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批改策略(共11篇)
小学作文批改策略 篇1
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许多老师往往认为,作文教学写前的“作文指导”更为重要。其实不然,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改”的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过程,千万不可不重视。单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教师能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了解到作文指导的效果,得知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学生在看老师批改的过程中,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作文中改进和提高。所以说,“改得好”对于“写得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曾说过,文章“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们一定要重视作文的批改,以期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让我们学生的作文都能够在“千锤百炼”后大放异彩。
一、作文批改要注重目的性、层次性和适度性
这里说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面对的是学生作文,是学生有目的的练笔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书面表达训练,因此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基本的要求入手,侧重于关注学生习作是否达到了训练要求,学生是否理解了课上主要讲解的写作技巧……带着这样的目的来进行作文批改,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把过高的要求强加在学生身上,让作文批改变成“批判大会”,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这里说的层次性是指,教师要根据批改作文的学生对象不同,有意识地区划出不同的批改标准和批改侧重点。在小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作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进行批改,不能好大喜功,期望学生在不会“走”的前提下能够突然“跑”起来,比如,在写话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完整、全面、生动、形象地描述好一个景象,叙述好一件事。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即便是在同一教学阶段,由于学生先天和后天的原因,他们的能力发展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评判其作文的优劣,进步与否。
这里说的适度性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精心创作,在作文批改时,要尽量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汁原味,不能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路,大删大改,越俎代庖,这样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小学生毕竟是“初长成”的孩子,对生活、对世界了解得都并不深入,因此,写出的作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和语句的表达上往往十分简单、直白,不懂修饰,有时甚至是错的,词不达意的,教师切不可因此就完全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写法,在批改的过程中,除了纠正必要的错误外,要尽量保留学生抒真情写真事的部分,不作大的删改,以保持学生作文的原貌,因为作文批改目的不是追求学生作文的完美,不是非要把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作文,学会修改作文,掌握作文的方法。
二、作文批改要注重形式变化、搭配
作文批改与作文评价的形式并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种形式并用,相互搭配,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平时采用得最多的针对每一篇作文“精批细改”的书面批改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范文讲授的方法,分类讲评的方法,学生互改的方法,等等。因为传统的精批细改的方法固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但也有其局限,精批细改往往是书面的文字,学生对于教师批改的关注态度和理解程度,都会影响批改的效果,很有可能有的学生并不能认真阅读,有的学生虽然读了,却并不理解老师的意思,而且,有的时候同样的错误可能发生在多个学生的作文中,教师一一批改,做了大量重复劳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难以达到理想的批改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搭配其他的批改形式,从而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作文技法,提高作文水平。在这里具体说说笔者觉得比较有效的辅助批改形式:
1. 范文讲评,“议”中求同。
范文讲评,也就是教师精心选取一到两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现场批改,边评价、边讲解,把整个批改过程完整呈现给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的有意识、有目的的集中讲评,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批改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议论,对选取的范文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全体同学对这篇范文得到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并在评价范文的过程中再次明确作文的写作目标、训练目标,也使每个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自己写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2. 分类讲评,逐层提高。
分类讲评,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内容、主题和结构、表达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类别,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作文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改,因为划分到一类的作文中,必定有着许多共通的优点或缺点,这样分类讲评,针对不同层次的作文,有不同的指导,能够切实解决各类不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对于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的讲评,能够让他们进一步加强语言的修饰能力或者主题的挖掘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作文的讲评,能够让他们解决词句表达的基本问题,同时,由于指导的具体和针对性,让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样会减轻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和厌烦心理。
3. 同学互改,一举两得。
同学互改,也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批改别人的作文,这样的批改训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即,按照给出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来审视别人的作文的优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改力”,即,在通过批改同学的作文的过程中,深入明白了作文要求,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在再次写作的过程中修改自己的作文提供了好方法、好思路。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策略,因为好的批改策略,既能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事,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作文批改策略 篇2
作文评改的改革措施:1.老师面批,因材施教面批作文在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教师应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程度好的学生作文,宜多启发,教师指出问题所在,让他们自己思考、认识、改正;对程度一般的学生,主要在字词句段以至篇章结构等方面,让学生自己认识是非,判别正误,思考修改,同时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缺点,教师都要诚恳地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出改正办法。2.师生协作,分类批改作文批改是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个双向多维的交流过程。让学生参与批改的形式是多样的:师生协作改、同桌互相改、小组合作改、集体交流改……这既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时效,又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养成其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将学生的作文按好、中、差大体分成几类,同一类型的作文集中批改。这样批改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研究分析同一类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特殊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每次作文训练都应确立一个重点,评语也应针对主要方面,其它则通过旁批或直接修改来反映。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努力有方向,效果易检测,大大提高了我们批改作文的效率。
