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的素养

2024-05-15

新闻编辑的素养(共12篇)

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1

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 对人们的价值判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新闻编辑者的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民众的观念意识, 甚至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闻编辑肩负着改变和重塑民众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1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新闻往往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社会的道德走向, 虽然新闻要求客观性, 但其编辑过程中往往会无意加入作者的某些观点, 这也就使新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公众。因此, 要求新闻编辑有较高的道德水平, 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另外, 新闻编辑应该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的不正之风。新闻编辑还应该深入人民群众, 颂扬人民的奉献精神。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新闻编辑才能真正通过新闻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新闻编辑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工作者要适应岗位的要求, 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新闻编辑也不例外。新闻编辑应该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能够及时发现稿件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较高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避免政治上的错误, 在众多稿件中选取有利于教人向善的内容, 并把稿件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 新闻编辑才能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材料, 并从中梳理出清晰的线索。这种能力不仅仅需要相关的学科知识, 也需要工作者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刻苦学习。只有具备这种能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 才能及时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时代在进步, 知识在更新, 新闻编辑也应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

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相应的政治敏锐度和鉴别力。新闻编辑之后就要面向社会发布。因此, 在思想上, 新闻编辑者应该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不应该出现问题。某一报刊曾因为新闻内容出现政治问题而造成恶劣形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编辑者的政治觉悟较低, 没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合格的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 时刻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新闻编辑所发布的信息面向的人群广, 内容覆盖面也较广,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 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新闻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21世纪是信息时代, 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且仍在较快的增长。相关研究表明, 每五年人类的文化水平就会翻一番。信息传递的便捷使人们拥有更多接触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 民众的知识储量更大, 涉及的学科更加丰富。这些时代特点都要求新闻编辑者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他们不仅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更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步伐。作为一名新闻编辑, 必须做到知识面广, 不断用最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应用于编辑实践中。

5 新闻编辑应具备高尚的人格

不同于记者能够在外出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新鲜的事物, 新闻编辑往往要长时间地在室内工作, 工作相对无趣。如果忍受不了寂寞, 就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因此, 新闻编辑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另外, 新闻编辑常常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 这就要求其拥有活跃的思维, 并且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新闻编辑工作在新闻发布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候也会面对同事的误解等情况, 这也要求新闻编辑要有承受委屈的度量。在工作中, 新闻编辑应该在大量阅读稿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

6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编辑策划能力

在新闻编辑工作过程中, 往往需要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和重组, 这要求新闻编辑要有相应的策划能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新闻编辑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用信息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的发展, 选题和策划就有了源泉。对于稿件, 新闻编辑应该能够发现其合理之处, 并对其进行合理删改, 对于内容较浅的内容, 应该进行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 来适应工作的要求。

新闻编辑是一项工作, 胜任这项工作就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新闻能否准确地表现主题、记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多大程度的展现等都需要新闻编辑的努力。新闻编辑应该从道德水平、专业能力、政治觉悟、文化水平、策划能力、人格方面来不断完善自身。

摘要:新闻编辑工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 更涉及到新闻编辑所在团队的尊严和生存问题,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必须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闻编辑队伍, 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文章从新闻编辑的道德水平、政治水平、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蜀艳.探讨新闻编辑如何创新及新形式下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195-196.

[2]常晓峰.新时期新闻编辑工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J].新闻采编, 2014 (4) :45-46.

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2

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图书出版对编辑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清楚自身所应肩负的责任和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根据图书出版需求及个人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图书编辑职业化素养包括以下内容:敬业精神;忠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高度进取心;自动自发地工作;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找任何借口;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好的建议;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共命运。

1.树立积极主动的市场意识

当前,图书出版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此一本图书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目标读者,以及根据读者特点而策划的内容,这样才能赢得目标读者的关注。只有在细分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读者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服务于读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理念、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做好图书内容上的改革,是期刊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图书编辑不应仅做静态的文稿处理工作,还应主动熟悉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掌握社会热点与目标读者趣味,了解图书市场和读者需求,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图书选题策划,在组稿方向、稿件遴选等方面,都要根据读者需求来调整图书内容。对于每一个选题,都要着眼于是否顺应读者需求,是否对读者有益。只有将读者意识贯穿始终,重视了解市场,才能确保图书长久地赢得读者,在市场牢牢地站稳脚跟。

2.培养敏锐独特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本图书要想在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出新、出彩,富于创新精神。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出版的需求和编辑的工作需求,它体现在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图书编辑的创新性体现在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发行的整个出版过程中。

(1)选题。选题策划阶段是编辑创造性表现最为明显的环节。一个合适的选题,实际上是编辑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动态与市场需求提出来的。

(2)编辑加工。编辑要善于发现原稿中的闪光点,把它凸现出来,而对其中平淡无奇的地方则要善于修饰。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增删、修改、润色等,也是编辑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3)推广策划。编辑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后期对出版物的装帧与营销策划上,具体包括要对出版物的版式、封面设计和印刷材料与印刷质量提出要求与建议,撰写征订广告、宣传资料和书评,为出版物的发行进行促销推广活动等等。

3.打造“博”“专”结合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期刊产业的改革和创新,专业化、小众化成为中国期刊界的重要发展走向。为了追求读者市场的最大化,任何期刊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意识,服务特定的读者群,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多方位需求,也就是以小众化的方式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一大批与此相适应的具有专门知识的期刊编辑人才。传统期刊编辑学曾提出“T”形知识结构的概念,强调了期刊编辑应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即期刊编辑若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编

辑知识,要成为“杂家”。然而,随着期刊类型的日益细化,期刊编辑的分工也将越来越专门化。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以一个人的通才来应对一切,显然不太现实。毕竟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追求样样精通,可能最终导致一样也不精通。人各有所长,能力和资质差别很大,社会化生产所要求的分工细化,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使人们在生产中分工明确,各尽所长。

当今中国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上,而是应沉下去,最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期刊编辑要不断探索,向“专家型”编辑的方向发展[4]。也就是说,专业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比如像《招生考试通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教育类期刊,如果编辑自身不懂得招生考试领域的专业知识,别说加工处理招生考试方面的稿件,就是与读者沟通起来都十分吃力,又怎能奉献出贴近读者、指导性强的文章呢?因此,期刊编辑既应做“杂家”,又不能自甘于当“杂家”,还要在“杂”的基础上“专”起来,成为融“博”“专”于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如今中国期刊界的现状是,文字水平尚可的“万金油”式编辑举目皆是,而具有专业水准的编辑却较为匮乏,从而影响了期刊的整体质量。目前,很多综合性传统期刊纷纷改头换面,流露出专业化的气质,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便是编辑的专业化水准差强人意。可以说,没有期刊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

