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康复训练(精选6篇)
分级康复训练 篇1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变, 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多种因素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治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是该病的致残率却无较大的改善, 大部分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存在后遗症式功能性障碍, 少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仍具有局限性, 这给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为了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自主生活的能力, 临床上建议患者在治疗后尽早做康复训练, 及早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而个性化的不同分级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具有不同的影响, 本研究中对不同分级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共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 其中男46例, 女40例;年龄36~75 (58.4±6.1)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7例;年龄为 (57.6±6.2) 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为 (58.8±5.9) 岁。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患者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2) 初次发病; (3) 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 (4) GCS评分>8分; (5) 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患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合并症; (2) 精神障碍者或既往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者; (3) 过敏性体质、残疾、先天性畸形; (4) 严重语言障碍, 不能配合康复治疗者[2]。
1.4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神经内科均应对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运动, 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每例患者均配有一名专业治疗医师给予系统康复训练的指导。专业治疗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功能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训练, 训练以每次1h, 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观察组患者在院内进行2个月的康复治疗, 同时对照组患者在医院内康复治疗1个月, 出院后在家继续进行1个月的康复治疗, 家庭康复治疗仍由专业治疗医师上门指导[3]。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段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总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MA运动功能评分法,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采取MBI功能评分[4]。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评分
2组患者在入院时上、下肢FM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进行康复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 ,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上、下肢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入组时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FMA总分比较
2组患者在入组时FMA总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治疗1月及2月后, FMA评分均比入组时升高, 且在各治疗时段观察组的FMA总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总分的评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入组时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MBI评分
2组患者在入组时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个月后, 观察组MBI评分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要求训练要尽早、规范, 而且强调治疗的连续性及系统性, 旨在实现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康复理论表明运动能够促进人脑的功能重组[5]。脑卒中是我国人群常见病, 能够损害患者的运动、认知及言语的正常功能, 该病的高致残率往往会使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中,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2个月的医院内系统康复治疗, 而对照组患者则只进行1个月的医院内系统康复治疗及1个月的家庭康复治疗, 经过2个月的治疗可知, 观察组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内系统、连续的康复训练能够较快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而家庭康复治疗的效果相对差一些, 但是家庭康复治疗能够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总之, 早期、系统、连续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俊青, 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7) :1596-1598.
[2] 黄月乔.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0) :3903-3904.
[3] 周红艳, 张少茹, 卢丹丹, 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8) :1674-1675.
[4] 杜家红.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1) :315-316.
[5] 王俊英, 李华.个性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 34 (9) :653-655.
分级康复训练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8例, 男110例, 女98例;年龄54~82 (60.45±3.20) 岁。纳入标准: (1)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 (2) 首次发病, 意识清楚, 可配合研究调查; (3) 患者及家属同意研究调查。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及良恶性脑肿瘤等脑神经系统疾病; (2) 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 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身体健康条件极差[3]。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2组患者阿司匹林、依达拉奉、肝素钠注射液、尿激酶及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个性化分级护理, 内容如下。
1.2.1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及结合患者特点选择护理方案等。详细向患者讲述脑卒中发病原因、过程、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消除认知误区;给予心理安慰和指导, 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消除消极情绪;并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及病情程度, 选择性给予最佳护理方案[4]。
