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

2024-07-17

中医门诊(精选10篇)

中医门诊 篇1

中医病历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医疗记录,是提供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宝贵资料。追根溯源,中医病历,古已有之,从此将一个个鲜活病案保留下来供世人学习,实为可贵。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对中医病历书写进行了规范统一,于1983年初步拟定的《中医病案书写格式和要求》在全国试行,中医病历书写由此初步统一。于1991年正式制定完成《中医病案书写规范》,1999年进行修订,2000年颁布试行[1]。2002年出版的由田德禄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主要针对内科门诊首次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首次进行了规范。2010年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正式颁布执行[2]。然而当前心身医学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中医心身医学病历在国内尚无统一规格。因此,设计出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身医学病历书写规范,是临床工作的当务之急。

通过引进吸收日本九州大学病院心疗内科病历书写模式,并结合国内《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的中医内科病历书写规范内容,初步对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书写模式规范进行探讨,以飨同道。

1 明确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疾病范畴

首先需明确心身医学概念,狭义来讲,系研究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个专门临床学科。广义定义则是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而中医心身医学科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中医心身医学所研究的对象为心身疾病即情志致病。所谓心身疾病,狭义来讲,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引起的躯体疾病。而广义心身疾病除了包括狭义心身疾病外,还包括由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反应,进而加重躯体疾病。即由心至身和由身至心两类。

从界定的心身疾病范畴来看,中医心身医学门诊主要以躯体症状为诊疗对象,并伴随有情绪障碍及心理特征,故在门诊搜集病情资料,书写门诊病历时,除明确患者就诊时所有的躯体症状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还需追溯患者的社会心理应激情况,包括先后天塑造出患者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的所有内、外在因素。

2 确立中医心身医学门诊诊疗方案

中医病历必须体现中医特色,在中医心身医学门诊诊疗方案中,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一大亮点。通过运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刚柔辨证[3]等进行归纳,明确中医诊断。针对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可明确中医心身医学诊疗原则当“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心身并治。论治以心理治疗和中药辨证汤药治疗并用。

2. 1 心理治疗

中医认知行为疗法古已有之,正如《内经》所云“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具体根据患者先后天形成的性格特点及后天外界社会环境因素应激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2. 2 中药辨证汤药治疗

运用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确立中医诊断。心身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躯体症状合并情绪障碍,通过了解患者躯体不适的主要症状以确立中医病名,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确立中医证候。目前采用八纲辨证及刚柔辨证[3]治疗心身疾病,疗效肯定,该理论体系更为系统准确把握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诊疗要点。刚柔辨证理论在辨证方面主要侧重于从肝论治,同时也涵盖了人体先、后天继而形成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形神合一观的思想所在。心身疾病的病因多由情志失调致病,其病机主要为肝疏泄太过与不及,机体刚柔的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病机演化为“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者及肺,终必及肾”。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故在治疗上应柔以制刚,刚以制柔。即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抑制其疏泄; 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刚法以疏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说“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在辨证分型上,可将其分为两纲、四型、十六证。具体证型方药如下。

2. 2. 1刚证常见于性情阳刚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激动、语声宏亮、行动快捷之人。刚证之实证包括: ( 1) 肝气上逆:治以抑肝降逆法,方药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 ( 2) 肝火上炎: 治以泻肝降火法,方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 3) 心肝火旺: 治以泻肝清心法,方药以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 ( 4) 心肝火旺痰瘀互结: 治以泻肝清心化痰活血法,方药以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延胡索等药治疗。

刚证之虚证包括: ( 1) 心肝阴虚: 治以柔肝养心法,方药以白芍甘草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 ( 2)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以滋阴平肝潜阳法,方药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 3)肝肾阴虚风动: 治以滋补肝肾熄风法,方药以大定风珠汤加减治疗; ( 4) 阴损及阳: 治以滋阴助阳法,方药以左归丸加减治疗。

2. 2. 2柔证常见于性情阴柔、心情低落、情绪抑郁、沉默寡言、行为谨慎之人。柔证之实证包括: ( 1) 肝郁气滞: 治以疏肝理气法,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 2) 肝郁血瘀: 治以疏肝活血法,方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 3) 肝郁脾困:治以疏肝理脾法,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苍术、白术、茯苓等药治疗; ( 4) 肝郁痰湿阻肺: 治以疏肝理肺化痰法,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柔证之虚证包括: ( 1) 肝郁脾虚: 治以疏肝健脾法,方药以逍遥散加减治疗; ( 2) 心肝气虚: 治以补肝养心法,方药以归脾汤加减治疗; ( 3) 脾肾阳虚: 治以温补脾肾法,方药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 4) 阳损及阴: 治以补阳助阴法,方药以右归丸加减治疗。

3 初步拟定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心身医学的病历书写是在中医内科门诊病历书写内容的基础上[4],增加患者先、后天形成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史、情绪障碍表现以及心理生理专科检查。具体如下:

主诉: 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 是围绕主诉,记录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诊治经过,包括记录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具体内容包括: ( 1) 起病及治疗用药检查情况; ( 2) 主要症状、特点及演变情况; ( 3) 伴随症状; ( 4) 结合中医“十问”记录目前情况; ( 5) 诊治情况。

既往史: 是记录既往所患疾病及手术、外伤等。

个人史: 包括( 1) 患者的出生及经历地区; ( 2) 居住环境及条件; ( 3) 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程度; ( 4) 过去及目前的职业及其工作情况。

过敏史: 是记录致敏药物、食物等名称。

婚育史: 包括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等。女性患者的经带胎产情况并记录月经史。

家族史: 是记录直系亲属与本人生活有密切关系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应激史: 是系统全面记录患者所受到的外界社会环境因素及对此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状况。具体包括: ( 1) 引起发病的社会环境应激情况,追溯应激源,包括家庭环境因素: 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等; 工作或学习环境: 如工作负担过重、职业转换等; 社会环境因素: 如严重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 ( 2) 对外界应激所出现的心理状况及情绪障碍表现,如焦虑、抑郁、疑病、强迫、敏感、焦躁、低落、压抑、攻击性以及防卫性等; ( 3) 患者的性格特征、体质情况、营养状况、教育程度以及平素的说话方式、言行、服饰穿着等; ( 4) 患者自幼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家庭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等。

体格检查: 包括躯体检查和精神状况检查。( 1) 躯体检查。记录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身体各个系统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及舌象、脉象等。( 2) 精神状况检查。记录患者目前所处的精神状况,包括焦躁不安、紧张、敏感多疑、情绪低落等。

实验室检查: 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结果以及相关心理生理专科检查。

诊断: ( 1) 中医诊断: 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 2) 西医诊断: 主要疾病及其他疾病。

