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思想

2024-07-17

新闻编辑思想(共10篇)

新闻编辑思想 篇1

摘要:电视台中编辑的思想对于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影响非常大, 他在新闻节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新闻节目的质量以及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新闻实例从节目编辑思想的指导性、创新性以及全面性方面做了具体的论述, 以此来说明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电视台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编辑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新闻节目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指导性

城市电视台一直受着地域局限性的影响, 导致编辑在收集新闻信息和线索的时候来源比较少。因此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能够挑选出一组新闻稿件, 这些稿件的内容必须相似, 而且要具有代表性, 并从这组稿件中能够体现出编辑思想的指导性。例如在2013年4月20日,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 如何能够尽快地安置好灾区人们, 解决人们生活上的困难, 使他们走出灾难成为人们以及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安排了几组记者专门走进灾区进行实地的采访, 只有深入到灾区中去, 新闻采访才有意义。因为在地震发生的现场, 记者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灾区的最真实的情况, 并且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灾后重建的具体情况以及政府接下来的打算。电视台在掌握了这方面的内容之后, 立即在电视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转播, 向关注雅安地震的人们呈现了灾区目前的救援情况, 并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灾区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连续性的报道, 特别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报道灾区群众自救、互救的感人故事。在灾区救援进入到末尾, 电视台还报道了政府对重建工作的部署, 这样一来可以让观众对雅安地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满足了他们的信息需求。电视台的这种做法就体现出了其编辑思想的指导性, 这种指导性的目的就是让关注灾区的人们可以从电视上全程关注雅安地震的最新消息, 让人们可以安下心来。

二、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创新性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是因为创新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新闻媒体中, 创新的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新闻栏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发展, 必然要转变管理理念, 加强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够提高其收视率, 在传媒市场中得以生存。不仅如此, 城市电视台需要发挥其区域性的优势, 创造和挖掘本土文化, 做好自己的新闻栏目, 这样才能够使地方新闻电视台得到长远的发展。特别是现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 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扩展自己的发展平台, 城市新闻电视台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 创新工作理念,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新闻节目如果要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获得受众的喜爱, 就必须要做好创新工作, 这也是新闻电视台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新闻电视台编辑发挥自己的优势, 创新新闻工作, 打破以往传统的新闻工作模式, 可以很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现在很多电视台在报道当地一些大事小情的时候, 与以往的平铺直叙的形式不同, 而是采用了很多鲜活的表现手法, 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某一个电视新闻栏目中, 有一篇稿件是有关轻轨开通之后的报道, 在这个报道之中, 描述了人们在搭乘轻轨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在镜头中, 可以看到有的乘客坐在位置上旁若无人地吃东西, 有傍边的乘客表示了不满, 但是该乘客并没有听劝, 致使两者矛盾加剧最后导致了肢体冲突。记者对这个事件的解说词非常有意思, 它将双方的心理活动以滑稽的语言表述出来, 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讽刺意味, 还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三、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全面性

城市电视台的编辑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们要负责整个新闻节目的制作, 对于节目的策划、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主题等都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和把握。作为新闻责任编辑, 必须具有一个长远的目光, 在做新闻节目的时候不能过于感情用事, 而忽略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编辑要从全局上把握整个新闻节目,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要面面俱到, 在节目中要体现新闻的厚重感。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其次才是新闻内容可视性, 新闻编辑的任务就是能够从整体出发, 从全局的高度来反映出一个新闻事件的各个层面。如果编辑的思想出现了偏差, 则会让电视新闻失去其应有的客观性, 使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和公正性, 久而久之受众也会大量流失。因此可以看出编辑的思想对于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影响是巨大的。

总之, 要想办好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 就必须利用其自身优势, 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 提高节目的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倩.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J].科学之友, 2008 (02)

[2]邓学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J].新闻前哨, 2011 (07)

《新闻编辑室》 篇2

电影:《点球成金》(2011)、《社交网络》(2010)、《查理·威尔森的战争》(2007)、《好人寥寥》(1993)

电视剧:《新闻编辑室》(2012)、《日落大道60号》(2006)、《白宫风云》(1999)、 《体育之夜》(1998)

导演:格雷格·莫托拉、阿兰·坡

编剧:阿伦·索尔金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艾米莉·莫迪默、小约翰·加拉赫.、艾莉森·皮尔、托马斯·萨多斯基、戴夫·帕特尔、奥莉薇亚·穆恩、萨姆·沃森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美国

首播:2012年6月24日(第一季)

制作方:HBO

2012年的美剧“夏歇季”,HBO的重磅新作《新闻编辑室》引来了大批中国观众的网络围观。该剧通过描绘一群“新闻狂人”面对“电视台商业需求与个人新闻操守发生冲突时”的一系列表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新闻节目制作的台前幕后。

“索尔金主义”最新力作

从2009年初的筹备,到2011年秋的开拍,再到2012年夏的首播,围绕着《新闻编辑室》的话题,总离不开一个名字——阿伦·索尔金。这个近来在好莱坞风头一时无两的金牌编剧此前凭借《社交网络》、《点球成金》和《白宫风云》等作品多次获得奥斯卡、艾美奖最佳原创剧本的肯定,此番携《新闻编辑室》重返电视圈,甫一出场,江湖就已风声四起。信息量密集的机关枪式对白、捍卫专业理想的热血精英、锐气自我的观点堆砌……一切似乎都昭示着这将成为又一部烙上“索尔金主义”标签的“重复”之作,但 “大神”本人可不这么认为:“我得澄清一下,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如何做新闻上,那群新闻从业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除了“灵魂人物”索尔金,该剧“加起来一共有13个托尼奖提名”的超强演员阵容也颇令人期待。有着三十余年从影经历、曾主演伍迪·艾伦《开罗紫玫瑰》的杰夫·丹尼尔斯成了剧中霸气侧露的王牌新闻主播威尔,曾出演《雨果》、《禁闭岛》的“英国美人”艾米莉·莫迪默则变身为战地记者出身、执着于新闻理想的女制片人麦肯兹,此外还有首度参演美剧的《贫民窟百万富翁》男主角戴夫·帕特尔和众多活跃于百老汇舞台的戏剧演员加盟其中,如此豪华的“星星榜”是不是已经快亮瞎了你的眼?忘了说,两届奥斯卡影后简·方达也在剧中出演了一位决定众多主演生杀大权的女强人莉奥娜·莱辛,这个角色可不简单,不仅名字是在向两位好莱坞商界icon——地产女王Leona Helmsley和前派拉蒙影业主席Sherry Lansing致敬,就连饰演者方达女士的前夫也正是大名鼎鼎的CNN创始人泰德·特纳。

堂·吉诃德们的理想国

索尔金说:“我喜欢书写那些不披斗篷,不带假面的英雄们,……在写《新闻编辑室》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与其描绘现实,不如把这部剧作为一封献给新闻理想主义者的情书。”他在剧中用一个个近两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新闻真相和理想主义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作为中国观众,或许我们并不了解美国的大选文化、枪支管制、茶党崛起和移民法案,又或许我们并不关心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埃及政变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但至少可以为剧中纯粹浪漫的新闻观而热血沸腾一回。

