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的素质(共12篇)
网络编辑的素质 篇1
近些年来, 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海量、传播体系全球化、传播空间开放性、廉价易得以及传播形式跨媒体等特点成为当前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并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工作方式创新以及进行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 同样对期刊编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网络时代, 作为一个期刊编辑, 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下面, 笔者就对网络时代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网络时代期刊编辑要有牢固的政治素养
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这一点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发展迅速, 文化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 期刊编辑更要有清醒的认识。期刊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期刊出版工作。这就要求期刊编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把握大局, 服务大局, 唱响主旋律。
期刊编辑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在充斥着各种复杂信息、多元思想文化交织并存的网络环境中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鉴别,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摒弃低俗, 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但是, 批判和鉴定的眼光究竟来自哪里?笔者认为, 主要来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修养。期刊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对世界进行认知的武器, 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观点, 准确把握我们所编辑文章内容的学术格调、精神走势以及政治倾向, 不管是社科期刊还是自然科学期刊, 都要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将先进文化发扬光大, 这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当前, 思想理论界鱼龙混杂, 各种思潮、观点、观念遍布着网络, 作为编辑人员, 必须具备判断的眼光,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 要有甄别理论成果的能力, 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摒弃那些不科学和不准确的文章, 使期刊经过我们的编辑工作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并且准确的出版物。
网络时代期刊编辑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作为期刊编辑, 我们必须熟悉和了解《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 还要树立起一种强烈的依法办刊意识, 运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维护自身以及作者的合法权益。
在当前网络传播发达的时代, 科技知识的传播更加迅速, 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传播的渠道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同时, 互联网还使得那些侵犯产权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原来靠一把剪刀和一瓶胶水就能“写”出文章变得更加简单, 用复制、粘贴就能完成文章的“创作”, 抄袭别人的文章、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术腐败的常态, 侵犯知识产权、剽窃别人成果的案例时有发生。有些期刊社以及期刊编辑工作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法律观念也很弱, 过分追逐眼前利益, 不能严格准确地分辨出稿件中的抄袭、剽窃行为, 将成段抄袭甚至整篇剽窃的稿件作为原创稿件刊发出来, 违反了我国《广告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 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危害了公众和社会利益。
作为期刊编辑, 必须树立牢固的守法意识, 在期刊编辑工作中, 要认真熟悉、掌握、运用以及研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细心辨别编发稿件的真伪, 主动并且积极地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期刊自身的相关权益, 维护期刊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年, 作为期刊编辑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国内的相关出版法规, 还要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相关的出版规定、公约以及法律等。在当前的网络时代, 我们只有在法律法规指导下, 有序、合法地进行知识的传播, 才能够真正产生效益。
网络时代期刊编辑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近些年来,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这也使得我们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地出现, 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新观点不断涌现, 各个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也更多。网络传播的加速, 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成为可能。在日常工作中, 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学术论文也不断涌现, 大量地融入了多学科信息的学术论文涌入了学术期刊的投稿平台。在这种情况下, 编辑人员必须要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 尽最大努力学习新知识, 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更新自身的知识内涵,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随时更新自身的观念、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不断开拓进取, 尽自己最大努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跟上科学研究发展的脚步。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善于了解科学研究发展前沿, 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不断地识别、熟悉、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规律、新理论以及新知识, 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对于期刊编辑工作者的新要求。
网络时代期刊编辑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网络的发达, 给每一个网络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公平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的机会。期刊编辑工作者与每一个网络使用者共用着一个信息平台, 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期刊编辑能获取的信息, 读者也能从网络上获取。因此, 期刊要想继续吸引读者的眼球, 赢得读者关注,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期刊编辑就必须有高于读者一筹的专业素养, 才能编辑出分析精辟、观点独到、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稿件, 使期刊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进而吸引读者, 拓宽市场。
期刊编辑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就是期刊编辑从事新闻业务的基本功, 概括起来就是要培养“三种能力”, 即认知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首先是认知能力, 它是指编辑在从业过程中对社会、对人生、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政治成熟度和社会经验, 其中包括能够深刻地观察社会, 能够从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解读政策、分析事物, 高屋建瓴地提炼思想观点, 确定文章的主题。认知能力要求编辑要从一般中看出特殊, 从现象中看出本质。要言人欲言而不能言, 写人欲写而不能写。其次是组织能力, 包括编辑从事调查研究的能力, 对各种情况综合分析的能力, 面对众多材料取舍选择的能力等。这就要求编辑要做社会活动家, 做了解社会的全才。最后是表达能力, 也可称为写作能力, 是编辑综合能力的体现。新闻报道 (包括各类文章) 具有传递信息、传递思想、传递知识的功能, 这些功能能否发挥好, 取决于作者表达能力的高低, 也取决于编辑水平的高低。一个称职的期刊编辑必须具有识别文章好坏的慧眼, 有美化一篇文章的本事, 修改文章能够点石成金, 化腐朽为神奇。不管是进行什么类型文章的编辑, 都要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技能对其进行加工, 使文章更加生动、准确和清晰。
结语
本文主要从网络时代的期刊编辑要有牢固的政治素养、强烈的法律意识、较高的科学素质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时代对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笔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期刊编辑人员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自身素质进一步提升, 从而能轻松应对网络时代高标准的期刊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余朝晖, 佘斯勇.科技期刊编辑网络应用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
[2]王相飞, 李爱群.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1) .
[3]贾冀南, 张丽君, 陈晓燕.河北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4]张新.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大做强河南期刊业[J].河南期刊界, 2012 (1) .
网络编辑的素质 篇2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当专业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的兴起,才有编辑活动的勃兴,也才有了编辑职业的产生。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是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投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策划编辑是指在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后,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和文化市场需求,依此对出版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出设计、决策、监督实施并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目标和出版效果一致的编辑人员。策划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图书市场,提出选题。一个选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市场调查等,然后作出详细的图书策划案。策划编辑与图书品质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要提高图书的品质,首先要提高策划编辑的专业素质。
一、策划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策划编辑的成长必须经历校对、文案编辑、策划编辑的过程,之所以要经历这个过程,是因为策划编辑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基本编校知识、培养基本编校能力、积累作者资源,要通过编辑基本功的磨炼达成对一本书的全面、系统认识,为选题策划做准备。若策划编辑不具备扎实的编辑基本功,也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也许能发掘到不错的作者资源,但是不代表能真正做好一本书。图书策划包含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的复杂过程。要保证图书的品质,策划编辑必须首先具备过硬的基本功。
二、“专才”+“通才”
编辑必须具备涉及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要具备“专才”。一个好编辑还必须是“通才”。尤其在中小型出版社,一个编辑部负责的图书专业范围一般都比大型出版社的编辑部宽泛得多。图书的内容通常会涉及非常广泛的背景知识,编辑平时经常关心、涉猎相关的背景知识十分必要。
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图书是商品,但却是不同于服装、食品、家电、汽车的商品,它在实现自身的功能的同时还起着向人们传播思想、文化的作用。既然图书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作用,编辑在保证其文字、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对它在政治上是否符合我国对出版物的要求、在思想上是否健康就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把关的责任。
四、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每本图书的出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环节,策划编辑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在整个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和不同环节上的许多人打交道。编辑是否具有较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是能决定图书品质的重要因素。
首先,编辑必须和作者打交道。每一部书稿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部书稿的后面都有一个或几个作者,他们的思想方法、学术水平、写作能力、个性、脾气、觉悟各不相同。编辑必须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作者打交道,就书稿中的问题以及修改方案与作者进行沟通,就出版协议的各项条款与作者进行交流,想方设法解决分歧,达成共识。策划新选题的编辑更需要就自己的整个策划方案与作者作充分的交流,使作者了解自己的想法,真正理解策划方案的核心思想与具体要求,从而保证编写计划能够顺利地进行与完成。
其次,编辑要和图书生产环节的人员交流,包括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印刷装订等。编辑必须把图书定位、特色及读者需求准确地传达给他们,使之在各自环节上尽可能完美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以达到最终图书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再次,编辑要和营销宣传、发行人员交流,这对于选题的成功策划、图书的成功销售至关重要。这种交流应该是双向的,编辑既要向他们了解市场需求,还要向他们通报出版计划,介绍新产品的定位与特色,和他们一起制定并实施宣传推广方案以及具体的营销步骤。
