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

2024-05-10

咕咚(精选6篇)

咕咚 篇1

成都2014年8月15日电/美通社/--从2014年10月开始, 智能手环可以像手机一样刷ROM了。知名可穿戴式设备平台服务商和方案商咕咚将推出全球首款可用于所有智能手环产品的ROM 1.0, 这是一个创新概念, 也意味着从软件层面上触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另一个研发触点。

之前的情况是,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创新都围绕着硬件形态展开。理由很清楚, 功能上, 可穿戴设备目前是手机应用生态链的延伸, 因此软件只需要做相应的配套开发。

现在, 咕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可穿戴设备在软件层面的突破, 再度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事实上, 从2010年开始, 咕咚作为国内第一个从事可穿戴式开发的团队, 4年来一直专注于可穿戴设备技术研发的创新, 这样的积累从未停止过。

积累--从SSA算法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咕咚的创新, 是从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运动算法SSA开始的。“那个时候还说不上‘软件驱动硬件’, 但是我和司建铭一直坚信, 软件才是研发的最终方向。”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这样回忆。当时他们想到的创新, 只有一个, 就是通过打造SSA的自我学习能力, 不断进行数据纠偏。

4年之后, SSA算法能做到高精度的计步、里程计算、卡路里检测, 并且应用在咕咚诸多硬件产品之上--健身追踪器、咕咚笑、咕咚糖果、智能蓝牙秤、智能心率带。在这些产品之上, SSA算法快速迭代, 数据误差不断缩小。随着新一代智能手环的研发成功, 咕咚人意识到, SSA算法的拓展, 应该有更广阔的可能。

在创新意识的鞭策之下, SSA算法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扩展, 推动咕咚成为国内第一家智能手环开发商、第一家智能健康秤开发商、第一家智能码表开发商……甚至是第一家手环ROM的供应商。

咕咚ROM

开拓--咕咚平台的社交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是不变的道理。现在, 2000万咕咚用户可以说, 有人的地方, 就有咕咚。在SSA算法的基础上, 咕咚开发了手机APP“咕咚运动+”, 现在已更名为“咕咚”--它除了实现运动/睡眠监测, 还能将亲朋好友纳入到共同的圈子当中, 让运动成为社交、沟通、分享的一部分。

咕咚的网站一直承担着社交平台的功能, 当移动互联网社交规模呈现雪崩之后, 咕咚的软件创新再次把住了脉搏,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 在咕咚APP当中加入“群组”, 直接打通网站和APP的社交隔断。

今年7月, 咕咚、i Health、华为荣耀、乐心等厂商开启了和腾讯微信的合作:通过公众服务号的形式, 用微信来同步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打通, 供朋友圈分享、“运动排行榜”等功能。于是, 微信服务号可以取代APP, 充当智能手环/手表等设备的接入端。

咕咚ROM可实现功能

对咕咚来说, 和微信的合作直接产生丰富的创新基因:微信接口能让手环数据到达云端进行社交, 赋予了手环社交属性;咕咚2000万用户可自由选择更灵活的社交接入方式, 让社交行为完成跨平台转变;咕咚智能手环实现接口开放, SSA算法得到更大的用户群检验。

提速--咕咚ROM的驱动力

“SSA有了4年的积累, 以及微信的跨平台合作异常顺滑, 让我们意识到, 开发ROM, 集合功能接口的时机成熟了”。咕咚CTO司建铭在谈到ROM开发的时候表示, 2014年1月, 咕咚就已经在论证ROM的可能性。

提起那段日子, 司建铭不无感慨:“和手机操作系统一样, ROM的开发高度, 直接决定了手环和其他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可以实现的功能。当时我们吵了多少架, 技术白板擦了重写, 写了再擦, 次数早已记不清了。我们最终认准了ROM的快速迭代特性, 这是软件创新的根源所在。”

咕咚手环ROM 1.0版建立在SSA算法之上, 可自动识别骑车、游泳、跑步、走路等各种运动状态, 智能检测睡眠状态;能提供丰富的接口, 实现来电提醒、防丢等多种实用功能;通过快速迭代, 在不同品牌的手环上显示微信内容、遥控手机拍照、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更多功能, 未来还能定义家庭物联专属ID、解锁手机、控制电器, 向智能家居延伸。

