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意识

2024-09-11

新闻编辑意识(共12篇)

新闻编辑意识 篇1

我国通过新闻进行信息传播,由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信息,新闻编辑突显出了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新闻传播已进入到通过直播给人类带来信息的时代,所以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论述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新闻编辑进行探究。

1 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法,只有通过创新,社会才能得以进步。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编辑负责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高水平的编辑能力,才能使新闻编辑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从而对新闻节目传播信息的能力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样,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增进,我国的新闻传播信息的方式也逐渐进入到直播模式,传播信息的高速度标志着我国现在的新闻行业更加注重传播信息的内容。我国新闻行业所编排的新闻节目内容是否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是否具有普及性也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新闻行业的信赖度和新闻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新闻节目的编排过程中,新闻编辑这项活动始终贯穿于新闻节目中,新闻行业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也影响着新闻节目的精彩度和质量的高低,进一步影响新闻节目的受欢迎度。在我国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创新意识,对新闻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闻编辑工作中贯穿了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能使我国新闻行业具有更高品质的新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新闻传播的魅力,增强了新闻行业相对于其他信息传播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总之,我国新闻行业中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灌输了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对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加我国新闻行业的竞争力以及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

2 提高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的有效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新闻行业在我国也演绎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正是随着新闻行业在我国的品牌化经营越来越广泛,对新闻编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新闻行业中的新闻编辑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注重提高新闻编辑能力。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提高新闻编辑水平。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编辑负责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高水平的编辑能力,才能使新闻编辑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从而对新闻节目传播信息的能力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样,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新闻行业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创新意识的提高,首先从内容上,新闻编辑人员要注重抓住不同的视角,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搜索有价值和特殊的新闻,从而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一个创新的方式将新闻所要表现的内容演绎出来,从根本上提高新闻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和突出的优势。其次,从形式上讲,要避免过去单一的新闻报道方式,增加新闻报道方式才能有效地感染人们去关注新闻。新闻报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多体裁新闻报道形式。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包括对于新闻的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一些调查性质的新闻内容,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二是多版面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新闻报道方式能够扩宽新闻内容,使观众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三是多风格新闻报道形式。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不仅增进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吸引力,也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凸显了出来。

对于编辑能力的提高,首先,新闻编辑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职业道德以及基础的工作水平,这也是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对于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具有广阔的新闻知识。这样才能符合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人员的标准。如何使得新闻节目更具有生动性和独特性,是一个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最后,每一个新闻编辑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因为新闻编辑工作需要进行实践。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最基本的策划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版面编排等一系列工作。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编写能力,才能进行工作的合理安排以及节目的快速制作。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探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传媒行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新闻行业在我国也演绎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新闻行业在我国的品牌化经营越来越广泛,对新闻编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新闻行业中的新闻编辑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注重提高新闻编辑能力,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提高新闻编辑水平。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编辑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霞.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22):87-90.

[2]李海英.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科技传播,2012,4(20):56-60.

[3]莫德斌.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探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1(18):45-49.

新闻编辑意识 篇2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例证法:即事例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引证法:即事理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归纳: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演绎: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的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编后:是编者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居于新闻报道之后,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使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因事抒感,借题发挥。分独立配发和非独立配发两种。

评论结构:是评论的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包括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四部分。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专栏评论: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署名评论。在我国评论史上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类型也不断丰富。

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它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新闻评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媒介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存在的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面向广大受众阐述的倾向性观点、立场的新闻性政论文体。

立论:也称立意,指一篇论评所形成和提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作为对所评述事物或问题提出主要看法和见解,立论是选择论据、分析事物的指导思想。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立论统率全文所有的观点和材料。“意”,指文章中统摄材料的中心思想。虽然它并不就是具体的论点,但却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

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作者作为编辑部评论员,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论题一般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比社论广泛、具体。常常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发表,依附性较为明显,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文体,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新闻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评述结合。内容上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述为评服务。一般抓住当前形式和工作发展中的重要或转折时刻,或者针对具有普遍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很强。

二.填空

1.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在强烈的政治性、论理思想性和论说的公众性。

2.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上面的精神、下面的情况、新闻报道和专门策划。

3.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有广播谈话、评论员评论和音响评论等。

4.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式有口播评论、图像评论、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等。

5.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和观察家评论等。

6.新闻述评的类型主要有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和工作述评等。

7.新闻评论的结尾方式有精辟概括式结尾、号召式结尾和含蓄式结尾。

8.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9.新闻评论,作为以传播观点为目的的新闻传播行为,对近代以来的国家社会历史生活和重大社会发展进程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可以分成问题型、论点型和表态型三种。

11.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有归纳式、演绎式、递进式和并列式四种。

12.新闻评论的语言特征有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和生动性。

13.编者按,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

14.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发言表态功能和认知深化功能。

18.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比较法。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社评和评论员文章属于阐述型评论。需要配发言论的新闻类型包括方向性新闻,倾向性新闻和批评性新闻三种类型。新闻评论写作过程构思酝酿的两个环节是选题和立论。

19.一篇新闻评论的灵魂是创造性思维。

20.杂文在表述方法上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它杂而有文。

22.新闻评论的语言的特征的是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生动性。

23.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4.短评的体裁特征是短小精悍、新颖独到、生动活泼、就实论虚。

25.新闻评论的归纳式结构方式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

26.演绎推理:又称演绎法、三段论推理,它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则推导出个别、具体

事物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它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27.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通过对

若干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分析、综合,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28.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相同属性,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比、类推。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简答题

29.如何培养新闻评论写作的习惯?

1.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 2.建立“必须完成”的自制机制 3.掌握“捕捉由头”的基本方法 4.学会“解剖”来把握规律 5.养成相互讨论的良好习惯

2.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怎样进行选题?

A

(一)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选题是对媒体定位和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

(三)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和新闻事实间的契合B

(一)事件性选题

(二)非事件性选题

C

(一)选题避免“晚”

(二)选题避免“俗”

(三)选题避免“错”

D

(一)看是否为当下热点问题

(二)抓住新苗头,放出“第一枪”

(三)针对性强不强

E

(一)从你的选题中读懂中国

(二)新闻本位无法回避热点

(三)有冲突的话题更有评论价值

(四)追逐热点之外,拓宽选题途径

(五)带着问题意识,等待新闻由头

30.新闻评论的开头有哪几种方法?

(一)点 名论题,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二)以新闻事件由头,引出论题

(三)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四)摆出靶子,进行驳论

(五)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

(六)用引语、经典、故事开头

31.新闻评论的结尾有哪几种方法?

(一)精辟概括式结尾:这类结尾较多,运用较为普遍,起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

(二)号召式结尾:这类结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景,或揭示哲理,慷慨陈词,由

衷抒怀

(三)含蓄式结尾:借助文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隽永含蓄,耐人回味,给读者以

比较多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32.立论的方法有哪些?

(一)想想自己以前接触过的新闻或经历的事件

(二)看看别人对类似问题的观点

(三)对照一下党纪国法

(四)考虑一下公民道德

(五)头脑风暴法

33.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

(一)以新闻事实为依托

(二)时效性

(三)思想性

(四)论理性

(五)大众性

34.新闻评论的用处有哪些?

对于个人用处:1.提高理性思维,具有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能力

2.在未来当好记者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3.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使我们具备自我推销的实力

对于媒体用处:1.可以使媒体全面传播信息

2.体现媒介政治立场的旗帜

3.可使新闻信息传播发挥最大功能

4.增强媒体竞争力

对于社会用处: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提高人们认识能力

9.选题为什么重要?

