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角色

2024-08-17

新闻编辑角色(精选7篇)

新闻编辑角色 篇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一直被定义为正确把握舆论的社会价值导向以及重组和再利用已有的新闻信息。然而, 随着新闻类电视节目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普通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 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 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便转换为挖掘各类新闻事件的社会本质, 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开透明和深刻的社会新闻。因此, 电视台编辑应重新审视已有的角色定位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转化, 进而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一、电视台编辑的角色定位

作为幕后工作者, 编辑的重要性往往被大众所忽略。但是, 按照国际准则, 国际媒体一般会采用以编辑为中心的运作方式, 编辑承担着搜集信息、派遣记者、编稿审稿、创作节目等重要职责。因此, 对电视台编辑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 可以确保电视台编辑职责的有效行使, 满足受众的角色需求, 保证电视台收视率的提高。

(一) 记者与电视台编辑的关系定位

在现实生活中, 记者因为经常性的采访而被大家所接受和了解, 电视编辑则一直默默无闻而导致重要性被忽视。但是, 在电视节目的采编过程中, 记者的采访必须基于编辑的合理定位。电视台编辑必须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及时发掘社会热点, 挖掘采访的深度, 这样才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的方向和内涵。电视台编辑在与记者共同策划新闻时, 必须听取记者合理有效的建议, 但编辑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打造受大众欢迎的节目。

(二) 电视台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电视台编辑要想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就必须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用鲜明的风格、新颖的形式对新闻节目进行合理有效的包装, 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取得更高的收视效果。因此, 电视台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就是电视美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电视节目编辑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 将具体新闻内容和美学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作品, 发挥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三) 电视台编辑必须全面发展

由于电视台编辑是整个新闻系统的灵魂和核心, 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面, 这样才可以及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在变化中求创新求发展。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岗位特点要求电视台编辑必须全面发展, 具备较宽的知识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对新闻节目进行编排的过程中, 电视台编辑一方面扮演着信息的传播者、评论家的身份和角色, 另一方面还要把握大众需求转变的动向。编辑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快的适应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发展。编辑工作主要是以编辑学为理论基础, 同时涉及多个学科体系。因此, 电视台编辑必须全面发展, 不仅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体系, 更要有足够宽阔的视野。

(四) 电视台编辑必须符合主流价值导向

在当前社会中, 新闻媒体发挥着喉舌作用, 由于电视的受众相当广泛, 所以编辑创作出来的电视节目, 必须符合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 必须坚决摒弃低俗化、恶俗化、庸俗化的电视节目。编辑身上不仅承担着继承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责, 更承担着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义务, 所以电视台编辑必须不断强化自我学习, 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文化, 电视节目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

二、当前电视节目编辑的现状

(一) 声画脱节

新闻节目包括声音和画面两个部分, 但是在很多新闻节目中, 声音和画面不能很好地配合, 进而削减了新闻的效果。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一味地注重解说, 而缺乏具体的画面例证, 不够形象和具体;还有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一味地依靠画面的堆砌, 解说词简单重复, 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更有一部分电视新闻节目画面和解说内容不能很好地关联, 解说一套画面一套, 使观众不知所云;还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不合理, 杂乱无章, 毫无主题, 只是单纯地拼凑而已。

(二) 同类新闻堆积, 缺乏张力

在一档新闻节目中, 往往会出现多条同类新闻节目重复堆积的情况。譬如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中, 会议类新闻的出现次数过于频繁, 领导行程类的新闻频频出现, 这样枯燥而重复的场景无法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新闻本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种体现和反映, 而一些电视新闻类节目却无视老百姓的生活, 一味地堆积上层领导的文山会海, 这样的新闻只会产生让观众避而远之的效果。

(三) 时效性差, 无新鲜感

新闻作品向来重视时效性, 如果一个新闻作品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社会存在, 那么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然而, 在一些新闻报道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前不久”、“长久以来”、“近来”等时间概念模糊的表述, 这样的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普遍需求, 丧失了新闻基本的价值和意义。

(四) 形式符号运用单一, 缺乏多元化

电视新闻充分结合了画面和声音,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因此, 记者可以对电视新闻画面进行主观创造和改进。真实性与艺术性并非相互矛盾的, 只要电视新闻符合视觉规律的要求, 就可以与画面的规范性与审美要求达到统一。同时,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不断推进, 一些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符号均可以在电视新闻里得到运用, 然而遗憾的是,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中, 形式符号的运用过于单一, 缺乏变化和活力。

三、电视台编辑角色的转换

(一) 电视台编辑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电视台编辑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首先, 电视台编辑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飞速发展, 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 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较深的观察力,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 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尽管编辑是以编辑学为基础的一门工作, 但是编辑要研究和针对的内容则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因此,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就不仅要学好编辑学, 更要熟悉并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众多学科知识, 广泛涉猎, 建立起全面广泛的学科知识体系, 以适应节目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 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快速学习、消化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编辑必须充分重视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认真学习掌握编辑必须具备的各项知识, 不断学习、完善编辑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另外, 在编辑工作中要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 不能仅仅用传统思维看问题, 否则, 许多节目就会无新意, 难以吸引观众。

