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

2024-07-02

单元整体设计(共12篇)

单元整体设计 篇1

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做好学情分析

要想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影响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 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融通。

学生在学习《地球表面及其运动》这一单元时,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对岩浆岩、沉积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关于地球表面的形态,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不少见闻。他们对高山、河流、平原这些常见地形并不陌生。溶洞、瀑布、峡谷等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火山和地震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些都为学生本单元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每一课的教学设计要指向单元的总体目标

一个主题单元通常包含数个课堂教学设计,它们虽然相对独立,但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把一课的教材置于主题单元之中进行研究,弄清整体结构,加强各课间的前后连接与呼应,以达到较好的整体效应。“教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使教师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结构都有着很清楚的认识,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教材,使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就会有目的的、理解性的去学习了。《减少土地的流失》一课为本单元的结束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探究了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及其成因、岩石的风化及土壤的组成、雨水和河流等各种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一系列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

从单元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单元目标要求入手设计了导入环节。首先出示“泥石流”的视频,让学生去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将本单元前几节所学的地形地貌的改变,土地侵蚀的因素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在温习所学知识的同时,为本节课利用这些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前提。这样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去导入新课,既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又有效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三、整个单元系统地规划后再分课教学,最终高效达成目标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后,把各个目标分配到不同的课时,系统的规划后再分课教学,最终高效达成目标的过程。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在这课之前的第1课先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第2课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在以上两课的基础上过渡到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把引导学生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课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组成。在本课教学中,希望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利用“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以及观察种了豌豆的石膏,同时整合利用各种学习途径,经历岩石变化原因的探究过程,多角度寻找支持自己解释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推理、求证意识。同时在探索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导入时以谈话的方式以岩石为话题作为认识地球内部力量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再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在设计这个环节时,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老师提供的图片对岩石变化的原因作出自己的猜测; 再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以及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自然界的风化。在以上的研究环节中,学生已经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自然界中的气温变化、流水、动植物、大气等会使岩石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风化”的概念,再通过所学到的概念解释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的概念和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认识了风化作用以后,引导学生了解像风化这种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会改变地形地貌。通过欣赏风化作用形成的景观,来加深风化作用对地形地貌的改变,并获得美的体验,最后拓展延伸。调查家乡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延伸到自己生活中,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

《一杯水的观察》课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追问下,探究的问题开始五花八门: 老师,“我想研究水到底透明吗?”老师“我想研究水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坏处。”老师我想到“很多成语都用到水,知识的海洋、学海无涯、水滴石穿……我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水来形容。”孩子们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的概念体系,还跨越不同学科。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答非所问,偏离了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只好强拉硬拽向目标奋进。在《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中问: “让浓盐水杯中未溶解的盐再溶解该怎么办呢?生1: 搅拌; 生2: 加热……那不是加快溶解的方法吗? 我只好再解释一遍,学生再一次思考奋力向我的目标靠拢。可见科学问题要有合适的尺度,要“循序渐进”。学生提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科学教育,主题要小,对于是什么的问题,所观察的对象要具体; 对于为什么的问题,所解释的现象要简化,这样才能简单明了。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年龄特点,以学定教,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断引领学生做真科学。

摘要:从课程理论得知,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发展知识、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单位。单元是一个教学系统,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学生

单元整体设计 篇2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篇3

实践过程

学校确立了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思路,以一至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具体过程为: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检索分析——本地区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研分析(课堂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部分已经简要阐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过程性实践研究。

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国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虽然他们陈述的定义侧重点不同,但是教学设计的最终任务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服务的。由此,学校将其与传统的备课进行了比较,归纳了注重系统化(即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者的需求和科学性等几个主要特点,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的(学生是接受者,更是建构者),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社会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实质性实践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骨干引领的以教材知识教学为主的集体教学设计、分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二阶段骨干引领的以单元知识核心内容为主,兼顾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第三阶段以学科系统知识为载体,以学生阶段发展现状为基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中央教科所李嘉骏研究员、北京教科所张熙博士所带领的整个团队、区科研等部门专家都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肯定与深入的指导。如,学校重组了领导与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了全体动员及培训会;课题负责人对课题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以及参与教师分期进行了课题相关培训;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基本功的前期测试;对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二次文献检索,并求助于专家进行了二次指导;进行了小学阶段学科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分析,基本完成知识技能结构图,并进行了此内容的培训;还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的梳理与学习、考核;对每个年级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操作性全程指导;制定了更加严密的计划与制度,出台了课题管理办法;随时记录填充与调整内容、反思等,随时整理,以单元为单位装订或装袋;撰写成长叙事或案例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仅数学,学校就已经培养了2位市级骨干、3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他学科市区骨干一举从2002年初的4名上升为14名。并且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把握教材的能力在增强,从以往的“就一说一”、走过场走向了有意识地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注意了架构知识的联系;他们真正注意了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研究意识与思考能力也日渐成为自觉行为。

