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

2024-09-03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共12篇)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 篇1

自从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数字时代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了。数字时代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新闻编辑工作是个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新闻编辑面临着数字化的全面改革, 提高新闻编辑的感染力, 增强新闻编辑工作的时效性, 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就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数字时代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受众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 随时都能够获取重要信息。这就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 新闻编辑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 利用网络与读者进行交流。2)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 还要求新闻编辑人员有创新意识。如创新新闻主题, 得到观众认可, 实现新闻的传播意义;创新版面设计, 在新闻稿件中融入图文、动画、音像等元素, 使新闻稿件内容丰富、版面美观,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编辑工作主要特点

2.1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总设计者与总指挥者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对新闻产品进行创新。首先, 要确定新闻编辑的方针, 使新闻编辑的决策与设计更准确与个性化, 形成媒体的独特风格, 提升新闻媒体的形象。其次, 要做好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工作。这是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公众的参与度增加了,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 如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追踪报道等。这就使新闻编辑的组织与策划工作难度增加了。最后, 还要协调好各部门, 做好记者采访工作的指挥与参谋工作, 完成出色的新闻作品。

2.2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把关者

新闻编辑好像是足球场上的守门员, 占据着后方,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各种各类稿件进行综合加工处理的过程, 承担着新闻传播活动总体把关者的重任。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在思想政治与内容方面不能出现差错, 即使不可避免地出现出错, 也要做到及时处理, 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新闻编辑接触的是综合性的产品, 会涉及到大量的文字。而文字因用途而异, 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对文稿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当天要用到的文章放到一边, 不符合要求的文稿, 而那些需要加工处理的文稿也要单独分类出来。因此,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在思想政治与内容方面的总体把关者。

2.3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包装者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 如手机、微博、网站、论坛等都是新闻传播的渠道。在这一背景下, 新闻编辑要认清自身的角色, 重视新闻信息的互动, 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果只是固步自封的话, 那么很快就会失去受众, 在媒体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因此, 新闻编辑需要广收纳公众意见, 通过开设互动平台, 获取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并且积极参与到热点话题的讨论之中。总之, 新时期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是社交媒体, 拥有大量的公众吸引力。新闻编辑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公众的新闻需求, 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产品与服务, 不断适应数字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变化与发展。

2.4 新闻编辑是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能力。新闻编辑人员重新进行自我角色定位, 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思路, 逐渐走向个性化与大众化, 通过微博、网站、论坛等渠道发布新闻、表达观点, 引导新闻舆论话题, 甚至解释与评价。特别是对于大众比较关心的新闻话题, 新闻编辑更是要对舆论方向进行引导, 促进新闻舆论话题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单纯地决定报道什么, 不报道什么。这样, 新闻编辑工作者和人们分享与互动, 实现了媒体人与公众的紧密结合。

2.5 新闻编辑是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者

记者、作者交到编辑部的新闻稿是对原有新闻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产品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报纸的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在面对这些稿件时, 应该从全局考虑的角度, 重新认识新闻素材, 挖掘其潜在的新闻价值。总的来说, 新闻编辑在提升新闻素材价值上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对新闻素材的选择、组合、提炼与创新, 这是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组合的过程。另一方面, 对新闻表现形式的选择与创新。形式服务于内容, 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新闻编辑要选择新闻稿件的写作方式、版面设计等形式去提升新闻素材的价值。

3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编辑工作创新举措

新时期新闻编辑工作要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 提高竞争力。而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是提高新闻受众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也是新闻媒体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公众形象的需要。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突出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甄选有价值的新闻主题, 提升受众服务水平, 为受众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实现新闻深度报道, 提高新闻竞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 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使新闻编辑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 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质量。

4 结论

总之,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新闻编辑必须重视这种变化, 完成自身角色的变化, 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 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新闻编辑要成为新闻传播的总设计者与总指挥者、总体把关者、包装者、引导者、提升者, 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与应用。在新闻媒体相关行业中, 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数字时代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入手, 剖析了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 并提出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要求。

关键词: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周云玲.谈如何做好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工作[J].新闻传播, 2012 (04) .

[2]刘波.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刍议[J].中国石油企业, 2012 (04) .

[3]刘丽敏.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6) .

[4]沈惠一.解析数字时代新闻工作的主要特点[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0) .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 篇2

1969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网络“阿帕网”在美国诞生,宣告网络时代的到来。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到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从那时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以凤凰网为例,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网络新闻评论和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网络媒体的优势和展望网络媒体的未来。

一、从凤凰网看网络新闻标题制作。

在网络上浏览新闻时,我们常常被吸引眼球的标题所吸引,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网络新闻的标题会如此,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特殊性。

1、题文分离。

超链接的诞生,为人类创造了采集、存储、获取信息资源的便利方式,也造就了网络新闻“题文分离”的现象:浏览网站新闻时,首先看到的是风格一致的新闻“目录”,要想知道新闻的详情就必须点击标题。这也是网络媒体吸引受众的原因之一。比如,在凤凰网里,要闻头条《国务院:省级政府对楼市稳定负总责》如此强硬的语气从国务院的放出来是很少见的,受众就会想是什么让国务院如此发火,从而吸引受众去点击它去了解详情。

2、新闻目录。

网络新闻所展示的新闻“目录”一般以列表形式排列——在第一级页面上出现的通常只是若干条标题,同一栏目下的标题字节数大致一致,字体、字号及颜色统一。让人觉得新闻的信息量的庞大,给人一震的感觉。

3、标题长度。

“目录”式浏览信息的方式,同时又要在用户大小各不相同的显示屏上都能实现页面的最佳效果,这就使得网站版面设计不可能如印刷媒体那样挥洒自如。为了保证页面美观、浏览便利,一般采用单行题。现行新闻网站的版式主要采用分栏式设计风格,通常是两栏式和三栏式,新闻标题又只占据其中一栏,也就决定新闻标题字数必须受到严格限制。

比较著名的大型媒体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往往都是以单一式标题为主。这种标题往往用一句话将新闻的精华(事实或评价)用简洁生动朴实的语言呈现出来,这与网络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面向全球受众的特点极为相符。同时,这也十分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直升机郊外坠毁 墨西哥富豪家族3人死亡》(凤凰网)整个标题18个字,中间有分格,这样使受众能够很好的了解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

4、时效性要求。

网站新闻面广、量大、时效性要求高,网站新闻编辑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编辑大量的新闻标题并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否则就会失去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很多网络媒体都在极端的时间发出第一稿件。有时为了能够在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出,常常只有一个标题,点明时间、事件、结果就可以了。例如,2003年3月20日10时30分左右,美国向伊拉克开战。这个早已在预期中的“突发事件”成为了时效性竞赛的一个重要机会。10:34分,新华网依靠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发出中文快讯。

二、从凤凰网中看网络新闻评论。

随着网络的兴起,网上评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的舆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

