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精选12篇)
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1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就是作文。当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 作文的题材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其正处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前期, 对于这一变化的适应力较差, 加之缺乏对周围事物能动的观察力、分析和判断力, 也缺乏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 因此, 他们的作文往往是小学作文的继续———完全直叙的手法, 简单、呆板、内容干瘪、层次条例不清、词汇量少。在提高初一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授之以渔
说是写的基础, 所谓“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因此, 可以采用每周一话题的口头作文形式。先给学生一个热门话题, 讲解一下围绕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列出提纲, 给一周的时间准备, 每周定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做记录补充, 修改后做口头评讲。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的说写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生仿照、临写作文
初一学生练写作文可以像练习书法那样从仿照、临写入手, 可以选择教科书中的范文做样本, 先给学生讲解、分析范文在选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按照样本的篇章结构仿写。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 出一个与范文类似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写, 与范文比较, 帮助学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 再给学生命题作文, 提出具体要求, 教给学生设计篇章、选材要领, 要求其独立完成。
三、结合实际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 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很重要。应尽力选择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命题,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扩大选材的角度, 能够让学生从“我”入手, 抒发内心的渴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文中, 教师的批改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初一的学生能写成一篇作文也是不容易的事, 在他们看来, 努力写出了, 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 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导, 以便从中吸取力量和启示。因此, 教师在批改中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信心, 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 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赞赏的态度, 不能消极地压抑, 虚假地“拔高”, 把学生“看扁”的僵化态度更不可取。
在批改中, 不要做过多的批评、指责、修改。教师可以在一些语句旁边认真地写批语, 肯定学生的进步、优点。教师还可以采取易位的方式, 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他们的作文, 感知他们的情感与心态。教师要做到关心、理解学生, 尤其应该致力于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2
2、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3、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4、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5、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6、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7、…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8、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9、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10、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1、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2、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3、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4、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5、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6、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7、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8、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9、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20、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三年级作文批改评语2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7、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18、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19、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20、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1、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三年级作文批改评语3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4、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15、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16、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3
关键词:修改方法;自批自改;新课标
一、教会修改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鉴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学生修改前,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示范评改学生文章的片段或者全文,边改边教,即授之以渔。一读,先把作文通读一、两遍,通过读来发现作文优点和不足。大声朗读是修改作文最重要的手段。二找,找出作文的好词佳句,找出错别字和病句。三改,把找出的错别字、病句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把作文连起来读一读,直到内容准确为止。四评,在修改的基础上,还要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另外,还必须让学生掌握统一的修改符号,批改符号有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换用号、表扬号、着重号等。教师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常用符号,以便修改时使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掉进一个“不知道改些什么,应怎样改”的摸不着头脑的迷阵中。