4.塑炼独立深刻的理性精神

如今的读者普遍要求一本期刊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以帮助自身提高知识层次。鲜活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是形成期刊风格所不可或缺的。期刊的思想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内在精神的洋溢[5]。构成期刊特色与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观点,它要通过编辑凭借理性精神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想获得独家新闻,似乎不太可能。尤其是期刊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在新闻报道方面更是处于劣势。那么,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究竟靠什么取胜呢?答案是:除了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和有内容的深度报道外,还要敢于亮出观点,善于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读者。期刊编辑作为从事信息的筛选、加工、生产的专业人员,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因此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思想力。编辑对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个文化审选的过程,还是一个渗透自身文化理念、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重要角色[6]。即便抛除抓住读者眼球的市场动因不谈,期刊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也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一己之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期刊编辑的理性精神之上。在这一点上,《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等时政类期刊作出了表率。这些期刊通常以有一定文化教养的读者为目标受众,以他们的视角为出发点,反映他们的价值观。要求受众能够以批判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关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本期刊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选题上,即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而这正是考查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其实,理性精神同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才能练就一双洞察深远的慧眼,在纷繁庞杂的信息面前理清头绪,将其组织成为有效的选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要想实现职业化,除了对期刊事业抱有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积极的市场意识、“博”“专”合一的知识结构、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理性精神,这对提高期刊竞争力,促进中国期刊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军队新闻报刊的编辑,如何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较强可读性的稿件编发出来,奉献给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素养的探析 篇3

关键字: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媒体的兴起,为人们接收新闻提供了多种方式,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局面已经瓦解,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新特点为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增添了困难,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技术和新媒体也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便利,新闻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比较分析

新媒体时代卜,新闻具有海量化、快捷化、互动化、良劳不齐等特点。互联网是一个庞杂的信息库,且具有检索功能,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无限量的信息二计算机和网络己经实现了普及,人们只要打开电脑,连上网络,互联网信息会自动跳入视野。信息的海量化是互联网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海量的信息给人们的选择造成了困扰,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消亡的原因。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快捷,新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多以微博为首发原,微博发出信息约半小时后传统媒体才有报道问世,但是新媒体的快捷性也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准确,传统媒体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平台,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可以发布新闻、评论新闻,是舆论影响者。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反馈主要通过对收视率和发行率的调查,互动性较差。

新媒体新闻质量良劳不齐,谣言容易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干扰受众对新闻的判断,容易造成舆论误导,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大众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较为认可,因而传统媒体拥有较大的舆论导向功能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

在信息化的社会,新闻信息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方便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样化等。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已是显而易见,但是,当前新闻采编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有目共睹。因此,为了提高新闻采编质量,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是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2.1增强新闻编写能力,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的深度挖掘

新闻工作者新闻编写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则新闻稿的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呈现了“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的局面,与此同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听见“辟谣”的声音越来越普遍。因此,新闻工作者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新闻编写能力,面对一则新闻,要注重深度挖掘其背后深藏的内容,努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其深层的价值,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稿,并且对于纷繁复杂的新闻要认真鉴别,格外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总是瞬息万变,所以采编工作者在新闻编写时还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比如,在招聘采编人员时,就应该对应聘者的相关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各方面合格的才给予聘用。这样在开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从业者具有一定良好的新闻采编素质和能力。同时,新闻单位也可以不定期组织新闻工作者参加相关的提升采编能力的培训,并且组织一些测试用来鉴定学员的学习心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编能力和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增强竞争力,从而保证新闻的采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2与时俱进创新采编形式,增强新闻编写的新颖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媒介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其赖以依存的载体,图像、声音和表格等都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但是,当前的新闻采编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采访这一单一的表现形式上。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在充分发挥采访这一传统采编方式的优点的同时,也能与时俱进地运用二些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进行采编,从而丰富新闻采编方式,增强新闻采编的新颖性和对受众的吸引力。此外,新闻采编工作者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心理变化,以促进新闻的有效传播。

2.3增强采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信息泛滥的局面。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时,要做到全面且真实地报道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采编人员一定要在实际工作坚持贯彻这一原则,做好新闻的有效传播。

2.4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现代技术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编辑也要了解到新媒体的不足,新闻的海量性会造成受众的困扰;新闻的及时性、便捷性会造成新闻报道的不深刻、不全面:新媒体的复杂性也导致新闻质量的良劳不齐。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卜新闻的不足,是新闻编辑提高新闻质量,使传统媒体保持一定优势的前提。

过去传统媒体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面窄,主要靠新闻采编人工获取,新媒体为受众,也为其他媒体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利用网络工具收集新闻线索更加便捷,而且网络信息具有及时性,传统媒体通过网络信息可以更快地了解时事新闻,当然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新闻线索需要较高的新闻敏感度。此外,网络也是庞大的交流平台,论坛、微博、QQ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交流工具,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工具通过网民获取新闻线索。

参考文献:

[1] 郭瑞华.  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浅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S1)

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篇4

1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

要想胜任新闻编辑这份工作,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新闻编辑每天都需要编辑处理海量的信息,这就需要自己的头脑中存储着相应的文化知识来对这些信息作出判断,也就是说新闻编辑不但要成为一名杂家,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专家,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对信息进行良好的判断,然后对此进行合理的编辑,进而将其展现在公众的面前[1]。除此之外,当今世界在不断地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一些过往的知识往往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积极地进行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对于时代的更新能够适时地做出自己的调整和改变。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牢固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因为新闻工作人员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一定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对新闻稿件做出正确而且恰当的评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新闻客观真实地展现在民众眼前,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编辑不同于其他服务范围小、服务群体少的职业,新闻编辑面向的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向民众报道社会真实生活,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因此,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新闻编辑,不管其知识存储如何丰富,业务能力如何强大,如果没有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他就永远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2]。因此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新闻编辑首先要做到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的负责。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正确运用的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做出正确的判断,认真编辑,不去刻意引导社会舆论,尊重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永远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对党、人民和社会负责。其次,新闻编辑应当具备严于律己的精神,如今社会各种思潮互相陈杂,因为新闻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在报道上有污点的人企图美化自己的形象,便会向新闻编辑示好。有的新闻编辑便会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收费替新闻当事人做虚假宣传;有的新闻编辑在采访报道的时候热衷“包吃、包住、包送礼”的“三包”采访;有的害怕社会上恶势力的报复而不敢进行真实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给民众展现的都是虚假的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失去民众对新闻编辑的信任。因而新闻编辑一定要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勇于对金钱诱惑说“不”,勇于对对社会上的恶势力的恐惧说“再见”,严格遵守新闻行业的纪律和制度,做一名有良心的、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