一、自主修改是评改课的主旋律。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我个人非常崇拜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我觉得在作文评改课中,首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修改,学生在大声朗读自己文章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现自己文章中出现的问题的。可能有的老师会提出,学生在往大作本上抄写之前已经进行了自我修改,但我觉得那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把作文上交,远离文本几天之后,重新再走进自己的文章,或许就会有新的感悟或构思,这个时候再读文章,学生就会在删、补、调、换中闪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当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课堂上学生需要自主修改的时间,但并不是排斥组内互助评改,小组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互动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的习作也的确需要众多读者的欣赏和鼓励。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这个环节进行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进行充分的自主修改,没有充分的自主,就谈不上有效的互助。
互助评价之后,让学生再次走进自己的文章,这个时候学生发现了文章的不足之后,那就真的如赞科夫所说“伟大的突破来临了”。
(一)把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的词句”(三至四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五至六年级)。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 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益的。”这几句话指出了作文评改的方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批改
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放在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上。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共议共改。教师出示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师生共同讨论哪儿该改,该怎么改,使学生受到启发,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2.互批互改。或小组合作修改,或同桌对改。3.教师批,学生改。4.面批面改。5.个人自改。
(二)作文批改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1.要考虑不同段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
一般说来,在低年级写话阶段,应着重指导进行字、词、句的修改;到中高年级,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并着重指导注意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有顺序。
2.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
即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在词句基本功上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作文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批改学生作文应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鼓励,少批评。
三、作文的讲评
在赞扬鼓励声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作文评改课的评改不足环节,王老师采用了优劣对比法教学,她教给学生如何将“击鼓传花过程写生动、具体”的时候,选取了一个开篇啰嗦,过程简略,总之缺点很明显的例文,同时也选出了两个学生的优秀片段。的确,学生作文,往往良莠有别、参差不齐,教师以这两类习作为示例,对比讲析,学生会很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该如何去写。特别是王老师范读时的动作和语气又是如此幽默,效果肯定不错。不过我个人认为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语气和态度,以免伤害了某些学生的自尊心。我想,当时那个文章被当成反面例文的学生肯定是浑身不自在的。其实,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反复品味这几个优秀的习作片段,学生同样会懂得在写击鼓传花的过程中,什么是具体,什么是生动。
(一)作文讲评的原则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关于写作的五条评价建议,是作文讲评的原则和要求,教师要深入领会,切实掌握和运用。
(二)作文讲评的主要方法 1.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原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至四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五至六年级)。作文讲评课上,可先让写得有特色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师生共同评点赞扬,讨论品味,还可请小作者自己作介绍,具体地谈一两点体会。2.对作文得失的分析。
可展示一两篇中等偏上的作文,师生共同分析其长处和不足之处。
3.对文字的推敲。
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一批有“疑义”的语句,引导学生共同来分析推敲。推敲有“疑义”的语句,要与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看看这些语句是否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的“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要求。
(三)作文讲评要注意的问题 1.要抓住重点。
作文讲评的重点,一是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二是抓住全班学生这次作文的主要共同性的问题。
2.加大学生参与评价的度,师生共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3.要用多种方式呈现结果,激励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酽别和选拔功能。”“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4.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小学高年级作文批改的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是教师向学生反馈学生写作水平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实际作文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阅历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作文可能并不会达到教师预期的水平,但学生的努力却是不可否认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和自信心,教师要在批语当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赞许,所以说作文批语的技巧性与艺术性是作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作文教学应在作文批改上讲究合适的策略
教师一味的埋头苦干改出来的作文,学生未必都能领情,他们抑或只在乎作文的等级、分数,抑或走马观花浏览教师为他们精心批改的内容。殊不知教师为认真改好一篇学生作文,从标点符号、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等方面字斟句酌,锱铢必较,而后又洋洋洒洒几十字甚至几百字的总评,其间凝聚了教师多少辛勤的汗水。可是,大多数学生是不会因此同情老师而去认真阅读、归纳、反思、总结、提高的,他们对老师的这份苦心并不知情,他们对老师的评语漠视如初,而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老师的认真批改取得显著效果的就难上加难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特别是在批改作文的方式上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变换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显然,学生的习作提倡自改、互改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变换,更是从学生自身角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作文发展的需要。那如何在学生习作的自改、互改上花心思,做文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关键是能否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改机制。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也应如此,先从学生的作文批改做起,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形成一道合理有序的流程,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批阅、激励、建议、评价,学生不仅感受到自己在写作文,还能感受到自己参与到习作的批改中。既要修改自己的作文,又要批改同学的作文,加上老师的鼓励赞赏,或者平时个别交换意见,真正让学生感觉师生平等,这就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不但从修改作文中切身体会出作文里的点滴不足,而且自己写作文的兴趣也会无形中增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二、小学高段作文批改的策略
