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

2024-11-10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共9篇)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 篇1

单元识字课教案

一、直接导入主题,伴随出示的两课词语,回顾课文主要内容,随文强化识字。

《海底世界》中用到的词语有: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宁静、黑暗、窃窃私语 海参、长达、蕴藏

《圆圆的沙粒》中用到的词语有:一颗珍珠、异想天开、嘲笑、动摇、珠光闪闪

二、识记板块

1、文中词语熟练读

景色奇异 澎湃 宁静 黑暗 强烈 闪烁 器官 是否 窃窃私语 危险

物产丰富 海参 攻击 前进 后退 免费 长途 长达 蕴藏

一颗珍珠 哈欠 异想天开 嘲笑 坦然 钻进 议论纷纷 简直 牢狱 动摇 一条缝 海潮 被遗忘 猛然 珠光闪闪

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认读生字我最棒

官 否 烈 简 窃 免 蕴 异 牢

强 险 颗 珍 哈 钻 纷 摇 被 潮 猛 缝 坦 危 退 达 途器 参 狱 击

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并组词。

3、多音字,读准音。

参 cān参加、参与 缝 féng 缝补 缝合

shēn 海参、人参 fèng 一条缝 门缝

cēn参差不齐

①海参(shē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②如果它动摇了,爬出来是很方便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fèng)。

③他们从参(cēn)差的灌木丛中,挖出人参(shēn),买了当路费,然后一起去参(cān)军。

④我透过门缝(fèng),看见妈妈正在给我缝(féng)衣服。

4、分清形近字

烈 险() 颗()

列() 捡() 棵()

纷() 摇() 潮()

粉() 遥() 嘲()

开火车组词;生齐读

5、听音举字游戏

安排强化记住这六个字词:强烈、器官、危险、摇、退、被

6、生字聚会

①哥哥想参加击剑队,妈妈认为太危险,不同意。②在哥哥的强烈要求下,妈妈退让了,他终于达成了愿望。③哥哥说:“我一想到击剑,体内蕴藏的能量 1

仿佛都要爆发出来,这种感觉太奇异了!”

①沙滩上来势凶猛的海潮退去后,一颗颗贝壳就躺在平坦的沙滩上。②我们纷纷脱掉鞋、摇着手臂欢呼着冲了上去。③忽听一声大叫,只见小明被一只张开缝的大海蚌牢牢地夹住了。④那场面简直太好笑了!

合作读文:第一段师生合作读,第二段男女生合作读。

7、新词快递

窃窃私语进退两难地动山摇 议论纷纷临危不惧奇珍异宝

1、神州5号飞船在( )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

2、她努力保持镇静,不好意思站在那里,又不好意思走开,真是( )啊!”

3、夜空中漫天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一群淘气的孩子在()。

4、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各种( )。

5、 面对突发火灾,消防员们(),配合得有条不紊。 6、最近电视有一个惊人的消息,同学们知道后,在班级里()。 读词并活学活用。

8、难记易错要巧记

(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编顺口溜、分析形声字、背古诗、在生活中观察等方法。)

难记字:器强摇险

①我用 记住了 字, 。 ②我用 记住了 字, 。 ③我用 记住了 字, 。 ④我用 记住了 字, 。 易混字:官被简颗

①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其它生字我还有巧记的方法和要提醒的地方。

烈 否 危 退 达 珍 哈 钻 纷

我用 记住了 字, 。 我用 记住了 字, 。 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提醒 ____字,请大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板块

重点指导: “强”“ 退” “ 摇” 三字。

四、板书设计

强退 摇

一、以单元为整体,使课堂更高效。

这节单元识字课,教学环节安排:前置交流板块(课下完成)---识记板块---写字板块,立足于单元教学,把整个第十单元两篇课文中的生字全部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其中进行了一些优化、整合。在“识记板块”中,生词的出示按照课文的主线和重点进行归类展示,生字按照字的结构进行再一次分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有整体的感知并进行记忆。使课堂更高效。

二、多法并用,突破识字难点。

能否准确的识记生字的音和形,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读词语,认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多音字等方法,反复认读生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而后再用 “听音举字”、“生字聚会”“新词快递”等各种闯关游戏,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生字的印象;随后,让孩子们运用编故事,猜谜语,说句子等方法来记住难记字、提醒易错字,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各种方法并用,突破识字的难点。

三、示范书写,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识字教学,无论是单元整合的,还是每篇课文独立进行的,教师都应该亲自示范,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这个字的间架结构,各部分所占比例,关键部位应该写在格子中的什么位置上。

本单元的生字中,“强”“ 退” “ 摇”这三个字比较难写,在写字板块中对这三个字进行了分析指导。以“强”为例介绍一下书写指导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从结构方面说,“强”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窄,右边宽。从书写占格方面说,“弓”字旁的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折”应该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虽”字的第一笔“竖”要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第八笔“提”不要写成“横”。之后老师示范书写,书写时要笔画到位,给学生一个临摹的范本。(教师示范书写时,学生可以跟着书空。)随后,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 篇2

关键词:服饰品;服装设计;应用;研究;

服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服饰品是人类开始着装最初的启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目前服饰品已经深入社会中每一个层面,成为,成为一种广泛而普遍的

人类行为和必不可少的审美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动物和鱼的骨头做成针,把动物的毛皮缝合成衣物,用兽牙、贝壳、琥珀等穿成项链、手镯、头饰等饰品[1]。随着人类的发展,

装饰工艺被大量运用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设计当中,如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日用品设计、服装设计等,并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装饰效果、丰富的表现手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尤其是各种服饰品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更是给人们的服装锦上添花,使服装设计的手法和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一 服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作用

