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的批改

2024-07-25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共12篇)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1

摘要:本文指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提出满怀希望的择要评价、受益良多的当面批改、同舟共济的互评互改、循循善诱的情感激励等四种方法促进作为批改交流。

关键词:作文,批改,交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一个学生,看其语文水准如何,往往从作文的角度便可获得较为完整的证明。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而言—作文难写;对老师而言—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可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

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的艺术就非常重要.在此,谨以自身教学历程中的粗浅体会,谈几点做法。

一.满怀希望的择要评价

由于小学生都是初学写作,尽管有的学生已经上到五六年级,然而在他们的写作中,所接触到的作文,大多数都仍是各有“残缺”的。有的作文,叙事完整却缺乏重点;有的作文,重点明显,然而必要的过程却交代不清;有的作文,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较为生动,整体却不够感人;有的作文,不但内容平平淡淡,而且还有很多的小毛病等等问题,如何批改?我觉得,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就可运用“择要评价”的方法。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不自然,小毛病也不少,但从总体上看,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则也要从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闪光点”,如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得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总之,对这类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偏爱一点。评价时,运用“择要评价”的方法,尽量将眼光落在作文的“闪光点”上面,予以肯定和赞扬,决不要吝音,应千方百计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受益良多的当面批改

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如第一批学生语言哆嗦、不简洁,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哆嗦、不简洁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学生说话前后脱节,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失于照应;第三批学生逻辑思维有错误,就着重指出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幽醒高写作水平。

三.同舟共济的互评互改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再次,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师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的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批

语,再次批改。教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批语作较大的改动,以防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

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是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就在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同舟共济的互评中,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四.循循善诱的情感激励

创造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写作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有灵感的产生。而灵感的产生,必然需要有主观良好的心境及客观的一“激发”作动力。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尽量予以“激发”动力,对他们的主观起引导作用。所谓的“激发”,我以为,首先而且甚为有效的方法是情感的融入和激励,因为,只有融入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后,教师也才能有感而发,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批改作文时,读到一位女生写的《我的生日》的作文。该作文写得一般,基本内容是:“那天,正好是双休日,她去市场为妈妈买了一条鲤鱼,亲自做了妈妈最爱吃的‘红烧鲤奥’(详写了烧鲤鱼的过程)。妈妈那天加班,傍晚回来时,也为她买了一个奶油蛋糕。晚饭后,她和妈妈在生日的烛光之中吃蛋糕,聊天,看电视(略写)。最后在结尾写道:妈妈,我的好妈妈,我爱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她为妈妈做好吃的而感动,也被母女俩的互爱所感动,可从文章内容来看却比较平淡,不够感人,对妈妈的爱更没较好的展露。读着这篇作文,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虽然年近80高龄,可总是为孩子们着想,不让她干活她总是悄悄干,还常念着:你们年青人上班压力大,工作忙,回家就该好好休息,妈妈多干点儿活没问题。是啊,世上的哪个母亲不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世上的哪个母亲不是全身心为孩子付出着?在泪眼朦胧中,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孩子,在你生日那天,能想到给妈妈做饭,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可你知道吗,为了你的出生,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妈妈付诸了莫大的艰辛。对此,希望你能‘采访’一下你的妈妈,然后再补充、修改这篇作文,将作文写得更好,让所有的读者都能被感动!如何?”在我的激励下,她果真“采访”了她的妈妈,并将作文进行了一次次修改,最后还觉得不足,索性重写了作文。后来的作文,内容详实,情感真挚,由原来的400字,变成了1000多字,一个爱女儿的母亲,一个爱母亲的女儿,清晰地呈现在每一位读者的眼前。课堂上我讲评她的作文时,很多同学都被感动得哭了,甚至有的同学怀疑她的作文是抄的,因为她平常的作文内容平淡,字数不多。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倾注了你的真情实感,你也一样会写出这么优秀的作文。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和鼓舞下,孩子们的作文有了相当的起色。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讲求作文批改的艺术,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2