(二) 坚持编辑中心制

电视台要加强对编辑工作的重视, 编辑和记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共处于一个系统中, 以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巩固收视率为共同目标。坚持编辑中心制, 编辑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 多与记者沟通交流, 共同制订节目策划。编辑的对象是广大受众, 记者通过对受众的采访, 将外界采集来的信息反馈给编辑, 编辑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整合双方的意见和建议, 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电视节目。

(三) 新闻编辑要注重声画的配合

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 编辑一方面要注重画面的剪辑, 把前方记者拍下来的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接和编辑, 尤其要注意在有限的电视素材中充分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画面, 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新闻。编辑电视新闻, 要根据新闻的事实叙述以及新闻主题的表达需要, 对画面进行选择、判别、取舍素材, 什么样的画面合适, 什么样的画面不合适, 都要进行认真的推敲, 最后按照剪接法则将它们连在一起, 必要的时候还要运用一些制作技巧, 以形成新闻的结构、层次和节奏, 完成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新闻的配音, 主要包括解说词、同期声、效果声等, 电视编辑要将解说词与画面合成, 成为视听结合、行声一体的电视图像新闻。配音作为一项重要的后期工作, 在电视台的实际工作中, 还要更加注重有声语言所传达的听觉信息。

(四) 新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电视新闻的文字语言以及画面语言是美的体现, 因此较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就可以让电视新闻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现代观众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不仅仅只是获取信息, 还要实现美的享受过程, 从精神上、思想上引起共鸣。新闻作品虽然不是艺术品, 但它和文学作品与另外的艺术形式同样具备美的规律, 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现场感受和声画结合, 这也决定了它比广播和报刊新闻更加具有美学的特征、更具有吸引观众的优势。新闻编辑就要从多种多样的画面中筛选出最具表现力和冲击力的出色画面, 并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做成新颖直观的图表, 把字幕和整个新闻的字体、大小、色调完善搭配等等, 这一切都需要其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来决定, 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才可以不断地去展示美、发现美与创造美。

四、结语

电视台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尤其是新闻类节目的竞争更为激烈, 而各大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要求电视编辑进行角色的转换。编辑应当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和认识, 对于记者反馈的信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将更好的电视节目呈现给观众, 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记者一起, 共同为受众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 积极、向上的电视节目, 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摘要:在媒体产业市场化的过程中, 电视台的收视率成为了竞争的关键, 而保证收视率的关键在于电视台编辑。为保证电视媒体在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 电视台编辑必须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清楚而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地进行适应市场发展的转化。本文以新闻类电视编辑为例, 探究了当前电视台编辑的自我角色定位, 并根据现阶段电视节目编辑中存在的问题, 对编辑的角色转换提出要求, 以期对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角色定位,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刘万绪.试析电视台编辑角色的科学定位和有效转变[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4) :16.

[2]刘新艳.试谈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角色定位[J].采写编, 2006 (4) :50.

[3]李金娜.浅析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转变[J].活力, 2010 (4) :205.

[4]马晓玲.现代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J].剧作家, 2010 (4) :162.

[5]孟玮.新时期下编辑角色的文化定位[J].大众商务 (下半月) , 2009 (8) .

[6]刘万绪.试析电视台编辑角色的科学定位和有效转变[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4) .

[7]韩旭.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换[J].华章, 2010 (28) .

[8]邬新娅, 要俊.浅谈电视节目编辑的工作内涵[J].科技传播, 2010 (23) .

[9]高燕.电视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J].理论界2009 (07) .

[10]李强.对电视专题栏目制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16) .

新闻编辑角色 篇2

1 什么是新闻策划

所谓的新闻策划其实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广泛的新闻里面去提炼出来一些比较好的点, 然后在由点到面散开。新闻作为我国人民了解国家政策及了解全球性发展政策的重要途径, 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闻行业发展中, 记者编辑是核心力量, 也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关键。下面就一起针对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新闻行业目前就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一直以来, 记者编辑在整个行业里来讲都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新闻的采集和发布都离不开它。可以这么说, 新闻行业里所有的内容都离不开记者编辑的辛苦付出。

2 编辑是新闻策划的中心

2.1 编辑工作是整个媒体工作的轴心

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编稿, 在选题策划上面就能够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还有对记者提供的材料的挖掘;记者主要是以采写为主要工作, 采写的文章能够体现出他们的能力。因为编辑的劳动成果是不能作为最终的劳动成果, 而是慢慢的渗透在整个文化产品的各项工作当中, 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 所以常被人忽视。

但事实上, 在整个媒体的工作当中, 编辑的工作地位是相当高的。就拿每天都要出版的刊物来讲, 编辑工作就包含了报道的指挥和组织、群稿的安排与配置、单稿的编写与选择等几个方面。可以这么说报纸组织宣传的总把关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编辑工作。

2.2 编辑是报道的先期策划人

之前编辑的工作主要就是集中在新闻报道的关口, 不过现在新闻策划则是把编辑工作的范围扩展到了新闻报道的前关口, 意思就是在新闻报道之前就会有编辑的工作介入。这就使其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的优势扩大了好多, 这样可以让记者和编辑能够实现优势上的互补, 能够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有序性得以提升。

能够不断去创新设计好选题的编辑才是一名优秀的编辑, 而且他们还能够去带领一个优秀的记者团队。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有了好编辑才会出现好的记者。就拿《北京青年报》为例子, 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策划编辑, 这很能体现出编辑的策划以及记者的采写之间的完美配合。就像他们报社自己表述一样, 如今的报纸已经不止是一张张的稿子了, 而是一个一个的版面, 这就是所谓的编辑的“编辑时代”。