服饰品配件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使服装的外观看起来更为整体,通过配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结合可以弥补某些服装造型上的不足。配件设计要跟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着装目的以及穿着方式相互协调和烘托,有效利用配件可以点缀服装或者改变样式,可以起到增加服装整体美感的作用[2]。如合体晚礼服设计,一般结构简洁,讲究服装外形线条的变化以衬托人体曲线,所以配件设计是弥补晚礼服简单造型必不可少的整合元素之一,为了衬托晚礼服的着装气氛,通常饰品都比较耀眼夺目,色泽华美,造型上比较夸张,体积较大,如圆形、椭圆形、花瓣形等,在视觉上与服装合体纤细的造型相呼应,给人以静相宜、相得益彰的感觉。服饰品配件种类名目繁多,总体上说,在服装的整体搭配中起装饰美化作用。

二 头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2.1 头饰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头饰色彩的装饰性通常与服装色彩相互影响产生一种对比或协调的装饰色彩。其装饰性通常运用这两种装饰手法与服装的色调合为一体,使服装整体效果更趋完美,更显精致。要使头饰色彩与服装色调和谐,可采用同类色或邻近色与服装进行统一协调,将头饰色彩与服装中已有的部分色彩相呼应,使服装产生统一整体的效果[3]。例如: 在大多数婚纱头饰中,新娘所戴的头纱或头花都与婚纱本身色彩相一致,从而使婚纱整体看上去更柔美而典雅。这种色彩上和谐的装饰手法被运用在各色各样的服饰当中。如今,街头各色各样的发饰、发夹或头巾都成为服饰搭配的最佳饰品,蝴蝶结等花饰与发式梳理相结合,成为头饰的一种常见装饰语言。在色彩的选择上,选择服装色彩的同类色,可使服饰整体看起来更加优雅。

2.2 头饰品材质在服饰设计中的作用

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具体表现在对饰发材料进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工艺美创造过程当中,浸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如早期整理头发用的梳篦,材料大多简单且制作粗糙。秦、汉以后,质地廉价的发簪逐渐被金、银、玉、珊瑚等质地优良的发簪取代,形制和工艺也变得日益复杂和精细。硬质材料在头饰设计中经常被运用。如《说文》中曾提到: “笄,簪也。”就材料而言,竹子是古代发笄使用最早的材料。上古时期多用竹,新石器时代多用骨,与骨针缝制的兽皮类服装搭配,形成一种原始古朴的风格[4]。秦汉以后,“金银珠翠插满头”成为当时流行的风格,发簪材料改变为玉、玳瑁、犀角、琉璃、铜、金银、翠羽等贵重材料,在与服装搭配的应用上,绸缎等高档面料的搭配使用,一起塑造出一种高贵、华丽的气质与风格。如今,各种流行发饰所用材料也丰富多彩,就硬质材料来看,各式发夹或簪等,都运用水钻、珍珠、宝石,或用翡翠、珊瑚等名贵材料来制作造型,这使头饰不仅具有了装饰的美观性而且成为有价值的藏品。

2.3 头饰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大自然给人类的灵感,使头饰的造型更具生动性。运用植物的形象或动物的形象进行变形设计,这种“仿生”的设计使时装具有一种自然、原始的野味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龙凤形象来表现民族精神的头饰造型也较多,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服饰上,新娘通常头戴凤冠,这种传统的婚礼服头饰不仅饱含寓意而且将整个婚礼服装装饰得华美精丽[5]。此外,方形的运用在与服装搭配的过程中也有其别具一格的生动特点,欧洲的时装设计师将帽饰设计为圆中有方的造型,使女装在柔美的线条上多了一份硬朗明快的美感。其它不规则造型如今也被许多时装设计师应用在时装表演上,使服装更具感染力。

三 总结与展望

头饰的发展从实用主义到装饰行为的审美情趣产生,逐渐扩充到涵盖诸多礼仪的发展历程,不仅闪烁着中华民族思想的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当头饰的功利性被升华为艺术形象而具有审美的特性时,概念性的象征符号便出现了。这种概念性的象征符号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图腾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其作用既是“功用象征”的显喻性道具,又有“寓意审美”的隐喻性目的,体现了美与人体、美与装饰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总之,头饰设计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与服装进行搭配,无论哪种类型或款式的服装,在头饰的装饰下都将变得更靓丽、更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小芬.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56-57.

[2] 何星亮.一部独具匠心的民族文化学著作——读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J].思想战线,2006,32(3):102-103.

[3] 张满菊.浅谈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6): 145-146.

[4] 李颖,过宏雷.浅析凉山彝族头饰特征及设计应用[J].华章,2012,(7):106-107.