在小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文章一写完就交卷,根本没有修改的意识和习惯,认为写作任务已经完成,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这种认识是狭隘的,也是肤浅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教育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作文教学实践逐步发现,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指点。因为修改作文是一个思想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检查组词造句,更要推敲认识是不是正确与深刻。修改作文不但可以提高作文质量,还可以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思维的层次也就提升了,思维的层次高了,也就会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进而具有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可以用教师的“批”作引子,引导和指点学生的作文。当然这个引子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够有所进步,学生的各项基本功也得以扎扎实实地训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按照作文水平分类,划分等级针对性批阅。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每位学生的智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具体的做法是:

1、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划分类别。

每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是高低不平的,那么根据学生水平划分:第一大类属于错别字较多、病句随处可见的作文;第二大类是虽然语句通顺,但每次就是寥寥无几的几句,内容空洞不具体的作文;第三大类是写作字数虽多,但没有重点、没有中心的作文;第四大类是文句思想具佳的作文。

2、细心阅读,保留原意按类批改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一样,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保持学生的原意。教师阅读学生的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想象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针对第一大类错字、白字作文的批语,大都是订正错别字,辨认字形组词,修改病句。第二大类作文的批语,均在学生的文章之中明确指出哪儿该具体写,哪该生动形象地描绘。第三大类作文的批语点评,一般在非重点处明确标出:“这儿与中心关系不大,请略写”;在重点之处,教师同样标出:“此处是重点,应该详写”,然后在应该批改的地方批下类似第二大类毛病的批语。第四大类作文的批语,指出精彩的地方及精彩在哪里,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难看出,这样的批语,针对性强,易操作,有层次。只有这样批阅作文的方法才能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正好符合“润物细无声”的原理。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明确点出作文的“病灶”之处,指导修改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知其然,明其理,有所悟”,从而在“渔”和“鱼”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恰当指导,适当放手,逐步提高。

小学的作文教学一直要求逐步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那么到底怎样培养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先帮扶后放手,逐步提高”。

1、帮扶指导,逐步渗透。

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学生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引导、扶持。既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又不能操之过急。这里所说的“帮扶”就是上边提到的教师根据四个类别的作文所下的批语。对于第一大类的学生来讲,他们把教师批过的作文拿到手后,马上明白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就会主动翻工具书,请教同学、老师,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要知道翻工具书、问同学、老师,这就是拐棍,就是训练学生基本功提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开端。他们不仅仅是改,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会努力避免错别字、病句的出现。实践证明,一学期之后,这类学生作文中错别字和病句的出现次数已经减少了很多,基本能够达到文字正确语言通顺。这一批语为什么能有效呢?笔者认为,其一,要求起点低,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其二,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其三,能激起学生修改的兴趣,唤起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对于第二大类的学生来讲,他们之所以写不具体,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又该怎样写,教师在应具体写的地方给其标明,并指出如何仔细观察如何写具体,学生看后就会茅塞顿开,改出的作文就会比较具体、生动了。他们读着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心里充盈着成功的快感和喜悦。例如:五年级第一学期有一篇作文要求写在学校发生的开心的事。有位同学写了前些天的拔河比赛,草草几句,最后写我们十分开心。我在批阅时给他点明:全校同学列队入场可以简写,其他班级的比赛同样可以简写,我们班的比赛要重点写,尤其比赛时看到选手们僵持不下和胜利后我们的心情、表情要详写。这篇作文学生修改后重点写出了本班拔河比赛第三回合的激烈场景主要添加了:哨声响起选手们一起憋着气、满了通红、周围观众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和胜利的哨声响起时同学们高兴的跳了起来和观众热烈的掌声等。经过这样的指导,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受到启发,悟出把文章写具体的门道。再不需要老师的指点,这正是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对于第三类学生的作文来讲,他们存在问题的关键是面面俱到、不懂取舍。教师批,意在引导他们明确围绕中心去写,哪些该取,哪些该舍,都要认真思索题目要求,对于这类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全面否定,尤其是要保护他们写作的热情。教师的批语就要委婉些,多用几个“如果……就……”,最终目的是在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同时给他们提出不足之处,让他们渐渐明白怎样围绕主题而取舍材料。

