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2024-11-07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共7篇)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篇1

一、新闻编辑概述

稿件就是新闻编辑的对象, 通常情况下, 编辑要把记者的稿件进行整理与加工之后, 再将稿件内容以媒介工具传播出去。新闻编辑的分类比较多, 有电视新闻编辑、报纸新闻编辑等多种类型。不过尽管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类型, 其本质都不变, 工作属性完全相同, 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求非常高。

在电视新闻编辑中, 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前期各种复杂的采访素材,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 它可以增强和促进新闻的传播效果, 媒介的竞争力也会因此得到大大提升。

在报纸新闻编辑中, 从新闻版面所需要的稿件标准来看, 记者上交至编辑的稿件逻辑一般都比较混乱, 并且前后不连贯, 稿件语言比较繁琐, 不够凝练,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重新对稿件进行梳理, 突出稿件的新闻主题, 调整稿件顺序, 把原本杂乱无章的文章变成可读性较强的稿件, 善于发现新闻主题和重点。

现阶段, 我国媒体竞争非常激烈, 不具备特色的媒体必将会被社会淘汰。新闻编辑就是在再创作过程中发现新闻稿件特色, 把媒体的竞争优势展现出来, 争取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

二、新闻编辑再创作的必要性

(一) 强化媒体的存在价值

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网络、电视、报纸等, 受众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他们不仅仅单纯了解新闻事件, 还善于观察新闻报道的结构和方法,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提高自己的再创作能力。新闻编辑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稿件的主题, 加强再创作的专业职业技能, 尤其是加强稿件组合和编辑校对技能, 这样有利于媒介核心价值的提升, 媒体也能够迅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占据优势。

(二) 完成新闻的延伸与扩展

由于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因此加快, 新闻编辑更加要注重新闻稿件再创作的质量, 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提供给受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新闻的再创作也能够完成新闻的延伸与扩展, 体现新闻存在的价值。另外, 新闻编辑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把最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受众。

三、新闻编辑再创作的必备技能

(一) 具备新闻稿件的编排能力

新闻稿件的编排能力是对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媒体, 新闻编辑都必须合理对新闻信息进行编排, 这就要求其具有相当扎实的新闻编排功底, 以一种特殊的手段和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再创作。如果发现有的稿件在内容上相近, 那么新闻编辑可以通过稿件组合的方法, 把形式和内容过于单调的稿件组合起来, 改变原来的编排形式, 合理把稿件内容资源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 达到凸显某一主题的效果。

(二) 具有审美意识

新闻稿件要想迅速吸引和抓住受众的眼球, 新闻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 以便在对稿件进行再创作时, 尽量把各种元素安排得丰富一些, 使新闻稿件的编排能够带给受众一种视觉冲击, 尤其是在报纸版面编排中, 要注重版面颜色、字体的协调性以及图片的合理运用, 增强其可读性。

(三) 具备一定的文字把控和网络技术能力

在新闻稿件的再创作过程中, 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字把控能力以及网络技术能力。对于报纸媒体行业而言, 新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文字把控能力, 把报纸的版面设计得更加别致, 以此来吸引受众阅读。在电视媒体的再创作中, 新闻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网络技术能力, 对新闻的音、视频进行剪辑, 使新闻视频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同时也给受众展示最全面的新闻信息。

(四) 善于发现新闻主题的能力

做好记者的基本工作是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 新闻编辑要具备一切记者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 新闻编辑能力就是众多专业素养中的一个。在电视新闻媒体中, 新闻编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新闻视频以及新闻图片, 另外还很可能被要求出去外拍, 因此, 他除了要具备采写和拍摄能力之外, 还要善于发现新闻源头, 找出新闻主题。新闻编辑一定要将记者采写的新闻信息进行审核, 并且升华新闻信息的内容和主题, 使新闻的感染力变得更强。

(五) 协调能力

新闻本身就是一个与各行各业都存在联系的行业, 由于新闻行业的特殊性, 新闻编辑也同样如此, 他每天都要面对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 并且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同时, 他还要对媒体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 确保新闻工作的正常进行。

结语:

在新闻编辑的再创作过程中, 记者一定要把握好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 使原有的新闻信息变得更具可读性。新闻编辑的再创作在新闻媒体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丰富新闻内容, 强化新闻主题, 使新闻信息完全真实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新闻编辑的再创作必须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 它是对编辑的一种主体意识的呈现。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查看新闻的窗口很多, 例如网络就是一种最为便捷的窗口, 新闻是无处不在的, 每天都有大量新闻发生, 因此,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非常重要, 它能够确保新闻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本文主要针对新闻编辑的再创作进行探讨, 提出新闻再创作的主要技巧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闻编辑,再创作,创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来向武, 赵战花.数字化变革与中观层面新闻编辑理论的创新[J].编辑之友, 2012 (7)