处理: ( 1) 中医论治: 记录治法、方药、用法; ( 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 3) 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注意事项。

4 门诊病历举隅

患者,男,30岁,2014年10月13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就诊。

主诉: 心慌气短3年。

现病史: 患者近3年因工作紧张原因逐渐引起心慌、胸闷,曾间断口服中成药治疗,效不显。现症见心慌气短、胸闷、甚则胸部刺痛感,遇事尤甚,时伴有头晕、烦躁易怒,双目干涩、口干喜凉饮,易汗出,纳可,大便偏干,1 ~ 2日一行,小便色黄,少寐多梦,眠浅易醒。

既往史: 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慢性肝炎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患者出生河北,现居住北京,有抽烟史,每天1包烟,喝酒平均每天2两。居住环境无疫区。饮食尚规律,经常熬夜上网。

婚育史: 配偶性格平缓,育有1女,体健。

家族史: 母亲有高血压病史,父亲体健。

体格检查: 心率78次/分,血压120 /75 mm Hg,肺、心、腹检查均无异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精神症状目前表现为焦躁心烦、坐立不安状态。

化验检查: 曾于今年5月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无异常,查冠脉CTA、Holter、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 ( 1) 性格特点: 性格急躁易怒,敏感多疑。( 2) 应激史: 患者大专学历,自幼受家庭影响,父母争执较多,自幼性格敏感多疑,急躁易怒,语声宏亮,人际关系较差。现在汽车制造厂工作,工作紧张,做事追求完美,易带工作不良情绪回家,对妻子女儿脾气暴躁,食荤多,运动量少。体质量70 kg,身高175 cm。( 3) 心理生理方面检查: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5; 睡眠自评量表评分18。心率变异性分析示交感神经兴奋。脑功能检查示双枕α波功率占优,右侧略显著,属基本正常脑电图,脑神经递质ACH/NE失衡。

诊断: ( 1) 中医诊断: 心悸( 心肝火旺证) 。( 2) 西医诊断: 心脏神经症、焦虑状态。

处理: ( 1) 治法: 清心泻肝法。方药: 栀子10 g、丹皮12 g、黄连6 g、黄芩20 g、连翘10 g、白芍10 g、丹参30 g、炒酸枣仁50 g、柏子仁50 g、珍珠母先煎30 g、龙齿先煎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炙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分早、中、晚饭后及睡前共4次服用。( 2) 心理治疗: 建议患者改变认知,意识到急躁性格的不足,正确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对待工作勿过于追求完美,勿将工作带来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中,并放缓工作节奏,多静走,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少食肥甘厚味,做到脑体平衡。

中医门诊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新年伊始的好日子里,肖氏针灸门诊在中南世纪锦城隆重开业了!我谨代表肖XX先生和肖氏针灸诊所的所有员工,对各位领导、来宾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力的欢迎!

肖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已是第四代传人。肖大夫熟读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医三十余年来,在XX市救治近十余万人。肖大夫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艺,优惠的价格,治病救人,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一根小小的银针,在肖大夫手中好似魔棒。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针到病除,肖大夫让古老的中医再一次焕发青春。被广大患者誉为华佗在世,让广大患者真正体会到中医的伟大。

嘉宾朋友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肖氏中医门诊部继续以“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疗效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患者放心,让各界的朋友们放心。

中医门诊 篇3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摘要】目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医相关知识的了解进行调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 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 果: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中医知识了解存在差异性。结 论:门诊糖尿病人中医知识较缺乏。【关键词】门诊;糖尿病;中医知识【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3-01 中医养生[1]是人们顺应自然、系统安排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恰当地运用中医知识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糖尿病患者如能根据自身状况,运用中医知识采取良好的养生方式可以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为此,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8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知识需求调查,为门诊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8月门诊糖尿病患者102例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回收率为98.03%,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2、结 果2.1不同年龄人群对中医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年龄越大,对中医知识了解越多。如表1所示。其中年龄段20-39岁患者与60岁以上老年人比较起来有显著性差异。表一

不同年龄对中医知识了解程度的比较2.2不同文化程度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文化程度越高了解越多。如表二所示表二

不同文化程度对中医知识了解的情况比较2.3必要性分析:100例调查对象中认为中医知识对疾病有帮助占98例,为98%;认为没什么帮助的有2例,占2%。3、分析与讨论本次调查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人对中医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年龄越大的患者对中医知识了解的越多。其中20-39岁的患者与60岁以上的患者比较存在差异性(P<0.01),年龄越大了解的越多,这与随年龄增长不断出现和老年病迫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有关。对年轻患者知识缺乏较严重的现状应加强宣传教育,可采用发宣传册、口头讲解、电视录像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了解中医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应根据其文化程度差异提供不同的宣传方式。参考文献[1]中医养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12(2):99-100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需从基础抓起张悦(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东分局食品药品监督所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餐饮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的重要行业,餐饮业的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刻不容缓。本文人为,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 是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增强其卫生法制观念,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来论述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卫生;卫生知识;培训【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3-01 餐饮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的重要行业,餐饮业的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增强其卫生法制观念,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对于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1、餐饮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和卫生意识不强。餐饮业由于其行业本身特性,技术含量不高,从业门坎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其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阻碍了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同时,长期以来,我国餐饮业只注重硬件设施投入,不注重人力资源投资,最终导致管理层人力素质水平偏低,使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2、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影响了培训覆盖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不少新进人员未通过培训即上岗,带来了食品安全新的隐患,同时,也不利于培训管理。3、小型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培训难。由于小餐饮单位面广量大又分散,相对于大中型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更不重视食品卫生工作,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4、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使培训难以取得实效培训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无明确的目标,致使培训对象缺乏学习的动力;不重视培训后的结果和考核,缺乏适当压力,学习效果差;忽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无法真正掌握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难以制订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重基层员工培训,轻管理人员培训,重卫生知识培训,轻法律法规培训等。二、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方案1、成立组织,制定计划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建议各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的同时,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2、灵活多样进行培训,务求实效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上门培训和各单位组织自我培训3种形式。2.1集中培训①卫生管理人员集中培训。主要对餐饮单位负责人和厨师长等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又针对大中型和小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负责人等不同对象分别采用集中授课和开现场会等形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书面测试,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直至培训合格。②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对申请办理许可事项的单位,书面告知其根据当地卫生所培训时间安排,组织从业人员前来特设的培训室培训,培训结果作为上岗许可条件之一。培训形式为发放培训材料、觀看培训录像,培训结束进行书面测试,测试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2上门培训从业人员较多的大中型单位,因特殊原因或需要,请求上门培训的,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培训,培训后进行书面测试,测试不合格者需到卫生监督所再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3自我培训在上述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各地区的卫生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各单位组织自我培训,并留档备查,作为监督员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之一。3、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操作规范及食品卫生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4、为了解培训效果,可以要求食品安全监督员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培训工作。三、培训作用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是提高食品卫生水平、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操作规范和食品卫生知识,有利于食品安全保障。对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餐具消毒合格率的提高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减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加强培训对食品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层培训与灵活多样的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覆盖率。对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一般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对一般从业人员主要通过领取健康体检合格证前培训和单位内部培训的办法进行培训,对于新进人员则主要通过日常卫生监督督促其领取健康证前必须参加培训。同时,通过把住许可发证关,促使从业人员重视培训工作。为保证培训质量,可以组织培训活动,选择业务骨干担课,要求授课人员针对不同对象精心备课,并印发授课内容,授课结束后进行考试。同时,注意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抽查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制订下一步培训计划提供依据。重视现场会和案例分析,用身边的范例开展宣传教育,以增强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和现实意义,提高培训效果。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应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相关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饮食卫生需求。同时,鉴于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自觉性不高的现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参考文献[1]任淑芳,王文胜. 餐饮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卫生行为调查[J]. 食品与药品. 2010(03)[2]张淼,李燮昕,张振宇,贾洪峰.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中医门诊 篇4