1、巧妙生动的眉批,激活学生写作灵感。眉批主要是对作文当中字、词、句、标点以及语法等方面的细节错误进行批改。通过有效的眉批,学生能够得到来至于老师对文章细节部分的分析和评定的反馈,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或是对于优点的赞扬,或是缺点的鼓励。虽然是小学高段,但学生们对于作文也都只是一个初学者。在这一前提下,学生难免会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比较负责任的教师会帮学生一一错别字修改过来,把错句修正过来;不负责任的教师则更多的是将错别字挑出来,然后写上一句“错别字太多!!”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负责任的教师还是不负责任的教师,其做法都有待商榷。负责任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小学生的词语能力、语言水平是非常有限的,你用一个要求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没有错别字,那是大错特错的。就连身为我们的老师都会出现错字情况,小学生就更加在所难免了,所以教师绝不可以用要求成人的水平,去要求一个刚刚学会写作的小学生。试想一下,学生满心欢喜期待老师的评语,翻开课本却看见了满篇的错別字修改,这对他们的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而不负责任教师的做法就更不用说了。
2、简洁精炼的尾批,指导学生正确写作。尾批又叫总批,其是对文章的结构、整体性进行评定的环节,由于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手把手的修改,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指导内容都会体现在总批当中,也正因如此作文的尾批非常关键。在进行尾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写作错误的纠正、写作水平的指导,还要注意对学生写作行为的肯定与鼓励,以积极的态度来给与他们肯定,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努力是受到教师赞许的。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他们还会虚心的接受教师评语当中对他们写作错误的指导,并努力将教师的指导铭记于心,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在下一次写作时让老师看见自己的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在尾批用语上一定要具有艺术美感,以一种良好示范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怎样写作的,进而对老师的写作手法、用词以及语言组织进行模仿和学习。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能够保证在每一个学生的尾批当中都能够做到真诚中肯、妙语连珠,那么长期下去,学生又怎会写不出妙语连珠、才华横溢的作文呢?
作文批语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其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及写作自信心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批语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分寸,还需要考虑用词是否恰当,真正做到既鼓励了学生的写作行为,又对学生的错误写作方面进行了指导。小学高段的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法正确使用、词汇正确使用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等等,所以在写作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初学者,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好作文批语,以实现对学生作文水平的锻炼。
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批改的策略 篇4
一、既重文又重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然而反观小学作文批改的现状, 只重文不重道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少语文老师只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加以圈点, 并在总批时加上“注意错别字, 字应写端正”等语句便草草了事, 而对学生在作文中显露出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不闻不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应该实践好“文道结合”的课标理念。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要从具体的文章出发, 因势利导, 对学生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健康思想倾向一定要在批改中予以肯定。同样, 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不健康情调, 教师一定要在批语中指出, 或与他们个别谈话,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因为学生对自己思想品格的流露往往是不自觉的, 只有经过教师的评点和鼓励, 才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从而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未来的生活中, 才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
一代文豪茅盾12岁时候作《论杯酒释兵权》一文, 以“从此朝廷失去有用之人”作为结论, 他的先生深情地批注“好笔力, 好见地。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小子可造, 其竭力用功, 勉成大器。”批注虽短, 用意极深, 既重文又重道。读此批文, 感慨良多,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学学茅盾的老师, 做到在作文批改中教育学生如何为文的同时又鼓励学生如何为人, 既重文又重道。有些教师在作文批改中重文轻道, 显然是失之片面的。
二、少批改多“迁就”
有些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往往容易从自己的水平、好恶出发, 见到不满意的词句就改, 觉得啰嗦的节、段就删, 感到言未尽意的地方就增。虽然一片好心、费尽心血,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你增改的即使是“阳春白雪”, 但“曲高和寡”, 学生并不理解, 改也无益, 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做到“少批改多‘迁就’”。“迁就”就是尊重孩子的视点、遵循孩子的思点, “迁就”他们笔下的童真、童情和童趣, “迁就”他们与大人不能同日而语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比较浅显的错误, 当然要改;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的错误, 留待“日后再说”;对于啰嗦的节、段, 不必删改, 因为随着学生写作实践的增多, 这类毛病自可克服。至于那些表达不畅的地方, 教师可适当提示, 让学生自己改, 切不可“越俎代庖”, 教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表达方式强加于学生。即便对那些基本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 也只能对学生反复启发, 鼓励其重写, 不能由老师“另起炉灶”。
如浙江绍兴有位语文老师, 批改学生作文时养成了一个师生共识的习惯———采用“两次批改法”评改作文。这位老师等学生作文上交后, 第一次一目三行地通阅一遍, 在不符合要求或有明显错处的段落旁打一个显眼的“?”, 不作其他的批注、评语。然后发给学生, 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到某个段落旁的问号后, 自觉地把打有“?”的段落重写, 再抄到作文本上交给老师, 老师二次批阅后, 只打个等第就完事了。据这位老师多年的实践, 此法收效甚好, 既培养了学生自悟自改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同年级平行班学生中作文水平明显突出) ,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精批细改的繁劳。
三、善欣赏常鼓励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目标很简单, 就是学会字、句、段、章的合理运用, 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到小学五年级才有正规的写作训练, 那么前面的字、句训练就是一个基础。首先让学生练习组词, 用词造句, 合句为段, 整段为章。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出优美的文章, 那是不可能的, 是不现实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感的事物, 只要表达清楚, 没有大的、不可理解的错误就行了, 不要求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和批改中摆正心态, 以柔化、宽松的评估要求来呈现, 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写出来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优秀作文, 我们要做的是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 经常用鼓励的语句去评价。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 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去挑错找病改成“满篇红”, 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 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 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 不如细心地找一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耐心地比一比与前几次习作的进步之处, 找出闪光点、引出成功源。