就是由于这两个层面的意义, 《新民晚报》的前总编辑丁法章先生就认为, 根据新闻改革成功的经验显示, 必须强化编辑在新闻策划当中的职位职能, 以及新闻采编要一改重改轻编的现象, 要慢慢的向编辑策划为中心、记者采写为依托的联合运行机制靠近。能够提出这种理论思想, 不仅仅是肯定了编辑劳动的价值, 还深刻的理解了编辑的职责。

3 记者是新闻策划的前沿

3.1 实现编辑策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记者策划

有报道思想的新闻活动报道才会是一个好报道。编辑部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定党和政府接待的宣传和工作, 然后进行新闻报道的框架制定, 这些工作是编辑策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来讲, 所谓报道思想就是要逐步的进行考察实现。人们常说的记者策划无非就是记者对于新闻进行计划和采写的过程而已, 而这就构成了编辑策划的实现手段。

其实新闻采写是一个不断计划规划的一个进程, 就像如果遇到重大的新闻的时候, 就需要很多的记者一起来集中采写, 这样的话, 新闻报道的思想才能够更具体的得以体现。在1998年抗洪的时候, 临近最后时刻, 是《人民日报》所登刊的大型报道得了那一年全中国抗洪救灾报道的第一名, 名字叫做《1998年中国抗洪抢险纪实——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 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很多名记者一起努力才采写的结果。首先记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计划方案, 然后让北京的记者联系中央领导进行采访, 其他的在江边的同事负责当地的采写, 最终的成果由北京的同仁进行素材整理, 得到一幅宏伟的篇章。

3.2 记者策划是编辑策划的扩展和补充

新闻记者会有自己的报道思想, 所有在采写的过程中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当然这并不代表记者是一个临时工, 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他们工作的时候是需要对新闻中的人物关系进行精准的把握, 尽量完善后期采访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意思就是说准确的掌握采访中的语言逻辑关系。同样的, 记者不仅仅是是编辑策划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还是一些自行选择的策划者。记者基本是在新闻的阵地前端活动, 如果对于报道的东西跟自己的思想比较吻合的时候, 记者可以尽可能的深挖主题, 还可以在价值观上做一番文章, 相反的话, 记者就会相应的改编一些计划, 准确地说, 记者策划是编辑策划的扩展与补充。

4 结论

传统的媒介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是需要依靠网络编辑才能够得以延续的, 要是想要再提升的话就需要根据网络的超文本结构来决定了, 随着网络的空间不断的延伸, 编辑的策划和配置能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出来。

新闻记者现在能够这么顺畅的进行采写, 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与此同时也使得他们把自己的角色潜移默化的进行了转换。不能说转换, 主要是记者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更强了一些。网络记者其实就是一名编辑, 主要体现在终端上的发布会。记者在发出新闻的时候需要编辑进行检查是不是符合事实, 所以在传统的意义上来讲, 记者本身就应该具备探索的特质, 不过以后应该不会再有任何一个时代会这么严格的强调这一点。编记合一, 一定会成为未来记者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谭诚训.新闻策划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兼议在新闻策划研究中扩展新闻理念的可能性[J].当代传播, 2009 (2) :34-37.

[2]梁林.地市报也要重视新闻策划——兼谈南阳日报的新闻策划实践[J].新闻知识, 2008 (10) :89-90.

[3]万晓红, 明凌翔.杨健解说刘翔预案:是新闻策划还是策划新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92-94.

[4]唐·库什曼, 杜·卡恩.人际沟通论[M].宋晓亮, 译.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9.

[5]孙杰.“焦点访淡”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J].中国记者, 1999 (1) .

[6]白岩松.痛并快乐着[M].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1.

[7]杨禹.浅作深时深亦浅——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报道新思维[J].中国记者, 2002 (2) :15-17.

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 篇3

一、加强新闻编辑多样化的重要性

(一) 是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新闻传播媒介中电视新闻属于传播效果最好的一种,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编辑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实现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形式, 对传统的单一的模式加以改变, 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感受。

(二) 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得新闻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 网络新闻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其在手机上就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 但是电视新闻在真实性上也是无法比拟的, 对于那些年纪较长的受众来说, 他们不会利用手机新闻和网络新闻, 主要是通过电视来获取新闻, 但是如果新闻编辑的方式一直一成不变, 就会使受众感到视觉疲劳, 进而转向关注其他媒介, 使得电视的收视率降低, 所以必须要提高电视编辑的多样化形式, 保持收视人群的稳定。

(三) 是深化新闻中心的优化策略

电视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采编来的新闻素材进行编辑, 通过后期的制作来达到相应的效果, 近而对观众的思想进行熏陶。对于新闻自身而言, 编辑工作就是对新闻事件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化, 如果把一些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以一种播报国际会议的方式播报出来, 会让观众有一种距离感, 长时间就会形成一种抵触的心理, 而且也不会从中受益, 所以在进行新闻编辑时, 要更好地实现多样化的方式, 就是把采编来的新闻找到最适合的方式传达给受众, 进而实现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

二、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

(一) 加大对艺术形式的投入力度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电视新闻在编辑的形式上也要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很多观众家中的电视也都是三维立体的, 所以在编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3D成像技术, 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受, 通过一些三维立体形式的运用, 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新闻在不断的创新,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