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在门诊感染的管理中, 组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门诊部主任任组长, 门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及责任人, 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管理, 分工明确, 实现目标管理。医院感染科对各部门的环境监测结果, 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制订整改措施, 并限期整改。

2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开展不同形式的全体教育, 特别是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科室。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 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和改善。

3 加强门诊卫生员的培训

门诊卫生员负责门诊环境卫生和一些消毒灭菌工作, 但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 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这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 因而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门诊卫生员的培训, 讲授有关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 并在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力求避免因卫生员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

4 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都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规范医疗行为时要加强门诊各科室的业务学习, 进行“三基”训练, 统一标准, 集中考核, 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 各种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5 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

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存在于就诊病人、医护人员及其他职工, 亦可存在于不同的环境。因此, 要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 包括所有可能与医护人员及病人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脉枕、各个诊疗室空气、消毒液、各类器械, 尤其是针刺的针具、医护人员的手等。发现问题, 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6 加强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

开展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工作, 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登宣传材料, 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 使来院就诊的病人能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 从而自觉地配合门诊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 对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7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加强门诊各诊疗科室的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废物袋、利器盒等专门的容器存放, 专人运送, 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理, 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 而造成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李玉岩.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J].家庭护士, 2008, 6 (4B) :1005-1007.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5

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中医季节性特色门诊的管理实践 篇6

“冬令进补”和“冬病夏治”门诊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如何在医院门诊满负荷运行情况下做好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是门诊办公室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摸索,我院门诊办公室在做好中医季节性特色门诊的管理上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1 建立临时专用诊区是做好中医特色门诊的前提

“冬令进补”和“冬病夏治”门诊有很强的时段性,通常前者每年10月中旬开始,至次年1月上旬结束,历时3个月;后者在每年的7~8月三伏天里开展。在医院门诊医疗用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有预留诊室专供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使用。如何在“冬令进补”和“冬病夏治”期间腾出专用诊区,确实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笔者的体会是中医特色门诊就诊患者较集中,为保证正常的门诊就诊秩序,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不宜与普通门诊患者交叉在一起。近年来,我院举全院之力,克服场地、人员等诸多困难,想方设法,包括关闭特需病房、体检用房等,作为中医特色门诊专用场地。并根据中医特色门诊的诊治人群、诊治特点来规划诊疗区域。其中“冬令进补”属于高端自费服务项目,每个患者就诊时间较长,因此均采取预约就诊的方式,故总的就诊人数能够控制,为体现出高端的人性化服务,“冬令进补”的膏方门诊辟出专用诊疗区域,建立就诊后的核价、付费专用通道。“冬病夏治”属于基本医疗范畴,患者一次就诊后可有多次治疗,每天就诊患者不限额,积累的治疗患者多,当天治疗的患者数难以掌控。开展“冬病夏治”除需要诊室外,还要配备专用治疗室。因此“冬病夏治”就诊和治疗的患者如与该科普通门诊患者交叉在一起候诊和就诊,容易产生矛盾。为了不影响其他患者的就诊,除辟出专用治疗、等候区域外,近年来在医院中心电脑室的配合下,在开展“冬病夏治”科室的门诊候诊区搭建专科简易门诊,派专人坐诊,专门处理“冬病夏治”门诊患者,“冬病夏治”患者可随到随就诊,及时分流患者群,减少了因等候、就诊而出现的矛盾,维护了门诊良好的就诊秩序。

2 合格的坐诊医师是中医特色门诊质量的保证

每年只在固定季节里开展的中医特色门诊,合格的坐诊医师是其质量的保证。为保证“冬令进补”膏方门诊的质量,医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设膏方门诊之初,就对从事膏方门诊的医师有严格的准入要求。目前我院纳入标准包括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主任医师及部分高年资的副主任医师,新参加膏方门诊的医师必须符合准入条件,上岗之前还要求接受资深膏方专家、中药师的专项培训。每年挑选膏方门诊的典型病例,供各级参加膏方门诊的医师学习。为使医师对所开处方的金额有个估计,门诊办公室要求中药房提供当年贵重药材的价格及膏方加工费用,供膏方医师在处方时参考。同样对参加“冬病夏治”门诊的医职称,由其对就诊患者进行诊断、筛选,确定其是否为“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如果是则选择治疗药物,明确疗程。参加“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治疗的医师,均要求事先经过专科培训,掌握“冬病夏治”治疗的基本技能,这样从源头上保证了中医特色门诊的质量。