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哪怕是点滴进步, 我们都应该欢欣鼓舞, 大加褒奖:“这个标题极具吸引力, 像一块磁铁, 让人迫不及待想读完全文”“这个词、这句话把……写得特生动、特形象, 使……跃然纸上”“你这篇作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进步真是太明显了, 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 学生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句赞美中, 感受了作文成功的喜悦, 点燃了对写作对文字的兴趣, 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 应坚持鼓励为主, 婉转地指出, 使“忠言”也能“顺耳”。如把“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改为“孩子, 你若能观察得更细致些, 表达得更具体些, 文章就会更加充实、生动”;把“语言啰嗦、废话连篇”改为“语言挺丰富的, 但废话不少, 仿佛胖子身上又增加了一堆肥肉, 给减减肥吧, 那样表达就会更精练、准确了”这样的评语,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还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 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 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 但是, 教师教学时应该以欣赏为主, 鼓励为主, 千万不能求全责备, 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 一旦使学生害怕了, 那就坏了, 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篇5
关键词:批改作业;数学教师;多样化;多元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66-01
在数学教学中,从教的层面来说,批改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课堂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从学的层面来说,批改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数 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的活动环节。由此可见,它不但在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教学的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数学作业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症结,是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审查和评价,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我们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错在哪、好在哪、怎样改进,帮助学生纠正消除错误,弥补知识的缺陷。
一、批改作业的评价策略
我们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成绩。抑或对于全对的作业,用“100分”或“☆”予以鼓励,对中差等生一般不评,或写上“更正”两个字,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评价对优生来说,固然很好,但对于潜能生来说,就未必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的评价方式,一边笔批,一边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语评。
例如:对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说:“你真不错!”“你真快!”“我为你自豪!”抑或是一个简单的“好!”也胜过那个无言的“☆”;对中等生,老师就可以鼓励说:“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点,读题再仔细点,字写得更好点,就太棒了!”对潜能生,老师可以一边摸摸他的头,一边激励说: “嘿,不错,有进步!”“把这道题更正了,就真的是一个进步很大的学生了。”“教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试问:有什么书面评语能胜过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及时的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呢?这样可以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从而改善师生间的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
二、批改作业的批改策略
1、随堂批改作业。上完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师面批。对教学的中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不拖延。
3、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在课堂上的有些练习,教师每小组只需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练习,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对于课外作业,如课堂讲过的练习、比较简单的作业、需要默写的定义、需要巩固的知识等,同样可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完成。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的完成和批改的情况。
4、自改和互改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教师可先报出答案,让学生自批自改或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问题,马上提出,教师立即讲解;或课后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汇报给老师。这样做每个学生的责任心都很强,在一定意义上比教师批改更为细致。学生学习当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测习惯的问题,在自改法的经常运用中,会慢慢地得以克服。
5、二次记分。二次记分的做法是:先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作业等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气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订正自己的作业,反思订正后,再交给老师,如果正确,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分。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6、生“评”师。课前,教师先把上次的作业做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列出,复习提问时组织学生批改。由于学生长期被教师评价,一下子变成批改教师的作业,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批改得也会特别认真。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思考和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
7、批改“典型”。选择典型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让学生进行批改。这种方法既可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甚至会成为后进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后进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在他们内心产生“愉快效应”,激发好学的积极性。
8、采取评奖的方法。一般作业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则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撰写出小文章,并进行评奖。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时会写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非常优美的文章。对材料垂手可及的手工制作,如各种图形,可让他们课后进行制作,教师进行评奖,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策略 篇6
一、符号提示策略
传统的批改符号只有简单的“√”和“×”, 这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看到“×”太多时, 极有可能影响学生订正的心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改善不良的现象, 我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思想, 增添了几种符号:“—”表示式子列错, “○”表示数字抄错, “△”表示单位名称错, “△△”表示答案不确切, “☆”表示正确且有创意等。通过训练, 学生能熟知每个符号的含义, 并能据此进行自我检查、评议、改错。
这种策略能启发和促进学生自我思考, 学生能及时纠错, 教师便于因材施教,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从中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质疑暗示策略
根据作业错误情况提出质疑。质疑是一种暗示, 学生弄清疑问的过程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
如: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1人, 平均年龄80.5岁, 有老爷爷12人, 平均年龄73.6岁。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根据题意我们可知老人的平均年龄应该在73.6和80.5之间。但此题许多学生会解答为: (80.5+73.6) ÷ (11+12) =6.7 (岁) ,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对此, 我在旁边加上评语:想一想, 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 这可能吗?再想想求“平均数”的方法好吗?
