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2024-10-28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通用8篇)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篇1

学科

小学语文

序号

HA-5503

开启第二学段习作的动力系统 【内容摘要】第二学段孩子处在习作训练的重要阶段,如何开启这一学段孩子习作训练的动力系统,让他们感觉写作其实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笔者就如何帮助孩子积累素材,抓好片段描写,做好作后讲评,培养孩子主动修改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素材片段作后讲评主动修改动力系统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是低段“乐于表达”和高段“学会表达”的阶梯,是低段说话写话到高段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的过渡。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阶段,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进一步的作文水平和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关注第二学段孩子习作的完美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的习作教学将承担怎样的任务呢?细读201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这几个关键词:“乐于表达”“分享快乐”“积累运用”“修改词句”,可见这个阶段习作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渐渐地爱上写作,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自从笔者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孩子因为由原来的写话上升到写篇,普遍有畏难情绪,有些孩子不会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总觉得无话可说,有部分后进生作文三言两语,记流水账式的,文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哑巴”,孩子的作文缺少生命的活力,写作几乎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激情。为此,我构建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中有许多助推因子,发挥好这些因子的作用,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热情能长久不衰。

动力因子之一:积累素材推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孩子头脑里的素材丰富了,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这样一来就推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犹如等待下锅的“米”。学生只有解决作文的“内容”,才有动力去面对“技术”,才有可能兴趣盎然地尝试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金矿呢?

(一)告诉学生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大事”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告诉学生,第一位要迎合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想法念头。生活中哪怕是那些芝麻小事儿,也能当作文来写。

你肚子痛了,那是你的大事;你和朋友吵架了,那时你的大事;你买了件称心如意的衣服,那是你的大事;你被某个同学气个半死,那是你的大事;你考试满分,那是你的大事;你说服了某个学生,那是你的大事„„每一天,你都在演绎着属于你的“大事”。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大事”,哪怕这些“大事”在别人来看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二)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

你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和我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怎么可能一样?作为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独特的写作金矿。

那么这个年龄段孩子普遍的敏感点、兴奋点在哪里呢?通过三年级一学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奇时尚的事物感兴趣,生活中喜欢通过游戏与同伴交往,特别喜欢想象。

这表现在习作中也是一样,三年级上册一至八单元的习作训练中,学生对第一单元《写写我的课余生活》、第四单元《观察中的新发现》、第七单元《编写童话故事》,写作兴趣特别浓厚,激情特别高,写出来的作文也特别出彩。我想这些写作素材就是学生写作上的兴奋点、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多着眼于孩子的兴奋点,帮孩子挖掘写作素材,推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虽然同处一个年龄段,但不同的孩子生活经历不同、心理特点不一样,往往又有自己的个性。例如:来自农村的孩子,对饲养小动物、钓鱼、打板栗等田园生活特别熟悉,这就是他写作上的兴奋点,抓住这个点帮他确立写作素材。

再如:之前教过一个学生,他的作文很糟糕,不只是错别字连篇,四年级了,只能写一百多字。一次,他写自己玩电脑游戏、设计游戏程序错别字依然很多,却写了四百来字。我很欣喜,同他聊天,发现他的“写作金矿”在电子产品方面,只要是跟此有关的他都能百分百投入。我鼓励他发掘自己的“生活金矿”。每次都能写三四百字。他很兴奋,对写作有了信心。

(三)“每日简评”是积累素材的最好载体

学生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下一件事情,我给它却名为“每日简评”。每日简评对第二学段孩子习作好处有:第一:降低了起始阶段的难度,每天写很长的日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每日简评短小而精悍,学生心理没压力,乐于去写。第二:起了积累的功能,孩子的心智特点是记得快往往也忘得快,像这样让学生每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动动笔,留下写作素材,学生再去写作文的时候就有“米”下锅了,我班的“每日简评”有三个组成部分: 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心情指数”,即学生记录事件时的心情,依据写的心情,标上1至5个表示生气、高兴、烦恼、哭泣的人物简笔头像。“简笔头像”,第一次写时交给学生。标“心情指数”,学生自然会回顾、回味事件中的情绪度,情绪越浓,越能写出好文章。画“心情指数”,也给“每日简评”,加入趣味。三年级孩子很喜欢画画,对此他们总是乐此不疲。

2.题目。“每日简评”要有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提能力其实是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写作能力。一本好书,一篇好作文,要有个好“题”。每天,在黑板上开出个“好标题集锦”,每日上墙更新,能激励同学,同学间也能相互学习、借鉴。

3.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相当于概括全文;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有了这个细节,学生也能够把整个事情回忆起来。

“每日简评”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学生筛选材料、发现材料的能力。强化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进一步推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素材的积累。自从有了“每日简评”,每当写周记的时候,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苦思幂想,到“每日简评”里提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即可。

动力因子之二:以文为本从写好片段入手

一篇好作文,往往由一个个好的段落构成。如何写好片段是这套动力系统中的助推因子。段落写好了,有助于整篇文章出彩。

以教学文本为本,进行片段训练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难免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害怕情绪,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针对这些情况及这个阶段学生自身特点,仿写便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

模仿本就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说话是从模仿中得到进步,他们言行举止都是模仿中学来的,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将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仿写,将是一种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仿写仿什么?文本就是最好的范例。第二学段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有的段式结构明显,有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学生模仿训练的最好范例。这样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有了一定的依照和借鉴,不至于照抄,又可以锻炼学生掌握词语的应用能力,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初期写作文的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1.模仿段式结构进行片段训练

第二学段常见的段式结构归纳举例如下:

总分段式: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来自三年级文本《秋天的雨》,围绕第一句话,分别从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不同的颜色具体说明)

并列段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来自三年级文本《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抓住树木、积雪、溪水、小鹿并列的四个方面来描写小兴安岭春之美)

承接段式: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来自三年级文本《蜜蜂》,运用连接词按一定顺序介绍放蜜蜂的过程)常见的段式结构比较多,下面我就如何模仿总分段式来进行片段训练举例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一处景物》作文指导课,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写作。先出示《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一段,让学生朗读这段话,观察这段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意识,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漓江水的特点的,使学生明白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模仿这样的段式结构来描写校园一处的景物:一架紫藤,学生写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