二、学生自批自改
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三、学生互批互改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同伴的作文充满了好奇,让他们在互评中进行比较,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在批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互批互改方式可采用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換作品,安排了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等多种方式。之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最后再针对学生普遍犯的错误和不易发现的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析,评析时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的意识。
参考文献:
刘根平.J·W·基夫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1991(4).
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 篇4
习作批改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分为“批”和“改”两个层面, “批”是激发和引领, “改”是内化和修正, “批”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改”。习作批改的空间是广阔的, 形式是多元的, 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批改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但日常教学中, 习作批改的空间却显得很狭窄, 主要表现在:
1.批改形式单一化, 缺乏维度。有的教师自己孤军奋战, 包揽了批和改的全部工作, 篇篇习作自己批改, 任务重, 耗时多, 等教师批改完后, 学生对习作的热情早已消失殆尽, 时间一长, 教师也常忘了讲评, 辛苦批改的习作就这样“尘封”起来了, 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的则将批改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 放任学生随意互改或自改, 教师基本处于“不作为”状态。这些单一化的做法纯粹是“为批改而批改”, 将批改的丰富内涵简单化处理了, 认为作文写完就了事了, 批改是无关紧要的, 谁改都一样, 只要习作上有圈圈画画, 能应付上级检查就行了。
2.批改目标空泛化, 没有效度。没有明确的批改目标, 未能将单元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贯穿到批改中, 批改没有一定的依据, 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有的只进行常规性批改, 几乎每次批改都一个面孔, 无非改改错字、病句而已;有的则随意写上几句笼统空泛的批语, 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没有目标, 也没有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引领, 批改成了“脱缰的野马”, 漫无目的, 没有实效。
3.习作批语概念化, 缺少温度。文章是心灵的产物, 写作是生命的对话, 习作批改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回应和引领。但是, 不少批改都浅化、窄化为几句概念化的批语, 诸如“内容不具体”“描写不生动”“重点不突出”之类的贴标签式的话语, 这样的批语干瘪冰冷, 像法官的判词, 没有丝毫温情, 无法触及学生心灵, 难以涵养写作热情。
二、对策探究
下面以高年级习作批改为例, 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落实“主导”与“主体”, 构建批改的维度。
批改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作文指导, 是学生的“二度习作”。它既需要教师的引领, 帮助学生拨云见日, 又需要同伴的相互切磋, 在思维碰撞中反观自己, 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审视, 在不断反思中领悟内化。因此, 习作批改一定要摒弃单一化做法, 还批改以多元化的真面目, 让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批改相互交融, 多元并存, 组成一条“批改链”, 形成批改合力。
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教师通读, 把握作文情况—寅学生互改, 围绕核心目标—寅集体评改, 针对共性问题—寅自我修改, 综合内化—寅教师二度批改, 面批与略批相结合。
这条“批改链”坚持“两条腿”走路, “批”和“改”有机交融, 教师层面重引领, 精阅略批,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层面重修改, 多维互动, 有效落实其主体地位。批改中, 教师是“向导”, 是带领学生修改, 而不是代替学生修改, 其引领作用贯穿批改的全过程。第一步的通读习作, 是从整体上把握、了解习作目标的达成情况, 把握习作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找准批改的着力点, 思考突破问题的办法等, 将教师的“导”体现在方向的引领、策略的研究和方法的指引上。最后的二度批改, 则重在了解习作修改的落实情况, 对学生的习作及修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面批。学生的主体地位则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修改中, 每个维度突破一个问题, 目标集中, “一改一得”。这样, “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 赋予了习作批改丰富的内涵, 形成了有效的批改机制。
(二) 锁定目标与问题, 彰显批改的效度。
1. 围绕核心目标, 学生互改。
小学生作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该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 这一目标应贯穿该学段作文教学的始终;二是本单元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这是本次作文必须重点突破的, 是实现“一写一得”的关键。具体落实在批改层面上, 既要关注学段教学目标, 更要针对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在着眼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常规目标。
因此, 学生的互改必须在核心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教师可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和导读提示, 确立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并进行细化, 以“互改清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了目标的参照和引领, 互改才有效度, 通过“这一篇”习作的修改, 感悟“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规律。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当地的民风民俗,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 尽量讲清楚自己习作的内容……”联系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学习本组课文, 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据此, 可以确立出该单元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抓住民俗特点, 恰当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 把民俗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接着, 教师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细化核心目标, 拟定“互改清单”, 为学生提供互改的“支架”:
第一步, 认真默读同学的习作, 想想, 作者写的是什么风俗?抓住了这一风俗的什么特点来写?是否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
第二步, 再次默读全文, 想想, 民俗特点写清楚了吗?作者围绕民俗特点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哪些方法用得好?哪些地方描写得具体、清楚?在文中批注出来。
第三步, 联系本次作文要求, 结合本单元课文想想, 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清楚、具体?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请用商量的语气给作者一些提示。
第四步, 综合以上问题, 给同学的作文写上批语。
这一“互改清单”, 类似超市的结账单, 既为学生提供了互改的参考系, 又提供了批改的方法和步骤。学生互改时目标明确,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批改效果自然好。
2. 针对共性问题, 集体评改。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 这些共性问题常常是作文教学的瓶颈。评改时若抓住这一共性问题, 围绕这个“点”寻找原因和对策, 作文教学的瓶颈就能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是以“我的理想”为题, 要求“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次作文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学生写“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时, 内容空洞, 写的大都是套话, 没有真情流露。写空话、套话, 是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集体评改时就该以此为着力点, 探寻问题的症结, 寻找突破口。
深究其因, 主要是学生对怎样实现这一理想, 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 只好泛泛地表表决心, 写写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之类的套话。联系单元导读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可以看出, 教师在“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指导中没有下足工夫, 学生腹中空空, 笔下就无物, 流露的情感只能是苍白的。
评改中, 教师以一位学生的结尾片段为例: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我现在应博览群书, 努力学习, 了解多方面知识, 遇到问题细心钻研, 刨根问底, 追求更好, 还要将自己训练成品行好、举止文雅的人。全面发展, 科科精通。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 读了这个片段, 你发现了什么?经过交流, 学生意外地发现, 全班同学的文章结尾都出奇地相似。
教师接着引导:大家的理想不同, 结尾的内容却几乎一样, 给人什么感觉?学生豁然开朗:文章千篇一律, 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写出来的就是套话、空话。
然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课文: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周总理等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是一样的, 但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 事迹是不同的, 作者所选择的内容当然不同, 表达方法也不一样, 唯有这样,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学生逐渐领悟到, 要不说空话和套话, 就要熟悉所写的事物,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才能有感而发。
最后, 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所写的理想, 课后再次查找相关资料, 展开相应的调查, 尽量熟悉所写的事物, 然后联系实际, 将“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片段进行补充、修改。学生在修改中体会到, 唯有联系实际, 写自己独有的经历和感受, 文章才有生命力, 才有真情实感。
(三) 关注心灵与情感, 永葆批改的温度。
写作是心灵的游牧、文字的舞蹈。心灵的产物需要心灵来引领, 需要生命间的沟通与对话。作文批改不但需要知识和技法上的点评, 还要有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 基于“批改”又超越“批改”, 从“文”上升到“人”, 把习作批改变成师生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的过程。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 更注意到按时施肥浇水, 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这便是二度批改的独当之任。
教师的二度批改可以采用面批和略批相结合的形式。因教师事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全面通读, 了解了习作情况, 略批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写作和修改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 而把重点放在面批上, 将“背靠背”的批改变成“面对面”的交流。
五年级作文加批改评语 篇5
“嗯,我烟呢?”只见老爸一边盯着电脑,一边手在旁边摸索着,我在旁边偷偷的笑。“小范,帮我把烟拿过来。”切,我才没那么傻呢,下了“禁烟令”,还让你抽烟?不可能的事!这时,老爸又说道:“快点拿过来啊。”我干脆就不理他,自己看电视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又闻到了一股讨厌的烟味儿,心生奇怪:他烟不是被我收了吗?怎么还有?出去一看,他竟然把一条烟都拿下来了!诶,谁叫我粗心大意呢?
等他抽完了那支烟后,我索性把整条烟全都没收了,心想:这下你还会再有烟抽?不一会儿,老爸叫我去洗澡,我没生疑心就去洗澡了,结果出来时又闻到一股烟味儿,再一看,他又把烟拿过去了。哎,又败了他一次。
这时,我想:这下你就别想再抽烟了,你想抽,再耍什么伎俩,我也能识破!可我又失算了。不一会儿,又一股烟味飘来,怎么又来了?烟不是在我屁股下面吗?怎么还有?出去一看:气死我了,他还特意拿了几根留在那儿?我晕。
哎,还有什么法子能让这个烟鬼戒烟呢?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奶奶来教训他。我说服不了他,还怕她妈妈管不了他?于是,我装作委屈的样子跑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儿子老在那儿抽烟,你孙子都快被烟味儿烤熟啦!”奶奶气愤地说:“这还得了,走,我们找他去。”看到这一计快成了,我偷偷的乐了。
“老爸,你老妈有请你喝茶。”只见奶奶睡在床上,老爸坐在沙发上,一场“大战”开始了。
“儿子啊,抽烟对身体不好啊,少抽点啊。”
老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定要少抽点啊,报纸你看没看啊,抽一根烟要减少十五分钟寿命,一定要少抽点。”
老爸又点了点头。
……
15分钟过去了,老爸即将“崩溃”,这时,我给了他“致命一击”:“老爸,吸二手烟要比抽烟本身危害大得多,你想害死你老妈和你儿子啊?”
老爸实在受不了我们祖孙俩的“轮番进攻”,拱着手,诚恳地对我们说:“我接受你们的批评教育,以后尽量少抽点儿。”于是夹着“尾巴”逃上了楼。
耶!虽然他没有完全戒掉烟,但是现在抽的比以前少多了,但我还是成功了!