比如:在对火灾事故进行播报时, 为了把火灾现场的情况更加直观的呈现给观众, 提高对火灾危险的重要性认识, 新闻编辑就可以通过借鉴三维立体的技术,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火灾现场当事人的描述, 借助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模拟, 这样就会加深观众对火灾现场的印象, 这样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在电视编辑的过程中使用三维技术, 主要是用来对事故发生现场的模拟, 以更好地确定新闻的取向, 与此同时, 动画还可以增强新闻本身的趣味性, 可以吸引更多的收视人群, 而且让新闻的内容变得更加贴切, 使得新闻的感染力得到增强。

(二) 对新闻采编手段进行创新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 要想实现新闻编辑角色的转换, 就要加强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在媒体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受众市场的碎片化现象也十分明显, 所以在进行新闻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一些小群体受众的需求。传统新闻媒体的编制形式都是千篇一律的, 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对于新闻信息的新鲜性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要在采编的思路上有所转变。新闻采编人员除了要转变原有的采编思路以外, 还要对多种媒介载体进行考虑,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新闻信息分配在不同的载体上, 具体包括新闻报道的角度、传播的方式以及传播的技术等, 通过对不同增值产品的培育, 可以使新闻本身得到延续。

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相比, 在时效性上存在极大的落后, 因为电视新闻要先对新闻素材进行采集, 然后再进行后期制作和编排, 之后才能呈现给观众, 但是在其播出以后观众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了新闻的内容, 就不会再感兴趣了, 针对这种情况, 电视新闻在编排上, 必须要创新编排的方式, 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提升。

而且编排的模式也要相应的调整, 改变观众对电视新闻的看法。比如, 在新闻联播播出的形式上, 一直以来都是前半部分说领导人的工作繁忙, 中间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最后说人们的生活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长此以往, 很多人都把这种播放的模式作为调侃的对象。但是近年来, 中央电视台开展了很多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 通过对百姓进行采访, 然后把采访的内容播放出来, 这种创新的方法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而且也提高了受众的新闻参与度, 在收视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 增加对图片的使用

电视新闻给观众展现的是直观的新闻事件, 所以在播报的过程中, 如果采用口述或者是文字的形式对新闻的事件进行描述, 就会让观众形成视觉上的疲劳, 长时间就会使得观众观看的兴趣受到极大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在播报上也要跟上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通过加大对图片的使用量, 可以让新闻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因为图片可以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 在视觉上形成冲击的效果, 所以新闻编辑在使用图片时, 要注意把握好和新闻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要使用一些新颖的图片, 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 还要提高新闻编辑者自身的图片欣赏能力, 对于一些不能够实地取材的新闻, 更要注重图片的真实性, 把一些真实新颖的图片展示给受众。

(四) 由新闻把关人向新闻解析人的方向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工作逐渐向新闻解析与评价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进行机械地采集、整理、播报。新闻在传播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传统的媒介为主导逐渐发展为专业的媒介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模式, 使得新闻的传播与人际传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新的播报形式, 使得很多新闻信息都存在过剩的现象, 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一些与新闻相关的服务内容, 因为不同的观众对新闻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新闻在编辑的过程中就是要针对不同观众对新闻的需求, 来提供更多的新闻咨询服务。

编辑要懂得受众需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从多媒体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原始新闻素材和资料, 把它们加工成“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并通过最恰当的渠道发布到受众那里。在这个新闻生产过程中, 记者只是原始新闻素材的采集者, 编辑要负责对最终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作。从这个意义上说, 编辑工作的重点已经从新闻能不能发和怎样发的“把关”转向了对新闻、信息和知识等多层面内容如何进行嫁接和整合的“解析”。

其次, 新闻编辑还需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 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在新媒介不断出现之后, 新闻信源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博客、播客等都是不容轻视的个人媒体, 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 新闻编辑必须从幕后走到前台, 成为社会公众的对话者和新闻论坛的主持人, 并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的内容范畴内。

三、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创新采编手段, 结合新闻的自身特点, 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的多样化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既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契机又带来了挑战, 所以电视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握好提供的契机, 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段金玲.新闻发展背景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5 (24)

[2].杨灿英.如何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5 (24)

新闻编辑角色 篇4

1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特征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传统教训式口吻的媒体语言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更加广阔,在传统媒体上一些难以表达的语言体裁能够借助新媒体得以生存与发展。新媒体同政府政策方针、民生生活十分贴切,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与讨论,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信息。这种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受众的接受,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够阅读。同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更加重视媒体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获得了广泛的新闻内容群众基础,社会调查、问卷更加高效便捷,掌握的数据信息更加丰富准确。另外,当前读者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增强,十分愿意借助某一渠道实现互相交流,发生共鸣。

2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

2.1 新闻编辑人员是稿件的组织者

新媒体时代下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加便捷化,从而对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基于此,新闻编辑人员要想在新闻领域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应该在新闻信息选题上做到切入口小和角度新颖。新闻内容新颖程度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发展,这便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做好如下几点工作:其一,稿件的选择。稿件的选择是新闻编辑人员的基础工作之一,其也是提高并确保新闻价值的关键。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快速对其进行浏览,准确选择出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其二,修改稿件。只要确定好新闻内容后,便需要深层次采写和编辑这些新闻信息,在保证传播的新闻精炼、准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其三,整合稿件。整合稿件是现阶段新闻编辑重点思考的问题,其能够全面体现出新闻的时代意义与价值,这便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有高层次的新闻整合传播能力。