质疑常使学生感到愕然, 但愕然双能使学生产生找出“错在哪里”的兴趣, 而且提示为学生指明了“改错出路”。
三、建议重做策略
当学生作业错误较为严重或错误之处较多, 且解答很不完整或书写很不规范时, 可考虑让学生重做。使用这种策略, 最好能根据作业情况加些“友善的交谈式”评语, 使学生不会感到是惩罚和训斥, 而是“善意的为难”。如:若能重做此题, 对提高你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又如, 此题建议重做, 这对防止今后再犯类似错误大有帮助等。
四、“还原”练习策略
批改学生作业, 若发现学生基础不扎实, 某些旧知识和技能缺漏较多, 可编些与旧知识和技能有关的习题让学生还原练习。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还原练习, 可以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缺漏, 重新训练有关技能技巧。
五、说明想法策略
重点讲解后, 学生还会错掉的题目。教师不要轻易地对其进行责怪或试图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强化学生的认知。否则, 一段时间下来, 师生都觉得疲倦。事实上, 我们做的许多工作, 有的是重复, 有的是很不需要的。一切的一切, 主要在于我们不了解学生。此时, 可引导学生说明一下自己的真实思考过程。
如:“国家一级保护兽类有23种, 比二级多77%, 二级保护的有多少种?一学生解答23× (1-77%) 。我在旁边加上评语:“你又出错了, 说明你的想法肯定有问题, 我很想帮你, 但需要你配合, 请你把对于这道题目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我就知道怎么教你了。”
学生把想法写在了草稿本上:单位“1”怎么找我不会。什么时候用乘法做, 什么时候用除法做, 我不清楚。我还想, 一级比二级多77%, 二级就比一级少77%。
看了学生说明的这些想法, 我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了指导,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指导过程简单说明如下:1.在分数应用题中, 通常出现这些格式, 即“……是……”“……比……”“……占……”“……相当于……”等, 在“是”“比”“占”“相当于”这些字后面的事物通常为标准量, 因为其他事物是与它作比较的。2.标准量知道用乘法计算, 标准量不知道用除法计算。3.“一级比二级多77%, 二级就比一级少77%。”这显然是错误的, 它不像平常的具体量之间的比较, A比B多20, 反之B比A少20, 多几少几只要直接相减。而多 (少) 几分之几, 在两数相减之后还要再去除以标准量。虽然两数相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由于后面的标准量不同, 所以答案也不一样了。
六、借鉴启发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造成某类问题解答错误的原因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可在学生作业上指明该题可借鉴课本、练习册等学生手头有的某些资料的例习题的解答和某些学生的解答, 使学生通过借鉴、回忆, 启发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有时学生解题方法无误但方法不够简便, 也可采用此种策略。这种方法给学生指明了自我学习、钻研的途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可适当减轻教师订正作业的负担。
如:教师可加“请你再看看课本第××页中例×的解答, 它给出了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等评语。
七、对比分析策略
分析比较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这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解题的正确性。作业中学生对某类知识存在问题较多时, 可安排一些对比题让学生强化练习。
例如, 在学习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后, 学生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182-42+58=182-100=82的错误。对此, 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学生计算粗心所致, 然后专门出很多的类似习题让学生反复做, 期望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其实, 刚出现这些错误时, 马上可以在旁边提示:请你再算算“182-42-58”。这两个算式都可以变成182-100吗?对比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异同?