3 合理的就诊流程是中医特色门诊顺利开展的基础

门诊办公室每年会根据医院总体运行状况,选定不同的地方开设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为确保中医特色门诊顺利开展,必须事先拟定合理的就诊流程。每年在膏方门诊开始前,门诊办公室和各窗口部门共同制定膏方门诊就诊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核价、收费、收方、取药、治疗等。在“冬令进补”的膏方门诊,采用实名制预约就诊方式。为减少爽约,要求预约后三日内将挂号费付清,否则预约将被自动取消。为保证膏方门诊质量,专家每半天的就诊人数采取限号制。2000年,医院中心电脑室开发了预约程序,患者预约后的序号即是就诊日挂号序号,这样患者在预约后根据预约号大致了解自己何时能够就诊,不必一大早来医院挂号等候,既节约了患者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原本不大的膏方门诊候诊区的压力。患者就诊后的核价、付费、领取取药凭证等要与普通门诊分开,最好在就诊区域附近,这样既能方便患者,同时也能体现出膏方门诊的高端性质。为方便患者领取成品膏滋药,门诊办公室划出专用区域,让患者在专用区域领取制作好的膏滋药。同样,每年在“冬病夏治”门诊开始前,门诊办公室也认真规划,为使就诊的患者有较舒适的候诊环境,门诊办公室在门诊用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挖掘潜力,实地测量,辟出专供“冬病夏治”患者等候的区域,放置好候诊椅,做好引导标识,使“冬病夏治”患者和该科普通就诊患者能分开候诊、就诊,有序等待治疗。针对“冬病夏治”中接受穴位注射的患者,门诊办公室在治疗室外安排专椅,让患者注射后能够休息,以便于治疗后的观察,保证了医疗安全。“冬病夏治”专科门诊的运行期间,门诊各窗口部门积极配合,财务科在相应楼面开足收费点,减少患者就诊后付费的等候时间。药剂科安排专人,将“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药物放在治疗室中发放,患者付费后不必去药房排队取药,可凭收费治疗单直接在治疗室中取药和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候和往返。合理的就诊流程保证了中医特色门诊有序开展[1,2,3]。

4 提早开诊,门诊、病房联动,错开就诊高峰

考虑三伏天患者普遍来院较早,同时许多接受“冬病夏治”治疗的患者会利用早晨或下午上班前抽空来医院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匆匆赶去上班,这样会造成早晨和下午开诊时等候患者聚集现象。为此门诊办公室要求收费处早晨7:00开始挂号收费,临床科室早晨7:30开诊,下午12:30开诊,主要医疗力量集中在“冬病夏治”治疗上,及时处理等候治疗的患者,错开就诊高峰。“冬病夏治”治疗高峰期间,每当等候患者增多,办公室要求科主任及时协调,在保证病区医疗力量的前提下,组织人力支援门诊,及时处理门诊等候治疗的患者。办公室也积极动员其他临床科室的青年医师,作为志愿者,协助“冬病夏治”敷贴等治疗工作的开展。

5 驻厂监管,重视投诉,保证膏方的制作质量[4]

我院从1984年起在冬季开设“冬令进补”膏方门诊,是当时上海地区首家开展膏方门诊的医院,膏方门诊就诊患者逐年递增,从开始之初的不足300人次,到2006年突破10000人次,近年来更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加,就诊患者量在全市中医医院中一直名列第一。由于膏方门诊量逐年上升,医院已无法承担如此之多膏方的加工,因此采取定点厂家委托加工。加工过程中选用药材的等级、数量可直接影响到膏方的质量。近年来我院中医房根据门诊办公室要求,一直派专人进驻药厂,监督膏方制作及贵重药材的使用,以确保成品膏方的质量。门诊办公室重视患者的投诉,对投诉集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如传统的膏方是采用罐装,由于在罐装成品膏方后未等药物完全冷却即加盖密封,凝结在瓶盖上的水滴滴到膏滋药的表面可致药物发霉,也可因患者服用不注意污染了药物而致膏滋药发霉。近年来我院在膏方诊区辟出宣传板块,专门介绍膏方小包装的优势,易于保存和方便服用的小包装膏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做好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的管理是保证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顺利开展和延续的一项系统工程,开始前的全面酝酿,实际运行中的不断完善,门诊结束后的总结这一系列流程是做好季节性中医特色门诊的关键。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和治疗,也使我院的门诊在满负荷情况下仍能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进,王改变,李秀芳.如何做好肿瘤医院门诊管理工作[J].中国病案,2006,7(6):32-33.

[2]陈少春,冯泽永.“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就诊流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8:522-524.

[3]郝珍,蒋伟.门诊患者退号的现状调查[J].中国病案,2009,10(2):28-29.

大型中医院内科门诊量调查与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本院2004~2007年门诊工作月报表中内科就诊病人数量及信息科电子工作平台的统计数据。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年度内科门诊量、内科各专科门诊量进行调查与统计。

1.3 统计方法

数据构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门诊量月度动态分析采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即将各年门诊量(Y)分别按月平均,求出长期趋势值T,再将实际值除以对应趋势值,得出剔除趋势影响后的“季节变动和随机变动相对数”,即Si=Y/T,将几年同月的Si加总,求月平均数Si消除随机不规则变动因素的影响,最后将l2个月的平均数加总算出总的月平均数S,计算月季节指数S月(Si/S)。

2 结果

2.1 内科门诊量的年龄构成

内科门诊量的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在内科门诊患者中,60-69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其次为70岁以上患者,青年患者最少。

2.2 内科门诊量在的专科构成

内科门诊量的专科构成情况见表2。在内科门诊各专科患者构成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再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神经、肿瘤疾病有增高趋势。

2.3 内科就诊病人的月份分布

内科就诊病人的月份分布情况见表3。由图1可见,我院的内科门诊量受季节影响而波动起伏,1至2月、10月为低谷期,3、4月及11、12月为全年高峰期,其中2月份为全年的最低谷(低至74.61%),4月份达到最高峰值(高达107.74%),5月和10月份门诊量有所下降。

3 讨论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型三甲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近几年医院门诊量持续增长,年门诊量均达400万余人次,连续12年保持全国医院门诊量第一。内科门诊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部门诊量的2 0%-25%左右。因此对中医院内科门诊量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完善医院门诊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在内科门诊病例中,60~69岁以上患者占34.9%,70岁以上占30.49%,这与中国城市人口逐渐老龄化的趋势相符,另外本院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这提示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必须注意老龄化现象,在门诊医护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以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作为培训重点,以提高门诊诊疗水平。

在我院内科门诊的病种构成中,心血管门诊患者位居榜首,4年平均占26.11%,神经系统疾病占18.09%,与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饮酒和高胆固醇饮食等因素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相符,与广州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2]基本一致。肿瘤病人近年增高明显,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通过对内科门诊的病种构成的分析,制订相关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护理常规,可使医护人员在门诊诊疗工作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提高效率。另外根据各病种门诊量的构成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扩大相关专科,增加出诊的医生数量,提高各专科疾病的应诊能力。

从内科门诊量月季节变化情况看,l~2月是内科门诊量的低谷期,期间有元旦、春节两个节日,人们忙于团聚、走亲访友,对于较轻的疾病,很多人不愿到医院就诊。另外本地习俗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是不上医院看病的,这些是l~2月门诊量低的主要原因。广州地处沿海地区,3~4月气候潮湿多雨,气温变化较大,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节,也是老年人发病的高峰期。11、12月天气转凉,易于感冒,城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同时为农村相对闲暇的时间,很多农民会选择该月份到省城看病,故门诊量增多。针对内科门诊工作量季节波动的特点,管理人员应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门诊工作量的高峰季节,可控制医护人员外出。各专科应多安排门诊专家、医生,以保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应对高峰季节的各项医疗活动。在门诊量低峰季节可考虑抽出部分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进修等,也可安排部分人员休假,以保证医生、护士有更好的精神、体力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燕,王满丽芳.我院近四年门诊量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50-1552.

