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术后

2024-05-15

胫骨骨折术后(共11篇)

胫骨骨折术后 篇1

膝关节的运动主要依靠胫骨平台,由于内外暴力撞击或坠落时的压缩暴力等均可造成膝关节内的复杂损伤,此种损伤称为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塌陷、粉碎、劈裂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可以伤及胫骨干骺端,同时还多会损伤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膝关节是人体重要且复杂的关节,在骨折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1]。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频率突增,胫骨平台骨折的事件也逐年增多,一旦发生骨折必定导致膝关节功能缺失。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会出现骨折粉碎严重,以及膝关节的疼痛、关节功能的障碍、创伤性的关节炎、膝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会给患者将来的生活造成无法想象的痛苦与不便[2]。以上问题不仅会造成膝关节肿胀,直接影响创伤组织修复带,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关节附近韧带软组织出现变性、粘连以及挛缩,最终的结果是膝关节僵硬,发展严重时可能会失去正常功能。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中,功能锻炼是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环节,做好术后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进行探讨,以为本专业人士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10月治疗的骨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38.0±12.3)岁。按照Schatzker[3]分型可分为6种骨折类型,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方法都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以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全身状况为依据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2.1 心理康复

心理作用对关节功能的康复至关重要。骨折术后,患者因恐惧疼痛不敢活动而耽误锻炼,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着重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利大于弊。不断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和手术的一样重要,增加患者的功能康复意识,打消患者心中的顾虑,是功能康复的最终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以心理康复为重要前提,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2 术后早期

术后即刻给予患肢抬高约30°,术后6~8 h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固定膝关节,伸跖屈活动足趾、踝关节,每2小时进行1次,5~10 min/次,促使静脉血液回流,消除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嘱患者收缩股四头肌,使手掌感觉到髌骨上下滑动,术后24 h给予局部的冰袋冷敷。

1.2.3 固定期间的锻炼

术后患肢用石膏托固定,从第3周开始时刻关注石膏托的松紧度,并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足背动脉的波动有无异常;耐心指导患者进行髋、踝、趾关节的活动,从而为防止股四头肌肌肉的萎缩。

1.2.4 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拆除石膏后,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锻炼进行指导。患者仰卧于墙前,帮助患者将患肢缓慢抬起放于墙上,足会由于重力作用自行下滑,以膝部被动屈曲至患膝有牵拉感为界,反复进行此套动作。

1.2.5 肢体负重练习

患者背靠墙站立,张开双足,缓慢下蹲,将膝关节弯曲至45~60°。随着膝关节伸、屈肌的肌力的增强,膝关节屈伸逐步恢复。

1.2.6 有氧运动

①增加运动的总量[4];②提高患者的有氧能力;③增加肌肉脂肪酸氧化的能力[5]。该计划包括一个步数和区间行走锻炼次数的逐步增加;④间隔行走,每一间隔训练都包含5~10 min的预热以正常的行走速度,紧接着以30~60 s的快速行走和3 min的正常速度行走交替进行4次,该锻炼的总时间长度约为35~30 min。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9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此评分系统可靠、有效,共有8项问题,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若积分>95分为优秀;94~85分为良好;84~65分为尚可;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就是胫骨平台,意外突发骨折,内外平台受力不均,会出现中央胫骨粗隆,而其上面有韧带缠缚,可以造成严重程度不一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同时还会损伤半月板、十字韧带、侧副韧带。骨折后膝关节会肿胀疼痛,严重影响个人活动[6]。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致残,因此该病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实验观察,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本结果与张海雁[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减少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可以早日康复[8,9,10]。

综上所述,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把握准确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方法 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9个月。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记录。结果 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康复计划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达到明显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胫骨平台,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4):364-367.

[2]张俊忠,黎立,刘效敏.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量化控制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23-24.

[3]黄春兰.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78-1579.

[4]张克强,段洪,闵捷,等.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7例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s1):32-33.

[5]林茂基,黄美瑞,王石花.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配合中药在早期功能康复的作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2):1327-1328.

[6]孙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中医药学刊,2015,33(10):2529-2531.

[7]张海雁.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A):29-30.

[8]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973-975.

[9]喻晶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10]申林,王尚才,马津,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社区康复治疗研究.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112.

胫骨骨折术后 篇2

时间: 2013.10.3 地点: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病史汇报 一般资料

床号:9

姓名:

性别:女

年龄:80

婚姻:已婚 住址:

职业:务农

社会支持系统:车祸,子女和护工轮流照顾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患者被摩托车撞倒,当即感到左膝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伴头痛、气促、呼吸困难、无头昏、恶心、呕吐无昏迷史,当即到XX医院就诊,行膝关节X片检查。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来我院,以左胫骨骨折、头皮血肿”收入我科,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x片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即往史

即往体检,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个人史

生于XX,当地长大,否认疫区居住史。家庭史

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过敏病史。入院护理检查

T:36.2℃

P:72次分

R:20次分

BP:16077mmHg 治疗过程

入院后即予患肢骨牵引抬高制动,静脉予补液、消肿(甘露醇)、止痛(高乌甲素、)及口服布络芬缓释片及肌注曲马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术完成相关检查,拟择期手术。

109: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予保留导尿。139:诉腹胀、伴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

159:诉腹胀伴排便困难,予潘泻叶导泻、开塞露塞肛 169:患者空腹血糖10.2mmol/L,予测三餐前、后血糖

279:术前各指标也调整至手术耐受状态,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89:在全麻行左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静脉予补液、抗炎(头孢米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纤溶酶),同时配合双下肢气压泵及伤口TDP照射等对症支持治疗。

现在护理评估 患者现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可,睡眠较好,无压疮,引流管已拔、伤口无渗出、四周无红肿。尿管已拔,二便正常。诉伤口痛疼能耐受,其余无特殊,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护理措施 术前:

1、疼痛:与骨折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进行各项护理

操作,治疗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2)、安置患者舒适的体位,局部制动,抬高患肢处于动能位。

