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心(共10篇)
融合中心 篇1
一、绪论
高性能计算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简称HPC) [1]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前沿分支, 在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行业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性能计算技术如今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高性能计算机的运算性能正从Peta FLOPS向Exa FLOPS跨跃。每年TOP500组织[2]都会评选出当时世界上运行最快的前500台超级计算机, 在最近发布的TOP500榜单上, 我国自主研制的TH-2超级计算机连续4次被评为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计算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升, 高性能计算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 除传统的科学计算各应用领域外, 还涵盖了石油勘探、生物医药、动漫渲染、设计仿真等多个领域, 而且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广泛的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也在迅猛增长。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3]是一种基于网络和虚拟化的服务构建、维护和使用的资源管理形式。通过云计算, 用户可以以一种便捷的、按需的、弹性的方式使用计算资源池里的各种资源, 包括网络、存储、处理器、应用软件以及服务等。云计算的服务形式通常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以及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三种, 在不同层面上为用户提供可扩展的服务资源。目前, 云计算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在线交易等领域, 并逐步的融入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
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相对比, 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而作为建设和维护高性能计算机的超算中心来说, 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 使其与云计算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相融合, 进而建设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相融合的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就成为了超算中心建设者的重要课题。为此,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规模最大、性能最高的某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软硬件架构和应用模式, 深入分析了其在整体结构、软件平台、云操作系统、存储结构、网络结构等方面的设计细节, 描述了超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融合建设的框架和典型方法。
二、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系统平台架构
我们以某高性能云计算中心为例, 介绍其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平台架构。它包括系统硬件结构组成和软件系统以及编程框架两部分。
2.1系统组成
高性能云计算平台的典型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包括计算阵列、服务阵列、存储子系统、互连通信子系统、监控诊断子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
计算阵列包括通用计算阵列和高性能计算阵列两部分。其中, 通用计算阵列包含896个计算节点, 每个计算节点包含2个多核中央处理器和3个众核加速器。高性能计算阵列包含4096个操作节点。每个操作节点包含1个多核中央处理器[4]。
服务阵列由6个基于Intel Xeon CPU的双路SMP结点组成。按照功能划分为服务结点、登录结点、管理结点。服务结点提供虚拟化服务, 登录结点提供单一系统映像的用户登录、编程和编译服务, 管理结点以互备方式提供高可靠的资源管理、作业加载、用户管理和系统监控管理。
互连通信分系统包括定制高速互连网络和IP互连网络两套功能独立、物理分离的可扩展网络。定制高速互连网以自主设计的高速网络接口芯片NIO和高维互连交换芯片HNR为基础, 实现系统中所有结点之间的互连, 提供结点间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服务。IP互连网络提供基于高速以太网的互连通信和存储网络服务, 连接系统所有结点结点等设备, 共享IP-SAN和NAS万兆存储设备。
I/O存储分系统采用分布与共享相结合的层次式存储系统结构, 满足高性能科学计算、海量数据处理、高吞吐量信息服务多样化存储需求。
监控诊断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网络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内的所有组件, 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管理界面, 实现全系统的监控、调试与诊断、管理与维护功能, 为提高系统的RAS特性提供支撑环境。
上述各分系统协同配合, 共同组成了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硬件整体架构。
2.2软件系统与编程框架
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软件系统采用高性能计算软件栈架构, 由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编译系统、并行开发工具、应用支撑框架和自治管理系统等构成, 形成了系统操作环境、应用开发环境、运行支撑环境和综合管理环境等四大环境, 其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操作环境包括操作系统与文件系统, 主要负责管理硬件资源, 进行基础的任务调度、资源分配和数据存储等服务功能。操作系统采用64位操作系统, 提供符合POSIX标准的访问接口, 构建符合LSB标准的运行环境, 在多核CPU的资源调度和管理、NUMA架构支持、精简的计算结点操作环境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
文件系统负责控制大规模并发的数据输入输出过程, 基于层次式共享存储架构实现PB级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 支持多样化的I/O存储访问模式, 为海量数据的高效并行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挖掘与数据管理等提供支撑。
应用开发环境包括编译系统、并行程序开发环境、高性能计算编程框架和并行事务处理编程框架, 提供面向科学计算、事务处理等各类应用的编程、编译和优化等功能。编译系统支持C/C++、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Open MP和MPI并行编程接口。并行程序开发环境由调试器和性能分析工具组成, 辅助应用开发人员快速高效地进行并行应用程序开发、正确性调试以及性能分析与优化。
运营支撑环境包括资源管理系统和云服务平台, 支持系统资源的部署、监控、使用和记账等, 为系统的运营提供有力保障。支持交互运行、批处理等多种作业运行模式, 统一管理串行作业与并行作业, 支持优先级排队、回填、资源预约、抢占等多种调度模式, 有效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吞吐率。
三、云计算平台设计
基于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 需要设计高效的云计算平台资源管理和服务支撑模块。高性能云计算中心为系统提供了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等一系列云基础设施, 并通过Iaas/Paas为每个用户分配独立、可伸缩的计算、存储资源, 高效、高可用的服务各种应用。图3为云计算支撑平台架构, 图4为云平台架构。
云系统架构设计上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结构, 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支持系统功能模块扩展, 满足云计算中心业务功能扩展需求, 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向用户提供按需使用、易于管理、动态高效、灵活扩展、稳定可靠的新一代云平台系统。能够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提供易于实施, 可大规模扩展, 高可靠, 高性能, 并且功能丰富的解决方案。云计算中心兼容目前大部分主流商用硬件平台。企业和用户可以很容易将数据和应用迁移至云平台。
平台系统提供虚拟化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资源管理、资源状态监控、告警管理、计费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其功能特点包括:1.资源池化机制。支持把资源构建成一个统一的资源集合, 根据用户需要将资源动态地分配或再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2.混合资源管理。通过物理和虚拟资源混合租赁机制, 满足用户的多种业务应用对不同类型资源的需求;3.混合调度策略。支持云平台与高性能计算平台混合调度, 也支持Iaa S平台与Paa S平台混合调度, 满足用户的大数据处理等不同类型应用对平台需求;4.高效的远程桌面访问。通过易用高效的远程访问协议, 使用户对于远程资源访问能获得接近于本地使用的体验;5.增强的安全保障机制。系统用户可选择基于令牌的强身份认证, 避免传统的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确保登录到云计算中心用户身份的安全性、真实性;6.灵活的虚拟机分配策略。在创建虚拟机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不同的虚拟机分配策略。
四、网络架构
为有效支撑云计算的高效应用, 高性能云计算中心需要设计灵活、高效、安全的网络架构。云计算中心的整个网络系统分为互联网外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安全岛。互联网外网和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安全岛隔离, 安全岛包括隔离网闸和数据库审计系统。互联网外网出口为电信1000M光纤;电子政务外网出口为1000M电信光纤专线和1000M联通光纤专线, 后续根据业务情况可扩展。网络总体拓扑图如图5所示:
云计算中心网络架构分为互联网接入层、核心交换层和资源层。互联网接入层实现与千兆互联网出口的连接, 做为整个云计算中心对互联网的出口, 同时承担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云计算中心内所有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出口;二是公众访问云计算中心对外服务的通道。因此, 互联网接入层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1.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内部所有用户对互联网的访问均需通过此出口, 因此涉及的所有设备必需具备千兆线性转发能力;2.高可靠。承担网络出口建设的所有网络设备必需具备高可靠性要求, 体现在双电源、热拔插和双机热备等, 以确保整个网络内部用户对互联网的正常访问;3.高安全。互联网接入层是云计算中心与整个互联网之间的缓冲地带, 此地带的安全性对云计算中心网络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来自互联网上对云计算中心网络, 特别是电子政务外网的攻击和入侵等都应在此区域得到相应的控制。
基于以上要求, 互联网接入层同时部署抗DDOS攻击设备、多业务安全网关、上网行为管理、WAF防火墙和VPN设备, 为交换区和安全岛提供边界安全隔离、防黑客攻击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安全网关、上网行为管理和WAF防火墙都是部署双机, 并采用冗余电源, 保证设备硬件层面上的高可靠性;安全网关提供强大的防火墙、病毒过滤功能和入侵防御功能, 与WAF、抗DDOS和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联动, 提供4-7层的应用安全防护和用户行为控制, 可防止DOS/DDOS攻击、黑客入侵、木马和钓鱼等非法攻击。抗DDOS攻击旁路部署在安全网关上, 因此考虑单机部署。
互联网出口为电信千兆光纤链路, 因此可直接汇聚到安全网关;同时电子政务外网不会有VPN业务, 互联网外网可利旧现网VPN网关设备。
核心交换层汇聚互联网所有的数据交换流量和资源层服务器数据流量, 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将由核心交换机高速转发。所以建议采用两台核心交换机和多台接入交换机, 提供数据高速连接。核心交换机双机部署, 并采用虚拟化技术将两台物理设备虚拟成一台逻辑设备, 提供网络可靠性。
安全岛是一个数据中转区域, 由于安全考虑不能把电子政务外网数据直接发送到云计算中心互联网接入区。在安全岛部署隔离网闸和审计系统, 并通过两网间边界安全网关, 对两区之间的数据交换进行中转控制, 实现安全隔离。
隔离网闸作为网络链路层安全隔离设备, 具有比防火墙更高的安全性。可在涉密网络之间、涉密网络不同安全域之间、涉密网络与内部网之间、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信任的进行专用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换。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外网间采用两台安全隔离网闸, 保障数据的安全交换和设备高可靠性。
电子政务外网采用万兆网络承载关键的电子政务外网业务, 同时VPN网关移至互联网外网使用。
五、存储架构
从云计算中心资源架构方面讲, 数据存储系统是云计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其核心部分。云计算中心存储系统需要在管理调度平台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性能、容量、数据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基础的服务, 也可以与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搭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该计算中心现有存储总容量为2PB。包括基于NAS集群的文件存储和基于SAN集群的块存储。NAS存储容量达1.2PB, 其以RAID6构成资源池, 保证数据安全。IOPS值达到80万。现有NAS提供NFS、CIFS的共享目录, 或i SCSI协议的块存储。提供多节点同时对外, 多节点互为备份的集群功能, 从而提供稳定、高可靠、高可用、高可维护性的NAS对外服务平台。现有SAN集群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云计算计算节点独享, 容量为600TB, 这些盘主要用于客户虚机卷建立、虚机镜像, OA业务以及部分高性能数据库存储;另一部分为高性能计算节点独享, 容量为400TB, 主要用于加速高性能计算, 如科学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本系统可对用户进行用户组权限管理和IP限制, 降低因误操作引起的数据灾难。
利用以上资源搭建的存储系统架构如图7所示:
其中, NAS存储是中心的主要存储体, 为客户提供各种数据服务。为保证数据的万无一失, 采用数据盘RAID6技术+热备盘+冷备盘三级保护方式;在建立了从核心交换机到存储控制节点的全链路冗余结构, 以保证任何一路出现故障都可以在线迁移到其他节点。NAS存储阵列的系统架构如图8所示:
因此, 对整体存储系统建设可以作如下规划, 对于不同的用户单位, 不同的数据类型提出的对性能, 容量, 数据安全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用不同的协议接口, 不同的软件技术和不同的存储硬件架构来满足。
对于块存储业务, 用高端存储和村相互虚拟化系统, 采用自动精简, 热点数据加速, 冷热数据自动迁移等技术满足不同数据对性能, 容量和Qos保障的需求。
对于海量的文件和视频, 采用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满足数据分析插叙需求。同时采用低端NAS满足冷数据归档的需求。
根据上图10所示, 完成数据的生命周期。采用在线、近线、离线的存储体系对数据进行分级存储, 实现成本、性能和容量之间的恰当平衡。
六、结束语
目前, 云计算应用领域日趋广泛, 其中在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得到大规模广泛应用主要是在电子政务云服务和灾难备份云服务。本文通过概述我国规模较大、性能较高的某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软硬件架构和应用模式, 阐述了超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融合建设的框架和一类典型方法, 希望为后续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依托超算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 航空航天、生物制药、飞机设计以及地震数据处理等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计算任务得以高效运行。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应用和资源管理方法也逐渐在大数据处理、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利用超算中心的高性能计算资源, 使其与云计算任务相契合, 进而建设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相融合的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就成为了超算中心建设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概述我国规模较大、性能较高的某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的软硬件架构和应用模式, 描述了超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融合建设的框架和典型方法。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融合,框架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兴铭.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J].自然杂志, 2011, 33 (5) :249-254.
[2]Top500 Supercomputer Sites P D[EB/OL].http://top500.org/.
[3]陈康, 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J o u r n a l of Software, 2009, 1 (20) .
[4]苒雪, 王亮亮, 杨琴.国产处理器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J].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14, 8:006.
融合中心 篇2
“党建+”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纲
一、党建+政治建设:唱响主旋律
1.是坚定政治信仰
2.是强化政治引领
3.是落实政治责任
二、党建+主营主业:提升竞争力
1.是党建+血源
2.是党建+研发
3.是党建+生产
三、党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是坚持党管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是探索人才选拔储备机制,推进人才市场化选聘
3.是强化队伍培训考核,提升发展合力
四、党建+企业文化:优化公司形象
1.是聚焦历史文化,凝聚天坛血脉
2.是强化使命担当,迎战大疫大考
3.是抢占宣传阵地,优化公司形象
五、党建+廉洁建设:营造创业环境
1.是在“实”字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监督体系建设
2.是在“严”字上做文章,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3.是在“精”字上见实效,加强创新监督方式
六、党建+群团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1.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2.是暖心活动,凝聚力量
正文:
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突出政治功能、突出责任落实、突出质量提升,以促进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为着力点,建立以党建为核心轴,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党建+政治建设:唱响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所属的...行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建设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要求必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当中,确保意志统一、步调一致,为推动企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是坚定政治信仰