自动化药房在中医院门诊的应用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门诊中成药、西药房全部处方117 704张为研究对象, 手工量取药房内药品最小包装单位 (盒、袋) 的体积。

1.2 方法

1.2.1 ABC分类法

ABC (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 进行分类排队, 分清重点和一般, 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4]。按照ABC分类方法, 对数据进行计算并排序, 将对象分为A类因素, 发生累计比率在0%~80%, 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 发生累计比率在80%~90%, 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 发生累计比率在90%~100%, 是一般影响因素[5,6]。通过对每张处方的药品品种数量、药品总数量, 每种药品的发药数量、发药频率统计, 利用ABC分类方法, 将每种药品按药品发药量和发药频率分别依据ABC法分类, 结合各药品不同属性, 综合考虑药盒体积、临床使用特点、处方频次等, 设计药品调配方式, 发药流程, 药房规划, 以及药品在自动化调剂设备内、外库存数量, 库存位置, 设备发药限量等, 从而达到自动化药房设备的效率最大化。

1.2.2 全自动发药设备

目前常用的全自动发药设备有:全自动定位落药式发药机 (D型) 采用滑轨式自由落药的发药方式, 适合批量盒装药品的调配;全自动机械手发药机 (B型) 可用来调配瓶装、圆盒、西林瓶等异型包装药品。根据每种药品的自身物理属性, 初步选定815种药品可由机器自动调配, 305种需手工调配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见表1, 药品上机率为72.70%。见表1。

1.2.3 计算方法

处方全自动调配率=实时窗口处方数/总处方数×100%;发药量自动化率=设备发药盒数/药房总发药盒数×100%, 品种自动化调配率=设备发药品种/药房总药品品种数×100%。

1.2.4 其他

根据中医院门诊特点, 选择处方调配模式, 合理分配窗口;并根据药房现有条件, 结合处方频率, 设计药房发药、调配、补药工作流程, 规划药房整体布局, 实现自动化药房效率最大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药房中有药品品规1120种, 其中中成药497种, 西药623种, 11月共调剂处方117 704张, 调剂药品909 033盒;日均调剂处方4616张, 调剂药品35 648盒;平均每张处方2.21种药品, 开具1种药品的处方最多, 占37.43%;每张处方平均调剂药品7.72盒, 调剂2盒药品的处方最多, 占12.74%, 调剂10盒以内药品的处方累计达77.1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院处方具有日处方数量大和日发药数量大的特点。

2.2 处方数据分析

2.2.1 单品种发药数量

根据ABC分类法, 将每种药品按发药数量进行排序, A类药品有241种, 日均发药数量大于30盒, 累计比率在0.0%~80.1%, 累计完成80.1%的工作量, B类药品有120种, 日均发药数量在16~30盒, 累计比率在80.1%~90.0%, 累计完成9.9%的工作量, C类药品有454种, 日均发药数量小于16盒, 累计比率在90.0%~100.0%, 累计完成10.0%的工作量。

2.2.2 单品种发药频次

根据ABC分类法, 将每种药品按发药频次进行排序, A类药品有290种, 日均处方数大于10张, 累计比率在0.0%~80.0%, 累计完成80.0%的工作量, B类药品有122种, 日均处方数6~10张, 累计比率在80.0%~90.0%, 累计完成10.0%的工作量, C类药品有403种, 日均处方数小于6张, 累计比率在90.0%~100.0%, 累计完成10.0%的工作量。

2.2.3单品种发药数量和频次综合分析

将单品种发药数量和单品种发药频次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正交, 对药品进一步分类见表2。表2中药品分为了九大类, 单品种发药数量和发药频次最高的药品有216种, 此类药品特点用量大, 处方多, 适合机器调配, 机内存量应大于0.5 d的用量且日常补药以此部分为主, 在药房的货位应设在近窗口区或近补药区;单品种发药数量和发药频次最低的药品有318种, 此类药品特点用量少, 处方少, 品种多, 机内存放2~3 d的用量, 在药房面积不足的情况下, 机内有序的密集式药品存储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门诊药房空间。根据每类药品的特点和药房硬件情况, 设计调剂方式、机内库存量、补药模式和药房内货位的设置, 最终确定683种药品由机器调配, 上机率为60.9%。

2.3 处方频率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每日10∶00~11∶59是门诊处方高峰段, 以10∶00~10:59最多, 高峰期间药房平均处理处方787.10张/h, 发药5000余盒。

2.4 发药模式及流程

2.4.1 发药模式

发药模式采用实时发药和预配发药两种模式, 分别设立实时发药窗口和预配发药窗口。实时发药模式是指处方中的全部药品均由机器调配完成, 药品从出药轨道经螺旋滑轨直接送至相应的实时发药窗口, 由窗口药师核对后发给患者。其优点是无需预配药暂存区, 不会由于患者不来及时取药而造成药品积压, 且只需1名药师即可完成发药工作, 但需患者到窗口后才能调配。

预配发药模式是指处方中的处方中的部分药品在发药机内, 由发药机和调配药师手工共同调配完成后, 暂存在智能预配货架, 由窗口药师核对后发给患者。其优点是“药等人”, 缩短患者候药时间, 但需两名药师及智能预配货架, 且会由于患者未及时取药而造成调配好的药品积压。

2.4.2 发药流程

当患者在收费处交费后, 处方信息立即传送到自动发药机系统, 同时在患者取药明显单上注明取药窗口号。根据处方中药品是否在自动发药机内, 将处方均衡分配至实时及预配窗口。分配在实时窗口的处方, 则在窗口显示屏上显示患者姓名, 患者至相应窗口交方取药;分配至预配窗口的处方, 由系统打印调配单, 调配药师根据调配单将机器调配和手工调配的药品合并, 将调配完成的药品暂存于智能预配货架, 同时窗口显示屏显示患者姓名, 患者至相应窗口交方取药。

2.5 实施效果

我院门诊药房面积320 m2, 设置11个窗口, 其中实时发药窗口5个, 预配发药窗口4个, 人工调配窗口1个, 药物咨询窗口1个。3台D型自动发药机和1台B型自动发药机, 组成D-D和D-B两组进行自动化调配, 其中1台D型设备, 为特别定制用于大包装中成药自动调配。经过对流程和品种的不断优化, 从2014年2月处方调配数量计算, 自动发药机参与了约97.5%处方的调配, 其中处方全自动调配率为52.23%;发药量自动化率为62.1%;品种自动化调配率75.3%;处方平均调配时间38.3 s, 患者平均候药时间 (从处方收费到完成调配时间) 为274.2 s, 自动化优势明显。