有学生写道:冬天紫藤的枝干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一根根柱子,粗壮得几个人合手都抱不过来;有的枝干弯弯曲曲的,远远看去枝条细得像一根根头发丝;有的枝干上还生长了许多小疙瘩,就像孩子撅起的小屁屁。这段仿写不仅掌握了总分段式写法,还抓住枝干的特点,描写时运用了很多表达方法,写得非常生动有趣。2.模仿言语形式进行片段训练

三年级文本《陶罐和铁罐》在语言表达上有个鲜明的特点,对话特别多,在描写对话时提示语的运用灵活丰富。我让学生先自读文本中的所有对话,然后根据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的顺序进行归纳,体会不同形式的好处。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联系《好汉查理》,让学生写一段杰西说服爸爸把漂亮的长刀作为礼物送给查理的对话。有学生写道: “爸爸,你能把这把长刀作为礼物送给查理吗?”杰西边说边睁大眼睛看着爸爸。爸爸奇怪地问:“为什么?这可是我最心爱的?”

“这个暑假查理每天陪我在草地上玩,和我一起背诗,带给了很多的快乐。”杰西边说边拉爸爸的衣角,“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吗?” 爸爸听了杰西的话,满意地点头:“看在你这么懂事的份上,我就答应了。” “爸爸万岁!”杰西高兴得大叫起来。

(二)以学生的作文为本,进行专项训练

批阅这一学段学生的作文,不难察觉许多学生对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场面等片段的描写有所欠缺,或文中的人物成哑巴,或文中的人物动作单调,或文中人物表情不丰富,导致学生作文写不长或者不生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把一件事写下来的能力,只是很多同学苦于写不生动细腻,这时教师就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学生的作文为本,对学生的描写力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更优质的果子,品味艰辛付出后成功的喜悦。此处,以如何训练学生的“动作力”为模板进行说明。

小学生写作文,说话句的练习,相对容易,只要把耳朵听到的口头的话,变成书面的话,基本就成了个模样。动作,要用眼睛看,看了之后,再用脑子想,转化成内部语言,内部语言再转化成外部的、写出来的话。写动作,最大的问题是“笼统”。我们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去‘笼统’”。

1.运用慢镜头,分解动作

写人的动作,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动作,才能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要大胆地分解。起初,那分解的动作,有点像机器人,不流畅,没关系,多练练,就熟了,连贯了。

例如:他把篮球往上一扔,进了。原因何在?“一扔,进了”,不能将这动作一步步分解。经过点评指导,其中一位同学就写得好多了: 他猫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弹跳,两眼滴溜溜地转,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冲,突破了层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落进了篮筐。

世界级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里要写到一条狗,他一时找不到狗的感觉,就学着狗爬啊爬,叫啊叫,寻找感觉。一个大作家为了把狗的动作写好,居然学着狗的样子爬、叫。哪天你写作文,写不下去,写不细致,就用此法宝。2.写出动作里的个性

写动作,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你可不能把班里的调皮蛋写成小秀才。记得元旦前夕,我班开展了包饺子活动,在吃饺子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同学吃饺子的样子。其中一位同学,她写:

你看可儿,快速地从碗里夹起一个饺子,张开大嘴,整个儿都放进了嘴里。她腮帮鼓得圆圆的,一口下去,饺子馅都调皮得从嘴角露出来了。我刚眨了下眼皮,只见第二只水饺又跳进了她的嘴里。另一位同学,他写:

只见郑婷慢悠悠地从碗里挑出一只饺子,用筷子夹起仔细端详,然后细小的牙齿再轻轻的一咬,一小半饺子落到了她嘴里,细细地嚼着。

每个人物的个性不同,吃饺子的吃法、吃相也不同,吃饭、读书、写字,表面看差不多,仔细看,很不一样。“那个人”的吃饭,和“这个人”的吃饭,动作有什么不同,能看出来,写下来,才算你入了门道。

3.选准动作点,着力写能传递感情的动作

“人的情感,能用语言来表达,也能用表情来表达,还能用动作来表达。”动作,不只是“动一下”,动作里有感情。写作文,你要清楚,整篇作文,你要传递什么感情。跟这份感情有关的动作,要用力写,细致写;跟这份感情没什么关系的动作,可以一笔带过,可以省略不写。例如;悦儿不舒服,趴在桌上,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手心,又摸了摸她的额头,再将自己的额头贴在她的额头上。

这一连串动作里传递的是什么感情? 大家说,是老师对悦儿的关心。

就这一细节来说,跟“关心”有关的,要细致写、用力写,才能把动作里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能感染读者,才是好作文。动力因子之三:作后讲评绿色无污染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作文课的两大类型。当前流行的课型是“课前指导”,好心的语文教师从材料选择到内容安排,从作文提纲到文字修饰,从详写到略写。从头到尾,不厌其烦,面面俱到。然而许多一线的教师也有这样的困惑:指导的太多,学生作文从“创造的艺术”跌入到“僵化的技术”的深渊里,大多数作文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了,缺少惊喜。指导得少,又担心孩子写不出来。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塞弗尔特说:“我为感到自由而写作。”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我想何不让学生先自由写作,给他们广阔的写作空间,然后再针对他们习作的优缺点做详细讲评,评在学生的疑惑处,导在学生的需要时,让习作讲评成为一场及时雨,学生会更受用。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写作的步伐,它必将调动孩子作文学习的动力,为孩子作文学习的动力系统保驾护航。

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依托。上讲评课,第一要紧的,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从中提取“亮点”“缺点”“训练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讲评课的实效性。上好讲评课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欣赏为先,让孩子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孩子好不容易写完作文,最需要的是热情而真切的赞美。试想,当学生拿到批阅过的作文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看到“语句不通顺”“重点不突出”的评语时,哪会激起他再次写作的兴趣呢?每个学生都需要成功的体验,特别是第二学段的孩子作文刚刚起步,为此我有两个小招: 1.大声朗读好句和作者的姓名

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写作激情。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姓名,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自信和荣耀,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内心也会羡慕并期盼下次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激发了孩子“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动力。2.猜猜“这句话精彩在哪里?”