威尔在第3集开头以911事件后前反恐事务主管理查德·克拉克的道歉声明为引子,向观众表达了未能在节目中起到报道信息和引导选民作用的歉意,并陈述了自己“重返新闻界”的理想:“我们要做事实真相的拥护者,杜绝含沙射影、空穴来风的报道。我们不是餐厅的服务员,不会依照你的口味来调整新闻。我们也不做只会陈述事实的机器,因为新闻只有沾染了人性,才有意义。我将丝毫不隐瞒自己的个人观点,但也会尽力为您呈现不同于我个人主张的明智观点。我们凭什么做出以上承诺?因为我们是媒体精英。”如此理想化到不切实际的“自大”言论是不是已经让你体温上升、血压破表了呢?当曾经举足轻重的新闻界业已失去“喉舌”之姿时,索尔金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纸上的理想国:在那里,时效和收视不是唯一,因为“在正确的报道出来之前,新闻仍是新闻”;新闻机构会为服务于己的外籍战地记者负责到底;从业者会为报道重大事件所起的作用而自豪,但当它已发展成一个国家的悲剧时,他们也没有热情去炫耀自己的作用了。

这是一群非常出色的人在做非常正确的事,也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扰,然而一进新闻编辑室,立马回魂,满血复活。他们愿意在为“灰色事件”进行条分缕析的过程中,付出代价,甚至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但“不相信真相总在中间”的信念促使其愈挫愈勇。导致麦肯兹和威尔恋情结束的第三者布莱恩在头条报道中把这群人称为“The Greater Fool”,这个借用凯恩斯“博傻理论”的观点看似暗含贬低之意,却真正显示出他们“为了让他人获利,宁可自己做最大傻瓜”的“高处不胜寒”。如果你想通过这部话题性十足的美剧来给自己的美国认识论扫扫盲,它大概会成为你的菜。

和观众做生意的HBO

《新闻编辑室》是索尔金首次与有线电视网合作拍摄的剧集,这部未播先火的美剧在播出后却招来了毁誉参半的媒体评价。《好莱坞报道》称:“是否钟意这部剧取决于你是否买索尔金的账,他一向坦诚到不屑于掩饰自己的倾向,更不会为此而感到羞愧。”《赫芬顿邮报》则认为:“戏剧性的呆滞和恼人的混乱,让该剧为了完成一次毫无意义的讲述而浪费了一个难得的豪华阵容,除非你认为教育人们如何变得更加正直是索尔金讲这个故事的最终目的。”不过这些两级分化的评论并没有影响索尔金的心情。虽然美国本土收视低迷,但鉴于火热的社会话题性和对制作团队的充分信任,HBO在第2集首播的次日,即宣布续订第二季。用中国当下收视为王的思维来考虑,会觉得这决定做得也太不可思议了,话题热度能当饭吃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和观众做生意,而非广告主”,《新闻编辑室》第2集的一句台词一语道破了该剧制作方HBO的经营之道。作为时代华纳旗下的有线电视网,该公司的收入来源是订户的收视费,而非广告费。从1977年起,HBO就开始了自制剧的生产,1998年《黑道家族》的成功一举奠定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它也凭借“凡HBO出品,必属精品”的良好口碑在2011年成为全美用户订阅量位居第二的有线电视公司。索尔金“欣慰”地说:“HBO对于有多少人看了这部剧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关心看了这部剧的人里,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它。虽然HBO的目标不是让编剧们开心,但他们确实一不小心做到了。”

新闻编辑思想 篇3

本文从2008年3月15日开始,至5月13日结束,考察期间60天《人民日报》对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新闻报道,并对其媒介议程、编辑思想做详细分析。在60份报纸中共计393篇相关报道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样本。特殊的事件和特定的时间段使新闻报道体现了一些非常态的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由权威媒介构建的———民族问题与突发事件集于一身的独特媒介景观。

一、《人民日报》以其权威性的国家声音构建政治景观

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受众生活在一个众多媒体或精心或无意结构的景观幻象里。居依·恩斯特·德波,法国著名思想家,情境主义的国际创始人,在他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一书中断言,“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里,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1]《人民日报》是中央级党报,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宣传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有的话语结构和象征功能,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媒介时代使时间和空间获得了无限延伸的可能,人自身触及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只能无奈的局限于周身范围,于是媒介充当了人的眼耳口鼻。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将带来“人的延伸”,而媒介也恰恰乐于以此为业,他们积极给各类信息编码,传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通过公众共通的文化识别,媒介就成功的搭建了声称还原了现实的新景观,从这个意义上大众便成了生活在这个景观社会里的人。

二、《人民日报》媒介议程分析

政治景观的搭建,需要政府、公众、媒介的“议程”互动来实现。所谓议程,就是把问题或事件按当时看来的重要性等级加以排列的顺序。[2]对《人民日报》的议程进行研究,以求对“3·14”新闻报道乃至民族问题新闻报道的特征和规律有所发现。

(一)内容分析程序及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定

本文选取的《人民日报》样本是从2008年3月15日至5月13日,共60份报纸。在这段时间中,《人民日报》全景式的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西藏和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编辑也对报纸配置做了特殊调整,对“3·14”暴力事件做了规模较大的报道。

2. 内容分析的框架及类目构建

研究《人民日报》的媒介议程,首先要考察“3·14”相关报道在整个报道格局中的显著性和重要性,即其相关报道的频次、版面、篇幅等显性特征的综合表现程度。基于此,本文构建的类目分析结构如下:

(1)报道时间。

(2)版面。《人民日报》的版面一般分为国内要闻版、视点新闻版、经济版、国际版、政治版、文化版、体育版等,有时还包括各种专题版。本次研究将《人民日报》的版面设置如表1所示:

(3)报道篇幅。本文将“3·14”事件文字报道的篇幅分为4类,即200字以内、200—1000字、1000—2500字、2500字以上。

(4)报道类型。按常规的报道类型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四大类,本文只统计各类文字新闻,不包含图片新闻。

(5)范畴。根据对393篇新闻报道的分类统计,可以将《人民日报》“3·14”议题范畴确定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人物、媒体活动及奥运背景,对于无法确认明晰的报道,统一归入综合类。

(二)研究发现与分析

1. 样本频数分析

通过拉萨“3·14”事件的新闻报道和报纸总报道量的对比关系,对样本议程在《人民日报》总体议程中的显著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本文所统计的《人民日报》报道总量,不包括该报的不常设栏目,如“全景奥运”、“新农村”以及各类特刊、副刊等。

由表2的数据可知,西藏自治区和藏民族在“3·14”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共有393篇新闻报道,平均比例在10%以上。可观的数量成了媒体搭建社会景观的支架,即使剔除了理念和内容的影响,这庞大的数据也足以让受众知道这是最近的热点。

2. 版面位置分析

《人民日报》对拉萨“3·14”事件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新闻集于一个版面,用稿件配置的手段,将事件实况、各方态度及相关评论置于同一版面,形成传播强势。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3]所以,不经意间,读者便被这种意见引导着,成了从属于主流的公众舆论的组成因素。

