、组织架构、系统建设、运行机制、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以“开放大学”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查询,相关的文章不下百篇,既有对后电大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憧憬,也不乏诤言,然而,这些文献居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展开论述。我们认为,厘清涉及电大“转型”的宏观问题固然重要,有助于我们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统一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应对前进路上的挑战,但是,既定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微观”的措施。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较为“微观”的层面剖析目前电大在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所存在或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和建设目标,提出相应对策,以求教于方家。

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电校教[2007] 8号)》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称之为“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其要点是: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其基本特征是:自主性,针对性,多样性”。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从理论的角度看,也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学习的)自主性、(教学/导学的)针对性和(媒体/手段的)多样性”正是世界各国远程开放教育机构所努力践行的。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电大的教学实践无论是从“自主性”、“针对性”还是“多样性”的角度看都与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在实际教学当中,面授辅导依然唱主角,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教师习惯于通过面授辅导组织教学/导学,其他形式的教学/导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教学/导学的针对性不强、手段多样性不足;媒体的多样性应该是相对的,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各种媒体本身的潜能和不足、专业特点和要求、课程性质和目标、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具体的学习/教学条件和环境等等,在这一点上,我们却是对教学/学习资源的媒体种类做出“一刀切”的要求,虽确保“绝对的”多样性,却势必会影响到资源/手段的针对性。

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源自于实践,但并不等于具体实践行为,更不是“一系列机械的步骤”,可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依样画葫芦”,因为“‘模式’这东西说到底就是一个中介,一种方法,它只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而已……告知人们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而已” (徐皓,2011)。前几年,为了迎接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各地电大纷纷对各自的远程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出众多的“教学模式”。有学者对此表示担忧,呼吁慎谈“模式”。我们认为,如果这些“模式”都具备“自主性、针对性、多样性”特征,并且是在科学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有推广应用价值,那么它们完全可以被当成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子模式(sub—model),殊途可以同归,不但不必“慎谈”,相反,还要鼓励大力挖掘这样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丰富“母模式”——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用于指导电大教学工作的理念,本身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如图1所示)。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受众面广,办学层次和学科/课程门类众多,加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因此,从教学的角度讲,只有具备开放性,学导结合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指导全国电大的远程教学实践。自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是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各子模式的共性,但践行这种理念的具体方法可能(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而正是存在这些“区别性特征”才产生了不同的子模式。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准确理解学导结合教学模式所蕴含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秉承和践行这种理念,我们就能够“量身订制”适合不同教学情况和要求的教学模式——子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估我们的教学效果。如图2所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子模式的建构: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学内容因素和环境因素。换句话说,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和权衡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导学的针对性、实现恰到好处的媒体/手段多样性,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三、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的教学性

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资源)建设一直都备受学界关注(比如:蒋国珍、匡贵秋,2006;肖俊洪,2004,2011;杨银付,2011)。《建设方案》也把学习资源建设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四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及行政管理一起构成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肖俊洪,2001)。与过去只有印刷/文字教材、电视/录像节目和(或)广播/录音磁带等资源相比,电大现在的学习资源可谓品种多样。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除了印刷/文字资源外,其他媒体的资源实用性不足、利用率低。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为了媒体品种的多样化而多样化,代价是牺牲了适切性。换言之,没有扬不同媒体之长避不同媒体之短,因此不同媒体的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第二是对多种媒体的资源没有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同步开发,因此,未能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各种媒体资源必须无缝连接的要求,或是锦上添花或是画蛇添足,互补性不足,重复建设屡见不鲜。第三是高科技含量不高,比如,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理工农医类课程的学习资源建设中应该是大有可为的(Mills,2011),英国开放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Scanlon,2011),但这些技术仍鲜见于电大的资源建设中。高科技在远程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是我们的软肋。

远程开放教育与技术之缘源远流长,几乎每一种新技术出现之后都会很快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留下自己的烙印。这是因为人们坚信技术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Selwyn,2011),这种信念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更加根深蒂固!但是,虽然应用于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给人带来无穷的希望和憧憬,可是,只要我们冷静、客观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幡然大悟”: 教育技术并没有如同人们所希望和憧憬的那样给(远程开放)教育带来彻底变革(Guri—Rosenblit,2005;Spector & Merrill, 2008)。即使在今天,文字/印刷资源依然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军。

远程学习的文字/印刷资源不是学术论著,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一种教学(Moore & Kearsley,1996),一种“书面教学辅导”(tutorial—in—print)(Rowntree,1990)。学生在学习文字资源的过程中能“聆听”到教师的声音,犹如亲临课堂,跟一群同学在一起学习,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共鸣、有交流(Lockwood,1994),因此特别强调交互性和对话性,体现Holmberg(1983)所倡导的“引导式教学对话”(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原则。

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多数文字/印刷资源仍然沿用传统教材(即面向课堂教学的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文体文风,学究式书面语十足,鲜见对话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过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很多文字/印刷资源依然是以“案头式”(即靠翻阅教材找答案、“二手”案例分析或者是阐发个人的心得体会)为主,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很少要求协作完成或者要求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因此,互动性严重不足。一句话,电大的文字/印刷资源在很多方面跟普通高校的教材无异,很不适合远程自主学习。可喜的是,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资源建设在体现“教学性”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借鉴与创新并举,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认真总结、推广应用。

我们认为,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必须在突出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性”上做功夫,切忌片面追求品种的多样化——有名无实。具体说来,要紧紧围绕主教材——文字/印刷资源——的建设,遵循远程教学设计原则,一体化设计各种媒体的应用并同步开发,实现无缝连接和互补,而文字/印刷资源则必须体现“引导式教学对话”原则,有鲜明的“对话性”和“互动性”,发挥“书面教学辅导”作用。唯有这样,各种媒体的资源才能成为远程教学/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才有助于实现“自主性、针对性、多样性”的目标。

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

支持服务的可持续性

学习支持服务在远程开放教育实践中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然而,教学支持服务却往往被想当然了——教师懂得如何教学。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是分级异地异步实施的:机构总部的教师负责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开发、考核命题等;分支机构(地方学习中心/分校)的教师负责日常教学辅导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支持服务不到位,远程开放教育的整条教学链就有可能会出现“脱节”,辅导教师的“无助感”也并非少见。辅导教师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支持服务(Lentell, 1994;Tait,2002,2004;肖俊洪等,2010)。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为辅导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这个问题。

教学支持服务是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合格的辅导教师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掌握的技能的角度看,教学支持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适性(generic)教学支持服务和专业/课程(discipline— / course— specific)教学支持服务。普适性教学支持服务涵盖以下内容: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相关的学习理论、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助学及导学和促学技能(包括面授辅导教学设计、基于技术/媒体的辅导教学设计、一般的人际交流沟通技能、面对面交流技能、传统的书面交流技能、基于技术/媒体的交流技能等)、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等。专业/课程教学支持服务则旨在帮助辅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大纲和考核要求、领会教学设计的理念、合理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等,除此之外,还必须能解答涉及学科专业知识的问题。

教学支持服务贵在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必须常态化、制度化,不能搞一阵风。我们认为,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应该设立一个与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平行的教学支持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教学支持服务的方针和政策,组织和协调整个系统的辅导教师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检查评估培训质量和效果。教学支持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普适性的教学支持服务,课程组负责专业/课程教学支持服务并接受教学支持服务中心的管理、检查和监督。普适性教学支持服务常年提供,由教师个人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学校的相关要求选择学习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心得、教学总结、案例分析或理论文章等,作为教师是否完成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依据,计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教学支持服务中心组织专门力量开发学习资源,并建设专门网站,提供在线辅导和互动交流平台,在这方面,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www.teacher.com.cn/)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专业/课程教学支持服务相对而言略显“非正式”一些,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除了常规的专业/课程教学培训(包括专题研讨会、培训会、书面或多媒体培训资源等)外,还可以建立导师制——传帮带,以及依托教学支持服务网站、其他网络平台或信息通信技术组建专业/课程社区(比如,中央电大一些教师提出以课程联盟博客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详见:“苏辛论坛”,http://suxin.crtvu.edu.cn/bbs/viewthread.php?tid=646&extra=page%3D1]),

方便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肖俊洪等,2010)。

五、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应用的适切性

如前所述,远程开放教育与技术之缘源远流长。作为世界上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国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这一点在《建设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技术”一词在《建设方案》中出现多达30次,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思路之一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而“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则是其使命之一,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国家开放大学的各项工作。

但是,在教育与技术孰主孰宾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宾主”关系。没有哪一种技术是专门为教育用途设计、研发的,说到底,技术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扬各种技术之长、避各种技术之短,我们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各种“工具”对促进远程教学的潜在作用,而不应甘当工具的“奴隶”(肖俊洪,2005)。由于种种原因,电大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尚存改进的余地,我们在前文已经分析了除了印刷/文字资源之外其他媒体的资源实用性不足、利用率低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历年的网上教学检查也表明,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在技术应用上,如果没有把握好一个度,那么,技术的作用可能适得其反,弊大于利,无成本效益可言,违背初衷。

我们认为,“适切性”是选用技术媒体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适切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虑“多样性”,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具体说来,首先,对于课程的教学/学习来说可用可不用且对学习效果没有明显影响的便可以不用;其次,如果成本太高,那么哪怕能对学习产生较好的效果,也要谨慎选用;再次是使用的便捷性,如果需要专门的操作技能,那么也要谨慎选用;最后,各种技术只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没有过时论,也没有“贵贱”之分,重要的是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技术媒体传送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活动(肖俊洪,2001)。