10.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有哪些?

内容方面:新闻报道侧重向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用事实说话”,体现一定思想倾向,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以及由此可以引申的意义、社会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刻揭示新闻事实表象掩盖的本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揭示新闻事实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

写作目的方面:新闻报道以传播 新闻信息为主,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的作用。新闻评论旨在阐明作者主张与思想观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起舆论引导作用。

表达方式方面: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11.新闻评论中观点与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12.对新闻评论写作者所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辨新闻事实 2.多收集相关资料 3.不要简单化批评对象 4.不要急于“学以致用” 5.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写

13.一篇新闻评论中有哪几种类型的观点?

1.只被论证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2.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3.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三.简答:

时评的特点:

1)时效性强。有时与新闻同时发,同一天见报。

2)选题范围广。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法律、民生、公德无所不包。

3)观点新颖,思想性强。时评的观点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给人以深度理论思考。

4)针对性强,主要针对重大新闻或社会问题发表评论。

5)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广播评论的特点:

广播评论既有所有新闻评论的共性,即强烈的新闻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外,还具有传播快、广,感染力强和群众性广等优点,以及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等缺点 网络评论与报纸评论的区别:

与报纸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第一,准确及时,反应快捷;第二,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第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第四:时效性快于报纸。

但是,网络评论的理性思考不足,时有偏激浮躁,质量有待提高。

新闻评论标题制作的特点:

1).以观点和态度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具体事实也可以抽象化。一般为一行主题,重大社论可加副题。语法上也无严格要求可以是句子,可以是词组。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2).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3).要求准确贴切,简明扼要,鲜明生动,立意要高,观点要明。

四.论述: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与原因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事实的标准不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记者应该按照新闻价值来选择所要报道的事实,以《人民日报》 5月23日的人物通讯《稻香万里济众生―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以下简称《稻》)为例,文章选取的袁隆平生活、科研、休闲等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事实,都具有真实性、鲜为人知性等新闻价值。而对于新闻评论而言,选择事实的标准是事实的论理价值,如《人民日报》6月23日的新闻评论《追星当追袁隆平》(以下简称《追》)中,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袁隆平科学成就的事实是人尽皆知的,不具有新闻价值,只具有论理价值。

2.表述事实的方法不同: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对事实的表述必须准确、全面,不宜表现出感情倾向。新闻评论对事实的叙述不注重细节,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感情倾向,要求对事实的叙述简明扼要。如《稻》

对事实的叙述生动、具体,细节丰富,而《追》对事实的叙述笔墨很少,点到即止。

新闻编辑意识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促使我国传媒产业逐渐成熟和完善。针对报纸和广播来讲,电视媒体具有更多的独特优势,对于视听技术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具体的现场画面使群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要想通过电视节目成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与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若编辑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导致画面与解说产生脱节的情况。所以,想要确保电视节目的成功,记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和编辑的工作。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和阐述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提升的途径。

1 从根本上加强政策理论水平提升策划意识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政策理论的水平,不断提升其敏感程度和大局观念。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强化对于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方面的学习和掌握,深刻体会精神的实质,对于舆论导向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党工作的大局提供服务,这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着眼点,同时还是其着力点。新闻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当作核心的方针,这是倡导主旋律的根本条件,是给党工作大局提供服务的重点表现,也是检验新闻工作人员意识强和弱的方式,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把握好首要关,提升责任意识,尽可能地给百姓造福而不是闯祸。

电视新闻记者还应该提升策划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要求电视新闻文字记者不断学习,进一步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类型的新闻题材写作技巧,必须要明确活到老学到老这种观点,不断强化政策理论方面的学习,清楚目前宣传的核心,真正明白上级的文件精神,提升新闻的敏感程度,必须不断探索和琢磨每一个级别新闻比赛中那些经典和优质的作品,参考其特别的写作方法和视角,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强化策划意识,这里的策略实际上指的是谋划和筹划以及编制正常与行动计划,策划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就是制定战略和规划以及组织监管和执行。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尽可能的针对社会需要,观众需要的改变,寻找改革提供的机遇,把手中需要拥有现实性和潜在性以及代替性,还有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编制出合理准确的节目计划,抓住受众的眼球。使其选择和意愿心理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总的来讲,电视新闻记者在进一步报道过程中选择题目和使用的写作方式必须要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编辑的眼界与全局意识。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深度和广度以及全面性,始终站在编辑的角度写作。怎样选择良好的问题和稿件题目以及开端,怎样使用同期声,这些都要纵观全局,总体策划。必须要积极主动,不断客观的构建稿件的框架,寻找支撑点,进入稳固具体的采访活动,尽可能的做好策划和采访以及写作和制作标题的工作,只有这样可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 强化摄像技能

摄像能力对于拍摄画面质量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对于摄像技巧具有一个详细且具体的掌握,在新闻发生时,专业记者通常会给予多个视角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观测,而想要把这些想利用新闻表达出来,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摄像能力。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摄像能力,才可以在编辑的过程中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并且编辑的内容和拍摄的内容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能够防止因为记者缺少拍摄经验和能力而产生跑题的情况存在。除此之外,电视新闻采访之后的补充工作也特别重要,摄像和文字记者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减少之后制作工作的量。

针对摄像记者来讲,在实施新闻拍摄的过程中,一般应该把一个情景的新闻拍摄时间延长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给之后画面连接留出空白。另外,摄像记者在拍摄的时候,还要重视特别的情况,在要求全景拍摄时一定要变换镜头实施全景拍摄。例如,在拍摄个交通事故报道的过程中,既要对造成事故车辆实施拍摄,还要对于之周围的交通和道路环境实施细节的拍摄等,这些拍摄技巧是必须掌握的,并且也要意识到新闻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每个部门之间的连贯性。不要觉得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事实上电视新闻工作属于一个巨大的系统,少了哪个环节均没有办法顺利地运转。而电视新闻记者属于电视新闻播放报道当中的一个中心力量,必须要把拍摄和编辑这两个内容巧妙的结合,才可以反映出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表明,新闻记者摄像能力也需要我们重视,不断提升其摄像水平。

3 掌握后期编辑技巧提升制作水平

电视新闻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关系到记者和编辑以及播音等多个方面,必须要所有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要求一项记者必须要增加和后期编辑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并且尽可能的要勤加动手,对于采访制作的材料亲自编辑,这样不仅能够了解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同时还能够在后勤编辑的时候对于自己之前的工作进行检查,能够清楚自己前期工作的缺点和优点,不断总结经验,使文字与画面不存在违和感,不断提升自身采访的水准。若两名记者一起外出采访,必须要注重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思想层面达成共识,良好的配合,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两个人思想方面不一致,导致画面和文字脱节的情况发生。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事实上电视新闻在播报之前必须要很多部门和岗位一起合作协调完成的,当中新闻记者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基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此期间的新闻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站在编辑意识的视角给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只是简单的想要强化电视新闻记者本身素质,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强化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电视电文记者编辑意识提升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加快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曾超.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44.

[2]刘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浅谈[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171+182.

[3]朱慧莎.小议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J].现代交际,2016(01):131-133.

[4]邓媛.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话语:以“柴静现象”为中心[D].湖南大学,2014:18-19.

[5]李晓平.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2):92-93.

[6]王婧.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编辑意识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20):113-114.