重要形式,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新闻评论的体裁和形式。

1.和传统新闻媒体的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首先,网络其速度之快,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或分钟计。其次,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十分巨大的传播空间。网媒以超链接为基础,以及庞大的容量把将近无限量的内容融入网络之中,使网络评论的思路也丰富化,多样化。在凤凰网,有一个栏目《自由谈》,在里面人们可以对当下的热点问题和事件作出自己的看法。

2.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参与、文本形式的创新。

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的参与:从评论主体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记者评论、专家学者评论和普通网民评论。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普通受众的广泛参与是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并且有表达的愿望均可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发言,而且其言论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地位和身份,依靠建立在逻辑和事实基础上的真理在网络上与他人平等交流。网络汇聚四面八方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是革命性的。

文本形式的创新: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传播上必然带上这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产生新的文本形式,网络也是这样。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来传播评论。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评论依然是以文字为主的,但其评论却出现了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编辑组织形式。

传统媒体的评论,不管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有其规范和标准。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则要自由和随意得多,它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简短的话,或者一个词,甚至一些符号(比如说一串感叹号,一串问号,一个笑脸或者一个鬼脸),但以一两句话的帖子居多。由匿名所带来的自由随意性、即时互动性和言论长期驻留所带来的讨论的持续性,是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区别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几个鲜明特征,也是网络媒体在评论形式上的最主要的创新。

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媒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以及网络媒体的优势,而且从中能够窥视出网媒的未来。凤凰网,作为当下很有影响力的网站之一,其编排,变化的特点一直走在网络媒体的最前沿。

当然,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网络媒体的影响不仅对政府的媒体和舆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网民提出了网络伦理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需要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的良性运作,网络评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媒体网站和网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08汉本一班

向心雨

怎样做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 篇3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 重平衡 重观点 重全景

网络媒体正在成为人们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获得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构成了网络新闻的独特优势。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新闻的优势并非一蹴而就,其优势的凸显和网站编辑的作用紧密相关,没有好的网站编辑肯定不能做出好的网络新闻,这几乎是各大门户网站的共识。那么,进入网络新闻角逐期的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培养哪些新的新闻编辑理念?

一、重平衡

一般而言,网络新闻和媒体态度间天然有道鸿沟,作为非原创新闻的平台,网络新闻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态度。现代新闻传播的趋势,是态度越鲜明的媒体越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所以,各大门户网站在新闻编辑这一块都开始加重自己的态度分量。

如何凸显网络媒体的态度?从网络新闻的特点出发,许多网站选择了“重平衡”的新闻编辑理念。所谓“重平衡”,指的是网站新闻编辑在新闻源的搜索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观点相异的报道来进行组接。比如广东岗顶爆炸案的新闻,《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的报道就有许多差异,网易新闻编辑采取了两家报道并陈的办法,让网民在不同的报道中建立自己的事实判断。除此之外,大门户网站开始有意识突出自己的客观立场,比如所有网易的新闻,“我国”都变成“中国”或“中国内地”,这种刻意和传统媒介拉开距离的处理手法,无疑可以视为网络新闻编辑“重平衡”的表征。网络新闻的编辑在运用“重平衡”这一理念时,主要做法有两种:

1.搜集不同声音的新闻。不同声音的新闻表达是多元时代的必然现象,同一事件,不同的立场和报道视角,往往得出大相径庭的新闻资讯,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对新闻公正性的诉求,这也是新闻界矢志追求的“充分的公正性”,套用英国BBc宪章和议会关于独立广播的各种法案的规定就是:“充分的公正性意味着考虑所有的见解和观念,并对主流观念加以突出,同时还要敏感地意识到公众舆论的转变。在给出观点的地方必须明确标注出处,并立即配之以对立的观点。”在网易改版之前,他们运作的“网易另一面”就已赢得了不少网民口碑,“网易另一面”着重挖掘新闻的多元报道视角,在华南虎、汶川地震等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中崭露头角。从“网易另一面”到“有态度的门户”,网易新闻编辑凸显媒体责任的倾向十分明显。

2.畅通新闻评论渠道。作为以转载为主的门户网站,网络新闻的编辑越来越注重新闻评论的畅通,尤其是能够并列不同观点的新闻评论。网易在报道华南虎事件时,挺虎派和打虎派观点同时出现在“网易另一面”中,网民对他们的分歧一目了然。实际上,在“网易另一面”的所有专题中,编辑们惯用的手法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在此交锋。

二、重观点

有人说21世纪的新闻竞争本质上是新闻评论的竞争,这一点在传统媒介上已经得到体现。传统媒介的新闻评论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分工明确,板块分明,编辑只要按图索骥即可,但网络新闻编辑在网络新闻的新闻评论上,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筛选真知灼见。网络新闻的新闻评论渠道多元,既有传统媒介的新闻评论可资借鉴,更有许多不知名或故意匿名的网络新闻潜在评论员,他们的评论具体精彩,但他们的身份却缥缈模糊。这些潜在评论员对新闻的看法有时一针见血,有时别具只眼,他们发表评论的渠道主要体现在个人博客或者新闻的跟帖中,这需要网络新闻编辑进行筛选,对有思想力度的新闻评论予以及时推介。而一旦筛选机制成熟,又反过来作用于潜水评论员,增加他们对该门户的依赖和信任程度,他们会锁定在专门的门户看、评新闻。比如经常活跃于网易新闻跟帖的网名为“京城狗少”“宁波跪族”“杭州厂公”“双子”的评论员,都有无数粉丝。

2.引导民意表达。网络新闻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受众的情绪,这些情绪有时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的观点宣泄。网络新闻观点具有多元性,它体现出的不仅有网络新闻的互动优势,更折射出网络新闻编辑的舆论引导功能。纸质新闻编辑对已编好的新闻能引起什么反应无能为力,但网络新闻编辑对此却不能置之度外,他要在点击量和新闻跟帖中敏感地捕捉不同观点,及时编辑成投票形式或“另一面”的形式来反映民意表达。比如药家鑫案,许多门户网站都开设专题,在专题下面还开设投票调查,及时反映民意。

3.服务名家观点。相较于传统媒介,网络新闻编辑在名家观点的外围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可以把名家不同时期围绕某一问题的所有评论网罗殆尽,且设置互动板块,还可插入微博,让名家在专属区和网友互动交流,这种服务是传统媒介所无法实现的。

三、重全景

传统媒介的新闻表达因媒介自身的定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兼顾快新闻和深度新闻似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网络新闻做到了,它兼顾了新闻评论、新闻动态、新闻视频、新闻背景、新闻图集,功能之强大,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媒介。“大视野有魅力”,这就是网络新闻编辑所需要的“重全景”能力。

1.新闻视觉化。传统媒介在新闻编辑时,一般秉持的原则是

“内容为王”,即所有的版面设计都围绕新闻的内容进行,但网络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时要把重心放在视觉呈现上,这就是网络新闻编辑的视觉中心原则。只有首先处理好视觉效果,新闻才能更有效地传播。网易在报道2012“两会”时,以“改革的下一站”为总标题开设“两会”专栏,凸显力挺改革的媒体态度,同时在专栏下用三维特技设计出“两会3600”,全景展示大会新闻发布厅,颇具匠心。

