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024-10-19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共12篇)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1

要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封闭的、静止的教学程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 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就要着眼于“命题、指导、写作、评作”四方面的开放。

一、命题开放

命题是写作的指挥棒, 只有命题的开放, 才有写作的开放。

命题的开放是内容的开放。开放写作内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熟悉的、想表达的素材, 从自己的体验、感受出发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才是真正地“我手写我心”才是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作文。开放写作内容, 也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 所以想象作文的内容是最开放的。

命题的开放是文体的开放。开放式作文教学淡化文体概念, 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体的开放鼓励学生放胆写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

命题的开放, 也是命题权力的开放。可以把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自由命题“优化组合”, 即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地方特色,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命题范围。

二、指导开放

在写作中, 语言和思维是同步的, 有开放的思维, 才有开放的文章。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 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产生写作的灵感。

思维开放, 要鼓励学生敢于求新。教师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 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 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思维方法。比如, 在指导选材时, 鼓励学生用异向思维的方法就是一个新路子。

思维开放, 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联想、想象。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和人物产生共鸣, 要在阅读教学中陶冶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二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 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 博闻强记。

思维开放,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题目可以多角度选材。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 用不同的体裁写同一材料的作文。

指导的过程, 也是开放的过程, 包括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作后指导。作前指导, 教师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作中指导, 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在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构思过程中的问题, 给予及时的点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鼓励。作后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加工。修改, 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 教师一方面要抓住学生中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体修改指导, 另一方面要对个别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个体修改指导。

三、写作开放

开放的写作过程, 是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的过程, 是时空开放的过程。

写作开放, 要求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的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有感触就及时记录。指导学生将观察、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提炼。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记录、搜集素才、整理资料、处理信息, 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 开放写作的内容。

写作开放,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蕴涵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方法有:情节扩展式;文尾续写式;多向改写式;故事新编式。

写作开放,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造性地改写故事、续编故事。

四、评价开放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评价也是开放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激励性与发展性。

评价的多元化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组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 真正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让家长参与评价, 目的是让孩子从家长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激发写作的自信心, 让家长在评价过程中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的评价方法指导, 把评价的着眼点由“挑刺”变为“找优”, 由批评为主变为鼓励为主。

评价的个性化是教师用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习作。个性化的评价能吸引孩子欣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从中感受到教师的鼓励, 看到自己的不足。

评价的激励性是评价者用激励作用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要多挖掘学生写作的闪光点, 让学生多品尝写作的成功感。如果需要指出不足之处, 也要用婉转的语言巧妙地指出, 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改进。

评价的发展性是要求评价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既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成果, 也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 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 要济意纵向比较。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2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地抒写内心,轻松地落笔成文?研究从积累语言,针对性阅读储存有效的积淀;借助在课堂上特定的情境,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在班里营造写作磁场,引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使作文教学的.节奏对准孩子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一种倾吐心声的畅快淋漓.

作 者:林华烨  作者单位:宁海第二实验小学,浙江宁海,3156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3.24 关键词:作文   针对性阅读   有效积累   兴趣   写作磁场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 作文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27-01

多年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问题,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二是,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对不同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現手法结合范文来分析,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三是,忽视了作文教学情感因素的作用,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烘托环境所带来的真实气氛,未能“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这样,导致学生怕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就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主要是写自己所想,注重印象深刻,感动的内容。可以说:“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成为作文的首要原则。不论从写作的观念,写作的内容,写作过程,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那么,要使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甚至主动快乐地写作文。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了解、研究它。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主要是他们对写作文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怕写作文的学生,他们要么认为作文高不可攀,要么认为乏味,无内容可写,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写作就失去了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写作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不做“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那么,我们教师在引导写作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写话”,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意思”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只要把这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记叙文了。或者说,同学们发表对事件的看法,通过整理,那就是一篇议论文了。只是我们平时不大注意到生活中的“口头”作文罢了。

二、灵活命题 , 发展学生的作文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生由于习惯于命题作文,并且教师要求两节课内完成,长此下去,学生作文变成想当然的“拍脑袋”,本来生活的真实情感,变成为了作文而编造生活,这样的作文很难反映学生的真情实感,难以突出学生张扬的个性,因为写作没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布置学生作文时,总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建议自己能否独立命题、立意,进行自由创作?为此,我改变策略,从学生生活命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取,容易引起兴趣。因为生活中的题材广阔,比比皆是,学生只要善于总结、归纳平时的生活所得就可以了。例如:看了一本什么书,一部什么影视剧集,可以向同学们介绍、讨论或者发表见解,抒写个人感受等等,尽管建议还是不成熟,起码是学生的内心真实反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兴趣高了,作文水平也得到了进步。而且,这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极有帮助。