1.2.2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包括重症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 视患者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等级。 (1) 重症护理:患者突发意识障碍、肌力弱、生命指征严重异常, 收入神经重症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气道吸痰, 计24h液体出入量, 频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2) 特级护理:患者在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监护室, 给予特级护理, 护理内容同重症护理[5]。 (3) 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平稳, 无生命危险后转入普通病房给予一级护理, 继续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护理, 指导家属陪同护理。 (4) 二级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 取消心电监护、吸氧等特殊护理, 给予常规护理, 并指导康复训练, 实现早日康复[6]。
1.3观察指标患者入院1个月后观察2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康复程度及生活质量。
1.4疗效评价
1.4.1吞咽功能:根据患者吞咽30ml水所需次数和呛咳情况评估吞咽功能:5分:1次即可将水咽下, 吞咽功能正常, 无呛咳;4分:需2次或以上将水咽下, 但不呛咳;3分:1次即可将水咽下, 但有呛咳;2分:需2次或以上将水咽下, 且有呛咳;1分, 频繁呛咳以至不能将水全部咽下[7]。
1.4.2肢体运动:根据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包括上肢和下肢评估, 上肢评估包括坐位时伸肌协同运动、屈肌协同运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 肘伸直肩前屈30°、手指协同能力和速度情况等10项, 合计66分;下肢评估包括坐位时伴协同运动、反射亢进, 仰卧位时伸肌协同运动、屈肌协同运动、反射活动, 站位时脱离协同运动、下肢协调能力和速度情况等7项, 合计34分。总分等于上下肢分之和, 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8]。
1.4.3生活质量:根据SF-36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主要从躯体健康和精神心理健康两方面评价, 测量躯体机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感、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限制、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限制以及心理健康8个领域。以各条目具体权重计分, 得出生活质量评分, 从0~100的标准分[9]。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本文首先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肝素钠具有血液抗凝作用, 联合尿激酶的溶血栓作用, 可从药物水平有效发挥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脑卒中作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安全的最危重疾病之一, 随着临床治疗研究的深入, 脑卒中的认知和治疗有了巨大的飞跃, 但临床治疗发现治疗效果进步主要在于短期内病死率的降低, 提高患者发病后的存活率, 但患者后期康复及预后效果并未取得巨大进展。因此脑卒中发病后致残率逐年增高, 对护理和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而且临床研究亦发现良好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和康复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10]。
个性化分级护理作为护理学全新的理念, 其临床开展和研究报道均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中个性化分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人特点及文化、认知程度给予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和病情严重程度, 灵活给予分级护理, 合理安排医疗资源, 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同时患者早期康复提供指导, 有助于康复和预后疗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病人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5) :1382-1383.
[2] 刘瑞华, 郑彩兰, 梁庆元.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3, 12 (6) :22-24.
[3] Thorsén AM, Holmqvist LW, De Pedro-Cuesta J, et al.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supported discharge and continued rehabilitation at home after stroke:five-year follow-up of patient outcome[J].Stroke, 2012, 36 (2) :297-303.
[4] 杨勇, 周萍.吞咽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 :26-27.
[5] Ostwald SK, Davis S, Hersch G, et al.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survivors after discharge home[J].J Neurosci Nurs, 2008, 40 (3) :173-191.
[6] 郑佳.应用orem护理系统理论对脑卒中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0) :8-9.
[7] 钱春荣, 朱京慈, 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8) :841-844.
[8] 许继晗, 苏永静, 黄贤丽, 等.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6) :83-86.
[9] 周铁宝, 胡高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2) :134-136.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篇3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聋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形成发展语言的条件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 而聋儿只有通过特殊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 就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这是聋儿康复的特点。聋儿通过这三项基本训练, 学会聆听, 辨别周围的声音, 辨别语音;学会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 学会理解语言, 并用语言表达。
聋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耳聋发生的时间, 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 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二是耳聋的程度, 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 语言障碍越突出;三是语言环境, 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聋儿的早期干预要抓好“三早”, 即早发现, 早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 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 使极重度聋儿获得语言能力。
如何进行听力语言训练?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每天坚持安排听音、发音、教话、学话, 进而写话的训练。训练程序应当是先元音, 后辅音, 先字词, 后语句, 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因人而异。如重听儿童, 在教育教学上对其应侧重听觉联系, 充分保护、利用和发展他们的残余听力, 恰当组织训练, 并有效地借助各种助听装置, 使其听力逐渐增强, 达到接近普通健全儿童的水平, 有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过, 有一部分重听儿童保留的语言极少, 词汇显著缺乏, 发音不正确, 对他们要增加发展口语、矫正发音的训练。
(2) 开发视觉和触觉。聋儿的听觉器官受损后, 他们的视觉和触觉比一般普通孩子要发达, 这可补偿听觉器官的不足, 所以可以用孩子特有的感觉途径来训练他们说话。如用眼睛看话, 对全聋和重度聋儿是一种重要的补偿性训练。尽量把孩子的视线吸引到自己的嘴唇上, 当孩子还不知语言为何物时, 他不会注意到别人嘴唇的活动。如果有意识地对他不停地说, 当他一看到我们时, 就对他进行语言刺激, 慢慢地就会引起孩子的注视。要注意重复语言的次数, 并把口型与动作、实物联系起来, 反复训练才能有满意的效果。另外, 利用触觉“摸话”, 也是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家长发声时, 如发“a”音时, 可让孩子把手放在咽喉部感受声带的震动, 发“m”时, 可让孩子把手放在鼻翼上感受鼻的震动, 还可让孩子用触觉体会说话时口腔气流喷出的情况, 通过触觉就会逐步掌握和感受发声的要领。
(3) 鼓励聋儿与听力正常的孩子共同生活。要提供一切可行的学习语言的环境, 为聋儿学习语言创造多种条件。