作文批改的启示 篇6
作文批改的范围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凡是观点不正确,内容欠妥当等毛病的,就作思想内容上的批改;凡是有结构紊乱、条理不清等毛病的,应作写作方法上的批改和指导。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应有鼓励性的话语。因为学生的作业也是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平台。如何才能恰当的写好这类批语呢?在具体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热爱学生,改文育人
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作文,教师就可以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怀着一颗爱心去审视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一次一位自卑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他很想上台演讲(我每次上课之前有个五分钟的演讲),但又怕别人嘲笑自己讲得不好,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我就在他的作文后批道:“走出自卑的低谷,树立自信,相信你的执著一定会让你收获成功!”后来,他在演讲比赛中果真得了奖。他告诉我说,是我的那句批语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就人论文,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过分挑剔。批改时要从学生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出发,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批改。优等生的作文语句通顺,妙语连珠,主题明确,当然批改时赞扬鼓励的话也会随之而去,学生也乐于接受。而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没有自信的学生来说,激励、赞扬的批语则更为重要。个别学生写文章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如老师在批改时只指出缺点、不足,又找不到文章的亮点,甚至再讽刺挖苦一番,这样挫伤学生的自尊,那他下回还敢自己写吗?他只有想办法去抄了。与其让他抄,还不如让他自己写差点,多练点,进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因此,对这类学生要用温暖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个错别字的订正,他更正对了,教师就要及时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写作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进步。
有人说;赞美是一束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由衷的赞美和欣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能使其收获胆识、自信、正直。我班有位学生,开始写作时写不成句,我就在其作文中表扬他:你的字寫得不错,后来他的作文不但字写得更好了,错字也少了。我就又鼓励他:“你真了不起,你文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从此他变得越来越爱写作了,有时下午写作文,他上午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我的办公室问我下午要写什么,现在,他已基本上能做到语句通顺了。他升级后还特意写信告诉我:是老师的一次次温馨的鼓励性的批语让他有了写作的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忘了鼓励你的学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正确的看待学生的作品,这样学生真正地爱上写作,把作文当成是倾吐心声的园地。老师则是他们的倾听者、引导者、欣赏者和启示者。教师的批语是跟学生间接的沟通交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一行行用爱心编织的批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份理解,一种欣赏,一份信任,一种期待。愿更多的老师学会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发现作品之外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赞扬学生,随时播洒爱的种子。不久的将来,相信你一定会收获片片绿荫。你给学生一束温暖的阳光,学生定会还你一个太阳。
小学作文批改的艺术 篇7
关键词:作文,批改,交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一个学生,看其语文水准如何,往往从作文的角度便可获得较为完整的证明。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而言—作文难写;对老师而言—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可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
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的艺术就非常重要.在此,谨以自身教学历程中的粗浅体会,谈几点做法。
一.满怀希望的择要评价
由于小学生都是初学写作,尽管有的学生已经上到五六年级,然而在他们的写作中,所接触到的作文,大多数都仍是各有“残缺”的。有的作文,叙事完整却缺乏重点;有的作文,重点明显,然而必要的过程却交代不清;有的作文,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较为生动,整体却不够感人;有的作文,不但内容平平淡淡,而且还有很多的小毛病等等问题,如何批改?我觉得,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就可运用“择要评价”的方法。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不自然,小毛病也不少,但从总体上看,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则也要从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闪光点”,如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得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总之,对这类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偏爱一点。评价时,运用“择要评价”的方法,尽量将眼光落在作文的“闪光点”上面,予以肯定和赞扬,决不要吝音,应千方百计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受益良多的当面批改
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如第一批学生语言哆嗦、不简洁,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哆嗦、不简洁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学生说话前后脱节,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失于照应;第三批学生逻辑思维有错误,就着重指出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幽醒高写作水平。
三.同舟共济的互评互改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再次,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师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的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批
语,再次批改。教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批语作较大的改动,以防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
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是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就在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同舟共济的互评中,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四.循循善诱的情感激励