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影响也是“立竿见影”的。然而,诚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被技术牵着鼻子走,不能喜新厌旧,不能把技术当成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要客观评价、谨慎应用(Ravenscroft,2009;Selwyn,2011)。具体说,我们必须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深入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学习的特点、具体教学/学习内容和目标、特定的教学/学习环境、学习者自身因素,甚至是中华民族的教学/学习文化等因素,充分考虑各种新技术的潜能,在这个基础上谨慎选择合适的技术媒体,这样才能“双赢”——既能达到依托技术提高远程教学质量的目的,也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

毋庸讳言,我们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起步晚、经验不足,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能够少走弯路、站在更高的起点推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盲目“拿来”、重蹈覆辙。因此,在国家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照搬“他山之石”,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总结教育技术在电大30多年远程开放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制定我们的教育技术应用方案,作为资源建设、教学/学习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指南。

六、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自主性

远程开放教育面对的是成人在职业余学习者,远程学习者居多有强烈的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Gardner & Lambert,1972),即其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实实在在的(物质)好处,如提高职业技能和在职场的竞争力、谋取一份更好的工作、升职等等。换句话说,“成人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往往受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需求的影响……他们对于专业的选择可能会随着工作变动和/或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肖俊洪,2009,p. 77)。因此,过于凝固化的专业教学计划往往不能满足为数众多的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动机需要,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远程教育对他们的吸引力。

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虽然一直在改革创新,然而,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陈规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跟不上普通高校的改革步伐。比如,我们的学生在报名时就必须选择一个专业(虽说可以转专业,但这样一来跟重新入学无异,因为先前修完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往往不能转移到新专业上),学校按专业编班,学生入学后参加固定班级的学习,一所基层学校同一专业执行的是相同的教学计划,而由于各地可以自行选择的选修课学分比例小、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数目不多,因此,全国不同地区同一专业的教学计划大同小异。另一方面,与国外的一些远程开放教育机构不同,我们的学生实际上对自己的教学计划没有发言权,一切均由学校代劳,他们唯有消极接受,无从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计划的凝固化和“预制性”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在这一方面,英国开放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比如,在专业教学计划这一块,除了规定某一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外,剩下的学分可由学生自主决定选修哪些课程。以工程(荣誉)学士学位选课要求为例,毕业总学分360,其中一级课程15学分,指定学习“Person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这门课程,二级课程90学分,必须选修技术课程,三级课程120学分,必须选修技术、数学和科学课程,另外还必须选修“Key skills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s”(15学分)和“The engineering project”(30学分)或“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roject”(30学分)这些三级课程(只需45学分),剩下90学分可以选修开放大学任何课程,只要这些课程的学分能计入学位学分(不分学科)。此外,在本科层次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位(Open Degree)以及有明显职业倾向的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既充分考虑到远程学习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也紧密结合英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受欢迎(详见肖俊洪,2009)。

教学计划的改革“一发而动全身”,必将牵涉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改革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培养模式改革是一致的,《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以完全学分制为核心,严格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注册、学习、考试等更灵活方便,更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七、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的多元性

课程考核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尤为如此,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考核的形式、方法、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和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Green,2003)。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主体,学生是被考核的对象,这点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理念的远程开放教育中也不例外。过去十年,电大在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创新尝试,尤其是开展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丰富了课程考核的内涵、形式和手段,但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考核中的角色地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教师在课程考核中的主导地位过于突显,没有发挥学生在课程考核中应有的作用。

从考核的目的和性质看,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从考核的主体看,课程考核可以通过教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估三种形式进行(肖俊洪,2007);从考核的形式和手段看,课程考核可以是传统的纸笔考核、传统的口试、实操、基于教育技术的考核等。终结性考核是对一门课程的总体学习结果做出评价,反映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通常是以教师评估的形式进行,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形成性考核主要是为了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或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义重大。

电大目前的形成性考核从形式和手段看主要是纸笔考核(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册以及教师自行设计和布置的传统练习),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评阅给分。随着网上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展了基于技术的形成性考核(除了各省级电大自行决定的非统设课外,2012年春季中央电大共推出157门网考试点课程),但这一类课程的比例仍然不是很大,而且考核的形式居多是“纸笔”搬家,当然也有一些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考核任务,每一项考核任务的成绩依然是由教师独自裁定。

《建设方案》把评价模式改革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重点之一,提出要“改变传统 ‘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逐步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然而,考核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固然重要,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教师评估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原因在于担心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质量,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借助技术手段,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监控,如果考核任务设计合理,落实措施到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自我评估和互评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完成学习任务。事实上,自评和互评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Fallows & Chandramohan,2001),与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开放大学的评价模式改革不能仅局限于考核内容、形式和手段,而是要延伸到考核主体多元化这一方面,突破唯教师评估为尊的传统模式,开展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估、学生自评、学习小组(或学习对子)互评以及教师在互评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稳步推广,构建更加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考核模式。

八、结束语

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不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终结,“即使电大易名为开放大学,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办学质量就自然而然地跃上新台阶,并不意味着它就能自然而然地摆脱边缘化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它自然而然地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肖俊洪,2010)。开放大学的建设是对电大的继往开来,因此,总结电大30多年的远程开放教育经验教训,对于国家开放大学的“崛起”意义重大。

本文围绕远程教学这一中心,阐述了电大在教学模式、学习资源、教学支持服务、教育技术、教学计划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所存在与面临的问题,结合《建设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初步设想,目的正是为了“继往开来”。除了“教训”之外,电大30多年的远程开放教育历程也在很多方面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留下极其宝贵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同样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看到不足不是为了否定成绩,发掘亮点不是为了骄傲自满,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着眼当前、谋划未来(Moore,2008)。

[参考文献]

[1] Fallows, S. & Chandramohan, B. (2001). Multipl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Reflections on use of tutor, peer and self—assessment [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2): 229—246.

[2] 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3] Greenbank, P. (2003). Collaboration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An initial evaluation of collaboration on an undergraduat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course [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8 (3): 317—331.

[4] Guri—Rosenblit, S. (2005). Distance education and e—learning: Not the same thing [J]. Higher Education, 49(4): 467493.

[5] Holmberg, B. (1983).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A]. In: Sewardt, D., Keegan, D. & Holmberg, B. (Eds). Dista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114—122) [C]. London: Routledge.

[6] Lentell, H. (2003). The importance of the tutor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A]. In: Tait, A. & Mills, R. (Eds). Rethinking Learner—support in Distance Education (pp. 64—76) [C]. London: Routledge.

[7] Lockwood, F. (1994). Materials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C].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8] Mills, R. (2011). Can we teach science at a distance? Yes we can! [J]. Open Learning, 26(2): 93—96.

[9] Moore, M. G. (2008). Where i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2(2): 67—71.

[10] Moore, M. G. & Kearsley, G. (1996).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ic View [M].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1] Ravenscroft, A. (2009). Social software, Web 2.0 and learning: status and implications of an evolving paradigm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5(1):1—5.

[12] Rowntree, D. (1990). Teaching through self—instruction [M]. London: Kogan Page.

[13] Scanlon, E. (2011). Open scienc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learning [J]. Open Learning, 26(2): 97—112.

[14] Selwyn, S. (2011). In praise of pessimism — the need for negativity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2(5): 713—718.

[15] Spector, J. & Merrill, M. (2008). Editorial [J]. Distance Education, 29(2), 123126.

[16] Tait, J. (2002). From competence to excellence: A systems view of staff development for part—time tutors at—a—distance [J]. Open Learning, 17(2): 153—166.

[17] Tait, J. (2004). The tutor/ facilitator role in student retention [J]. Open Learning. 19(1):97 — 109.

[18] 蒋国珍,匡贵秋. 远程学习资源建设:如何走出技术的樊笼[J].

中国远程教育,2006,1:51—54.

[19] 徐皓. 何不以样式替代模式[OL]. 中央电大时讯,第541期.

[2011年11月21日]. 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

12942.

[20] 肖俊洪. 书面教学辅导: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介绍英国开

放大学课程组机制[J]. 开放教育研究,2001,7(5):44—47.

[21] 肖俊洪. 教材建设的忧思[OL]. 中央电大时讯,第228期. [2004

年3月22日]. 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950.

[22] 肖俊洪. 人与工具 [J]. 中国远程教育,2005,(7):27—28.

[23] 肖俊洪. 远程学习的评估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1):20—23.

[24] 肖俊洪. 课程·学分·资格·专业——英国开放大学个案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9,(2):74—78.

[25] 肖俊洪. 开放大学与电大 [OL]. 中央电大时讯,第501期. [2010

年11月22日]. 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11420.

[26] 肖俊洪. 远程学习资源建设[OL]. 中央电大时讯,第511期. [2011

年3月7日]. 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11792.

[27] 肖俊洪,赵翠芳,肖哲英,林红. 电大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状

与诉求[J].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6):40—45.