“欣赏”环节还要评,让学生知道这不是廉价的表扬,它有实实在在的依据。这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新鲜刺激、富有挑战。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故意让孩子猜猜,“老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精彩在哪里?”学生特别愿意帮老师解决难题,于是班里往往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热烈的争论中,孩子们不经意地积累了很多好句、富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成为以后模仿和写作追求的方向。我来挑刺,让孩子关注习作中的不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兵器”,对于刚刚步入写作征程的儿童,从言语发展的长远看,需要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训练。评讲课上,我们要欣赏学生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作文“挑刺”,要关注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修改。1.帮孩子整理出常见的“作文病”

孩子写完作文后,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有的是“句病”,有的是“段病”。“句病”,不是作业意义上的“病句”,而是写作意义上的语言的准确、顺畅、干净、利索。我在班里准备了一本“班级病例本”,上面记有具体的病例和解决的方法,一段时间下来供全班同学总结学习,并改进。学生常见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然后病”等等。知道了这些常见的“作文病”,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会特别留心,慢慢地,孩子作文中的刺也就会越来越少。

2.讲评要选择典型病例 一次作文中,“病”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六个、八个、十个。教师要删选,每次讲一两个典型病,引导学生精心修改。每节课主治一两个“病”,复诊旧病,十节课,一学期,一学年,学生的语言就会准确、顺畅、干净、利索。

如我发现学生在创作写人的文章时,总喜欢写上一大段外貌描写,从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身材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地描写,且这些描写大多是套话,如“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身材”等等,这种“公式化”“脸谱化”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毫无作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弊病,把人物外貌描写好?讲评时,我专门引导孩子对外貌描写进行专项修改,为孩子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法。

(三)训练为重,为学生作文提供磨砺的利器 讲评课,不只“讲讲”“评评”,还要“练练”。“练”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来讲评。

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

一、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申出来,某学生的神态描写好,一起来学学,练练。训练点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从文中来,学生觉得“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

二、学生写的不好的地方引申出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动作描写,老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动作。教的是学生需要的,有心理认同,练习效果自然不会差。

例如:这次我班举行了圣诞大Party活动,活动后孩子们自由地写了作文,就在打扮圣诞树这一环节,有些同学描写特别简单:

只见两个男同学把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抬进了教室,于是大家围着圣诞树打扮,不一会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小作者没有把打扮的过程,动作细致地描述出来)

于是我以此为训练点,引申出来,大家一起来练习如何把动作写具体,学生特别投入。动力系统之四:主动修改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 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一个星期能写一两篇正规作文已经不错了。老是不断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永远创造不了“精品”。所以作文教学要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要从“写多”转向“写精”。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精品作文?我想:“不断修改”这一方法是毋庸置疑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你对学生提出修改的意见,希望学生能好好修改,学生总是马马虎虎地交差,不太能达到你期待的那个水平。学生内心深处不接受“修改”,拒绝“修改”。如何变学生的被动修改为主动修改,有效地刺激学生的修改热情。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激励机制,激起学生修改的动力

学生只有品尝到修改后的乐趣,才会去主动修改,那修改的动力在哪里?发表。这是许多学生都梦寐以求的。目前告诉学生发表的阵地有四处:班级展示台、班级博客、校园展示区、各大报刊杂志。想要发表,学生就需要不断修改,就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个循环的保障就是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这套机制分三类:入围券、最佳入围券、顶级入围券。每次得到入围券都可以有积分,分别是100分、200分、300分。获得入围券的同学可以在班级展示台或者班级博客上发表文章,获得最佳入围券的可以在校园展示区发表文章,获得顶级入围券的同学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这样金字塔式的激励机制,不仅考虑到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成就感,而且又让觉得富有挑战性。学生获得的积分可以到班级图书室购买图书的观看权,我让几个图书管理员根据图书的价格分别贴上了分数的标签,学生可以用自己辛苦获得的分数去购买图书,这样一来又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孩子作文入围的篇数多,就可以买到比较多的图书,然后和同学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喜悦和成功。

为了赢得更多的发表机会,为了能看到更多的图书,孩子每次都会认真写作文,并且自主积极地修改,还会主动在同学间相互修改,修改的热情高涨,真正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二)具体教给孩子修改的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是最充实于自我的本真。作者才是第一修改责任人。所以要多鼓励学生在作文本上反复修改,哪怕改的“面目全非”。1.自改的前提是“读”

讲到修改,很多人想到读。的确如此,叶圣陶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老舍说:我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所以在孩子修改作文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孩子要多念,在不同的时候念,念给不同的人听,有许多修改点总是在念的时候暴露出来了。2.要让孩子明确“读什么” 修改离不开“读”。读,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边读还需要边思。写好了文章,要让学生知道念什么:有没有“开头”病。有没有“记得有一次”病,有没有“说”病,有没有“关联”病、有没有“标点”病„„ 3.告诉孩子“边读边做什么” 教给孩子“调”、“补”、“增”、“删”、“换”五法。从学生的作文出发,一个一个地讲给学生听,一个一个地“改”给学生看,“补”给学生看。“增”给学生看,学生才会有感觉,才知道“调”、“补”、“增”、“删”、“换”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才能运用,进而提高自改能力。

修改能力在这套动力系统中起着保障性的作用。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老师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吗? 一个个孩子是那么鲜活,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件烦恼的事。让我们通过四大动力因子,开启第二学段孩子习作的动力系统,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品尝写作艰辛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让孩子的写作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7到8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篇2

一、寻源挖泉

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 即要有话愿说, 有言可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并帮助学生寻找话题, 挖掘可表述的具体内容呢?