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能够迅速、准确捕捉图书市场的最新信息、分析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对图书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印数、定价、码洋、实洋、利润等进行测算;包括了解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纸张各自的价格与特性;还包括策划广告宣传要点、制作宣传材料、组织图书推介活动和各种营销、促销活动等。
六、策划编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策划编辑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只追求每年上了多少新品种,挣了多少利润,而应追求出了多少本好书,是否得到读者的认同。毕竟出版业属于文化产业,除了商品的属性,还同时具有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不能仅仅靠经济指标来衡量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要综合考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七、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四种意识
策划编辑还要求具备四种意识――政治意识、精品意识、全程意识、学习意识。策划编辑必须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保证所策划的选题具有正确的导向,传播正能量。精品意识能引领图书发展的方向,打造图书出版品牌,有效避免跟风出版、销售环节大打价格战等导致图书市场陷入不健康循环的现象,通过出版一波胜过一波的图书产品,使图书市场进入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全程意识要求策划编辑参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策划编辑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源头,是图书编辑创意的最初展现。它不仅决定了以后整个编辑工作的方向,而且决定了编辑过程的成功与否和未来成品书 的面貌乃至图书发行是否顺利。策划编辑的全程意识可以保证图书选题策划时的创意、思想、理念贯穿于图书从编辑加工到宣传推广的整个过程,保证选题的灵魂完整地在图书这个具体的物质上展现出来。当前社会信息更迭的速度飞快,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化、多样化,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学习意识,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策划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图书品种,抓住读者的心。
八、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策划编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图书品种的更新换代,内容的推陈出新都需要策划编辑的创新能力去推动。网络和大数据为图书策划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提供了方便,但数据毕竟只是数据,在策划编辑的选题策划过程中,各类数据、信息是否有用还需要策划编辑准确判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选题方向。
如今知识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瞬息万变,图书策划编辑需要在科技日益进步、社会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准确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文化需求,开发出适应市场所需的图书产品。只有把握住这样一个高度,所策划的图书才有前景可言。
另外,作为策划编辑需要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而且善于处理文化传承与策划创新之间存在的矛盾。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首先关注图书的宏观导向,依据市场发展前景,以图书本体为核心,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让自己策划的图书具有创新理念和开拓性。图书的创新是指书籍内容质量、图书出版形式、作者写作视角、编辑体例、装帧设计等基础创新,而开拓性指所策划的选题是否在相关领域具有补充、完善性,是否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亮点,选题是否有策划者的个性特色。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需要策划编辑自身素质过硬,知识底蕴深厚。
谈谈策划编辑的专业素质 篇3
关键词:策划编辑;专业素质;选题策划;价值观
时下,常常看到有关中国人不爱读书,为中国的未来担忧的文章。和友人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友人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现在的好书太少,不值得一读。”作为一名图书编辑,不禁内心一震。诚然,提升图书品质是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笔者认为,策划编辑与图书品质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要提高图书的品质,首先要提高策划编辑的专业素质。
一、策划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编辑基本功
一般来说,一位策划编辑的成长必须经历校对、文案编辑、策划编辑的过程,之所以要经历这个过程,是因为策划编辑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基本编校知识、培养基本编校能力、积累作者资源,要通过编辑基本功的磨炼达成对一本书的全面、系统认识,为选题策划做准备。若策划编辑不具备扎实的编辑基本功,也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也许能发掘到不错的作者资源,但是不代表能真正做好一本书。图书策划不是“一个想法+一位作者”,而是包含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的复杂过程。要保证图书的品质,策划编辑必须首先具备过硬的基本功。
二、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四种意识
作为一名策划编辑,不仅要求具有灵动的思想、善于交际的性格和扎实的编辑基本功,还要求具备四种意识——政治意识、精品意识、全程意识、学习意识。在这四种意识中,政治意识是第一位的。出版工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严格把握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因此,策划编辑必须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保证所策划的选题具有正确的导向,传播正能量。精品意识能引领图书发展的方向,打造图书出版品牌,有效避免跟风出版、销售环节大打价格战等导致图书市场陷入不健康循环的现象,通过出版一波胜过一波的图书产品,使图书市场进入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全程意识要求策划编辑参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策划编辑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源头,是图书编辑创意的最初展现。它不仅决定了以后整个编辑工作的方向,而且決定了编辑过程的成功与否和未来成品书的面貌乃至图书发行是否顺利。”策划编辑的全程意识可以保证图书选题策划时的创意、思想、理念贯穿于图书从编辑加工到宣传推广的整个过程,保证选题的灵魂完整地在图书这个具体的物质上展现出来。当前社会信息更迭的速度飞快,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化、多样化,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学习意识,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策划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图书品种,抓住读者的心。
三、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策划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是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市场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是策划编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图书品种的更新换代,内容的推陈出新都需要策划编辑的创新能力去推动。网络和大数据为图书策划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提供了方便,但数据毕竟只是数据,在策划编辑的选题策划过程中,各类数据、信息是否有用还需要策划编辑准确判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选题方向。此外,对于作者的挑选,也需要策划编辑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一般来说,策划编辑应该与拟请的作者作一番深入的交谈,以专业的眼光对作者的学识水平、文字功底、思维模式、写作风格、态度等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任何选题都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选题离不开市场,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策划编辑的市场调研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决定着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需求和品味。图书成本的合理控制则与市场预测能力紧密相关。而在图书品质相同的前提下,图书销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市场营销策划能力。所以策划编辑的市场能力格外重要。整合能力是指策划编辑对作者资源、市场信息、书稿资源、编辑团队、营销团队综合运用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能帮助策划编辑合理有效地利用出版资源。
四、策划编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社会浮躁、功利,容易让人迷失,正因为如此,图书策划编辑才更应该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只追求每年上了多少新品种,挣了多少利润,而应追求出了多少本好书,是否得到读者的认同。毕竟出版业属于文化产业,除了商品的属性,还同时具有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不能仅仅靠经济指标来衡量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要综合考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14年9月,中国出版协会发布了出版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议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出版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仅以此段话作结,与同行共勉。
(张婵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
网络编辑的素质 篇4
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中的一种, 它有别于专业性学术期刊, 也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学术期刊, 其最重要特征是客观、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的高低、学术活跃程度, 甚至可以直接体现该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讲, 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科建设水平高低又体现在教师的学术地位高低和影响大小, 而教师的学术地位高低又取决于其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所以高校学报有别于专业性学术期刊和其它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最重要特点, 就是其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来自于本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高校学报也就被称作展示本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平台和展开学术交流的窗口。
质量是学报的灵魂, 高素质的编辑人才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因此, 高素质编辑队伍的建设, 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 网络下载资料越发便利, 学术腐败日趋严重, 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诸多争议, 这些都给高校学报编辑审稿增加了难度, 编辑本身也受到思想、学术、现代技术等诸多挑战, 因此, 提高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 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在编辑人员所需要的众多素质之中, 思想道德修养是决定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保证学报的质量。首先, 编辑需具备对编辑工作的热爱和自我献身精神, 淡泊名利, 心静如水, 真正做到谦虚谨慎、正直宽容、无私无畏;其次, 在稿件能否录用上, 做到不滥用职权, 面对“人情稿”、“关系稿”要能坚守原则, 始终以质量作为稿件取舍的唯一标准, 只有做到对稿件一视同仁, 不以自己的好恶作为筛选和判定稿件的标准, 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编辑形象, 所编辑出来的学报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真正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此外, 高校学报不能出现导向错误, 编辑要把握学报的政治立场, 在民族、宗教、法律、军事和外交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和敏感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审慎的态度, 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坚决执行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和出版工作方面的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的规定。
2.学科专业素质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并非是勾勾画画等简单重复性的劳动, 这要求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的知识覆盖面。学科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信息等方面, 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对本校各专业都有相当的了解, 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素质, 在编辑实践对提高论文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报编辑应利用专业背景知识, 与专家、作者、读者积极展开交流, 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 掌握各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素质, 才能读懂稿件, 找出弊病, 并与作者有效的交流;只有对各学科的发展历史、不同学派分歧的实质、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等有所了解, 才能在选出优秀稿件, 并能克服“名人效应”, 避免将有些专家因社会活动过多和内容陈旧的稿件选用过来, 并对那些年轻、知名度不高、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的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保持敏感度。
3.编辑业务素质