《服装款式设计》教案4 篇3

授课内容:(第三章一、二、三节内容)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面料的不同特性,分析面料造型的不同变化手法及规律,归纳面料造型设计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

2.能够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二、教学重点

本节课学习以掌握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三、教学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以示范讲述为主,配合以示范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利于知识的传授。

2.技能练习主要是通过作品、个别辅导、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用实例引出第三章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三章 服装造型设计与面料 第一节 服装面料的选择与应用

一、机织物

1、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2、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3、丝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4、毛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5、粘胶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6、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7、棉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8、腈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9、氨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二、针织物

三、非织造物

四、天然裘皮

五、其他服饰材料

第二节 服装面料造型设计

一、服装面料造型的变形设计

1、变形设计的目的

2、变形设计的手法(1)抽缩(2)塔克(3)系扎(4)立体褶皱

二、服装面料造型的破坏性设计

1、破坏性设计的目的

2、破坏性设计的方法(1)抽丝(2)镂空(3)双层镂空(4)烂花

三、服装面料造型的整合设计

1、整合设计的目的

2、整合设计的方法(1)编织(2)编结(3)拼接(4)拼缝

四、服装面料造型的附加装饰设计

1、附加装饰设计的目的

2、附加装饰设计的方法(1)盘绣(2)线绣(3)珠片绣(4)贴花(贴布绣)

第三节 面料造型设计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

1、华丽古典风格

2、优雅柔美风格

3、民族风格

4、田园风格

5、休闲风格

6、前卫风格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教材、绘画工具

七、课后作业

《服装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篇4

4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教学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结构设计课程概述、基本概念与术语、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讲解为主,使学生认识服装结构课程的定位、课程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教学重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教学难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教学内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课后作业:

熟悉记忆服装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二章: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2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讲解为主,实践以人体测量实际操作为训练内容,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教学重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难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课后作业:

(1)人体测量练习10个。(2)熟悉人体基准点与基准线。

第三章:下装结构设计

16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女式的基本型裙和裤为主来讲解裙和裤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式直身裙、A型裙、变化型结构裙装结构制图。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裙子及裤子制图的目的。教学重点:

1.直身裙结构、A型裙结构、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女裤原型 4.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裙装与裤装的结构共异点、裤烫迹线的位置与造型的关系 4.女裤原型中裆弯的确定及画法 5.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下装结构种类 2.人体下体重要特征 3.裙装的结构设计方法 4.女裤结构设计 课后作业:

(1)设计五款裙装并制图(1;5)(2)设计五款裤装并制图(1;5)

第四章:衣身结构变化 8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身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身结构制图,并熟练的将女装的灵魂——省灵活的应用结构设计中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完成省缝移位、基本分割方法,及省缝在其它造型线处抵消。教学重点:

1.单省转单省、单省转多省 2.省道设计、连省成缝 3.褶的变化

4.分割线的变化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省道的转移方法 2.单省转多省 3.省道设计

4.褶、裥、塔克的变化应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基础纸样 2.省道结构变化 3.折褶变化 4.抽褶变化 5.分割线变化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省道转移并制图;(2)设计三款褶、一款裥、一款塔克并制图;

(3)设计五款1:5的分割线造型(结构还要包括褶、裥和塔克);(4)设计五款1:5的变化款式造型。

第五章:衣领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领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领结构制图,讲解衣领的基本结构无领、立领、翻折领。通过衣领实例分析了解衣领的常见领型,更深一步的认识到衣领结构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难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基础领窝 3.无领结构 4.翻折领结构 5.变化结构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立领领型并制图;(2)设计三款1:5的翻折领领型并制图。

第六章:衣袖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袖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袖结构制图,重点讲解袖身及袖山的结构与设计。教学重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的结构与设计 3.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难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圆袖结构制图 3.连袖分割袖结构制图 课后作业:

(1)设计三款1:5的圆袖并制图;(2)设计一款1:1的分割袖并制图。

第七章: 女上装整体结构设计

40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女装整体结构。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女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教学重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规格设计

2.衣身比例与廓体关系 3.实例分析 课后作业:

(1)设计两款女式衬衫并制图,1:5或者1:4均可;

(2)市场调研,调研德州2007年秋冬季女装流行款式,并画出五款款式图;(3)设计一款女式套装并制图(包括裙子),1:5或者1:4均可;

第八章:男装整体结构设计

4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男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教学重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男装规格设计

2.男装宽松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3.男装较宽松较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4.男装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课后作业:

教案:我是服装设计师 篇5

活动名称:我是服装设计师 设计意图:

根据我班孩子愿意动手 愿意剪的特点,选择了这节课,让孩子自由的发挥,自由剪裁,做出衣服,也让孩子学会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活动目标:

1、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运用剪的方法制作衣服。

2、知道废物利用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

1、画好的报纸。

2、教师事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服饰样品2-3件。

3、时装表演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模特表演: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明星时装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时装队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时装表演。”(播放音乐,幼儿模特队上场)

2、提问:

师:宝贝们,刚刚那几位小明星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对啦,报纸,在快速的阅读之后,它们就变成废纸。所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报纸第二次生命,那宝贝们想一想报纸除了可以做衣服

还可以做些什么?对,报纸有很多用处(我们可以这扇子

还可以则飞机,还可以搽玻璃)这样我们即用报纸二次利用,还保护了环境。宝贝们也要做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兵。

3、(以故事引题)

嘘~听谁来电话啦~哎呦

原来是我的啊

那我来接一下看看是谁啊?喂~喔~是猴子老弟啊

什么事?喔~行行行~好的我们会准备好的。宝贝们,刚刚猴子老弟和我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时装表演大会,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参加,那你们想不想去啊?好~我们就来当回小小服装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套服装,哦~你们没有材料怎么做啊?喔~那唐老师给你们变出来。密密麻麻变

我们就用这些报纸给自己做一件漂亮的衣服

好不好? 师:拿到一张报纸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服装呢?

师:“先要怎么样?”(剪领口)教师示范。

师:“然后呢?”(幼儿自由交流想象)。

4、幼儿制作服装,教师适时指导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制作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并动手制作。

师:宝贝们“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的不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看谁的想法最新颖,谁就是我们班的设计大师哦!