3 讨论

3.1 药房自动化建设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

建设自动化药房应根据医院工作特点, 结合药房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建设。我院中成药品种多, 用量大, 在选用的3台D型设备中, 有1台为特别定制用于大包装中成药的自动调配, 特点是增加储药槽的高度以适应体积普遍较大的中成药的储存, 加装批量补药台, 提高补药速度, 保证工作效率。

一些中成药包装体积大、服用疗程长, 往往使单方药品总体积过大, 使用机器调配, 不仅占用大量机器空间, 出药时, 受提升机体积限制, 还需分2~3次出药, 影响发药速度, 且补药频率过高[7]。故我院在对药品分组制定调配原则后, 对用量最大的50个品种逐一进行了人工筛选, 充分利用有限的机器内空间, 节省增加机器的成本投入, 保障了药品自动化调配效率。

根据各时段处方量的变化, 合理安排发药窗口开放时间, 通常应在高峰来临前10~15 min增开窗口, 可以有效缓解窗口压力, 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在选择自动发药设备时, 其单位时间内完成处方调配量应超出药房高峰时段的处方量, 系统的设计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以适应药房工作量的增长。根据各时段处方量的变化, 合理安排机器补药, 保证在每日的发药高峰前将机器内药品补充足。如在9∶00~12∶00应以补充机内库存30%以下的药品为主, 保证高峰时间段用药, 在16∶00以后, 可以按机内补药单进行集中补充, 机内库存达到85%, 保证次日正常工作。

3.2 人机配合对于自动化药房工作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动化设备的调配速度优势明显, 药房各人工环节 (如调配、发药、补药等) 的速度成为制约药房效率的关键, 所以, 在自动化药房运行过程中, 人机配合十分重要。以往的调配模式完全取决于药师个人的工作能力, 人掌控速度, 而在自动化药房中, 人要随着设备的速度调节自己的动作与节律。

完全由自动发药机调配的处方, 需患者到药房窗口后, 将处方交给药师扫描处方条形码, 触发机器调配, 从机器响应到药品通过滑轨送至窗口需8~10 s时间, 此时, 药师可以给患者做用药指导, 或在发药前扫描下一张处方, 使机器调配时间与药师发药时间重叠,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患者在窗口排队时间。对于人工配合机器发药的处方 (预配处方) , 确定收费后由系统分配到预配窗口, 药师按顺序打印调配单, 同时触发机器调配。机器调配的同时, 药师进行机外药品的调配, 使整张处方的调配时间缩短[8]。同样, 在补药等环节也需要很好的人机配合, 药师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 配合机器效率, 制定各环节适应自动化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是一所中医院, 很多患者会同时取中成药、西药和中草药, 由于中草药调配时间较长, 为方便患者, 我院采用了预调配模式, 患者在交费后, 处方信息传输到药房, 同时患者手中有一张药品明细单, 显示取药窗口号, 如有中草药还会标注预约取药时间。当窗口的屏幕显示患者名字时, 患者就可取药了。为方便患者, 在屏幕显示患者名字时同时配有呼叫系统, 便于老年患者的取药。在门诊候药区有处方调配状态查询系统, 方便患者查询。

传输到药房的处方, 由系统根据处方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处方的药品全部由自动发药机调配, 通过实时通道直接送到发药窗口, 从实时窗口发药;第二类处方则由自动发药机和手工调配共同完成, 由药师送到窗口预配智能货架上, 从预配窗口发药;第三类处方完全由手工调配完成。通常设1个手工窗口, 用于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及处方, 而实时窗口和预调配窗口数量则根据医院业务量而定,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引入, 处方调配速度明显提高, 而窗口发药依然是人工完成, 且窗口药师需做好用药交代, 窗口发药速度明显成为决定流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 应尽量多设置发药窗口, 可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提高窗口工作质量。可以国家已计委“三好一满意”分解量化指标中取药窗口等候时间≤10 min, 高峰期≤15 min作为参考依据[9]。我院在经过了1~3个月的磨合期后, 药师的平均调配速度较初始提高了47.5%, 患者候药时间较初始缩短了76.8%。

3.3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动化系统, 提高自动化率

自动化系统可进行批号、效期及库存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时因机器故障不发药, 需由人工在机器中手取, 导致理论与实际库存不符, 批号、效期不一致, 以及机器中有些品种用量大, 有多个槽位药品批号、效期也不完全相同, 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有时候需自动化与手工统计相结合, 以避免误差出现[9]。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 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且慢性病患者较多, 需长期服药, 所以很多患者取药量较大, 如心元胶囊单方开具17盒以上的处方, 占其处方总量的42.87%;大于30盒药品的处方为1.98%, 这类药品占用机器空间大, 出药时受提升机容积限制, 需分次出药, 影响发药速度且加重补药压力, 故采用手工调配以提高自动发药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但同时由于这类药品都需要手工调配, 降低了自动化率。我院中成药品种占44.34%, 其中易碎的口服液、体积过大如大补阴丸 (100 mm×57 mm×57 mm) 、超重品种如寒痛乐熨剂 (净重220 g) 等都不能用设备自动调配。

此外, 机内药品的单次发药最大限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限量过低会减少实时处方数, 降低处方自动化率;过高又加重机器补药负担, 建议可以药品一中包量为限量参考, 同时根据药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和自身属性来确定限量, 提高自动发药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3.4 完善应急机制

因网络原因无法获取HIS系统处方数据时, 系统提供快速录入处方功能, 实现自动发药, 系统自动记录取药数量和品种, 保证库存准确。因停电或其他原因导致设备不能运作, 可直接打开设备前端玻璃门, 根据调配单上设备货位号快速找到药品, 实现正常发药。在实际工作中, 上述应急措施明显不能满足正常门诊调剂工作, 其调剂速度会慢于传统的手工调剂。故在自动化药房建设中, 应考虑更完善的应急措施, 保证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中医门诊 篇9

关键词:门诊,预约挂号,时间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现在社会上的医患问题也在不断地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医院有着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想解决措施。近几年来,卫生部关于医院方面的文件不断的颁发,这些文件为患者带来了方便,预约诊疗系统的开放更是让很多的患者看到了康复的福音,不在为排队等候而苦恼。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信息化,预约挂号更加方便医院对患者看病进行统一管理,也能使得医院节约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医患之间的关系也随之缓和了很多。不过现在挂号系统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不是特别的完善。若是想要设计出完善的预约挂号,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等。