高校学报编辑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稿件鉴赏能力, 根据刊物的宗旨和专业发展状况来鉴别稿件的价值。由于投稿的科技人员通常稿件会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编辑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和写作表达能力, 掌握语法规则和修辞知识, 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与科技编辑相关的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符号语言、计算机语言等, 这样才能对稿件中的遣词造句不妥之处进行修改, 合理调整章节, 使得文章主题突出、条理分明, 从文字上保证学报质量。编辑也要勤学苦练编辑规范, 使得高校学报的编辑质量符合《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中国高等学报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 计量单位、公式、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 高校学报编辑也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编辑外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 都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
4.服务素质
编辑应具备服务于作者和读者的意识, 作者是学报的支撑者, 作者的稿件是学报生存的源泉;读者是学报的另一端支撑者, 如果没有读者, 学报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编辑要把读者和作者作为学报生存的根本, 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编辑要在作者、编者、读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互动, 所有编辑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服务和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和谐的编辑出版环境。另一方面, 学报也要服务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 与高校的发展融为一体, 相互促进, 从而全面提高学报的质量。
三、对高校学报编辑进行人才培养
一方面, 高校学报可提高准入门槛, 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学报的编辑队伍;另一方面, 对于现有人员, 也要持续进行再教育。
对于现有人员再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有以下几种:以老带新, 发挥老编辑的传帮带作用, 将老编辑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 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年轻编辑;通过各种讲座和进修班, 给编辑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进行科学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工作, 使编辑的业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利用网络化时代的快捷讯息, 编辑可随时进行自我学习, 更可以做到快速采编、高效制作、迅捷发布, 更好地将网络的便利与快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结论
编辑工作是一项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构建自身综合科学知识结构, 成功的编辑应具备综合性素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学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报编辑也应不断学习, 补充专业学科新知识, 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川子.高素质编辑队伍建设与高校学报质量的全面提升.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杨玉.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必需的几种素质.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第九届 (2011) 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网络编辑的素质 篇5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媒界出现了众多的影视传媒途径,包括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及在线新闻、视频等,使得电视传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电视节目编辑工作人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同时有着较为艰巨的任务,更是对文字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与修养要求。笔者在论述传统意义上对文字编辑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字编辑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及修养。
1 传统意义上对文字编辑的素质要求
1.1 思想政治
作为一位文字编辑人员,思想政治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它是一位文字编辑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文字编辑在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文字编辑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
1.2 职业道德
文字编辑人员是编导和电视受众沟通的桥梁。要求文字编辑需要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字编辑一方面要熟知法律、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还要遵守广播电视纪律,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1.3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也就是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一名文字编辑人员,更要不断充实自我,充实知识储备,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能适应职业生涯的需求。
2 传统意义上对文字编辑的修养要求
2.1 专业修养
专业修养一方面是指要有学科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指要有业务专业素质。作为一个文字编辑不仅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掌握基本的电视编导及编辑业务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新闻等的最前沿的动态,服务于自己的工作。
2.2 语言修养
文字编辑最最基本的专业要求就是有文字应用能力。我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对字、词、句、语法和写作及其技巧的掌控程度,决定了文字编辑处理的稿件的品质和水平。
2.3 知识修养
文字编辑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成为编辑界的杂家。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文字编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像百科全书一样服务,不断的学习社会上的最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社会实际及目前受众心理好的作品,更好地为工作服务,更好的促进电视业的健康发展。
3 新时期对文字编辑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文字编辑的素质和修养已经远远不能应对整个广播电视业的变化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如下要求,以适应新时期对文字编辑的要求。
3.1 强化政治思想
在新时期里,广播电视领域正表现出不同的新特色,尤其是网络广播电视的逐渐成熟,已经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限制,日益多元化,这时就会有一些消极的思想混杂进来。作为文字编辑需加强政治素质,分清真伪,严格把关,处理好导向型思想。
3.2 培养竞争意识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业面对的竞争对手日益多元化,来自新兴媒体的竞争,如互联网等,使得广播电视业的生存及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文字编辑要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忧患意识、适者生存,实行绩效工资,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3.3 强化敬业精神
在变幻多端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更新加速,垃圾与精品鱼龙混杂。如何吸引更多的电视受众观看节目,这是对电视节目文字编辑提出的新的挑战。因此,电视文字编辑要充分认识到所肩负的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编辑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做好节目的文字编辑工作,做好为人民传播知识、新闻、最新社会动态等传播工作。
3.4 提高创新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膨胀时代,要想独傲与广播电视界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对文字编辑而言,需要编辑们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所编辑的电视节目内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3.5 提倡团队合作
社会分工越细,各业的从业人员要求的专业越专。当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就需要各个专业的专家共同合作,每个负责人只对本专业了解深入,对于其他专业不太熟悉,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大家团队合作,齐心协力实现共赢。
4 新时期对文字编辑的修养要求
4.1 较高的政治素养
广播电视工作性质决定了文字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文字编辑工作人员,编辑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所以,编辑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以便很好地完成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
4.2扎实的.政策理论基础 政策理论主要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通达国家政策和时事政策。在进行内容编辑的过程中,能够做好把握好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政策,在内容上倡导人们自觉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支持党的政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3崇高的精神境界 文字编辑不断修炼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工作时要有敬业精神。文字编辑说到底是一个风险性的职业,广播电视随着制作出一份令群众满意、受群众喜爱的节目,但是社会经常会忽视文字编辑的辛苦及付出的汗水,因此,需要文字编辑人员要崇高的精神境界,任劳任怨,坚持奉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4 市场营销和创新理念
文字编辑要有市场营销的理念,策划双重效益且独具匠心的题材,从而赢得市场和受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策划还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握选题方向。文字编辑的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文字中,创新度的高低也决定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强弱。
4.5 精通计算机使用
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计算机改变了文字编辑的工作方式,精通计算机会使得文字编辑人员更能加快工作效率。因此,文字编辑人员还需要精通计算机的使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
4.6 广泛的社交能力
文字编辑工作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加工等等环节都要与人打交道,看上去是一些公务联系,但是展示的是文字编辑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因此,文字编辑要具备广泛的公关能力和社交能力。
5 结论
新时期的文字编辑工作者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需要文字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总之,综合型的文字编辑的素养和修养不是固有的,这种素养和修养是经过长期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的。文字编辑要更多的为自己充电,更好的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电视节目,服务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 杨晓鸣.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编辑学报,(4).
[2] 张景燕. 一位老编辑的不懈追求──记全国百佳广播电视工作者张道远. 编辑学报,(3).
[3] 杨光宗. 知识经济与现代编辑观念的建构. 编辑学报,2002(5).
[4] 赵斌伟,李明德. 我国编辑广播电视人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编辑学报,(5).
[5] 陈汉英,王亨君,杨丽丽. 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 编辑学报,2003(6).
关于编辑职守和素质的通信 篇6
农兄:
昨天南方又有一家出版社约编林徽因集子,以时间过紧婉谢,未便明说的是没有编它的兴致。林徽因作品,数量就是那么一点儿,许多出版社争相付梓。编来编去,大同小异,有的简直见不出差异。首都某权威出版社编一套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创意甚好。上世纪末他们已经编过类似的大型丛书,然而当时受种种局限,确乎有待更新了。不过其他作家均可编出新意,唯林徽因这一册实在“新”不出什么了。主事者的意思,原先那套既有了林徽因的,这回就不宜剔除。我不想有负主事者属意的殷勤,勉强领命,只在林的“新编” 前言里婉转说明新旧无大异。昨天这位约书稿的编辑同样殷勤,一再说,林徽因作品很是畅销,她的《文存》售价翻倍。听出来了,其中大有油水。前些年舆论批评出版商重利轻文,以致有价值的著作每每遭拒之门外。批评自有它的道理,但岂有商人不言利者?此乃他们的生存基础,若无视出版商谋利的合理动机,委实偏激有过了。
与商人交道,前提得让他有利可图,出版商亦是。问题在于,是不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唯利是图。这个话题已经说烂,此且不赘。还有个话题,遇到有利机会,他们是否能抓住而图利到手。本世纪初,我有本议论林徽因其人其作的书稿,含相当篇幅的林氏年谱在内,年谱当然枯燥之至。托友人推荐,他在出版集团的上层岗位,联系颇广。承他热心,书稿荐给一个下属出版社,但很快直接退回我手里,原因正是以为无利可图。你知道的,后来我原封转投久负学术声誉的中华书局。结果初印五千册,半年之后再印五千册,经济效益不会太差的了——那时林徽因还远不及现在这么走红。题赠此书给曾经荐稿的友人,碰巧他刚下到退稿的这家出版社主持编政。听说,在一次会上,他以拙著退稿为例,说明编辑需提高识别书稿的眼力,莫再把到手的赚钱书稿推给人家了。闻此传言,倒也哑然失笑。图利的编辑错失获利机会,大概是时下同行们经常交流的话题,即眼力如何。
我很想对昨天这位编辑说,不妨替他编一册《陈衡哲文存》(文学部分),资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女作家,陈衡哲尚未出过合集。已经重版的《小雨点》《衡哲散文》,前者薄薄一册仅四万来字;后者虽其皇皇四百多页,真能称得上“美文”的文学作品不抵其半。陈氏的新、旧体诗作从未结集,不乏精彩之作,当在新诗史占一席之地,而今日读者少有知其曾经是位诗人的。如果从商机出发,着意点明她和胡适的知己关系,印它万把册不会是冒险数字。朋友告我,拙编《凌叔华文存》有盗版,我未敢置信。它的学院气编法距一般读者甚远,如何值得投机商盗它?友人竟真的从地摊上买了一册送来。凌的销售如此,《陈衡哲文存》销量当相仿吧。我终于没有提出编陈的“文存”,怕他误会趁林徽因商机搭售陈衡哲。
兄也不时与出版社交道,有何感想?