如表3所示,样本议题在头版上有8篇新闻报道,占1.8%,头版是报纸发言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大的强势效果,《人民日报》作为党报,传达党和政府的消息,特别是头版文章的选择,更突出地反应了该事件的情况。而在Ⅱ类版面出现率高达22%,这主要是由于在样本选取的这个特殊时间段,将第四版作为刊登“3·14”事件发展态势的版面固定了下来。

3. 报道篇幅分析

在统计议题样本时,并没有将单纯的新闻图片计入分析范围,因此样本量共有393篇,如表4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都集中在200—1000字的中篇报道和1000-2500字的中长篇报道两个区间。

4. 议题内容的构成与范畴

为对议题内容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本文将393篇新闻报道分别归入了不同的范畴。政治类新闻报道有134篇,占34%。统计时,关于外交和国家对外形象及“人民论坛”等事实评论同归政治范畴。经济类报道藏区生产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共29篇,占7.4%。“西藏今昔”系列报道、藏医药和教育等属文化新闻,共37篇,占9.4%。历史题材的18篇,占4.6%。人物类报道树立了一些先进榜样人物,共22篇,占5.6%。另外,媒体活动指的是西方对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我国均作出积极回应,此类报道有18篇,占4.6%。值得注意的是,时值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全球传递,《人民日报》不回避“藏独”分子干扰火炬传递等负面新闻信息,直面奥运会报道“和谐之旅”中的不和谐之音,使得国内外民众及时了解到有效信息,通过报道尺度的把握,使负面新闻信息也带来了好的社会效应,此类报道有26篇,占6.6%。

三、编辑思想分析

(一)媒介议程和政府行为的一致性

郭镇之认为,中国的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呈现高度的一致性。[4]《人民日报》的编辑方针决定了其新闻报道必须与中国政府的政策相一致。就“3·14”事件的实际,政府行为的频繁发生与媒介的集中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结论。从政府行为来看,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负责人就拉萨暴力事件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政治风波。3月17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也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呼吁有关国家尊重事实,明辨是非。同月21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申明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的一贯态度。4月8日,就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提出涉藏决议案,和“藏独”分裂势力干扰破坏奥运火炬在伦敦和巴黎的传递,外交部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说明事由和申明态度。9日,国务院新闻办官员向驻华武官介绍打砸抢事件的真相。就CNN主持人卡弗蒂发表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外交部连续三次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道歉。5月1日,“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京开幕,贾庆林、李长春、周永康等领导人前去参观。就本文的分析结果看,政府议程与《人民日报》议程相互吻合。

(二)《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隐射了拉萨“3·14”事件的归因和政府的态度

《人民日报》立足于对内、对外全景式展现一个真实的、友好的中国和西藏,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明确态度。众多新闻报道形成了框架结构,从新闻产生的角度,“框架”被传媒社会学认为是理解媒体力量的核心所在。它既可以被看做是新闻产生的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媒体对受众理解方式的限定。[5]框架结构也就是媒体对事实进行选择和重组的过程,新闻编辑往往通过稿件配置来表达态度,也正是在这些事实的选择和联系中来突出主题、表明观点。从新闻编辑的角度,编辑往往通过稿件配置的方式来达到表达态度的目的。任何一个媒体文本都存在于由其他媒体文本构成的语境当中,尤其是那些与之形成对照的特定文本,文本的互文性能借助他类文本来呈现。[6]如2008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4版的稿件配置如下:

2500字以上的长篇报道———《鲜血和生命的控诉———西藏各族群众痛斥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就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阿沛·阿旺晋美发表谈话》、《拉萨居民生活安定祥和》、《“3·16”时间基本平息阿坝县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以及“人民论坛”评论《是无知,还是偏见》,新华社记者评论文章《事实不容扭曲公道自在人心》六篇文章。从中不难发现,编辑旨在对“3·14”打砸抢烧事件进行归因,中国政府和人民指责达赖集团一手策划实施了此次暴力事件,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藏独分子则指责是中国政府的长期镇压导致的和平抗议转化成了暴力事件当月16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极少数不法分子重演了打砸抢烧的恶剧。

传媒社会学认为,由于社会事实的复杂性,媒体报道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结果。选择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框定事实的过程,媒体通过将问题和时间放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从而为受众提供用以理解信息的基本框架。[7]仔细观察《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可以发现它与对事件的归因紧密相连。关于拉萨“3·14”事件本身及后续报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骚乱事件所带来的伤害和破坏;二是政府组织或个人以及警方的动态;三是社会秩序和经济形势逐步恢复正常。通过这样的报道结构可以看出,政府行为主要在于严惩不法分子、强调民族团结以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经意间,读者的接受和理解框相应形成,即谴责藏独分子的恶劣行径和支持政府决策,并且在随后的阅读中,这种观念还会得到逐步的强化。

(三)对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因为新闻报道虽然崇尚客观、中立,但从根本上仍然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总是基于主体内在的一定的认知图景而进行,这个认知图景可以添加信息,并影响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8]正因为如此,才为媒介引导舆论提供了可能性,而《人民日报》的权威更加剧了引领人们思想的可能。

媒介塑造国家形象,以一定的媒体实力和权威为基础,及媒介自身在国际范围内话语权的大小。话语权大意味着媒体主导国际资讯市场和主导公众舆论的力量就大,同时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尽情挥洒的自由度就大。[9]《人民日报》是中央级机关报,就“3·14”报道而言,积极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申明中国对于西藏问题的一贯主张,《人民日报》力图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处在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一事实。从政策、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历史保护等诸多方面来构建祥和的社会景观,赢得了话语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雨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J].当代传播, 2009 (4) .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J].国际传播界, 1997 (3) .

[5]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M].曾静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转自陈红梅.框架与归因[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 .

[6]许加彪.国家声音与政治景观:《新闻联播》的结构和功能分析.[J].现代传播, 2009 (4) .

[7]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M].曾静平, 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转自陈红梅.框架与归因[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 .

[8]Taylor, Pep lau, Sears.社会心理学 (第十版) [M].谢晓非,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转自陈红梅.框架与归因[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 .