[2]刘晓程, 范玉金, 王海涛.报网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探析[J].新闻知识, 2011 (2)

[3]裴永刚.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途径探析[J].编辑之友, 2013 (5)

[4]罗琦.浅析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的基本素养[J].青年文学家, 2012 (1)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篇2

校园网络新闻特点

校园网新闻编辑工作隶属党委宣传部, 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校园网主页新闻的采编工作。与传统媒体相比, 虽然校园网新闻编辑工作的把关性质、职业道德和创新原则依然如故, 但是它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有的特点:

快捷迅速, 不受版面时间限制。网络不像报纸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 也不存在广播电视不易保留的弱点, 网络新闻的内容可以在几小时内甚至随着事件的发展随时更新;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页上保存几天甚至更久, 并且这个过程要求迅速、高效, 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新闻资讯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受众。

大容量图片。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使人一目了然。网络受众一般具有重图片、轻文字、重直观、轻抽象的具象性思维方式, 较大的文本块使在荧屏上阅读变得困难, 网络凭借其海量优势, 可以在专题中组织大量的图片。网络新闻中标题和图片最吸引人的眼球, 文字内容相比之下就要退而求其次。而且, 图片不受版面限制, 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可修改。网络新闻可以随时进入编辑后台修改, 不像传统媒体, 一旦刊出, 就“覆水难收”。但同时网络安全也是一大威胁。

内容简明, 注重实效。网络传媒的空前繁荣使得传播空间日益向公众化演变, 受众呈现非群体化特征, 选择性增强, 个人趣味凸显, 千篇一律、冗长乏味的新闻报道再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波恩特新闻学院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眼球跟踪技术和录像设备对网民的新闻阅读行为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 “网络新闻读者的阅读很肤浅, 只是在特定的选题下, 才会深入阅读;网络新闻读者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仅为34分钟;79%的读者阅读新闻是浮光掠影的”。 (1) 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要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校园新闻编辑工作的再创作活动

未经编辑加工处理的新闻稿件只能是原材料或半成品, 只有经过编辑精心整理加工后的稿件才能成为新闻产品进入传播领域。编辑工作繁杂而琐碎, 每一篇报道都或多或少地凝结着编辑的心血。网络新闻编辑不能做单纯的“搬运工”、“粘贴匠”, 不能做进行简单操作的“理货员”, 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对来稿进行选择和加工, 及时发现稿件的问题 (这里主要指的还不是一般的疏漏) , 使稿件的内容得到升华、形式得到完善, 而这后一项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再创作”。当然, 这种“再创作”是有限度的, 不能随意添加, 更不能改变事实。

编辑对稿件的加工主要包括对新闻事实的核实、订正;对思想政治上的差错的校正;对文字的修改和对辞章的修饰等。值得注意的是, 传统媒体的编辑一般分工都很细, 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组版编辑、音像编辑等。网络传播是多种传播手段的结合, 网络编辑不但需要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 而且还需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就对网络编辑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编辑对各类新闻作品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好政治关。编辑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且真实、可信, 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可读性。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严格的选稿标题, 以正面传播为主, 一切不利于学校的细枝末节或不成熟的经验做法都要尽可能避免。如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某系稿件报道引用某负责人的话“有工作就是好工作”, “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 这类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论如果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

把好标题关。做标题是新闻业的一门艺术, 西方新闻界认为, 制作标题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并需要大胆的创新精神, 做一个好标题无异于完成一件艺术品。 (2) 网络的新闻阅读是一种快餐式阅读。很多人只是通过扫描标题来获得一些基本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中, 标题具有特别显著的导读效用。网络新闻标题不同于报纸新闻标题, 报纸新闻标题在形式上有引题、主题、副题、摘要题、大标题等区别, 而且标题都以大字号放在版面最显眼的位置。在网络新闻的主页面中, 标题与内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 网络新闻媒体主要通过标题列表展示新闻, 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殊要求:选择最重要、最具体的事实和观点入题。多用概括性的语言制作标题, 删除不太重要的新闻要素使标题简明扼要。因此, 一般性新闻的标题, 首先应该更多地是以提示新闻事实为主, 而不要故弄玄虚。其次, 虚实结合, 让网络新闻标题亮起来。有时一行标题难免有“生硬”的可能, 如果新闻事实“太硬”, 标题的吸引力可能不大, 这就需要做个虚实结合的标题。这样的一行标题同样能有报纸多行标题的韵味。