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篇4

关键词:新闻编辑,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编辑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职业,承担着信息筛选、处理和加工等繁琐的工作。新闻编辑是将新闻信息通过加工,传递给广大受众的一种职业,他们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精神需求,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新闻编辑和其他编辑不一样,他们承载着新闻的传播和舆论导向的责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责任心是考核他们的第一标准。

1 责任意识的具体表现

1.1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新闻节目的编辑和其他节目的编辑最大的不同就是新闻具有时效性、舆论性等特点。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编辑的首要责任,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故事各有不同,如何将生动鲜活的新闻事实编辑成为具有不同主题、积极向上的新闻去影响人、激励人、感化人、鼓舞人,这便是新闻编辑的首要责任。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是否传递正能量,是否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都是新闻编辑首先考虑的问题。

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强有力的舆论阵地。因此,新闻编辑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便成为摆在众多新闻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

1.2 新闻编辑的责任保障是谋划

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要报道每天真实发生的事情,让众人知晓。社会在不断进步,事件层出不穷,只有报道出来的事件、信息,才是新闻。然而,新闻编辑工作却是一个繁琐的工作,要将来自世界各地,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提取出来进行编辑,报道给广大观众,这样的过程就需要编辑做好新闻筹划。在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在包着孩子的小花被中发现了手机屏幕上的一条编辑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2008年5月18日,在《朝闻天下》主持人文静流着眼泪将这条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时候,每个观众都为这个孩子揪着心。编辑将这条消息通过情感丰富的文静传递出来,传递出了一种坚强,一种力量。这样的新闻社会效果是需要谋划,只有用合适的人来播报这样的内容,才能达到新闻最佳的社会效应。

2 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角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到处捕风捉影,以获得所谓的“轰动”效应。有的甚至不惜以编造假消息来迷惑受众,宣传不实新闻。这些原因的出现,是因为新闻编辑没有严格按照宣传纪律来要求自己。有的新闻单位对新闻的质量要求不高,对收视率却很看重。一些新闻编辑也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宣传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新闻编辑工作重要而繁琐,最重要的是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众多的新闻稿件中,新闻编辑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并且要经过认真核实、精心处理才能播放。新闻稿件不能出现如何逻辑上、时段上的错误,所以这需要新闻编辑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编辑出优秀的新闻。出色的新闻应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良好的舆论环境、讲究策略。6月1日晚,长江发生的翻船事件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我国各大媒体派出记者前往搜集新闻线索。新闻编辑要将前方搜集到的有效线索第一时间内传递给观众,所以他们不分昼夜地在等待前方记者发回的消息,并及时将这些消息进行整理后第一时间展示在观众面前。

总之,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不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有一腔对新闻的热情。要有对新闻事业良好的敬业精神,新闻编辑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还要有极高的政治敏锐能力。做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做好老百姓喜欢的新闻,便是每一个新闻编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徐芳.以新闻编辑责任意识强化引导正确舆论导向[J].新闻传播,2013,(12).

[2]吴笑梅.浅谈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J].新闻世界,2013,(10).

[3]马椿.消费主义时代新闻出版业编辑的责任意识[J].新闻传播,2013,(9).

[4]董丽新.媒介竞争下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J].新闻传播,2012,(6).

新闻编辑格式 篇5

业务规范 ——后台文章添加编辑

一、格式规范:(1)通用格式规范

1、标题:如中间需空格,空格采用中文半角空格,如有副标题,直接添加副标题,格式与主标题相同;

2、子站首页图片:长宽比4:3,像素120*90或300*225;

3、关键字:多个关键字之间中文半角逗号隔开,如“志愿者,交流,宣誓”;

4、文章来源:选注,如没有可供选择的,则选择“其他”,另注“*******”;

5、文章摘要:文章主体内容;

6、文章内容: 1)非转载稿件一律在文章开头加注标签“新闻经纬讯”;

2)新闻所有栏目正文编辑:

每段段首,全角(英文除外)全部在中文半角状态下完成:状态下空两格(新闻经纬讯是第一段的开始,其前面需空两格);除段首外,其他编辑工作 l

标签:“新闻经纬讯”与正文之间中文半角空一格;

l

空行:段与段之间空一行,以“Enter”空行为标准,对于冗余行,进行删除; l

小标题:黑色粗体,居左中文全角空两格显示;

l

图片:居中显示,说明文字使用兰色,以正常字体居中显示;

l

超链接:暗红色、加粗,如“详情点击”;

l

作者:文末加括号,括号内写明各单位,其间中文半角空一格,如“(学生记者 胡茂锋 责任编辑 薛健)”;

l

补充说明:文末补充按照“【记者语】”“【小资料】”“【人物简介】”“【备注】”等形式做说明,格式采用灰色斜体。如:“【小资料】李凭,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任研究室主任、民国总书目副总编辑,在书目文献出版社任社长兼总编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任主任,在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l

“【编者按】”置于文章首,“新闻经纬讯”后,格式为普通正文格式;

(2)特殊栏目格式规范

1、《时评》《媒体理工》《高教动态》三个栏目的特殊要求:

l

转载时评内容要求:必须是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新闻,多从人民网、新华网教育频道教育评论稿

件中选择;

l

转载时评文章标题前加注标签“【教育时评】”; l

原创时评文章标题前加注标签“【原创时评】”;

l

媒体理工文章标题前加注标签“【媒体名称】”,如【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信息网】; l

三个栏目转载文章来源填写格式:“媒体名字*年*月*日”,如“楚天都市报2008.4.6”。年为4位

数字;1~9月为1位数字(即01~09的表示是错误的),10~12月为2位数字;1~9日为1位数字(即01~09的表

示是错误的),10~31日为2位数字;

l

日期数字均在中文半角状态下输入;

说明:格式规范中未指明加标签的地方不得随意加添加标签,非常特殊的征求主编和老师的意见。

2、《校园生活》《记者在线》两个栏目的特殊要求: l

有图片的新闻标题前加注“【图】”,如“【图】08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举行 ‘灭火’机器人突显智能”;

3、《理工表情》添加要求:

l

突出理工生活状态,呈现理工学子的面貌;和理工大无关的片子不用,抽象类、艺术类片子少用;

For example :11月——节日:光棍节、感恩节、金秋艺术节;11月——学习:四六级备考、考研备考、朝读、自习、考试、电子电工or金工实习;11月——工作:求职、招聘会、就业形式;11月——生活,寝

室设计大赛、特色团日活动、秋游等,都是理工表情很好的素材!

l

格式:摄影 ** 时间 * 年*月*日 地点 ****** 片子内容简述(写清事件,或片子主题思想);

l

表情缩略图添加(必须)方式:源代码(~/Uploads/****.jpg,其中“****”部分填写其源代码中的文件名),或直接上传原始图片; 关键字:“图片”,“理工表情”;否则前台页面无法显示。

4、《人物·讲述》《人物·访谈》: l

标题注明“【人物】*******”;

l

《人物·访谈》中,问使用兰色,答使用黑色,过度说明使用灰色;

二、文章内容规范:

1、称呼:新闻稿件中,领导人(尤其是校领导)名字前面有职务时,后面不需要再使用教授、教师等职称,如“校长周祖德、党委书记刘伟”是正确的,“校长周祖德教授、党委书记刘伟教授”是错误的。除非是为了对称使用,突出学术性质和外事交流等特殊情况;

l

事例:不规范用语如,“副书记、副校长简称书记、校长”,“某领导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进行重要讲话”,“则、还、也、并之类的副词”等;对应的规范用语为,“书面语言职务不能简称:副书记、副校长要全称”,“‘要求’后不能再使用‘要 ’:某领导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进行讲话”即可,“副词要慎用、少用、不用”;