做好了么宝宝们,那现在穿上我们的衣服去和小动物们一起时装表演吧。宝宝们真棒

和我们的小伙伴们说拜拜。活动反思:

本次美工课是《我是服装设计师》主要是让儿童利用废旧材料来剪裁制作衣服,让孩子运用剪来感受其中的快乐。

优点:这节课很有活力,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在最后一个和全体老师互动时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好。

缺点:第一部分让幼儿欣赏小明星队的表演,提问模特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问后小明星应该由我主动请回,还有小明星不应该使用本班幼儿,这样当孩子回到座位时其他的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小明星的衣服所吸引,目光很难抓回来啦。

第二部分以故事形式动物园要开时装大会引出让幼儿自己动手做衣服,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过渡不是很好。

我们的风服装设计教案 篇6

——“我们的风采”主题服装设计 如东县岔河中学

钱正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学生装设计的要素和技法。2,过程和方法: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运用服装设计知识和相关技能绘制出不同的效果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二、重点: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练习学生装设计。

三、难点:恰当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具学具:A4纸,水彩笔、油画棒、直尺、剪刀、固体胶水、香烟盒,其他各类小包装盒、包装纸等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关于效果图的绘制。第二课时,关于创意服装的制作)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启悟,感受美

1,PPT:各式服装。学生“说一说”。显示:“不同的行业对于服装的要求各不一样” 2,初识学生装(PPT欣赏,谈感受)3,出示课题,“青春飞扬”(板书)

(二)讲练结合,认知美

1,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提问:服装设计要注意哪些要素?

①PPT:制式服装、运动服和休闲服。(讲解特点)板书:“款式” 小练习(款式练习)

①显示颜色的要求,出示服装范例。板书:“颜色” 小练习并展示(颜色练习)③显示面料特点。板书:“面料” 2,效果图的绘制技法步骤

①提示服装设计必须掌握服装效果图的绘制(PPT出示步骤)②教师示范涂色(油画棒和水彩笔)③效果图范作欣赏(强调涂色技巧和注意点)

(三)小组合作,创造美 1,PPT:作业要求

2,组长分工,分组合作完成服装效果图。3,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推广,展示美

幼儿园服装设计师美术教案 篇7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布艺工艺的特点和基本技法。

2、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创造出归纳、整合的富有艺术美感的形象,并利用布这种原材料表现出来。

3、通过对布贴画作品的欣赏与工艺实践,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创作生活的能力,同时进行节约利废教育。

活动准备:

剪刀,胶水,硬纸板,笔,各种布料(废弃的衣物、毛巾等),各种布贴画作品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不一样的图片,请小朋友们认真仔细得看一看,和我们平时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

在幼儿欣赏的同时,告知幼儿,今天欣赏的图片叫做布贴画。并提出问题:欣赏了这些精美的布贴画作品,你们有什么感受?其实看到的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丢弃的“废物——布“所做的,大家是不是也想动动手,试一试,自己来创作一幅布贴画呢?

(评析:运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布贴画的作品,感受布贴画作品的艺术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工艺,在师幼问答中,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带出本节活动的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活动内容

师:今天请你们当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套漂亮的衣服。你想设计一套什么样的服装?怎么去装饰呢?

2、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师:怎样才能把这些布料变成一什件漂亮的衣服呢?

首先要绘图,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想好自己要画的衣服画,并用铅笔轻轻地画在硬纸板上。再是裁剪,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找到合适的布料(包括颜色、质地选择)进行裁剪。剪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注意:幼儿的裁剪技术还没那么好,所以可以用笔先在布料上画好形状,然后再剪下来。然后是粘贴,将剪好的各种形状的布料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贴在板上。贴的要牢固,画面要清洁,干净,尽量避免弄脏。最后是整理,对里边进行整体的布局,装饰一下过于空白的地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幼儿用“先……再……然后……最后……”的方式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评析:在美术活动中,常会让幼儿叙述这样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步骤,请幼儿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即对美术的操作活动起到理清顺序的作用,又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三、服装设计制作过程

1、幼儿设计服装,教师适时指导

(评析: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挑选合适的布料(花纹、图案);在布料反面用粉笔画出服装的样子;剪下画好的布料,用双面胶贴到硬纸板上;用碎布料、塑料小花等多种材料进行细节装饰。)

2、比比谁设计的服装又干净又漂亮。

(评析: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比一比的游戏环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并提高了设计服装的要求,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活动推向**。)

四、活动延伸

1、把剩余的材料放在区角,让幼儿自由探索布贴画。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运用剪、粘、画、拼接的方法设计、制作服装。

2、知道废物利用,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各种废旧材料,如:报纸、挂历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剪子、胶水、双面胶、订书机。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人们的服装,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3、教师事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服饰样品2-3件让3位幼儿穿在身上。

4、时装表演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明星时装队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幼儿模特队上场)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装的样式、装饰方法。

(1)师:“他们最外面的衣服用什么做的?这几件衣服一模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服装的样式、袖子、做法等地方仔细观察。

(2)探索装饰方法。师:“这些服装漂亮吗?怎样才能使它更漂亮?(幼儿自由回答)以魔术的方式把服装表的更漂亮。

师:“他们是怎样装饰的?”(留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观察想象)

3、开拓幼儿思维,探索服装的制作方法。

以故事的情节引入主题:“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时装表演大会,小动物们想请我们去参加……。

我们就来当回小小服装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套服装,你们想为自己设计一套什么样的服装?”(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出示收集的废旧物品,幼儿讨论想象)师:拿到一个塑料袋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服装呢?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和好朋友。

师:“先要怎么样?”(撕领口)教师示范。师:“然后呢?”(幼儿自由交流想象)。

4、幼儿制作服装,教师适时指导。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制作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并动手制作。

师:“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的不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看谁的想法最新颖,谁就是我们班的设计大师哦!

