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原则

2024-07-14

分级原则(精选4篇)

分级原则 篇1

1 概述

耐火电缆是在火灾发生时,仍能保证线路在一定时间里正常通电,以满足万一发生火灾时通道的照明、应急广播、防火报警装置、自动消防设施及其它应急设备的正常供电,使人员及时疏散。在火灾发生期间,它还应具备发烟量小、烟气毒性低等特点。

我国耐火电缆的标准均为推荐性的测试方法类的国家标准,不利于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中使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协定,在消防安全领域可以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我国也在组织制定阻燃制品的通用性国家标准。

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中人员伤亡较大,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及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毒性气体。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场所人员密度较大,在公共场所火灾中80%的人员死亡是因为吸入了有毒燃烧气体所致,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也不利于人员的疏散。最近,公安部发布了强制性标准GA306-2001《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对耐火电缆进行了分级,并对耐火电缆的发烟量及烟气毒性作了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阻燃及耐火电缆的标准体系,将对推广和应用阻燃、高效、无公害的阻燃、耐火电缆起到一个推进作用。

2 耐火电缆的分级

耐火电缆主要有耐火电力电缆、耐火控制电缆和耐火建筑用电线等几类。根据公安部GA306-2001《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标准,将耐火电缆分为四级:

其中:A类电缆试验火焰温度为950~1000°C,B类电缆试验火焰温度为750~800°C。耐火四级为普通型耐火电缆,只要通过GB/T12666.6规定的耐火试验即可;而耐火一、二、三级电缆除了应通过GB/T12666.6规定的耐火试验外,还应通过相应的烟密度和烟气毒性试验,即电缆在火灾情况下,除了能正常供电外,还具备低烟、低毒的特性,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 耐火电缆的结构

一般的耐火电缆是在铜导体和绝缘层之间绕包若干层云母带作为耐火层。云母带是以玻璃丝布为骨架,用有机硅漆粘合云母纸,并经烘焙后制成。其熔点为1200~1300°C。绝缘材料与普通电缆相同;填充、绕包材料根据需要,可采用普通材料或阻燃型材料;铠装材料为镀锌钢丝或镀锌钢带等;护套材料耐火四级可选用阻燃聚氯乙烯等,而耐火一级至三级电缆应选择低烟、低卤(无卤)、低毒性护套材料。耐火电缆结构如图1所示。

4 耐火电缆的耐火特性

耐火电缆的耐火性能及技术要求根据GA306-2001标准,主要特性见表1。

由于电缆行业目前尚无电缆的烟气毒性试验方法的标准,烟气毒性只能按GA132-1996《材料产烟毒性分级》标准,即以一组实验用小鼠在规定的烟气浓度中进行30min的吸入染毒试验,若小鼠在染毒期内(包括染毒后1h内)无死亡,则判定在此级别下麻醉性合格;若小鼠在染毒30min后无死亡及体重无下降或体重虽有下降,但三天内能恢复或超过试验时平均体重,则判定在此级别下刺激性合格,以麻醉性和刺激性皆合格,确定其安全级别。耐火电缆产烟毒性应达到该标准中规定的准安全级(ZA2、ZA3级)要求。烟密度按GB/T1765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耐火一级、二级电缆护套一般应选用无卤、低毒阻燃聚烯烃材料,耐火三级电缆护套可选择低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其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最近,新版本IEC60331-1999《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标准规定,试验时间为90min,供火温度仍为750~800°C,而提高试验温度的建议尚在考虑中,我国耐火电缆的试验标准若等同采用该IEC标准,火焰温度将统一为750~800°C。

