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骨折

2024-07-30

中段骨折(精选8篇)

中段骨折 篇1

成人锁骨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尤其是锁骨中段骨折。对于成年人不同类型锁骨中段骨折, 是否需手术治疗, 保守或手术应采用何种方式, 一直存在争议。深入了解锁骨中段骨折的解剖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损伤分型及各种治疗方法优缺点及可能的并发症等, 有利于临床医生更有效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1 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锁骨是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连接骨骼, 呈“S”形。锁骨中段一般指锁骨中1/3, 由于此处缺少肌肉和韧带的附着作为保护, 容易在暴力时发生骨折, 且近端由于胸锁乳突肌牵拉多向后上方移位, 远端由于上肢重力作用向下向前移位。锁骨有几个解剖学特征: a) 在锁骨中段下方有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 只有很薄的肌肉和锁胸筋膜将他们与锁骨隔开, 因此很容易损伤下方血管和神经。b) 锁骨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成年锁骨是由致密的皮质骨和蜂窝状的松质骨构成, 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髓腔。外1/3 为扁平状, 中、内1/3 为棱形。c) 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 骨不连的发生率较低[1]。

2 流行病学与损伤分型

锁骨骨折在成人骨折中很常见, 多数情况下的锁骨骨折为间接暴力导致, 多为运动、交通事故跌倒后肩部着地或上肢撑地, 暴力上传冲击锁骨形成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 其中约69% ~ 81% 为锁骨中段骨折[2], 其中男性约为女性的两倍。约占所有骨折的2. 6% ~4. 0% , 约82% 为锁骨中段骨折, 其中44% 为中外1 /3 接点处, 38% 位于中1 /3[3,4]。锁骨骨折年龄分布双峰曲线, 第一峰为30 岁以下爱运动的年轻男性, 第二峰为7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有一半发生移位[1,5]。

锁骨中段骨折属于Robinson诊断分型中的Ⅱ型及锁骨中3 /5 段骨折[4]。根据主要骨折块是否移位, 分A型不完全移位和B型完全移位两个亚型。ⅡA型为有皮质连续, 又进一步分为A1 有皮质连续无移位和A2 有皮质连续成角两个次亚型; ⅡB型为皮质无接触的骨折, 又进一步分为B1 简单或仅一块蝶形骨块和B2 粉碎或多段骨折两个次亚型。还有较常用的AO分型将锁骨干骨折分为: a) 06-A ( 锁骨干简单骨折) : 06-A1, 螺旋骨折; 06-A2, 斜形骨折; 06-A3, 横行骨折。b) 06-B ( 锁骨干楔形骨折) : 06-B1, 螺旋楔形骨折; 06B2, 折弯楔形骨折; 06-B3, 螺旋骨块粉碎的骨折。c) 06-C ( 锁骨干复杂骨折) : 06-C1, 螺旋复杂骨折; 06-C2, 多段骨折; 06C3, 不规则骨折[6]。

3 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锁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使其愈合, 并尽可能恢复其功能, 遗留较少并发症及保持较好的身体外形。早在Hippocrates时代, 闭合性锁骨骨折就采用肩部制动保守治疗直到疼痛消失, 现已成为保守治疗的标准。肩部制动主要包括悬吊制动、“8”字绷带及肩部人字石膏固定等[1], 较早的文献显示保守治疗有较高的愈合率, 但近来愈来愈多研究显示有明显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保守治疗预后并不理想。因此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及闭合/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得到广泛推广。

3. 1保守治疗

对于皮质连续的 ( Robinson ⅡA型) 锁骨中段骨折, 锁骨长度没有明显缩短 ( 小于1. 5 cm) 及成角时通过保守治疗一般可达到较满意效果, 其愈合率高于锁骨远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 最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前臂悬吊制动和“8”字绷带。传统观念认为“8”字绷带因其可使肩关节外展拉伸, 锁骨更好恢复长度从而容易复位且复位后固定的较稳定, 并且双手可以早期活动, 健侧肩关节肘关节可以自由活动等优点而被更多使用。但是近期有研究认为简单的悬吊制动治疗效果和“8”字绷带相同甚至要好一些, 且“8”字绷带有压疮、血管神经被压迫出现前臂肿胀麻痹等并发症, 简单的悬吊制动被更多推荐使用[2,7]。

保守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是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再骨折、神经刺激症状、血气胸肩关节活动障碍等[8-10];有报道经保守后可出现肥大性骨不愈合或局部形成假关节时, 可因压迫下方血管神经出现胸廓出口综合征及Paget-von综合征[11]。