2、顺序:

l

部门:党委、学工部、团委;

l

领导人:校级,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院级,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

l

作者:按贡献大小、类别以及级别排序:通讯员 *** *** 特约通讯员 *** 见习学生记者 *** 学生

记者 *** 摄影 *** *** 实习编辑 *** 责任编辑 ***

3、图片: l

文本内容图片:新闻内容中的图片居中显示,大小为500*375xp或500*333xp或375*500xp,如果图片大小受限,可以使用400*300xp或300*400xp,尽量不用后者; l

子站首页图片:经纬网首页、新闻经纬首页显示的缩略图4:3的比例大小为标准进行处理,具体如添加校园生活、记者在线栏目缩略图大小为120*90xp,推荐至新闻首页(新闻经纬左上角)的子站首页图片大小为300*225px;,以

l

图片质量:新闻图片处理的尽量明亮些;用ps消除图片锯齿,提高图片显示质量;

l

经纬网水印一般放在左下角或右下角,与图片边缘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要紧贴图片边缘;水印不要打在人身上;

l

备注:凡是有图片的新闻,一律添加缩略图;

4、作者:

l

文字没有明确“通讯员或记者”:直接写“**学院供稿或**部门供稿”; l

图片没有明确“通讯员或记者”:直接写“图片提供 **学院或**部门”; l

文字图片来源于同一单位,均没有明确“通讯员或记者”:直接写“文字与图片提供 **学院或**部门”;

l

文字有明确“通讯员或记者”者:注明是“通讯员”还是“特约通讯员”,是“记者”还是“学生记者”(学校老师称记者);

l

图片有明确“通讯员或记者”者:直接写“摄影 **”(禁用“摄影记者”); l

事例:(通讯员 *** *** 特约通讯员 *** 见习学生记者 *** 学生记者 *** 摄影 *** *** 实习编辑 *** 责任编辑 ***)

三、编辑、审核、发布规范:

1、编辑:

l

实习编辑以校园生活、记者在线两个栏目入手,同事和师父指导;

l

稿件来源除新闻后台,还有新闻经纬邮箱和网宣办邮箱,对于邮箱中的新闻,如取用,请在新闻群中公告,以免其他编辑重复编辑,如看过未取用,也请公告注明;

l

凡新闻后台中的新闻,一经点击“已经编辑”,编辑必须在点击之后的6个小时之内处理完稿件

l

添加新闻之前,一律使用从.txt文档或记事本等纯文本编辑器中复制的内容粘贴到后台;

l

对每一篇新闻必须回访;

l

对于老编给出的意见,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回复;如稿件提意见建议过多,或者问题本身过多,需重新修改添加;

2、审核: 1)审核制

l

栏目负责人一审,正副主编二审; l

重大稿件和栏目,栏目负责人一审,正副主编二审,内容总监三审;

l

特殊栏目,栏目负责人一审,正副主编或内容总监二审,老师三审;

2)审核要求:

l

检查格式、语法,剔除基本错误; l

内容形式检查,提升内容质量; l

思路引导,提升内容思想价值;

3)审核明细

l

《高教动态》《媒体理工》《时评》由正副主编或其他有发布权限的编辑审核,有建议或意见

添加后注明;

l

《校园生活》《记者在线》由相应栏目负责责任编辑一审,正副主编二审,有建议或意见添加

后注明;

l

《人物·讲述》《人物·访谈》《深度》由栏目负责人一审,正副主编二审,内容总监三审,有建议或意见添加后注明;

l

《专题》由专题策划者一审,正副主编二审,有建议或意见添加后注明; l

《综合新闻》由主编、内容总监一审二审,指导老师三审,有建议或意见添加后注明;

3、发布:

l

综合新闻:责任编辑—>发布人审核、发布(杜会、胡成龙、李浩然、涂老师); l

校园生活:责任编辑—>发布人审核、发布(胡成龙、郑圣峰); l

记者在线:责任编辑—>发布人审核、发布(胡成龙、郑圣峰);

l

媒体理工、高教动态、时评:编辑转载—>发布人审核、发布(胡成龙、郑圣峰);

l

理工表情:摄影—>编辑添加—>审核发布(胡成龙、李浩然)

l

深度经纬:采写—>责任编辑—>栏目负责人一审(驳回、修改、通过)—>主编或内容总监二审

(驳回、修改、通过)、发布(胡成龙、杜会);

l

人物•讲述:采写—>责任编辑—>栏目负责人一审(驳回、修改、通过)—>主编或内容总监二审(驳回、修改、通过)、发布(郑圣峰、胡成龙、杜会); l

人物•访谈:采写—>责任编辑—>栏目负责人一审(驳回、修改、通过)—>主编或内容总监二

审(驳回、修改、通过)、发布(郑圣峰、胡成龙、杜会);

l

专题策划:策划撰写—>主编或内容总监审核(驳回、修改、通过);

说明:对应负责人请各界根据具体情况,由内容总监和主编确定;括号中人名为发布者。

4、栏目负责人明细:新闻经纬08~09界栏目负责人安排(监督本栏目更新及一审):

a、综合新闻:薛健(王美晓)

b、记者在线:沈俊宇(刘迪)

c、人物•讲述•访谈:郝羽、沈俊宇 d、深度经纬:郝羽、胡茂峰 e、专题策划:杜会、温敏玲 f、校园生活:胡成龙(冯敏)

g、媒体理工、时评、高教动态:郑圣峰 h、理工表情:赵鼎

说明:上述安排,第一位为主负责人,对栏目更新、一审负直接责任;括号内为实习编辑,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主编胡成龙、副主编郑圣峰监督所有栏目的更新,内容总监杜会、运营总监李浩然协助;四人进

行内容方向上的把关;

四、后台密码使用规范

1、不要在除网站、办公室、寝室、家里外的其他场合尤其是公众场合(比如网吧)开后台,以免自己的后台帐号、密码被窃取,被他人篡改;

编辑美学意识与科学意识 篇6

关键字:编辑 美学意识 科学意识

伴随着科技期刊的发展,美学意识与科学意识在编辑艺术活动中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由最初的简单、粗放,到现在的复杂、精湛,这一改变也给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的技术人员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编辑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当的专业技术,还需对编辑美学有一定研究,具备良好的美学意识,在做期刊的编辑工作时要做到美学意识与科学意识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一、编辑美学意识内容概述

1.编辑美学的重要性

编辑美学是一门和编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学科。马克思对美学的理解是美不仅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物质形态,而且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改造世界的时候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美,所以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变现形式,人的一切生产劳动都是按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科技编辑工作和美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在审读和加工稿件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评价、学习、和欣赏美的过程,因此编辑学离不开美学的指导。从实际角度出发,人们购买一本图书或者杂志,第一眼关注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看书的装帧编排和设计是否精美。一本书如果只是内容丰富而装帧编排粗劣,那么读者购买时仍会犹豫再三。一本版面设计精美的图书可以给内容增光添彩,但一味地讲究版面设计和文字排版也不行,一本好的杂志要做到版面与内容的统一协调,布局美观、色彩适宜、板块设计合理。编辑人员奉献给读者的不仅要是科学精品,还要是艺术珍品。

2.编辑美学的内容

论者认为,编辑美要从整个编辑活动上把握,包括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统一,做到物质美与精神美的高度融合。编辑美的主体内容表现为五点:编辑对象美、编辑设计美、编辑操作美、编辑风格美和信息处理美。