(3)、转移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

(4)、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剧烈程度,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若疼痛不能耐受时及时予口服布络芬缓释片缓解疼痛,口服无效时肌注曲马多。

患者术前疼痛减轻,可耐受。

2、尿潴留:与排尿习惯改变、疼痛致不能用力排尿、紧张等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引起尿潴留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作好心理疏导,给予细心解释和耐心安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提供排尿的适宜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使视觉隐蔽,以保护病人自尊;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应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对需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的病人,事先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造成尿潴留,增加病人痛苦。

4)诱导排尿: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以

导排尿。

5)上述措施均无效,遵医嘱予保留导尿。患者下腹腹痛缓解。

3、便秘 与环境及排便习惯改变、饮食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腹胀的程度,排便的习惯、饮食性质和量。

(2)提供隐蔽环境,协助病人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内

压。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排 便。

3)上述措施无效,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使用开塞露通便。4)同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病人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病人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5)鼓励患者进食,指导患者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便秘症状改善,不适感减轻

4、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

2、根据评估想患者解释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信心。

3、告知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的重要性。

评估:患者了解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运用术前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潜在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措施:1)损伤早期(一般为48h内)可局部不同部位交替冷敷,以减少渗出和局部组织的出血或者充血,从而达到减轻骨筋膜室间的压力,阻止肢体肿胀的发生

2)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同时做患肢的肌肉被动或者主动收缩运动,有利用肌肉舒展以及收缩功的能,从而促进血液回流,这样可防止肢体供血不足,并且有助减轻肢体肿胀。但要控制抬高时间,时间过长,可以引起体位性供血不足,从而加重缺血。

3)行骨牵引术,使骨折断端复位,减轻筋膜室的内压,以利血循环的恢复,减轻组织水肿。

4)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减轻组织肿胀,消除水肿,缓解压力。

5)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感觉运动、肿胀情况及有无足趾的被动牵拉痛。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

潜在并发症:压疮

1、协助患者翻身或抬臀,每两个小时一次。夜间可4小时一次,防长期受压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

5、加强巡视,严格皮肤交接班

6、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术后:

1、出血: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了解术中情况及出血量,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

命体征,及尿量。

2、术后24小时内患者局部制动,冷疗减轻术区出血,观察伤口出

血量、(尤其是6小时内)。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评估:患者术后当天渗血较多请示医生给予换药,以后伤口无渗血液,生命体征平稳,现愈合良好。

2、疼痛:与手术切口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性质、频率。

2、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遵医嘱采用多模式镇痛,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评估镇痛泵效果。

3、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减少刺激,运用放松技巧。

评估:患者疼痛能忍受。

3、潜在并发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⒈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阻滞,以免影

响小腿深静脉血回流。

2.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的运动,健侧下肢

也要进行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曲运动。

3.指导陪护给予患者正确进行按摩,准确有效的给予抗凝药物每天

一次。

4.给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每天两次。

5.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6.经常观察术后患肢血液循环状,如出现肢体疼痛进行加重,皮温

升高或肢体肿胀明显,提示有血栓形成的可能。

7.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一般没2小时翻身一次。

评估: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2)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措施见术前的1、2、4、5 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

1、术前严格准备皮肤。

2、术后严格无菌换药,注意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炎性分沁物,三天后注意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现象,有异常时告知医生。

3、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固定稳妥。如有渗血渗液体液浸渍时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作相关辅检。

5、注意营养搭配,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指导老师提问

1、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及原因

陈佳:筋膜间隔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筋膜间隔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杜圆圆: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隔内压力增高所致,因有:

1.筋膜间隔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如绷带、石膏、小夹板等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如地震时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

2.筋膜间隔内容物体积骤增:

(1)缺血后水肿。

(2)软组织严重挫伤、烧伤。

(3)小腿的剧烈运动。

(4)出血:发生于筋膜间隔内的出血。

2、患者术后的饮食指导

张月: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进食高 脂肪食物如肥肉,墨鱼,动物内脏等,因为高脂肪食物内含大量的脂肪,可使血管内皮变得毛躁,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产生血栓,不利于恢复。而且患者高龄,消化功能弱,更不利收,易致腹胀等不适。

3、甘露醇是怎么起到消肿作用的呢?

陶玲:甘露醇能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皮肤水泡形成明显减少。高渗甘露醇静滴后,因其不易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因而提高了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从而使组织脱水,减轻水肿,降低压力。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增加氧利用率,促使组织功能恢复。

胫骨骨折术后 篇3

【关键词】 骨不连;骨搬移;外固定支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71-02

1 资料和方法

1.1 设计 回顾性病例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病例来自2008-2——2012-1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外一科。

1.3 对象。

1.4 纳入标准 ①胫腓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AO分型属B、C类骨折)术后。②X线片示胫骨缺损。③骨不连的时间≥6个月,并持续3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迹象。④经I期抗生素治疗,感染可控制的。

1.5 排除标准 ①胫腓骨简单骨折(AO分型属A类骨折)。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③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④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⑤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晚期恶液质状态、合并急慢性骨髓炎的患者。

1.6 选择高能量胫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1例,火器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21个月,平均14个月。有1-5次手术史,平均3.1次,植皮术后4例,皮瓣修复术后2例,剩余2例皮肤缺损面积1cm*3.5cm,4cm*6cm,均有I期清创外固定史。骨缺损或肢体短缩3-14cm,平均7.75cm。受伤部位胫骨中段2例、中下段6例。根据小腿局部组织感染性缺损分为Ⅲ型二度分类标准,2例皮肤缺损病例为III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2]。患肢踝关节活动屈伸活动范围≥30°1例,20°-30°4例,20°以下3例。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仅1例轻微受限,余均正常。

1.7 方法

1.7.1 术前准备 入院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前明确骨端及创面感染情况,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先控制感染待病情稳定后行骨搬移术。

