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改造

2024-08-28

融合改造(精选8篇)

融合改造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 涌现出大量的“城中村”, 城中村的村民与城市的文化存在着滞后的现象。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的现象, 它融入城市是自然规律, 而传统的“城中村”物质形态改造并不能解决“城中村”的问题, “城中村”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转变的综合过程, 必须提出基于文化融合的“城中村”改造路径, 以推进“城中村”的健康城市化。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文化融合,环境改造

城中村从广义上讲, 是指在城市高速扩张与发展的过程中, 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游离于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模式之外, 生存环境恶劣, 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乱搭乱建, 拥挤脏乱, 人流混杂, 治安混乱, 管理脱节, 基础设施不健全或完全没有这类城中村的普遍现象。从狭义上讲, 城中村是指农村的村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由于大部分或全部耕地被征用。农村的集体成员由农民转变为居民身份后, 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这些居民大部分虽然从形式上已经“洗脚离田”, 但从思想上却未“换脑进城”。

城中村的村民多靠房屋出租和分红收入过生活, 成为“租金食利”的阶层。

在城中村改造中, 一方面是文化形态上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从物质形态上的改变, 规划、景观、建筑以及室内等硬件设施的改造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环境心理学中的诸多观点来说明这些硬件改造的重要性。

1安全性是使人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

人在对环境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会本能的对自己所谓的领域进行保护。在受到外界干扰时, 心理上就会产生反感。我们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 不能盲目的推倒重来, 一味的追求与城市的接轨。而是要顺应周边环境和这个“小社会”的需要, 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使其变得更好更完美。

中国的村落是以地缘, 血缘, 亲缘, 宗缘等关系构成的社会体系。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也因此表现出相对封闭的特征。他们保留着祖先承载下来的文化, 保留着以姓氏聚居的习惯, 保留有宗族的祠堂。虽然有的村办起集体股份合作公司, 但实际上还是实行的还是传统村落式的社区管理, 公司与村民主要依靠村规民约和宗族关系地位来维持。

2多样的选择性几乎是一切人, 包括生物界的本性

人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对周边环境的选择有着不同的需求。

城中村作为一个多样化的“小社会”体系。其主人是原住村民。长期以来外界对村中的原住民产生了一种认识, 认为他们思想落后, 文化落后, 素质低下, 好吃懒做, 重视物质享受, 不追求精神文化的提高。其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城市建设的大环境的变化影响, 城中村的原住民也渐渐的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打工的流动人口, 他们在一天的忙碌辛苦的工作后, 需要居住、休息、生活。有的还在这里培养教育后代。因此城中村的改造既要去掉原有的恶习滋生的场所, 保留原始的文化韵味, 又要融入新的、完善的附属设施。如公厕, 超市, 幼儿园, 文化广场, 小型医院, 中老年人活动中心, 以至于小型的有特色的商业街、图书馆、博物馆等。多样性融入其中, 才能使城中村居民有更多的丰富的健康的业余生活。而不至于每天只有打牌打麻将来打发时间, 不至于除了穿梭在一线天就是在狭窄的出租屋内活动。

3人对环境有多种心理需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时二者对人们的行为发生着重要影响。

城中村是城市中一个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相对很低的地方。也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因素为各类移民和产业提供了进入城市的低门槛。在到处都争先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我们更应该以实际的经济水平和国情出发, 正确的认识到差异性的存在才是特色所在。我们无法强制的拆除所有的“握手楼”“接吻楼”, 拆掉所有的一线天。无法把所有的外来人口迁动, 安置甚至打回原籍。无法把所有的乡镇企业强制改制。那么我们或者能换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改造建设中去除污垢, 留其精华, 加强配套设施, 让它逐渐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中去, 并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相互进步。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太快而留下的“尾巴”。我们必须客观正确的去正视这个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改造他的环境、改造他的文化, 使它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应该是城市的“疮疤”。相反, 它的存在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我们在大步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抛开那些虚无的繁华, 对默默支持着城市建设但又最影响城市形象的城中村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2, (1) :168-179.

[2]魏立华, 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 2005, (7) :9.

[3]丁洪建、刑海峰.城中村的问题、成因及规划管理对策[J].中国房地产, 2007, (12) :55-57.

[4]谢志岿、陈红艳.城中村:中国背景下的城市化病式[EB/OL].

融合改造 篇2

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在整个传媒产业链上,内容生产、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使用和消费习惯,媒体技术和硬件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切带来的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内容分享范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样,电视媒体在此背景下,原有的生存方式也不复存在,播出渠道和内容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属优势,用户、终端的强势改变了广电产业的游戏规则。

因此,电视媒体的整体新媒体策略是与新媒体在内容制作、盈利能力、传播规则、受众接触、终端等各方面全面接轨和合作,用新媒体的传播范式来倒推改造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根据这些新媒体的特性对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比如BBC的记者在新闻一线采访向总部回传新闻素材时,是同步传向电视、广播与网站的,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的特点,记者给予的是不同特点的内容,做到了从新闻采访素材的源头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对新媒体的传播范式和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比如新成立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由国际台台长亲自负责,国际台的记者、编辑同时也是新媒体的记者、编辑,新闻第一落点在新媒体。这就体现了该台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将新媒体终端置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最前端。

从上述新媒体战略理念和具体操作方式看,电视媒体只有在深刻理解新媒体传播特性、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模式,电视媒体才能真正地利用网络与终端了解到观众的需求,适应新媒体平台化的内容操作方式,获得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时代的生存优势。

新媒体造就新服务,新服务开辟新市场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上,还是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上,都远胜传统媒体。但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以服务受众为旨归。因此我们可以说,新媒体本质上只是内容传输的一种新载体,它提供的是新技术和新服务。新媒体策略的关键点是用新的技术做出新的服务。我们所需要的是用新的媒体形式去开发新的信息服务,同时提高其他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

电视媒体新媒体战略的关键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受众的多样性需求,通过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出多样化的新服务,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融合改造 篇3

一、室外景观水体与室外活动区融合设计

景观水体通常被应用于各种类型产业模式下的景观设计。旧厂区的功能与更新类型不同, 景观水体的设计手法也不同。

室外景观水体与室外活动区融合设计。旧工业建筑往往基于生产线的要求, 单体占地面积较大, 致使整个厂区建筑密度较大, 室外活动区域较少。改造过程中, 室外活动区功能表现多样化, 如室外娱乐活动区、室外休闲活动区、室外就餐区等, 设计中可将原始活动区或新增活动区的中心布置景观水体, 以水为中心绿化和铺地围绕景观水体布置, 景观水体的律动性, 可塑性, 感知性增强了室外活动区的休闲活动氛围, 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室外景观水体与过渡空间融合设计