3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对新闻编辑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新闻在本质上就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工具,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因为如果缺乏这种素养在报道的时候看待政治问题就难免会片面。因此,新闻编辑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首先要牢记我国的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这有利于新闻编辑提高自己新闻在世界上的认识度,提高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可。其次,新闻编辑要不断跟随党和国家方针的制定和修改而增加自身的理论学习,时代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国家的方针政策也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新闻编辑应当不断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4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素养

世界不停地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地产生,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内容驳杂、数量巨大的新闻信息,从这些新闻中挑选出重要的内容加以编辑报道传达给民众,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

5 结语

新闻编辑在社会的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与国外、国家和人民、党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枢纽,因而对新闻编辑的素养要求比其他服务行业更加严苛,新闻编辑也应当不断努力来满足自己对这些素养的要求。

摘要: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大量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信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把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资讯编辑好传递给民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思想意志,把握社会正确舆论导向,因此,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较好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宏伟.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记者摇篮,2013,(6):145-146.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 篇5

由于传播网络化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新闻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让自己的新闻吸引到受众的眼球,需要新闻编辑从传统的“把关模式”转移到“创新”的思路上,提高新闻的质量融入新的特色,下面以电视新闻为例,谈谈在新时代下如何寻求以创新为主题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媒体影响下新闻编辑的现状及缺点

随着新的受众心理和需求的出现,传统新闻的宣教式传播已经不能吸引受众欣赏和接受新闻。在新闻编辑方面,目前部分电视新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编辑思想陈旧、编辑模式老套、编辑方式单一的问题,使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媒体上,电视竞争优势削弱。传统的传播模式采用宣教式的传播模式,表现形式既单一又毫无美感,不注重观众的心理需求,无法吸引到观众,削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主要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陈旧的模式。电视类新闻节目发展至今,还在采用以前陈旧的编排模式。电视新闻类节目固有的模式:政治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这种编排模式多少年没有变化,让观众厌烦,毫无疑问地影响着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其次,信息缺乏吸引力。新闻报道内容追求的是对客观事实的表现,例如电视新闻类节目所堆积下来的是大量的时政新闻,报道语言按照经验性的稿子反复编排,造成语言单调,新闻形式采用画面加解说,一成不变缺乏美感,使新闻自身的品质下降,受众因为审美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流失。第三,时效性差。在网络、手机等传播方式出现后,传统新闻由于受播放时间的限制,受众所接收到的信息特别是时效性新闻信息往往已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了解,新闻本身并失去了时效性,不再被受众所关注。

二、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要求

新闻编辑要胜任高科技时代新闻编辑的工作,保证新闻的高质量的同时还要具备政治甄别力,整合不同的宣传形式,使各种传播方式的新闻质量的管理处于可控状态,使新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效果。而对新闻编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提高政治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政治素养是新闻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自己的新闻使命,遵循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实事求是地对新闻进行编辑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作为新闻编辑,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正确地引导舆论。在筛选新闻的过程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甄选能力。譬如对于那些有新意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却违背我国政治方针的新闻,可以筛选掉或者适当地编辑,正确引导舆论不产生负面的影响。

2.积累新闻素材提高提升创新意识如果把新闻比作一件产品,那么新闻编辑无疑是产品的设计师。新闻编辑本身作为一项创作型工作,需要编辑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平时对各种信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新闻编辑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和海量的信息,才能开阔新闻编辑的视野,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思维。新闻编辑作为稿件的把关人,每天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而要确切地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受众需求的、哪些信息认知和观点是正确新颖的,其工作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学、人文等多方面。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去积累素材和经验,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找到更好的新闻创意,培养出创新精神。

略论编辑的博雅素养 篇6

关键词:博雅;编辑素质;素养

编辑出版活动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理应是神圣而崇高的。然而,在出版界也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的现象,除了盗版、盗印等非法出版活动外,一些民营图书公司在短时间内炮制出大量的所谓“畅销书”,甚至包括对读者影响巨大的教辅书、养生保健书等,里面错漏百出,贻误读者;有些出版机构大量跟风出版,市场流行什么就生产什么,产品完全没有创意;有些人则肆无忌惮地抄袭,或借“翻译”之名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沽名钓誉,唯利是图;此外,随着出版行业,尤其是电子、网络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组成多元,素质也良莠不齐……这些出版界的乱象,让读者遭受经济、精神甚至健康上的多重损失,产生了恶劣的后果。

面对出版业的如此现状,编辑应该从培养“博雅”素养做起,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博雅”的含义

“博雅”的含义是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博雅”本来是指学识渊博纯正。“博”即博学、渊博;“雅”即雅正,强调“合乎规范”。“博雅”一直是我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目标。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称:“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在西方文献中,与“博雅”相对应的是“liberalarts”。该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人知识”和古罗马的“自由人技艺”,在中世纪演变为“七艺”,17世纪之后与英国的“绅士”观念合流,遂演变为近代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的学说。18世纪,博雅教育受文雅观念的影响,以“社会一道德”为指向(沈文钦,2008)。在19世纪,博雅教育则更注重心智训练。

如今,无论中西方,“博雅教育”都不限于士大夫或绅士阶层,而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因此,教育界往往用“通识教育”或更具体一点的“人文教育”来取代“博雅教育”的说法。

本文说到的“博雅”,作为编辑人员的一种素养,主要是指编辑作为当代文化人应该具有的一些能力和品格特征。

首先是“博”——编辑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从知识结构上而言,编辑必须有自己熟悉的专业,而且还要尽量地懂一些“杂学”。需要强调的是,编辑的“博”,既是编辑作为一种职业对个体的要求,也应成为编辑个体的一种自觉的追求。

其次是“雅”——编辑应该具有文化人的清雅之气。这种“雅”应该既包括对所从事的文化事业的职业自豪感,也包括编辑作为文化人所体现出来的情操、判断力、鉴赏力、气质等。这种因为“博”而带来的修养、学识、谈吐等方面的“高雅”气质,自然应符合主流价值观。这种“雅”气,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甚至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作者、读者甚至历史负责的责任心。这种雅,是编辑作为文化人精神的总体体现。

“博雅”应该是编辑作为一个文化人的一种自觉追求。

二、编辑为什么需要“博雅”

首先,作为文化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编辑出版活动,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博雅的素养。