1.7.2 术后处理

1.7.2.1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2-3周,停药后继续口服抗生素3-8周,对于明显感染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我院病人一周后可下地活动,两周拆线后出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调节支架。

1.7.2.2 保持伤口、针孔及周围组织清洁,局部碘伏消毒,术后3天内每天更换敷料,后每两天换药一次,注意钉道皮肤张力,必要时行针道皮肤的切开减张,及时更换渗透辅料截骨伤口污染。2例皮缺损换患者采用美宝疮疡贴覆盖,常规更换辅料至创面愈合。

1.7.2.3 肢体延长一般分为4个阶段 ①撑开牵引阶段:开始于截骨后5d-7d,成人于术后1周开始,儿童于术后4d左右进行。理想的撑开速率是1mm/d,分4次完成,或者0.25ram/6h,儿童在前1周内按1.5mm/d的速度延长,1周后按1mm/d的速度延长。②骨化阶段:在此阶段外固定架应保留至新生骨质骨化有足够支撑强度,其骨化时间多取决于延长的长度。③卸除外固定支架:定期复查X线至新生骨完全桥接,延长部位形成新的骨皮质后应予以拆除外固定架并予支具或石膏再固定4周-6周。④康复阶段:拆除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开始行肢体的旋转和伸展等主被动活动,我院病人结合本院特色行中药熏洗,手法按摩等物理治疗,恢复效果满意。

1.7.3 主要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外固定支架牵引延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等级、平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患肢踝关节的活动度有无改善等。

2 结 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8例患者资料齐全,均进入结果分析,按意向性处理分析。

2.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154-222min,平均186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10mL。

2.3 外固定支架牵引延长情况 在延长过程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术后截骨端骨延长了3-12cm,平均延长了7.5cm。有1例患者截骨端提前愈合而未能达到预期的延长长度。术后Orthofix LRS支架固定6-12个月左右,平均8个月。

2.4 伤口愈合情况及等级 伤口术后3天内每天更换敷料,后每两天换药一次,术后两周拆线,伤口均I期甲级愈合。

2.5 皮肤缺损愈合情况 2例皮缺损患者创面一期甲级愈合,愈合时间15-46天,平均愈合时间30.5天。

2.6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依据AOFAS踝关节评分法[1],拆除外固定架后踝关节恢复优2例,良3例,一般3例。

2.7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经加强钉道护理或更换螺钉位置后感染控制。

2.8 骨折愈合情况 所有病例骨搬移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而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有7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基本恢复一致,有1例患者仍2cm左右的肢体短缩存在。

2.9 随访情况 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d,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

3 讨 论

目前研究認为,骨延长技术的主要问题为端端愈合问题。截骨区的愈合:其与牵引延长速度有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截骨端一次性延长0.8-1mm时,骨和周围软组织通过一个长达36h的适应期来延长间隙内形成新骨而并不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对接点的愈合问题:加强对接点的牢固性,减少愈合时间。现有技术包括加压短缩术使对接点早日接触并加压愈合,联合髓内钉,对接点植骨等。

参考文献

[1] 张群,陶笙,唐佩福,郭义柱,梁向党,梁雨田,陈华.小腿局部组织感染性缺损的临床分型及治疗选择[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297-300.

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 篇4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病人因突发伤势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需要医、护、患多沟通, 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 护士应耐心倾听细心开导,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 加强护理, 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家属尽量创造一个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治疗康复环境[1]。

1.2 术前准备

由于患肢出血肿痛明显, 可抬高患肢、局部冰敷、膝部绷带加压包扎。遵医嘱静脉输入20%甘露醇消肿, 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周后局部软组织基本消肿再行复位内固定术。评估病人全身情况, 完善各种检查,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性基础疾病。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去枕平卧6h,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至平稳, 持续给氧2L/min~3L/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及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一般在术后24h~48h拔除引流管,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2.2 预防深静脉血栓

口服利伐沙班片 (拜瑞妥) , 每天10mg, 连续5d,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3 镇痛

疼痛可致病人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忧郁烦躁影响术后康复[2]。在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之后按医嘱疼痛时口服氯芬待因片, 每次40mg。

2.4 生活护理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骨愈合缓慢,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术后6h可少量多餐给予清淡半流质饮食, 逐渐进食高蛋白、高钙、多维生素、多纤维食物, 多喝腔骨脊骨汤对骨折的愈合很有好处。保持皮肤清洁多活动健侧肢体, 防止压疮产生。

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术后鼓励病人踝关节背伸、足趾跖屈, 指导病人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活动适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可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用连续被动活动机 (CPM) 协助病人锻炼膝关节屈曲功能, 从0°~15°开始, 每日2次, 每次30min, 以每周增加15°, 逐渐增加活动角度。若病情许可可协助病人去掉石膏托扶双拐下床活动, 患肢不可负重。

3 出院指导

对病人和家属宣教骨折与康复的知识及功能锻炼方式。出院后继续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 由扶拐不负重活动逐步过渡到骨折完全愈合后的负重行走直至康复。

参考文献

[1]马珍珍, 刘艳.2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治疗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A) :24-25.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42例 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09-02

胫骨平台骨折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损伤,早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我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年共收治42例胫骨平台骨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为21~6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4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照Schatzker的分型:Ⅰ型11例,Ⅱ型7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Ⅵ型4例。合并伤: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所有病历均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必要时做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以确定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块移位情况、关节软骨、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