对于第四类学生的作文来说,在指出优点的同时,可以适当点出延伸方向,拓宽他们的视野,目的是让他们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总之,笔者感觉这种方法,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成果的喜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耐心的关注。不管是哪一类水平的学生,最终他们的作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用这种适应性强,易操作、易激趣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互查互助,自我提高

在学生自改作文时,往往由于是自己写出的文章很难发现毛病,哪怕是找出一个错别字都很难,不仅仅是学生,教师有时也有同感。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

如果在学生自改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先让不同类别的学生之间开展互改。主要是大循环式的,第四类改第三类的,第三类改第二类的,第二类改第一类的,第一类改第四类的。前三类之间所改的作文都比自己的作文低一个档次,改起来很顺手,而第一类改第四类主要是让第一类学生向第四类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技巧。如此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欲和表现欲来解决这一问题。实施互改时,参照前面的作文批改步骤,作针对性的批改,不能只找缺点,要求学生努力在批改的文章中找优点,找出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好,怎样评点这些好地方,同时也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共同讨论怎样修改才算最好。最后还可以在小组内予以相应的评价。互改结束后,由每组的组长汇报组里批改的情况(重点汇报其中一篇文章的批改情况),汇报后可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教师作点评,通过安排多次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互改作文的方法。同时在互改中互学共勉,共同提高。他们改中学习,改中借鉴,改中提高。这种互改既是知识的互补,又是情感的交融,也是能力的提高。学生们感到改作文不但可以表现出自己的认真态度,还能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改作文的效率。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操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改其他人的作文中已养成了耐心细致的品格,然后自改,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了。学生自改后,教师注意评定每个学生的自改质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回归学生”的作文批改 篇3

一、牢固树立“批改作文,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在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其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的主体性通常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在作文训练的时候,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也就是说,在作文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都是学生自己决定的;能动性是指学生能够以积极、客观的心态来看待生活;创造性是指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关于作文批改的环节,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将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叶圣陶先生的话,给我们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放手将学生作文回归给学生自己批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批改的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并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作文,对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在有效的“回归学生”的作文评改环节中,教师首先就是要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批改作文,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重要性

有效的“回归学生”的作文评改模式还要学生意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重要性,而非仅仅是老师所给予的一个分数那么简单,只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学生才能积极认真参与到作文学生自批的活动环节中来。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思想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作文自己改、文章不改不出彩”呢?通过讲述名家修改诗文的故事是一个简单且有说服力的方法。例如鲁迅,他从不满足自己所写下的文章,经常酌字酌句地修改着自己的文章。他曾这样说过:“文章写完以后至少再阅读两遍,要毫无保留地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除。”诗人贾岛亦如此,他在揣摩以及修改字句方面所保持的态度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为“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是用“推”还是“敲”一字反复思量,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甚至在毛驴上手脚比划并一头撞到韩愈的仪仗队,最终参考韩愈的建议确定了用“敲”一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才成为了千古佳句。从名家都重视修改文章让学生意识到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反复地去修改,使自己的文章尽可能地完美,并意识到评改在写作中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高效的“回归学生”的作文评改模式,除了将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意识到作文批改的重要性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批改作文不仅包括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修改,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因此,学生要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第一,作文的格式是否有错误;第二,作文的卷面是否整洁;第三,作文中是否有错别字;第四,作文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地是否恰当;第五,作文中的句子是否有语病;第六,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教师可在学生作文批改之前,对学生列举出中心主旨较明显的文章和中心主旨不明确的文章,通过对比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如何判断出作文主旨是否明确;第七,检查作文的结构是否合理,可从文章层次是否明确、头尾是否呼应以及过渡是否自然等方面来评判;第八,评判作文的选材是否紧密围绕文章的机构以及是否联系生活;第九,评判作文的表达方式。同时要注意的是,前五方面的要求属于评判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经过短暂的训练就能够掌握,后四方面的要求是学生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逐步培养的。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4