2.2 新闻编辑人员是历史的记录者

在了解整个新闻事件后,受众有时还希望获得同这一新闻事件有关的其他资料,这些资料记录不仅是最新的资料,而且还包括历史信息。这便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具有对历史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历史记录者的作用,为广大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资料。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知识,了解各专业知识,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社会影响作用。

2.3 新闻编辑人员是时事的评论者

由于新媒体能够迅速、及时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受众一遇到问题便使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判断,所以新媒体不仅能够为受众解答疑惑,而且还能够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虽然传统媒体依然能够报道和评论时事,然而传统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较差[2]。同时,新媒体资源共享性特征突出,能够帮助受众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基于此,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高超的分析评论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出新闻报道的最佳传播效果。

2.4 新闻编辑人员是舆论导向的把关者

新闻编辑人员采编工作做好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便要求,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辨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能够以小见大,切实履行舆论导向把关者的职责。另外,新闻编辑人员还应该注重审查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现,注重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并严格把关文字及多媒体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辨识和选择能力,确保新闻的高品质。

3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人员转型对策

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新媒体行业影响力日益增加,这便要求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转型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3.1 结合时代特征,强调深度与广度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必须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过于肤浅的文章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别说得到高度的认可。新闻编辑的职责在于不断挖掘文章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民生的新闻,需要以独特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深入挖掘出事件本质。同时基于有关内容的联想,将相关稿件联系起来,采用配发言论、链接等方式来进行广度传播,从而形成强势的版面视觉效果,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个稿件的单纯集合。

3.2 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拓展思路

新闻编辑应对网络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针对不明确的论点可利用网络迅速获取,这是传统报纸难以实现的。在传统报纸文字编辑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对受众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将读者的需求作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策划方式同传统角色定位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也是对编辑提出的重大挑战。对于网络上大量的资源,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善于整合细小零碎的新闻,并列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联起这些内容,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提高意识,丰富编辑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版面,包括传统报纸与网络都应该把艺术进行充分融合,通过美化的版面给读者全新的整体形象和视觉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针对图片的处理,黑白色图片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已经大量使用数据表格、彩色图片和三维图画等,不断提高新闻的审美性和特色性。现阶段,报纸中新闻链接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其是对新媒体的融合与借鉴。为了给读者阅读带来更多的便捷,善于使用导读和索引版,这些方法也充分体现了版面编辑形式的多样化[3]。

针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人员而言,他们面临着无限的可能与机遇。新闻编辑人员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处于角色迷失状态,便会沦为新媒体时代速度效应的牺牲品和组织改革中的“螺丝钉”。现阶段,我国新闻资源配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新媒体新闻行业发展也是步步艰辛,“束手束脚”是任何一个行业工作人员不愿意面临的工作状态,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并积极转型,从而生产出高品质、广泛传播力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张晨辉.浅析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J].新闻传播,2014,1(13):37.

[2]谭亦丹.全媒体时代下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J].新媒体研究,2015,10(18):73-74.

新闻编辑角色 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制作,新闻编辑,角色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各个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电视新闻要进一步完善编辑方式及传播方法,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为电视新闻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好评和发展空间。新闻编辑要不断发挥自己特定角色的作用,本文针对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新闻编辑所扮演的角色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二、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陈旧,没有新意

新闻内容是电视新闻最关键的部分,如果内容不够优秀、不够吸引人,就会让观众觉得枯燥无味。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新闻编辑没有发挥其足够的创新意识,整个新闻都会失去亮点。而且,相比网络新闻,电视新闻更缺乏连贯性。电视新闻无法做到连续进行后续的追踪报道,不能及时给予观众最新的新闻进展信息,其报道缺少整体化。基于这种情况,如果再不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创新,电视新闻将更会落后于其他传播新闻的媒介。

(二)形式陈旧,过于死板

在制作电视新闻的过程中,其中的表现形式也尤为重要。如今,许多电视新闻都是以主持人口头讲述为主,播报新闻的方式过于简单,让观众有千篇一律的感觉。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电视机前观众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会与观众拉开距离,让观众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合理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会影响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和感受,削弱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三)缺乏与观众的互动

现在的电视新闻报道都是从新闻编辑及剪辑人员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的,并没有从观众的视角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忽视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看法,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还拉开了观众与电视新闻之间的距离,让电视新闻无法在根本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分析贯穿电视新闻制作全过程的新闻编辑角色

(一)传播真实信息的新闻编辑

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性。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新闻编辑必有的特定角色就是做一个“真实”的把关者。新闻的最终把关者就是新闻编辑,新闻编辑要在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发挥“把关者”的作用,对新闻信息进行适当且准确的删减,然后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和加工。新闻编辑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却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新闻编辑在不断重复“把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产生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所以从广义上来看,新闻编辑工作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协调媒介内部的新闻编辑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新闻编辑是一个个体,与其所在的组织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新闻编辑不仅与其所在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在其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电视新闻的管理制度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样的管理体制也让新闻编辑在制作过程中受到约束。新闻编辑在工作时,要受到领导、同事的约束,所以其在工作时,要协调领导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排除之间存在的差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新闻编辑不是一个个体,他是整个团队在运作过程中的“协调者”。