1.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等患者,术前分别进行降血糖、降血压、改善心肺功能等,调整全身状态,使他们能够耐受手术。本组4例开放性损伤均急诊清创手术内固定,其余先行跟骨牵引或石膏固定,抬高患肢、同时视情况加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治疗,待肢体肿胀减轻,皮肤出现皱褶后施行手术。手术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单纯的外侧平台骨折用膝关节的前外侧切口;单纯的内侧平台骨折用膝关节的内侧切口;两侧平台骨折须两侧切口联合使用,但两切口间的皮肤的宽度应7cm以上;无论是劈裂、粉碎、塌陷骨折复位的原则首先是关节面的平整,消除关节面的裂隙。复位后使用T型、L型支撑钢板、解剖钢板、松质骨螺丝钉固定。两侧胫骨平台有骨折时,两侧都使用支撑钢板固定。骨折端有缺损时取自体髂骨植于缺损处。本组中用螺钉固定的有8例,L型钢板12例,T型钢板有13例,解剖钢板3例,两侧同时使用钢板的9例。固定完毕后,做膝关节的抽屉和侧方加压试验以进一步了解膝关节的稳定情况。侧副韧带损伤在术中一并处理,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者视情况二期修复。

1.3 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置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继续进行慢性病治疗。肿胀严重时用甘露醇消肿。术后麻醉消失后开始做足趾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骨折内固定牢固者,术后1周进行CPM机锻炼,2次/d,每次30min,幅度由小到大。术后2周起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4周扶拐下地非负重活动,6~8周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开始负重行走练习。无韧带损伤且内固定牢固时,不用外固定,合并有韧带损伤、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不是很可靠时用石膏托外固定4~6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以患者能耐受为限,逐步加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待骨折愈合坚实后开始负重。

2 结果

38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浅表坏死,经扩创治疗后好转;2例并发感染,感染后局部伤口渗出,伤口裂开,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和内固定物外露,经局部皮瓣、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而愈;术后随访3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平均3年,并发关节僵直2例,关节不稳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术后疗效按照马元璋[1]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8.1 %。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因此在进行手术前,要做好常规检查,比如正侧位X线片,行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充分了解骨块位置、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情况,确定骨折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较高。保持关节面的平整,恢复正常的受力面及正常力线,坚强的内固定,确保关节的稳定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刘树清[2]指出的手术适应症:平台骨折的关节面塌陷>2mm,侧向移位>5mm;合并有膝关节韧带损伤及有膝内翻或膝外翻>5,均应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内固定是为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单纯劈裂型骨折可将骨折解剖复位,然后使用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在骨折的远、近端固定。对于骨折面有塌陷时必须将其充分撬起。单纯的拉力螺钉难以对剪应力提供足够的稳定,用以起支撑作用的钢板不仅可以支撑骨皮质。对移位明显的骨折尽量使用支撑钢板,防止胫骨平台塌陷。对复位后有缺损的骨折须一期充分植入自体松质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可支撑骨折片,防止骨折片再次塌陷。本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骨折片较术中下沉,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与植骨量少及过早负重有关,1例术前骨折片已有明显的塌陷,手术时没有植骨填充缺损,骨折块则在术后逐渐出现塌陷。两侧平台骨折时,两侧切口联合显露用两侧钢板或松质骨螺钉固定,但两切口间皮肤的宽度应7cm以上,以防止皮条坏死。

对于闭合性骨折的手术时间应,避免在肿胀高峰期时手术,此时手术则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7-10天患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是手术最好时间。本组3例并发感染,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一期手术内固定病例,伤口裂开,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和内固定外露,经局部皮瓣、腓肠肌转移修复而愈。因此对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创口小,软组织损伤不严重,考虑清创后可以一期闭合伤口时可同时做内固定。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清创后延期做骨折内固定手术较适宜。

术后必须合理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软组织肿胀,预防关节粘连僵直。麻醉消失后可开始做足趾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功能锻炼,对骨折固定牢固者,术后1周进行CPM机锻炼,术后2周起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合并有韧带损伤、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不是很可靠时要用石膏托外固定4~6周,外固定期间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待骨折愈合坚实后开始负重。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已复位的关节面重新塌陷。

總之,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过程中,要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正确使用固定物,并配合相关锻炼,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元璋,关节骨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0

胫骨骨折术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骨折采用schatzker分型[1], Ⅴ型8例, Ⅵ型4例。其中男9例, 女3例。年龄21~65岁, 平均40岁。其中10例为车祸伤, 2例为坠落伤。感染出现时间:术后7~10d。细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1.2 治疗方法

先行切口引流冲洗, 每天更换敷料,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静点。保守方法无效后, 做充分术前准备, 在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切口切开清创,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炎性组织, 清除感染灶。术中盐水、新洁尔灭、盐水、双氧水、稀释碘伏液依次冲洗浸泡, 一期闭合切口, 置胶管引流。术中输新鲜血,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增强抵抗力。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继续敏感抗生素静点4~6周, 根据切口情况及C反应蛋白化验检查结果改为口服抗生素2~4周。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 切口定期换药处理。

2 结果

清创术后7例一期愈合, 3例术后3周愈合, 2例术后4周愈合。

3 讨论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 软组织损伤较重, 胫骨平台周围血运欠佳。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常需双钢板固定, 钢板表面软组织覆盖差, 骨折线常与关节腔相通, 关节液常浸入骨折线间, 进一步影响骨折愈合及切口愈合, 极易继发感染。

双钢板固定类似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内植物均占据较大空间, 抗感染能力差, 术中要求无菌条件较高, 如有层流手术室, 建议在层流条件下手术。

术后出现感染, 如药物治疗无效, 需在2~4周内早期清创, 如超过此时间, 即使清创, 手术效果也较差, 甚至不能治愈, 形成慢性骨髓炎。切开冲洗、清创治疗适应症局限在患者感染持续时间在2~4周以内, 致病菌毒力低下, 对抗生素敏感, 没有骨组织感染放射学迹象[2]。成功的清创是获得及维持有效活性组织以覆盖创面[3]。

本组2例术后4周切口方愈合, 因该2例病例术中清创时未取出植骨块, 而是将植骨块高压灭菌后在植入, 填充骨缺损, 术后出现切口持续渗液。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血C3化验检查正常。考虑灭活骨块与机体发生排异反应所致。对于清创时取出植骨块病例, 术后一期愈合率较高, 切口愈合后可考虑二期植骨。对于活动期的感染, 感染灶根治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被证实是最为有效的手段[4]。

关键词:胫骨平台,术后感染,早期清创

参考文献

[1]SchatzkerJ, McBroomr, BruceD.The tibial Dlatean fraatures[J].Clin Orthop Related Res, 1979 (138) :94.