2.新闻细节化。网络新闻编辑在处理具体的新闻报道时,要能够挖掘新闻细节,且在标题上把细节反映出来。受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细节化的东西往往更容易产生好奇,也更容易产生记忆,在文学批评语境中,细节指的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它对全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新闻导语化。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扫描式阅读(浅阅读)的时代。扫描式阅读具有短而快的特点,对网络编辑而言,在如此快速的扫描式阅读中,要吸引读者注意力,新闻导语具有关键性作用。新闻导语一方面能起到简要概括新闻内容,为受众节省获取资讯时间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搜索中,由于新闻导语往往放在新闻前列,最容易进入网络搜索引擎的关注范围,所以网络编辑在编写新闻导语时不能掉以轻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所呈现的形式会越来越丰富,但不论是网站、微博、手机报、视频报道、音频报道形式,还是iPad形式,本质上说,网络新闻编辑所有的工作原则和理念皆可一以贯之。所以,对媒体工作者而言,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拐点,它是传统媒介迈进新媒体时代的门槛,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将是未来整个媒介都应该直面的问题与挑战。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 篇4

关键词:建立,新闻出版行业工会,必要性,紧迫性

网络, 一种数字化媒体, 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因具有时效性高、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传播方式灵活等特点, 被越来越多人使用, 发展非常迅速。而网络新闻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媒体的缺陷, 时效性及互动性更强, 而且语言口语化, 更加活泼与幽默, 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 网络新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200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截止到2006年, 我国约有1.37亿的网民, 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网民是愿

全面性的要求。

3民生类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

体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对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 我们要想发挥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在民生类新闻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在民生类新闻中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 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要想在民生类新闻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并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 我们就要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民生类新闻中, 使人文关怀成为民生类新闻的主线, 并指导民生类新闻的选材与制作。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使人文关怀能够更好的契合民生类新闻的主旨, 在民生类新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在民生类新闻中树立人文关怀的基本理意上网查看新闻的。然而, 报纸等传统媒体具有长期的发展经验, 而且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因此也不可能被网络新闻所取代。网络新闻与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各具优势。针对目前一部分人存在的“网络新闻编辑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的错误观念, 本文把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进行了比较, 分析其异同点, 旨在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它们各自工作, 正确地看待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

1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相同点

首先, 编辑目标相同。虽然网络新闻的编辑方式与报纸新闻的编辑方式具

念, 选准人文关怀的角度, 对于民生类新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将人文关怀当作拉近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的纽带, 加强人文关怀的导向性

民生类新闻中的人文关怀不但可以体现民生类新闻的特点, 还可以拉近新闻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因此我们在民生类新闻中要多体现人文关怀, 多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 使人文关怀成为拉近民生类新闻与百姓生活的纽带, 使民生类新闻更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加强人文关怀的导向性, 在民生类新闻中明确新闻的正确导向, 使人文关怀能够发挥正面作用。

3.3保持人文关怀的理性化, 使人文关怀的对象保持全面性

保持人文关怀的理性化在于不因为新闻事件中的内容和对象而产生盲目性, 既要保证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又要保证人文关怀的对象全面, 消除由于人文关怀对象单一而带来的负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其根本目标是一样的——把新闻信息更好地传播出去。无论新闻最终是要呈现在纸质上, 还是要呈现在网络上, 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编排稿件,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稿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各自的媒介上, 把新闻更好地传播出去, 方便群众获取信息, 所以两者的目标与本质是一样的。

其次, 编辑流程相似。报纸新闻编辑的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是串联、合成与把关, 把所有的新闻稿件集中在一起, 对稿件进行选择, 选择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然后对稿件进行修改, 核对、加工和润色, 最后组织版面, 把新闻稿件合理地安排在报纸的各版面

面影响。在民生类新闻中, 体现人文关怀既可以使新闻更贴近生活, 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所以,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民生类新闻中将人文关怀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鲍列夫.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453.

[2]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呼唤[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1-01

[3]凌引迪, 刘国强.倡民生新闻, 做精品节目[J].新闻战线, 2006 (5) :

[4]韦尔伯·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 河南平顶山4670000)

上, 使其取得最大的效果。例如重大新闻要放在头版头条, 才能吸引读者。而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流程也是一样的, 也要对稿件进行筛选、审核、加工, 只不过各环节在具体操作时的方式及标准不同而已。

2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不同点

传播媒介的不同, 新闻的编辑方式也不同, 从版面设计, 到稿件编辑, 再到编辑时段、编辑互动等,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1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对于报纸新闻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是报纸的一种发言手段。报纸新闻中, 新闻最终是要呈现在纸上, 而读者对该报社的最初印象就是其版面。因此, 版面是报纸新闻吸引读者阅读地方, 也是造就媒体自身个性的地方。在报纸新闻的版面设计中, 有很多专业名词, 如版序、开张、小样、大样、中缝等, 每一个名词后面都包含一门深刻的学问, 需要报纸新闻编辑的努力学习与探索。而在网络新闻中, 版面的作用相对而言就小很多了, 其基本要求是动态, 经常进行改版, 以吸引读者, 防止读者审美疲劳。

2.2 稿件编辑

首先, 在新闻标题方面。报纸新闻的标题要求是“题文相符”, 标题要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 能够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事实。另外, 还有规范性, 报纸新闻的标题要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 而网络新闻就不同了。网络新闻标题的首要要求就是“吸引性”。点击率是网站的生存根源, 而要提高点击率, 新闻标题的吸引度就非常重要。标题出彩, 吸引网民眼球, 新闻传播便成功;而标题平淡, 不能吸引网民点击, 那么此条新闻传播就失败。因此, 为了提高点击率, 很多网络新闻编辑都会在新闻标题上“做手脚”, 常常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 或者是断章取义、故弄玄虚等现象。

其次, 新闻内容的文字方面。报纸新闻在内容上要真实反映事情真相, 所以文字要客观、真实, 注重语法和修辞, 具有书面性, 而网络新闻则要求易读性。因为人们在阅读网络新闻的时候, 面对的是电脑屏幕, 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注意力分散, 所以网络新闻的文字语句不能过于复杂, 以短句为主, 而且段落、篇幅也要精短, 长篇新闻一般需要采用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另外, 文字、词语不能过于复杂和书面化, 以口语化为主, 让读者容易读懂。

第三, 图片编辑。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上插入图片, 目的都是为了让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以及美化版面, 吸引读者。附有图片的新闻往往比纯文字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在报纸新闻中, 由于发展时间长,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图片的色彩、影调、构图, 以及造成的视觉效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 编辑只要按照这个体系进行就可以了。而网络新闻是一个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体, 所以其图文编辑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网络新闻编辑在图片编辑方面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第四, 音视频编辑。网络新闻相比于报纸新闻, 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插入音视频, 以多媒体的方式表现新闻事实。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搜集音视频素材, 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进行处理, 对音视频进行截取和剪切, 以及处理一些模糊画面, 使其清晰展现出来。