把好文字关。编辑拿到的稿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 有的条理清楚, 语句通顺, 有的漏洞百出, 惨不忍睹, 新闻文体不规范, 语法不通, 逻辑混乱, 错别字连篇, 如何让这些稿件“起死回生”, 编辑的再创作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好文字关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消灭错别字, 这是最基本的环节, 如集思广益 (义) 、再接再厉 (励) 等容易用错的字, 有时意思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如在某篇稿件中就曾有“放 (防) 火宣传”, 一份关于老干部稿件中有“完 (万) 事如意”等错误出现;第二是疏通文字、修订标点, 很多稿件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有时会引起歧义;用词不当现象也较普遍, 如“参加活动的同学矗立在广场”、“此次作业评比活动意义重大”同级之间用“听取”了汇报等;第三是新闻文体不规范, 体例杂糅, 由于不熟悉新闻写作方法, 有的将文件、感谢信、工作汇报等题材混用, 如“希望各部门……”“相信一定取得成果”, 或将所做的工作逐条以工作汇报的形式出现;第四, 补充背景资料, 有的稿件喜欢穿靴戴帽, 满篇都是官话、套话, 编辑能用的素材有时只有整篇稿件的一半都不到, 需要花大力气充实稿件内容。现举一例:

金钱面前互谅互让显大爱

———外语系学生奖、助学金风尚点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为了金钱有不少人失去了人性的真、善、美。更有甚者不惜走上一条不归路。面对金钱有一部分人心潮澎湃;然而, 还有一部分人面对金钱则一笑而过。展示出他们的爱人之心和可爱的一面。突出他们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高尚品质。

……面对大额的助学金, 外语系同学都能正确对待, 显得格外的大方与慷慨。尤其值得大家学习的有×××、×××等同学。当他们被告知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将接受国家助学金助学时, 他们主动提出放弃此次申请的机会。他们说:“我们家并不怎么富有, 但我们知道, 我们班有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 我们希望我们的放弃能够使他们暂时的困难得以缓解”。多么使人感动的一句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话。此等奉献不正是他们人生真正奉献价值的体现吗?他们的精神难到不值得我们大家倡导和学习吗?

同学们, 朋友们!就让我们共同携手, 从现在做起, 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大家庭, 做一个心中有他人、集体、国家的人吧!共同构建美好的明天。

原文更像一篇表扬信, 新闻文体不规范, 标题模糊空泛, 行文生硬不当, 编辑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修改标题, 通过补充背景资料, 用对比来反衬出报道重点。

外语系学生“礼让”助学金

……今年, 国家助学金的资金之雄厚, 规模之大, 为史上之最。然而玉中有瑕, 随着国家助学金的实施, 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拉选票“抢”助学金者有之, 向老师讲得“声泪俱下”者有之, 争得面红耳赤者有之, 开具虚假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者有之, 私刻公章, 冒领助学金者有之, 为了争这个钱而闹矛盾, 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与信任荡然无存。

面对大额的助学金, 外语系的同学却都能正确对待, 尤其是×××、×××等同学, 当他们被告知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将接受国家助学金助学时, 他们主动提出放弃此次申请的机会。他们说:“我们家并不怎么富有, 但我们知道, 我们班有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 我们希望我们的放弃能够使他们暂时的困难得以缓解。”一句普通的话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高尚品质。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他们一样, 那么, 评定国家助学金中所发生的种种怪现象还会存在吗?

把好图片关。编辑收到的图片往往大小尺寸不一, 光线、取景都有瑕疵, 需采取缩放、剪裁、亮度调整等手段进行编辑。同时, 照片的排列次序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编排。

利用网络优势, 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无处不在, 网络天地更是大有可为。如可以将各类大型展览缩微到网页中, 以图片为主, 配上前言和说明文字, 进行网络展播。如我院曾尝试将职工书画摄影展作品一一翻拍成照片进行网络展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策划新闻。校园新闻中一般是消息占统治地位, 这其中会议报道又占半壁江山。特写、侧记、通讯等深度报道成了稀缺品种。因此, 策划有观点、有特点和有影响的报道, 增加校园新闻的可读性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们曾根据我院冯庭文老师获首届“金紫荆奖”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优活动“金紫荆银奖”这一消息引申出一篇题为《此生怀抱翰墨知》的人物报道, 从而延伸和扩展了新闻的价值。