[2]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08.

[3]Tesworth K, Cierny G.Osteomye litis debridement techniques (re-view) [J].Clin Orthop Rel Res, 1999, Mar; (360) :87-96.

胫骨骨折术后 篇7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疗效

近些年来, 胫骨骨折的人数逐渐增多, 再加上胫骨血液供应差的特点, 使其骨折后不易愈合, 且易发再次骨折的现象[1]。手术是胫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如何减少血液部分对骨折的干扰及降低软组织的剥离, 是医务工作者手术方式改进的重点。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术的应用, 具有创伤性小、内固定强度大的优点, 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20例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患者均于2005年2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观察组10例, 其中男性8例, 占80%, 女性2例, 占20%, 年龄37~59岁, 平均年龄 (45.4±2.5) 岁, 5例为左胫骨骨折, 占50%, 5例为右胫骨骨折, 占50%, 且均为胫骨中下段骨折, 3例为车祸伤, 4例为坠落伤, 2例为平地跌伤, 1例为压砸伤, 且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颅脑损伤, 占20%, 1例患者合并休克, 占10%;对照组10例, 其中男性5例, 占50%, 女性5例, 占50%, 年龄46~57岁, 平均年龄 (44.6±1.5) 岁, 8例为左胫骨骨折, 占80%, 2例为右胫骨骨折, 占20%, 且均为胫骨中下段骨折, 2例为车祸伤, 4例为坠落伤, 3例为平地跌伤, 1例为压砸伤, 且其中有1例患者合并颅脑损伤, 占10%, 3例患者合并休克, 占3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致伤原因等进行分析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10例, 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对照组10例, 采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根骨牵引2~4d后进行手术, 且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 在髌韧带内侧5~6cm纵切口, 显露并纵向剪开髌韧带, 然后将其向两侧切开, 在胫骨前缘下方0.5cm处确定进入髓腔后, 扩髓反复磨挫后, 将9号髓内钉插入, 闭合复位骨折端, 再置入2颗远端锁钉, 并检查无旋转畸形后, 再置入近端锁钉钉。安装髓内钉冒。冲洗并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在胫骨前外侧行弧形切口, 将骨折断端暴露后, 对骨折断端血块和软组织进行清洗后, 用6~10孔钢板置入胫骨外侧, 再加压钢板后拧入螺丝钉固定。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使用两天的抗生素, 同时将患肢抬高3~5d, 同时根据患者肢体的肿胀情况给予甘露醇。一般术后10~12周可拄拐下地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随访的愈合情况。

1.4 疗效判定

若患者的膝盖和踝关节活动不受限制且步态正常视为显效;若患者的膝盖和踝关节活动受限制但步态正常视为有效;若患者的膝盖和踝关节活动受限制且步态跛行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70±2.5) 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76±2.5) min, 在手术时间上, 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无可比性 (P>0.05) 。经过随访后, 观察组10例患者, 8例显效, 2例有效,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0例患者, 6例显效, 2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具体见表1。且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感染的发生。

3 结论

胫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也很多, 如钢板内固定治疗, 治疗方法较为简单, 但具有很多的并发症, 如钢板断裂、骨不连和拆板后再骨折等[2]。钢板治疗后导致胫骨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为: (1) 胫骨中下段血运不佳, 骨折后周围软组织受伤, 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 (2) 钢板与骨的弹性相差悬殊, 使钢板部位的骨萎缩, 从而使钢板在正常骨质与萎缩骨质交界处易折断。 (3) 钢板选择上欠考虑。胫骨一旦发生再次骨折的现象, 手术非常棘手, 此时, 髄内钉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方式。髓内血液供应此时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时髓外血液供应对骨髓愈合非常的重要。交锁髓内钉固定创伤性小、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率高、对髓外血液供应无破坏, 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观察组10例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患者, 采用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法, 取得100%的临床总有效率, 显著优于钢板固定的对照组的10例患者,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对髓内钉治疗后, 患者在术后不宜过早下床进行负重锻炼, 一般在术后10~12周较为适宜, 且术后不建议取出固定, 若非取不可, 应在骨折完全愈合后, 观察24~48周后再做决定。

综上所述, 交锁髓内钉已经成为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首要方法, 其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时间短及愈合复发率低的特点, 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此外, 为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在术中应尽量采用闭合穿钉, 术后坚持2d的抗生素滴注, 且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没有感染的发生。此外, 术后早期的功能训练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早期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等的功能训练, 既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又可以减轻肿胀的发生, 进而防止粘连、挛缩和僵硬等[3]。它在改善骨细胞新陈代谢的同时, 还能刺激骨细胞的再生, 进而提高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骨愈合率。

参考文献

[1]叶海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7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4) :164-165.

[2]邓小元, 欧阳振华, 李诗, 等.交锁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5) :658-659.