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 找出算式的异同之处, 教师对这一“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在以后计算100÷25×4这样的算式时, 就不容易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了。
八、一题多解策略
作业中学生解答无误, 但本题尚有多种解法, 为了使学生广泛地综合运用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 更有效地发展逻辑思维, 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找到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增强学习兴趣, 可以让某些学生 (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 去探讨另外的解法。有时也可指明另解的具体方法。
如“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135个, 比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少1/6, 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这一题, 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学生给出了一种方法, 教师可加评语:本题有多种做法, 你是否能再想想另一种方法?用比的知识或用列方程的方法……请把算式写在旁边的横线上好吗?
九、撰写“日记“策略
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有的魅力。如在学生解答完一些典型问题或找到典型解法后, 要求某些有较强探索能力的学生对这类问题或方法, 或加以概括、小结, 或加以充实、提高, 或加以变化、推广, 写出一篇数学日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学生感到自然, 写起来也兴趣盎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找不到选题的问题, 而且运用此策略既符合学生内心的创造精神, 同时也能培养高水平的数学人才。
小学作文批改策略 篇7
一、当堂批改, 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 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 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教改提倡课堂作业应当堂完成. 因此, 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 教师做巡回辅导, 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 随即批阅, 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做批改, 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 让他们自己订正. 这样边巡视边指点, 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 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 对学生来说, 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 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 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
对于不能当堂批改的课堂作业, 教师课后应及时批改, 可以先把部分学困生叫到自己身边进行面批, 一边批阅一边辅导. 这种批阅目的不仅使学困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怎样错以及学会改正的方法, 还可促进学困生数学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业改完后应及时向学生反馈, 学生作业中的共同问题集中评讲, 个别问题师生一一交流, 并让学生立即分析、发现错误原因, 及时订正.
二、书写简语, 引导激励
教师评语作为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师生各方面和谐统一. 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恰当运用评语, 可以弥补原有简单等第批改方式的不足, 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时, 评价符号要打在合适的位置, 尤其是错号要打在试题的错误之处, 以“击中要害”, 这将有利于学生在订正时迅速找到错处, 及时订正. 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写出简短评语, 用引导性、提示性词句 (符号) 帮助学生分析错因、订正错题;用亲和性、激励性短语 (符号) 激发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 如:计算细心一些, 成绩会更好. 对成绩有进步的, 可打上“☆”, 或写上“有进步”;对作业效果下降的可写上“找找原因, 赶上去”等, 对及时、独立订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个别不自觉规范地订正的学生加强教育, 必要时采取“重做”等措施. 这样, 当学生拿到作业本时, 相当于教师与每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交流, 因材施教原则也能在此得到体现.
三、记录错题, 适度延伸
加涅的教学活动设计理论指出:学习者听到的内容能记住10%, 读到的内容能记住20%, 看到的能记住30%, 做过的事能记住70%.
在平时的课堂作业中, 学生肯定有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 而错题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 教师可以要求每生准备错题集, 不仅抄上错题, 还让学生在边上写出错误原因, 然后再写上正确的答案.
教师也要摘录一本错题集, 把学生在平时课堂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和学困生的错题 (包括解答过程) 记录下来, 分类分析错误原因. 每单元结束, 进行综合选编, 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完成改错, 教师再把改后的作业收集批改.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对易错题举一反三, 认真纠正, 对提高教学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反思内化, 触类旁通
在平时课堂作业批改中, 很多同学只关心自己的作业是否得了“优”, 对于做错的题目或有问题的题目, 看都不看立刻擦掉, 重新做一遍再交给你改, 甚至重复三四次还是不对.究其原因, 是学生没有能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 特别是其中的合理部分, 往往是通过“道听途说”或是“借助别人的帮助”得到了一个答案, 而解题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却是“一窍不通”. 这种敷衍式的订正, 只是一种不懂装懂的表现, 造成了这些同学一遇到同样的题型, 依然不会做, 久而久之, 问题越来越多. 因此, 要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反思能力, 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 然后再去找一两道同样的题型去练习, 便于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学作文批改策略 篇8
一、变文本作业为个性化作业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不重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与感知事物。因此,学生展现其学习结果的载体只有单纯的文本作业,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个性,也挖掘不出学生的创造潜力,最终学生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该进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着重体现课内联系课外,校内沟通校外,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从而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层面,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剪报、画图、拍照以及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等不同方式完成作业,甚至还可以通过拍摄短片、进行手工制作、排演小品剧等形式来表现作业的内容。总之,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触摸、品尝、鼻嗅、想象等多种感官方式来呈现知识、探讨学问,从而使作业的呈现方式既精彩纷呈又活泼生动。例如,在布置古诗《江雪》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从而体会凄清的孤舟独钓;在布置古诗《曹冲称象》的课后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动手进行相关的实验,从而检验曹冲的办法是否可行;在布置《一次科技活动》的课后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制作相关的科技模型,从而感受科学的魅力;在布置《琥珀》的课后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琥珀”,从中进一步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把这类作业完成以后,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还可以比较广泛地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自然和社会生活知识。如此一来,语文作业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反而成为了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知识探索和体验的载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挖掘自身的潜能。
二、变学生被动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努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然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是让学生重复、机械地抄写生字生词,无休无止地背诵课文和古诗词,写作一些题目陈旧的作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兴味索然,产生抵触心理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教学生字、新词以后,尽量避免盲目机械抄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必再抄写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而是选择性地读一读、记一记较难的、自己掌握不准的字词,继而在熟悉之后工工整整地默写在作业本上。当然,这样布置作业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从而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为了少抄乃至于不抄生字词,就会千方百计地记忆生字词,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变整齐划一的作业为分层次作业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他们统一做整齐划一的作业,势必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消”。