(三)连接观众的新闻编辑

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新闻编辑首先要考虑大众的心理,选择大众需要的新闻,将新闻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选择更贴近民生的、更有价值的新闻等,这一切都是希望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新闻的深意,接受新闻中所报道的情况。所以,在面对观众的时候,新闻编辑又转换成一个媒介与观众的连接者,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者。

(四)受到制约的新闻编辑

在新闻编辑的工作过程中,外界也给媒介带去了诸多压力。所以,新闻编辑只能在某个限定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编辑意图。换句话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好自己的意识形态对编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编辑要重新定位新闻价值,在自身理想与社会权力之间找到折中点。

四、新闻编辑在制作电视新闻的过程中转变角色的方法

(一)找准定位

随着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媒体人也意识到,电视新闻需要提高的不仅是收视问题,更多的还要注重电视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引导问题。新闻编辑要注重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样才能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观念,排除不良的西方观念,去糟取精,加强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作为电视编辑更要以身作则,要牢固树立电视新闻的政治观和道德观,增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发挥好自己特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增强创新意识

新闻编辑在制作电视新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目前电视新闻的状态及未来发展的不足之处,全面地认识到自身与其他媒介之间存在的差距,改正自己的缺点,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巩固自身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创新的前提还是要保证电视编辑的基础牢固。新闻编辑在改进电视新闻制作的过程中,不光要研究自己的领域,还应当拓宽视野,多学习,不断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五、结语

科技化的生活决定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适应不同的角色定位,这也是电视新闻未来发展要面临的新问题。所以新闻编辑要做好不同的角色转换,就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有足够的耐心去学好新的知识,做出好的创意,这不仅可以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更能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编辑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博,李胜宇,李席广,李启东,徐蕾.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01):41-43+20.

[2]张向真,周婧.论美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及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7-114.

[3]刘小虎.电视新闻制作手段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探寻[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80+183.

新闻编辑角色 篇6

1新闻编辑对于社会文化构建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使得新闻编辑成为社会文化构建的重要条件,其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意义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方面,文化传播的重要需求。由于文化具备特殊性,这就导致文化必须在传播中发挥其价值,体现其本质,从这个方面来说,文化传播是文化存在以及文化传承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现在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对受众的思想进行影响以及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的时候,新闻编辑主要是通过新闻信息的筛选来完成。 所以,作为新闻编辑,要明确受众的意愿,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用人格化的文字去引导受众的信息选择,让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清晰的感受编辑独特的思维方式与鲜明的视角,进而成为读者的意见引导者;另一个方面,保障文化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文化属于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非常庞大,而且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形式,也有着自身的规律。而且文化体系属于社会网络的组成部分,其性质非常活跃,主要是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心理以及情绪等产生影响,并提供相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通过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导致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必然会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这点不容回避。而新闻媒介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起着耳目的作用。社会公共面对复杂的信息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这就导致部分公众要么盲目的从众,要么难以甄别信息,作为新闻编辑,在受众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约束行为的社会性。

2新闻编辑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角色

2.1社会文化传播的促进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其文化精髓的延续都需要文化的传承做基础,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前一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吸收与演变,正是这种吸收、发扬以及演变才能使得文化代代相传。大众媒介具备文化传播的功能,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对社会成员进行统一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规范的教育。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教育功能, 通过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认同社会传统。 大众媒介的发展使得新闻媒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前文所述,社会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的积累,而这种传播与积累活动需要新闻编辑的参与,因为新闻编辑的工作本质就是对社会文化的积累,所谓的“辑”也就是“收集”的意思。通过新闻编辑的选择以及甄别,借助自身的媒介优势,把那些优秀的文化以文本信息的方式传递给公众,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这些文化就会慢慢的被社会大众接受,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吸收这些文化的精髓。所以,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进行文化的传播,在提高了文化传播与积累速度的同时,还使得文化积累的连续性得到保障,同时新闻编辑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总之,新闻编辑在社会文化构建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其在实践的时候,不是被动的进行信息的接收,他们按照相应的原则来优化与加工社会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文化的积累与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了社会文化的沉淀功能。这种文化传播是优质文化的创造与劣质文化的淘汰过程,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编辑扮演着社会文化的积淀者的角色。

2.2社会先进文化的引导者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增加, 依赖性也在不断的增加,新闻媒介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认识社会、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载体之一,特别是新闻编辑,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就决定了其把关者的角色。在社会公众接受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新闻编辑的把关、挑选与加工,在他们接受之后再运用到社会实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必然伴随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信息也使得人们的思维习惯发生了改变。新闻编辑要做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提高自身的信息把关素养,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出合适的精华, 用慧眼识别出其他人尚未识别的信息,这样才能编辑出独特的高质量的稿件。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利器来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能够从微不足道的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东西。新闻编辑要不断提升其信息运用素养,毕竟他们每天要接受很大的信息量,作为信息的把关人,要获取准确有效的新闻信息,就要从一大堆复杂的信息中找出 “精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针对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信息提供和报道, 让大家把注意力从繁杂的网络信息中转移到新闻信息中来。充分利用优势进行有深度的报道。总之,社会文化的传播需要新闻编辑发挥其把关者的作用,因为社会文化的时代性非常明显。其时代性主要是指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新闻编辑在选择文化信息的时候,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消极的落后文化。其中,文化的民族性主要是要求新闻编辑在传承社会文化的时候自觉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反对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侵蚀。此外,由于接受文化的人员是相对比较分散的, 也就是属于异质的个体,他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必然要求新闻编辑在文化信息传播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甄选,因为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大众传送相对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文化信息传播的时候,新闻编辑在其中发挥的把关作用只要是表现在2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选择有用的信息来优化与组合社会文化, 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对新闻信息进行把关,从而引导与规范社会公众的思想行为。