1. 设《悄悄话》

从学生学拼音起, 我就设计了《悄悄话》本, 学生可以通过拼音、文字、图形等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给予书面答复和回应。学生会在《悄悄话》里询问何时春游;会诉说自己受到的委屈;会偷偷地告诉老师自己的生日快到了……当学生看到老师用朋友般的语调所作出的回复后, 情绪高涨。这样, 在一来一往中, 学生的话语便多起来, 表述也慢慢清楚明朗了。

2. 说“身边事”

在班级每周两次的综合节目———“万花筒”中抽一段时间为“说‘身边事’”, 目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景物和用心感悟身边的人事, 并将观察、感悟所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身边事”既可以是间接获得的, 如看报、看电视等, 亦可是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如:班里一位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天在西湖边和妈妈一起散步, 亲眼看到有人跳湖, 对他的震动非常大。说“身边事”帮助他完成了情感驱动下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 他将事情讲得具体有条理。事后, 他写了一篇关于此事的作文———《一件难忘的事》, 文从字顺。

3. 续文本情

在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既能深化文本的阅读, 又能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降低写作难度。如学了《赠汪伦》后, 教师引导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写信, 表达对朋友的感情。有的学生写给幼儿园时的伙伴, 有的写给老家的朋友……文章虽显稚嫩但封封情真意切, 当他们收到朋友的回信时都欢呼雀跃。

二、融汇积累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 而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和思想的积累, 使语言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影响作文水平。而写的内容应当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并将理解的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同时, 通过书面表达使自己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据此, 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

1. 摘录—摘评—评论

一年级时设了《摘抄本》, 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其内容来源主要是自己在看课外书的过程中摘抄下来的。这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二年级时考虑到学生认知、理解、表达能力的提高, 将《摘抄本》改为《摘评本》。到了三年级, 根据二年级的情况, 发现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在“评”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因而在“摘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 设置《评论集》:可以针对文本阅读中看到的字、词、句、段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将生活中看到的人、事、景、物作为评论的对象, 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等。内容和侧重点的改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使表达更丰富、更流畅、更活跃。

2. 读书沙龙

每周一、周四中午抽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读书沙龙, 由学生对所选择的阅读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 并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可以个体进行, 小组进行, 亦可自由组合进行。在此基础上, 定期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阅读的结果。再由倾听者对他人阅读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针对阅读者提出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 并设置《随感记录本》, 将所思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教师、学生、家长分别给予反馈。学生在《随感记录本》中往往记录了交流讨论时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 这成了学生写作的素材, 为直接写作创设了缓冲的坡度, 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 感到有话可写, 且慢慢地感到自己能文从字顺地进行书面表达, 并对书面表达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

“融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在“读写结合”理念指导下进行展示和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沉淀、凝结下来, 起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导流成河

通过前面两步打好了充实的基础, 如何让这些素材实现质的飞跃, 让学生真正会写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

1. 倡导真情随意

在平时的批改、反馈中都非常珍视“无忌”的童言, 并揭开童言背后的情感, 予以理解、引导和关注。如一学生在日记中写自己和伙伴踢足球踢得正欢时, 妈妈却对他说学英语的时间到了。他写道:学英语是我自愿的, 可踢足球是我的最爱。有时我不想去学英语了, 妈妈就会说:“你以为家里钱多啊?你自己说愿学的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 笔者在班内组织了一场“我该怎么办”的讨论, 这个话题学生很有话讲, 列举了各自的情况,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 “学得认真、玩得开心”这一价值取向渐渐凸显。很多学生在随笔中还记述了此事。让学生说心里所想,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自觉愉悦地表达出来, 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过程循序渐进

儿童思维的发展跟年龄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是循序渐进的。为此, 笔者对常规性练笔 (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目的、要求、及操作也力求循序渐进。

常规性练笔以一周为周期, 一、二年级称为《心语》, 三年级始称为《心语公交车》。《心语》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愿说愿写,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此, 教师不仅在写话的内容上加以引导 (如上文所述) , 还在形式上加以点拨, 如列出一个建议表, 贴在每本《心语》的内封面, 内容有:我的想法、日记、儿童诗、童话、我的大作、为图配文。学生写了哪种形式就在哪种形式后记上一笔, 这既开拓了他们写作的思路, 又激起他们尝试不同写作形式的兴趣。《心语公交车》侧重点是培养三年级学生修改和评价的能力, 并进一步提高行文中用字造句的规范性和标点使用的正确性。“公交车”顾名思义是一站站停靠过去的, 即在师评之前增加了生互评的环节, 具体是以留言的形式, 在全班范围内各小组依次轮流交换, 每人批改评价两至三本并署名。而在师评时, 教师对进步大的和写得好的 (包括书写正确、整洁、表达清楚、情感真实等) 盖上标志图案, 只有得到标志图案的文章才能上去展示、诵读。另外, 标志图案的多少还将和语文作文成绩挂钩。这种种诱导目的是使学生不断努力, 提高写作水平。

3. 营造情趣氛围

首先, 在班内形成对某些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好文章没有标准, 但有一些特点, 比如关于语言、关于情感等。教师应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 以学生的兴趣去聆听, 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而后让学生悟到“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等就是好文章的特点之一。

其次, 努力在班内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 经常把学生收集到的好文章贴在“关注”栏里, 将学生自己写的习作贴在“展示台”上, 除了评“童话大王”“小诗人”等外, 还评“论坛高手” (评价能力) , 另外经常选出一些有争议的文章进行“点石成金” (修改能力) 活动。

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篇3

关键词 写作情感 积累素材 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94-02

小学中段开始正式进行作文教学,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功底薄,观察能力差,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语,或者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可动起笔来三言两语就没东西写了。那么,如何让小学中段学生不害怕写作文,如何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呢?我在近两年的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许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总结了一些经验,仅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不要“吓着了”要哄着写。“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爱作文、会写作文也是夸出来的。通过夸奖调动学生积极性,夸奖能是学生有勇气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口头评价、书面评价,都要以真诚而热情的表扬、欣赏为主;由表扬、欣赏习作,到表扬、欣赏学生。例如作文本、日记上的眉批、总批、等级评定,以及讲评课上的及时评价。在表扬和欣赏中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最大限度地少用或不用指责批评性评价。有的老师的“批语”都是挑出的毛病,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怕写作文,也懒得去看老师的批语。因此,老师要树立“学生只要写了就能找到表扬理由”的观念,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敢于习作,看到希望。