对教学设计实践效果的反思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实践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形式适合新课改和教师需求,即课时设计与课程设计相得益彰,个体设计与集体设计相互补充,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内涵依据新课程理念有了增加,即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系统性视角出发,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课程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原则定位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四,注重挖掘与强化整体框架设计的多重作用,以求更加适应课程理念和弥补课程教材的不足(适应教师的基础需求)。

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注意事项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创新,是对教师过程性随时性培训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已经显现其优势,但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进行此单元教学框架设计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学科新手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对于学科成熟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针对预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根据课堂的发展情况作即时地调整,使老师的教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让老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对于学科专家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实现外在压力与自我内在要求的有机结合,完善自我,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念。

未来,学校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帮助与关注,便于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为新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注入新的气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

开源引流,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篇4

一、单元整体设计,读写结合新发展

语文是生命的存在,听说读写源于生命的动力。人的生命需要交际,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用听说读写来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听说读写就是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听和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说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听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意思;写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文本,读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文本。说到底,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习作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从表达的角度学习阅读,这才是全面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不仅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观察和写作方法,更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感悟生活、积累生活,在习作教学时把这些方法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从而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全面培养写作能力。

二、把握整组教材,统筹安排习作计划

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我试着把习作要求、方法、内容、讲评等逐一贯穿于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和口语交际,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单元习作目标设定为:(1)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2)将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3)对于精彩的语段,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习作主题为线,部分体验达到目标

(一)阅读课堂勤实践

如教学《桂林山水》,研读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本段,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继而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让你产生什么感觉(对比的手法,更加体现漓江水的美)?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旨在让学生懂得同一种景物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的特点。

(二)课后练习跟着走

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教学中这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教学体系,它们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也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题第二题为“我们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结合这个习题,在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了哪几处景点后让学生填空:入山———()———()———()———出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按照游览顺序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三)小练笔有大学问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想象练笔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确;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理趣相生……因此,学生在读诗中感受音乐美、品味语言美、想象画面美、领悟意境美的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进行改写。

2. 仿写练笔

又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段以及《七月的天山》中描写野花的部分都写得非常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排比的方法进行生动的描绘、教学此处时,可以安排小练笔。学生把优美的范文和平时看到的景物联系起来,一篇篇灵动的文字喷薄而出。

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增添无限精彩。

“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兼顾的道路,做到了对教材的整体建构和延伸超越,很好地弥合了学习与实践的矛盾。我们相信长此坚持下去,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高雅的阅读品味,造就学生宽厚扎实的文化基础,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单元整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实现系列化、目标化,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在以读促写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开源引流,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篇5

兰州二十三中学

郜佐栋

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张英

摘要:在“单元整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系列化、目标化,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在以读促写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二十年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然而“读写结合”绝不仅仅是对课文的仿写,更多的是学习课文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学习课文时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么构思的,到习作时就把这种思维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是更深刻的“读写结合”。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按照“主题(专题)单元”来编写的。“主题单元”的教材就应该实施“主题单元教学”,以发挥这种教材的最大优势。所谓“主题单元教学”,事实上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教学。”

一、单元整体设计,读写结合新发展。

语文是生命的存在,听说读写源于生命的动力。人的生命需要交际,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用听说读写来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听说读写不过就是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听和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说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听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意思;写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文本,读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文本。说到底,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作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从表达的角度学习阅读,这才是全面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不仅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观察和写作方法,更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怎样感悟生活、积累生活,在习作教学时把这些方法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从而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全面培养写作能力。