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探究 篇4

关键词:广泛积累;导向;基础;工作创新;敬业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74-02

目前,正处于广大读者对新闻资讯需求暴涨的年代,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日益增多,导致新闻争夺战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时代,要想确保自己的新闻能够始终抓住读者的眼球,迫在眉睫的是加强新闻编辑的工作创新。那么该怎样做好新闻编辑的工作创新,笔者认为应从三大方面入手,一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并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二是新闻编辑工作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三是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敬业精神、严谨作风和求新的欲望,才能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一、广泛积累生活素材,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并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作为新闻编辑,要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有新闻素材都是来源于人民生活中的,绝不是道听途说,更不是凭空遐想出来的。所以,作为新闻编辑,必须深入人民生活中,和人民一起过最平凡普通的生活,体会人民生活的幸福抑或疾苦,并从中积累各种新闻和生活素材,随时随地储备各种生活知识,才能积累出得心应手的材料,以便于新闻编辑所用。目前,我国有很多长期扎根于基层工作的新闻编辑们,他们不辞劳苦,同民工一起干活,同菜农一起下田,同长途跋涉的人们一起承受风吹日晒……正因为这些新闻编辑、新闻作者以及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们的辛苦劳动,我们才读到、看到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从民众之中提炼出来的素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播出之后才能起到该有的宣传作用,而广大人民群众也欢迎这样的新闻。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编辑,即使不需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讲师,也要博学多识,对天文、地理、文学、政治、经济、文艺、体育、自然科学等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了解、熟悉或掌握,要做到知晓中外,博古通今。现在的社会,由于读者需求的角度不同,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这些信息涉及政治、军事、体育、文艺、法律、科技等等,其内容之大、种类之多,往往超出一两个人的审阅范围。故此,作为新闻编辑者,一定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多多留心平凡生活中的素材,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素材和储备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才能有实力去创造更加新颖的新闻。

二、新闻编辑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

市场经济,就是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来研究自己的产品。作为新闻编辑,其上帝莫过于读者,必须时时了解你的上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也是新闻编辑生存之根本、创作的原动力。新闻编辑想要完成工作上的创新,一定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无论是从新闻的内容,还是新闻的形式,都要渗入读者的心里,才能算作是创新型的好作品。新闻编辑工作,无非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创作结果搬到读者的眼睛里,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将整个栏目编排得当,构思新颖。目前,在新闻的传播中,由于许多陈旧思维的存在,对新闻的内容、形式等仍存在很大影响。而且,加之互联网视频的日益增多,很多读者选择了网络新闻。面对这样的压力,报纸新闻编辑要做到:

第一,新闻编辑的观念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新闻的立足点是人民群众,所以,一定要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闻事件为素材,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为奋斗目标。新闻编辑要从思想观念上回归到平民意识,而且只有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被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所认可,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新闻,才能发挥新闻的真正作用。新闻编辑在编制新闻过程中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对记者采来的新闻全面了解,节选出最合适最优秀的新闻,并且对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容忽视,保证新闻优质、高效、安全的刊登,达到该新闻的宣传效果。目前,有相当多优秀的新闻消息被广大人民称赞,分析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类新闻真正地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愿意接受它,乐于被它宣传教育。相反,如果新闻编辑脱离人民群众,也就远离了自己工作的核心,无论新闻的画面多么精彩,都不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如果新闻编辑长期背离人民群众,终究会被其他新闻节目所取代。

2.加强创新新闻的内容。经过调查,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以报纸新闻为最权威和最真实可信的新闻,所以,作为报纸新闻编辑,一定要时刻捕捉到符合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好新闻,抓住那些群众最关心,政府重视,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来报道。报纸新闻要视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将广大人民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相对于报纸新闻来讲,有许多网络新闻以时效快为优点抢夺读者,但是人们往往从网络新闻中得到错误的信息,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最近,不知哪个网站的新闻频道播出“天然气将会大幅度涨价”的假新闻,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恐慌。最终,报纸新闻登出“天然气涨价纯属无稽之谈”的新闻,安抚了广大人民群众,将这起假新闻风波彻底平息。由此可见,报纸新闻的内容以权威性为保障,以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为亮点。报纸新闻编辑也要为此再加努力。

另外,目前报纸新闻的内容有时过于冗长,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改为网络新闻的读者。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希望看到最简单的新闻表述方式,和最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所以,报纸新闻从内容上应实现信息化,重点新闻简明扼要地滚动播出,争取成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的最便捷的平台。

第三,新闻报道不仅需要朴实的文字,更需要醒目的标题。由于数字媒体的逐渐兴起,再加上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剧了信息时代的大爆炸。那么作为报纸新闻编辑,要想抓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独出心裁,从万千文字报道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创新。由于报纸的特性,需要文字来完全表述新闻,那么该怎样吸引读者将你的新闻读下去?给新闻加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办法。例如,一篇以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加一个“中央遏制铺张宴请,政府食堂堪比五星酒店”这样的标题,既有内容概括,又带有幽默的讽刺性,从而打动人心,吸引读者将它读下去。当然,也有一些“标题党”,为了赚取读者或者网友的阅读、点击率,刻意地夸大说辞,将污秽、消极、淫乱、叛逆等性质的言语加入标题中。这种错误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当读者读完新闻,会有一种文不对题的感觉,或者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反而很厌恶此篇新闻。

第四,利用多角度的图文或漫画说明,改善报纸版面,吸引读者眼球,提高新闻被阅读的概率。作为报纸新闻编辑,要善于利用图文,在新闻报道中穿插一些有意义的、引人注目的、幽默的图文或漫画,往往会更加丰富该篇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而且,作为新闻编辑,要深入了解读者群体,独特地设计自己的选题角度,更加新颖地改革新闻报道版面,一定能达到抓住读者的效果。

一般,报纸的版面风格随着报纸整体内容的变化而各有不同,新颖活泼的版面往往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新闻编辑,不能局限于旧的固定格式编排报纸版面,可以尝试全新的版面设计。新闻编辑就是设计大师,如若将美的元素加入报纸版面设计中,可以立即激活版面的艺术生命。而且,报纸的版面设计要不断变化,经常以全新设计出现在读者手中,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新闻编辑的眼光要独特,心态要平和,完全将自身设置于广大读者中,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新闻编辑要将读者的需求,及时反馈给新闻作者,起到良好的中间纽带作用。

三、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敬业精神、严谨作风和求新的欲望,才能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敬业精神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具有的高尚品质,尤其作为新闻编辑更加需要具有敬业精神,只有敬业才能爱岗,敬业才能出新,敬业才更全身心地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新闻编辑这一职业是个苦差事,可能一年四季都在异地出差,但是我国有很多敬业的新闻编辑们,他们真诚地热爱着这个职业,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全力倾心于新闻编辑的工作中,刻苦钻研自己的事业,对每一篇报导都力求精益求精,创造出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只有高度的敬业,才能利于创新工作的开展。

严谨的作风,更是各行各业对精英的要求。作为新闻编辑,在审阅稿件中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每一关都不得出现任何细小差错,从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语法修辞上等等,都要严格把关,提取精华,剔除糟粕。作为新闻编辑,要严格划清各种精神文化的界限,一定要知道哪些是社会提倡的,哪些是坚决反对的,注意哪些是非主流文化,必须正确选择。

再者,作为新闻编辑,一定要有求新的欲望。只有先从思想上达到想求新,愿意求新,才能从行动上主动地创新。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的思维必须活跃,思想不拘一格,善于改变原有的思路。

总之,新闻编辑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们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探索出值得宣传的新闻来。随着新闻媒介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编辑肩上的担子将会越来越重,但是,只要踏在创新的道路上,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我相信,新闻编辑们的辛勤耕耘,也会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新闻。

参考文献:

[1]欧阳明.宏观新闻编辑学: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欧阳霞.报纸编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陈红梅.新闻编辑:第2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邓利平.新闻编辑学新编: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力丹.2012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1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 篇5