创造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写作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有灵感的产生。而灵感的产生,必然需要有主观良好的心境及客观的一“激发”作动力。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尽量予以“激发”动力,对他们的主观起引导作用。所谓的“激发”,我以为,首先而且甚为有效的方法是情感的融入和激励,因为,只有融入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后,教师也才能有感而发,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批改作文时,读到一位女生写的《我的生日》的作文。该作文写得一般,基本内容是:“那天,正好是双休日,她去市场为妈妈买了一条鲤鱼,亲自做了妈妈最爱吃的‘红烧鲤奥’(详写了烧鲤鱼的过程)。妈妈那天加班,傍晚回来时,也为她买了一个奶油蛋糕。晚饭后,她和妈妈在生日的烛光之中吃蛋糕,聊天,看电视(略写)。最后在结尾写道:妈妈,我的好妈妈,我爱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她为妈妈做好吃的而感动,也被母女俩的互爱所感动,可从文章内容来看却比较平淡,不够感人,对妈妈的爱更没较好的展露。读着这篇作文,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虽然年近80高龄,可总是为孩子们着想,不让她干活她总是悄悄干,还常念着:你们年青人上班压力大,工作忙,回家就该好好休息,妈妈多干点儿活没问题。是啊,世上的哪个母亲不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世上的哪个母亲不是全身心为孩子付出着?在泪眼朦胧中,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孩子,在你生日那天,能想到给妈妈做饭,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可你知道吗,为了你的出生,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妈妈付诸了莫大的艰辛。对此,希望你能‘采访’一下你的妈妈,然后再补充、修改这篇作文,将作文写得更好,让所有的读者都能被感动!如何?”在我的激励下,她果真“采访”了她的妈妈,并将作文进行了一次次修改,最后还觉得不足,索性重写了作文。后来的作文,内容详实,情感真挚,由原来的400字,变成了1000多字,一个爱女儿的母亲,一个爱母亲的女儿,清晰地呈现在每一位读者的眼前。课堂上我讲评她的作文时,很多同学都被感动得哭了,甚至有的同学怀疑她的作文是抄的,因为她平常的作文内容平淡,字数不多。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倾注了你的真情实感,你也一样会写出这么优秀的作文。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和鼓舞下,孩子们的作文有了相当的起色。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 篇8
传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 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 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 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 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俗话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想写出好文章, 不仅要下工夫写, 还要认真地修改。教师要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那种专由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 把评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要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 精批细改, 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 而实际收效甚微。这种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 语文教学评价要在关注结果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统一与发展。作文教学应改变以往只关注作文结果, 不注重作文评改的做法。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 传统的作文评改, 由教师一人评改作文, 教师花九牛二虎之力精改下来的作文, 学生也只是看一看分数;对教师评改内容根本不重视,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得不到纠正。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适应新课改, 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亲自参与作文的评改。实践证明, 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很高, 批改得比老师还认真、还仔细, 学生通过自改与互评互改,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予以纠正, 而且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通过学生间的作文评改, 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标准、方法
作文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某个角度讲, 甚至重于写初稿。因为它是学生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甚至再创造的过程。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要使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此, 教师在评改之前, 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常规标准、具体要求和一般步骤。学生明确了评什么, 改什么, 才能有的放矢进行评改。此外, 老师还要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批语及通用的修改符号, 让学生参考使用, 如有毛病的句子、错别字、好词佳句等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评改文章, 要先着眼全局, 后研究局部。
三、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作文批改含有“评”和“改”两层意思。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到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指出优缺点。细节上针对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等进行评改。整体上要从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种表达方法运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作文评改从内容到形式, 从整体到局部, 从点到面都要兼顾。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要由易到难, 先让学生评改其中一点, 然后两点、三点逐渐增加评改的内容。如第一次让学生看一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正确, 有无跑题现象, 下次再加上语言文字是否通顺, 这样循序渐进, 学生会觉得作文批改并不难, 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做好示范批改,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好指导, 让学生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 即便如此有时学生还是难以把握好批改的尺度, 教师还要做好示范评改。示范评改是学生批改作文的重要一步, 教师要通过范评把评改的要求和方法示范给学生。
五、让学生通过互评互改, 培养其作文评改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应该以作文评改为主体, 一篇作文从材料到成品都应该是学生去做, 教师只能从中起指导作用;如果从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出发,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 作文评改这个向来被教师“包办”的工作, 应该指导学生去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教师做好作文评改的示范后, 学生再模仿老师相互评改。学生互批作文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 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 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作文中的长短, 还可以看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从中取长补短。学生互批作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比如与同桌或其他同学结对;或甲批乙的、乙批丙的那种交错式;或随机的抽签式等。改者竭尽全力, 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 细心修改, 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 篇9
一像小马过河一样, 亲自下水, 感知深浅
有些人在谈及学生作文时, 将“写作”和“批改”割裂开来, 觉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其实不然,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批改起来才能更省时省力。因此, 教师应像小马一样先下水, 这样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自下水了, 才能具体感受到哪个环节是写作的难点;只有亲自下水了, 才能知道哪个环节该用何种方法解决。另外, 你创作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模板”, 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如上学期的中考测试,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看到这个题目, 我就感触良多, 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的“下水文”。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 我发现要写好这篇文章, 必须要注意:选好写作角度、筛选出典型材料、确定好文体……带着这些收获, 批改起作文来, 那可真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自己都了然于胸, 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事实证明, 因为自己得当的点评, 也因为张贴出去的那篇“下水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让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有部分学生甚至在作文讲评后又重新再写了一篇交上来, 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件事, 我更加坚信:小马要过河, 必须亲自先下水, 只有这样才能深浅自知, 才能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面批指导, 沟通情感, 促进教学相长