3. 2是否需要手术

对于完全移位的 ( Robinson ⅡB型) 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念认为不需要手术治疗理由有三: a) 大部分报道显示不愈合率小于1% ; b) 1960 年Neer和Rrowe报道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率要远高于保守治疗; c) 随后有许多文献显示保守治疗后患者有较好的满意度[3,7], 但这些研究都包含儿童锁骨中段骨折。

自从Hill等[5]首先报道对于完全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 保守治疗并不满意 ( 15% 不愈合, 31% 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后大量报道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保守治疗愈合率低, 且有疼痛、畸形愈合影响机体美观上的后遗症, 肩部功能 ( 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DASH评分) 低于手术组, 影像学愈合时间高于手术治疗组, 尤其对于女性患者、皮质不连续的粉碎性骨折[9,10,12,13]。

近两年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 保守治疗虽有相对较高的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 但愈后肩部功能同手术治疗组无明显差距, 手术治疗的劣势主要在于有感染风险, 内植入物对皮肤的激惹, 及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植入物。因此对于大部分锁骨中段骨折有些学者不推荐手术治疗[14-16]。

由于目前确切的手术指证仍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闭合的锁骨中段骨折只有在出现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皮肤有刺破可能, 严重的缩短 ( 大于2 cm) 、成角畸形, 骨折端软组织卡压,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及通过保守治疗有不愈合倾向的骨折时才应该手术治疗, 其他均可以保守治疗[3,5]。

3. 3 手术方式

3. 3. 1髓内系统内固定

髓内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 经过变革有克氏针、Steinman针、弹性钛髓内钉、Knowles针及空心松质骨螺钉等[1,17,18]。

Michael等[2]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145 例锁骨中段骨折, 髓内针固定术后的总体不愈合率 ( 1. 6% ) 低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率 ( 4. 8% ) 。但早期髓内钉系统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氏针和Steinman针容易滑出。向内向下滑出是很危险的, 可能损伤重要的血管及脏器。

弹性钛髓内钉、Knowles针及空心螺钉等相继出现后,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髓内针系统同钢板螺钉系统一样可提高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愈合率, 减少畸形愈合率, 甚至优于钢板螺钉系统。髓内针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a) 切口小美观, 锁骨上神经损伤风险小; b) 软组织剥离少, 有利于骨折愈合; c) 由于没有螺钉穿向内下方, 下方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 d) 减少了皮下金属产生的症状; e) 相对重建带和锁骨解剖钢板有较高的性价比[17-20]。

髓内针的适应证有: a) 骨折端完全分离, 没有皮质对合;b) 缩短大于等于2 cm; c) 对于功能要求较高的高水平运动员; d) 有可能刺破皮肤的骨折; e) “Z”字型骨折; f) 保守治疗6 周后X线显示骨折出现延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 及3 个月出现不愈合和有并发症的骨折; g) 钢板螺钉系统固定不愈合等失败的骨折。髓内针系统的禁忌证主要为: 多节段骨折及粉碎性骨折, 因较小的暴露无法较好复位纠正缩短及旋转畸形, 同时有关生物力学研究表明, 髓内系统有和解剖钢板系统相同的抗折弯应力作用。但对抗旋转和轴向压缩相对钢板螺钉固定较弱。钢板有更多的应力遮挡效应, 因此对于简单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推荐髓内固定, 而多节段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应选择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13-19]。

主要并发症有: 周围神经、血管损伤, 内植入物的游走、断裂及再次创伤出现内植入物周围骨折, 皮肤激惹需取出内植入物[17-19]。

3. 3. 2钢板螺钉内固定

对于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 切开钢板螺钉内固定可以解剖复位有效恢复其长度, 达到较好对位对线, 迅速提供较髓内系统更可靠的固定、缓解疼痛并可以较早期活动[8,13], 属于绝对稳定固定。几乎所有文献都显示明显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后不愈合率及有症状的畸形愈合率都小于10%[2,9,12,21]。

就钢板位置而言, 最常见的是锁骨上方钢板, 但有术中复位、钻孔时损伤下方血管神经可能; 也有报道螺钉长期激惹下方血管形成动脉瘤, 进而形成血栓出现桡动脉栓塞[22]。有研究通过血管造影显示前下钢板横向打钉损伤锁骨下神经及血管的可能性小很多。锁骨前下方钢板就应运而生, 有生物力学证实锁骨上方钢板具有更牢靠的固定[23]。但对于骨折端下方皮质有皮质缺损而不连续的骨折, 前下方钢板被证明更稳定[24]。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3. 5 mm AO骨盆重建带固定及锁定或非锁定型前上方加压钢板 ( ASCP) , 他们几乎适应于所有类型的锁骨中段骨折, 尤其是多段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锁定加压前上方钢板抗轴向压力、外旋扭转力及抗折弯方面明显优于重建带, 从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21]。