第一,我国文化教育界逐渐开始反思现有的教育模式,主张用博雅教育的理念改革现状。有论者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学术、文化建设中盛行着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专业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这就导致了人文与科学这两种文化的对立。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则是加强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以及博雅教育(斯诺,2003;蒋洪新,2010;朱红文,2011)。我国教育、文化界的有识之士试图在教育、文化等领域践行博雅的理念。出版物无论是教材、教辅、学术著作还是一般的知识性读物,作为文化产品,都可以看作是教育产业的组成部分。任何图书出版的根本归宿都是服务于读者;而读者的阅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教育的行为。因此,当教育界反省我国教育的得失并主张用博雅的理念纠正现有问题的时候,编辑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并投入到博雅教育的事业之中。

第二,编辑一旦受条块分明的学科限制,在搜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等编辑活动中,便常常捉襟见肘。因此,编辑必须尽力使自身博雅,首先成为博雅教育的“受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博雅后,更好地策划选题、为作者创作过程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读者做出更切合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

其次,就出版界而言,编辑的博雅理念和博雅之气有助于纠正出版界的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

如前所言,如今我国的出版行业存在种种不正之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涉及社会、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因素,而编辑不够博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如果编辑都有广博的知识,有文人应有的清雅之气,他们怎么能不爱惜自己的名誉,怎么会生产出“祸国殃民”的精神垃圾呢?他们又怎么会失去创造力,完全依赖跟风、模仿来制作文化产品呢?

最后,“博雅”也是编辑完善自我修养的需要。我国文人历来讲究“养我浩然之气”,现代编辑也应如此。在现实的压力下,很多编辑往往忽视了文化人应有的“雅”气。激烈的市场竞争、追求利润的压力、繁重的审稿任务等等,常令编辑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然而,作为一个文化人,编辑必须要有一种人文情怀、一种理想主义的信念、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否则,就有可能把编辑工作走斜、走偏,就有可能“钻进钱眼里”,丢掉了应该有的社会道德责任心。

三、编辑应该怎样才能“博雅”

编辑的博雅之道,必须要通过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来达到。只不过,作为编辑,其博雅之道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首先,编辑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审稿,这是编辑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任何编辑,不论学历如何,都有可能碰到各类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各种题材、体裁和语言风格的作品。审稿的过程,同时就是编辑的学习过程,也是编辑通往“博雅”的重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审稿过程中,编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批判精神,尽力从读者的角度为作品“挑刺”。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编辑肩负着代表千万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责任,必须就作品中的内容、结构、形式等进行全面“审查”。这样的学习、监督过程,就是编辑与作者发生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发挥作用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审稿活动,编辑能够比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语言,扩大知识面,养成自己的博雅之气。

编辑审读书稿,在业务需要之外,也要有所选择。一方面,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为精深的认识,多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稿,发挥特长;另一方面,也要有意地扩展自己的视野,选择一些自己平时不会轻易尝试阅读的书稿,开拓业务领域。

其次,编辑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还是图书项目的经营者,必须要衡量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并做出经营决策:作品的潜在读者是什么人?同类作品的经营状况如何?该作品有付印价值吗?社会效益如何?经济效益如何?起始印数应该是多少?在经济亏损的前提下,该书是否也值得出版?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应该采取

出版知识

什么营销手段?

编辑分析判断上述经营问题的答案时,应该有一种“博雅”的气度——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价值,避免因贪图某些作品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丧失自己应有的立场,从而粗制滥造出精神垃圾。

当然,编辑要“博雅”,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博雅之气。我国古代文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基础就在“修身”。作为“文化人”的编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善良,多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使之符合规范。

(作者系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辑)

报品,又称“新书提报”:由出版社(营销企划、责任编辑,偶尔大老板或作者会亲自出马)/经销商(业务经理)向书店采购人员简介新书的一种出版作业流程,通常在新书出版前后进行,是B2B的商业行为。

在实体书店有限的店面坪数,以及每位采购每月固定的采购成本等限制下,实体书店不可能无限量地让每一本新书都能获得大量下单,必须进行筛选。报品,成了采购筛选、判断新品下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摘编自王乾仁(台湾)《报品:新书销售的最前线》,《书香两岸》2012年第4期)

如何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 篇7

1 加强新闻编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新闻必须是真实的, 讲求主观与客观必须相符合, 它是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真实反映。在进行新闻编辑时, 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 坚持实事求、科学求真的精神, 新闻的这种特性就要求对新闻进行编辑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新闻编辑, 是我国传媒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力, 有利于推动我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同时, 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闻编辑是优质新闻的重要保证, 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正确传播,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与。

2 新闻编辑应培养与加强的科学素养

2.1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

新闻编辑的工作对象是新闻, 新闻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客观性以及鲜明的政治性, 因此, 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就应该具有相应地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新闻编辑这个行业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政治素养使新闻编辑明显地不同于文字编辑、电视编辑等其他类型的编辑, 政治素养是一个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素养。为此, 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工作者, 必须要自觉注重对于自身政治素养的培养并不断加强。

2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编辑素养

编辑素养是一个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 它是一种基本的素养。没有编辑素养, 就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 更做不了新闻编辑工作。一个新闻编辑的能力最终要通过编辑能力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具备很高的编辑素养, 在处理新闻素材时, 新闻编辑要能够具有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一方面要根据新闻素材的重要程度对新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分出轻重缓急, 另一方面要能够抓住新闻素材的重点, 能够做到突出主题。在将所有的新闻素材分类整理完毕之后, 新闻编辑者还需要对整理好的新闻素材进行新闻编排, 能够体现出材料搜集者与以及媒体的管理人员的思想。

2.3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是新闻编辑者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者, 一方面, 新闻编辑者必须要能够感性地认识新闻, 另一方面, 新闻编辑者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储备, 以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新闻必须是真实的, 讲求主观与客观必须相符合, 它是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真实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新闻修养。

2.4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电视素养

与其他行业的编辑相比较, 新闻编辑有其显著标志。其他类型的编辑例如报纸编辑等, 他们所要编辑的对象为文字, 而新闻编辑不仅要对文字进行编辑, 还要对图像与声音进行编辑, 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对于画面的剪辑 (静止画面与静止画面的交接、运动画面与运动画面的交接、起幅与落幅的交接以及同期声手段的运用。在对画面进行编辑时, 一个优秀的新闻编辑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方式, 要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新闻里各个人物的人物关系进行画面剪辑, 不能只是单纯的将画面与声音对位。否则, 观众在观看新闻时, 会感觉新闻的内容杂乱无章, 不能将整篇新闻的内容连贯起来, 不能完全领会新闻的意思, 从而会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另外, 在新闻的声音资源中, 不仅有同期声, 而且还会加入相应的解说词, 这时,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要能够对同期声进行取舍使之很好地与解说词相配合, 力求给观众传达最为生动、自然、准确、连贯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电视技术日新月异, 新闻编辑也应该与时俱进, 学习非线性编辑系统, 增强其对该系统的操作能力。