5、幼儿穿上服装,自由评价。

师:“你做得是什么服装?你觉得自己设计的服装什么地方最好看?为什么呢?讲讲大家听一听?“你最喜欢谁的服装?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6、师幼共同进行时装表演。

活动反思:

做法:

传统的教学地点是学生在教室上课,老师是以“粉笔加黑板”为教学工具,这样学生的课堂空间太小,缺乏创新思维、思路狭窄,不知道自己所做所学是否与企业一致,碰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尝试下面的

(1)、课堂教学走进企业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于其成功地实施了双元制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和内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与技巧的培训。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与实际紧密相连,服从时间需要,整个教学是针对企业的需要来展开的`,整个培训内容是在国家培训大纲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较好的保证了学生训练项目与毕业后工作的接轨。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是教学的宗旨。让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走进企业,通过校企结合使企业的血液得于常流常新,给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校企结合使学校的教学方向跟紧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到洞悉市场行情,为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为服装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让课堂走进市场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旅游”,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时尚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与喜爱。文中涵盖了有关这一话题的许多内容,如:“人们在旅游中的交通方式”“旅游点的选择”,还有新兴的旅游方式----“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等。而所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几乎都是围饶这一中心话题而设计的。而在上这一单元时,正赶上“十一”长假到哪去的话题,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Warming-up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图例可以看出人们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第二、三部分要求讨论有哪些交通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出话题,为后面几堂课的讨论做好热身准备,是本单元的总动员。比如:第一部分的图例内容与eco-travel联系比较紧密,我就把它作为这一课(第六课时)的导入。

Listening提供了两部分听力资料。前面为三则飞机起飞前的广播通知;后面是写在五张明信片上的旅游者的自叙。目的在于通过输入语言,掌握一些旅游中会碰到的常用表达法。

Speaking 提供的是关于“时光机器”的资料,幻想人们可以借助于这一神奇的交通工具,在过去、未来的时间长河里随心所欲地畅游,文后设计了表格。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结合学过的历史、地理知识畅所欲言,能充分调动他们“说”的兴趣。整个活动涉及了“听、说、写”多个技能,按要求完成一定的表格,使之“说”的时候更言之有物。

Reading 分为三部分: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pre-reading提供了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预测课文内容;reading 是一篇关于探险旅游的材料,其中介绍了hiking 与rafting,话题较新颖;post-reading设计了一些帮助学生检测对课文作浅层、深层理解的巩固练习。

Language study 分word study和Grammar两部分。词汇配对练习引导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与记忆;语法项目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用法。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送行与表达美好祝愿的话语。我对word study的处理,除了听写、默写等机械性记忆外,更多的是有意地把他们分散在每堂课的指令用语与话题里,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在运用中学。而Grammar则渗透在reading与 writing里学,道理也同上。

Integrating skills 部分可以说是阅读部分的延续,写作部分的前奏。文中提到了“生态旅游”这一越来越时尚的热门话题。以列表形式提供了两个生态旅游区的资料,让学生稍作了解这一新名词的内涵后,完成文中的表格填写,算是一种mini-writing。

Writing本单元的要求是写信。以Sue的口吻给父母写两封信(分别写于周六、周日),对旅游中已做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事情进行如实描述。考虑到学完第三单元,已经完成了本册教学任务的四分之一,我在此安排了一大一小两作文。

Tips 告诉学生写作前要多作思考,不要急于动手。不失为一剂写作良方。

Checkpoint 简要地总结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并提供了一些例句。

从内容的编排上可以看出,编者打破了原有教材每单元分课而设的框框,代之以听、说、读、写四技能为侧重点的几大板块。因此新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在分别完成四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导向,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教师明确了这一意图后,在引导学生进行四技能操练时就会有的放矢,做到内容、形式、技巧三者的有机结合。当然新教材对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备课深广度的挖掘以及学生想象力的激发都是一场不小的挑战。还有词汇,如本单元新增了hiking, rafting, eco-travel等新词,相应地词汇要求的级别高了,语言的地道性也有了提升。还有workbook, 简直是又一本教材,里面提供了许多关于听、说、读、写的材料与练习,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库,另一方面也许也增加了我们的负荷。这是我对新教材与本单元的一点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本单元的生词、短语

2. 有关旅游的一些表达法

3. 掌握游记与来往书信的写法

4. 复习动词的用法以及现在进行时用于将来的表达法

(二)难点

1. 动词时态的综合运用

2. 语法操练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有机结合

3. 一些开放性话题的实现

4. 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与技能

1) 熟练掌握与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与表达法

2)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能就given topics较好地完成一些开放性话题

4) 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

1) 在有趣的话题激励下,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3) 在共同完成一些调查、采访、取长补短等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团体协作意识

4) 带领学生领略世界风光之美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学习策略

1) 兴趣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对话、讨论、表演等

2) 开放式教学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 given situations 等活动

3) 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

为了有效地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六个任务:

1)The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2)The students are to describe a place they know

3)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what an adventure travel is like

4)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take a virtual travel

5) The students are to write a travel diary/letter

6) The students are to finish a proposal letter/make a survey report

我把本单元计划为六课时,Warming-up & Listening(1课时),Speaking(1课时), Reading(一)(1课时),Reading( 二) (1课时),Grammar & Writing(1课时) ,Integrating skills (1课时),以任务为依托,分别对听、说、读、写四技能进行训练,各有侧重,但又互相结合。注重指导语篇阅读,逐步提高口头表达,笔头写作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状态。