二、把握整组教材,统筹安排习作计划。

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我试着把习作要求、方法、内容、讲评等逐一贯穿于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和口语交际,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内容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单元习作目标设定为1.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2.将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3.对于精彩的语段,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习作主题为线,部分体验达成目标 1.阅读课堂勤实践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研读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本段,然后逐一思考以下问题:(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继而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例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让你产生什么感觉?(对比的手法,更加体现漓江水的美)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旨在让学生懂得同一种景物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的特点。

2.课后练习跟着走

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教学中,这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教学体系,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也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题第二题为“我们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结合这个习题,在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了哪几处景点后让学生填空:入山---()---()---()---出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来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3.小练笔有大学问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想象练笔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确;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理趣相生„„因此,学生在读诗中感受音乐美、品味语言美、想象画面美、领悟意境美的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进行改写。例如,在学习了古诗《望洞庭》后, 让学生根据诗中所叙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练习了写作,一举两得。

(2)仿写练笔

又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段以及《七月的天山》描写野花的部分都写得非常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排比的方法进行生动的描绘,教学此处时,安排小练笔。学生把优美的范文和平时看到的景物联系起来,一篇篇灵动的文字喷薄而出。

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增添无限精彩。

单元整体设计 篇6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 文本内容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5-01

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提出的“单元整体设计和单课的有效实施,中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笔者在听了朱浦老师的几次报告后,对单元整体设计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法

我们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设计中我们试图从以下几点考虑:

1.研读教材,解读单元主题,确立单课话题

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

以4AM2为例: 4AM2的学习主题为Me, my family and friends,经过单元整体构思,我们将4AM2U3 I have a friend这一单元划分为三教时,而第一课时话题为About me侧重点是对于自己的服饰的描写。第二课时的话题为:About my friend侧重点是对于朋友的服饰及能力的描写。第三课时的话题为:My album-About my animal friend侧重点是通过故事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2.确立单元和单课时教学目标

认真研读了单元各模块内容,确立了话题之后, 我又必须思考如何抓住单元及单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呈现递进性,突出重点及难点。

以1A 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为例

我们一致分析认为单元与单课之间有隐含的内在联系,单元目标是在“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的语境中能运用数字正确描述教室里物品的数量,之后我们确定了单课时的话题是“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在处理单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明确知识在呈现时的复现率,引导学生感知——掌握——运用,以此推进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

3.再构单元和单课文本

单元文本再构的关注点:

1)内容要求基于教材的单元主题并再构单课时话题,并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与生活情景

2)语言要求旧知的复现,新知的整合,新知的习得。

以1B Module3 Unit 3 Clothes为例

低年级孩子们看到一篇很长的课文时,他们会从心底里产生恐惧,会感觉这篇课文很难学,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好所教内容的话,他们可能会觉得失落,会对英语产生消极心理。所以我要按照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 。本单元第一课时初步介绍夏天穿得衣服。正是有了第一课时的输入,才有了第二课时学生的输出。如何要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语言,结合生活实际在“单元整体设计”时才有了第二课时结合生活实际,情景对话, 第二课时为体验更真实的情感,更丰富的文化,让学生能够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运用所学语言,最后让学生从“懂”到“能”。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中的思考

现阶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个人素养的一种极大的挑战。

思考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亟待提高。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兴趣爱好等匹配关系,又要考虑媒体使用、板书设计等等相关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思考二:反馈评价亟待研究。在单元整体设计过程中,教师只关心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而没有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其实学生还是被动的学习,变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思考三: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亟待提高。传统的教学,教师只要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现在,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包含的知识前后的逻辑性,文化知识的背景和文化情感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读整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

作为一线的教师,通过这几年对单元整体设计的尝试,我觉得只有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牛津上海 版1A,1B,3A, 4A,4B [T〕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朱浦《教学理论探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3] 朱浦《教学专题透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b.

[4] 肖克义 英语教材整合之我见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11月.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篇7

一、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关联度

首先,基于语篇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将英语教学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使单元主题与分课时话题能浑然一体,需对教材进行充分研读,不仅遵循教材设定的主次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分课时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

其次,牛津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模块较多,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因为文本内容的模块在前,核心词汇的模块在后,而且课时进度也难以安排。因此,在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师要有机地将不同模块中的内容重组,有机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重整在一起。

再次,单元整体设计还需注重序列性,特别是各课时之间的衔接,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设计相应序列。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知识点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