2.5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采访素养

采访素养对于新闻编辑来说也是一个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一个具备采访素养的新闻编辑, 才能够具备一定的采访思维逻辑, 才能够正确处理由采访记者所得到的采访信息, 发现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 具备一定采访素养的记者能够体会到采访记者的辛苦, 从而更加珍惜并认真对待采访记者的劳动成果。只有具备采访素养, 新闻编辑者才能将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 创造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6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大众传媒素养

大众传媒能够很好地打开新闻编辑的眼界。一方面, 新闻编辑应该与其他传媒加强交流与学习。新闻媒体与其他传媒之间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之处, 新闻编辑应该在与其他传媒的交流与学习中, 取长补短, 求同存异。例如, 现下比较流行的媒体链接, 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各传媒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另一方面, 只有具备了大众传媒素养, 新闻编辑才能够研究并掌握大众心理, 在对新闻进行编辑时, 更能够贴近时下热点, 选择广大人民群众多普遍关注的内容, 增强其新闻的针对性。

2.7 新闻编辑应当自觉培养与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

新闻必须是真实的, 讲求主观与客观必须相符合, 它是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真实反映。新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是对各个领域的真实反映, 因此, 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关注时事热点, 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素养, 新闻编辑才能够对于新闻中的错误进行鉴别, 否则将会造成信息的错误传递。从而影响误导普通群众, 这将会严重地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失去新闻存在的价值。

3结论

如果一个新闻编辑者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那么就不会有品质优良的新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新闻编辑, 是我国传媒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力, 有利于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同时, 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闻编辑是优质新闻的重要保证, 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正确传播,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彦梅.如何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J].科技传播, 2012 (13) .

[2]邓乐斌.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J].科技信息, 2008 (5) .

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篇8

对于一名新闻编辑者而言, 政治素养在其中起到关键因素, 他应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以及敏锐性, 一旦涉及到政治方面的问题时, 要求编辑者要做到头脑冷静, 且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变幻莫测的政坛局面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新闻编辑者缺少政治素养, 则会像“盲人摸象”一样, 片面地看待问题, 不会将新闻真正原有的价值体现出来, 更不能抓住时代脉搏;更有甚者可能出现漏掉重要新闻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新闻编辑者而言, 在政治素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 身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 应当具备最基本的政治修养。

二、新闻编辑者应当具备新闻素养

身为一名新闻编辑者, 不仅需要知道“什么是新闻”这一概念, 同时还要具备新闻修养, 在实践过程中, 善于使用理论知识。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而言, 求新、求快、求实是最基本的素质和意识, 要严格执行这一理念, 摈弃保守、呆板、反应迟缓的做事态度。应当抓住社会最新动向, 跟随时代主流, 让新闻编辑者受到长期训练。在电视新闻编辑中, 应当考虑如何策划、怎样报道、如何使报道达到最佳效果等实质性问题。这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具备一双慧眼, 有独立的认知能力, 在众多的新闻稿件中能够辨清真假, 准确、及时地将新闻反映出来。要想提升这种新闻素养, 就需要编辑人员自身具备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要对生活善于发现、敢于探索。

三、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当具备知识素养

新闻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科技、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当不断学习, 要学会与时俱进, 加强自己在人文、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学习, 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从而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编辑工作中, 如果未能找出原稿件中的知识性错误, 出现“伪科学”情况, 一旦报道出去之后, 将后患无穷。现如今这个时代里, 我们缺乏的是那些能给电视观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新闻编辑。所以, 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在闲暇之余, 多看一些书, 增长自己的见识, 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 争取在某一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和特长, 并将这些充分运用在新闻编辑中。

采编能力是电视编辑的基本要求, 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采编能力, 那么就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有研究表明, 人类的知识在五年以内就会更新, 而且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所以新闻采编人员的知识更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各种知识素养还急需加强。

四、编辑人员还应当具备技术素养以及美术素养

对于新闻节目的剪辑而言, 包括三个部分, 分别是对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以及后期的切换导播等, 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编辑来完成的。娴熟的编辑技巧不仅仅是为了给新闻更好地包装, 更可以在第一时间内, 及时、准确地将新闻传播出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电视传媒带来了更多新的变化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 传统单一的新闻解说词以及单调的图像早已无法满足观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现场直播、跟踪报道以及新闻评述等形式的出现, 将新闻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大众化逐渐体现出来。正是因为这样, 对当今的电视编辑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它需要编辑人员紧跟时代步伐, 在不断提升自己文字编辑能力的同时, 熟练运用现代各种科学技术, 掌握现代化传媒手段。

完美的电视新闻应当是文字、解说、图像、字母四个要素相互结合。在字母的颜色、大小以及显现方式上也要经过认真考虑。对于经济报道而言, 要使枯燥的数据变得形象, 则应当加入图标、动画等, 使该类报道显得更加直观, 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对于电视新闻的编排而言, 是一种艺术, 它需要经过精心选材, 对各种细节进行筛选和搭配, 让信息中的优势实现互补。在编排时还应当巧妙地搭配排列, 使整体得到优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 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包括了方方面面, 在当今新形势下, 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当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同时还应当拥有严谨的做事风格,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强自身各项素养的提升。只有当编辑人员具备了上述素养之后, 才可以培养出深刻的洞察力以及较强的敏锐性, 制作出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王利娜.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J].青年记者, 2011, (32) 114-116

[2]王波.分析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225-226

试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篇9

1 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

有人说网络编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只能简单的“复制、粘贴”工作;有人说网络编辑是记者、编辑,及图片、音视频、网页设计与制作领域的多面手,是全能人才;还有人提出了“人人都是网络编辑”的说法,认为网络编辑只是网民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网络编辑工作的覆盖面很宽,网络编辑工作主要是根据网站的内容功能和定位,承担网站栏目或频道的策划设计,选题策划和稿件组织,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审核加工、标题设计制作、网页编排、信息组织和超链接设定,以及信息服务形式和网页的设计。除此之外,网络编辑还要承担诸如BBS、博客、聊天室等形式的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的言论和信息的管理。