除对单篇稿件进行“加工和强化”外, 在加工稿件时, 还可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比如, 为了深化新闻稿件的主题, 在文前或文中加插“编者按”的形式, 不仅使稿件中潜在的东西被点破了, 增加了吸引力、感染力, 起到了一种导读作用, 而且基本上保留了作者的原稿风格。如我院孙健同学作为志愿者在暑期走进北川, 亲历、见证了震后的灾区, 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编辑在文章前配发了编者按, 师生普遍反映非常感人,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又如, 同一事件, 同时有几家单位报送新闻, 这就需要将几篇稿件进行糅合, 取长补短, 优化组合, 形成一篇更全面的报道。

按稿件的重要性进行分类。有的校园网分好几个栏目, 如新闻主页、专题报道、系部动态、校园生活、团学工作等, 要求编辑按稿件的重要性和内容进行分类, 哪些稿件需要重点突出, 需要编辑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和全局意识, 这一点恰似报纸的版面编辑。

总之, 校园新闻编辑工作量大, 有时一天有十几条稿件需要处理, 而新闻又有很强的时效性, 编辑全天候要尽心尽力“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工作性质又如同足球场上的守门员, 扑住99个“点球”是应该的, 一旦漏掉一个就麻烦了, 甚至是“大麻烦”, (3) 因此需要编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始终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更新思维方式和报道观念,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业务和本领, 提高快速处理新闻业务的能力;与此同时, 还必须继承和发扬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开拓意识, 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来, 以实现校园网络新闻传播的良性循环。 (项目基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项目, 基金号:j09-01)

参考文献

①李希光:《新闻学核心》,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

②方洁:《如何借鉴西方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与写作》, 2009 (4) , 第100页。

当代新闻播音的再创作研究 篇3

新闻播音再创作是从播音者的声音层面对新闻稿件的再次创作, 与播音前稿件的编写同等重要。原始的新闻素材需要经过新闻编辑人员进行适当的整理和修剪才能够形成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在经过播音员播音时, 也需要播音员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成为正式的新闻播音内容, 听众才得以正确全面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涵。新闻播音再创作对于整个新闻播音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进行新闻播音再创作具有以下两点突出意义。

第一, 新闻播音再创作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时代在不断前进, 经济快速发展, 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听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新闻播音员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也需要更加人性化, 更具亲和力, 形成自身独特的播音风格, 这样才能使播音形式为人们所记住、所喜欢。

第二, 新闻播音再创作可以显著提高节目质量。新闻播音并不是要求完全严肃和认真的, 实践表明, 轻松活泼的氛围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形式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节目的反响也更好。一些新闻通常会考虑采用风格不同的多个主持人, 如有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抑扬顿挫、情感细腻、形象庄重, 有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质朴自然、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这些主持人在个人魅力和主持方式具有差异性, 因此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节目的质量更高。

2 新闻播音再创作中的误区

2.1 过分追求亲和力

一些新闻节目在进行自我定位时, 往往考虑到收视率和节目长期生存的问题, 对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发现, 相对于传统的古板的新闻播报方式, 受众似乎更加喜欢具有亲和力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新闻播报。在进行新闻编辑时, 没有从新闻播报的内容出发, 而是将新闻播报的亲和力寄希望于播音员, 导致一些对亲和力的表达方式及程度掌控不好的播音员在播音时过度热情, 反而使受众反感, 弄巧成拙。

2.2 盲目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的价值主要在于一个“新”字, 也就是新闻的时效性,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时间是新闻的生命线, 因为一旦失去播报的时机, 新闻也就失去了价值。新闻播报人员往往会以最早播报新闻内容为荣, 快速的新闻播报反映了一个新闻节目播报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但是有的新闻节目为了追求在最快的时间内播报某条新闻, 没有认真核实新闻的准确性, 不注意控制新闻的播音节奏, 导致新闻失真。

2.3 新闻播报完全客观化

一些新闻节目对于新闻客观性的理解不够, 认为新闻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真实客观, 反映实际的新闻内容, 因此一味地传递原始性的新闻材料, 逐渐沦为了新闻信息的传声筒, 完全没有考虑到新闻再创作的意义。殊不知, 传播新闻的主要目标既包括传达相应的社会理念, 也包括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播音员需要适时地表达观念, 才能正确引导群众对新闻内容的认识, 引起受众共鸣。