关键词:建立,新闻出版行业工会,必要性,紧迫性

网络, 一种数字化媒体, 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因具有时效性高、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传播方式灵活等特点, 被越来越多人使用, 发展非常迅速。而网络新闻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媒体的缺陷, 时效性及互动性更强, 而且语言口语化, 更加活泼与幽默, 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 网络新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200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截止到2006年, 我国约有1.37亿的网民, 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网民是愿

全面性的要求。

3民生类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

体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对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 我们要想发挥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在民生类新闻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在民生类新闻中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 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要想在民生类新闻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并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 我们就要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民生类新闻中, 使人文关怀成为民生类新闻的主线, 并指导民生类新闻的选材与制作。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使人文关怀能够更好的契合民生类新闻的主旨, 在民生类新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在民生类新闻中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意上网查看新闻的。然而, 报纸等传统媒体具有长期的发展经验, 而且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因此也不可能被网络新闻所取代。网络新闻与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各具优势。针对目前一部分人存在的“网络新闻编辑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的错误观念, 本文把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进行了比较, 分析其异同点, 旨在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它们各自工作, 正确地看待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

1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相同点

首先, 编辑目标相同。虽然网络新闻的编辑方式与报纸新闻的编辑方式具

念, 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对于民生类新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将人文关怀当作拉近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的纽带, 加强人文关怀的导向性

民生类新闻中的人文关怀不但可以体现民生类新闻的特点, 还可以拉近新闻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因此我们在民生类新闻中要多体现人文关怀, 多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 使人文关怀成为拉近民生类新闻与百姓生活的纽带, 使民生类新闻更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加强人文关怀的导向性, 在民生类新闻中明确新闻的正确导向, 使人文关怀能够发挥正面作用。

3.3保持人文关怀的理性化, 使人文关怀的对象保持全面性

保持人文关怀的理性化在于不因为新闻事件中的内容和对象而产生盲目性, 既要保证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又要保证人文关怀的对象全面, 消除由于人文关怀对象单一而带来的负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其根本目标是一样的——把新闻信息更好地传播出去。无论新闻最终是要呈现在纸质上, 还是要呈现在网络上, 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编排稿件,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稿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各自的媒介上, 把新闻更好地传播出去, 方便群众获取信息, 所以两者的目标与本质是一样的。

其次, 编辑流程相似。报纸新闻编辑的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是串联、合成与把关, 把所有的新闻稿件集中在一起, 对稿件进行选择, 选择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然后对稿件进行修改, 核对、加工和润色, 最后组织版面, 把新闻稿件合理地安排在报纸的各版面

面影响。在民生类新闻中, 体现人文关怀既可以使新闻更贴近生活, 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所以,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民生类新闻中将人文关怀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鲍列夫.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453.

[2]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呼唤[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1-01

[3]凌引迪, 刘国强.倡民生新闻, 做精品节目[J].新闻战线, 2006 (5) :

[4]韦尔伯·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 河南平顶山4670000)

上, 使其取得最大的效果。例如重大新闻要放在头版头条, 才能吸引读者。而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流程也是一样的, 也要对稿件进行筛选、审核、加工, 只不过各环节在具体操作时的方式及标准不同而已。

2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不同点

传播媒介的不同, 新闻的编辑方式也不同, 从版面设计, 到稿件编辑, 再到编辑时段、编辑互动等,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1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对于报纸新闻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是报纸的一种发言手段。报纸新闻中, 新闻最终是要呈现在纸上, 而读者对该报社的最初印象就是其版面。因此, 版面是报纸新闻吸引读者阅读地方, 也是造就媒体自身个性的地方。在报纸新闻的版面设计中, 有很多专业名词, 如版序、开张、小样、大样、中缝等, 每一个名词后面都包含一门深刻的学问, 需要报纸新闻编辑的努力学习与探索。而在网络新闻中, 版面的作用相对而言就小很多了, 其基本要求是动态, 经常进行改版, 以吸引读者, 防止读者审美疲劳。

2.2 稿件编辑

首先, 在新闻标题方面。报纸新闻的标题要求是“题文相符”, 标题要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 能够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事实。另外, 还有规范性, 报纸新闻的标题要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 而网络新闻就不同了。网络新闻标题的首要要求就是“吸引性”。点击率是网站的生存根源, 而要提高点击率, 新闻标题的吸引度就非常重要。标题出彩, 吸引网民眼球, 新闻传播便成功;而标题平淡, 不能吸引网民点击, 那么此条新闻传播就失败。因此, 为了提高点击率, 很多网络新闻编辑都会在新闻标题上“做手脚”, 常常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 或者是断章取义、故弄玄虚等现象。

其次, 新闻内容的文字方面。报纸新闻在内容上要真实反映事情真相, 所以文字要客观、真实, 注重语法和修辞, 具有书面性, 而网络新闻则要求易读性。因为人们在阅读网络新闻的时候, 面对的是电脑屏幕, 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注意力分散, 所以网络新闻的文字语句不能过于复杂, 以短句为主, 而且段落、篇幅也要精短, 长篇新闻一般需要采用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另外, 文字、词语不能过于复杂和书面化, 以口语化为主, 让读者容易读懂。

第三, 图片编辑。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上插入图片, 目的都是为了让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以及美化版面, 吸引读者。附有图片的新闻往往比纯文字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在报纸新闻中, 由于发展时间长,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图片的色彩、影调、构图, 以及造成的视觉效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 编辑只要按照这个体系进行就可以了。而网络新闻是一个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体, 所以其图文编辑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网络新闻编辑在图片编辑方面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第四, 音视频编辑。网络新闻相比于报纸新闻, 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插入音视频, 以多媒体的方式表现新闻事实。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搜集音视频素材, 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进行处理, 对音视频进行截取和剪切, 以及处理一些模糊画面, 使其清晰展现出来。

2.3 编辑时段

报纸新闻的出版一般是以天和周来计算的, 即日报和周报, 如《广州日报》《理财周报》等。因此, 报纸编辑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花一天或一周时间写稿子, 包括收集素材、构思、写作等, 最终在截稿之前交稿。而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因此网络新闻的更新也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尤其是自微博流行以来, 新闻的时效性就更加突出了。另外, 网络新闻的传播相比于报纸新闻来说要简单、方便得多。报纸新闻需要经过审核、印刷、流通才能传播出去, 而网络新闻只需在电脑制作之后就直接可以上传、发布了。所以网络新闻的编辑是全天候, 没有时间限制的。全天候就是说网络新闻的传播是没有时间间隔,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传播, 而为了达到这个时效性, 赚取点击率, 网络编辑需要随时守候, 迅速向外发送信息, 所以专业的网络编辑工作方式一般是全天候, 接力式, 滚动式连续操作。

2.4 编读互动

在报纸新闻中, 编辑与读者的互动一般是采用通信的方式, 以往是传统的邮件通信, 而现在也增加了邮件、QQ等方式, 但无论如何, 都存在着一定的时差性, 因为报纸需要经过印刷、出版、流通等一系列的环节, 所以最终呈现在报纸版面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网络新闻中, 信息的反馈是非常快的, 因此, 编读互动非常重要。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也为了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一般新闻网站都会在每则新闻后面开设“发表评论”栏目, 给网民提供一个自由交流、评论的平台, 让网民可以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另外, 网站还可以根据受众的反映和统计访问流量, 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之间, 存在着相同点, 如编辑目标、编辑流程等, 也有不同点, 包括版面设计、稿件编辑、编辑时段、编读互动等。但无论相同还是不同,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都各有优势, 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如网络新闻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传播与管理, 不能传播有害信息;报纸新闻要与现代技术结合, 更好地传播, 让传统媒体重焕光彩。只有相互学习, 才能共同发展, 做好新闻传播, 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 2007 (3) .