二、编辑美学意识与科学意识的关系

科学意识是自然界规律性的客观反映,是科学思维和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切科学工作都以它为基本原则和方法。科学美不同于编辑美,它是一种理性的美,这就要求编辑美学不能违背科学的权威性和规律性,同时也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的美学意识不能脱离科学意识。具备良好的科学意识是感知和发现科学美的基础与前提,编辑工作就是将科学美彰显出来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文字和版面进行修改,剔除和修正错误、简化版面和通顺语句等等。编辑美就是让编辑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将科学与美完美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辑对象美

因为编辑者的工作对象就是稿件,稿件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整体出版物的质量。所以想要做出优美的出版物,优秀的稿件是基础条件,好的稿件必须做到言语通顺精炼,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结论明确。鉴于科学期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稿件还需具有科学性、内容真实性和推理上的严密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

2.编辑操作美

好的稿件就像是一块璞玉,想要晶莹成器就需要精细雕琢,一名合格的编辑就是雕刻师,从稿件到作品,需要经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优秀的编辑在琢磨中设计,有追求,使璞玉变得玲珑剔透。作者采掘,编者加工,作者熟知矿藏,编者深谙审美。编辑工作质量的好与坏对出版物的声誉和命运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所以只有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编辑美的产生。

3.编辑设计美

科学期刊不仅要做到科学精品,更要做到艺术珍品,一部出版物从整体看就是一件艺术品。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编辑设计,粗劣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内容再丰富也没有光彩。编辑设计运用的艺术语言是通过对比例、均衡、方向、节奏、对比等抽象法则的运用达到在思想和观念上的版面表达。稿件进入编辑组后,经过编辑员的艺术处理,编排版面,统一体例,调整架构,修改字体、字号,插入图片等加工,并选定合适的纸张或其他的载体,直到印刷、装订和出版,最后表现为一部精美的出版物。

4.编辑信息处理美

编辑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开放式系统,编辑活动需要与外界进行各类大量和持续的信息交换,如政治动态、创作动态、读者反馈等这类信息交换是维持编辑活动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想要在竞争中争取优势、掌握主动权,就需要编辑人员对这些数量大、范围广、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核实检查,并且分类处理,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将各种信息系统地、规则地排列组合,同时这些也方便编辑活动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5.编辑风格美

一部出版物的出品是要经过繁杂的程序,这其中会综合各种人的风格。出版宗旨、编辑员立场与观点、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审美意识与科学意识的不同,这些在编辑稿件时融入的特色形成了迥异的编辑风格。也正是因为编辑风格的各不相同才使得出版物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是现今出版市场如此繁荣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科学意识的具体表现

1.内容美

内容美是科学美的表现形式。科学美不同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具备科学意识的人可以切实体会到艺术美,但如果是只具有美学意识而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的人,想要体会到科学意识的美就相当困难。就像一块石头,对普通人来说就仅是一块石头而已,作用甚微,而在科学家眼里它里面包含不计其数的分子和原子,原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可以摧毁一切。这样比较,普通的人比具备科学素养的人能力要低很多。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科学意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这样才能在选文的时候剔除虚假内容,把那些真正包含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知识的论文提供给广大读者,保证出版物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严谨性。

2.架构美

科学美的美学原则在于简明和新奇。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意思,避免繁杂和架空,文章各个部分都要求言简意赅、鲜明精确、重点突出。在编辑时也应该遵循简单性的美学原理,在排版文字和图表表达上都需要避免重复,让读者可以高效轻松地阅览。除了简明,科学思想的创造性和新颖性也得突出,选稿时必须把握“五新”原则,也就是“选题新,立论新,论据新,论证新,结论新”。

四、美学意识的具体表现

1.形式美

编辑美学意识与科学意识的统一也就是外在形态和内在实质的统一。读者看到一篇刊物或者论文时,入眼看到的先是它的版面样式,其次才是其内容,所以刊物的版面样式的美与丑跟人们的阅读兴致有着直接挂钩的关系。只有树立自己特有的风格,从封面样式、版面和印刷等方面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致。

2.版式美

(1)实行编排规范化与版式美

实行编排规范化引起部分人的担忧,担心这样做会限制科技期刊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版面美化,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按照科技文稿编辑要求,虽然格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在内容上并没有进行限制。实行编排规范化是为了解决论文书写格式繁杂不统一的问题,确定了论文排版的基本样式,让编辑人员有规律可循,大大节省了编辑时间。同时也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对作者、读者和编者三方都是有益的。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对期刊的美学价值和系统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2)版式美具体表现

作为编辑活动中表现最为客观的美学形式,版式和装帧美具体表现在字符、线条、图表和色彩等形式。版面设计是编辑活动中对艺术素养要求最高的一项的工作,只有具有一定的美学意识和美学素养的人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版面美,重点在均衡和调和。版面设计中的各个步骤都要做到有序、均匀和清晰,要有层次感和美感。整齐的显得呆板单调,变化的又显得散乱繁杂,排版就是要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经过合理的安排和精密的计算,用补白的方法将长短文结合、调整最后排版。排版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前一篇文章的翻页而影响到下一篇文章的排版。总而言之,版面的美化目的在于使读者舒心阅读。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科技期刊在科技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中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具备了编辑美学意识和科学意识,才能去欣赏美,表现美并创造美,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才能将科技期刊打造成一本科学珍品和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曾志.简论编辑的美学素养与审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7(2).

[2]庄震凯.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美学审视[J].湖北社会科学,2010(3).

[3]朱晓燕.科技期刊编辑的美学审视[J].甘肃科技,2007(41).

[4]余朝晖.试论学报的版面语言、版面设计及审美价值[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3).

[5]梁秋英.实用·美观·经济—期刊内文版式设计原则的探讨[J].报刊之友,1995(6).

新闻编辑意识 篇7

一、如何提高新闻编辑创新意识

创新人类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创新这条渠道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通过创新社会才能有新鲜的血液流动。社会发展中最大的媒体是新闻,在新闻编辑工作当中,主要负责新闻编辑的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编辑能力和不断的创新意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是对新闻界的一个良好驱动力,从而使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加大。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传播和新闻的未来发展的道路。随着全球化产业发展和我国的信息时代的高速运行,以新闻的直播的主要方式代替了许多传统方式,然而直播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的饭前茶后的焦点。信息传播的高速运行标志着我国的新闻行业中的新闻节目的编排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满足和丰富人们的新闻生活,因此新闻编辑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编辑者的新闻编辑能力和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更加突出。一个编辑者的好与坏、优与差再此能力上就能评选出来。

新闻的编辑的编排整项活动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新闻节目当中。在新闻这个行业当中新闻的编辑能力和编辑的创新意识影响着新闻的质量的程度以及人们对新闻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着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新闻报刊的购买量。

在我国的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加入独特的创新意识,是对新闻编辑的一个很大的提升,因此对新闻编辑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在新闻编辑当中的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进步能够保障新闻行业具有更高的品质和新闻质量,更大意义上的使新闻具有自己的传播魅力,相比之下具有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能够使得新闻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传播竞争水平增强。我国现阶段虽处于发展中国家,但是通过网络的传播,对世界各地信息能第一时间了解并可以做出意见建议,这就需要强大的新闻编辑第一时间对新闻做出文字性或视频类的制作或剪辑,这也突出了新闻编辑的重要性,所以新闻是近年来的一个重点发展的行业。