三、互批互改 ,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批改,应该是师生共有的活动,而不能只看作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精批细改或全批全改。《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动是“人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里强调的是互动、合作。因为传统式的精批细改,导致了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功夫,并且总是那么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反而会失去写作的欲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权力交还学生,老师对作文“批中有评”,学生之间的“批评”,甚至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批评”提出质疑。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只有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进行同学间的互批互改,在对照中尝到修改的甜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做好审题指导。

每一次习作,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训练的要求之外,重点是找出本次习作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部分作为思维的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详细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s版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花的世界》,其习作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长势,记住他们的名称。通过查找或访问,搜集花的照片、图片和有关知识,如花的生长地、花期、花的用途和花的传说等。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花的形状、颜色、长势和花的相关知识(如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等)作为创意、创新的部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选材立意和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认识哪些花,最喜欢什么花?(2)它们的形状、颜色、长势怎样?(3)你还知道这些花的哪些相关知识?(如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等)(4)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前半部分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后半部分在于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学生认识的花肯定很多很多,如:菊花、梅花、牡丹、月季、果树开的花、野花等,这样学生的选材范围就扩大了。但是这些花他们不一定全都喜欢,所以应该“有的放矢”,既要放得宽又要收得紧。第二第三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对指定对象进行发散思维,对花的了解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观察, 缺少实践的机会, 写作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致使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 摸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1. 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一年级的新生往往说不好普通话,不敢与人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使学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快速学习说普通话,并且敢于用普通话与同伴交谈。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营造良好的发言环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并在学生改正和取得进步的同时,予以表扬,增加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推进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说话”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交流和发言的机会。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和演讲比赛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命题

初学写作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较差, 命题作文的训练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太难了,即使教师选择再恰当的作文题目,也难以适应学生心理素质、生活环境和学习水平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作文。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级贫困乡, 受国家移民政策的惠及, 乡政府引导扶持的暖棚养羊、驼鸟养殖、枸杞种植等项目初见成效。笔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观暖棚养殖小区和驼鸟养殖场等, 参观后要求学生将所见所闻写成作文, 题目由学生命,中心由学生定,题材由学生选,习作由学生改,优劣由学生评,鼓励学生写亲身经历和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阅读和写作训练

1. 写日记是学生练笔的最好方式。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方式,水渠洗澡、养鸡放羊和追逐玩闹等, 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深切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每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记录最真实的生活。

2.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学校把“诵读传统经 典,创建书香校园”确定为办学特色,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素材,摘抄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段落等。同时,还要求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 培养学生多读,多写,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作为语文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地看待学生,杜绝揠苗助长的行为,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使学生乐于写作。实践证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时常鼓励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写作经验。“宁可写好一篇,也不乱涂十篇”。好的习作经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对写作的良好心态和自信。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抓住可以表扬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鼓足写作的信心, 扬长避短,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终写出好的作文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篇5

1.小学生写作文有畏难的情绪。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本身涵盖了很多语文知识点,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笔者的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中有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本身词汇积累不够,知晓并能使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造句方面的能力也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不感兴趣。

2.小学生作文欠缺情感的抒发。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其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塑造。小学生们的感受很直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身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作文过于平白如话,作文语言过于口水话。有时不能清楚明了的描述一件事情,不能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情。很多小学生写的日记就是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发生的 什么事情,语言过于平淡化,很多时候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实抒发。

3.小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都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一些人和物的感受,再通过柔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借助相关的语言、词汇、文字等来渲染表达。多数作文都是源于现实,生于现实,作文的写作源泉就是现实生活。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学生写作的想象力,通过拼凑语文书本上的词汇来指导写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1.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才能要厚积而薄发。要做到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使得好多小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字当头当然做不好,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辅导,通过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产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或者在班上组建写作小组,每个班有怕写作文的,就一定也有不怕的学生,那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沟通交流,向朋友一样去探索写作的奥秘,老师再适时的点拨,效果一定事半功倍。例如:中秋节过后,老师组织班会活动,让各个写作小组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自己过中秋的见闻和感受,然后找擅长写作的同学临时发挥写个小段落,再让其他同学用类似的方式来表达,那同学们就会从身边事实说起,慢慢的转变为文章。