(4) 训练必须多样化。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因此我们在学习安排时就要灵活多样, 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理解、强化语言。当然, 还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语言, 并且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 助听器保养与维护。我们要帮助并教会孩子做好助听器的保养与维修, 经常检查助听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要及时更换电池。每隔十天左右, 就用酒精棉球细心清除耳塞、耳膜、传声口等处的污垢, 不用时放在专用的盒子里。
分级康复训练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青岛优抚医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 包括男19例, 女43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3.7岁, 总病程1~12年, 平均6.3年。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4项, HAMD) 平分≥21分, 排除有严重躯体疾患或脑器质性疾病[4~5]。将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服药剂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 按照常规护理要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自由活动, 顺其自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病区护士陪同到康复活动中心, 进行精神康复训练, 2次/周, 60 min/次, 12周为一个康复训练周期。具体措施:由具体负责精神康复训练的康复护士做好各项康复训练记录, 可根据病员的兴趣爱好, 因人而异的安排和开展各项工娱疗活动, 提高病员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1.2.1 工娱治疗
治疗项目有: (1) 工疗如手工制作、编制、折纸、树叶粘贴画、书法、绘画等; (2) 娱疗如:广场舞、阅读写作、朗诵、秧歌等;体疗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扑克、健身、广播操等; (3) 音疗如:聆听音乐、教唱歌曲、卡拉OK演唱等。
1.2.2 心理支持
活动进行时, 康复护士与患者沟通, 通过语言和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我、做到真诚表露自我和接纳, 对所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做到及时了解,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 释放内心的抑郁和痛苦给予鼓励。同时对于因症状的影响, 思维缓慢的抑郁症患者护士应耐心对待, 必要时给予启发性提问及合理解释和安慰, 协助患者表达看法。每次训练结束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训练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医患互动, 使患者加深认识自卑心理对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解答疑难问题, 强化树立自信的心态, 充分调动病员的参与热情。
1.2.3 健康知识培训
在治疗过程中每月定期进行l~2次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讲授有关心理卫生、压力应对、健康教育、时事宣教等, 并与患者自由讨论或提问, 给予心理护理、认知治疗、引导患者正确的看待问题。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正确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在训练前及训练1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的测评。SDS含有20个项目, 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 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症患者的主观感受;HAMD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24项版本量表, 实用于抑郁状态的成人, 总分能够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衡量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SDS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训练前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5, P>0.05) , 两组训练12周后与训练前对比均有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86、4.91, P<0.05) , 但观察组训练12周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t=11.13, P<0.01) , 详见表1。
分
2.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HAMD评定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HAMD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26, P>0.05) , 两组训练12周后与训练前对比均有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48、4.52, P<0.05) , 训练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差异统计学意义 (t=12.39, P<0.01) , 见表2。
分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 自责、自卑,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感到慢性疲劳、精力缺乏, 自杀率高。其病因尚不明确, 但心理社会因素的促发作用不可忽视[6,7]。随着社会的进步, 抑郁症患者急需得到全面精神康复训练和治疗, 不但要求患者无症状, 还要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以便为全面回归社会做准备。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12周的精神康复训练的观察, 结果显示其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抑郁症状明显改善。SDS反映了抑郁状态的4组特异性症状即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夜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共8个条目;精神运动性障碍以及抑郁的心理障碍。这些症状的明显改善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训练使患者认识到情绪和生活信念与疾病的关系, 对抑郁症的心理状况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这大大减少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症状如抑郁、自卑等, 患者的抑郁情绪明显减轻, 生活兴趣方面明显好转。
抑郁症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常会感到绝望、无助和无用,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康复训练通过系统的健康知识灌输、医患互动、情感交流和技能实践, 改变了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患者树立了正确的康复理念, 有效提高了心理应激能力,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是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不错的选择, 因此, 对于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结合必要的、系统的精神康复训练, 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抑郁症提供临床帮助。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进行12周的心理康复训练, 训练前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测评, 观察康复效果。结果:经评定, 治疗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12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3, P<0.01) ;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9, P<0.01) 。结论:精神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 有效提高社会功能;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康复训练, 以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精神康复训练,抑郁症,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杨君建.集体康复训练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1) :57-58.