大著告罄,望多多休养。到底上了年纪,岁月不饶人。再叙。顺颂
时绥!
弟 老萌 2012年8月11日
(二)
老萌兄:
信悉。我跟出版社打交道不多,近年来的几本都是人家约稿,虽然报酬无多,但全是我有兴趣的题目,其中为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作注释和评点,更是我早就想做之事,所以就一口答应下来,按规矩做成,交出,印行。本来不大熟悉的编辑,后来因此就成了朋友,虽然有些始终没有见过面。我认识的编辑水平都比较高,帮我改了不少打错的字,删节也自有他们的道理。
先前也曾有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情。有一家出版社本来说给我出一本集子,开始似乎谈得很投机,后来就没有了信息;估计他们是怕赔本吧。我也没有去追问——硬要人家为我赔本,近于江洋大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道理。还有一次是编辑或头头换人,于是就没有了下文。这也很容易理解,人治人治,人在则治;其人一去,那自然就没治了。这些其实也不能说是不愉快,顶多只是不痛快。那些稿子还在手边,我也正好想把篇目做些调整,文字也要再好好改一改。以后再说,现在一时还忙不到。
编辑的素养和态度,就约稿而言,我想首先是要找准人,对象是足以干这活儿的人,而且估计他愿意干;其次是如果文字有所变化和改动最好和作者商量一下。就来稿而言,则须对该书稿的学术价值和市场前景有准确的估计:两者皆佳自然上上大吉;价值不灵,即使能赚也予以谢绝;价值甚高而不至于很赔的也可以容忍;两者皆劣则自然同他“拜拜”。这样的眼光大约不容易培养,现在有些编辑也许不是那么两眼都很明,结果便容易错失机会,如足下所说的那种情形;或出些垃圾书,其例甚多,不去说它们了。
出版家或出版商要考虑经济效益,此是天经地义;唯其中的高手可以既出好书又赚大钱。大约总是雅俗共赏的书好卖一点。但有时是出奇制胜的东西比较有销路,甚至垃圾也会有买主。
其实不单是出版社的编辑特别是领导须有眼光,报刊的编辑也是如此,如此方可不丢失好稿,也不至于采用劣稿。当然,此事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就困难了。如果你我去当编辑以至老总,恐怕不知道要出多少漏子。
足下要我注意休息,铭感之至。家里人也如此劝我。我近年来似乎略有文思来潮之意,所以想抓住这样的时机多写一点,尽管腰老是不大舒服;这广陵潮早晚是要退的,以后就改为少写新文而以改旧稿编集子为主。
我不会写畅销书,如果继续遇到高明的编辑,而天上又特别掉下好运来,竟能意外地畅销,则天下幸甚矣。
匆匆,颂
兄嫂双吉!
弟 顾农顿首 2012年8月12日
(三)
农兄:
上月来示颇引发一些感想,弟不意摔了一跤,虽未伤筋骨,无甚大碍,但破皮发炎,又缝了几针,生活多所不便,说感想的信便搁了下来。今日似了无痛状矣,赶紧接着聊天。
编辑职守和素质的话题耿于心中许久了。书稿出版,文章发表,皆需编辑把它一关。不论著者、作者如何高明,难免有当局而迷的差错、疏漏,是以设编辑成一制度。如今,报刊编辑们谦虚得可以,在尊重作者的名义下,予来稿往往不着一字,转手即送去发排,好像他只管通行或枪毙。编辑们多“工夫在编外”,关心选题胜于提升稿子质量。这现象并不少见,编辑精力投于物色中意的作者,作者则瞎碰瞎撞知音的编辑,找来撞去,又失之交臂,彼此空耗时间若干,过去为人作嫁衣裳的编辑精神式微殆尽。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常听到作者抱怨编辑,怨他们胡砍乱伐,或捉刀代庖。砍了伐了的作者,一脸悻悻然,恨恨然。我初学写作时,尚无此委屈,倒多亏编辑老师指点,多蒙藏拙、添花,感激不尽。近年是少遇这样的“老师”了,投去的稿子纵有谬误或不妥,径自堂而皇之与读者见面。待自己发现病处,羞愧之余,愈发向往曾经的编稿把关极为认真的风尚。
nlc202309010403
“文革”以后,期刊、出版社如雨后春笋,以致成泛滥之势。于是,编辑培养赶不上对他们的需求,增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还有了硕士点、博士点,终究杯水车薪。即使科班高学位的年轻编辑,编稿水平并不像他的学位那样高。民国时期好像没有什么专门培养编辑的地方,编辑人员几乎全来自作家、著者、写手,乃至有的名编,如《礼拜六》《紫罗兰》的周瘦鹃,不具像样的学历。五四以来的名著名刊,其编者无不是著述颇有建树者,《新青年》的诸大家,《创造季刊》的才子们,《小说月报》的茅盾、叶绍钧,《晨报副镌》的徐志摩,《南国》的田汉,“文学丛书”的巴金,《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沈从文,《北斗》的丁玲,不必说《莽原》的鲁迅,《努力周报》的胡适。现下是,干练的编辑不少,动笔杆的却似乎不多。编辑和写作,泾渭分明的身份,所行分道扬镳。你我都熟悉的某公,编了一辈子刊物,却没写过几篇文章。他坦言“写不起来”,诚实得可爱。编辑欠缺写作实践,实在是一大缺陷。不易与作者共谋稿子质量,勉强为之,亦多是隔靴搔痒,竟或南辕北辙。数年前,兄关于拙著《浅酌书海》的书评,原是用曲笔以破呆板沉闷,不意经某报编辑一编,变为犀利的讨伐,其时瞠目结舌,哑然失语。此事记忆犹新吧。
出版界急需编辑家,恰如教育界急需教育家,你我都在学校的。当然有不甘平庸的编辑,我庆幸结识几位。他们景仰先辈出版家,谈起来,很想干出一些名堂,哪怕牺牲点个人经济利益。可是,上司并不如此通达、敬业,敬的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孔方。难得有这样的出版志士,不得尽情一展抱负,徒呼奈何。话要牵扯到大而复杂的问题上去了,今天打住。
再叙。顺颂著祺!