2.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创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兴趣,不能过于呆板。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观察能力和很多事物他们都不太了解,很多事物他们没有办法用匮乏的词语表达出来,更何况很多小学生想象力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很多事物想办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已有的事情通过想象的能力去描述事物,从而能很快很好的写出作文。

在训练学习写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相关道具,给学生观看相关的写作素材,如图画、视频、歌曲等,这些素材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的写作灵感。在一堂写景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景色的图片和视频,把作文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写作激情。例如:老师要同学们写黄河的气势磅礴,就可以通过播放黄河声势浩大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感受那股宏伟的气势,还可以通过黄河的一些相关数据来感知。

3.引导学生把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实践是作文源源不断的源泉。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写作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文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感受,并通过相关的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去观察爸爸妈妈,在小事中去感受爸爸妈妈的性格、做事习惯,观察爸爸妈妈为自己的付出等等,通过这些观察,相信学生写作文更容易了,表达感情也会更真实,不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学生只要学会主动观察日常生活,知道把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那么作文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难事了。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6

作文是学生的审视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的客观标志,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客观标志。一个人不会写文章,谁都不会承认他的语文能力强。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其实归结起来无非两大问题:写什么?怎样写?那么,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呢?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例如在春天的一次大课间上,许多孩子都被瓦蓝的天空、变化的奇云所吸引。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陶醉的神情,大脑中一个灵光闪现:这岂不是很好的写作契机吗?大课间结束后,我干脆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尽情地欣赏,和孩子们一起展开想象编织童话,一起擦亮眼睛寻找同学的千姿百态,一起寻找名句定格那份美妙……回到教室,不用老师任何言语催促,孩子们都奋笔疾书,都想用语言留住那份美好,就连原本见到作文就头疼的淘小子都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大篇儿。想那奇幻的云,陶醉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

生活是丰富的,但有的孩子素材却是空空的,原因在于不会积累。所以,每学期初我都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硬皮本装在衣兜里,每当遇到特别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人、事、物等,都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短的话记录下来。每天在小组内交流,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时翻一翻,那些情景就都跑到了孩子们的大脑中,流到了孩子们的笔下。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积累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写作方法藏在阅读之中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抓住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例如,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女主人公桑娜矛盾的独白式心理描写将当时的社会现状、穷人的生活窘迫、穷人的勤劳善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通过这些心理描写走进人物内心、聆听作者心声的同时,不妨去深究一番。托尔斯泰是怎样描写桑娜矛盾心理的?渔夫听说西蒙死了,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否也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他又会怎样想?然后让学生去仿写矛盾的心理。再把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单元习作中,孩子的作文不会再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了。所以,多抓读写结合点,切实进行课堂练笔,教给写作方法,这就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7

一、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兴趣

文章的本质是生活的反映, 所有的文章只能来自个人体验的生活。但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小学生作文的取材乃至所抒发的感想都会出现惊人的类似, 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缺少观察, 没有用心去感受。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如果说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池塘, 那么, 课外的学习生活就是江河湖海。所以, 我们要把学生们融入到课外的大课堂里, 才能拓宽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见识, 并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 让学生们走进生活, 贴近生活, 真的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叶圣陶先生曾经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就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能做成什么文字。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们走进生活, 只是让他们闭门造车, 他们又怎么会有兴趣动笔呢?所以, 我们要把学生们引入到课外实践的大课堂, 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如:科技制作、读书看报、募捐献爱心等活动, 歌舞、书画、演讲以及各种有趣的游戏。只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知生活, 他们才会有参与的激情, 也才会有写作的冲动。