之前有报道通过微创技术置入锁定钢板相对于传统手术技术, 虽愈合率、愈合时间、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无明显优势。但从切口周围是否有皮肤感觉异常、瘢痕大小等美容角度来看微创技术有较大优势[25]。近来有报道用微创技术置入前下方锁定重建钢板, 可以减少软组织剥离更好的保留骨膜血供, 有利于骨折愈合[26]。钢板要有足够的长度使得骨折线两端都至少有三枚普通螺钉或两枚锁定螺钉, 对于A1、A2、B1 和B2 型骨折为了让骨折断端有有效的接触侧方加一枚螺钉是必要的[9]。

近期研究表明, 最大的并发症都是于钢板有关, 如钢板对局部软组织激惹、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钢板发生断裂等[9,27]。为了减少瘢痕及钢板对瘢痕皮肤的激惹有术者倾向于用垂直于锁骨的矢状切口并有新型低切迹解剖型钢班的应用[28]。由于切口相对髓内针系统较长, 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且感染后愈合率较低。

3. 3. 3其他手术方式

国内有学者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同重建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对于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不连及部分合并有严重并发症, 且无法耐受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又移位明显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30]。

4 总结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不仅要考虑骨折类型, 还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工作性质, 对肩部活动最终功能及恢复功能快慢的要求。对于没有移位成角或有移位小于1. 5cm且皮质连续的锁骨中段骨折可以通过单纯前臂悬吊法或八字绷带治疗; 对于有明显移位皮质不连续及缩短超过2cm, 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骨折端软组织卡压、有刺破皮肤可能的锁骨中段骨折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介于之间的情况要临床医生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及对功能和美观要求做决定。一般女性患者、老年患者、对肩部功能要求较高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简单移位的骨折多推荐采用钛弹性髓内钉, 粉碎的及多节段骨折应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方式是最好的,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中段骨折 篇2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股骨;粉碎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7-02

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兼容性较高,因此其受到的负荷比钢板相对较少,不容易发生折断[1]。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交锁髓内钉能够非常有效治疗下肢骨干骨折[2]。本文主要是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56例。年龄29岁-68岁,其中男32例,女24例。骨折按Winquist-Hansen分级, I级21例,II级15例,III级2例,IV级3例。患者接受治疗和受伤之间的时间在2小时到4小时之间。受伤原因包括有车祸伤有36例,压砸伤有16例,坠落伤有4例。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连硬外麻醉或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手术体位采用仰卧位。于股骨大转子上缘做一纵形的切口,切口约5cm。在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的内后侧梨状窝进行开髓。将1枚2.5mm的克氏针在患者的大腿前外侧,距离断端约3mm左右,穿过远端的骨折块。在C臂机的透视下,通过提拉克氏针将骨折端对齐,在大转子处进行开孔,并且将髓内钉的导丝插入远端的髓腔,同时将克氏针取出。通过髓内钉导丝将髓内钉送入骨折端的髓腔中心部位。然后再次通过C臂机观察骨折端的对折情况。对位正确后,在定位装置的引导下将交锁锁入骨折的远端和近端。手术结束后需要放置引流管进行冲洗,并且依次将切口关闭。

术后将其患肢提高,同时进行足踝背伸的功能锻炼。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引流管一般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拔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如脱水,消肿等治疗,降低患者的皮肤张力。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62±10)min,术中出血量为(290±14)ml。治疗后56例患者基本能够恢复骨折对位对线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其中骨折愈合时间122天-31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8个月。2例IV患者由于手术后活动较多,活动范围较大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采取制动措施后预后良好。没有出现有严重的切口感染或者深静脉血栓等出现,随访中也没有发现有断钉等情况。

3 讨论

交锁髓内钉的主要特点是其操作相对较简单,但固定效果较好,对于骨折的愈合率,特别是下肢骨干骨折预后较好[3]。使得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较快,能够尽早恢复早期的关节运动,并发症较低等。对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关键是采用克氏针帮助闭合复位。由于股骨全长均有肌肉包裹,标志不明显,若单靠手法复位,复位效果不明显,加上肌肉的阻挡,往往导致需要进行切开复位。采用克氏针能够避免切开复位,对患者的血流运行影响较少,同时能够顺利將髓内钉导丝穿入。由于采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固定,其切口较少,手术后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切口伤痕不明显,符合患者对于微创理念的要求。

为了尽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总结笔者多年的手术经验,笔者认为在手术过程中要避免强行牵拉皮肤组织,筋膜组织或者肌肉等软组织,避免使患者出现局部的缺血,最终导致坏死。另外,减少关节功能障碍也是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优点之一。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减少对关节的损伤,在手术后尽早进行关节功能训练等,能够提高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在手术前需要精确测量换股骨的长度以及髓腔的宽度,选择合适长度以及直径的髓内钉。在放置髓内钉导针时尽量保持髓内钉导针处于髓腔正中位置,避免出现偏离。本文的结果显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 蒋江泳.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5):111-112.