二、搜集积累素材、自主修改作文

(一)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有的学生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中段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体现了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知识转化为语言。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师就应总体把握本单元教学主题,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相应片段的小练笔,或安排综合性实践,或搜集本主题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

作文课前有了充分准备,习作中就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讲评作文的加油站,但是,习作前的写作方法指导应该说弊多利少。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淡化作文前的方法指导,每次作文到底可以怎么写,教师尽可能少提示;把省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如实地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二)修改作文切忌面面俱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乐意修改、轻松修改呢?小学生作文根本就没有多少方法、技巧可言,只要能做到文通字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述清楚、具体,就达到了小学中段的最高标准,因此对学生修改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全。例如小学语文五册人教版教参要求: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我根据教参的要求,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一是检查习作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具体。三是检查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并修改一篇文章作示范。有的老师修改作文时,整体上学生都能围绕中心写具体了,又要求作文表达技巧,是一些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这样把学生当自己,随意拔高要求,挫伤学生成就感,反而弄巧成拙。

三、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由于教学进度安排,没有专门的时间教学作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以外貌描写为例,三年级学生不能抓住人物特征描写,总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位学生作文中“我的爸爸有一个大大的头,黑黑的眉毛和眼睛,高鼻子,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还有小小的耳朵。”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我随机叫一名学生上台做模特,请三名学生描述。师生一起评论,从而明白如何写人物外貌。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习题中都有小练笔,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不但要让学生练习,更注重检查、评价、交流,有些文章,虽然教材、教参没有练笔要求,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设计练笔形式。

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要实现小学中段有效习作教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乐”,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快乐于作文。

小学中段作文教案贴鼻子 篇4

贴鼻子

芝麻开门——与你相约快乐作文

小朋友,今天的“游戏快车”将为大家推出一个新的游戏——贴鼻子。

你们一定会想,我们有鼻子呀?又怎么去贴呢?别急,听老师慢慢道来。这个游戏的工具特简单,缺鼻子的头像一个,先把它贴在黑板上。玩法也很有趣,参赛者先把手帕蒙着眼睛,然后走上去为这个头像贴鼻子,谁帖得最准,谁就是胜利者。

这个游戏不仅好玩有趣,还能培养机智灵活的能力。运用你的智慧与计谋去贴鼻子,体验胜利者的兴奋与激动。用你的笔记录下自己的真实体验,让大家分享你游戏的快乐。

注意观察当老师宣布贴鼻子游戏开始了,大家的情绪怎么样?老师贴在黑板上的头像是什么样的?大家看到过是怎样议论的?老师是怎样宣布游戏规则的?第一个上场是谁?他是怎么贴的?结果怎样?大家的表现如何?同学们陆续上来贴鼻子,他们都是怎么样贴的?当时教室里的场面怎样?

金手指——送你“点石成金”术

l 凤头——写好开头

?

1、以笑声开头

“哈哈哈„„”教室里已经被这欢笑声覆盖了,每一个成员身旁,都萦绕着欢乐的气息——原来呀,老师在教我们玩“贴鼻子”的游戏。

2、描写心情开头

今天在作文课上,黄老师说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游戏,名字叫“贴鼻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奇怪!我们身上有鼻子,怎么帖呀?大家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望着黄老师。

3、开门见山。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游戏——贴鼻子。

4、特写镜头。

“让我来,让我来!”几个同学大声叫着。原来,我班同学正在玩“贴鼻子”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老师画了一个大头娃娃,有头发、有眼睛、有耳朵,还有一张大嘴巴,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鼻子。这个鼻子就需要我们把它贴上去。

l 猪肚——写好重点段

我们先一起来读两个片段:

片段一 :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大家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我最幸运了,第一个就是我,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上讲台,严严实实地蒙住自己的眼睛,慌慌张张地往上一贴,这一贴可不得了。是一阵哄堂大笑,有的跑到桌子底下了,有的笑地肚子都痛了,还有的笑地眼泪都流出来了。我连忙拉下黑布,啊呀!原来我把鼻子横着贴到了眼睛下面,我也哈哈大笑起来。

片段二:

第二个是陈路,他不象我那样慌慌张张,老师把他的眼睛蒙上后,他慢慢地走上讲台,左手在黑板上比量比量,右手在小丑娃娃的脸上比划比划,我暗暗的佩服他心里有计策。他决定了鼻子的位置,手慢慢地伸出去,又

自言自语的说“这里可能不对”过了好

半天,他才把鼻子贴上去,这一贴又惹来一阵哄笑。同学们笑的前仰后合,就连平时最文静的赵秀蕾也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他连忙拉下黑布,一看,他把鼻子贴到了腮帮上了。他的脸红的象一个熟透了的大红苹果。不好意思的跑下讲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三、四、五、六„„一个个都没贴的端端正正。老师决定让中队长周银来贴鼻子,只见周银从容地走上讲台,严严实实地蒙上自己的眼睛,比比划划往上一贴,这次不再是哄堂大笑,而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赞不绝口地夸奖她说“还是中队长周银有本事啊。”周银不好意思地笑了。

读着以上两个精彩片段,相信小读者也被这新奇的游戏“贴鼻子”吸引住了,游戏时那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将印在你的脑海中。写好这篇习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对“点”的描写。游戏选手成了观众的焦点,每个选手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小作者善于观察这些“点”,并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表现游戏的紧张有趣。片段一中“三步并作两步跑”,“严严实实地蒙”,“慌慌张张地贴”,“慢慢地走”,“比量比量”,“比划比划”,“慢慢地伸”,“自言自语的说”,“不好意思的跑”,“连忙拉下”,“从容地走”等等,较好地突出了游戏选手的出色表现。

2、善于通过神态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游戏的进程牵动着大家的心弦,小作者始终以一颗好奇的心去关注,去感受,去表达。“我连忙拉下黑布,啊呀!原来我把鼻子横着贴到了眼睛下面,我也哈哈大笑起来”,“他的脸红的象一个熟透了的大红苹果。不好意思的跑下讲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周银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些描写将参赛者的心与游戏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善于描写场面。如“这一贴可不得了。是一阵哄堂大笑,有的跑到桌子底下了,有的笑地肚子都痛了,还有的笑地眼泪都流出来了。”“这一贴又惹来一阵哄笑。同学们笑的前仰后合,就连平时最文静的赵秀蕾也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l 豹尾——写好结尾

1、以抒情结尾。

欢乐的笑声飘呀飘,教室已成了快乐天堂!