2.3社会文化观念的塑造者

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社会公众基本都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或者报纸等媒介中认识与观察世界,不管在什么时候,大众传媒都是真与假的权威,新闻媒介在公众观念的形成中的力量相当强大,其在传播社会文化信息的时候还对公众的文化观念与行为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属于传统教育,而新闻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给了社会大众认识与了解社会、自然的新手段,从这点来看,新闻媒介发挥了其教育功能,社会公众的行为与思想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新闻媒介产生的影响。在信息社会,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介有依赖作用,新闻编辑在其中期待了连接的纽带作用,还扮演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塑造者的角色。新闻编辑通过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对新闻传播中的信息起到了精华作用, 让社会公众在得到信息的时候还能接受其所提供的文化方面的信息,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文化修养。

2.4公众文化行为的规范者

所谓社会规范,主要是人类在社会中行为的规矩, 人类为了生活的需要在相互活动中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主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成文的规范;另一种是不成文的规范。其中,不成文的规范,主要有分数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规范,这也是最为普遍的社会规范,不成文的规范主要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前提下实现的。传媒行业的持续发展,媒介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定的政治与文化、道德规范。新闻编辑通过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的模仿客体,公众在接受新闻编辑提供的新闻信息, 也接受了其文化内容,充分体现了公众文化行为的规范者角色。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新闻编辑来说,通过其对信息的甄选、组合,在短时间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又为人们提供了规范、指导其行为的“象征性现实”, 构建了人们的精神与文化视野。在新时期,要认识到新闻编辑在社会文化中的传承者、把关者以及塑造者、引导者的角色,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新闻媒介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也扩充了信息的流通速度,新闻媒介的信息来源不再呈现单一化的趋势,新闻编辑要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挑选、优化信息资源,发挥其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编辑对于社会文化构建的意义,主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需求,也是保障文化作用的发挥,接着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新闻编辑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角色。

关键词:新闻编辑,社会文化,角色

参考文献

[1]张红军,王瑞.论新媒体时代热播电视剧的“碎片化”接受特征——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J].现代传播,2012(10):50-54.

[2]黄民生,杨雪睿.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J].现代传播,2005(6):6-12.

[3]赵红勋,赖黎捷.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J].媒体时代,2012(6):23-25.

新闻编辑角色 篇7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超链接性、超文本性, 极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与时效, 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 内容海量化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网络传播的内容呈现海量化特点。特别是网络平台的交互性, 可以让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能成为新闻的捕捉者和传播者, 这种现状可以使新闻信息的触角接触得更深, 获取新闻的范围更加广泛。但同时, 也带来了泥沙俱下的非主流新闻, 甚至会因为是新闻参与者的“新闻造假”, 而使假新闻进一步放大, 从而影响和危害社会。这种现状下, 面对海量的信息、各形各色的受众、相互交流的平台, 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与担当变得更加重要, 更加需要有高素质、具有较强辨别能力的网络新闻编辑来进行把关, 为新闻受众做好新闻“守门员”。

(二) 工作数字化

网络的推广普及已经极大地改善了编辑的工作条件, 编辑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手工“画版”、排版, 转向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编辑的模式, 这就给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不仅要求编辑要具备良好的驾驭文字能力, 而且对视频、音频等素材具有良好的艺术处理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新闻素材进行处理。同时,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全天候、滚动式等特点, 所以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时刻关注网络热点, 全方位进行新闻编辑的能力, 强化行业自律, 增强新闻真实性, 不断提高新闻业务水平。

(三) 编辑非线性化

传统的纸质新闻编辑所面对的介质为纸质媒体, 工作流程呈现扁平化, 为线性编辑方式, 编辑的工作更趋固定模式, 工作量明显较少。而网络新闻编辑所处的网络环境, 采用数字技术平台, 编辑处理方式为非线性编辑方式, 这种编辑方式依托计算机、数字化编辑设备, 其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线性编辑原则和方法, 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编辑方式, 可以根据编辑需要将新闻素材中的任何一部分文字、图画、声音和影像等轻易地插入当前正在编辑的多媒体新闻中, 亦可根据需要轻易删除和调整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和长度等。非线编的模式, 提高了编辑效率, 提高了新闻编辑的质量。但这种编辑模式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 表现多媒体化

网络新闻完全颠覆了传统新闻传媒的形式, 使传统新闻编辑进行深度融合, 传统的三大媒体新闻编辑通过网络的载体有机融合在一起, 通过计算机等数字化工具、软硬件平台, 将传统媒体的文字、声音和影像等不同个性特征的新闻, 经过数字化深度融合, 以一种全新的超文本、多链接的网络新闻模式呈现, 受众可以获取新闻的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 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自我解读, 提高了新闻的权威性。同时, 受众还可以通过新闻链接, 对相关新闻进行综合性观看、阅读, 提高了新闻浏览的效率。这种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 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呈现立体化特征, 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必然从全局对新闻进行有效解读和把握, 从而形成网状、多维化立体式的新闻集合。