[2] 王铁翔,袁绍斌,夏光麒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多段骨折10例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0):4108-4109.

浅谈胫骨中段骨折治疗的进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期间就诊的168例胫骨中段骨折的患者, 其中男性98例, 女性70例。最高年龄69岁, 最低年龄12岁, 平均40.5岁。致伤原因:摔伤58例, 交通事故造成74例, 高处坠落21例, 其它原因造成的15例。治疗方法中, 带锁髓内钉中心固定法84例, 外固定支架法51例, 钢板固定牢固法33例。根据随访结果, 带锁髓内钉中心性固定法更具有选择性, 下面着重介绍带锁髓内钉固定法。

1.2 手术方法

所有的受伤患者, 均需在伤后的2h-10d内进行手术治疗, 行跟骨牵引, 维持对位对线。牵开重叠的骨质。术前通过测量健肢胫骨结节最高点至内踝最高点的长度或通过摄健侧带比例尺的胫腓骨全长片, 通过读取比例尺选用所需髓内钉的长度 (小腿长度减去30mm左右) 。在进行手术时, 患者采取仰卧位, 屈曲患侧膝关节, 对下肢远端进行固定, 并行腰麻或者是持续硬膜外麻醉。从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处作一纵行切口, 长约5cm, 纵行劈开髌韧带, 显露胫骨结节上部骨皮质, 在胫骨平台下0.5cm稍偏内侧处开孔, 确定进入髓腔后在保持复位状态下用扩髓器有限或部分扩髓, 扩髓腔狭窄段至能通过髓内钉即可。插入髓内钉, 连接定位系统, 在远端瞄准系统引导下置入2枚远端锁钉, C臂X光机透视明确锁钉位置及骨折复位理想后, 再通过配套瞄准器安放近端2枚锁钉。如骨折端有分离, 在安放近端锁钉前用打拔器适当拔出主钉, 完成对骨折端的加压, 消除骨折两端的间隙。闭合复位困难的或已有开放性伤口的可行小切口直视下协助复位。髓内钉安放完毕后根据肢体情况修复软组织, 关闭伤口, 小腿肿胀严重者切开筋膜行减压术。

1.3 结果

在84例胫骨中段骨折进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中, 行开放复位内固定54例, 闭合复位30例。84例患者在术后6-8周拆除一端的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术后第1天即可行CPM辅助功能锻炼, 2~6周逐渐负重行走, 术中感染2例, 远端锁钉一枚9例, 远端锁钉困难者14例。在84例患者中, 获得随访者76例,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12周, 恢复劳动时间为平均0.8年。患者在取出锁钉以后3个月内, 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强烈的外力冲击。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 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讨论

2.1 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优点

能很好的保护局部的软组织, 操作简单, 感染率低, 能使患者较早的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能有效的制止骨折的断端处移位或者是旋转, 使骨折处获得很好的对位对线, 闭合穿钉远离骨折现, 对骨折干扰小, 并发症少, 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 粉碎性骨折[1]。可避免其它的内固定器械如钢板, 螺钉断裂或者是固定针弯曲或折断。符合骨折愈合所需的力学环境。

2.2 带锁髓内钉的固定问题

带锁髓内钉固定是骨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它采用胫骨轴向固定, 两侧受力均匀, 可使患肢行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 防止所谓骨折病的发生[2]。但需注意的是在带锁髓内钉安装的过程中会对骨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胫骨的生理解剖来看, 胫骨所处的髓腔比较狭窄, 胫骨中比较规则的部分长度占的比例较小。因此, 当很多部位要安装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时, 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较差。还有, 经多次术中观察来看, 早期的患肢进行主动活动时, 骨折的断端可有微小的活动。在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患者当中, 如果3-4个月发现骨折愈合不理想, 则需将一端的锁内钉取出, 使之动力化, 利于骨折愈合。

2.3 锁内钉的选择及锁钉

在进行手术前需拍骨骼X线片, 以便精确的测量健侧骨骼的长度和骨髓腔最狭窄处的直径。以选择合适的锁内钉。正确的, 合适的锁内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锁定的方法有:1.静力锁定, 分为徒手锁定和瞄准器锁定。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大多采用在静力固定下使用后者。2.动力锁定。84例中有6例使用动力锁定。

综上所述:采用带随锁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段骨折, 可以有效的保护骨折周围局部的软组织, 感染率低, 机械固定性好, 患者可以较早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且并发症少, 能更好的保护血供和提供生物力学性能。通过静力固定可以对胫骨中段的骨折进行闭合穿针, 小切口复位等。不剥离骨膜, 符合微创化的要求, 因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 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是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一种进展, 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庆泉, 侯春林, 刘岩, 等.Russell-Taylor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11) :735-738.