因此在新闻行业中增强新闻的编辑能力和编辑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这两点对我国新闻界有着更加推动作用,并且在新闻行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凸显新闻的编辑能力和编辑能力的创新意识能够增强我国在新闻行业的竞争力以及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是我国在新闻行业中能够站得住脚的基础,借助新闻行业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二、如何使得编辑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新闻行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新闻编辑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创新的意识,注重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编辑能力。从事编辑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的编辑负责人,要有良好创新的提议和高水平的编辑能力,才能更好的引领工作人员想到更有利于新闻的内容,对新闻的节目传播起到促进的作用,也会对新闻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奠定一定基础。接下来我们就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方面进行探讨和了解。

首先新闻编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各个行业当中,工作人员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并且具备良好的工作水平,这也是一个行业的最基本的工作水平,同样各工作人员的道德也代表着该行业的素质水平,近年来,有好多新闻工作者与广大群众发生冲突的事情,还有一些利用自己的职位欺压群众的事件,这些都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也对该新闻工作者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其次对于新闻编辑者来说具有广阔的新闻知识并且要具备创新意识,每一次都将新闻表达的生动和独特。每一位编辑者都应具备较高的工作水平并加大对新闻的实践,每一次的规划都是实战,每一次的排版都要细致和认真,要做到细节处求认真,细节处求创新,使每次的新闻内容具有独特性和生动性。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者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才能对新闻的合理排版和制作起到好的约束作用。

三、提高新闻编辑能力和编辑的创新意识的对策及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不仅仅是传播的话题更加是了解时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新闻行业随着时代的演绎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也因为新闻逐渐品牌化的经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并且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对新闻编辑能力和编辑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新闻行业当中,新闻编辑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更加注重新闻的编辑能力,才能在新闻行业中拔得头筹。针对于新闻的编辑负责人来说只要拥有良好的编辑能力和编辑创新意识,进而能够提高新闻的编辑水平,才能使得新闻的编辑工作更好地做下去,因此对新闻节目信息的传播有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新闻编辑的能力和编辑创新意识也影响着新闻信息传递和发展的前景。现如今如何使得我国新闻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更具影响力,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新闻的编辑能力和编辑创新意识为热点内容,对于如何提高编辑创新意识应该有部分的思考。首先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新闻的编辑人员应该扩大自己的视角并且抓住不同视角来分析,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搜索特别的、有重大意义的、全面的新闻,从而在实际理论基础上,以一个创新的优势将所要表达的新闻表达出来。在实际问题上突出新闻的传递重要性和必要的优势。其次从形式上来说,避免传统的单一报道,适时改变报道内容,选材时扩大参考范围,丰富新闻内容,扩大人们的知识层面,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最后增加现有的报道方式,有效的从人们的生活当中去穿插,感染人们去关注新闻和了解新闻。

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包括新闻的评论、博客、微博以及人民使用的信息传递工具,在这些信息获取方式中可以增加人们的点击率1、调查性质的新闻内容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映。2、多版面的报道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拓宽新闻的内容,使人们对新闻的了解更加丰富和更加深入。3、多风格的报道形式,这种的报道形式能够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加大传递效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都会增加新闻的可信度,使广大群众更加相信新闻的可信度,当然,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并且也将新闻编辑能力和编辑创新意识发挥的无可替代。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进。新闻的编辑能力和创作能力是推动新闻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闻编辑担负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任务,并且新闻的编辑能力和创作能力是提高全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周莹.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J].学术期刊,2014(14).

[2]叶羽.浅谈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学术期刊,2015(1).

[3]孙英姿.谈谈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培养[J].学术期刊,2014(10).

新闻编辑意识 篇8

1 新闻编辑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力,是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从当前的新闻领域发展环境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变化,越来越多的传播方式开始为新闻信息传播服务,多元化的传播途径的拓展对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和传播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新闻从业者,编辑人员需要在自身的文字工作中不断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以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能够更大限度提升传播力,提高传播的水平,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编辑人员需要承担的,就是对新闻事件的探索和新闻深度选题的打磨挖掘。创新力的展现需要从这两个重要的角度入手,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对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打磨,更重要的是要为记者策划更多的深度选题,帮助记者实现深度新闻的采写。所以,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地创新,不仅要做到创新编辑工作思想,还要做到创新编辑写作形式。

从选题思想的角度来讲,编辑工作中需要针对不断发展的新闻环境进行选题策划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传统的编辑选题策划工作都是按照频道定位栏目定位等方式来进行策划,未来,编辑在选题策划工作方面,要进一步拓展自身的选题策划思路,策划的选题要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延展性。编辑选题策划工作不能够被太多的条框要求限制住,应该在选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创新选题的角度。这就需要编辑在工作中不断拓展自身对于选题的把握能力,一方面,对于日常发布的新闻稿件,无论是消息稿还是深度稿都要多加思考,这样在日后的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才能够有所积累,特别是在选题方面,才能够在这种日常新闻素材的积淀下在深度新闻选题的策划中有所创新。另一方面,选题策划的创新还来源于对于新闻选题策划会议的集思广益。传统的深度选题策划会议都是需要编辑人员和记者共同对选题进行商议,这样的选题策划方式虽然能够保障选题的专业性,但是在选题策划和采访的角度却受到一定的限制。编辑工作中需要改变这种选题策划的方式,特别是选题的观点要着眼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尽量把握更多的社会观点。同时,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方式激发编辑工作创新路径的不断改变和发展。

因此,编辑在选题工作的策划和开展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传播进行更加全面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专业的选题策划和深读选题的研究方向的设计。在确定一个选题的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从多角度收集相关的舆情信息,可以借助舆情传播的关键点来为深读选题策划工作服务。这样新闻编辑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

除了选题策划方面的思想方式上的创新之外,新闻编辑在工作中需要进行的创新和变革还有写作方式文风等方面的变革。当前,新媒体成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在媒体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在沿用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拓展和创新。例如,当前在媒体传播中,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涌现成为新媒体编辑发展的主要助手,央视在新闻传播中已经形成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进行传播的“两位一端”传播态势,并且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文字传播,图片和视频传播之外,央视新闻还使用H5页面制作等方式来进行专题新闻信息的制作。在细节上的专题制作方面,“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将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媒体传播中心,在这其中,除了实时推送一组新闻之外,还打造了一些固定的栏目,例如,“早啊,新闻来了”,这个小栏目就是每天早上为用户提供一组新鲜的新闻快讯。而“夜读”栏目则是在晚间推出一些精品的文字阅读作品供受众阅读。这些小型栏目的打造和微信公众品台的打造都是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编辑力的要求。

2 新闻编辑要从多角度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新闻编辑在工作中都需要不断拓展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闻编辑工作每天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压力也非常大,如何提升新闻编辑的编辑能力也需药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去探索。

此外,新闻编辑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在信息的把控收集分析等方面进行拓展,作为新闻编辑,要成为一种专家式的人物,对新闻稿件进行打磨整合的过程中,把握好信息的深度,不能够让写作出来的信息肤浅,流于表层的内容。这一点体现在新闻选题的策划方面比较明显,特别是深度选题的策划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剖析,挖掘信息背后的趋势以及有可能发展的方向,对于新闻信息的敏感性和专业性要结合起来,这样新闻编辑的编辑能力才能够更加有深度更加专业。

3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受众需求和新时代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媒体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要求新闻编辑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强化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对于新闻信息的把控,新闻选题的策划等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水平。传统媒体在新闻领域的发展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大量新的媒体形式的兴起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空间和渠道。这种环境下,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拓展自身的编辑力,增强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编辑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祥燕.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科技传播,2014(7):1712.