5 耐火电缆的选用

注:GB/T17651-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标准推荐最小透光率为60%。

5.1要选择有消防局颁发的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这些厂家的耐火电缆都通过了消防部门的抽样检验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产品质量一般比较稳定,比没有取得生产资格的厂家临时生产的耐火电缆质量要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也可要求生产厂家对耐火电缆的耐火特性进行试验,以证明该批电缆达到了标准要求。5.2根据使用场所的重要性和火灾后的危害程度,合理选择耐火电缆的类别。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规定,对比较重要的场合(如:发电厂等明敷多根电缆配置中,或位于油管、熔化金属溅落等可能涉及的场所),可选择耐火A类,其余情况且为少量电缆配置时,可采用耐火B类。5.3耐火电缆主要用于消防设备、报警设备和应急电源等装置,额定电压一般不超过1000V,耐火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0.6.o./1KV耐火控制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建筑用耐火电线额定电压为450/750V及以下。由于火灾时现场温度较高,考虑到导体电阻升高的问题,在选择导体截面时,应提高一档导体截面。5.4矿物绝缘电缆(MI电缆)是由铜导体、无机矿物绝缘层(氧化镁等)和铜(或不锈钢)护套构成,长期工作温度可达250℃,并能经受1000°C,3h的耐火试验,具有耐高温、防爆、耐机械损伤等特点。矿物绝缘电缆由无机材料组成,不存在老化,在周围着火的情况下,不会放出烟雾及有毒、有害的气体,可在安全要求特高、特殊消防系统等要害部位及各种条件恶劣的危险区域中使用。但其价格昂贵、接头复杂、施工麻烦等,也使该电缆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5耐火电缆只是在一定的火源和时间等条件下具有耐火特性,若是在严酷的火灾情况下,敷设时应考虑实施附加的阻燃、耐火防护,例如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或安置于阻燃槽盒中。为了防止电缆的着火蔓延,还应实施必要的阻火分隔,以防止在火情严重时火灾蔓延。5.6耐火电缆是在导体外绕包多层云母带作耐火层,而它的绝缘和护套不一定有阻燃性,当发生火灾时,耐火电缆的绝缘和护套等高聚物会起火燃烧,这样又起到了延燃火势的作用,给电缆的安全使用带来了不利因素,因此,选用电缆时,应充分考虑电缆的阻燃性。5.7由于耐火电缆是在火灾状态下使用,而含卤素元素的耐火电缆(如聚氯乙烯材料)在火焰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毒气、腐蚀性气体及烟雾,对人员的逃离和救灾人员的抢救工作危害极大。所以,在地铁、船舶、核电站、石油平台、银行、大型图书馆和室内公共场所等重要场合,应选用低卤(无卤)、低烟、低毒性的耐火电缆,以减少火灾时产生有毒(酸)性气体的危害。

结束语

随着我国阻燃技术的不断发展,阻燃及耐火电缆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等重要场合的消防安全问题,应推广选用阻燃性能好、低烟、低毒,对环境无污染的耐火电缆。

参考文献

[1]高伟.从消防安全的现实性看制定阻燃制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必要性[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2(4):326.

[2]GA306-2001,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S].

[3]GB/T17651-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S].

[4]李熙谋.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J].广东电缆技术,2002,(1):18226(2):9215.

分级原则 篇2

一、分级阅读的概念

英国是采用分级阅读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最早的国家,目前该方法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并且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分级标准,如A-Z分级法、蓝思分级系统等。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生长时期,其对英语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分级阅读就是要按照读者不同的智力和心理发育阶段,为不同阅读者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的方法策略可应用于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各类人群。我国分级阅读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所以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过分级阅读的思想已经收到了教育界和少儿出版界的广泛关注。

二、分级阅读的原则

通过对国外分级阅读的整理和分析,并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在分级阅读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4个基本原则。

1.服务大多数原则。分级阅读是社会上所有儿童的一种教育方式,既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因此分级阅读要针对大多数、服务大多数。分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是普通孩子,而不是极少数智慧早熟、三岁就会写诗的“神童”。所以,按照分级阅读的理念,“神童”的阅读行为与经验,包括名人名家儿童时代的阅读方式,都没有普遍性,没有指导意义。分级阅读的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正在于为最广大的少年儿童服务,为普通老百姓服务。

2.群体性差异原则。对于现阶段的儿童来说,其年龄越小,群体性之间的阅读差异就越大,所以在不同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长大,其身心和大脑的发展逐渐趋于完善,这种在阅读上的群体性差异也就越小,兴趣和能力的差距占主要地位。

3.量身定做原则。我们这里所说的量身定做指的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智力发展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所以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要先做调研,即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多种角度进行调研、探究、取样,然后才去为他们制定相关的分级读物。

4.儿童本位原则。分级阅读的定位与目标十分明确:一切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从现实的儿童需要出发,为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服务,而不是为成年人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拜金主义服务。分“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分级阅读的黄金定律,要特别警惕分级阅读中的本末倒置现象。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1.根据群体性差异原则制定合理的分级阅读策略。各个小学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然后依靠学校丰富的师资资源,组织学校教师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按照学生的特点划分不同的级别,包括词汇量、语法以及文章长短等;然后按照学生年级的高低顺序,依次加大阅读的难度。同时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要具备较高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能力。

2.利用专家和教师的权威性,为分级阅读推荐图书。通过对市场上各种小学英语阅读读物进行筛选,然后由分级阅读领域中的权威专家和教师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读物,培养学生的礼节性阅读能力,并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证分级阅读的有效性。

3.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分级阅读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学校可以开放图书馆,为学生分级阅读策略的实施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分级阅读需要的教材和图书,由学校出资进行统一购买,降低学生购买图书的成本。并且由于在班级交流互换,学校不需要投入太多费用就能让学生读到品类众多的好书。这种类型的分级阅读方式能够在大范围的进行推广,且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是其知识拓展的最好方法。