[28] 杨银付. 加强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J]. 中国远程教育,2011,(6):

11—13.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4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内容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是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精神、心理、行为的文明积淀。自第一代远程教育产生以来,电大由于种种原因,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不足,形成了注重面授、固守传统的痼疾。在远程开放教育成为电大教育工作的重点之后,必须对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内容重新认识和定位。

1. 特点

(1)广阔性。广播电视教育由于其教学手段的特殊性,形成了校园内涵与实际校园内涵的差异性,其校园定位也不能再用固定面积衡量。有人讲“中国有多大,电大就有多大”,不仅是对电大校园的形容,也是对远程开放教育校园的定位。学生在这样的校园中学习,决定了其文化建设的广阔性特征。

(2)开放性。畅通快捷的学习通道、便利无地域限制的校园、教师与学生适时和非适时的心得交流,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的开放性,这一特点也就使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有开放性特点。

(3)成人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于其他教育和学校,这里的受教育者是有一定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有极大渴求知识欲望的成年人,甚至还有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和领导。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成人的特点,而且要注重成人的行业性、追求性和品味性。

(4)网络性。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载体是便捷的网络系统,因此网络性就构成现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特征。

2.内容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虽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有着广阔性的特征,但各级开放教育教学机构也都有一定面积的实地校园,校园中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场所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形象、促进人的发展。

(2)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及被全体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这一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就是校风、学风、教风和人际关系。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的再现,体现着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内在感染力、强制力;教风建设是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个体与群体的工作作风,是其教学水平、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学风建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人际关系建设主要包括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各远程开放教育机构业务上下级的关系协调等,要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3)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含学校的传统、礼仪和规范,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度文化建设是抓手。

(4)课堂文化。由于远程开放教育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场所,一部分时间在教室,更多的是在虚拟的教室空间———网络教室中完成的,因此更要体现虚拟课堂的文化建设。这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要求,而且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师德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要求。

(5)心理文化。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矛盾和压力,可能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为保障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整体教学质量,必须用情感输导法来化解这些压力和矛盾,因此心理文化建设是这一教育类型必须注意的问题。

(6)网络文化。网络一旦作为教育载体和手段使用,就有了教育附属的性质。网络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传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文明、安全,严防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思想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文化建设内容不能放松,这也构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文化建设风景线。

(7)考试文化。鉴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考试性质与其他学校的考试有着根本的区别,不仅类型多,而且时间长、规格高,考生数量大,这也就决定电大教育的考试在20年发展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势必增加考试文化这一重要内容。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应纳入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但在实际中还有许多问题。

1. 传统的文化建设与现代远程文化建设的主体衔接不足,文化底蕴贫乏

广播电视大学自建校之日起至今经历了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三个发展阶段,接受了第一代至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历练。但是注重的仍是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不深。由于大部分学校的实体校园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即使有变化的新校区建设也是在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和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的,其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任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缺乏相应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化积淀。加之几种办学类别转化后所形成的主体与内涵衔接不足,一味地追求原有主体的文化建设,使得目前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清、特点不明、衔接性不强。

2.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传承困难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20年来由成人转向成人与普专,再转向成人、普专与远程开放教育并重,在校学生的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文化建设的主体也在不断更新,却忽略了主体和内涵的传承。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由于教学区域的开放性,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准分离,学生的聚少散多,更不用说不同受教育类别的学生之间有效的教学与工作联系,即使接受同类教育低年级的同学也无法接受高年级同学的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反映的个体化无法体现,加之长期以来校园文化投入不足、建设乏力,使电大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主体与内涵的传承上,在远程开放教育开展后,无法有序、有效连接,出现了文化传承的断层。由于各教学实体之间实际校园的限制和分散,因而文化建设缺乏历史人文景观和体现校风、教风建设的景物建设规划,造成学生对学校缺乏直观的了解,也造成了校园文化断层。

3. 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困难

办学类型的繁纷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性、远程性,以及办学机构的分散性等特点,加之各办学单位实际校园的地域、交通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使电大作为一个系统开展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远比其他学校困难得多。一是集中不便;二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活动开展不起来;三是组织文化活动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的参与、引导;四是因学员工作的时间、地域差异和分离,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成本增加,学员组织不齐,这样既挫伤了组织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参加活动的学员的情绪,致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4.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和谐有机的系统工程,但电大在长期的办学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注重不够,往往仅结合某一阶段办学重点或教学重点开展某一单项建设,从而形成几十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是某项内容独领风骚,整体建设思路与布局不健全。同时在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思想引导下,各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未作统一整体规划,不考虑上下层面的统一联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纵横双向发展的整体规划不足,缺乏统一性。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电大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素质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为核心,以网络文化、心理文化、课堂文化、考试文化为中心内容,以特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龙头,以和谐至上、人本第一、本土领跑为主要原则的高品位、高价值取向、高水平活动的校园文化。

1.建设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为主的文化核心群

建设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扩大实体校园面积、多盖几栋建筑物,而是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即谁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这一主体不仅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也包括广大的专职、兼职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广大师生和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在建设新的校园文化的同时,必须继承、发扬电大的优秀传统文化。

(1)加强以校风、教风、学风、和谐人际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总结、提炼电大的优良传统,升华、展现校园文化。增强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笃学、勤思等为内容的校风;加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践的教风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建设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拼搏创新的学风;把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建立在良好教风、校风、学风基础上,形成学校以育人为先、教师以敬业为本、学生以成才为目标的良好风气。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大到校园的规划,小到一楼一室的美化,都是其文化内涵的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布局,一廊一檐的设计均应体现电大历史精神和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营造网络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礼貌校园、科学校园、绿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各种文化建设的保障手段,电大在办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制定符合电大发展要求的一系列制度。

2.建设以创新、特色、声誉为主流的制定符合电大发展要求的文化导向群

作为现代文明和文化创造者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应在体现其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三个原则。

(1)和谐性。这一特点不仅要求物质、精神、制度文化建设相互契合,而且要求三者与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相协调、相统一。

(2)人本为主。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成人性、远程性等性质,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应时刻体现人本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观点。

(3)本土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这一总的思想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时间和学生的本土化特点更加浓厚,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本土化是其内在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抓住上述三个基本特征,各层面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建设。建设校园文化的导向群,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创新。抓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体现地方性、综合性特点,以各省级电大为龙头,统一全省建设思想,把营造凝重、大气、勤奋、朴实的文化氛围作为创新建设目标。二是声誉。电大几十年发展及取得的成绩靠的是办学声誉,这种声誉已走出了建设校园文化品牌的路子,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声誉品牌的发展之路,以继承声誉、发扬声誉、享用声誉为主线。三是特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具有与其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本土化建设。电大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这三个主题,在地域性特点上、在品牌特色上下工夫,在拳头专业的建设上下工夫,让特色文化充满校园,建成校园文化的导向群。

3. 建设以网络文化、心理关注文化、考试文化为主的特色群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化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缓解由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和考核方法发生变化而带给他们的各种压力。建设校园文化的特色群,要从三个层面入手:

(1)网络文化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各类教育信息的传输均依靠功能强大的网络,开展网络教学一方面给不熟悉网络环境的学员造成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会使一些低级、落后的文化内容传播进来,因此想方法、多形式占领网络传输阵地,综合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网络管理机制,把网络建成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培训到位、使用便捷、内容丰富的“绿色”网络。

(2)心理文化建设。由于学员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心量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通过实地、虚拟的心理减压活动探索心理文化建设的路子。

(3)考试文化建设。长期以来,远程开放教育忽视了考试文化建设,大都是在悄无声息中组织考试,没有任何宣传活动和教育功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文化群建设必须包含考试文化建设,不仅要营造考试环境,而且要扩大考试宣传。在考试期间,通过宣传,扩大电大声誉效应,创造考试文化。

4. 建设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为主的品位群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5

【摘 要】 导学环节是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导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服务理念,导学是电大从事远程教育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电大在进行开放教育导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导”要素,即导读、导思、导讲、导练、“导游”,籍以提高导学质量。

【关键词】 导学环节 服务 网络 “五导”

0.引言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办远程开放教育,但中央电大系统开办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即存在一个”导学环节”,这是电大的特色,也是电大的优势。因为电大既有遍布全国的庞大教学网,又有20多年的面授和函授辅导经验,并且是中国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有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自己的师资,因此全国各级电大教师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课程责任教师、主讲教师指导下,都有能力采用 “导学”这种非常具有本土精神的成熟的教育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导学是电大从事远程教育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导学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很高,导学的质量高低,关乎电大远程教育成败,是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把导学引入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体现了中央电大在教育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中央电大这次远程开放教育试点,承担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任。从社会发展的宏观方面看,改革的意义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社会发展的微观方面看,改革的意义在于克服依赖性,发挥主动性。导学环节的意义在于确立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与导是辅助学员完成个性化学习任务并调节引导学员维持积极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导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学会自主学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电大远程教育的导学环节,正是抓住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本质意义,同时也是抓住了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题。导学的重大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对电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起了助推器作用。导学环节的教学实践,成为电大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发展教学特色的过程。导学环节有力推动了电大教师向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化,迅速使电大教师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角色,转化为学员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学员积极学习品质的指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电大远程教育导学环节存在的意义,还充分体现了作为我国开展远程教育“航空母舰”的电大,为学员提供学习服务的服务理念,体现了电大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显示了电大对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严格质量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质量意识引发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电大远程教育导学环节的根本之点,是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适应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为学员设计一条求知之路、成才之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员对学习负责,教师则是学习的主导,以学员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目标是“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这一教育思想的贯彻。还是说,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2.目前导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2.1.对于导学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导学应该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不少教师认为,远程开放教育就是学员利用网络自学,教师导学没必要。甚至有些区县电大为了节省聘任教师的费用,取消了导学,使得学员投诉很多。另一方面,不少学员对远程开放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是交钱就能得到大学文凭,忽视学习过程,即使有导学课也不去听,把接受大学教育变成了偷工减料过程。2.2.定位有片面性,有偏差

关键问题是认清导学与传统面授有什么区别?有的把导学搞成了“缩水的面授”,有的把导学搞成了“文字搬家式电子教案授课”,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大大弱化了。这是两种明显的错误现象。学员反映导学走形式,听不懂、收获不大,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不能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2.3.有效资源供给不足

网上的学习辅导,重复、过时、支离破碎,真正适合学员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很少,缺乏适应学员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许多新课程除了教材之外没有任何媒体帮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学员很不满意。

2.4.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

远程开放教育把学员丢给网络,师生不见面,学员有疑难问题不知该找谁问,使得学习质量无法保证,败坏了远程教育的信誉。

3.落实“五导”要素,提高导学质量

目前中央电大对“导学”的基本内涵没有明确概括,笔者根据几年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 实践,总结认为,导学的基本方面应该包括导读、导思、导讲、导练、“导游”几个要素。在导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能否把这五个要素落到实处,是决定导学质量的关键。