胫骨骨折术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骨科共接诊下肢骨折住院患者328例, 选取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9例, 其中男56例, 女33例, 年龄17岁~56岁, 平均年龄 (35±2.2) 岁, 开放性骨折27例, 闭合性骨折62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影像学 (X线或者CT) 确诊。

1.2 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急诊手术于就诊后2 h~3 h内进行, 择期手术于就诊后2 d~5 d内进行。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均以交锁髓内钉固定。

2 术后护理

2.1 基础护理

手术后患者平卧, 6 h内禁食、禁水,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适度抬高患肢, 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定时检查伤口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发现渗血、渗液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和神经功能状况。

2.2 疼痛护理

术后麻醉药效逐渐消退, 在最初的24 h伤口疼痛感最强烈, 随时间渐渐缓解, 可使用止痛泵或给予止痛剂。

2.3 心理护理

安静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多数情况下, 由于身体的伤痛, 行动不便, 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医护人员应当耐心讲解病情和预后, 疏导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 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康复观, 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康复训练[5]。

2.4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在保证骨折复位、固定稳定的前提下, 消除患肢肿胀, 促进骨折愈合, 防止肌肉萎缩, 恢复关节活动, 从而恢复下肢负重和行走功能。在不同的恢复阶段, 应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

2.4.1 早期阶段

一般为手术后1周到2周左右。术后第2天即开始股四头肌的锻炼, 主要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 避免萎缩, 还要活动踝关节和趾关节。锻炼程度以患者不觉疲劳为宜, 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活动, 保持肌肉张力, 缓解局部肿胀。术后4 d左右可以在床上进行屈伸膝关节和抬腿的练习, 屈膝和抬腿都从最小角度开始, 逐渐增大角度, 如从10°开始, 每2 d增加10°, 每天进行2~3次练习, 每次时间30 min~40 min左右, 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2.4.2 中期阶段

一般为术后2周到骨折临床愈合。此阶段患肢基本上已经消肿, 疼痛感也不再强烈, 活动强度应有所增加, 并要开始肢体的主动活动。患者每日仍应继续之前早期康复阶段的训练, 股四头肌、足踝和床上膝关节背伸以及抬腿运动仍要进行, 但改为每日4~5次, 每次40 min。同时,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尝试下地进行全身运动, 以便心肺功能和身体各部位肌力的恢复, 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2.4.3 后期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拆除外固定之后。此时仍应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使关节活动范围和肢体肌力进一步恢复, 关节的锻炼仍然以踝关节、膝关节活动为主, 同时增加强度。肌力的康复训练, 则要将之前的卧位直腿抬高改为站立位抬腿训练, 每天3~4次, 每次20 min~30 min。进行一段时间后, 逐渐改为下蹲训练, 先从下蹲10°开始, 逐渐增大角度, 每次坚持蹲30 s, 每天3~4次, 每次练习20个下蹲动作。当患者适应之后, 有条件可以再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 每次15 min~30 min, 每天2~3次, 并逐渐增加抗阻训练的时间。每次锻炼都应以患者可以耐受, 肌肉微微有酸胀疲劳感为宜。

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详细对其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 希望患者和家属离院之后仍然可以很好地进行康复锻炼;同时, 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肢的康复情况[6]。

3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住院期间康复训练进行顺利, 出院时均可在工具帮助下独立行走。此外, 我院对患者均进行了4个月~15个月的随访,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康复情况, 肢体活动状况, 是否发生胫骨骨不连以及有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并发症。89例患者骨愈合时间9周~22周, 平均 (13±3.4) 周, 无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愈合现象, 锁钉无松动移位或断裂现象, 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4 讨论

胫骨骨折的术后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 在不同的康复阶段,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以求患者患肢的伤口、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步态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恢复[7]。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应该贯穿整个住院阶段, 医护人员应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伤口愈合程度和患肢血运是否良好, 以及对各种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干预, 保证患者饮食健康, 每日摄取充足的营养。同时,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消除其不良情绪,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开展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复, 尽早回归社会。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9例胫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手术患者术后病情、预后、饮食和康复训练等护理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髓内钉松动或断裂, 以及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CS) 等并发症, 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做好胫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患者的术后护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黄公怡, 刘长贵, 温建民.现代创伤骨科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363-375.

[2]Keating, JF.Invited Commentary Anterior Knee Pain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the Tibia: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Nail Entry Zone and Anterior Cortical Bone Los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13, 27 (1) :41-42.

[3]王志国.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 (17) :3329-3332.

[4]罗先正, 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7.

[5]张立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0) :216.

[6]张燕群, 吴怡君.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与康复训练[J].华夏医学, 2010, 23 (1) :187-189.

胫骨骨折术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急救处理后手术顺利,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例, 女19例;年龄38.0±4.5岁;开放性损伤17例, 闭合性损伤33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33.0±5.5岁;开放性损伤19例, 闭合性损伤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进行胫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即以常规骨科护理治疗, 包括术前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康复护理等。舒适护理组:即以患者下列护理方法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具体如下:

1.2.2.1术前舒适护理

(1) 心理护理。骨折多因外伤所致, 患者表现急躁、焦虑, 对治疗效果、预后担忧, 护士应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介绍成功病例, 减少患者焦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工作, 在家属配合下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确保手术成功。 (2) 皮肤软组织的护理。胫骨远端骨折多伴有皮肤软组织的损伤, 有可能由于局部肿胀明显出现多个张力性水疱, 有黄色透明的水疱, 表明浅层皮肤软组织受损, 也有血性水疱, 表明深层皮肤软组织受损, 为保证手术部位皮肤的完好, 减少术后皮肤感染, 给予水疱抽吸, 并涂以活力碘, 同时辅以物理治疗, 如微波治疗, 以帮助水疱吸收。药物治疗, 如甘露醇、疏血管等扩管治疗, 并指导患者行踝关节及足趾的主被动活动, 帮助消肿, 尽快行手术治疗。 (3) 骨牵引的护理。保持牵引固定, 患者牵引后可能因肢体移动不当等造成牵引失败。因此, 护士就要将有关牵引的知识和必要性一一等告诉患者, 使患者配合治疗, 平时应注意查看牵引位置有无移动、牵引绳是否受压、牵引的重物有无坠地、反向牵引是否存在、患肢是否保持在医生规定的位置等。 (4) 围手术期术前护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并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生活及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发生。协助完善各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发现阳性结果及时提醒管床医生。术前训练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 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等长和等张舒缩练习, 锻练肌肉力量, 为术后早日康复打基础。