[2]于美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把关[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马黃.中国官方新闻网站的编辑手段特点分析——与传统报业的比较[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郑鸿.从整合资源看新闻网站的优势[J].新闻界, 2002 (6) .

新闻编辑思想 篇6

1 网络新闻编辑和报纸新闻编辑所体现出来的相同点

1.1 编辑目标相同

网络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新媒体, 除对传统传播体系形成一定冲击外, 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那么, 各类编辑活动的开展也必然会发生一定改变。但可以确定的是, 无论这些编辑活动和编辑方法如何变化, 新闻编辑目标都是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

1.2 编辑流程相似

对报纸新闻编辑而言, 就是要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 整合所有环节和活动, 通常情况下包括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以及设计版面等内容, 在制作和传播新闻作品的过程中, 主要是将上述所有环节串联与合并起来, 以发挥自身的“把关”作用[1]。对网络新闻编辑而言, 除了需要同报纸新闻编辑一样进行稿件选编、加工、审核、版面设计外, 还需要对诸如多媒体影音与Web链接与图文组合方式等网络内容进行设计。虽然多了这样几个环节, 但从总体上看, 二者的编辑流程是基本相似的。

2 网络新闻编辑和报纸新闻编辑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点

2.1 版面设计不同

对报纸新闻而言, 版面设计是尤为重要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是报纸发言的一种手段。在报纸新闻中, 相关新闻信息是在纸上呈现出来的, 对读者而言, 其对报社的最初印象是通过报纸版面获得, 所以, 版面也就成为了最吸引读者阅读报纸新闻的地方, 这也是报纸媒体自身的个性所在。在报纸版面设计中, 有诸如开张、版序、大样、小样和中缝等专业名词, 其中, 每个专业名词背后都包含着一门非常深刻的学问, 这需要所有报纸新闻编辑工作者们努力探索和学习。

2.2 编辑稿件不同

从新闻标题上看。报纸新闻标题特别强调题文相符, 新闻标题要和新闻内容高度相关, 能够非常准确地对新闻事实进行浓缩和概括。不仅如此, 其还具有规范性, 就报纸新闻标题而言, 非常符合现代的语法规则。但网络新闻则不然, 其对标题的最主要要求是具备吸引力, 因为对一个网站来说, 能否长久生存下去, 主要看其是否有较高点击率, 而标题就是吸引点击率的关键。标题越出彩, 能够吸引的网民就更多, 对新闻传播本身来说, 成功率也就更高。反之, 如果标题太过平淡, 点击率就会随之下降, 很有可能造成新闻传播失败。

从文字和图片上看。就报纸新闻而言, 其文字大多都是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 比较客观和真实, 对语法和修辞的重视程度比较高, 书面性更强。而网络新闻编辑则需要考虑到人们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会产生视觉疲劳, 导致注意力分散这一问题, 所以其文字不能够太过复杂, 大多以短句为主, 用词、用语不能太过复杂, 也不能太书面化, 通常都以口语化表达为主[2]。另外, 在报纸新闻中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版面, 以及让内容更加形象化与生动化, 增加报纸新闻的吸引力, 此外, 报纸新闻中的图片运用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 工作者只需按着这个体系进行编辑即可, 而网络新闻编辑在图片使用上还不够成熟, 也没有一个较稳定的体系, 所以还是有着较大探索空间的。

2.3 编辑时段不同

通常情况下, 报纸新闻都是以“天”或“周”为单位来出版的, 也就是所谓的日报与周报的由来[3]。因此, 报纸编辑通常都是用“一天”或者“一周”来编辑稿子的, 具体包括素材收集、内容构思和撰写等, 但必须要保证在截稿日之前将稿子交上去。而网络新闻则不同, 因为其更新速度非常快, 甚至可以说是以“分”或“秒”来计算, 所以可以说网络新闻编辑是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 几乎属于全天候。

3 结语

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编辑和报纸新闻编辑, 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但是, 这些不同点从某种意义上讲, 都是其优越性的一种体现, 二者要想实现长远发展, 就不能抱着一种对立态度, 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二者融合, 让传统纸媒重新焕发光彩, 让网络媒体变得更加规范和成熟, 从而更好地传播新闻、服务大众。

摘要:网络新闻是一种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且交互性强的新兴新闻传播方式, 其呈现出来的发展气势也相当磅礴。不可否认的是,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在未来的新闻传播发展中, 网络新闻极有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中坚力量。本文将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报纸新闻编辑,比较

参考文献

[1]曹荣芳.网络新闻编辑和报纸新闻编辑的互补发展[J].新媒体研究, 2015 (4) .

[2]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 2011 (3) .

电视新闻制作的新闻编辑功能 篇7

一、画面的选择、剪辑以及与解说词的配合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画面或者电视镜头的选择、剪辑与衔接, 以及画面与解说词的配置。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 画面选择组接的原则

画面的选择、剪辑与组接是提升新闻质量的关键所在。新闻编辑首先要认真研究新闻题材, 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找到逻辑点, 再选择能够支持新闻事件主题思想及新闻事件整个过程的画面, 进行连接, 而且剪辑后的画面要完整有序, 基本能反映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如果画面实在表达不了的, 可以用解说词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 画面组接的要求

在对画面进行选择和组接时, 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视觉匹配规律

视觉匹配规律要求画面符合轴线规律。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用特定镜头来间隔;二是要注意轴线的互换规律;三是要注意环境根据与人物交代要自然, 合情合理, 不能给人以嫁接和造作的感觉。

2. 画面切换规律

在画面的组合中, 要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剪接点, 科学合理地衔接上下镜头。镜头的切换主要有三类:一是静接静;二是动接动, 三是静接动或动接静。

3. 掌握蒙太奇节奏

蒙太奇节奏指的是镜头转换的节奏。影响蒙太奇节奏的重要因素是镜头的长短, 选择镜头的长度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 二是要根据景别, 三是要看视觉效果, 避免画面混乱。

(三) 声画的配置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如果解说词和画面不相配合, 就会导致电视新闻的图像与主题严重脱节, 让观众如坠雾里, 不知所云, 大大降低电视新闻的质量与收视率。