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职工,把稳思想之舵,不忘初心使命,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近年来,...党委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辅导、参观见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机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上率下在全公司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
2.是强化政治引领
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党建实践中,...党委始终紧跟中央精神,持续推进公司本级及各子公司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实“三基”建设要求,以“党建强基”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等活动,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车
间、进班组、进浆站,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是落实政治责任
加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制定《...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规则》等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按期组织换届选举,严格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党建述职考核,定期召开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评议考核会,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发挥“党建+政治”模块作用,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党建+主营主业:提升竞争力
...要想做强做优做大,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用党建引领企业生产管理,推动党建和中心业务深度融合发展。
1.是党建+血源
面对行业发展新形势,将分布在全国...个省、自治区的...余家浆站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党建引领推进新浆站拓展,夯实上游发展基础。加大血源拓展力度,成立专门拓展团队,加强与各地卫健系统及政府部门沟通,已与...省政府及卫健系统开展紧密合作,积极推进新浆站建设。
2.是党建+研发
面对疫情,主动担当、快速响应,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组织投身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方法,完成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和临床应用工作。...所属武汉血制研发的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以经批准的中国生物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低温乙醇蛋白纯化分离法制备而成,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是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金钥匙”。
3.是党建+生产
坚持党建与生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永安基地、云南基地、兰州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内部资源调配和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提升血液制品业务的经营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坚持“质量为本,顾客满意、控制风险,持续提升”的质量方针,引进国际领先的PCS工艺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和ERP资源管理系统,构建了领先的血液制品智能制造能力,保障了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以1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公司严格按国家药品管理有关法规要求,构建了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中率先通过质量、安全、环境认证,保障产品质量。
三、党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党管干部”作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自重组以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新要求,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
1.是坚持党管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个血制公司党委(党总支)补选换届、及浆站党支部换届,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加强子公司经营班子队伍建设,有序推进血制公司及浆站高管竞聘工作。同时,公司党委加强组织监督,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监督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细则》《...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措施,用制度来管人管事。
2.是探索人才选拔储备机制,推进人才市场化选聘
...党委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把握大局、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这一主线,将党建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奖惩挂钩,把考评的内容、流程、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序结合的有机体,切实增强考评体系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下属浆站管理层近几年即将退休人数较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血液制品专业技术人员和体检、检验和护理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明确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选拔范围、培养方式及管理、考核评价等内容,并将学历、职称与职务晋升和工资挂钩,为员工创造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3.是强化队伍培训考核,提升发展合力
...党委针对人才队伍培训工作,按照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的原则,按不同层级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公司通过实行“从严教育、从严管理”方针,严格执行学习培训制度,全面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把队伍精湛的业务、一流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展示给社会公众,为打造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血液制品企业提供队伍保障。
四、党建+企业文化:优化公司形象
党建+企业文化是强化党建引领、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形式,...立足“党建+企业文化”模式,开拓渠道、创新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1.是聚焦历史文化,凝聚天坛血脉
...党委于20...年...月建成开放了国内首家血液制品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陆续开展血液制品交流活动,不断普及和提高社会不同阶层群众对血液制品的了解与认知,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生物血液制品历史研究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窗口作用。
2.是强化使命担当,迎战大疫大考
面对新冠疫情,自20...年...月...日,...抽调精兵强将逆行武汉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共在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余个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捐献点,派出...余人采浆队伍,圆满完成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和临床应用工作。
3.是抢占宣传阵地,优化公司形象
...党委聚力重点工作,深化天坛形象塑造,充分利用“中生血缘”、“...”微信公众号、公司网站、OA新闻、《...》杂志等宣传阵地,紧扣公司发展大局,宣传公司主营主业、改革发展、同心抗疫、党建学习、员工风采等内容。结合“弘扬新时代国药精神,做最美天坛人”活动,深度挖掘公司各条线抗击新冠疫情的优秀员工和集体,编辑《最美逆行者——...抗疫风采集》,集中展示...条线员工在疫情期间闻令而动、主动担当、最美逆行的精神风貌。
五、党建+廉洁建设:营造创业环境
通过“党建+廉洁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逐步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1+N”监督体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求落在实处、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1.是在“实”字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监督体系建设
...创新监督执纪方式,制定《纪检工作专员管理办法》,在各中心、血制公司、浆站聘任专兼职纪检工作专员,打通监督检查“最后一公里”。
2.是在“严”字上做文章,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通过“党建+廉洁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完善纪检工作流程等方面,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方面、各环节。