室外景观水体与过渡空间结合设计的景观水体, 通常位于建筑的主入口, 以喷泉或水池的形式表达, 建筑主入口的前方往往是供员工休息的集散广场, 而水池位于广场中心或靠近建筑主入口。过渡空间的形式以主入口的“灰空间”形式表达, 这种空间围合范围较大, 例如, 以较大的雨棚形式体现或者通过造型形式表现主入口, 通过半包围的形式表达空间亦内亦外的空间感。入口广场与“灰空间”的联系, 彰显出恢弘的形式, 从风水学角度讲也具有明堂和朱雀门的“气势”和“运势”, 加之以景观水体的流动声音, 流动形态, 波纹反光, 透明至水底的“声、光、色”表达, 增强了“灰空间”与建筑周边人群聚焦, 使景观水体起到增强建筑周边与“灰空间”的聚焦作用。

三、室外景观水体与室内休闲区融合设计

旧厂区改造设计中, 室内休闲空间的营造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 原始厂区内部空间, 通过划分出一部分区域、分隔墙体、隔墙与隔墙上的小屋面组合, 三种方式围合出的空间作为休闲区, 这种空间的创造, 应用于单层大跨度旧工业建筑内部;第二种, 挑空交通枢纽区的楼板, 局部改变结构形式, 以创造高挑的中庭空间兼做活动休闲场所使用, 这种中庭空间的创造方式常应用于多层厂房内部;第三种是在室外通过墙体和屋面的围合创造出用于休息、活动的共享空间, 通常这种墙体的围合材料为玻璃材料或与主体建筑材料相同的材料, 但使用与主体结构相同的材料, 设计手法通常“修旧如旧”, 以力争融合到与其相连接建筑中。这种景观水体的布置通常围绕建筑的周边, 例如采用建筑周边布置景观水体的方式, 景观水体附近在配置以景观小品的合理搭配, 增强室内区域的观赏性, 室内人群受到建筑周边观赏性影响而集中到室内周边区域休息和观赏, 使建筑内部与外部具有互动联系的作用, 增强了室内外融合性。

针对上述三种休息空间的创造形式不同, 景观水体设计形式也不同。对于第一种通过建筑内部围合的形式创造的出的休闲空间, 景观水体配合难度较大, 但可以将围合出的休闲空间靠外墙设置, 景观水体可以沿着建筑的周边布局, 以缓和并软化建筑物硬质界面的作用。增强室内外的融合性 (见图1-1) 。对于第二种改变结构形式而创造高挑的中庭空间以商业建筑或创意产业园为主, 这两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休闲区公共性较强, 景观水体的营造则通常围绕建筑周边, 外部体现建筑的景观特征, 内部体现建筑的休闲特性, 二者结合以提升建筑内外的整体品质。第三种通过建筑外部围合创造的休闲空间的形式则使用“室内休闲室外化”的设计手法来表达, 景观水体围绕建筑的周边, 最大化将休闲空间至于人工自然当中。 (见图2-2)

四、室内景观水体与室外过渡空间融合设计

室内景观水体在一般建筑类型内应用范围并不多, 通常应用于改造后的商业建筑和度假型酒店建筑内, 这种景观水体旨在增强室内的观赏性, 提升建筑整体品质。 (见图3-3)

室内景观水体表达位于建筑主入口的大堂处, 以室内浅水池喷泉形式表达, 再通过结合一些灯光、围栏的设置使用能够催生强烈的现代感, 呈现出自然气息与现代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1]这种室内景观水体配合大堂整体装饰风格, 给人们以最深刻的建筑形象展示。外部过渡空间以入口处“灰空间”为代表, 通常装饰上考虑内部大堂的关联性, 以配合室内景观水体为中心的形象展示作用, 巧妙过渡使得景观水体与“灰空间”的融合统一。

五、室内景观水体与室内休闲空间融合设计

室内景观水体位于休闲区中心的建筑类型范围比较局限, 通常仅用于改造后的大型商业建筑, 其他类型的建筑则很少应用, 位于休闲区中心的室内景观水体仅作为室内“点、线、面”的元素之一, 对于提升建筑整体品质的重要性没有位于建筑大堂入口处那么强烈, 仅起到改造后的商业建筑内主轴线上的一个观赏点。随着人们审美及体验空间环境所带来心理感受变化, 改造后的商业建筑在景观设计上应从消费者心理出发, 不应与时代步伐脱轨, 在内部材质、色彩和光照等设计上均要从购物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思考,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商业建筑室内景观水体位于交通枢纽区或休闲娱乐区中心, 周边业态通常以餐饮类型为主, 二者相互联系影响, 不仅满足基本的不同人群吃喝的生理需求, 同事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心理需求。

通过室内外景观水体与室外活动区、过渡空间、室内休闲区渗透设计分析, 希望对未来就厂区改造和就工业建筑的模式转变设计有所益助, 提供使用价值的同时, 更应提供给不同人群不同生理与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艺.浅谈水体在公共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南京水游城、虹悦城为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融合改造 篇4

1 CMTS+Cable Modem方案

传统的HFC网络双向改造技术是CMTS+Cable Modem,发展到后来技术较为成熟的版本是DOCSIS 2.0版。该版主要技术参数为下行40MHz宽带采用QAM调制占用下行电视频道;上行宽带10MHz采用QPSK调制占用5MHz~42MHz低频段。与此同时,DOCSIS 3.0版技术日趋成熟,该版以信道捆绑方式对至少四个频道进行捆绑,以获得160Mbps及以上的宽带。此时期,CMTS的两种版本几乎是同轴电缆唯一可选择的双向改造技术。

具体而言,Cable Modem (简称CM)技术是几十到几百用户共享36Mb/s,每户均速不足1Mb/s。该方案有线网前端增加电缆调制解调器头端系统CMTS,用户则在室内电视接入端放置电缆调制解调器CM,使CMTS及CM在双向通信中占据主导,并可对CM践行认证及相应程序的管理。CMTS+CM方案对HFC进行了大规模的双向改造,包括信号放大器、上行光纤,增加上行光发射机、头端光接收机等,其资本投入及改造工程量都非常大。

CMTS+CM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方案采用上下行非对称信道传输方式,在111MHz~860MHz的HFC网络频宽的电视频道中可以划分多条的8MHz带宽信道,用于下行的广播数据发送[1]。在信号正交调幅256QAM时,其8MHz带宽信道最高速可达40Mbps,这极大提升了电视信号及视频播放质量。虽然CMTS+CM方案相关技术较为成熟,能够在大范围覆盖需求的同时呈现出良好的视频广播传输效果,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同轴电缆资源利用,但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两个极为刻骨的缺陷:一是上行漏斗效应装置直接导致大量噪声汇聚,影响了带宽速率及稳定性;二是多用户使用40Mbps头端的带宽共享,并不能满足当前用户对于带宽所呈现出来的切实有效的需求。