1. 声画同步

要做到声画同步必须遵守两点:一是要尽量使用同期录音, 这样现场感就会极强, 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二是尽可能让解说词更加贴近画面。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所以,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根据画面来写, 不能不顾画面去单独叙述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有时以画面为主, 解说对画面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 有时以解说为主, 画面来显示事件情况。总之,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配合。

2. 声画分离

电视新闻主要依靠画面来叙述新闻事实。但是这些画面只是采访时所拍画面的一部分, 画面不能表达的内容只能用解说词进行补充。这样就要求新闻画面和解说词的分离。当然, 这种分离并不意味着让解说词和画面各不相干, 彼此脱离, 而是要彼此相互辉映。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对画面剪辑位置的选择, 因为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前, 解说词就已经写好了。

二、新闻编辑的高效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 从新闻这个角度看, 任何一个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播出最有价值的新闻, 这不仅对我们的新闻记者还有编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记者采访回来已经很晚了, 但播出的时间是不能改变的, 这就要求我们编辑又快又好地完成后期声画编辑。这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一) 抓重点

因为时间很紧, 所以新闻编辑不能对新闻题材进行细致地分析, 打磨,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从大处着眼, 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新闻题材的主旨, 理清其脉络。

(二) 声画剪辑以文字为主

上文我们谈到声画剪辑的几种类型, 那么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 我们主张以文字为主, 画面进行补充, 因为文字相对来说, 逻辑性更强, 更能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其次, 最好用现场的录音。

最后, 我们想补充一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实行现场直播, 这不仅增加了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 而且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直播时, 十分紧张, 节目主持人、栏目编辑、技术人员都必须各就各位, 随时准备听从导播的调遣。有时在新闻的直播过程中, 要临时插播重要的新闻, 这意味着要打乱原来的节目播出程序, 那么插在什么位置, 如何和上下新闻很好地过渡和衔接, 对时间如何把握和控制, 都是我们新闻编辑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结语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新闻编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对新闻的选排、组织到画面的选择、剪辑、再到图画和解说词的配合, 新闻编辑都要充分发挥编辑的功能和技巧。是否成功运用此功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的内在表达效果和外在画面品质, 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摘要:电视新闻与其他新闻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用迅速的、真实独特而又完整连贯的画面来吸引观众, 向观众传递信息。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 前期拍摄很重要, 但后期制作也更为关键。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时如何发挥新闻编辑的功能。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制作,编辑,组织,解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晶.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 瓤翘天地, 2011 (9) , 52-53

[2]从红霞.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青年记者, 2010, (23)

[3]周磊.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J].青年记者, 2009 (20)

[4]陈琳娜.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今日科苑, 2009, (08)

[5]朱彦明.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创新意识[J].记者摇篮2005, (04)

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 篇8

1 新闻编辑记者需具备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

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这一因素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闻敏感性包含很多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政治敏感性。新闻编辑记者要对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充分利用, 深入提升自身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力。当今社会信息量十分庞大, 在这个庞大的社会中, 存在着大量的具有价值的信息, 编辑记者利用新闻线索, 对社会导向或者人们的舆论倾向进行充分表达。新闻可以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 其内容中包含着大众心理诉求和情感状态等, 新闻行业的编辑记者,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通过新闻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判断, 以明确这一事件是否存在着足够的报道意义,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确定其是否存在新闻价值[1]。要想具备并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新闻编辑记者要记得时时刻刻加强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此外, 新闻编辑记者不仅要学会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任何新闻事件进行非常客观的审视与评价, 还要学会站在创新的角度对新闻中非常新颖的新闻观点和视角开展深入挖掘。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做起, 才能确保新闻编辑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显著提高, 特别是在政治方面问题的敏感性, 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能力。

2 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的提高措施

2.1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提升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编辑记者要想使自身对新闻的敏感度有所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 应当注重关注民情和国情, 对党的基本方针进行透彻分析, 具备以大见小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告, 进行时代潮流的引流。例如, “村民依法罢免村委会主任”这一相关新闻的报道中, 可以组织记者对这一事件进行投票, 需要注意的是, 要实施不记名投票。这一新闻事件虽小, 但却充分体现出群众的主人公意识, 对社会的普遍现象充分反映, 因此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编辑应当与当地的驻站记者之间进行紧密联系, 进而对所报道的元素进行充分补充, 对这一事件进行重点处理, 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不仅要对自己的家庭高度重视, 还要记住自身的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在进行新闻编辑和报道的过程中, 不能违背职业道德和自身的良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需要不断建设自身的职业道德, 确定自身对新闻进行传播的责任, 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 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在日常生活中, 编辑记者要加强对政治理念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此外, 可以通过事实, 洞察事物的本质, 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报道的过程中, 注重舆论导向能力, 不断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 并不断开阔视野[2]。一名优秀的编辑记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还应当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 使编辑出来的新闻更具深度, 使社会对其进行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新闻的覆盖面逐渐拓宽, 新闻事件的内涵也十分深入, 这就要求记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 在生活中, 编辑记者要想办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2.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提升新闻判断能力

新闻无处不在, 且每天都会发生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件, 但这并不表示编辑记者可以对新闻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编辑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练习, 从而使新闻能力得到提高。在对编辑记者新闻敏感度进行提高的过程中, 仅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不够, 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编辑记者在对自身的新闻敏感度进行提升的过程中, 先培养自身的新闻发现能力, 站在实践的角度, 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编辑记者还需要善于对事物进行认真思考, 对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多对不同事件进行调查, 对事件发生的本质进行准确把握, 对事物发展的时间和趋势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 从而得到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如果对新闻进行报道时, 仅停留在事件发生的表面, 不对事物本质进行挖掘, 就难以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导致所报道的新闻价值性不高。因此, 编辑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要关注这一事件是否贴近生活, 注意对事件实质进行观察, 并对新闻内容进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积累。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想提高编辑记者新闻灵敏度, 还需要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编辑记者要在大量事件中发现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 接着对其展开深入分析, 对事物内容和观点进行充分反映。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作品中的中心思想进行充分分析, 找出新闻中的中心事物和边缘事物, 还要合理地对这两种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对新闻报道进行及时补充, 站在更具价值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做出适当的调整, 通过这些方法, 帮助新闻报告更具价值, 充分吸引人的注意力。例如, 在对“七夕节”相关内容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有的记者提到了送999朵玫瑰给爱人这一平凡的事件, 但对事件的真实性并未作调查[3]。因此, 可以针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将真相展现出来。

2.3 积累知识, 敢于创新

一些新闻记者, 既能接触到高层领导, 也能接触到平民百姓, 其丰富的阅历可以使新闻敏感度得到极大提高, 对于编辑记者而言, 同样需要积累日常生活阅历, 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编辑记者需要对一些特殊职业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而这需要记者不断地探索新事物, 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并积极学习和总结, 在工作过程中, 对存在的新思想和新观点进行积极捕捉。作为编辑记者, 不仅要对不同事物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 还要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掌握生活中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编辑记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 需找全新的切入点, 提高新闻事件对大众的吸引力。确定新闻发生的深层原因, 对新闻中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发掘其中更深层的社会价值。

3 结语

新闻编辑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对于新闻报道十分重要, 编辑记者从大量的事件中挖掘出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对其进行报道, 从而充分吸引大众眼球。新闻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经验, 提高自身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 使新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金春浩.如何有效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度[J].新闻传播, 2014 (2) .