3.是在“精”字上见实效,加强创新监督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精细监督,实施“链条式”监督模式,健全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查纠,以及发现问题、自查整改、形成长效机制的监督链条。对浆站开展日常监督检查,通过“清单式”监督模式,对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FB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日常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建议。
六、党建+群团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党委通过“党建+群团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
1.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党委在全系统开展以创建“灯塔党支部”和争当“坐标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弘扬新时代国药精神做最美天坛人”系列活动,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优秀员工等...大类集体和个人奖项,多名骨干和先进集体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有效调动各条线干部员工立足本职、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将党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公司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2.是暖心活动,凝聚力量
市县级广电中心融合媒体平台建设 篇3
[关键词]市县级广电中心;融合媒体;云平台;指挥调度系统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8.002
随着新型媒体产业的发展,传统广电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广电行业如何在发展浪潮中寻找新的建设思路?笔者以重庆璧山区广电中心(璧山广电中心)为例,重点介绍现阶段市县级广电中心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
1 广电中心的整体开放性
遵循媒体与民众之间交流互动的思路,璧山广电中心的设计重点考虑了电视台的开放性。
璧山广电中心地处文化中心的核心区,人流密集。据此,广电中心一层区域设置为公众互动体验中心,将人流引入到电视台内部,感受电视台的文化和魅力。整个参观区域由一条参观走廊贯通,周边设置体感交互区、讲座交流区、演播室体验区、音乐录音室、休息区以及全媒体核心演播厅,如图1所示。
2 融合媒体平台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指导意见,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应该是多层面的,引入微博、微信互动资源,建设网络云平台等。
每个电视台的情况不同,对融合的理解和可实施度也不同。大多数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只是简单地将电视节目进行拆条后推送到网站或手机APP,但真正的融合不单是节目播发渠道的融合,应是涵盖节目前期选题策划到节目拍摄、制作、播发全流程的融合。落到实处,融合媒体平台起到基础和辅助的作用。
2.1 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思路
融合媒体平台具有面向多终端接收的特点,按照节目内容多来源汇聚、多形态生产、多渠道发布的形式,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的新型广播电视媒体技术平台。为了有效降低市县级广电中心新媒体建设成本和维护代价,可以通过互联网云服务协同,将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微博、微信等渠道拓展为节目内容汇聚和发布通道。
2.2 融合媒体平台的架构
对于市县级电视台而言,节目制作量和存储量规模都不大,不宜建设大规模的私有云和专属云平台,一方面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璧山广电中心的建设思路是在台内搭建小型的私有云平台,满足节目制作、存储等需求。专属云的建设以省级台为核心,各市县级台资源共享。部分广电业务可以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下文主要介绍台内的私有云平台的建设。
2.2.1 云平台业务的设计(SaaS层)
云平台业务(软件即服务)由汇聚单元、生产单元和发布单元三个功能单元组成。
(1)汇聚单元
汇聚单元除卫星、光缆、微波等传统方式收录节目外,还包括UGC/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资源、网站最新发布信息、微博信息、热度排行、关键词、图片新闻等媒体资源提供的信息。该功能单元通过门户页面提供给用户直接使用,结合节目生产的业务需求,完成汇聚素材和信息的挑选,为节目选题、文稿及节目的制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
(2)生产单元
生产单元是面向多渠道发布需求,对汇聚单元接收的新闻视讯、图文资料等信息进行多形态加工处理,或将本台独立制作的新闻专题、综艺节目、MV等成品视音频节目进行拆分编辑,生成适合多渠道发布的短片,满足各类终端用户数字信息和数字生活需求的功能单元。
(3)发布单元
发布单元是将制作的视讯、图文信息,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多终端发布的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设计由WEB、APP、微博、微信和台内五个发布渠道组成。
融合媒体系统的设计,通过安全防护网关实现与台内生产系统有机关联;台内生产系统能够通过融合CMS实现“一键式”,即同时向WEB、微博、微信、APP发布,以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2 业务平台的设计(PaaS层)
业务平台(平台即服务)为云架构业务(软件服务)提供统一支撑能力,并提供开放式开发接口与开发包,满足二次开发与功能扩展的需要。业务平台层包含资源适配服务层,用于IaaS服务,并实现计算服务、存储服务以及网络服务的统一调度。图2为业务平台的架构。
2.2.3 基础平台的设计(1aaS)
IaaS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以逻辑方式形成基础资源池,再将资源池提供的虚拟机、虚拟存储或虚拟端口组等经过二次封装与组合、调度使用,形成一个个面向组织用户的虚拟服务器、虚拟桌面或者虚拟存储。基础平台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全部计算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资源池的利用,包括CPU、GPU、内存、存储、网络带宽和其他基本的硬件资源。其平台模型如图3所示,在平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架构如图4所示。
2.3 融合媒体平台的设计
如何确定融合媒体平台建设规模是重点考虑的内容,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根据业主需求确定电视中心的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站点数量需求;
(2)根据业务流程确定系统平台和系统应用(PaaS及SaaS);
(3)针对不同的平台及应用对CPU、内存、存储及网络带宽的需求进行整理;
(4)通过资源计算确定基础平台(IaaS)需要虚拟化的CPU、内存、存储及网络带宽的量;
(5)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服务器的种类、存储的类型、网络架构形式。
下面针对每一步骤的具体操作事项进行说明。
2.3.1 第一步:需求确定
nlc202309091148
在《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中将电视台业务分为六个板块:采集汇聚、新闻制播、节目演播、综合制作、内容管理、播出分发。
在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设计的初期,首先与业主单位确定平台的功能需求来作为设计输入。针对目前电视台的建设需求和业务需求,从传统的六个业务板块的功能作为切入点,可能会增加媒体融合业务和其他辅助业务两个板块。
(1)采集汇聚
采集汇聚业务需要确定内容采集的途径、信号数量以及节目采集量。全媒体的内容采集分为视音频信号采集、网络信息抓取、第三方CP(内容提供商)资源接入。
(2)新闻制播
新闻制播业务确定新闻节目制作量、精编非编站点数量、粗编非编站点数量、文稿编辑站点数量、审片站点数量以及新闻演播室的数量和规模。如果业主单位提不出工作站点的数量,可以按照常规方法,根据节目制作量以及业务用房的规模推算出工作站点数量。
(3)节目演播
节目演播业务需要确定演播室的数量以及哪些演播室具备直播功能。
(4)综合制作
综合制作业务需要确定各类节目制作量(包括综艺节目、专题节目)、精编非编站点数量、粗编非编站点数量、包装站点数量、打包合成站点数量、转码站点数量、审片站点数量。如业主单位提不出工作站点的数量,可以按照常规方法,根据节目制作量以及业务用房的规模推算出工作站点数量。
(5)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业务需要确定各频道节目播出量、节目制作量、节目制作类型、不同类型节目成片比、存储周期。另外需要明确节目上下载站点数量、媒资检索站点数量、媒资编目站点数量。
(6)播出分发
播出分发业务确定频道数量、各频道节目播出量、播出存储周期。
2.3.2 第二步:系统应用确定
根据云平台的功能需求确定PaaS和SaaS。
在云平台架构下的电视台全台网归纳为四个大平台:综合生产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新闻制播平台、播出平台;根据电视台其他的业务需求增加一些平台或系统,例如新媒体播出平台、OA系统、监控系统等。
2.3.3 第三步:资源需求整理
根据用户需求,对部署在IaaS的应用软件和服务进行整理,基本能够涵盖每项业务具备的功能。对于不同的软件和流程开发公司而言,程序和软件对硬件的使用效率不尽相同,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底层算法。根据目前行业内主流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效能,统计出各项业务的资源需求,见表1~表6。
2.3.4 第四步:基础平台资源池确定
将电视台提出的各项功能需求代入资源需求表可以得到电视台各个功能需要的资源量,加以计算分别得到整体的CPU需求量、GPU需求量、内存需求量、网络带宽需求量以及存储需求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需求量,在考虑适当冗余的情况下可以乘以系数1.0~2.0,充分考虑电视台业务发展的空间以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变量,最终得到电视台云平台的各项资源参数。
2.3.5 第五步:硬件及网络架构的确定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得到云平台各项资源参数,那么最终平台的落地实施是需要硬件来提供支撑的。确定硬件及网络架构是设计最重要的一步。
云平台资源池中的资源分为三类: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