3 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策略

3.1 注重细节处理

人们通常说真实性是新闻节目的骨架, 支撑起整个新闻事件, 而新闻的细节则相应被描述成血肉。新闻播音员要善于抓住新闻信息中的细节, 准确全面地分析新闻发生的真实背景, 这样才能够把握新闻的价值, 通过自己对细节的叙述加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度。

3.2 形成一定的节目风格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 新闻播报节目越来越多, 受众们也是众口难调, 一个新闻播报节目显然难以使大家都感到满意。而一个新闻播报节目若想在残酷的竞争中长久地生存, 就必须要形成有一定受众群的节目风格, 掌握一部分固定受众。对于节目整体风格的把握需要播音员与采编人员相互交流, 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工作,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然后对节目进行风格定位。

3.3 表达可以适当的口语化

一些受众在收听新闻时, 对于新闻中的专业词汇并不太了解, 这就需要播音员对播报语言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调整。新闻播报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新闻播报这一过程, 而是要尽可能使民众了解事情的真实面目, 适当的口语表达不仅能够提高节目的亲切感, 还易于被受众所接受, 深化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帆.真实亲切逻辑――播音必须坚持正确的在创作道路[J].文教资料, 2009 (22) .

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再定位研究 篇4

进入21世纪,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报业如何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满足读者的需要和市场需求, 成为摆在报纸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新闻编辑是报纸新闻的主导者, 也是做好报纸新闻、增强报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分析和研究新闻编辑的工作, 对于实现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再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报纸新闻编辑是新闻编辑中最常见的、最基本的编辑工作, 一般包括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以及组织版面等环节。可以说, 新闻编辑在报纸新闻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 标题的制作。在制作报纸新闻标题中, 要求准确地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主旨, 讲究新颖、突出和吸引读者, 同时还需要讲究报纸的整体性, 让标题更加规范。因此, 报纸新闻编辑在进行标题制作时, 要非常注意语法和辞格的使用。

其次, 文字和图片编辑。在报纸新闻中, 对文字和图片的编辑, 目的就是要使得新闻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让新闻更吸引人。在报纸新闻中, 新闻图片的构成、色彩以及影调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逐渐成为体系。

二、报纸新闻编辑的现状分析

目前, 报纸新闻编辑的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对于报纸新闻而言, 编辑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尤其是在专刊和副刊等版面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报纸新闻中, 编辑的思维和思想主导着新闻版面的思想。但是, 在现实的报纸新闻编辑中, 新闻编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 在对新闻稿件、图片以及新闻版面的编辑上, 还没有形成独特的编辑特色和风格。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很多新闻编辑还没有正确理解编辑的职责和意义, 编辑在工作中处在被动地位,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使得一些稿子没有经过任何推敲就被拿到版面上;另一方面, 很多新闻编辑还没有对稿件和版面设计吃透, 编辑思想还有待提高, 从而导致了新闻质量低、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版面语言和张力无法体现, 影响了报纸新闻的传播水平。

三、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再定位

报纸新闻编辑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大小、作用的发挥等, 直接关系到报纸新闻的质量和面貌。随着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日益激烈, 报纸新闻编辑究竟该如何定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阐述和说明。

1. 加强新闻编辑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能力

新时期, 新闻编辑对信息的接受、选择以及鉴别和处理的能力要得到加强和提高。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从事这项工作的前提就是先接受信息。编辑的受传能力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编辑作为受传者, 其所接受的信息是未经选择和加工的, 而且编辑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复杂, 在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时候, 目前在新闻编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编辑对信息的把握不够、认识不透, 因此加强新闻编辑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能力, 是做好新闻编辑再定位的关键。

2. 重视培养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

编辑对一切新闻信息都要吃透, 这就要求报纸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服务于社会。

3. 加强新闻编辑的策划和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新闻编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工作者, 更应该富有策划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 在众多的新闻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 在对新闻进行版面设计时, 编辑还应善于观察, 了解受众对信息关注的动向, 为群众提供他们最想知道的信息和新闻。

总之, 新时期的新闻编辑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和版面的工作者, 在现代传媒激烈的竞争局面下, 报纸新闻媒体要想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就必须对自身的工作有个好的认识, 不可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编辑对信息的选择、对稿件的整合策划功能, 使报纸新闻能在深度和角度上出彩。

四、结束语

报纸新闻编辑的再定位是新时期对报业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形势下报纸新闻找到新出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 报纸新闻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玉龙.新闻编辑要具备“三有”素质[J].新闻三昧, 2008, (07) .

[2]韦春蕾.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青年记者, 2010, (21) .