[2]金美玉.提高编辑记者政治敏感的重要性及优化路径[J].新闻传播, 2014 (13) .

浅谈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9

因此,好的杂志、好的报纸、好的新闻广播,都需要一批好的编辑,他们是新闻机构健康发展和为受众提供良好服务的生力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编辑部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一个编辑具备更高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从事新闻报道和做记者的经验;有良好的阅读积累;熟悉新闻规律及其背景;有业余爱好,喜欢文化活动和旅游;在编辑工作中能做到手快、心细;有敏锐的质疑个性,能发現和解决报道中的问题;熟悉语法、标点和用词规则;会欣赏好的作品,并懂得如何编排好作品;有平衡有序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熟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协作精神等。

因此,具备一定素质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修养则是对一名编辑的充实和提高。“把关”能力的强和弱,编辑工作的好和差,归根到底,提高自身修养是关键。自身修养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政治上,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要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道德上,要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这些修养是决定性的,是渗透在业务修养中的。新闻编辑的业务修养博大精深,但首先要做到基本功扎实熟练,而后逐渐努力,掌握“上乘”的功夫。

那么,这些基本功都有哪些呢?

1.称量功 一条新闻稿送到编辑手中,能够迅速称出其分量,既不大材小用,又不小才大用,这叫做“称”。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能够掌握恰当的分寸,不夸大,不缩小,既不哗众取宠,又不淡而无味,这叫做“量”。

2.器械功 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手段,懂得新闻十八般武艺的功用,用来得心应手,能采又能编,需要时还能写评论,还能在标题、版面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叫做善使“器械”功。

3.针线工 处理稿件心细如发,一针一线、一字一句都不马虎,精工细作,力求没有漏缝的针脚、难看的线头。

4.机变功 新闻信息变化多端,工作安排不可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在临时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不至惊慌失措,陷于被动。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需要练就一双“慧眼”,能把那些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那些违背事实真相的,不合常理甚至错误的东西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毫不容情地关紧大门;对那些突出的新成就、新经验、新信息、新问题能“慧眼”看中,满腔热情地大开城门。新闻编辑还需要有一双“妙手”,对稿件进行修理、挖掘、再创造,花一番披沙拣金的功夫,把“宝贝”挖掘出来。要练就“慧眼”和“妙手”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一般来说,提高编辑的素养需要四种知识:

一是政治、政策和理论知识。这不仅是思想政治修养所必备,也是工作所必须。基本的经典著作、重要的文件和讲话、报刊上重要的评论和理论文章,都应经常浏览品读。

二是实际情况的及时掌握。要随时注意形势的发展,掌握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这种学习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三是各种知识的积累。很难说有哪一种知识是报纸不需要的,也很难开出一张新闻编辑所需要的知识清单。只能说,知识越多越好,而且是可以越积越多。

四是新闻专业知识的培养。从事新闻工作要时刻注意有关新闻理论的学习,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断地积累和应用。

新闻编辑和书刊编辑不同,不需求知识的专,而要求知识的广,力求成为“杂家”。为了掌握广泛的知识,就要有广泛的兴趣。不仅看书、看报、学文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只要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知识,知识无处不在。

(作者单位:阿拉善日报社)

新闻编辑思想 篇10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编辑能力,探究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已经进入到了品牌化的发展阶段,微博、微信、电视以及手机等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方便、快捷的传播着各种信息,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为了可以使得新闻信息形成独特的风格,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新闻编辑也应当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使得新闻可以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进行传播,保障各种新闻传播方式都可以处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以便可以更好的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满足群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自身要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能够用全新的思维去理解新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传播新闻,这对新闻编辑自身的编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要想在新时期适应各种不同的新闻工作,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提升编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政治素养

对于新闻编辑来讲,政治素养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所在。如果一个新闻编辑不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那其他的能力就无从谈起,政治素养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方向作用。如果一名新闻编辑,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不能够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将自身的主观立场融入到客观的新闻报道之中,这样就很难在工作中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不能以正确的思维理解新闻。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养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出现的一些差错,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管是哪一种媒体的新闻编辑,都应当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编辑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当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政策正在不断涌现,极大的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人民的满意度。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要认真的学习党的方针路线,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把握住政治方向,确保新闻的作用。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提升政治鉴别能力才可以对那些片面的观点或者是和新闻政策不吻合的新闻稿件删除,正确的引导观众和读者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努力开展生产,促进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2 提升新闻版面的创新意识、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素材

创新是开展新闻工作的灵魂,是整个新闻工作生命所在。编辑作为新闻实践的主体,是整个新闻产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所以必须要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这种创新意识提升,要求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各种新闻素材,这样才能在新闻编辑中得心应手,也能激发编辑自身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新闻编辑要在平时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知识,涉足更多领域。新闻编辑自己不仅仅是要对自己所分管的各项工作了如指掌,同时还要通过业余时间多涉猎一些自然科学和政治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各项新闻工作。

版面设计是通过艺术创新来强化文字的作用,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的获取新闻文字所叙述的一些含义,新闻编辑如果能够恰当的利用版面设计,往往可以在工作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好的版面设计,能够很好的获得读者赞誉,方便读者的阅读,新闻编辑要善于利用艺术设计的这一手法。一些新闻编辑自身的版面意识不足,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报纸的办刊设计的缺少活力,不够重视创新意识,谈起创新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新闻编辑可以将有限的新闻素材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创新新闻模式,以获得更好的版面效果,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提升。

3 新时期新闻编辑能力和创新意识应当得到更好的提升

伴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工作承担着引导舆论,为群众提供新闻信息的重要职责。在新闻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创新意识是促进新闻工作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编辑能力和编辑自身的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提升编辑能力,更好的强化创新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时期,新闻编辑在对海量信息甄别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新闻信息的分类,对各种内容要多听、多读、多记,注意对于信息的积累和收集。新闻编辑在意识中还应当包含对于读者的动态的掌握和了解,多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了解读者对于新闻阅读形式的需求和其他信息的各种意见,这是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编辑在工作中始终要认识到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始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编辑虽然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充分的发挥作者的作用,通过掌握和了解读者群,才可以及时的得到作者的反馈,调整好编辑出版的计划,进而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4 结论

在新的时期,新闻编辑担负着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的双重任务。作的为时代精神的传播者,新闻编辑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在开展新闻工作中,新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也进行工作创新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新闻编辑在自己的工作中要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强化职业道德,这样才可以为建设小康社会更好的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万晓红,明凌翔.杨健解说刘翔预案:是新闻策划还是策划新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杨坤.试论如何使网络教育电视台新闻栏目发挥其效应[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3]顾芳.“我”想“发稿”——市县台如何提高在省台的发稿量[J].新闻传播,2013(3).

[4]鲍洪浩.试论媒介竞争下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J].新闻传播,2013(3).

上一篇:应对新资本时代下一篇:低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