这三类资源对应着三类系统硬件:计算类硬件,主要指各类型服务器;存储类硬件,主要指磁盘阵列;网络硬件和架构,主要指交换机、网关等硬件组成的以太网。
广电及IT类的各类厂商中生产此类硬件的厂商数量很多,在电视台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选择稳定性高、口碑好、使用广泛的品牌。下面针对三类硬件分别进行说明。
(1)计算类硬件设计
构建云平台常见的计算类硬件分为两种,x86标准物理服务器和x86 GPU物理服务器,分别提供CPU计算资源、GPU计算资源以及内存资源。这两种服务器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
为了提供足够的资源输出能力,选配的服务器集群的整体性能应当符合并超过之前算出的计算资源需求,即:
∑服务器CPU≥CPU需求
∑服务器GPU≥GPU需求
∑服务器内存≥内存需求
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虚拟化和集群化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IT设备厂商通过软件开发平台对服务器群进行虚拟化搭建,与其他类型的硬件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资源池。
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和特殊性,在计算类硬件的选择上有三种模式:全部采用机架式x86服务器;全部采用刀片式x86服务器;采用机架式x86服务器与刀片式x86服务器混合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选择对于云平台本身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太多影响,主要取决于项目投资、机房建设状况以及设备利旧等问题。三种模式优缺点如表7所示。
三种服务器硬件架构模式在不同的场合都有应用,对于新建设的电视台云平台来说,资源池采用统一的硬件模式是最理想的选择。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很难说是机架式服务器更具备优势还是刀片式服务器更具备优势,应该讲三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来确定硬件模式。
(2)存储类硬件设计
在设计存储类硬件时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a.电视台不同业务对存储系统的要求;
b.电视台不同业务的存储量需求;
c.根据以上两方面确定采用哪种存储方式。
为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选择的存储容量应满足之前计算得出的电视台存储量的需求:
∑存储容量≥存储需求
根据等保要求,对于播出系统、新闻制播的等保要求是高于其他系统的,因此在存储硬件的上需要对这两个系统独立搭建存储资源池。
nlc202309091148
(3)网络硬件和架构设计
根据网络资源计算,可以算出并发的网络带宽。通常情况下私有云平台的网络带宽非常高,因此电视台的私有云网络平台应采用万兆以太网的架构,能够支持大容量的并发读写。
网络系统配置上采用核心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所有交换机应当做主备冗余。云平台与外网的连接需要采用网闸或防火墙的方式。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应配置安全网关。
3 全媒体应急指挥中心
媒体融合还体现在政府管理体系上,璧山广电中心项目中就设计了全媒体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挥调度系统。指挥中心内部引入公安、交通等部门信号,遇到突发事件时政府领导、台领导可以在这里进行指挥。通过前线记者实时信号回传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指挥操作,为重大事件活动提供指挥保障。
此指挥调度系统主要体现大屏显示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针对电视台的业务特点,增加以下系统模块,在行政系统范围内部署,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如图5所示。
(1)移动应急指挥系统
当突发新闻事件时,启用此系统,用于前方和后方指挥人员的可视应急指挥调度。后方指挥可以看到前方新闻采集人员实时现场,与多个采访小组利用3G、4G信号回传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把前方新闻采集过程中需要的照片视频局部捕获后广播给前方多个终端。
(2)工作汇报移动视频电话系统
当需要召开视频会议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终端上安装前方客户端,呼入指挥中心内,参与视频会议。
(3)援助专家视频咨询系统
对于指挥中心的派出人员可进行可控连线,由前方外派人员用手机呼入到援助中心,由指挥中心协调员通过控制端接入远程特邀专家通过视频解答,提供远程咨询。
(4)总览地图系统
在全媒体应急指挥中心,可以看到正在使用的前方终端在什么位置,终端回传的实时视频及终端所属单位。
(5)固定监控视频接入平台
在全媒体指挥中心,可以看到城市的固定监控视频。指挥中心可以有选择地为前方手持终端提供这些实时的固定监控视频,并与多个前方终端一起研究这些监控视频,一边广播一边标绘一边讨论。
平台由三类终端构成,包括前方行动人员用的行动终端、前置现场指挥人员的移动或指挥终端、指挥中心的后方指挥终端。功能设计精确定位到使用者角色。
4 结语
市县级广电中心的融合媒体建设还处在探路的过程中,融合媒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璧山广电中心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新的尝试,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形成一套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市县级电视台建设模式,为广电中心融合媒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编辑 王芳)
融合中心 篇4
当市场随用户需求而快速转变, 当企业不愿再支付高昂的运维费用, 当稳定性再次成为复杂IT追求的目标, 整个业界开始思考数据中心新的发展方向, 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融合架构”。
曾经以路由交换起家的华三, 经过10年的市场锤炼和产业积淀, 对于融合架构的理解显然更加深刻。华三公司副总裁兼市场部总裁王巍告诉《通信世界》记者:“无论是技术趋势还是市场导向, 都在催促融合数据中心的快速实现。而那些期望通过业务调整引领市场的企业, 更希望自身的IT基础设施能够形成一个能力平台, 企业应该借助这一能力而不是每天纠结于IT的复杂性和运维管理。”
企业战略调整的背后
在洞察到市场新的诉求点以后, 华三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并最终将企业愿景由“IP领域领导者”改为“新IT基础架构领导者”。区区几个字的变化, 背后却蕴藏了相当深厚的含义。
首先, 新IT, 一个“新”字代表了与传统业务和旧有IT的彻底挥别, IT不应该是业务的阻碍和牵绊, 但同时也不能被业务“牵着鼻子走”, 新IT的价值在于, 要求业务部门的深度参与, 使得业务与IT之间做到“零距离”接触, 并最终帮助企业具备一种全新的可定义、自适应以及动态平衡的新IT能力。
其次, 基础架构领导者, 华三的优势在于网络——全球网络市场份额“前二”, 在全球企业网市场进入“领导者”象限,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更被评为是“有远见者”。但是, 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华三首席执行官吴敬传女士曾说过, 如果说过去是个性化IT架构支撑上层应用, 那么未来则是通过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架构承载上层的所有应用。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基础设施架构”, 是未来的方向, 更是华三的目标, 其中包含了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 与之相对应的虚拟化产品, 以及用作统一调度的资源控制与管理平台。
如此大幅度的战略调整和产品线外延,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绝非易事。但庆幸的是, 华三一方面发挥了自身多年在网络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优势, 另一方面借助惠普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以及采用海外贴牌等市场战略, 迅速走出了一条融合架构的市场化道路。
“流体”数据中心的由来
目前, 围绕在“新IT”这一大战略下, H3Cloud、融合数据中心CDC、软件定义网络SDN、IT移动化BYOD、新运营网Flex Carrier、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技术方案都在快速落地当中。而对于融合架构的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中心领域, 华三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方案。
王巍告诉记者, 传统的数据中心缺乏灵活性, 更形象的说, 传统IDC就像一个静态的固体, 每项业务都有自己的底层架构, 数据无法互通资源也无法共享, 在面对新的业务需求时, 这种结构已经显得十分力不从心。
事实也是如此, 在全球经济加速运转的大趋势下, 稳定不再是企业对IT的惟一需求, 除了稳定, 企业还需要快速和简便。比如在电信领域, 业务市场部门会不断推出新的增值业务与应用, 有时候迫于市场竞争, 某些业务从设计到上线留给IT的时间只有几天而已;而在互联网企业, 伴随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 具备高性能、无阻塞的稳定网络成为不二选择, 同时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于企业的二次开发也至关重要。
于是, 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时代到来, 通过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虚拟化, 大量的计算资源得到复用, 弹性化的资源调度也让IT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们将这一阶段的数据中心定义为半流体, 毕竟服务器和存储实现了虚拟化, 资源开始出现流动性, 但是碍于网络的限制, 同时底层硬件设施因为缺乏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平台, 这时的数据中心还是无法做到完全的面向上层应用。”王巍补充表示。
那么, 如何能够实现“全流体”的数据中心架构,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云网融合, 面向上层应用做到自适应和可定义, 进一步说, 也就是套用“软件定义”的概念, 将底层各领域的物理资源抽象出来, 供上层的中间件来调用, 而IT管理员只需要动动鼠标, 就可以在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上搭建网络和链路, 相应的网络策略将会自动适配并下发到底层网络中, 华三给出了完整答案。