弟 老萌 9月8日
(四)
老萌兄:
老话说,在哪里摔了一跤,就在哪里爬起来;今于老兄近来的历险记中验之矣。你我都上了年纪,走路要当心一点了,特别是晚上。
编辑水平之参差不齐,大约从来如此,永远如此,如果要求他们(或者不如说是她们!现在女编辑好像特别多)得像鲁迅、胡适、茅盾、巴金、沈从文一样,则如同要求我辈能有王国维、陈寅恪、游国恩、王瑶、黄裳诸先生的水平,那怎么吃得消。
我打过交道的报刊编辑,老中青皆有,其中固然也有少数难以名其妙的,绝大部分都不错,以致很值得感谢。其优点有:
其一,态度果断,处理比较及时,信息反馈来得快,往往比较迅速地告诉我稿子用还是不用,大约在什么时候用,有时还说明不能用的原因,例如大作的格调与本处不合,或刚刚发表过这一方面的文章之类。用与不用皆无妨,但最好要在约定或合理的时间之内告知作者,不要让他傻等,老死于闺中或两头嫁人。我碰到过这种情形:稿子出去久不见用,又无信息,于是另找婆家,结果两处都刊出了,很像一稿两投的样子,弄得愧对读者,不好意思。
其二,编辑帮我改正打错了的字,订正引文中的失误,标点和数目字的用法也搞得更合于当下的规范。我发稿前总还是认真看过两遍的,但或因昏聩或因无知,文章中不免有些毫无自知之明的毛病,经编辑一加工,面目比较好看一点了。
其三,有时还会建议我再写一点什么方面的文章,甚至还把不适合在该报刊发表的东西推荐到别处去,打开我的思路,扩大我的销路。我基本呆在家里不大出去,在系资料室能看到的报刊,面既不甚广(绝大部分是学院派的杂志之类),数量也不是那么太多,许多报刊看不到,又懒得到图书馆去,遂不免孤陋寡闻,除了一两个学术圈子的同行之外,外面也不认识什么人;编辑总是耳聪目明见多识广的,经他们一帮助,我现在竟然也显得有点路路通的意思了。
第四,如此等等,不一一道来了。
我早年两度当过编辑(中学时代是油印的学生小报的主编;大学时代是校刊副刊的编辑,顶头上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闫纯德),虽然都是闹着玩儿的,但也学到几手,特别是知道几点宜忌:一是绝对不要发表会出乱子的文章。二是对作者的文章只删(往往是出于版面的关系)不加,加了算谁的?如需修改,尽量提出建议(编辑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这里),请作者自己动手;帮他改的只限于纯技术层面的那些小毛病。自己不懂的地方尤其不能妄动。三是约稿要看准人,约了就要用,约而不用非常之糟,万一非如此不可,务必要向作者道歉并说明原因——这样才能有下一回。四是未达水平线的坚决不用,熟人的也不用,这样该熟人以后也就不会再拿劣质产品来找我的麻烦了。
现在的情形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50年前的经验恐怕早已是陈之刍狗,随便一谈,让你认清我也算是小半个业内人士。呵呵!
炎症才消,多加小心!匆匆
颂秋安!
弟 顾农再拜 9月9日
论提高校报编辑的素质 篇7
在新闻实践中, 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 可以说是一个记者、编辑成功的必备条件, 而政治敏感直接影响着记者、编辑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能否抓住要害, 能否把握全局、预见未来, 能否抓住有本质特征和规律的东西, 能否形成高人一等的报道思路, 抓出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新闻。政治敏感需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强化和培养。同样, 作为高校校报的编辑, 因为其本身同时也是记者, 因此, 也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弘扬时代主旋律, 宣传要服从、服务于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处理稿件时, 要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做到头脑清醒, 立场坚定, 牢牢掌握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既要了解全局, 又要处理得当, 把党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发展策略、办学思路等融入新闻性强的新闻报道之中, 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新闻敏锐性, 是指编辑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材料, 能够从中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或者能够及时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梳理出清晰的新闻线索。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捕捉多种信息和占有更多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编辑来说, 大到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国家政策方向等信息, 小到学校的发展策略、学科发展动态以及来稿作者情况、写作特点等, 都要了解。以便在编审稿件时, 不仅能从纵向上还能从横向上对稿件进行认真比较, 从而判断识别出有用的信息。
而高校校报基本上没有专职记者, 编辑本身也是记者, 许多报道编辑都要亲自写, 或者要参与策划。校报的主要力量是学生记者, 他们在新闻报道方面没有经验, 因此校报主要新闻的采写都要靠编辑指导学生记者去做, 编辑如果没有较好的新闻敏锐性, 很难将校报办成一张鲜活的深受师生欢迎的报纸。面对现实, 校报编辑应努力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 优化宣传题材, 传播现代科技、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 做改革探索新闻报道的尖兵。同时, 较强的新闻敏锐性对于做好新闻策划相当重要。新闻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括一篇报道的微观策划, 而且还包括媒体的发展规划、编辑方针、组版思想、专版专栏的设计等宏观策划, 新闻策划既可以是即时性的, 也可以是阶段性或长期性的。策划出来的新闻是否能产生轰动效应, 也体现出编辑是否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性。
较深的文化底蕴
当前,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 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相应地, 对新闻编辑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学好、学精自己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力求做到既有牢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 又不断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首先, 校报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概括与提炼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改章难于造篇。”此话不假。作为编辑, 不仅要自己会写文章, 而且还要会鉴赏、修改别人的文章, 这需要编辑首先弄清楚别人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 在不篡改别人的原意的基础上修改稿件, 还要力求改后的文章忠实于原文, 准确地表述事实。文字功夫是编辑的基本功, 不是可有可无的, 应重视对文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稿件一般来说, 都需要修改, 或大改、或小改, 如标点、别字等。而修改文章就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文字基本功, 编辑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由编辑自身素质、编辑水平所决定的, 其中文字功夫尤显重要。
其次, 校报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编辑需要有一双慧眼, 有一颗爱美之心。编辑人员应具备感受能力, 能从来稿中感悟一般人感受不到的东西, 能发掘璞玉。如果编辑心如止水, 对美的东西缺乏追求与激情, 并且难以被感动, 很难想象, 他会感受到新事物和接受新观念。
再次, 校报编辑必须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编辑的职业要求编辑人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以应付来稿中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在处理理论文章时, 对文章的引经据典应了解出处;刊登诗词歌赋时, 要了解诗词的平仄、格律;在刊登艺术作品时, 要知道书法与美术流派等。因此, 校报编辑要像海绵一样汲取各方面的养分,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较强的育人意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校报编辑对此也责无旁贷。一方面, 要把“办报育人”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 通过舆论引导来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使校报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化实现。另一方面, 要把对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 当成一项育人的工程来做。每个高校的校报, 都有着一支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的学生记者队伍。他们是校报编辑记者的助手和耳目, 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是校报编辑记者最直接、最具体、最易于施加影响的教育对象。因此校报务必要肩负起培养教育他们的责任, 充分利用校报的平台, 积极为学生记者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对他们大力引导、热情关怀、精心雕刻, 从各方面培养他们。
培养学生通讯员骨干。学生记者是校报的主要依赖力量, 对于他们校报既要使用, 更要培养, 校报编辑一定要以培养学生记者为己任, 从各方面培养他们, 并通过培养记者为校报注入新鲜血液, 从而使校报更贴近大学生, 并形成特色。
发现文学新人。在人的心灵日趋沙化的当代, 学生能保持一份热情, 心存一个梦想, 把文字创作当成一条成才的道路来走是十分难得的。因此校报编辑要善于从来稿中发现人才, 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 培养和造就他们。往往校报编辑的一点鼓励、一点耐心引导, 就会使一些同学走上文学之路。
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新是高校校报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 编辑的创新意识是编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标志。高校校报编辑作为高校知识创新成果的宣传者, 必须走创新之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根本的新闻思维方式, 在新时期日新月异的新闻实践过程中, 换一个创造性思维方式, 激发校报新闻工作者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校报新闻报道的全方位拓新。古人说:非登高不能望远。高校校报不能妄自菲薄, 以为生活在校园就谈不上创新。认为校报工作不过是修改修改稿件, 编排编排版面, 没多大创造性可言。校报新闻工作者必须打破这种观念, 转变思维方式, 通过求新、求异、求变、求突破, 完全可以在小天地里做出大文章。
可以说, 只有校报编辑具备了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高校校报才有可能从那些报道角度大多相似、观点大多相近、版式语言极其雷同、版面形式极其相似的局面中“跳”出来, 并且独辟蹊径, 从相异的角度组织报道, 从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立场组织版面, 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 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 在受众中树立口碑。
编辑的创新思维方式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则体现在对稿件价值的判断力上。编辑既可以从大量稿件中筛选出价值较高的稿件, 也可以在稿件中某些有价值的内容被一大堆次要材料淹没时, 通过创造性劳动, 将其突显出来。这种创造性劳动, 是决定稿件成为好作品的最基本条件。编辑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将原料加工成为有价值或价值较高的“成品”, 这是对原作品的一种增值性的创造。编辑的工作就是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而且将有价值的材料升华, 使得稿件的价值大增。
较强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一个好记者、好编辑的重要素质。有了这种素质, 记者才会写出好的新闻来。一位富有人文情怀的记者, 其新闻作品的字里行间会洋溢出对“真”与“善”的肯定, 对美好人性的褒扬。
因此, 校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办报理念, 对读者充满真诚的人文关怀, 这是办一份受读者欢迎的高校校报的基础。一方面, 高校校报的读者是专家学者, 是新时代的大学生, 报纸的人文气质、文化品位应是高校校报编辑追求的一个目标。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 发挥文化引导和服务功能, 加强人文关怀, 使校报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譬如, 我们写“好教师”, 就不能像以往的报道那样大写特写他们点灯熬油、废寝忘食、带病工作, 甚至是晕倒在讲台上的奉献精神。因为一个连孩子、父母、家人病重时也顾不得回家, 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去世时也没有回去看看的教师, 是有失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责任感的, 可想而知, 这样没有亲情、没有人情味的教师形象能起到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吗?再者,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形象比一个“奉献”的教师形象影响要深刻得多, 因为比起奉献来, 学生们更觉得“责任”重要, 应该学。况且, 倡导教师带病工作, 本身就与人本主义精神相背离。
编辑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篇8
1 编辑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职业道德。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在学习方面,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 对于一些新的业务也是认真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自己的理论水平高了, 才能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政策。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 正确的思想引导是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关键。
编辑的职业道德, 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 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2 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尊职敬业, 是编辑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 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编辑首先要做到热爱工作, 甘心为自己的工作献身, 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结合到工作中, 为工作做出些贡献。其次, 要认真工作, 把好质量关, 并对工作进行核实以免出现错漏, 同时通过工作认真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优缺点, 不足的方面要进行改正, 不断的积累出工作经验。把工作中所得出的成果, 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莫大的荣幸。敬业奉献是编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己的职业观、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都要有更高的要求。最后, 编辑要有一定的审美鉴别能力。作为编辑, 对待新闻作品要认为其是一种艺术品, 要从审美的角度去看, 编辑把新闻编辑后其编辑的水平取决与编辑的美学修养水平, 其进行编辑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的挑选材料, 对材料进行加工、美化的过程, 因此, 编辑还应该对摄影、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艺术类有所了解, 提高自己的的审美鉴别能力。
编辑作为认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可谓默默无闻、枯燥烦琐, 没有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 是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的。
3 编辑在编辑中不能忽视的几个问题
1) 要狠抓节目策划工作。要积极探索建设“三级策划机制”, 即编委会的年度主题策划, 类型部门的阶段性策划和采编人员的新闻事件动态策划, 而所有的着力点, 都要致力于本土新闻的深度开发, 着眼于原创节目的积极推进, 得益于采编队伍的能力提升。通过“三级策划机制”, 努力实现用民生视角做好广电节目;