有的学校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要做到“精批细改”, 眉批、中批、尾批等一应俱全, 学生每每看到自己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就再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了, 更不要说去认认真真的研究老师的修改评语。这样没有学习的兴趣, 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 怎么能让学生取得进步呢?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老师可以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 分不同等级的或评语表达的, 还可以综合各种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多样化的、宽松的评价方式, 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作文批改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在笔者看来, 批改从一种俯视的角度, 来看待学生的不足之处, 处处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 这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不利的。在作文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对话, 用一种共同学习的态度去探讨, 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 然后在此基础上, 给学生提出带有建议的、商量的和比较的评价结果。通过这样的形式, 可以有效地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热爱, 提高写作能力。

二、作文批改交流的形式探究

1. 当面交流

学生将作业交给老师时, 都希望老师可以立刻给他做出评价。如果不及时批阅, 过了十天半个月, 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再, 甚至忘记自己写的是什么, 老师也忘记了自己对习作的要求, 自然也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佳时机。笔者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时交随时改, 及时听取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调整顺序、斟酌词句等。这样既能准确把握学生作文的思想, 又可以增加师生的情感。例如, 一位学生写《我眼中的同学》, 文中说这位同学每次没有带文具都很有礼貌的向他借。笔者以为他要写他的同学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大笔一挥, 刚想修改, 心又一动, 把他叫过来询问, 原来他并不是要写同学的有礼貌而是说这个同学总不爱带文具, 每次都爱找别人借不好。笔者当着他的面一起修改, 教他如何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他高高兴兴地去修改。他并不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 待人也羞涩, 可那以后他见了笔者总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 对写作的兴趣明显增强。所以, 教师不能以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板着面孔批阅学生的文章, 要弯下腰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文字交流

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让我们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 那么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 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 它不是苛刻的要求、居高临下的指导, 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 对词语的斟酌、对句子的分析, 对内容的探讨等等。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 会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树立信心, 激发情感。如在写《二十年后的相聚》时, 有一个学生写自己从一个穷小子努力奋斗成为千万富豪, 在同学相聚时表现出成功的得意。文章的文笔不错, 叙述也是一波三折, 很吸引人, 可是让人感到他的成功就表现在赚到了钱。笔者在作文后写道:“细腻的描写如行云流水, 丰富的想象让故事一波三折。老师相信二十年后的你一定会像文中所写的一样有出息。成功的标准有很多, 如果能用你赚来的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你赢得的不仅是羡慕, 还有尊敬”。看了笔者的批改, 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笔者的意思, 修改为“他”成为一名志愿者, 捐资学校, 成为同学聚会中的明星。笔者让他在班上朗读自己的文章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 他自己就好像是那个二十年后的他, 在享受成功的喜悦。

3. 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 那也是他们用他们的眼所看、用他们的心所想。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 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 用童心去理解, 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 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 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 参观到他的小小世界。在写《我的好朋友》的作文时, 小莹自己真心对待她的朋友, 可是她的朋友并不把她当朋友, 多次戏弄她, 不开心或者有需要时才想到她, 让她十分难过。难怪最近她萎靡不振, 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呢。笔者批改道:对待不真诚的人, 不是恨她, 也不是拆穿她, 而是远离她, 从心底远离她。乞求来的友谊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友谊。小莹回复笔者:谢谢老师, 并画了一个笑脸。看到这个笑脸, 似乎可以看到小莹又像以前一样开心快乐的样子。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周记, 讲自己的妈妈不顾自己的喜好与能力, 盲目培优, 一味攀比。有一次考试因不如别人, 妈妈竟当着同学的面打了她一个耳光, 让她无比伤心。笔者给她的批语是:鱼说, 我的眼泪流在水里, 所以你看不见。水说, 我知道你在流泪, 因为你在我心里。但愿你是鱼, 我是水。后来, 那个学生用铅笔在后面写了一个“好”加了一个感叹号, 写了一个“妙”加了三个感叹号。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 要多些尊重, 多些理解, 应摒弃以往不易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多采用多样化的, 宽松的评价手段, 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要“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 多加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 使他们勇于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 真情流露, 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才会引导他们多写、乐写和善写。