2.3 编辑时段

报纸新闻的出版一般是以天和周来计算的, 即日报和周报, 如《广州日报》《理财周报》等。因此, 报纸编辑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花一天或一周时间写稿子, 包括收集素材、构思、写作等, 最终在截稿之前交稿。而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因此网络新闻的更新也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尤其是自微博流行以来, 新闻的时效性就更加突出了。另外, 网络新闻的传播相比于报纸新闻来说要简单、方便得多。报纸新闻需要经过审核、印刷、流通才能传播出去, 而网络新闻只需在电脑制作之后就直接可以上传、发布了。所以网络新闻的编辑是全天候, 没有时间限制的。全天候就是说网络新闻的传播是没有时间间隔,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传播, 而为了达到这个时效性, 赚取点击率, 网络编辑需要随时守候, 迅速向外发送信息, 所以专业的网络编辑工作方式一般是全天候, 接力式, 滚动式连续操作。

2.4 编读互动

在报纸新闻中, 编辑与读者的互动一般是采用通信的方式, 以往是传统的邮件通信, 而现在也增加了邮件、QQ等方式, 但无论如何, 都存在着一定的时差性, 因为报纸需要经过印刷、出版、流通等一系列的环节, 所以最终呈现在报纸版面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网络新闻中, 信息的反馈是非常快的, 因此, 编读互动非常重要。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也为了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一般新闻网站都会在每则新闻后面开设“发表评论”栏目, 给网民提供一个自由交流、评论的平台, 让网民可以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另外, 网站还可以根据受众的反映和统计访问流量, 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之间, 存在着相同点, 如编辑目标、编辑流程等, 也有不同点, 包括版面设计、稿件编辑、编辑时段、编读互动等。但无论相同还是不同,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都各有优势, 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如网络新闻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传播与管理, 不能传播有害信息;报纸新闻要与现代技术结合, 更好地传播, 让传统媒体重焕光彩。只有相互学习, 才能共同发展, 做好新闻传播, 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 2007 (3) .

[2]于美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把关[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马黃.中国官方新闻网站的编辑手段特点分析——与传统报业的比较[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郑鸿.从整合资源看新闻网站的优势[J].新闻界, 2002 (6) .

新闻网络编辑求职信 篇5

新闻网络编辑求职信范文,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要不要带上一份求职信呢,求职信的作用有那些,对于求职信的写法你知道多少,现在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以下的求职信给各位求职者参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今日获悉贵公司征求XX职位。本人自信符合应聘要求,写此信应征XX职位。 我毕业于XX大学,主修新闻传播专业。曾在行业综合门户--XX化妆品网站担任责任编辑,近两年的网络编辑经验,使我掌握了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操作规范与运作模式,熟悉新闻后台系统以及拥有采编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新闻采写与内容编辑能力以及对新闻通稿的撰写能力。 在校期间,我的学习成绩优异,超额完成方案安排。同时,我对心理学、经济学等有着浓烈的兴趣,高分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证书。能熟练地使用Office Software,如Word、Excel等软件,掌握了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能与人进行一定的英语交流。 曾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学院的自强社和社会工作协会,并担任社会工作协会的副会长。参加组织了大学生与老教授联欢会、关爱老一辈“茶话会”活动以及成长小组的系列活动。 大学期间,我参加过许多志愿活动,其中关爱被拐儿童的活动使我印象深刻。同时,我也曾应聘过肯德基、麦当劳和在大润发任职。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尽早地接触社会,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很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为公司创造利润。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上我校的校训“笃学成行,实事求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时刻提醒我只有脚踏实地,刻苦努力,方可有所作为。学校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尤其是大学生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坚持不懈”的意义。 相信,我对网络编辑以及互联网博客、论坛的精通和喜好,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贵公司的要求,我相信贵公司能给我提供施展才能的另一片天空,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努力能让贵公司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随信附有我的个人简历和代表作品。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还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 XX年XX月XX日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 篇6

关键词:媒介融合;编辑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09-01

一、概念解释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新闻编辑人才,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指策划、编稿、编排等关键环节,从媒体上说包括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新闻期刊编辑、网络新闻编辑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二、目前高校新闻编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来自各高校的新闻学院。从目前各高校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足,定位模糊。传统的报纸编辑教学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即强调对编辑业务如组稿、审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微观编辑业务的教学。还没有从观念上树立兼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大编辑”的理念,即达到编辑功能立体化、编辑资源网络化、编辑手段信息化、编辑能力一体化和编辑过程柔性化等五个方面的理念。我国高校新闻院系都是围绕单一形态的媒体进行专业设置的。从媒介融合发展的视角来看,其中最明显的症结就是新闻实务类课程过分细分,人为割裂了报纸、广电、网络等不同媒体业务技能的培养。①

(二)课程设置不当,内容过时。

在一些学校,关于新闻编辑学的教学课程设置过于细化,并且对跨专业、跨学科选课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导致新闻编辑学仅仅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不但如此,在新闻学院相关学科内部,也存在一些对于新闻编辑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关于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闻编辑学的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关注的不多,这些新媒体的发展没有及时地收录进教材,并很好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中。

(三)教学方法落后,实践不足。目前新闻编辑教学还是遵循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的理念相差甚远。另外,一些新闻学院(系)的专业老师少,教学任务繁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讲得多,师生之间互动少,讨论也少,这样导致学生一方面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丧失了动手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新闻编辑教学的根本所在。

三、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编辑人才培养对策

(一)以媒介融合为方向,综合定位。在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式的倾向。这要求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这种需求,重新进行教学定位,以媒介融合为导向,形成复合式的新闻编辑人才。首先,新闻编辑课程的老师要在课堂上把媒介融合的观念讲授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形成自身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其次, 培养学生对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价值的判断、分析和内容整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媒介融合素养;再次,既要让学生掌握报纸稿件选择和修改、版面设计等传统的报纸编辑内容,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字新闻发布系统、网页操作技能、多媒体数字化等新型的媒介编辑技术;最后,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定位。②

(二)改进教学内容,加大实践部分。根据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重新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可设置编辑的基础实践课程;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可以随着专业课的深入,开展有关编辑的实务性课程;对于大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加入校内外的一些新闻媒体来加强新闻编辑实践;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则通过在相关媒体进行实习来进一步了解新闻编辑的特点。

(三)改进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型教学。

1.案例式教学。新闻编辑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成功或失败的经典的新闻编辑作品为案例开展教学,通过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并根据案例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新京报》早期发展为例,从产品定位、读者定位、价格定位、渠道定位、促销定位等不同角度把学生进行分组,围绕《新京报》早期发展讨论,指出其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模拟式教学。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师按照报社、杂志社、网站等的编辑流程,通过把课堂模拟设置成为一个新闻编辑部,依托校内的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搭建课堂教学实践平台,按照编辑部的各个流程进行模拟。