中段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中男57例, 女25例, 年龄在15岁~60岁之间, 其中车祸伤46例, 摔伤28例, 打击伤8例。锁骨中段较多, 其中粉碎性骨折32例, 斜形骨折28例, 横断骨折22例。均有明显骨折分离、成角及分离畸形。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 摄锁骨正位X线片,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根据手术中具体情况, 决定内固定材料的使用。

1.3 手术方式

常规臂丛阻滞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肩下垫枕, 消毒手术野, 以锁骨骨折部为中心, 沿锁骨走向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暴露骨折断端, 尽量少剥离骨膜, 行锁骨下剥离以防止损伤锁骨下动静脉, 清理骨折断端, 复位。在锁骨上方预置钢板, 钢板根据骨折形态进行预弯塑形, 使之适应锁骨的解剖外形。钻孔时避免损伤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 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对于粉碎性骨折, 在钢板两端需要保证拧入2枚以上螺钉使钢板起桥接作用, 中间较大骨块用钢丝捆绑, C形臂X线机监视见复位固定良好后, 缝合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 d~7 d, 患侧上肢三角巾悬吊2周~4周, 逐渐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4周后去除外固定摄X线片复查。

2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0 min, 平均出血量100 m L.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诊, 时间6个月~24个月, 平均15个月。切口均呈Ⅰ期愈合, 骨折全部愈合, 未发现术后感染、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再骨折等并发症, 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本组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 患侧肩关节活动正常, 无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

3 讨论

3.1 锁骨全长位于皮下, 受外力易发生骨折, 传统方法治

疗锁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外固定, 但由于现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引起, 多为粉碎性, 移位多, 常有胸廓及上肢的复合伤。骨折不易解剖复位, 外固定对于皮肤压迫明显, 常出现局部皮炎, 腋部神经血管受压迫, 治疗时间长, 痛苦大, 患者常难以忍受, 同时骨折畸形愈合还带来一些并发症。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外固定所致的疼痛及限定姿势, 且常发生外固定松动或自行解除。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骨折后患肢功能及美观的要求随之提高, 多选择采取手术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3.2 锁骨骨折治疗以前多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 克氏针

固定具有手术简单、切口小、费用低等优点, 同时有明显不足, 如:抗旋转能力差, 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的旋转, 骨折断端松动, 固定不牢靠, 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术后仍需外固定,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克氏针尾长期在皮外易引发皮肤感染, 针尾形成滑囊炎;克氏针游走进入胸腔纵隔造成严重后果[1];克氏针穿过肩锁关节面日后易发生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肩部疼痛[2]。

3.3 钢板固定法具有固定可靠稳定、并发症少、肩关节功

能恢复早等优点[3]。避免使用1/3弧钢板, 推荐使用重建钢板及解剖钢板, 钢板置于锁骨的上方, 使其符合张力带原则, 保证骨折端两侧至少2~3枚螺钉, 钢板要足够长, 否则易发生内固定松动及骨不连。尽量减少软组织与骨膜的剥离, 保留碎骨片与软组织的联系, 减少骨折部血管的破坏, 以利于骨折的愈合。

总之, 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 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 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诊, 时间6个月~24个月, 均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 无感染及骨不连, 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 可早期功能锻炼, 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锁骨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中段

参考文献

[1]赵文苗.锁骨骨折髓内固定改进[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6 (10) :2142-2149.

[2]陆春.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8 (11) :767.

前下侧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 例, 男性26 例, 女性11 例;左侧20 例, 右侧17 例, 年龄16~66 岁, 平均31 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骨折部位为锁骨中段及中外1/3段, 横形骨折9 例, 斜形骨折10 例, 粉碎性骨折18 例, 手术时机为伤后3~12 d。本组病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肩部垫高, 常规消毒, 铺巾。以骨折端为中心, 做锁骨前下侧长8~12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 适当骨膜下剥离, 暴露骨折端, 清除积血及肉芽组织, 直视下复位。较大独立骨块需行拉力螺钉固定, 小的碎骨块只需复位或置于骨折周围, 尽量多保留与其相连的软组织, 并不苛求解剖对位。取一合适长度的重建钢板, 按锁骨前下缘形态塑形, 使钢板与锁骨前下缘相贴合后行螺钉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及被动活动判断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后, 冲洗, 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行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固定患肢6周, 4~6周内肩关节的前屈上举和外展不超过90°, 8~10周开始逐步抗阻力练习, 每5周复查X线片, 显示愈合后再完全活动肩关节及抗阻力。