融合数据中心的标准答案
华三认为, 融合数据中心必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硬件能力, 华三推出了融合硬件产品UIS, 基于标准的x86架构, 既能实现高密度计算的要求, 又可调配为大容量存储设备, 同时其强大的网络能力, 又可成为高性能的交换设备。高水平的硬件能力还体现在对数据中心融合IO的支持, 实现端到端统一IO互联, 满足高带宽、低时延的应用。
其次是虚拟化能力, 华三具备网络、计算、存储的多种虚拟化技术部署能力, 尤其是网络虚拟化能力, 可实现网络设备虚拟化、网络功能虚拟化和网络连接虚拟化, 从而使融合数据中心完全转变为灵活的“流体”数据中心。
第三是最具特色的融合控制能力, 通过引入VCF虚拟融合控制器, 实现对物理资源和虚拟化资源的统一控制, 融合数据中心打通了计算、网络、存储部署以及相互联动的界限, 完美面向业务, 使得数据中心的基础资源池化成为可能。同时最可贵的是, 融合控制器可兼容原有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 从而实现传统数据中心向融合数据中心的快速过渡。
融合中心 篇5
融合网络适配器作为行业领先的适配器方案,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在CPU效率、应用性能以及数据备份时间和可靠性方面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融合网络适配器优势
更高的应用性能。正如上表所示,QLogic 8200系列融合网络适配器能够提供最佳的应用性能,对高密度虚拟化和云计算环境而言,该融合网络适配器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由ConvergeFlex所助力的最低拥有成本。QLogic 8200不仅能够提供最低的CPU利用率,其作为业内唯一的一款融合网络适配器,还可以通过一条线缆同时为CP/IP、CoE和iSCSI提供并发的高性能卸载。这使其能够满足拥有最高密度虚拟机的虚拟化服务器环境的性能需求。QLogic所配置的VMflex技术,能够提供诸如通过巧妙地在适配器内嵌入第2层以太网交换机,创建多个分区和灵活的带宽配置等先进的虚拟化服务,并且能够实现物理机内虚拟机至虚拟机的直接通讯,以及支持SR-IOV、NPAR、NIV(VNtag)和VEPA/VEB。
市场领导地位。据Dell' OroGroup称,QLogic是融合网络适配器的市场领先者,领先于其竞争对手最少两位数的销售量。除了已经部署了1000万个FC端口外,QLogic的软件堆栈与所有现有的LAN、NAS和SAN环境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并支持几乎每一种hypervisor、操作系统和启动环境。
透明的可管理性。QLogic的ConvergeConsole提供了FCoE、iSCSI和IP功能的多平台管理,实现管理的简易性和融合网络的部署。
最佳的企业级应用性能。在Microsoft Exchange2007环境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效率领先Emulex的同类产品54%,领先Intel软件FCoE起始器189%。在MicrosoftExchange 2003环境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效率领先Brocade适配器33%,领先Intel软件FCoE起始器295%。
卓越的业务连续性。QLogic适配器能够显著缩短数据的备份时间,并显著提升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在连续写入操作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比Emulex适配器陕71%。
融合中心 篇6
1 网络融合的现状及挑战
对于使用以太网进行局域网 (LAN) 通信, 并使用光纤通
驱动接口之间。中间层对其上层--网络层虚拟出IPv4网络环境, 操作系统网络层协议栈始终使用传统IPv4地址, 这样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都可以使用原有IPv4通信方式。中间层对下层网络驱动接口虚拟出一个IPv6协议栈, 分配给用户终端的IPv6地址由中间层接管, 中间层担负起操作系统内部各层级间NAT-PT功能, 并通过操作系统网络驱动接口对外发送IPv6数据报文, 结合隧道和转换技术在核心网转换设备上再将IPv6报文转换成IPv4报文。中间层可以在应用软件无法察觉的情况下, 使用户终端采用IPv6对外通信, 同时确保用户软件和操作系统平滑使用。如果用户操作系统支持IPv6, 并且应用软件需要使用到IPv6进行通信, 那么该中间层可监测到应用软件的需求, 并跳过虚拟出的IPv4协议栈直接将数据通过IPv6协议栈转发。
中间层起到的是一个虚拟协议栈的作用。在用户终端上使用软件的方式实现中间层功能, 在商用推广过程中可以将功能全部集成到定制的PPPo E拨号软件上。集成后拨号软件后应该具备如下几种功能:拨号功能:安装PPPo Ev6协议, 负责处理PPPo E拨号, 并获取IPv6地址。IPv6协议栈:在操作系统内部对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构建网络层IPv6协议栈。道进行存储区域网络 (SAN) 通信的数据中心的企业而言, 需要维护两个不同用途的网络。以太网 (LAN) 以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 支持各种数据类型, 包括局域网, 语音IP电话, NFS存储, CIFS, 和i SCSI等。SAN提供访问的I/O块应用, 为存储整合、邮件服务器和任务关键型数据库等应用程序提供的很多价值已众所周知, 其中包括高性能和可靠性。但是它们在设计和功能都非常不同。两个网络有自己的安全限制和流量模式, 并利用独立的管理工具集。因此, 每个网络都必须建立和维护自己专用的、孤立的基础设施, 需要在每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布线和网络接口。两个独立的网络、数据和存储管理, 增加了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成本。这样部署和维护互不相连的数据中心网络不仅成本高昂, 而且十分复杂。现在, 企业寻找新的方法来融合LAN和SAN网络, 使数据中心的运行更有效率和成本效益。
2 以太网光纤通道FCo E背后的技术
FCo E是在以太网网络上封装光纤通道帧, 允许光纤通道使用10Gb以太网网络, 同时保持光纤通道协议不变,
FCo E以帧结构的模式将光纤通道映射到以太网上。从光纤通道到以太网的映射如图1, 所示图2表示Host端支持FCo E的一种协议栈。
IPv4虚拟协议栈:为操作系统网络层提供虚拟IPv4环境, 以及通过自动配置IPv4设置欺骗应用程序使之发送IPv4报文。协议转换:IPv4至IPv6协议转换功能, 建立在IPv6协议栈模块以及IPv4虚拟协议栈功能模块之间。IPv4与IPv6协议转换, 其目的是将用于欺骗的IPv4报文转换为IPv6封装, 以便该数据包可以在IPv6的网络中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由地址转换设备再一次进行IPv6地址向IPv4地址的转化, 并转发至IPv4网络。应用监测:建立在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层之间, 负责侦测应用程序类型, 如果是IPv6应用则直接跨越IPv4虚拟协议栈, 将数据交由IPv6协议栈封装成IPv6报文并转发。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演进技术的不足, 提出了全新的IPv6演进方案。方案的技术要点是通过最靠近用户终端的一次IPv4至IPv6地址转换, 为用户终端虚拟出一个IPv4的环境, 并通过第二次IPv6至IPv4的转换实现用户平滑访问互联网IPv4资源。此外结合现有双栈技术解决了用户终端访问IPv6资源的需求, 最终获得IPv6平滑演进的解决方案。
通常一个以太网的帧最大为1518字节。而一个典型的光纤通道帧最大为大约2112字节。因此在以太网上打包光纤帧时需要进行分段发送, 然后在接收方进行重组。
FCo E依靠两个基于新定义的行业标准的规则集, 第一个规则集是以T11 FC-SW标准为基础的, 它主要是负责处理光纤通道帧的, 第二个规则集是基于IEEE 802。1D标准的, 它负责处理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以太网帧。总的说来,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将光纤通道帧映射到以太网帧, 以创建一个可靠的以太网传输机制。
为了可靠迅速地传输存储流量, 光纤通道协议假定底层结构即使在网络拥塞期间都是无损的。与DCB关联的新以太网扩展 (包括优先级流量控制和增强传输选择) 使以太网具备可支持FCo E的无损特性。DCB可以将每条链路最多分成八条虚拟通道, 每条通道都支持不同的服务类, 例如FCo E或IP流量。优先级流量控制用于在拥塞严重时暂停指定虚拟通道上的数据流量。增强传输选择通过为指定服务类或虚拟通道提供带宽保障来提高整体性能。
FCo E融合网络可以支持LAN和SAN数据类型, 在数据中心减少了设备和布线, 同时降低与该设备相关的电力和冷却负载。汇聚成一个统一的网络, 这有助于降低管理负担时, 也有较少的支撑点。并可直接利用现有光纤通道网络和管理软件, 这是通过以太网网络实现存储的巨大优势。
3 网络融合FCo E的部署
迁移到FCo E可以用渐进的, 分阶段的方法实现, 通常从传统交换机开始, 然后移动到本地FCo E存储, 并最终过渡到网络。不必一次性迁移至全以太网存储环境。可以使用整合服务器上的网络端口, 并减少支持FC和以太网网络所需的电缆和适配器数量。
图3描述了网络与FCo E融合架构之前典型的数据中心。SAN (橙色线所示) 是一个有网络端口和布线的以太网IP局域网的并行网络。
首先, 过渡到统一融合的10Gb以太网FCo E/DCB基础设施可以逐步进行。大多数启用了FCo E连接功能的交换机也都提供可选的传统FC连接, 以实现以太网与FC网络之间的访问, 并且可以更加平缓地过渡到全以太网网络环境。对于安装的FC存储规模庞大, 并且想要继续利用这部分FC投资的单位, 应选择第一种的计划过渡方案 (图4) , 这样实现的FCo E的融合, 在服务器和交换机的端口数可以减少一半, 显著降低运营的成本。
然后, 过渡到核心的FCo E/DCB, FCo E实施后, 对于FC SAN中的节点, FCo E启动程序应与之直接连接, 并且能够通过相同的工具加以管理。对于打算淘汰FC硬件的组织, 数据中心可以一次性迁移到个增强型全万兆以太网为核心的网络全FCo E支持的基础架构 (图5) , 然后逐步实现支持存储的FCo E。
4 结语
FCo E (以太网光纤通道) 是一种网络融合的技术, 可帮助企业在以太网基础设备中扩展光纤通道, 它允许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在一个单一的10Gb以太网链路上传输以太网数据和光纤通道存储通信, 从而极大地减少电缆和端口数量, 使高密度和高能效系统成为可能, 有效节省基础设施的开销。
摘要:FCoE通过在太网网络上封装光纤通道帧, 从而让光纤通道协定运行在以太网络上, 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光纤通道储存区域网络 (SAN) 应用范围, 利用以太网络基础建设来降低SAN的导入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将区域网络 (LAN) 与储存区域网络整合为一, 实现数据中心的网络融合。
关键词:FCoe,数据中心,网络融合
参考文献
[1]ZHAO Di FCoE Application on Network Servic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2008.01.
[2]Manish Muthal全面推进新一代数据中心[J].微电脑世界2011 (8) .
[3]郭英鹏, 翟丽娜.数据中心网络发展简析[J].邮电设计技术, 2011 (8) .