二、网络新闻编辑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公共事务具有突发性强、影响性大的特点, 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公共事务报道中作用十分重要,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才能真正发挥好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促进网络新闻有效传播。

(一) 网络新闻组织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 网络新闻编辑选择稿件的任务十分繁重, 一方面要全面浏览网络信息, 掌握新闻“兴奋点”;另一方面要对潜在有价值的新闻进行过滤与加工。网络新闻编辑在筛选稿件后, 要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对其进行改编, 因为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信息进行提炼, 充分体现网络新闻言简意赅、简洁清晰的特点, 从而确保网络新闻的高度凝练。要根据网络的特点, 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网络新闻编辑还需要对新闻提供相关背景资料、辅助性说明信息, 以便于受众准确掌握新闻实质。同时, 要突出对新闻的综合策划, 对新闻网站进行科学规划, 增强新闻的可视化水平。要紧紧抓住公共事务报道的跟踪报道, 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和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景、全貌、全过程, 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使受众全面真实了解公共事务的真正情况。

(二) 突出舆论引导

互联网的混杂、泥沙俱下, 开放性、交互性决定了虚拟世界更需要有正确的引导, 要求网络新闻编辑要有政治当担,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 引导正能量。同时, 网络新闻编辑要认真对网络新闻进行严格把关, 防止虚假新闻出现, 突出新闻宣传的主旋律。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编辑新闻本身, 而应当不断延伸领域和范围,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网友留言等多种形式, 融入编辑思想, 体现编辑意识, 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发言, 提高网民积极性, 积极正确引导民意。积极培养网络“大V”, 带头引导公众舆论, 搞好网络新闻的再创造, 增强网络新闻“人气”, 引导主流思想, 传播正能量。

(三) 网络新闻拓展

网络新闻的特点要求编辑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桎梏, 树立动态立体化的思维模式, 拓展新闻视野, 深挖新闻、解读新闻, 提高新闻的价值, 增强网络新闻的可读性。网络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网络新闻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依赖。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已经开始向新闻编辑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融合的复合型能力转化, 从而形成由不同角色整合而成的新的专门性职业。网络新闻编辑要积极拓展工作的领域与范围, 打破传统的就新闻论新闻的模式, 积极参与网络新闻平台的规划、构建与打造, 加强学习, 提高对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 不断提高对网络新闻的驾驭能力。

三、提升网络新闻编辑公共事务报道水平对策

公共事务报道具有突发性强、反应速度快、标准要求高等特点, 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要立足建立健全机制、搞好预案, 提高网络新闻编辑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素质。

(一) 健全完善网络新闻编辑规范

标准的工作规范和流程, 是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由于网络新闻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标准高, 突发性强, 很容易发生不规范采集、报道等情况, 因此, 要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新闻编辑规范, 增强网络新闻采集、编排的可量化性, 做到网络新闻报道工作有法可依。所有参与网络新闻采访、制作、编辑、美工等工作的人员, 都应当遵守相应的工作规范, 使新闻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规范、标准、有序, 避免虚假新闻、过度新闻等现象的发生。要建立网络新闻风险评估系统, 对新闻的采集、审核、定位、编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严格新闻把关审核机制, 防止新闻的播发出现负面影响, 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 建立公共事务报道工作预案

网络新闻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新闻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新闻具有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优势, 比如:能够在第一时间报道相关情况, 能够图文并茂, 并能提供视频影像。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报道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网站、关注事态的进展,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 是提升新闻网站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网络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公共事务报道工作, 建立健全公共事务报道应急预案, 抽调媒体精兵强将组成突发公共事务报道小组, 当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 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案调集力量, 充实队伍, 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闻现场, 全面快捷地报道突发事件,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 加强网络新闻内容的引导管控

网络新闻表现出来的娱乐化、平民化、媚俗化为现阶段消费时代的自然表现。“媚俗美学成为后传播时代的审美风尚, 即美学已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 因而丧失了其自主性和特殊性”。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自觉宣传主流思想、主旋律, 防止陷入“低媚“, 不能一味迎合受众个人享乐的取向, 真正提供给受众以正能量。网络新闻编辑要认真分析受众的微观和宏观需求, 理解网络新闻的受众, 满足受众的心理要求。公共事务事件发生之后, 现场目击者、当事人可以通过论坛发布信息, 如果网络新闻媒体不主动作为, 流言就会有广阔的市场, 因此,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 积极与受众进行线上互动, 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正确认知度。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 推动了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 网络新闻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网络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对网络新闻编辑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提升网络新闻编辑公共事务报道水平的对策举措。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报道,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原平方.网络环境下的突发事件媒介话语生产与媒体公信力建设——以“杭州飙车案”和“李刚门”事件为个案[J].中国报业, 2012, (18) .

[2]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 2007, (04) .

[3]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 2007, (03) .

[4]赵然.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的人文策略[J].编辑之友, 2013, (02) .

[5]吴艳红, 肖称萍.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网络舆论的控制和把关[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

[6]牛炳文.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性[J].编辑学刊, 2007, (04) .

[7]Quinn S, Filak V F.Convergent Journalism:An Introduction.Elsevier Inc, 2005:22.

上一篇: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下一篇: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