3.探索式教学。在新闻编辑教学时,可以通过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媒介融合的教学中,教师把目前媒介融合的现象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去媒介融合的新闻单位进行了解,只给出方向,不给出具体调查的目标,而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要求学生各自讲述他们的发现成果并加以总结,得出自己关于媒介融合的总体印象,加深对媒介融合情况的认识。

注释:

①蒋忠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新闻教育, 2010, (04): 118-119

②裴永刚.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编辑人才培养探讨[J]. 传媒教育, 2013, (08): 49-50

参考文献:

[1]于春妹.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J]. 新闻研究, 2014, (01): 75-76

[2]蒋忠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新闻教育, 2010, (04): 118-119

[3]李建伟.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河南大学学报, 2011, (03): 147-151

[4]裴永刚.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编辑人才培养探讨[J]. 传媒教育, 2013, (08): 49-50

[5]张霆. 媒介融合发展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2, (08): 56-58

公共新闻视阈下的晚报编辑视角 篇7

2004年, 公共新闻的概念传入我国, 各媒体开始审视自身的社会职能, 倡导在传播信息的同时, 能够让公众参与到公共事件中来, 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媒体不应该只是守门狗, 更应该是导盲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媒体人的共识。公共新闻的挖掘为晚报编辑提供了一个可以拓荒的领域, 有利于拓展晚报的编辑视角。

1 公共新闻概念的界定及在我国的发展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 是20世纪90年代由纽约大学教授杰伊·罗森 (Jay Rosen) 最早提出的。罗森教授认为报道新闻不是媒体仅有的角色, 媒体应该担负起促进民主和启发公众的作用。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 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 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是媒体不可回避的职责。

2004年1月, 《国际新闻界》刊登了蔡雯的《“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和李青藜的《美国的公民新闻事业》两篇文章, 将“公共新闻”的概念引入我国。2004年9月, 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节目率先打出“公共新闻”的口号, 对江苏省的“公推公选”进行了现场直播, 引发了我国“公共新闻”热潮。

2 公共新闻视阈下的晚报编辑视角

在公共新闻的报道上, 晚报报道对象的定位, 编辑内容的开拓, 新闻主题的策划以及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是晚报形成自己报道特色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自我创新的重要编辑视角。

2.1 晚报编辑视角下移, 关注基层公众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改革涉入深水区, 底层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的伸张, 公共需求和公共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缺少话语权的基层民众, 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 增加对草根阶层的关怀, 是媒体的职能也是媒体应尽的职责。

晚报将编辑视角下移, 才能深入基层, 传达民众的呼声, 关注基层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像是农民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失学儿童救助问题、艾滋病患者救治问题等。晚报通过对这些社会话题的持续追踪, 在为晚报提供编辑素材的同时, 能够增强报纸的受众服务意识, 从而增强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2 晚报编辑视角的延伸和拓展, 为公众提供参与平台

在以内容为王的时代, 晚报打破时效性的局限, 在信息整合和独家信息的挖掘上下功夫, 是适合晚报发展的重要编辑策略。

对某一公共事件的关注, 很多媒体往往都是一哄而上, 造成新闻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 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由此导致各种信息泛滥, 各种观点杂陈, 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例如各媒体对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报道。虽然新闻媒体在这次灾难中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各媒体对于地震中的英雄事迹趋之若鹜, 过分地追求故事性和情绪的渲染, 却忘了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汶川地震过去以后, 人们才发现那则母亲在地震中护住女儿, 为小女孩留下“妈妈爱你”短信后而死去的新闻, 还有一位男子用车载着一位女子的遗体回家的新闻等等, 许多的细节都不能确认这些新闻的真实性, 让人不得不觉得上了媒体的当。

面对像汶川地震这样的公共事件, 传达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太多同样的声音只会形成一种噪音, 失去了媒体发声的初衷和意义。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面对灾难, 传播正能量, 鼓励民众不放弃希望是必须的, 但是尊重新闻本身的价值, 理性地劝诫人们如何去避免一场灾难, 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进行自救, 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也应该是媒体必须要做的。

晚报面对复杂的媒体竞争环境, 另辟蹊径, 找到公共新闻和自己编辑方针的契合点, 才能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

2011年8月中央提出了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的方针, 于是各媒体都闻风而动, 纷纷将关注点转向民生新闻, 关心百姓的柴米油盐。但是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千篇一律, 报道题材雷同, 而且报道仅仅停留在对人民生活的简单反映上, 过于计较民众鸡毛蒜皮的小事, 很容易让公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 晚报在报道公共新闻事件时, 应该注重新闻深度的挖掘, 并客观公正地呈现各方观点, 给予普通公众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并将其与专家的观点平等对待, 才能发挥在公共新闻报道中的主导作用, 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良好的平台。

2.3 注重晚报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搞好公共新闻策划

2.3.1 晚报与其他传统媒体的联动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传播信息的权威性上。晚报与其他晚报、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在公共新闻报道上的合作, 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事件的影响范围, 从而增加公众对晚报的关注度和对公共新闻的参与度, 有利于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

2012年11月齐鲁晚报与临沂《鲁南商报》记者联动, 帮助临沂市莒南县道口乡王家庄村一位叫王言荣的村民寻找70年前奶奶救回的12岁的孩子, 来完成王言荣父亲的遗愿。11月22日《齐鲁晚报》发表题为《70年前奶奶救回的叔叔在哪》的文章。23日《鲁南商报》也登载了同题报道。最后, 在媒体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 使得两家人在70年后终得团聚。随后, 《鲁北晚报》、《滨州日报》、当地电视台对这一事件的跟踪报道, 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最大范围地传播和放大公众的呼声, 从而将其转换成强势话语, 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因公共新闻自身存在的公益性, 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和品牌塑造。

2.3.2 晚报与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最早由沃特·李普曼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了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

晚报作为传统媒体有着较强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力。而网络媒体兼具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传播优势, 成为其他媒体挖掘有价值信息、寻找热点话题的重要渠道。因此, 两者在议程设置上的互动能够为晚报在信息采集、传播和反馈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甘肃校车事件中的共振, 成为晚报可以借鉴的范例。2011年11月甘肃正宁发生幼儿园校车事故, 造成19人死亡。随着新华网发布第一消息, 其他网络包括新浪网、人民网、凤凰网等纷纷转发。随后, 传统媒体深入新闻现场, 对事件进行追踪采访。随着传统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事件的后续情况, 披露事故原因, 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网络媒体则在第一时间内群体转发, 对校车事件的报道起到了“扩音器”的效果。而且随着传统媒体报道方向的转变, 带动网络媒体话题的不断转换。在社会舆论的共鸣中, 促成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公布。

3 结束语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编辑职能转型 篇8

1 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工作变化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而受到媒介融合的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也会有所改变,比如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就会面临职能转型的挑战。以下我们分析了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的特点变化。