2 社会对网络编辑的招聘要求

2.1 商业性门户网站

新浪网作为“四大门户网站之一”,已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中文网站。该公司的网络编辑招聘分为博客频道编辑、内容编辑主管、新闻中心编辑、体育频道编辑、财经频道编辑、娱乐频道编辑、女性频道编辑、科技频道编辑和房产频道编辑9类编辑岗位。新浪网对新闻中心专题编辑招聘时提出的要求是:一是具有大学中文、传媒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二年以上媒体或互联网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二是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沟通能力,善于学习;三是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并能适应夜班工作,工作细致耐心,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四是能熟练掌握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络编辑相关软件,具备网页制作经验者优先。

2.2 主流新闻网站

人民网(www.people.com.cn)是人民日报社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网站,是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人民网从创办之日,就以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于人民为己任,在秉承人民日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不断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和亲和力,在网民中树立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对于共产党新闻部网络编辑招聘要求为:一是具有新闻、中文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字功底深厚,新闻基本功扎实;二是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具备一定的新闻把关能力;三是带领过3人以上的编辑团队,有良好的团队管理经验及先进的团队管理理念;四是理解搜索引擎的核心价值,把握新闻内容运营规律;五是能熟练使用Office、Dream weaver、Photoshop等常用软件,3年以上大型网站工作经验,熟悉媒体基本运作流程,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案组织能力;六是必须是中共党员。

3 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3.1 知识素养

其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指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虽不要网络编辑们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但各大网站招聘中均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这点对文字编辑尤为重要。虽然网络媒体融合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可传播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就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的现状而言,网络媒体的编辑主要还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网站的特色、风格等形式主要靠文字来表达。

其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只要指编辑、采写、摄影、录音、剪辑、节目制作之类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其三,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是指包罗万象的知识,是由新闻编辑工作的“杂学”特点所决定的。这里的“杂”是指网络新闻编辑应尽可能地多读多看,以求拓展知识面。

其四,外语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信息融合趋势增强,国际文献检索、学术资料大多使用英文,网络编辑提高英语编译能力,有利于同国际接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

3.2 道德修养

3.2.1 爱岗敬业

网络新闻编辑既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者,又是网民的服务者,肩负网站对社会的责任。只有热爱编辑业务,才能钻研编辑业务,才能提高编辑人员的质量与效益。这是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3.2.2 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应努力保证这项亘古不变的宗旨。当前,网络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为了提高网站点击率造新闻、改图片成为吸引网友的”有力武器”,随着现在PS技术的发展,假照片都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甚者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2.3 树立为网民服务的观点

在充当“把关人”过程中,编辑应树立为网民服务的观念,坚守用户体验、从专题制作、页面形式、色彩调用、广告设计、操作方法、互动方式、标题用词和文字大小等各个方面为用户着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3.2.4 尊重知识产权

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媒体不直接拥有新闻的版权,版权归作者所有。网络编辑要尊重知识产权,认真研读《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转载的文章,支付相应稿费,标明出处,对作者、记者坦诚相对,以充分发挥作者、记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只有尊重知识产权,才能赢得知识产权。

3.3 政治素养

在网络新闻中,时政要闻往往都在页面头条比较醒目的位置,充分说明了一名合格网络新闻编辑具备政治修养的重要性。在我国,媒体充当党的喉舌。作为网络媒体的“操盘手”,应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在选择和组织稿件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以党的事业之稳定发展为己任。

3.4 法律素养

3.4.1 熟悉互联网法规建设

了解我国从1996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有关的第一个法规起至今颁布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

3.4.2 强烈的版权意识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新闻媒体的第一“操盘手”,提升版权意识尤为重要。根据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网络转载使用作品,不仅限于网络作品,还可以包括报刊作品,可以不征得作者同意,但必须依法支付转载稿费,标明出处。

3.5 技术要求

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以网络为平台,所有稿件采写、信息整合、编辑传播均数字化,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仅具有关于电脑、网络、多媒体的硬件与软件的一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或专业软件的具体操作。新浪、搜狐、凤凰等各大网站招聘要求中,均有一项是“熟悉计算机操作,对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站编辑工作熟悉掌握,了解熟知HTLM代码语言”;此外,诸如摄影、摄像、网络视频采访都是需要具备基本的技能。

3.6 业务素质

3.6.1 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把关能力

对于一名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有意识的培养新闻敏感,熟悉新闻采编业务是非常必要的。怎样的文字是读者乐于接受的?怎样的文字又是读者不易吸收的?怎样的文字又是有感染力的?怎样的文字是无趣的,空洞的,枯燥乏味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网络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摸索。

3.6.2 策划能力

一般新闻网站或频道在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会及时推出自己的新闻专题,在这种情况下,专题的竞争一般不是题材的竞争,而是组织方式的竞争。特别是在栏目的设计上,一些细微的差距可以体现出不同网站的功力。

3.6.3 信息整合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及信息利用能力。在制作专题过程中,对于稿件的选取,整合进行科学的裁剪与编排。稿件的科学集合,可以形成网页中的强势,产生“1+1>2”的系统效应,帮助读者释疑解惑,开阔视野,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3.6.4 市场洞察能力

网络编辑也要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懂得网络营销与推广,适时的将自己的网站推荐出去。网络编辑的市场意识影响着内容制作、网站整体风格的统一。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编辑要在自身、受众、广告商三者中寻求平衡点,以期找到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最佳结合点,争取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抢得先机。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篇10

1 新闻编辑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工作现状

1.1 对新闻编辑专业技能要求增加

在网络时代这个大背景下, 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 新闻媒体受到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如图片、声音、文字、图像等逐渐被多元化的听觉、视觉以及立体影像等新型的传播方式所取代。而新闻媒体也主要往这一方向发展。主管价值在新闻编辑工作者身上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媒体产生的背景下, 催生了很多的新闻媒介, 这增加了新闻编辑的工作难度, 而且工作人员也会受到不同信息的干扰, 可能对新闻信息价值的判断上极有可能出现错误或是不客观。例如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观众, 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多是介绍一些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 很少介绍关于社会问题的新闻, 娱乐信息的不断传播与介绍, 会逐渐的使得新闻编辑的自身价值观判断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新媒体背境下, 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转变自身的专业技能技术,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在新媒体环境下工作, 进而赶上新时代的脚步。

1.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较之以前有所不同

在新媒体这个大背景下,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速度也是极快的, 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因此,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进而通过专业团队的加工与处理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因此, 新闻编辑者应具备较好的新闻洞察力和保持谨慎的态度, 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并经过专业的处理并整理出好的新闻信息。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 应该具备谨慎的工作态度,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者有较强的新闻获取与处理能力。