咕咚ROM的出现, 实现了为硬件生产商“轻装”的目的, 按照申波所说, 硬件厂家从此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的品牌、品质和外观, 形成良性的分工与合作。需要功能开发, 咕咚ROM可以实现;需要个性化设计, 硬件厂商负责解决。

但是ROM始终要走在硬件设备的前面, 只有不断提速, 才能在未知的创新和机遇当中获得强大的竞争力。申波和司建铭都认为, ROM的迭代速度还可以更快一些, “最好保持1~2个版本的领先性, 才能继续衍伸到手环之外的其他产品上, 覆盖国内所有合作伙伴”。而咕咚, 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家可穿戴设备ROM的提供商。

创新来源于思想, 而思想驱动的是身体。这和软件驱动硬件道理相通。既然有了ROM, 那就有了开发项链、戒指、纽扣等新奇时尚可穿戴产品的可能。而且咕咚会开放ROM, 欢迎合作者共同加入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的大潮当中。因为创新始终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厂商的任务, 请进来、一起刷、一起迈步, 才能走得更好。

(消息来源:咕咚)

咕咚 篇2

最近家长开放日上了一节《咕咚》,总算完完整整的上下来了,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听了师傅的指导发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头开始,第一个问题是给“咚”注音时“d“没写好,写成了英语里的”d“,这个是我平常没注意到的,但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这个是我的疏忽,老师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要给学生做师范,拼音是低段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平常的写时都要认真、规范。然后是文本读得还不够,让学生找出不同小动物的反应,教案上是写先读每一段再找答案,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学生能找出答案,但从学生的举手发言情况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学生文本读得还不够,所以答案不能很快的找出,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再注重对文本的读,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再来分析文本,这样会更有效。

约跑,咕咚开启运动社交元年 篇3

跑步有多“热”?2014年1 2月31日,咕咚“跨年夜跑二环”活动在北京雍和宫外起跑,零下6度的严寒中,80名跑者开启了以跑步迎接2015年的新模式,起点、终点、沿途大小街道,一直有人拍照合影,分享跨年迎新的快乐;咕咚App自带的社交功能“运动圈”被用户的轨迹图和各种街拍照片充斥着。

作为国内最大运动社交App的开发商,同时也是国内最早的运动大数据应用提供商,咕咚发布的2014运动白皮书总结了当前国内运动的三个典型特征手机成为跑步装备;每个城市的跑者都充满个性、活力和分享欲望;跑者在所有运动爱好者中占比高达58%——这股“大潮”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这样的欢乐属于爱运动、爱社交的互联网网民。规模与人气是运动社交这条价值链最大的基础,而个性化,将是这条价值链最大的亮色。

为了推动运动社交向可穿戴设备进一步拓展,咕咚推出了“咕咚For Android Wear”,这款智能手表App专为为Android Wear平台上的智能手表开发,赋予“看表”丰富的运动社交体验。

申波在沟通会上提出了可穿戴设备的社交网络通过咕咚For Android Wear,咕咚ROM,咕咚APP,在智能手表、手机、智能手环上同步运动健身数据和社交信息,无论哪种可穿戴设备,都能打造五光十色的个人使用场景。这意味着可穿戴设备从“设备个性化”到“应用个性化”的转变,用户只要一抬手腕,就可以查看当前的运动数据,或者寻找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迅速建立社交关系。

作为咕咚在2015年的“开年产品”,咕咚智能跑步盒子是完全免费的,它能把普通跑步机快速变成智能跑步机,用户在室内跑步也能自动记录和分享数据。

这还不够,咕咚智能跑步盒子试图让健身数字化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连接咕咚App;只需一键操作,就能把跑步机数据分享到社交网络;快速结识身边一起健身的朋友,和他们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让健身房的氛围变得鲜活有趣。

该产品只需要安装在现有跑步机上,即可同步记录跑步机的运动距离、速度、卡路里等信息,并通过iOS/Android智能手机上的咕咚App以及PC上传到云端,供用户随时查看和分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运动计划。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分享运动数据、参与线上比赛,真正体会移动互联网模式下运动社交带来的乐趣。

2014运动白皮书、咕咚For Android Wear和咕咚智能跑步盒子,都是“运动在民间”的集中体现;而咕咚App的“企业俱乐部”更像 只强硬的触角,要捅破企业级运动健康市场的坚冰。