2、点明中心。

“贴鼻子”这个游戏,不仅给我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乐趣,还提高了同学们灵活应变的能力。

3、自然结尾。

1、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过去了,但却永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2、这一场游戏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3、下课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4、邀请读者参与游戏。

1、这个游戏真有趣啊,我多

么盼望还有机会再次做这样的游戏啊!

2、有趣吧!你是否也想试一试,那就找 几个伙伴一起来玩一玩吧!

l 庖丁解牛——写好提纲

开头:简要交代作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做了“贴鼻子”的游戏。

中间部分:

(1)老师介绍游戏的规则以及同学们的心情。

(2 写第一个同学游戏的情形,突出写教室里的气氛。

(3 写另一个同学的比赛,抓住比赛者的神情、动作等来写。重点写好最精彩的一个场面。

结尾:写游戏后同学们的收获。

l 画龙点睛——写好文题

《贴鼻子》《愉快的游戏》《“鼻子”带来了快乐》《奇妙的鼻子》《贴鼻子真新鲜》 语海拾贝——打开你的百宝箱

l 描写高兴的词语

笑嘻嘻

喜滋滋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哈哈大笑

毫不气馁

欣喜若狂

开怀大笑

情不自禁

l 描写神情动作的词语

不以为然

小心翼翼

不慌不忙

大吃一惊 惊惶失措

眉飞色舞

不屑一顾

垂头丧气

前仰后合机智灵活

争先恐后

小心翼翼

l 描写游戏进程的词语

对号入座

争先恐后

l 供你在文中选用的句子

经验是智慧的源泉。——西塞罗

美文欣赏——佳作伴你行 贴鼻子

“哈哈哈„„”教室里已经被这欢笑声覆盖了,每一个成员身旁,都萦绕着欢乐的气息——原来呀,老师在教我们玩“贴鼻子”的游戏。

老师转过身,拿起粉笔,在黑板正中画了一个大头娃娃。嘿!这个大头娃娃还真漂亮,圆圆的胖脸上,两只笑眼半眯着,红红的小嘴向上翘着,好像在说:“谁能给我安上端正的鼻子?”大家看着大头娃娃都开心地笑起来。老师拿起橡皮泥做的鼻子说:“现在大家轮流给大头娃娃贴鼻子,看谁贴得正!”“好!”大家齐声应着。

第一个贴鼻子的是粗心的余强,他三步并做两步地来到讲台前,只歪着头看了娃娃一眼,就迫不及待地用纱巾去蒙眼睛,中队长一边嘱咐他细心,一边帮他系好纱巾。然后让他在原地转两圈。余强抬起左脚,用右脚掌在地下一辗,转了一个圈,再一辗又转一个圈,两个圈转完了,人也向左挪动了半尺远。然后抬手把“鼻子”往黑板上一按。“哈——”同学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余强连忙拉下纱巾一看,自己也笑得前仰后合,原来,鼻子贴到娃娃的耳朵上了。

同学们陆续上来贴鼻子,有的把鼻子贴到耳朵上,有的把鼻子贴到脸蛋上,有的把鼻子贴到脑门上,还有的鼻子远远地飞到一边去了。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捂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下课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评语]:

描写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篇5

一、调查目的两年前,我们的作文陷入了一个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更新,一方面是学生一提起作文两字,依然是咬笔头皱眉头。学生不喜欢作文,这是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改进作文教学,我们决定从调查入手,希望通过对小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作文心态,并归因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二、调查方法

抽取本校四年级普通班164名学生作为样本,对有关“小学生作文心态”作问卷调查(试卷附后),并结合采用个别调查之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

(一)164名小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

对待习作态度喜欢不太喜欢怕作文恨作文

比例(%)50%42%6%2%

(二)对老师布置的作文完成的态度

老师布置的作文认 真 琢 磨应 付 了 事逃 避

比例(%)47%45%8%

(三)对老师没有布置作文主动完成的态度

老师没布置作文自觉写作的没有偶尔有经常

比例(%)48%45%7%

由表

(一)、(二)、(三)可见:在164名小学生中,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比例很高,有的甚至怕作文、恨作文。学生习作只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已。

从学生的个别谈话中了解到,如果对习作内容感兴趣,老师出的题目配胃口他们就喜欢。他们对待写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命题,以“兴趣”为前提,他们属于有一定能力的中等学生。怕作文和恨作文者属于学困生。

2、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困难。

(四)主要困难没有内容可写有内容但无法表达不知道怎么开头

比例(%)42%24%34%

(四)说明:学生习作最困难的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是难于开头。

3、小学生对文体形式的选择态度

(五)164名小学生对文体形式的选择

喜欢的文体形式写 日 记写 童 话写童诗记叙文(命题)

比例(%)23%45%17%15%

由表

(五)可见:童话、科幻故事类的想象作文受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欢迎。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写日记,写童话可以自由自在地写,挺有趣。他们喜欢搞活动后再写作文,这样有话可写。语文书中规定的习作内容最不想写。

4、对作文的修改态度

(六)完成作文后修改能自觉修改老师批改后只看分数兼看批注的比例(%)30%51%19%

(六)可见,学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不强,他们注重的是作文的分数。

5、小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态度。

(七)参与作文评价经常偶尔几乎都是听别人讲

比例(%)12%63%25%

从表

(七)看,学生对参与作文评价的积极性不高。从个别谈话中获知:学生主要不知道怎样评价;怕讲错,闹笑话;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6、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八)164名小学生课余爱好状况

你一人在家里时喜欢看电视玩玩具上网看书

比例(%)67%11%13%19%

(九)164名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情况

你最喜欢看的书童话漫画作文选名著

比例(%)36%42%20%2%

由表

(八)、表

(九)可见,绝大部分小学生的业余时间泡在看电视上,看书的比例不高,而看书以漫画为主,阅读品位不高。

7、小学生对作文指导方面的需求。

调查问卷中,最后一题的开放题是: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有什么办法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卷面上写“经常搞班队活动,然后写作文”的占31%,“让我们多看课外书”的占29%,“多写日记”的占17%,“老师指导我们写作”的占13%……

显然,164名学生在选择最能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明显的差异,四、调查后的反思

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

1、多媒体的滥用使得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萎缩。写作需要生活积累,需要语言储备,但更需要有一点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写作过程中的神经网络,是一种粘合剂,有了它,才能将语言和生活统领、融合为一体。精美的图片和网络游戏抢占了学生的大脑空间,这些人工制作的美轮美奂画面除了让学生们在浅薄的尖叫中任其思维懒惰外,还能给予他们什么?