融合中心 篇7
5月8日, 由新奥特承建的上海SMG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融合平台项目正式上线。
SMG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融合项目包括新闻指挥协同、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全媒体内容库三大体系。其中全媒体新闻融合平台是全媒体新闻体系的核心支撑平台, 为全媒体新闻生产提供统一策划、统一汇聚、统一互联网发布。该平台打破了新闻线索来源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以“云”设计理念为电视台提供融合的新闻制作和生产方式, 从而使得新闻内容创作和互动更加便捷。同时, 统一的互联网发布为电视台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产品和业务。此外通过架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精准推送和反馈指导, 最终让新闻全面回归快捷、新鲜、互动的本质。以电视新闻全媒体指挥中心为窗口, 全面系统地呈现和控制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各个重要环节, 协助业务部门形成电视新闻全媒体生产的辅助决策能力。
融合中心 篇8
(1) 数据中心切换提供低于微秒开关延迟和当故障时转移到Qo S冗余链接的零丢包率。
(2) 为增加资产优化而开发的复杂流量负载平衡算法。
(3) 支持大型载波类虚拟化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
(4) 内置的网络安全机制以强化政策, 减少网络威胁事件等。
1 SDN
SDN (可编程网络) 是一种新型的技术, 它能够为为网络资源的虚拟化提供一种按需驱动的方式加以实现。其优点在于能够使得控制与运行功能的退耦, 从而实现对网络的可扩展性, 以及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一些流行的SDN控制器有Floodlight, Beacon, NOX, Open Day Light。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服务质量 (Qo S)
服务质量被定义为提供服务的能力, 只要体现在一个阶段的网络运行指标上, 其中包括传输带宽, 最小延迟, 减少丢包率, 以及拥塞控制等。在SDN中已有一些关于Qo S的研究工作。
3.1.1 Open QFlow
Airton Ishimori提出的Qo S管理框架, 被称为Open QFlow, 它能够在基于openflow环境中的网络管理Qo S, 以按需的方式管理带宽, 队列尺寸以及延迟的参数。
2.1.2 Open Qo S
它是一个基于控制器的openflow协议, 能够获得端到端基于应用的多媒体的服务质量。
2.1.3 Secondnet
对于云来说, 有必要提供保证驻留在不同数据中心的虚拟机的执行带宽, Secondnet就是这样的数据中心虚拟框架, 它能够提供对虚拟数据中心的抽象, 从而保证每对虚拟机之间运行带宽。
2.1.4 网络汇聚的自主可扩展Qo S控制
它有两个方面要求, 第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流量汇聚, 第二要求对不同租户的流量进行汇。Wonho Kim等人提出一种控制器, 能够把网络片赋给不同流量的应用, 以动态满足Qo S的需要。
2.2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一种SDN网络的智能拥塞感知路由, 以提高各种应用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该技术布置在云中可以获得应用的最小反应时间。一些负载机制已经应用在云中。
2.2.1 等值多路由 (ECMP)
等值多路由可以根据路由策略计算多路径扩散流量的成本, 控制运行的性能。
2.2.2 Aster X
Aster X是一种负载均衡器, 其目标是使得服务器和网络负载联合应用的响应时间最小化。
2.3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SDN关键因素之一, 包括三个层次:
(1) 指的是基于SDN的控制器能够支持的交换机的数量。
(2) 描述每个流对流表访问的条数。
(3) 表示SDN控制器能够如何处理交换机进行多站点的生成树。相关工作有:
2.3.1 DIFANE
它是一种分布式流结构, 目标是避免控制器的瓶颈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维护数据平面的流量。
2.3.2 Maestro
该系统能够基于优化技术进行平行处理和处理吞吐量。它通过TCP收发openflow消息, 同时执行四种应用分别是发现、交互路由、授权、以及路由流。
2.4 网络安全
安全对于SDN网络来说是一个重要方面, 控制器是保护的首要对象, 因为他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其他对于网络的安全而言还包括拒绝服务攻击 (DDOS) 等。
2.4.1 Net Fuse
现在数据中心较多的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等的影响, Net Fuse使用被动收集流控制消息, 以侦测动态网络流从而识别网络行为, 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2.4.2 Fresco
它是一种openflow安全应用框架, 它提供了openflow检测与迁移模块。
3 结论
云计算传统的资源定义在SDN网络出现后发生了变化, 它使得网络逐渐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SDN网络使得传统网络和虚拟网络能够以按需的方式为最大化其效用, 从而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本文根据云计算在SDN网络应用中可能会面领的几点问题进行了综述介绍,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开发出更多适合并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应用平台。
摘要: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部分在提供云计算的资源服务方面越来越普遍, 通过制定细粒度的需求降低了以往的物理设施, 应用以及平台的局限性, 从而使得能够更准确对其虚拟环境进行定义。其中还涉及到很多技术挑战:如何获得Qo S, 优化负载均衡, 可扩展性, 以及安全问题等,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数据中心,新型网络,数据融合,云计算
参考文献
[1]P.Mell and T.Grance.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October7, 2009.
[2]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Available: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the new norm for networks.https://www.opennetworking.org/images/stories/downloadslopenflow/wpsdn-newnorm.pdf, 2013.
[3]Floodlight.Available:http://www.projectfloodlight.org/floodlight/, 2013.
[4]Beacon.Available:https://openflow.stanford.edu/displax/Beacon/Home, 2013.
[5]NOX.Available:http://noxre[2o.org/wp/, 2013.
融合中心 篇9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简称:深广电)作为一家拥有11个电视频道、4套广播频率和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公司、广播电视传输中心、新媒体网站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传媒集团,自成立以来,已基本实现了电视、广播节目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随着传统电视、广播新闻业务逐渐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深广电希望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融合新闻中心内容生产网络系统,以全媒体为目标设计新闻内容生产平台,并且通过新建媒体数据中心,为各新闻业务系统提供媒体处理、业务支撑、公共服务、IT基础架构、传统媒体基础架构等资源。
新的挑战带来更高的IT期望
转变即为挑战,挑战即为机遇,深广电向全媒体时代迈进的同时,提出对IT基础设施平台如下信息化期望:
业务融合、统一运维:新建媒体数据中心,要为各新闻业务系统提供媒体处理、业务支撑、公共服务、传统媒体基础架构、IT基础架构等资源,而且需要同时支撑虚拟化和桌面云两种应用场景,运维工作量极大,因此灵活弹性的资源分配方式,以及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性能:原有工作站编辑高清节目时常出现卡顿、丢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节目编辑效率,新建的媒体数据中心要有足够的性能满足高清节目的制作,确保深广电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播出的实时性;
提升资源利用率:多媒体制作终端种类繁杂,并且不同的业务需要分别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各业务的资源占用各有不同,服务器间资源无法共享,导致服务器的占用率参差不齐, IT系统平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非常低;同时新业务上线无法在已有的服务器上部署,需要进行配套硬件的采购,TCO不断升高,新建的媒体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深广电硬件的采购。
云计算是全媒体数据中心的最佳选择
为满足深广电对新IT平台的建设期望,华为联合合作伙伴一起组建了专业团队,与深广电IT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对新建媒体数据中心的定位和建设目标做了初步规划:
构建媒体 数据中心(MDC)作为融合新闻中心技术平台的一部分,为融合新闻中心新闻运作与指挥平台(NRP)、全媒体汇聚平台、融合生产平台、全媒体发布平台提供媒体处理、业务支撑、公共服务、IT基础架构、传统媒体基础架构等资源,同时接收云管理平台、统一监控中心的管理和监控。
媒体数据中心基于全媒体汇聚、生产、发布一体化业务,集合全媒体采、编、播、存、管的所有环节,提供一个长期不间断运行的、高可靠性、高处理能力、可扩展性强的多业务支撑平台。
经深广电充分的可行性调研及产品评估,华为Fusion Cube一体机成功取得了客户的认可,成为深广电建设媒体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平台的最终选择。
华为Fusion Cube融合一体机,将计算、网络、存储深度融合,提供高性能、高吞吐量、高IOPS、低时延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配合华为Fusion Sphere云操作系统,为整个媒体数据中心打造了可方便统一管理的云化资源池,可弹性地分配资源给各类媒体业务处理平台使用。同时,将原来的各类多媒体处理终端,包括工作站、PC等统一用桌面云的形式替代,实现了桌面的标准化,以及数据和硬件的集中管理。通过GPU直通方案,构建高清视频合成渲染计算池,具有传统基础设施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
华为云计算助力构建融合新闻中心平台
华为Fusion Cube为深广电构建全行业的第一个全IP化、运行在虚拟化系统上的新闻生产业务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而打造的媒体数据中心为深广电带来了如下价值:
统一运维、融合致简:华为Fusion Cube帮助深广电实现了硬件资源的云化和统一的可视化管理,为索贝Newstar新闻系统、流媒体服务、文稿服务、数据库、IP收录、转码迁移、合成等应用提供高性能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平台,同时,在一台Fusion Cube中提供桌面云的资源和统一管控;在最终用户办公时,可以通过单一终端实现语音、视频、图像、文稿的多媒体编辑,提升运维管理效率50%以上;
优异的架 构设计提 升性能:Fusion Cube的全IP网络架构和低时延、大缓存的设计保证了跨栏目高清节目编辑不卡顿、不丢帧,相比传统IT架构,提升系统处理性能30%以上;
高资源利用率:用服务器虚拟化+GPU直通绑定的方案来构建高清视频合成渲染计算池,实现资源灵活调配,提升运资源利用率30%以上。