以生为本, 注重自主体验

1. 增加参与的乐趣。

作文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参加实践活动, 体验生活, 体验社会, 体验自我, 从而获得种种真实的感受, 在写作中才会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才会有话可说。当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 他们往往会一气呵成, 但是如果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 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笔、困难重重。可见, 自主体验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之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 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 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只能机械模仿, 胡编乱造。学生如果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是老生常谈, 而且也不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自主体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 学生们通过体验生活, 才能够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乃至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只有在内心深处产生这些美好的情感, 写作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好似一个模子出来似的, 就不会矫揉造作, 虚情假意, 而是内容具体, 真实感人。自主体验可以扩大写作的范围, 可以突破对原有作文教学内容的约束, 将写作的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由家庭延伸到社会, 因为生活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所以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就会获得大量的写作题材。可以写自然景色, 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 可以写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 可以写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命题的局限性, 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2.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的权利, 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比如: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制作, 就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剪、贴、画、做等制作方式, 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小制作, 发挥他们的长处, 各显神通。然后把自己制作的过程讲清楚。这样由学生自主选择, 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 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参与制作, 更好地习作, 并表达出真情实感来。

3. 获得成功的快乐。

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喜欢指出学生习作的不足, 而却不善于发现并表扬学生们作文的闪光点, 以致于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因此, 我们要善于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比如:可以进行习作赏析, 让学生们朗读自己的习作, 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还可以在学习园地开辟“习作专栏”。引导学生们编辑个人习作集, 相互交流等等, 使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还要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对于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善于抓住他们习作中的好词好句进行鼓励, 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习作的精彩部分, 使其倍受鼓舞, 树立自信心, 端正写作态度, 从此喜欢上写作。此外, 还可通过习作结集等方式, 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 让他们的写作兴趣可以持久。

三、激活想象, 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要求的第四条就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 重新组合和安排,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精神的核心, 是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是作文的翅膀。有了想象, 描写才会更加细腻;有了想象, 叙述才会更加生动具体;有了想象, 人物才会更加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了想象, 活动才会更加妙趣横生。原本干瘪的文章, 因为有了想象, 犹如一棵枯树, 马上变得枝繁叶茂起来。丰富的想象源于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 因此, 要多阅读, 多观察。丰富的想象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的方法。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8

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每当教师布置写作文时, 某些学生总是草草应付了事, 其做法是东拼西凑、照葫芦画瓢。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消极被动状态,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积极制订教学方案,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走进生活, 指导学生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即生活, 教学生写作文就是教学生通过写作再现生活, 描绘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 利用多种感官从生活中捕捉各类信息, 为写作积累各种素材。在每次写作教学时, 教师要认真安排,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社会中的特定场所, 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 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并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事物描述出来, 再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分析所观察道德事物, 最后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这样, 学生从封闭的教室里走进景色宜人的大自然, 走进生机勃勃的社会特定场所, 产生从未有过的兴奋, 从而产生写作兴趣。这种源于生活的写作训练,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使学生体验到写作文并不难, 就是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及感受如实写下来而已。

二、通过阅读, 提高作文水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 我说不出,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对各年级段进行量化的规定。从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阅读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保证阅读质量, 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喜欢阅读, 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取创设情境, 开展阅读竞赛、问题阅读, 利用电教手段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其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学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有了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 教师要下工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都要安排时间读书, 哪怕只是10分钟。二要选好阅读书目, 做好阅读计划。不要漫无边际地读书,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书籍循序渐进地读。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 能够帮助记忆, 扩大知识面, 有利于储存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长期坚持下去, 回头翻翻读书笔记, 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四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读者的无声老师, 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阅读时, 遇有疑难, 就要查阅, 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主要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加强阅读积累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品读、理解、感悟每一篇作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就要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探讨, 从而理解阅读作品的字、词、句及段落篇章, 与作者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共鸣。阅读方法有精读、速读、朗读、默读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做到边读、边想、边记、边写, 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 课外阅读是加强作文素材积累的渠道。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 在读书过程中记录一些好词语及名言警句、名人逸事等, 为写好作文做铺垫。还可以借鉴阅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 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提高作文水平。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作文水平也就会提高, 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 才有源头活水, 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文章才会精彩生动。

三、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 就是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创设的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的途径很多, 如语言情境、实物情境、现实生活情境、图文再现情境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低年级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即实物情境、现实生活情境及图文再现情境, 中、高年级以语言情境为主。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电教多媒体, 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情境, 将使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出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内容充实。

小学生初学写作文, 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 或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 只是东拼西凑, 生搬硬套, 作文中心不突出, 内容空洞。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除这种困惑, 并结合教材内容, 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后, 要求学生模仿《桂林山水》中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景色写一篇《家乡美景》的作文。为了使学生顺利写好作文,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游览、观景, 记录下家乡独特美景的画面。有的学生假期与父母外出旅游, 游览风景、名胜古迹, 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留下的美好印象。用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文, 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