3.1.所谓导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内容是远程教育教师有义务引导学员阅读“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文件,并且在导学中经常强化现代远程的学习理念。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革命,这种革命性变化表现在:它要真正让学习者成为主体,对学习负责,成为主动学习的人,而不是传统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地位。同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从印刷界面向数字界面转化,这就要求学员具备网上学习能力。第三个是知识传播方式也发生变化,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这就要求学员必须习惯于利用文字教材、网上课件、光盘和音像教材等多种媒体,随时随地实行个性化学习。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导学,引导学员转变学习观念,激活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发展网络学习技能,确立坚定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理念。

导读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教师要引导学员认真阅读电大网上的课程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相反,这是引导学员认识课程,进入课程学习的基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员阅读“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词语时,教师要联系解体课程举行示范,使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所谓导思,即启发式教学,引导学员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教师利用电子课件导思,这种电子课件应该发挥两种作用,一个作用是突出教材知识点,是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技术化表现,决不能是教材的简单搬家,它是通过形象化界面,唤醒学习者理性思考。另一个作用是,通过电子课件揭示概念之间、原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员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一个高水平的电子课件,应该是把抽象理论及其概念逻辑关系形象化、动态化、丰富化,引导学员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防止学员自主学习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孤立、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考试过后很快忘记,难以形成专业能力。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导思是激发学员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形成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

3.3.所谓导讲,即师生面对面交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证明,远程教育不能与面授完全对立起来,保证教师一定数量的面授课时,是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远程开放教育不是“自考”,还必须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成知识的传递任务。教师以自己多年的学术修养,对课程进行科学深刻的讲解,师生面对面交流,对提高学员理解力是十分必要的。导讲中教师要讲清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学习者答疑解惑;要根据电大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科知识与实例、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导讲决不能是减少时数的传统面授,强调宏观指导与微观解惑相结合,高效实用是它追求的目标。

3.4.所谓导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学员提供课程的自测习题,方便学员的自我检测,激发学员求知欲,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对学员自主学习也是个督导,它能够提高学员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这种自测习题,一般侧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测评,理论化色彩较浓,它要实现两个目标,即帮助学员强化专业素养和促进考试过关。导练的第二个内容是教师对学员“形成性考核”作业的认真批改。形成性考核作业是中央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设计。它既有侧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知识性”习题,又有侧重应用能力的“实践性”习题,能够帮助学员尽快进入学以致用的境界。“形成性考核”另外一个作用是对学员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导学最终的落点是评价,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公正、科学地量分,决不能走过场。这种作业批改,最能体现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也是远程开放教育”以学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6

关键词 远程教育技术;电大教育;西部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28-02

1 远程教育技术在西部农村地区电大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教师的思想观念仍处在落后的状态 在西部农村地区的电大教育中,许多教师仍固守着传统的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能把学生教好,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于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更没有领悟国家实施西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此外,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就是一个“走过程”的花架子,是浪费时间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他们对此大多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落后的思想观念是远程教育技术在西部农村电大教育应用的一大阻碍。

教师缺乏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基本功 虽然远程教育技术具有种种优点,也有很多教师想去尝试,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大多是年龄较大的中年教师,或者是接触过电脑却不会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基础软件、不会下载网络资源的一些农村教师,所以若让这些教师在没有接受良好培训的基础上就进行远程教育操作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有一些教师即便是参加过相关的培训,由于不经常接触使用,所以对设备的使用操作很不熟练,从而也就无法很好地应用远程教育技术。

对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低 虽然在西部农村地区的电大教育中已经引入了远程教育技术,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当问题得不到妥当的解决时就大大降低了应用远程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例如,当出现远程教育的相关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维修、校园网络建设不健全造成实施远程教育教学难度大等情况时就会大大挫伤教师应用的积极性。此外,学校没有认清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造成对远程教育技术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将其放到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这也是学校对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积极性较低的一个方面。

2 远程教育技术在西部农村地区电大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 要以此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远程教育技术,清楚地认识到要发展电大教育,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就必须适时地在以广播电视媒体为主的电大教育中应用远程教育技术。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去应用远程教育技术发达地区的电大学校进行考察,让教师通过感受远程教育技术为电大教育带来的革新,从而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身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感受到远程教育技术颠覆性的力量,使教师全面提高远程教育技术对电大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思想上的认同,促进教学行为上的改变。

通过培训、验收的方式,使教师具备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基础能力 在应用远程教育技术之前,教师通常使用的是以广播电视为主的媒体进行教学,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对广播电视轻车熟路,但是这些教师却缺失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要想使远程教育技术更为快捷地融入电大教育中,必须要解决教师网络基本功缺失的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专业从事远程教育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验收的方式。

关于培训,首先要教给教师一些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际应用程序的操作,如Word、PowerPoint、Excel等基础软件的操作,在学会这些基础软件后可以教给教师们如何在网络上搜集整理资源,如何在网络上建立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其次,要结合具体的案例传授给教师们一些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及在电大教育中更自然的融合远程教育技术的方法。通过对教师这两个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较为全面地掌握关于远程教育技术的基本要义。关于验收,这是最不容忽视、不能省略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师培训成果的重要时刻。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予以纠正,以帮助教师更快步入远程教育的正轨。此外还可以采取试听教师在电大教育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公开课的方法,通过公开课给教师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优化教师对于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培训与验收,将会对远程教育技术融入电大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纳入考核和竞赛的方式激发教师对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提升对应用远程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不仅要靠教师自身的自觉性更要通过一些制度性的办法来激发教师应用的积极性。如可以通过将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纳入考核、或者定期举办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公开课比赛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纳入考核即要求教师在电大教育中使用远程教育资料教学达到总课时的20%以上;每学期有计划地实行10节以上的网络远程教育课堂,即“空中课堂”;每学期积极主持或参与一次有关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学中应用相关课题研究实践。通过这样量化的管理要求促进教师应用远程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开展公开课比赛,即通过举办与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主题相关的公开课竞赛,筛选出优质公开课,供全校师生学习。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并总结出在电大教育中融入远程教育技术的优秀方法。

3 结语

远程教育是具有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要想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电大教育中融入远程教育技术,就必须认真分析远程教育技术在西部农村地区电大教育中的应用现状,通过转变教师落后的思想观念使教师具备远程教育意识,通过培训、验收的方式使教师具备使用远程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通过纳入考核和竞赛的方式激发教师对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总之,只有在把握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刘莉.第七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真正的魔术师: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5-10.

[2]胡玲洁.远程教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及培训提高方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董晓琳.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郝丹,冯琳,陈鹏.创新与突破: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14.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7

1.1 教育

对于教育的概念, 很多的课本以及学术文论都对其做了精细的阐述,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我所理解的教育其实很简单, 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采用某种形式、方法和媒介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 要求调动一切积极的、对于学习者有利的因素以提高学习效率, 授课效率最终达到收获知识的目的。要想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授课效果, “软件”和“硬件”都得到位且达标。

1.2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所谓的“远程教育”, 即是打破时空限制, 改变传统的面对面受教的方式来对不同时空的学习者进行的教育方式。所谓的“开放教育”, 就是资源共享, 学习者互动, 让受教育者在更大的系统中进行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就是兼具“远程”和“开放”特点的教育方式发展到如今的这么一个教育方式。

1.3 广播电视大学

“电大”从来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学校 (当然, 有时同一地区的居民之间会称所在地区的广播电视大学为“电大”) , 它是一个统称。在这个统称里的各省级的广播电视大学、市级的广播电视大学、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共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信息、教学系统资源对所属学生进行教育。各级学校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 更不存在管理部门的上下级领导关系, 他们只是同处于一个系统中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教育。

2 发展现状

2.1 电大的发展前景和现状

(1) 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与他国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交流沟通以及学术方面的交流借鉴只会越来越频繁。国外的先进学术思想会随时传入中国, 他们在网络媒体方面的技术也会促进我们国家媒体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是, 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对于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因而, 电大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成果, 有着更为现代性的教育方法和方式, 且入学“门槛低”, 不受时空限制, 都是传统教育机构所不能及的。 (2) 发展现状。目前, 各级电大都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在较好地发挥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但是, 其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也是有目共睹的, 例如:口碑差、学历证书不具有效力、师资力量薄弱、管理系统不完善、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低、设备落后等等。

2.2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 电大的教育知识系统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二三级城市, 尤其是一些县级的电大, 不仅教育知识系统更新迟缓, 与其他地区的沟通不畅, 而且其硬件设施实在“寒酸”。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依托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网络, 如果硬件设施都不到位, 那还有什么教育而言呢?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师资力量的薄弱和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其收效甚微, 其状堪忧。

3 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宏观方面

(1) 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密切相关的, 或者可以直接说是成正比的。东部、中部、西部这种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程度。一般说来, 中部和西部是薄弱的, 这种不平衡性就使得电大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 管理的缺席。无论是东部还是中部西部, 各级电大的管理层向来是得不到重视和关注的。电大的教职工人员没有实在的编制, 很多县级的电大都是隶属于县级的教师进修学校, 实质上就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附属机构, 没有法人代表。一系列的问题就导致了管理的不到位, 出现管理系统漏洞, 从而使得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资源等一系列的不合理和错位。 (3) 对于电大定位的模糊性以及政策的缺失。近年来, 国家对于电大的定位是“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可是这与电大实际进行的项目是有距离的。此外, 国家所给予的政策也不到位, 给予的权利实在有限。目前, 很多电大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不具有效力, 有的甚至无权颁发;很多的政策文件也不传达到电大;也没有权利发表文件, 凡此种种, 让电大在群众心里的地位并不高。