综上所述,CMTS+CM技术从诞生以来就并未在我国进行较大范围推广,只是较发达的区域或是广电改造较早的区域进行了应用,这也是由于其本身优势性不大所导致。目前,由于新兴技术的影响,该技术已经逐渐的退出了当前技术竞争序列之中。

2 EPON解决方案——HFC网络双向改造的新思路

EPON (Ethernet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技术被目前认为是FTTH网络的最佳技术。该技术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EPON标准,颁布文号为IEEE802.3ah。

EPON作为一项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采取的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通过光纤及光无源器件利用来对物理层进行传输,是一种以太网协议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EPON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利用无光源网络及太网技术优势,在HFC网络终端或局端的中心机房进行宽带线路接入到光纤线路的一种低成本方式[2]。EPON属于电信运营级多业务系统,有利于多业务接入需求的满足,因此,成为最佳的“三网融合”技术,并且其容易扩展、维护相对简便、成本较低,很容易进行升级。在传输过程当中,EPON不需要电源,没有任何的电子部件,所以基本上都不需要进行维护,也极容易进行铺设,能够节约大量的管理运营成本;EPON不会占用过多的局端资源,拥有较高的模块化程度,并且初期不会有太多的费用投入,扩展相对容易,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因此,EPON属于一个多业务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向全IP网络过渡的选择。综上所述,EPON系统本身的目标在于基础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且通过最低廉的建设成本来解决宽带“瓶颈”所面临的问题。

EPON宽带接入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网络以无源光网络为核心,以技术优化系统运营,增强了HCF网络的使用寿命[3]。EPON技术在投入使用中,能为用户提供高清流畅的视频语音服务,便于对OAM、多业务技术的运营管理,在后期及网络敷设方面受益可达最高[4]。

EPON技术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不再需要进行双边的双向改造,仅可在原有网络架设好的光缆一芯备纤中作为ERON的主干光纤,在通过使用分光器对主干光纤进行分支,将EPON光纤线路的头端(光线路终端)OLT与用户端(光网络单元)ONU相连,即可构成EPON系统。EPON系统在采用FTTB组网后,上下行带宽对称1 Gbps,覆盖区域可高达至少32栋的居民楼宽带,并可作为城域网广播信道来进行广播及数据广播的业务传输,并还能保留原有的HFC网络为广播电视网。所以,凡是还没有进行双向改造的有限网络可采用EPON技术进行双向改造,在具体采用FTTB组网最后100m的入户还可根据当时的网络实情选用合适的双向改技术。因此,建议优先选用五类线,其次选用同轴电缆五类线混合缆,最后选用EOC方案。

3 光纤收发器(MC)+LAN

在不绕道及正常敷设五类线长度不超过30m或已经敷设好五类线的地方,若是宽带开通率高,可采用光纤收发器(MC)+LAN。光纤接收发器的优势在于入户的宽带可高达100M~1000M/户,劣势是当前多数楼道的交换机端口无避雷功能,这在阴雨雷电天气会导致网络可靠性大幅降低;同时,由于楼头设备不支持网管,这也在很大程度为后期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必须发挥其电视网络自身特点,结合本地实际选用符合自身且具有前瞻性的改造技术方案。这样才能进行单改双数字电视网络的升级,进而增强数字电视网络在多功能、双向网络传输及宽带传输的承载能力,进一步促进广电网络服务的多元化增值业务扩展,为以及今后的某段时间内,及在日趋激烈的“三网融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敬东.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模式选定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12,(1):52-53.

[2]张静.双向网络EPON+EOC与EPON+LAN接入方案比较[J].信息通信,2011,(4):67-68.

[3]汲建龙.EPON+EoC双向网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0,(4):112-114.

浅谈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网络改造 篇5

自从2010年国务院大力发展三网融合开始, 发布了一系列有效实现三网融合的系统化方案, 并采用三网融合示范点对新的广电网络进行测试, 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三网融合在广电网络改造中实施。

政府对于三网融合的重视, 使得广电网络改造工程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技术和人才的支持, 都为广电网络改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就目前三网融合广电网络改造方案来看, IPTV成为广播电视的主导, 手机电视的播放控制也将得到集中的控制。广电网络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实现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 不论是数据的高速传输还是IP电话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另外, 国务院在国家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中, 明确指出会有三网融合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这为广电网络的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发展资金。

面对当下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电网络应当抓住机会, 将三网融合与广电有线网络实现有效整合, 网络整合和双向改造, 综合提升广电网络的服务功能, 从整体上提高通信质量。

二、广电网络改造工作面临的问题

广电网络需要在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几年内实现三网融合的实现, 这段时间也是实现全网建设的重要阶段。广电网络传统的管理构建分层分级, 网络都趋于地区化、分散化, 在管理和播放统一管控上没有整体规划, 网络传输的技术等也没有得到统一, 也真是因为技术的问题业务功能相对单一, 使得广电网络在核心网络改造上需要增加更多的功能。

广电网络的主要业务规范, 广播视频和网内音视频通信在全网内扩展。广电网络的发展首先要针对自身有线电视网多往融合化, 为整个广电网络提供可互动内容, 为新媒体传播网络打下基础。

三、广电网络发展的阶段性探讨

针对国家对于广电网络发展的要求, 阶段性目标将使得改造更加有序的进行。目前广电网络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三网融合, 在技术和服务上突出创新, 管理体制突出灵活, 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范围扩展到更大的网络中去, 将传统电视模拟型号逐渐数字化、双向化、高清化, 使得有线电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 使得数字化传播和双向化互动成为可能, 也是广电网络提供综合服务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广电网络的发展方向就是“用电视”, 扩宽电视网络业务路线, 这就要求广电网络更加的灵活, 核心网络服务要承担更多的需要, 将零散的网络服务集中化, 实现区域共同形成更大范围的整体互动网络。