高一英语新教材备课资料Unit 3 Going Places(说课稿)(2)

*** 本单元的预习作业是:

1. Prepare for the dictation (words & expressions)

2.Topics: Suppose your pen-pal comes to Ningbo from America, would you design a tour program(3-day trip in Ningbo) for him?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adventure travel? How about an eco-travel?(by reading the text & surfing the internet www.ask.com)

第一个作业迫使学生主动去扫除字词障碍;第二个作业是第一堂课的Daily Report(每次课前五分钟的free talk,有时教师规定话题,多数时候不限;学生自己找资料;一般一次一人,也可多人合作);第三个作业是本单元会陆续出现的一些话题,预先让学生有个认识,而且通过看书都可以基本解决。因此预习工作做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上课效果,我也准备了一些检测手段,如:听写、默写,Daily report等。

第一课时(Listening) 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arming-up的二、三部分与listening合在一起,侧重对听力的训练,听说结合。

1. 听写单词,挑选的都是在后面话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其实是过词汇关,检查预习手段之一。

2. Daily report 两人对话,给国外来的笔友聊聊“宁波三日游”的安排,熟悉的话题,随意的对话,学生会很乐意。对话中会涉及旅游景点、交通方式等内容,学生运用不多的已有语汇就可完成。教师指令其他的学生就相关话题提问或建议,如:从市区到河姆渡不仅可以乘汽车,还可轮渡。这是一种学生间的互动,由学生来启动课堂,有时更能活跃气氛。也是检查预习手段之二。

3. Brainstorming,学生列举种种交通方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字开花图形。

4. 引入课文上的问题:What do you have to consider before you decide which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you will use?学生七嘴八舌会答:根据路途的远近,价格,时间,速度,安全,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舒适程度等。教师总结:就象刚才有同学谈到,到达河姆渡可以有多种途径,考虑时间因素,可以选择中巴,约需一小时,甚至可以打的,当然前者经济。而从舒适的角度出发,尤其是象我这样会晕车的旅客,可以乘船游览,一边观赏姚江两岸风光,还可中途上岸游玩梁祝公园,约需三个小时,但一路上非常休闲、享受。学生由此明白话题可以说得丰富多彩。

5. 简述课文warming-up第三部分:How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ollowing places? Why? Situation 1: from Shanghai to London……

6. (图表)文中的听力材料,由两种不同的练习构成,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1)第一部分是三则登机前的广播通知,较简单。先听磁带,同时填写表格,锻炼他们抓关键词的快速反应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听第二遍,要求复述内容,熟悉口头通知的格式。2)第二部分资料较长,内涵也丰富些,是五段游客的叙述。也是播放两遍录音,但要求上有了点提高。学生先带着问题听,完成相关练习;在听懂原文基础上,会作某些深层次的猜测与判断,即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听之前都留一点时间让他们看题。

7. 接下去我设计了一个比较轻松的练习,是一种巩固性练习。先听教师念一段中文材料:坐在泰国大象的背上慢吞吞地探索山区的部落村庄;破旧的人力车拉着你穿梭于加尔各答的大街;勉强地把自己塞进在印尼当地被称为“BEMO”的小货车里;在华丽的奥斯汀牌大出租车里伸展着四肢,目的地是历史悠久设施豪华的内罗毕诺富克大酒店。还有呢!--乘坐只有五个乘客的小飞机飞到奥克旺格三角洲的腹地,再坐独木舟顺流而下,不远处有看热闹的鄂鱼;踉跄地爬进过路的牛车上,然后舒服地躺在装满稻谷的麻袋中间,一边慢悠悠地行进在颠簸的高原路上,一边观赏不远处的喜马拉雅山;在印尼的山区小镇彤莫虹,坐上两轮篷式马车(当地又称BENDI)四处游览,耳边是马蹄踏在鹅卵石路上的得得之声;坐在装有舷外支架的独木舟中,沿着马那多河漂流十英里,就可以到达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点……

我们可以看到文中多姿多彩的交通工具,如:泰国大象,人力车,以及一种小货车-BEMO等。让学生记录下来,并找到相应的英文。让他们在不知觉中再次巩固、拓展话题中的某些用语,也开启他们的思路--原来还可以这样旅游!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想象力。中文素材在这里虽有些不协调,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热起来。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嘛,允许偶一为之(但正式上课时我会考虑用英文)。当我问道:Do you enjoy such kind of traveling? Why? 我就会得到水到渠成的回答: 当然。(因为varieties, fun, imaginative, curious, exciting)。

听的表现形式: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听录音;听老师的口头材料

8. 建议:Workbook里的listening 是前面课文的延续,是一则很好的听力巩固练习。如有时间,可以放在课堂上,或者替换刚才的中文材料;也可用于早上的听力课。

第二课时(Speaking) 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to describe a place they know

这堂课可以说是前一课时的延续,侧重于“说”,听与说的结合。听与说始终是一对孪生姊妹,没有说就谈不上听,没有听就不会有说。

1 Daily report 学生将会描述一次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尤其是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容易言之有物,且语言会生动。

2 (图片)过渡到文中要介绍的A Time Machine(时光机器)--人们想象中一种神奇的能够穿越时空的交通工具,借助它,人们可以回到过去,飞向未来。让学生简单了解“时光机器”的性能后,我设计的一个小任务是:想象中你乘着“时光机器”来到了某地,请描述你看见的情景。有两种形式呈现:(一)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in the text (二)describe a place you were,分组进行。