融合中心 篇10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访问调度成为构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工具。在云计算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的信息管理云系统结构体系,实现对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的学生管理信息、科研管理信息、教学资源信息、图书管理信息等各方面信息的融合处理和调度访问,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调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同时让全体师生分享最新的教学资源成果。因此,研究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虚拟化云数据的优化融合处理,对提高数据的访问和调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各种专业数据库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SOA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数据信息系统集成、计算机模式识别、信息加工提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服务架构的SOA技术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2,3]。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的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融合算法。首先构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结构模型,进行数据信息流的特征提取和数据聚类处理,并以此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方法,以实现对虚拟化云数据的中心融合处理,提高数据的访问和调度性能。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算法在提高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的优越性能,得出有效性结论。
1 数据分布结构及特征提取
1.1 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存储结构
为了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的融合处理和聚类分析,提高数据的访问和调度能力,需要首先分析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存储结构。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模型构建中采用面向服务架构[4,5],并采用802.11eSOA层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数据通信和调度。在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通信过程中,虚拟化云数据的用户请求特征函数为:
两个数据块标签分别为mi和mj,设置门限值α,SIR≤α。用户属于CoMP协作用户,如果链路(i,j)∈E ,则(j,i)∈ E ,得到优化数据分布的目标函数如下:
其中,Qset为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查询模版集;qi为第i个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序列编码;pim为第i个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查询模版的所需参数。由此构建了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存储结构,为进行数据融合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1.2 数据时间序列分析与特征提取
在上述构建的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存储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云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特征提取,对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堆栈中的每个表项设计一个带宽频间存储节点,表示为一个五元组<hash(url),times,t0+C,cached,ListIP>。根据当前MAC层的用户数目,用户请求等数据信息流的特征函数为:
数据融合系统作为高职院校进行信息管理的数据终端,采用云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包转发和资源调度,通过一个非线性变换(即核函数)(x)将训练数据xi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云数据序列进行网络编码后的小波特征为:
其中,Sk表示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的教学资源利用指数,为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访问效率平均值。构建资源调度调整PSO-SVR模型,得到整个网络的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尺度。初始化一群随机调度特征向量,采用特征空间的资源深度位置搜索模型,设数据融合中心在d维空间具有最优值,其位置用Xi= (xi1,xi2,…,xid)T进行迭代优化,由此实现特征提取和数据调度。
2 虚拟化云数据中心融合算法改进设计
在上述构建的数据存储结构模型和特征提取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提高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的调度和访问能力。传统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处理,随着数据特征间模糊性的增强,导致对虚拟化云数据的融合和识别能力下降。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的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融合算法。算法改进设计描述如下:基于比例公平的联合信息管理分配算法,采用零波束赋形的预编码方式,得到R类用户接入与其距离最近的一个Relay,以获得更好的服务。通过上述设计,得到了网络模型结构。本文采用能量检测方法,进行虚拟化云数据的中心融合处理,通过对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优化聚类分析,提高数据挖掘效能。初始化聚类中心满足G1 G2Y1Y2,令A{a1,a2,…,an}为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特征矢量的模糊聚类中心,虚拟化云数据分布存储环境数据x满足:x~ N(Ex,En′2),其中,信息熵En′~ N(En,He2)。在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融合过程中,采用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方法。在面向服务构架的线性回归散布型数据一致性集成网络结构模式下,数据包传输密集,由于内部和外部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应用系统,因此需要在数据传输的隐通道中实现高安全级进程向低安全级进程的转换。在该过程中,接收方直接或间接地从客体中读取消息,实现数据包发送和信息编码,客户端通过信息解码实现信息接收。
根据上述算法改进原理,进行算法设计。根据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虚拟化云数据的最小连通集特性,对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面向服务构架节点间的关联中心距离为:
其中,d为分布式系统下的变量耦合加权距离,xi为第xi个节点坐标,yi为第yi个节点坐标。面向服务构架系统在预测结果满足条件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库耦合预测的最优控制模型,进行信息管理系统虚拟化云数据的数字化信息服务集成平台的中心融合处理,进而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分析,以提高数据融合性能,得到数据一致性分析目标函数为:
式中:为数据中心的聚类特征矢量,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聚类分析,可以根据需求通过云调度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进而得到分布式数据库级联系统i。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云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优化调度。对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散布特征提取,实现云信息系统的集成,得到数据一致性集成分析结果为:
由上式可见,基于面向服务构架的数据聚类处理和服务层构建,可以直接被网络管理层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提高了数据的访问和调度能力。
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算法在实现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虚拟化云数据的融合与调度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的硬件环境为:CPU为Intel Core i3-215,主频2.45GHz,采用Matlab进行算法设计和数学仿真。实验中,首先构建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高职院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在参数设定中,设置Nf=25,Tf=120ns,Tc=3ns。在虚拟化云数据采样过程中,采样数据包发送形式为一组非线性云数据时间序列,假设虚拟化云数据采样频率为0.23Hz,数据样本数为1 024,得到测试数据的时域波形如图1所示。
以上述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序列为测试样本集,采用本文算法构建数据中心融合集成系统,在系统中进行数据调度和访问,得到数据中心融合的适应度值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采用本文算法进行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融合处理,具有较好的适应度和收敛性,提高了数据访问和调度能力。
4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的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虚拟化云数据融合算法。首先构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高职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云数据分布结构模型,进行数据信息流的特征提取和数据聚类处理。以此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构架中心聚类方法实现对虚拟化云数据的中心融合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访问和调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数据融合的适应性较好,可提高数据访问和调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基于RSA公钥加密算法的电子邮件加密程序之JAVA实现[J].科技通报,2012,28(2):110-111.
[2]张志明,周晋,陈震.基于网络编码的对等网流媒体传输模型和算法[J].软件学报,2012(3):648-661.
[3]司菁菁,庄伯金,蔡安妮.严格线性散播网络编码[J].软件学报,2012(3):688-699.
[4]洪刚,汤宝平,裴勇.基于最低能耗路径的分簇路由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2(10):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