3.2 微观方面

(1) 人才落伍。很多在电大任教的老师, 只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是本科生, 他们没有教学经验, 并且学历也不够, 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知之甚少, 观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进行专业的研究, 对于信息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掌握。 (2) 设备落后。一般偏远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大设备是落后的。这是因为电大都是由政府出资办学, 而国家拨款有限, 生源不稳定, 市场效益又不好, 导致资金的断链, 根本无资金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就是地区偏远, 网络沟通不畅, 信息无法进行更新和交流, 以至于和整个教育信息系统脱节。此外, 资金的不足也会导致无法引进合格的人才, 不能适时地提高系统、优化系统。 (3) 教育资源的应用率低。教育资源的缺席是一方面, 但是利用率低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电大在线的时间远没有达到标准的课时时间, 可见这是一种对学习资源的浪费;一些设备购进后, 无人懂得应用, 时间长了只是一个摆设。另外, 各级电大信息缺少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 解决对策

4.1 宏观方面

(1) 加大投资力度。对于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政府加大投资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对于那些偏远、经济条件后的的地区而言, 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 这样它们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引进, 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 并与整个教育信息系统保持基本的一致。此外, 也要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优惠政策。例如:政府应该给予那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的电大相应的办学优惠政策, 在购进设备时给予一定的优惠;一些项目交给这些地区的电大办理, 以提高他们的收益;每年要派遣一些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任教, 并对学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进行研究等。 (2) 加大对管理系统的重视。应该提高管理系统人员的准入标准, 提高管理层人员的素质水平, 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例如:要对管理层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 (包括教师在内) , 以了解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标准, 并且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了解设备设施运用手段;建立健全考评体制机制、评价体系, 还要提高管理层的待遇, 不能让他们丧失工作热情;给予电大一个合理的定位, 加大宣传, 提高其社会地位等。 (3)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国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给予电大和其特有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一个合理的定位, 并且对于它的教育层面、管理层面的政策都要进行细化, 做到发展的每一步都有法可依、有政策支持、有文件下达, 这样的促进和带动才能让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一个良好运行的政策条件, 有个发展的良好背景;通过这样的政策细化, 可以提高电大在各级高校中的地位, 从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带动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4.2 微观方面

(1) 提高教师的素质。各级电大应该提高教师的准入标准。例如:必须是博士毕业, 并且有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 还要有从教经验等等。同时, 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定时定量地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以提高教师对技术设备的应用操控能力;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培训, 提高教育理念, 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带动教师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工作, 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提高和制定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等。 (2) 及时更新设备。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予相应的设备更新, 只有这样才不会与快速的社会发展脱节。要不断完善系统体系, 优化系统服务, 提高信息传输率, 提高学习效率;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从而和不断发展的教育信息和电视卫星网络、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网络同步;还有就是教学环境的建设, 要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有一个好的学习学术研究的氛围。 (3)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电大在线”时间, 提高学习的时间和效率, 让庞大的、系统化的教育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要让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技术信息的进步,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必将在以后成为人们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 加大对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研究和探索, 分析其发展瓶颈, 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将其引向正确高效的发展轨道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要从国家政府、学校、学生、教师队伍、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改革。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运动发展, 才能实现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各级的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电大”) 是最为普遍的大众进行学习、完善自己甚至是学历教育的机构, 因其所特有的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而相比其他的教育机构更有优势。但是, 自电大建立发展至今, 其所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 那么对于其发展的探索也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将从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高电大的教育质量, 更好地发挥其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瓶颈,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建.新时期我国电大开放远程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2]张明娜.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哲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 :81-82.

[3]成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8

关键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辅导员,工作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广大社会成员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适应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 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 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宏伟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由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两部分构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起动于1999年,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 现已颇具规模, 成为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军。作为电大教育工作者, 要想保持电大开放教育的持续发展, 常盛不衰, 必须加强关于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和研究,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在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 电大辅导员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大辅导员代表学校对学生实施管理, 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 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是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 完成开放教育教学任务,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电大辅导员的工作是电大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电大辅导员工作开展的优劣与否, 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作的盛衰荣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探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是时代赋予我们电大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辅导员工作增加了新的内涵。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为[1]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种媒体手段或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准永久性发生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施以必要的管理和考核。根植于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上的开放教育, 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 突破了传统教育固有的种种限制, 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了享受开放教育的机会和环境。开放教育的开放性主要体现教育观念的开放、教学对象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等七个方面。一言以蔽之, 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别化和可选择化, 是开放教育的主要特征。即开放教育以学生和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媒体、学习形式、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教学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 决定了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电大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行为的集中体现者,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 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 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必须重新认识和调整。

二、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要认识开放教育条件下电大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 首先必须明确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支持服务、教学过程管理、教务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 教学支持服务

教学支持服务是指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学校或教学组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支持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内容。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内容如下[2]:

1.多种媒体学习材料。包括文字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录音、录像、VCD光盘、CAI课件。

2.助学服务教学信息。包括直播课堂、计算机教学网页、各级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测评系统、电子邮件辅导、VBI教学信息、BBS网上讨论、QQ群、语音信箱等。

3.指导性教学文件。包括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面授辅导课程安排表、网上互动教学安排表、入学指南、学籍管理办法、考试说明等。

4.集中辅导教学。指组织面授辅导和指导讲座, 开展学习讨论, 指导实验、实习、社会调查, 组织实训课教学等。

5.教学设施。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馆、多媒体视听阅览室、网络计算机阅览室、直播课视听、实时交互教室等。

(二) 教学过程管理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学校或教学单位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指导性教学辅导和考试考核两方面内容。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组织入学水平测试, 调查了解新生的情况,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的不同分别教学, 分类指导。

2.组织多媒体学习培训, 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自主学习。

3.组织高效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学习讨论。

4.布置作业, 认真答疑, 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练习、复习。

5.指导学生登录测评系统, 完成网上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6.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提供各种形式的同步教学信息。

7.提供学习场所及各种助学服务。

8.组织实训课教学和实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9.进行形成性考核和各类考试。

(三) 教务管理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统筹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 按照电大系统的分工, 完成其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实体的市级电大学校, 其教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及时贯彻上级电大关于教务管理的文件和精神, 完成省电大布置的各项教务工作。

2.制定本校教学管理文件, 检查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媒体、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4.聘请辅导教师, 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安排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和多媒体教学) 、实训教学、集中实践教学。

5.对教学情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 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不断地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

6.建立健全学生的学籍、学习管理档案, 办理学生的报名注册、课程注册、成绩管理、学籍异动、免修免考、修学、转学、借考留考、学位申请和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三、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电大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电大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 必须通过电大辅导员才能得以实施和完成。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决定了电大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作为电大开放教育工作辅导员, 应当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对学生进行的入学教育和培训,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2.划分学习小组, 确定学生干部, 建立与开放教育相吻合的学生组织机构, 指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

3.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材料、指导性教学文件和各种助学信息, 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材料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网上互动教学、网上实时教学。

4.布置形成性考核作业, 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批改和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形成性考核。指导学生登录测评系统完成网上形成性考核和考试工作, 尽到导修主任的职责。

5.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快捷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 和学生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和沟通, 通过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实施教学管理。

6.配合辅导教师完成面授辅导课程的调整和管理, 征求教师和学生对面授辅导课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面授辅导教学, 提高辅导质量。

7.建立健全学生的学习档案, 搞好课程注册、学籍异动和成绩管理工作。

8.对学生进行考前教育, 组织好学生的期末考试。

9.配合指导教师组织好学生的实训课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工作。

10.办理学生重修重考的管理工作。

11.进行毕业资格审查, 负责学生毕业手续的办理和管理工作。

12.负责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13.负责开放教育本科学生申报学位的管理工作。

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为了满足开放教育工作的需要, 完成教学管理任务, 电大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体现者, 必须更新观念, 转换职能, 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 创新性特征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我国起步较晚, 现在仍处于办学的研究阶段,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可遵循。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员, 应当认真学习中央电大、省电大关于开放教育工作的文件和规定, 及时地了解和吸收有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成果, 积极参加开放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开创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教学实践, 观察解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发现问题, 认真分析, 追根寻源, 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透过现象, 把握问题的实质, 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及时总结 , 把方案再拿到实践中去, 反复检验, 不断修正;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分析研究, 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研究, 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路子。

(二) 专业化特征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学生可以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个体为单位, 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对于同时入学的学生而言, 学生的学习选择存在很大的差异, 呈现个别化和多元化特征。对于学校整体而言, 从入学时间的角度来看, 学生的学习选择, 在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方面, 呈现出个性大于共性、特殊性大于一般性的特点, 传统教学的以入学时间划分教学班的管理模式, 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不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 对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而言, 学生的学习选择在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方面, 又呈现一定的共性, 以专业来划分教学班, 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管理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辅导员而言, 为了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实施教学管理, 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熟悉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熟悉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分布, 熟悉电大教学平台和测评系统, 熟悉专业辅导教师和上级电大的专业责任教师, 熟悉实训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诸多内容, 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对于同样数量的学生, 如果以专业来划分教学班, 辅导员只对某一固定专业的学生实施教学管理, 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难度相对较小, 并且时间越长, 辅导员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越牢固, 理解越深刻, 轻车熟路, 越有利于辅导员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做精;如果以入学时间来划分教学班, 安排辅导员, 尤其是在一个辅导员管理多个不同专业教学班的情况下, 辅导员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难度无疑会加大, 面临的管理环境会更加复杂, 不利于辅导员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以两个教学班为例, 对于同样数量的学生, 管理两个不同专业教学班的辅导员需要掌握的内容, 是管理同一专业两个教学班辅导员的两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专业化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员应定位为专业辅导员更为准确。

(三) 个别化特征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由已离校多年未经过高考的成人构成, 学生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生活状况、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参差不齐,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基本情况的多样性, 必然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员, 必须正视学生多样性的特点,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 个别化管理。辅导员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 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媒体、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解决好工学矛盾, 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建立健全学生的学习档案, 和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提供个别化教学支持服务,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排除学习中的障碍, 顺利地完成学业。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 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直至毕业。

(四) 信息化特征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 在教学上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 电大辅导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然带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员, 必须熟练掌握电大在线平台、BBS教学讨论区、测评系统、网上互动教学和实时教学、电子邮件、VBI数据广播、VCD、电子投影等多媒体操作技术, 了解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类型、内容和分布, 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 指导学生正确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解决在多媒体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激发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运用网上教务系统对学生实施教学管理。还能够以专业为单位建立短信发布系统和QQ群, 把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通知到每个学生, 通过短信系统、QQ群和学生保持经常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及时地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自主学习和教学管理的问题, 加强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信息接触和互相了解, 缩短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时空距离,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综合性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员必须熟悉开放教育工作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做到一专多能, 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对学生而言, 辅导员就是学校,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找辅导员。辅导员应该具备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必须带有综合性特征和功能, 从某种意义讲, 辅导员就是学校的浓缩。

综上所述,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 辅导员工作必须满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完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任务,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辅导员工作具有创新性、专业化、个别化、信息化、综合性特征。

参考文献

[1]于云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2]田慧.开放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

[3]卓军华.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9) .