“这个想法三年前就有了。咕咚内部有跑步爱好者、足球迷、自行车迷,还有橄榄球达人,每周都要约比赛。于是我们做了‘企业俱乐部’,把运动变成好玩的福利,更好地帮助企业员工锻炼。”申波坦言,他对这个“好玩的福利”惦记了三年,最终让“企业俱乐部”成为咕咚App当中的活力模式。

这个功能强调运动和社交在企业团队建设中的合理性,俱乐部会员聊天窗口属于熟人社交,可以增进员工感情;极富挑战的运动和竞赛能让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而且企业基于线上平台进行福利分发,此前从未有过。咕咚以自身平台为依托,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开发和引进线上服务为企业福利扩容,让企业在全新的沟通和管理模式下完成自身增值。

2014年《中国企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合法注册的企业总数量为20086250家,这和数千万咕咚用户一样,几乎是咕咚App取之不尽的流量入口。由这条价值链产生的电商和服务效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从此次咕咚媒体分享会来看,2015年一开始,咕咚就在下 盘关于打造“运动社交价值链”的大棋。在这条价值链上,咕咚有大数据,有用户规模,有基于云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还有应用和服务平台,这是互联网公司“推广终端应用、注重搭建产业生态链、立足服务、产生利润”的典型特征。发展迅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新焕发了人们对跑步的热情,还将运动社交蕴含的巨大价值呈现在从业者面前。

“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前有个很美丽的说法‘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到有运动的地方就有咕咚。”申波对这样的前景充满信心。

咕咚 篇4

据了解, 咕咚手环能支持运动提醒, 还可通过记录睡眠, 在最理想的时刻将佩戴者唤醒。用户可将该手环穿戴在手腕上, 24小时监测每天活动量及睡眠情况。此款手环还与百度云结合, 用户可以把运动手环中所记录的数据实时汇总到百度云端, 随时记录察看。

作为咕咚手环的开发方, 咕咚网并无大规模的硬件基础, 而是通过借助百度云的大数据量处理、高并发支撑、及安全存储、可伸缩等特性, 对这一智能穿戴式设备进行研发。

据透露, 咕咚手环6月初起将在咕咚网官方商城和天猫旗舰店发售。用户可以在咕咚网上进行数据承载、展示, 并可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当处于运动模式时, 该手环能24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 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 令佩戴者明晰一整天内, 运动了多少距离, 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了实时监测服务。

切换至睡眠模式时, 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 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 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知情人士透露, 未来咕咚网与百度云合作还将深入, 蓝牙体重秤、蓝牙自行车码表等一系列手机智能配件将会陆续推出, 而这些配件都需要移动APP的支持以及云存储服务支持。业界人士分析, 智能穿戴式设备是传统硬件、新交互技术 (语音、手势识别、眼球识别、骨传导等技术) 与云应用服务的结合体, 基础架构、产品能力往往会迁移到云端, 利用云服务、多屏云端同步来实现。

NFC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数码钥匙

近距离无线通信 (NFC) 是一项适用于门禁系统的技术, 这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能够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NFC还完全符合管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ISO标准, 这是其成为理想平台的一大显著特点。通过使用配备NFC技术的手机携带便携式身份凭证卡, 然后以无线方式由读卡器读取, 用户只需在读卡器前出示手机即可开门。据研究机构IHSi Suppli预测, 2015年, 制造商将出厂约5.5亿部支持NFC的手机。

NFC虚拟凭证卡的最简单模式就是复制现行卡片内的门禁原则。手机将身份信息传递给读卡器, 后者又传送给现有的门禁系统, 最后打开门。这样, 无需使用钥匙或智能卡, 就可提供更安全、更便携的方式来配置、监控和修改凭证卡安全参数, 不仅消除了凭证卡被复制的风险, 而且还可在必要时临时分发凭证卡, 若丢失或被盗也可取消凭证卡。

新一代智能卡技术的发展, 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将门禁和电脑桌面登录整合到单一的身份识别平台, 来保护设施、人员和资产。这种集成多应用的门禁解决方案不仅可用于传统的证卡和读卡器, 还将用于移动设备 (包括手机) 。这些手机使用无线近距离通信 (NFC) 技术来接收及出示以往寄存在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虚拟凭证卡, 实现开门、电子支付和安全读取数据等应用。