二、文本再构,推进教学过程

1. 再构、区分并使用多种文本

确定单元、单课目标之后,我们要进行适度合理的文本再构。单元主文本,就是把这一单元的主要核心内容,即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句型都融合在这文本里面,文本情境中的角色就是教材里的角色。对于低年级学生,通常一个单元使用一篇单元主文本,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一些非核心的语言知识再构到辅助文本中去,因为辅助文本可以支撑主体文本的内容。在高年级,由于知识点增多,我们通常在单元整体设计时,采取单元主文本加单课主文本组合,并配合辅助文本的形式。

2. 在文本再构和语篇推进中体现人文性

文本再构要考虑语篇内容和语言形式,学生学习有体验才会产生共鸣。学生的体验是通过语言运用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单元推进是让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以5BM4U1 Western Holidays为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单元主文本和单课主文本Easter,初步了解西方节日文化,深入了解复活节。第二课时通过巩固单元主文本和学习单课主文本Halloween,使学生加深体验,深入了解万圣节。第三节课梳理单元主文本中几个重要的西方节日,鼓励学生语用输出,在表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实现整合,促进学生整体感悟学习内容

通过语篇的单元整体教学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使整个单元的话题更统一、内容更丰富、目标更明确,促进学生学习时语境有延续、语用有联系,让学生获得整体认知,加深对单元主题内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发展。如通过5AM4U3Fire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的起源,加深了对火的认识,还知道了用火安全的相关事项,学生们还以制作英语海报的方式宣传用火安全。

2. 实现创造,促进教师立体把握教学资源

单元整体设计 篇8

一、单元目标的整体设计

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在35分钟内完成课程标准所制订的全部培养目标。因此,英语教师需要依靠单元整体设计推进,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到年段目标,再到学期目标,最后细化到每一个module和unit的目标。只有通过这样的整体考虑,才能制订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有了具体的单元和单课目标,对于每节课要达成什么教学目标,一个单元之后又要达成什么目标,用几个课时达成最终目标,教师自然心中有数。整体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循环复现

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不断积累、循环出现。以牛津英语3AM3U2 Shopping为例,单元教学目标中对于音标目标描述为:“学习掌握元音字母0在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以及能正确诵读儿歌。”教师根据这一单元目标,制订了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学习音标,归纳在单词中的发音;第二课时,复习音标,知道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朗读相关儿歌:第三课时,通过练习巩固音标,深入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将同一内容贯穿在一个单元的三个课时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巩固,通过不断复现,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

2. 梯度推进

仍以上述一课为例,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制订了分课时目标,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生从“描述、复述”到“表达、对话”,再到“制订、书写”,由扶到放,循序渐进。通过学习,学生能在课堂模拟的情境中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和技能完成交际活动,可见目标的整体制订有助于提高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呈现学习的过程性和思维性,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文本再构的整体设计

语言的“声、形、情”需要内容来体现,学生只有先理解文本内容,才会去关注文本语言,只有学习了文本语言才能体会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以牛津英语2AM2U2 That's My Family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本在内容、语言与情感上是如何有效结合的,见下表。有了内容的依托,学生才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进而体会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的整体推进

单元整体设计 篇9

一、以课标为依据, 呈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只针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显性教学目标进行表述, 很少涉及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隐性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也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设计和编制, 才能使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

教学目标设计从单一性到多元性的转变, 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是围绕“谈论节日里人们所做的事”这一话题展开教学活动。本单元介绍了一些东西方节日风俗, 这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内容十分丰富, 可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趣的教学材料, 对照英语课程标准挖掘其中的多元教学目标。如:乐于接受外国节日的文化习俗, 增强爱国意识;能借助网络资源, 搜索有关东西方节日风俗的资料, 获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及其不同的风俗习惯, 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及人文, 知晓西方国家的风俗习俗, 体验到不同的文化氛围。

二、以单元为长度, 呈现教学目标的延续性

有些教师在分析教材时, 往往只关注单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并围绕单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孤立地进行教学, 缺乏单元的整体意识, 只求一个课时的精彩、完整, 大大削弱了单元的整体功能。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因此, 教师应该以单元为长度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单元教学总目标和单个课时目标的关系。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必定是统一的, 课时目标应服从于单元目标, 两者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课时目标之间必定是系统性、递进的和连续性的, 每一课时语言知识能力的推进, 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其次, 教师要注意系统设计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 一方面将总体目标到课时目标进行逐级分解, 使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被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注意同一层次内部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使它们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由低级层次到高层次的逐级实现。