批改作文, 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叶圣陶先生对此也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 几十本, 一本一本改, 可是劳而少功。”面对这样的实情, 我觉得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努力去寻找更有效的批改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面批指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试想, 面对面的平等对话, 批的是作文, 交流的是情感。面批时, 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 要对其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因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差, 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写出的文章毛病百出, 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地帮助其修改。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发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如一个恰当的修辞、一个描写优美的句子、运用了一个刚刚学过的好词语等, 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 教师可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当面点评, 指出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 也有利于其自改。面批时,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 教给基本的审题方法;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 指导并督促其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 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 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耗时, 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费力, 但它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面对教师的点评, 学生可能有所领悟, 这时面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这种交流, 可以对学生量体裁衣,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交流, 可以沟通师生情感, 促进教学相长。
三“授之以渔”, 自改互改相两宜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 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既然这样, 何不把学生的手脚放开, 让他们自由驰骋呢?但是,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 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教师应引导和指点, 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如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 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教师可以把作文评分细则公布出去, 传授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技巧, 让他们自改或互改。学生自改作文时, 可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 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增、删、调、补、换, 达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效果。最后再根据作文评分细则的要求给自己打分并写出评语。学生互改作文就是让学生在批改中建构和提炼自己的语言, 感悟写作的方法、技巧。但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 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在批改前, 教师可事先打印好一篇优等作文, 先请小作者谈写作经验和技巧, 再让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进行交流发言。然后, 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 再作适当补充和强调。最后, 学生根据以上的意见和要求, 各自修改手上的作文。这样, 学生改起来格外有劲头, 也能收到实效。经过多次批改实践, 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从而增强写作意识, 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懂得运用写作技能去修改作文时, 既提高了作文水平, 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 篇10
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认为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修改文章是老师的事,因此学生写完作文后,很少有能认真读读的,更别提修改文章了。要想写出好文章,学生必须动起手来,对自己的文章反复推敲琢磨,精心修削改动,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学生作文当文思泉涌时,往往手跟不上心,因此作文时丢字、错字、病句等毛病层出不穷,另外有时写作时贪快,对主题(中心) 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现象,这些都得通过学生来改正。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喜爱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文章修改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从哪里入手呢?其实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属思想内容方面的有:
(1)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2)材料是否真实、恰当;(3)结构是否严谨;(4)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5)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推敲语言;(6)有没有错别字;(7)书写行款是否规范——书写格式。
修改的具体内容有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书写格式等方面, 力求尽善尽美。
二、教师批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只让学生写作文,却不进行批改,那么学生作文毫无意义。教师批改作文既是调查学生对本次作文写前指导的效果,也是为后面的作文评讲搜集资料。
作文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作文为对象进行的,它能把写前对全班的集体指导变为个别的具体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所谓当局者迷,教师为学生指出了问题所在,学生就能很快认识到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作文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思想、态度,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对是与非的评判,显示他们的美丑观念与价值取向,甚至倾吐他们的快乐与苦恼等都能够表露出来。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有时也不免会流露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对此,教师要义不容辞地作为他们生活的良师和益友,衡文与育人相结合,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让真理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批改作文,不仅仅只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做人,可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过程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
作文批改中,对学生作文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调查,从学生作文反馈自己作文教学的得失,有利于调整今后的作文教学。批改学生作文,虽是从一人一本入手,但它的指导性可大大超出这个范围,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不仅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审视,可以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三、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是连接学生写作和教师评讲的过度环节,批改的成败直接关系讲评的成败。作文批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师掌握了各种批改方式,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作文批改方式:
(一)全收全改
就是把全班作文都收上来,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详细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但这种方式不用每次都用。但笔者认为,第一堂作文课,或刚刚教一个班作文课时, 必须全收全改。因为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作文的重视,而且是对这个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
到一学期结束时,这种批改方式,可以具体地了解学生一学期来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和问题。
(二)轮流批改
每次批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学生应包括作文成绩好的、中等的和差的三种程度,便于教师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作文状况。没有轮到批改的作文本,教师只要翻一翻,批个“阅”字就行了。
(三)重点批改
批改的范围不能面面俱到,如既要考虑作文的思想内容,又要看表达方式;既要找出病句,又要圈出错别字等。这样就会使批改没有重点可寻,学生看批改也会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确定批改重点,这个重点一定要与写作指导中的重点要一致,其他方面可以简单带过。
(四)示范批改
在全部作文中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进行细致批改,并把批改后的作文及批语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当面批改
教师边改边讲,边指导,学生更直接地知道改与不改的缘由, 有利于作文提高。叶圣陶认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当面批改用的时间多,难以经常进行。
(六)互相批改
提出批改要求,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负责批改几篇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但这种方式的批改要注意,分组一定要兼顾好、中、差学生都有,分作文也要做到好、中、差作文都有,一定要做到平衡分组和分配作文。
总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各种方式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重要的部分。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能使作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议作文批改的方式 篇11
一、书面批改
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书面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总批,学生再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作文批改的内容可以从字词句的掌握到布局谋篇,须要强调的是“课标”中提出还应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如今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要么只批不改,要么批改常由教师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批”与“改”应相辅相承,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批是前提,改是保证。教师应该将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其自己主动去修改。
目前我们的老师都在努力地精批作文,但是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要精批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精批、略批相结合,把精力和创造力集中到几次批改上。这不仅是要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是为了追求效率。教师的这几次精批要以一当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批改的要求也比较全面,字词句方面的、思想态度方面的,既给予激励又明确问题,而且指出改正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接下来的几次略批,基本上就是围绕一、两个修改重点展开,力求“药到病除”,比如日记、应用文、读后感等都可以采用略批。
二、当面批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对于这种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十分受学生欢迎。
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一是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二是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中面批,每次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面批式的直接对话能够使学生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
三、学生批改
除了教师直接批改之外,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应是作文批改的重要形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作文素质。事实证明,作文之后马上组织学生批改,学生此时对作文的内容记忆深刻,互相取长补短,有新鲜感,批改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学生批改包括个体互批、小组互批、自我批改。个体互批是同学之间彼此交换进行批改,小组互批可以是三四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几人作文。关于怎样分组,教师要事先考虑到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做好精心地安排。自我批改就是自己批改自己的文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授学生以“渔”,在他们习得修改作文的方法之后,应鼓励学生在每次完成作文初稿时,多读几遍。如有不妥之处,自己圈划批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应该在不同的年级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建构。对于作文刚起步的孩子不妨从易到难依次提出以下5条要求:
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有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在批改时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一个优点。第一次批改就只针对第一条要求进行,如果作文格式正确了就写批语:格式正确。以后每次批改就增加一条要求。5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这5个要求写出批语了。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就依次增加以下要求:
①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②看文章的选材,③看文章的结构,④看表达方式,⑤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一般说,每次作文批改不宜面面俱到,应着重解决一两个方面问题。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决不可无组织地放任自流。对批改有困难的同学要进行及时指导,对批改中有争议的问题予以裁决。否则,自改互改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批改后,教师要进行复批,要对学生的作文及批改情况进行把关。“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会很辛苦,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作文水平的增长,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当然,我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起初一些学生、家长受传统批改方法的影响,不愿意自改,认为这是老师偷懒;自改时,往往有学生违反纪律,也常常发生争执,因而课堂秩序不好维持;一些学生态度不认真,自改质量较差等。但这些问题,只要积极想办法,都是可以解决的。
四、当堂口头批改
就是指定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边听边记下优缺点。读之后,评价其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其中被指定的朗读者,可以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优缺点的学生,也可以是自告奋勇要求批改的,也可以是按次序轮到的。评价修改时,如果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口头批改能力,可组织讨论;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可由教师评论,学生静听。