[2]罗小琴, 伍小敏.滋水清肝饮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16-17.
[3]钱志梅, 李谦, 张苏静.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58-59.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 [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87-89.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5-42.
[6]钟柳波.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5) :109-110.
关于运动康复训练的思考 篇5
本文主要讨论在健身房锻炼时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及如何做好康复训练。
1 肩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笔者常常活动于健身房,经常看到许多人在健身时没有专业的指导而导致身体各方面受到损伤,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健身活动。比如在举杠铃时不注意姿势或者举的重量过重,而使得自己的肩部肌肉受损,经常发痛,甚至连日常的活动都无法处理。这种情况该如何做康复训练呢?
身体姿态与平衡:注意膝关节微微弯曲,收腹挺胸,眼睛向前平视、下颚微收。运动轨迹:由前向后的运动环节,对着阻力向后方向运动,继续向前做还原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使劲使肩胛骨向后至菱形肌方向充分收紧,接着还原至原有位置。
2 腰部力量的康复
有些男性经常练转腰机,以使得自己腰部力量更大,身体更康健,但是往往方法出现问题,使得自己的腰肌受损,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的走路。如何恢复腰肌的力量呢?可以采取加强腰背肌锻炼的方法,防止肌肉张力失调,如经常俯卧,睡觉时不用枕头,然后尽量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也可仰卧床上,去掉枕头,头部发力向后顶墙,抬起肩部的动作。笔者在锻炼中,也曾经弄伤过腰肌。当时可以说是疼痛难忍,整个腰部感觉都是僵硬的,随后笔者找了一位健身康复训练师,他给笔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这里,笔者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其训练的方法是:第一步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挺直,尤其是腰部,也要忍着痛苦尽量伸直,第二步双手叉腰,使自己的腰部随着身体左右来回摆动,第三步,腰部向后,幅度越大越好。每天将这个动作做十遍,每遍做二十个,一个月后,腰部肌肉重新充满活力。就我自己而言,这确实是一个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因为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又不需要花费钱财,可谓一举多得。
3 腿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腿部力量是人体的核心力量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腿部力量发达,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腿部臃肿难看,所以就会有很多男男女女都练自己的腿部力量,腿部肌肉,比如跑步,再比如蹬腿机。但是锻炼时间久了,常会发现自己腿部没有得到塑性,反而使腿部受伤了,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行走。
腿肌肉受伤康复训练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
小腿肌肉康复训练要掌握好运动节奏。小腿肌肉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4 颈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运动时如果不注意姿势,某边用力过猛而另一边用力不够,会导致颈部扭伤。如何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呢?当然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是一定是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的,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完全可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从而使得自己颈部恢复健康。笔者根据调查学习,发现一种治疗颈部受伤比较便利的方法,那就是做颈部操。这套操做法简单,学法清晰。