学生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帮助下,展开联想。描述中,也许来到中世纪时斗牛士曾角逐其间的罗马圆形剧场,也可能出现去探访未来太空加油站的情景。分别选取一组作汇报。

3 (图片)A word game, 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生动地进行描景状物,带动他们先做一个看图找词的辅助练习,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是关于各种地貌形态与气候现象的一些常用词。如:forested, treeless, crowded, hilly, cold , industrial, noisy, peaceful, picturesque等。所列词不是一一对应,剩下的词让学生想象会是怎样的画面。

4 其实,以上每个任务的设计都是为接下来的中心任务服务,现在进入实战练习。请描述一个你曾经到过的/你熟悉的地方。“I know a place”

完成步骤:

1)教师首先描述自己的一张照片。这样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体系里,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每人在组里展示在旅游地拍摄的风景照/明信片(想象景中有你)(事先准备好),带着以下问题,先让同伴guess: --Where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can you see, hear, or smell? –How are you feeling?;本人再作补充,即取长补短。

3)互相讨论并由对方记录所描述的内容。

4)口头汇报 应该是一堂比较精彩的汇报活动课,整个过程听、说、读、写结合。再次强化合作意识。

本堂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意愿的能力;培养他们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的能力

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开口,说错了有机会改正,说得粗糙可以完善,重要的是诱发出他们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们做教师的难点之一也许在于把握时机,以免一不留神压制了他们说的渴望与积极性。我想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形成性评价的原因,多棱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Homework: 1.Read through the material on P98 in WB

2.To know what an adventure travel is

其实是两个软性作业,巩固今天刚学的,预习明天要学的。

(三)(四)两课时主要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多种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型阅读,以任务为依托,激发学生参与主体,从篇章中准确、高效地获取知识与信息。

第三课时Reading(一) 中心任务: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what an adventure travel is like

1 Daily report

2 师生互动 教师问:-- Do you like an adventure travel? Why/Why not?

--Why do many people prefer adventure travel nowadays? What is an adventure travel?(Brainstorming)

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发散性的回答:想与众不同;挑战自我;追求刺激;满足好奇心;探索奥秘等等;

教师不必忙着下结论,诱导他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3 (图表)填写文中表格,或者利用下面图示,通过careful-reading,了解、比较Hiking和Rafting两种冒险旅游的异同,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条理化,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的基本大意。

4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词缀知识,猜测词义(e.g. hiking, whitewater rafting, backpack, poisonous etc.);理解进行时表将来用法,再举例说明,加以巩固。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能辨别、归纳这一语法现象。记得有位语法大家这样说:阅读是语法习得非常重要甚至一个必须的手段,在具体语境中才能把语法学好。

5 设置开放性话题,深化阅读内容。先是讨论:

-What other adventure travels do you know?(e.g: rock climbing, camping, space travel, etc.)

-Is the adventure travel worthwhile or not? Any example?

我希望他们不仅谈论太空旅游的惊险刺激,更要诱导他们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代价,如“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灾难性的坠毁,等等。

6 角色扮演(role-play),分组进行,让学生在表演中活化所得的知识与信息,实现交际活动。任务是:

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go rafting/hiking, make possible conversations.

Group A: Say good-bye to your friends (by using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and the expressions of good wishes )

Group B: As parents,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what to carry while rafting/hiking(by using the expressions of good wishes)

Group C: You’re interviewed by CCTV 4 reporters after rafting/hiking

Group D: In order to enjoy your adventure travel, what preparations should you make?(Suppose you’re asking for some advice from a travel agent)

这是第一个阅读任务,在于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以及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促进下一步活动的开展。

7. Homework: 1) Finish off Ex. 1 on P18 完成post-reading的练习

2) Do Ex.1 (Vocabulary) ;Ex1,2 (Grammar) on P99,100

高一英语新教材备课资料Unit 3 Going Places(说课稿)(3)

第四课时Reading(二) 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take a virtual travel l

上节课我们对探险旅游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来模拟组织一次类似的探险,由教师提供课外补充材料(配图)。

阅读方法有所变化,而且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际活动,进入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1 先是作Daily report,两位学生谈论有关冒险的话题,以承上启下,照例由下面学生自由发问,两位学生主答,使讨论的话题更充分。

2 (图片)看图预测阅读内容 教师展示四幅不同地方的地形地貌图,让学生描述:What place is it like? 并猜测:Where is it? 最后才被告知,这四地方是: “the Antarctica” ,“the Sahara Desert” ,“the Amazon Jungle” ,“a Lighthouse on a small island”.这样做可以增设悬念,增加趣味性。也是在做一种无字的阅读。

3 教师先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接着投票,四(图)选一,按兴趣重新分组,当然人数太悬殊的话,动用教师的权威平衡一下,使参与者更有目的性。现在发给每人带有解说词的纸条--与手中图片相匹配,同组内容相同。学生先个人通读资料,再加入小组讨论,取长补短,由其中一人(担任secretary)记录讨论结果。讨论的话题是(板书):

--Why do you go there?

--What is it like?

--What necessary things do you need to carry ? Why?

--What can you do there?

--What will be your challenging about your trip?

4 整合阅读与讨论获得的信息,内化成口头表达的能力。展示的形式有二:一、表格填写,利用幻灯打出并讲解;二、口头报告。

5 最后,教师提问,组与组之间交叉回答: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ir report?

班级评价: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ne?