如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把豆子泡在清水里……”接着他又写:“过了两天,我的豆子发芽了,有的2厘米长了……”读完之后,其他学生纷纷指出不足:“日记是写当天的事,你怎么知道两天后的事呢?”随后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不如写豆子发芽这天的事,其中插入回忆泡豆子的事。”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其他同学也明白了写日记要注意时间上的问题。此外在期末考试复习作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当堂口头批改的方法,从而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其实上述作文批改方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是孤立的,作文批改可根据批改的目的不同进行优选,灵活使用,综合运用。总之,怎样做有实效,就怎样批改。作文批改含有“批”和“改”两层意思。“改在要害处,批在筋节上”,改其当所改,批其所当批。
作文批改的五条原则 篇12
作文教学流程中的主要环节———作文批改也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学校领导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焦点。有些学校在检查教学任务和语文教师的工作时,往往以数作文的篇数和看作文本上的红笔迹的多少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依据。但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形而上的,也是很不科学的。诚然,学生作文训练要有一定的量,每周一小作,间周一大作。教师要在学生习作上留下一些经过思考的记号。不批改作文,敷衍了事,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蔑视。但是用批改多少来衡量和判断教师的业绩,显然有点以偏概全和本末倒置。笔者以为,作文批改的质量好坏不在于红笔迹的多少,而在于思考的深浅,以及学生受益的大小。
在多年的作文实践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作文批改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批改要明确目的和重点
批改作文应将文章的思想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文字表达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力求通过批改,指出学生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让他们看后有所启发、感悟和帮助。对于文章的思想性,流露出来的高尚、优美、向上的要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对于消极、丑陋甚至不健康的要及时指出、批评和教育。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出的观察、想象、思维及审题等能力,更要特别给与重视,因为这些正是作文水平提升的关键。文字方面,如果只注重批改错别字和语句等,就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因小失大。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在《作文法》中指出:评改宜专就理法讲,词句修饰偶一为之。改文时应注意思想清不清,组织对不对,字句不妥为不大要紧(因为这是末节)。
二、批改要讲究合理而科学的方法
信马由缰,不讲技巧,会吃力不讨好,往往事倍而功半。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可能什么也抓不到。在作文批改中,不少教师坚持“精批细改”,这精神固然可嘉,对于时间允许、精力过人且能力出众的教师来说未尝不可,可一般的语文教师大多承担两个班的教学,有的还做班主任,一百多个学生,想要每一篇都“精雕细刻”恐怕不切实际。有时只是教师费时过多,而学生没有什么收获。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的批改方法:一是“分档选择批”。教师把该次作文通览一遍,大体分成优、良、中、差四个档次。然后在每个档次里挑选一两篇重点批改,既积累了讲评的素材,又让学生二次作文有了依据和借鉴,其余的粗批略改。当然分档前由于是浏览,未必准确,发到学生手中时,通过讲评还是能发现和修正问题的。二是“分组轮流批”。一个班四大组的作文,一次重点批改一大组,依次轮换。未轮到的采用粗略批改。学生对照精细批改的作文去揣摩。三是“对症下药批”。对前次作文中问题较多或较突出的学生重点照顾和关心,看他们是否有了明显改进或提高;对字、词、句等尚未过关的优先考虑,看他们的语言是否有所改观;对篇章结构、条理、详略、呼应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的重点看思维的清晰度;对立意肤浅、题材老套的重点看主旨和选材。四是“按照要求批”。在每次作文前特别强调一两个特定的写作要求。批改时就根据既定要求落实对照,符合或体现要求的肯定表扬,达不到要求的指出重写。当然这些要求都是具体的、明确的,也都具有可操作性。五是“张榜示范批”。教师可写出下水作三篇,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第,贴出来或者制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评议和领悟,引导他们讨论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再将学生的作文发给下去,让他们对照范文互相批改。
当然,每一种批改方法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切不可只取一种,可以轮流选用,也可交叉进行,一学期下来,至少每一种形式都用上。而且还应把精批细改、轮批换改、面批面改与学生互批互改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把教师从批改作文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又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受益匪浅。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一大幸事和乐事。
三、批改要和讲评结合起来
批改是讲评的基础,讲评是批改的深化。没有认真批改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讲评。批改的唯一目的就是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和败笔,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有所认识和醒悟,从而有所进步和提高。如果摒弃了这一条,作文批改就流于形式,最终归于失败。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害怕批改作文,批改时心虚气短或者心烦意躁,有的还心猿意马或者心不在焉,这都是不应该的。作文批改务必心平气和,全身心投入。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眼力有深浅,但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再认真。也有个别教师似乎是为了对学生有个交代或对领导有个说法而批改,抱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完成任务的心理,这也是很不对的。每次作文批改后,教师都应当把批改情况向全班公开并深入讲评,以详实的事例和具体的范文来讲析。表扬好的,分析成功的地方,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同时也要针对较普遍的问题或个别的缺憾加以深入浅出的指导。如果批改不细致、不用力,讲评时就会心中没底。只有批改和讲评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批改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对作文有较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多数学生是害怕作文的,他们认为作文简直是“榨文”。所以批改时,教师对那些写得好的固然要多精批细改,给学生以充分的表扬,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使他们能“更上一层楼”。对那些作文不怎么样或者平平常常的也不能冷落,更不可嘲笑、责骂和打击。批评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不能严厉过度,应充满人情味。话语含蓄、委婉,措辞精当、得体,如话家常,让他们感受教师的情怀,体现人文关怀。对特别糟糕的要以面批面改为主,重在鼓励和指导。通过推心置腹的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提高作文的技巧并收获哪怕是一点点信心。
五、批改要坚持一视同仁的理念
学生作文水平有高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教师批改前先入为主,凭印象觉得哪几个学生作文基础不错,特别注意他们的作文,还有几个好像比较差劲,也找出来当作反面典型,其余大部分作文只粗略地看看,这是很不科学和合理的做法。上次作文好的不一定此次还写得好,差的不一定这回还差。不同的文体、题材,各个人的喜好不同,波动是正常的。更主要的是,这种抓住几个忽视一大片,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很显然,个别或者少数学生不是“一切”。要想全面提高语文和作文素养,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应重视。作文批改的精髓是让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大面积的提高,这就要求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精批细改的机会应是均等的,不可成为几个人的专利。
【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推荐阅读:
五年级 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07-18
五年级作文批改评语10-22
二年级数学作业的批改09-12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07-25
六年级习作批改评语08-01
二年级语文作业批改08-09
六年级英语寒假作业批改06-19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10-05
小学生作文批改06-15
学生作业批改制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