2) 增强信息量、实效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把形势说透, 把新闻做足, 把观点唱响, 把故事讲好。在时政新闻和领导新闻的报道中, 要选取老百姓最关注的信息, 以群众的语言去解读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内涵。要加大对民生新闻报道力度, 要用更多、更广、更深的资讯视野和冷暖情怀, 报道好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特别要以更加关注民生的姿态, 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突出战略思想之重, 先进典型之重, 评论理论之重, 以主题类报道的生动性、活动类报道的延伸性、经验类报道的操作性、事件类报道的透彻性、服务类报道的互动性, 满足观众对高端资讯的现实需求。重点在新闻观点和观点新闻上下功夫, 在新闻调查和调查新闻上做文章, 在新闻故事和故事新闻上求共鸣;
3) 要全力以赴抓好栏目制作, 打造品牌节目, 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本土意识和民生视角, 要学会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来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命运, 社会热点民生化引导, 平凡事迹民生化挖掘, 故事讲述民生化视角, 多做创优、好看的品牌节目;
4) 要在各栏目中加大为民排忧解难的力度。各个栏目不仅要传播有用的、有价值的丰富信息, 而且要将新闻告知功能, 舆论监督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合而为一, 积极创新节目形态, 用独家新闻、现场新闻和深度报道三件“利器”, 强化内容的深度, 广度, 重视现场感, 提高有效传播力;
5) 编辑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编辑的生命, 作为编辑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21世纪是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喜爱网络所带来信息的时效性与鲜明性, 因此, 编辑要从群众的心理来判断报道的内容及报道的方式, 对文字的编辑上要大胆推陈, 追求创新, 积极弘扬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 且要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 拉近媒体与人之间的距离感。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摘要:编辑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工作, 地方电视节目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编辑队伍, 本文根据我多年的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实践, 简单分析了做好电视台编辑的基本道德素质。
关键词:电视台,编辑,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天定, 郭奇.编辑出版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
[2]张玫.浅议行业报纸编辑应具备的素质[EB/OL].人民网, 2006, 3.
[3]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文件选编[M], 2003, 1.
[4]刘仲秋.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优化[J].编辑学报, 2006 (5) .
[5]李静.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职业道德[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5 (4) .
[6]苏良亿.以作者为主体编辑为主导—对“以读者为中—党报走向市场”的质疑[J].编辑学刊, 1998 (3) :47-50.
[7]苏良亿.学术型编辑与大众型编辑的三大差异[J].编辑之友, 2004 (4) ;36-38.
[8]赵瑞华.浅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J].品牌 (理论版) , 2009 (Z1) .
对编辑素质修养的认识 篇9
1 对编辑素质的要求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 期刊编辑是期刊跳动不停的心脏。科技期刊必须走质量兴刊之路, 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那么一支素质较高, 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编辑队伍, 是科技期刊成败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 其“案头、文案”方面的素质要求突出一点, 这些素质作为编辑的基本功应该是必须具备的, 是编辑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保障, 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更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使编辑自身的“案头”基本功更加扎实。
1.1 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编辑职业的这一特殊使命, 决定了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即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对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有着敏锐的判断, 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对大是大非有着清醒的认识, 对真善美有着的不懈追求。
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 掌握党的科技方针政策,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知识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 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此外, 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具有对文化的追求、科学的信仰和美好的情操, 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坚持编辑工作的原则和立场。
1.2 编辑技能素质
做编辑工作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 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技能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业的发展需要。
1.2.1 专业修养
一是学科专业素质, 二是业务专业素质。学科专业素质, 即编辑自己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科在发展、研究在深入, 成果在不断推出。所以, 作为编辑就得与时俱进, 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研究动态和成果, 为编辑工作所用。
业务专业素质:即编辑工作所需的策划、组稿、审稿、加工、装帧、版式、校对、宣传、营销等技能。这些技能过去的获得主要靠传统的“传、帮、带”模式。然而, 在信息网络时代, 编辑要不断学习高科技的编辑工作技术, 掌握用电脑进行编辑工作, 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1.2.2 语言文字修养
编辑工作, 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是否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 是能不能当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当好一名合格编辑所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方向的修养包括语言文字规范能力、语言文字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
1.2.3 知识修养
编辑所具备的知识面, 是影响其工作能力的一个因素。科技期刊编辑应掌握多个自然学科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编辑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很强的文化适应性。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避免在编辑整理稿件的过程中出现理论性的错误。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要掌握语言文法规则、用语行文规范和标准, 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述作者原意, 还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甚至发现问题的能力。
2 新形势下编辑的素质要求更新更全面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方式下, 固守陈旧的编辑, 校对方式和狭窄的专业知识是不能顺应时代需要。编辑需要充分地使用网络时代的高科技方式来缩短作者之间的距离, 使得出版的科技论文更具时效性、可读性, 从而提高刊物的知名度, 扩大社会影响力。编辑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以及考核指标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编辑这个职业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对编辑素质要求更新更全面。
2.1 树立精品意识
期刊编辑确立精品意识是提高期刊办刊水平与提升期刊质量的需要。期刊编辑的精品意识, 是指在其编辑活动中, 以提高杂志内在质量为工作核心, 高标准严要求地认真组稿, 并审阅和处理每一份来稿, 从中精选出拟用稿件;对已采用的稿件精雕细琢地进行修改加工润色, 使之更加完善更具价值;精心编发, 仔细校对,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力求使期刊质量达到最佳。创设特色栏目, 精心策划选题, 树立杂志的品牌个性, 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人新我精”。
科技期刊有其独特装帧设计, 科技期刊设计应更为注重其科学理念。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须有审美能力, 有品位、懂格调, 会创造美、表现美, 且还需掌握一定计算机应用技术, 了解纸张、印刷工艺及装订等相关业务, 如此方可制造出内容、形式能完美统一的精品。编辑素质修养应不断加强, 作为新形势下的编辑, 还应开阔眼界, 继续“充电”, 使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更新, 更加全面, 并且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2 弘扬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编辑专业特点所要求的工作态度, 从对稿件的登记、审稿、校对, 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编辑对稿件的关注。编辑对稿件精修细改, 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编辑的心血。
2.3 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和编务会制度
在编辑工作中制度化的保证非常必要。作者有时会犯一些语法、逻辑上的错误, 这个时候需要编辑人员细心负责地修正, 这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和文字功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 作者的文章格式可能会和刊物的格式标准有出入, 甚至犯一些大的知识性错误。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层层筛选、纠错。把学术类、格式类、语法逻辑类以及导向性错误一一甄别改正, 保证刊物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定期组织编务会的内部会议, 及时通气沟通, 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 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由此, 能提高期刊单位的工作效率, 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编辑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除了直接面对稿件外, 避免不了要与专家学者、作者、读者以及同行等进行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 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加工及整理, 进而提高期刊质量。
2.4.1 编辑和作者的沟通能力
作为一名编辑必须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作者进行沟通, 就稿件中的问题、修改方案与作者进行充分的交流, 想方设法解决分歧达成共识。
2.4.2 编辑需要和期刊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这包括排版、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印刷装订、与期刊配套的电子音像产品的制作等等。编辑必须把期刊定位, 特色及读者需要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使之在各自环节上尽可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以达到刊物质量要求。
2.5 编辑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多数期刊、杂志已“告别铅与火, 丢掉纸与笔”, 实行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邮件 (E—mail) 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现在, 许多期刊都在相应的版面和栏目上标出了E-mail地址。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实时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超强能力, 可以明显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熟练运用它们已成为编辑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3 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数字、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带来了编辑工作的重大变革。编辑背景网络化、编辑手段现代化、编辑流程高效化、编辑模式屏幕化、编辑管理自动化、编辑知识共享化。与传统的编辑工作相比, 这种变化的确是革命性的。一个现代编辑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掌握并应用这些新技术, 为此就必须系统地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只有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 才能使高质量的期刊立于不败之地。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不断涌现,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日益增多,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 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获取新的知识。
期刊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 为确保期刊质量稳步提高, 就必须不断提高编辑素质, 而提高编辑素质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期刊编辑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主动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实践中大力弘扬职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 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摘要:编辑素质是保证书刊质量的关键, 要办出高水平的期刊, 就必须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的素质,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素质要求需更加强化和进一步提高, 新形势下对编辑素质要求更新更全面。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能力决定了科技期刊的质量, 提升编辑素质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编辑,素质修养,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
[1]陈红升.对新形势下出版行业编辑素质和修养的再认识[J].甘肃科技, 2010 (2) .