2 结 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12~18个月, 平均15.2个月。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 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 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 优25 例, 良10 例, 一般2 例, 优良率94.6%。术后12 个月时, 优良率为100%。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3 讨 论

成人锁骨骨折80%发生在中1/3[1], 且多呈粉碎性, 非手术治疗常难达解剖复位, 钢板固定仍是治疗锁骨骨折的“金标准”[2], 传统S型钢板内固定将钢板置于锁骨上方, 认为可起到张力带固定效果。但钢板于锁骨上方放置也存在一些缺点:a) 术中操作时易致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 术者在钻钉孔时往往高度紧张;b) 钻内侧骨孔时电钻往往要紧贴患者头部, 操作困难;c) 伤肢活动时上下方向的应力作用易致螺钉松动、拔出, 尤其是锁骨外侧端为松质骨, 对螺钉的把持力较弱, 更易出现螺钉松动、拔出, 造成部分患者治疗失败;d) 重建钢板常突出于皮下产生疼痛甚至顶破皮肤;e) 易致应力遮挡、骨不愈合, 甚则钢板断裂[3,4,5]。

前下侧重建钢板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上述情况, 优点如下。a) 患者仰卧位时锁骨前下方操作空间较大, 电钻使用方便;b) 由前向后方钻孔, 可最大限度避免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c) 锁骨在上肢日常活动时虽然承受多个方向的应力, 但其张力侧在上方, 上下方向应力是最主要的, 钢板在上方固定时螺钉受上下应力作用易致松动, 钢板在锁骨前下放置固定时上下方应力变为侧方剪切应力, 螺钉不易松动;d) 钢板前下放置时软组织覆盖好, 避免钢板或钉尾顶压皮肤造成相应并发症;e) 锁骨前缘形状易于钢板塑形固定, 钢板塑形时只需在一个平面上弯曲, 可减少对钢板的反复预弯, 减少术后断板的发生;f) 可以较少剥离骨膜, 减少骨骼血运破坏。g) 锁骨外侧端虽宽但薄, 钢板前下放置时拧入螺钉长度可明显加大, 把持力增强, 固定更为确切[4,6,7,8]。

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如下。a) 手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 减少软组织剥离;b粉碎性骨折不必过分追求解剖对位, 可借助钢板恢复其长度, 较大骨折块可予螺钉稳定固定, 较小骨块, 尽可能不剥离骨膜, 可自骨膜外用丝线缝扎固定;c) 钢板塑形应尽可能顺应锁骨外形, 同时注意隐藏于锁骨前下方, 避免刺激皮肤;d) 骨折两断端尽可能各有3枚以上螺钉固定, 使用螺钉时必须攻丝, 可有效防止螺钉松动;e) X线片显示骨愈合后再完全活动肩关节及抗阻力[9,10]。

总之, 前下侧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 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9-263.

[2]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65-967.

[3]郭继民, 黄开元, 占晨光, 等.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 (5) :422-424.

[4]石文俊, 石继祥, 曹成福, 等.重建钢板不同放置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1) :114-115.

[5]周强, 张涛, 姜春乾, 等.锁骨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 (12) :1038-1040.

[6]Chen CE, Juhn RJ, Ko JY.Anterior-inferior plating of middle-third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0, 130 (4) :507-511.

[7]Stufkens SA, Kloen P.Treatment of midshaft clavicular delayed and non-unions with anteroinferio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ing[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0, 130 (2) :159-164.

[8]彭方成, 王贤月, 王鹏, 等.前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5) :509-510.

[9]赵广俊.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75例[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3) :350.

中段骨折 篇6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小切口,钢板内固定

锁骨中段骨折在锁骨骨折中最为常见, 较为严重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1]。目前, 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重建钢板治疗临床上应用较高。手术切口的大小对于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们分别采取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00 5年5月至2 01 1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2008年4月以前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同年4月以后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3例;年龄15~66岁, 平均37.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4~40h, 平均11.2h;骨折类型:粉碎性13例 (31.0%) , 短斜性29例 (69.0%) 。观察组:男28例, 女14例;年龄14~65岁, 平均37.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4~41h, 平均11.3h;骨折类型:粉碎性14例 (33.3%) , 短斜性2 8例 (6 6.7%)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臂丛麻醉下手术, 固定钢板长度为6~8孔钢板。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 肩下垫枕。以骨折处为中心, 沿锁骨上缘作长约7cm的横行切口, 骨膜下剥离并分离断端, 清除软组织、淤血和骨折碎块后暴露骨折面, 复位后钢板塑形置入并固定, 冲洗伤口后止血缝合。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 透视定位骨折位置, 以骨折处为中心, 沿锁骨前缘开口至锁骨, 一般8孔钢板3.5cm左右切口, 6孔钢板2.5cm左右切口。剥离暴露骨折并复位, 钝性剥离骨折两端锁骨上方软组织, 以形成皮下-锁骨上隧道, 钢板塑形后先从切口一侧皮下隧道完全插入, 再反向插入至另一边, 然后钻孔并拧入螺钉 (骨折两端各3枚) 。透视微调后冲洗伤口, 止血缝合。术后两组中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三角巾悬吊2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愈合时间及术后半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1.4 效果评价标准