2、因缺乏正确引领导致学生阅读品位不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利害关系。但从学生阅读状况看,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事实也正如此。学生衣袋里装的多是《蜡笔小新》、《乌龙院》之类的袖珍漫画书。这些书文字少得可怜,更无美感,一般是“哇噻”到底,这样的书究竟能给学生多少营养?这种没有家长、教师正确引导,任由学生兴趣的阅读注定是低层次的。没有高品位的阅读,又怎能写出有情趣的作文呢?

3、命题脱离实际抑制了学生表达欲望。教师的习作命题,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偏离学生情感表达与习作的最佳结合点,怎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学生表达欲望呢?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篇6

一、朗读目标定准确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朗读也是如此,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科学制定具有层次性、规律性的朗读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朗读目标,以正确朗读为准,侧重于生僻字、词的学习;第二阶段朗读目标,以流利朗读为准,在清除朗读障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和基本思想;第三阶段朗读目标,以感情朗读为准,即在了解文章主要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第四阶段朗读目标,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即帮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语言积累。

二、感情范读师先行

就小学中段学生而言,对于教师存在较大的教学依赖,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行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范读等同于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生在进行自我朗读练习时,会不自主的与教师范读进行对比,发现、提出并解决朗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逐句领读授要领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于事物缺乏系统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能力和习惯。教师可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将其分解对学生逐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包括咬字清晰、重音朗读指导、停顿朗读指导、语气和节奏的控制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处理等。通过这种逐句领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朗读技巧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耳听口述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敏感性,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习惯,在学习陌生的文章时,也可以参照以往的朗读学习经验,完成相应的文章朗读学习。

四、巧用齐读共成长

齐读是班级同学共同朗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在朗读表达的同时,对比他人的朗读,在对比中互相纠正错误、学习经验。齐读相对弱化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部分语感较差,个读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在齐读中放心地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不断提高个人朗读能力,消除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在和谐、轻松的集体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升。并且齐读作为课堂集体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学生总结朗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以及感受朗读乐趣,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教师而言,齐读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整体朗读水平、发现学生朗读主要问题,从而对朗读教学做出针对性调整,以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五、创设情景入情读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新事物进行探索。事实上,教师范读、领读均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朗读学习探究,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表达,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境入情,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文章的朗读,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李广射虎》一文是由《塞下曲》一诗引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古诗和故事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描绘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对于故事内容产生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故事环境气氛的设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披文入境进行朗读。

六、多种方法巧运用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对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表达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看待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行为,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朗读的乐趣,并逐渐养成爱好朗读、热爱朗读的语文学习习惯。

结语:

小学语文中段识字教学浅谈 篇7

一、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的记忆存在记得快、记得牢的特性, 只要抓好第一次生字出现的教学契机, 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就能在生字教学中初见成效。

( 一) 猜谜游戏

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活泼好动。而猜字谜的方法, 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从字谜中抓住生字的特点, 从而牢记住字形。如教学“粮”字时, “食物中米最良, 没有它, 饿断肠。”“紧”字, 两竖加个又, 绞丝在下头, 人胖衣裳小, 穿上啥感受。“强”虽是张弓, 无力拉不动, 如果拉弯弓, 体壮力无穷。对于那些复杂难写的字更是明显有效:“藏”字笔画繁琐, 上面草字头, 表示隐匿的意思。下面“爿”字表示床的竖形。于是, 我编了“一臣被追杀, 兵戈身后扎; 躲进草丛里, 钻入床底下。”把一个字的各个部分串入字谜中, 不会有任何遗漏。还有“爽”字, 一个大字高又高, 四个XX跨在腰。待人接物很大度, 也指秋来天气好。一方面, 就像这样教授了字形;另一方面, 又把字的含义表达出来, 可谓是一举两得。

( 二) 顺口溜识字

形近字的教学是生字教学中最难的, 因为相似, 所以误用率很高。而顺口溜正是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独特魅力, 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区分具有相同声旁字时, 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在教学“燥、噪、躁、操”四字时, 根据他们的不同含义, 教大家一个顺口溜: 秋天干燥容易起火; 开口唱歌嗓子甜美;办事急躁不停跺脚;伸直手臂做好早操。又如, “辨、辫、瓣、辩”: 绞丝中间是辫子, 瓜字中间是花瓣, 言字中间爱辩论, 两竖中间爱分辨。这样的教学显得轻松愉快, 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积极。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识字兴趣。给天性爱表现的儿童一个展示的舞台, 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词方式:个人展示读字、领读等方式, 让学生参与性更强, 且对读音有特点的字词加深记忆度。采取多种形式的写字方式: 书空、范写、赛写等方式, 把字写端正, 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把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从而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二、注重对学生识字技巧的培养

不同类型的字, 应引导孩子运用不同的识字的方法去认识事物, 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技巧, 从而更好地体验和创造识字的乐趣, 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新知。

( 一) 对比识字

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 我注意让学生收集汉字的常见部件, 并且进行“按部件归类”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 “震”和“振”都是形声字, 震字从“雨”, 雨天多雷, 意为迅雷。“振”提手旁, 表人用手挥动东西, 重在挥动、振奋之意。又如“考察”和“考查”, “察”的上半部是宝盖头, 意为房屋, 下面的“祭”意为供奉祭拜, “考察”可记为对未形成结论的事实进行观察考证后得出结论;而“查”是检查核实之意, 是对先有结论进行校对衡量。在学习新字的同时, 对相近的字也有所了解, 努力做到学一个字, 懂一个字, 拓展一个字。