3.1接入网络改造探讨

广电网络接入互联网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CMTS&Cable Modem;EPON&Ethernet over Coax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EPON&LAN。使用比较早的是CMTS&Cable Modem模式, 在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 (HFC) 中, 通过CMTS进行信号汇集, CMTS在网络中功能更像是信息交换机, 更好的实现网络共享, 再通过用户端Cable Modem进行信号解调。该模式在早期是用于网络融合测试, 实际投入使用网路建设不太使用。在没有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的环境下, 则可以通过新建以太无源光网络在用户部分利用公共电视天线网络同轴电缆, 利用解调接入用户。但是该模式技术标准不统一, 长期运行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策划。该模式对于原有网络改动较少, 能够更好的在原始环境中进行网络的改造并能更快的实现业务开展, 相关成本也更低。在用户端Eo C解调端可以利用包括Wifi在内的多用解调模式, 所以也有更好的推广性。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 网络重构则相对复杂, 如果网络的管理不当, 调制解调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Eo C与CM模式不同的地方, 也就在于用户终端部分信号模式不同和解调模式不同, 但Eo C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部分原有CATV光缆。另外还有一种模式, EPON&LAN模式, 也是当前最流行的改造模式。在网络传输速度上为了追求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传输效果, 铜缆已经无法满足高速要求, 光缆是最好的选择。EPON&LAN的网络传输方式, 成本更低, 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也能得到更好的支持。广电网络要想实现规模化的改造, 还是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网络改造中关于节省资源, 集中采购很重要。数字化广电网络进程不到三成, 还有大量的已有网络需要改善, 面临的投资也十分巨大。在此可以借鉴电信运行模式, 分签运成本降低。另外就是要时刻关注EPON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 光纤的使用需要注意技术, 带宽、传输速度、信号质量等都与光缆质量有关, 选择质量良好, 技术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效增加网络改造的可用时间, 间接降低了网络改造的投资。

3.2核心网络的建设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综合提供数据广播和电视广播的媒体服务。也就是说不论是传统的电信网络还是广播电视网络, 都需要在网络媒体的基础上, 建立起共享建设核心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还是处于独立提供服务的状态, 在并行规划上没有很好的统筹计划, 也都各自有各自的下一代网络改造计划。而为了推进下一代广电网络的实时, 要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互动、跨地区、可交换可共享, 下一代广电网络的网络传输平台, 业务平台, 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专用网络。在技术支持上, 下一代广电网络的核心是3TNET技术, 在网络边缘部分要更好的利用IP交换进行混合交换体制改造。该模式下的专有网络在路由层实现扁平多播, 跨地区、交互性都更好实现, 网络边缘性降低, 交互连接汇聚网络取得更好的效果。

近几年电信业运行存在虚拟运营商和P2P的冲突问题, P2P因为在网络中非智能拓扑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 网络出现拥塞使得网络运行收入大大降低。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到关于广电网络改造的启发:1、互联网业务开放, 封闭式、自由提供的网络业务占有较大的带宽。2、按照网路运行的要求, 在网络提供内部要强化中央集中控制能力, 在网络资源接入、客户资源和网内资源核心能力系统中, 构建分级网络, 使得网络结构趋于扁平化、简单化, 是广电网络在改造后仍然能够适应用户对于P2P应用的需求。另外, 还可以引入“云”平台来降低内部业务平台的建设, 通过路由网域增强业务承载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云”平台提升广电网络广播承载效果。3、内外分层, 集中强化内部, 外部差分格局, 在互联网运营商之间加强沟通和控制, 使得核心网络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群对网络的需求, 最主要的还是要提升广电网络视频广播的能力。4、资源聚合, 在网内形成一个总量庞大, 能够完成自供性服务的网络, 一方面充分引入IDC的集中资源, 分区分片的建设资源中心, 通过网络共享和网络信息交换使得全网整体的资源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网站合作, 镜像网络资源引入外网内容补充, 能够更好的实现内容资源聚合。

如今市场上关于光纤网络等广电网络改造的企业不断增加, 国家也大力支持国家广电技术革新, 所以在三网融合的改造过程中, 应当时刻关注先进科技, 从设备、思想和管理等层面彻底改变。

摘要:三网融合是目前广电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 结合了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为广电网络系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本文就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动向, 集中探讨如何实现广电网络的三网融合改造, 寻找广电网络更好的接入模式, 深入研究下一代广电网络 (NGB) 的工作特点, 为广电网络改造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网络,改造

参考文献

[1]曾剑秋, 陈静.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经济日报, 2010-01-21

[2]韦乐平.三网融合的思考.电信科学, 2010, (3)

[3]罗小布.“三网融合”思维札记.中国数字电视, 2010, (z1)

[4]王效杰.广电NGB发展思路.新闻前哨, 2010, (4)

[5]邬贺铨.电信技术演进的启示.信息通信技术, 2009, (4)

[6]侯自强.“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中国数字电视, 2010, (4)

融合改造 篇6

随着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过渡。2009年7月31日, 科技部、广电总局、上海市共同进行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启动仪式, 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0年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提出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 把2010年至2012年作为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探索期, 2013年至2015年作为三网融合的全面推广期。2010年6月6日, 三网融合试点建议方案第6稿在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上最终通过, 并于6月30日公布了第一批试点城市及地区: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厦门、深圳、哈尔滨、南京、武汉、杭州、绵阳和长株潭地区。截至2011年2月, 12个试点城市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基本完成, 并审核批准了594家国内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

2011年3月14日,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 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 推进城市光纤入户, 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 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并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如何确定并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传输技术, 成为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信网络的传统接入技术为ADSL, 由于受到带宽的限制, 基本上确定了光纤入户的大原则, 无论是基于EP-ON还是GPON, 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 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到现在, 在经历了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之后, 现在又面临双向化的技术选择。从最初的基于DOCSIS的CMTS/Cable Moden接入, 到现在的Eo C技术, 以及和EPON结合后发展出的EPON+Eo C技术, 唯独没有提出光纤入户的接入目标。

因此, 本文将在业务需求和接入带宽目标的基础上, 对有线电视网络所面临的DOCSIS3.0, Eo C和EPON这3种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

1 业务带宽测算

1.1 接入目标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制定的10年规划发展目标, 提出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60 Mbit/s, 在2015年用户平均带宽达到100 Mbit/s以上。

2010年11月30日, 上海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提出城镇地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100 Mbit/s。2010年12月16日, 武汉广电和武汉电信的三网融合合资公司计划2012年光纤到户80%, 入户能力100 Mbit/s以上。

2011年2月16日, 中国电信正式在全国启动“宽带中国, 光网城市”工程。按照工程目标, 南方城市将全面实现光纤化, 核心城区全部实现光纤接入, 最高接入带宽达到100 Mbit/s, 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 Mbit/s以上。

2011年3月17日,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电信企业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 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计划到2011年, 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 000万, 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 Mbit/s以上, 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 Mbit/s以上, 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 Mbit/s以上的接入能力。

2011年5月8日, 武汉移动和武汉广电已经率先实现业务上的三网融合, 推出首个三网融合套餐, 涵盖宽带、互动高清、语音通话等多项业务。

1.2 带宽测算

从目前的网络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视频点播、高速上网、视频通信、网络游戏等是未来业务发展中很有潜力的几种业务, 其中视频业务对带宽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为了便于测算, 仅对应用广泛、带宽需求量大的业务进行带宽测算。