四、科学评价, 激励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 要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 采取多元评价标准, 即进行等级评价 (A、B、C等) , 每个等级中又可分为优、良等级, 这样的等级评价, 在一段时间内将给学生留有提升的空间。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就可以由良上升到优等, 相反就由优下降到良等, 对学生有促进作用, 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从而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作文评价还采取合作评价的方式, 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做法, 即教师评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从教师自身、教学角度来看

1. 农村教学观念滞后, 教师整体业务素质水平较低

(1) 教学观念滞后, 过于强调写作方法, 过于强调主题立意, 使得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 使得学生不敢说白话。在作文指导中, 教师拔高教学要求, 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 往往要求学生口头作文, 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 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 导致参与面不广。

(2) 重视程度不够, 对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缺乏对学生观察、积累、分析的引导。常言说:生活是一本无字书,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让他们多观察、思考、总结、积累习作素材, 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2. 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 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1) 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 在潜意识中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加之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浅薄, 而教师们也没有对此认真进行研究、总结, 总是靠一套陈旧的教法去引导学生, 主观上缺乏自学、研究、探索精神。

(2)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体现在重文轻人, 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 对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视而不见, 致使学生越写越不真实;重形式轻内容, 作文教学大多从形式入手, 不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不向学生提出积累材料的要求, 致使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 一学期下来, 除课内作文以外, 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

(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1. 学生没有浓郁的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 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 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 描述的是别人说的景象。由此, 当教师提到上作文课时他们便是咬笔杆、皱眉头, 不能很好地把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言从字顺地表达出来。

2. 学生的阅读量少

现在农村小学生, 除了读规定的教科书外, 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要知道, 要想写好文章, 单靠读课本选的所谓的范文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又如何去写好文章呢?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如何来改变此种状况呢?我根据以上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二、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 从教师的教方面入手

1. 加强学习, 更新农村的作文教学观念

(1) 现代写作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我国, 写作教学一直重视作文技能的训练, 这种指导思想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相悖,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开展新的作文教学研究, 按言语交际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主张, 是新的发展趋势。

(2) 以交流为核心的写作教学思想。写作的本质在于交流, 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当前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那么多问题与弊端, 其根源就在于许多学生写作文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交流, 而只是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来写作文的。因此, 写作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文字交流, 从而在这种交流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2.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1) 教师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可要求教师每年订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 并把其中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 做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可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 以此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 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可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 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 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 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 以教促研, 以研促教。这样, 教师教学素质得到提高了, 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 从学生的学方面入手

1. 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 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引向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在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只有活跃学生的生活源头, 学生的写作才有话可写, 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体会生活, 参与生活, 这些也都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所以, 我们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2.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帮助学生学会积累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发展, 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量积累;注重素材积累,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 大量阅读, 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库, 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积累,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介绍优秀作者, 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构思方法, 引导学生写真写实, 表达真情实感, 化平淡为神奇, 艺术地展现生活。

三、结语

试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充满信心, 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应从基础抓起, 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如观看生动的动画片、聆听活泼的儿童歌曲、开展有兴趣的活动、创设融洽的情境等。教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使其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创设观察氛围, 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本功, 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观察得仔细、观察得准确, 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反之则枯燥无味、味同嚼蜡。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 指导学生观察, 进而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如在写作文《我爱吃的水果》时, 我预先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 每个学生桌面上都放着飘香的水果:苹果、香梨、香瓜、香蕉、葡萄……学生的脸上挂着笑容,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望着我, 等待我的安排。我先引导学生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去观察自己手上的水果, 然后用手摸一摸, 用鼻子闻一闻, 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一说。即从整体到局部, 从视觉、触觉到嗅觉的顺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我的香梨的颜色是碧绿色的, 外形像个小葫芦, 它的表皮光滑, 闻起来有一股清甜的香味。”话音刚落, 另一位学生就说:“我的香梨颜色跟他的一样, 可是我发现上面还布满了许多小黑点。”经这一提醒, 其他同学也更认真地端详起自己手上的水果, “我的香梨也是有许多小黑点”“我的香蕉是黄中带青的”“我的葡萄虽然包着一层紫衣, 可我隐约看到里面的果肉”……学生在如此活跃的气氛下发言更加积极了, 他们在分享与交流中碰撞出发现的火花, 从而使其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留意生活, 多方面积累素材