分级原则 篇3

1 研究方法

1.1 实施方法

将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制成公示牌, 将公示牌挂在各病房醒目位置, 将患者个体“护理级别及护理要点”以告知书的形式下发, 使患者参与到落实分级护理的监督过程中。各科组织全体护士深入学习和讨论分级护理服务的内涵, 明确护理工作方向,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教育, 提倡忠诚服务的道德原则, 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的规范要求实施护理[3]。要求护士严格按分级护理时间进行巡视, 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治疗、宣教, 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

1.2 研究工具

描述病人满意度测量工具、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测量工具和护理缺陷评价指标。

1.2.1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根据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从以下10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①从您入院时, 护士为您介绍环境及入院须知;②特殊检查治疗前护士向您介绍相关注意事项;③当您注射静脉点滴时, 护士经常来巡视;④当您需要帮助时, 护士能否及时给您帮助;⑤护士对您进食、睡眠的情况, 能否主动了解、关心;⑥护士能否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⑦当您向护士提出问题时, 护士是否耐心解释;⑧当您疼痛时, 护士能关心和帮助您;⑨您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⑩您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是否满意。 护理部每月对各病区20~30名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由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的真实感受客观评价。

1.2.2 护理质量评价

将2010年10月-2011年3月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全院各科护理质量从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质量、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检查的结果与2010年4月-9月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相比。

1.2.3 护理缺陷评价

对实施前后半年按浙江省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4]所上报的不良事件中的给药错误、管道脱落、药物外渗、投诉、跌倒/坠床、压疮 (难免) 发生例数进行比较。

1.2.4 医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调查表

自设《医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调查表》对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实施前后从病房整体环境、床单位整洁、病人整洁、提供病情客观性、发现问题及时性、巡视病房按时性、护士工作主动性7个方面, 于2011年1月份对各病区所有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α系数为0.895、效度检验因子负荷与满意度指标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 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结构效度。采用判断取样方法, 采用无记名填写形式, 由调查者发放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发放病房医生调查问卷共235份, 收回230份, 有效回收率97.9%。对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描述。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录入数据, 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比较

加强《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实施后对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见表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 各项护理质量稳步上升,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2.2 护理缺陷比较

加强《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实施后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见表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缺陷明显减少, 保障了护理安全。

2.3 医生对护士工作认可比较

加强《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实施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认可情况, 见表3。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后医生对护士的评价优于实施前。

3 讨论

3.1 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患者的满意度[5]。顾客满意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唯一标准, 也是护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6], 它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病人的流向和医院的发展[7]。由于《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使护理人员时刻以患者是否得到最优化护理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 并认真落实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按分级护理的原则, 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服务的同时,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减轻了家属的负担, 缩短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增强了亲和力。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 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8]。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让患者明白自己处于在疾病的哪个阶段, 增强其安全感及对护士的信任感, 使患者主动配合诊疗护理。护士定时下病房, 随时地进行健康教育, 病人感觉护士真心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从而能体谅护士的辛劳, 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相信护士, 有任何事愿意与护士进行交流, 愿意寻求护士的帮助, 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明显减少护理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2 有效落实基础护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9], 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10]。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 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 是护理工作者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11]。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 是衡量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志[12] 。基础护理的实施率越高, 病人的满意度越高[13]。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体内容和质量要求,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的学习, 提高了护士思想认识, 明确服务内涵和工作目标, 认识到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生活护理方面, 这是病人的基本需求, 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在临床工作中, 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 加强晨晚间护理, 尽最大努力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到位, 让病人和家属放心, 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疗环境和基本的生活照顾, 由于主观意识的提高, 自觉地按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实施各项基础护理, 加之有效的监督, 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达标率由94.2%提高到98.7%。通过分级制度内容的学习, 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认识, 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 增强了责任心, 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工作积极、主动、自觉, 改变了以往工作被动的局面,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士深入病房, 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客观真实地反映病情动态, 为治疗提供了确切的信息, 有利于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自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 期间的饮食、用药、治疗、护理、检查、手术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病人住院的全过程, 并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工作,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的实施, 可以对不同病情的病人, 只要护理级别相同, 即可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顾, 使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保证护理质量[14]。同时服务内容的公开, 使患者、家属对其治疗、护理程序更为清楚, 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3.3 减少护理缺陷, 确保了病人安全

护理的对象是人, 任何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受害者都是患者[15] 。新的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 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 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 由过去的以“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转变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以适应生物-生理-社会的需求。通过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和制度落实, 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夯实基础护理”与“发展专科护理”是护理事业的双翼, 自觉地将各种护理规范、要求落实到实处。 严格地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保证了病人生活护理、管道护理、用药护理等各项护理行为的规范进行, 促进了病人健康知识的了解以及健康的行为方式, 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3.4 密切了医护关系