[2]李远毅.编辑素质修养再议[J].大学出版, 2006 (3) .
[3]钱英红.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1) .
[4]王惠.提升编辑素质, 提高科技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1 (14) .
论全媒体时代的编辑素质 篇10
从人类远祖的语言起源、史前人类的结绳记事、图画文字, 以及后来的飞鸽传信, 甚至到眼前的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 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更迭, 传播的信息量、速度、范围、形式等都呈现出了飞跃的变化, 不论从宏观的传播环境还是微观的传播产品内容看, 都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 因而我们也宣告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一) 全媒体传播的概念
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不仅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各类传播工具, 包涵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的感受, 还针对如今日益小众化的受众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提供细分化、定位化的服务, 使之更大面积地辐射受众, 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互联网的解释中, 全媒体即omnimedia, 源自美国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 (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 的家政公司, 该公司通过旗下的全媒体, 即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 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产品。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准, 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的全媒体显然不全面, 真正意义上更接近于多媒体。[1]显然, 我们所说的全媒体, 绝不是将若干个小办公室合并为一个大平台那么简单。全媒体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2]
(二) 全媒体传播的特点
1. 全媒体传播具有广泛的传播覆盖面
全球网民已经在2011年1月就突破了20亿, 对于这个拥有70多亿人口的地球村来说, 每七个人中就有两个人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一夜之间, 北京人曾经那句“您吃了没?”现今已经变成了“您微博了没?”过去人们都通过看电视、读报来了解国家大事, 现在人们可以上网、手机接收讯息来谈论最近的新鲜事。可以说, 随地发布自己的观点, 同样也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身边的新鲜事”。在这个时代, 有了像微博这样的工具, 普通民众从政治生活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面对民众的积极参与性, 政府官员再不能闭门造车, 他们开通微博, 主动接受市民们的建议, 整个社会因为全媒体传播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3. 全媒体传播具有极高的媒体融合性
新媒体出现以来, 传统媒体与其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小, 全媒体的大潮势不可挡。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一则文字快报新闻, 马上通过视频网站就可以看到相关的影音信息, 通过权威媒体可以发现图文相兼的深度评论, 然后打开电视在新闻栏目里就有它的新闻报道……任何一个孤立的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媒体形式和渠道在不断发生改变, 媒体的内容、手段、功能层面在不断走向融合。
二、全媒体时代下编辑面临的挑战
在全媒体浪潮下, 全媒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复合型的媒介形态, 不断吸收融合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报纸媒体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 通过各种传播形态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 使得编辑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要在媒体背后做好“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 内容为王的时代带给编辑们不小的挑战。
(一) 传播方式立体化
新媒体的崛起, 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像、声音, 甚至亲身体验得到信息传播, 这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平面式的文字传播方式。编辑不但需要熟练的文字功底, 还必须学会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立体化方式充实信息, 使得在信息传送到受众时, 产生最佳的传播效果。面对如今微博、QQ、facebook等即时聊天、发布信息的即时通讯工具大行其道, 编辑工作者再也不能坐在书桌前, 将稿件用文字堆砌出来, 他们需要跟上媒体发展的浪潮, 手机、电脑、相机成为他们的工作必需品。
(二) 信息泛滥, 难辨真伪
全媒体时代也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面对海量的信息报道或是各式各样的稿件, 编辑工作者能否在其中辨别出真实的、有意义的信息, 去伪存真, 是媒体能否平稳发展的关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同比增长17.5%。[3]在这个全民记者的时代, 全媒体不断扩充发展, 人人都有话语权, 可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登录网络更新最新状态下的信息, 编辑工作者的把关责任显得更加重要。
(三) 编辑主导地位弱化
在互联网还未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 编辑们的笔下文字一度主导着社会舆论, 而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 各类媒介相互融合, 提高了受众交流的范围, 传者和受众他们各自都具备了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角色, 这一变化也带来了全民新闻的出现。全民新闻的出现令传统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再处于垄断的主导地位, 这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以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 在发生事故的五分钟内, 许多列车上的微博用户就发布了事故的有关消息, 紧接着有几十万的用户转发, 远远超过了传统上认为的报道速度最快的通讯社的报道。在新闻的即时性上, 编辑远远不及人民群众的力量, 受众的地位凸显。
三、全媒体时代下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根据周围的媒介环境, 基于现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 媒体需要对新闻热点进行集中、持续、深度的报道, 而身处全媒体时代的编辑, 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编辑素质。全媒体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要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提高自身的素质。[4]笔者认为, 全媒体时代编辑需要的素质如下:
(一) 全方位定位自身, 提高专业技能
现如今, 我们在互联网上搜寻自己所需信息, 只需要通过鼠标点击网页, 互联网就可以以立体化的方式将信息呈现于我们面前, 因此如今的编辑必须拥有信息的整合能力, 这就要求编辑在具备一门专业的编辑技能下, 还应该根据全媒体时代的传媒环境变化, 掌握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多媒体转化的能力等等。[5]全媒体时代下, 编辑的其他多项职业技能将会应潮流的发展要求凸显, 作为一个复合型全媒人才, 离不开对信息化技术、多媒体转化等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依赖。
(二) 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在民声真假难辨、是非混淆之时, 客观真实性是受众对媒体的基本需求, 人们希望了解事实的真相, 看到新闻媒体有客观公正的报道, 不希望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对人民负责, 坚持事实的真相, 树立起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对手头的信息进行筛选, 判断其中属于有价值和可靠的信息, 同时要对信息来源进行调查比对, 保证其可靠性, 不该像个别不负责任的编辑, 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而不考虑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自身的职业责任, 违背职业操守和准则, 写出失实的稿件。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现在身处的是全媒体信息时代, 全民新闻下的信息泛滥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拥有高度、神圣的职业责任感, 对人民负责。
(三) 编辑学者化
这里说的编辑学者化, 不仅仅要求编辑达到创造信息的能力, 而是要具备鉴别、深加工信息的能力。尽管我们的全媒体时代衍生出了浩瀚的信息世界, 人人都可以拿着手机、便携式电脑发送信息, 可是即时信息的一大弊病就是信息不够深度化, 网民们往往只能通过图像视频发现事件的一个碎片, 还不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挖掘事件的真相, 看不到背后的故事, 这个时候编辑的能力要求就加强了, 不仅仅是要求他们拥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他们拥有学者一样的思考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让受众更加深入事件或是故事的背后了解其实质。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民新闻的繁荣、高科技武装的媒介环境、双重身份的传者受者, 都引发了编辑素质的再思考。在这种新媒体大行其道的环境下, 不但要求编辑具备传统的基本素质, 而且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跟随媒体发展的潮流, 不仅仅是做新闻的把关人, 更大意义上还要做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深加工者。编辑要做的工作不仅是选择信息、传播信息、挖掘信息, 更应该做到如何去伪存真、整合信息资源, 从更深入、全面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只有这样编辑的素质才能提高, 才能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闻人。[6]■
参考文献
[1]史文利.全媒体时代下编辑角色的重新构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8) :41-43.