教学目标设计从只注重单课时目标到关注单元整体目标的转变, 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稳中有升、不断推进, 目标达成度更高。例如, 单元内分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技能目标从听说到读写的推进, 知识目标从对话到语段的推进, 学习策略从教师帮助到学生自主的推进, 情感目标将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 文化意识目标则不断扩展学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以学生为本位, 体现教

学目标的针对性

部分老师的教案上仍然存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 使学生理解……”等语句, 这是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要教的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 而不分析学情,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程度。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照教材中的教学目标,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掌握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经验、思维方法和态度的基础, 并根据学生水平提高或降低教材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达成课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那么我们在描述教学目标的时候, 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描述教学目标。因此, 我们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陈述教师行为的“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语句, 而使用能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的“行为动词+知识思想方法”的语句。

教学目标设计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 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 制订教学目标是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教师出发, 体现了教师教学中心的转移, 即从关注自己的教的效果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后面的教学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单元整体设计 篇10

结合目前正在各地开展的诸如Scratch等新兴教学内容,以及正在兴起的基于机器人和3D打印为主要内容的创客教育,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教学模式对这些教学内容发展形成了瓶颈,但是还不能够完全打破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去从容面对。为此,我们很有必要探索在教学内容规划方面的整体设计方法,以期启发大家探索更本质的教育变革。根据先期的教育经验及对未来的教育趋势展望,单就教学内容来看,变革传统的时间与空间安排,以系统的观点,面向整体,从内容上进行单元设计,这是在空间上的一种思路。而对内容进行学期设计、学年设计甚至学段设计,这是在时间上的一种思路。

●单元设计的内容分散性与整体性的辩证统一

单元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着眼的问题却是:真正的单元是什么?如果是按照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的单元设计方法,无疑信息技术仍然会走向模块化的内容单元设计,这无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基本内容模块化单元的缺陷是,每个模块的内容难以确定谁先谁后,于是在技术的梯度上缩手缩脚,不能很好地相互深度融合,人为割裂。诸如多媒体与图像或者文字处理,即使是新兴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模块化都仍然会让它们的教学分离。因此,新的单元设计应是在内容、方法上都要在模块上彻底打破,把内容进行分散设计。可以是学习空间设计,如项目设计方法。

在空间上,并不限制学生在这一个单元学什么具体的技术内容,而是以研究行为为先导,能够在本单元的规划之下完成一定的学习计划。例如,信息的获取。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不仅有阅读,也包括交流。谁又能否认无目的的聊天、游览不能获得信息呢?我经常举几个已经工作的学生的例子。其中一位在欧洲做项目策划,平时就是找客户聊天,与朋友交谈,到处走访,单位不鼓励去办公室上班,因此他更能够在无目的的“溜达”中发现项目创意。这就是信息获得的空间上的特点。回到课程,我们不在具体内容上做过多限制,而只是提供一些必要指导,学生可以针对一定任务、项目或者自我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信息获得方面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是说明自己的技术选择与使用心得,我们管他是用了因特网搜索、维基百科、在线问题、论坛微博,或是其他哪些技术呢?

在时间上,不再按模块划分具体课时,而应以单元、学期等时间进程整体划分课时。例如,有的单元共4课时,有的学生可能用3课时在漫游网络,教材内容都是参考,而到了第4课时才针对教材梳理知识体系,进行技术总结,如果时间不够他需要自我弥补,或者在新单元学习时,这些学生就会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了。又如机器人学习,并非一节一个传感器的学习才是有益的。学生可以用一节课去试验一下各种传感器,在另一节课去组合创意,后几节课不断筛选、改进传感器,达到设计目标。在学习时间上,我们没有人为规定哪一节课学什么传感器,这样整体划分课时才是与新教育相符合的单元设计。

因此,我们在单元设计时,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在空间、时间上的分散性指导和整体性要求应是辩证统一的,仍然以模块分类去进行基础知识、模拟练习这类的学习并非是单元设计的变革。