( 二) 通过查字典识字

新课标要求小学中段的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而勤查字典是主动识字的一个重要有效办法。“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 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查字典不但能够早日让学生独立阅读, 还可以复习巩固拼音, 因为学习音序查字法基本与认读拼音是同步的, 在学习查字法的同时也巩固了拼音, 学生是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 取得了拼音与查字典学习效果的是引导探究识字。

( 三) 引导探究识字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 而是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 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 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自主探究识字。三上园地中有一个“我的发现”———“肩膀、手臂、胸膛、腹部、肠胃、脊背”,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月”字旁, 说明与人体器官或身体部位有关。这个发现就告诉我们相同的部首具有相似的内在含义, 在掌握这一点后, 我们可以举一反三, 根据生字的部首来猜测它的意思。如“按、捆、摆”这几个字都有提手旁, 说明与手或手部动作有关。“菠萝、花、草、荷”都有草字头, 说明和植物有关。“喇叭、哨、号、吵”都有“口”字旁, 说明与嘴巴有关。像这样的联系还有很多, 掌握了这一点对我们判断生字的大致意思就有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也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究与发现, 收获快乐, 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学习兴趣也自然更佳, 识字效果也会有明显提升。

总之,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教给识字方法, 拓宽识字途径, 培养识字能力。同时, 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 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摘要: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小学中段的孩子来说, 识字不是一项新的任务, 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传统的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高效地指导中段学生识字, 则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从培养识字兴趣、培养识字技巧方面, 浅谈有效的中段识字教学。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 篇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可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和学生却都认为这是十分头痛的事。特别是起步作文,每到作文课时,就见学生们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就算最后好不容易才凑出了一篇作文,读起来却要么前言不搭后语,乱成一团;要么淡而无味,缺乏新意。教师也很无奈,常常讲到口干舌燥,多数学生还是启而不发,效果很差。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就成了老师和学生都谈虎色变的难题。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农村的小学生阅读量小,语言不丰富。

农村的小学生之所以一提笔就愁眉苦脸,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小学生受地域、年龄的限制,阅读量相对较小,语言贫乏。事情、人物、景物,明明历历在目,可就是无法用语言去准确、形象、具体而有序地进行描述。

二、农村的小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由于刚刚接触作文,小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还不知道要怎么谋篇布局,组织文字;所以,他们无法按一定的逻辑用一定的文字把心里所想的东西很好地表达出来。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把作文写好,最快捷的方式是从作文仿写起步。

仿写,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来写。被模仿的作品,当然是优美的经典之作。优美的经典之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些文章在选材立意,语言表达,行文结构上都是值得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们在写作时借鉴的。说到底,仿写就是借鉴优秀文章中在用词、表达,修辞、立意、结构等方面特点,在自己写文章时加以模仿借鉴。但这要明确强调的是作文仿写并不是抄袭,抄袭照搬不误,而仿写是在阅读别人文章过程中看到别人是这样写作的,从而能给自己在写作上或是在语言运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自己一个写作的思路。仿写这一作文教学手段是降低学生写作难度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们有必要重视它。

那么,怎么指导学生仿写呢?

从仿写的方式来看,仿写大体可分为局部仿写和全篇仿写。

一、局部仿写。

局部仿写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仿词语、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里只具体介绍三种方式。

(一)仿词语。

作文仿写首先要仿词语。农村的小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小,语言贫乏。因此,农村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私人藏书,班级图书角等,扩大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精彩感人、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词语;并把一些常用的歇后语、成语、固定短语,深深地印进脑海中。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书读得多了,词语积累自然就多,也就不容易词穷。多阅读就好比招兵买马,读得越多招的兵马就越多,上阵打仗(写作文)时才有兵可调遣,才好排兵布阵,才能打胜仗。具体指导方法是:

1.每日一读。要求学生每人每天睡觉前至少读十分钟书(或一篇文章,不论长短),并把认为是好的词语分类记在记录本上,有空时读一读。

2.每周一读。在班上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熟读摘抄下来词语,并尝试遣词造句。

3.传阅同学的作文。把本班学生每次的作文都集成一本在班上传阅,做到“比一比、改一改、评一评、学一学”。比一比:比那些同学写得好,一争高下,创造良好健康的写作竞争氛围。改一改:大胆提出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使文章更完美,修改的人也有了展示才能的空间。同学用得好的词。评一评:修改完后,可以评论,指出闪光点,找出缺点,评者和被评者多有益处。学一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前面三个步奏,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借鉴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时间一长,好处自然凸顯。

(二)仿句子。

仿句子主要是指模仿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使文章中的句子生动具体。具体指导方法是:

1.多背诵。课本中的那些让学生背诵的句子必须会背。这类句子多数十分优美。记住这些句子,就使学生多有一些仿写的样板。

2.多摘抄。学习课文时、阅读时,让学生划出佳句并摘抄在记录本上。这也使学生多有一些仿写的样板。

3.多仿写。在上两条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句式。有预谋地指导仿写一些跟下一个作文有关的句子,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仿段落。

一个自然段,可以仿写的地方很多。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什么,模仿哪些方面的“特点”,如何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例如课文中的自然段,有的是总分式结构段,有的是先分后总式结构段,有是按空间顺序写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段落,就可以作为样板进行仿写。仿写时,细致地告诉学生这种段落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律可循。具体指导方法是:

1.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

(1)总起句位于段首,是全段的中心句。

(2)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2.训练学生用先分后总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

(1)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2)全段的中心句位于段尾。

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地方。

二、全篇仿写。

全篇仿写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布局谋篇的技巧,写起来详略不分,“头发胡子一把抓”。全篇仿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可全面模仿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方面的特点,在抓住特点描写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起步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之法。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作文仿写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做好帮扶——作文仿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初学者,还不能对例文有很好的把握,所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仿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仿写,就能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最为清楚的,这样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找好样板——以课文为主选取合适的优秀佳作为范文。

上一篇:寄远阅读答案下一篇:失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