NFC移动访问设备具有智能特性, 能够验证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相关访问规则, 从而降低了未来对门禁读卡器 (及门锁的智能性和连接功能的要求。此外, NFC手机将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通信发送认证信息至读卡器, 实现门禁的控出准入。这个过程中, 读卡器只是需要解读用于开门的加密命令。—读卡器或锁具未来可免连接到控制面板或服务器, 显著降低读卡器或锁具的部署成本。

《咕咚》教案 篇5

即墨区第三实验小学 韩晨晨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象、家、跟”3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重点及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教 学 过 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不太一样——大部分的字都不带拼音了,只有几个字有拼音。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要大胆地猜一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本课和前面学过的课文,发现不同,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不认识没有注音的字,要学着猜读。】 2.出示课题“咕咚”,指名读。3.引导质疑: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根据右半部分猜的;生活中听过这个声音】 4.再猜一猜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预设:是一种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猜读“咕咚”,激发学生猜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猜字、认字做好铺垫。】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由一个声音引发的小故事。

二、归纳方法,识记生字

(一)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想办法猜一猜。【设计意图: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对课文朗读要明确要求,才能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二)猜字、认字

课文读完了,看看这些生字你认识吗? 1.鹿、象

出示图片和字,指名读。① 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看图片认识的;在电视上见过;通过词语认识的】

师总结:其实有些字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字的样子。②你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字?

举例:电视机、电冰箱(出示图片和词语)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认识的字,知道在生活中识字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

③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会发生一些变化。(出示“鹿”、“象”的演变过程)

师总结:有一些汉字就是根据小动物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的汉字神奇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鹿”、“象”的演变,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由来——根据物体的形状创造出来的,感受汉字的神奇。】

④ 拓展运用:出示其他的象形字——鸟、羊、龟、鱼,学生猜读。【设计意图: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2.吓、拦

过渡:我们继续来猜字游戏。这些字长得可不像了,你能猜出来吗? ① 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根据字的右半部分猜的】 ② 加大难度,这两个字什么意思?

【预设:“吓”和声音有关,“拦”和手有关】

师总结: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声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叫做形声字。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又学了一个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③ 拓展运用:出示其他的形声字——

蚂 蚁 蜘 蛛 蚯 蚓

哗 啦 叽 喳 呼 噜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3.其他生字

过渡:课文还有一些字我们要认识,借助拼音,相信同学们都会读了。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识字,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检查环节不可缺少。】

三、指导写字

过渡:字认识了,我们来写一写。1.“象”

① 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写好“象”字要注意:象鼻长,象身直,四肢舒展。即撇稍长;弯钩起笔和最后落笔都要回到竖中线上,但不能写成竖钩;最后四画要写舒展。【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学段又一学习重点,要培养学生写字之前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易错笔画老师要示范指导。】 ② 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2.“家”

① 观察一下“家”和“象”,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有相同的部分】

按照刚才说的“象”的写法,你来写一写“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寻找两字的相同之处,锻炼学生自主观察、仿写的能力。】

② 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四、学习课文

(一)检查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预设:7个。】 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

2.课文讲了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没有跟着跑,问大伙,帮助大伙弄清了真相的事。

【设计意图: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因此课文朗读的检查非常必要。通过朗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为解读文本打好基础。】

(二)以读促讲,品读语气。1.第一部分(2-3自然段)

过渡:这一声“咕咚”可把小兔子吓坏了。①(出示图一)看看,小兔子怎么做的? 【预设:撒腿就跑;转身就跑】 ②出示句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指名读,相机指导语气。

③ 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指名读,师范读。

【设计意图: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兔子害怕的心情。学生语气把握不到位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就十分重要。】 ④ 出示“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过渡:小猴子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不仅吓得叫起来,还“大叫”

出示句子: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更加害怕的心情。】 2.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

过渡:其他动物听见了,也跟着跑起来,狐狸、山羊、小鹿跟着跑起来了。齐读。

3.师生进行角色体验,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就连力大无穷的大象居然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小动物们:

大象:大象,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没看见那为什么跑? 【预设:没看见。其他动物跑了,我就跟着跑。】 猴子:小猴子,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 【预设:没看见。】

山羊:山羊,你呢?你看见了吗? 【预设:没看见。】 狐狸:你呢?