1.1 新闻内容的改变

正如上述我们所说的,媒介融合的本质就是将传统报刊、电台媒体与现代网络媒体相互融合。在过去,新闻报刊所刊登的内容通常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如今,媒介融合下,新闻内容不再局限于对所发生事件的报道,还包括对未来的预测,这种新闻内容会大大增加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新闻内容上的变化必然导致新闻编辑工作也不能够再按部就班的进行,而是要结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将新闻内容编辑的更加具有趣味性,当然,这种趣味性是在保证新闻内容遵循道德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受众兴趣而进行的。

1.2 受众群体的变化

在过去,受众群体主要就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每个人在接受信息后的态度都各有差异,但是他们对信息的意见很难及时得到反馈。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在媒介相互融合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途径大大增多,人们开始使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接收最新消息,同时,能够及时上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受众群体的这些意见能够立即传输到媒体客户端,这样一来,媒体就可以根据受众的观点给出合理的答复,逐渐形成一种互动沟通的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受众群体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而且可以使信息得到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1]。

1.3 新闻画面上的变化

媒介融合下,新闻报道中对画面内容、真实感、生动性、创新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将会面临更多与图像相关的工作。画面是对人们视觉冲击最强的新闻内容,很多人在选择新闻时会对画面产生更多的关注度,画面的真实感、趣味性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因此,新闻编辑要在新闻画面上下工夫。

2 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职能转型

2.1 向信息传递者转型

过去,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新闻内容的整理,包括信息的策划、版面的组合等,总之都是一些后期的幕后操作。但是,在如今新型媒体传播形式下,新闻编辑的这种职能定位显然已经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的职能要向信息传递者转变。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熟练掌握多种编辑技巧是最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判断采集到的信息用哪种编辑形式能够具有更加良好的反映效果;其次,对当前各种媒介形式的特点、传播方式等要非常清楚,培养发散性思维,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用个性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最后,以广大受众全体为中心,真正了解和分析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信息传播方式等,进而对群众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信息,使他们得到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服务。

2.2 向全景式新闻报道转型

媒介融合的新闻传播方式不仅仅要在技术和内容上提升和丰富,更重要的是将多种媒体的终端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就是吸收各种媒体传播方式的优点,改进其中的不足,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终端平台,从而为全体受众传播更加广泛、富有新意的新闻信息,使人们感受到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我们将这种新闻形式称之为全景式新闻报道,通常而言,人们对新闻阅读的要求主要讲究实效性、全面性、真实性,而全景式新闻报道就是要将网络上传播的大量新闻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系统的分析,剔除一些虚假信息,补充一些更加具体的内容,从而最终为大众展示出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全景式新闻还要善于引用新技术进行报道,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使新闻变得更加有看点,同时还能使人们产生深入研究的欲望。

2.3 向新闻引导者转型

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不再局限于过去幕后对信息的整理和优化等工作,而是要在必要时积极进入公众视线,成为新闻的引导者。当前,各大新闻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内容都会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人们会通过网站平台阐述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不满,甚至有些人会故意扭曲新闻的事实,使舆论导向出现不和谐的现象,通常网络暴力就是这样产生的。而新闻编辑就要在关键时刻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将舆论向着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引导。比如新京报网站的某栏目编辑,不仅对新闻内容进行排版、优化利用传统媒体方式进行传播,除此之外,还在网站上对相应期刊的栏目做一系列的话题讨论,新闻读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沟通和交流。这一工作上的突破,使新闻编辑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幕后工作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台前充当了论坛主持人的角色,并且这样新颖的媒介传播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给他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给了更多人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新闻编辑也成功完成了向新闻引导者转变的过程。

2.4 向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转型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新闻人,还有一些非职业的新闻人也加入到了新闻传播的工作中。这对于职业的新闻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在新闻工作中有更多的突破,才能够在新闻界立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型的网络平台给新闻编辑带来了机遇,与非职业的新闻人相比,新闻编辑具有更加独到的新闻视角,更加专业的新闻素养,从而更能够胜任网络平台新闻主播之类的职务,成为媒介融合下的意见领袖者[3]。伴随网络平台的多元化,相信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言平台,并且成为更多新闻受众群体的意见领袖。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改变促使媒体传播形式必须进行更新,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媒介融合下,对于广大的新闻编辑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完成向信息传递者转型、向新闻引导者转型、向全景式新闻报道转型以及向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转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新闻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艰难而又漫长的,这就要求广大新闻编辑人员必须牢固掌握新闻编辑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更加新颖的新闻表达形式,同时,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编辑只有努力提升自我,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新闻行业立足,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莎.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职能的转型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5(24):153.

[2]赵晓杰.刍议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职能的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05.

新形势下的新闻编辑技巧探索 篇9

传统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新闻编辑流程较为固定。其流程主要是首先,制定新闻报道方针,明确新闻栏目类型,并拟定报道方案;其次,安排栏目播出时间,对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协调;再次,对采集的新闻素材、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整理,并确定报道组合方式;最后,对编定的新闻进行审核,再进行传输。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新闻报道和传播情况开展实时监测,获取播出后受众的反馈信息,[1]为后续新闻编辑、报道、传播等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而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下,各种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加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论坛、微信、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受众可通过自媒体了解新闻,并发表个人看法,使得新闻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且网友的评论往往会加入电视新闻报道中。这样不但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编辑已完成撰写的稿子、图片等,还需将网民的某些代表性观点恰当地加入新闻报道中。这就需要编辑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新闻编辑技巧,还需掌握新媒体下阅读和编辑网友观念的技巧。

二、新形势下新闻编辑技巧

(一)提升新闻内容吸引性

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较多,而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把新闻内容和受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紧紧联系一块,如此才能吸引电视新闻受众,同时为广大受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引起人们的共鸣。电视新闻具有明确、简洁的提要,有助于吸引电视受众。[2]一方面,在编辑新闻时选用合适、得当的新闻题材;另一方面,选用和广大群众有着密切关联之处为契合点拟定提要,以便受众在最短时间内抓取电视媒体对某个具体新闻的立场及认知。

例如,某地区具有优美的人文风景,且民族文化有鲜明的特色,但地处偏远,社会认识和关注度不高,电视媒体可和地方加强合作,在特定传统节日时期通过撰写文字、拍照或录制视频等方式将本地区的景观、人文等传播到网络上,增加曝光率,在进行风土人情、景观宣传上开展新闻报道,吸引受众,让更多受众去了解这个地区。

(二)展现新闻信息创新性

新闻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这是新闻最为基本的要求。为保证电视新闻报道更为切合广大受众的观看习惯,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提高新闻传播效率。而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关键在于对新闻内容编排的创新。[3]

一是创新新闻内容。首先,要选取最为合适的一个主题,保证所选新闻题材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民生建设等有良好关联性,同时能够让新闻题材有一定的新颖性。其次,编辑人员还需有一定的平民意识,保证新闻内容能够更为贴近社会民生,还应不断拓展新闻层次和素材源,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二是创新新闻形式。就是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增加互动问题和内容,就是新闻报道者和受众电话连线,一同讨论新闻热点,或和新闻评论者连线进行互动,以强化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感染力。