[3]孙洪宇.浅析新编辑应有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5) .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探究 篇5

1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实际意义

1.1 还原事实真相

新闻编辑工作者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而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对这些稿件进行整理和加工。通过再创作,编辑新闻内容,把握细节内容的分析,通过不同资料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线索,对重要线索展开细化分析,让新闻重点内容得以放大,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的实际含义,有利于人们认清事实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信息的传播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目的就是让现有的新闻得以更加快速地传播。新闻编辑对已经再创作完成的稿件,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播,让更多观众了解到最新最热门的信息内容。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深入家家户户,新闻行业得到最快速的传播。新闻再创作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FLASH动漫、特效、图文等,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观众眼球,从而达到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最大化。

1.3 加深信息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闻信息取代旧的信息。而如何让观众记住重要的新闻信息,就要依靠新闻编辑再创作的说服力和对新闻的渲染能力。对于某个头条消息,除了依靠有效的传播模式,还要依靠新闻编辑者对新闻再创作做出润色和改进,对重点部分做出分析和主观臆测。当一条信息焦点引人注意、既生动又情感色彩丰富的新闻播出,通常会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应,再加上媒介的不停播放,必然会让观众在无形中印象加深,产生一定的思考与传播。

2 新闻编辑再创作具备的技能

2.1 尊重事实真相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其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的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经常会对某件新闻在主观意识上做出过度渲染,在编辑过程中,会对一些细节过分凸显,导致新闻报道有失事实真相。作为一个新闻工作,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尊重事实真相,对于新闻信息不能武断判断,随意编造,必须根据事实真相,做出合理播报。这样才能创造出让观众喜爱的新闻。

2.2 敏锐的洞察力

通常一条新闻信息能否成为头条,是依靠新闻编辑工作者敏锐的洞察能力决定的。在大量的成稿中,新闻编辑工作者通过自己专业的职业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然后通过整合、编辑、再创作,产生高质量的新闻信息,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发布,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新闻编辑者要时刻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在新闻筛选中才能有效地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2.3 具有策划能力

通过媒介平台的融合与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各个媒介在掌握新闻资源方面并无区别,而如何使自己的新闻信息在众多无差别化的资源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新闻信息的策划和挖掘上重点着手。新闻编辑工作者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再创作,让更多观众更加详细明白地了解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策划能力有利于在众多媒介中脱颖而出,提高新闻信息收视率,有效传播新闻信息。

2.4 全面的新闻编辑能力

在新时代新媒体的新闻行业中,仅仅拥有新闻编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掌握工作流程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整个新媒体的业务技能。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对新闻信息进行再创作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图文处理、动画和音频剪辑、文字编辑等综合技能。随时应对不同类型的新闻信息,提供多种多样的编辑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新闻编辑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新闻编辑工作者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固有的模式中发展,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平台越来越广泛,工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再创作”能力决定着新闻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一条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体现了新闻编制工作者对新闻“再创作”强烈的敏锐度,以及全面的新闻编辑能力。

摘要: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传播速度及途径越来越广泛,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电脑、手机等途径,得到最新最快的新闻内容。而新闻编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编辑工作者通过对现有新闻的整合和编辑,让现有新闻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容易传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再创作”不仅能够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而且能够让新闻信息有效地传播和推广。本文主要针对新闻编辑“再创作”对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闻编辑,再创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胡旭亚.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J].视听纵横,2006,(2).

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思考 篇6

1新闻编辑“再创作”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媒行业迅速崛起,新媒体层出不穷,大量信息全方位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有电视、网络、手机、微博及微信等。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时间有价的观念越来越强,新闻受众的口味也变得更加挑剔,他们更希望从权威媒体那里随时得到已经整合精炼过的有用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竞争的焦点已经不在于独家发现,不在于以前单纯靠记者个人智慧寻找线索并独自采写新闻,而在于独到的开发和配置,在于集体智慧选择线索,整合新闻信息的群体行为,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向更快、更活、更深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开发与“再创作”,体现了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的内涵式发展,符合信息时代受众对信息深加工的需求。诚然,“再创作”不能任凭自己主观臆断,随意发挥,胡乱编造,必须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编辑技巧只有在遵循编辑思想,服务编辑内容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如果过分追求编辑技巧,而忽视对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把握,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2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能力