1.2.2.2术后舒适护理

(1)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下肢血供等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体位要求, 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注意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在日常的治疗护理中, 注意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习惯, 发现不利于骨折康复的不良习惯应及时干预指导, 功能锻炼遵循尽早开始,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术后疼痛缓解后, 做深呼吸运动, 帮助其被动活动。第二天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 加强腿部肌肉舒张和收缩及关节活动, 动量由小到大, 活动时间由短到长, 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2) 术后康复护理。整个康复过程中, 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功能锻炼原则。以患者不感觉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不可操之过急。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通过AOFAS足踝评分系统实现, 评估的标准包括踝关节疼痛、步态、矢状面活动度、功能、后足活动度、行走距离、后足稳定性等指标, 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秀, 75~89分为良好, 50~74分为尚可, <50分为差。优良率= (优秀+良好)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胫骨远端是构成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外部覆盖皮肤软组织较少, 血流灌注不足, 发生骨折后愈合缓慢, 严重者长期不愈, 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尤其重要, 现代医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胫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一旦医护不当, 容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护理的关键就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手术以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对患者的医护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治疗, 更应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精神健康。本研究发现, 对胫骨远端骨折术后进行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稳定患者的情绪, 可以使患者在心理, 生理、社会上在达到最佳状态, 满足了舒适与安全的双重需要, 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对比两组观察护理10w的临床效果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 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0w后舒适护理组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舒适护理显著改善胫骨远端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胫骨骨折术后 篇10

关键词:暴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 材料力学 预防措施

运动性骨折在专业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较为常见,是运动员损伤中较为严重的急性骨折,其危害性较大,影响训练和健康。下肢胫骨骨折是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这种损伤较多发生在以跑跳、足球及冰雪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本文结合有关文献,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下肢胫骨骨折机理予以初步分析,为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一、骨折形式——应力性骨折与暴力性骨折

(一)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是运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这种损伤的特点是运动训练中的疲劳与过度疲劳未得到恢复而产生的,多见于从事中长跑的运动员,其次为短跑、跳跃、球类等项目的集训阶段,初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仅感觉到局部轻痛(称为骨膜炎),以后逐渐加重,影响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骨折移位,出现畸形改变。

(二)暴力性骨折

暴力性骨折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是直接打击碰撞,可造成小腿胫骨的横型、粉碎性或多段骨折,多发于足球中的铲球、蹬踏动作中。间接暴力常见于生活和运动中,造成螺旋型、长斜性骨折,骨骼的扭转负荷,就属于间接暴力。

二、材料力学基础及骨的力学特性

力是人体产生的动力源泉,是构成人体应力性骨折和暴力性骨折的最基本因素。

(一)应力、应变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应力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一种抵抗这种外力的力,这种力引起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实际上是一种由外力引起的内力,在数值上是单位截面上内力的大小。当物体要承受压缩负荷时其内部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受拉伸负荷为“拉应力”。

应变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形变,在数值上是单位长度上的形变量。当物体承受压缩负荷时,表现为“压应变”;承受拉伸负荷时,表现为“拉应变”。材料的变形形式由所施载负荷来决定的,主要分为五种:压缩、拉伸、弯曲、剪切和扭转。

从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线性的。若继续加压或加载,出现屈服点,继而进入非弹性区,若继续加压或加载,就会出现断裂。此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或材料的“强度”。强度是用来衡量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它们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两个重要的力学指标。

(二)骨的力学特性

骨是由胶原纤维和羟化磷灰石晶体所组成的,前者是一种蛋白质,具有较强的抗拉性,使骨骼表现出一定的强度,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后者是由钙和磷酸盐所组成的一种无机盐,使骨骼呈现出一定强度,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人体长骨的中间是骨密质,两端为骨松质,这使整块骨骼的密度分布不均匀,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各项异性”的力学特性。因此,骨骼的强度与其所承受载荷的形式有关。骨的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骨承受压缩负荷的能力最强,承受扭转负荷力量最差。即压缩>拉伸>弯曲>剪切>扭转。

三、骨折机理

(一)应力性骨折机理

胫骨应力性骨折症状多在跑跳项目中发生。胫骨横型疲劳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小腿后面肌肉收缩及身体活动中重力与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造成的,但以后者为主。由于胫骨反复承受压缩负荷所引起,属于“压缩性”骨折。利用小腿侧面横型所进行的弹性实验结果表明:于胫骨中上■位内后侧是压缩应力最集中部位,从而进一步证明此类骨折与压缩负荷有关。双侧胫骨应力性骨折发病机制则由于反复超限的越野跑,引起肌肉疲劳,收缩能力减弱,骨腔内压力增大,胫骨应力集中,当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再生而引起骨折。

从生理解剖角度来看,胫骨具有向前稍弯曲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从负荷方面来看,胫骨属于负重骨,承受着身体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若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一方面引起肌肉疲劳,收缩力减弱,致使肌肉作用在骨上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同时骨骼本身的疲劳使骨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低于其强度权限。另一方面,由于胫骨的前曲,使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相对骨的中轴稍有偏离,形成“压缩弯曲负荷”,使胫骨凸侧的拉应力或骨凹侧的压应力超越骨的强度极限,引发骨折。因此,在训练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减少和避免在较硬的跑道和地面上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

(二)暴力性骨折

在体育活动中,暴力性骨折的受载方式多见于集中力点负荷和集中力面积负荷。

1.集中力点负荷。集中力点负荷的受力剪力在集中力P的作用处(C处)是不连续的,C截面左侧的剪刀值为■,C截面右侧的剪力为-■,剪力在力的作用点C处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绝对值为+= P,即等于骨伤的集中力。由此可见,在集中力作用两侧剪力发生突变,是造成暴力性骨折的主要原因。

2.集中力小面积负荷。在实际训练中,集中力一般作用在胫骨的一小段,即C—D区域。在以C截面右侧为×P,在d截面右侧为-×P,在c-d区域截面剪力不发生突变,而是沿直线e-f逐渐由-×P过渡到×P。直线e-f的斜率表明在集中c-d区域内剪力的梯度。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梯度的大小取决于集中力作用区域的大小,区域大则剪力梯度小,区域小则剪力梯度大,梯度大则容易导致骨折。由此可见,集中小面积负荷引发骨折的因素不仅仅由外力的大小来决定,还与外力的作用区域大小有关。