1.3 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多而杂。因此, 新闻编辑者应具备捕捉新闻的能力, 并能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这样新闻编辑者才能在众多的新闻中挖掘到有用的新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新闻编辑者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新闻的工作者, 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新闻媒体节目或是平台参加到新闻信息互动的评论之中, 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多元化, 而且有的资深民众报道新闻的及时性堪比新闻工作者。所以,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传播不再像以前那样是新闻传播的唯一渠道, 这对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即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

2 探析新闻编辑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2.1 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渠道多, 新闻读者对新闻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 在浏览数量的同时, 更关注的是新闻的质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新闻编辑者并不是唯一的新闻传播者, 也不能像传统那样具有控制新闻传播的控制权。因而, 为了使自己编辑的新闻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新闻编辑者就需要编辑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只有好的新闻, 才能得到更多读者利用新媒体进行更多的转发与传播。此外, 新闻编辑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及时挖掘重要的新闻信息, 并及时的进行报道, 可以依据当地读者,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样能赢得更多读者的注意力。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要, 是现在每一个新闻编辑者应该关注的, 读者的阅读范围变广, 新闻编辑者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挖掘这些的同时, 应该创新更多具有特色的节目或是新闻报道。

2.2 具备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新闻信息的好与坏, 和新闻编辑的搜索与寻找有关, 新闻编辑者需要具备判断新闻正面价值的能力, 也就是说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创造与再生产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从事新闻的工作者与非从事的工作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因而, 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 就需对自己的新闻进行再创造与再生产。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 应该秉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宗旨, 不作假, 不虚报新闻。因而, 具备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缺少的就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或许很多的人能力很高, 但是具备正确价值观的却相对少了些。新闻编辑就应该挖掘正能量的新闻, 进行传播, 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影响,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正能量的行动之中, 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同时也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

2.3 承担新闻引导人的职责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 也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新闻传播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 新闻节目与读者、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同时, 他们通过新媒体的一些载体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面对强烈的竞争力, 多数的新闻编辑者会从幕后工作专向新闻引导者, 这样新闻编辑者又有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大众的“新闻引导人”, 新闻编辑者应该把一些好的话题, 人民大众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报道, 这样能把读者和观众引向一个正确的舆论方向, 引导他们看到新闻的价值, 看到正能量行动。这个工作, 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源泉是具有正面价值的, 才能在传播过程中,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闻的价值。只有每一个从事新闻编辑的人, 具有这样的工作责任心, 相信这个社会看到的不是八卦, 而是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新闻, 这对于今后在新闻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是有重要作用的, 也能带动更多的读者自觉拒绝一些不良新闻信息的影响。

2.4 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的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中, 新闻编辑更多的是被看成是“剪刀+ 糨糊”的过程, 新闻的确认、标题的制作、报道的配置与合成成为一种流水线的工作模式。而在新的背景下, 这种机器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只有具备全面知识结构的人才, 才能更好的适应新闻编辑的工作。新闻编辑的工作和以前已经不尽相同了, 从事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再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不仅要具备自身专业技术的能力, 还应具备新闻记者采集新闻的收集能力和务实的求真态度。因为, 在新媒体时代更加重视新闻编辑者媒介素养, 所以要逐渐改善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无序状态, 促进新闻求真务实的发展。这对于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更高了, 新闻编辑工作中在不断的学习中, 即要及时了解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有哪些载体是人们所青睐, 有哪些载体已经在被淘汰。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 当然还需要了解一些具有科学性的东西。现在的读者需求面广, 简单的知识是无法说清的, 这就需要具备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人民的生活逐渐进入互动媒体时代的潮流当中, 人们通过新媒体就可以大量的浏览到众多的新闻信息, 并可以广泛的进行交流与讨论。因此, 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编辑工作者, 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正能量的新闻信息, 积极引导人民大众走向和谐、健康、积极、正确的舆论方向。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真正的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 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编辑者, 才能促进新闻界的蓬勃发展。

摘要:目前,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编辑的传统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潮流的发展。新闻编辑在一些领域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近年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工作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使得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责任感下降。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 应强烈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建立起与新时代新时期相适应的媒介素养, 进而方方面面提升新闻编辑者应有的专业能力水平, 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时代的工作人员。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一方面是新闻编辑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工作现状, 另一方面是新闻编辑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现状分析,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娜.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剧的媒介素养[J].编辑之友, 2014 (9) :56-59.

[2]王辉.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3) :156.

[3]郑秀莹.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7) .

复合型编辑的基本素养 篇11

1.复合型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是由我国的出版工作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出版工作者,编辑肩负着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以及文化责任。因此,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任务。

2.复合型编辑应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这主要是指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对时事政策的了解情况。编辑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就能从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高度来处理各种书稿,对书稿中的毛病就能看得准一些,分析得透一些,处理稿件才有高度和深度,改稿也能击中要害,对稿件中的一些提法,也能符合时代精神和政策、法规的要求。

3.复合型编辑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编辑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对编辑工作要有一种敬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职业意识有时比技术更重要。编辑出版了优秀的图书,出名的是作者,至于编辑,无论在这部书中付出了多大的劳动,多少的辛苦,由于出版工作的隐匿性,很少有人顾及,所以编辑要甘当无名英雄,甘为人作嫁,甘当铺路石。

4.复合型编辑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外围知识。编辑一部书稿,书稿编写时的质量优劣、价值大小,取决于作者。但书稿写完后,成书的质量和价值,则取决于编辑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所以,作为编辑,应掌握编辑的理论和方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精深。同时编辑又是一门渗透力特别强的专业,各种学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它的触角无所不及,所以编辑必须具备广博的外围知识。

5.复合型编辑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编辑要为别人修整文字,“己不正,不能正人”,编辑自己首先要过文字关,要在字词语句上下工夫。另外还要有词法知识、语法知识,这样才能看出书稿的遣词造句恰当不恰当,句子的结构有没有毛病,段落的划分合适不合适,因此编辑要多读多写,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

6.复合型编辑应具有市场理念与创新意识。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的源头,是编辑的另一重要能力。编辑要具有市场理念及创新意识,策划出具有双重效益的好选题。市场经济下的选题策划,编辑要注意把握选题方向,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决定着编辑主体意识的高低。编辑的创新意识从选题策划到书稿的修改加工,贯穿于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题的质量。

7.复合型编辑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编辑的生产方式。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复合型编辑现代科技技术的标准之一。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图书版权贸易的不断拓展,编辑如能在业务工作中娴熟地应用一门外语,可谓如虎添翼。