【预设:我也没看见。】

兔子:兔子,你是最先跑的,那你看见“咕咚”了吗? 【预设:我没看见,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那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到底“咕咚”是什么怪物?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角色体验,进入故事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心理。】 4.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①你为什么笑呀?

【预设:原来“咕咚”根本不是怪物,就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 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怎么做了? 【预设:要先弄明白了;要勇敢面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感悟。】

总结:同学们以后遇事要多思考,不要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盲目跟从(板书:跟从)别人。5.指导书写“跟”

①观察“跟”,要写好这个字注意什么? 【预设:左窄右宽;压线笔画;捺舒展】 ②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20咕咚

(贴图)兔子 大伙 野牛

“咕咚运动”与健身的现代性 篇6

“咕咚运动”是而今分外火热的一类健身平台中的代表。它们大都采用“硬件+软件”的运作方式,通过装配于身体上的终端设备监控人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通过软件将各项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甚至为个人建立健身数据档案。它们鼓励久坐的都市人运动健身、追求健康,也指导人们科学、合理、不懈地进行这一活动。它们将健身规划为一项“工程”。

然而当“健身”成为一种被灌输的“理念”,当“运动”成为一种被训导的“必要”,当它们需要被激励、被督促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丝苦涩?这事实上正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某些分化的剧烈性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失衡:脑力活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知识、信息超负荷的生产与再生产已经压迫到生产主体的生命基础。“咕咚运动”是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产物,而它的内在机理也深刻地渗透着现代性。

移动终端与身体黏着

硬件设备是这项“全民健身工程”得以展开的基础与前提。手机,这个现代社会里身体的增生物,也就成为最具渗透性、黏着力以及覆盖性的硬件座架。人们随身携带手机,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更像是人们生理身体的“延伸”,以及社会身体本身的一个“部分”。因为人类有机体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作为机器的硬件装置也随之获得了活力,用户的移动身体与科技的移动终端之间已经变得界限漫漶。

移动终端的信息传导机制在各个维度展开。首先是身体与终端之间:脉搏、心率、步频,这些微观指标被敏锐地捕捉。其次是终端与外环境之间:距离、方向、路线,这些动态矢量信息通过GPS定位技术被实时追踪。就终端本身而言,它有着细密的分工:手机和相应的软件既是数据的处理器、呈现器,又是位置、速率等数据的采集器;而对于身体数据的感知和采集,则要由物理上对身体进行切实黏着的装置来完成。

这样的终端装置讲求与身体的亲和性,它们的“黏着”与“渗透”既是空间上的,又是时间上的。比如轻便纤巧的“咕咚智能手环”,它的广告突出了“轻巧”与“无束缚”的特征,使用者也“无需再频繁地取下TA”。它要黏附身体、化入身体,让身体感到自然而然、无拘无束,要防止异物感和不适感的产生。这样的黏附最好是长长久久的,“咕咚智能手环”要“为你的日常健身以及所有生活时间提供全面的记录和监测”,这种追踪与覆盖要“24小时”全天候。更精致的是,“咕咚运动”还推出了一款叫作“咕咚笑Pro”的产品,它可以成为手表,可以用作挂坠,也可以作为包具上的挂饰……总之,作为技术装置的移动终端要以最亲和、最黏腻的方式“楔”入日常生活;而在有机的身体看来,这个过程其实更像是一种脉脉含情的“渗”入。

反身性知觉、计量与档案化

移动终端不仅黏附身体,而且要监视身体。或者说,黏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身体对象化,进而对其进行监测和数据化的过程。人类最初的知觉主要是指向外部世界的,知觉是工具,是手段,是沟通主客体世界的途径。“咕咚运动”的健身工程却要构筑一种反身性的知觉形式,使得感知过程指向知觉主体本身。身体对于人类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神秘的,肌体封闭、不可见而又有机变化着的内环境。本身就在感官上营造着神秘感,许多生理活动和反应也都无法被意识所控制或觉察。但技术终端的黏附却让有机身体和诸多微妙的生理症候都能够被精细地感知与记录。