新闻编辑意识 篇9

1 新闻编辑现状分析

1.1 报道内容相对单一

新闻内容是新闻在传播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因素,如果新闻的综合性和创意性在编辑的过程当中严重缺失,新闻就会失去吸引力,造成关注度下降,所以创新意识的不足是导致新闻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

1.2 新闻形式过于单调

新闻编辑对于教科书式的传统新闻形式太过依赖,在新闻报道方面一直保持着风格的统一,观众对于传统新闻形式的套路已经耳熟能详,一成不变的传统新闻形式促使观众更倾向于有新意和有趣味的节目。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新闻编辑工作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观众流失率大增,这对于新闻媒体能否生存影响至深。

1.3 新闻缺乏创新性

专业能力是媒体记者获取社会新闻热点的关键。一些能力不足的新闻媒体记者,获取的新闻信息未能达到版块内容和数量的要求,而采取摘抄其他新闻作为填充,这种质量的新闻对于观众来讲,不能够成为关注的热点。新闻只有占据“新”这个字才算得上是新闻,抄袭来的新闻不仅让受众反感,更损害新闻市场。

2 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的有效措施

2.1 不断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

目前,电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新闻接收平台,为了增强电视的新闻收视率,就需要从新闻的具体内容着手,从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在电视新闻的题材及新闻的可观赏性上下功夫,选择受众人群比较感兴趣的、实事性强的新闻内容,用以吸引电视受众人群,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视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效果。

2.2 新闻编辑应培养科学、艺术的创新意识

创新、创意,但不是异想天开,新闻要进行创新,首先,要使新闻编辑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理念,但这不是要求新闻编辑胡思乱想,需要新闻编辑在创意的过程中持有科学的态度及正确的观点,这是进行新闻内容创新的必然前提。只有这样,所编辑的新闻才是真正的新闻,才不会偏离新闻的轨道。

2.3 利用先进技术,整合信息资源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依靠新媒体的强大优势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记者要尽可能地使用当前的新媒体形式,如微信、微博、手机APP等,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新闻线索及新闻素材,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听众、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推进新闻的多样性发展,更好地为各种受众人群服务。

2.4 加大电视新闻头条的吸引力度

在编辑电视新闻的过程中,使用头条新闻来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是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播报的头条新闻通常与重要的会议、重要的领导活动等内容有关。因此,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新闻敏感能力,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事件更深、更广的含义,增加新闻的吸引力,丰富电视新闻的素材,推动电视新闻向着信息化、多元化、生活化、亲民化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急速冲击下,要想摆脱传统新闻编辑的固有模式,就需要进行创新,并根据实际需要提高新闻编辑能力,这不仅仅是新闻编辑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推进新闻创新与发展的必备要素。新闻编辑应全面强化创新意识及创新理念,从多方着手,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具有可读性以及可观赏性的新闻。

参考文献

[1]杨晓婷.提升记者编辑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

[2]张炯,廖安安.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能力重构[J].中国出版,2014(2).

新闻编辑意识 篇10

1 新闻编辑的现状分析

1.1 报道内容相对单一

当前, 分析新闻编辑的现状发现,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的这一问题, 着已经是影响新闻质量的重要问题。一些新闻编辑撰写的新闻内容不够充实, 缺乏一定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对新闻节目而言, 观众对新闻的基本内容已经有所掌握, 对新闻内容不是十分喜爱, 导致新闻内容对观众缺乏吸引力。新闻内容过于单一, 导致受众的口味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编辑能力有限。

1.2 报道形式过于单调

当下, 各行各业均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 新闻行业也是一样。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一些新闻媒体中对新闻进行报道时, 依然沿用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观众已经十分熟悉这种报道形式和风格, 且已产生了审美疲劳。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与编辑的能力直接联系。如果新闻内容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且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新闻关注者就会大量流失。在编辑过程中, 新闻编辑流程过于老旧, 导致新闻节目质量每况愈下, 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3 新闻内容缺乏创新性

当今, 虽然我国新闻节目不断增多, 但新闻内容却千篇一律。一些电视台直接照搬其他电视台的节目内容, 致使新闻节内容跟风现象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当对于观看过的新闻内容, 观众自然不愿二次观看。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不同, 对内容新颖性方面的要求较高,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新闻中的“新”。

2 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的策略

新闻编辑的能力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 要想提高新闻质量, 还需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2.1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编辑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其的对事物的判断力, 这一因素对新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便会在众多事项中发现事情的真相, 并对这一事项进行及时报道, 使新闻报道可以在时间上抢占先机。挖掘新闻时, 如果编辑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 就会导致新闻报道在很多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因此, 要想使新闻的编辑能力有所提高, 就需要增强编辑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新闻编辑, 应当坚持学习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充分了解社会发展方向, 提高新闻敏感度。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新闻编辑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等, 提高其对事物的判别能力。此外, 新闻编辑应当时刻关注周围发生的新变化, 把握当事物发展的新动向, 提高自身的编辑能力。

2.2 不断积累素材, 丰富知识储量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新闻编辑应不断深入群众, 从中找出真实素材, 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量, 从而得心应手地进行工作。此外, 新闻编辑者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使自身的思维和灵感更加活跃。在新闻行业中, 虽然新闻编辑者不必要成为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但新闻编辑应当尽可能多地对自己工作过程中涉及的领域多加了解, 开拓自身的知识面, 努力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新闻编辑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政治和经济实际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与此同时, 对当下社会风俗和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在编辑不同新闻内容的过程中, 轻车熟路, 及时找出创新点, 编辑出吸引读者的内容。

2.3 改进编排手法, 吸引读者兴趣

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 不仅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 还要对新闻版面进行编排。因此, 新闻编辑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传达的过程中, 需要设计新闻版面。在对新闻版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艺术创意的手段进一步强化文字内容, 利用艺术手段对文字进行适当的衬托,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1]。如果新闻版面设计的科学合理, 便会赋予报纸一种独具特色的风格, 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兴趣被吸引。因此, 编辑能够对新闻版面进行科学设计, 可以起到强有力的吸引读者的作用。

对编排手法进行科学改进, 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还应当大力加强自身的版面意识, 从而赋予新闻新的活力, 使新闻内容更具立体感。让读者在充分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 享受其中的内容。此外, 新闻编辑对版面进行获取的过程中, 还应当重视版面是否具有整体性, 文章和文章之间是否具备一定的关联[2]。

2.4 大量积累新闻素材

为了使新闻更具创新性, 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具有足够的洞察力, 以及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 可以从多重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认真审视。对某一新闻进行编辑过程中, 可以收集多方面的素材, 对日常生活中不同资源和信息进行积极收集, 针对新闻的热点信息, 应当具备自己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观点。对日常生活中各类事件进行长期的积累,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长此以往, 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会逐渐上升, 特别是对事物的洞察力洞察力, 在编辑新闻内容时, 就可以轻易地找到独特的切入点, 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

2.5 创新新闻思维模式

若想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编辑出吸引更多群众的新闻, 就应当从思维的创新方面入手, 根据群众的思维和眼光, 创新新闻的思维模式[3]。新闻媒体在进行编辑时, 可将事件本身作为基础条件, 并其他方面的元素, 使新闻能够顺应现代人审美和价值观。此外, 为了从本质上使新闻得到创新, 对新闻进行播报的过程中, 可以增加与群众的互动环节, 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 让观众不必转台就能观看到自己关心的话题, 进而满足观众的需求。

3 结语

作为新闻编辑, 对新闻进行编辑的过程中, 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不同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 不断创新编辑方式和新闻版面编排方式;同时, 不断改变自身的思想, 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审视, 具备自身对事物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王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提升措施[J].新闻传播, 2014 (15) .