据预测, 未来基于IPTV的视频点播业务需求带宽将达到20 Mbit/s以上, 高速上网业务的带宽需求达到10 Mbit/s以上。IPTV目前采用H.264标准的编码方式, 一套标清的视频带宽需求在3 Mbit/s左右, 高清的视频带宽需求在8 Mbit/s左右[1]。随着用户家庭数字终端的增加和普及, IPTV的带宽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视频通信的带宽需求一般在500 kbit/s左右, 随着对高清视频通信的需求, 未来其带宽需求会增加到2 Mbit/s左右。网络游戏目前对带宽的需求不是很大, 一般在30 kbit/s左右, 如果是交互式的网络游戏, 带宽需求会增加到300 kbit/s左右。

在传统的网络带宽测算中, 主要是数据业务, 一般考虑其并发率约为15%。今后, 网页上的视频业务越来越多, 在带宽测算时应该考虑提高其并发率, 逐步提高到30%左右。对于视频点播业务, 由于其持续期长, 一般可按30%的并发进行计算,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内容业务的增加, 并发率可逐步提高到50%。

无论是NGB还是电信网络, 都提出未来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 Mbit/s以上。按照NGB的保证接入带宽60 Mbit/s计算, 如果其中有40 Mbit/s分配给视频点播业务, 20 Mbit/s给高速上网业务, 则用户的平均接入带宽为40 Mbit/s×0.3+20 Mbit/s×0.15=15 Mbit/s。

因此在文章后面所涉及到的计算中, 每户平均接入带宽都以15 Mbit/s进行计算。

2 现有接入技术分析

2.1 基于DOCSIS3.0的接入技术

2.1.1 DOCSIS3.0简介

CMTS/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经历了DOCSIS V1.0/V1.1/V2.0之后, 又进入到DOCSIS V3.0时代。DOCSIS 3.0由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 (Cable Labs) 于2006年8月发布, 2007年7月29日由国际电联 (ITU) 发布, 作为ITU-T Rec.J.222标准, 即《交互式有线电视业务的第三代传输系统——IP Cable Modem》。

DOCSIS 3.0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标准, 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在传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标准中, 经常会探讨回传噪声的问题, 那是因为在低频段确实存由电缆分配系统的热噪声、光纤链路噪声和外部入侵噪声, 尤其是在30 MHz以下。DOCSIS3.0对频谱进行了扩展, 将上行频率扩展到了85 MHz, 下行频率扩展到了1 002 MHz, 这样无论是上行频段的噪声和容量, 或者下行频段的信道容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

DOCSIS3.0第2项改进就是信道绑定技术,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该技术要求无论是下行还是上行, 都至少能够绑定4个信道。采用64QAM调制方式, 在8 MHz的带宽下其有效信道容量为38 Mbit/s, 假若绑定8个信道, 其下行带宽可达304 Mbit/s,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带宽的业务需求。此外, DOC-SIS 3.0还支持IPv6以及组播技术。

2.1.2 接入方案

目前的DOCSIS3.0厂家产品已经很成熟, 大部分产品的信道绑定都做到了8个。现在1个DOCSIS3.0的板卡都可以包含多个下行信道, 例如摩托罗拉BSR64000的1个TX32下行卡可以支持32路下行, Arris的C4C的1个下行业务模块16DCAM可以支持16路下行信道。假如一个DOCSIS3.0的CMTS板卡有16个下行信道, 每8个信道做一个绑定 (如图1所示) , 那么该板卡可以通过两个光节点经过分配网到达用户端。

采用64QAM调制方式, 则8信道绑定在一起的信道容量为304 Mbit/s。若仅考虑高速上网的数据业务, 给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为4 Mbit/s, 则该板卡可以带2× (304 Mbit·s-1) / (4 Mbit·s-1) =152户。若考虑NGB的接入保证带宽, 包含高清和标清的视频点播业务, 给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为15 Mbit/s, 则该板卡可以带2× (304 Mbit·s-1) / (15 Mbit·s-1) =40户。

2.2 基于EoC的接入技术

2.2.1 EoC技术分析

电缆接入技术 (Eo C) 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利用各种数字调制技术在同轴电缆上承载以太网业务和各种综合业务, 实现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宽带接入。

EoC技术分为无源EoC和有源EoC两大类型, 无源EoC是基带传输, 将基带数据信号直接混入有线电视系统, 不需要进行调制。有源EoC是调制传输, 采取各种数字调制技术把数据信号混入到有线电视系统中去。有源EoC技术又分成两大类, 即低频EoC和高频EoC。低频EoC的技术标准包括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 (Home PNA) 和家庭电力线联盟 (Home Plug) 。高频EoC技术标准包括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 (MoCA) 、高性能同轴网络 (Hi NOC) 和降频Wi Fi技术等[3]。

Eo C各种标准的物理带宽和符号率均不一样, 因此它们的信道容量也各不相同。根据有关测试数据, Mo CA现有设备的吞吐量典型值在100 Mbit/s左右, MoCA2.0的吞吐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降频WiFi的吞吐量典型值在70 Mbit/s左右, 现在有的厂家可能做到了100 Mbit/s以上。Homeplug AV的吞吐量典型值在100 Mbit/s左右。所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频谱利用率不高, 一般都在50%左右, 并且有的系统带外抑制性能较差, 有可能对有线电视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标准不统一, 从而造成各地选用的技术标准不一样, 对网络整合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2.2.2 接入方案

有线电视网络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电缆, 可以采用Eo C方式进行接入, 并且和EPON结合在一起, 即采用EPON+EoC实现光纤到楼 (FTTB) 。数据业务从光局端设备 (OLT) 经过光分配网 (ODN) 到达光网络单元 (ONU) , ONU利用EoC的局端设备对数据进行调制, 然后经电缆网络送至用户端的Eo C终端, 即如图2所示。

EPON的1个PON口带宽为1.25 Gbit/s, 其最高有效带宽为1 250 Mbit/s×98%×80%=980 Mbit/s。假设Eo C局端设备的吞吐量在100 Mbit/s, 此时系统所带用户数量由ONU带宽决定。

若采用典型1∶32光分, 则每个ONU获得平均带宽为30.625 Mbit/s。每户平均接入带宽为15 Mbit/s, 则每个Eo C局端可带 (30.625 Mbit·s-1) / (15 Mbit·s-1) =2户, 那么EPON的1个PON口可带32×2=64户。该方案中, 需要32台ONU, 32台Eo C局端。

若采用1∶16光分, 则每个ONU获得平均带宽为61.25 Mbit/s。每户平均接入带宽为15 Mbit/s, 此时每个Eo C局端可带61.25 Mbit/s/15=4户, 此时EPON的1个PON口可带64户, 同1∶32光分的时候相同。但是, 只需要16台ONU和16台EoC局端。因此, 考虑到设备数量和成本, 在EPON+EoC方案中, 一般选用1∶16光分。