摘要:提起作文批改, 每个老师都觉得头疼不已, “费时费力不讨好”是师生共同的评价。因此, 笔者建议应该将“批改”作文的评估方式改革为“交流”的方式。

五年级 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篇5

第一条:格式正确不正确。批上:此文格式正确。

第二条:看卷面整洁不整洁。

第三条: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有没有一逗到底的情况。

第四条:看有多少个错别字。

第五条:找病句。看哪些句子有毛病,写得不通顺,碰到不好批、拿不准的句子,小组讨论。

第六条:看作文的中心。

一、是否鲜明。

二、是否集中,要求紧紧抓住主题。怎样辨别作文的中心是否鲜明和集中,通过一两篇作文的实例指导一下,学生一般就能掌握了。

第七条: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

第八条: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第九条,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如:记叙文,是否做到了以记叙为主,老师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结合没结合。

论小学作文批改的艺术 篇6

【关键词】 作文批改;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教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呢?这也许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吧,我也不例外。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有多少老师包括我在内,曾经那么的忽略了它,认为这无关紧要,或者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使得自己的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与同行们共勉。

一、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

教师要把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看成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按照语文课的目的和要求,不可就文章改文章,也不要把它从整个语文课里划分出来,孤立地去进行,这样将使批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全面情况,批改作文的时候,结合这些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进行切合实际的批改,比如学生的思想水平低,学习不积极,那就在这一方面作重点批改,不要没有重点地修改下去。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也要随着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的发展变化,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批改,就容易接受,而且进步也较快。

二、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批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叶老还曾一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除自批自改外,还可以学生互改,组内互改等。教会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后,还应促进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 篇7

传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 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 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 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 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俗话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想写出好文章, 不仅要下工夫写, 还要认真地修改。教师要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那种专由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 把评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要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 精批细改, 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 而实际收效甚微。这种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 语文教学评价要在关注结果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统一与发展。作文教学应改变以往只关注作文结果, 不注重作文评改的做法。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 传统的作文评改, 由教师一人评改作文, 教师花九牛二虎之力精改下来的作文, 学生也只是看一看分数;对教师评改内容根本不重视,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得不到纠正。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适应新课改, 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亲自参与作文的评改。实践证明, 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很高, 批改得比老师还认真、还仔细, 学生通过自改与互评互改,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予以纠正, 而且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通过学生间的作文评改, 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标准、方法

作文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某个角度讲, 甚至重于写初稿。因为它是学生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甚至再创造的过程。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要使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此, 教师在评改之前, 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常规标准、具体要求和一般步骤。学生明确了评什么, 改什么, 才能有的放矢进行评改。此外, 老师还要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批语及通用的修改符号, 让学生参考使用, 如有毛病的句子、错别字、好词佳句等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评改文章, 要先着眼全局, 后研究局部。

三、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作文批改含有“评”和“改”两层意思。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到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指出优缺点。细节上针对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等进行评改。整体上要从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种表达方法运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作文评改从内容到形式, 从整体到局部, 从点到面都要兼顾。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要由易到难, 先让学生评改其中一点, 然后两点、三点逐渐增加评改的内容。如第一次让学生看一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正确, 有无跑题现象, 下次再加上语言文字是否通顺, 这样循序渐进, 学生会觉得作文批改并不难, 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做好示范批改,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好指导, 让学生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 即便如此有时学生还是难以把握好批改的尺度, 教师还要做好示范评改。示范评改是学生批改作文的重要一步, 教师要通过范评把评改的要求和方法示范给学生。