2.1对主题的全新组织和深度升华

主题高度概括新闻稿件内容的思想,新闻编辑人员要根据栏目编辑方针,编辑思想精确提炼出对新闻内容有概括力的主题。并且,当前受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了解新闻动态,更希望新闻报道为他们解惑答疑、引路导航,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在事实的传达上,进一步赋予更充分的背景,前景和相关信息的分析,给受众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他们对事件内容、意义的了解,提高新闻报道的前瞻性。这方面,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绝对现场》就是成功范例,这当然与现场记者精湛的业务素质有关,但也与后方的编辑对信息的整合和梳理分不开。

2.2严把文字稿用词关

文字稿的编辑,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口播新闻的文字稿;二是图像新闻的解说词。文字编辑工作首先要修改文稿中用词不准、搭配不当,文句不通的地方,并注意文字新闻稿是否可听、易听,修改不适合口播的语词和句式,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规范化。电视新闻文字新闻稿在词语用法上要遵守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规范。尽可能减少使用方言、土语。电视新闻是一种大众传播,而方言、土语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有一定的排他性。当然,同期声中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但要配合字幕使用。在语言语法上要注意语序合理,层次清楚,关系明确。但因为解说词和画面相伴而行,不能单纯凭借语言完成,需要根据电视新闻画面的特点,与画面及其他表现手段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对形象的塑造。所以,判决解说词语法规范与否,最重要的是解说词与其他表现元素的配合协调。

2.2.2形象化。“形象高于一切”,电视新闻的可视性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这种形象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画面编辑中,也要体现在新闻文字稿中,编辑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从平民化视角着手,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尽力排除受众理解和接受上的障碍,使解说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2.3口语化。电视新闻是线性传播,属于“一次性消费”,因此,电视新闻文字稿的语言要适合听众的听觉习惯,让受众容易听、愿意听,在修改文字稿时,要尽可能将不怎么听得懂的书面语改为口语词。如,将“函”改为“信”,“即”改为“就是”等。注意汉语中同音异字的现象存在,比如“全不(全部)”可以改为“全都不”,以免产生歧义,影响新闻效果。采用明确和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能使用短句的不使用长句,能使用肯定句式的不用否定句式。

2.3精心编排

节目编排是节目编辑对每条新闻重要程度、排列顺序、表现形式以及内容摘要、节目串联词的写作等因素的通盘考虑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一档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编排形式。完善的编排能极大地增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和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在编排过程中,对于内容相似、形式单一的稿件,编辑可以把这些新闻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论述,以一种整体的优势使新闻增值,造成一定的传播强势。例如,央视新闻联播近期播出的《向抗战老兵致敬》新闻简讯,从南昌、北京、平顶山等地走访健在的抗战老兵讲述烽火岁月中驱除敌寇的英勇事迹,激起人们更加珍视和平的情怀。对于一些内容和形式不同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要把它们分类别地组合在一起,然后对比其不同之处,再加上相应的主题,让受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既有新鲜感,又能全面深刻地了解新闻的思想内容。对于没有先后关系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新闻,编辑可以通过主题、地理关系等连接在一起,互作补充,互为背景,使一档新闻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以增强新闻内容的密度、力度和深度。同时,也可以用相应的编排技巧进行烘托,比如,在提要和串联词中予以强调,配发编者的话等,显示内容的重要,引发受众的收视兴趣。

2.4把握新闻特点及规律,选准头条新闻

新闻媒体只有科学把握新闻特点和新闻规律,了解受众心理,才能突出新闻主题,增强媒体的影响力。电视新闻线性播出的特点以及观众的收视心理,决定了头条新闻在一档新闻节目的份量。它在某种程度反映了编辑的意图,直接决定受众能否耐心看下去。电视新闻要想在众多媒体中立足,必须精心选择头条新闻。选择头条新闻,首先要看新闻价值的高低;其次,还要看新闻栏目的定位特点,比如地方电视台,除对全国性的重要新闻做出安排以外,一般按照当地新闻、临近县区新闻的顺序播放内容。当然,还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兴趣爱好,因此,新闻编辑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头条新闻,并及时地进行“再创作”,之后将新闻进行有效传播,力求贴近受众,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

2.5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对新闻的理解力

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是自己对新闻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清楚新闻制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对过程方法的把握。新闻编辑在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对以下几点有所把握。首先是熟悉多种写作形式和写作技巧,这样对概括新闻主题和增加新闻趣味有很大帮助。新闻的表现力不仅在新闻事件本身,还需要有音乐、美术、图像、字母等元素的配合。其次,努力提高对新闻工作的认识程度,科学把握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谨性,特别是民生新闻,要把握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在编排新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了解新闻带给受众的思考与感受。最后,注意保持新闻语言风格的变换。新闻分为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新闻,需要编辑拥有不同的转换能力,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把新闻现象和新闻评价同时播放给新闻观众。

3结语

电视新闻的整体创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新闻编辑的工作,责任重大,作用突出,所以,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需要编辑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不断加强自己的“再创作”思维、强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这样才能让“再创作”思维对电视新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才能把最真实的新闻展现给观众。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新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同题、同质化新闻竞争中开发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这是每一位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都面临的问题。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要带着自己的“再创作”思想进行工作。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受众心理

参考文献

[1]田茂瑜.“巧”当电视新闻文字编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

[2]刘佳.刍议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J].中国传媒科技,2014(8).