其结果是,两类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因此,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分层次留作业,为他们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作业氛围,使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小池》以后,教师可以留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背诵、默写《小池》这首古诗;第二层次,思考《小池》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幅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第三层次,比较《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这两首诗中描绘景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第一层次的作业是巩固练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进行语言的积累;第二层次的作业是训练写话,旨在训练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层次的作业是迁移知识和能力,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述三个层次的作业难易程度层层递进,给学生留下选择的空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择做高层次的,反之选择做低层次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且大多争强好胜,因而有的学生往往选择稍高一层次的作业来挑战自己,结果跳一跳就摘到了“果子”,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变作业追求标准答案为言之成理即可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学生以超强的想象力和打破常规的举动完成了作业,但是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符时,如果教师一口否定,或者大笔一挥打个红叉,那么他的想象力也就被无情扼杀了,他的创造性思维也将被拒之门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把学生牢牢锁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应该多提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认为是对的。例如,在教学《争吵》一课以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作业: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喜欢克莱谛,但是也会有个别学生回答不喜欢克莱谛,理由是他对于友情过于看重,而没有了自己的是非判断,他应该批评“我”的报复行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积极地鼓励,不能只盯着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和标准,而应该更加看重他们思维的过程。换而言之,不能只看学生回答了什么,而是要研究他们为什么这么回答,只要回答得有理,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是正确的、独特的,即使与众不同乃至于标新立异,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五、变教师单一评改作业为师生人文互动
教师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和教育的效果。因此,在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创新点,并给予积极地欣赏与鼓励。一本语文作业表面上看起来很单一,但是其中却反映着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批改每一本作业其实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而且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平时表现、作业中体现出的某种倾向性或不好的苗头,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或者是写上一段劝勉的话语及时加以引导,或者通过面批作业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通过作业了解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走进他们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在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适时地教育引导他们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随时解答他们对生活的困惑,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通过作业这一载体,师生顺畅地交流互动,建立起互信以后,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后面提出一些其他学科的问题,例如,出几道数学计算题、问几个单词的汉译英、考考生活小常识等,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作业本的后面以同样的方式考老师。如此一来,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业质量会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不能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例如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体现出的创造意识、养成的创新习惯以及创造水平的提高等。而且要尽量采用激励性评价,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是学生作业工整干净、组词特别、日记或作文中有几句精彩的句子等等,都应在评语中给予热情洋溢的赞美与鼓励。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种策略 篇9
一、采用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型评价 相结合的办法
造成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现状,使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型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 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责骂作业质量特别差的学生,相反应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你准行! ”“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老师十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采用一题多改的办法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改的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批语。例如,学生做“36×199+36”一题时呈现的算 式是这样 的:36×199 +36 =7164 + 36=7200, 教师给她评了中等, 并留了批语: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 学生补充了另一种算法: 36×199+36=(36×200-36)+36=7164 +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留了批语:“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作为暗示。果然,学生又补充了另一种算法 :36×199+36=36×(199+1)=36×200= 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实践证明,这种批改方法不仅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适时选择时机采用协商批改的办 法
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有时作业做得很好;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有时作业中会出现很多失误。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 协商批改的策略。例如,计算“401-(8+7)×25”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01-(8+7)×25=25+1=26。教师对这种解法有疑惑, 就找来该生询问,学生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 这样得数便是25+ 1=26。”教师对他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业中应该用解题步骤把思路表示出来,通过协商给他评了一个恰当的等级。
四、采用暂不评判的办法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新做一遍之后,再进行评判。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 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够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好,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的策略 篇10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作业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收全改”、“全收半改”、“自批自改”等。而“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学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备好后面的课。随着新课改的日趋深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关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议,我认为这种作业批改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占用教师大量工作时间,明显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一般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周任课 10 课时左右,平均每天上 2 节课,光上课和批改作业就使我们的数学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了,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课和钻研业务。而批改后的工作、如认真分析、查找作业中错误的原因,总结教学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等,已无时间来做。这样就不利于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整个素质教育的实施。
2、作业评价方式简单化,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时间限制,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对作业批改行为的实效性和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却不加研究。而事实上用这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而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的冷漠。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修改和指导。尽 管 老师花费很多时间批改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对学生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有时还会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缺乏自我评价过程,影响学生责任心养成
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完全包办代替,把学生排除在作业的批改活动之外,学生处于完全被动、被裁决的地位,怎么谈得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包办代替的结果是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质量,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及评价能力。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反正我的作业做完了,对不对那是老师的事!”