五、让学生通过互评互改, 培养其作文评改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应该以作文评改为主体, 一篇作文从材料到成品都应该是学生去做, 教师只能从中起指导作用;如果从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出发,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 作文评改这个向来被教师“包办”的工作, 应该指导学生去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教师做好作文评改的示范后, 学生再模仿老师相互评改。学生互批作文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 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 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作文中的长短, 还可以看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从中取长补短。学生互批作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比如与同桌或其他同学结对;或甲批乙的、乙批丙的那种交错式;或随机的抽签式等。改者竭尽全力, 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 细心修改, 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艺术 篇8

众所周知, 作文的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 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个有效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笔者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十几个春秋, 对于作文教学的无奈也深有感触, 在这里就作文的批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修改, 完善习作

作为教师和学生, 我们都要认识到, 修改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鲁迅先生在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何其方也说过:“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往今来,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但在我们的教学中, 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实:学生草草地写完作文, 也不多看, 更谈不上修改, 上交之后便万事大吉, 其结果便是“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作文中, 应鼓励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通过修改写出合格的好文章,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尊重学生, 多批少改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人在取得进步并对更高的目标‘有盼头’的时候, 会更加努力, 产生前进的内驱力。”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心智发展还未成熟,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 保留作文本来的风貌,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 逐渐产生对写作的好感。相反, 如果对学生的作文修改得太多,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另外, 教师如果对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过多, 就可能在无意中把自己的意念掺入了学生的作品, 这样, 原作中就少了份童真童趣, 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 难免会泄气, 久而久之, 对写作就会多一份畏难情绪。望而远之, 这对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显然有害而无益。

三、多点关爱, 加强指导

在批改作文时,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在评语的使用上, 要讲究艺术性, 多点鼓励多点爱。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 一定要看在眼里, 表现在批语上,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 他们才能对写作抱有一份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一分为二, 坚持全面性, 用各种学生于善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不足, 少用命令的口气, 多一点心平气和。娄淑芳在《改革作文批语, 体现人文关怀》中为我们论述了较为艺术的批语写作方法:“多点鼓励”“加点夸张”“来点幽默”“带点商榷”。这些要求其实就是指正学生缺点的“药方”。

四、方式多元, 学生参与

写作批改的方式有很多, 合理组合或是选用合适的方式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批改是我们最常用最传统的批改方式。传统的观念认为, 教师全批全改就是对学生负责, 因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都是教师自己奋斗在作文批改的这片天地, 但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教师费心劳神写出的批语, 学生往往不会太在意, 久而久之, 教师的批语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 毫无针对性, 这样的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为了提高批改实效性, 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其实, 除了全面批改外, 我们还可以试探一些别样的有效途径, 譬如重点批改和当面批改。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对学生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给学生改作文,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 向学生问问题, 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 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无论是重点批改还是当面批改, 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拿捏好尺度。

教师自己批改, 有时效率相对较高, 但是过于程式化, 有时也会造成“教”和“学”的割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也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批改作文, 教师不能绝对放手, 要把批改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有据可依, 在具体的批改中, 也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 如分组互改和自批自改等。无论采取哪种修改方式, 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一定的修改方向和重点, 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 也应该问问为什么改, 怎样改才合适, 这个习惯要养成。

总之, 作文批改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全面的统筹和规划, 从大局着眼, 选好合适的方式, 尽可能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师生在一起心贴心地进行评价和讨论, 让写作变得不再陌生和可怕。只有这样, 学生才乐于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2]娄淑芳.改革作文批语, 体现人文关怀.

[3]叶圣陶.“教师下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叶圣陶.端正文风.