●学期、学年、学段的静态设计与动态管理

从“我是电影人”这个大主题设计来看,一线教师是很有教育理想的。这实际上是类似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这个设想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部分地借鉴。不过,可能在时间上战线拉得过长。如果这是传统的技术教学,这样几年的深度学习计划是可以培养出非常高明的技术工的,但在信息技术时代把各种内容规划到几年之中持续学习就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进行大众信息教育的目的上会缺乏合理的节奏。那么,学期、学年,甚至学段,如何进行整体性设计呢?我们的观点是,设计应是静态的,管理应是动态的。

静态设计,是指可以大体规划每一个学期、学年,甚至学段,要完成哪些技术的学习,这是一个静态的规划。在静态规划中,不必考虑过多的时代变化、技术发展,甚至是技术内容之间的交叉,也不要让一种技术内容必须要负载起其他技术内容学习的重任。例如,我们没有必要在学习操作系统中过多涉及图像学习目标,反之也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按学期,针对一定的项目,或者学校的活动,如第一学期学校可能会在文艺演出、科技创新等有一些计划,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计划进行静态规划学习项目与活动。这学期,一部分学生可以学习手绘、摄影、公益广告等图像技术去参与艺术节的平面设计,另一部分学生也可以学习摄像、视频编辑等视频技术进行专题片的创作。总之,这一学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动态管理,是指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及学习水平是要动态跟踪、动态管理的。例如,在学生方面,在本学期中,有的学生可能兴趣发生了转移,或者由于活动需要他改变原来的学习计划,如不再学习视频编辑而改为图像加工,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学习计划和他自己的学习进程。又如,在学习内容方法上,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学习探索的进程,部分学习图像加工技术的同学,最终选择另一个更符合他们作品设计的软件或者技术,而不一定要按教材原来规定的内容继续学习,因为技术是相通的,只要他们技能得到提高,对技术有了深度体验,哪种软件操作都不会是难点。因为,动态管理也仍然是用时间换空间,在较长的学期中适度调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技术目标。

从一个学期的基本规划到一个学年,这可以是在内容上的递进设计,如第二学期可能要让技术更综合,那么技术的交叉会更多,视频小组需要图像的介入,图像小组也有转换为视频的需求等;还可以是在项目上的递进设计,如社会调查、环境检测等信息获取项目的完成,第二学期可能要着手写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者给有关部门写详细的报告,这就自然递进到另一个层级的信息加工,当然内容仍然可以是分工、合作下的自我选择,有的小组可能倾向媒体加工,有的倾向科学论述,但都不影响最终的信息加工与集成。

单元整体设计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

单元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构成模式,教师采用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具连贯性和统一性,不仅可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还能够让新知识拓展的更加集中。整体单元教学并不意味着纯粹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且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整合和重组,整体设计教学,解读单元主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一、实现单元主题的整体解读

小学英语教材中选取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像见面问候、介绍家庭、动物、颜色、食物、饮料和购物等,每个单元主题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在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然后仔细划分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并制定好具体的单个目标。学习英语课程的第一步是积累基本知识,小学英语教师需认真研究讲解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窍门。而且整体解读单元主题,还能够增强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例如,在讲授《Our animal friends》时,本单元的知识主题是动物,重点句型有:I have animal friends。Its/Theyre... It/They can... It has/They have... 教师可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哪种动物,以及该动物的总体印象和外貌细节为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根据个人对常见动物的了解介绍它们的特点。小学生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领他们认识、学习和使用本单元的新词汇:animal、leg、body、arm、other、tail、wing等,从而实现从整体上解答单元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由于话题比较集中,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关注,对单元内容的吸收和掌握也更为深刻。

二、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整合单元内容能够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在新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可从课文或句子着手,不仅帮助学生记住词汇的字母组合,还应理解其具体含义。每一个英语语句中都有和动词、名词、介词等相配的词组,将单词融入到具体语境中可让学生练习英语词组的使用方法。英语知识的学习本来就是词句结合、句段结合,特别是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对多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可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技巧。

比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教学活动中,在新课导入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照片,包括bus、train、ship、taxi等,借此引出本单元主题,并板书: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让学生进行回答,学习新单词的发音和读法。接下来,教师可将上述句型放在学生的对话中,并要求他们以此为话题进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是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来到学校的,学会使用句型I come to school by ...进行回答,掌握介词by的用法。将新单词放到句子和对话中,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让他们综合运动多种学习方式,可有效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实现新知拓展的优化整合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让学生以积累为基础进行适当拓展,突破教材的限制和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巧妙迁移至具体情境中,实现自然延伸。小学英语教材中针对各个单元主题的编排,大多都属于连续性的知识内容,教师可对它们进行统筹规划,适当调整顺序,实现文本重组,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在以固有经验为前提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再通过循序渐进的课时安排,可实现新知识的逐步拓展和升级。