[2]陈刚.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视听, 2015 (10) .

编辑要有经营意识 篇11

一个具有良好经营意识的编辑要做到对组织出版的图书有明确读者定位,有准确的环境分析,有为贯彻整体营销的一个个层面、一个个细节的周密安排,图书在市场才会有成功的表现。编辑的经营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充分判断选题的经济价值

选题策划作为整个编辑工作的基础,在编辑工作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选题不好,后续工作做的再好也难以弥补其带来的缺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行为不能不受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和影响,传统的“内容本位”的选题价值准则已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不用说使出版效益最大化。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机构,当它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为社会大众带来价值,发挥效用,他才会有存在的意义。具有经营意识的编辑在注重选题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同时,还应注重选题的经济价值,即图书在发行销售中可能产生的利润。

如图书的预期销量是评估选题经济价值的关键点之一。在不同的印数下,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印数5000册的成本是印数1000册的2.5倍,而利润却是7.5倍(如果全部销售的话),同样印数1万册的成本是印数1000册的4.5倍,但利润却接近18倍。有经营意识的编辑会在详细地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于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对图书利润估算的知识,对将要出版的图书的印数、定价范围及其收支平衡点做出一个较为明确的估算,对选题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做出必要的评估,作到对图书将要产生的投入产出状况了然于心。

二、要有很强的品牌经营意识

对于编辑来说,图书品牌包含出版社品牌和品牌图书两层含义。出版社品牌是出版社集体长期努力的结晶,是由一本本精品图书堆积出来的。它们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谁拥有品牌产品,谁就拥有读者,谁就赢得市场。图书品牌作为出版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编辑的充分重视。品牌图书可以是单本、单套图书也可以是丛书乃至一类书,最终形成一个图书品牌。图书品牌的树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决非片刻的“轰动效益”。中国书业的第一个品牌——“布老虎丛书”在其诞生之初就确立有一个明确的品牌定位:文学类畅销书。经过十年的努力,今天其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达1.2亿元人民币。因而,一个有经营意识的编辑会在对本社的特色、优势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从长期到近期,从选题规划到单本图书,都有意识的树立本社在某一方面的品牌,并且持之以恒,根据市场和读者状况进行不断的努力,以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

三、要有宣传推广的策划能力

图书营销工作是图书能否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的重要方面。市场营销的职能是稳定现有需求、稳定现有顾客,创造需求、创造顾客。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策略已不能适应E时代的市场竞争。编辑最了解自己策划的图书,了解图书的质量、特色,了解作者情况和成书背景,也了解同类书的市场情况。因而,编辑对所策划的图书在宣传推广方面应该更具优势。在浩瀚的书海中,往往一条赏心悦目的标语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的标语是“不是唯一的,却是常用的”。既恰如其分地显示了《辞海》的作用,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活了读者的需求。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对市场和图书的完全了解,对市场同类图书的跟踪分析,对最终读者的准确定位,对各类宣传媒体的准确把握等等。但有了这些还不够,还应重视对现有渠道特点的深入考察,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渠道去销售图书。每一个渠道通达的终端客户与图书的目标读者的相符程度都是不同的,这需要编辑与发行人员的周详的策划和研究才能达到。因而有经营意识的编辑会与发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制定图书营销推广工作,与发行人员共同制订图书的营销方案,随时了解、收集图书的市场反馈,并根据此调整销售策略,从而实现图书的利润最大化。

电视新闻摄像的编辑意识 篇12

由于各地电视台对电视摄像的工作要求不尽相同, 目前普遍的县市级小电视台, 从事摄像的多数人员不是专业出身, 特别是新闻记者, 许多电视台是采摄一体, 一个记者既要记录和了解所采新闻的内容, 又要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关键镜头, 有时为不错过其中的重要画面, 只能多拍, 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又加大了后期制作的剪辑难度。对他们来说有良好的编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从我台的实际情况看, 做过后期制作的记者和没有做过的所拍的图像就有很大的差别, 究其原因就是做过后期制作的记者, 在摄像时会考虑拍摄的镜头怎样才能最好地编辑, 这不仅使后期编辑容易、快捷, 而且拍摄时是有目的地拍摄, 可以大大地节约拍摄时间和减少素材拍摄量。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摄像都有后期制作的经历, 但是作为一个电视摄像一定要有编辑意识, 要知道自己现在拍的镜头将可以用在节目的什么位置?前后有什么样的镜头好接?这些镜头是否都已拍到?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明确现在要做的新闻的内容和要点, 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和要点决定必须拍摄的主要镜头和辅助镜头。拍摄时要充分注意所拍镜头的完整性、连贯性和可剪辑性。

一、完整性:

完整性包括镜头的完整性和声音的完整性。镜头的完整包括镜头画面构图的完整、镜头中人物动作的完整以及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过程的完整。每一个镜头都要留有足够的剪辑余地, 以方便后期制作。一般地说, 新闻摄像在拍摄图像时同时也在记录着现场的声音, 特别是被摄主角在讲话时, 需要拍摄者在拍的时候有使用同期声的意识, 注意记录某一句或一段话内容的完整性;对一些突发事件, 现场同期的完整记录很能说明问题, 有时一段好的现场同期胜过十句解说词, 所以不能一味地注意图像, 而忽视声音的存在。

二、连贯性:

连贯性是指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之间的信息、动作与屏幕方向的一致性, 目的是使做出来的节目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特别是拍摄对象是运动的时候, 电视新闻记者一般是单一摄像机拍摄的, 一次只能记录一个角度, 很难跟上被摄对象的变化, 这时, 切换镜头、插入镜头和润色镜头的适时拍摄、抓取将给后期制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对一辆沿着街道飞速开来的汽车, 可以用这时一个路边行人的反应作为切换镜头, 用飞转的车轮作为插入镜头, 用路边的绿草和树木作为润色镜头。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 切换镜头和插入镜头是能产生缓冲作用的, 而润色镜头不起缓冲作用, 因为它的动机不明, 有时用的不好, 可能还会看起来恼人。

屏幕方向的连贯性是保持每个被摄对象在每个动作指向的方向是相同的。

1. 看的方向。

在一组连续镜头内, 每一个人面部应该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角度, 朝向屏幕的相同的一侧, 除非他们朝着别的东西看, 互相说话的人物应该保持屏幕上对立的方向。

2. 移动方向。

对于移动的对象, 应该以相同的屏幕方向移动。朝屏幕方向面对观众移动的角度可与几乎直接朝着摄像机的方向有一定角度, 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角度, 朝着画面同一侧面的方向就可以了。

三、可剪辑性:

应该说可剪辑性是电视摄像编辑意识的主要体现, 所谓可剪辑性指所拍的镜头是完整流畅和过渡平滑的一系列镜头。除上面已经提到的特性外, 可剪辑性镜头通常需要以多个角度变换地进行拍摄。而怎样使这些多角度拍摄的镜头能更好地编辑, 关键看摄像时对镜头的角度和景别的选择。这就要求作为一个摄像要有一定剪辑常识, 懂得蒙太奇规律。如拍一个会议的报道, 带会徽的全景, 座台和与会者的中景, 报告人和听众的特写 (包括神情和动作) 以及与会议有关的一些外景 (这点有时可用原有素材资料) 都应有合适量的拍摄。再如, 拍两个人对话, 要有包括对话者全景, 说话者及听者的正侧面中景和特写, 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越轴, 否则无法编辑或剪出来的片子别人看不懂。

上一篇:综合性能对比下一篇:高职教育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