[4]洪耀辉.关于加强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5, (1) .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9

关键词:导学方案,教学支持服务,交互式学习

自2004年3月起, 教育部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实行全国统考。针对近几年该课程的考试情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1)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师导学设计不能适应新的考核模式; (2) 统一标准的无纸化考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生从心理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怎样学习, 如何考试无从下手, 考试通过率相对较低。因此, 根据省电大“411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模型, 从“综合式学习”和“完全个别化”学习两方面入手, 结合课程特点同时考虑电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计算机导学方案,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考试通过率, 为网考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

1 依据教学和考试大纲要求,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计算机网考学习资源

电大学生工学矛盾突出, 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因此导学教师应紧扣教学大纲要求, 及时整合定期发布媒体资源,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教学支持服务, 提高学生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自主学习的效率。依据教学要求, 提供给学生的主要的学习资源包括以下方面:

1) 文本辅导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方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本资源 (1~9章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共7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1) (2)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考经验总结、“计算机应用基础”网考练兵题附参考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配套模拟软件 (免光盘版) 全国网络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在线练习系统。

2) 视频辅导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讲授直播、复习专题直播、操作题教师演示、网考环境操作演示等。

2 精心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资料, 熟悉教材, 掌握各章节知识点

导学过程由各教学环节构成, 各教学环节体现网上教学、交互教学、学生自学、教学组织等内容, 导学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概念多, 理论知识较抽象, 实践性强的特点, 制定实施细则。

1) 导学:

(1)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内容制定教学进度表在网上发布; (2) 要求学生制定自学计划, 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互相补充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平时作业, 及时收交批改并反馈批改意见; (4) 安排面授辅导, 期末集中面授一次。从以往考试的经验看, 面授课对学生的应考非常有帮助。课堂辅导师生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当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课堂辅导对学生强化练习、模拟考试非常有用, 同时辅导教师应搜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难点, 并与责任教师联系。在集中面授和辅导答疑的时间,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面授与答疑; (5) 考前模拟测试。根据考纲要求,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考试, 熟悉考试界面、题目类型传授答题方法和考试技巧,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2) 自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合理利用媒体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保证。 (1) 认真阅读本课程多种媒体资源, 注意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自学时间与进度。本课程内容较多, 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程, 强度较大, 学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方法的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网考教材共分为9个章节, 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中列出的要求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 制作一个学习目标文档, 作为学习的依据, 其中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分别说明。按文字教材的章节、结合平时作业并使用CAI教学光盘重点学习要求掌握、理解的知识性内容; (2)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 故此学生应认真、独立, 按时完成作业, 自觉进行单元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习完1 ~ 2章后, 上机学习实操技能, 使用CAI教学光盘中的自测系统检查复习的效果, 根据自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复习内容。全部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学习完成后, 将期末复习提要和网上复习材料中提供的案例题目做重点练习;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 文字教材、双向视频课的资源; (4) 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学习和网上的学生讨论活动; (5) 坚持做好学习笔记, 及时纪录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可利用多种方式和导学教师联系以获得及时的辅导与答疑; (6) 按规定时间参加集中面授和模拟测试, 加强学习效果, 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 交互式学习:

采用多种网上学习活动, 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和联系。教学辅导形式多样化。 (1) 学生可以通过Email与主讲教师联系, 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发给老师, 教师给予答复。学生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个别提问, 教师可视情况把回复发给提问本人或全体学生, 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布教学辅导内容, 同时开展网上信息发布、辅导、答疑、讨论; (2) 课程学习小组学习, 选择学生方便的时间对学生小组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讲解。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 探讨学习方法,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考试, 掌握考试技巧, 沉着应考, 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考试题型、题量、试题难易度都与正式考试接近, 对学生的备考有很大帮助。因此, 考前一周应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考试, 提高应试能力。

1)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题型。

学生应结合导学教师发布在网上的, 关于教育部网络教育统考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进行综合复习, 熟悉考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本课程的考核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 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和实际操作题, 所以不像其他科目只要在考前去背背看看就可以过关, 考试题大部分从光盘中随机抽取, 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将书后附带的光盘 (蓝色封面光盘) 中理论题及操作题至少认认真真的做两遍。

2) 掌握答题技巧, 提高考试通过率。

辅导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与掌握情况, 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章节的教学时数, 加强对学生系统性知识的辅导, 加大操作技能培训力度, 在辅导教学中注重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和传授答题技巧。答题时, 首先在要做的试题前打钩, 时间选100分;先做操作题, 然后做填空题, 最后扫尾, 切忌留下空白题;做操作题时应选练习模式, 这样做完练习后交卷发现做错了, 再重做该题, 计算机会给你重新评判答案。填空题覆盖的知识面很宽, 几乎囊括了教材内容很多细小知识点, 这样加大考生应答难度而操作题都是一些固定的套路, 与辅导课练习内容差不多, 考生只要细心应答都问题不大, 做完操作题再去做填空会觉得豁然开朗。做题时要涉及到练习文件夹, 该文件夹的具体路径是:c:sowertest题号, 一般在练习题窗口的左下方, 可以单击打开它。考试前谁都没有把握能全部做好, 因此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板块题型可以暂且放一放, 不要老纠缠一个试题, 既耽搁时间又影响做题情绪, 应待所有可顺利应答的题做完后再回头收拾残局, 时刻让自己的兴奋情绪保持在最高点。

综上所述, 统考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统考课程虽然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但是只要导学教师精心组织教学,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和无所适从的心理, 按照教育部统考要求, 以教学大纲为指南,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系统复习, 掌握知识点内容, 明确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 熟悉考试环境, 掌握考试技巧和方法, 认真备考, 就一定能提高该课程的网考通过率, 从而有效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应用基础[M].国家网考委办公室组.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10

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界定

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 目前学者们还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加拿大学者兰迪·加里森 (2003) 指出, 评价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原因在于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还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和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保罗·巴克茨 (2006) 认为,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对其内涵的界定首先要确定一个有效的视角。国内学者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内涵的认识, 也是从各自研究与操作的角度来进行的, 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笔者在此从系统与全面的角度出发,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界定。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以消费为中心”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 其质量的内涵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 把“质量第一”贯穿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建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促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持续、动态、全面地提高。在这一概念框架下,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还包含如下基本层次:第一,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需求的满足层次, 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要适应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要, 适应和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要适应和满足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它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基础。第二,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层次, 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并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它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导向和参照点。第三,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标准层次。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标准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施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准绳和基础, 也是评估和监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依据。第四,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动态演变层次。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容和评价体系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是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处于动态化的演变与完善过程之中。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控制而言, 其系统运行的核心是“电大远程开放的教与学子系统”, 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子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完善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鉴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特点, 可以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运行 (教与学) 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学生和课程两个子系统。同时, 要构成一个真正开放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社会系统, 还必须有其他两类活动和相应的两个子系统。第一类是行政管理活动及相应的管理子系统, 它们负责协调各种运行活动之间、运行活动与后勤活动之间以及系统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类是后勤活动及相应的后勤子系统, 它们负责系统所需要的资源 (财政的、人员的、物质材料的和能源的等) 的采集和更新, 包括购置、维持建筑物、基础设施和设备、招聘人员、任命任职、进行培训和思想工作等。基于此, 我们可以看出,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由四个子系统构成, 即学生子系统、课程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后勤子系统。相应的, 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包括:与学生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 ;与课程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学习资源)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因素;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后勤因素。作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之一的教师, 除设计、制作学习材料, 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外, 还要参与管理, 因此, 教师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具体因素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如图1所示) 。

1.学习者学习态度与方式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首先, 学习者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输入, 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秉承开放的教育理念, 这使得许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上大学的人有了学习的机会, 但与传统教育相比,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生源质量总体较差, 且良莠不齐。其次, 学习者又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一种重要的产出, 社会和用人单位更多是用毕业生的质量来看待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因此, 毕业生质量的好坏体现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一方面, 电大远程学习者大多数是在职成人, 这对教育来说是有利的。比如, 成人学员学习目的明确, 有助于形成恒定的学习动力;其自制力较强, 有助于排除干扰, 稳定学习情绪;其理解能力较强, 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学习的应用性强,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等。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要看到, 远程学习者在学习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也存在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一是学习动机不纯。学习需要个体不断积极地努力, 它要求学习者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对挫折的忍受性等良好品质。远程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 他们考虑问题非常实际, 选择远程学习就是为了拿文凭。在这种外在动机的驱动下, 学习者不重视学习过程, 只在乎学习结果, 即能否通过考试, 拿到文凭。只凭这种外在动机的作用, 学习者很难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二是自主学习能力差。有人认为, 由于成人有较强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意识, 因此, 自主性对其而言是自然具备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由英国专家伯纳狄特·罗宾森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 中国学生的整体特征表现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 缺乏自我控制学习能力”, 在网络学习面前普遍缺乏必要的准备。