三是新闻策划创新。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策划是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应以受众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保证新闻内容含量。另外,除选取重点、热点新闻稿件外,还需编辑不同类型的稿件,如军事、财经等方面,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三)强化新闻信息实用性

在自媒体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要想增强电视新闻的实用性,就需要从海量信息中找寻满足受众探知需求的新闻。所以,要选取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题材,主要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新闻编辑人员应抓重点,提炼净化,对新闻的有用性不应过于渲染,避免对受众失去指导效用。此外,应保证新闻内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贴近民生,如此才能增强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的实用性。

(四)重视新闻传播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如果丧失这一点,新闻就是“旧闻”。因此,在电视新闻编辑中,要特别重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编辑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把新发生的事件、出现的问题最为迅速地报道出来,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还需进行全程、实时报道,如自然灾害的发生、救灾等,以便人们能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情况,确保社会稳定。要做到新闻及时性,就需要及时采访收集新闻素材和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编辑好稿件,同时要以简洁、明了的新信息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协调、组织力,不但要和外界不同方面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还需和内部不同环节有良好的协作关系。

(五)增强新闻言论感染力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新闻编辑中,还应重视并强化言论感染力,这有助于吸引电视受众,使电视新闻栏目的价值得以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声”,是有助于强化新闻主题的,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言论感染力,如编前话、本台短评等。而这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要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且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作能力,如此才能编辑出优质的新闻稿件。

三、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形势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掌握编辑技巧极为重要。基于新形势下新闻编辑流程的变化,在新闻编辑中要重视新闻内容的创新,强化新闻吸引力,并要在新闻策划、形式上加以创新,把握好新闻内容的实用性、时效性,做好新闻评论,如此才能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良好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各类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出现。当前,电视广播仍是新闻传播的主流,在社会和经济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为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同时满足广大受众需求,必须重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以期为媒体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参考文献

[1]陈曙.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J].传播与版权,2014(5):28.

[2]黄雄.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7):88.

试论新形势下的新闻编辑工作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素材的瞬息万变。对于各种瞬息万变的新闻素材,新闻编辑工作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例如,新闻记者对某一事件采访后,在进行播报之前需要对播出的新闻内容进行适当的编辑,才能成为社会大众所能接受的新闻形式。二是新型传媒形式的变化。随着网络新闻形式的出现,大多数人更喜欢选择互联网或手机客户端来获取新闻信息。然而,在网络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新闻内容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生动形象的、可视化强的新闻节目。三是新闻编辑理念的动态变化。新形势下,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编辑理念上变化,只有更新新闻编辑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广大读者的兴趣。若新闻编辑工作仍然采用过去那种固定的模式,将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为此,为了加强新闻编辑工作,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新闻编辑工作的理念,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事实的知情权。

2 加快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

新形势下,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传媒中心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起了足够重视。但是,在信息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正在不断发展,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新闻内容缺乏吸引力、新闻形式不够多元化,以及新闻编辑工作缺乏规律性等。新闻形式缺乏多元化,是指各级电视新闻播出机构在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上难以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场景和播放形式。新闻形式的单一性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不仅不能激发社会大众的兴趣,也容易让社会大众产生视觉疲劳。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积极探索出新的新闻编辑模式,以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2.1 新闻编辑理念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形势下,要想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必须建立一套应对新形势的新闻编辑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编辑制作,并给出一套应对措施,从而体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及时性、即时性和应对性。当新闻节目编辑制作完成后应做到随进随出,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节目时效性的要求。为此,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要注重编辑理念的更新,为今后的编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不断创新

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创新是促进电视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认可度。因此,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应将重点工作放在电视新闻内容创新上,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大众及时报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提升社会大众对新闻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在新闻内容创新上,应注重新闻形式上的创新,采用有效的新闻形式作为新闻内容传递的载体,以引起观众的关注。除此之外,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上,还应注重新闻编辑策划上的创新,注重新闻主题的选择。选择的新闻主题要吸引观众眼球,并设计好新闻播出顺序等,完善新闻编辑工作。

2.3 充分了解社会大众对新闻节目的新需求

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所服务的。为了提升社会大众对新闻节目的认可度和可视度,应转变新闻编辑的理念,以观众为中心,充分了解观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及不同类型新闻对象的群体特征,在把握观众对新闻节目需求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新闻编辑工作,以保证新闻策划及编排形式能够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为此,要想做好新闻编辑工作,满足观众对新闻节目的新需求,应将重点工作放在新闻市场调研上,了解新闻市场需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做出高质量、高收视率的新闻。

3 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

在新闻编辑新的环境下,社会各界对信息需求迅速增长,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报纸行业的变革已成为新闻编辑工作中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在网络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既改善了新闻编辑工作条件,也使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有效。面对社会观众对新闻节目的新需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信息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能力、现代化工具的运用能力,以及鉴别能力。其中,现代化工具的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新闻编辑工作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熟练运用新出现的新闻技术和工具。知识能力主要体现在新闻编辑要熟练撰写和具有修改稿件能力方面,并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面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机遇,为了推动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应重视高素质的编辑人才的培养,实现编辑理念、编辑形式的不断创新,结合观众对新闻节目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出新的新闻编辑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4 总结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事业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此,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应加强新闻编辑理念的更新,以社会观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新闻编辑工作,提升观众对新闻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雄.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7):88,111.

[2]朱文华.试论新形势下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34.

[3]陈晔.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J].新闻窗,2010,(1):126.

[4]龙韬文洁.电视新闻编辑在新形势下的创新问题[J].新闻传播,2012,(9)35.

浅谈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策略 篇11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信息化运用;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强化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思想、策划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要素掌握的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要从多方面加强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力度,积极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全新发展思路。

一、简述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特点

(一)信息发布量大

从当前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来看,网络新闻的出现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网络新闻的平台展示,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作用下,对特定新闻主题进行素材的全面组合,形成各种形式的报道,并结合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要素的完美融合,形成具有很大信息量的整体运用模式,并实现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延时性、连通性等特点,产生信息发布的广泛作用,促进网络新闻的整体效能。

(二)主题策划的准确定位

在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特点上,能充分显示出网站自身的安全性能与主题风格,在网络新聞编辑中,能结合自己的网站特色,敢于坚持说自己的话,通过事件本身来表达重要的思想,形成主题风格的全面实现,尤其是在网络编辑中要结合选题的热点等方面,对新闻的关注度要能全面实现文字消息与新闻图片的整体融合,并对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对比,全盘把握好主题的准确定位。