护士深入病房, 加强了基础护理, 为医生查房、诊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加大了主动与病人接触、密切观察病情, 为医生提供客观的病情动态信息, 为医生制定和修正医疗方案参考提供依据;密切观察病情, 可随时发现问题, 汇报医生, 及时处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护士在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时能随时发现并发症, 与医生沟通, 及时处理, 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减轻病人的痛苦。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 得到主任及各级医生的赞许, 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 融洽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极大地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 护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分级原则 篇4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也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和综合医院评审的一项指标, 同时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及护理收费的重要依据[1]。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旧分级护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之新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出台, 于2009年7月1日实施。《指导原则》的颁布, 为护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保护了护士自身的权益, 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原则》颁布后我院高度重视, 通过组织学习, 展开讨论制订具体落实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规范了我院临床分级护理工作, 提高了护理质量。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指导原则》的培训、考核

《指导原则》颁布后, 护理部及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考试, 在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及护理查房时, 随机抽考并抽查病人, 检查分级护理落实情况, 使每位护士有了一定的压力, 做到掌握标准, 规范护理工作。医务科积极响应, 对临床医生也进行了培训、考核, 以提高对分级护理的认识和重视, 掌握分级护理标准, 规范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1.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新《指导原则》首次提到了护理质量管理, 对护理管理提出了要求。要求护理部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搞好病人满意度调查, 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加大质量控制检查、指导工作, 以推动护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我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指导原则》, 结合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实际, 及时修订了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完善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以及其他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考核标准、护士岗位职责等,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委员会认真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进行护理质量监控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并进行追踪检查, 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护士素质

新《指导原则》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更高, 强调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 对护士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 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护理部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理部、各科室认真组织业务学习并定期考核, 组织技术比武, 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进修, 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鼓励参加学术交流, 撰写论文,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部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活动, 让大家做换位思考, 使大家端正工作态度, 做到无论是否有人监督都要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按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去工作,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4 按要求巡视病房, 做好护理记录

旧分级护理一级护理15 min~30 min巡视1次病房, 二级护理1 h~2 h巡视1次病房, 这样的巡视要求特别是一级护理在目前护理人力配置情况下很难实现[2]。新《指导原则》要求:一级护理小时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二级护理每2 h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新《指导原则》对巡视时间的确定更客观、更切合实际, 修改后符合当今护理现状, 尤其是法律意识增强的当今社会, 有利于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为了落实该制度, 护理部设计了分级护理巡视卡, 按《指导原则》的要求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检查中及时评估。一般护理记录单按山西省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中一级护理每日至少记录1次, 二级护理至少3 d记录1次, 有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要求所有护理记录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护理部要求各班接班后不论护理级别必须巡视病房1次, 再按间隔时间巡视, 有病情变化时多巡视, 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1.5 加强医护沟通, 正确实施级别护理

旧分级护理仅仅依据病情轻重决定护理级别, 新《指导原则》以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来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 并根据病人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旧的分级护理由医生来下达护理级别, 护士按医嘱执行, 新《指导原则》规定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护士, 强调了护士在确定护理级别的参与性及主观性, 扩大了护士的权限。虽然让护士来确定分级护理是我国医疗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对疾病的观察、认识也不一致, 从接诊、检查、诊断到治疗相比较医生更了解病人, 所以采取医生下级别护理医嘱, 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发现医嘱级别不符, 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 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其对不恰当的护理级别医嘱及时做出适当修改, 形成医护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 以保证护理质量。

1.6 合理配置护士, 保证等级护理服务质量

一直以来, 由于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 护理工作不到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指导原则》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更高, 强调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 使用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我院按照临床护理工作量, 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不同护理等级, 逐渐增加一线护士数量, 病区护士长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职称、经验、能力等因素, 合理排班, 逐步实行临床护士分层次使用, 在有限的人力配备下, 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逐步达到新的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要求, 保证等级护理服务质量。

1.7 加强护患沟通, 搞好病人满意度调查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提高病人满意度, 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具有很大的意义。全院各病区认真开展了出入院指导、健康教育、操作前告知、巡视病房与病人沟通、每月集中病人开公休座谈会、建立病房意见本等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调查了解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分析处理, 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通过满意度调查, 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反馈到科室, 进行整改, 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 效果

新《指导原则》的实施, 规范了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规范了护理行为, 使病人得到了优质服务,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保障了护理安全。

3 体会

《指导原则》的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规范临床分级护理服务内涵, 保证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是落实《指导原则》的基础,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是落实《指导原则》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海萍, 张敏, 祝津, 等.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6) :71.

[2]杜艳丽, 李亚洁, 韩宗利, 等.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巡视时间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7) :52.

上一篇:内科保守下一篇:环境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