Neer百分制评定标准[2]:疼痛35分, 运动限制25分, 功能30分, 解剖复位10分。90分以上为优, 80~90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 SS 1 2.0软件包处理相关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Neer评分为优32例 (76.2%) , 良8例 (19.0%) , 可2例 (4.8%) , 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优31例 (73.8%) , 良7例 (16.7%) , 可3例 (7.1%) , 差1例 (2.4%) , 优良率为90.5%。观察组Neer评分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3例 (7.1%) , 均为感染;对照组3例 (7.1%) , 其中2例感染, 1例延期愈合 (术后半年愈合) 。感染患者均给予切口清创消毒处理,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 术中出血量少, 骨折愈合时间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锁骨呈“S”形, 位于浅表皮下, 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 受力部位多在中段, 因此锁骨中段骨折最为常见。对于有明显移位或粉碎性骨折, 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良好复位, 外固定对位相对较差, 容易发生畸形愈合, 多选择内固定手术治疗[3]。钢板内固定符合锁骨的生理学特征和力学特征, 可抵消锁骨水平向内向外的力量, 固定更为牢靠, 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4]。

传统切口由于手术野清晰, 操作空间更大, 而且技术相对成熟, 一般可以较好处理骨折, 因其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 术中出血量的增多, 又不可避免会影响原本清晰的手术野, 从而影响手术操作和患者预后[5]。我们采取小切口手术, 主要是考虑锁骨上方的局部软组织活动度和疏松度较大, 可以应用外科器械较大范围牵拉切口, 从而在较小的切口内暴露相对良好的手术野, 基本上能达到和传统切口相似的处理效果, 并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从临床统计来看,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 术中出血量少, 骨折愈合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和NEER评分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两组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尤以观察组效果好。两组患者Neer评分结果接近, 提示手术切口不会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小切口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更小, 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

本次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感染, 均为粉碎性骨折患者, 提示小切口手术在精细处理碎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6]。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延期愈合, 我们考虑这可能是由于传统切口手术过多的剥离骨膜所致。

参考文献

[1]蔡俊丰, 祝建光, 彭庄, 等.小切口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l0 (9) :792-794.

[2]张智, 李杰, 吕明, 等.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24) :1854-1856.

[3]段永壮, 何波, 徐海斌, 等.重建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6, 3 (3) :19-21.

[4]黄克, 李林, 孙达准, 等.小切口双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59例[J].微创医学, 2006, 1 (5) :418-419.

[5]朱求亮, 颜茂华, 娄云龙, 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 (2) :101-102.

中段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纳入标准:均为闭合性锁骨骨折伴骨折移位;短缩>2 cm的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治疗指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存在全身麻醉手术禁忌的患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 (45.02±4.12) 岁;伤因:摔倒32例, 车祸伤20例, 打击伤8例;按AO分型标准:2A1型20例, 2A2型26例, 2A3型1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2 d, 平均为 (4.22±0.89) d。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以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选择臂丛神经阻滞, 选择合适的钢板长度两端固定2~3枚螺钉, 根据骨折位置行钢板塑形。经手法及骨膜剥离器经皮撬拨复位, 维持锁骨位置, 选择克氏针经皮临时固定。采用外侧小切口, 在将已塑形的钢板自隧道插入, 调整钢板安放位置, 确定钢板位置准确后进行锁钉固定。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弧形切口, 显露骨折部位, 将骨折端复位, 选择同类重建钢板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积极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围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预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包括钢板断裂、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肥厚性瘢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的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两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围手术指标对比:

经过观察,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 (9.3 8±1.34) 周与预后恢复时间 (10.37±1.39) 周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过观察,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 钢板断裂0例, 皮肤感觉障碍1例, 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 肥厚性瘢痕0例, 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从生物解剖学上分析, 锁骨为肩胛带和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结构, 锁骨骨折的致伤原因是直接撞击, 而非摔倒时上肢产生的传导力。而锁骨中段1/3为移行部位, 为力学薄弱部位, 因而该部位易受直接和间接暴力创伤, 外加肌肉牵拉, 从而使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发病率比较高[4]。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传统上多采取保守治疗, 不过患者的不愈合率比较高, 而同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在2%以上, 为此手术治疗是有必要的[5]。