1 传统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模式的不足

根据统计得出,传统的医院门诊预约挂号并不能准确地为患者提供一个看病的时间,这一个挂号只能算是在排队,真正看病的时间等信息还得等挂号之后再去医院取,先到的人就能排在前面,预约的人只是有资格去看病但是并不能拥有有限看病的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系统都在不断地创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将其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定是目前重要的问题之一。一般的医院的门诊预约都使用的是非常单一的预约方法,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辽宁省中医院也采用这种传统的挂号模式,但是由于其知名度的提升,这种接待量有限的挂号方式常常导致病人无法及时挂到号,其一当面耽误了病人的病情治疗,另一方面容易使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医患矛盾的积累。研究传统预约挂号系统的短处,及现在形式的发展方向,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发新的预约挂号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根据研究分析,进行设计预约挂号系统的过程。

2 医院系统实现的意义

根据辽宁省中医院的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设计好的门诊全预约系统应该通过全新的标准进行挂号等预约,主要的理念是先看病,后付费,并且该系统能够将每一个预约患者的看病时间精确到一个准确的时间,也就是到了患者既定的时间,就轮到患者去看病了,患者通过精确的时间分批就诊,能够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特别是其中一种简单的调度病人错峰就诊,将患者就诊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能能够通过实名制等,制定一个缴费系统,节约患者缴费事件,这样也能节约患者的就诊总时间。

为了将门诊全预约系统进行完善,现在辽宁省中医院已经对本院的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将一些没有的设备也购买了回来,如挂号机、充值和缴费自助机等,将这些自主机器安装在医院的各楼层的门诊部,以便减少人工窗口的工作量,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让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按照该系统的设计,每一位患者都能对自己的就诊准确时间和就诊医生等进行自由选择,还能够提前几天进行预约,但是每一位都有优先预约权,先预约的人有着绝对的选择优先权。现在辽宁省中医院将预约当作主要的确定就诊时间的方式,而现场挂号只当作辅助措施。预约也有多个平台进行预约,如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自助预约等。这种预约系统解决了目前出现的大部分就诊问题,如现场病人与预约病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还进行了激励病人进行预约就诊等一系列的工作方向。

运用全预约系统,患者能拥有现场和网上两种系统进行看病,解决了看病难等问题。精确的就诊时间能够将就诊时间完全透明化,无需在医院排队等候,到了自己就诊的时间直接去就可以看病。不仅节约了病人时间,也避免了医院现场的冲突等多种好处。让辽宁省中医院真正的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3 系统设计原则

3.1先进性、成熟性

为了确保设计的系统能长时间不落后与时代的发展,避免短期内对系统的重新设计,因此对该系统的设计要采用非常先进的技术,采用此技术时还要确保该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尽量不采用正在试验阶段的技术。这也是为了避免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节约设计成本。

3.2强大的可开发性

将系统的配置选择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还要考虑到加强该系统的开发性。

3.3可靠性

设计的系统要确保可靠性,这也是系统实践阶段能稳定的进行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根本。

3.4可维护性

设计的系统还有对其将来的管理及其维护进行考虑,尽量开发设计使用简便,维护容易的系统,为医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不必要的时间,避免耽误患者的就诊时间等,要对网络实施严格的管理。

4 现代化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的过程

4.1整体框架及算法设计

辽宁省中医院想要建立完善的预约挂号系统,就要从整体进行设计。辽宁省中医院应当将预约挂号系统与门诊信息系统的松耦合联系起来,共同计划整体的设计框架。该医院主要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是为了实现其本身的可重用性和整合能力,同时做到预约挂号系统的可添加性。预约挂号的模式会很大程度上仿照门诊预约。目前,针对预约挂号系统有三层的设计:一是应用接口层,即预约挂号系统的最高层次,预约挂号系统使用DLL的方法与各外部预约模块进行信息沟通整合。比如不同厂家的网站预约或自助挂号系统。二是业务逻辑层,即预约挂号系统的核心层次。此设计能够分析预约的对象及其来源,通过分析得出预约挂号实用的规则和算法,最后成功做到交换与整合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三是预约数据池,顾名思义是预约挂号的信息管理处,预约数据池的主要构成内容是预约信息和基础信息。预约信息指病人预约和自身相关的基本信息。基础信息是医院的各科室工作时间的安排和放号时间段。

预约挂号系统的重点在算法设计上,即预约号源静态分配算法的使用。在此算法中,预约号的总数是不改变的,医院会在不同的预约挂号处放号,比如网上预约或自助预约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放出总数不变的预约号源。

4.2功能模块的设计

为了体现预约系统的实用性,在此文中将预约挂号系统分类设计,主要分类依据是预约的来源。比如:

1)自助预约:此设计主要支持病人及其家属在辽宁省中医院使用,医院大厅会安装相关的自助预约终端,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在自助预约终端上完成预约。病人第一次接触会出现不会使用的情况,因此医院最好设立相关的人员指导病人使用自助预约终端。

2)网上预约:中国互联网发展一直都是在迅猛的状态,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可以与辽宁省中医院的相关系统相互联系。网上预约对于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预约方式。病人可以在互联网上预约,也可以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医院的科室以及医生的工作时间安排,同时也可以查询各时间段的预约号源,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时间安排的预约。

3)现场预约:顾名思义,病人需要到辽宁省中医院的门诊部门进行预约,通过人工进行预约信息的输入,系统设置这方面主要是为了病人能够在医院进行现场预约,也是为了方便一些不会使用互联网和电话预约的病人。

4)电话预约:医院设立了人工电话服务中心,一些不方便到医院预约的病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拨打医院电话进行预约。在电话里可以与工作人员沟通预约的时间和任何预约信息。病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约时间段。

5)医生站预约:在医院就诊的病人,因为治疗有相关的疗程,因此辽宁省中医院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复诊时间帮助病人预约下次的治疗。这种方式与其他预约形式不同,它不需要病人主动预约,而是要求医生主动帮助病人预约。

6)其他功能:预约挂号系统可以分时间段进行预约。系统中一个时间段是2个小时。在每个时间段内会有固定的号数,但是不同的专家和科室会有限号。时间段是相互连续的。这是为了方便病人能够预约到合适自己的时间段,预约成功的预约号是指当天的就诊顺序号。比如,病人在预约成功后得到了预约号,同时数据池会存储预约号,当病人在就诊的时候确认预约信息后,会得到相关的挂号信息。挂号的顺序就是预约的顺序。通过这种方式将预约与挂号相互换联系。