2.课程设计与课程资源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 设计和开发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无疑非常重要, 但也不可忽视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作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和学生自学的依据, 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和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体系包括广义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狭义的单科课程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既要按教育对象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来设置, 也要按其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来设置。课程设置质量的高低,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不科学, 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最终降低教学质量。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课程设置。就每一门课程来说,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如课程内容、结构以及课程的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 其中尤以课程内容影响最大。一个高质量的课程不但要正确地反映学科的纵向演进, 注意到学科之间的横向关联, 而且要在教学内容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使之具有时代性;要结合实际, 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应用性。此外, 学习资源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学生和教师在时空上相对分离,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的课堂面授, 因此,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就是一种院校组织的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的过程。建设高质量的、适合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3.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发送、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平时作业批改评价与返还、考试的组织实施等, 都要靠教育管理来保证。因此, 管理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运行与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与传统学校的教育管理相似, 也分为国家 (政府部门) 和学校 (教育机构) 两个层面, 即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宏观管理, 主要是在国家或政府一级层面上确定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以规划为主。微观管理主要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者或单位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 根据政策的许可范围, 从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源头, 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在体系上进行经营管理。在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中, 电大系统和网络教育学院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是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多层次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央院校由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领导和管辖, 各级地方院校接受相应级别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管辖, 形成了学校教育系统与国家行政系统并行设置的独特体制。网络教育学院是隶属于高校的二级学院, 独立建制。根据教育部要求, 网络学院由试点大学直接领导, 一般设立学院办公室、教学管理部、网络技术部、资源开发部、学习服务指导中心、研究中心等。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体系在此框架下的运行, 无疑将会影响其质量。

4.后勤保障与教师素质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影响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后勤保障主要涉及各种资源 (人、财、物) 的征集、分配、维持、支持和管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后勤服务的质量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后勤人事管理中还存在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的状况。因此,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使后勤资源得到优化组合, 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教师方面, 2009年, 从事现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教职工共54.6万人, 其中试点高校本部教职工2.9万人, 校外学习点和公共服务体系教职工51.7万人。从事现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各类教师人数为37.1万人, 其中专职教师4.5万人, 其他为兼职教师。教师是保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子系统中, 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教师也要参与到课程子系统中, 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程材料;教师还要参与管理, 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课程, 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参与学生的学习研究和作业考评。所以说, 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三、提高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影响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 在新的时期, 要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构建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对策体系。

1.强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升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能力

要抓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首先要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远程开放教育的角度来理解,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心或教师的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网络设施和相关的媒体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 自主获取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进程都是由学习者本人自主选择确定的。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真正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运用正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并使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手段包括:引导的重点是学习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学习目标的确立;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 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 还要提升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利用网上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保证教学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院校在学生入学阶段, 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 使学生掌握网上远程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包括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上网浏览网页、点播多媒体课件等;可以开辟讨论区, 鼓励学生对远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咨询, 从而提高学生网上学习能力。

2.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在谈到课程时指出:“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形式, 都有必要对学术课程的选择、组织、结构及其内容的逻辑和动机考虑作些深入的分析。”由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成年学习者的, 所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注重职后教育, 以业余学习为主, 关注那些易被高校拒绝或者忽略的人, 这决定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有所创新。为此, 开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普通高校 (双重模式院校) 需要充分发挥传统院校原有的教育资源优势, 如特色学科专业品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长期积累的教材与图书资料、试验设备设施等, 使得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成为双重模式院校举办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一大特色。对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单一模式院校而言, 为适应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在国家确定的高等专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内, 要自主开设各种创新的专业。基于质量提升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是:第一, 课程内容综合化。文、理、工等学科课程内容相互渗透, 开设联合课程和综合科目课程, 开设跨学科课程。第二, 课程性质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程, 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三, 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要大量开设选修课, 使课程种类多样化,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使课程形式多样化。第四, 课程方向人文化。使受教育对象的人格得以完善, 纠正高等教育过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 强调人文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课程的开设和完善。

3.转变管理理念, 提升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国网络教育在技术上与国外只相差三到五年, 但在理念上的差距却不止三到五年。因此,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理念需要作出与时俱进的转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提升, 要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构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1) 实行人性化管理。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众多学生, 由于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和学习能力的缺乏, 尤其需要人性关怀。这就要求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设法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和调动他们的外在动机, 要帮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教会他们运用媒体材料进行自学,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等。 (2) 推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把质量管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把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日常的活动融入整个管理过程, 同时形成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和文件。 (3) 实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不但每一个部门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部门之间的工作也要协调, 一切从全局考虑。 (4) 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鉴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应建立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远程考试及评价系统在内的严格完整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 保证教学秩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提升后勤服务的质量, 重视教师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普通高校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改革实践, 后勤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院校要吸取这些成功的经验, 采取学校后勤联合、吸引社会参与等方式, 使学校后勤机构和后勤人员规范地分离出学校, 形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与协调组织社会力量办后勤的新格局。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一步到位, 坚持后勤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后勤服务部门从学校的机构设置中剥离出来, 组建新的独立结营、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坚持“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 遵照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 通过市场运行方式, 优化资源配置, 使后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同时, 还要重视教师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院校虽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但是, 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的监控、研究和评价, 开展各种服务性的工作等, 这些都将不断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 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 由于媒体技术的使用,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 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 了解每个成人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有远程教学管理的天然优势;同时, 有些教学质量的控制, 如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参与学生的学习研究、作业的考评等, 一般管理人员难以越俎代庖, 只有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管理。

摘要:在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系统论的观点, 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体系出发, 对影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新时期如何提升我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设计出系统性的对策体系, 从而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形态的分类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J].开放教育研究, 2001, (3) :12-16.

[2]陈乃林.试论电大远程教育质量观[J].开放教育研究, 2001, (6) :26-30.

[3]王一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1) :33-40.

[4]孙绿怡.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变迁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12) :10-14.

[5]李飞.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前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2) :2-4.

[6]尚德基, 许明, 牛晓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3) :6-7.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11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播电视大学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创始人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在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文件上亲笔批下了“同意”二字,才使得电视大学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大地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成果。

一、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基本观点

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想得到迅速发展,必须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源于他们对教育基础地位的重视。因为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础和中介。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为只有教育上去了,才会有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

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对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现代教育理论中最具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度地概括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为我国制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技术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也会使未来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弥补当时高等教育的不足,邓小平同志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广播电视大学就是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

二、电视大学是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创举

1977年,英国首相希思访华,他向邓小平介绍了英国利用现代化手段办开放大学的情况,他说:“英国开放大学有20万名学生,被认为是‘英国教育在本世纪内最重要的创举’。”当时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大批被耽搁的青年更是呼唤高等教育春天的来临。无奈当时中国高等学校规模较小,招生人数受到制约,大学的入学率仅为5%。拨乱反正后,大批中、青年有志之士渴求知识,而祖国的振兴也急需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1978年2月6日,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提交《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审阅了报告,并亲笔批示:“同意”。从此,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大学。

三十余年来,电大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应用各种现代化先进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办学,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电大共为社会培养了700多万应用型高等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才资源短缺的压力,提升了全民素质,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电大的实践充分证明:电大的创建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现代化、大众化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电大的创办是对我国教育体系调整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电大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电视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色的伟大创举。

三、电大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电视大学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教学,覆盖面广,系统办学优势突显,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学习网,为广大求学志士送去了知识的甘露,为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电大的创办标志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符合邓小平同志优先发展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教育思想。电视大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它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首先,为大批求学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其次,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创新管理形式、创新教学手段,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学员在工作中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特别是1999年电大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在校学生受教育人数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共为社会各界培育毕业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300多万人。宿州电大三十余年来共为当地培养了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两万多人,占同期分配到我市大学生的三分之一,为宿州的腾飞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充分说明:广播电视大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电大办学坚持面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

以电大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为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条件。第一,广播电视大学打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单纯分数标准,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众提供了无限的机会。第二,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了教育資源的校本所有制,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的社会化,这就为所有学习者平等地享用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

在办学过程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办学。打破传统师道尊严,树立服务理念,以满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特别是解决了基层和边远地区人群对学习的需求。目前,电大办学已经深入到农村、社区,有的城市已经将社区学院建在电大,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服务于地方全体社会成员学习需求。据统计,全国电大在校生中绝大部分来源于地市级以下的行政区域。电大的办学充分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开放性。电大系统的办学优势及办学的灵活性是其他任何高校无法相比的,开放教育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可学的办学理念,为一切求知之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电大运用教育现代化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崭新模式

电大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大胆探索,它直接决定着人才的素质定位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内含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及机制。它不仅在教育方式上采用广播、电视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新的科技手段,在教育观念上更要抛弃一切保守、教条,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的“灌输型”教学,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面授的启发性,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性。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教育理念以及凝固不变的机械培养模式。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新理念。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崭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电大开放教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代远程教育所面对的学习者,不单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为目的。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场所等,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电大不仅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而且在自身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即服务文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是电视大学的服务宗旨。

(四)电大的开放性在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大开放教育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电大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遍布全国城乡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程教育管理系统;“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远程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人的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从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到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一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社会成员,而不是仅仅面向某一特殊人群;二是教育不僅仅定位在人的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必须贯彻人的发展全过程。电大远程教育的宗旨,正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终身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因此形成了自身的相对优势。电大远程教育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补充,更是新型的教育服务主体。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以电大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是邓小平同志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教育思想的发展

办开放大学,是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也是对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近日,以电大为依托的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开放大学本身就是一所新型大学,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办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本身是改革的产物,需要用改革的动力来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建成对各级电大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级电大要充分利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契机,更新观念,完善功能,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地方开放大学的筹办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把大力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作为重要的使命,坚持长(学历)、短(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推进重大制度创新,以此丰富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的内涵。

开放的教育一定要有开放的思想。电视大学只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才能够找准自己在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承担的角色,才能够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持这份事业昌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王璞山.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是电大办学的指导思想[J].山西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2,(01).