8.复合型编辑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编辑工作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选题策划到组稿、审读加工等,编辑工作的各环节都要与人发生联系。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性联系,却充分地显示了编辑工作的规律,是编辑实际操作能力的外化展现,所以编辑要具有社会交往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组稿过程中要有公关能力、广泛的社交网络和社会经验。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12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生产环境的改变

(1) 编辑理念由传播者本位变为受众本位。新媒介的受众发展十分迅猛, “不到十年就接近报纸、电视和广播用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1]新媒体背景下, 公众可以绕过编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公开发布新闻、传播信息。以用户为中心, 是确立新的编辑理念的基点。强调受众本位的编辑理念不代表否定编辑的把关作用。相反,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编辑具备更高的素质。“海量”是网络的优势, 同时也是网络的劣势。在信息过剩, 而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却十分稀缺的今天, 如果编辑不能很好地筛选、整理信息, 那么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只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2) 编辑流程由静态线性变为多元互动。传统媒介下的编辑流程大体上包括新闻策划、分析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排版校对等多个环节。“在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合成、播发的过程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 直接影响着媒体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改变。”[2]编辑流程的多元互动具有不同层面上的意义, 包括不同类型编辑间的互动、编辑与受众的互动、记者与编辑的互动等, 其中不同类型编辑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多元互动的编辑流程就是所有的多媒体都首先将新闻素材发布在全媒体编辑平台上, 在同一个平台上编辑通过新闻发布时间的先后设置以及新闻内容的相互嵌入, 不同媒介编辑之间应实行联动的发布模式, 制作各种形式的产品, 实现全媒体新闻报道, “一次内容生产, 多种媒介发布”。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的角色转变

传统报业认为编辑是新闻作品的筛选者、加工者和把关者, 他们用敏锐的眼光、精确的判断对记者的稿件进行处理, 完成出版之前的最后一环。随着媒介融合的到来, 编辑工作环境的改变, 编辑将拥有新的角色定位。

(1) 由“新闻编制者”转变为“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 编辑要从功能单一的“新闻编制者”向复杂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要强化加工职能, 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 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使新闻和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和服务领域, 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 形成新的内容产品, 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3]媒介融合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不同媒介间的介质壁垒, 不同新闻机构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 共同打造具有更大价值的新型新闻产品, 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编辑对自身的要求不能仅局限于掌握一种媒介的编辑技能, 对于其他媒介的传播特性、编辑方式也应熟练把握。面对新闻素材, 要能够判断出它适合用那种媒介来传播, 同一素材怎样在不同媒介间多次利用。打破单一媒介背景下编辑在思路和技术上的局限性, 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来进行策划、处理。编辑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策划型与专家型编辑人才将更有市场。

(2) 由“新闻把关人”转变为“新闻解析者”和“公共论坛主持人”。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公众获得了强大的新闻生产传播能力, 新闻传播的流程也大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公众希望能在任何时间, 通过任何媒介方便地获取高质量的新闻或信息。”[4]作为“新闻解析者”, 编辑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决定素材的取舍问题, 而是要对素材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和分众化解析。更加需要专业编辑对信息进行整合、诠释。此时, 编辑工作已经从“把关”转向对新闻多层面内容进行合理“解析”。除了作为新闻解析者, 编辑的职能还应当进行横向扩展成为公共论坛的主持人, 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这样的论坛可以是报纸、电视, 以及更具交互性的网络。在公众论坛中, 编辑担当主持人, 利用网络的及时性组织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吸引公众参与到其中。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需具备的素养

(1) 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对编辑人员的新闻策划能力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一项新任务, 编辑人员首先要思考该内容是否具有多种媒介综合报道的潜力, 在形式上能否满足文、图、声、像多角度制作的要求, 怎样操作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等问题。除了应具备多媒体策划理念外, 编辑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多媒体策划能力。不仅要制作出一份总的策划书, 还要将总任务清晰地分解为一个个子任务。策划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与单一媒介新闻报道策划书相同的内容, 而且要将各子任务分别准备通过何种媒介进行传播、如何传播这一内容进行详细的策划。编辑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媒介的运作成本及流程, 根据各自的特点统筹策划, 合理分配, 力争实现“一次内容生产, 多种媒介发布”。新闻策划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各种媒介之间能否实现完美对接, 做好新闻策划可以有效降低部门间的协调成本,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2) 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匮乏。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进入了信息泛滥的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 编辑可以采用的素材可以是记者采访的稿件, 作者投稿的邮件, 网民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以及公众的博客、微博等内容。素材众多且来源广泛, 信息的传播价值参差不齐, 各种媒介对素材的要求不同……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素材采集和编辑工作变得难度特别大。这种环境下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素材资源控制能力。

(3) 努力成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情况下, 编辑人员的工作将会与其他媒介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 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术业有专攻”, 做好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 而且还要实现“一专多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编辑任务。信息时代的编辑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各种能力。例如, 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所需资料的能力;操作计算机对素材进行多种媒介之间转换的能力;一定的图像、视频剪辑, 音频视频混编等能力。努力让自己在熟练掌握一种媒介编辑能力的基础上, 成为“全能型”复合编辑人才。

(4) 不断创新产品形态。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主编马全应曾说, 实行媒介融合后, “编辑的自主权大了”, “对稿件有更多选择余地”, 但对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在对素材的筛选、配置、加工过程中, 编辑应当具备敏锐的价值判断力和思维创造力, 要能够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以及不同用户的需求生产出不同内容的报道,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编辑工作的要义在于提供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的新闻产品, 因而在产品生产时, 不仅要提供全面性的报道, 还要提供多样化服务, 产品形态也要努力创新。例如, 编辑在网络上设置话题讨论, 通过网络及通讯工具与公众进行互动, 从讨论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编辑加工为新闻素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应对数字化冲击与市场竞争时, 纷纷选择走上相互合作的融合发展道路, 这一举措具有先锋意识和导向作用。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这种趋势给编辑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未来, 编辑的素养仍将不断提高, 编辑素养的提升将会反过来促进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伴随新媒介的发展而产生的“媒介融合”, 是目前大众传媒领域影响最大、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传统编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地位、作用与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融合的发展大趋势给编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编辑应在新闻策划能力、海量信息掌控能力、产品形态创新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媒介融合,编辑角色,素养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5.

[2]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 2007 (3) :55.

[3]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J].新闻与写作, 2007 (4) .

[4]付晓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国新闻业和新闻教育变革[J].新闻与写作, 2009 (5) :25.

上一篇:新闻摄影艺术化现象下一篇:道桥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