患者预约爽约算法:有些病人会因为自身的事情导致不能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因此预约挂号系统除了预约功能还得有爽约功能。预约爽约算法主要是在预约的各时间段设立预约失效点。比如,有病人预约了08:00-09:00的时间段,我们会将九点整作为一个失效点,只要过了九点,病人的预约就会失效,病人的预约信息也会作废,不能再次使用。医院为了使患者理解这一点,在预约单上都会说明情况,比如有些医院就会说明患者若不在预约时间的前半个小时到达医院确认相关的预约信息,那么此次预约就会失效。

4.3系统实现

当功能模块已经有完整的设计后,辽宁省中医院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开发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际开发。当完成系统设计后,为了确保系统的实用性,需要进行系统测试。

4.4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系统在开发成功后,辽宁省中医院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是鼓励病人使用新系统。病人学会使用预约挂号系统不仅方便了自身还能够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和人力资源分配。如何鼓励病人使用新系统,医院做了下列方法。第一,是在宣传窗口进行大力的宣传,也可以使用商业广告的方式。第二,医院不要使用过于单一的预约方式,可以开发多种预约方式。上述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通过网络、电话等预约的方式,在实际运行预约挂号系统中,我们需要开发更加创新的预约方式,这不仅能够方便病人预约,还能使系统内容更加丰富。比如,现在中国十分流行的相关手机软件,顺应时代的要求,它们都可以成为预约挂号的新平台。第三,在预约挂号系统中,要明确医院公布的专家信息,专家信息要透明公开。第四,预约挂号系统要明确划分预约和未预约病人的时间,从而使预约病人减少等待时间,也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5 结束语

百姓看病已经是我国很大的难题。国家也一直希望改革医院门诊的流程,医院以往的门诊挂号以及缴费都可以完善。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医院除了有良好的环境以及就诊模式,还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门诊预约挂号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建立的预约挂号系统理念来源于中国高铁火车票售票系统。辽宁省中医院作为省内知名度首屈一指的医院,日接待量大,人工挂号系统常常无法承受如此繁忙的状况,在这种形式下,病人在医院看病无疑是一次春运,只有运用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病人能够及时挂到号,使病人分期而治,节省时间。医院建立预约挂号系统不仅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还能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霞,郭建刚.提高预约挂号精度改善门诊就医秩序[J].西南国防医药,2012(5):555.

[2]谢新鹏.王淑珍医院综合自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2):48.

中医门诊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门诊中医科2008年2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中医科2008年2月电子病历记录病案资料共3 613人次, 进行就诊疾病分类、治疗特点的描述性分析。

1.2.2 疾病界定标准

所有中医门诊就诊患者疾病类型统一使用西医临床疾病诊断标准界定, 疾病详细登记记录在册。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共3 613例次, 女2 000例次, 男1 613例次。年龄最大93岁, 最小40 d, 平均年龄35.82岁。婴幼儿120例次, 学龄前儿童140例次, 学龄儿童178例次, 少年131例次, 成年人2 638例次, 老年人406例次。

2.2 疾病就诊特征

呼吸系统疾病1 488例次, 占41.18%;消化系统疾病513例次, 占14.20%;循环系统疾病83例次;血液系统疾病22例次;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22例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133例次;泌尿系统疾病107例次;五官科疾病364例次;皮肤科疾病231例次;口腔疾病164例次;妇科疾病147例次;骨伤科疾病122例次;外科疾病72例次;儿科疾病46例次;传染科疾病22例次;眼科疾病8例次;无病调理25例次;体检44例次。

2.3 治疗情况

门诊人均费用31.04元。中药处方3 402张, 平均费用23.13元。西药处方264张, 平均费用54.47元。215张检查处方。中药治疗率94.16%, 西药治疗率7%。

3 讨论

从年龄来看, 以成年人居多, 占73%。年龄由40 d~93岁, 说明服中药无年龄限制。从疾病就诊特征来看, 呼吸系统疾病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消化系统、五官科、皮肤科、妇科疾病, 再次是一些专病, 如神经衰弱、泌尿系结石、乳腺增生、口腔溃疡、各种痛证等, 病种相对集中, 主要以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而各种疑难重病及慢性病恢复期的病例相对较少。从治疗特点来看, 西药治疗率7%, 多为皮肤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药治疗率94.16%, 表明患者对中医治疗疗效的认可, 其主动就诊倾向性高。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的情况, 有利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促进中医的长远发展。

小榄镇地处岭南湿热之地, 本地人平时习惯服用中草药“凉茶”,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多以中药治疗, 主动就诊倾向性高, 中医治疗疗效获得群众认可, 不仅简便效廉, 而且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中医门诊共5名医生, 其中本地名老中医1名, 拥有较高知名度, 吸引了附近镇区群众前来就诊, 患者较多。但仍处于大中医阶段, 专科专病优势未形成, 在院内影响不大。提示科内应注重人员合理配备,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既可解决基层中医科的发展问题, 又能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就中医发展的问题, 提出以下个人看法:

中医学发展的关键是中医学在现代医疗活动中的正确定位问题[1]。开展临床路径研究, 力求找出哪种病或某病在哪种情况下适合中医治疗。重点考虑:一是病前干预。突出预防保健优势, 关注亚健康状态人群。治未病, 以中医体检破解西医头痛的亚健康问题, 如电脑病、空调病等。二是病中调理。对于某些中医药行之有效的疾病坚持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对于某些宜于西药治疗, 又易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的疾病, 中医药为辅进行调理;在未来社会, 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 这恰是中医所擅长的领域。三是病后康复。慢性病的恢复期, 用中草药结合食疗进行调理、巩固, 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设立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病专科, 如妇科病专科、皮肤病专科、乳腺病专科、肿瘤病专科、肝病专科、哮喘病专科、泌尿系结石专科、治未病专科等。针对中医特效的病种, 精选出一批简便、廉价、速效的中药方剂, 使之易推广, 形成专科优势, 提高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与地位。

呼唤新型中医药人才。对中医的长处要有坚定的自信心, 要充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 对西医的长处不排斥、不迷信。学好中医理论, 用好中医药, 临床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 提高中医治疗率。与西医团结协作, 使中医治疗方法和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完美结合, 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总之,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的作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现在的处境, 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

摘要:目的了解小榄医院门诊中医科的疾病就诊特征、诊治特点, 找寻中医发展对策。方法以我院中医门诊2008年2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患者的诊疗数据, 进行疾病构成、治疗特点的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占41.18%, 消化系统疾病次之, 占14.20。%中药治疗率94.16%。结论我院中医科的就诊患者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为主, 纯中医治疗率高, 表明患者对中医治疗常见病疗效的认可, 主动就诊倾向性高。提示科内应注重人员合理配备,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关键词:中医科,就诊特征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生活经验下一篇:物理评价体系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