二、批改作业的策略
1、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发策略。例如,有的学校设计了分三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 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 (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代表创新评价。主要看解题思路和 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2、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小明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等第一栏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 误,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3、一题多改
初中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 篇11
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认为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修改文章是老师的事,因此学生写完作文后,很少有能认真读读的,更别提修改文章了。要想写出好文章,学生必须动起手来,对自己的文章反复推敲琢磨,精心修削改动,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学生作文当文思泉涌时,往往手跟不上心,因此作文时丢字、错字、病句等毛病层出不穷,另外有时写作时贪快,对主题(中心) 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现象,这些都得通过学生来改正。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喜爱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文章修改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从哪里入手呢?其实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属思想内容方面的有:
(1)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2)材料是否真实、恰当;(3)结构是否严谨;(4)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5)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推敲语言;(6)有没有错别字;(7)书写行款是否规范——书写格式。
修改的具体内容有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书写格式等方面, 力求尽善尽美。
二、教师批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只让学生写作文,却不进行批改,那么学生作文毫无意义。教师批改作文既是调查学生对本次作文写前指导的效果,也是为后面的作文评讲搜集资料。
作文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作文为对象进行的,它能把写前对全班的集体指导变为个别的具体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所谓当局者迷,教师为学生指出了问题所在,学生就能很快认识到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作文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思想、态度,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对是与非的评判,显示他们的美丑观念与价值取向,甚至倾吐他们的快乐与苦恼等都能够表露出来。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有时也不免会流露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对此,教师要义不容辞地作为他们生活的良师和益友,衡文与育人相结合,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让真理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批改作文,不仅仅只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做人,可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过程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
作文批改中,对学生作文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调查,从学生作文反馈自己作文教学的得失,有利于调整今后的作文教学。批改学生作文,虽是从一人一本入手,但它的指导性可大大超出这个范围,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不仅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审视,可以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三、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是连接学生写作和教师评讲的过度环节,批改的成败直接关系讲评的成败。作文批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师掌握了各种批改方式,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作文批改方式:
(一)全收全改
就是把全班作文都收上来,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详细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但这种方式不用每次都用。但笔者认为,第一堂作文课,或刚刚教一个班作文课时, 必须全收全改。因为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作文的重视,而且是对这个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
到一学期结束时,这种批改方式,可以具体地了解学生一学期来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和问题。
(二)轮流批改
每次批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学生应包括作文成绩好的、中等的和差的三种程度,便于教师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作文状况。没有轮到批改的作文本,教师只要翻一翻,批个“阅”字就行了。
(三)重点批改
批改的范围不能面面俱到,如既要考虑作文的思想内容,又要看表达方式;既要找出病句,又要圈出错别字等。这样就会使批改没有重点可寻,学生看批改也会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确定批改重点,这个重点一定要与写作指导中的重点要一致,其他方面可以简单带过。
(四)示范批改
在全部作文中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进行细致批改,并把批改后的作文及批语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当面批改
教师边改边讲,边指导,学生更直接地知道改与不改的缘由, 有利于作文提高。叶圣陶认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当面批改用的时间多,难以经常进行。
(六)互相批改
提出批改要求,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负责批改几篇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但这种方式的批改要注意,分组一定要兼顾好、中、差学生都有,分作文也要做到好、中、差作文都有,一定要做到平衡分组和分配作文。
总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各种方式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重要的部分。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能使作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作文批改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的批改06-11
小学作文批改方案10-10
小学生作文批改06-15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07-25
教师小学作文批改点评语06-12
小学生作文批改与评价07-13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10-19
小学作文评价策略08-16
小学活动作文教学策略07-16
小学话题作文实施策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