以Unit 8《Chinese New Year》教学为例,本单元的知识主题是“春节”,Unit 3《Holiday fun》的知识主题“节日”有着前后关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过程中,可结合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拓展新知识,让学生自由讨论“节日”方面的话题。同时,教师应有效结合这两个单元的重点句型: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Did you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让学生进行交流巩固。学生在讨论和巩固时,教师可注重社会交往和文化渗透,拓展出更多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英文化的不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四、总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采用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和整合,让学生在系统中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交际技巧。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需针对不同的单元主题进行精心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倩,王丽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29:49-50.

[2]张璐.小学英语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3:66-69+65.

单元整体设计 篇12

一、有意义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平时的英语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主要是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师讲生练的方法, 做相关练习, 达到巩固与运用知识的目的。如, 通过拼背本单元所学单词、默写本单元所学句型和课文、做本单元的有关习题等方式, 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技能, 因此课上主要是重现新授课的各种操练内容。这样的复习虽然也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但机械式的复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 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

由于在外出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中, 主要是针对新授课的观摩与研讨, 对于单元复习课的专题研究接触得较少, 研究得则更少。大部分教师上的单元复习课无非是讲讲、练练、做做习题等形式, 教师也觉得这样的复习课比较机械单调、枯燥乏味, 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 完成练习的质量也不好。因此, 教师也非常想尝试以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研究。

二、改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把小学英语各年级牛津版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 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 设计一堂集本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一体的单元复习课, 达到既能巩固知识, 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精心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程度, 能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能快乐参与的有意义的情境, 如, 采用主题式故事、闯关比赛、分组对抗、趣味游戏等形式, 将单元内各部分要复习的内容巧妙串联, 把本单元中有些不太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情境有机整合, 让学生在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能从游戏中获得自信与快乐, 从情境中明白一些道理, 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升华, 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过研究分析, 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 总体均在90%以上;但对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兴趣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学生喜欢上复习课的原因是在复习课上大家同样可以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猜猜, 做练习也好像在闯关, 学生觉得很轻松。在愉悦的氛围中, 学生听说读写、会话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三、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进一步丰富单元复习课的内容与形式

1.复习课的内容由封闭走向拓展, 立足文本, 拓展文本

打破传统的复习课紧抓课文知识不放, 用许多相似的训练不厌其烦地进行训练的模式, 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 精心准备能开阔学生视野的复习资料, 立足文本, 拓展文本, 跳出框框, 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复习。许多复习研讨课生动活泼, 趣味盎然, 听说读写的训练设计也层层递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 丝毫不觉得有难度有压力, 而是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复习课的形式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纵观所有的复习研究课, 教学形式非常丰富, 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如整体教学设计中有情景故事的、有活动串联的、有闯关比赛等。又如在具体的小环节设计中, 也会有不同的方法:词汇类有快速反应、头脑风暴、说同类词、说反义词等。另外, 每个类别的知识点也体现出不同的指标要求, 使复习活动不断强化和加深,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语言积累过程中, 教师有强化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意识。每节复习课都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我们觉得成功的复习课就是在课堂复习后, 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内容, 更掌握了复习的方法, 并能自觉地、有兴趣的投入到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在设计与研究过程中, 梳理出一些有意义情境下单元复习课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思路

1.有意义情境下的英语单元复习课的设计要点

(1) 大容量:内容多、资料多、手段多、活动多;

(2) 快节奏:听说速度快、练习反馈快、小组讨论快、教师应变快;

(3) 高质量:设计巧妙、训练递进、方法多样、媒体添彩。

2.有意义情境下的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思路

(1) 设计前要准备:整理一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从词汇、句型、语篇着手, 思考复习课上要围绕重点内容准备设计的相应练习;

(2) 设计时要做到:创设合适的情境将复习内容有机串联;复习形式要多样, 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各环节练习题的难度要循序渐进, 反馈要做到及时清晰、便于操作;

(3) 设计后要反思:是否能完成复习任务、达成预期目标?是否关注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上一篇:沉降观测精度下一篇:新型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