[3]周慧洁.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探究[J].科学导报,2013(16).

[4]张海波.分析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3(14).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策略与技巧 篇7

1. 新闻编辑的意义

新闻编辑主要要做的工作是, 对于新闻采访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合成, 其创作的过程既是对于前期的采访素材进行程序化整理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其工作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查看素材、对于文字稿进行相应的修改加工、对于影像画面和声音进行编辑、对于特效和动画以及字幕进行编辑, 其编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

2. 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策略与技巧

2.1 对于主题的二次升华

要做好新闻的编辑首先就要当一名好的记者, 因为新闻的编辑不仅要有文字上的能力和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能力, 同时还要对图像进行大量的处理工作。如果其对于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 这样就很难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素材进行修改。新闻编辑要对记者发来的稿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要对主题进行提炼, 并且在编辑完成之后能对新闻的主题进行升华, 这样就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引发观众的思考。

2.2 巧妙地运用编排的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的手段, 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更加地重要, 从而扩大其影响力, 这是新闻编辑再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在编辑时, 将内容相似的稿件进行综合叙述, 把单一内容的稿件进行有效的组合, 使其内容更加地丰富, 这样既增加了信息量, 同时也增强了信息的厚重感。在进行稿件编排的时候, 可以运用对照的方法将稿件巧妙地衔接, 起到相辅相成、相互烘托的作用, 在编辑内容不同的稿件时, 要分类进行重新的组合。同时, 在再创作的过程中, 要根据事实来进行, 不能凭空想象, 主观地进行臆断, 更不能胡编乱造。另外, 编辑的技巧要服务于信息的内容, 不能一味地追其技巧的运用, 而忽略了消息内容的发掘和消息真实性的追求, 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质量。

在对节目视频进行剪辑时, 也要运用纯熟的技巧, 节目的剪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单条消息剪辑成片、多条信息组合成片以及后期的切换导播, 这些工作都是要由编辑来完成的。新闻画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息的内容和形式, 画面优先是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编辑在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懂得、理解图像, 在进行编辑的时候要遵循声音和画面的同步, 画面出来之后, 声音跟着出来, 这样讲解的声音才不会干扰到画面, 让观众更容易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同期声的运用可以将一则新闻讲述得更加生动, 缺乏了同期声的运用, 其新闻就缺乏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2.3 加强创新的意识

编辑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式, 新闻的报道要进行不断的创新, 只有新闻编辑的思维有创新的意识, 才能使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得以创新化的发展。新闻报道要深刻, 根据新闻的内容可以进行专题性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 使其内容更加深入、影响更加广泛。在编辑的形式上进行创新, 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节奏感, 精心的编排组合, 长短、快慢进行合理的安排, 张弛有度地安排节目的内容, 使其传播的效果更好。

2.4 加强在新闻传播中的组织和策划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传统的电视新闻大多都是以记者为主导, 完成选题、采访和写作的过程, 编辑只需要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就行, 这样的方式, 容易造成新闻质量缺乏保障, 也难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新闻节目主题。所以就要强化编辑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节目整体的组织和策划, 编辑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当中, 协调好与记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有利于新闻节目的定位和整体的优化。另外, 新闻编辑还要做好新闻的策划工作, 要保证其在导向上的正确性, 找到正确舆论的观点, 不能只为了新闻的轰动, 而忽略了大局的考虑。还要选择最佳的时期、最有利的时机推出相应的新闻, 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 新闻编辑在新闻的创作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时候要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其编辑的节目内容更具有看点, 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新闻的整体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尚学宾.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 (24) :67-74[1]尚学宾.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 (24) :67-74

[2]李晓云.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科技信息.2010 (27) :58-67[2]李晓云.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科技信息.2010 (27) :58-67

[3]刘丽纯.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探究[J].华章.2012 (06) :19-26[3]刘丽纯.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探究[J].华章.2012 (06) :19-26

上一篇:基层群众文化现象下一篇:企业民主管理