考虑另外一种情况, ONU获得的平均带宽超出了EoC局端设备的吞吐量, 例如采用1∶8光分的情况, 此时每个ONU获得的平均带宽为122.5 Mbit/s, 那么系统所带用户数量就由Eo C的带宽决定了。按照EoC局端设备的吞吐量为100 Mbit/s计算, 每户平均接入带宽仍然为15 Mbit/s, 则每个EoC局端设备所带用户数量约为6户。EPON的1个PON口所带用户数量为8×6=48户。

如果ONU获得的平均带宽超过了EoC局端设备吞吐量的2倍, 例如在1∶4光分的情况下, 每个ONU的平均带宽为245 Mbit/s, 为了不造成带宽的浪费, 可以采用每个ONU带多个EoC局端设备, 或者在EoC设备中采用信道绑定技术。

2.3 基于PON的光纤入户

2.3.1 EPON技术分析

基于PON的网络技术标准主要有EPON和GPON两种, 其中EPON线路速率上下行均为1.25 Gbit/s。GPON的线路速率为上下行不对称的, 下行最高可达2.5 Gbit/s, 上行最高为1.25 Gbit/s。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和EoC结合主要是采用EPON技术, 因此主要介绍EPON网络技术。

IEEE 802 LAN/MAN标准委员会在2001年7月正式成立了IEEE 802.3ah EFM工作组, IEEE 802.3ah标准于2004年6月正式颁布。标准定义了两种EP-ON的光接口:1000Base-PX10-U/D和1000Base-PX20-U/D, 分别工作于10 km和20 km范围。标准同时定义了多点控制协议 (MPCP) , 使EPON具备下行广播发送, 上行TDMA的工作机制。

EPON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 下行采用1490 nm的波长, 上行采用1310 nm的波长。如果存在有线电视信号, 则采用1550 nm的波长。在下行方向, OLT发出的是以太网帧经过编码的连续比特流, 速率为1.25 Gbit/s, 经光分路器到达各分支光纤上, 信号光功率/幅度由于分路而变小。ONU接收到OLT发给所有ONU的比特流, 解码后根据以太网帧前导码中的逻辑链路标识取出本ONU的以太网帧, 送上层进一步处理。上行方向OLT授权各ONU的发送时刻和发送时间的长短, 在OLT制定的发送时间里, ONU发送符合光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要求的速率为1.25 Gbit/s的比特流。

2.3.2 接入方案

对于光纤入户应用, 在按EPON系统支持的最大光分路数组网时, EPON系统内的用户分配带宽应该可以满足到近、中期的业务需求, 并且规划带宽应考虑一定的冗余, 合理规划系统带的用户数。

EPON系统的典型光分为1∶32,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经过32光分, 每个ONU获得的平均带宽为30.625 Mbit/s, 完全能够满足用户接入带宽60 Mbit/s的需求。即使按照用户接入带宽100 Mbit/s的标准, 完全为IPTV视频点播, 考虑30%的并发, 也能够满足用户的带宽需求。

在采用光纤入户的方案设计时, 除了进行带宽测算之外, 还要进行EPON系统的传输距离测算或者光功率测算。

EPON系统提供了两种光接口, 1000BASE-PX10和1000BASE-PX20, 分别提供10 km和20 km的光接入。EPON系统的最大通道插入损耗参考值[4]见表1。

EPON系统的链路损耗主要由光分路器的插损、活动接头的损耗、熔接点的损耗、光纤的损耗等等组成, 其中光分路器的插损占很大一部分。每个活动接头的损耗一般按照0.5 d B来计算, 所以在设计EPON系统的光链路时, 应尽可能减少活动接头的损耗。

2.4 接入技术比较

在前面提到的3种接入方案中, 基于PON的光纤入户方案无疑在带宽需求和业务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从施工的角度, CMTS/Cable Modem和Eo C方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对现有的电缆链路可以充分利用, 又不用对现有网络做很大的改动, 所以这两种技术方案在施工层面上是有优势的。对于光纤入户, 由于全程光纤接入, 原有的电缆接入部分可能会造成浪费。并且光纤入户需要重新进行分配网的光纤布线, 尤其是用户家中原有的电缆要改成皮缆, 在施工上造成一定的难度。

为了不造成电缆的浪费, 可以考虑EPON系统采用单纤两波, 广播电视业务还是通过原有的电缆网络接入, EPON系统只提供数据业务和视频点播业务。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单纤三波中的隔离度问题, 由于有线电视信号的光功率偏高, 而数据业务的光功率偏低, 所以需要合波器有很高的隔离度。

下面对3种接入方案的造价做一个测算, 并且仅考虑主要设备的价格, 不包括施工和线路上的费用。比较前提是提供相同的接入带宽60 Mbit/s, 考虑并发率的情况下用户平均接入带宽为15 Mbit/s, 以10000用户为例。由于市场上设备的价格多种多样, 因此在下面的价格测算中对设备的单价取平均值。

对于基于DOCSIS3.0的CMTS/Cable Modem技术, 考虑1个含16路下行信道的板卡, 采用8个信道绑定, 由前面的结论可知每个板卡可带40户。对于1万户需要250个板卡, 仅考虑数据业务设备, 不考虑链路中使用的光节点和放大器等设备, 其价格见表2。

对于基于EPON+Eo C技术, 考虑采用1∶16光分, 每个Eo C局端设备吞吐量为100 Mbit/s, 由前面的结论可知, 每个PON口可带64户, 则总计需要156个PON口, 即156×16=2496个ONU和Eo C局端设备, 总价格在886.48万元, 平均每户886.48元, 见表3。

对于光线入户的方式, 由于平均接入带宽为15 Mbit/s, 可考虑采用1∶64光分来实现, 所以需要10000/64=156个PON口, 1万台ONU, 其总价格在787.2万元, 平均每户787.2元, 见表4。

由上面的价格比较可知, 基于DOC-SIS3.0的成本是最高的, 其次是EPON+EoC, 而光纤入户反而是价格最低的。

当然, 如果不提供这么高的带宽, 基于DOCSIS3.0的造价比较低。因为如果降低用户所需的带宽, 那么一个板卡所带的用户数量会增加, CMTS的板卡数量同时减少, 因而价格下降。对于EPON来说, 无论带宽下降多少, 它的光分最高为1∶64, 所以其价格不变。经过测算, 如果提供的带宽下降到4 Mbit/s, 并发带宽为0.3 Mbit/s时, DOCSIS3.0的方案价格和EPON光纤入户的总造价相当。也就是说, 随着带宽的增加, CMTS/Cable Modem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 而EPON的优势也就越大。

3 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 在过去低速率带宽的情况下, CMTS/Cable Modem和EoC技术还是一种比较经济、合适的接入手段。但是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在高速率带宽的情况下, 光纤入户已经成为趋势, 也将成为广电和电信在业务竞争上所必须采取的业务承载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庆, 胡卫, 程博雅, 等.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 ations DOCSIS3.0-physical layer specifi-c ation[EB/OL].[2011-03-04].http://www.c ablelabs.com/specifications/CM-SP-PHYv3.0-I08-090121.pdf.