[5]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作文批改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篇9

一、先让学生互相批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相当于是一种小范围内的发表文章,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批改作文时, 会将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文章做一个比较,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时, 应及时给予以下几点指导方法。

1. 对学生的批改提出一定的要求。

第一, 指导学生在旁批中写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包括:用词、造句、布局等。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等问题, 可在原句上修改, 其他较大的问题在旁批中指出。第二, 总评。在总评中, 学生要对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构思安排、立意等方面做出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对作文做出评价, 评价要求形式多样。

2. 要求学生为作文评分。

教师要求学生对所批改的作文评分前, 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给作文评分。教给学生评分的标准, 可以使学生对作文有一个衡量标准, 对学生以后写好作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分标准可按照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时给予指导。

3. 相互交流、探讨。

学生批改完作文后, 要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包括对作文的细节问题和分数的质疑。让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进行交流和探讨, 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二、再让学生自批

有些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 写完作文后自己连看都不看。学生在经历了互相批改作文的环节后, 很多学生急于知道其他人是如何修改、评价自己的作文的, 有的学生拿回作文后, 甚至逐字逐句地看批改者给出的修改意见。

1.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把出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完善。很多优秀的作文都是通过多次修改得来的, 不经过修改, 一气呵成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

2.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的反思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评, 能够了解作文的不足, 同时也能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

3. 教给学生一定的自评方法。

第一, 学会旁批, 找出文章的语病, 包括添字、漏字、病句、结构的调整、语句的增删等。第二, 结合学生的互评, 认真评析自己的作文, 找出文章的亮点和不足。第三, 给作文打上恰当的分数。

三、畅所欲言, 推荐作文

在互批、自批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 并说出推荐的理由。学生在表述推荐理由时, 其他学生要仔细听, 并且表决推荐理由是否成立。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教师批阅

推荐的作文最终能否得到教师的认可, 学生的作文最终能否得到一个优秀分, 最终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看完学生的作文后, 结合互批和自评, 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和鼓励性的话语, 同时对互批和自评内容做出评价, 以此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的批阅。教师的评语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评述, 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点评。

五、讲评作品, 激发创造

一篇优秀的作文经过互评、自评、推荐、教师评阅, 最终展示给学生, 对参与批改的学生是一种肯定和自我满足。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过程都展示在教学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见证者。这样的批改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使学生觉得写作不再是什么难事, 能够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 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并且提高学生的修改和评价能力。

总之,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只要方法良好, 必然会给学生的作文带来一个新的春天。笙编辑:马德佳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与批改策略探微 篇10

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 是一项练笔活动, 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 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 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意愿, 绝不能用教师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 有的孩子在作文中, 难免有些语言在表达方面存在不足, 但那是无关紧要的, 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 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 只会适得其反, 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 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 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表达的是真情实感, 只要“其意义不谬误”, “字句通顺”, 哪怕很幼稚, 也应该多给予肯定。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 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评价要因人而异, 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寻找作文的优点, 婉转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 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 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 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是太不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 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 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 揠苗助长。

事实上, 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 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讲评, 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 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 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 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 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 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 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方式、方法, 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 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 不要忽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 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讲评, 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 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 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 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 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 篇11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作,让学生得到作文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作文批改和讲评,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批改--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

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要落实这一目标,应充分发扬民主,变教师一人"改"为学生全员"改", 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群言"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

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应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绝不包办代替。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他方面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文章,必须经过多次修改才臻于完善。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不仅能根据教师的评语修改文章,还能自己主动有效的在写作中反复修改,使其逐步具备修改能力,实现作文批改的最优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的越来越深刻。

兴趣是行动的先导,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对学生写好作 文是很有好处的。使学生对批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展示评改前后的文章,让学生仔细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有了批改作文的兴趣之后,掌握正确的评改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先选出一篇学生的习作,原封不动的抄到黑板上,或用投影仪展示到大屏幕上,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第一步:通览全文找错字;第二步:逐段分析改词句;第三步:立足全文做评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评改操作。

一次评改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提升,日积月累,使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讲评--以鼓励和启发式为主

表扬和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能每次作文只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受到表扬后,学生容易感到兴奋,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对作文的兴趣,盼望作文一次比一次更有进步。