四、胫骨骨折的预防措施

(一)选择场地与改善装备,科学安排训练

控制训练强度,以利于应力性骨破坏和骨修复的平衡,改善装备以吸收震荡而减少应力损伤。

(二)提高训练技巧及应力分布

在训练中不断改变骨的应力集中区,预防应力骨折,降低了胫骨应力骨折的发生率,使胫骨承重时的应力集中区不断变化,减少骨局部的破坏性。

(三)训练前的准备

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运动,避免在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状态下运动和训练。强调带伤训练和疲劳状态下训练的有害性。此外,应重视运动与训练的医务监督,经常询问受训人员的自我感觉,定期检查应力骨折的好发部位以达到尽早发现早期损伤,及时防范应力骨折的发生。

五、结论

胫骨发生应力性骨折,一方面是由于肌肉的疲劳改变肌力在骨上的分布,使骨自身的应力发生改变,骨的疲劳使胫骨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低于其强度极限;另一方面是由于胫骨实际承受的负荷是“压缩弯曲负荷”,而不是单一的“压缩负荷”。集中力点负荷引发暴力性骨折是由于在用力的作用点两侧剪力发生“突变”。集中小面积负荷引发骨折是由于在力的作用区域剪力的梯度大。

参考文献:

[1]王小勇.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初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9(3).

[2]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3]姜春岩.AO/ASIF原则与方法的变迁.创伤骨科学报[J],1996(25).

[4]邵礼武,龚维成.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1(7).

胫骨骨折术后 篇1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胫骨骨折,术后恢复

现阶段胫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特别是在胫骨中部或者下部位置,该位置皮肤以及肌肉厚度较薄,血液循环情况较差[1]。在对胫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以及骨不连[2,3,4,5]。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7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19~67岁,平均年龄42.6岁。经相关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符合胫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指标。47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胫骨骨折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14例患者是由于坠落导致胫骨骨折,11例患者是由于受到击打导致胫骨骨折。所有患者中有37例患者为开放性损伤,10例患者为闭合性损伤。

1.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方法:6h内,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当麻药发挥效用之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清洗。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将其转变为闭合性损伤,使得胫骨完全被皮肤包住。对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方式使发生骨折的位置外露,并把前次手术中对胫骨固定的器械取出,将出现骨不连部位周围的组织清除完全,并去除发生硬化的胫骨,之后将胫骨的骨髓腔疏通,把发生骨折的位置恢复到原位;运用相关模具作为引导装置,并采用外固定架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在骨折部位的两侧打开设骨槽,骨槽的长度控制在4~5cm左右,其宽度控制在1cm左右;根据患者骨槽尺寸的不同,选择采用对患者进行植入自身骨或者植入异体的治疗方式,在该操作完成之后,将伤口进行缝合。在对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之后,将肢体略微抬高,对患者运用抗生素药物以达到避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目的,当患者的骨折部位康复之后,将外固定支架摘除。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在患者处于前期时,其中药组方以止血、化瘀为主,内服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外敷中药将中药研磨成粉状,加入医用凡士林进行搅拌,敷用在伤口4~5cm的位置;在患者处于中期时,其中药组方以加速筋骨生长为主,外用药物研磨成粉状并加入桐油进行搅拌,敷用到距离伤口2~3cm处;当患者处于后期时,其中药组方以疏通经脉、益气补肾为主,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

1.3 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当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之后,同患者治疗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根据结果将诊断指标分为三种:其一,康复,即患者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经过医学影像仪器之后,其结果显示患者骨折部位无转角现象;其二,有明显疗效,即患者骨折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转角在10°左右;其三,无效,即患者骨折部位出现较为严重的畸形。

2 结果

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其效果如表1所示。

根据本院治疗结果显示,47例胫骨骨折患者中有37例患者康复,所占比例为68.1%,14例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所占比例为29.8%,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2.1%,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其总有效率为97.9%,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目前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生率占骨折患者中12%左右,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在中部以及下部位置,其中开放性骨折出现概率较大[6]。因而创口受到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在骨折治疗手术之后其周围组织内的血液循环程度不理想,因此患者在恢复期间容易出现骨不连的并发症。

在患者出现骨折现象之后,其发生骨折部位的愈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许多外界因素对该过程都有着负面效果,其中较为主要的是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情况。所以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保持患者骨折部位有着较好的血液循环,尽量避免骨与其周围肌肉组织出现脱离现象。在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将成角控制在4°以内,将畸形角控制在8°以内[7]。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患者骨折部位存活的组织进行保留,保证患者骨折部位能够有着较为理想的血液循环程度;在对胫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时,要采用内钉对胫骨主轴线进行固定,防止由于钢板的使用对骨折部位组织产生损伤,从而血液循环程度出现负面影响。

在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要将内服药物以及外敷药物配合使用,加速患者机体对肿胀部位淤血的吸收速度,对骨折部位的愈合产生积极作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中药组方对毛细血管的生长有显著作用,帮助纤维细胞进入淤血部位,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加速患者骨内外膜细胞的生长。

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7.9%,减小了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了患者治疗方面的费用,且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无需承受较大的痛苦,患者在康复后肢体的活动状况较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恢复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农增波,赵利敏,赵茂盛,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95-96.

[2]王艳.胫骨平台骨折29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训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79.

[3]郭勇,张伟,王淼娜,等.旋入自锁髓内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0.

[4]阮诚,李援立,李成军.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征1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11,23(11):68-69.

[5]王惠亭,于光屹,陈广滨,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5):573-574.

[6]张胜杰,杨海江,李建平,等.胫前软组织损伤与胫骨骨折治疗间的关联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861-5862.

上一篇:联合之路下一篇: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