[3]金立标, 张乃谦, 李鉴增.面向NGB的EoC接入网技术分析[J].电视技术, 2010, 34 (6) :57-59.

融合改造 篇7

三网融合各试点城市的实施方案已被要求于8月16日前上报国务院, 目前各地正在制定当中。相关试点城市的运营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按目前实际来看, 网络建设、广电网双向改造将是各地方案的重头戏。

方案制定难度大

近期, 深圳“抢先”公布了自己的《深圳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 方案中初步表示要建立“三大基地、一个体系”, 实施13项工作任务。这一发布也引起了业界较大的关注度。

而据记者了解, 在最受关注的主要城市中, 上海、杭州的方案也基本完成, 北京的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而截至记者发稿时 (8月5日) , 其他中小试点城市的方案制定进展并不快。

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广电方面人士和地方运营商人士彼此持有同样看法, 认为方案的制定事实上难度很大。

“目前看到方案制定比较快的, 都是前期有过一些三网融合经验的, 比如深圳、哈尔滨、上海、杭州, 不少城市之前根本没有涉足, 无法去实际具体地做规划。”一位广电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正由于这一背景, 大连某运营商人士认为, 最终各地上报的方案可能大多只有框架性内容, 且会较为雷同。

网络改造重头戏

此次深圳方案出台, 又促动了股市上部分企业的表现。尽管资本市场看好, 但业内人士认为厂商方面目前还不能过于乐观和盲目。

前述广电业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如深圳公布的方案还只是单方面的, 尚未得到国务院审核。而前述大连运营商人士则认为, 在目前的方案粗糙度下, 后期各地势必还需要再根据各自情况多多细化执行细则。

也就是说, 具体实施情况还有许多变数, 各地产业重点、真正能迅速受益的厂商还有待细则出台和落实。

“通过我们与一些地方的交流, 我们认为首批试点城市的方案中, 重头戏仍是网络建设, 特别是广电网双向改造。”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过去情况, 尽管广电方面期望很高, 但各地广电网双向改造一直进展不善。如广电总局曾要求各地网络运营商2009年要完成主城区超过60%的双向网改造, 但相关数据表明, 到今年第一季度末, 有超过150个城市在进行广电网双向改造, 而其中完成主干网络建设的仅有20余个。

按照国务院的规划, 首批试点时间为2010年至2012年, 之后就要总结经验、全面发展。“实际上真正余下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了, 全国广电网双向改造的任务实际上还是相当吃紧的, 所以我认为地方的投入和精力能够首先保证这一任务的尽快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前述电信研究院政策所人士认为。

在深圳市已公布的方案中, 明确提出将建设三网融合技术创新、内容产业、业务示范三大基地。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 基于同样的发展逻辑, 类似的功能模块会在此次方案上报中多次出现, 不过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审核部门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条件和特点, 有所选择区别, 使试点总体协同发展, 而不是形成多个同样的模式, 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link

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部门分工

*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制定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方案;

*电信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IPTV传输、手机电视分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等广电业务的实施方案;

*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的实施方案;

*试点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方案;

*当地党委政府负责制定政策规划措施, 包括试点地区三网融合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组织保障措施等内容。

融合改造 篇8

茶店镇一般场镇改造规划是在不改变场镇现有格局的基础上, 对其建筑风貌、整体环境和工程管网实施规划设计。着重以场镇风貌整治为主, 加大建筑风貌改造整治, 实现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融合, 基本风格统一又丰富多变的建设目标, 同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改变场镇“脏、乱、差”现象, 做到街面整洁、市场规范、摊点有序。重点对石经寺周边区域按07版总体规划要求对沿街风貌及节点景观进行整体打造。

1 茶店镇概况

茶店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南部, 距龙泉驿区城区仅9公里, 是成都市的东大门 (见图1) 。茶店镇始建于康熙44年 (公元1705年) , 古为往来于成渝之间的必经之地。如今, 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贯穿全境;成简快速路也建成通车, 穿越茶店镇南部。该镇拥有“一湖一山一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门户优势。规划区范围位于茶店镇西南部, 包括镇政府所在的老场镇及石经寺周边场镇区域, 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

2 老场镇现状问题

2.1 用地局限

老场镇位于龙泉山脉, 高差较大, 用地狭小, 不适宜远期进行大规模建设, 且不利于场镇的长远发展。

2.2 交通不便

由于老场镇街区用地狭小, 内街道狭窄, 道路起伏, 不利于街区的车行交通组织。

2.3 建筑杂乱

石经寺区域沿街建筑形式杂乱, 不符合石经寺环境特征和历史基调, 不利于石经寺整体环境的打造 (见图2) 。

2.4 空间乏味

石经寺周边缺乏开敞空间, 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街道空间没有收放、转折变化, 难以提供步行所需要的多样化的空间感受;街道两侧建筑界面平直, 缺乏起伏变化和空间立体感, 缺乏对行人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

2.5 景观缺失

景观环境缺乏美感, 机动车乱停乱放, 小三线混乱, 街道地面质量较差, 造成整个场镇空间景观效果较差。

3 四态融合整治方案

场镇要具有灵魂和生命力, 就必须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塑造场镇特色风貌, 要通过细致深入地调研场镇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问题等, 从而对该场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 构建核心支柱产业, 打造特色城镇空间。同时, 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尊重场镇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建筑肌理和亲切宜人的街巷尺度。因此, 场镇改造应从场镇的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着手, 坚持科学开发结合生态保育、现代文明体现人文传承、新型社区融合特色产业的原则, 从场镇的生态、人文、功能、用地布局和建筑、景观等多个方面挖掘场镇的特色, 打造“四态融合”的新型场镇 (见图3) 。

茶店镇利用自身自然环境 (生态) , 挖掘其茶驿文化 (文态) , 发展以特色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业 (业态) , 从而促进城镇建设不断发展 (形态) ;同时, 随着城镇建设 (形态) , 交通设施、工程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将促进茶店镇旅游业 (业态) 蓬勃发展, 进而保护茶店镇优美生态环境 (生态) 和促进文化传承及衍生 (文态) 。“自然环境、茶驿文化、旅游产业、城镇建设”互动发展, 实现“四态融合” (见图4) 。“四态”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最终形成良性发展链条, 促进场镇整体提升。