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从作文教学讲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到无论工作多累,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作文兴趣。但是,在表扬的同时,教师也应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在评语中应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激起了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采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让学生从这些商榷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之情,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愤学习。

三、评改--架起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

作文评改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学生作文兴趣的形成,与作文的评改分不开,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教师除了上好作文指导课外,还必须在作文评改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发挥评改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求与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不例外,也要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在批改和讲评过程中不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只当听众,而应是师生互讲互评、互评互改。批改时,可先从全局着眼归纳全班习作的概况,存在问题和主要收获,再从局部出发,介绍几篇比较好的或比较差的作文。对于写得比较好的作文或片段可由文章作者本人当众朗读,让同学们共同鉴赏,谈谈习作有哪些优点,并说出具体的例子,教师摘要板书。有时还可以请小作者谈谈写作的体会,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又是怎样想的。对写得比较差的作文,也不要点他的名,可以列举共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议论、修改。这样师生互评互改,有评有议,教学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共享成功的乐趣、创造宽松和谐互学互励的气氛,拓宽了思想而且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理解写好作文的要领,掌握写作的方法。

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还可以组织一部分写得有进步、有特色的学生对习作自评,凡某一方面写得较好的都鼓励,以提高学生自评作文的能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浅谈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批改 篇12

平时, 我们总是一见学生的错误就纠正, 采取一种包办的态度。这样做, 错误少一点的文章, 批改起来还算轻松, 但对于错误较多的文章, 就相当费时费力。教师非常辛苦地对每一处错误动“手术”, 待批改完毕, 学生的作文已是面目全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学生对于老师的“手术”往往不太重视, 只是走马观花, 有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为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学习中的错误, 能够独立分析错误的原因, 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我做了以下尝试, 收效甚好。

一、课上集体批改

为避免学生写作中更多的错误, 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审题, 先打草稿, 把主要句子翻译一遍。例如:对于一篇材料作文, 老师首先让学生审题, 有什么要求, 是写封信还是写通知, 或是留言条等, 然后引导他们思考, 开始打腹稿。在翻译句子时, 应事先考虑用哪些短语, 用什么样的时态, 然后再看句子主语、谓语、宾语是否完整。另外, 看句子与句子之间联系是否紧密, 还要选用合适的关联词, 如in my opinion, to tell the truth, in addition, otherwise, besides, in a word, in other words等插入语, 最后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把腹稿写下来。学生写好作文草稿后, 教师可让学生读出来, 和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看看文中的关键句子如何翻译, 短语、时态用得是否正确, 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课堂上的写作, 而不适合课下的写作。它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记忆犹新的知识上, 但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在全班走动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在检查自己的写作。

二、记号提示, 自我纠正

即把作文草稿抄在作文本上, 并要求学生隔行书写。批阅作文时教师在文章错误处画上记号, 不对错误进行批改。然后让学生按记号提示, 独立思考, 更正错误, 鼓励学生讨论纠错,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完毕, 再收上作业本, 教师审阅学生的订正情况。

三、学生互相批改

教师还可以把上节课学生写好的作文, 发给不同班的学生, 两个班级互换批改, 或者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作文发给不同的学生, 自己不批该自己的。教师要让全班同学都参加到写作过程中, 要让他们知道批改的过程也是写作的过程, 学生互相批改时可以使用英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找到对方作文中的错误, 而这些错误往往是他本人发现不了的。这种批改方式效果不错, 但所花时间较长。

四、重点讲解, 集体修改

教师把文章中出现的典型的错误集中、归类, 把它们抄在黑板上或用电教手段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修改。教师要充分做到民主公平、集思广益,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适当引导。这样可充分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使学生全面地参与, 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改编题型, 巩固提高

教师将典型的错误集中在一篇文章里, 根据高考短文改错的要求, 编成短文改错题材, 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 这样学生既对自己的错误加深了印象, 又训练了改错技能。

上一篇:职高数学教学方法下一篇:户外活动的细节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