二、探讨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策略

(一)新闻品牌的打造方式

在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举措上,要严格围绕网络新闻编辑的现实需要,从网络编辑的创新策略中重视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在语言组织、新闻触角等多方面形成系统化的全盘运用,将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拓展到服务者、围绕当前群众在网络新闻需求、个性化服务以及参与互动要求等多方面形成新闻、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要突出自我品牌的形成模式,就要充分利用网站的资源优势,善于将新闻背景放在独特的视角之下,形成独创能力与原创能力的整体实现,并强化整体优势的发挥,形成互动特色的新闻编辑模式,推出全新的网友评论、现场直播等栏目,实现新闻编辑的整体推进与发展。

(二)提升互动阅读的播放模式

在网络编辑创新运用上,要将新闻编辑作为一种专业培养与应用,设置不同形式的栏目,尤其是关系民生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等热点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栏目编辑。在报道深度上,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网络新闻编辑要为受众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而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新闻专题的深度性,需要通过内容的选择和栏目的设置来体现,如果只有最新消息和各方反应这种栏目,很难让人体会到新闻深度,所以应站在一定高度上思考专题所表现的主题,引导受众深度阅读。突出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的不同运用,实现整体资源的全面融合。

(三)语言符号的能力形成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素养,对于新闻主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将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技术运用起来,尤其是彰显出一种综合素质,在实际的主持工作中,要想熟练运用语言符号,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要善于沟通。尤其是在一些访谈性质的新闻节目,新闻主持更应将语言符号的掌握作为一种需要,及时的与受访者进行沟通。二是丰富语言。新闻主持的语言技术掌握,既需要语言上的运用,也还要综合掌握对图像、文字的综合处理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最佳效果。

(四)网络新闻编辑的思维能力

网络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更离不开新闻编辑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因此,在编辑过程中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一是在形象仪表上的注重。在一些网络视频新闻的播放上,对于新闻的播放,主持要显得端庄、稳重,播放语言做到清晰、抑扬顿挫,同时还要注重自我形象,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新闻主持的气质。二是思维能力的运用。在录播新闻节目中,是按照稿件播报新闻内容,通过自己对稿件的理解,把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这种理解就是主持人的主动思维,这种符号的转化是主持人的创作。

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中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在整体技术的运用中,更要将网络编辑牵涉到的各种技术运用、职能要素等形成综合的运用模式,更好的实现整体技术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吕媛娇.浅谈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J].才智,2011(18).

[2]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

[3]孙倩.主体生存视域中的播音主持生态研究[D].河南大学,2008.

[4]周勇群.浅谈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J].南方论刊, 2009(S2)。

大数据背景下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 篇1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报纸新闻,编辑,新方法

一、大数据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报纸是重要的大众传播工具, 主要以刊登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 并定期向公众发行, 能及时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 对促进国家建设、共享社会信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报纸发展的历史中, 新闻编辑工作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直接影响到报纸新闻的内容和质量。[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报纸编辑工作逐渐走向数字化。传统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大多依靠人工, 涉及排版、编辑、校对等多个环节, 工作量较大。大数据时代下的报纸编辑工作,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采用数字化的采编系统完成,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新闻编辑的工作量;另一方面, 传统环境下的新闻采集渠道单一, 时效性差。大数据时代, 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 网络用户成为即时的新闻传播者, 扩大了传播范围,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闻的采集渠道和传播渠道。现代化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已经由以往的单向传播发展成为双向的互动传播, 因此, 报纸新闻编辑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 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 按照新闻发展的规律, 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持续、深入的报道, 从而提升报纸的可读性。[2]更要提高对报纸质量的把控能力, 更好地引导舆论, 进行真实有效的报道。

二、大数据时代下报纸新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的报纸新闻工作采用电话采访或实际采访, 信息的收集渠道单一, 且时效性不强, 对数据、信息的整理难度较大, 不能对所有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 耗费的人力较多、时间较长。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有效克服以上问题, 报纸编辑在面对巨大压力的同时, 也具有一定的机遇。互联网的便利性拓宽了信息收集的途径, 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但是也要在快节奏的传播中甄别信息的真假,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其次,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整合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及专业性的人才, 以此来提高信息的整合速度, 保证新闻的质量。另外,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报纸新闻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寻求新的发展理念对报纸新闻编辑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 是其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新方法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需要采用全新的理念, 以及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方法, 才能使整个报纸新闻行业更加繁荣。

(一) 树立正确的新闻态度

新时代下, 不同的新闻形式不断涌现, 网络新闻对传统的报纸新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网络新闻较为全面, 具有声音、画面等综合性的表现形式, 且传播的速度较快。另外, 网络新闻还打破了不能与读者、观众等交流的障碍,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3]然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渴望参与新闻讨论的愿望强烈, 而网络新闻可以满足人们参与新闻评论的愿望。因此, 传统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应针对自身的不足, 寻找新的突破口, 树立正确的新闻态度, 转变观念, 创造与读者交流的机会, 促进自身发展。

(二) 不断扩展网络资料的收集途径

丰富的素材内容是新闻编辑的重要基础, 没有足够的新闻素材, 就不可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新闻。[4]传统报纸新闻收集素材的途径单一, 新闻的刊登速度较慢。在大数据背景下, 传统的报纸新闻素材可以尝试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收集, 但在收集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把握三点。一是保证信息的真实。网络中的新闻素材固然多, 但其真实性有待考量, 因此, 在收集的过程中一定要求证其真实性, 不能为了博得眼球而报道一些虚假的新闻。二是判断网络信息的层次性。网络世界容易滋生一些低俗文化, 在选择新闻的过程中, 要注意判断信息的层次性, 排除低俗信息, 加大对信息的筛选力度, 保证新闻信息的严肃性。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新闻具有独特性,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传递一定的社会责任、科学素养, 这是新闻所具有的特殊使命。因此, 报纸新闻编辑工作要保证一部分表现社会责任的新闻存在, 为广大人民普及丰富的科学知识, 提高其科学素养, 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 努力寻找与读者交流的途径

在我国国民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参与新闻事件讨论的意识逐渐增强, 传统的报纸新闻不能满足人们参与讨论、交流的需求。近年来,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 网络新闻中的弹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 实时的互动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 也深化了新闻的内涵。电视台通过热线电话、语音留言等方式满足人们参与讨论的需求, 达到了与观众交流的目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中, 也可以借鉴此类方式克服与读者交流困难的问题, 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 为读者提供与编辑交流的机会。比如可以向广大报纸读者约稿, 让其参与新闻评论, 表达不同的观点, 亦或开通报纸服务手机端, 利用网络形式丰富报纸新闻的传播方式, 从而丰富新闻的内涵, 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开拓新的思路。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报纸新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立足传统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放眼现代新闻传播的趋势, 积极转变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理念, 借鉴网络媒体的发展形式, 探索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新方法,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的新闻编辑人才, 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孟凡秋.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8) :151.

[2]王君超.大数据思维下的新闻编辑学[J].中国报业, 2014 (11) :92-93.

[3]曲苑铭, 左松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理念创新的路径选择[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4) :199-200.

上一篇:新产品产出下一篇:生物学习习惯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