3.1 生态——保山护水

多数小城镇常以追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 在规划建设时, 违背生态原则,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造成小城镇空间呆板、毫无生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客观要素, 自然山水环境也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山水环境作为整个城镇的基底, 与城镇风貌有着明晰的图底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 因此, 对场镇的开发建设必须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利用镇域内的森林、田园、河流、特殊地貌等大地景观,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空间。例如, 在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时, 有机结合山、水、田园等自然元素;可以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城镇的生态本底。通过人工环境与山水环境的相互渗透, 努力描绘茶店镇“青山绿水绕田园”的美好画卷。

3.2 业态——旅游兴镇

产业是场镇发展的支撑和骨架, 因此, 场镇建设需因地制宜, 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茶店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为:成都市域东部第一镇、东部山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山水旅游镇。茶店镇因靠近龙泉湖景区, 适宜发展餐饮、休闲等旅游产业, 应加强城镇功能配套, 并使之成为完善和提升龙泉山生态旅游功能区的重要区域。规划将茶店镇产业分为三大产业片区:即北部生态农业园区、西南部文化旅游片区和东南部龙泉湖旅游区 (见图5) ;统筹了镇域产业发展空间, 大力构筑一三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3.3 文态——文化塑镇

文化是城镇最具特色的资源, 是城镇的灵魂, 所以城镇建设应特别注重文态的塑造。茶店镇历史悠久, 400多年前, 一群客家人随着移民潮迁到成都东山地区, 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茶店镇作为“东山第一驿站”应充分体现驿站文化和客家文化。规划区内拥有茶文化、古驿道、石经寺等独特旅游资源, 所以规划应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建设特色旅游街区, 打好文化牌, 重塑茶店镇神韵。以多种传统民居建筑, 体现移民文化, 并依据地形地貌、环境景观和地方文化多样性, 塑造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城镇风貌。通过文化重塑手段, 打造以“佛国小镇+茶马文化”为主题的“东山第一驿站”。

3.4 形态——城镇建设

规划按照“四性 (1) ”理念优化场镇风貌设计, 形成场镇特色。通过挖掘本地文化特色, 并结合当地建筑主导风格特征, 准确定位场镇建筑风格。按照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基本风格统一又丰富多变的思路, 同步开展场镇风貌设计。规划将茶店镇风貌定位为:“东山第一驿站”保护和展现古驿道的昔日风貌, 突出茶马古道, 川西民居, 石经古寺, 竹林幽径等风貌元素。对城镇主要街道、重要节点的建筑立面进行风貌改造, 指导和控制场镇建设项目。

3.4.1 用地布局合理化

以往许多小城镇规划, 在用地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如居住用地比例过大, 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比重偏少,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在用地布局方面也有不妥之处:如布局过于分散, 功能分区不明显, 城镇内部道路建设不规范, 建筑布局杂乱等问题。通过一般场镇改造, 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不合理的现状, 围绕城镇功能定位, 优化城镇总体空间布局, 节约集约用地。

茶店镇一般场镇改造规划对07版总体规划的路网进行了调整, 保留老场镇现状街道肌理, 沿老场镇的主要道路两侧, 利用现有的商住用地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商业步行街。结合现状和场镇的功能需求, 以及结合《一般场镇改造综合验收项目》中的配套要求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工程设施, 原则保留现状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 并进行升级改造, 利用有限的用地规划新增部分设施。对老场镇用地性质进行细化, 使其近期能满足基本的城镇功能。结合各组团功能定位, 对用地性质进行优化, 老场镇与石经寺组团完善旅游功能, 新镇区完善城镇功能 (见图6) 。

3.4.2 建筑风貌特色化

建筑整体色调主要体现“清、幽、雅”, 总体建筑风格以“青瓦白墙”为宜, 更易融入山林交融的大背景。本次规划以川西民居为主, 并加入客家民居的特色建筑元素:在川西木质结构的基础上局部采用客家民居青砖结构;立面增加客家民居中普遍存在的石雕、木雕、砖雕;屋脊线采用压脊的处理手法, 并增加马头墙等建筑元素丰富建筑天际线。立面与山墙面增加木质分隔条, 丰富立面效果, 在重要的节点及转角建筑上运用装饰柱与木质雕花构件, 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 并对不同的空间进行界定 (见图7) 。

3.4.3 景观环境宜人化

景观是塑造场镇品味和打造场镇亮点的重要载体。茶店镇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 遵循城镇整体环境生态化、地域化、人性化、高效化原则, 使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相生相融,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茶店镇场镇改造实施风格亮镇策略, 对入口空间、游园广场、文化雕塑、景观小品、夜景灯光等方面进行综合塑造。通过景观环境的改造, 使茶店镇建设融历史特色、地域特色、环境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于一体, 呈现街道有景致、居旅有情趣、城镇有品质的最佳效果 (见图8、图9) 。

3.4.4 公共空间层次化

街道空间是场镇最典型的公共开敞空间, 能最直观地反映出场镇风貌特色。规划在保留原建筑群肌理的基础上, 对街道空间环境进行整治, 重点对街道北入口、街道南入口、红旗堰、原供销社、农贸市场、南入口停车场等节点环境进行重塑, 同时打造茶栈、古驿道等景观元素,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从而体现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形成恬然幽静、富有层次感的空间环境 (见图10) 。镇区老街整治主要通过现状的街道空间的重新整合, 在现状建筑空间的基础上, 通过道路铺装、景观文化墙等要素, 在色彩上、材质上, 划分出大小各异的休闲庭院和小广场, 形成错落有致的街巷空间。

4 分期实施

规划应考虑建设的实际需求与城镇现状相结合, 实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分期实施策略。在尊重现状条件的基础上, 结合项目建设优化总体布局, 并在居住用地开发、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道路交通、工程设施配套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分期实施计划, 明确近期与远期建设项目, 保障城镇有序开发。

5 结语

茶店镇一般场镇的改造, 立足于系统论的观点, 从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个方面着手, 保护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产业复兴, 延续了历史文脉, 改善了城镇风貌, 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四态融合”理念为一般场镇改造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借鉴。

摘要:场镇改造是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工程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壮大产业支撑、推进农民集中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第一驿站茶店镇一般场镇改造规划为例, 从四态融合理念出发, 对现状问题、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旨在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一般场镇改造规划方法。

关键词:场镇改造,规划,茶店镇

参考文献

[1]吕诗佳, 张晓阳.小城镇商业街区特色规划探析——以龙水镇镇政府片区风貌规划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05 (2) .

[2]邱强.重庆小城镇传统景观风貌特色分析与优化[J].重庆建筑, 2007 (2) .

[3]龙灏, 罗丽娟, 李和平.川东地区山地型小城镇风貌设计探索——以龙沙镇小城镇风貌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08 (8) .

上一篇:小学作文批改策略下一篇:三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