写作材料是写作的依据,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记忆里缺乏写作的材料。而作文的素材必须来自生活实践,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 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是, 很多学生因为平时不留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造成对“生活”认识不足, 发现不透, 感受不深。所以,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是无话可写、无情可发, 再加上自己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作文更是无从下手。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呢?笔者认为, 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积累好词佳句及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外, 还应引导学生留意生活, 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人真事乃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这样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和形象, 才能把作文写活。

四、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 训练学生的能力。

首先, 以阅读教学为依托, 积累优美语句, 学习作者的写法、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具体来说, 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 粗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写作的方法, 优美词句的摘抄, 做好知识的积累。 (2) 读课外书。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 积累作文材料, 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吸取丰富的科学知识。 (3) 教给方法。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方法, 如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等方法。此外, 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 做好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时,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方法, 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就个别精彩段落, 让学生片段练习;对留有空白的课文可让学生补写或续写;对一些结构比较好的文章可让学生进行仿写;对情节曲折, 充满悬念的课文可让学生改写。学习了名人传记, 让学生写颁奖词;学习了名胜古迹, 让学生写导游词。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 又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 起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2. 联系学生生活, 拓宽写作的训练途径。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96-01

现在的小学生怕写作文,关键还是缺乏体验生活素材或正确引导。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框框中,题目由教师指定,内容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拟出的几种模式。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小孩子说大人话,缺乏儿童生活的童真童趣,缺少新意,这种作文教学令人担忧。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怎样教学作文,才能让学生乐意写作,写出真实的优秀习作,我在平时教学时试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指导看图作文,形象生动表达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人物心境,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尽量把句子说形象,说生动,这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教学《小白兔迷路》。教师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有学生看图后说:“早上,在大森林里,一只小白兔去采蘑菇。”教师表扬他观察得细,说得对,但马上话锋一转:“谁能和他说的不一样?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听?”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观察大树的枝叶,观察小白兔的神情和它手里的篮子,马上有学生举手变换说:“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有一天早晨,太阳公公刚起床,小白兔就挎着篮子蹦蹦跳跳地去采蘑菇。”教师在充分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说法后,把学生用的生动形象的词,如“茂密的大森林、太阳公公、可爱的小白兔、挎着、蹦蹦跳跳”等板书在黑板上,给其他学生说话以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引导观察生活,获取写作素材

有一种体会:只要是孩子认真观察过的事情或地方,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出彩。比如:我国庆节带孩子游了一趟北京。回家后他一连串写出四、五篇优秀的游记:“游天坛公园”“游颐和园”“万里长城八达岭”……叫人看了欣喜万分。孩子不光是有内容可写了,会写了,还增强了审美的能力。祖国处处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只要让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引导学生做个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就会陶冶学生的心境与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想写作文、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到达一种较高的写作意境。

三、学生自主拟题,凸显童真童趣

自主作文,就是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生写什么,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因为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发自己的何种情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有了具体内容,就会产生相应的题目。自主拟题,实际是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由表达,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自由地遣词造句,畅所欲言,凸显童真童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从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作文训练内容,多角度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让学生开心地、自由地写作。

四、试写科普作文,激活思维触角

让学生学写科普作文,不仅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中,学生看了关于恐龙的展板,就想写一篇恐龙的作文。学生们翻阅资料、查找数据,非常专心。王伟在作文中写出了:远古时代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世纪;最大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身长体重及生活习性,化石在哪国哪地发现的;飞翼龙的飞行秘密等。他还想象恐龙为什么绝迹;在地球某一高山深潭的地方,也许还生存着一只恐龙……写完后还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张“恐龙世界”的儿童画。我惊喜地看到了科普作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学生做做实验,写写感受和收获,学生的思维触角就越灵敏,思维空间就越广阔,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五、指导想象作文,重在合情合理

儿童时代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次作文课,我抛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假如你中了五百万》,没提要求,想怎么写都行。这下学生乐开了花,个个眉开眼笑,浮想联翩,写出的作文更是百花齐放。