[2]王一兵.再论中国电大的定位与未来[J].开放教育研究,2010,(01).

[3]陈至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电大教育新局面——纪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篇12

一、电大远程教育文字教材建设现状

自2009年春季开始, 历届新生订购文字教材的积极性每况愈下, 从07届新生85%以上的教材订购率逐步下滑, 据校教材服务中心统计2010春季新生教材订购率仅为54%。做为教材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态度令人担忧, 据笔者从事工商管理本科导学教师几个学期以来所收到的学生反馈来看, 在入学初订购两年半全部教材的老生, 至少半数的学生反应所买文字教材的利用率很低, 甚至个别学生后悔当初不该花钱订购教材。现实原因在于, 对在职学生来说很难实现自学, 其大多数学习时间仅仅是来校接受面授的几个小时, 而电大电大远程教育倡导以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限制了面授课程的次数, 如西方经济学等统设课程, 在普通高校会安排整整一学期来进行讲授, 而在电大通常只能安排少数几次面授课来高度概括围绕重点进行讲解,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再者, 在本已有限的面授时间里多数教师较多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资源, 课件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文字教材,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仅有的学习时间内较少使用文字教材, 加之许多课程的主教材内容过多篇幅过长, 即使教师上课时充分使用教材授课, 在几次课的有限时间内将主教材所有篇幅内容全部覆盖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在临考复习时, 因为工作忙时间不够, 抽出有限的时间只能依靠重点较主教材更突出、更简练的辅导教材和形考作业册来复习, 主教材基本搁置不用。更重要的是, 据本人了解, 多数课程历年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往往集中在期末复习手册、课程导学以及形考作业册中, 所以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试, 他们就会逐渐发觉占书费多数的各科主教材在考试中起到的作用并不突出, 比较之下, 不如入学时不订购全套教材, 而应该花费少量成本在学期初去校教材服务中心购买相应辅导教材, 这样既省钱又可以很好地实现考前准备。因此, 老生对于入学时订购全套教材自然采取不认可的态度。

同样的, 就新生而言, 对于文字教材的态度也不容乐观, 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老生口口相传报名入学的学生更是如此。首先, 新生对于电大远程教育的初步认识是其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里主要指的是网络多媒体资源, 当许多新生在报名咨询时得知需要订购大量的文字教材时持不理解难以相信的态度。其次, 因为随着教材价格的逐年提高, 预收新生一千元书费待其毕业时退还余额的传统流程, 演变为如今的待其毕业时补交不足书费, 增加的学习成本对于新生来讲无疑是一种负担。

二、电大远程教育文字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负面的招生导向。

对于决定不订购文字教材的新生而言, 对于文字教材初步的否定态度实际上是在招生咨询环节建立起来的, 据本人从事学院招生工作时所常遇到的实际情况来说, 很多时候, 特别是当一个来报名咨询的学生在反复犹豫是否报名, 期待能有其它优惠条件时, 给予其一个优惠条件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实际情况而言, 报名费、学费、学制等刚性条件是没有优惠可言的, 特别是从2010年春增学分学习成本上涨后, 招生人员唯一能够左右的优惠条件只有教材的订购, 所以招生人员经常会对咨询者说明, 文字教材订购与否是可以由学生本人决定的, 若不集中订购, 完全可以到校教材中心去选择购买, 或采取几人共买一套教材的方式来节省开支。长此以往, 教材订购率低的状况是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

(二) 主教材实际使用率低。

再有, 各个方面在强调教材订购率低的时候, 往往针对的是入学不订书的新生, 但在本人从事导学教师工作, 和学生的频繁接触和交流中发现, 即便是那些入学订书的学生, 其实际教材使用率低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开学初教材分发到各个导学教师手上的时候, 一个难题就随之出现了, 约四分之一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不能保证面授课出勤或其他原因迟迟不能领书, 甚者需等到期末复习册分发之时, 即近期末时才能将本学期全部教材领走。电大远程教育面授课的课时很有限,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虽买了教材, 但在其多数学习过程中处于无教材的状态, 这样的教材使用率和入学没有订书又有什么区别?另外, 据不少学生讲, 因为工作忙, 平时上课能坚持出勤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教材买回去基本上闲置, 根本没有时间自学或复习, 一学期结束后, 除了部分统设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期末复习册和部分课程辅助导学教材略加使用之外, 主教材基本上完好如新。

(三) 来自网络教学资源的竞争。

电大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 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 自学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主要依赖有限的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复习, 因此这种学生群体对于教学资源的普遍诉求在于简化和便捷。笔者曾经对所辖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中申报学位的学生做过有关学生最常用教学资源的简单调查, 结果表明这部分学生中绝大多数使用网上资源的时间远远超过文字教材, 学生表示选择网上资源的原因在于可以利用平时上班时间来随时学习, 在工作的间隙, 利用半小时来浏览各章的教学辅导, 利用十分钟上论坛看看老师回复的帖子, 久而久之积少成多, 在考前基本上能对课程的全局有个整体的把握, 复习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而且现代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这种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完善电大远程教育文字教材建设的途径

(一) 文字教材的网络化和导学化。

电大远程教育文字教材订购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仅就其重要的方面略做介绍, 那么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解决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一系列的改良方可做到, 首先主教材导学化, 导学教材网络化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主教材导学化, 就是使现有的部分课程的主教材减轻其理论份量, 增添其导学的因素, 方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有效的知识吸收, 这种吸收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材理论框架的设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起到决定因素的是导学的辅助作用, 就电大远程教育的学习者而言, 其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知识储备在一个陌生的学科里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而导学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使学生快速看到不需要自己归纳的总结, 得到不需要自己计算的结果, 这不仅符合电大远程教育自学的学习宗旨, 也适合电大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接受水平, 更能够大大提升主教材的使用频率。第二, 辅助教材网络化是指, 将现有的课程学习导学、自测练习、配套练习、期末复习及形成性考核册等分支内容整合化, 不同名称的材料有着相近的作用, 不如将其整合为一册, 其中既有练习也有复习, 既有作业也有辅导。

(二) 政策干预。

在此基础上, 政策的干预也是不可或缺的, 笔者认为决策者要制订相应政策, 强行约束与文字教材订购有关来自于各方面的负面影响, 改变现有疲软的教材订购大环境。一是在招生方面要将现有入学教材的订购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 将书费和学费捆绑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其涉及面过广操作性不强, 短时间内很难实施, 可是在政策的影响下, 规范全系统的招生导向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二是加强并规范教学点文字教材的管理, 教材的物流轨迹大体是中央电大出版社到省校教材服务中心, 到学院教材分发导学教师, 最后再到学生手中, 在现有的规章流程下, 理论到书率 (即完成从学院订书到发放到导学教师) 是很高的, 但实际到书率却要大打折扣, 因为面授课程的出勤等原因, 使得及时到位的教材往往有一部分会积压在导学教师的手上, 学生迟迟不来领取, 最严重的是甚至有个别学生到期末才会把教材领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涉及面授课的教学安排、学生出勤率、过程性考核的管理等多方面问题, 所以解决起来也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起到改善的效果。

(三) 与网络资源共建。

在具体教学方面, 应当建立网络资源与文字教材之间的联系, 分清主次的关系, 要使文字教材起到其应有的辅助作用和补充作用, 要发挥网络和文字各自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讲授, 比如为了便于学生快速直接地了解课程特点和各章重点, 可以在网络资源的制作方面突出脉络性、提纲性的特点, 让学生对课程的框架和概况一目了然。而后利用文字教材内容含量较充足的特点, 将课程的具体内容展现出来, 丰富在网上已经建立起来的课程框架。为了避免雷同, 文字教材的内容编写可以从案例、习题、统计资料、阅读材料方面入手。教师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事无巨细地将资料习题等一并上网, 学生在网上了解课程框架的同时, 也产生了对具体内容和拓展信息获取的需要, 文字教材的使用价值就可以显示出来了, 使用率的提高自然可以带动订购率的提高,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字教材订购率低的问题。

总之, 当实现了今后不存在入学可以不订书的局面后, 订书率低的问题便可以随之解决。概括来说, 电大远程教育文字教材订购率低的根源主要在于学生利用率低, 若能在教材结构配置和政策导向两方面加以完善,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订购率低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文字教材的使用效果, 使得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提供辅助, 相信从一个侧面可以对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摘要:近年来, 电大远程教育新生入学初预购文字教材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文字教材的订购率逐年下滑, 现已引起中央电大的高度重视,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问题存在于招生、教学、导学和资源建设等多个环节。经过几个学期的观察, 笔者认为文字教材订购率低的核心问题在于学生使用率低, 不认真思考使用率的问题而盲目追求订购率的提高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本文将基于实际情况, 对电大远程教育学生订购使用文字教材的现状进行介绍, 解释问题成因并提出改善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文字教材,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唐蕾蕾.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窦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电大教材管理工作[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刘名卓.网络课程可用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4].李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 2011

上一篇:生物结构形态下一篇: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