当前可以用于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择方案较多, 主要包括外固定、髓内克氏针、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等[6]。近年来提出生物学固定的概念, 指出骨折治疗要注重骨生物学特性, 其核心原则是手术治疗不嫩巩固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需要积极保护骨的血供。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间接复位方法, 有效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同时能保护软组织血供和锁骨上神经。并且在手术应用中, 不需要暴露骨折部位, 也无需复位和固定粉碎骨折块, 同时保留软组织和骨膜的血液供应, 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7]。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预后恢复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钢板断裂、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本文治疗组术后钢板断裂、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肥厚性瘢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主要在于术前对患者损伤机制及骨折类型做全面了解, 制定适合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适用于各型骨折。术中尽量做到解剖复位, 牢固内固定, 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被动锻炼;术中钻孔操作应仔细轻柔, 避免副损伤[8]。

总之, 相对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促进患者康复,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预后恢复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钢板断裂、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肥厚性瘢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相对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促进患者康复,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并发症

参考文献

[1]Lazarides S, Zafiropoulos G.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at the middle third of the clavicle:the relevance of shortening and clinical outcome[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6, 15 (4) :191-194.

[2]雷海, 李明.两种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5, 21 (6) :92-94.

[3]焦尚起, 王硕, 张磊, 等.普通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13 (7) :2187-2188.

[4]Khan LA, Bradnock TJ, Scott C, et al.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 (2) :447-460.

[5]岳勇, 帕尔哈提·热西提, 王强, 等.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新疆医学, 2014, 44 (8) :106-107.

[6]Chul CH, Song KS, Min BW, 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of clavicle midshafl fracture s:comparison between reconstruction plate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J].Clin Orthop Surg, 2010, 2 (5) :154-159.

[7]龚汉很, 王全清, 李金鸿, 等.锁定刚板和钻骨孔穿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11) :2358-2359.

中段骨折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 纳入标准:均经过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为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肩周软组织严重损伤;外伤前患肢肌力正常;外伤后肘关节功能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外伤前患肢肌力下降;外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 女44例;年龄19~76岁, 平均34.9岁;疾病原因:摔伤者44例, 砸伤者48例, 交通事故受伤者4例, 其他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5.54±3.01) d。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接骨板结合MIPPO内固定治疗, 颈丛加高位臂丛神经阻滞, 体位采用仰卧位, 助手半屈曲肘关节牵引, C型臂透视骨折位置满意, 在患肩关节前侧肱骨近端约3 cm纵行切口, 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分离至肱骨, 与上臂下部前正中远端纵行切口约2 cm, 确定肱肌并从中间劈开分离至肱骨, 分离肱肌时注意勿损伤肌皮神经及桡神经, 骨膜剥离器从下向上逆行骨膜外剥离, 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接骨板, 经三角肌、肱二头肌间隙插入, 可予以克氏针辅助定位钢板的位置。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良好, 骨折远、近段各用3或4枚锁定螺钉固定, C臂机透视骨折对位好, 钢板贴覆满意, 冲洗止血, 逐层关闭伤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螺钉穿出、肱骨头坏死、钢板失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 (constant-murley score, CMS) , 包括肩部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肌力25分, 分数越高, 肩关节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采取 (±s) 表示, 进行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轶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 观察组术后出现肱骨头坏死、螺钉穿出、钢板失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 观察组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与肌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且近年来发生率持续增高。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减少血供破坏, 达到生物内固定的效果, 恢复一个无痛的、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3]。

在治疗中应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设计有利于微切口插入, 而且避免对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损伤, 是应用MIPPO技术的理想材料[4]。并且其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恢复较为理想。在具体应用中, 术中放置钢板可以肱骨大结节为标记, 钢板高度不超过大结节, 以免肩峰撞击征的发生。肱骨头至少要3枚以上的锁定螺钉固定, 而术后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尽早功能锻炼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 观察组术后肱骨头坏死、螺钉穿出、钢板失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 观察组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与肌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相关处理均在关节囊外进行, 尽量保护进入关节囊的血供, 避免了对旋肱前动脉上升支的损伤,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5]。

总之, 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MIPPO的手术治疗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 (bioloigical osteosynthesis, BO) 原则, 并发症少, 从而有利于患者肩关节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贵政, 李青元, 郑坤, 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7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9) :1141-1143.

[2]胡柯嘉, 孙振中, 芮永军, 等.三角肌劈开入路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 (6) :434-438.

[3]陈凯, 吴水建, 唐成建, 等.微创技术结合LPHP在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 (5) :762-763.

[4]许军, 赵玉驰.LPHP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8) :7001.

上一篇:河北省养老保险下一篇:新闻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