谈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12

一、多途径积累, 让学生写有所写

(1) 多读。多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 在指导学生读学课文的同时, 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报, 特别是优秀的少儿读物, 还有古今中外的诗歌、童话、寓言、笑话、小说、科普读物、名言警句、优美词句, 我都让学生读, 让他们从中积累优美词汇, 丰富自己的语言, 学习多种表达方法。

(2) 多听。作文不仅是要“眼观六路”, “还要耳听八方”。为此, 我常常鼓励学生动一动耳, 听一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娓娓动听的讲话, 相声演员幽默风趣的话语, 电视散文, 群众中的话语,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 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 为写出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的作文而积累丰富的材料。

(3) 多记。俗话说得好, “留心生活积素材, 记录生活成文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丰富多彩的观察体验, 如果不及时记下来, 时过境迁, 往往如隔云雾, 即使能落笔成文, 也很难具体生动。勤写观察笔记是丰富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为此, 我经常提倡学生平时外出活动, 要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 及时把它写下来, 这样养成随时随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在作文时出现“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以情激趣, 让学生乐于作文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在作文指导中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理解最透的东西。如指导学生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 要突出重点, 写进联想。作文指导前, 再使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 飞泻的瀑布, 潺潺的溪水让我们感到生命在运动;参天的白杨树, 顽强的小草给我们拼搏的精神;巍巍的高山, 常青松柏, 凝住了永恒的启示;鹰击长谷, 鱼游潭底, 让我们感到美的陶冶。不正是这些美景, 又激起我们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的热爱之情吗?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表达出这种热爱之情呢?”这一导语, 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美景前, 学生徜徉其中, 流连忘返, 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贴近生活, 让学生自由写作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作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民教育家陶先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影响学习效果,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作文题目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社会生活, 就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从而令其有话可谈, 写真事, 抒真情, 说真话, 使文章构思新颖, 富有创造性。如设计的作文题目:《我怕———》《告诉你, 我的秘密》《我喜欢———》《哈哈, 我真开心》……这些具有儿童情趣的文章, 诱发了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使他们写出洋溢童真的作文。开展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小学生天真活泼, 好玩好动, 酷爱各种活动和游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扎风筝、做航模、泥塑、剪纸、钩小蟹、野炊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 他们做得投入, 玩得开心, 让写作与伴随活动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冰心老人曾给北大附小题词:“专心地学习, 痛快地游玩”, 这充分肯定了玩在小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还要引导学生把玩和学习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在玩中学, 玩中练, 玩中写, 思维最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 表达起来更深刻、更顺利。

四、营造氛围,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称赞, 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 我常常利用早自习或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将批改中发现的构思巧、角度新、情感真切、语言清丽、叙述生动的习作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给全体学生听。如:有时由作者本人读, 有时由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声情并茂读, 有时由写作能力提高较快的同学读。需要特别表扬的则由老师亲自读。朗读他们的作文时, 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氛围。有时我在读他们的习作之前, 喜笑颜开地报出作者姓名, 被表扬的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有时, 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 盛赞文章的佳妙之处, 然后, 迎着全班同学敬佩的目光, 报出作者的姓名;或故造悬念, 先让同学们猜一猜, 再让作者在同学们羡慕的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五、片断练笔, 让学生实现表达的欲望

读写结合, 经实践证明, 是提高学生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怎么写, 才能既让学生感兴趣, 又不加重他们的负担却很有讲究。我在课堂上提供的是与语文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片段连笔”。即是片断, 便可长可短, 可抒可拟, 自由畅达。可以是续写式, 如学习《背篓》后以“新学期开学了……”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片段;可以是填补式, 如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 抓住“饱经风霜”一词进行练笔, 把车夫的脸刻画出来;可以是感悟式, 如学《嘱咐》一文时, 谈谈对“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体会;也可以是自由式, 如凭借《白杨》的课文内容写一段“白杨的自诉”, 咏诵古诗《山行》时把原文改写成现代散文句段等等。考虑到效率问题, 我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时, 他们皱眉挠腮, 急如猴, 一段时间实践下来, 不但速度加快, 而且从心眼里有了“表达含义”, 不让他们写, 更急。不过, 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 构思好片断的最佳连笔处。

在创新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善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多途径积累, 让学生写有所写。要把自由还给学生, 让学生以童心、童趣、童言真实地反映生活,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满怀兴致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 就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一种乐趣, 而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上一篇:胸腔内灌注化疗下一篇:尝试英语差异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