[2]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 2009 (2) 22-2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zxxd.cnnic.cn/
[4]朱晓云.全媒体传播时代出版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94-96.
[5]周志平.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 2010 (10) :29-31.
少儿科普编辑必备的七大素质 篇11
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持久等,因此少儿科普编辑必须学会蹲下身来,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小读者。
已出版近半个世纪、印数超过1亿册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我国目前仍然是无法赶超的传奇,是科普界的超级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当时图书品种匮乏的出版背景,独创性地采用了问答式出版模式及百科丛书类型,等等。然而,本套丛书之所以能够常销几十年,深刻地影响我国几代读者,正是源于编辑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最合适的作者,并与之通力合作。
二、将创新放在首位
出版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创新。而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生产力,肩负着创新的使命。对于少儿科普编辑来说,墨守成规是最可怕的,绝不能止步于普通读物,而应该尝试各种新点子,将无尽的创意注入图书之中。比如,可以将传统的科普内容融入文学读物之中,利用孩子喜欢的紧张探案、私密日记、法庭辩论等多种内容形式展现科学魅力;利用玩具书与书玩具、三维立体书、“声画全媒体”电子书、科普实验包、游戏动漫等多种外在形式,跳脱单纯纸质书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动手动脑,在玩儿中学科学。
举个例子,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科普著作,但是如果只是出版译本就毫无创新特色。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昆虫记》类型图书,都是各大出版社的科普编辑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昆虫记”系列(语文新课标必读、无障碍阅读、励志版)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着重突出“无障碍阅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法布尔昆虫记》(儿童彩图版)配上充满童稚的插图,畅销350万册,此外还有邀请知名翻译家重译的名家名译版、包装精美的珍藏版,等等。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少儿科普作品的出版往往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必须依靠团队进行缜密的选题策划和环环相扣的出版流程,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版权环节,常常会进行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式的商务谈判。对内要说服和统一出版集团内部的思想,对外要与编辑、作者或版权输出机构协商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编辑发挥观察能力、决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审稿环节,对于少儿科普作品来说,往往不仅包括专业性知识内容,还涉及到大量的照片、插画等说明性图片,因此,整个过程涉及的人员包括作家、插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多个社会角色,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营销环节,往往要求少儿科普编辑与少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此需要编辑具有独特的亲和力,要与孩子自如互动,以此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反馈信息。
四、背景知识广泛
少儿科普编辑与一般的少儿图书编辑的区别在于,少儿科普读物的知识涉猎面更广,涉及天文、地理、生物、自然、数学、物理、化学等,因此,不仅要求少儿科普编辑的语言驾驭能力较强,而且必须是个“杂家”。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往往有着科学背景,在进行市场调研、审理稿件以及与作者沟通等方面,能够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更好地参与其中。
少儿科普编辑作为知识产业的从业者,不能只满足于旧有的知识储备,必须让自己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中,具备批判精神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少儿科普编辑还应当多结交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各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
五、再创作意识
编辑修改稿件其实就是一次再创作。少儿科普编辑在审阅、修改稿件时,既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也要有“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对稿件进行选择、优化和加工,并且在加工修改稿件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科学工作者的稿件,少儿科普编辑可以利用自己的出版经验,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对稿件加以润色;而对于文学造诣较高而专业性不强的作者来稿,编辑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出版经验,判断稿件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并加以改正。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者面对编辑改回的稿件,情不自禁拍手叫绝:“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没找到这样的表达方式。”这就说明了再创作的重要性。
再创作并不是天赋,而是新时代的少儿科普编辑必备的个人素质。编辑在职业生涯中,是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获得再创作的能力的。少儿科普编辑不能拘泥于认为自己只是编辑这种思想,而应当时刻怀有再创作意识,与作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共同铸造科学性与普及性完美统一的少儿科普作品。
六、要有“完美主义”情节
在今天,“完美主义”这个词也许谈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然而一旦从事了出版行业,就意味着必须成为一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从市场调研开始,经历图书选题策划、确定作者、组稿、设计版式、改稿、与作者沟通、印刷、营销等流程,整个过程都必须精益求精。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传播的内容又是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图书质量必须严上加严,一旦出现了错误,尤其是科学性错误甚至伪科学,就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严重影响。
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一心想完善自己编辑的图书,竭尽全力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他们在书稿的质量上字斟句酌,为了某个独特的创意而绞尽脑汁,因为图书的某个细节而与排版部门“打架”,为了一张图片而辗转于各家图片数据库。
七、永怀热情
我国的出版业刚刚转企改制后不久,少儿科普出版面临更大的难题:体制改制后的余痛未消、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原创资源严重不足,等等。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只有有耐心、有勇气、有担当的少儿科普编辑,才能开拓我国少儿科普出版业的继续发展之路。
总之,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奉上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是每一位从事少儿科普出版的编辑人最大的心愿。这需要依靠编辑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完善,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培养形成。我国的少儿科普出版,也将会依靠千千万万个这样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编辑人,逐步走向更为繁荣的明天。
论新闻编辑的素质与能力 篇12
1 新闻编辑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我们知道, 新闻事业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 它对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作为从事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来说, 就更要做好新闻的审核和编辑处理, 针对这一问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因为新闻信息的发布具有较广的覆盖性, 新闻编辑没有很好的把握政治立场的话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要时刻的保持着政治的敏感性, 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进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 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
新闻编辑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它需要新闻编辑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作为支撑, 尤其是在当前进入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 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 如何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和真实的新闻都对新闻编辑的职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具体来说, 需要新闻编辑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加强学习和分析,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一, 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信息扑捉处理能力。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职位要求就是寻找和编辑有价值的新闻, 编辑需要面对众多的信息材料, 同时在这些信息资料中梳理出新闻的线索, 寻求重要的新闻点, 这些都对一个新闻编辑的职业判断和经验等有着较高要求, 需要新闻编辑不断的进行积累, 不断的实践。
第二, 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和其他行业的编辑不同的是作为新闻编辑更加强调的是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及时的关注动态, 和提供新闻信息者保持联系和沟通, 了解新闻的进展情况等。与此同时, 针对不同的信息还需要和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接触和了解, 在沟通和分析的过程中,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3 具备良好的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的必备素质, 新闻工作是关系到日常生活的重要工作, 他需要新闻从业者秉着“公平、公正、及时、透明”的原则,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型开展工作。作为新闻编辑, 要积极的参与新闻采编与制作过程中来, 精心进行编稿, 与此同时策划好的选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面对外在的各种诱惑, 作为新闻人也要有高度的新闻理想和新闻抱负,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 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服务, 不能够成为权势或者有钱人的“发言人”, 从而公器私用。舆论权力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 对此, 新闻编辑要做到公平和公正, 认真对待自己所编写的稿件。
4 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
作为新闻编辑, 需要处理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新闻信息。要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让一个新闻呈现出来, 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的, 为了增加新闻信息的丰富性与科学性, 作为新闻编辑就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一个经验丰富的新闻编辑一定是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的, 对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往往都需要有所涉猎。在日常的工作中, 新闻编辑需要提高整理和编写稿件的质量, 这就要求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进而更高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挖掘新闻信息, 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作为一名新闻编辑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 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 以丰富而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作为基础, 这样一来, 也就会在今后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5 结束语
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新闻编辑,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其对新闻编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从业的新闻编辑来说, 一方面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打造精品新闻。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投身到新闻行业中来, 促使新闻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平喜.传媒“合竞时代”和新闻编辑素质竞争[J].新闻界, 2008 (3) :45-46.
[2]郭法鲁.关于提高新闻编辑素质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5 (4) :4-5.
[3]唐世华.论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J].记者摇篮, 2003 (3) :67-68.
[4]邱丽红.新闻编辑素质之我见[J].青年记者, 2007 (22) :78-79.
【网络编辑的素质】推荐阅读:
网络新闻的编辑特点06-16
网络编辑人员的自我总结08-10
网络编辑的基本功培训11-03
网络编辑08-12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09-03
网络编辑的绩效考核及考核内容07-13
网络编辑部的工作计划09-29
网络英语编辑07-06
网络新闻编辑11-21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