经常练习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血液循环,对于颈部因运动而受伤的康复效果比较有效。这套操分为以下步骤。1、准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轻松,两眼向前平视,调整好呼吸。2、左右转头:头部先向左然后向右转动,幅度要稍微大一些,能感觉酸胀感较好,30次。3、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4、旋肩舒颈:双手放在肩部的位置,掌心朝下,两臂先从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从前向后转动20—30次。5、摇头晃脑:头向左-前-右-后旋转5次,再反向操作5次。
5 臀部拉伤的康复运动
运动时虽然很少使得臀部受到损伤,但是少见并不代表没有这种情况。对于臀部拉伤的康复运动,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康复的方式是提臀运动。具体方法是:两腿稍微弯曲,上身保持挺直状态,然后不断的向上向下运动,每次做三十个,每天做五组,坚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臀部肌肉受伤状况将会明显好转。
以上所说的这些运动康复项目,主要是针对在运动中受伤情况不严重的人群,一旦受伤严重,极大的影响到日常生活或者疼痛难忍,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切不可一味的迷信运动治疗法。或者开始时并不严重,但是时间一久,情况越来越糟糕,也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造成后遗症。
“标枪肘”康复训练手段研究 篇6
错误的“撇枪”动作导致肘关节损伤,一些运动员肩关节韧带柔韧性较差,最后用力阶段无法完成翻肩动作,肘关节低于肩关节,导致肩外投枪。另一种情况是肩膀领先于肘关节发力,造成“撇枪”。还有,准备活动不充分,部分运动员不重视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不足,无法使骨骼肌和韧带温度升高,不能适应投掷标枪时对关节的要求。
二、肘关节损伤的部位分析
(一)前臂屈肌起始部位损伤
前臂屈肌起始部位损伤分为屈肌近起点损伤和起点损伤两种,疼痛的部位是肱骨内上髁的肌肉起点。在气温过低,技术不够成熟,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该部位损伤。
(二)肘管综合征
病症产生的位置为肘管内的神经,因投掷标枪中错误的屈肘、外翻作用力下,导致尺神经受到牵拉而损伤,因尺神经受损,表现出手部麻木或手部肌肉萎缩无力。这种病症多为急性,因受到外部压力导致肘管变形或肘管占位性病变,使肘管容积变小,从而产生症状。
(三)创伤性骨关节炎
多发于从事多年训练的运动员,因负荷过大而产生劳损。常年高负荷的多次拉伸和外翻、反复地旋转、扭动等动作导致关节软骨的磨损,并产生增生物,如骨刺或骨唇,伴有炎症的出现。当骨刺折断后,则形成骨刺的游离物,产生刺痛感。
(四)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
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投掷标枪瞬间肘关节夹角小于90°,肘关节低于肩膀强力外翻出枪,严重时可以导致肘关节鹰嘴尖部骨折。
三、康复训练方法和原则
(一)主动康复练习
主动康复练习是一种自主完成的康复练习,练习时用最大的力量使肌肉进行缩短收缩。通过辅助器械将运动的速度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使肌肉在恢复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紧张,从而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这种恢复手段兼备缩短收缩和等长收缩两者的恢复效果。
(二)被动康复练习
被动康复练习适用于受损后伴有功能性障碍的运动员,通过各种被动的康复性活动,使受损肌肉和韧带得到放松和伸展,逐步增大活动的范围,从而恢复损伤部位的机能。
(三)渐进抗阻练习
这种练习即静力性、等长练习和等速练习,可以增进受损肌肉的力量,增加韧带和关节的柔韧性,通过适宜的压力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愈合为前提,根据不同的损伤程度确定练习的方法和强度。这种练习在运动员伤愈后防止再次损伤有很大的益处。
四、结束语
经过对肘关节损伤的标枪运动员,相关教练员、医护人员的走访调查,得出结论,导致损伤的原因主要有:
(1)错误的“撇枪”动作。
(2)标枪出手时肘关节低于肩关节,导致肩外投枪。
(3)因从事多年训练肌肉韧带劳损。
(4)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不足。
【分级康复训练】推荐阅读:
高考英语阅读分级训练09-04
初中数学竞赛分级训练09-22
聋儿康复训练05-26
呼吸康复训练07-27
康复训练档案07-30
吞咽康复训练08-13
护理康复训练09-13
偏瘫康复训练09-23
量化康复训练10-28
术后康复训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