而这一反身性的知觉过程更是可以被量化的。计量是现代性的重要精神之一,在现代理性和技术体系下,一切朦胧、混沌、暧昧不明的东西都会被驱散或是被把握,神秘的有机身体自然也会变得一览无遗。心率、步频、速度都被计算出来,即使是原本只能凭感觉估计的能量消耗,也要被“卡路里”的单位和相应的数据所精确地呈现。

“咕咚运动”的广告这样写道:“追踪、了解、超越”,“步数、距离、卡路里燃烧数字的不断变化,激励着你的提升”。可以看到,单独的计量数据仍是不够的,它们还要被历时性地排布和整理,变化过程要被实时追踪,一份个人的“运动档案”也就被建立起来。这个“个人史”的关键词是“纪录”,是“奖章”:自我与自我竞赛,其间受推崇的是进步与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这种线性进步的时间观念与计量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彰显着鲜明的现代精神气质。

从“端”到“云”

更准确地说,“咕咚运动”推行的是“硬件+软件+社区服务”的模式。除了作为硬件的手机与手环,作为软件的APP,还有一个作为网络社区的信息分享平台。通过“咕咚运动”软件自带的“好友”功能网络,以及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绑定,运动者们组建了互相交流、鼓励、竞争的共同体,正如广告里所言:“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分享成绩给朋友”,“或是与朋友来一场运动PK,只用你的脚步”。

“与朋友和家人的互动有助于保持你运动的动力”,因而历时性的自我竞赛还是不够的,共同体内部的互相鼓励和良性竞争更能成为运动和健身的激励力量。我们不仅仅看自己的运动“轨迹”,还要看别人的“轨迹”,更要看别人对自己的“看”。这不是一次孤独的“漫”跑,而是一群人的“竞赛”。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成绩的PK,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紧张“竞技”,共同体的互动过程里其实是轻松和娱乐。运动、健身数据的交流仍然是“秀”“晒”“分享”的过程,这些网络文化行为中洋溢着的欢欣并没有任何改变。因而,与其说网络平台带来的激励和动力来自紧张的“竞争”,不如说是源自轻松的“社交”与“展示”。致力于同样的“健身工程”,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个体结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他们既互相鼓励,又互相“比拼”,在“云端”嬉戏追逐,其乐融融。

全知视角与身体绘图术

一般来说,运动过程中的视觉经验总是有限的,人们只能通过平常的视野看到面前的事物。在装有镜面的室内健身房,人们可以看到背后甚至是其他方向的东西,镜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视野。在野外的跑步或步行运动中,人们可以获得移动的视点,行进、张望,但是视点无论怎样活跃也终究无法与身体相分离。观看之眼受制于肉身,这是“肉眼”的宿命。

“咕咚运动”的健身平台则通过移动终端与定位技术的结合,为运动者提供了突破性的全景视野:一种与身体相分离、将自我对象化的观看方式。“我”从“我”之外看“我”,以及“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全知视角为运动过程的重复、单调性增添了新意。通过“咕咚运动”记录的运动路线图,我们获得了某种流观“历史”、纵览“全局”的体验,一个属于“我”的、由“我”所创造的过去的“世界”在眼前展开。它与习以为常甚至是无聊的日常(视觉)经验那样不同,它还让多少需要费力的运动过程变得新奇有趣。这种新鲜“体验”对惯常“经验”的持续性刺激和刷新是现代性的一大特征,它也可以成为个人运动计划中的强大动力。

在全知视角下,身体不再是视点的制约,而是被客体化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的线性运动轨迹能够在数据终端上呈现为“图案”,运动过程也就变成了“绘图”过程。“图案”也可以是特定的“文字”,这时运动又变成了“书写”。我们在“限知”的世界里绘制,又在“全知”的世界里观赏,新的“体验”刺激又生成了:一些人开始不断创作和玩赏不同的轨迹图案或文字,甚至用它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健身变成了创作,运动融汇了娱乐,趣味与创意涌动其间——这是身体的绘图术。

“咕咚运动”既把健身规划为一项“工程”,在其中注入精致的现代技术精神,却又包裹“工程”的艰辛,遮盖“工程”的苦涩,它要通过各种策略让“工程”显得自然而然、鲜美诱人。这是绝对现代的运动方式,这是健身的现代性。

徐一超,公司职员,现居上海。曾在本刊发表文章《花园战争与“园艺精神”》。

上一篇: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一篇:选择风险体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