应该是一堂比较精彩的汇报活动课,整个过程听、说、读、写结合。再次强化合作意识。

第二个阅读任务也结束。

(五)(六)两个课时,其实都是写作课。前者是语法与写作的结合,侧重练习同步写作,难度不大;后者是阅读与写作,往解决实际问题的交际性写作方向努力,要求较高。还有每堂课的听、说、读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仅含有一些小小的写作练习,如:make notes, complete sentences, fill in the form等,而且许多的讨论、对话都是很好的口头写作练习,而正是这些活动为后面游记与书信的高质量完成作好了准备。使写作成了言之有物、有章可循的环节,而不是放任学生。把写作作为语言教学课的中心之一,使其成为一种对语言的总体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创造性活动。

第五课时(grammar & writing) 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to write a travel diary/letter

1 Grammar 部分文中设有一个简单的对话,我不准备做语篇处理,只把它作为学习语法的媒介与引子。先播放录音,让学生把握文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再分角色(Jane 和Betty)朗读文章; 接下去分组讨论不同的任务。

Group A: Try to find out the expressions of good wishes. Can you add more?

Group B: Try to find out all the sentences with verb tenses

Group C: Find out how many sentences with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s

Group D: Try to explain and conclude the use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s

2 教师作补充,落实任务要求。我觉得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简单语法现象,再次在高中课文中出现,并要求学生掌握要求时(如本单元的多种时态混用与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用法),教师不必太费口舌,只需引导学生作好辨别、归纳工作。而且让学生自己归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其实在此老师仅举两个句子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一用法:

--What are you doing?(现在进行表某动作正在进行)

--What are you doing tonight?(现在进行表将来)

重要的是在语境中的反复运用,在用中学。

3完成书中第二个练习的造句,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动词的过去时、现在时与将来时的用法。为接下来要写的游记与旅游书信打下基础。

4把后面的writing部分提前,原来是毫不相干的内容,我用下面一段话把他们做了链接,这段话是:

You know Betty is going off to Guangzhou. Suppose on the plane she chatted with Sue pleasantly and at last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decided to make journeys together. They had a wonderful time. Now Sue is writing to her parents about their travel.

Look at the schedule for Sue’s trip. Imagine you are Sue, write one diary and one letter in which you describe what you are doing, what you will do, and what you have done. The letter should be written on Saturday and the diary should be written on Sunday.(the class into the halves)

显而易见,文中会大量地用到刚才操练过的几种时态。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完成a travel letter, 具体任务是:一信写于周六,另一信写于周日。为求变化,我做了一点小小的更动。考虑到日记与书信的时态要求差不多,我把两封信换成一信、一日记。这样学生可以多一种文体的练习,不仅同样完成要求的写作任务,还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 学习了日记的书写。

5文章的修改。步骤为:a) 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b) 与同伴交换习作,互相评改,取长补短。学生在进行讨论、写作与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来回走动,以提供必要的帮助。我想文章要写,更要改,让学生自己改,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6挑选不同文体的各有特色的几篇优秀习作,点评;同时可以比较一下日记与书信两种文体的异同,最后张贴在教室后的优秀习作栏,以方便更多同学的参与评改和激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7课后完成Wb里的跟课练习,对一些重要句型与语法的操练。

第六课时(reading& writing) 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to finish a proposal letter/make a survey report

前面的巩固性写作(同步写作)与评改使本课的交际性写作蓄势待发,但还是要先作好阅读。

1 Daily report 我框定的范围是想象Sue 在讲述(也可与人对话形式)旅游中发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由此引入课文。

2 做warming-up部分的练习1:作picture-talking, 看图完成句子,说出人们的不文明行为。

3 转入Integrating skills提供的关于eco-travel 的阅读,先是完成eco-travel 这一概念的理解。

1) 作为阅读材料,我先设置悬念,问:What is an eco-travel/tourism?在此提供两个词汇(Hints: ecology 生态学 ecologist生态学家)帮助学生运用词缀知识猜测大概意思,接下去快速找读(scanning)得到答案。(a. a wa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 a way to travel responsibly; c. a way to find out 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

2) 再细读(careful-reading),通过走访两处生态旅游区,使学生对“什么是生态旅游”有了形象的认识,为后面的调查报告作铺垫。因而学生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travel and eco-travel?

4 换位思考(role play),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熟悉课文材料。

Suppose:

A. A guide is introducing to some travelers about what you can/should do in Red River Village/Snow Mountain

B. “Red River Village” group tries to persuade “Snow Mountain” group to go traveling. Vise versa .

到此,学生应该已经很熟悉文中的材料,为下文的further discussion与课题(project)的完成埋下伏笔

5 survey& project 教师趁热打铁随即点道:生态旅游是门新兴事业,国外开发较早较成熟。相对来说,我们只算得上刚刚起步,因此,许多所谓的生态旅游区只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卖点,没有实际内容。鉴于以上事实,请你选定当地或你感兴趣的某旅游点,进行调查,可以参阅报刊杂志、国外网站的相关链接,向有关政府部门写一封建议书,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 某旅游区现状如何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个课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也需要时间,可以作为周记课外去完成。有条件的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并努力去完成;在三个问题的帮助下,程度稍差些的学生不妨由小组共同制作一份简单的单页报告(leaflet)(如图)。

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也可以再度加强群体合作意识。把课堂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使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督促与改进教学活动,我用了多种形成性评价手段:听写,默写检测学生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小组活动比赛评优,作文张贴,教师的点评等。我参考了南山外国语学校的评估测试,设计了如下一份口头表达评估表

Assessment of Oral Presentations

Speech Value Scores

Volume 2

Pronunciation 3

Intonation 2

Fluency 2

Eye contact 2

Interesting 2

Main plots 5

Other aids 1

Timing 1

上一篇:服务员工作自我总结下一篇:食用菌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